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冻结深度的确定

冻结深度的确定

冻结深度的确定
冻结深度的确定

1.冻结法定义

用人工制冷的方法,将待开挖地下空间周围的岩土体中的水冻结为冰并与岩土体胶结在一起,形成一个按设计轮廓的冻土墙或密闭的冻土体,用以抵抗土体压力、隔绝地下水,并在冻土墙的保护下,进行地下工程的施工。冻结法施工自1862年应用于工程实际以来,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立井工程、地基基础、基坑稳定、隧道工程和其他岩土工程。

2.冻结方案的选取

针对不同水文、地质和工程条件,采用不同冻结方案,以达到最佳经济效益。实际工程常用冻结方案有:

(1)一次冻全深

所有冻结孔的深度与最大冻结深度一致,并且全深一次冻结形成冻结壁的冻结方式。包括单圈管、双圈管和异径管。一般采用单圈管冻结方案,即只在井筒周围布置一圈冻结管。当表土厚,要求冻结壁厚、平均温度低时可采用双圈管冻结,即在井筒周围布置两圈冻结管,为加速上部冻结,尽早开挖,可采用上粗下细异径管冻结,上部冻结管吸热面积大,冻结快,下部管吸热面积小,冻结慢。

(2)长短管(差异)冻结方棠

长短管冻结,又称“差异冻结”——指冻结管的深度不同,长短管交错布置于一圈上,一次冻结形成冻结壁的冻结方式。此方案主要用于同时冻结冲积层和含水基岩的情况。长管超出短管深度的部分主要任务是冻结基岩、封堵地下水,而上部分则与短管共同形成承受水土压力的冻结壁。

(3)分段(分期)冻结方案

当冻结深度较大,且水文、工程地质条件比较适宜时,可将整个冻结深度自上而下分为数段,分段冻结形成冻结壁。这一方案的冻结管布置方式与一次冻全深相同,只是采用不同结构的冻结器来实现分段冻结的目的

(4)局部冻结方案

当只有局部地层需要冻结时,可采用局部冻结方案

3.冻结深度的确定

井筒冻结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井筒冻结深度必须穿过冲积层、风化带至稳定基岩10m以上,或超过永久支护5-8m;

2.基岩涌水量较大时,经论证后,应加深冻结深度;

3.根据临近矿井施工经验。

《煤矿冻结法开凿立井工程暂行技术规范-5》(2011版)

冻结孔深度应符合下列规定:⑴单圈冻结孔、多圈冻结孔的主冻结孔的深度不应小于井筒冻结深度,深入不透水基岩深度宜按冻结深小于300m为10M;300~400m为10~12m;400~500m为12~14m大于500m为14~18m。⑵辅助冻结孔深度,应穿过冲积深入基岩风化带5m以上。⑶防片帮冻结孔深度,宜符合井筒连续施工的要求。井筒的冻结深度,必须深入不透水的稳定岩层以上。当基岩下部30m左右仍有含水岩层时,应延深冻结深度,并宜采用差异冻结法施工。

《煤矿井巷工程施工规范》(GB50511-2010)

各地冻土深度参考

各地冻土xx 【冻土带范围】: 我国冻土带主要分布在北纬30度以北的广大地区,此线以南几乎不见冻土。西部川陕地区由于山脉地形屏障,北纬33度以南未出现过冻土现象。 【主要测站最大冻土xx】 杭州5厘米;上海至武汉一线8-10厘米;合肥11厘米;济南—西安45厘米;北京85厘米;兰州—银川103厘米;呼和浩特、沈阳120厘米以上;哈尔滨200厘米;长春150厘米;丹东、大连90厘米。 【冻土xx的影响】 冻土气象观测资料对建筑、工程施工、交通运输和农田水利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季节性冻土地区埋设输油管道和自来水管等地下管道时,需在冬季采取加热或绝热措施,或者深埋至最大冻土层以下,以免有冻裂的危险,但过深则会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房屋地基也要在最大冻土深度以下,以保证坚固安全;春季冻土融化使道路返浆,不便行走和运输、并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重大影响。 冻土最深的地方是在大兴安岭北部、新疆和青藏高原,例如,内蒙古的二连浩特和新疆的乌恰都在300厘米以上,位于新疆天山腹地的和静县巴音布鲁克气象站,曾记录到439厘米的深度,是我国冻土记录中的冠军。 在高山或高原上的冻土,有些年份常延至盛夏才能融化,还有至9月份未化完的,新的一年的冻土过程又开始了,实际上这些地区已逐渐向永久冻土层过渡。大约在年平均气温低于—5度,便会有永冻土存在,青藏公路昆仑山北坡、西藏北部安多地区永久冻土层厚达80—100米; 山西省海拔2896米的五台山气象站1976年修建上山公路,在顶段一米深也有经夏不化的永冻土存在。 我国xx面积约有

214.8万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和大小兴安岭地区。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强制性条文(GB 50021-2001)(2009年版)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年版) 强制性条文 1.0.3各项建设工程在设计和施工之前,必须按基本建设程序进行岩土工程勘察。 4.1.11详细勘察应按单体建筑物或建筑群提出详细的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对建筑地基作出岩土工程评价,并对地基类型、基础形式、地基处理、基坑支护、工程降水和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等提出建议。主要应进行下列工作: 1 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物总平面图,场地的地面整平标高,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 2 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 3 查明建筑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 4 对需进行沉降计算的建筑物,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预测建筑物的变形特征; 5 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6 查明地下水的埋藏条件,提供地下水位及其变化幅度; 7 在季节性冻土区,提供场地的标准冻结深度; 8 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4.1.17详细勘察的单栋高层建筑勘探点的布置,应满足对地基均匀性评价的要求,且不应少于4个;对密集的高层建筑群,勘探点可适当减少,但每栋建筑物至少应有1个控制性勘探点。 4.1.18详细勘察的勘探深度自基础底面算起,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勘探孔深度应能控制地基主要受力层,当基础底面宽度不大于5m时,勘探孔的深度对条形基础不应小于基础底面宽度的3倍,对单独柱基不应小于1.5倍,且不应小于5m; 2 对高层建筑和需作变形验算的地基,控制性勘探孔深度应超过地基变形计算深度;高层建筑的一般性勘探孔应达到基底下0.5-1.0倍的基础宽度,并深入稳定分布的地层; 3 对仅有地下室的建筑或高层建筑的裙房,当不能满足抗浮设计要求,需设置抗浮桩或锚杆时,勘探孔深度应满足抗拔承载力评价的要求; 4 当有大面积地面堆载或软弱下卧层时,应适当加深控制性勘探孔的深度; 5 在上述规定深度内遇基岩或厚层碎石土等稳定地层时勘探孔深度可适当调整。 4.1.20详细勘察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应满足岩土工程评价要求,并符合下列要求: 1 采取土试样和进行原位测试的勘探孔的数量,应根据地层结构、地基土的均匀性和工程特点确定,且不应少于勘探孔总数的1/2,钻探取土试样孔的数量不应少于勘探孔总数的1/3; 2 每个场地每一主要土层的原状土试样或原位测试数据不应少于6件(组),当采用连续记录的静力触探或动力触探为主要勘察手段时,每个场地不应少于3个孔; 3 在地基主要受力层内,对厚度大于0.5m的夹层或透镜体应采取土试样或进行原位测试; 4 当土层性质不均匀时,应增加取土试样或原位测试数量。 4.8.5当场地水文地质条件复杂,在基坑开挖过程中需要对地下水进行控制(降水或隔渗),且已有资料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进行专门的水文地质勘察。 4.9.1桩基岩土工程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

青海标准冻深

青海省、地、市(县)标准冻结深度 市、县最新标准冻深(m)原标准冻深(m)西宁市西宁市区 1.23 1.34 莫家泉湾(二十里铺) 1.20 1.36 大通(桥头镇) 1.08 1.08 大通(城关镇) 1.08 1.08 湟中 1.25 1.30 海马泉(甘河滩) 1.30 1.30 湟源0.97 0.95 海东地区平安 1.05 1.05 民和 1.08 1.08 乐都0.77 0.86 互助 1.05 1.29 化隆 1.43 1.95 循化0.70 1.36 海北州 门源 1.83 >2.00 祁连 2.50 2.50 二寺滩(祁连) 2.50 2.50 海晏 1.81 1.78 西海镇 1.81 1.81 刚察 2.88 2.46 黄南州同仁 1.47 1.47 尖扎0.82 0.82 泽库>2.81 2.46 河南 1.77 1.29 海南州 共和 1.50 1.33 同德 1.62 1.58 贵德 1.13 1.13 兴海 2.83 2.10 贵南 1.47 1.49 黑马河 2.40 2.40 河卡 1.91 1.91 果洛州玛沁、大武 2.46 2.46 班玛 1.19 1.37 甘德 1.83 1.76 达日 2.38 2.80 久治 1.32 2.38 玛多 2.77 2.86 吉迈镇 2.38 >2.00 玉树州玉树 1.04 0.94 杂多 2.02 2.18 称多 1.50 1.50

治多 2.03 2.35 囊谦 1.00 0.88 曲麻莱 2.60 2.55 清水河(称那县) 2.52 海西州 格尔木 1.05 0.88 德令哈 1.96 2.04 乌兰 1.66 1.60 都兰 1.86 2.01 茶汉乌苏(都兰县) 1.86 2.01 天峻 2.99 2.99 大柴旦行委 1.76 1.76 冷湖 2.33 1.74 茶卡 1.46 1.45 诺木洪 1.17 1.37 茫崖行委 2.06 2.29 香日德 1.66 1.55

青海省冻土深度表

台站名称地址海拔高度 (米) 建站时间 最大冻土深度(厘米) 标准冻结深度 西宁市区西宁市五四大街19号(市区)2261.21954.01123西宁西宁市二十里铺莫家泉湾(市郊)2295.21955.01120大同县大通县桥头镇景阳路2450.01956.11108湟中县湟中县鲁沙尔镇(城镇)2667.51958.11125湟源县湟源县城关镇湟嘉路5号(乡村)2634.31956.1197平安县平安县平安镇湟源路84号(城镇)2125.01989.01105互助县互助县威远镇(乡村)2480.01955.10105乐都县乐都县碾伯镇(城郊)1979.71956.1077华隆县华隆县巴燕城西郊2834.71957.12143 民和县民和县川口镇东垣滩相家大庄(乡 村) 1813.91956.11108 循化县循化县积石镇匠庄(郊外)1870.31958.1270 门源县门源县浩门镇(集镇)2850.01956.10183 祁连县祁连县二寺滩(草原)2787.41956.05250 海晏县海晏县银滩乡(乡村)3010.01955.01181 野牛沟祁连县野牛沟乡(草地)3320.01959.02301 托勒祁连县托勒牧场(草原)3367.01956.11极端最低气温-41.6℃刚察县刚察县沙柳河镇(草原)3301.51957.07288 同仁县同仁县年都乎地方(乡村)2491.41957.12147 尖扎县尖扎县马可克堂(郊外)2084.61958.1082 泽库县泽库县镇乃亥草原3662.81957.10281 河南县河南县优干滩(草原)3500.01960.01177 共和县共和县恰不恰镇新建街28号2835.01953.01150 贵南县贵南县南台路1号(城镇)3202.91957.01147 河卡兴海县河卡乡(草原)3245.61958.08135 江西沟共和县江西沟乡(草原)3239.41955.07164 兴海县兴海县子科滩(草原)3323.21960.01(211) 贵德县贵南县河阳镇郭拉村2237.11956.11113 铁卜加共和县石乃亥乡铁卜加村(草原)269.01963.08210 同德县同德县巴滩(草原)3289.41954.02162 玛沁县果洛州大武滩(草地)玛沁3719.01959.01246 达日县果洛藏族自治州吉迈滩(草原)3967.51956.01238 青海省各市、县标准冻结深度数值表

冻结深度的确定

1.冻结法定义 用人工制冷的方法,将待开挖地下空间周围的岩土体中的水冻结为冰并与岩土体胶结在一起,形成一个按设计轮廓的冻土墙或密闭的冻土体,用以抵抗土体压力、隔绝地下水,并在冻土墙的保护下,进行地下工程的施工。冻结法施工自1862年应用于工程实际以来,目前已广泛应用于立井工程、地基基础、基坑稳定、隧道工程和其他岩土工程。 2.冻结方案的选取 针对不同水文、地质和工程条件,采用不同冻结方案,以达到最佳经济效益。实际工程常用冻结方案有: (1)一次冻全深 所有冻结孔的深度与最大冻结深度一致,并且全深一次冻结形成冻结壁的冻结方式。包括单圈管、双圈管和异径管。一般采用单圈管冻结方案,即只在井筒周围布置一圈冻结管。当表土厚,要求冻结壁厚、平均温度低时可采用双圈管冻结,即在井筒周围布置两圈冻结管,为加速上部冻结,尽早开挖,可采用上粗下细异径管冻结,上部冻结管吸热面积大,冻结快,下部管吸热面积小,冻结慢。 (2)长短管(差异)冻结方棠 长短管冻结,又称“差异冻结”——指冻结管的深度不同,长短管交错布置于一圈上,一次冻结形成冻结壁的冻结方式。此方案主要用于同时冻结冲积层和含水基岩的情况。长管超出短管深度的部分主要任务是冻结基岩、封堵地下水,而上部分则与短管共同形成承受水土压力的冻结壁。 (3)分段(分期)冻结方案 当冻结深度较大,且水文、工程地质条件比较适宜时,可将整个冻结深度自上而下分为数段,分段冻结形成冻结壁。这一方案的冻结管布置方式与一次冻全深相同,只是采用不同结构的冻结器来实现分段冻结的目的 (4)局部冻结方案 当只有局部地层需要冻结时,可采用局部冻结方案 3.冻结深度的确定 井筒冻结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井筒冻结深度必须穿过冲积层、风化带至稳定基岩10m以上,或超过永久支护5-8m; 2.基岩涌水量较大时,经论证后,应加深冻结深度; 3.根据临近矿井施工经验。 《煤矿冻结法开凿立井工程暂行技术规范-5》(2011版) 冻结孔深度应符合下列规定:⑴单圈冻结孔、多圈冻结孔的主冻结孔的深度不应小于井筒冻结深度,深入不透水基岩深度宜按冻结深小于300m为10M;300~400m为10~12m;400~500m为12~14m大于500m为14~18m。⑵辅助冻结孔深度,应穿过冲积深入基岩风化带5m以上。⑶防片帮冻结孔深度,宜符合井筒连续施工的要求。井筒的冻结深度,必须深入不透水的稳定岩层以上。当基岩下部30m左右仍有含水岩层时,应延深冻结深度,并宜采用差异冻结法施工。 《煤矿井巷工程施工规范》(GB50511-2010)

沈阳深层地温与冻结深度变化特征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5b6604297.html, 沈阳深层地温与冻结深度变化特征分析 作者:董赫赫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4年第02期 [摘要] 地温同气温一样,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随着工程建筑和多种经营的发 展,地温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地温除受纬度和地形影响外,主要与深度和季节变化有关。以沈阳地温为例,从地面到土壤深层,地温的变化振幅逐渐减小,地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出现的时间随深度而错后。土壤深层温度变化规律和冻结深度,对农业生产、基本建设都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土壤深处存在自身的热量的四季变化,在经过一段时间后,都必然会对大气中天气变化产生反馈作用。地温也是土壤环境的重要指标,在研究土壤发展方向、发展速率以及生物生产力形式和植物群落演替等过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 地温土壤深度温度梯度季节冻结深度 [中图分类号] [P9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1-0298-01 一、温度随土壤深度变化特征 1.土壤深度越深温差越小。 一年中地表温度最高值出现在七月份,平均地面温度27.0℃。最低值出现在一月份,平均地面温度-13.3℃,两者之差40.3℃,称为年振幅。年振幅从地表到地中是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小。到0.8米处为21.4℃,年振幅减少了一半。到1.6米处为15.0℃,年振幅减少八分之五。到3.2米处为7.9℃,年振幅减少五分之四。这主要是由于土壤温度是自地面向地中下传的, 越深受地表变化影响越小的结果。如果把年振幅小到1.0℃的土层看作是常温层的话,一般认为在6-7米深度之间。 2.各层最高值与最低值出现的时间随深度的增加错后 地面最高值出现在七月份,最低值出现在一月份。0.8米外最高值出现在八月份,最低值出现在2月份。1.6米处最高值出现在九月份,最低值出现在三月份。到3.2米处最高值出现在十月份,最低值出现在四月份。 3.地温因季节不同随深度的增加而变化 冬季地温至上而下递增。以一月份为例,地面温度最低,越往地下温度越高。温度梯度(各层温度之差)在浅层较大,深层较小。地面与0.8米处温差8.1℃。0.8米与1.6米处温差4.3度。

冻结设计说明书

山东省汶上县义能煤矿主、副井井筒冻结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说 明 书 山东华新建工集团 二00五年二月

目录 前言------------------------------------------3 1.井筒特征及地质、水文地质概况--------------------------4 2.井筒冻结施工方案-------------------------------------5 3.冻结制冷参数设计-------------------------------------5 4.制冷系统施工设计------------------------------------9 5.盐水系统设计----------------------------------------10 6.清水系统施工设计------------------------------------12 7.供电系统设计----------------------------------------12 8.隔热层施工设计及井筒开挖条件------------------------12 9.工期排队及劳动组织----------------------------------13 10.冻结施工主要技术措施-------------------------------15 11.质量保证体系---------------------------------------16 12.环保要求-------------------------------------------17 13.主要施工设备---------------------------------------17 14.井筒冻结主要施工图---------------------------------17

黑龙江省土壤最大冻结深度表(修)

站点名称建站时间地理位置及海拔高程数值(cm)统计年限/出现时间 漠河1957年4月1日52o58′N,122o31′E,433.0m>3501991年10月至1997年9月/1997年5月31天多年冻土区 塔河1960年12月1日52o21′N,124o43′E,361.9m2561973年9月至2007年12月/2003年6月16天、7月31天、8月23天多年冻土区新林1972年1月1日51o42′N,124o20′E,494.6m3291974年10月至2007年12月/1977年6月4天多年冻土区 呼玛1954年1月1日51o43′N,126o39′E,177.4m2811954年11月至2007年12月/1969年4月14天、5月18天 加格达奇1966年7月1日50o24′N,124o07′E,371.7m3091968年11月至2007年12月/1970年4月11日多年冻土区 黑河1959年1月1日50o15′N,127o27′E,166.4m2981959年1月至2007年12月/1960年7月8日沿河条带状多年冻土<10cm 嫩江1949年8月1日49o10′N,125o14′E,242.2m2521954年11月至2007年12月/1973年3月3天、4月28天 孙吴1954年1月1日49o26′N,127o21′E,234.5m2391964年1月至2007年12月/2001年4月5天、5月14天 逊克1959年9月1日49o35′N,128o27′E,111.9m2211960年10月至1980年6月/1965年5月21天、6月18天 讷河1954年1月1日48o29′N,124o51′E,202.8m2881959年11月至1981年5月/1966年6月4天 德都1966年8月1日48o30′N,126o11′E,271.8m2471966年10月至1979年12月/1969年5月4天、6月12天 北安1958年1月1日48o17′N,126o31′E,269.7m2501962年10月至2007年12月/1969年5月22天、6月30天、7月5天 克山1948年10月2日48o03′N,125o53′E,234.6m2821954年11月至2007年12月/1977年5月19、21日 克东1959年1月1日47o26′N,126o58′E,239.2m2971960年12月至1980年7月/1966年6月3天,7月1、2日 嘉荫1958年10月1日48o53′N,130o24′E,90.4m2101960年10月至1981年5月/1969年3月30、31日,4月12天 乌伊岭1974年1月1日48o34′N,129o26′E,404.5m2781975年10月至1981年5月/1977年4月29日、5月2天 龙江1958年1月1日47o20′N,123o11′E,190.0m2511958年12月至1980年5月/1969年4月17天、5月3天 甘南1954年11月11日47o56′N,123o30′E,185.2m2641961年4月至1980年4月/1969年3月3天、4月7天 富裕1956年10月6日47o48′N,124o29′E,162.7m2301959年10月至2007年12月/1966年4月3天、5月25天、6月30天、7月8天 齐齐哈尔1949年6月1日47o23′N,123o55′E,145.9m2251954年12月至2007年12月/1966年4月10天 林甸1956年12月1日47o11′N,124o50′E,154.0m2301959年10月至1980年6月/1966年5月6天、6月19天 依安1956年12月1日47o43′N,125o18′E,218.4m2721960年1月至1980年6月/1969年7月30、31日,8月3天 拜泉1956年12月1日47o36′N,126o06′E,230.7m2381960年1月至1980年7月/1969年4月3天 海伦1952年6月13日47o26′N,126o58′E,239.2m2311959年1月至2007年12月/1969年4月4天、5月19天 明水1953年1月1日47o10′N,125o54′E,247.2m2071959年11月至2007年12月/1969年4月23天 绥棱1961年1月1日47o14′N,127o06′E,202.7m2301964年10月至1980年6月/1969年4月16天、5月29天 第1页(共3页)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__GB50021—200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 1.当软化系数等于或小于0.75时,应定为软化岩石;当岩石具有特殊成分、特殊结构或特殊性质时,应定为特殊岩石。如易溶性岩石、膨胀性岩石、崩解性岩石、盐渍化岩石等。 2.对软岩和极软岩,应注意是否具有可软化性、膨胀性、崩解性等特殊性质。 3.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质量不超过总质量的50%,且塑性指数等于或小于10的土,应定为粉土。粉土湿度分类为稍湿、湿、很湿。粘性土状态分类为坚硬、硬塑、可塑、软塑、流塑。 4.建筑物的岩土工程勘察宜分阶段进行,可行性研究勘察应符合选择场址方案的要求;初步勘察应符合初步设计的要求;详细勘察应符合施工图设计的要求;场地条件复杂或有特殊要求的工程,宜进行施工勘察。 场地较小且无特殊要求的工程可合并勘察阶段。当建筑物平面布置已经确定,且场地或其附近已有岩土工程资料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直接进行详细勘察。场地较小且无特色要求的工程可合并勘察阶段,当建筑物平面布置已经确定,且场地或其附近已有岩土工程资料时。可根据实际情况,直接进行详细勘察。 5.建筑物初步勘察时,在什么情况下可适当增减勘探孔深? 答:当遇下列情形之一时,应适当增减勘探孔深度: ①当勘探孔的地面标高与预计整平地面标高相差较大时,应按其差值调整勘探孔深度;

②在预定深度内遇基岩时,除控制性勘探孔仍应钻入基岩适当深度外,其他勘探孔达到确认的基岩后即可终止钻进; ③在预定深度内有厚度较大,且分布均匀的坚实土层(如碎石土、密实砂、老沉积土等)时,除控制性勘探孔应达到规定深度外,一般性勘探孔的深度可适当减少; ④当预定深度内有软弱土层时,勘探孔深度应适当增加,部分控制性勘探孔应穿透软弱土层或达到预计控制深度; ⑤对重型工业建筑应根据结构特点和荷载条件适当增加勘探孔深度。6.详细勘察应按单体建筑物或建筑群提出详细的岩土工程资料和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对建筑地基做出岩土工程评价,并对地基类型、基础形式、基础形式 、地基处理、基坑支护、工程降水和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等提出建议。主要进行哪些工作: 答:①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总平面图,场区的地面整平标高,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 ②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 ③查明建筑范围内岩土层的类型、深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和承载力; ④对需进行沉降计算的建筑物,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预测建筑物的变形特征;

工程建设标准冻土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3)JGJ 118

工程建设标准冻土地区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3)JGJ 118-98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图方形基础双层地基应力系数曲线注自基础底面到冻结界面的冻层厚度基础的最小埋深应按下式计算式中设计冻深应按公式计算切向冻胀力法向冻胀力同时作用下的基础应符合下列规定工程建设标准全 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图圆形基础双层地基应力系数曲线注自基础底面到冻结界面的冻层厚度产生切向冻胀力部分的冻胀应力应按下列公式计算计算平衡切向冻胀力部分的附加荷载求出由作用力引起在所作用断面上的平均附加压力式中切向冻胀力沿埋深合力作用点同一高度基础上的截面积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用自该断面到冻结界面的距离查相应基础类型的应力系数曲线基础尺寸与为交点所对应的即为所求的应力系数产生切向冻胀力部分的冻胀应力为冻结界面上的冻胀应力应根据土的平均冻胀率和要求计算截面的深度按图查取产生法向冻胀力的剩余冻胀应力应按下式计算冻结界面上的剩余附加应力应按下列公式计算剩余附加压力式中基础底面积剩余附加压力根据基础尺寸和基础底面之下的冻层厚度查出相应的应力系数冻结界面上的剩余附加应力基础的稳定性应按下式计算采暖建筑物基础切向冻胀力作用下桩基础和墩基础切向冻胀力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采暖情况下作用在基础上的冻胀力按下式计算式中采暖情况下作用在基础上的冻胀力采暖对冻深的影响系数应按表查取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由于建筑物采暖基础周围冻土分布对冻胀力的影响系数应按表的规定确定其适用部位见图裸露的建筑物中作用在基础上的冻胀力采暖对冻深的影响系数表室内地面高出室外地面外墙中段外墙角段注外墙角段系指从外墙阳角顶点算起至两边各设计冻深倍的范围内的外墙其余部分为中段采暖建筑物中的不采暖房间门斗过道和楼梯间等其基础的采暖影响系数与外墙相同采暖对冻深的影响系数适用于室内地面直接建在土上采暖期间室内平均温度不低于当小于时宜采用图的适用位置图阳墙角直墙段阴墙角的数值可按下式计算式中与公式中的含义相同基础的稳定性应按下式计算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采暖对基础周围冻土分布的影响系数表部位凸墙角阳墙角直线段直墙段凹墙角阴墙角注角段的边长自外角顶点算起至设计冻深的倍范围内的外墙非采暖建筑物中基础的冻深影响系数应符合下列规定非采暖建筑物中内外墙基础的冻深影响系数非采暖建筑物系指室内温度与自然气温相似且很少得到阳光的建筑物非采暖对冻深的影响系数不得与地形对冻深的影响系数表中阴坡系数连用法向冻胀力作用下基础所受冻胀力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采暖情况下作用在基础上的冻胀力按下式计算式中由于建筑物采暖基础底面下冻层厚度减小对冻胀力的影响系数裸露的建筑物中作用在基础上的冻胀力按下式计算图式中设计冻深基础最小埋置深度自室外自然地面算起采暖对冻深的影响系数的数值按下式计算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 工程建设标准全文信息系统0.00-T(C)-T(C)(t+1)zd/2dmin tzdzd图基础埋深图式中计算深度处土的冻胀应力查图在基础底面之下要求某一冻层厚度时的应力系数查相应的应力系数图基础的稳定性按下式计算式中基础底面处的附加压力切向冻胀力与法向冻胀力同时作用时基础所受冻胀力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

井筒冻结施工标准(试行)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标准ZM QB/DJSG 003-2011井筒冻结施工标准 (试行) 2011-08-16 发布 2011-08-16 实施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 井筒冻结施工标准 (试行) QB/DJSG 003-2011 主编单位:中煤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批准单位: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施行日期:2011年08月16日

前言 近年来,我国地下工程建设领域不断拓展,矿井建设应用冻结法施工越来越普及。随着井筒冻结深度不断加深,井筒直径不断加大,矿井建设难度也不断增大,对冻结施工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为规范井筒冻结施工管理,适应市场变化的需求,实现冻结项目模式化、标准化、专业化,特编制本标准。 本标准的编写,以国家和行业现行标准、规范为依据,针对工程特点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结合行业近年来形成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装备、新工法,按照“系统可靠、装备精良、人员精干、管理高效”的原则,形成代表行业领先水平的井筒冻结施工方法、设备选型及配置、管理资源配置、技术工艺等新标准,做到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在编写过程中,编写人员认真总结了井筒冻结施工经验及近年来成熟的科技成果和施工工艺,广泛征求施工单位和行业内专家的意见,经多次修改,最后经审查定稿,形成了本标准。 本标准共分8章,包括总则、施工准备、冻结设计、冻结施工、冻结供电、劳动组织、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以及文明施工、环境保护、消防等方面内容。 本标准编审委员会成员、主要起草人、主要审查人: 编审委员会: 主任:王安 副主任:李馥友祁和刚殷建国王锐锋 委员:李新宝赵中厚陆伦丁成华沈慰安代东生常胜秋钱会军 马贵纯单卫雪范文博华德宏 主要起草人:沈慰安钱会军单卫雪孙富刚郭永富王永友王杰李志清 李锐志吴悦光王传礼韩华陈玉宝张小美孙玉莲张步俊 高清李庆功姚立新王存岭赵嘉亮杨岩彬李志翔赵志福 张献忠李春山张宏江张立刚康毅 主要审查人:张胜利杨维好张文张保连马进谢树鹏卢骏蒲耀年 梁洪振宫守才孟凡良张强王宏峰周永忠

110KV可研深度规定

广东电网公司110kV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内容深度规定(试行稿) 广东电网公司统一编码: S.00.00.06/G109-0001-0808-195 2008-08-26印发封面2008-08-26实施

本制度信息 制度名称 广东电网公司110kV 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内容深度规定(试行稿) 制度编号 S.00.00.06/G109-0001-0808-195 对应文号 版 次 变更概要 修编时间 状态 0808版 2008-8-26 在用 角色 人员 编写 陈旭、刘巍、韩晓春、叶刚健、林勇、陈学辉、陈凯、余崇高、苏伟、梁杰、何岗、袁伟灿、秦锋明 初审 会签 、 审核 陆小鹏 批准 2008-08-26印发 制度信息2008-08-26实施

S.00.00.06/G109-0001-0808-195 广东电网公司110kV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内容深度规定(试行稿) 广东电网公司110kV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内容深度规定 (试行稿) 前言 为规范广东电网公司的110kV输变电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内容和深度要求,加强输变电项目前期工作的管理,满足项目可研审批的要求,提高电网项目投资效益,为工程项目顺利开展初步设计提供基础,特制定本规定。 1 总则 1.1 110kV输变电项目前期工作将选址选线合并到可行性研究工作中进行。本规定适用于广东电网110kV输变电工程项目(包括变电和线路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工作,广东电网公司及其各直属供电局遵照执行。 1.2 110kV输变电工程可行性研究工作执行《广东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原则》,在电网规划指导下进行,贯彻国家的技术政策和产业政策,执行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文件和各专业有关的设计规程、规定,符合现行的有关国家标准和电力行业标准的规定。重视科技进步,推进技术创新,控制工程造价。 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基本要求 2.1 可行性研究工作重点是论证项目建设的可行性问题,确定变电站站址、工程建设规模、投产时间和评估项目投资的经济性。 2.2 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由电力系统、系统通信、变电站站址及工程设想、线路路径及工程设想、投资估算及经济评价等五部分内容组成,并可根据工程项目具体情况做相应增减。 2.3 可行性研究报告文件应包括说明书,相关图纸和现场的照片等。设计文件齐全,图纸清晰、正确。文字说明条理清晰、逻辑性强。 2.4 对建设方案应有综合的技术经济比较分析。当有外委项目时应说明外委项目内容、费用估算。 3 工程概述 3.1 设计依据 3.1.1 报告编制任务依据包括: 共 12 页第 1 页

各地冻土深度

各地冻土深度 【冻土带范围】 : 我国冻土带主要分布在北纬 30 度以北的广大地区, 此线以 南几乎不见冻土。西部川陕地区由于山脉地形屏障,北纬33 度以南未出现过冻 土现象。 【主要测站最大冻土深度】 杭州 5 厘米; 上海至武汉一线 8-10 厘米; 合肥 11 厘米;

济南—西安 45 厘米; 北京 85 厘米; 兰州—银川103 厘米; 呼和浩特、沈阳120 厘米以上; 哈尔滨 200 厘米;长春150 厘米; 丹东、大连 90 厘米。

【冻土深度的影响】 冻土气象观测资料对建筑、工程施工、交通运输和农田水利建设都具有重要 意义。 在季节性冻土地区埋设输油管道和自来水管等 地下管道 时, 需在冬季采取 加热或绝热措施, 或者 深埋至最大冻土层以下 , 以免有冻裂的危险, 但过深则会 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房屋地基也要在最大冻土深度以下,以保证坚固安全;春季冻土融化使道路返浆, 不便行走和运输、 并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重大 影响。 冻土最深的地方是在大兴安岭北部、新疆和青藏高原,例如,内蒙古的二连 浩特和新疆的乌恰都在 300 厘米以上, 位于新疆天山腹地的和静县巴音布鲁克气 象站,曾记录到 439 厘米的深度,是我国冻土记录中的冠军。 在高山或高原上的冻土,有些年份常延至盛夏才能融化,还有至 9 月份未化 完的, 新的一年的冻土过程又开始了, 实际上这些地区已逐渐向永久冻土层过渡。 大约在年平均气温低于— 5 度,便会有永冻土存在,青藏公路昆仑山北坡、西藏 北部安多地区永久冻土层厚达 80 — 100

山西省海拔 2896 米的五台山气象站 1976 年修建上山公路,在顶段一米深也 有经夏不化的永冻土存在。 我国永冻土面积约有 214.8 万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和大小兴安岭 地区。 且此前对湖北和荆州地区的基础资料准备不足,不得不临时查找和搜集,至发报告时为止,很多基础资料仍在搜集查证过程中(如地方标准规范、政策等),所以报告仍有瑕疵

中国各地区冻土深度

中国各地区冻土深度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北方地区,冬季温度常在0℃以下,潮湿的土壤呈冻结状态,这种现象在气象学上称为冻土。温度愈低且持续时间愈久,冻土层便愈厚。根据埋人地面气象观测场中的冻土器内水柱冻结的部位和长度,可探测冻结层次的上限和下限深度。 进入北极圈,冻土厚度可达200~600米,有的地方甚至达到了1000米。在北冰洋沿岸,冻土层厚达400~900米,这里是世界上冻土厚度最后的地方,最厚的地方达1400米。 在世界各地,冻土带占据苏联领土的一半,加拿大和阿拉斯加的大部分地区,地球陆地面积1/4。我国冻土带主要分布在北纬30度以北的广大地区,此线以南几乎不见冻土。西部川陕地区由于山脉地形屏障,北纬33度以南未出现过冻土现象。 主要测站最大冻土深度: 杭州5厘米;上海至武汉一线8-10厘米; 合肥11厘米;济南—西安45厘米; 北京85厘米;兰州—银川103厘米; 呼和浩特、沈阳120厘米以上;哈尔滨200厘米; 长春150厘米;丹东、大连90厘米。 冻土最深的地方是在大兴安岭北部、新疆和青藏高原,例如,内蒙古的二连浩特和新疆的乌恰都在300厘米以上,位于新疆天山腹地的和静县巴音布鲁克气象站,曾记录到439厘米的深度,是我国冻土记录中的冠军。 在高山或高原上的冻土,有些年份常延至盛夏才能融化,还有至9月份未化完的,新的一年的冻土过程又开始了,实际上这些地区已逐渐向永久冻土层过渡。大约在年平均气温低于—5度,便会有永冻土存在,青藏公路昆仑山北坡、西藏北部安多地区永久冻土层厚达80—100米; 山西省海拔2896米的五台山气象站1976年修建上山公路,在顶段一米深也有经夏不化的永冻土存在。 我国永冻土面积约有214.8万平方公里,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和大小兴安岭地区。 冻土气象观测资料对建筑、工程施工、交通运输和农田水利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季节性冻土地区埋设输油管道和自来水管等地下管道时,需在冬季采取加热或绝热措施,或者深埋至最大冻土层以下,以免有冻裂的危险,但过深则会造成人力、物力的浪费;房屋地基也要在最大冻土深度以下,以保证坚固安全;春季冻土融化使道路返浆,不便行走和运输、并对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重大影响。

勘察深度规定

《建筑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 主编: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 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试行:2003年9月1日 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工程勘察院

建设部文件 建质[2003]144号 关于颁布《建筑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试行)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建设厅,直辖市建委,国务院各有关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为进一步贯彻《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确保建设工程勘察质量,我部组织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主编)等单位编制了《建设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试行),经审查,现批准颁布,自2003年9月1日起试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二○○三年七月十八日 1

目录 1 总则 (1) 2 基本规定 (1) 3 文字部分 (5) 3.1勘察工作 (5) 3.2工程地质条件 (8) 3.3岩土工程分析评价 (9) 4 图表 (11) 4.1一般规定 (11) 4.2平面图和剖面图 (12) 4.3原位测试图表 (14) 4.4室内试验图表 (16) 5 地震区和特殊场地 (19) 5.1一般规定 (19) 5.2场地和地基的地震效应 (19) 5.3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 (20) 5.4特殊性岩土 (22) 5.5边坡工程 (25) 6 附则 (26) 《建筑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规定》编制说明 (27) 2

1总则 1.0.1为贯彻《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统一勘察文件编制深度,确保岩土工程勘察质量和工程安全,提高建设项目的投资效益,编制本规定。 1.0.2本规定所指勘察文件,主要指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及相关的专题报告。 1.0.3本规定适用于各类建筑工程,其他工程可参照执行。 1.0.4勘察文件的编制应按不同勘察阶段的目的和要求进行。本规定主要对详勘阶段的勘察文件编制深度做出规定,其他阶段的勘察文件可参照执行。 1.0.5勘察文件的编制,除应符合本规定外,还应符合现行《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及其他有关规范、标准的规定,特别应当严格执行《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的规定。 2基本规定 2.0.1岩土工程勘察应正确反映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查明不良地质作用和地质灾害,并通过对原始资料的整理、检查和分析,提出资料完整、评价正确、建议合理的勘察报告。 2.0.2勘察报告应有明确的针对性。详勘阶段报告应满足施工图设计的要求。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