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础写作课资料

基础写作课资料

基础写作课资料
基础写作课资料

写作课资料季羡林谈写作

季羡林以一身而具有三种难能:一就是学问精深,二就是为人朴厚,三就是有深情。三种难能之中,我以为,最难能的还就是朴厚,因为,在我见过的诸多知名学者(包括已作古的)中,像她这样的就难于找到第二位。——张中行一位令当今学人高山仰止的国学大师,一位平易近人的敦厚长者,在她的写作生涯中有多少轶闻趣事?对于写作她又有着怎样的真知灼见?人们说,季老有弟子三千。身为北京大学的副校长,季老对后生晚辈的提携可谓不遗余力。现在,就让季老来告诉我们什么就是写作的真谛吧!国学大师季羡林系列之《季羡林谈写作》,为您讲述季羡林的创作生活,伴您聆听大师的谆谆教诲。

学术大家季羡林,在写作方面也堪称大师,她撰写的学术著作,逻辑严谨,论证精当,又通俗易懂。她写的散文、小品文、游记,自然、洒脱,又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写了一辈子文章的季羡林先生,在写作方面积累了好多经验。本书收入了季先生谈写作的文章,相信会对广大读者有所裨益。《季羡林谈写作》季羡林的思想像一本厚厚的百科全书,读之使人明智,而她的品格却像一目见底的清水,大德大智隐于无形。

在文章的结构方面,最重要的就是开头与结尾。在这一点上,诗文皆然,细心的读者不难自己去体会。——季羡林

在中国古代,抒情的文或诗,都贵在含蓄,贵在言有尽而意无穷,如食橄榄,贵在留有余味,在文章结尾处,把读者的心带向悠远,带向缥缈,带向一个无法言传的意境。——季羡林文章之作,其道多端;运用之妙,在乎一心。——季羡林

我写东西有一条金科玉律:凡就是没有真正使我感动的事物,我绝不下笔去写。——季羡林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不该瞧作一件特殊的事情,犹如说话,本来不就是一

件特殊的事情。作文又不该瞧作一件呆板的事情,犹如泉流,或长或短,或曲或直,自然各异其致。我们要把生活与作文结合起来,多多练习,作自己要作的题目。久而久之,将会觉得作文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就是一种发展,就是一种享受,而无所谓练习:这就与文章产生的自然程序完全一致了。”

张化万老师指出:作文与生活相联系,不仅要让学生从五彩的生活中挖掘取之不尽的写作训练素材,更为重要的就是要让学生走进沸腾的生活,去认识生活、学习生活,提高思维与认识能力。要整合作文与生活,就必须关注儿童的游戏。应当想尽一切办法,开辟学生玩中学,做中学的渠道。

徐家良、徐鹄、顾维萍等的“生活中的作文”,也就是基于“生活就是作文之源,生活需要作文,作文要为生活所用”的基本认识,她们注重作文的实用价值,把作文教学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根据学生日常的生活需要组织教学,每次作文都应该达到某种交际的目的,让作文

向现实生活开放与回归,实现作文教学生活化。

管建刚也提出:每个学生当下的那个生活,就就是写作的生活,没有一种另外的“写作生活”。

荣维东说:“写作就是人生活的一种方式。”

李海林说:“写作教学就是要解决‘学生对生活的意识’。她生活着,但没有体验,没有意识到自己在生活。我们怎么样才能让她们意识到她们在生活着呢?……我们就是教学生‘如何把生活与写作联系起来’。这里的可联系性就在写作动机:为什么写作,因为生活的需要,或者说因为要生活,或者说因为要让生活更有意义。”

在国外,日本的田上新吉说:“作文不就是再现性的记录,不就是那种机械的操作,作文就是依据生命要求的独创活动,作文的目的就是:1、内省、统一自己的生活,通过文章将其表达出来。

2、通过写作真正地了解自己,提高、深化自己的生活。”

可见,不论就是国内,还就是国外的学者,都论述过作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生活就是作文的本源,离开了生活,作文就失去了源头与生命力。基于生活的写作教学课程目标的确立,就就是紧紧地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的作文就是对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从而又就是对现实生活经验的一种理性的加工。口头语言的零散性、琐碎性、重复性与随意性会在写作这一书面语言的过程中得以合理的整合。发展书面语言的写作能力,就是为了更好地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质量。于就是,从口头语——书面语——再到口头语——再到书面语……,学生的语言在这个不停循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中,得以逐级提升。这就就是基于生活的写作教学想要达到的目标。语言的提升,意味着精神也将得以升华。所以,写作与做人就是分不开的,写作归根结蒂还就是为人的发展服务的。从小就培养孩子的写作能力,培养其勤于动笔,不断反思生活,丰富生活经验,就是对学生长足发展的有利准备。在基于生活的写作教学课程目标的确立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合宜的目标就是最为重要的。要让孩子能写得出符合自己年龄特征的话来,这样即使就是同样的生活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在不同的情感态度下,也就会表现出不同的表达来。同时,对于相同年龄的不同孩子来说,因其智力发展的先后不同,每个人的表达也会有所不同。因为基于生活的写作教学课程目标要因人而异,因时而异,适合的才就是最好的。

4、1 作文与生活白居易曾说过:“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不就是生活的点缀,而就是生活的必需,跟说话完全一个样。”可以说,作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因而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就应从“生活”入手,采用多种方式与手段,努力实践“学生为本,兴趣为重,生活为实,实践为主”的写作教学新理念,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生活处处就是作文”。作文原本属于“生活”,学生五彩缤纷、喜怒哀乐、真实自然的生活。所谓作文生活化,就就是作文源自生活,回归生活,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写作的灵感来自于生活,生

活本身就就是学生写作最好的源泉。生活中老师要引导学生写作,使孩子们对文学更加热爱,对生活更多的向往。老师要引导孩子的爱好与兴趣,这样会使我们的孩子们快乐地作文。学校、家庭,自然、社会,生活大世界。同学老师、操场教室,父母兄妹、住行衣食,媒体舆论、街巷田野……童心所及,处处皆文章;虫鱼鸟兽、花草树木,天上地下、过去未来,想象所至,下笔可成文。童心、童言童趣,习作必定一片生机盎然。让生活与作文紧密联系,在生活中学习、运用语文。把丰富的校园生活、多彩的假日活动、温馨的家庭生活引进作文课堂。向生活要素材,让作文走进生活,让学习回归生活。

4、1、1 走进生活,融入生活,“巧妇易为有米炊”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泉源,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地流个不停”。生活多姿多彩,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教师要有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感悟生活,欣赏生活,善于把握生活中的“活水”,做积累素材的有心人。

1、关注生活、观察生活。观察力就是心灵的雷达,张开它,才能将知识的信息一一捕捉。“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金代大文学家元好问如就是说。《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如果不到深山里观察老虎,就不可能写出解氏兄弟猎虎、李逵杀虎、武松打虎的栩栩如生的场面。正因为如此,法国大文豪莫泊桑告诫我们:“对您所要表现的东西,要长时间很注意地去观察它,以便发现别人没有发现过与写过的特点。”我们不仅要养成观察事物的习惯,而且在观察事物时,要善于探幽索微,捕捉特点,触类联想,发现规律。带领学生游览校园,走进工厂,观察乡村、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变化,留心社会上多种人物的表现,观察大自然的树木花草、虫鱼鸟兽、日月星空……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教给她们多种观察事物与人物的方法。即兴观察也好,有意观察也罢,都就是学生认识生活,获取作文素材的方法。通过观察,学生积极关注生活,以生活主人的方式接近生活,激起无穷乐趣,不知不觉中积累了丰富的材料。

2、组织活动,感受生活。学生很乐于参加各种活动,而多种多样的活动就是平时生活的一种精致浓缩。在活动中,学生可以了解相关知识,愉悦身心,又能抓住典型材料,深化作文主题。人们的庆祝方式,活动的意义。活动后说说自己的感受,谈谈印象最深的人与节目。这样,学生在活动中经历多种感受,也就有话可写了。

4、1、2 感受生活,书写生活,我手快乐写我口

学生从生活中撷取了大量的原汁原味的材料,教师就要引导她们用手中的笔把七彩生活描绘出来,让学生尽兴表达,自由抒发。至于怎样做到自由?我认为:作文题目可以自选自定,内容可以自主选取认为有价值的东西,体裁可以自拟,甚至于还可以涂涂画画。形式自由化多样化与美化,内容生活化趣味化,让学生觉得写作文就是一件快乐无比的活动,就是传情达意的工具,让作文成为学生生活的需要。

基础写作复习资料

基础写作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广义写作与狭义写作定义 2、写作载体:写作载体是指承载文章(作品)中精神内容的外在物质形式,文章体式、表达方式和语体风格是构成写作活动的载体因素。 3、所谓“主体对象化”,就是写作主体将自身置于客体之中,或把自己当作客体,用客体的规律来约束、检验自己的认识,在此基础上选择出可写入文章的、完整的生活现象。这种特到主要见于文学写作的认知过程。 4、人称:人称是作者叙述时的地位和视点。 5、插叙:插叙是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出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线索,插入另一件事情的叙述,然后再回到原来对主要事件的叙述上来。 6、工笔:工笔是细致入微的刻画,每一部分都要具体且富于变化地再现出来。 7、论证方式:论证方式是由论据和论题组成的推理形式。

8、类比法:类比法是指用同类的事物相比,或通过比喻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二、填空题: 1、写作活动的特点:人文性、综合性、个体性、创造性、实践性 2、如果从引发写作主题写作行为的原因来分析,原因有(缘情而作)、(因事而作)、(受命而作)。 3、影响写作活动的重要主体因素?(情感与情绪)、(责任与道义)、(素质与人格)、(经验与体验) 4、根据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的客体划分,可以把写作客体分为三种类型:对象化的客观存在,对象化的精神产品、第三类是对象化的作者自身。 5、写作客体在写作活动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①触发写作动机;②规定取材质量;③激活写作运思;④检验写作成品。 6、获取写作材料的方式,主要是通过观察、调查、检索、阅读、采访等。 7、文章体式的特点:(规范性)、(流变性)、(综合性)。 8、依模式确定结构类型:连贯式、递进式、总分式、并列式、对比式。

《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文科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教学的一门必修课程,也是其他各级各类专业的一门选修课。课程性质决定了其基础性地位。开设本门课程,旨在使学生通过学习,比较系统地掌握写作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熟悉写作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写作一般文章所必须具备的基础能力。 本课程课内学时为36,共2学分,开设一个学期。 二、教学内容 本课程按导论、写作准备、写作过程、写作方式、文本要求、文本类型等几个方面为课程的基本框架。各部分既有侧重,更有联系,又都从不同的角度对写作的相关知识予以阐述。课程将本着拓展学生视野,为写作活动指点路径的基本思路开展教学工作。 三、教学媒体的使用 (一)文字教材 本课程以张杰主编的《基础写作》为基本教材,该教材是编制教学媒体、组织教学和复习考试的主要依据。编制文字辅助教材是为了辅助学生自学,为学生提供写作的素材,并增强写作兴趣。 (二)电视录像资源 录像教材为专题讲授型,由武汉大学人文学院张杰教授主讲,主要以文字教材涉及的几个大专题为讲授核心,突出解决教材中的重点问题,强化学生写作良好习惯的培养,通过电视手段直观演示学习、练习内容,使学生通过电视课的直观教学加深对文字主教材的理解和认识。 (三)网上辅导 1.在教学平台上开辟教学辅导栏目,及时发布教学重点与难点的辅导文章,定期刊载形式多样的练习题,供学生学习参考。 2.网上视频直播,讲解教学疑难问题。 3.利用BBS讨论板进行网上讨论,解答学生的问题,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 4.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对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解答,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四)直播课堂 根据教学情况安排,通过教育电视台播出,争取利用双向视频直播。

基础写作课资料

写作课资料季羡林谈写作 季羡林以一身而具有三种难能:一是学问精深,二是为人朴厚,三是有深情。三种难能之中,我以为,最难能的还是朴厚,因为,在我见过的诸多知名学者(包括已作古的)中,像他这样的就难于找到第二位。——张中行一位令当今学人高山仰止的国学大师,一位平易近人的敦厚长者,在他的写作生涯中有多少轶闻趣事?对于写作他又有着怎样的真知灼见?人们说,季老有弟子三千。身为北京大学的副校长,季老对后生晚辈的提携可谓不遗余力。现在,就让季老来告诉我们什么是写作的真谛吧!国学大师季羡林系列之《季羡林谈写作》,为您讲述季羡林的创作生活,伴您聆听大师的谆谆教诲。 学术大家季羡林,在写作方面也堪称大师,他撰写的学术著作,逻辑严谨,论证精当,又通俗易懂。他写的散文、小品文、游记,自然、洒脱,又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写了一辈子文章的季羡林先生,在写作方面积累了好多经验。本书收入了季先生谈写作的文章,相信会对广大读者有所裨益。 《季羡林谈写作》季羡林的思想像一本厚厚的百科全书,读之使人明智,而他的品格却像一目见底的清水,大德大智隐于无形。 在文章的结构方面,最重要的是开头和结尾。在这一点上,诗文皆然,细心的读者不难自己去体会。——季羡林 在中国古代,抒情的文或诗,都贵在含蓄,贵在言有尽而意无穷,如食橄榄,贵在留有余味,在文章结尾处,把读者的心带向悠远,带向缥缈,带向一个无法言传的意境。——季羡林文章之作,其道多端;运用之妙,在乎一心。——季羡林 我写东西有一条金科玉律:凡是没有真正使我感动的事物,我绝不下笔去写。——季羡林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不该看作一件特殊的事情,犹如说话,本来不是一 件特殊的事情。作文又不该看作一件呆板的事情,犹如泉流,或长或短,或曲或直,自然各异其致。我们要把生活与作文结合起来,多多练习,作自己要作的题目。久而久之,将会觉得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展,是一种享受,而无所谓练习:这就与文章产生的自然程序完全一致了。” 张化万老师指出:作文与生活相联系,不仅要让学生从五彩的生活中挖掘取之不尽的写作训练素材,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走进沸腾的生活,去认识生活、学习生活,提高思维和认识能力。要整合作文与生活,就必须关注儿童的游戏。应当想尽一切办法,开辟学生玩中学,做中学的渠道。 徐家良、徐鹄、顾维萍等的“生活中的作文”,也是基于“生活是作文之源,生活需要作文,作文要为生活所用”的基本认识,他们注重作文的实用价值,把作文教学与学生生活紧

大学英语基础写作常用句型.

大学英语基础写作常用句型 Part A: 段首句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Many people are inclined to __ . In their opinio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hey believe that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here are different opinions among people as t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Some people suggest that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eople's opinions about vary from person to person. Some people say that _____________ . To them, ___________ .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 owadays although more and more peopl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still there are some who think _____________ , they may think ___________ .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 ecently the phenomenon of has caused public concern, and understandably so.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owadays, it is common to _____ . Many people lik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ecause _____________ . Besides, ____________ .

基础写作复习资料

基础写作复习资料 1、广义写作与狭义写作定义 2、写作载体:写作载体是指承载文章(作品)中精神内容的外在物质形式,文章体式、表达方式和语体风格是构成写作活动的载体因素。 3、所谓“主体对象化”,就是写作主体将自身置于客体之中,或把自己当作客体,用客体的规律来约束、检验自己的认识,在此基础上选择出可写入文章的、完整的生活现象。这种特到主要见于文学写作的认知过程。 4、人称:人称是作者叙述时的地位和视点。 5、插叙:插叙是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出于某种需要,暂时中断叙述线索,插入另一件事情的叙述,然后再回到原来对主要事件的叙述上来。 6、工笔:工笔是细致入微的刻画,每一部分都要具体且富于变化地再现出来。 7、论证方式:论证方式是由论据和论题组成的推理形式。 8、类比法:类比法是指用同类的事物相比,或通过比喻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1、写作活动的特点:人文性、综合性、个体性、创造性、实践性 2、如果从引发写作主题写作行为的原因来分析,原因有(缘情而作)、(因事而作)、(受命而作)。 3、影响写作活动的重要主体因素?(情感与情绪)、(责任与道义)、(素质与人格)、(经验与体验) 4、根据波普尔的“三个世界”的客体划分,可以把写作客体分为三种类型:对象化的客观存在,对象化的精神产品、第三类是对象化的作者自身。 5、写作客体在写作活动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①触发写作动机;②规定取材质量;③激活写作运思;④检验写作成品。 6、获取写作材料的方式,主要是通过观察、调查、检索、阅读、采访等。 7、文章体式的特点:(规范性)、(流变性)、(综合性)。 8、依模式确定结构类型:连贯式、递进式、总分式、并列式、对比式。 9、描写的类型:视觉描写、听觉描写、味觉描写、嗅觉描写、触觉描写、生理反应描写。 10、描写的要求:确定的要求、把握特征、言之有序。 11、文章预提的类型:科学语体、法律语体、事务语体、文艺语体、政论语体、新闻语体、网络语体。 12、文章体式:文章体式是写作实践中反复出现的、被遵从或恪守的文章类型,是文章的(体制)、(结构)和(格式)这三方面的总体要求的概括。

国家开放大学答案基础写作课程形考任务1

一、教材中谈到写作要“言之有物”,此中之“物”,包括哪两个部分内容?请结合教材予以具体论述 答:所谓“言之有物”,就是要求写作成果有丰富而且具体的思想内容,能够反映作者对自然界、人类社会或人自身 的某种独特的体验或认识。它包括文本的材料和思想两方面 的因素。 文本的材料,材料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别,广义的材料是泛指已被作者关注并意识到有某种写作价值而予以收集积 累以被选用的一切原始材料,包括事实形态的、理论形态的 和数字形态的等等。狭义的材料,则是专指经过作者的选择, 已被或将被写进文本中的事实、理论和各种数据。 文本的思想,是指通过文本写作的主要内容所表达出来的某种总体性的、基本性的意旨或倾向。它体现作者的写作 意图和写作目的,代表着写作的意义和价值,决定阅读的效 果,在写作中处于核心地位。 二、有人说“材料重在选择,思想重在提炼”,结合自己的写作或阅读经验,谈谈你对此所持看法。 答:此观点正确。 写作者日常接触到的材料是十分的繁杂的,要使原始材料的积累真正具有写作价值,就要善于按照写作的规律的要 求对其进行识别和选择。

文本的思想需要提炼,是为使写作的规律大要求,使其 最终确立的文本思想达到真实、深刻、新颖的程度。 在写作之中,有效地选择和组织材料,是准确表达思想 的支柱。在一般的文本写作中,思想和材料往往同时出现, 因此,文本思想的确立和材料的支撑是融为一体的。在文学 创作中,文本思想隐含与材料之中而不直接说出,因此对材 料的选择和组织成为引导读者体验、理解、和接受文本思想 的唯一途径。 三、阅读散文《谢天》,谈谈典型材料的选用对文本思 想的表达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天”可以理解为大自然,可以理解为人世间的一切美好 的人、事、物,“谢”“天”,就是要对某种我们不了解的存在、 规律、原则有敬畏之心,有感激之心,有谦逊之心。 “富亦谢天,贫亦谢天,病亦谢天,苦亦谢天”。中国的“天”,与国外的“天”,是一样的,“谢”的情怀也是一样的。文章最后 一个自然段是对“谢天”的进一步阐释。 1)材料要具有代表性。在选择的符合思想表达要求的 同类材料中,最具有代表性,能够以一当十,在同类材料中 最具有代表性和说服力。 2)材料要最有启迪效果。所选的材料,,不只是被动 地或简单的完成或印证或体现作者思想表达的任务,而且能

基础写作复习(放学别走!)

1.写作客体:凡作者面对一切写作对象都可以看做写作客体。 2.写作载体:就是包含、运载写作内容的文章形体和传播媒介。 3.主题:是指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4.论题:是指作者在文章中所要论证的对象,有时也指作者要证明的基本观点。 (论题一般概括反映文章内容的性质或基本范围,具有客观性;主题是论证的结果,明确表达作者的见解,具有一定的主观性) 5.风格:风格是作家的个性。风格没有优劣之分。风格源于作者的精 6.格调:指品位。格调却有高低之分。格调源于作者的思想观念。 7.抽象思维:这是舍弃了具体的感性形象,运用概念、判断、推理,以及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等为基本方法的一种思维方式。 8.形象思维:这是自始至终不舍弃感性形象的一种思维形式。它以表象为工具,通过联系、再现、想象来组成形象、画面的思维活动。 9.素材:指作者为创作需要而通过各种途径所收集的原始材料,它一般是零乱的,不完整的。 10.材料:作者为特定的写作目的而收集的、或写人文章中的一系列事实现象和理论依据,诸如人物、事件、景物、情理、数据、例证、名言等。 11.主题:是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中心内容和思想倾向。 12.叙述:是将人物、事件本身及其原委陈述给读者或听众 的一种表述方法。它包括人物、事件、时间、地点、原因、结果六个基本要素。 13.顺叙:按时间的推移,空间的自然序列,作者或人物的 思想感情发展的进程,人物活动的次序或事件的始末进行叙述。 14.倒叙:先把叙述事件的结局或事件发展过程中某个突出 片段提到前边来写,然后再按事件的发生发展顺序展开叙述,传统上称为“倒插笔”。 15.插叙:在叙述过程中,根据表达内容的需要,暂时中断主线,插入相关的事情或必要的解说。 16.聚焦:是确立文章焦点的一种写作技法。 17.悬念:是指作者精心设置疑窦和矛盾,以激活读者阅读兴趣的艺术手法。 18.那辗:就是在引出描述的主要对象和问题之后,不立即道明,而是左盘右旋,延缓事情的发展。在写到快要接近矛盾解决时,又故意停顿下来,再远远地宕开去。诗歌的分行排列:行列的形式产生了诗歌语言特有的节奏感和韵律美。 一、想象的种类: 第一,再造想象。依据语言、文学、图形、符号或别人对某一事物的描述,在头脑中唤起相应的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称为再造性想象。再造想象常用的方式主要有接近想象、相似想象、原型想象、推测想象等。 第二,创造想象。是不以现成资料的描述和图片的显示为依据,而是依据自己头脑中原有的记忆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分解、综合,从而独立创造新形象的过程。常用方式有具象想象、情化想象、层进想象、 变态想象、合成想象。 第三,幻想。是指向未来的特殊现象。较之创造想象,它离现实较远,幻象出来的东西不论怎样清晰鲜明,也不能马上付诸实现,而创造想象出的东西可以很快付诸实现。 二、人品和文品的关系 写作是一种富有个性化的精神劳动,作者的精神气质和人格品味必然对写作成品产生巨大影响。人们常说,“语言是心灵的声音”从一定的意义上讲,文章就是作者人格品味在书面语言中的回音。曹丕在《典论·论文》中提出了“文以气为主”的命题,并使用“以人论文”的方法讨论人与文的关系。他举例了当时文坛上一些著名作家来说明他们个人的气质决定了各自的文

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doc

《基础写作》课程教学大纲 绪言 第一节第一节基础写作课的性质、任务 一、基础写作课的性质 二、基础写作课的任务 第二节第二节写作者的基本修养 一、加强思想修养 二、积累生活经验 三、扩展知识 四、学习语言 五、磨练写作技巧 第一章第一章作文过程 第一节写前的准备 一、感知和发现 二、确定写作目的 三、选取材料 四、形成构想 五、编写提纲 第二节起草 一、每段盘算好才能动笔 二、运用恰当的语言 三、注意文脉的贯通 四、初稿一气呵成 第三节第三节修改定稿 一、着眼于文章的内容 二、改好表现形式 三、用原稿纸誓清 第二章第二章确定写作目的 第一节写作必先确定目的 一、写作是有目的的言语行为 二、写作目的制导写作全过程 三、确定写作目的的两个条件 第二节第二节确定主题 一、主题及其相关的概念 二、确定主题的要求 三、主题的限定

第三节第三节明确读者 一、树立明确的读者意识 二、明确读者的要求

第三节 第三节 材料的使用 第四节 第四节 选择材料的要求 第四章 第一节 第四章 材料的安排 材料安排的基本类型 第四节第四节 发想 一、 发想的一般过程 二、 创意的整合 第三章第三章 材料的获取和使用 第一节材料及其相关的概念 一、材料 素材、题材 资料 第二节第二节 材料的获取和积累 一、材料的出处 材料的获取 材料的积累 一、 材料的解释和结论 二、 材料为文章提供内容,它是主题形成的基础 三、 材料为文章提供内容,它又是表现主题的支柱 一、 材料要确实 二、 材料要有力地支持主题 三、 材料要有魅力 四、 选材还要考虑文体和篇幅 一、 列举 二、 自然的顺序 三、 对应联系的顺序 四、 叙议结合的顺序 五、 阐述的顺序 六、 论述的基本顺序 七、 容易了解的顺序 八、 增强印象的顺序 九、 习惯的顺序 十、以上各种类型的交织运用 第二节第二节 编写提纲 一、 编写提纲的意义 二、 编写提纲的方法 第五章第五章 构段 第一节段及其相关的概念 一、 段

基础写作复习资料大一上--

基础写作复习题 一、填空题(主要看笔记) 1、文章具有社会价值、实用价值、审美价值和经济价值。 2、体验的方式有亲身体验和感情体验两种。 3、宋代理学家朱熹有一首绝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如果说“清渠”指的是好文章,那幺“源头”指的是社会生活。 4、写作的特性有:社会性和个体性,综合性和实践性。 5、写作的双重转化律是指写作活动是一个由客体而到主体,再转到作品而读者的动态转化过程。 6、写作材料的内化过程就是构思主题的过程。 7、写作主体的修养主要有:思想品德、生活实践、文化知识和写作技巧。 8、文章语言使用的基本要求是:语言通顺、语言准确、语言简练、语言生动。 9、描写从对象和范围分主要有三种类型,即人物描写、环境描写、场景描写。 10、白描是指以简洁的文字直接描绘人物和景物特征的描写手法;而工笔则以细腻的文字描绘人物和景物的特征。 11、写作的特性有社会性、个体性、综合性和实践性。 12、写作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即主题构思阶段、谋篇布局阶

段和语言表达阶段。 1 / 10 13、文章语言的基本要求是准确、鲜明和生动。 14、议论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 15、按文章的社会功能来分,文章可分为 16、社会生活是写作的源泉。 17、思维能力是写作者的核心能力,它主要有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等三种。 18、间接抒情的方法主要有:寓情于事、寓情于物、寓情于景、寓情于理。 19、叙述的四种方式是顺叙,倒叙,插叙,补叙。 20、写作的功能主要有记载传播、磨砺学习、提高审美、渲泄服务。 21、灵感思维具有突发性、偶然性、模糊性特点。 22、形象思维有形象性、普遍性特点。 23、观察的类别有科学观察、艺术观察。 24、新颖的材料的特点主要有具体形象、使读者感到亲切、富有情趣的细节。 25、材料的使用原则有立足于主题和寓意、有代表性、真实、新颖生动四点。 26、常见的照应方法有开头与结尾照应、正文与标题相照应、行文中相照应。 27、叙述的人称可分为第一人称、第三人称。 28、传统写作技巧有对比法、比兴法、衬托法、悬念法、巧合法。

基础写作思练题总汇(附答案)资料

基础写作思练题总汇 (附答案)

基础写作思考练习题总汇 第一大节课绪论(一)思考练习题(4题) 1、什么是写作?什么是文章?这两个概念的定义怎么讲? ①写作,是人们运用语言文字制作文章,并通过文章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交流思想感情的一种复杂的创造性的脑力劳动。 ②文章是写作的结果,是人们头脑中思想、情感的外化和固化,是思想感情的一种载体。 2、什么是写作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①写作学就是研究写作现象,探讨写作规律和方法的一门科学。 ②可以分为普通写作学、应用写作学和文学写作学。(百度百科说的) 3、对广义的文章进行分类,有哪两种分类方法?请画出文章分类图表。 ①广义的文章:新闻文体、文学文体、理论文体、应用文体、社会评论、文艺评论、学术论文、行政公文、事务文书、教学文书(教材推荐) ②文学文体、实用文体。(老师推荐) 第二大节课绪论(二)思考练习题(2题) 1.写作的基本作用是什么? ①写作是信息传播的一种重要方式,它可以突破有声语言的时空限制,扩大信息传播范围。 ②写作是思维的工具和手段,它可以固化思维成果辅助记忆,可以检验思维,促进思维的深化。 从第一个基本作用引申、推导—— (一)首先,从整个人类社会文化发展的大视角来看,写作是文化积累的重要方式,是文化传承的主要途径,是人类文明赖以发展的必要条件。

(二)其次,从维系社会运转和发展的角度来看,写作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也是社会管理的必要手段。 (三)最后从个人生命、价值的角度看,写作可以超越个体生命的局限,实现生命的扩展和延续,实现精神的流传。 (四)写作是思维的工具和手段,它可以固化思维成果辅助记忆,可以检验思维,促进思维的深化,促进人才的成长。 这可以从横向和纵向两个向度来考察。 1.从横向看,写作是人类突破空间局限,扩大社会交往,实现个人价值的有效手段。(例马燕日记) 2.从纵向看,写作能使个体精神生命得以延续,使人的精神思想可以跨越时间而流传。 2.结合你的学习和生活经历谈谈你对写作的重要性的认识。 第三大节课绪论(三)思考练习题(4题) 1.写作过程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它包括哪些主要环节? 写作过程的3个阶段6个环节

大学基础写作课程笔记整理资料

基础写作笔记整理 一、写作学的性质、目的、特点和内容 1.写作学是一门具有术科性质的专业基础课。 2.写作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写作功底,熟练掌握各种常用文体写作方法和技巧,能够写出具有一定水平的文章。 3.写作的特点 (1)综合性:写作是一门综合性的脑力劳动。 ①内容上,它包罗万象,自然、社会、人生,工业、农业、军事、政治等均可书写。 ②素养上,它离不开生活、思想、知识、技巧、语言、天赋秉性等。 ③能力上,它涉及观察、感受、想象、理解、表达等众多方面。 ④学科上,它相涉到哲学、心理学、文学艺术、美学、文化学、语言学、历史学等。 所以,学好写作要作综合的学习、积累、训练。 (2)实践性:写作具有术科性质,像许多技艺门类一样,要训练、试验,由“内”而“外” 勤学苦练,方能把综合的东西表现出来,方能成才。 (3)技能性:学习写作必须掌握写作规律,决不能像庸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要掌握写作技巧:会观察,能感受,有敏锐的感觉,超常的想象力,善于发现问题,会构思,善谋篇,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样样精通,语言有个性。 (4)独特性:写作是一种个体性的创造性的精神劳动。是能动思维的过程,无论体裁的选择还是其他。 二、写作规律 写作的基本规律是“物→意→言”的双重转化规律。 1.第一重转化:由“物→意”的“意化”转化(意化过程) 2.第二重转化:由“意→物”的“物化”转化(物化过程) 3.从双重转化规律看作者的能力结构 由观察、调查、采访、阅读所形成的集录能力——积累生活; 由想象、构思、立意、思索所形成的运思能力——认识生活; 由谋篇、结构、表达、语言所形成的表达能力——表现生活。 三、学习写作的方法 1.多看。开放感官,积累生活。 2.多读。精读博览,开卷有益。 3.多思。质疑索解,独立思考。 4.多写。勤写苦练,熟能生巧。 5.多改。反复推敲,深化认识。 第一节情感素养 一、情感的特点 1.突发性。没有计划、难以人为控制的。 人的情感常常会因一些与自己有关联的大事或小事而在瞬间产生和变化。 2.个体性。人的情感和产生、发展以及它的强度因人而异。 情感的个体性根源于人们在气质、性格、经历、环境等方面因素的不同。 3.两极性。情感具有两极性的特点。 爱与恨、喜与悲,狂喜与绝望,说明情感易走向极端,也易从高峰跌至低谷。 二、情感在写作中的作用 1.情感是写作的内驱力。 A、情感是自我实现的一种途径;

大学基础写作期末复习提纲

绪论 1.什么是写作? 2.谈谈你对写作的认识。 3.总结一学期学习写作的收获(包括兴趣、意识、能力三方面),你计划第二学期如何继续提高写作能力? 第一章散文 1..如何理解散文概念的多种含义? 古代散文含义:指的是散行单句的文章 西方散文含义:指的是不分诗行不押韵的文章 现代散文含义:指的是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体裁(通常称为广义散文含义) 当代散文含义:指的是短小精悍的记叙和抒情为主的散文(狭义散文) 2.根据内容和表达方式的不同,可以把散文分成几类?各类散文有什么特点? 记叙散文(记人叙事写景状物,表达方式以记叙描写为主,是散文的塔基) 抒情散文(叙事抒情,借景抒情。强调抒发作者的感情,表达方式也注意用抒情的散文,是散文的塔尖) 议论散文(内容强调发表作者的见解,表达方式以形象议论为主的散文,侧重理智与看法) 3.散文文体有哪些特征? 题材广泛(核心特征)、个性鲜明、写法灵活、文情并茂、篇幅短小 4.散文叙事有什么特点? 非虚构性(能不能虚构是散文与小说的一个重要区别,抹杀了这个区别就等于抹杀了散文的特点) 题材以小见大(对于散文来说,故事情节、冲突事件、诗的意境、固然是它的好题材,而那些小说、戏剧、诗歌也许不屑一顾的细琐、零碎、陋直、平凡,日常的小东西,也是它的好题材;散文擅长于写小题材,首先要选一些信息含量大信息价值高的小题材,而且要跟善于立意结合起来;许多好的文学作品常常是以小见大,而散文尤其看重这一点,在小题材里面蕴含着的内容和主题是思想深刻、旨趣高尚、感情纯挚、意境幽远的。) 个性鲜明(散文的内容都与作者直接相关,突出“我”) 清人王夫之说:“烟云泉石,花鸟苔林,金铺锦帐,寓意则灵”。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题材广泛,文情并茂 5.散文的笔法 叙事散文写法一事铺陈法——孙犁《报纸的故事》 线索串事法——冯骥才《书桌》 记人散文写法人物二三事法——鲁迅《藤野先生》 景物散文写法状物特写法——颜元叔《懒猫百态》 抒情散文写法依事抒情法——巴金《怀念萧珊》 象征散文写法象征寓情法——鲁迅《秋夜》 议论散文写法联类推理法——秦牧《面包和盐》 第二章诗歌 1.诗歌有哪些分类? 按内容和表达方式分抒情诗和叙述诗 主要关注朦胧诗(指运用象征、暗示、通感等手法,曲折地表现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主题朦胧多义的一种诗歌) 舒婷《船》 2.诗歌的特征有哪些? 1)注重情感的抒发(诗贵有情,情感的激流推动着诗人的创作,他们不仅用抒情的方式放映生活、表达意愿, 而且以抒情的方式打动教育读者;诗最怕无情,无情的诗徒具诗的外表,却没有诗的生命,就像人没有灵魂一样) 2)注重意象的营造(诗歌的主题需要形象的表现,一首好诗,不讳徒具铿锵的外壳,也不会只有单调的说教) 3)注重张力的扩充(一般我们把诗歌层面之间显示出来的聚合力叫做张力;首先要立意明晰,琦次要精心选材 构象,再次要文字精美,形式精致) 4)注重字句的锤炼(言简意深,耐人寻味是诗歌追求的一种艺术意境,在诗歌当中,每一个字,每一个句子应 该是为了构成意象而存在的。要使意象单纯而丰富,就必须在诗句中排除散文化的因素,必须将日常语言提炼和钝化,

《基础写作》作业答案

《基础写作》作业参考答案之一 一1、作为写作的一般属性,写作活动的主体性特征表现在主体精神活动的个体性、实践性、创造性等若干层面。请结合教材的相关论述和自身的写作实践,谈谈你对写作实践性特征的理解和认识。(见教材P4.5) 答:这道题要这样来理解,写作的一般属性有个性性、实践性、创造性三个特点,教材上关于每一点下面都有三个小点的阐述,如果死记,很容易搞混,所以,一定要结合自己的写作体会来谈,不一定九个小点都谈到,抓住大的方向就可以了。 关于第一个特点:个体性,任何一种写作活动都是写作者自己的一项精神活动,无论你写什么,选用哪些材料,运用何种体裁,最终成文后所体现出什么样的精神气质,等等,都带着写作者强烈的个人色彩,比如一个中学生,年少,热情,不成熟,阅历轻浅,与一个科学院院士一起去考查黄河或长江源头,然后写出来的文章定会风格迥异。同样,两个一样年纪的少年一起去考查,写出来的文章也不会一样,这跟他们的性格特点、兴趣爱好、审美与价值取向,等等元素不一样是紧紧相联的。这就是所谓的“文如其人”,即“个体性”。 关于第二个特点:实践性,“写作”,顾名思义,那就是要去“动”笔(电脑)。你得思考写什么,你得去选择适合的材料,你考虑用何种文体最适合于你,然后你得下笔(敲电脑),然后,你还要继续查阅资料进行修改,等等,所以,整个过程就是一个实践(行动)过程。这就是写作的实践性特点。 关于第三个特点:创造性,不要被“创造性”这个词所吓住,以为这是作家干的活,科学家干的活,这是不对的。普通人的写作同样是有创造性的,因为每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那么每个人的思想、观点、行文特点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也体现了上面所讲的第一个特点“个体性”,所以每一个人写出来的文章都是“唯一”的一篇,举世无双的。而这“唯一”就是创造性的体现。当然,创造性也有不同的层次,这就是教材中讲到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的三个境界。好文章对世界对人类精神活动的贡献是功德无量的,这也是我们要努力追求创造性的最高境界的原因所在。当然,不好的文章(或作品)对世界的破坏甚至毒害也是不应该忽视的。 2、写作的根本目的,在于以书面的形式将写作主体的感受或认识表达出来,并通过读者的阅读来实现写作者与阅读者之间的精神交流。结合自身的写作、阅读实践,谈谈你对写作交流性特征的认识。(见教材P11—12) 答:写作的交流性特征是写作的特殊属性。要这样来理解,我们写作的目的,是要将自己的某种感受或认识表达出来,并通过读者的阅读来实现我们与阅读者之间的精神交流,所以,写作这项活动从本质意义上讲是包括了两个方面的活动:作者的写和读者的读,这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互动性”。没有哪个人会真正让自己的文章或作品永远锁在抽屉里的。 交流性这个特点尤其体在现在极为流行的一种新的写作文体里:博客。互动性在博客中体现得非常明显,博客一般都设置了评论和留言功能,跟读者的交流程度和频度都是空前的。大家可以去看看韩寒的博客,每篇文章都是几十万的点击量,数千条留言与评论,盛况空前。目前,他的博客点击量是排在世界第一位,足足3亿。这就是写作的交流性。 3、教材中谈到写作要“言之有物”,此中之“物”,包括哪两个部分内容?请结合教材予以具体论述。(见教材P26、27、38) “言之有物”包括材料和思想两个方面。 先看“材料”。 材料包括广义的和狭义的两种,材料是拿来干什么的呢?是拿来表现思想或观点的。我们写一篇文章,就是要传达出一种思想或观点,那么,通过什么来传达呢?材料。这里就有

大学基础写作名词解释

《基础写作》习题集 一、概述 《基础写作》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写作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 写作一般文章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写作所必须的基础能力,使之能够比较熟练地写出观点正确、内容充实、结构妥当、语言流畅、文风端正的一般文章,并为将来写作各种应用文体打下基础。 二、名词解释 1.主观性叙述是指在记叙和描写人、事、物的过程中,融进作者思想、情感的叙述。 2.第三人称是以“他”或“他们”的口吻进行叙述,作者本人不出现,是全视角叙述。 3.粗笔是对所描写的事物作轮廓的简单勾勒。 4.说明是运用简洁明了的文字对事物作清楚的解说,对事物做明白的剖释,以使读者对说明对象有客观正确的认识。 5.类比法是指用同类的事物相比,或通过比喻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6.平易是指用词的质朴、通俗,容易为读者所理解。 7.专题积累是在明确了一个写作方向和题目之后,围绕着这人写作方向和专题所进行的材料积累,它有具体的目标,有规定了的范围。 8.象征是一种表现手法。它是用对具体事物的描写来表示某种抽象概念或思想情感的。 9.观察,是人们受思维影响的有意的、主动的和系统的知觉活动,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方法,也是写作获取材料的主要方法。 10.段,是按照表达层次划分出来的一个个与上下文相关联的小的,而又具有完整意义的结构单位。 11.段旨,它也叫段的主题,段的中心意思。在段的构成中,它是中心,全段必须在它的统一之下。 12.因果互证,是根据同样的原因必然产生同样的结果的假定,以原因证明结果或以结果推断原因的论证方法。 13.意义段,“它是把两个意义相同的段合并到一起所形成的大段。它是段的群化,比之自然段更加完整。 14.材料的综合:识别材料的意义和价值的方法之一。是指把材料中所包含的事物的各个部分,或不同的方面、不同的特征结合起来的思维过程。 15.段落:就是自然段。是从文本表达形式上体现文本内容表达过程中的停歇与转换的一种标志,这种标志就是“换行”。 16.叙述人称:就是作者叙述的观察点、立足点,即叙述者是站在什么位置,从什么角度,用什么口气进行叙述的。 17.间接抒情:是借助于其他表达方式,主要是叙述、描写和议论,来达到抒发作者情怀的目的。 18.文体意识:指的是写作者和阅读者对文本现象及其本质特征的规律性认识与自觉运用。 三、简答题 1.具有魅力的材料,指的是: (1)新的材料;

基础写作复习资料

基础写作复习资料 1. 写作的定义:写作是以书面语言为工具表达作者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感受的一种复杂的创造性的精神劳动。 2. 文章的定义:文章则是这种创造性劳动的精神产品,它既包括非文学作品也包括文学作品。是作者用书面语言表达自己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感受。 3. 写作学的性质:一门学科。 4. 数字化时代的写作存在的多重局限性:a. 思维的匆忙化、浅表化;b. 文章的嫁接拼凑现象;c. 产生的太少。 5. 写作活动的特点:创造性、综合型、实践性。 6. 写作的流程: 三阶段:a. 摄取阶段:主要解决写作材料。又称采集阶段,它是写作活动的第一步,其核心任务是为制作文章捕捉采集和储存资料。这是一个由客观外物升华为写作主体内识的过程,即由“物”到“感”的过程。在这个阶段,作者要完成感知飞跃,要具备“采集能力” b. 构思阶段:是制作文章的核心阶段。这个阶段作者要完成“内孕飞跃”。在这个阶段作者必须具备思维能力 c. 表述阶段:最后一个阶段,作者要完成“外心飞跃” 图: 构思表述

感知内孕外化 采集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 7. 规范整洁的文面 8.a. 标题,切记居中,不要像以前一样空四个。b. 署名,此次考试不需署名。 c. 正文,要分段,每个段落需换行,段首缩两格,字迹清晰。 d. 标点符号: 标号……——- ﹒﹒_点号,;、:。?! 9. 观察的定义:具有特殊意义的感知活动。 10. 观察的类型:a. 科学观察:实用写作 b. 艺术观察:艺术写作 11. 观察的作用:a. 提高写作素养 b. 提供写作材料 c. 激发写作欲望 12. 观察的方法:a . 定位观察:观察点处于一个比较确定的位置 b . 移位观察:观察位置不确定,随机变化 c .比较观察:两个或几个观察进行比较,鉴别异同和特征 d .反复观察:连续反复的观察,又叫跟踪观察 13. 观察的训练要领:a . 观察要全面、细致、深入 b. 要抓住人物的典型特征 14. 写作的“观察”与普通的“看”的不同:观察≠看,

大学基础写作课程笔记整理

基础写作笔记整理 一、写作学得性质、目得、特点与内容 1.写作学就是一门具有术科性质得专业基础课。 2.写作课得目得就是培养学生具备扎实得基础写作功底,熟练掌握各种常用文体写作方法与技巧,能够写出具有一定水平得文章。 3.写作得特点 (1)综合性:写作就是一门综合性得脑力劳动。 ①内容上,它包罗万象,自然、社会、人生,工业、农业、军事、政治等均可书写。 ②素养上,它离不开生活、思想、知识、技巧、语言、天赋秉性等。 ③能力上,它涉及观察、感受、想象、理解、表达等众多方面。 ④学科上,它相涉到哲学、心理学、文学艺术、美学、文化学、语言学、历史学等。所 以,学好写作要作综合得学习、积累、训练。 (2)实践性:写作具有术科性质,像许多技艺门类一样,要训练、试验,由“内”而“外”勤学苦 练,方能把综合得东西表现出来,方能成才。 (3)技能性:学习写作必须掌握写作规律,决不能像庸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要掌握写作技巧: 会观察,能感受,有敏锐得感觉,超常得想象力,善于发现问题,会构思,善谋篇,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样样精通,语言有个性。 (4)独特性:写作就是一种个体性得创造性得精神劳动。就是能动思维得过程,无论体裁得选择 还就是其她。 二、写作规律 写作得基本规律就是“物→意→言”得双重转化规律。 1.第一重转化:由“物→意”得“意化”转化(意化过程) 2.第二重转化:由“意→物”得“物化”转化(物化过程) 3.从双重转化规律瞧作者得能力结构 由观察、调查、采访、阅读所形成得集录能力——积累生活; 由想象、构思、立意、思索所形成得运思能力——认识生活; 由谋篇、结构、表达、语言所形成得表达能力——表现生活。 三、学习写作得方法 1.多瞧。开放感官,积累生活。 2.多读。精读博览,开卷有益。 3.多思。质疑索解,独立思考。 4.多写。勤写苦练,熟能生巧。 5.多改。反复推敲,深化认识。 第一节情感素养 一、情感得特点 1.突发性。没有计划、难以人为控制得。 人得情感常常会因一些与自己有关联得大事或小事而在瞬间产生与变化。 2.个体性。人得情感与产生、发展以及它得强度因人而异。 情感得个体性根源于人们在气质、性格、经历、环境等方面因素得不同。 3.两极性。情感具有两极性得特点。 爱与恨、喜与悲,狂喜与绝望,说明情感易走向极端,也易从高峰跌至低谷。 二、情感在写作中得作用 1.情感就是写作得内驱力。 A、情感就是自我实现得一种途径;

国家开放大学 基础写作 形考任务二 答案

1.教材中谈到写作要“言之有文”,这里的“文”包含多层次的内涵,请结合教材内容,作简要分析、梳理。 答:教材中“言之有文”中的“文”首先是指文本写作中书面语言表达的基本特征:准确,畅达和简洁;然后是指文本写作中书面语言表达的文采之美,包括:声韵美与辞藻美,感情美与理性美,朴素美与华丽美。 2.运用教材有关“言之有文”的相关理论解释,阅读文章《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对文本语言的准确、畅达、简洁等基本特征进行分析。 答:这篇演讲辞综合运用了叙述、议论、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如第一部分第一层,先详细叙述了马克思逝世的时间,接着具体描写了马克思逝世时从容安详的神态。第二层则用议论的方式阐述马克思的逝世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巨大损失。第一层的叙述和描写是为下面的议论服务的,第二层的议论是在第一层叙述描写基础上进行的。这部分叙述、描写、议论的综合运用,使演讲一开始就表达了作者对马克思逝世无比悲痛的感情,使听众受到强烈的感染和震撼。对马克思的革命实践活动,多用叙述方式;对马克思的各种贡献、发现的阐述和评价,采用议论方式;而在叙述和议论之中,又运用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词句,极富感染力。 3.运用教材有关“言之有文”的相关理论解释,阅读散文《雪野里的精灵》,对文本语言的文采之美进行分析。 答:语言分析: 文章写了千年银杏树和雪地里星星点点的小花小草,一大一小,一个穿越千年,生命不断裂;一个每年一枯荣,生生死死。“我”的感受是什么呢?在定林寺苍劲高大的银杏树面前的感受是:“顿被一种强大的生命光波所震慑,所征服,所溶解”,“我感到自己的渺小和卑微”。而在小花小草的面前,“我”的感受是:“这些米粒般大小的生命,像是在告喻我:希冀、渴望、追恋、向往,是一切生命的本质。即使天冷了地冷了宇宙的一切都冷了,它们也会顽强地举起美的萌芽,决不肯把生命的蓬帆轻易降落。” 这些感觉的描写准确而美丽。 表达方式分析: 文章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多种表达方式。举例如下: 叙述——“那是七十年代末的一个暮冬,我到崂山顶峰的驻军观察哨采访。大雪后的崂山,峰若玉雕,石似晶铸。我与哨长挟石踏雪,拽枝腾挪,来到一向阳处的山坳。这里,我猛然发现,向阳的竹林边,竟有柔草如菌,毛茸茸,青翠翠,密匝匝,在这银色的世界里织出了一小片绿毯。” …… 抒情——“这些米粒般大小的生命,像是在告喻我:希冀、渴望、追恋、向往,是一切生命的本质。即使天冷了地冷了宇宙的一切都冷了,它们也会顽强地举起美的萌芽,决不肯把生命的蓬帆轻易降落。”

基础写作609004复习资料

B. 第二人称 D. 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 参考答案: 答案解析:无 3 、()是小说中的最小艺术单位。 A. 人物 B. 情节 C. 语言 参考答案: 答案解析:无 4 、作家直接面对读者袒露自己个性的文体是( )。 C. 第三人称 D. 细 节 C 单选题 D 单选题

A. 诗歌 B. 小说 D. 戏剧 参考答案: 答案解析:无 5 、以下属于事务文书的是()。 B. 通知 C. 通报 D. 会议纪要 参考答案: 答案解析:无 C. 散 文 A. 计 划 C 单选题 A

6 、最基本、最常用的叙述方法是( )。 A. 倒叙 C. 插叙 D. 补叙 参考答案: 答案解析:无 7 、()是完成人物性格具体化、个性化创造的必备条件。 A. 环境 B. 细节 C. 语言 参考答案: 答案解析:无 B. 顺 叙 D. 情 节 单选题 B 单选题 D

8 、“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这段关于文品与人品的论述出自以下哪部古代理论作品( )。 A. 《诗品》 C. 《文心雕龙》 D. 《周易》 参考答案: 答案解析:无 9 、报告的最本质特征是()。 A. 祈使性 B. 请求性 D. 答复性 参考答案: B. 《典论》 C. 汇 报 性 单选题 B 单选题 C

答案解析:无 10 、《文赋》中讲的“遵四时而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说明了()的写作原理。 A. 捕捉灵感 B. 人与自然 D. 表达媒介 参考答案: 答案解析:无 单选题 1 、以下属于事务文书的是()。 B. 通知 C. 通报 D. 会议纪要 参考答案: A 答案解析:无 C. 情由景生 单选题 C A. 计 划

基础写作资料讲解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狭义的写作通常是指(作家)的写作。 2. 写作活动的缘起不外乎缘情而作、因事而作或(受命而作)。(授) 3. (商籁体),即十四行诗,是流传于欧洲的一种格律严谨的抒情诗体,由两节四行,两节三行组成。 4. 从反映论的角度讲,描写可分为视觉描写、听觉描写、味觉描写、嗅觉描写、(触觉描写)和生理反映描写。 5. 调查研究的基本思路是:有的放失、善于质疑和(勤做笔记)。 6. 想象的方式一般划分为象形想象、象征想象、类比想象、(推测想象)四个类别。 7. (卡尔·波普尔)是当代西方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他将写作客体分为:对象化的客观存在、对象化的精神产品、对象化的作者自身。(波普尔) 8. 一篇完整的议论文章,一般由论题、论点、(论据)、论证和结论五个要素构成。 9. 文章体式是被遵从或恪守的文章类型,是文章的体制、(结构)和格式这三方面总体要求的概括。 10. (台詞)是戏剧文学中塑造人物形象、展现矛盾冲突的最主要手段。(对话)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写作活动质量的高低乃至成败,归根到底是由写作主体的()所决定的。 A.思维 B.表达能力 C. 表达技巧D、思维和表达能力 2. 下面不属于写作活动特点的是() A 人文性 B、综合性 C.个体性D、群体性 3. “人禀七情,应斯万物,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出自于()的《文心雕龙》。 A、司空图 B、李渔 C、刘勰 D、司马迁 4. 在写作活动中,写作者所面对的世界(对象)可以统称为()。 A、主体 B、客体 C.、受体 D、载体 5. 从表现和认知的角度划分,可以把写作客体分为()客体。 A、形象和抽象 B、实在和虚拟 C.、自然和社会 D、物质和精神 6. 写作主体从所获取的材料中,经过分析研究、加工提炼,筛选后写入文章,构成文章的整体内容的材料,叫做() A、素材 B、体裁 C、题材 D、材料。 7. 求知受益心理、猎奇探秘心理、平等对话心理、介入互动心理是()的心理特征。 A、主体 B、客体 C、受体 D、载体 8. 据考证,我国最早提出散文这个概念的罗大经是(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