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徽省环境地质特征与地质灾害

安徽省环境地质特征与地质灾害

安徽省环境地质特征与地质灾害
安徽省环境地质特征与地质灾害

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

《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 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案 金世胜 安徽师范大学GIS实验室 二○○二年八月 第一章用户需求 地质灾害应急管理的基本目的是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体制。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实现地质灾害应急管理的社会化、科学化、信息化、公开化,以调动全社会的力量,预防治理地质灾害,最大限度的减轻灾害损失,合理利用地质环境资源,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是进行地质环境管理的重要手段。它是在广泛收集和整理研究区已有的地质环境调查、勘查、灾害防治信息,社会经济环境状况,统计信息等资料的基础上,开发出的一种集信息查询、浏览、决策支持等功能的综合信息系统。 根据用户的需要,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将发挥GIS可视化的优点,能迅速向有关部门和社会提供发生地质灾害所在地的地质环境资料和其它相关资料,实时显示地质灾害的现场情况,及时对地质灾害的发展趋势作出正确预测,为地质灾害的应急管理提供有效的支持,系统的重点放在信息处理、查询、图形显示、统计和简单的分析上。 一、需求概述 1、基础信息管理需求

数据管理是整个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基础。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一项中心工作就是如何管好数据,进一步进行分析利用,提高数据的附加价值。 对于数据管理的需求,首先是数据的集中统一管理。数据分析利用是建立在数据集中统一管理之上的高级应用。用户普遍反映,需要对地质环境数据进行深度加工,需要一个相对灵活的分析工具,能够通过使用该工具来实现自己的一些分析思路,并打印出相应的数据报表。只有实现了数据分析,才能充分挖掘出基础信息管理的功效,真正产生效益。 2、地理信息系统需求 地质灾害应急管理所涉及的大量地质环境信息,除具有时间性和动态性特点外,还具有空间分布的特点。一般的管理信息系统虽然可以完成统计报表处理、属性数据查询等工作,但无法处理具有空间分布特征的信息,从而不能进行空间数据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的主要需求是把各种环境信息同地理位置结合起来提供给用户,从而把各种环境信息与反映地理位置的图形信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可根据用户需要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把结果提交给有关领导和部门作为决策的参考。 通过调查、交流,用户对GIS在地质环境信息系统应用非常重视,希望结合当前地质环境管理重点工作将GIS用于地质环境管理和决策中,结合GIS技术网上发布地质环境信息。 3、信息共享和发布需求 用户迫切地需要有一个灵活的数据查询环境,将各种数据源集成到一起。因此构建一个地质环境信息共享的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将是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中心任务之一。 此外,为适应网络化的发展,建议开发WEBGIS,以便于普通用户用浏览器界面进行数据查询。浏览器界面具有美观、灵活、易用的特性,而地质灾害应急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者大多数只具有一般的计算机应用知识,而互联网上的浏览器应用正好

地质灾害的认识

地质灾害的认识 1 概述 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指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六种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由地质灾害的定义可知,地质灾害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即致灾的动力条件和灾害事件的后果。地质灾害是由地质作用产生的,包括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随着人类活动规模的不断扩展,人类活动对地层表面形态和物质组成正在产生愈来愈大的影响,因此,在形成地质灾害的动力中还包括人为活动对地球表层系统的作用,即人为地质作用。只有对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环境产生影响或破坏的地质事件才是地质灾害。如果某种地质过程仅仅是使地质环境恶化,并没有破坏人类生命财产或影响生产、生活环境,只能称之为灾变;例如,发生在荒无人烟地区的崩塌、滑坡、泥石流,不会造成人类生命财产的损毁,故这类地质事件属于灾变;如果这些崩塌、滑坡、泥石沉等地质事件发生在社会经济发达地区、并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和(或)财产损失,则可称之为灾害。 1.1 国外地质灾害研究现状 1976 年,前国际工程地质协会主席Arnould 教授在发表的题为“地质灾害—保险和立法及技术对策”一文中提出了“地质灾害(geological hazard)”一词,他把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震灾害看成是一种地质灾害。 1965 年,WI.Garrison 提出了“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GIS)。20 世纪80年代后期到90 年代,GIS 大量地应用于地质灾害,国外尤其发达国家将GIS 应用于地质灾害研究方面做了较多工作。 随着高精度遥感技术的出现,遥感“眼”在地质灾害的评价与预测方面显示出广泛的应用前景。如法国利用SPOT卫星三维测量立体成图技术进行大范围的灾害监控。另外干涉雷达技术和差分干涉技术也广泛应用于地质灾害研究。 国外关于地质灾害研究多集中在模型的建立和计算机实现上,如“3S”在地质灾害的监控与可视化、数字减灾系统DDRS(Digital Disaster Reduction System)等方面的应用。DDRS 是利用遥感技术(Remote Sensing)、全球定位系统

加强地质灾害应急值守,准确报送地灾应急信息

大同市国土资源系统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骨干培训授课提纲 加强地质灾害应急值守准确报送地灾应急信息 不断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授课人:应急保障科科长王建国 各位领导、同志们: 按照2015年度大同市国土资源系统地质灾害防治管理骨干培训方案及培训计划安排,下面由我和大家共同学习一下地质灾害应急值守、地质灾害信息报送和地质灾害应急处置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地质灾害应急值守 近几年,我们大同市国土资源系统在应急值守工作中,我感觉基本建立起硬件体系、制度体系、队伍体系,也基本履行了“平时值守”与“战时应急”的工作职能。要做好应急值守工作,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抓好。 (一)设置应急值守场所 做好应急值守工作,要加强值班室建设,不断提高值班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水平。可将日常值班、节日值班、特殊时期值班(汛期值班)统一整合,固定值班场所,值班室内必须配备有内外线都可用的值班电话,内外网都可用的电脑,打印机、传真机、值班桌椅、文件资料柜,以及供值班人员休息用的单人床等,并在值班室悬挂相关的制度栏和门牌。 (二)建立应急值守制度 值守应急总的要求就是要做到以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为重点;

以减少突发事件的危害和损失、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全面工作的正常运转为宗旨;以树立高度值守意识、坚守岗位、快速稳妥、不扩大事态、消除社会影响为基本原则;以做好协调督促工作、掌握进展情况,将所有原始材料整理成卷,在最短的第一时间内准确无误的报告领导和上级部门为目标。具体讲,要建立并坚持好八项工作制度: 一是应急值守实行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班制度; 二是应急职守信息报告制度; 三是应急值守记录制度。建立规范的值班记录簿;值班人员在值班期间,应将发生的事项和处理情况在值班记录簿上作详细记载,记录应字迹清楚、要素齐全、详略得当;特别重大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处置,应按时间顺序详细记录处置过程;值班记录必须准确、及时、简明、完整;根据领导的指示意见,作好协调督促工作、掌握进展情况,将所有原始材料,整理成卷;值班记录簿须编号归档。 四是应急职守交接班制度。值班人员交接班实行无缝隙交接,当班的事务原则上要处理完毕,未处理完毕的事务要履行交接班手续,说明已办和待办事项,保证值班工作正常、连续运转。 五是应急值守通报制度。定期通报本系统或行政区域内值班工作情况。 六是“月报告”、“日报告”、“零报告”制度。每月25日前将当月发生的地质灾害统计后以月报表的形式逐级上报。在重要活动、重大会议、节假日及防火期、防汛期等特殊敏感时期,按照通知要实行“日报告”、“零报告”制度。 七是地质灾害速报制度。险情、灾情发生后1小时内电话报告,电

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

? 1.以下哪项不是防治岩溶塌陷的措施?()(单选题3分)得分:3分o A.提高塌陷岩(土)体力学强度 o B.改善岩(土)体的原有结构 o C.增加岩(土)体的水动力作用 o D.控制岩(土)体的应力与荷载 ? 2.根据流动物质组分,泥石流可分为()。(单选题3分)得分:0分o A.河谷型泥石流和山坡型泥石流 o B.水川型泥石流和降雨型泥石流 o C.粘性泥石流和稀性泥石流 o D.滑坡泥石流和溃决泥石流 ? 3.规划地下空间开拓的重要基础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o A.人文环境 o B.地质—生态环境 o C.合理的规划方案 o D.风险评估 ? 4.世界上生物承载力最大的国家是()。(单选题3分)得分:0分o A.美国 o B.巴西 o C.中国 o D.俄罗斯

? 5.以下水资源中,不属于地下水的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o A.孔隙水 o B.裂隙水 o C.融雪水 o D.岩溶水 ? 6.工程建设带来的主要效益不包括()。(单选题3分)得分:3分o A.工程直接经济效益 o B.环境影响方面效益 o C.社会影响方面的效益 o D.治安影响方面的效益 ?7.武隆2001年“五一”灾害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排水不畅 o B.人为原因 o C.预警不及时 o D.连续的降雨 ?8.地震过程中会产生地震波,其中最先到达震中的地震波是()。(单选题3分)得分:0分 o A.纵波 o B.横波 o C.面波 o D.剪切波

?9.工程建设的原则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工程建设的理念,要以人为本 o B.工程建设的理念,要效率优先 o C.工程建设的理念,要注重效益 o D.工程建设的理念,要结合实际 ?10.公元79年,意大利的庞贝城毁于哪种地质灾害?()(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地震 o B.滑坡 o C.泥石流 o D.火山爆发 ?11.地下空间开阔要重视地质—生态环境效应,具体来说,应该做到()。(多选题4分)得分:4分 o A.应以考虑大都市的安全与可持续发展为重要原则 o B.应加强科学程序与协作 o C.要注意诱发灾害的防微杜渐 o D.要进行风险评价和风险管理 ?12.可诱发岩溶塌陷的人工活动是()。(多选题4分)得分:4分 o A.矿产开采 o B.地下空间开拓 o C.抽水 o D.蓄水

甘肃省秦安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

地质调查项目成果报告 甘肃省秦安县 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 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 二○○五年十二月

甘肃省秦安县 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 项目编码:1212010540722 任务书编号:水[2005]014-24 项目起止年限:2005-2006 计划项目名称:县(市)地质灾害调查 项目负责人:魏永顺 报告主编:梁炳仁 报告编写人:梁炳仁张明陈韶何明华单位负责人:黎志恒 总工程师:赵成 提交单位: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 项目组织实施单位: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 提交时间:二○○五年十二月

正文目次 第一章 序 言 (1) 第一节目的和任务 (1) 第二节经济与社会发展概况 (2) 第三节 地质灾害灾情 (3) 第四节 调查区研究程度 (4) 第五节 调查工作概况及质量评述 (5) 第二章区域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 (8) 第一节 地形地貌 (8) 第二节 气象与水文特征 (10) 第三节 地层岩性与地质构造 (14) 第四节 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 (19) 第五节 地下水类型及补径排特征 (22) 第六节 人类工程经济活动 (24) 第三章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25) 第一节地质灾害发育类型 (25) 第二节地质灾害特征 (32) 第三节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 (38) 第四节地质灾害隐患点和不稳定斜坡的稳定性 (44) 第五节地质灾害危险性初步评价与预测 (55) 第四章 地质灾害经济损失评估 (69) 第一节评估原则和评估方法 (69) 第二节地质灾害经济损失现状评估 (71) 第三节地质灾害经济损失预测评估 (77) 第四节 地质灾害的灾情与危害程度分级评价 (85) 第五章地质灾害易发区与危险区划分 (86) 第一节地质灾害易发区划分 (86)

关于安徽省宣城市滑坡地质灾害的原因分析以及治理措施

关于安徽省宣城市滑坡地质灾害的原因分析以及治理措施 摘要:安徽省位于我国的东部的长江下游、淮河中游是地质灾害发生比较频繁地区。宣城市是安徽省的重点地质灾害防治地区之一,地质灾害严重影响了宣城市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综合治理已经迫在眉睫,本文主要对宣城市地质滑坡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灾害发生地区的实际具体情况科学性的提出了治理的措施。 关键词:地质灾害滑坡成因分析治理措施 Abstract: Anhui province is located in the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in China …s eastern, middle reaches of Huaihe is geological disasters occur relatively frequently in. Xuancheng city in Anhui province is the focus of geological disaste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geological disaster area, serious impact o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Xuancheng city and people?s normal life, to strengthen the geological disasters comprehensive management is imminent, this paper mainly on geological landslide genesis in Xuancheng city were analyzed combined with the disaster area actual situation of science proposed management measures.Key words: geological disaster landslide cause analysis treatment measures 前言: 宣城市地质条件比较复杂,地质环境也很脆弱,是安徽省的地质灾害多发地区。宣城市的地质灾害类型可以具体概括为滑坡、崩塌、泥石流、不稳定斜坡等,地质灾害具有分布广、灾史长、灾情重、周期性和继承性等显著特点。据统计滑坡地质灾害造成的危害较为严重,宣城市的滑坡地质灾害主要是浅层滑坡,一般是因为斜坡岩土体沿构造剪切面滑动造成,它主要分布在宣城市山区和公路的两侧,严重影响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车辆的行驶安全。诱发滑坡的主要因素是地层层间的破碎和人类工程的开发,尤其是在大雨的季节,发生的几率相当的高。甚至有些地区已经严重制约了地区经济的发展,自然环境受到严重挑战。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都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和损失。加紧对滑坡地质灾害进行治理,已经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滑坡形成的原因 (一)滑坡概念 滑坡是指在一定自然条件下形成的斜坡,它由于受到人工切皮、河流的冲刷或者地下水活动、地震等因素的影响,部分岩体或者土体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是软弱带出现整体的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俗

安徽省地质勘查规划

安徽省地质勘查规划(2011-2015年) 安徽省国土资源厅

安徽省地质勘查规划(2011-2015年) 安徽省国土资源厅

目录 第一章总则 (1) 一、规划的目的 (1) 二、规划编制依据 (1) 三、规划基期、规划期和适用范围 (1) 第二章现状与形势 (2) 一、地质勘查现状 (2) (一)公益性地质调查进一步加强 (2) (二)地质勘查管理不断创新,宏观调控能力加强 (4) (三)地质勘查成果显著 (5) (四)地质勘查信息的社会服务能力得到提高 (6) (五)境外地质勘查取得初步成果 (6) (六)矿产资源现状与勘查程度 (6) (七)规划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7) 二、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地质工作需求分析 (8) (一)公益性地质调查需求 (8) (二)矿产资源需求快速增长 (9) (三)矿产资源找矿潜力较大亟待找矿突破 (10) (四)地质灾害调查和地质环境监测 (12)

(五)预期地质工作最低资金投入 (12) 第三章规划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 (14) 一、指导思想 (14) 二、规划目标 (14) (一)总体目标 (14) (二)约束性指标 (15) (三)预期性指标 (16) 三、规划原则 (18) 第四章基础地质调查 (19) 一、区域地质调查 (19) 二、区域地球物理调查 (19) 三、区域地球化学调查 (19) 四、区域遥感调查 (20) 五、地质勘查信息系统建设 (20) 六、综合研究 (20) 第五章矿产资源勘查 (22) 一、矿产资源远景调查和潜力评价 (22) (一)1∶5万区域矿产调查 (22) (二)成矿远景区划研究 (22) (三)资源潜力评价 (22)

地质灾害信息采集方法.doc

一外业巡查终端,建立地质灾害巡查系统,满足日常巡(排)查信息采集工作需要,做好突发性地质灾害巡查防治工作[1-3]。 1动态巡查技术

动态巡查技术是指通过科学地制定核查计划、分配巡查任务,实现对外业现场核查人员进行实时的监督和调度。外业核查人员通过具有GPS/北斗定位、陀螺仪等传感器的移动终端(包括民用手机设备),根据巡查计划或任务,对任务现场或者突发事件能够快速精准地采集现场信息,包括位置坐标、现场照片、视频、音频及其他属性信息,通过无线通信网络及时上传至服务器。外业/内业人员可以利用移动终端或者计算机在线或者离线的方式调用卫星影像、地名地址、土地利用现状、土地利用规划、用地报批等国土资源专题数据,并可以利用GIS 叠加分析对现场情况进行辅助判断并开展 后续工作[4]。

1.1动态监管的网格化技术 国土资源网格化动态监管以国土资源空间专题数据为基础,依托国土资源公共服务数据平台,通过行政区划将土地划分为省、市、县(区)、镇(街道)四级网格,并对网格按照行政区划代码进行统一编码,将网格内国土资源管理任务落实到相关国土资源单位具体负责人,以镇(街道)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为单位对所负责辖区进行动态巡查,从而将所有国土资源纳入监管体系[5]。 1.2动态巡查业务模式

动态巡查技术以国土资源决策为核心,以各项管理业务流程优化为主线,形成了2种闭合的动态监管模式。1)“自下而上”的动态监管业务模式是指各级国资源部门从发现、核查到处理、监督、评价的闭环在线管理模式。该模式积极调动基层力量对国土资源进行监管,有利于全面、实时了解国土资源信息,建立沟通快捷、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反馈快速、处理及时、高效的国土资源监管长效机制,实现国土资源精细化、动态化的管理[5]。2)“自上而下”的动态监管业务模式是指各级国土资源部门从任务分配、任务下发到核查、审核、监督、评价的闭环在线管理模式。该模式与“自下而上”模式不同,是由上级国土资源部门按照一定的行政区域分配外业核查任务,外业核查人员通过移动终端,根据巡查任务对任务现场快速定位并精准采集现场信息,通过无线通信网络上

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

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 79分 ? 1.以下哪项不是防治岩溶塌陷的措施?()(单选题3分)得分:0分o A.提高塌陷岩(土)体力学强度 o B.改善岩(土)体的原有结构 o C.增加岩(土)体的水动力作用 o D.控制岩(土)体的应力与荷载 ? 2.根据流动物质组分,泥石流可分为()。(单选题3分)得分:3分o A.河谷型泥石流和山坡型泥石流 o B.水川型泥石流和降雨型泥石流 o C.粘性泥石流和稀性泥石流 o D.滑坡泥石流和溃决泥石流 ? 3.规划地下空间开拓的重要基础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o A.人文环境 o B.地质—生态环境 o C.合理的规划方案 o D.风险评估 ? 4.世界上生物承载力最大的国家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o A.美国

o B.巴西 o C.中国 o D.俄罗斯 ? 5.以下水资源中,不属于地下水的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o A.孔隙水 o B.裂隙水 o C.融雪水 o D.岩溶水 ? 6.工程建设带来的主要效益不包括()。(单选题3分)得分:3分o A.工程直接经济效益 o B.环境影响方面效益 o C.社会影响方面的效益 o D.治安影响方面的效益 ?7.武隆2001年“五一”灾害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排水不畅 o B.人为原因 o C.预警不及时 o D.连续的降雨 ?8.地震过程中会产生地震波,其中最先到达震中的地震波是()。(单选题3分) 得分:3分

o A.纵波 o B.横波 o C.面波 o D.剪切波 ?9.工程建设的原则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工程建设的理念,要以人为本 o B.工程建设的理念,要效率优先 o C.工程建设的理念,要注重效益 o D.工程建设的理念,要结合实际 ?10.公元79年,意大利的庞贝城毁于哪种地质灾害?()(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地震 o B.滑坡 o C.泥石流 o D.火山爆发 ?11.地下空间开阔要重视地质—生态环境效应,具体来说,应该做到()。(多选题4分)得分:4分 o A.应以考虑大都市的安全与可持续发展为重要原则 o B.应加强科学程序与协作 o C.要注意诱发灾害的防微杜渐 o D.要进行风险评价和风险管理

甘肃省兰州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甘肃省兰州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摘要】目前,地质灾害已严重制约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威胁着人民的生命、财产 的安全,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但财力和技术水平限制了在我国进行 全面的灾害治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正是基于上述问题提出的,是目前地质灾害研究 的热点之一,对预防、减轻地质灾害意义重大。针对地质灾害的形成受很多因素影响, 而这些因素本身又具有不确定性、模糊性、复杂性等特点。本文以甘肃省洮河莲麓水电 站工程建设评估区为例,将GIS与AHP相结合引入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充分发挥了GI S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和AHP善于多要素综合评价的长处,最大限度地将评价过程中的 因素量化和权重判别中的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有效的结合在一起。在经详细的野外调查、分析研究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发育特征,确定地貌类型、断层、坡度、土地利 用类型、人口密度和公路密度作为评价因子;应用GIS建立了各评价因子的专题图层和利 用AHP确定了各评价因子的权重。通过GIS空间分析,对各专题图层进行叠加分析,并 结合评价模型,将研究区划分为地质灾害高危险区、中危险区、低危险区和不危险区。 研究结果与实际吻合较好,表明将两种方法耦合在地质灾害评价方面是科学、可行的。【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层次分析法;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 地质灾害是指在地球的发展演化过程中,由各种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所形成的灾害性地质事件。地质灾害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及变化规律,即受制于自然环境,又与人类活动有关,后者往往是人类与地质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一般认为,地质灾害是指由于地质作用(自然的、人为的或综合的)使地质环境产生突发的或渐进的破坏,并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损失的现象或事件。地质灾害与气象灾害、生物灾害等都是自然灾害的一个主要类型,具有突发性、多发性、群发性和渐变影响等特点。由于地质灾害往往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所以在自然灾害中占有突发的地位。 地质灾害是由地质作用产生的,包括内动力地质作用和外动力地质作用。随着人类活动规模的不断扩展,人类活动对地球表面形态和物质组成正在产生愈来愈大的影响,因此,在形成地质灾害的动力中还包括人为活动对地球表层系统的作用,即人为地质作用。 目前,对地质灾害所包括的灾种范围有许多不同的认识。主要意见之一是认为凡是与地质作用或地质条件有关的自然灾害都划为地质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地盐渍化、海水入侵、海水侵蚀、岩爆、煤瓦斯突出、煤自燃、水库淤积、水库及河湖塌岸、水库渗漏、特殊岩土、冷浸田等近30种灾害。也有不少人提出以岩石圈自然地质作用为主导因素而形成的大自然灾害,才称为地质灾害。主要包括:地震、火山、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海水入侵、特殊岩土等十几种灾害。 地质灾害分级是根据灾害体和受灾体的主要特征指标,划分级次,以此害程度。其分级主要包括灾变分级和灾度分级。 灾变分级主要根据灾害活动程度来划分,灾害活动程度主要指灾害活(或规模)、活动频次。灾害活动是自然环境变异的结果。自然环境变异程灾害活动越强烈,破坏能力越大。 灾度分级主要是根据灾害活动造成的破坏损失程度来划分。一般灾害事成的死亡人数和经济损失额为灾度指标,马宗晋先生等提出将自然灾害为灾、中灾、小灾、微灾等5个灾度等级。 灾度等级反映的是灾害事件发生后可能造成的破坏损失程度的级次。地质灾害和洪水、地震、台风、风暴潮等自然灾害相比,由于其成灾范围和规模要相对较小所以造成的破坏损

地灾地质环境条件详述

4.2地质环境条件 4.2.1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是地质灾害发育的主要形成条件之一,相对高差、地形坡度、斜坡结构与形态等特征,是控制或影响地质灾害发育的主要因素。丘陵地貌具备了地质灾害发育的地形高差和坡度特征,为地质灾害的发育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控制了绵阳市涪城区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境内地质灾害全部在丘陵地貌分布,而地形低平的河谷平坝区无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由于区内斜坡均为平缓层状斜坡,滑坡主要分布于斜坡低凹处第四系松散土体分布地带,崩塌主要分布于坡度较陡处以及由于风化形成凹腔发育地带。 4.2.2地层岩性 地层岩性是地质灾害发育的物质基础条件,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下地层岩性的分布密切相关,岩性特征对地质灾害发育类型影响很大。绵阳市涪城区内发育的滑坡集中分布在残坡积、崩坡积碎块石土较为发育的斜坡地带,崩塌(危岩)主要分布在砂、泥岩互层岩组成的高陡斜坡以及风化形成的凹腔发育地带。 4.2.3地质构造与地震 地质构造对地质灾害发育的影响或控制因素主要是成岩节理、层面和节理裂隙等软弱结构及其组合与斜坡临空面的关系。对滑坡发育影响大的是顺向坡、且岩层倾角小于坡角的情况,尤其是人工切坡较陡,使软弱结构面在坡面上临空,易导致滑坡发育;在残坡积、崩积土层发育地带,土层与下伏的基岩接触面为软弱结构面,往往构成潜在滑移控制面,斜坡地形坡度较陡或临空条件较好时,易发生滑坡。岩层中发育的节理裂隙及其组合,易将岩体切割成块状或碎裂状,降低岩体的力学强度,破坏了斜坡的稳定性,随着应力重分布和卸荷等作用,陡倾的节理裂隙往往演化为拉裂缝,导致了崩塌(危岩)的发生。 4.2.4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特征 以岩土体建造为基础,结合岩体的结构和力学性质将区内出露的岩土土体划分为非层状结构角砾质土、层状结构粘性土、砂砾卵石土、半坚硬—坚硬砂泥岩互层岩组三种类型(表6)。 表6 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及特征

合肥地质灾害隐患点特征

合肥市2015年汛前地质灾害 调查报告 合肥市国土资源局 二O一五年四月

目录 一、主要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1 二、调查工作概况2 三、合肥市地质灾害隐患点特征4 四、结语8

根据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规定和《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开展2015年度汛前地质灾害调查工作的通知》(皖国土资函〔2015〕359号)要求,2015年3月中旬,我市委托安徽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安徽省地质调查院、安徽工程勘察院和安徽金联地矿等四家具有地质灾害防治资质的单位,开展了2015年度合肥市汛前地质灾害调查工作,调查工作于4月初完成。 一、主要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 (一)主要工作任务 依据2014年地质灾害排查鉴定成果和1:5万地质灾害区划调查成果等资料,一是对全市范围内存在的58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现状进行复查,并结合以往调查成果和监测资料进行综合研究,分析各隐患点的稳定性及发展趋势,提出具体防治措施。二是对乡镇上报的地质灾害隐患进行排查鉴定,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地质环境现状、成因、破坏迹象和已经造成的危害等情况。填写专业性调查表。明确防治责任,提出防治工作措施和建议。三是与1:5万地质灾害区划调查成果相衔接。四是落实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和防治单位、责任人,完善群测群防监测网络。并现场对责任人、监测人进行技术指导,教会其正确的监测方法和预警、应急措施。五是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向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群众发放明白卡,强化当地群众防灾应变意识。六是对调查鉴定工作进行总结,组织专家对调查成果资料进行分析,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 完善市级地质灾害管理数据库。

(二)工作方法 技术标准:国土资源部颁发的《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和《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基本要求实施细则》。 工作原则:“以人为本”;以突发性地质灾害为重点;以乡镇(街道)为单位,全面调查。 工作方法:在乡镇国土所人员的带领下,对地质灾害点进行实地观察、描述、记录,利用手持GPS、罗盘、数码像机等工具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空间位置、规模和分布范围进行了实地测量和影像记录,在实地测量基础上填制了地质灾害调查卡片,查明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发育特征,已造成的损失,判明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及潜在隐患。并按照规范要求对地质灾害隐患点数据资料进行整理,调整地质灾害数据库,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详实的基础资料。同时结合地质灾害调查,向乡镇、村干部和群众发放地质灾害防治宣传册和防灾避灾明白卡,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打下扎实基础。 二、调查工作概况 我局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下发了《合肥市国土资源局关于做好2015年地质环境管理工作的通知》(合国土资发[2015]16号),对2015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做了具体部署。为切实做好我市汛前地质灾害隐患调查工作,要求各县(市)国土部门委托专业调查队伍,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调查工作。地质灾害调查工作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相关部门密切配合下,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地质环境保护与地质灾害防治.

?1.以下哪项不是防治岩溶塌陷的措施?()(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提高塌陷岩(土)体力学强度 o B.改善岩(土)体的原有结构 o C.增加岩(土)体的水动力作用 o D.控制岩(土)体的应力与荷载 ?2.根据流动物质组分,泥石流可分为()。(单选题3分)得分:0分 o A.河谷型泥石流和山坡型泥石流 o B.水川型泥石流和降雨型泥石流 o C.粘性泥石流和稀性泥石流 o D.滑坡泥石流和溃决泥石流 ?3.规划地下空间开拓的重要基础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人文环境 o B.地质—生态环境 o C.合理的规划方案 o D.风险评估 ?4.世界上生物承载力最大的国家是()。(单选题3分)得分:0分 o A.美国 o B.巴西 o C.中国

o D.俄罗斯 ?5.以下水资源中,不属于地下水的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孔隙水 o B.裂隙水 o C.融雪水 o D.岩溶水 ?6.工程建设带来的主要效益不包括()。(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工程直接经济效益 o B.环境影响方面效益 o C.社会影响方面的效益 o D.治安影响方面的效益 ?7.武隆2001年“五一”灾害产生的主要原因是()。(单选题3分)得 分:3分 o A.排水不畅 o B.人为原因 o C.预警不及时 o D.连续的降雨 ?8.地震过程中会产生地震波,其中最先到达震中的地震波是()。(单选题3分)得分:0分 o A.纵波

o B.横波 o C.面波 o D.剪切波 ?9.工程建设的原则是()。(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工程建设的理念,要以人为本 o B.工程建设的理念,要效率优先 o C.工程建设的理念,要注重效益 o D.工程建设的理念,要结合实际 ?10.公元79年,意大利的庞贝城毁于哪种地质灾害?()(单选题3分) 得分:3分 o A.地震 o B.滑坡 o C.泥石流 o D.火山爆发 ?11.地下空间开阔要重视地质—生态环境效应,具体来说,应该做到()。 (多选题4分)得分:4分 o A.应以考虑大都市的安全与可持续发展为重要原则 o B.应加强科学程序与协作 o C.要注意诱发灾害的防微杜渐 o D.要进行风险评价和风险管理

安徽省地质环境基本概况

安徽省地质环境基本概况 安徽省地质环境总体良好,但不同地区地质环境有所差异,全省大体可分出淮北、江淮、沿江、皖西和皖南5个环境地质区。这些环境地质区最直接的反映是由新构造运动造成的区域性地貌差异,与省内地貌、自然地理、水文地质、工程地质以及农业地质分区均大致一致。 一、淮北环境地质区。区内地质环境优势是地形平坦,便于建设;土地资源、煤炭资源丰富,有利于发展电力和煤化工,浅层孔隙水和区内东北部岩溶水资源相对较为丰富,深部地热资源丰富。该区经济建设的制约因素和主要环境问题是水资源紧缺;此外,盐渍土和砂礓黑土等低产田、高氟水地方病,阜阳等市集中、超量开采深层地下水,引发地面沉降,淮北采煤塌陷。 二、江淮环境地质区。区内地质环境优势是地形相对平坦,土地资源较为丰富,地表主要覆盖中更新统粘土,其下为中、新生界碎屑岩,工程地质条件较好,便于建设。地质环境的不利因素是江淮分水岭两侧地下水资源贫乏,淮南煤矿采煤塌陷,巢湖流域生态环境恶化,胀缩土发育等。 三、沿江环境地质区。地质环境的优势是铁、铜、硫、建材等矿产资源丰富,地下水资源丰富,温泉热水可供开发利用,地质构造和岩土分布虽较复杂而工程地质条件较好。

地质环境的不利因素是采矿引起矿山环境问题,红壤等中、低产田分布,河湖崩岸和淤积,岩溶塌陷等。 四、皖西环境地质区。地质环境的优势是工程地质条件良好,水能资源丰富,地质遗迹资源丰富,金、石材资源和温泉热水可开发利用。环境地质问题或地质灾害是山区地形复杂、水土流失严重,滑坡、崩塌、泥石流发育,部分地区流行地甲病等。 五、皖南环境地质区。地质环境的优势是地质遗迹资源丰富、地貌景观优美,可建立世界级、国家级和省级地质公园。地质环境的不利因素是山区地形复杂,矿产资源不丰,滑坡、崩塌、小型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繁发生。 (李益湘2003年)

环境地质灾害现状与防治措施

技术推广 环境地质灾害现状与防治措施 柳旭光罗飞 (山东金山地质勘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烟台265400) 摘要:环境地质灾害属于自然灾害中十分重要的一种类型,环境地质灾害的发生对人们的生命妥全及财产安全均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及危害,有效防止环境地质灾害也就十分必要,在维护社会安全稳定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及价值。为能够有效避免环境地质灾害的发生及危害,相关人员应当对环境地质灾害现状加强认识,并且要提出相关有效措施进行防治,从而使环境地质灾害发生的可能性降低,使人们的生命财政安全得到更好的保证。 关键词:环境地质灾害;现状;防治措施 就目前社会发展实际情况来看,环境地质灾害的发生率表现出越来越高的发展趋势,并且环境地质灾害发生的严重程度也越来也高,因而环境地质灾害的有效防治也就成为当前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研究中主要针对环境地质灾害现状与防治措施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了解环境地质灾害实际青况,并且实现环境地质灾害的有效防治,进而确保社会安全稳定发展。1常见的环境地质灾害现状及类型 1.1泥石流 在目前的环境地质灾害中,泥石流属于比较常见的一种,这种灾害的特点就是具有较强突发性,并且发生比较快 objExcelApp.ActiveSheet.Cells.Clear objExcelApp.ActiveWorkBook.Saveas<4E:W"& str&".xls" objExcelApp.WorkBooks.C lose objExcelApp.Quit Set objExcelApp=Nothing 2.4报表选择性显示及打印 图1报表查询画面速,同时在较短时间内会冲出大量泥沙以及石块,在较宽阔的堆积区域内会不断漫流堆积,其属于洪流中比较特殊的一种,通常情况下都是在山区沟谷中出现,一般都是由于冰雹、暴雨及融水等因素激发而得以形成。对于泥石流灾害的发生而言,其对于人们社会生产生活会产生严重影响,甚至会产生毁灭性灾害。目前,我国仍有很多泥石流沟存在,在这些区域内泥石流发生的频率比较高,并且规模也比较大,所产生的危害比较严重,泥石流甦的宜甌因就是人们不合理开发。所以,在对自然资源进行实际开发过程中,需要对环境地质灾害的防治加强重视,以避免环境地质灾害产生不利影响。 1.2地震 在各种环境地质灾害中,地震属于危害性最大的一种,在地震发生会有较大范围的影响产生,很容易有社会事件形成。对地震这一环境地质灾害而言,其作用过程主要就是地球内部应力调整以及平衡,由于我国的地理位置为三大板块相軫汇之处,地郴造运动鹹比较活跃,大部分的活动都处于地壳内部的不稳定断裂带,还有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相互接触的部位。就目前实际情况而言,我国的很多区域均属于地震多发区,并且还有很地区的强震概率出现较高。 为了在运行系统下,直接显示报表,便于数据査询,通过WinCC画面编辑将所有报表,如作业报表、日报表、月报 表和年报表,用1个下拉菜单进行选择。通过从SQL Ser-ver2005数据库中将数据调出来显示在用户归档表格控 件中,直接进行打印,报表查询画面如图1所示。也可以通过打开Excel应用程序从硬盘中选取所存储的Excel文件,在项目未激活状态时,可以直接打开Excel应用程序,访问硬盘中存储的报表。 3结束语 本文通过用户归档实现了自定义报表的记录、保存、查 询及打印,有效解决了WinCC自身报表的局限性,此方法可以用于其他监控系统中。 参考文献: [1]苏昆哲.深入浅出西门子WinCC V6(第2版)[M].北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 [2]张晓黎,张巍.Visual Basic+SQL Server数据库应用系 统开发与实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收稿日期=2019-05-28) 《湖北农机化》2019年第15期

地质灾害及防治措施.

地质灾害及防治措施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资源开发和工程建设活动等人类工程活动的力度也普遍增大, 给我国本就十分脆弱的地质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地质灾害的频度和规模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为此,本文就岩土工程与地质灾害的内涵、地质灾害的特征与危害以及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的主要施工技术标准及防治措施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关键词:滑坡,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所谓地质灾害防治是指对由于自然作用或人为因素诱发的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危害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地质现象,通过有效的地质工程手段,改变这些地质灾害产生的过程,以达到减轻或防止灾害发生的目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避让与治理相结合的方针,按照以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规划、综合治理的原则进行。 由于我国地理位置独特,地质构造复杂,地球生态环境多变,加之人口众多的农业大国经济较落后,承灾能力弱, 所有这些叠加在一起,形成灾害类型多、分布广、频度高、强度大、影响面宽、损失严重的格局。据资料统计分析: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等种类的地质灾害在我国十分发育。其中崩塌、滑坡、泥石流的分布范围约占国土面积的 50%, 其中以西南、西北地区最为 严重。地质灾害可分两大类, 第一类主要是由自然因素引起的地质 环境问题,又称,第一环境问题,属自然地质灾害。这些灾害不以人类历史的发展为转移。第二类主要是由人为活动引发的地质灾害,称第二环境问题,属人为地质灾害。这些灾害常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日益增加,据地质灾害成因分析, 全国 50%以 上的地质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是人类行为, 尤其是人类不合理地大量挖掘能源所造成的。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人工切坡等因素的影响,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安徽省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分析

安徽省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分析 【摘要】由于特殊的气候与地质环境条件和愈演愈 烈的人类工程活动,造成安徽省地质灾害频繁,分布面广,通过对省内64个1/10万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资料的收集,对安徽省地质灾害发育和分布特征进行系统分析,了解安徽省地质灾害的时空分布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各级政府部门、区域规划部门和减灾机构提供决策和管理依据。 【关键词】地质灾害分布特征分析安徽省 安徽地理位置处于温暖带与亚热过渡地带,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充沛,而年内降水分布又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在5―9月的雨期,降雨时间长,降雨量及强度都较大。同时我省地质构造及出露有地层岩性复杂,岩石风化强烈,土层厚度较大,地形地貌多样。正因为特殊的气候与地质环境条件和愈演愈烈的人类工程活动,造成全省地质灾害频繁,分布面广,成为我国地质灾害较为严重的省分之一。近年来我省在各种自然因素和深度、广度不断加剧的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下,崩塌、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广泛分布,频繁发生,危害较大,灾害损失日趋严重,给城乡经济建设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很大危害,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严重制约了我省山地丘陵区的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之一。 1 地质灾害发育特征 安徽省是我国地质灾害多发省份之一,在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中名列第十二位。 地质灾害全省各地均有发生,比较集中在二大山区。我省受区域地质构造、岩土结构、地形及气候等因素共同影响,地质灾害种类多,规模大,危害严重。根据安徽省地质灾害分布区域自然地理条件和时间分布特征来看,可分为山地地质灾害和平原地质灾害;根据地质灾害活动的时间特点划分为突发性地质灾害和缓变性地质灾害。省内地质灾害主要类型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和不稳定斜坡等。 截止2009年3月底,通过1:10万的64个县(市)地质灾害调查,共查出全省地质灾害点6597处,其中崩塌1169处,滑坡2375处,泥石流191处,地面塌陷400处,地裂缝 5处,不稳地斜坡2453处,地面沉降4处,分别占全省地质灾害总数的17.72%、36.00%、2.90%、6.06%、0.08%、37.18%、0.06% 。 2 地质灾害分布特征 2.1 行政区域分布 安徽省地质灾害明显具有分布区域的不均衡性的特点,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信息系统解决方案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信息系统解决方案 一、概述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信息系统通过MapGIS开发平台和网络集成技术在互联网上实现了对地质环境和地质灾害空间信息的集中管理、远程浏览查询、信息共享等功能。该系统的广泛应用将大大提高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效率和地质灾害应急反应能力,对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系统总体架构如下图所示: 图1 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信息系统总体结构图 二、系统功能 1速报信息管理 管理地质灾害各类速报信息,包括速报信息显示、速报信息的统计、速报信息查询。

2群测群防信息管理 专门管理重点地质灾害信息,向相关机构人员展示地质灾害点的发展现状,包括群测群防信息管理、群测群防监测管理两部分。 3地质灾害重点防治点信息管理 管理与各类地质灾害相关的工程项目信息,包括发标、招标、工程单位数据、工程进度数据、资金使用数据、项目相关文档等。 4防灾预案信息管理 管理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各类相关信息,包括应急任务职责分工;就援人员组织和设备物资准备;地质灾害影响分析;人员财产撤离、转移路线、医疗救治、疾病控制等应急行动方案。 5防灾规划信息管理 管理各类防灾规划信息,包括防灾规划信息显示、查询、录入等功能模块。 6地质灾害基础信息管理 管理各类地质灾害调查成果,包括重点查看、数据查询、数据批量导入功能。 7地质灾害调查信息管理 管理地质灾害应急指挥工作及相关信息,包括应急预警信息调查与监测、应急远程会商、应急决策、应急救援队伍和专家组织指挥工作。 8地质灾害教育规范信息管理 管理与地质灾害预防相关的各类教育普及信息,包括法律法规、条例、文件,以及地质灾害防治科普知识、宣传图册和地质环境公报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