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墙体类型及设计要求

墙体类型及设计要求

墙体类型及设计要求
墙体类型及设计要求

墙 体

第一节 墙体类型及设计要求

一、墙的类型

1.按所处的位置不同分:墙体分内墙和外墙。

2.按方向分:横墙和纵墙。横向外墙又称山墙。纵墙又分为内纵墙与外纵墙。外纵墙又称檐墙。

3.根据结构受力情况不同分:墙体有承重墙和非承重墙之分。 非承重墙包括隔墙、填充墙和幕墙。

4.按所用材料不同,墙体可分为砖墙、石墙、土墙及砼墙等。

教学目的

1.本章应重点了解墙体的类型、使用要求、墙身的加固措施、内外墙面装修及基础与地基的基本概念,理解并能绘制墙身基本构造节点(含墙脚、窗台、过梁节点及砖混结构建筑平面图)。

2.了解砌块墙常用隔墙、隔断类型和要求要求。

课程重点

墙身的加固措施、砖墙尺度、理解并能绘制墙身基本构造节点(含墙脚、窗台、过梁节点及砖混结构建筑平面图)。

课程难点 砖墙加固及砖墙构造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 师生互动 课堂问答及讨论 作业类型

作图:墙身大样

根据构造和施工方式的不同分:有实体墙、板筑墙和装配式板材墙之分。

实体墙包括实砌砖墙,借手工和小型机具砌筑而成。

板筑墙则是施工时直接在墙体部位竖立模板,然后在模板内夯筑或浇注材料捣实面成的墙体,如夯土墙、灰土墙等。

装配式板材墙是以工业化方式在预制构件厂生产的大型板材构件,在现场进行安装的墙体。这种墙体机械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工期短,不受气候的影响,是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方向。

二、墙的设计要求

根据位置和功能的不同,墙体设计应满足:

1、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墙体的强度与所用材料有关。如砖墙与砖、砂浆强度等级有关;砼墙与砼的强度等级有关。

墙体的稳定性与墙的长度、高度、厚度以及纵、横向墙体间的距离有关。当墙身高度、长度确定后,通常可通过增加墙体厚度、增设墙垛、壁柱、圈梁等办法增加墙体稳定性。

2、具有必要的保温、隔热等方面性能

(1)保温:外围护墙、复合墙等,通过密实缝隙、增加墙体厚度,可以起到保温的作用。

(2)隔热:对于炎热的地区,墙体应有一定隔热能力。

①选用热阻大,重量大的材料。如砖,土等材料。

②墙体光滑、平整,浅色材料,增加墙体的反射能力。

3、应满足防火.防潮.防水要求

4、满足隔声要求:墙体隔声主要是隔空气传声和撞击声,在设计时采取以下措施:

(1)密缝:密实墙体缝隙,在墙体砌筑时,要求砂浆饱满,密实砖缝,并通过墙面抹灰解决缝隙。

(2)墙体厚度:不同的墙体厚度,其隔声能力不同。如240mm的墙体,可隔49dB的噪声。

(3)采用有空气间层或多孔弹性材料的夹层墙。

取消粘土砖为主的墙体材料:采用板筑墙(混凝土墙),板材墙(机械化施工),从而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施工效率。

5、防火要求

、防水防潮要求

7、建筑工业化要求

第二节砖墙

一砖墙的材料

砖墙的材料是用砂浆将一块块砖按一定规律砌筑而成的砌体,其主要材料是砖和砂浆。

(一)砖

按其使用材料分,砖有粘土砖、炉渣砖和灰砂砖等;依其形状特点分有实心砖、空心砖和多孔砖。

粘土砖是我国传统的墙体材料。它以粘土为主要材料,经成型、干燥、焙烧而成。我国标准粘土砖的规格为240mm×115mm×53mm。

砖的强度以强度等级表示,分别为MU30、MU25、MU20、MU15、MU10五个级别。

(二)砂浆

水泥砂浆:,属于水硬性材料,强度高,较适合于砌筑潮湿环境的砌体。

石灰砂浆:强度不高,多用于砌筑次要民用建筑中地面以上砌体。

混合砂浆::是由水泥、石灰膏、砂加水拌合而成,这种砂浆强度较高,和易性和保水性好,常用于砌筑地面上砌体。

砂浆的强度等级划分七个级别:有M15、M10、M7.5、M5和M2.5。常用的砌筑砂浆标号是M5、M7.5、M10级砂浆。

二、实体砖墙

(一)实砌墙的尺度

普通标准砖240×115×53mm,砖的长、宽、厚之比为4:2:1(包括10mm厚的灰缝),即长:宽:厚=250:125:63=4:2:1。

由此可计算1平方米砖墙体所用砖的数量。如24墙所用砖的数量为128块。

(二)标准砖砌筑的墙体厚度的名称,见表所示:

三)组砌方式

为保证砖墙的坚固,砖块排列的方式应遵

循内外搭接、上下错缝的原则;同时应便于砌

筑和少砍砖。砌筑时不应使墙体出现连结的垂

直通缝。

砖墙的叠砌方式可分为以下几种:

(1)全顺式

亦称走砖式,每皮均为顺砖叠砌而成。上

下皮搭头互为半砖,适用半砖墙。如图所示。

(2)一顺一丁式

此种砌式墙的整体体好、强度较高。

(3)每皮一顺一丁式

这种砌式的墙整体性好,墙面美观,但施工比较复杂。

(4)两平一侧

适用于180墙,其有一定的承载能力,比一砖墙省砖,但砌筑速度慢,且侧砖不易密缝。

(4)多顺一丁式

通常有三顺一丁式,和五顺一丁式之分,即多层错位法,搭接不如一顺一丁式牢固,如用来砌筑两砖以上的厚墙时,不会影响墙身的强度却可以提高砌筑速度。

(四)砖墙细部构造

1、门窗过梁

墙体上开设门窗洞口时,为了支撑洞口上部砌体所传来的各种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给窗间墙,常在门窗洞口中设置横梁,该梁称过梁。

过梁的形式较多,可直接用砖砌筑,也可用钢筋砼、木材和型钢制作。砖砌过梁和钢筋砼过梁采用较广泛。

(1)砖砌平拱

砖砌平拱是我国传统式做法。包括平拱和弧拱两种。

平拱砖过梁砌筑时,要求灰缝上宽下窄,最宽不大于20mm,最窄不小于5mm,拱两端伸入墙内20mm。平拱过梁的跨度≦1.2m。弧拱过梁的跨度可达2~3m。砌筑砖拱过梁的砂浆强度不宜低于M5。

240mm 。

砖拱过梁可节省钢材和水泥,但施工麻烦,且不能用于有集中荷载、振动较大、地基承载力不均匀及地震地区的建筑物。

(2)钢筋砖过梁

又叫平砌砖过梁,高度不小于五皮砖,且不小于门窗洞口宽度的1/3,砂浆标号不低于M5,砖标号不小于MU10,过梁下铺20~30mm 厚的砂浆层,砂浆内按每半砖墙厚设一根直径不小于5mm 的钢筋,钢筋两端伸入墙各240mm ,再向上弯起60mm. 钢筋砖过梁适用于门窗洞口尺寸在1.5m 以内。

3)钢筋砼过梁

由于钢筋混凝土过梁具有坚固耐久,并可预制装配,加快施工进度,故目前普遍采用钢筋混凝土过梁,过梁高度为60mm 的倍数,过梁宽度与墙厚相同。常用过梁高度为60mm 、120mm 、180mm ,过梁的长度为洞口宽度加500mm ,既每端伸入墙内250mm 。

常用断面形式:矩形和L 形。矩形多用于内墙和混水墙(对墙面要进行抹灰装修),L 形多用于外清水墙。在寒冷地区为避免出现热桥和凝结水,常采用L 形,减少钢筋混凝土外露面积。

、勒脚

1)外墙与室外地面接近部位

称为勒脚。

2)作用:○1-保护墙身;○2-

防止人为碰创;○3-美观。

3)高度:○1-对于一般建筑取

500mm;

○2-对重要建筑勒脚的高低、形式、材料、颜色根据建筑艺术要求确定。

4)做法:①抹灰勒脚:1:2.5水泥沙浆,厚20mm,或水刷石面、斩假石面。②贴面勒脚:标准高的建筑物可用贴面砖、花岗石、水磨石、大理石或人造石材等。③勒脚用耐久性、防水性好的材料砌筑,如石材。

3、防潮层

1)作用:由于毛细管作用,地下土层中的水分从基础墙上升,致使墙身受潮,从而容易引起墙体冻融破坏、墙身饰面发霉、剥落等。因此为了防止毛细水上升侵蚀墙体,需在内外墙上连续设置水平防潮层,以隔绝地下土层中的水分上升。

)防潮层位置:水平防潮层位置与室内地面垫层所采用的材料有关。

①当室内地面垫层为刚性垫层(不透水材料,如混凝土)时,防潮层的位置在地面垫层厚度范围之内,为便于施工,一般在室内首层地坪以下60mm。

②当室内地面垫层为非刚性垫层(透水材料:如碎石、碎砖)时,防潮层位置应与室内首层地坪齐平或高出室内地面60mm。

③当室内地面出现高差时,应在不同标高的室内地坪处的墙体上,设置上下两道水平防潮层,在两道水平防潮层之间靠土层的墙面设置一道垂直防潮层。主要是防止土层中的水分从地面高的一侧渗入墙内。

3)防潮层做法

①防水砂浆防潮层:在1:2水泥砂浆中,掺入占水泥重量3~5%的防水剂,就成为了防水砂浆,厚20~25mm。或用防水砂浆砌三皮砖形成防潮层。优点是砂浆防潮层不破坏墙体的整体性,且省工省料;但因砂浆为刚性材料,宜断裂,不宜用于地基产生不均匀沉降的建筑。

②油毡防潮层:在防潮层位置先用10~12mm厚的1:3水泥砂浆找平,上铺一毡二油。油毡防潮层的防潮效果较好,但油毡夹在墙体内,削弱了墙体的整体性。不宜用于刚度要求较高以及地震地区的建筑中。

③细石混凝土防潮层:用60mm厚的C20 细石混凝土,内配三根φ6钢筋,分布筋中距200mm。防潮层不易断裂,防潮效果好。多用于整体刚度要求较高的建筑。

不设防潮层的条件:墙脚采用不透水材料(砖、料石),或防潮层位置有地圈梁时,可利用圈梁做防潮层。

4、明沟和散水

1)明沟

明沟是设置在外墙四周的将屋面落水有组织的导向地下排水集井的排水沟,其主要目的

见图。

2)散水

为保护墙不受雨水的侵蚀,常在外墙四周将地面做成向外倾斜的坡面,以便将屋面雨水排至远处,这一坡面称散水。散水所用材料与明沟相同。散水坡度一般约3%-5%,宽度一般为600~1000mm。当屋面排水方式为自由落水时,要求其宽度比屋檐长出200mm。如图6.23所示。

用混凝土做散水时,为防止散水开裂,每隔6~12m留一条20mm的变形缝,用沥青灌实;在散水与墙体交接处设缝分开,嵌缝用弹性防水材料沥青麻丝,上用油膏作封缝处理。

5、窗台

1)作用

窗台有内、外窗台之分,外窗台主要是防止窗扇流下的雨水渗入墙内,防止外墙面受到流下雨水的污染。

2)、做法

通常有砖砌窗台和预制混凝土窗台。

砖砌窗台:包括平砌和侧砌,为防止雨水污染墙面,窗台一般向外挑出60mm,窗台的厚度为60~120mm。窗台面覆盖透水性较差的材料,如水泥砂浆、水刷石、面砖等,并做成向外倾斜且有一定的排水坡度,在挑砖的下缘处做出滴水槽或滴水线。窗台的构造窗台不悬挑时,在窗台面抹灰成斜面,此类窗台面流下的雨水易污染墙面。

①将所有窗台连起来形成通长腰线;

②将几个窗台连起来形成分段腰线;

③将窗台沿窗洞口四周挑出形成窗套;

一个窗一个窗台,各窗台之间互不相连,窗台长度比窗洞宽度每边长120mm左右。

(五)墙的加固

当墙身由于承受集中荷载、开洞及地震

因素,墙身稳定性不满足要求时,需要对墙

身进行加固措施:

(1)加壁柱和门垛。当墙体的窗间墙上

出现集中荷载,而墙厚又不足以承受时或墙体的长度和高度超过一定限度并影响墙体稳定性时,常在墙身局部适当位置增设凸出墙面的壁柱以提高墙体刚度。壁柱的尺度:120×370mm,240×370mm,240×490mm等。

当墙上开设门洞且门洞开在两墙转角处或丁字墙交接处时,为了便于门框的安置和保证墙体的稳定性,在门靠墙的转角部位或丁字交接的一边设置门垛。

(2)加圈梁。

圈梁配合楼板的作用可提高建筑的空间刚度和整体性,增强墙体的稳定性,减少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而引起的开裂。对抗震设防地区,利用圈梁加固墙身尤为重要。

圈梁宜设在楼板标高处,尽量与楼板结构连成整体,也可设在门窗洞口上部,兼起过梁作用。

圈梁有钢筋砖圈梁和钢筋砼圈梁两种。

钢筋砼圈梁的宽度一般与墙同厚,但在寒冷地区,由于钢筋砼导热较大,要避免“热桥现象”,局部应做保温处理。

圈梁的高度一般不小于120mm,

常见为180mm、240mm 、300mm 。

当遇到门窗洞口使圈梁不能闭合时,

应在洞口上部设置一道不小于圈梁截

面的附加圈梁。附加圈梁与圈梁的搭

接长度应不小于2h,亦不小于1000mm。

圈梁设置及配筋

设计烈度

7 度8 度9 度

圈梁设置沿外墙及内纵墙

屋盖处必须设置,楼层

处隔层设置

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

设置

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

设置

沿内横墙

同上,屋盖处间距不大

于7m,楼盖处间距不

大于15m,构造柱对应

部位

同上,屋盖处沿所有横

墙且间距不大于7m,

楼盖处间距不大于

7m,构造柱对应部位

同上,各层所有横墙配筋4φ8,φ6@2504φ10,φ6@2004φ12,φ6@150

(3)设构造柱

在地震设防区,对砖石结构建筑的高度、横墙间距、圈梁设置以及墙体的局部尺寸都提出了一定的限制和要求。此外,为增强建筑物的整体刚度和稳定性,还要求提高砌体砌筑砂浆的强度以及设置钢筋砼构造柱。

钢筋砼构造柱是从构造角度考虑设置的,一般设在建筑物的四角,内外墙交接处,楼梯间、电梯间、及较长的墙体中。构造柱必须与圈梁及墙体紧密连接。对整个建筑物形成空间骨架,从而增强建筑物的整体刚度,提高墙体的应变能力,使墙体由脆性变为延性较好的结构,做到裂而不倒。

构造柱的做法:构造柱的下端应锚固于钢筋砼基础或基础梁内,柱截面应不小于180mm ×240mm。主筋一般采用4φ12或4φ14,箍筋采用φ6,间距不大于250mm,墙与柱之间应沿墙高每500mm设2φ6钢筋拉结,每边伸入墙内不少于1000mm。施工时先砌墙,随着墙

复习思考题:

1.简述墙体类型的分类方式及类别?

2.简述砖混结构的几种结构布置方案及特

3.墙体设计在使用功能上应考虑哪些设计要求?

4.简述砖墙优缺点?普通粘土砖(即标准砖)的优点是什么?

5.砖墙组砌的要点是什么?

6.什么是砖模?它与建筑模数如何协调?

7.简述墙脚水平防潮层的设置位置、方式及特点?

8.墙身加固措施有哪些?有何设计要求?

任务书__题目1:墙体构造设计

一、目的要求:

通过本设计掌握:①墙段与洞口的尺寸如何确定;②墙身的剖面组成及构造方式。

二、设计条件

1、根据某中学教学楼平、立、剖面图进行设计,见图题目所示。(也可根据不同的地区自选)

2、采用砖墙承重,砖块尺寸240×115×53,内墙厚均为240mm,外墙240mm(寒冷地区可做365mm外墙),勒脚材料与砖墙同。若需加设大梁承重,支承大梁的砖墙可加壁柱。

3、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楼板、大梁、过梁。

4、采用木门窗,窗洞大小按窗地比计算(教室窗地比为1/4,其他用房为1/6-1/8)。

5、内外墙均做抹灰饰面。

6、楼地面做法学生自定。

7、室内地坪标高为±0.00,室外标高自定。

三、设计内容和深度

本设计用3#图纸一张。完成下列内容:

1、底层局部平面图 1:50

(1)画出纵横定位轴线和轴线圈,定义轴线号。

(2)标注轴线尺寸、洞口尺寸、内部墙段尺寸。

(3)按采光要求及立面设计的美观要求开设窗洞口。

(4)在外墙处标示散水,标注散水宽度及坡度。设有明沟或暗沟的应同时标注。

(5)画出门扇(开启方向一般按内门内开、外门外开)。

(6)标注室内外地面标高。

(7)选择一处窗洞口进行详图设计并标注详图引出符号。

(8)标注图名及比例。

2、墙身剖面节点详图1:10

(1)按平面图上详图索引位置画三个节点详图(墙脚及散水、窗台、过梁),布图时要求按顺序将1、2、3节点布置在一条垂直线上。

(2)标注各点控制标高(防潮层、窗台顶面、过梁底、楼层、地坪等)。

(3)画出定位轴线及轴线圈。

(4)按构造层次表示内外抹灰、踢脚板、楼板、地坪、窗框等处的关系,如画窗台板、窗套、贴脸板等构件。

(5)按制图规范表示材料符号并标注各节点处材料、尺度及做法。

(6)标注散水(明沟、暗沟)和窗台等处尺度、坡度、排水方向。

(7)标注详图名及比例。

四、设计参考资料

1、门、窗洞口参考尺寸:

窗洞宽:600、1000、1200、1500、1800、2100、2400、3000、3300

窗洞高:700、1000、1200、1500、1800、2100、2400、3000

门洞宽:700、800、900、1000、1200、1500、1800、2400、3000、3300

门洞高:2000、2400、2700、3000

2、钢筋混凝土楼板、大梁和过梁的断面尺寸,见教材。

3、窗台、窗套构造参见教材。

4、明沟、暗沟、散水做法,参见教材。

5、雨蓬做法参见教材。

五、设计方法和步骤

1、理解本次设计目的要求,具体要完成哪些任务,作到心中有数,并合理安排自学时间,及时完成设计;

2、确定门窗洞口大小。窗洞的大小可先按采光系数计算,教室、办公室的采光面积比控制在1/4-1/6。确定窗洞面积后,窗洞的高和宽,可根据采光,建筑立面等因素确定。一般要反复几次才能定下来,可参考当地标准图,或参考本任务书设计参考资料;

3、确定各墙段尺寸。原则上墙段都要符合砖模,即(n×115-10)的倍数,式中n为墙段内包含的半砖数,115是半砖的尺寸,10是标准灰缝的大小。符合砖模倍数的墙段尺寸为:365、490、615、740、865、990、1125、1240、1365、1490毫米等,但这些尺寸都不符合基本模数100毫米的倍数,所以允许在确定墙段时对上述标准墙段尺寸作些调整。1000毫米以下的

墙段允许调整的幅度为正负10毫米,例如740毫米的墙段可在730-750毫米内调整;

1000-1500毫米的墙段允许调整的幅度为正负20毫米,例如1365毫米的墙段可在1345-1385毫米内调整;大于1500毫米的墙段允许调整的幅度更大,无须再考虑砖模。确定墙段这项工作比较繁琐,计算时可能会反复多次,比较费时间;

4、确定好墙段洞口尺寸后开始画正式图。注意平面图和三个节点详图要布置均匀,不要出现疏密悬殊的情况,以免影响图面美观。先用很轻的线将四个图全部画好,反复检查有无错误后,再加重。要注意线型,平面图被剖部份用粗实线,其余为细实线;三个节点详图被剖的砖墙和过梁等为粗实线,被剖的散水、混凝土垫层、窗框、楼板等为中粗线,其余线条可用细实线。注意以上三种线条的对比度要分明。

六、参考资料

1、各地区通用民用建筑配件图集

2、《房屋建筑学》李必瑜主编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0

3、《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二版)(9)本书编写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7

4、《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二版)(10)本书编写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8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剪力墙设计分析 马昌友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剪力墙设计分析马昌友 发表时间:2018-10-08T15:25:29.250Z 来源:《新材料.新装饰》2018年5月上作者:马昌友 [导读]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是确保后续建筑工程项目能够有效实施的基本条件,为了更好实现对于建筑工程结构的有效设计,注重剪力墙的有效应用是比较重要的一环 (安徽振兴集团房地产有限公司,安徽六安 237000) 摘要: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是确保后续建筑工程项目能够有效实施的基本条件,为了更好实现对于建筑工程结构的有效设计,注重剪力墙的有效应用是比较重要的一环,要严格遵循剪力墙设计原则,以确保剪力墙能够体现出较强的实际应用价值。基于此,本文就对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剪力墙设计进行分析,希望能够给有关人士提供参考性意见。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设计;剪力墙设计要点 剪力墙设计目前运用广泛,当墙体处于建筑物中合适的位置时,它们能形成一种有效抵抗水平作用的结构体系,同时,又能起到对空间的分割作用。剪力墙结构是用钢筋混凝土墙板来代替框架结构中的梁柱,能承担各类荷载引起的内力,并能有效控制结构的水平力,这种用钢筋混凝土墙板来承受竖向和水平力的结构称为剪力墙结构。剪力墙结构作为建筑中的主要结构形式,在现代高层建筑中被大量运用。 1 剪力墙类型分析 在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剪力墙的应用能够有效提升整个建筑结构的设计水平,关于风载荷承担以及地震作用的承担方面能够表现出更强的效果,剪力墙也被称为挡风墙、抗震墙,其在当前很多建筑物中都能见到。剪力墙结构的设计应用常见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1)整体墙 该类剪力墙一般没有门窗洞口,或者是洞口较小,完全可以忽略不计,其洞口面积一般小于整个剪力墙面积的百分之十五,并且洞口之间以及到墙边的距离相对较大,超过洞口的最大边距,也被称为整体剪力墙。 (2)小开口整体墙 在剪力墙结构设计中,其洞口尺寸相对稍大,洞口尺寸已经超过了整个剪力墙面积的百分之十五,并且墙肢出现了局部弯矩,我们通常称为小开口整体墙。 (3)壁式框架剪力墙 当剪力墙开洞面积很大的时候,墙肢长度较短,此时墙肢刚度与连梁刚度相近,受力墙出现明显变形,受力性能更接近框架结构,此时称为壁式框架剪力墙。 (4)框支剪力墙 当底层需要满足大的使用空间时,通过转换柱与转换梁,采用框架结构支撑上部剪力墙,就形成框支剪力墙,如果是处在地震区,为了保障其稳定性和安全性,就不能够单纯的使用框支剪力墙结构。 (5)联肢剪力墙 对于剪力墙结构在建筑工程项目中的有效应用,其在墙体结构中开设多个洞口,并且洞口的尺寸相对而言比较大,在受力体系方面同样也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性,相当于一系列墙肢在进行受力承载,被称为连肢墙。 2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剪力墙设计要点分析 2.1 合理布置剪力墙结构 我们必须做好剪力墙结构的布置工作,这样才能保障剪力墙整体的结构刚度符合要求,剪力墙的刚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它与施工时间以及抗震性能都有很大的关系,所以我们在进行剪力墙设计的时候必须要合理的布置剪力墙结构,这样不仅提高了剪力墙的高度,还加强了连梁超筋和建筑墙肢之间的抗剪能力。 2.2 科学设计剪力墙结构厚度长度 需要注意的是施工人员在设计剪力墙结构的时候,首先要做的就是确定剪力墙结构的长度和厚度范围,以便确定剪力墙结构的强度以及刚度,能够满足建筑主体结构的抗震要求。剪力墙结构的厚度受到建筑结构抗震等级要求的影响,比如在一二级左右的建筑结构抗震等级基础上,剪力墙结构的厚度范围最好处于200mm左右,再将其余部分的墙体厚度控制在160mm左右即可,从而将剪力墙结构的厚度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保证建筑主体结构的强度能够符合抗震等级要求,降低出现脆性剪切破坏现象的概率,提升建筑物的整体安全性和稳定性。 2.3 有效避免连梁超筋现象的发生 布置在建筑主体结构周围的剪力墙结构,往往具有分布广泛的特征,因此在承受相同水平荷载力的情况下,各部分剪力墙结构实际所承受的变形压力具有一致性,一定程度上能够有效避免连梁超筋现象的发生,不过这一点非常考验施工人员的结构设计能力。例如,在开展剪力墙结构设计工序的时候,施工人员可以从容易引发连梁超筋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出发,率先扩大连梁的跨高比,也就是增加连梁结构连接部分洞口的长宽比例,或是通过设计贯穿缝的方式,降低连梁承受的压力。还有,施工人员在设计连梁结构之处,应该在连梁结构连接处的洞口处做好加固处理,确保洞口竖向的中心线能够处于静态的平衡,并且能够位于同一条水平线基础之上。在设计剪力墙结构的时候,运用至少要大于0.55的折减系数乘以连梁的刚度,能够有效计算出连梁可以承受的水平作用力范围,利于适当折减连梁的刚度,使其快速进入到弹塑性状态,再适当提升连梁上下层的弯矩设计值,能够有效避免连梁超筋现象的发生,同时增强剪力墙结构的韧性。 2.4 剪力墙墙肢处理 剪力墙结构是有延伸性的,所以在施工设计中也要注意其延伸性,这对于剪力墙使用耐久性以及整体性能发挥起到重要的作用。对于剪力墙而言,需要对其结构中的脆性破坏提高重视程度,结合墙体长度科学化设计。若墙体长度比较长,在进行设计剪力墙时,需要使用分层间隔的方法,分割剪力墙,使其形成独立的片段。若长度小,剪力墙在设计时需要选择合适的配筋,使墙体配筋的支撑效果充分体现。若墙肢长度超过8米时,要采取有效的方法使脆性破坏的危害得以减少,一般是通过两种方法进行,首先在墙上留洞,全部完工后在进行填补,使长肢墙变成短肢墙;其次在结构设计时需要在墙上留洞,以提高剪力墙的配筋,使剪力墙更加耐久、安全。

墙体类型及设计要求.

墙 体 第一节 墙体类型及设计要求 一、墙的类型 1.按所处的位置不同分:墙体分内墙和外墙。 2.按方向分:横墙和纵墙。横向外墙又称山墙。纵墙又分为内纵墙与外纵墙。外纵墙又称檐墙。 3.根据结构受力情况不同分:墙体有承重墙和非承重墙之分。 非承重墙包括隔墙、填充墙和幕墙。 4.按所用材料不同,墙体可分为砖墙、石墙、土墙及砼墙等。 教学目的 1.本章应重点了解墙体的类型、使用要求、墙身的加固措施、内外墙面装修及基础与地基的基本概念,理解并能绘制墙身基本构造节点(含墙脚、窗台、过梁节点及砖混结构建筑平面图)。 2.了解砌块墙常用隔墙、隔断类型和要求要求。 课程重点 墙身的加固措施、砖墙尺度、理解并能绘制墙身基本构造节点(含 墙脚、窗台、过梁节点及砖混结构建筑平面图)。 课程难点 砖墙加固及砖墙构造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 师生互动 课堂问答及讨论 作业类型 作图:墙身大样

5.根据构造和施工方式的不同分:有实体墙、板筑墙和装配式板材墙之分。 实体墙包括实砌砖墙,借手工和小型机具砌筑而成。 板筑墙则是施工时直接在墙体部位竖立模板,然后在模板内夯筑或浇注材料捣实面成的墙体,如夯土墙、灰土墙等。 装配式板材墙是以工业化方式在预制构件厂生产的大型板材构件,在现场进行安装的墙体。这种墙体机械化程度高,施工速度快,工期短,不受气候的影响,是建筑工业化的发展方向。 二、墙的设计要求 根据位置和功能的不同,墙体设计应满足: 1、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墙体的强度与所用材料有关。如砖墙与砖、砂浆强度等级有关;砼墙与砼的强度等级有关。 墙体的稳定性与墙的长度、高度、厚度以及纵、横向墙体间的距离有关。当墙身高度、长度确定后,通常可通过增加墙体厚度、增设墙垛、壁柱、圈梁等办法增加墙体稳定性。 2、具有必要的保温、隔热等方面性能 (1)保温:外围护墙、复合墙等,通过密实缝隙、增加墙体厚度,可以起到保温的作用。 (2)隔热:对于炎热的地区,墙体应有一定隔热能力。 ①选用热阻大,重量大的材料。如砖,土等材料。 ②墙体光滑、平整,浅色材料,增加墙体的反射能力。 3、应满足防火.防潮.防水要求 4、满足隔声要求:墙体隔声主要是隔空气传声和撞击声,在设计时采取以下措施: (1)密缝:密实墙体缝隙,在墙体砌筑时,要求砂浆饱满,密实砖缝,并通过墙面抹灰解决缝隙。 (2)墙体厚度:不同的墙体厚度,其隔声能力不同。如240mm的墙体,可隔49dB的噪声。 (3)采用有空气间层或多孔弹性材料的夹层墙。 取消粘土砖为主的墙体材料:采用板筑墙(混凝土墙),板材墙(机械化施工),从而降低劳动强度,提高施工效率。 5、防火要求

非承重砌块墙体设计规范SJG13 2004

以下资料在《深圳市人民政府公报》2005第18期(总第436期)发布——工程管理部注深圳市建设局深圳市规划局 关于印发深圳市工程建设技术规范 《非承重砌块墙体设计规范》的通知 )日月181(2004年1号30〕00412深建字〔根据《深圳市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的规定,我局组织编写的深圳市《非承重砌块墙体设计规范》业经审查通过,现批准为深圳市工程建设技术规范(编号SJG13—2004),自2005年1月1日起执行。 2004?深圳 深圳市工程建设技术规范 非承重砌块墙体设计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Design of Non-load-bearing Masonry Wall (SJG13—2004) 目次 1 总则 2 术语 3 材料 4 建筑设计 5 构造要求 附录A 混凝土砌块墙体的热工、隔声、耐火性能 附录B 外墙平均传热系数与平均热惰性指标的计算方法 附录C 外墙主体部位与结构性冷(热)桥部位的传热系数及热惰性指标的计算方法 附录D 与砌块墙的收缩开裂有关的参数 本规范用词说明 条文说明 1 总则 1.0.1 为了在深圳市的工业与民用建筑中更好地推广应用各种砌块,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节约能源及确保工程质量,制订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深圳地区,以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和轻骨料混

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或实心砌块砌筑非承重墙的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本规范所称的砌块包括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以下简称加气混凝土砌块)、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以下简称普通混凝土砌块)及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以下简称轻骨料混凝土砌块)。 1.0.3 本规范根据现行产品标准及设计规范并结合深圳地区炎热、多风雨的气候特点及砌块墙体多为非承重墙的建筑特点以及砌块产品资源特点而编制。. 1.0.4 非承重砌块墙的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砌块block 砌筑用的符合一定模数要求的人造块材。 2.0.2 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aerated concrete block 硅质材料和钙质材料加激发材料为主,利用发气剂与其组分的化学反应产生气体,经发泡、切割及蒸压而成的一种多孔结构混凝土砌块。 2.0.3 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normal concrete hollow block 用碎石或卵石为粗集料制成的混凝土空心砌块,幅面主规格尺寸为390mm×190mm,空心率不小于25%。 2.0.4 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light-weight aggregate concrete block 用轻骨料制成的空心砌块,幅面主规格尺寸与普通混凝土空心砌块同,空心率不小于25%。 2.0.5 单排孔砌块block with single-row core 沿砌块的厚度方向只有一排孔洞的空心砌块。 2.0.6 多排孔砌块block with multi-row cores 沿砌块的厚度方向有两排或两排以上孔洞的砌块。有双排孔、三排孔等之分。 2.0.7 体积密度、表观密度bulk density & apparent density 砌块的质量除以按外廓尺寸算出的体积(包括各种孔洞在内),称为体积密度或表观密度。 2.0.8 砌筑砂浆masonry mortar 用胶结材料、细集料、矿物掺合料和外加剂等组分,按一定比例,加水拌合制成,用于砌筑砌块的砂浆。 2.0.9 抹灰砂浆plastering mortar 用胶结材料、细集料、矿物掺合料和外加剂等组分,按一定比例,加水拌合制成,用于抹灰工程的砂浆。 2.0.10 预拌砂浆ready-mixed mortar 预拌砂浆系指由胶凝材料、细集料、水、矿物掺合料和外加剂等组份按一定的比例,在集中搅拌站(厂)经计量、拌制后得到的砂浆拌合物(注意与其他标准协调)。 2.0.11 干粉砂浆premixed dry mortar 又称砂浆干粉料。一种干的粒状或粉状的混合物,用胶结材料、干燥筛分处理的细集料和矿物掺合物、各种外加剂等组分,在专业工厂内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可用罐车运至工地现场加水拌合后使用,也可包装成袋运到工地现场拆包加水拌合使用。有干粉砌筑砂浆、干粉抹灰砂浆、干粉地面砂浆和用于抗裂、高粘结、填缝、界面处理、防水和装饰等特种功能的各种干粉砂浆之分。. 2.0.12 芯柱core column 在混凝土空心砌块连贯的孔洞中浇灌(钢筋)混凝土后形成的柱。只浇灌混凝土形成的柱称为素混凝土芯柱,或简称混凝土芯柱;插入竖向钢筋并浇灌混凝土后形成的钢筋混凝土柱称为钢筋混凝土芯柱或插筋芯柱。 2.0.13 构造柱structural column

墙体类型及设计要求

i ?8二;『drJLl 9 3 bi 土 I ' 墙体 教学目的1. 本章应重点了解墙体的类型、使用要求、墙身的加固措施、内外墙面装修及基础与地基的基本概念,理解并能绘制墙身基本构造节点(含墙脚、窗台、过梁节点及砖混结构建筑平面图)。 2. 了解砌块墙常用隔墙、隔断类型和要求要求。 课程重点墙身的加固措施、砖墙尺度、理解并能绘制墙身基本构造节点(含墙脚、窗台、过梁节点及砖混结构建筑平面图)。 课程难点砖墙加固及砖墙构造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 师生互动课堂问答及讨论 作业类型作图:墙身大样 ; J 1 ' ? i 1 ! * , 1-'l ■ . "■ L " y -L Z/_B' k fb ? - -Wl ?!■ B1 J ' " b " Z r -i ■- ■>-■ 4 | . - n - i > . . i ■;■- -i - fl- > > _ _ ■i . 一、墙的类型 第一节墙体类型及设计要求 1.按所处的位置不同分:墙体分内墙和外墙。 2?按方向分:横墙和纵墙。横向外墙又称山墙。纵墙又分为内纵墙与外纵墙。外纵墙又称檐墙。 3.根据结构受力情况不同分:墙体有承重墙和非承重墙之分。 非承重墙包括隔墙、填充墙和幕墙。 山览 r )■ B, i-| nr i r a~| E

11 I I > 4.按所用材料不同,墙体可分为砖墙、石墙、土墙及砼墙等。 5.根据构造和施工方式的不同分:有实体墙、板筑墙和装配式板材墙之分。 实体墙包括实砌砖墙,借手工和小型机具砌筑而成 板筑墙则是施工时直接在墙体部位竖立模板,然后在模板内夯筑或浇注材料捣实面成的 墙体,如夯土墙、灰土墙等。 方向。 二、墙的设计要求 根据位置和功能的不同,墙体设计应满足: .."I 勺卜] r || ■ - 1 耳 1、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墙体的强度与所用材料有关。如砖墙与砖、砂浆强度等级有关;砼墙与砼的强度等级有 关。 B | . - - i j >■ ; _ . - .... .〔F.. ■“ , 14 ■ H I > ■ ” - I 墙体的稳定性与墙的长度、高度、厚度以及纵、横向墙体间的距离有关。当墙身高度、 长度确定后,通常可通过增加墙体厚度、增设墙垛、壁柱、圈梁等办法增加墙体稳定性。 - (1) 保温:外围护墙、复合墙等,通过密实缝隙、增加墙体厚度,可以起到保温的作用。 (2) 隔热:对于炎热的地区,墙体应有一定隔热能力 '■■ ■= ” 巴 E I 「 ? I ~ P ;; ;. _ U ■ B > ip ? T ' H H**! ■' ■ ①选用热阻大,重量大的材料。如砖,土等材料。 ②墙体光滑、平整,浅色材料,增加墙体的反射能力。 3、 应满足防火.防潮.防水要求 4、 满足隔声要求:墙体隔声主要是隔空气传声和撞击声,在设计时采取以下措施: (1) 密缝:密实墙体缝隙,在墙体砌筑时,要求砂浆饱满,密实砖缝,并通过墙面抹灰 -b ■ * L = i I! 解决缝隙。 At (2) 墙体厚度:不同的墙体厚度,其隔声能力不同。女口 240mm 的墙体,可隔49dB 的噪 声。 体。 W 疋 S 化方式在预制构件厂生产的大型板材构件,在现场进行安装的墙 ,施工速度快,工期短,不受气候的影响,是建筑工业化的发展 ..1 ; 2、具有必要的保温、隔热等方面性能 i! |l .1 Tlj- I ? . I II- ■ ■■ ■_ x 3 B . / ■ ■ - I I W iV U i (3)采用有空气间层或多孔弹性材料的夹层墙。 曰

基础墙体构造设计

基础墙体构造设计——构造设计一 一、目的: 掌握砖基础及墙体构造设计原理与做法,了解制图规定,训练绘图技巧。 二、已知: 1.该建筑为砖混结构,层高(首层地面到相邻上一层楼面之间的距离) 2.8m,室内外高差0.450m,墙身厚一砖半(37墙),勒脚厚两砖。 2.地基土符合承载力要求,采用300厚灰土(设灰土刚性角b/h =1/1.5)结合砖大放脚基础,基础底面宽度为1040mm。 3.冻土深度为1.00m。最低地下水位为2.00m,地下水位变化范围为0.30m。 4.混凝土散水,下设150厚灰土垫层。 5.窗台高900mm,窗高1500mm,双层木窗,居墙中。 6.现浇钢筋混凝土圈梁,预制钢筋混凝土圆孔板,板厚125mm。 7.外墙面为清水砖墙,局部水泥砂浆抹面,内墙普通抹灰,踢脚高120mm。 8.其他条件自定。 三、要求: 1.作图要求:绘制从基础到楼板层(二楼踢脚线)处的基础墙体断面图。并标注必要的尺寸和各部分的标高。 2.图面要求:(1)构造做法准确无误,投影关系明确,线条粗细分

明、流畅,字体工整,图面整洁美观。(2)铅笔线,绘图纸,图幅为420×297mm(三号图),比例1:10。(3)图标如下。 四、参考资料: 1.《房屋建筑学概论》 2.其他版本房屋建筑学教材或参考书 3.《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GB50001-2001) 4.《建筑制图标准》(GBT50104-2001) 5.《建筑设计资料集》 6.《建筑构造资料集》 7.《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 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楼梯设计规范与标准

楼梯设计规范与标准 [概要]:一、楼梯1.楼梯:角度在20。~45。之间,舒适坡度为26。34,即高宽比为1/2;二、楼梯数量的确定1.公共楼梯和走廊式住宅一般应取二部楼梯,单元式住宅可例外;2.2~3层的建筑(医院、疗养院、托儿所、幼儿园除外)符合下列要求,可设一个疏散楼梯: 一、楼梯 1.楼梯:角度在20。~45。之间,舒适坡度为26。34′,即高宽比为1/2; 二、楼梯数量的确定1.公共楼梯和走廊式住宅一般应取二部楼梯,单元式住宅可例外;2.2~3层的建筑(医院、疗养院、托儿所、幼儿园除外)符合下列要求,可设一个疏散楼梯:耐火等级层数每层最大建筑面积(m2)人数一、二级二、三层500 第二层与第三层人数之和不超过100人三级二、三层200 第二层与第三层人数之和不超过50人四级二层200 第二层人数之不超过30人3.九层和九层以下,每层建筑面积不超过300 m2,且人数不超过30人的单元式住宅可设一个楼梯;4.九层和九层以下建筑面积不超过500 m2的塔式住宅,可设一个楼梯。 三、楼梯位置的确定1.楼梯应放在明显和易于找到的部位;2.楼梯不宜放在建筑物的角部和边部,以便于荷载的传递;3.楼梯应有直接的采光和自然通风;4.五层及以上建筑物的楼梯间,底层应设出入口;在四层及以下的建筑物,楼梯间可以放在距出入口不大于15m处。 四、楼梯细部尺寸 1.踏步宽(b)、高(h)应符合以下关系之一:b+h=450mm b+2h=600~620mm 2.梯井宽度以不小于150mm为宜; 3.楼梯段最少踏步数为3步,最多为18步;梯段宽度取决于通行人数和消防要求;⑴每股人流宽度=平均肩宽(550mm)+少许提物尺寸(0~150mm)⑵消防要求每个楼梯必须保证二人同时上下,梯段最小宽度1100~1400mm;⑶室外疏散楼梯梯段最小宽度800~900mm。 4.楼梯栏杆和扶手⑴扶手表面的高度与楼梯坡度有关(15。~30。取900, 30。~45。取850, 45。~60。取800, 60。~75。取750);⑵水平的护身栏杆应不小于1050mm;⑶楼梯段的宽度大于1650mm(三股人流)时,应增设靠墙扶手;楼梯段的宽度超过2200mm(四股人流)时,还应增设中间扶手。 5.楼梯休息平台梁与下部通道处的净高尺寸不应小于2000mm,楼梯之间的净高不应小于2200mm。 住宅托儿所幼儿园中小学商店疗养院综合医院公路汽车客运站电影院剧场共用楼梯户内楼梯办公楼梯室外楼梯室内楼梯室外楼梯主要疏散楼梯舞台上金属梯等最小宽度b 250 220 260 梯段坡度不应大于30o 280 300 280 280 梯段坡度不应大于60o 最大高度h 180 200 150 160 150 160 160 梯段净宽(mm)≥1100≥1000 ≥750≥900 ≥1400 ≥1650 ≥1650 二楼侯车厅疏散楼梯通向地面候车厅二楼侯车厅疏散楼梯直接通向室外≥1400 ≥1100 ≥1100 ≥600 ≥1400 ≥3000 栏杆高度与要求(mm) 不宜小于900栏杆垂直杆件间净空不应大于110 幼儿扶手不应高于600, 栏杆垂直线饰间净距≤110 室内栏杆≥900室外栏杆≥1100 ≥1座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高度不应小于900应设坚固连续的扶手其他梯井宽大于200时必须采取防儿童攀滑措施除设成人扶手在

楼梯的构造设计要求有哪些

预制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梯按其构造方式可分为梁承式、墙承式和墙悬臂式等类型。 xx 预制装配梁承式钢筋混凝土楼梯是指梯段由平台梁支承的楼梯构造方式。由于在楼梯平台与斜向梯段交汇处设置了平台梁,避免了构件转折处受力不合理和节点处理的困难,在一般大量性民用建筑中较为常用。预制构件可按梯段 (板式或梁板式梯段)、平台梁、平台板三部分进行划分。 1、梯段 (1)xx 板式梯段 梁板式梯段由梯斜梁和踏步板组成。一般在踏步板两端各设一根梯斜梁,踏步板支承在梯斜梁上。 (2)板式梯段 板式梯段为整块或数块带踏步条板,其上下端直接支承在平台梁上。 由于没有梯斜梁,梯段底面平整,结构厚度小,其有效断面厚度可按L/20--L/30 估算,由于梯段板厚度小,且无梯斜梁,使平台梁位置相应抬高,增大了平台下净空高度. 为了减轻梯段板自重,也可做成空心构件,有横向抽孔和纵向抽孔两种方 式。横向抽孔较纵向抽孔合理易行,较为常用。 2、xx 为了便于支承梯斜梁或梯段板,平衡梯段水平分力并减少平台梁所占结构 空间,一般将平台梁做成L形断面。其构造高度按L/12估算(L为平台梁跨度)。 3、平台板 平台板可根据需要采用钢筋混凝土空心板、槽板或平板。需要注意的是,在平台上

有管道井处,不宜布置空心板。平台版一般平行于平台梁布置,以利于加强楼梯间整体刚度。当垂直与平台梁布置时,常用小平板。 4、梯段与xx 节点处理 就两梯段之间的关系而言,一般有梯段齐步和错步两种方式。就平台梁与 梯段之间的关系而言,有埋步和不埋步两种方式。 1)梯段齐步布置的节点处理 上下梯段起步和末步踢面对齐,平台完整,可节省梯间进深尺寸。 2)梯段错步布置的节点处理 rh 上下梯段起步和末步踢面相错一步,在平台梁与梯段连接方式相同的情况下,平台梁底标高可比齐步方式抬高,有利于减少结构空间。但错步方式使平台不完整,并且多占楼梯间进深尺寸。 当两梯段采用长短跑时,他们之间相错步数变不止一步,需将短跑梯段做成折形构件。 3)梯段不埋步的节点处理 此种方式用平台梁代替了一步踏步踢面,可以减少梯段跨度。当楼层平台处外侧墙上有门洞时,可避免平台梁支承在门过梁上,在住宅建筑中尤为实用。但此种方式的平台梁为变截面梁,平台梁底标高也较低,结构占空间较大,减少了平台梁下净空高度。另外,尚需注意不埋步梁板式梯段采用L形踏 步板时,其起步处第一踢面需填砖。 4)梯段埋步的节点处理 此种方式梯段跨度较前者大,但平台梁底标高可提高,有利于增加平台下净空高度,平台梁可为等截面梁。此种方式常用于公共建筑。另外尚需注意埋步梁板式梯段采用L形踏步板时,在末步处会产生一字形踏步板,当采用「形踏步板时,在起步处会产生一字形踏步板。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剪力墙设计分析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剪力墙设计分析 我国的科技水平和经济建设在不断增强,对建筑工程建设的要求也有了新的标准。在这样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对剪力墙结构的设计变得非常重要。怎样提升剪力墙结构的质量是目前我国建筑行业极为关注的问题,想要加强建筑工程设计中剪力墙结构的设计水平,就要严格的遵守剪力墙结构的设计原则,并对剪力墙结构设计进行不断的创新,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思想,不断提升我国建筑工程设计水平。 标签:建筑工程设计;剪力墙设计;分析 引言 在建筑工程结构中,剪力墙结构凭借自身的侧移小,抗震性能非常好并且抗侧强度大等优势已经在高层建筑以及宾馆中得到了非常广泛的应用,为了可以真正地保证剪力墙结构的稳定性以及安全性,需要设计人员充分的了解剪力墙结构特点,选择合理的设计方法并且对布局结构展开合理的布置,真正的提升剪力墙结构的强度以及性能,真正保证整个建筑工程的安全性,促进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 1建筑工程设计中的剪力墙结构设计的原则 1.1数量设置原则 剪力墙的数量在布置上要尽可能的适量,其实不是数量越多性能越强,有时候反而是设置的数量如果变多,会让建筑结构本身承受的地震强度变大,对建筑施工材料消耗增加。所以,剪力墙数量上的设置原则需要建立在满足建筑工程侧向变形限值的情况之下,尽可能的减少剪力墙设置,这样就可以有效的减小结构本身重量,防止剪力墙数量变多却承载力较弱的情况。 1.2墙肢长度确定原则厚度、间距确定原则 剪力墙在厚度和间距上的设置原则大致是,剪力墙最大的间距需要对范围进行控制,要保障屋盖侧向刚度的前提下,让水平荷载力,防止楼盖的平面发生弯矩变形[1] 。剪力墙厚度确定原则主要是在不同抗震级别之下,轴压比控制混凝土的厚度原则,还需要尽量的满足构造性和可靠性标准的原则,当然还需要满足有关政策的要求。 1.3对梁板设置的原则 连梁是在墙肢平面内,连接墙肢与墙肢的梁。虽然是梁,但连梁的跨度较小,而截面较大。在开展建筑设计工作的时候,应该遵循连梁跨高比调整原则。跨高比大于5的连梁通常发生弯曲破坏;而跨高比小于5的连梁则主要是剪切破坏。

墙体类型及其设计要求

\ 11 o 2?按方向分 称檐墙。 山览 W L1J 墙 11 纵墙又分为内纵墙与外纵墙。外纵墙又 1.按所处的位置不同分:墙体分内墙和外墙 第一节墙体类型及设计要求 4.按所用材料不同,墙体可分为砖墙、石墙、土墙及砼墙等。 墙体 横墙和纵墙。横向外墙又称山墙。 填充墙和幕墙。 墙的类型 3.根据结构受力情况不同分:墙体有承重墙和非承重墙之分。 非承 重墙包括隔墙 三三 ? - , 1 L r ??日-■- Hl 1 一 I R Mi ■1 ■ ] L - Ji 1 ~ j ; r . I -谒片工:. '■ [ r. * . tt x -IT . 1- 亠■ M■ ~^a q," x i i 教学目的 1.本章应重点了解墙体的类型、使用要求、墙身的加固措施、内外 墙面装修及基 础与地基的基本概念,理解并能绘制墙身基本构造节 点(含墙脚、窗台、过梁节点 及砖混结构建筑平面图)。 -=r . ■ J 孑厂-■ 2.了解砌块墙常用隔墙、隔断类型和要求要求。 ■川"1 71 课程重点 墙身的加固措施、砖墙尺度、理解并能绘制墙身基本构造节点(含 * ? * i ■ ■[? 墙脚、窗台、过梁节点及砖混结构建筑平面图)。 ■ ” 'jj J 屮 I t 舟r 课程难点 砖墙加固及砖墙构造 - 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现场教学 师生互动 课堂问答及讨论 -j i ■ ? J 土… ■ i'- - * 作业类型 作图:墙身大样

5.根据构造和施工方式的不同分:有实体墙、板筑墙和装配式板材墙之分。 实体墙包括实砌砖墙,借手工和小型机具砌筑而成。 板筑墙则是施工时直接在墙体部位竖立模板,然后在模板内夯筑或浇注材料捣实面成的墙体,如夯土墙、灰土墙等。 装配式板材墙是以工业化方式在预制构件厂生产的大型板材构件,在现场进行安装的墙体。这种墙体机械化程度咼,施工速度快,工期短, 不受气候的影响,是建筑工业化的发展 方向。 二、墙的设计要求 dfi 'T1^,t-' 根据位置和功能的不同,墙体设计应满足: 1、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 ~ ■■ a ■ I I | - K a ■ 4 I - | " i - '.a ■ ..- < .?'ILL 11 Jt . :片母齐詡丽禹■ 墙体的强度与所用材料有关。如砖墙与砖、砂浆强度等级有关;砼墙与砼的强度等级有关 墙体的稳定性与墙的长度、高度、厚度以及纵、横向墙体间的距离有关。当墙身高度、 4 IH !■ t■ ■■hri . I- ., !■, B■ 11 >- ?J - T t , I . 11. . -I . 尸. " . mid- -III - 长度确定后,通常可通过增加墙体厚度、增设墙垛、壁柱、圈梁等办法增加墙体稳定性。 2、具有必要的保温、隔热等方面性能 (1)保温:外围护墙、复合墙等,通过密实缝隙、增加墙体厚度,可以起到保温的作用 i'「二d ■ a…,丄::「/ P 'hlJ f Si …岂.* : ir -7 ' t'T r! T ' ?!? > B L B'I C T S —1 (2)隔热:对于炎热的地区,墙体应有一定隔热能力。 ①选用热阻大,重量大的材料。如砖,土等材料。 :—巴?I li (J ■ L# - ill e n y J 51 ' ~ ' - J_ ■ J? 1—i也” -|| !. ?B| L J B ~ 1 3— !-=r . ②墙体光滑、平整,浅色材料,增加墙体的反射能力。 3、应满足防火.防潮.防水要求 4、满足隔声要求:墙体隔声主要是隔空气传声和撞击声,在设计时采取以下措施: 變唆益三JIL*聲址“ ¥卫■唸艺亡丄豎磐Nt塹卸戲蜒刃迥DTLi■矍1 > - '? {实£2咁巴芯二壯L竖盘辔(1)密缝:密实墙体缝隙,在墙体砌筑时,要求砂浆饱满,密实砖缝,并通过墙面抹灰解决缝隙。 " hJ * (2)墙体厚度:不同的墙体厚度,其隔声能力不同。女口240mm的墙体,可隔49dB的噪声。 I = ”I _ ■ (3)采用有空气间层或多孔弹性材料的夹层墙。? 取消粘土砖为主的墙体材料:采用板筑墙(混凝土墙),板材墙(机械化施工),从而降 低劳动强度,提高施工效率。 n u 5、防火要求 > - '.Lid ■i ■ I .:_ A . . B" Hl I 讯:* ■■*'*11. " '

-防爆墙设计要求

防爆墙、泄压墙体设计要求 1.防爆墙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防爆墙体应采用非燃烧材料,且不宜作为承重墙,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4h.; (2)防爆墙可采用配筋砖墙。当相邻房间生产人员较多或设备较贵重时,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墙; (3)配筋砖墙厚度应由结构计算确定,但不应小于240mm,砖强度不应低于MU7.5,砂浆强度不应低于M 5。构造配 构造配筋:沿墙身高度方向每隔500mm配置3Φ6—10通长水平钢筋,其两端应与钢筋混凝土框架或排架柱予埋插筋绑扎或焊接。当砖墙长度、高度大于6m时,应设钢筋混凝土中间柱及横梁,并按构造配筋。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5,其端部应与屋面梁及框、排架柱连接; (4)钢筋混凝土防爆墙厚度不应小于18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钢筋截面面积由结构计算确定; (5)防爆墙上不宜开孔留洞。当工艺管道、电缆等必须穿过时,孔洞不应大于Φ200mm,孔洞周边应配置补强钢筋,孔洞应填封密实。 2.泄压墙体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泄压墙体的材料面积密度不宜大于60㎏/㎡。当所用材料为难燃烧体时,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0.5h,当所用材料为非燃烧体时,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0.25h; (2)无保温要求的轻质墙体,宜采用纤维水泥中波瓦、阻燃型玻纤增强聚酯波形瓦或压型板、聚氯乙烯波形瓦或压型板、轻质GRC板等,可采用金属波形瓦或矢高不大于35mm的金属压型板; (3)有保温要求的轻质墙体,其所用的保温材料宜选用不燃的珍珠岩板、岩棉板、超细玻璃棉板等;亦可采用自熄型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等。当采用复合墙体时,可采用以金属波形板、压型板双面复合的夹芯板材;(4)当采用金属波形板、压型板作为墙体材料时,其与型钢龙骨的连接应采取易摧毁、易脱落的构造措施。 摘自石油代工生产建筑设计规范(SH 3017—1999)

剪刀梯设计规范汇总

剪刀楼梯楼梯梯段净宽1200够吗?及相关注意事项。 (2014-05-19 14:14:03) 标签: 分类:技术简析 尺寸 窗洞 注意事项 房间 屋面 一:规范规定: 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 6.1.2 塔式高层建筑,两座疏散楼梯宜独立设置,当确有困难时,可设置剪刀楼梯,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6.1.2.1 剪刀楼梯间应为防烟楼梯间。 6.1.2.2 剪刀楼梯的梯段之间,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 的不燃烧体墙分隔。 6.1.2.3 剪刀楼梯应分别设置前室。塔式住宅确有困难时可设置一个前室,但两座楼梯应分别设加压送风系统。 6.1.9 高层建筑内走道的净宽,应按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小于1.00m计算;高层建筑首层疏散外门的总宽度,应按人数最多的一层每100人不小于1.00m计算。首层疏散外门和走道的净宽不应小于表6.1.9的规定。居住建筑首层疏散外门净宽:1.10米。 6.1.10疏散楼梯间及其前室的门净宽应通过人数门100人不小于1.0米计算,但最小净宽度不应小于0.9米。单面布置房间的住宅,其走道出垛处的最小净宽不应小于0.9米。

2,《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2011 6.3.1(强)楼梯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10M,不超过六层的住宅,一边设有栏杆的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00. 6.6.3(强)七层及七层以上住宅建筑入口平台不应小于2.0米,七层以下住宅建筑入口平台宽度不应低于1.5米。 6.3.4楼梯为剪力墙时,楼梯平台的净宽不得小于1.3米。 6.5.2(强)位于阳台、外廊及开场楼梯平台下部的公共出入口,应采取防止物体坠落伤人的安全措施。 6.5.3公共出入口处应有标志,十层及十层以上住宅的公共出入口应设门厅。 二:住宅设剪刀楼梯时,设计中一般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首层: 1、首层对外的疏散门都应该设乙级防火门。理由:防烟楼梯防止烟进入,门应该能自动关闭。 2、首层疏散门应该设1200mm。由于净宽不小于1100mm,那么最小设1200(深圳规定1250)mm宽。 首层疏散外门包含首层楼梯通至室外所经过的所有门,意思是楼梯直接对外的就是楼梯门,经过前室(或扩大前室)从门厅出去的,还包含前室及门厅的门。

建筑节能规范(墙体)

墙体 1 一般规定 1.1 本章适用于采用板材、浆料、块材等墙体保温材料或构件的建筑墙体节能工程质量验收。 条文说明本条规定了第4章墙体的适用范围。除了所列举的板材、浆料、块材、构件外,其他墙体节能材料也应遵照执行。 1.2 墙体节能工程应在主体结构及基层质量验收合格后施工,与主体结构同时施工的墙体节能工程,应与主体结构一同验收。 条文说明一般墙体节能工程均为在主体结构内侧或外侧表面增做保温层,故应在主体结构及基层质量验收合格后施工。但是与主体结构同时施工的墙体节能工程如现浇夹心复合保温墙板等,则无法分别验收,而应与主体结构一同验收。验收时结构部分应符合相应的结构规范,而节能工程应符合本规范的要求。 1.3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施工前,应对基层进行处理,使其达到设计和施工工艺的要求。 条文说明既有建筑的节能改造,往往需要对原有的基层表面进行处理,然后进行保温层和面层施工。这种基层表面处理对于保证安全和节能效果十分重要,但属于隐蔽工程,施工中容易被忽略。故本条强调对原有基层表面进行的处理应按照设计和施工工艺的要求进行,使其达到要求。 1.4当墙体节能工程采用外保温成套技术或产品时,其型式检验报告中应包括耐候性检验。 条文说明墙体节能工程采用的外保温成套技术或产品,是由供应方配套提供。对于其生产过程中采用的材料、工艺及产品耐久性能难以在施工现场进行检查。因此主要依靠厂方提供的型式检验报告加以证实。其中耐久性能在短期内更是难以判断。型式检验报告本应包含耐久性能检验,但是由于该项检验较复杂,部分不规范的型式检验报告不做该项检验。故本条规定型式检验报告的内容应包括耐候性检验。当施工中出现缺少耐久性检验参数时,应由具备资格的检测机构予以补做。 1.5墙体节能工程采用的保温材料和粘结材料,进场时应对其下列性能进行复验: 1保温板材的导热系数、材料密度、压缩强度、阻燃性;

剪力墙结构设计论文建筑结构设计论文

剪力墙结构设计论文建筑结构设计论文 摘要:在经济、科技不断发展、人们对建筑要求越来越高的大背景下,建筑行业在发展上更需要考虑创新和新技术的应用来适应这个大背景。在进行剪力墙结构设计的应用时,可以引用外国先进的技术设计经验和人才以及先进的机械设备,在保证建筑物质量和安全性的基础上对新技术进行利用和试验,并不断的总结和研究,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建筑行业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当前土地资源越来越珍贵、人口总数越来越大、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城市,高层建筑已成为城市建筑设计的首选。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不同于其他建筑设计,其对建筑结构的持久性、耐用性都有更高的要求,而剪力墙结构正好满足高层建筑的墙体结构要求,因此剪力墙机构设计在高层建筑设计中被广泛采用,这也是由剪力墙结构的实用性和耐久性所决定的。 1剪力墙结构概述 1.1剪力墙结构 所谓剪力墙,是指在建筑(包括房屋及其附属的构筑物)中,主要用来承受风荷载或者地震作用引起的水平荷载的墙体。因此,剪力墙又被称为抗风墙、抗震墙或者结构墙。也就是说,建设剪力墙的主要目的是防止建筑结构遭到剪切破坏。为了保证房屋及构筑物的坚固性,剪力墙的建筑材料一般选用钢筋混凝土。所谓建筑结构,是指在房屋或者构筑物中,由一定数量的构件(即组成建筑结构的单元,如梁、板、柱等)连接而构成的能够承受一定的荷载的空间(包括平面)

体系。按照不同的标准,建筑结构有不同的分类。根据施工方法的不同,建筑结构可以分为混合结构、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以及框筒结构等。由于剪力墙结构具有抗侧刚度大、用钢量小以及抗震性能强等优点,目前已经在我国建筑结构设计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简单地说,剪力墙结构就是用钢筋混凝土墙板来承受来自垂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力的结构。在剪力墙结构的设计过程当中,施工单位会采用钢筋混凝土墙板来代替之前建筑物框架结构中的梁柱,以此承受竖向和水平方向的各类荷载,从而有效地控制建筑结构产生的水平力。也就是说,剪力墙结构主要是指竖向的钢筋混凝土墙板,建筑物的水平方向仍然是用钢筋混凝土的大楼板搭载墙上的,建筑领域习惯将这样构成的整个体系称为剪力墙结构。由于剪力墙结构不仅在性能上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而且具有非常好的刚度,因此在建筑结构设计中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 1.2剪力墙结构的分类 根据剪力墙的墙体上是否开洞以及开洞的洞口尺寸大小,可以将剪力墙分为实体墙、整体上小开口的剪力墙、多肢剪力墙和壁式框架剪力墙四种。其中,只有实体墙存在着剪力墙墙体不开洞的情况,其他三种类型的剪力墙都是墙体开洞的剪力墙,然后再按照墙体开洞的尺寸大小进行具体分类的。 1.2.1实体墙 所谓实体墙,是指截面墙体没有开洞,或者截面墙体开洞了但是开洞的面积没有超过15%的剪力墙。这种剪力墙的变形主要为曲型,

防爆墙设计要求

防爆墙设计要求 Final revision by standardization team on December 10, 2020.

防爆墙、泄压墙体设计要求 1.防爆墙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防爆墙体应采用非燃烧材料,且不宜作为承重墙,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4h.; (2)防爆墙可采用配筋砖墙。当相邻房间生产人员较多或设备较贵重时,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墙; (3)配筋砖墙厚度应由结构计算确定,但不应小于240mm,砖强度不应低于,砂浆强度不应低于M 5。构造配 构造配筋:沿墙身高度方向每隔500mm配置3Φ6—10通长水平钢筋,其两端应与钢筋混凝土框架或排架柱予埋插筋绑扎或焊接。当砖墙长度、高度大于6m时,应设钢筋混凝土中间柱及横梁,并按构造配筋。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C15,其端部应与屋面梁及框、排架柱连接; (4)钢筋混凝土防爆墙厚度不应小于18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小于C20,钢筋截面面积由结构计算确定; (5)防爆墙上不宜开孔留洞。当工艺管道、电缆等必须穿过时,孔洞不应大于Φ200mm,孔洞周边应配置补强钢筋,孔洞应填封密实。 2.泄压墙体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泄压墙体的材料面积密度不宜大于60㎏/㎡。当所用材料为难燃烧体时,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当所用材料为非燃烧体时,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 (2)无保温要求的轻质墙体,宜采用纤维水泥中波瓦、阻燃型玻纤增强聚酯波形瓦或压型板、聚氯乙烯波形瓦或压型板、轻质GRC板等,可采用金属波形瓦或矢高不大于35mm 的金属压型板;

(3)有保温要求的轻质墙体,其所用的保温材料宜选用不燃的珍珠岩板、岩棉板、超细玻璃棉板等;亦可采用自熄型聚苯乙烯泡沫塑料、硬质聚氨酯泡沫塑料等。当采用复合墙体时,可采用以金属波形板、压型板双面复合的夹芯板材; (4)当采用金属波形板、压型板作为墙体材料时,其与型钢龙骨的连接应采取易摧毁、易脱落的构造措施。 摘自石油代工生产建筑设计规范(SH 3017—1999)

人机工程学楼梯设计

摘要 结合安全人机工程学、房屋建筑学等相关知识,在考虑人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人——楼梯——环境的综合宜人性的基础上,对建筑的楼梯设计中楼梯类型、踏步宽度、踢面高度、楼梯宽度、踏步防滑、休息台、楼梯坡度、扶手以及楼梯颜色等进行了安全人机工程分析,并提出了楼梯设计的具体要求和建议,然后以吉林化工学院三教侧面楼梯为例进行了楼梯尺寸的计算,得出三教侧面楼梯的最佳尺寸。 关键词:安全人机工程学;楼梯设计;安全度;宜人性

前言 人机工程学是研究人与系统中其他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应用相关理论、原理、数据和方法来设计以达到优化人类和系统效能的科学]3~1[。传统的机械设计以设计产品为主要目标,更多地考虑产品本身功能的实现,并未把人作为设计的目标,规范化地考虑人的因素]4[。近年来关于学校教学楼踩踏事件的报导屡见不鲜,虽然这些事故很大程度上是由人的不安全行为所引起,但客观因素却不能忽视。楼梯是联系不同楼层的交通枢纽,设计符合人的生理特征、心理特性的楼梯,不仅能使其功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而且也能确保楼梯的安全度,提高其宜人性。因此,对楼梯进行安全人机工程的分析具有必要性,也有其实际意义。

目录 第一章楼梯各部分的设计要求 (1) 1.1踏步宽度和踢面高度 (1) 1.2楼梯的宽度 (1) 1.3踏步的防滑 (2) 1.4休息台(正平台和半平台)的设计 (2) 1.5楼梯坡度和扶手 (3) 第二章楼梯的设计和尺寸计算 (4) 2.1设计步骤 (4) 2.2尺寸计算 (4) 第三章色彩在楼梯设计中的应用 (6) 3.1色彩在梯级上的应用 (6) 3.2色彩在楼梯墙面上的应用 (7) 第四章结论 (8) 参考文献 (9)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