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一、会计学概论.ppt.Convertor.do

一、会计学概论.ppt.Convertor.do

Accounting principle

基础会计学

作為會計我們必須:

誠信為本操守為重遵循原則不做假賬

课程的性质

会计学是一门经济管理的应用科学,基础会计学是会计学科的入门课程,是为学习后续的专业会计课程打基础的,基础的含意就是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也就是说这门课主要阐述的是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学习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从理论、方法和操作技能上为学习会计核算业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节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会计的产生

原始社会的“结绳记事”反映了人们对生产过程和结果的数量方面进行记录的情况,可以说是会计最早的萌芽。

最初的会计只是作为“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由生产者凭头脑的记忆、结绳记事、刻字记事等简单的计量、记录行为,在生产时间之外附带地把收支、支付日期等等记载下来。

第一节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二、会计的发展

西周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设“司会”主管王朝财政经济收支的核算。在这一时期同时出现“会计”二字连用,除了有计算和记录的含义外.还有管理和考核之意。

秦汉时期出现的“簿书”、南北朝出现的“账簿”等会计账册、唐宋两代出现的“流水账”和“誊清账”组成的账务体系,均为现代会计账簿的雏形。

第一节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唐宋时期,其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呈现空前的繁荣,会计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其突出成就是发明了“四柱清册”的结账与报账方法。

“四柱”是指“旧管”、“新收”、“开除”、“实在”,相当于现代会计的期初结存、本期收入、本期支出和期末结存,其间存在“旧管+新收-开除=实在”的恒等关系。

第一节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明末清初,随着手工业、商业的进一步发达和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萌芽,我国商人进一步设计了“龙门账”,把会计科目划分为“进(各项收入)”、“缴(各项支出)”、“存(各项资产)”、“该(各项负债)”,其相互关系为“进-缴=存-该”,分别编制“进缴表”和“存该表”,双轨计算盈亏,并在办理结算时验证两方差额是否相等,这种检查账目平衡的方法形象地称为“合龙门”,“龙门账”也由此而来。

第一节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清末,资本主义经济关系逐步萌芽,又出现了“天地合账”。

在这种方法下,一切账项,都要在“来”账和“去”账上分别登记,以反映账项的来龙去脉。账簿采用垂直书写,分上下两格,上格记收,为“天”,下格记付,为“地”,上下两格所记金额必须相等,称之为“天地合”。

四柱清册、龙门账、天地合账反映了我国历史上传统中式簿记的特色。

第一节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在当时世界的其他地方,随着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以核算和监督私人资本运动为主要内容的“民间会计”得到迅速发展。

1494年,在意大利北方城市产生的借贷记账法基本定型,并由数学家卢卡·巴其阿勒(Luca Paciolio)在《算术·几何·比及比例概要》一书在“计算与记录详论”一章中对复式记账方法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和理论总结,为复式记账在全世界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第一节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从20世纪初以来,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生产力空前提高,企业规模不断扩大,企业联合、跨国公司不断出现,对会计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不仅要求记账、算账、报账,正确计算经营成果,还要进行计划管理,参与预测、决策、分析和考核等等。因此,现代会计分化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

财务会计主要对已发生的经济业务,按照一定的程序和会计原则、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规定,进行事后的反映和监督,并定期地编制会计报表,为有关各方提供财务信息。

第一节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管理会计则不同于财务会计,它不受财务会计法规的约束,而是通过运用数学、统计等方法,对未来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预测和决策,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

第一节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从会计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随着生产的日益发展和生产规模的扩大,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活动的日益复杂,对管理的要求日趋提高,会计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不完善到完善的发展过程。

会计由简单地记录和计算财政财务收支,发展到利用货币计量来综合地核算和监督经济过程;会计的方法技术,从手工操作,发展到部分或全部地电子计算机化。

会计在中国和国外的不同发展表明,在不同的社会环境里,会计理论和方法所受的经济、政治、法律、文化及日益发展的科学技术的影响不同,从而表现为不同的特色。

会计就是在社会环境诸多团素的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第二节会计的基本概念

一、会计的涵义

会计本身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概念。

综观各种会计定义,大致有

会计工具论

会计信息论

会计管理论

管理活动论

这些观点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把会计界定为会计工作。

会计工作借助于凭证、账簿、报表的资料,收集输入经济信息,加工整理经济信息,传播输出经济信息,表现为一个信息系统,也是无需争辩的。这些论点为概括现代会计的特征提供了理论依据。

第二节会计的基本概念

会计的涵义

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采用专门的方法,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旨在向企业内、外部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相关信息的活动。

根据提供信息的对象不同,现代会计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两大分支,其中向企业外部信

息使用者提供信息的为财务会计,向企业内部管理人员提供信息的为管理会计。

第二节会计的基本概念

二、会计的特点

第一,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

第二,采用一系列会计专门方法。

第三,会计管理活动具有连续性、系统性、全面性和综合性。

补充资料:会计之最

我国最早的复式记账法(龙门账)产生于明朝末年(公元1640年),相传为山西人傅山所创。我国第一位会计师是谢霖,他于1918年9月取得北洋政府农商部核发的第一号会计师证书。我国第一个会计师事务所“正则会计师事务所”,由谢霖、秦开等人于1918年创办。

我国第一本全国性会计月刊是1951年创刊的《新会计》。

第三节会计的职能与目标

一、会计的职能

会计的职能是指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

随着会计的发展,会计的职能也在不断变化,但其基本职能只有两项,即核算和监督。

我国《会计法》第三条亦规定:“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必须遵守法律、法规,按照本法规定办理会计事务,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

第三节会计的职能与目标

会计的核算职能是指会计能以货币为计量单位综合反映企业单位的经济活动,为经营管理提供会计信息。

通常所说的记账、算账、报账等会计工作,就是会计核算职能的具体体现。

第三节会计的职能与目标

会计的监督职能是指会计能对本单位所发生的经济业务是否合法和合理进行审查。

对于不合理不合法的业务,会计有权事前提出意见,不予办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监督工作将越来越重要。

第三节会计的职能与目标

会计的职能是相辅相成、密切联系的。

会计核算是会计监督的前提,没有会计提供的会计信息,就不可能进行会计监督;

会计核算必须以会计监督为保证,才能为经济管理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否则,如果会计信息不真实,就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可以说会计监督是会计核算的继续和发展。第三节会计的职能与目标

会计职能的扩展

基本职能会计核算会计监督

扩展职能会计预测会计决策会计分析会计考核

第三节会计的职能与目标

二、会计目标

企业会计的目标

终极目标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

直接目标为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其经济决策有用的信息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所确定的会计目标

“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搞经济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会计越重要。

会计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会计信息的质量,关系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体系的公平与效率,关系到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

国家建设、企业经营决策、证券投资理性都离不开会计信息这个基础。

可谓是: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著名经济学家孙冶方曾经说过:所有从事经济管理的人都应学好会计。在现代社会中,很难想象一个不懂得会计的人如何去管理经济、经营企业,甚至管理自己的家庭。有关资料表明,经济管理所需信息的80%来自会计。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著名会计学家吴水澎教授将《会计学原理》地位归结为:它是学好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会计学的基础,是学好中、高级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基础,会计学原理可以用来指导部门会计学的研究和各行业的会计工作。同时,他把学习的方法归结为“过三关”——读书关、思考问题关和作业关。

第四节会计核算的方法

一、会计方法

会计的方法,是指反映和控制会计对象,实现会计目标的手段。

会计的内容,广义地说,是由会计核算、会计分析和会计检查等三个部分所组成。

会计核算是会计的基本环节

会计分析是会计核算的继续和发展

会计检查则是对会计核算的必要补充。

狭义地说,会计就是指会计核算。

会计的方法体系

广义地会计的方法体系是由会计核算方法,会计分析方法和会计检查方法所组成。

狭义地会计的方法体系就是指会计核算的方法。

第四节会计核算的方法

(一)会计核算

会计核算是会计方法中最基本、是主要的方法,是其它各种方法的基础。

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将会产生大量的经济信息。

将经济信息依照会计准则等规定进行确认、计量、记录、计算、分类、汇总、加工处理,就会成为会计信息。

这个信息转换的过程就是会计核算。它又包括了一系列具体的方法。

第四节会计核算的方法

(二)会计分析

会计分析是利用会计核算资料主要是会计报表,结合具体情况,比较、研究、评定经济活动状况以及经济效益所运用的方法。

一般按以下程序进行:选定项目,明确对象;了解情况,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分析研究;抓住关键,提出结论。

常用的分析方法有指标对比法、因素分析法、比率分析法、趋势分析法等。

第四节会计核算的方法

(三)会计检查

会计检查是利用会计核算资料主要是会计凭证,检查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性,以及会计记录的完整性和正确性的方法。

一般包括核对法、审阅法、分析法、控制计算法等。

第四节会计核算的方法

二、会计核算方法

会计核算方法是对会计对象进行核算的手段。

主要包括

设置账户

复式记账

填制与审核凭证

登记账簿

成本计算

财产清查

编制会计报表

第五节会计对象

一、会计的一般对象

会计的对象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

只有能够以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才能纳入会计核算和监督的范围。能够以货币计量的经济活动通常被称为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因此,会计的对象可以高度概括为特定对象的资金运动。第五节会计对象

二、制造企业的会计对象

企业将筹集到的资金要投放于各项经营活动中。

工业企业的资金运用主要投放在供应过程、生产过程和销售过程三个环节。

企业还可以采用一定的方式将资金投放于其他单位,形成短期投资或长期投资。

第五节会计对象

供应过程

在供应过程环节,一方面企业通过固定资产投资来兴建房屋、建筑物,购置机器设备等;另一方面通过使用货币资金购买原材料、燃料等,形成生产所需的各种生产资料,从而使货币资金转化为固定资金或储备资金。

第五节会计对象

生产过程

在生产过程环节,劳动者借助于手中的劳动手段将劳动对象加工成特定的产品,同时消耗原材料形成材料费、消耗固定资产形成折旧费、消耗工人劳动形成人工费等,各种耗费的货币化表现就是产品等有关对象的成本。

企业所消耗的固定资产、流动资产价值就转化为未完工产品资金,随着产品生产工序的完成,进一步转化为成品资金。

第五节会计对象

销售过程

在销售过程环节中,随着产成品的出售,取得销售收入,企业资金从成品资金又回到货币资金形态。

销售收入补偿成本以后,形成企业的营业利润。

除产品销售利润外,企业还可取得投资收益和其他收入。

企业应从利润中提取盈余公积金和公益金,分别用于扩大生产和职工集体福利设施建设等,其余利润可以向所有者进行分配。

第五节会计对象

资金运用阶段,随着企业供、产、销活动的依次展开,资金的形态由货币资金形态开始,依次转化为储备资金、未完工产品资金、成品资金形态,最后又回到货币资金形态,这一资金运动过程通常称之为资金的循环。

资金的这种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称为资金的周转。

只要企业持续经营,企业资金总是这样周而复始地循环和周转着。

第六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一、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通常也叫做基本会计假设(Accounting Assumption),它是据以进行会计核算的基础性假定,是会计人员对会计核算所处的变化不定的环境做出的合理判断,是会计核算的基础条件。

由于会计核算面对的社会经济环境变化不定,因而会计人员有必要对其做出判断。

第六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根据现代会计理论,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

会计主体

持续经营

会计分期

货币计量

第六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一)会计主体(Accounting Entity)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为其服务的特定单位或组织,这里所谓特定的组织主要是指企业组织。

——独立的经济实体或会计单位

——区分与投资者(业主)、其他企业的经济活动

(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五条:“企业应当对其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会计核算首先要明确核算的范围,也就是要明确会计主体。

简单地说:为“谁”服务,“谁”就是会计主体。

以企业作为会计核算的主体,它要求会计核算区分

企业自身的经济活动与其他企业单位的经济活动;

把企业与企业的相关利益主体尤其是投资者、关联方企业的经济活动区分开来。

会计主体只核算自身发生的各项交易或事项,记录和反映本企业自身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

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反映会计主体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准确提供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信息。

第六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会计主体与法律主体并不是同一概念

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必然是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并不一定就是法律主体。

任何企业,无论以何种形式存在,都是一个会计主体。

在企业规模较大的情况下,可将其内部某一机构作为一个会计主体,要求其定期编制会计报表。而在控股经营的情况下,母公司及其子公司都是独立的法律主体,也是会计主体。

第六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会计主体

可以是独立的法人、也可以是非法人;

可以是一个企业,也可以是企业内部的某一单位;

可以是单一的企业,也可以是由几个企业组成的企业集团。

会计主体的范畴要比法律主体的范畴大得多。

第六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思考问题

你拥有一家旅行社和一家洗衣店。但这两家独资企业是分开经营的,是两个独立的会计主体。你购买了一辆私人汽车,此项交易是否与两家企业有关?为什么?

会计上把企业看成是独立于业主之外的个体,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二)持续经营(Going Concern)

持续经营是指企业或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将无限期地延续下去,也就是说,在预见的未来,企业不会进行清算、解散、倒闭。

《企业会计准则》第六条规定:“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前提。”

会计核算上所使用的一系列会计处理方法都是建立在持续经营前提的基础上。

第六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持续经营假设的意义

企业将按原定的用途去使用现有的资产,按原来承诺的条件去偿还债务,资产才能按历史成本计价,才能按流动性分类,固定资产折旧才能计算。它保证了基本的会计方法和会计原则得以正常应用。

在企业确定破产清算时这一假设就不再适用。

第六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三)会计分期(Accounting Period)

会计分期是指将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分割为一定的会计期间,据以结算账目,按期

编制会计报表,及时向有关方面提供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及其变动情况的会计信息。

——持续经营过程的人为分期

——跨期事项的会计处理

第六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季度和月份。年度、季度和月份的起讫日期采用公历日期。”

第六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将企业的生产经营期人为的划分为若干相等的期间

第六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会计期间的划分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由于有了会计期间,才产生了本期和非本期的区别;

由于有了本期和非本期的区别,才产生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才使不同类型的会计主体有了记账的基准。

会计期间假设的意义

确定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并由此产生了具有期间特点的会计要素,如收入、费用,以及这些要素的确认与计量问题。

第六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四)货币计量(Monetary Measure)

货币计量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过程中采用货币为计量单位,记录、反映企业的经营情况。

——会计要以货币作为共同计量单位

——货币的币值不变,即假定货币的价值是稳定的,或者有变动也可不予考虑

第六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记账本位币

记账本位币是会计核算用来作为统一的价值的尺度进行货币计量的币种。以保证会计核算的综合性、可比性。

我国《会计法》规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第六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二、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是指开展会计活动应遵循的一般性原理、规则,可作为行动准绳及决定实务的依据,对会计工作具普遍的指导意义。

——会计原则一般被公认为会计核算的基本要求而具有公认性和权威性。

第六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二、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

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

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

第六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一)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

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一般原则是指要求企业必须按照会计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向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

会计的目标是向其使用者提供经济决策所需要的的会计信息,会计信息质量的高低是衡量会计工作成败的标准。

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原则包括客观性原则、相关性原则、可比性原则、一贯性原则、及时性原则和明晰性原则。

第六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1.客观性原则(Objectivity)

客观性原则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事项为依据,如实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企业会计准则》第十二条规定:“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各项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这一规定就可概括为客观性原则,也可称为真实性原则。

第六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1.客观性原则(Objectivity)

会计核算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及证明经济业务事项发生的合法凭证为依据,做到内容真实、数据准确、资料可靠,即企业不得虚构、歪曲和隐瞒经济业务事项。

客观性原则是实现会计其他原则的基础,是杜绝会计信息失真的基本前提。

第六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2.相关性原则(Relevance)

相关性原则是指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以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

会计信息质量的最高层次特征是“决策有用性(Decision usefulness)”。

如果对决策无益,就不值得提供该信息。相关性具有揭示差异、影响决策的能力。

第六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2.相关性原则(Relevance)

《企业会计准则》第十三条规定:“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第六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2.相关性原则(Relevance)

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能够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要,提供与其经济决策相关的信息,使会计信息对使用者有用。

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职工、其他利益主体乃至社会公众。

不同的使用者使用会计信息的目的不同,因为他们各自所进行的经济决策有所不同。如果会计核算的信息不符合会计报表使用者的要求,即使是客观真实地反映了企业经营情况的会计信息,也毫无价值。

第六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3.可比性原则(Comparability)

可比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指标应当口径一致,相互可比。又称为统一性原则。

《企业会计准则》第十五条规定:“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第六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3.可比性原则(Comparability)

要保证会计核算资料横向可比、可加,就要求各个企业会计核算必须严格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提供相互可比的会计核算资料。

可比性要求企业在选择会计处理方法时,应当选择使用国家统一规定的会计处理方法,在编制财务报告时,应当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会计指标编报,以便不同企业的会计信息相互可比。第六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4.一贯性原则(Consistency)

一贯性原则是指企业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前后各期必须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又称为一致性原则。

《企业会计准则》第十五条规定:“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

如果说可比性原则是对不同企业之间(横向)资料口径一致的话,那么一贯性原则是对同一个企业在不同会计期间(纵向)资料口径一致。

第六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4.一贯性原则(Consistency)

会计信息使用者在利用会计信息时,经常需要对会计信息进行纵向的历史比较,如果企业前后各期的会计核算方法不一致,就会使会计信息因核算口径不一致而缺乏可比性。

——所以,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应当保持一贯性。

第六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4.一贯性原则(Consistency)

遵循一贯性原则,要求企业在一般情况下不得随意变更会计程序和会计处理方法。

这样,可以制约和防止会计主体通过会计处理程序和会计处理方法的变更,在会计核算上弄虚作假,粉饰会计报表。

采用一贯性原则,并不绝对禁止有变动,而是在企业的经营情况、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或国家的有关政策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时,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使用更能客观真实反映企业经营情况的会计程序和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会计核算。

第六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5 .及时性原则(Timeliness)

及时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延后。

《企业会计准则》第十九条规定:“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会计核算工作要讲求实效,及时处理各项经济业务事项,以便于会计信息的及时利用。

第六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5 .及时性原则(Timeliness)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竞争日趋激烈,各方面对会计信息的及时性要求越来越高,因而就要求企业要及时收集、加工和传递会计信息。

如果会计核算不及时,就很难准确地反映企业在某一时点上的财务状况和一定时期的经营成果及现金流量。

如果企业要通过提前或延后确认收入、费用,来人为地调节利润,造成会计后息失真,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第六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5 .及时性原则(Timeliness)

及时性原则包括两个含义:

根据这一原则的要求,会计核算必须首先迅速记录、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初步信息;

其次要把这些初步信息及时加工,以便尽快输送出去,使会计信息使用者能根据这些信息迅速作出决策,以适应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要求。

第六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第六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6 .明晰性原则(Understandability)

明晰性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和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清晰明了,便于理解和利用。又称为易懂性原则。

《企业会计准则》第十四条规定:“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第六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6 .明晰性原则(Understandability)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越来越广泛,这在客观上对会计信息的简明和通俗易俭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会计核算是一个运用会计的专门方法、把企业的经济业务事项逐项抽象、加工、整理成有用的会计信息的过程。

如果生成的会计信息不能清晰、明了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就会影响会计信息的功用。

(二)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

会计确认和计量的一般原则是指要求企业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正确的确认和计量各项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作为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具体对象,必须对其进行确认和计量。

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原则包括: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原则。

第六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第六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1 .权责发生制原则(Accrual Basis)

权责发生制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企业会计准则》第九条规定:“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第六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问题提出

对象

——收入与费用的确认

条件

——收入的取得和费用的形成与其款项收付不在同一期间

依据

——会计期间假设

第六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1 .权责发生制原则(Accrual Basis)

权责发生制是指企业的收入和费用的确认,均以权利已经形成或义务(责任)已经发生为标准。

对于收入,不论款项是否实际收到,以收取权利的发生确定其归属期;

对于费用,不论款项是否真的支付,以支付责任的发生确定其归属期。

收付实现制是指企业的收入和费用的确认,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为标准。

第六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权责发生制(accrual basis)

(1)收入确认

——以收入取得的权利形成为标志,而不论款项是否已经收到

(2)费用确认

——以费用承担责任的发生为标志,而不论款项是否已经支付

现金收付制(cash basis)

(1)收入确认

——以收到现金的时间为标准

(2)费用确认

——以支付现金的时间为标准

例:H公司8月份发生如下经济交易:

(1)8月12日销售商品200 000元,160 000元于8月15日收

到,10 000元已于7月10日预收,30 000元10月4日收到。

(2)8月19日预收A公司购货款(定金)60 000元。

(3)8月21日支付第二季度房租50 000元。

(4)8月23日发生产品销售运杂费10 000元,9月3日以银

行存款向运输单位支付。

(5)8月25日预订第二年度报刊杂志,共计支付20 000

元。

(6)8月30日支付当月水电费40 000元。

第六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2 .配比原则(Matching)

配比原则是指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收入与其成本费用应当相互配比。同一期间内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的成本、费用,应当在该会计期间内确认。

配比原则要求一个会计期间内的各项收入和与其相关联的成本、费用,应当在同一会计期间内予以确认、计量,这是企业确认收入、成本和费用以及计算利润的重要原则。

第六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2 .配比原则(Matching)

配比原则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对象配比,即收入和费用发生的因果联系意义上的配比。

销售一项产品或提供一项劳务所实现的收入,应当与其制造成本及相应的费用配比。以便计算销售该项产品或劳务所实现的利润。

会计核算中的对象配比一般是体现在主营业务收入与主营业务成本及相应的期间费用的配比,以及其他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支出的配比等大类性的对象配比上。

二是期间配比,即收入和费用在时间意义上的配比。即一定会计期间内的收入和费用的配比问题。

第六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3 .历史成本原则(Historical Cost)

历史成本原则又称实际成本原则,是指对企业各项资产的计价,应以最初获得该项资产并使其达到可使用或可销售状态之前发生的实际成本为原则。

按经济业务的交易价格或成本进行账务处理,而不考虑随后市场价值变动的影响。

第六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3 .历史成本原则(Historical Cost)

各项资产的实际成本一经入账,即使物价发生变动,除另有规定外,企业一律不得自行调整其账面价值。表现在账面上的实际成本价值,日后就成为历史成本了。在这些资产消失时将按其历史成本(账面价值)转销。

采用历史成本原则计价可以真实地反映取得时的市场价格,符合客观性原则的要求,而且数据易于取得,又具有可验证性的特点。

但是,在物价急剧变动的情况下,历史成本就不能确切反映企业资产的价值。

第六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4 .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原则

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原则,是指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当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界限,以正确地计算企业当期损益。

第六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4 .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原则

收益性支出,是指支出的效益仅及于本年度(或一个营业周期),即仅仅与本期收益的取得有关。

例如,企业购买原材料的支出、职工工资和福利费支出等。

资本性支出,是指支出的效益及于几个会计年度(或几个营业周期),即支出的发生不仅与本期收益的取得有关,而且与其他会计期间的收入相关,或者主要是为取得以后会计期间的收入而发生的支出。

例如,企业购建固定资产的支出、购建无形资产的支出等.

资本性支出和收益性支出比较图

凡是用于固定资产开支的支出都是资本性支出。

假设该建筑投资1000万元,使用期为50年。则该建筑至少每年收回20万元,50年才收回成本。

凡是用于产品生产方面的开支等都是收益性支出。

企业购买材料生产手机、生产手机所支付给职工的工资费用等。

第六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4 .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的原则

合理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是准确计算期间损益的重要前提之一。

收益性支出应当作为当期的成本费用,直接体现在当期的损益中。

资本性支出需要在支出发生的当期予以资本化,然后在其受益期内逐期摊销。

(三)起修正作用的一般原则

除了上述的两类一般原则以外,还有一些属于对上述原则起修正作用的修正性原则,主要包括谨慎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第六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第六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1 .谨慎性原则(Conservatism)

谨慎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是指在会计核算中面对不确定性时应持谨慎态度,不应盲目乐观,避免短期行为。

具体说不应高估资产和收入,不应低估费用和负债,即要预计可能发生的费用和负债,而不预计可能发生的收入和资产,以便有助于保存企业的资本经营实力,巩固企业生产经营的后劲。

第六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1 .谨慎性原则(Conservatism)

谨慎性原则要求会计人员对某些经济业务事项或会计事项,在其存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选择时,在不影响合理选择的前提下,应尽可能选择一种不虚增利润和夸大所有者权益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进行会计处理,要求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

谨慎性原则的突出表现是计提各种财产减值准备、关注和反映或有负债、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在物价上涨情况下发出存货计价采用后进先出法等。

第六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1 .谨慎性原则(Conservatism)

谨慎性原则的目的在于避免虚夸资产和收益,抑制由此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谨镇性原则并不能与蓄意隐瞒利润、逃避纳税划上等号,因此,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禁止提取各项不符合规定的秘密准备。

第六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2 .重要性原则(Materiality)

重要性原则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区别其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

第六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2 .重要性原则(Materiality)

具体来说,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并进而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据以做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照规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并在财务会计报告中予以充分、准确地披露;

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至于误导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正确判断的前提下,可适当简化处理。

对于某一会计事项是否重要,除了严格按照有关的会计法规的规定之外、更重要的是依赖于会计人员结合本企业具体情况所做出的专业判断

第六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3 .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Substance over Form)

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是指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核算,而不应当仅仅按照它们的法律形式作为会计核算的依据。

第六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3 .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Substance over Form)

在企业会计核算过程中,可能会碰到一些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不一致的经济业务或事项。例如,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在租期未满以前,从法律形式上来讲,所有权并没有转移给承租人,但是从经济实质上讲,与该项租入固定资产相关的收益和风险已经转移给承租人,承租人实际上也能行使对该项固定资产的控制权。

因此,承租人应该将其视同自有固定资产进行管理和核算,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和修理费用,这就是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的体现。

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体现了对经济实质的尊重,能够保证会计核算信息与客观事实相符。

一、会计学概念

二、会计学科体系

会计学是由许多相互联系的学科组成,关于这个问题,学术界的看法不完全相同,大致有两种。

第七节会计学及其分支

一是按研究的内容,把会计学分为: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等分支。

基础会计:主要阐明会计的基础知识,即阐述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主要解决会计入门问题。

财务会计:主要阐明企业单位会计要素的会计处理的理论和方法,以及编制财务报告的理论和方法;主要解决会计如何提供信息,以及评价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问题。

成本会计:主要阐述企业产品成本管理和成本计算的理论和方法;主要解决企业实际成本的计算,目标成本的确定,成本计算的编制、成本的控制、分析、考核等问题。

第七节会计学及其分支

管理会计:主要阐述如何利用会计信息和其他信息,强化企业内部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主要解决如何为内部管理决策层提供服务信息的问题。

财务管理:主要阐述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主要解决企业资金的筹集、投放、耗费、收入和分配的问题。

审计学:主要阐述对企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合规性,以及对会计资料的正确性进行监督、检查的理论和方法。

会计学还包括其他一些分支学科,如:税务会计、金融会计、预算会计、租赁会计等。

第七节会计学及其分支

二是按国民经济部门中资金运动的特点,把会计学分为:会计学原理、专业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

专业会计包括工业会计、商业会计、农业会计、交通运输会计、预算会计等。

以上学科体系的组成是广义的。

狭义的学科体系主要包括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

药理学课件--8-1 影响RAAS系统药物-五年制20141113.ppt.Convertor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药 Inhibitors of Renin-Angiotensin System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药理教研室 王冠蕾 wangglei@https://www.doczj.com/doc/5b19354466.html, 1 发展简史: 1898 芬兰,Robert, 肾组织粗提物--肾素(Renin)有增压作用1934 肾动脉狭窄高血压 1940-1958 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 ---Angiotensin I,II, Aldosterone --- Significance in the regulation of BP 1970 ’s 天然ACEI(teprotide)——降压作用 1981-----化学合成ACEI上市(卡托普利、依那普利)1995-----ARB上市(氯沙坦,Losartan) 2007 -----肾素抑制剂(阿利吉仑,Aliskiren ) 2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 一个核心,两个酶 Angiotensin II Renin ACE 3 4 Chymase( 糜酶) AngII and AngIII 刺激醛固酮生成作用相似 4 肾素释放的调节 交感(β1 AR)调节 致密斑调节 肾内压力感受器调节 5 肾素合成与释放调节: 1.交感神经机制:交感神经张力 由β1受体为介导的肾脏神经刺激分泌 2.肾内机制:

球旁细胞压力感受器感受肾A灌注压 致密斑感受远曲小管NaCl 3. AngII 负反馈抑制肾素释放 4. 胞内机制:cAMP↑,促进肾素分泌 Ca2+↑,抑制肾素分泌 肾素释放 6 RAAS的组成与分布: 经典的RAAS:是指由肾脏肾小球旁细胞分泌的Renin将肝脏合成的Angiotensinogen,在血液中水解成AngI, 然后在肺循环经ACE转化为AngII,最后在血浆中生成AngIII等血管紧张素肽类,AngII 和AngIII作用其受体(AT),参与调节血压、体液平衡。 循环RAAS和组织RAAS(局部RAAS). 组织RAAS存在于心脏、脑、肾脏、血管壁、脂肪和某些腺体内。 7 血管紧张素受体: 受体亚型AT1 AT2 结构7个跨膜区段的受体7个跨膜区段的受体 氨基酸数量359 363 信息转导偶联G蛋白 激活PLC,PLA2,PLD2 可能涉及蛋白酪氨 激活VDCC,抑制AC 酸磷酸酯酶 分布成人血管、肾脏、肾上腺、胚胎组织、脑 心脏、肝、脑生殖系统 选择性激动剂无CGP42112 选择性拮抗剂Losartan PD123319 8 血管紧张素II的药理作用(1) 收缩血管、加压、促生长和重构 血管功能:血管剧烈收缩,>NA 40倍 直接作用(AT1受体), 间接作用(外周交感神经张力增高) 血管形态:促VSMC增殖,分化; 促血管重构(remodeling) ,血管顺应性,阻力 心脏:促NA释放→正性肌力和正性频率作用 促心肌细胞和间质纤维增生和肥大 促心脏重构(remodeling) 9 肾脏:收缩肾血管,增加肾交感神经张力, 醛固酮分泌 Na+重吸收,→水钠潴留 血栓形成:妨碍血栓溶解,

欧洲经济共同体.ppt.Convertor

欧洲经济共同体 European Economic Community,简称EEC 欧盟的会徽:1988年1月开始使用,会徽的底呈兰色,上面12颗星围成一个圆圈,象征着欧共体12个成员国,圆圈中间为各成员国国名。 欧盟的会旗:1986年5月29日正式悬挂,会旗为天兰色底,上面有12颗金黄色的星,表示欧洲联盟12个成员国。制作会旗的目的是表示要建立一个统一的欧洲,增强人们对欧洲联盟和欧洲同一性的印象。 一、历史上的欧洲统一运动 建立超国家联邦机构,达到消灭国与国之间的战争,维持大国均势,确保欧洲和平的目的。 二、欧共体成立的原因: 1、地域、政治、经济上的共同点提供了成立欧共体的可能性。 欧洲各国在长期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中形成的传统经济联系,以及各国地理位置相比邻,市场制度的相统一,经济结构相类似,生活水平相接近都使一体化具有巨大的潜能。 2、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及欧美市场斗争为欧洲联合提出了共同的尖锐的任务。 3、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高度发展为国际调节提供了基础。 4、生产力的迅速发展,迫切需要国际调节。 经济因素是促使战后欧洲联合的诸种合力中的最为主要的一股力量。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发达工业国家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生产力迅速发展,贸易、金融等经济领域日益国际化,跨国公司异军突起活跃在全球各个经济领域。所有的这一切经济变化促使经济活动突破国界的限制,在更为广阔的区域内重新调整生产关系。 5、美国战后初期的对欧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欧洲联合。 西欧通过“马歇尔计划”的援助,在迅速恢复经济的同时加强了各国间的经济联系,因为“马歇尔计划”在主客观上都具有通过经济援助使西欧国家联合起来的作用。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生产、贸易、金融、投资的日益国际化为欧洲的经济一体化打下了基础。 6、苏联的影响。 三、欧共体的成立: 法德矛盾的解决 开端 舒曼计划:1950年5月9日,法国外交部长罗贝尔-舒曼(Robert Schuman),在事先同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商谈后;发表了一个西欧煤钢联营计划,这就是“舒曼计划”。该计划主张以法国和联邦德国煤钢工业为基础,把西欧各国的煤钢工业部门联合起来,由一个超国家的高级机构共同管理“联营”。美国出于加强对西欧的控制以抗衡苏联,一贯鼓吹西欧“一体化运动”,主张“政治统一”、“军事统一”和“经济统一”,因而也赞同舒曼计划。根据该计划,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六国政府代表在巴黎进行了近一年的磋商,于1951年4月18日签订了《欧洲煤钢联营条约》(ECSC)。1952年7月25日,条约正式生效。8月,正式成立超国家的“联营”最高权力机构,由九人组成,舒曼计划的起草人法国的让-莫内担任该机构的首任主席。1953年2月到1954年8月,“联营”六国先后建立了煤、钢、铁砂、废铁、合金钢和特种钢的共同市场。“联营”的最高权力机构负责协调成员国的煤钢生产、投资、价格、原料分配和内部的有效竞争。欧洲煤钢联营促进了成员国冶金工业的发展,它的建立为50年代后期成立“欧洲共同市场”奠定了基础。

5第五章早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ppt.Convertor

第五章:早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 第五章:早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第一节桑代克试误学习理论 第二节巴甫洛夫条件作用理论 第三节华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第一节桑代克试误学习理论 一、桑代克其人以及其学习理论的理论背景 (一)桑代克 桑代克(Edward Lee Thorndike,1874~1949),动物心理学的鼻祖,联结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创建了教育心理学。 (二)理论背景 1达尔文进化论影响 2英国经验主义的影响:联想和习惯的机制来解释心理活动。 二、桑代克所做的经典实验 三、桑代克的学习观 (一)学习的过程:试误说 桑代克认为学习是通过尝试与错误的过程而建立的。 (二)学习的实质:学习的联结说 1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2情境与反应之间具有因果关系,情境是引起反应的原因,而反应则是由情境引起的结果。 四、学习律 (一)主律 1准备律:只有当有机体准备接受某种事物的时候,这种事物才能够成为令人满意的事物。2效果律:情境与某反应间联结因伴随着满意的结果而增强,因伴随着烦恼的结果而减弱。3练习律:指一个联结的应用会增强这个联结的力量(使用律),不经常使用其力量会减弱(失用律)。 (二)对主律的修正

1准备律应该与效果律结合在一起,准备律构成了效果律的一部分。 2效果律中将惩罚的作用取消。 3练习律取消,纳入到效果律中。 (三)副律 1多重反应律:某一反应不能导致令人满意的结果时,将进行另外的反应,直到有一种反应最终导致满意的结果为止。 2心向或意向(定势律):学习者自身条件影响联结的形成。 3选择反应律:对情境中的某些因素进行选择性反应。 4类化反应律:在新情境中出现与最类似情境中的反应。 5联结转移律:逐渐的变化情境中的刺激,直至使反应与新情境形成联结。 五、评论 (一)贡献 1.首创动物的学习实验研究,影响后来者的研究范式; 2.首次提出了系统的学习理论,提出了一系列的学习定律和原则; 3.打破了理智与本能、人类与动物的二元论,将动物学习研究方法用于人类学习者;4.在运动技能学习和社会行为的学习中仍起着重要的作用。 2.局限性和误区。 1.简化了学习过程的性质,只能解释简单的机械学习。 2.未能揭示学习的意识性和能动性,表现出机械主义的特点。 3.未能区分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存在着将人生物学化的倾向。 第二节巴甫洛夫条件作用理论 一、巴甫洛夫(1849~1936) (一)对生理学的贡献 巴甫洛夫以其在消化方面的杰出研究而获得了1904年的诺贝尔奖。 (二)巴甫洛夫对心理学的贡献: 1 关于条件反射的研究 2 高级神经活动类型的划分 二、实验 (一)巴甫洛夫关于消化研究的实验 动物有一种固有的生理反射,它以一种非常精确的方式随胃里食物的种类和数最进行胃液分泌。 (二)巴甫洛夫关于条件作用研究的实验 三、学习律

5_第五周_汉译英翻译常用技巧(二).ppt.Convertor

汉英翻译的几种常用技巧 (二) 5. 语序(词序/句序)调整法 词序的调整(定语/状语) 一、定语位置的调整 1. 单词作定语。 英语中,单词作定语时,通常放在它所修饰的名词前,汉语中也大体如此。有时英语中有后置的,译成汉语时一般都前置。something important (后置) 重要的事情(前置) 如果英语中名词前的定语过多,译文中则不宜完全前置,因为汉语不习惯在名词前用过多的定语。 a little, yellow, ragged beggar (前置) 一个要饭的,身材矮小,面黄肌瘦,衣衫褴褛。(后置) 2. 短语作定语。 英语中,修饰名词的短语一般放在名词之后,而汉语则反之,但间或也有放在后面的,视汉语习惯而定。 their attempt to cross the river(后置) 他们渡江的企图(前置) the decimal system of counting(后置) 十进制计算法(后置) 二、状语位置的调整 1. 单词作状语。 英语中单词作状语修饰形容词或其他状语时,通常放在它所修饰的形容词或状语的前面,这一点与汉语相同。 He was very active in class.(前置) 他在班上很活跃。(前置) 英语中单词作状语修饰动词时,一般放在动词之后,而在汉语里则放在动词之前。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re developing rapidly.(后置) 现代科学技术正在迅速发展。(前置) 英语中表示程度的状语在修饰状语时可前置也可后置,而在汉语中一般都前置。 He is running fast enough.(后置) 他跑得够快的了。(前置) 2.短语作状语。 英语中短语状语可放在被修饰的动词之前或之后,译成汉语时则大多数放在被修饰的动词之前,但也有放在后面的。 Seeing this,some of us became very worried.(前置) 看到这种情况,我们有些人心里很着急。(前置) 英语中地点状语一般在时间状语之前,而汉语中时间状语则往往放在地点状语之前。 He was born in Beijing on May 20,1970.(地点在前)

一、会计学概论.ppt.Convertor.do

Accounting principle 基础会计学 作為會計我們必須: 誠信為本操守為重遵循原則不做假賬 课程的性质 会计学是一门经济管理的应用科学,基础会计学是会计学科的入门课程,是为学习后续的专业会计课程打基础的,基础的含意就是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也就是说这门课主要阐述的是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学习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从理论、方法和操作技能上为学习会计核算业务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一节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一、会计的产生 原始社会的“结绳记事”反映了人们对生产过程和结果的数量方面进行记录的情况,可以说是会计最早的萌芽。 最初的会计只是作为“生产职能的附带部分”,由生产者凭头脑的记忆、结绳记事、刻字记事等简单的计量、记录行为,在生产时间之外附带地把收支、支付日期等等记载下来。 第一节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二、会计的发展 西周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设“司会”主管王朝财政经济收支的核算。在这一时期同时出现“会计”二字连用,除了有计算和记录的含义外.还有管理和考核之意。 秦汉时期出现的“簿书”、南北朝出现的“账簿”等会计账册、唐宋两代出现的“流水账”和“誊清账”组成的账务体系,均为现代会计账簿的雏形。 第一节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唐宋时期,其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呈现空前的繁荣,会计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其突出成就是发明了“四柱清册”的结账与报账方法。 “四柱”是指“旧管”、“新收”、“开除”、“实在”,相当于现代会计的期初结存、本期收入、本期支出和期末结存,其间存在“旧管+新收-开除=实在”的恒等关系。 第一节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明末清初,随着手工业、商业的进一步发达和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萌芽,我国商人进一步设计了“龙门账”,把会计科目划分为“进(各项收入)”、“缴(各项支出)”、“存(各项资产)”、“该(各项负债)”,其相互关系为“进-缴=存-该”,分别编制“进缴表”和“存该表”,双轨计算盈亏,并在办理结算时验证两方差额是否相等,这种检查账目平衡的方法形象地称为“合龙门”,“龙门账”也由此而来。 第一节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清末,资本主义经济关系逐步萌芽,又出现了“天地合账”。 在这种方法下,一切账项,都要在“来”账和“去”账上分别登记,以反映账项的来龙去脉。账簿采用垂直书写,分上下两格,上格记收,为“天”,下格记付,为“地”,上下两格所记金额必须相等,称之为“天地合”。 四柱清册、龙门账、天地合账反映了我国历史上传统中式簿记的特色。 第一节会计的产生和发展

练习9 练习10及答案[1].ppt.Convertor

Choose the best answer and then put the letter of your choice in the brackets 1. Unlike free phrases, the structure of an idiom is to a large extent _____. A. unstable B. changeable C. unfixed D. unchangeable D 2. Being phrases or sentences, Idioms each consist of more than ________ word, but each is a semantic unity. A. One B. two C. three D. four A 3. The fixity of idioms depends on the _____. A. structure B. style C. Idiomaticity D. grammaticality C 4. The idiomaticity of idioms is _____ and may best be thought in terms of a scale. A. stable B. gradable C. unanalisable D. changeable B 5. According to the criterion of grammatical functions, idioms may be classified into _____ groups. A. two B. three C. four D. five D 6. Idioms nominal in nature usually function as _____. A. verbs B. nouns C. modifiers D. adjectives B 7. The figures of speech of idioms include the following except _____. A. metaphor B. synecdoche C. repetition D. metonymy C 8. The idiom “tooth and nail” is _____ in nature. A. adverbial B. adjectival C. nominal D. verbal A 9. In the idiom “from cradle to grave”, _____ is used. A. metonymy B. metaphor C. personification D. synecdoche A 10. The idiom “pick and choose” is an example of _____. A. alliteration B. juxtaposition C. reiteration D. repetition C II. Complete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with proper words or expressions given in the course book. 1. The forms and functions of idioms are not necessarily _____. identical 2. Idioms are generally felt to be _______ and some are colloquialisms and slang. informal 3. Idioms adverbial in nature contain numerous ____________ phrases. prepositional 4. In terms of __________, sentence idioms can be divided into simple, compound and complex sentences. complexity 5. The idiom “cut and dried” is ________ in n ature. adjectival 6. The fixity of idioms depends on the ________. idiomaticity 7. By regular combinations we speak of the regular ___________. collocations 8. Usually, the constituents of an idiom cannot be _________ or added to, not even an article. deleted 9. Idioms consist of set _____ and short sentences. phrases 10. The idiom “heart and soul” is used as an _________ in a sentence. adverbial 11. Characterized by _____ unity and structural stability, idioms do not allow changes as a rule. semantic 12. ___________ means breaking up the idioms into pieces, an unusual case of use of idioms particularly in literature or popular press to achieve special effect. Dismembering III. Decide whether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re true or false. 1. The idiomaticity of idioms is gradable and may best be thought in terms of a scale. T 2. The structure of an idiom is to a large extent changeable. F 3. Idioms are expressions which are easily understandable from the literal meanings of individual words. F 4. Idioms each consist of more than one word, but each is a semantic unity. T 5. Many idioms are grammatically unanalysable. T 6. True idioms are those whose meanings can be deduced from those of the individual constituents.F 7. The idiom “high and low” can function only as an adjective. F 8. The same idiom may show stylistic differences when it is assigned different meanings. T 9. The idioms “fair and square” is an example of rhyme. T

第四章 剩余价值的分配过程.ppt.Convertor

第四章剩余价值的分配 第一节利润和平均利润 一、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成本价格:K= c+v 利润p:全部预付资本带来的价值增值。利润掩盖了资本主义的剥削关系。利润率p’=m/C (二)利润率与剩余价值率的区别。(1)数量大小不一样。(2)反映的经济关系不一样。 (三)影响利润率的因素。 (1)剩余价值率的高低。(2)资本有机构成的高低。(3)资本周转速度。(4)不变资本的节省。 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 (一)部门内部的竞争形成商品的社会价值。围绕生产条件展开的竞争。 (二)部门之间的竞争,社会平均利润率形成。围绕有利的投资场所展开的竞争。不同生产部门由于资本有机构成不同,利润率不同。资本的逐利性使资本不断流向利润率高的部门,流出利润率低的部门。 (二)利润平均化的实质是剩余价值的重新分配。 剩余价值总额 社会平均利润率=——————╳100% 社会总资本 (工业产业资本) (三)平均利润进一步掩盖了资本主义剥削关系 平均利润形成后的分配原则: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似乎利润只与预付资本的大小有关,与工人的劳动无关。(四)平均利润学说的意义。(1)工人受整个资本家阶级的剥削。(2)工人要同整个资本家阶级斗争。 三、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 生产价格=成本价格+平均利润平均利润形成后,商品按生产价格出售。生产价格并不违背价值规律。 原因在于: (1)平均利润总额仍等于剩余价值总额。(2)生产价格总额仍等于价值总额。(3)生产价格随价值变动而变动。 平均利润形成后,仍存在超额利润。 第二节商业资本和商业利润 一、商业资本 商业资本:产业资本运动中商品资本的独立化形式。商业资本的职能:代替产业资本家完成销售工作。 二、商业利润(H) 商业利润的真正来源是产业工人生产中创造的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商业利润和产业利润趋于平均化,形成社会资本同一的平均利润率。商业资本参加剩余价值分配后平均利润率的计算。 三、流通费用和商业资本家对店员的剥削 商业资本家垫支的纯粹流通费用和生产性流通费用都是预付资本,必须取得平均利润率。 商业店员的劳动不创造价值和剩余价值,作用是实现价值和剩余价值。 商业店员的劳动时间也分为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分别实现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 第三节借贷资本和利息 一、借贷资本 为取得生息而暂时借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借贷资本是生息资本的一种形式。 二、借贷利息 借贷资本的运动形式:G—G’ G’= G + △G 利息的实质。 借贷资本出现后,平均利润分割为两部分:利息和企业利润。利息的本质是剩余价值一种转化形式。 利息率的计算: 利息量 利息率=———————╳100% 借贷资本量 利息率的影响因素:(1)平均利润率水平。(2)借贷资本的供求状况。 三、银行资本和银行利润 (一)银行资本 1、资本主义信用及其发展 2、银行及银行职能

2019年电大会计学概论形成性作业一(单项选择题)

形成性作业一(单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会计的基本职能是( A )。 A.反映和控制 B.预测和决策 C.监督和分析 D.反映和分析 2.会计反映职能的特点不包括( B )。 A.连续性 B.主观性 C.系统性 D.全面性 3.我国最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于( A )年开始实施。 A. 2007 B.2006 C.2008 D.2009 4.会计对经济活动进行综合反映,主要是利用( C )。 A.实物量度 B.劳动量度 C.货币量度 D.工时量度 5.财产所有权与管理权分离情况下,会计的根本目标是( A )。 A.完成受托责任 B.提高经济效益 C.控制和指导经济活动D.提供会计信息 6.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期间的( C )。 A.经营收入B.经营毛利 C.经营成果D.经济效益 7.下列项目中属于流动资产的有( A )。 A.应收账款B.运输设备 C.专利权 D.预收账款 8.下列项目中属于所有者权益的是( D)。 A.房屋 B.银行存款 C.短期借款D.未分配利润 9. “资产=负债十所有者权益”这一会计恒等式的右端,两个因素的位置( C )。 A.没有顺序要求B.在一条件下可以颠倒 C.不能颠倒D.可以颠倒 10.在借贷记账法下,下列各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A )。 A.资产类账户借方登记增加额B.资产类账户借方登记减少额 C.负债类账户借方登记增加额 D.所有者权益类账户借方登记增加额 11.账户是根据( C )开设的。 A.资金运动 B.会计对象C.会计科目 D.财务状况12.会计科目是对( A )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 A.会计要素 B.会计账户C.会计分录 D.会计对象13.复式记账法是对每一笔经济业务,都以相等的金额在( D )。 A.一个账户B.两个账户

MIS企业理念识别系统与设计之一pptConvertor

M I S企业理念识别系统 与设计之一 p p t C o n v e r t o r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第六讲 MIS:企业理念识别系统与设计——之一 §1 企业理念的涵义、特征、分类 §2 企业理念识别系统的开发 §3 理念设计的程序与步骤 §1 企业理念的涵义、特征、功能及分类 一、企业理念的涵义 企业理念是指企业向社会传达的、独有的和一贯的经营思想、管理哲学和文化精神,企业理念是企业的经营思想。 企业理念是企业的管理哲学。(扬子集团的“夺魁精神”、“以大为美”) 企业理念是企业的文化精神。(产业报国、光明正大、团结一致、奋斗向上、礼节谦让、适应形势和感恩报德)(交通银行行风“三个一流”:“一流的服务质量、一流的工作效率、一流的银行信誉”) 企业理念还是企业的自我认定。(“商品精,服务新”,“创造一流、服务领先”,“超前一步”、“穿在华联”) 二、企业理念的特征 好的企业理念通常具有针对性、继承性、个性、特色性和哲理性。(一)针对性 企业理念的社会对象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企业的投资者和产品消费者;第二类是企业的员工或就业者;第三类是政府和其他社会公众。各类对象关心不同的理念。 企业的投资者和产品消费者主要关心企业经营水平,比如企业的投资报酬率、信用等级、产品质量、品牌声誉、服务水平和价格等等。针对这一类对象,企业理念的设计应当尽可能多地提供企业的经营理念。 企业的员工或就业者也关心企业的经营,但更关心企业的管理水平,比如报酬的分配、物质和精神的激励、组织体制、领导素质、人员的任用和考核等等,针对这一类对象、企业理念的设计应当侧重企业的管理理念。 政府和其他社会公众主要关心企业在政治、法律、道德、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社会表现。针对这一类对象,企业理念的设计应当注意企业的社会理念,即深层次或高层次的理念。 针对性是企业理念的首要特征,根据对象的不同,如上所述,企业理念可分为经营理念、管理理念和社会理念三大类,这三类理念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和相互制约,就构成了整体的企业理念识别系统。整个CIS,无论其中的VIS或BIS,实际上都是针对上述三类对象和围绕三类理念进行构筑的。 (二)继承性

国家开放大学《会计学概论》章节测试参考答案(一)

国家开放大学《会计学概论》章节测试参考 答案(一) 国家开放大学的《会计学概论》是一个为初学者量身打造的课程,它 包含许多章节,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进行测试来检验我们是否理解这些 概念和知识。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答案,帮助您更好地准备考试。 第一章:会计学的基本概念和目标 1.会计学的基本概念是什么? 答案:会计学是一门研究经济活动中财务信息收集、处理、传递和使 用的学问。 2.会计学的目标是什么? 答案:会计学的目标是为各种决策提供有关企业的财务信息。 3.会计信息的质量有哪些方面? 答案:会计信息的质量包括完整性、准确性、可靠性、可比性和实用性。 第二章:会计要素与分录 1.会计要素是什么? 答案:会计要素是组成会计信息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元素,包括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和费用等。 2.什么是会计分录?

答案:会计分录是会计结构的基本单元,是描述会计事项的文字记录。 3.什么是借贷记账法? 答案:借贷记账法指的是使用借方和贷方分别记录公司的每一笔会计 交易的方法。 第三章:会计报表的基本构成 1.会计报表的基本构成是什么? 答案:会计报表的基本构成是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2.资产负债表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资产负债表表现了企业某一特定时间的财务状况,展现了其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信息。 3.什么是所占比率对比分析法? 答案:所占比率对比分析法是对会计报表各项数据与同行或其他期间 的数据进行比较,以便更加深入地了解公司的财务状况。 以上是本文提供的一些参考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准备测试。在学习的过程中,关键是要明确各个章节的重点内容,理解其中的概 念和原则,通过做题巩固学习成果。望大家努力学习,取得良好的成绩。

银行会计学第2章.ppt.Convertor

第二章银行会计基本核算方法 一、银行会计科目 (一)定义 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进行科学分类的一种方法,是设置帐户、归集和记载各项经济业务的依据。在会计实务中,常把会计科目称为帐户的名称,因为帐户是根据会计科目来设置的。 银行会计科目是对银行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所作的科学分类,是对银行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以及银行的财务收支所进行的分类。会计科目是银行会计核算的基础,在会计核算中具有纽带作用。 (二)银行会计科目的分类 1、按资金性质银行会计科目分四大类,即:资产类、负债类、资产负债共同类、所有者权益类、损益类。 银行会计科目表(p14) 2、按会计科目与会计报表的关系,分为表内科目和表外科目 (1)表内科目。 用于核算银行资金的实际增减变动并反映在资产负债表等会计报表上的各科目。 (2)表外科目。 用于核算业务确已发生而尚未涉及到银行资金的实际增减变化,或不涉及到银行资金增减变化的重要业务事项,因此,该类科目不反映在会计报表以内。如:“应收托收款项”、“代收托收款项”、“有价单证”、“重要空白凭证”等。 二、记账方法 (一)含义 记账方法就是对发生的经济业务,按会计科目进行整理、分类和登记帐簿的方法。一般包括:记账方法的原理、记录方式、记账方向的符号、记账规则和试算平衡等几个要素。 (二)银行会计记账方法的种类 银行会计记账方法按记账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两种。 1、单式记账法(Single-entry System of Accounting) 指对每项经济业务只通过一个会计科目、一个帐户进行登记,是一种比较简单的不完整的记账方法。 表外科目采用单式记账法。 业务发生时,记收入;业务注销或冲减时,记付出。 余额反映未销数额。 单式记账法举例: 如银行收到重要的空白凭证支票50本,用单式记账法记账如下: 收入:重要空白凭证—支票50本 如开户单位来银行购买空白支票一本,则记账如下: 付出:重要空白凭证—支票1本 2、复式记账法(Double-entry System of Accounting) 复式记账法是指对每项经济业务以相等的金额,通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帐户(科目)进行对照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 目前,银行会计表内科目采用借贷记账方法,即以资产负债平衡原理为依据,以“借”、“贷”为记账符号,以“有借就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账规则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Debit-entry and Credit-entry ) 是以资产负债平衡原理为依据,以“借”、“贷”为记账符号,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账规则的一种复式记账法。 借贷记账法记账原理如下(P18)

经济法课堂提问.ppt.Convertor

第一编经济法总论 1.“经济法”一词最早出现在() A、摩莱里的《自然法典》 B、德萨米的《公有法典》 C、莱特《世界经济年鉴》 D.金泽良雄《经济法概论》 2.下列关于经济法的定义比较科学的是() A.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经济管理和指导经济运动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B.经济法是以特定经济关系为调整对象的经济法规的总称 C.经济法是以特定经济关系为调整对象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D.经济法是以特定经济关系为词整对象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3.下列哪些内容是经济法的调整对象?() A.宏观调控关系 B.合同关系C.市场监管关系 D.经济关系 4.调整经济关系的法律、法规都属于经济法( ) 5.江西省某县某厂假冒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名义,高价出省伪冒的劣质汽车零配件,被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发现,诉至有关政府部门。有关部门责令某厂登报道歉,赔偿经济损失,并处罚款。本案中有关政府部门的行为属于() A.民法的调整范围 B.经济法的调整范围 C.行政法的调整范围 D.商法的调整范围 6.鉴于市场失灵的存在,经济法强调国家对市场的全方面干预() 7.关于经济法地位说法正确的是() A.经济法是法体系中独立的法律部门 B.经济法与民法关系紧密,其调整对象无法区分 C.经济法与行政法调整的管理关系都是以服从为特征的社会关系。 D.经济法是法体系中为次要的法律部门 8.关于经济法与公、私法的关系问题存在有哪几种观点?() A.经济法是跨于公法与私法两个领域的法 B.经济法是相对于公法与私法两大法域而言的第三法域 C.经济法属于私法 D.经济法属于公法 9.经济法采取了下列几种责任方式?() A.行政责任 B.民事责任 C.刑事责任 D.经济责任 10.下列哪些选项构成我国经济法的体系() A、民法 B、市场规制法 C、宏观调控法 D、经济行政法11.下列哪些选项不属于市场规制法() A、竞争法 B、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C、财政法 D、税法 12. 在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法体系中,不属于宏观调控的经济法律、法规是()。A.计划法B.财政法C.公司法D.金融法 13.根据法的创制方式的不同来分类,下列哪些选项属于经济法的渊源?() A.制定法 B.习惯法 C.判例法 D.非制定法 14.下列特别行政区的哪些选项规范性文件属于我国的经济法渊源?() A.《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澳门特别行政区基本法》 C.《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和有关规范性文件D.特别行政区原有的一切法律 15.下列哪些选项不属于经济法的行政法规和有关规范性文件?() A.国务院制定的各种法规 B.国务院发布的规范性的决定和命令 C.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宪法 16.下列哪些选项属于经济法的地方性法规和有关规范性文件?() A.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大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经济法规

ch3-3经典的进程同步问题.ppt.Convertor

3.3 经典的进程同步问题3.3.1 生产者-消费者问题3.3.2 读者-写者问题3.3.3 哲学家进餐问题3.3.4 理发师问题 1 生产者-消费者问题 生产者--消费者问题是操作系统中并发进程内在关系的一种抽象 生产者进程可以是计算进程、发送进程;而消费者进程可以是打印进程、接收进程等等 2 生产者消费者问题 ①一个生产者、一个消费者共享一个缓冲区 ②一个生产者、一个消费者共享多个缓冲区 ③多个生产者、多个消费者共享多个缓冲区 ④多个生产者、多个消费者共享一个缓冲区 ⑤多个生产者、一个消费者共享多个缓冲区 ⑥一个生产者、多个消费者共享多个缓冲区 3 一个生产者、一个消费者 共享一个缓冲区的解(1) var B : integer; empty : semaphore; full : semaphore; empty : = 1; full := 0; 4 一个生产者、一个消费者 共享一个缓冲区的解(2) process consumer Begin L2: P(full); Product:= B; V(empty); Consume a product; Goto L2; end; Process producer begin L1: Produce product; P(empty); put B product in; V(full); Goto L1; end; 5

多个生产者、多个消费者 共享多个缓冲区的解(1) n个生产者和m个消费者,连接在一个有k个单位缓冲区的有界缓冲池上 只要缓冲区未满,Pi生产的产品就可投入缓冲区; 只要缓冲区不空,消费者进程Cj就可从缓冲区取走并消耗产品 Pi和Cj是并发进程(i=1 n,j=1 m),Pi作为生产者生产产品,Cj作为消费者消费产品6 多个生产者、多个消费者 共享多个缓冲区的解(2) var B:array[0..k-1] of item; empty:semaphore:=k; full:semaphore:=0; mutex:semaphore:=1; in,out:integer:= 0; cobegin 7 多个生产者、多个消费者 共享多个缓冲区的解(3) process producer_i process consumer_j Begin begin L1:produce a product; L2:P(full); P(empty); P(mutex); P(mutex); Product:= B[out]; B[in]:= product; out:=(out+1) mod k; in:=(in+1) mod k; V(mutex); V(mutex); V(empty); V(full); Consume a product; Goto L1; Goto L2; end; end; coend 9 读者-写者问题 有两组并发进程:读者和写者,共享一个文件F,要求: 允许多个读者可同时执行读操作 任一写者在完成写操作之前不允许其它读者或写者工作 当有读者执行读操作时,不允许其它写者去修改(写)文件 10 解决读者-写者问题的思路 多个读者可同时读 写者与写者之间要互斥 写者与读者之间要互斥 即: 11 解决读者-写者问题的步骤(1)

MBA运营管理:九需求预测.ppt.Convertor

第九章需求预测 “领导者需要完成的重要工作之一就是预测变化,规划未来。而要做到这一点,领导者必须具有洞察力和趋势分析能力”。 ——张瑞敏 预测的概念和作用 预测是对未来可能发生的情况的预计与推测; 预测不可能绝对准确,然而,“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预测不仅是长期的战略性决策的重要输入,而且是短期的日常经营活动的重要依据; 在组织内部各部门基于相同的预测结果开展工作时,它们才能步调一致、相互支持;DELL与其供应商 预测的特点 假设因果关系系统; 过去未来; 由于随机性,预测很少完美; 随着基准时间的增加预测准确性减小; 小组预测比个人预测一般来说更准确; 经验:用2-3种方法进行预测,并凭经验进行分析。 好的预测的基础 按预测时间的长短分类 长期预测:对5年或5年以上的需求前景的预测。它是企业长期发展规划、产品开发研究计划、投资计划、生产能力扩充计划的依据。 中期预测:对一个季度以上两年以下的需求前景的预测。它是制订年度生产计划、季度生产计划、销售计划、生产与库存预算、投资和现金预算的依据。 短期预测:以日、周、旬、月为单位,对一个季度以下的需求前景的预测。它是调整生产能力,采购、安排生产作业计划等具体生产经营活动的依据。 需求的类型 非独立需求 由其他产品或服务的需求而引发的需求 独立需求 独立于其他产品或服务之外的需求 企业对于独立需求可起的作用: (1)主动影响需求 (2)简单、被动地响应市场需求 需求的构成 平均需求 趋势性需求 季节性需求

周期性需求 随机偏差 自相关因素 预测技术与一般模型 预测精度与成本 不存在百分之百准确的预测方法,因而不要为了预测的绝对准确而煞费苦心。 就任何一个预测问题而言,存在精度比较合理的最低费用区间。 简单移动平均 简单移动平均值可按下式计算: 其中: Ft:对将来时期的预测 n:被平均的时期的数量 At-1:过去时期的实际数据 At-2,At-3和At-n:过去两个时期以前、三个时期以前、n个时期以前的实际数据 缺点:所有因素都必然作为数据来处理,如n较大,计算量太大 特点:时间跨度越长,对随机扰动项的平滑效果越好,但滞后于趋势越明显。 简单移动平均法示例:基于3周和9周的需求预测 加权移动平均 加权移动平均值可按下式计算: 简单移动平均是加权移动平均的一种特例。若对每个时段ωt都取相同的值,加权移动平均预测就变成了简单移动平均预测; 承认不同时段影响的权重不同;一般认为距今最近时期的数值影响越大,故权重也应越大; 加权移动平均法示例:某百货商店发现,在为期4个月的期间,最好的预测方法是使用上月销量的40%、两个月前销量的30%、3个月前销量的20%、以及4个月前销量的10%来计算。实际的销量数据如下: 指数平滑法 指数平滑法是另一种形式的加权移动平均。加权移动平均法只考虑最近的n个实际数据,指数平滑法则考虑所有的历史数据,只不过近期实际数据的权重大,远期实际数据的权重小。

现代汉语(黄伯荣、廖序东版)课件--第一章 语音.ppt.Convertor

第一章语音 第一节语音概述 第二节声母 第三节韵母 第四节声调 第五节音节 第六节音变 第七节音位 第八节朗读 第九节语音的规范化 第一节语音概述 一、语音的性质 语音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它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语音不同于自然界的其他声音。风声、雨声、流水声以及鸡鸣狗吠的声音,都不是从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一般也谈不上表示什么意义,当然不是语音;即使是人的声音,如果不能表示意义,也不是语音。例如,初生的婴儿,不懂语言,他发出的声音没有什么意义,不是语音;人咳嗽的声音,没有意义,也不是语音。语音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意义是语言的内容,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或叫语言的外部形式)。 语言要借助于它的声音来体现其交际功能,一定的意义必须通过一定的声音形式才能表达出来。语言在声音里物质化了,借助于声音,语言才能成为人们可以感知到的东西。如果语言离开有意义的声音,它就失去了存在的依据。所以,语音是语言不可缺少的物质外壳,或者说,语音是语言的具体面貌。 语音同自然界的其他声音一样,产生于物体的振动,具有物理属性;它是从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还具有生理属性;它要表达一定的意义,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义,是受社会的制约的,所以它又具有社会属性。其中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正是因为具有了社会属性,语音才同自然界的其他声音有了本质的区别,才能具有交流思想的职能。 (一)语音的物理属性 音波产生于物体的振动,语音产生于人体声带的振动。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一切声音都可以从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四方面去分析,语音自然也不例外。 1 音高指声音的高低。它决定于发音体在一定时间内振动次数的多少。振动次数多,声音就高,振动次数少,声音就低。由于发音体在一定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因此,也可以说,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发音体振动频率的大小。语音的高低,同声带的长短、厚薄、松紧有关。2 音强指声音的强弱。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发音体振动的幅度叫振幅。振幅大,声音就强;振幅小,声音就弱。振幅的大小,取决于发音体所受外力作用的大小。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