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供水管井技术规范标准

供水管井技术规范标准

供水管井技术规范标准
供水管井技术规范标准

供水管井技术规范

前言

本规范是根据国家计委计综合〔1991〕290号文的要求,由原冶金工业部主编,具体由冶金工业部武汉勘察研究院会同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院、中国煤田地质总局、冶金工业部勘察研究总院、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昆明勘察院和合肥工业大学等单位组成修订组,对原《供水管井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 13—66进行修订而成。由于规范增加了管井设计的内容,故更名为《供水管井技术规范》,经建设部1999年4月13日以建标[1999]101号文批准,并会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联合发布。

在修订过程中,修订组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针对原规范在执行中发现的问题及生产中提出的新的要求,认真总结了我国供水管井设计和施工的实践经验,并广泛征求了全国有关单位和专家的意见,最后由原冶金工业部会同有关部门审查定稿。

本次修订的主要内容有:关于术语与符号的规定;增加了管井设计的要求;关于管井施工的技术要求等。

在执行本规范过程中,希望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和科学研究,认真总结经验,注意积累资料。如发现需要修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有关资料寄交武汉市冶金大道177号冶金部武汉勘察研究院《供水管井技术规范》国家标准管理组[邮政编码430080,传真(027)86861906],以供今后修订时参考。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

主编单位:冶金工业部武汉勘察研究院

参编单位: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研究院

中国煤田地质总局

冶金工业部勘察研究总院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昆明勘察院

合肥工业大学

主要起草人:胡琏张锡范叶贵钧李天成蒋本昌邱掌珠

1 总则

1.0.1 为统一供水管井工程的设计和施工的技术要求,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生活用水和工业生产用水管井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1.0.3 供水管井的设计与施工,应在取得现行国家标准《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GBJ 27规定的勘探阶段的水文地质资料后进行。当资料不能满足管井的设计或施工时,应补

做相当于勘探阶段的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或按勘探开采井进行。勘探开采井应同时遵守现行国家标准《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J 27和本规范的规定。

1.0.4 供水管井所使用的材料,应采用具有出厂合格证的产品,当无出厂合格证时,应经检查试验证明合格后,方可使用。生活用供水管井及其有关材料,应采用无污染和无毒性材料。

1.0.5 供水管井必须经正式验收后,方可投入使用。

1.0.6 供水管井工程的设计、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强制性标准规范的规定。

2 术语与符号

2.1 术语

2.1.1 勘探开采井exploration-production well

能满足供水勘察获得水文地质资料需要的供水管井。

2.1.2 钻进工艺drilling technology

管井施工中形成井身过程的总称。

2.1.3 探井well measurement

探查井深与井径的工序。

2.1.4 成井工艺well completion technology

探井、换浆、安装井管、填砾、封闭以及洗井、抽水试验、采集水样等工序的总称。2.1.5 井身结构well structure

井径、井段和井深的总称。

2.1.6 井径well diameter

井身横断面的直径。

2.1.7 开口井径top-of-well diameter

井身上端横断面的直径。

2.1.8 终止井径bottom-of-well diameter

井身底端横断面的直径。

2.1.9 安泵段井径diameter of pump installation section of well

安装抽水设备井段的直径。

2.1.10 开采段井径diameter of water yielding section of well

采取地下水井段的直径。

2.1.11 井壁管casing pipe

支撑和封闭井壁的无孔管。

2.1.12 井管well casing

井壁管、过滤管和沉淀管的总称。

2.1.13 沉淀管blank casing slump

底部用以沉积井内砂粒和沉淀物的无孔管。

2.1.14 冲洗介质flushing media

钻井时用于携带岩屑,清洗井底,冷却、润滑钻具和保护井壁的物质。

2.1.15 过滤器screen assembly

位于开采段,起滤水、挡砂和护壁作用的装置。

2.1.16 骨架过滤器cage-type screen

具有一层进水面的过滤器。

2.1.17 过滤管screen pipe

缠丝过滤器和填砾过滤器的骨架管。单独使用时,亦称过滤器。

2.1.18 滤料gravel pack

充填于过滤管与井壁环状间隙中有一定规格要求的圆粒。

2.1.19 填砾过滤器gravel-packed screen

过滤管外周围充填某种规格滤料的过滤器。

2.1.20 缠丝过滤器wire-wound screen

缠绕某种规格线材,具有一定孔隙率的过滤器。

2.1.21 过滤管进水面层有效孔隙率effective porosity of screened well 过滤管安装在开采井段实际能够达到的孔隙率。

2.1.22 井斜well deflection

井深实际轴线偏离垂直线的水平位移。

2.1.23 封闭seals

在井管外围用不同材料阻止水体渗入的工艺。

2.1.24 允许井壁进水流速maximum allowable entrance-velocity through well-wall 地下水从含水层进入井内的最大允许进水速度。

2.1.25 允许过滤管进水流速maximum allowable entrance-velocity through well screens

地下水进入过滤管的最大允许进水速度。

2.2 符号

Dg──过滤管外径

Dk──开采段井径

K──含水层渗透系数

L──过滤器长度或填砾?纬ざ?BR> N──过滤管进水面层有效孔隙率

Q──设计出水量

Qg──过滤管的进水能力

Vg──允许过滤管进水流速

Vj──允许井壁进水流速

3 设计要求

3.1 一般规定

3.1.1 设计管井时,应明确下列主要内容:

1 水的用途、需水量(或井数)及水质要求;

2 拟建井区的范围;

3 给水设计意图和建设进度;

4 用户的其他要求等。

3.1.2 管井设计前,应搜集建井地区的有关资料,并应进行现场踏勘。

3.1.3 管井设计应根据需水量、水质要求和建井地区的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进行。并宜

符合下列要求:

1 靠近主要用水地区;

2 井群布置合理,平均井间干扰系数宜为25%~30%;

3 井位与建(构)筑物应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3.1.4 井群设计时,应留有备用管井。备用管井的数量宜按设计水量的10%~20%设置,并不得少于一口。

3.1.5 井群设计时,应根据建井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和需水量、水质要求,布置长期观

测网,对地下水开采动态进行监测。地下水长期观测网的布置和长期观测孔的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J 27的规定。

3.1.6 管井结构设计,宜包括下列内容:

1 井身结构;

2 井管配置及管材的选用;

3 填砾位置及滤料规格;

4 封闭位置及材料;

5 井的附属设施。

3.1.7 井径设计,应包括下列内容:

1 开口井径;

2 井段数量及变径;

3 安泵段井径;

4 开采段井径;

5 终止井径。

3.1.8 对已有不符合设计要求或不适用的管井,应提出回填或处理方案。

3.2 管井布置

3.2.1 冲、洪积平原地区,井群宜垂直地下水流方向等距离或梅花状布置,当有古河床时,宜沿古河床布置。

3.2.2 大型冲、洪积扇地区,当地下水开采量接近天然补给量时,井群宜垂直地下水流

方向呈横排或扇形布置;当地下水开采量小于天然补给量时,井群宜呈圆弧形布置;当开采

储存量用作调节时,井群宜近似方格网布置。

3.2.3 傍河地区,井群宜平行河流单排或双排布置。

3.2.4 大厚度含水层或多层含水层,且地下水补给充足地区,可分段或分层布置取水井组。3.2.5 间歇河谷地区,井群宜在含水层厚度较大的地段布置。

3.2.6 碎屑岩类地区,井群应根据蓄水构造及地貌条件布置,并宜符合下列要求:

1 侵入体接触带富水段,可沿此带附近布置;

2 断裂破碎带或背斜轴部富水段,可按线状布置;

3 均质含水层,可按方格网、梅花状或圆弧形布置。

3.2.7 碳酸盐岩类地区,井群应根据蓄水构造及地貌条件布置。并宜符合下列要求:

1 向斜构造盆地富水段,宜沿向斜轴布置;

2 倾伏背斜轴部富水段,宜沿背斜轴布置;

3 单斜构造深部富水段,宜垂直地下水流方向在径流或排泄区布置;

4 断裂破碎带富水段,宜沿带布置;

5 当岩溶河谷是岩溶含水层的排泄基准面时,宜在岸边布置;

6 碳酸盐岩类与非碳酸盐岩类接触富水时,宜在碳酸盐岩一侧布置。

3.2.8 岩浆岩类地区,井群应根据其分布与裂隙发育程度布置,并宜符合下列要求:

1 风化裂隙,宜按地形在富水地段布置;

2 构造裂隙,宜按构造部位在富水地段布置。

3.3 井身结构设计

3.3.1 井身结构应根据地层情况、地下水埋深及钻进工艺设计,并宜按下列步骤进行:

1 按成井要求确定开采段和安泵段井径;

2 按地层、钻进方法确定井段的变径和相应长度;

3 按井段变径需要确定井的开口井径。

3.3.2 开采段井径,应根据管井设计出水量、允许井壁进水流速、含水层埋深、开采段长度、过滤器类型及钻进工艺等因素综合确定。

3.3.3 安泵段井管内径,应根据设计出水量及测量动水位仪器的需要确定,并宜比选用的抽水设备标定的最小井管内径大50mm。

3.3.4 松散层地区非填砾过滤器管井的开采段井径,应比设计过滤器外径大50mm。3.3.5 管井深度设计,应根据拟开采含水层(组、段)的埋深、厚度、水质、富水性及其出水能力等因素综合确定。

3.3.6 沉淀管长度,应根据含水层岩性和井深确定,宜为2~10m。

3.3.7 基岩地区管井井身结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当上部有覆盖层或不稳定岩层时,应设置井壁管。下部开采段岩层破碎时,应设置过滤器;

2 当同时在覆盖层取水时,覆盖层段的管井设计应按松散层管井的要求进行;

3 安泵段部位,应设置井管;

4 井段长度、数量及其变径位置,应根据岩层情况、成井工艺和钻进方法确定。3.3.8 基岩地区不下过滤器管井的开采段井径,应根据含水层的富水性和设计出水量确定,并不得小于130mm。

3.3.9 松散层地区管井封闭位置的设计,宜符合下列规定:

1 井口外围,应封闭;

2 水质不良含水层或非开采含水层井管外围,应封闭。

3.3.10 基岩地区管井封闭位置的设计,宜符合下列规定:

1 覆盖层不取水时,井管外围应封闭;

2 覆盖层取水时,应按本规范第3.3.9条的规定执行。覆盖层井管底部与稳定岩层间宜封闭;

3 非开采含水层井管变径间的重叠部位,应封闭;

4 水质不良含水层(或上部已污染含水层)与开采含水层间,应封闭。

3.3.11 管井的设计,应有测量水位的孔眼,并应防止杂物的进入。

3.3.12 管井的管材,应根据水的用途、地下水水质、井深、管材强度、无污染和经济合理等因素综合确定。

3.4 过滤器设计

3.4.1 过滤器类型,应根据含水层的性质按表3.4.1采用。

表3.4.1 管井过滤器类型选择

┌────────────────┬──────────────────┐

│含水层性质│过滤器类型│

├───────┬────────┼──────────────────┤

││岩层稳定│(不安装过滤器)│

│├────────┼──────────────────┤

││岩层不稳定│骨架(或缠丝)过滤器│

│基岩├────────┼──────────────────┤

││裂隙、溶洞有充填│缠丝过滤器、填砾过滤器│

│├────────┼──────────────────┤

││裂隙、溶洞无充填│骨架(或缠丝)过滤器(不安装过滤器)│

├───────┼────────┼──────────────────┤

││<2mm │填砾过滤器、缠丝过滤器││碎石土类├────────┼──────────────────┤

││≥2mm │骨架(或缠丝)过滤器│

├───────┼────────┼──────────────────┤

││粗砂、中砂│填砾过滤器、缠丝过滤器│

│砂土类├────────┼──────────────────┤

││细砂、粉砂│双层填砾过滤器、填砾过滤器│

└───────┴────────┴──────────────────┘3.4.2 过滤器制作材料的选择,应根据地下水水质、受力条件和经济合理等因素确定。3.4.3 当地下水具有腐蚀性或容易结垢时,过滤器(管)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应采用耐腐蚀材料制作,当采用抗腐蚀性差的材料时,应作防腐蚀处理;

2 含水层颗粒组成较粗时,宜采用骨架过滤器;

3 缠丝过滤器的缠丝材料,宜采用不锈钢丝、铜丝或增强型聚乙烯滤水丝等。3.4.

4 在均质含水层中设计过滤器时,其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含水层厚度小于30m时,宜取含水层厚度或设计动水位以下含水层厚度;

2 含水层厚度大于30m时,宜根据含水层的富水性和设计出水量确定。

3.4.5 非均质含水层中的过滤器,应安置在主要含水层部位,其长度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层状非均质含水层,过滤器累计长度宜为30m;

2 裂隙、溶洞含水层,过滤器累计长度宜为30~50m。

3.4.6 设计过滤管直径时,应根据设计出水量、过滤管长度、过滤管面层孔隙率和允许过滤管进水流速确定。

3.4.7 缠丝过滤器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骨架管的穿孔形状、尺寸及排列方式,应按管材强度和加工工艺确定,孔隙率宜为15%~30%;

2 骨架管上应有纵向垫筋。垫筋高度宜为6~8mm,垫筋其间距宜保证缠丝距管壁2~4mm,垫筋两端应设挡箍;

3 缠丝材料应采用无毒、耐腐、抗拉强度大和膨胀系数小的线材。缠丝断面形状,宜为梯形或三角形;

4 缠丝不得松动。缠丝间距允许偏差为设计丝距的±20%。

3.4.8 缠丝过滤器的孔隙尺寸,应根据含水层的颗粒组成和均匀性确定,并宜符合下列规定:

1 碎石土类含水层,宜采用;

2 砂土类含水层,宜采用;

注:1 为碎石土类含水层筛分样颗粒组成中,过筛重

量累计为20%时的最大颗粒直径;

2 为砂土类含水层筛分颗粒组成中,过筛重量累

计为50%时的最大颗粒直径。

3.4.9 缠丝过滤器缠丝面孔隙率的设计,宜按下式计算确定:

(3.4.9)

式中P──缠丝面孔隙率;

──垫筋宽度或直径(mm);

──垫筋中心距离(mm);

──缠丝直径或宽度(mm);

──缠丝中心距离(mm)。

3.4.10 填砾过滤器的滤料规格,可按下列规定确定:

1 砂土类含水层:

(3.4.10-1)

2 碎石土类含水层,当<2mm时,

(3.4.10-2)

3 碎石土类含水层,当≥2mm时,可不填砾或充填10~20mm的填

料;

4 滤料的不均匀系数应小于2。

注:1 砂土类中的粗砂含水层当颗粒不均匀系数大于10时,应除去筛分样中部分粗颗粒后重新筛分,直至不均匀系数小于10时,取其D50代入式

(3.4.10-1)确定滤料规格;

2 D50为滤料筛分样颗粒组成中,过筛重量累计为50%时的最大颗粒直径。3.4.11 填砾过滤器骨架管缝隙尺寸,宜采用D10。

注:D10为滤料筛分样颗粒组成中,过筛重量累计为10%时的最大颗粒直径。3.4.12 填砾过滤器滤料的厚度和高度,宜符合下列规定:

1 滤料厚度应按含水层的岩性确定,宜为75~150mm;

2 滤料高度应超过过滤管的上端。

3.4.13 非均质含水层或多层含水层中设计滤料规格时,宜符合下列规定:

1 分层填砾时,应分层设计过滤器骨架管缠丝孔隙尺寸和滤料规格,滤料的充填高度应超过细颗粒含水层的顶板和底板;

2 无需分层填砾时,应全部按细颗粒含水层要求进行。

3.4.14 双层填砾过滤器,其滤料规格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外层滤料,宜按本规范第3.4.10条执行;

2 内层滤料,宜为外层规格的4~6倍;

3 滤料厚度,外层宜为75~100mm,内层宜为30~50mm;

4 内层滤料网笼,宜设保护装置。

3.5 出水量设计复核

3.5.1 管井井群设计的总出水量,应小于开采地区地下水允许开采量。

3.5.2 管井设计出水量,应小于过滤管的进水能力。过滤管的进水能力,应按下式计算确定:

(3.5.2)

式中Qg──过滤管的进水能力();

n──过滤管进水面层有效孔隙率,宜按过滤管面层孔隙率的50%计算;

Vg──允许过滤管进水流速(m/s),不得大于0.03m/s;

Dg──过滤管外径(m);

L──过滤管有效进水长度(m),宜按过滤管长度的85%计算。

3.5.3 松散层管井的设计出水量,除应符合本规范第3.5.2条的规定外,应以下式进行允许井壁进水流速复核:

(3.5.3)

式中Q──设计出水量();

Dk──开采段井径(m);

L──过滤器长度(m);

Vj──允许井壁进水流速(m/s)。

3.5.4 允许井壁进水流速宜按下式计算:

(3.5.4)

式中K──含水层的渗透系数(m/s)。

3.5.5 当地下水具有腐蚀性和容易结垢时,对本规范第3.5.2条中的允许过滤管进水流速,应按减少1/3~1/2后确定。

4 施工要求

4.1 一般规定

4.1.1 施工前,应进行现场踏勘,了解施工条件、地下水开采情况等。

4.1.2 现场踏勘后,应编制管井施工组织设计。施工组织设计宜包括下列内容:

1 工程任务及要求;

2 施工技术措施;

3 主要设备、人员、材料、费用和施工进度。

4.2 钻进、护壁与冲洗介质

4.2.1 管井施工采用的钻进设备和工艺,应根据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和井身结构等因素选择。

4.2.2 松散层钻进过程中,当遇漂石、块石等钻进困难时,可进行井内爆破。爆破前应进行爆破设计,并应保证地面建筑物安全。

4.2.3 井身应圆正、垂直,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 井身直径,不得小于设计并径;

2 小于或等于100m的井段,其顶角的偏斜不得超过1°;大于100m的井段,每百米顶角偏斜的递增速度不得超过1.5°。井段的顶角和方位角不得有突变。

4.2.4 设置的护口管,应保证在管井施工过程中不松动,井口不坍塌。

4.2.5 钻进的护壁方法应根据地层岩性、钻进方法及施工用水情况确定。

4.2.6 冲洗介质应根据地层岩性、钻进方法和施工条件选择清

水、泥浆、空气或泡沫等,并应符合下列要求:

1 保证井壁的稳定;

2 减少对含水层渗透性和水质的影响;

3 提高钻进效率等。

4.2.7 冲洗介质的各项性能指标,应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钻进过程中,应定时测量各项性能指标。

4.3 岩性鉴别

4.3.1 管井地层岩性的划分,应根据水文物探测井资料及钻进岩屑综合分析确定。当没有水文物探测井资料时,应按下列规定采取土样和岩样。

1 松散层地区,含水层宜取土样一个;

2 基岩地区,应根据采取的岩芯或反出的岩粉确定。

4.3.2 松散层土名称的确定,应符合表4.3.2的规定。

表4.3.2 松散层土的名称

┌──┬────┬───────────────────────────┐

│类别│名称│说明│

├──┼────┼───────────────────────────┤

││漂石│圆形及亚圆形为主,粒径大于200mm的颗粒超过全重的50%│

│├────┼───────────────────────────┤

││块石│棱角形为主,粒径大于200mm的颗粒超过全重的50%│

│├────┼───────────────────────────┤

│碎│卵石│圆形及亚圆形为主,粒径大于20mm的颗粒超过全重的50%││石├────┼───────────────────────────┤

│土│碎石│棱角形为主,粒径大于20mm的颗粒超过全重的50%││类├────┼───────────────────────────┤

││圆砾│圆形及亚圆形为本.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超过全重的50%││├────┼───────────────────────────┤

││角砾│棱角形为主,粒径大于2mm的颗粒超过全重的50%│├──┼────┼───────────────────────────┤

││砾砂│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占全重的25%~50%││├────┼───────────────────────────┤

││粗砂│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超过全重的50%││砂├────┼───────────────────────────┤

│土│中砂│粒径大于0.25mm的颗粒超过全重的50%││类├────┼───────────────────────────┤

││细砂│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超过全重的85%││├────┼───────────────────────────┤

││粉砂│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不超过全重的50%│├──┼────┼───────────────────────────┤

││粉土│塑性指数Ip≤10 │

│粘性├────┼───────────────────────────┤

││粉质粘土│塑性指数10<Ip≤17 │

│土类├────┼───────────────────────────┤

││粘土│塑性指数Ip>17 │

└──┴────┴───────────────────────────┘注:定名时应根据粒径分组由大到小,以最先符合者确定。

4.3.3 勘探开采井的土样、岩样的采取,应按现行国家标准《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J 27-88有关规定执行。

4.3.4 管井施工时采取的土样、岩样,应妥善保存。

4.4 井管安装

4.4.1 井管安装前,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1 根据井管结构设计,进行配管;

2 检查井管质量,并应符合要求;

3 下管前,应进行探井;

4 泥浆护壁的井,应适当稀释泥浆,并清除井底的稠泥浆。

4.4.2 下管方法,应根据管材强度、下置深度和起重设备能力等因素选定,并宜符合下列要求:

1 提吊下管法,宜用于井管自重(或浮重)小于井管允许抗拉力和起重的安全负荷;

2 托盘(或浮板)下管法,宜用于井管自重(或浮重)超过井管允许抗拉力和起重的安全负荷;

3 多级下管法,宜用于结构复杂和下置深度过大的井管。

4.4.3 下置井管时,井管必须直立于井口中心,上端口应保持水平。井管的偏斜度,应符合本规范第4.2.3条的要求。过滤器安装深度的允许偏差宜为±300mm。

4.4.4 沉淀管应封底。当松散层下部已钻进而不使用时,井管应坐落牢固,防止下沉;基岩管井的井管应坐落在稳定岩层的变径井台上。

4.4.5 采用填砾过滤器的管井,应设置找中器。

4.5 填砾与管外封闭

4.5.1 下置填砾过滤器的管井,井管安装后,应及时进行填砾。填砾前,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

1 井内泥浆应稀释(高压含水层除外);

2 按设计要求准备滤料,其数量宜按下式计算确定:

(4.5.1)

式中V──滤料数量();

Dk──填砾段井径(m);

Dg──过滤管外径(m);

L──填砾段长度(m);

α──超径系数,一般为1.2~1.5。

4.5.2 滤料的质量宜符合下列要求:

1 滤料应取样筛分,不符合规格的数量,不得超过设计数量的15%;

2 颗粒的磨圆度较好,严禁使用棱角碎石;

3 不应含土和杂物;

4 滤料宜用硅质砾石。

4.5.3 填砾方法应根据井壁稳定性,冲洗介质类型和管井结构等因素确定。

4.5.4 填砾时,滤料应沿井管四周均匀连续填入,随填随测。当发现填入数量及深度与计算有较大出入时,应及时找出原因并排除。

4.5.5 采用双层填砾过滤器的管井,按设计规格应先进行内层滤料的填入。外层滤料的填砾方法与单层填砾过滤器相同。

4.5.6 井管外围用粘土封闭时,应选用优质粘土做成球(块)状,大小宜为20~30mm,并应在半干(硬塑或可塑)状态下缓慢填入。

4.5.7 井管外围用水泥封闭时,水泥的性能指标及封闭方法,应根据地层岩性、地下水水质、管井结构和钻进方法等因素确定。

4.5.8 井口管外围应封闭。

4.5.9 井管封闭后,应检查效果,当未达到要求时,应重新进行封闭。

4.6 洗井与出水量的确定

4.6.1 洗井必须及时进行。

4.6.2 洗井方法应根据含水层特性、管井结构及管井强度等因素选用,并宜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洗井方法联合进行。

4.6.3 松散层的管井在井管强度允许时,宜采用活塞与压缩空气联合洗井。

4.6.4 泥浆护壁的管井,当井壁泥皮不易排除时,宜采用化学洗并与其他洗井方法联合进行。

4.6.5 碳酸盐岩类地区的管井宜采用液态二氧化碳配合六偏磷酸钠或盐酸联合洗井。4.6.6 碎屑岩、岩浆岩地区的管井宜采用活塞、空气压缩机或液态二氧化碳等方法联合洗井。

4.6.7 洗井效果的检查,宜符合下列规定:

1 出水量应接近设计要求或连续两次单位出水量之差小于10%;

2 水的含砂量应符合本规范第4.6.11条的要求。

4.6.8 洗井结束后,应捞取井内沉淀物并进行抽水试验。

4.6.9 抽水试验的下降次数宜为一次,出水量不宜小于管井的设计出水量。

4.6.10 抽水试验的水位和出水量应连续进行观测,稳定延续时间为6~8h。管井出水量和动水位应按稳定值确定。

4.6.11 抽水试验结束前,应进行抽出的水的含砂量测定。管井出水的含砂量应小于

1/200000(体积比)。

4.7 水样采集与送检

4.7.1 抽水试验结束前,应根据水的用途或设计要求采集水样进行检验。

4.7.2 采集水样的容器,应符合下列要求:

1 容器应选用硬质玻璃瓶或聚乙烯瓶;

2 容器必须洗净。采样时,应用采样水冲洗三次。

4.7.3 水样应在抽水设备的出水管口处采集。采集数量宜为2~3L。特殊项目的水样的采集数量应符合有关规定。

4.7.4 卫生细菌检验用的水样容器,必须进行灭菌处理,并应保证水样在采集、运送、保存过程中不受污染。

4.7.5 水样采集后,应贴上标签置于阴凉处,并及时送交检验。需要加入保存剂的水样,应符合有关规定。

5 工程验收

5.0.1 供水管井工程应按本规范进行验收。

5.0.2 管井的验收应在现场进行,并应符合下列质量标准:

1 出水量应基本符合设计出水量;

2 井水的含砂量,应符合本规范第4.6.11条的要求;

3 井斜应符合本规范第4.2.3条的规定;

4 井内沉淀物的高度,应小于井深的5‰。

5.0.3 管井验收结束后,应填写管井验收单。

5.0.4 供水管井工程报告书,应包括下列内容:

1 文字说明;

2 图件和资料(包括管井平面位置图和示意图、管井综合柱状图、土样或岩样资料、抽水试验资料和水质检验资料等);

3 附录(包括管井验收单等)。

本规范用词说明

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于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用词:

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用词采用“可”。

2.规范中指定应按其他有关标准、规范执行时,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

浙江省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导则

附件 浙江省农村供水工程建设导则 (试行) 浙江省水利厅 2019年7月

前言 为规范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提高工程建设质量,保障农村居民饮用水安全,依据农村供水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现行标准规定,编制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9章和1个附录,主要内容有: 导则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规划布局、工程设计、工程施工与安装、工程验收、运行管理等9个方面内容,以及1个验收鉴定表附录。 本导则由浙江省水利厅提出并归口管理。 本导则起草单位:浙江省河湖与农村水利管理中心、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本导则解释单位:浙江省河湖与农村水利管理中心 本导则主要起草人:曹鑫、张清明、陈晓东、贾怡、颜成贵、王培风、江锦红、李爱霞、邵红艳、林锐、麻勇进、王恺、万俊毅

目录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与定义 (2) 4 基本规定 (3) 5 规划布局 (3) 6 工程设计 (4) 6.1 一般规定 (4) 6.2 供水规模与用水量 (5) 6.3 供水水质和水压 (5) 6.4 水源 (5) 6.5 取水工程 (6) 6.6 输配水管网 (7) 6.7 调节构筑物 (8) 6.8 水厂的总体设计 (8) 6.9 净化与消毒 (9) 6.10 水质检测与自动控制 (11) 7 工程施工与安装 (12) 7.1 一般规定 (12) 7.2 土建工程 (13) 7.3 材料设备准备 (13) 7.4 管道设备安装 (14) 8 工程验收 (14) 8.1 一般规定 (14) 8.2 试运行 (15) 8.3 合同完工验收 (15) 8.4 竣工验收 (15) 8.5 工程移交 (16)

电力管井建设技术标准终稿

附件: 北京市电力公司 电力管井建设技术标准 (试行)

2011年7月1日 、八 前言 为适应首都电网建设发展,北京市电力公司公司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在总结以往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立足现实、着眼长远,优化各种资源配置,积极慎重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在组织有关单位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遵循全面性、适用性、差异性和前瞻性的原则,从公司生产运行的实际需要出发,针对不同规模和不同条件下的电力管井建设需求,对相关工作提出了规范性技术要求。编写完成了《北京市电力公司电力管井建设技术标准(试行)》。 本标准在执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注意积累资料,随时将意见和建议反馈给生产技术部,以便今后修改时参考。本标准由北京市电力公司生产技术部负责解释。 1 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力管井建设技术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北京市电力公司基、改、扩建电力管井工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现行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5021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 GB50068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 GB50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156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 GB5010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169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168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GB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8地下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GB/T13912金属覆盖层钢铁制品热镀锌技术要求 GB/T50476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 DL/T5221城市电力电缆线路设计技术规定 DBJ11-501地区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 DL-0132电缆运行规程 国家电网生〔2010〕637 号《国家电网公司电缆通道管理规范》 QGDW0211303-2010配电网电缆线路典型设计

村镇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制度办法

村镇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制度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村镇供水工程运行管理,规范村镇供水经营活动,促进村镇供水事业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管理办法》、《X省城乡供水用水条例》和《X省村镇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县行政区域内从事村镇供水工程运行及其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的村镇供水工程是指为镇、村提供生活用水为主的各类供水工程。 第二章工程管理体制及职责 第四条县水务局负责指导全县范围内村镇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工作,镇水务站及其镇、村供水管理机构具体承担本辖区内镇、村供水工程的运行管理工作。 第五条村镇供水工程应建立健全管理机构,明晰产权,制定管理制度,落实管理人员,明确管理责任。 第六条由国家投资为主建设的村镇集中供水工程,主体工程所有权归国家所有(不含入户部分),县水务局负责业务指导,辖区供水站和受益单位行使管理权。 集镇供水由所在地镇人民政府负责运行管理。跨镇、跨村的村镇集中供水工程,相关镇、村(或成立供水站)负责运

行管理。 单村集中供水工程,由村委会成立专门组织机构负责运行 管理。水窖(旱井、水窖)等单户工程由用户自行管理。 单村、单户供水工程管理接受镇水务站监督和指导。 由县城供水扩网建设的村镇供水工程,工程验收后移交县自来水公司(辖区水厂)管理。 第七条社会资金投资为主建设的村镇供水工程,原则上由投资人进行管理,接受县水务局的监督和指导。 第八条对供水构筑物、管道、水池和泵房等设施应当划定保护范围。保护范围应设立明显的工程保护标志。 第九条公共供水管道及其附属设施的安全保护范围内,禁止下列活动: (一)修建建筑物、构筑物; (二)开沟挖渠、挖沙取土; (三)打桩、顶进作业; (四)其他损坏供水设施的活动。 第十条其他建设项目对村镇供水工程造成影响,或需改建、迁建供水设施的,应当征得县水务局同意。对村镇供水工程造成影响的赔偿、补偿和改建、迁建的费用由其项目建设单位承担。

起重机操作维护规程

编号:CZ-GC-06245 ( 操作规程)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起重机操作维护规程 Crane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procedures

起重机操作维护规程 操作备注:安全操作规程是要求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必须遵照执行的一种保证安全的规定程序。忽视操作规程在生产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就有可能导致出现各类安全事故,给公司和员工带来经济损失和人身伤害,严重的会危及生命安全,造成终身无法弥补遗憾。 一、操作者应熟悉起重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还应具备机械和电器操作知识,身体健康。 二、确保电机电源线连接正确,供给电压正常。 三、在无荷载情况下,接通电源,开动并检查各运转机构、控制系统和安装装置,均应能灵敏准确,安全可靠,方可使用。 四、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应进行操作: 1、超载或物体重量不清,吊拔埋置物及斜拉、斜吊等 2、电动葫芦有影响安全工作的缺陷或损伤,如制动器、限位器失灵,吊钩螺母防松装置损坏,钢丝损伤达到报废标准等 3、捆绑不牢或不平衡 4、作业地点昏暗,无法看清场地。 五、操作守则 1、起吊作业前应按下表做日常检查(见下页):

2、不得利用限位器停车,不得在起吊重物时调整制动器、进行检查和维修。 3、重物接近或达到额定载荷时,应先做小高度短行程试吊再以最小高度吊运。 4、在吊钩处于最低工作位置时,卷筒上的钢丝绳必须保留3圈以上安全圈。 5、不得拆改电动葫芦的安全装置。 6、使用中如有异常响声,应遵循先停车后检查,排除故障后再开车的程序。 检查项目 要求 作业地点 在操作者步行范围内无障碍物 运行轨道 由地面观察轨道上不应有异常 按钮装置

给排水规范表.docx

精品文档 1.1.1 给水排水规范采用的规范及标准 综合部分 1). 《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 2).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3). 《镇规划标准》(GB50188-2007) 4). 《给水排水工程基本术语标准》(GB/T50125-2010) 5). 《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6). 《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 7). 《埋地钢质管道防腐保温层技术标准》(GB/T 50538—2010) 8). 《埋地钢质管道环氧煤沥青防腐层技术标准》(SY/T 0447-96) 9). 《室外给水排水和煤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GB50032-2003) 10).《给水排水工程顶管技术规程》(CECS246: 2008) 11).《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 12).《市政工程勘察规范》(CJJ56-2012) 13).《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 版) 14).《湖南省建筑设计院设计深度规定》(市政公用工程) ( HNJY-JS-2013-01) 15).《市政工程投资估算编制办法》(建标 [2007]164 号) 16).《给水排水工程砼构筑物变形缝设计规程》(CECS117:2000) 17).《浆体长距离管道输送工程设计规程》(CECS98:98) 18).《市政工程施工、养护及污水处理工人技术等级标准》 (CJJ18-88) 19).《游泳池和水上游乐池给水排水设计规程》(CECS14:2002) 20).《游泳池给水排水工程技术规程》(CJJ122-2008) 21).《给排水用软密封闸阀》(CJ/T216-2005) 22).《城镇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2005) 23).《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2005) 24).《湖南省镇区(集镇)供排水工程专项规划设计技术导引》( 2013 年) 25).《钢结构防腐涂装工艺标准》(508-1996) 26).《城市绿地设计规范》(GB50420-2007)

(环境管理)地下水环境监测井建井技术指南

地下水环境监测井建井技术指南 (征求意见稿)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二〇一三年七月

目录 前言 (1) 1适用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 环境监测井的设立原则 (2) 5环境监测井的设计要求 (6) 6环境监测井施工技术要求 (7) 7环境监测井井口保护装置要求 (12) 8 环境监测井验收与资料归档要求 (12) 9环境监测井维护和管理要求 (12) 10环境监测井废井要求 (12) 附录A (1) 附录B (20) 附录C (22) 附录D (29)

前言 为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落实《全国地下水污染防治规划》(2011~2020年),保护地下水环境,规范地下水环境监测井的建设、维护、和废止等,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规定了地下水环境监测井布设方法、建设和废止等要求。 本指南附录A~B为资料性附录。

地下水环境监测井建井技术指南 1 适用范围 本指南规定了地下水环境监测井的建设、维护、管理和废止等有关要求。适用于饮用水水源地(补给区)、矿山开采区、工业污染源(工业园区、工业园区外工业污染源及工业废弃场地)、危险废物处置场、垃圾填埋场、石油化工生产销售区、农业污染源(再生水灌溉区、规模化养殖场)、高尔夫球场等区域的地下水调查和监测。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 50021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DZ/T 0181 水文测井工作规范 DZ/T 0148 水文地质钻探规程 DZ/T 0133 地下水动态监测规程 DZ/T 0091 岩心钻探规程 HJ/T 164-2004 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CJJ 10-86 供水管井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296 供水管井技术规范 DD 2008-01 地下水污染地质调查评价规范 HJ610-2011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 3 术语和定义 3.1地下水环境监测井 为准确把握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和地下水体中污染物的动态分布变化情况而设立的水质监测井。地下水环境监测井通常包含井口保护装置、井壁管、封隔止水层、滤水管、围填滤料、沉淀管和井底等组成部分。按设立目的可分为简易监测井和标准监测井;按井结构可分为单管单层监测井、单管多层监测井、巢式监测井和丛式监测井等。 3.2简易环境监测井 简易监测井是为了进行临时性调查,初步确定污染范围和污染物种类所设立的临时性环境监测井。 3.3标准环境监测井 标准环境监测井是为了连续、长期对有代表性的地下水点位进行水质监测所设立的长期性环境监测井。 3.4单管单层监测井 指在一个钻孔内安装单根井管监测单一目标含水层的监测井。 3.5单管多层监测井

村镇集中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办法【最新版】

村镇集中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村镇集中供水工程的运行管理,保障村镇供水安全,根据《四川省村镇供水条例》、《四川省饮用水水源保护管理条例》、《四川省村镇集中供水工程运行管理指导意见》、《四川省村镇供水水质管理暂行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村镇集中供水工程指自水源集中取水,通过输配水管网向村镇居民提供生活用水服务,日供水量为20立方米(或供水人口200人)及以上的供水工程。 第三条长宁县行政区域内村镇集中供水工程的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村镇集中供水工程管理以“供水安全、保障供给”为宗旨,不断提高供水质量和服务水平,促进村镇供水事业健康发展。 第五条县水利局作为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村镇集中供水工程管理工作。长宁县水务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县国有企

业,被授权行使国有资产的管理,负责全县镇集中供水工程的具体运行管理工作;各村民委员会负责辖区内村级集中供水工程具体运行管理工作。 发展改革、财政、卫生计生、环境保护等部门要密切配合,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村镇集中供水工程运行管理工作。 第六条村镇集中供水工程属公益性基础设施,县镇人民政府应在政策和经费上给予扶持,确保工程正常运行。 第二章管理体制 第七条按“谁投资、谁所有”的原则确定村镇集中供水工程产权。 (一)由政府出资建设的乡镇集中供水工程,所有权归政府所有,并授权委托长宁县水务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进行管理。 (二)由政府出资建设的村级集中供水工程,所有权归村民委员会所有。 (三)由非公单位出资建设的村镇集中供水工程,所有权归建设

单位所有。 第八条村镇集中供水工程所有者是工程的管护主体,应当健全管护制度,落实管护责任,确保工程正常运行。管护经费由工程所有者承担,县镇两级人民政府可适当给予补助。 第九条村镇集中供水工程建设资金采取国家补贴、逐级筹集的办法解决。乡镇集中供水工程大型改造、重大技术改造、管网延伸和扩大供水规模等工程,建设资金为县级财政补助资金和业主自筹。村级集中式供水工程改造、管网延伸、扩大供水规模等,由工程所在村委会提出申请,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后,报呈长宁县人民政府审批。建设资金为县级财政补助、受益群众自筹等资金。 第三章水源保护和水质管理 第十条村镇集中供水工程应按规定划定饮用水源保护区,设立警示标志,公布监督报警电话和水源保护责任人。供水单位建立水源保护区巡查制度,当饮用水源被污染,可能危及饮水安全时,供水单位应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并向环境保护、水利和卫生计生部门报告。 第十一条凡因生产建设或进行其他活动造成水源污染或工程损坏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

DB33T 834-2011 起重机械维护保养管理规范

ICS 53.020.20 J80 DB33 浙江省地方标准 DB 33/T 834—2011 起重机械维护保养管理规范 Management specification for cranes maintainance 2011 - 07 - 26 发布2011 - 08 - 26 实施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飉餲銸 ?「「「M。』¨韟」「醲M·“‘?

DB33/T 834—2011 前言 本标准根据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规定起草。 本标准由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浙江省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 本标准参与起草单位:丽水市特种设备检测院、舟山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舟山市特种设备检测院、浙江省火电建设公司、杭州钢铁集团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陆纪法、赵欣刚、张维波、李屹东、朱亚军、王勇玲、陈建华、魏连友、方正平、程建棠、王学斌、朱波、张宁、叶杰凯、胡建钦。 I

?飉餲銸 ?「「「M。』¨韟」「醲M·“‘?

起重机械维护保养管理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桥架型起重机、臂架型起重机、升降机、机械式停车设备等起重机械维护保养的要求 和具体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起重机械的维护保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6067.1-2010 起重机械安全规程 GB/T 20776-2006 起重机械分类 TSG Q5001-2009 起重机械使用管理规则 TSG Q6001-2009 起重机械安全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考核大纲 TSG Q7015-2008 起重机械定期检验规则 TSG Q7016-2008 起重机械安装改造重大维修监督检验规则 国务院第549号令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 92号起重机械安全监察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第115号特种 设备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本标准。 3.1 起重机械用于垂直升降或者垂直升降并水平移动重物的机电设备,其范围规定为额定起重量大于或者等于 0.5 t的升降机;额定起重量大于或者等于1 t,且提升高度大于或者等于2 m的起重机械和承重形式固定的电动葫芦等。 3.2 使用单位 具有在用起重机械管理权利和管理义务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既可以是起重机械的产权所有者,也可以是由合同(协议)关系确立的具有在用起重机械管理权利和管理义务者。 3.3 维护保养 1

供水管井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

范文范例指导参考 供水管井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 1986-5-12 主编单位: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院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 实行日期:1986年12月1日 关于批准颁发《供水管井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的通知 (86)城城字第236号 根据原国家城市建设总局(80)城科字第51号文安排,由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院负责组织 编制的《供水管井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现经我部审查,批准为部标准,编号为CJJ10- 86, 自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一日起实行。在实行过程中,如有问题或意见,请函告成都市外北曹家巷中 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院《供水管井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管理组。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 一九八六年五月十二日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本规范适用于生活饮用和工业生产供水管井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第1.0.2条供水管井的设计、施工,应在具有必要的水文地质资料后进行。当水文地质资料不能满足供水管井的设计、施工时,应按勘探开采井设计、施工。 第1.0.3条供水管井所使用的材料,应符合本规范及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 第二早管井设计 第一 -节现场踏勘 第2.1.1条设计前,应根据任务要求,搜集和研究建井地区的有关资料。 第2.1.2条现场踏勘时,应了解建井地区的地下水开发利用情况及施工条件,并核实已有资料。第二节井群布置及井位确定 第2.2.1条井群位置(井位)的确定,应考虑下列因素: 一、需水量和水质要求; 二、地下水资源可靠; 三、城镇规划和现有给水设施; 四、施工、运行和维护方便; 五、有足够的卫生防护范围; 六、需水量增加时,有扩建可能。 第2.2.2条井群的布置,应进行水文地质计算,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遇地下水补给来源充足的大厚度含水层 或多层含水层时,可设计分段或分层取水井组;与 学习资料整理 范文范例指导参考 河流联通性良好的含水层,可设计傍河井群;岩溶地区地下水特别富集时,可设计同深度井组。 第2.2.3条井群设计时,应设置长期观测孔。观测孔的设计,应符合《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

村镇供水资质标准

1 总则 1.0.1 为适应我国村镇供水事业发展的需要,规范供水单位的管理,提高供水质量,保障饮用水安全,充分发挥供水工程的效益,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建制镇、集镇、村庄(居民社区)等集中式供水的供水单位资质认证和相关管理。 1.0.3 村镇供水单位按实际日供水量可分为五类,见表1.0.3。 表1.0.3 村镇供水单位分类表 1.0.4 达到本标准规定的供水质量、安全生产、基础管理等指标的村镇供水单位方可取得相应的资质。 1.0.5本标准引用了下列标准: 《氯气安全规程》(GB119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法》(GB5750)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 《泵站技术管理规程》(SL255) 《城镇水厂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规程》(CJJ58)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DL408 1.0.6 村镇供水单位资质认证和相关管理,除执行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村镇供水 Water supply for villages and towns 为村镇居民和企事业单位提供生活和生产等用水的供水统称。 2.0.2饮用水安全 Sufficient and clean drinking water 居民生活饮用水供应及时、充足,且水质符合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统称。 2.0.3供水规划 Planning of water supply 村镇范围内供水建设与管理的总体安排。 2.0.4 供水水质 Water supply q uality 供给用户水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性质。 2.0.5供水水源 Source of water supply 供水工程所取用的地表和地下原水的统称。 2.0.6村镇供水工程 Water supply for villages engineering 向村镇提供生活和生产等用水的工程设施。 2.0.7 集中式供水 Centralized water supply 由水厂统一取水净化后,集中用管道输配至用水点的供水方式。

建筑起重机械使用及维护保养制度

XXX项目 建筑起重机械使用及维护保养制度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编制单位: 编制日期:

一、总则 1为了加强建筑起重机械的安全监督管理,防止和减少安全事故发生,充分提高现有设备合理使用效率,依据《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建设部令第166号、《施工现场机械设备检查技术规程》JGJ160--2008《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2011、《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12、及集团相关规定,制定本细则。 2本管理细则适用XXX集团有限公司XXX公司所辖区域公司、分公司、经营部管理的项目。本细则所称大型机械设备,是指建筑起重机械,包括塔式起重机、施工升降机及物料提升机。 3各分公司、项目部必须配备专职机械设备管理员,有条件的经营部也应该配备机械设备专职管理员,对其所属设备进行专业管理,专职机械设备管理员必须持有有效设备管理员证。 二、设备购置与租赁 1、大型机械设备的采购:大型机械设备的采购应选择质量可靠、信誉良好、服 务到位并具备相应资质的大型生产厂家。 2、大型机械设备的租赁:大型机械设备的租赁应选择信誉良好,服务到位,设 备较新,符合公司要求的租赁公司。 3、公司每年将对设备的采购、租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评审,对产品质量不稳定、 服务水平低等不符合公司要求的合作单位将列入不合格供应商名录,禁止合作。 4、严禁使用有以下情况之一的建筑起重机械: 1)、租赁设备:使用年限超过 5 年的施工电梯,使用年限超过 7 年的塔吊; 2)、自有设备:使用年限超过 10 年的QTZ80 (含QTZ80 )以下塔吊; 使用年限超过 15 年的QTZ125(含QTZ125)以上的塔吊,使用年限超过 8 年的施工升降机; 3)高度超过 60m 的建筑,严禁使用 QTZ40(含 QTZ40)以下塔吊; 4)、高度超过 30m 的建筑,严禁使用龙门架式物料提升机; 5)、严禁购买天轮对重式施工升降机。 严禁租赁南海聚龙、南海业豪、南海高达品牌的塔吊。

PVCU管成井技术规范修订

《PVC-U管成井技术规范》(修订) 河南省地方标准编制说明 一、编制的目的和意义 PVC-U管是一种新型的成井管材,可广泛应用于城镇生活与工业供水管井、农村饮水安全与灌溉管井、浅层地热能开发热源井(水源热泵系统)、地下水监测管井等领域。与传统金属井管相比,具有不腐蚀结垢、对水质无污染、质量轻、工人劳动强度低、使用寿命长等优点。PVC-U塑料成井管材在国外已基本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目前,国内很多供水管井施工单位由于不了解PVC-U管的特性和成井关键工艺,在使用PVC-U管时经常出现井管下入困难和井管爆裂事故,严重阻碍了PVC-U管的推广应用。成功解决PVC-U管的成井工艺,是PVC-U管推广应用的前提。 2009年河南省地方标准《PVC-U管成井技术规范》(DB41/T 597-2009)发布实施。该标准为PVC-U管在水井工程中应用提供了技术参考,避免因成井技术参数不合理造成PVC-U管成井

失败,为其在水井中应用提供了技术保障。随着PVC-U管在不同类型水井中的应用范围逐渐拓宽、标准中引用的相关标准的修订、相关成井技术参数的完善等,有必要对原标准进行修订,进一步完善标准条款。该标准的修订对进一步拓宽PVC-U管成井的应用范围、推广应用新型PVC-U成井管材具有积极意义。 二、任务来源及编制原则和依据 (一)任务来源 根据《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征集2017年度河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的通知》(豫质监标发〔2016〕203号)文件精神,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环境调查院于2016年11月立项申请了《PVC-U管成井技术规范》(DB41/T 597—2009)的修订工作。 2017年8月11日,《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关于下达2017年第三批河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豫质监标发〔2017〕263号)文件批准了该标准的修订,计划编号:20173220090,由河南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二地质环境调查

四川省村镇集中供水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提纲(试行)

四川省村镇集中供水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提纲(试行) 总则 1. 综合说明 2 项目区概况及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1项目区自然概况 2.2项目区社会经济概况 2.3供水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5项目区供水规划及供水范围 3 工程建设条件 3.1区域水资源概况 3.2地质情况 3.3建筑材料 3.4对外交通、通讯情况 3.5组织机构及配套资金落实情况 3.6群众参与情况 4 设计依据和原则 4.1 设计依据 4.2 设计原则 5 工程规模 5.1供水范围、供水对象及设计水平年 5.2需水量预测 5.3供水规模的确定 6 水源选择 6.1水源选择的原则和要求 6.2水源论证 6.3水源的确定 7 工程总体布置 7.1总体布置原则 7.2供水系统方案比较 7.3水源及取水工程 7.4输水线路选择及管材选择 7.5净配水厂总体设计8 工程设计 8.1工程等级、类型和设计标准 8.2取水构筑物设计 8.3输水管(渠)道设计 8.4净(制)构筑物 8.4.1混合设计及絮凝剂投加方式 8.4.2反应池设计 8.4.3沉淀池设计 8.4.4过滤池设计 8.4.5消毒设计及投加方式 8.5调节构筑物设计 8.6配水工程及入户工程设计 8.7加压泵站及机电设备设计 8.8水厂及附属构筑物设计 8.9建筑设计 8.10结构设计 8.11供配电设计 8.12自动控制、仪表及通讯设计 8.13水质检验仪器及设备 9 概算投资与水价分析 9.1工程投资概算 9.2筹资方案 9.3水价分析 10 工程施工 10.1施工组织 10.2主要建筑物施工方法 10.3施工总进度 10.4质量和进度的保证措施 11 环境影响、水土保持及水源保护 10.1环境影响 10.2水土保持 10.3水源保护

起重机械技术规范书

检索号 37-F2792CB-J40 ***********************************************************嘉峪关宏晟电热有限责任公司二期 2×300MW机组工程 ********************************************** 起重机械技术规范书

1、概述 嘉峪关宏晟电热有限责任公司二期工程安装两台300MW引进型汽轮发电机组,和两台1025t/h燃煤锅炉,根据工艺系统及辅助车间设备配置要求,两台机组需设置有关起重设施。特编制本技术规范书。 2、安装条件:

3、起重机规格(空格由投标方填写):

1

3.技术要求: 3.1工作级别:A5 3.2电源:三相交流、380V、50Hz 3.3大车导电形式采用:“H”型节能滑线(用户自备) 3.4 起重机的结构和机构部件的设计全部应考虑承受动静载荷以及由于碰击所引起的外力。 3.5起重机的小车运行机构的设计应允许在空载全速运行时,在断掉电源的情况下缓冲器碰撞。 3.6吊钩材料应允许采用优质碳素钢锻制,并经热处理。吊全速运行时,在断掉电源的情况下与缓冲器碰撞。 3.7 起吊绳应是具有挠性的钢丝绳,长度应满足在最大起吊高度时,吊绳在卷筒上还应留有不小于两圈的足够安全圈数 3.8 卷筒、锻造卷筒的毛胚件在加工前应进行应力消除,卷筒的直径和长度要满足当起吊在最低极限位置时能使钢丝绳在卷筒上留有不小于两圈的安全圈数和三圈固定圈。压板及螺栓紧固可靠。 3.9轴承(包括电机轴承)应具有不小于5000小时的工作寿命,可以是滚珠轴承或滚柱轴承。 3.10起重机在制动闸失灵时,吊件应在控制速度下降落,起升机构采用双液制动器,每个制动器的安全系数不低于1.25倍。 3.11起重机的操作余量:100%额定负荷下,只要需方适当调节起吊装置的制动闸,能正确操作。 3.12电气设备包括电动机及其控制设备,起动性能应与机械部分相匹配。 3.12电气设备包括必要的电动机操作器、制动闸控制器等以及某些便于必要的电磁开关、电阻器、保护电器、限位开关、电缆、照明检修的设施等。行车本题上装设供夜间工作使用的探照灯,功率不小于1KW。 3.13电动机(包括控制设备等)的电源为380V三相三线50Hz 电压波动为85%-110%UH,电动机额定力矩应符合国家有关起重机电气设备配备标准。 3.14每个起吊装置内有一个自动复位式限位开关,保证控制起吊电机主电路起升限位,当吊钩达到移动上限时,起吊电机电路就被断开。 3.15行车限轨器装置、限位开关(大车)装置由需方提供。 3.16起重机所有钢材须经喷丸处理。 3.17起重机油漆标准厚度为2遍底漆,3遍面漆,漆膜厚度按国家有关标准执行。 4质量标准

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重点专项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附件2 “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重点专项 2019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重点专项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的重要举措,是依靠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培育农村发展新动能、助推扶贫攻坚的重要步骤,是解决我国当前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紧迫任务,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为推动我国村镇领域技术创新,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启动实施“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重点专项。 专项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主线,统筹城乡发展,促进生产生活生态融合。针对不同规模不同特点的村镇,以建设绿色宜居村镇为导向,重点突破乡村清洁、村镇规划、宜居住宅、绿色建材、清洁能源等方面关键技术,构建基础研究平台、智慧乡村平台、生态建设平台等,促进绿色宜居村镇建设与发展。 专项按照产业链布局创新链、一体化组织实施的思路,围绕 —1—

总体目标,根据专项的统一部署,结合绿色宜居村镇技术创新链条的特点与规律,2019年度拟发布13个项目,其中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类项目12个,应用示范类项目1个。拟安排国拨经费4.62亿元。项目实施周期为2019年—2022年。每个项目下设课题数不超过5个,参与单位总数不超过10家。 一、重大共性关键技术 1.村镇饮用水水质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装备开发 研究内容:根据我国不同地区村镇饮用水水源污染现状,识别主要风险污染源及典型污染物,研究南北不同地区水资源开发技术,研究村镇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水质改善技术和污染防控策略;分类研究提出村镇供水工程常规水源水质提升技术与工艺,研发标准化、系列化、智能化的村镇饮用水处理工艺和装备,实现产业化;辨识典型村镇地区水源特征污染物,开展村镇非常规水源水深度处理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研究村镇饮用水品质影响要素,开展村镇饮用水品质提升关键技术与装备研究;聚焦村镇规模化水厂运营、管理薄弱的技术瓶颈,研究村镇饮用水厂运行监控、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管网二次污染防治及规范管理策略,构建适合我国村镇饮用水厂的集成技术和管理综合体系,并建立示范工程。 考核指标:研发水源保护、净水处理、管网输配等关键技术7项以上,村镇饮用水标准化处理装备涵盖5个以上系列并实现产业—2—

技术标(机井施工方案)

目录 一.项目概况 (15) 二、工程概况 (15) 三、本工程执行的技术标准和要求 (15) 四、工程量内容及相关要求 (16) 四、机井施工方案 (20) 1、施工程序 (20) 2、测量放线 (20) 3、主体施工方案 (20) 五、机井房施工方案 (23) (一)基础施工工艺流程 (23) (二)模板工程 (26) (三)砼工程 (28) (四)钢筋工程 (29) (五)屋面工程 (32) (六)脚手架工程 (33) (七)门窗工程 (34) (七)砌筑工程 (35)

(八)装饰工程 (36) 六、质量保证的一般措施 (39) 七、工期保证计划 (44) 八、安全及施工技术措施 (47) 九、文明施工技术保证措施 (51) 十、施工现场的消防保卫措施 (54) 十一、应急预案 (54) 十二、与发包人及监理、设计单位的配合 (60) 十三、地埋电缆施工工艺方法 (62) 附表1:劳动力计划表 (65) 劳动力计划安排表 (65) 附表2: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66) 拟投入本工程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66) 附表3、施工进度表 (68) 附表4、施工区平面布置图 (69)

一.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2016年财政扶贫资金甘肃省国营小宛农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2.建设单位:甘肃省国营小宛农场 3.建设地点:甘肃省国营小宛农场 4.计划工期:计划开工日期:2017年5月13日,计划竣工日期:2017年9月14日,总工期120日历天。 二、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2016年财政扶贫资金甘肃省国营小宛农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A包),主要施工内容为:更新旧机井11眼,维修机井19眼,新建24m2砖混结构机井房7座,0.4kv地埋电缆线路 1.32km。 三、本工程执行的技术标准和要求 1、本招标工程项目的材料、设备、施工须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以及本省或行业现行的、相关的工程建设标准、规范的要求。 2、适用的国家、行业及地方规范、标准和规程: (1)《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8-99) (2)《机井技术规范》(GB/T50625-2010) (3)《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4)《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 (5)《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11; (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供水管井设计施工验收规范

供水管井设计施工验收规范

供水管井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CJJ10—86 主编单位: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院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 实行日期:1986年12月1日 关于批准颁发《供水管井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的通知 (86)城城字第236号 根据原国家城市建设总局(80)城科字第51号文安排,由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院负责组织编制的《供水管井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现经我部审查,批准为部标准,编号为CJJ10—86,自一九八六年十二月一日起实行。在实行过程中, 如有问题或意见,请函告成都市外北曹家巷中国市政工程西南设计院《供水管井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管理组。 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 一九八六年五月十二日 第一章总则 第1.0.1条本规范适用于生活饮用和工业生产供水管井的设计、施工及验收。 第1.0.2条供水管井的设计、施工,应在具有必要的水文地质资料后进行。当水文地质资料不能满足供水管井的设计、施工时,应按勘探开采井设计、施工。 第1.0.3条供水管井所使用的材料,应符合本规范及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 第二章管井设计 第一节现场踏勘 第2.1.1条设计前,应根据任务要求,搜集和研究建井地区的有关资料。 第2.1.2条现场踏勘时,应了解建井地区的地下水开发利用情况及施工条件,并核实已有资料。

第二节井群布置及井位确定 第2.2.1条井群位置(井位)的确定,应考虑下列因素: 一、需水量和水质要求; 二、地下水资源可靠; 三、城镇规划和现有给水设施; 四、施工、运行和维护方便; 五、有足够的卫生防护范围; 六、需水量增加时,有扩建可能。 第2.2.2条井群的布置,应进行水文地质计算,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遇地下水补给来源充足的大厚度含水层或多层含水层时,可设计分段或分层取水井组;与河流联通性良好的含水层,可设计傍河井群;岩溶地区地下水特别富集时,可设计同深度井组。 第2.2.3条井群设计时,应设置长期观测孔。观测孔的设计,应符合《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TJ27—78)的有关规定。 第2.2.4条井群设计时,应设置备用井。备用井的数量,可按生产井数10~20%停止工作时仍能满足设计水量确定,但不得少于一口。 第2.2.5条井位与高大建筑物或重要构筑物,应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 第三节管井结构设计 第2.3.1条管井结构设计,一般包括下列内容: 一、井身结构; 二、过滤器类型及井管配置; 三、填砾的规格及位置; 四、封闭的位置及所用材料; 五、管井的附属设施如测水管、填砾管等。 第2.3.2条井身结构应尽量简化。井身设计应首先根据成井要求,确定井的最终直径,然后考虑成井工艺、岩石可钻性等因素,确定每段井径大小与深度,最后,确定井的开口直径。 第2.3.2条松散层中管井的深度,应根据拟采含水层(组)的顶板埋藏深度、过滤器的合理长度、过滤器的安装位置、沉淀管的长度来确定。

起重机械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桥式起重机

起重机械安全技术监察规程-桥式起重机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保证桥式起重机的安全运行,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起重机械安全监察规定》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 本规程适用于《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范围内的起重机械中的桥式起重机(以下简称起重机)的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和检验检测。 本规程适用的起重机,包括通用桥式起重机、电站桥式起重机、防爆桥式起重机、绝缘桥式起重机、冶金桥式起重机、架桥机、电动单梁起重机、电动单梁悬挂起重机、电动葫芦桥式起重机和防爆梁式起重机等。 第三条 本规程规定了起重机安全技术的基本要求,在中国境内生产、使用的起重机,必须符合本规程的要求,其中专门用于中国境外使用的起重机按照其他有关规定。 第四条 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以及有特殊使用要求的起重机,不符合本规程要求时,相关单位应当将相关的研究、试验等依据、数据、结果及其检验检测报告等技术资料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由国家质检总局委托国家质检总局特种设备安全技术委员会组织技术评审。技术评审的结果经过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后,方可进行试制、试用。 第二章一般要求 第五条 起重机的设计必须符合安全、可靠和使用场所、环境(包括界限尺寸)的要求。 第六条 吊运熔融金属的起重机,其额定起重量75t以上(含75t),除符合本规程外,还必须符合JB/T7688.15-1999《冶金起重机技术条件 铸造起重机》相关要求。 以电动葫芦作起升机构,吊运熔融金属的起重机还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二)电动葫芦的工作级别不小于M6级。 第七条 起重机制造单位必须取得相应的特种设备制造许可后,方可从事许可范围内的制造活动。起重机制造单位应当采用符合本规程要求的设计文件,并且对其制造的起重机的安全性能负责。 第八条 起重机出厂时,制造单位应当向使用单位提供以下技术文件: (一)设计文件,至少包括总图、主要受力结构件图、机械传动图、电气和液压系统原理图; (二)产品质量证明书(内容见第九条); (三)安装及其使用维护说明(内容见第十条); (四)制造监督检验证书(实施监督检验的产品); (五)整机型式试验证明(复印件、按覆盖原则提供)。 第九条 制造单位向用户提供的产品质量证明书,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一)产品合格证; (二)产品技术特性,包括主要参数、工作级别、主要结构形式、工作机构主要特性、适用工作环境、依据标准; (三)主要受力结构件材料,包括材料标准、牌号、规格、制造单位、材料标志、制造日期,以及材料化学成分、材料力学性能; (四)主要零部件,包括所配套的零部件的名称、零部件号、型号规格、制造单位、制造日期、产品编号,以及外购件的合格证明; (五)安全保护装置,包括所配套的安全保护装置的名称、装置号、型号规格、制造单位、制造日期、产品编号、外购件的合格证明,以及型式试验报告或者型式试验合格证; (六)出厂检验报告,包括整机检查、主要尺寸测量; (七)铭牌实物复印件(如拓印件)。 以上(一)至(六)项的格式和相关内容见附件A。 第十条 制造单位向用户提供的安装及其使用维护说明,至少包括以下内容: (一)具体性能参数、用途及其对使用环境的要求; (二)各机构和各系统的原理图及其相应的说明; (三)安装说明及其要求;

2018年建筑工程常用标准、规程、规范有效版本清单

2018年建筑工程常用标准、规程、规范有效版本清单

常用标准、规程、规范目录有效版本清单 批准: 审查: 编制: 二○一八年六月二十五日

编制说明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及水利部等有关部门发布的现行有效技术标准,结合我公司具体实际应用进行编制。 2、凡是清单中未列入而工作中需要使用的现行有效技术标准,各项目监理部报公司技术部审批后参考使用,或增添为有效版本。 3、本清单出版之后发布的技术标准,技术部将以发文的方式通知各项目监理部,增添为有效版本。 4、本有效版本清单按拼音顺序索引、查询。

编号:MYJL—D—4.2.3—06 序 号 标准名称及编号 1.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3-2005 2.3~110kV高压配电装置设计规范GB50060-2008 3.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GB2894-2008 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程 GB50348-2004 5.泵站安全鉴定规程 SL316-2015 6.泵站技术改造规程 SL 254-2000 7.泵站拍门技术导则 SL 656-2014 8.泵站设备安装及验收规范 SL317-2015 9.泵站设计规范 GB50265-2010 10.泵站施工规范 SL234-1999 11.泵站现场测试与安全检测规程 SL548-2012 12.超声波测深仪 JJG(水利)003-2009 13.城市建设档案著录规范 GB/T50323-2001 14.村镇供水工程设计规范SL 687-2014 15.村镇供水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SL 688-2013

编号:MYJL—D—4.2.3—06 序 号 标准名称及编号 16.大坝安全自动监测系统设备基本技术条件SL268-2001 17.大型灌区技术改造工程SL418-2008 18.大型螺旋塑料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 50989-2014 19.大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规划编制规程 SL 735-2016 20.灯泡贯流式水轮发电机组安装工艺规程DL/T5038—2012 21.低热微膨胀水泥 GB2938-2008 22.堤防工程安全评价导则 SL/Z 679-2015 23.堤防工程地质勘察规程SL188-2005 24.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 SL171-96 25.堤防工程设计规范 GB50286-2013 26.堤防工程施工规范 SL 260-2014 27.地面灌溉工程技术管理规程 SL 558—2011 28.地面灌溉工程技术管理规程SL 558-2011 29.地下防水工程质量验收规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