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化学常用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

初中化学常用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

初中化学常用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
初中化学常用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

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

镁+ 氧气点燃氧化镁

2Mg + O2点燃2MgO

硫+ 氧气点燃二氧化硫

S + O2点燃SO2

纯氧气中是蓝紫色的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碳+ 氧气

C + O2点燃CO2

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使澄清石灰水浑浊的气体磷+ 氧气点燃五氧化二磷

4P + 5O2点燃2P2O5

现象:

铁+ 氧气点燃四氧化三铁

3Fe + 2O2点燃Fe3O4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

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

编辑版word

常见的化学反应及现象

常见的化学反应及现象综合 1.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复分解反应) Ca(OH)2 + CO2 = CaCO3↓ + H2O 现象:石灰水由澄清变浑浊。 相关知识点:这个反应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 2.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化合反应) 2Mg + O2 = 2MgO 现象:镁在空气中剧烈燃烧,放热,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 相关知识点:(1)这个反应中,镁元素从游离态转变成化合态;(2)物质的颜色由银白色转变成白色。 (3)镁可做照明弹;(4)镁条的着火点高,火柴放热少,不能达到镁的着火点,不能用火柴点燃;(5)镁很活泼,为了保护镁,在镁表面涂上一层黑色保护膜,点燃前要用砂纸打磨干净。 3.水通电分解(分解反应) 2H2O = 2H2↑ + O2↑ 现象:通电后,电极上出现气泡,气体体积比约为1:2 相关知识点:(1)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2)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 (3)电解水时,在水中预先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增强水的导电性;(4)电源为直流电 4.生石灰和水反应(化合反应) CaO + H2O = Ca(OH)2 现象:白色粉末溶解

相关知识点:(1)最终所获得的溶液名称为氢氧化钙溶液,俗称澄清石灰水;(2)在其中滴入无色酚酞,酚酞会变成红色;(3)生石灰是氧化钙,熟石灰是氢氧化钙。(4)发出大量的热 5.实验室制取氧气 ①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分解反应) 2KClO3MnO2催化2KCl + 3O2↑ 相关知识点:(1)二氧化锰在其中作为催化剂,加快氯酸钾的分解速度或氧气的生成速度;(2)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没有改变;(3)反应完全后,试管中的残余固体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进行分离的方法是:洗净、干燥、称量。 ②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分解反应) 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相关知识点:在试管口要堵上棉花,避免高锰酸钾粉末滑落堵塞导管。 ③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分解反应) 2H2O2 MnO2催化2H2O + O2↑ 共同知识点:(1)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导管要伸到集气瓶下方,收集好后要正放在桌面上;(2)实验结束要先撤导管,后撤酒精灯,避免水槽中水倒流炸裂试管;(3)加热时试管要略向下倾斜,避免冷凝水回流炸裂试管;(4)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氧气要等到气泡连续均匀地冒出再收集;(5)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放在瓶口验满,伸入瓶中检验是否是氧气。 6.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化合反应) 充分燃烧:C + O2 = CO2 不充分燃烧:2C + O2 = 2CO 现象:在空气中发出红光;在氧气中发出白光,放热,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无色气体。 相关知识点:反应后的产物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来进行检验。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 学方程式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3Fe+2O 2 点 燃 . Fe 3O 4 ; (2)酒精灯中燃料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C 2H 5 OH+3O 2 点燃. 2CO 2+3H 2 O ; (3)证明铁比铜活泼的化学方程式: CuSO 4+Fe=FeSO 4 +Cu ; (4)过氧化氢与过氧化钡都是过氧化物,过氧化物-般可用作漂白剂、供氧剂等.实验室可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H 2O 2 MnO 2 . 2H 2O+O 2 ↑ ;过氧化钡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制备过氧化氢:BaO 2+x+H 2 0=BaCO 3 ↓+H 2 O 2 ,其中物 质x的化学式

燃. Fe 3O 4 ;故答案为:3Fe+2O 2 点燃. Fe 3O 4; (2)酒精灯中燃料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 2H 5 OH+3O 2 点燃. 2CO 2+3H 2 O; 故答案为:C 2H 5 OH+3O 2 点燃. 2CO 2+3H 2 O; (3)证明铁比铜活泼的化学方程式:CuSO 4+Fe=FeSO 4 +Cu;故答案为: CuSO 4+Fe=FeSO 4 +Cu; (4)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方程式为:2H 2O 2

MnO 2 . 2H 2O+O 2↑;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即可推知物质x 的化学式为:CO 2;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BaO 2中氧的化合价为:(+2)+2y=0,则y=-1; 故答案为:2H 2O 2 MnO 2 . 2H 2O+O 2↑;CO 2;-1; (5)因CaCl 2+NaHCO 3=CaCO 3+NaCl+HCl 反应的生成物中CaCO 3能与HCl 反应,所以该反应不合理; 而CaCl 2+NaHCO 3=CaCO 3↓+2NaCl+CO 2↑+H 2O 反应有沉淀和气体、水生成,所以该反应合理; 故答案为:A ,因为反应的生成物中CaCO 3能与HCl 反应; (6)由难溶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成更难溶的物质,则白色Mg (OH )2加到FeCl 3溶液中有红棕色沉淀生成, 是因为Fe (OH )3比Mg (OH )2更难溶,其反应为:3 Mg (OH )2+2FeCl 3═3MgCl 2+2 Fe (OH )3↓, 故答案为:3 Mg (OH )2+2FeCl 3═3MgCl 2+2 Fe (OH )3↓,因Fe (OH )3比Mg (OH )2更难溶.

常见反应的现象

常见反应的现象 CO 2 SO 2 2P 2 2H 2 Fe 2 2Al 2 2 2CuO 2 2 2 2HgO

CO 2 2H 2H 2 3 +CuO C+2CuO

CO+CuO 描述实验现象时要注意不能说出生成物的名称,但可以根据生成物的化学性质来描述生成物。

常见物质的颜色、气味 固体 ●红色:红磷P、铜Cu、氧化铁Fe2O3、氧化汞HgO ●红褐色:氢氧化铁Fe(OH)3 ●黄色:金Au、硫S ●绿色:碱式碳酸铜Cu2(OH)2CO3 ●紫黑色:高锰酸钾晶体KMnO4 ●淡蓝色:固态氧O2 ●蓝色:氢氧化铜Cu(OH)2、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银白色:大多数金属(铁Fe、银Ag、铝Al、锌Zn、镁Mg……) ●黑色:木炭C、铁粉Fe、氧化铜CuO、二氧化锰MnO2、四氧化三铁Fe3O4、氧化亚铁FeO等●深灰色:石墨C ●灰白色:大多数磷肥 ●无色:金刚石C、干冰CO2、冰H2O ●白色:除了上述固体之外,我们学过的其他固体、固体粉末或晶体基本上都是白色的。 ●有刺激性气味的固体:碳酸氢铵NH4HCO3 液体 ●淡蓝色:液态氧O2 ●蓝色:含有Cu2+的溶液 ●浅绿色:含有Fe2+的溶液 ●黄色:含有Fe3+的溶液 ●银白色:汞Hg ●我们学过的大多数液体都是无色的。 ●有特殊气味的液体:乙醇C2H5OH ●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醋酸CH3COOH 气体 ●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NO2 ●有毒的气体:一氧化碳CO、氯化氢HCl、氨气NH3、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等 ●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氯化氢HCl、氨气NH3、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等 ●我们学过的大多数气体都是无色无味的。 ●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二氧化硫SO2、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 O3等 ●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二氧化碳O2、臭氧O3、甲烷CH4、氟氯代烷等

中考化学实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系列探究实验》教学设计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系列探究实验教学设计 1 实验设计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学会用排水法收集一定体积分数的氧气; 学会酒精灯、坩埚钳等常见化学仪器的使用方法; 学会铁丝燃烧实验的操作技巧和实验规范。 1.2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质疑意识,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使学生逐步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化学观、探究观,体验化学探究的乐趣,感受化学物质及反应的魅力; 培养学生深度思考的习惯,体验化学世界的美妙; 引导学生赞赏化学,从而提升科学素养和激发研究潜能。 2 实验内容 2.1 准备好实验相关用品。 2.2 具体探究活动: 探究活动1:探究铁丝燃烧和氧气浓度的的关系; 探究活动2:探究铁燃烧和反应物接触面积的关系; 探究活动3:探究铁丝燃烧和含碳量的关系。 3 实验教学设计思路(下页)

4 实验教学过程 实验:在空气中点燃镁条及铁丝(铁丝末端系一根火柴),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讨论、分析铁丝燃烧实验失败原因。(教师提示从燃烧条件角度进行分析) 1、是不是没有可燃物? 2、是不是没有和氧气接触? 3、是不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以上? 学生:联系铁丝在氧气中顺利燃烧的现象进行讨论,分析。 得出实验实验失败的原因和氧气有关。 1、氧气浓度不足; 2、和氧气接触不充分。 提问:铁丝燃烧是不是一定需要纯氧? 学生:讨论,设计方案(有难度),进行如表1所示对比实验,并观察实验现象。

探究实验1: 表1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20%(空气) 不能燃烧 氧气浓度太低,到不到铁丝燃烧所需的氧气浓度。 80% 轻微火星四溅(链接视频) 铁丝燃烧并不一定需要纯氧 100% 火星四溅明显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得出结论——铁丝燃烧不一定需要纯氧。 (小结: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并不一定需要纯氧,氧气的浓度越大,反应越剧烈。) 提问:如何收集一瓶(330mL )浓度为80%的氧气(瓶底要预留50mL 水)? 学生:思考,以实验中80%为例,讨论如何收集一定体积分数的氧气。 收集体积分数为80%的氧气需预留的空气体积为x ,则计算如下: 000021 (280)5O 80280 x x ?+-== 解得:x = 70mL 故应需向集气瓶中加入水的体积为(330-70)mL = 260mL 。 用排水法收集时,只需将水排到50mL 预留水标志线处,即可停止收集,此时收集到 的氧气的体积分数即为80%。 过渡:如何才能增加铁和氧气的接触面积? 学生:回答——将铁丝换成铁粉。 探究实验2:在酒精灯火焰上方抖落还原铁粉(AR ),观察现象(图1)。(链接视频) 教师:简要解释,还原铁粉的粒径达微米级(10—6 m )。 视频展示:纳米(10—9 m )铁粉在空气中自燃的视频(图2、图3、图4)。(链接视频)

初中化学燃料及其燃烧

初中化学燃料及其燃烧 一:燃烧及灭火 1、通常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 (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 2、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但镁和二氧化碳,钠和氯气的燃烧现象告诉我们可燃物在特殊条件下即使没有氧气参与也可以发生燃烧。只要有剧烈的发光发热现象的化学反应都能称作燃烧。 3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 (1)完全燃烧的条件:优点:碳完全燃烧的方程式: (2)不完全燃烧的条件;缺点:碳不完全燃烧的方程式: 4、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 (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5、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 (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6.几种常见的灭火方法和原理 (1)用水扑灭,水起的主要作用: (2)电器失火时不能用水来扑灭,应先,然后再用不导电的物质来灭火,例如:四氯化碳。 (3)酒精洒在桌面上失火时用: (4)油锅失火时用: (5)油失火时不能用水灭火,原因: ,可用 灭火剂或者扑灭。 (6)森林失火时,常围绕火场原理是: 7.几种常见的灭火器 ①泡沫灭火器:使用时能喷出大量的二氧化碳附在可燃物 上,使之与隔绝,由于灭火时喷大量的泡沫,只 能扑灭木材、棉花等燃烧引发的火灾。 ②干粉灭火器:在受热时碳酸氢钠会发生分解反应 其中二氧化碳能起到灭火的作用,还能吹动干粉,具有不 腐蚀容器和不易变质等优良性能,除了扑灭一般火灾外,

初中化学如何区分燃烧现象

如何区分燃烧现象 课后习题1. 以下有关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的叙述中,不准确的是()。 A.物质在氧气中燃烧都会发光发热 B.物质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激烈 C.碳在氧气中燃烧时,伴有蓝色火焰和火星四射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有黑色固体生成 解析本题考查同学们对碳、铁丝等物质在氧气、空气中燃烧现象的理解和区分。下面将不同物质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比较,以期帮助同学们理解记忆。 黑色木炭,空气燃烧,持续红热,无烟无焰;红热木炭,见氧复燃,发出白光,温度很高。 淡黄硫黄,空气燃烧,火焰淡蓝,放出热量;燃硫入氧,燃烧更旺,火焰蓝紫,美丽漂亮,生成气体,气味够呛。 铁丝见空气不燃,灼烧红热离火冷;伸入纯氧剧烈燃,火星四射成黑色,瓶底铺沙(水)防炸裂。 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没有蓝色火焰和火星四射的现象,故答案为C。 2. 在你观察过的①碳、②铁、③石蜡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中,有火焰出现的是;火星四射的是;放出热量的是;集气瓶里事先垫一层沙或倒少量水的是,这是因为。 解析在观察实验现象时,要注意“烟”、“雾”、“光”、“火焰”的区别。“烟“是固体小颗粒悬浮在空气中产生的,如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烟,它是生成物五氧化二磷的固体小颗粒。“雾”是液体小液滴悬浮在空气中产生的,如天气寒冷时我们常看到下雾现象。“光”一般是固体直接燃烧产生的现象,如镁在空气中燃烧看到的耀眼强光。“火焰”一般是气体或液体燃烧产生的现象,如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时,会由固态转换为液态,再由液态转换为气态,最后燃烧的是石蜡蒸气。 碳(固体)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黑色固体。石蜡在氧气里燃烧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瓶壁上形成水雾,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所以有火焰出现的是石蜡,火星四射的是铁和碳,且这三种物质燃烧都放出热量;做碳、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需要事先在集气瓶底部铺一层细沙或装少量水,能防止溅落下来的灼热碳粉或熔化灼烧的铁和四氧化三铁把瓶底炸裂。 答案③①②①②③①②防止溅落的灼热碳粉、熔化灼烧的铁和四氧化三铁掉入瓶底使集气瓶炸裂 点评解答这类试题不仅要了解常见物质在氧气和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还要了解“烟”、“雾”、“光”、“火焰”的区别,注意实验中的细节问题。 变式训练题将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氧气中燃烧,并按要求填空: ①木炭、②石蜡、③红磷、④细铁丝。 (1)燃烧时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的是(填序号,下同)。 (2)燃烧时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3)燃烧产物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参考答案(1)④(2)③(3)①②

(完整版)初中常见燃烧现象总结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 =点燃= 2MgO 现象:(1)发出耀眼的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白色粉末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2 =点燃= Fe3O4 现象:(1)剧烈燃烧,火星四射(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注意:瓶底要放少量水或细沙,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3、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 2CuO 现象:铜丝变黑。 4、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2 =点燃= 2Al2O3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有白色固体生成。 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 + O2 =点燃= 2H2O 现象:(1)产生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6、红(白)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2 =点燃= 2P2O5 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大量白烟。 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 + O2 =点燃= SO2 现象:A、在纯的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在空气中燃烧(1)发出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2 =点燃= CO2 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9、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2 =点燃= 2CO2 现象:发出蓝色的火焰,放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0、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4 + 2O2= 点燃= CO2 + 2H2O

现象: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1、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H + 3O2 =点燃= 2CO2 + 3H2O 现象:发出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初中化学常见实验现象 单质 烧烧现象

部分物质在空气中和氧气中反应的对比:a)碳和氧气反应 方程式:C + O2CO2 现象:剧烈燃烧,发白光,放热,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b)硫和氧气反应 方程式:S + O2SO2 现象: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注意:实验前应在瓶底放少量水,用来吸收生成的有毒气体。 c)红磷和氧气反应: 方程式:4P + 5O22P2O5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大量白烟 生成的P2O5是固体小颗粒,现象为白烟,不是白雾。 d)铁和氧气的反应: 方程式:3Fe + 2O2Fe3O4 现象: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注意:集气瓶底放一层细沙或少量水。 e)镁和氧气反应: 方程式:2Mg + O22MgO 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有白烟。 注意:不能手持镁条,应用坩埚钳夹持。 f)石蜡和氧气反应 文字表达式: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 现象:剧烈燃烧,放出热量,发出白光,如果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 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烟和雾的区别: a)烟:大量固体小颗粒分散在空气长产生烟。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是燃烧生成的固体P2O5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 b)雾:大量小液滴分散在气体中产生雾。打开盛浓盐酸的瓶塞,瓶口有白雾,是挥发的HCl气体遇到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了盐酸小液滴。 a)光:固体物质燃烧使发光。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光 b)气体物质和容易气化的物质燃烧时产生火焰。蜡烛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的火焰,

是石蜡熔化后生成的气体燃烧而产生的。描述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的技巧: 可按三个顺序从三个方面进行: (1)剧烈燃烧,有什么颜色的光,火焰;(2)放热; (3)生成物的特性

初三化学(燃烧及其利用)

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考试要求:认识燃烧、缓慢氧化、爆炸的条件及其防火、灭火、防爆炸的措施 一、燃烧 1、概念:可燃物与空气中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条件:(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否则不能燃烧)如右图所示:A、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B、薄铜片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了燃烧需要氧气 白磷的着火点低,应贮存在装有水的试剂瓶中 3、燃烧与缓慢氧化的比较 相同点:都是氧化反应、都放热; 不同点:前者发光、反应剧烈,后者不发光、反应缓慢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考点一) 1、燃烧的条件决定着灭火的原理,只要破坏燃烧的任何一个条件,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2、灭火的原理:(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泡沫灭火器: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干粉灭火器:扑灭一般的失火外,还可以扑灭电器、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 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 4、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利用碳酸钠与浓盐酸迅速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来灭火 化学反应方程式:Na2CO3+2HCl=2NaCl+H2O+CO2↑ 二、爆炸(考点二) 概念发生条件防范措施 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 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可燃物;与空气或氧 气接触;温度达到着 火点 可燃物与其他物品 隔离;与空气隔离; 降低温度至着火点 以下 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发生急 剧燃烧,短时间内积聚大量的 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 起爆炸 剧烈燃烧;有限空间严禁烟火 缓慢氧化 反应进行得很慢,甚至不易察 觉的氧化反应 与空气或氧接触 ①可能是化学变化(火药爆炸)也可能是物理变化(车胎爆炸) ②化学变化的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空间内急速燃烧,放出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 ③可燃性气体(氢气、一氧化碳、甲烷)或粉尘(面粉、煤粉)与空气或氧气混合,遇到明火可能会发生爆炸;可燃性气体在点燃或加热前都要检验纯度,以防止发生爆炸的危险 ④油库、面粉加工厂门口贴有“严禁烟火”的标志: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气体或粉尘,接触到明火,就有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3Fe+2O2 点 燃 . Fe3O4 ; (2)酒精灯中燃料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C2H5OH+3O2 点 燃 . 2CO2+3H2O ; (3)证明铁比铜活泼的化学方程式: CuSO4+Fe=FeSO4+Cu ; (4)过氧化氢与过氧化钡都是过氧化物,过氧化物-般可用作漂白剂、供氧剂等.实验室可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H2O2 MnO2 . 2H2O+O2↑ ;过氧化钡还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制备过氧化氢:BaO2+x+H20=BaCO3↓+H2O2,其中物质x 的化学式

点 燃 . Fe3O4 ;故答案为:3Fe+2O2点

燃 . Fe3O4 ; (2)酒精灯中燃料燃烧的化学方程式:C2H5OH+3O2 点 燃 . 2CO2+3H2O; 故答案为:C2H5OH+3O2 点 燃 . 2CO2+3H2O; (3)证明铁比铜活泼的化学方程式:CuSO4+Fe=FeSO4+Cu;故答案为:CuSO4+Fe=FeSO4+Cu; (4)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方程式为:2H2O2 MnO2 . 2H2O+O2↑;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即可推知物质x的化学式为:CO2;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BaO2中氧的化合价为:(+2)+2y=0,则y=-1; 故答案为:2H2O2 MnO2 . 2H2O+O2↑;CO2;-1; (5)因CaCl2+NaHCO3=CaCO3+NaCl+HCl反应的生成物中CaCO3能与HCl反应,所以该反

应不合理; 而CaCl2+NaHCO3=CaCO3↓+2NaCl+CO2↑+H2O 反应有沉淀和气体、水生成,所以该反应合理; 故答案为:A,因为反应的生成物中CaCO3能与HCl反应; (6)由难溶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成更难溶的物质,则白色Mg(OH)2加到FeCl3溶液中有红棕色沉淀生成, 是因为Fe(OH)3比Mg(OH)2更难溶,其反应为:3 Mg(OH)2+2FeCl3═3MgCl2+2 Fe (OH)3↓, 故答案为:3 Mg(OH)2+2FeCl3═3MgCl2+2 Fe(OH)3↓,因Fe(OH)3比Mg(OH)2更难溶.

初中化学常见实验现象单质烧烧现象

部分物质在空气中和氧气中反应的对比: a)碳和氧气反应 方程式:C + O2CO2 现象:剧烈燃烧,发白光,放热,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b)硫和氧气反应 方程式:S + O2SO2 现象: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注意:实验前应在瓶底放少量水,用来吸收生成的有毒气体。 c)红磷和氧气反应: 方程式:4P + 5O22P2O5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大量白烟 生成的P2O5是固体小颗粒,现象为白烟,不是白雾。 d)铁和氧气的反应: 方程式:3Fe + 2O2Fe3O4 现象: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注意:集气瓶底放一层细沙或少量水。 e)镁和氧气反应: 方程式:2Mg + O22MgO 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有白烟。 注意:不能手持镁条,应用坩埚钳夹持。 f)石蜡和氧气反应 文字表达式: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 现象:剧烈燃烧,放出热量,发出白光,如果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 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烟和雾的区别: a)烟:大量固体小颗粒分散在空气长产生烟。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是燃烧生成的固体P2O5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 b)雾:大量小液滴分散在气体中产生雾。打开盛浓盐酸的瓶塞,瓶口有白雾,是挥发的HCl气体遇到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了盐酸小液滴。 a)光:固体物质燃烧使发光。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光 b)气体物质和容易气化的物质燃烧时产生火焰。蜡烛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的火焰,是石蜡熔化后生成的气体燃烧而产生的。 描述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的技巧: 可按三个顺序从三个方面进行: (1)剧烈燃烧,有什么颜色的光,火焰; (2)放热; (3)生成物的特性

初三化学燃烧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

初三化学燃烧及其利用知识点总结 【一】燃烧和灭火 1、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 〔1〕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温度达到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 〔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3、影响燃烧现象的因素:可燃物的性质、氧气的浓度、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 〔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4、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二】燃料和能量 1、三大化石燃料: 煤、石油、天然气〔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 〔1〕煤:〝工业的粮食〞〔主要含碳元素〕; 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2、NO2〔引起酸雨〕、CO、烟尘等〔2〕石油:〝工业的血液〞〔主要含碳、氢元素〕; 汽车尾气中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

铅化合物和烟尘 〔3〕天然气是气体矿物燃料〔主要成分:甲烷〕,是较清洁的能源。 2、两种绿色能源:沼气、乙醇 〔1〕沼气的主要成分:甲烷 甲烷的化学式: CH4 〔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化学性质: 可燃性 CH4+2O2点燃CO2+2H2O 〔发出蓝色火焰〕〔2〕乙醇 (俗称:酒精, 化学式:C2H5OH) 化学性质: 可燃性 C2H5OH+ 3O2点燃2CO2+3H2O 工业酒精中常含有有毒的甲醇CH3OH,故不能用工业酒精配制酒! 乙醇汽油:优点〔1〕节约石油资源〔2〕减少汽车尾气 〔3〕促进农业发展〔4〕乙醇可以再生 3、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放热反应:如所有的燃烧 〔2〕吸热反应:如C+CO2高温2CO 4、新能源:氢能源、太阳能、核能、风能、地热能、潮汐能 氢气是最理想的燃料: (1)优点:资源丰富,放热量多,无污染。 〔2〕需解决问题:①如何大量廉价的制取氢气?②如何安全 地运输、贮存氢气?

常见的燃烧现象

a)碳和氧气反应 方程式:C + O2CO2 现象:剧烈燃烧,发白光,放热,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b)硫和氧气反应 方程式:S + O2SO2 现象: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注意:实验前应在瓶底放少量水,用来吸收生成的有毒气体。 c)红磷和氧气反应: 方程式:4P + 5O22P2O5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大量白烟 生成的P2O5是固体小颗粒,现象为白烟,不是白雾。 d)铁和氧气的反应: 方程式:3Fe + 2O2Fe3O4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物质 注意:集气瓶底放一层细沙或少量水。 e)镁和氧气反应: 方程式:2Mg + O22MgO

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有白烟。 注意:不能手持镁条,应用坩埚钳夹持。 f)石蜡和氧气反应 文字表达式: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 现象:剧烈燃烧,放出热量,发出白光,如果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 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b)烟和雾的区别: a)烟:大量固体小颗粒分散在空气长产生烟。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是燃烧生成的固体P2O5分散在空气中形成的 b)雾:大量小液滴分散在气体中产生雾。打开盛浓盐酸的瓶塞,瓶口有白雾,是挥发的HCl 气体遇到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了盐酸小液滴。 a)光:固体物质燃烧使发光。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光 b)气体物质和容易气化的物质燃烧时产生火焰。蜡烛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的火焰,是石蜡熔化后生成的气体燃烧而产生的。 描述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的技巧: 可按三个顺序从三个方面进行: (1)剧烈燃烧,有什么颜色的光,火焰;

九年级化学上册SFeCP等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知识点深度解析粤教版

S,Fe,C,P等物质在氧气中的燃烧 ?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很多物质都能与氧气发生化学反应。 ?部分物质在空气中和氧气中反应的对比:a)碳和氧气反应 方程式:C + O2CO2 现象:剧烈燃烧,发白光,放热,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b)硫和氧气反应 方程式:S + O2SO2 现象: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注意:实验前应在瓶底放少量水,用来吸收生成的有毒气体。 c)红磷和氧气反应: 方程式:4P + 5O22P2O5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大量白烟 生成的P2O5是固体小颗粒,现象为白烟,不是白雾。 d)铁和氧气的反应: 方程式:3Fe + 2O2Fe3O4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物质 注意:集气瓶底放一层细沙或少量水。 e)镁和氧气反应:方程式:2Mg + O22MgO 现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粉末状固体,有白烟。 注意:不能手持镁条,应用坩埚钳夹持。 f)石蜡和氧气反应 文字表达式: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 现象:剧烈燃烧,放出热量,发出白光,如果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冷烧杯, 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烟和雾的区别: a)烟:大量固体小颗粒分散在空气长产生烟。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是燃烧生成的固体P2O5分散 在空气中形成的

b)雾:大量小液滴分散在气体中产生雾。打开盛浓盐酸的瓶塞,瓶口有白雾,是挥发的HCl气体遇到空气中的水蒸气形成了盐酸小液滴。 a)光:固体物质燃烧使发光。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木炭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光 b)气体物质和容易气化的物质燃烧时产生火焰。蜡烛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色的火焰,是石蜡熔化后生成的气体燃烧而产生的。 描述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的技巧: 可按三个顺序从三个方面进行: (1)剧烈燃烧,有什么颜色的光,火焰; (2)放热; (3)生成物的特性

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

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 第一篇消防基础知识——引言 本篇消防基础知识部分全篇共分为四章十五节。 其中,燃烧基础知识一章主要包括燃烧条件,燃烧类型及其特点,燃烧产物等内容;火灾基础知识一章主要涉及火灾的定义、分类与危害,火灾发生的常见原因,建筑火灾蔓延的机理与途径,灭火的基本原理与方法等内容; 爆炸基础知识一章中主要介绍了爆炸的概念及分类,爆炸极限,爆炸危险源等内容;易燃易爆危险品消防安全知识一章主要介绍了爆炸品,易燃气体,易燃液体,易燃固体、易于自燃的物质、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氧化性物质和有机过氧化物等内容。 第一章燃烧基础知识 学习要求 了解燃烧的概念及燃烧的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 熟悉气体、液体、固体燃烧的特点。 掌握燃烧产物的概念和典型物质的燃烧产物。 燃烧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燃烧条件、燃烧类型及其特点,以及燃烧产物等相关内容,是关于火灾机理与燃烧过程等最基础、最本质的知识。 第一节燃烧条件 知识点:燃烧条件 燃烧是指可燃物与氧化剂(加火源条件就产生了)作用发生的放热反应,通常伴有火焰、发光和(或)发烟现象。 燃烧过程中,燃烧区的温度较高,使其中白炽的固体粒子和某些不稳定(或受激发)的中间物质分子内电子发生能级跃迁,从而发出各种波长的光。发光的气相燃烧区就是火焰,它是燃烧过程中最明显的标志。由于燃烧不完全等原因,会使产物中产生一些小颗粒,这样就形成了烟。 燃烧的发生和发展,必须具备三个必要条件: 可燃物 助燃物(氧化剂) 引火源(温度)

燃烧发生时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如果有一个条件不具备,那么燃烧就不会发生。 一、可燃物 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或其他氧化剂起化学反应的物质,如木材、氢气、汽油、煤炭、纸张、硫等。 按其所处的状态——可燃固体&可燃液体&可燃气体。 二、助燃物(氧化剂) 助燃物——与可燃物结合能导致和支持燃烧的物质,如广泛存在于空气中的氧气。 普通意义上,可燃物的燃烧均指在空气中进行的燃烧。在一定条件下,各种不同的可燃物发生燃烧,均有本身固定的最低氧含量要求,氧含量过低,即使其他必要条件已经具备,燃烧仍不会发生。 三、引火源(温度) 引火源——能引起物质燃烧的点燃能源。 在一定条件下,各种不同可燃物只有达到一定能量才能引起燃烧。常见的引火源: (1)明火——指生产、生活中的炉火、烛火、焊接火、吸烟火、撞击、摩擦打火、机动车辆排气管火星、飞火等。 (2)电弧、电火花——指电气设备、电气线路、电气开关及漏电打火,电话、手机等通信工具火花,静电火花(物体静电放电、人体衣物静电打火、人体积聚静电对物体放电打火)等。产生电弧和电火花的主要原因是:高压击穿,导线短路,绝缘导线外绝缘层损坏,开断感应电路产生拉弧现象。电弧是大量电火花汇集成的。 (3)雷击——瞬间高压放电能引燃任何可燃物。 (4)高温——指高温加热、烘烤、积热不散、机械设备故障发热、摩擦发热、聚焦发热等。 (5)自燃引火源——指在既无明火又无外来热源的情况下,物质本身自行发热、燃烧起火,如白磷、烷基铝在空气中会自行起火;钾、钠等金属遇水着火;易燃、可燃物质与氧化剂、过氧化物接触起火等。 四、链式反应自由基 自由基是一种高度活泼的化学基团,能与其他自由基和分子起反应,从而使燃烧按链式反应的形式扩展,也称游离基。

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探究

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探究 李严张雯 (中华中学江苏南京210006) 铁丝在纯净的氧气中能够燃烧而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所以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失败时常有人把原因归咎于氧气浓度较低。针对这一现象,我们就铁丝在多大浓度的氧气中才能被引燃这一问题,做了以下探究。 一、实验仪器及用品 仪器:锥形瓶、分液漏斗、大针筒(规格为60m L,注满水,塞上塞子,用量筒测量其实际体积为71m L)、球形贮液漏斗、酒精灯、铁架台。 用品:5%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铁丝(直径分别为0.20mm细铁丝和0.50mm粗铁丝)、砂纸、火柴、红色墨水、生料带。 二、实验装置设计 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分为氧气的制取和氧气浓度设定两个部分,说明如下: (1) 氧气制取部分由锥形瓶、双孔塞和分液漏斗组成,可通过控制过氧化氢滴加的速度来获得稳定的氧气流。 (2) 氧气浓度设定部分由铁架台、球形贮液漏斗、大针筒和单孔塞组成,实验时通过球形贮液漏斗的上下移动,使针筒内的水达到所需体积,进而确定气体收集完毕后针筒内氧气浓度。这种气体浓度的设定方法特点在于针筒内水的体积可任意设定,读数方便;排到球形容器内的水可不限次数重复使用,操作便捷。 图1 实验装置 三、实验步骤 1. 平稳氧气流制备。按图1所示连接氧气制取装置,在锥形瓶中加入一小勺二氧化锰,分液漏斗中放入5%过氧化氢溶液,使过氧化氢溶液逐滴流下,等到装置内空气排尽后,便可以得到稳定的氧气流。 2. 氧气浓度设定。连接氧气浓度设定装置,调节铁夹和铁圈高度,使球形

贮液漏斗放在铁圈上时,针筒内水面刚好达到10m L 刻度处(在针筒下端口缠一些生料带后再套上乳胶管,可有效解决此处漏水问题;可在水中滴加几滴红色墨水,更便于观察液面高度)。 3. 氧气收集和铁丝燃烧。把球形贮液漏斗提到适当高度,使针筒内水面达到60m L 刻度处,塞紧针筒上的塞子收集氧气,当针筒内水减少到10m L 时立即把塞子打开(保留10m L 水是为了防止铁丝燃烧时炸裂针筒),插入火柴将要燃尽的螺旋状铁丝,观察并记录铁丝燃烧现象;以10m L 水量依次减少针筒内水的体积,重复上述实验(注意:每次收集氧气前要排尽上一次实验残留在针筒内的气体),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针筒内水的体积对铁丝燃烧的影响 水的体积(m L ) 60 50 40 30 20 细铁丝(0.20mm ) 剧烈燃烧 剧烈燃烧 剧烈燃烧 稍有燃烧 不燃烧 粗铁丝(0.50mm ) 剧烈燃烧 稍有燃烧 不燃烧 不燃烧 不燃烧 四、实验结果分析 针筒内所收集气体中氧气的浓度可用下式表示: 2()10mL [71mL ()]21%()=100%71mL 10mL V V O ?-+-??-水水 其中2()O ?表示氧气浓度;()V 水表示水的体积(单位毫升);10m L 是指氧气收集好以后针筒内保留的水的体积;71m L 是指针筒注满水,塞上塞子后水的实际体积。 依据表1和2()O ?的计算公式,针筒内氧气浓度对铁丝燃烧的影响如表2所示。 表2 针筒内氧气浓度对铁丝燃烧的影响 氧气浓度 (体积分数) 86% 73% 60% 47% 34% 细铁丝(0.20mm ) 剧烈燃烧 剧烈燃烧 剧烈燃烧 稍有燃烧 不燃烧 粗铁丝 (0.50mm ) 剧烈燃烧 稍有燃烧 不燃烧 不燃烧 不燃烧 由此可见,氧气浓度和铁丝粗细都会影响铁丝的燃烧,粗铁丝(0.50mm )在氧气浓度达到86%以上时发生剧烈燃烧,低于60%时就无法引燃;而细铁丝(0.20mm )在60%的氧气中能剧烈燃烧,低于34%时不会燃烧。

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现象总结(中考复习)讲课教案

物质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现象总结(中考复 习)

初中物质在空气(氧气中燃烧现象总结) 一)描述燃烧概念时,容易出现的错误 1、燃烧必须有氧气参加? 不一定!有些燃烧就不一定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如氢气、金属钠均可以在氯气中燃烧,金属镁可以在氮气和二氧化碳中燃烧,这些化学反应都具有发热、发光的现象。 2、燃烧不一定发光放热? 燃烧必须发光放热。燃烧是化学变化中的一种,它是从现象上判断的,只有属于化学变化且伴有发光、发热的现象,才能叫做燃烧。 3、燃烧时必须有火焰产生? 不一定!气体燃烧会有火焰,但有有些可燃物以固态形式直接与氧气反应,这种燃烧只发光、放热,或出现火星四射的现象。如碳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铁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火星四射的现象。 4、物质变化中只要有发热发光的现象,一定属于燃烧? 不一定!燃烧必须是化学变化。许多物理变化也有发光发热的现象,如电灯通电后发光发热,电炉通电后也有发光发热的现象,它们都不属于燃烧。 5、某可燃物的燃烧与爆炸是两个化学反应? 某可燃物的燃烧与爆炸是一个化学反应,两种反应现象。以氢气为例。当纯净的氢气在导管口点燃时,由于氢气的量小,反应放出的热少,且在空气这样一个大范围内,热量得以迅速散发,此时反应现象为安静燃烧。还是这个反应,若氢气与氧气在一有限的容器内充分混合,大量分子充分接触、点燃时,所有的分子几乎同时反应,放出大量热,气体体积要极大的膨胀,将容器炸碎 或冲出容器口产生爆鸣,这种现象称为爆炸。2H2 +O22H2O 6、点燃氢气前要验纯,点燃其他可燃性气体前,不一定要验纯? 任何可燃性气体,点燃前都要验纯。若气体中混有氧气,在爆炸极限内点燃时都会产生爆炸现象。 7、燃烧与缓慢氧化都是物质与氧气的作用,其生成物一致? 不一定生成物一致。燃烧是剧烈的氧化反应,反应时发热发光,瞬间反应完毕。缓慢氧化只放出热量,不发光反应需要很长时间。有些物质(只有一种化合价)如镁、铝在发生燃烧和缓慢氧化时,都生成一种物质。但有些物质(具有可变化合价),如铁在纯氧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呈黑色固体。在空气中缓慢氧化时生成氧化铁,为红色固体。 二)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 观察和描述燃烧现象,一般从以下3方面进行:

初中常见燃烧现象总结

初中常见燃烧现象总结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 g+O2=点燃=2M g O 现象:(1)发出耀眼的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白色粉末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 e+2O2=点燃=F e3O4 现象:(1)剧烈燃烧,火星四射(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注意:瓶底要放少量水或细沙,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3、铜在空气中受热:2C u+O2=△=2C u O现象:铜丝变黑。 4、铝在空气中燃烧:4A l+3O2=点燃=2A l2O3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有白色固体生成。 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2+O2=点燃=2H2O 现象:(1)产生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6、红(白)磷在空气中燃烧:4P+5O2=点燃=2P2O5 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大量白烟。 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O2=点燃=S O2 现象:A、在纯的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在空气中燃烧(1)发出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O2=点燃=C O2 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9、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 O+O2=点燃=2C O2 现象:发出蓝色的火焰,放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0、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 H4+2O2=点燃=C O2+2H2O 现象: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1、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2H5O H+3O2=点燃=2C O2+3H2O 现象:发出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正确认识燃烧现象通用范本

内部编号:AN-QP-HT170 版本/ 修改状态:01 / 00 When Carrying Out Various Production T asks, We Should Constantly Improve Product Quality, Ensure Safe Production, Conduct Economic Accounting At The Same Time, And Win More Business Opportunities By Reducing Product Cost, So As T o Realize The Overall Management Of Safe Production. 编辑: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认识燃烧现象通用范本

正确认识燃烧现象通用范本 使用指引:本安全管理文件可用于贯彻执行各项生产任务时,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保证安全生产,同时进行经济核算,通过降低产品成本来赢得更多商业机会,最终实现对安全生产工作全面管理。资料下载后可以进行自定义修改,可按照所需进行删减和使用。 1 引言 炎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再熟悉不过了。从古至今,火的利用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便同时也引发了许多人们不希望看到的灾难——火灾。这种人类最早懂得利用的能源形式,人们至今也难以很理想地驾驭和把握它。通过大量的火灾事故分析,我们不难看出造成火灾的一个直接原因就是当事人缺乏燃烧的相关知识,或在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从而导致火灾的发生和在火灾发生的初期惊慌失措,致使火灾范围扩大,最终酿成惨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