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XX湿地公园生态修复与保护项目简介

XX湿地公园生态修复与保护项目简介

XX湿地公园生态修复与保护项目简介

XX湿地公园生态修复与保护项目简介

XX湿地公园生态修复与保护项目,是XX立足XX未来发展总体规划,结合XX旅游发展情况和XX工业园区组团趋势,打造的一个结合旅游、生态修复、水资源储存于一体的综合性项目。项目以PPP形式进行建设,预计总投资达XX亿元,总面积XX平方公里。

一期工程(暨核心区)以XX为中心,西至XX,东至XX,南至XX,北至XX,总面积XX平方公里。二期工程以XX河道和XX村南为核心,XX故道项目区长XX米,平均宽度XX米,总面积XX平方公里;XX南项目区总面积XX平方公里。三期工程西至XX渠,东至XX堤,南至XX 堤,北至XX,总面积XX平方公里。项目建成后,在进一步完善全县旅游景点的同时,可利用凌汛期倒漾X河水、汛期洪水和城镇污水厂处理达标的中水实现年储水X亿立方米,为XX工业园区项目建设提供稳定充足的水源。

湿地公园情况简介解说

2018年湿地公园基本情况简介 一、湿地公园基本情况 谷城汉江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南水北调中线源头——丹江口水库下游谷城县城以东的后湖地区。汉江在这里与其两大支流南北二河交汇,湿地内部北河故道一线穿珠,形成了典型的河流湿地。湿地范围南至南河南岸,北至北河北岸,东至汉江县界,西至二道沟堤防,公园总面积2133.6公顷。2009年12月,国家林业局批准进行试点建设,是千里汉江6省78县市区第一家以汉江命名的国家级湿地公园,2016年8月通过国家林业局检查验收,正式成立。 公园规划为“生态保育区”、“生态恢复区”、“科普宣教区”、“合理利用区”、“管理服务区”五大功能分区。有湿地面积1102公顷,湿地率51.64%,其中生态保育区和生态恢复区的湿地面积达湿地总面积的92.82%。现有维管束植物120科、345属、476种;野生动物185种,其中鸟类111种,国家I级保护鸟类3种。 二、科普宣教区简介 各位代表所在的位置是湿地公园科普宣教区,面积197.9公顷,占湿地公园总面积不足10%,主要向社会公众展示湿地生态系统功能、湿地生物多样性、生态文化,目前

仍在继续建设。 为秉承文化传承与湿地科普宣教展示相结合的理念,以湿地风貌为依托,充分展示汉水和五谷文化特征,我们于2012年启动了科普宣教区建设,总投资2.36亿元,布局二轴、十景。即:汉水文化轴线和五谷文化轴线,汉江神韵、生命摇篮、江河之祖,神谷天授、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等景点分别位于两条轴线之上;曲水荷香、粉水澄清、后湖夜月、仙人古渡等景点沿公园水系形成一线串珠格局。 神谷天授:据《拾遗记》记载,“时有丹雀衔九穗禾,其坠地者,帝乃拾之,以植于田,食者老而不死”。上古时期,炎帝神农在这里斫木为耜、揉木为耒,植五谷、兴百业,开创了华夏文明;西周封谷伯、立谷国,“九洲独此谷为名”。 风调雨顺:谷城四季分明,历来都有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好习惯。这组景观内设有春、夏、秋、冬四季平安门、日晷、二十四节气等,(这里最好能将二十四节气歌指出来: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来八、廿三)以祈求风调雨顺。 生命摇篮:汉江流域,人类活动痕迹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汉江的“汉”更能引起人们的遐想,汉族、汉语、汉字、汉王朝、汉文化,这些词汇都源于汉江,是中华民族的标志性符号。汉江拥有世界规模最大、数量最多、分布最广、龙

湿地公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专业经典案例)

湿地公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用途:发改委甲级资质、立项、审批、备案、申请资金、节能评估等) 版权归属:中国项目工程咨询网 https://www.doczj.com/doc/5b12381250.html,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简称可研,是在制订生产、基建、科研计划的前期,通过全面的调查研究,分析论证某个建设或改造工程、某种科学研究、某项商务活动切实可行而提出的一种书面材料。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是通过对项目的主要内容和配套条件,如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从技术、经济、工程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并对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财务、经济效益及社会影响进行预测,从而提出该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如何进行建设的咨询意见,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综合性的分析方法。可行性研究具有预见性、公正性、可靠性、科学性的特点。 《湿地公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是通过对湿地公园建设项目的主要内容和配套条件,如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从技术、经济、工程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并对湿地公园建设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财务、经济效益及社会影响进行预测,从而提出该湿地公园建设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如何进行建设的咨询意见,为湿地公园建设项目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综合性的分析方法。可行性研究具有预见性、公正性、可靠性、科学性的特点。 《湿地公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是确定建设湿地公园建设项目前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工作,是在投资决策之前,对拟建湿地公园建设项目进行全面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的科学方法,在投资管理中,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湿地公园建设项目有关的自然、社会、经济、技术等进行调研、分析比较以及预测建成后的社会经济效益。 北京国宇祥国际经济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投资咨询公司,我们拥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程咨询资格、我单位编写的可行性报告以质量高、速度快、分析详细、财务预测准确、服务好而享有盛誉,已经累计完成6000多个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资金申请报告编写,可以出具如下行业工程咨询资格,为企业快速推动投资项目提供专业服务。

香港湿地公园的生态规划设.

城乡规划·园林建筑及绿化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riorit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harmonious coexistence,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wetland protection and exploitation in China. W Hongkong Wetland Park, Ecological desig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第一作者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硕士研究生 第二作者江苏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助理规划师 邮编200092 电子信箱titan999@126.com 收稿日期20080225图1香港湿地公园区域位置图1关于湿地城市湿地公园。至此,我国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总湿地是指一些水域和陆地交接的环境,包括一数为26个(第一批1个,即山东省荣成市桑沟湾些低洼地区、泛洪平原、淡水或咸水覆盖的地方,城市湿地公园,第二批9个,第三批12个)。在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湿地拥有巨大的生态功众多的湿地公园的

设计理念中,虽不乏成功的能和效益,特别是与人类最为密切相关的城市湿案例,但由于我国对湿地及湿地公园的认识和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一些设计手法和认识并不成地,不但具有丰富的资源,还具有巨大的环境调节熟。本文通过剖析香港湿地公园的生态设计理功能、景观美化和生态效益。念,希望可以为我国城市区域中湿地的设计和保自1971年《拉姆萨尔湿地公约》诞生以来,到护提供一定程度的借鉴。2006年5月,已有152个国家加入了这个“公约”,有1608处湿地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总面2香港湿地公园概况积140123652hm2。我们国家1992年7月31日加入20世纪80年代初,香港由于港岛和九龙土地资“湿地公约”,目前已有30处湿地被列入名录,面源紧缺,向外寻求城市发展的土地资源,并于1987积达3.43×106hm2。年在新界天水围建造了供20万人居住的设施和场近几年,我国开发和建设湿地公园的项目所,发展天水围新市镇。在此期间,香港特别行政逐渐增多,“湿地”似乎成了时髦的名词。至区政府对天水围预留区进行了一项环境影响评估工2007年6月,江苏省南京市绿水湾国家城市湿地作,认为需要为开发天水围预留区而损失的天然环公园、山东省临沂市双月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境进行补偿,即在天水围北建造一个面积约60hm2山西省长治市长治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河南省南的生态缓解区(图1)。阳市白河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成为我国第四批国家香港湿地公园是由多学科、多部门合作的成果, 第26卷3/ 2008 HUAZHONGARCHITECTURE华中建筑

湿地公园优秀案例分析:杭州西溪湿地

湿地公园优秀案例分析:杭州西溪湿地 第一章:序言——案例筛选理由 大黄堡湿地位于京津发展轴上的武清区,是京津之间一处重要的生态湿地资源。该湿地具备地域广阔、水量丰沛、景观优美、交通便利等特性,大黄堡湿地公园的科学建设、合理发展对京津地区之间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融合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同样属于典型的位于城市边缘的次生态城市湿地。近年来该湿地的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和谐发展的先进经验引起了极大关注。项目的科学规划、成功运营,在很好的保护了湿地环境的同时为杭州的旅游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拉动作用。 该项目在湿地条件等各方面上的相似度上与大黄堡项目十分接近,且发展较为成功。因此,经过考察研究,我们决定选取杭州西溪湿地作为湿地公园优秀案例。 在此次案例分析中我们将在前三章详细阐述项目各期期发展概况的同时,在第四章对西溪湿地在湿地开发模式及尺度、湿地公园规划及开发方案、湿地保护与旅游产业开发和谐发展、周边建设控制规划等四方面的成功经验予以剖析总结,为日后大黄堡湿地公园的开发规划提供借鉴依据。 第二章:项目概况 一、项目概况 (一)概况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杭州市区西部,为罕见的城中次 生湿地。东起紫金港路西侧,西至绕城公路东侧,南起 沿山河,北至文二路延伸段,总面积约为11.64平方公 里为保护区范围,共分三期建设,总投资88.4亿元人民 币,建设期六年。 在保护区界线以外为外围保护地带,东至紫金港,南至 老和山麓,西至绕城公路西侧绿带,北至余杭塘河,用 地面积15.7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以外的周边景区 控制区,主要涉及五常乡、闲林镇的两湿地水网区域, 用地面积约为50平方公里。距西湖不到5公里,是罕见 的城中次生湿地。其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 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目前

湿地公园及景观桥工程概况

湿地公园及景观桥工程概况 一、编制依据 本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是以我公司现有的施工技术力量和历年来的施工经验为基点,统筹考虑全线各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施工工艺,现场布置以及施工进度计划。 目标明确、措施可靠,确保工程质量,确保安全,计划安排合理,确保施工工期,施工部署、方案、工艺先进合理。保护环境、保护文物,文明施工,加强施工管理,积极研究推广应用“四新”技术,降低工程施工造价。 1、南安市蓝溪湿地公园(码头区)及景观桥工程施工招标文件及施工合同; 2、施工设计图、勘察报告书以及有关设计勘察文件; 3、现场实际踏勘所了解的情况; 4、国家及地方关于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法规; 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6、《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 7、《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 8、《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T82-99); 9、《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CJJ89-2001); 10、《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 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

版); 1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1); 13、《砌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3-2011); 14、《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 15、《城市人行桥与人行地道技术规范》(CJJ69-95); 1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17、《城市桥梁养护技术规范》(CJJ99-2003 J281-2003); 18、《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防腐蚀技术规范》(JTG/TB07-1-2006); 19、《市政工程施工技术文件管理规程》(DBJ/T13-135-2011;J11820-2011)等其它技术规范标准。 二、工程规模 南安市蓝溪湿地公园(码头区)及景观桥工程总建筑面积约7000平方米;景观桥长80米,单跨跨度19米,合同总造价为5435000元。 三、工程特点 南安市蓝溪湿地公园(码头区)及景观桥工程位于南安市,本工程的景观桥位于蓝溪与西溪交汇处。桥梁跨越蓝溪,

西安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五年规划

西安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五年规划 一、公园简介 1、公园范围 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位于西安市灞河城市段中游,北起东城大道华清桥,南至蓝田县界,毗邻西安世博园。规划全长15公里,总面积6.75平方公里,分两期建设。一期从华清桥到祥云桥约3.3公里,总面积达2.45平方公里,形成湿地面积1980亩,绿化面积1650亩。二期从灞河祥云桥到蓝田界,全长11.8公里,规划面积4.3平方公里。 2、公园性质 工程通过对灞河的综合治理及湿地景观的重建,彻底改变灞河流域建筑垃圾成堆、挖沙坑密布、杂草丛生、生态破坏严重的面貌,确保灞河百年安澜。灞桥生态湿地公园以灞桥、灞柳、灞水为主题文化,使灞河的历史文化和乡土风情得以复苏和发扬。灞桥生态湿地公园是西安市纺织城地区综合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水利工程和生态治理工程。灞桥生态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秉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以灞桥、灞柳、灞水为主题文化,使灞河的历史文化和乡土风情得以复苏和弘扬,成为集城市防洪、生态景观、人居休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景观长廊,有效改善了周边区域的人居环境和城市形象。

二、绿化保洁 1、公园绿化 灞桥湿地公园内植被丰茂,绿化覆盖率高,生态环境优越。在植物配置上,应考虑到植物物种的多样性和因地制宜,尽量采用本地植物,避免外来种。本地植物适应性强,成活率高。其他地域的植物,可能难以适应异地环境,不易成活;在某些情况下又可能过度繁殖,占据其他植物的生存空间,以致造成本地植物在生态系统内的物种竞争中失败甚至灭绝,严重者成为生态灾难。 在物种搭配上要满足生态要求,做到对水体污染物处理的功能能够互相补充,又要注意主次分明,高低错落,其形态、叶色、花色等搭配协调,以取得优美的景观构图。根据灞河水量,因地制宜,种植适宜植物,既要符合各种水生植物的特性,又要满足审美的需要。灞河泥沙较多,可以采用发达茎叶类植物以有利于阻挡水流,沉降泥沙,发达根系类植物以利于吸收等搭配。在沿岸边缘带一般选用姿态优美的耐水湿植物,如柳树、水松等进行种植,以低矮的灌木和高大的乔木相搭配,用美学原则组织其色彩、线条、姿态等,创造出丰富的水岸之立面景色和水体空间景观构图效果,同时又能在水中产生一种动人的倒影美。 在湿地公园,应尽量发挥地被植物的作用。地被植物一般是指低矮的植物群体,铺设于空旷场地或适于阴湿林下和林间隙地等各种环境覆盖地面的多年生草本和低矮丛生、紧

湿地公园案例总结

湿地公园案例分析

目录 第一部分 01. 群力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02. 石嘴山星海湖国家湿地公园 03. 彩云湖国家湿地公园 04. 东鄱阳湖国家湿地公园 05. 安邦河国家湿地公园 06. 白渔泡国家湿地公园 07. 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 08.DDON作品:西安泾河湿地公园景观概念性设计 09.香港湿地公园规划设计 10.厦门马銮湾湿地分析与评价 第二部分 11.生态德阳启动-市区湿地绿道慢行规划 12.淀山湖慢行交通系统 13.西溪湿地慢行交通系统 14.成都环城生态区综合交通系统 15.泉州建滨海旅游慢行交通系统 16.花溪湿地公园慢行系统

01群力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群力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鸟瞰图 近年来,城市涝灾已成为困扰着中国各大城市,北京、上海、杭州等地的雨后“看海”已成雨季无奈风景。涝灾给城市带来严重的社会经济损害,并危及生命。城市雨洪公园的诞生,为解决城市涝灾指明了一条出路,一条通过生态和景观设计来解决常规市政工程所没能解决的更有效的途径。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首个雨水公园在哈尔滨群力新区出现了。 从2006年开始,位于哈尔滨东部的群力新区开始键设,总占地27平方公里,建筑面积大3200万平米,规划13-15年时间全部建成。将近有30万人口。新区绿地面积占16.4%,而大部分土地将是城市的硬化地面。而当地的年降雨量是567毫米,却集中在6至8月(占60-70%)。本地处于低洼平原地带,历史上洪涝频繁。 2009年中,受当地政府委托,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了群力新区的一个主要公园设计。公园占地34公顷,为城市的一个绿心。场地原为湿地,但由于周边的道路建设和高密度城市的发展,导致该湿地面临水源枯竭,湿地退化,并将消失的危险。土人的策略是将该面临消失的湿地转化为雨洪公园,一方面解决新区雨洪的排放和滞留,使城市免受涝灾威胁,同时,利用城

东滩湿地公园案例分析

东滩湿地公园案例分析 王丽 园林(1)班 N101001118 摘要:通过崇明东滩湿地公园建设的实践,在基地环境质量优劣势分析的基础上,总结湿地公园的功能定位、规划内容以及水体与土壤、种植设计、引鸟设计等生境设计与创造方法等,以期对正在进行和将要进行的湿地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风景园林;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生态系统; 1现状概述 东滩湿地公园位于崇明岛东 端,上海市区东北方向40km 处。规划面积为10km2,湿地 类型属于河口滨海湿地类型 中的潮间带和沙洲离岛湿地, 植被类型为草本植物潮滩湿 地。围垦后,大部分原有自然 是滴逐步向人工湿地转变,但 也有相当数量的芦苇湿地得 以保存。耕地、林地、鱼塘为 区内的主要景观。由于形成时 间短、交通不便等原因,所受 人为干扰不大,其自然环境基 本保持原始状态,它以其适宜 的气候、良好的栖息地环境和 饵料状况而成为亚太候鸟迁 徙路线上的重要驿站和水禽 的主要越冬栖息地之一。因 此,也是一个以水鸟群落为特 点的湿地生态系统。 从最新的监测情况来看,目 前湿地公园内已经发现了112 种野生鸟类,包括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鸦鹃、白胸苦恶鸟、黑水鸡等,数量也很大。湿地公园还将建设一个面积为6.3万平方米的光滩,并在光滩上投放大量螃蜞等底栖动物,以吸引涉禽来此栖息和觅食,把湿地公园打造成一个鸟儿的天堂。 2湿地公园的构建 湿地公园是以湿地的自然或人文景观来为人类提供浏览、休闲和欣赏大自然的场所。根据具体条件规划设计出各种湿地生境,从而引导、培育遭到破坏的原始乡土动植物资源,最终形成丰富、多样、自然的湿地生态群落。1.生态旅游及休闲区

湿地公园生态保护与恢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以任意编辑修改!)湿地公园生态保护与恢复工程 施工组织设计 工程名称: 编制单位: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编制日期:年月日

第一章、编制依据 第一节、编制依据 1、某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莒县沭河湿地公园生态保护与恢复工程招标文件及施工图纸 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3、《市政工程施工安全操作规程》(GB01-56-2001) 4、城市绿化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T82—90) 5、《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88) 6、《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07-87) 7、《沥青路面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92-96) 8、《市政道路工程质量评定标准》(DBJ01-22-95) 9、《城市道路路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CJJB-99) 第二节、编制原则 1、确保工期的原则 根据工期要求编制本工程的施工计划,并以此为前提配备机械设备、劳动力、材料等,确保工期目标的实现。 2、优化施工方案的原则 严格按照工程工期的要求,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优化施工方案。积极推进技术与管理创新,确保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努力降低工程成本。 3、均衡生产,突出重点的原则 依据本工程的特色,在合理安排工期,搞好工序联接的前提下,将路面和引水渠的施工作为工程的要点。在施工安排上优先安排,在现场办理,施工技能和物资资料供给方面要点保证,科学安排施工。 4、统筹兼顾,因地制宜,合理安排,灵活机动的准则。 结合施工实践,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和施工现场,优化施工方案,正确处理施工建造与环境保护的联系,削减施工对当地环境以及群众生活

微山湖湿地公园简介

微山湖湿地公园简介 微山湖湿地公园距微山县城中心3公里,总规划占地5万多亩,总投资约10亿元,建设周期6至8年。北至新湖东大堤,南到原始生态保护区和猛进渔村,西至旺湖路、爱湖码头(含爱湖三角地带),东至蒋集河。景区以新薛河为轴线,主要包含旺湖景区、新薛河景区、爱湖三角景区。又细分为以下几个景区。 1:亲水绿岛湿地景区 包括森林门户访客中心.生态停车场.雕塑广场.演艺广场.咖啡屋.摄影基地.生态酒店.停车场及红色旅游码头.户外烧烤区、场地绿化.植被种植.果园.景观长廊、驳岸.遮荫构架.摇橹船码头.建筑小品等景观园林。 2:新薛河自然湿地景区 包括水质观测站、湿地研究中心、湖岸广场、浮桥、码头、亲水平台等景观。 3:观鸟绿洲湿地景区 包括观景木栈道、观鸟亭、观鸟廊、摇橹船航道。浮动码头.特色构架等景观。 4:高楼湿地景区 包括湿地木栈道.观景塔.亲水平台.遮荫构架.摇橹船码头.等景观5;小泥河水上乐园景区 包括停车场.入口广场.水上乐园.湿地研究中心.茶室和服务设施.防浪堤岸.风力发电设施、垂钓中心.湿地花园.荷花塘.观景台.生态旅游1 区等景观。 6:淡水渔业博览园景区 7:天然芦苇荡景区(爱湖三角地带)

8:红荷景区 9:生态停车场及入口广场景区 10:猛进民俗文化村渔业体验区 11:十字河景区 12:蒋集河景区 整个湿地公园工程分为三期建设,第一期工程包括生态停车场及入口广场景区、亲水绿岛景区、新薛河自然湿地景区、观鸟绿洲景区、红荷景区、天然芦苇荡景区、高楼湿地景区。占地约15000亩,其中陆地7500亩,水面7500亩,投资约3亿元,建设周期约3年。第二期工程包括猛进民俗文化村渔业体验区、淡水渔业博览园景区、小泥河水上乐园景区。占地约100亩,投资3亿元,建设周期约2年。 第三期工程包括十字河景区、蒋集河生态湿地景区,占地25000亩,投资约4亿元,建设周期约2年。 微山湖湿地公园由山东微山湖湿地投资有限公司筹建。公司成立于 2009年10月21日,为合资公司,注册资本3000万元人民币。经营范围及主导产业为旅游服务业和工艺纪念品出售,从业人员500人。微山湖湿地公园工程占地约5万亩,今年工程进度计划为:5月初开始观鸟绿洲和人工湿地景区的建设,7月底完成。6月初开始访客中心、广场、芦苇荡景区的建设,年底完成。到今年底,共完成观2鸟绿洲和人工湿地景区、红荷景区、亲水绿岛景区、芦苇荡景区四个景区的建设。 微山湖自然湿地既有丰厚的自然资源和沉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依托环境优美的微山湖,自然风情和渔乡风情浓郁,而且微山湖作为我国北方第一大淡水湖、中国荷都、铁道游击队故乡,古运河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微山湖湿地公园的建成必定成为旅游市场的热点,人们旅游的好去处,中国北方又一道亮丽的旅游风采线。3

海尾湿地公园项目简介201711

海尾湿地公园规划发展历程简介 1998年,海南西岸乡村庄园俱乐部有限公司进驻昌江进行造林项目工程,海尾湿地公园生态修复5078亩(包括湿地1100亩,鸟类栖息地300亩,海防林3000亩,其他园林绿化约600亩)。 2007年7月海南昌江石港塘生态公园进行项目备案。 2008年11月21日《海南西海岸海尾湿地公园总体规划》通过专家评审会议。 2009年1月7日昌江县人民政府同意实施《海南西海岸海尾湿地公园总体规划》。海南西海岸海尾湿地公园项目总体规划面积4448亩(湿地1075亩,草地298亩,滩地100亩,红树林保育地200亩,鸟类栖息地504亩,海防林583亩,乡土树种500亩,其他树种862亩,市政75亩,休闲设施用地250亩)。 2013年6月4日省旅游委通过《海南西海岸海尾湿地公园总体规划(修编)》。 2013年11月4日昌江县人民政府同意实施《海南西海岸海尾湿地公园总体规划(修编)》。公园规划总面积10000亩。 2015年10月20日专家评审通过《海南西海岸海

尾湿地公园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2015年11月11日县规划会审议通过《海南西海岸海尾湿地公园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2016年4月昌江县人民政府通过《海南西海岸海尾湿地公园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海尾湿地公园规划范围为9893.4亩,其中水体面积为1974.45亩,可开发总建设用地307亩。 2016年10月14日,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省级专家评审通过。国家湿地公园规划面积5054亩。其中,湿地保育区101.56 公顷、恢复重建区204.58公顷、宣教展示区3.69公顷、合理利用区24.19公顷和管理服务区2.89公顷。 2017年8月5日,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国家初审通过。

湿地公园设计方法

精心整理1.总论 1.1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生态园湿地公园 建设性质:新建 建设内容:湿地公园 1.2 (1) (2) (3) (4) (5) (6) 1.3 1.3.1 优化处理工艺方案对其投资和运行管理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必须从整体优化的角度考虑,结合当地的客观条件、河水性质及处理水的用途及相应水质要求,进行多方案比选,提出最佳的处理方案,遵守如下原则: (1)贯彻执行国家关于环境保护的政策,符合国家有关法规、规范及标准; (2)工程设计注重本工程实际运行的灵活性和抗冲击性,提高其对水质水量变化的适

应性; (3)作为环保工程,设计中应尽量减少对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如噪音、臭气、固体废弃物等; (4)确保工程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提高自动化水平,降低运行费用,选择性能优良的处理设备; (5)选择先进、成熟、节能的处理工艺; (6) (7) (8) 1.3.2 (1) (2) (3) (4) (5) 1.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下沙湿地公园的建设是生态园自身发展的需要 东莞生态园现状是东莞的涝区,遇特大暴雨防洪压力大,且园区内水系污染严重,水系的现状与生态园的开发建设存在的巨大的矛盾,可以说“水’’是制约生态园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水”必须要治,将生态园丰富的水系利用好,形成具有特

色的水系,改善园区的生态环境,使“水“成为促进生态园快速发展的因素。燕岭湿地15万吨尾水深度处理后排入南畲朗排洪区西北端,补水口流至东部,流程约8公里长,沿程难免会有一定的面源污染,同时枯水期排洪渠需补水量大,为了保证南畲朗排渠南段水体的水质及排洪渠的水位要求,需从东引河引水,但东引河水水质较差,无法满足排洪渠水体功能。下沙湿地公园的垂直流湿地主要作用是处理引入的东引河水,经集中强化处理后出水作为南畲朗渠景观用水补充,保证水系水位, (2) (3) 度城市化发展模式的示范计划(项目)。实现东莞市污水“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是建设东莞市“第三代新城”的需要,对东莞市各镇区的进一步开发建设具有示范和指导意义。通过湿地公园建设可以改善生态园及周边镇区生态环境,进而提升全市的生态环境质量,为东莞市的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 1.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湿地公园项目开发

杭锦后旗润生湖湿地公园旅游开发项目报告 (一期) 一、概述 1、项目背景及简介 为了进一步推动我旗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同时也为了我旗及来我旗旅游观光的各界人士有一个就近休闲、娱乐、观光的场所,把我旗打造成巴彦淖尔市至内蒙古西部的游客接待中心,使之具备环境改善、市民休闲娱乐、旅游观光等综合功能 2、承办公园概况 公园正常蓄水量500万立方米,水面120万平方米,控制流域面积5万平方公里 二、项目经营期限及方式 1、经营期限 预计杭锦后旗润生湖湿地公园旅游资源的使用权交由润生湖公司使用,使用年限40年(即2015年一一2055年),开发建设期为3 年。 2、经营方式 项目本着整体规划,分布实施,分期建设,分批运营的原则,使北海公园转换升级,加快发展。由乙方投资建设各项娱乐项目及必要的配套设施,并负责维护润生湖湿地公园的绿化、环卫、治安

以及整体管理运营,所产生的费用由乙方负担(不包括水、电费用),具体管理费用明细见附表。 三、规划布局与分区旅游项目 1、具体的投资额度 投资规模:总投资4500万元。 2、具体的投资项目 A、水上娱乐竞技项目,投资约460万元完成自驾快艇、快艇游湖、水上摩托艇、水上飞鱼、水上香蕉船、休闲竹排游湖等项目。 B、水上儿童乐园项目,投资约420万元完成水上碰碰船、水上脚踏船、水上三轮车、水上排球、水上攀岩、水上跳跳床、水上翘翘板、水上儿童乐园等项目。 C、天然游泳场及相关配套设施,投资约180万元完成更衣室、淋浴间、休闲凉棚、躺椅、人工沙滩等。 D、休闲垂钓及相应设施,投资约60万元完成鱼苗投放。 E、生态渔业养殖,投资约100万元完成鱼苗投放、喂养。 F、特色农家乐,投资约540万元完成1000平方米凉棚、300 平方米操作间建设,配套桌椅等设施。 G、户外拓展中心,投资约110万元。 H、冬季室内滑冰、室外滑雪项目,投资约300万元。

关于湿地公园生态修复工程之基底修复技术简介及探讨相应的技术措施

关于湿地公园生态修复工程之基底修复技术简介及探讨相应的技术 措施 引言 随着洱海流域社会活动的增加及经济的快速发展,洱海湖滨带生态系统受到很大程度的污染、破坏,为保障我大理州经济的稳进发展,必须急速遏制流域污染源、减少入湖污染量、提高洱海水质富营养化、改善湖滨生态景观,市政府决定实施洱海湖滨带(东区)生态修复工程。 关键词:湿地公园景观修复湖滨带(东区十标段)基底修复 一、区域背景以及工程简介 湖滨带是水陆生态交错带的一种类型,是指相邻的陆地生态系统与水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带,历来是人类活动最集中的场所,也是地球上最脆弱的湿地生态系统之一。洱海湖滨带的功能主要表现为湖滨水陆交错带内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相互作用,对交错带内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调节。 大理洱海湖滨带生态修复工程和景观规划营造是一项工期较长的系统工程,(东区十标段)主要是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总耗资达6991万元打造的128公里的洱海生态湖滨带(也叫人工湿地),“洱海目前建成了世界上最长的湖滨带,以每平方米7元多的低造价,由中国环科院引进日本先进技术实施。”在农村湿地公园,大理市环保局工程师奎一平介绍。 湖滨带生态修复工程项目主要是对洱海沿湖工程1974.00以内的房屋进行退房还海,确保整个项目(洱海湖滨带东区生态修复工程)的顺利实施,高效完成。 二、湿地生态修复的基本目标及途径 湿地的生态修复是针对退化的湿地生态系统而进行的,因而取决于洱海湿地生态特征的变化。 作为大理的水源保护地和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区域,保护稀缺资源、保护生态敏感性、修复受损生态系统刻不容缓。根据现状条件的分析调查,确定本次生态修复的基本目标和相应的技术措施。 通过对洱海湖滨带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对水系进行沟通、调整。提升湖泊湿地系统的净化和涵养功能,扩大湖泊湿地和水源涵养林的面积,形成高水平的淡水湖泊湿地公园。 1.相应的技术措施

智慧旅游国家级湿地公园生态环境综合管护系统建设方案

智慧旅游国家级湿地公园生态环境综合 管护系统建设方案 经历多年坚持不懈的生态修复,XXX湿地生态环境恢复效果显著,与周边森林生态系统相辅相成,自然生态系统逐步修复,生态功能逐渐展现项目建设意义。目前,XXX湿地现有各类植物366种、鸟类182种(国家重点保护物种达11种)、鱼类40种。XXX湿地优越的气候、地理环境也使其成为我国南方候鸟的重要栖息地之一。建设XXX国家级湿地公园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对于监测湿地生态环境状况,强化XXX湿地及相关流域生态资源管护,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系统建设包括以下子系统: 1.1.1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子系统 通过收集、采购多期的遥感影像数据、整合地理国情数据、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交通、气象等专题数据,以及XXX流域的生态环境质量监测数据,进行数据库模型的设计和实现;同时,封装运算模型,以服务的形式进行发布;根据监测成果的特点进行展示方案和详细设计,构建XXX流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系统,进行相关数据组织管理、指标计算、综合评价及成果展示、发布工作。 1.1.2视频监控子系统 建设鸟类栖息地视频智能监控系统,实现湿地流域内鸟类栖息地及所属鸟类的全方位视频监测,系统包含实时视频查看、历史回放,自动放大跟踪和点选跟踪等功能。 1.1.3生态因子监测子系统 整合湿地公园内所有视频监控设备、水文监测系统、气象监测系统等感知系统,构建生态因子监测系统。系统由气象监测、水文监测、人工湿地水质监测、统计分析,统计报表及图形展示输出等模块构成。 1.1.4科普宣传教育子系统 科普宣传教育系统包含在线图片视频展示模块、在线数据库查询与展示模块、科研论文/报告/指导模块、互联网交互模块。 1.1.5三维可视化管理子系统 建成统一的XXX国家湿地公园信息化大数据平台及数据融合应用业务软件

西湖湿地公园简介

西湖湿地公园简介 湿地公园是具有显著或特殊生态、文化、美学和生物 多样性价值景观,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维护湿地生态过程和生态服务功能为前提,充分发挥湿地多种功能效益、开展湿地合理利用为宗旨,供公众游览、休闲或进行科学、文化和教育活动的特定湿地区域。它是国家湿地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小区、湿地野生动植物保护栖息地以及湿地多用途管理区等共同构成了湿地保护管理体系。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富集地区所 做的努力主要集中在建立各级自然保护区方面。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保护生态系统,各类湖泊、候鸟繁殖和越冬栖息地及生物物种发挥了重要作用,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手段。但实际上,许多保护区并没有得到真正意义上的保护,尤其是湿地保护区不仅处于生物多样性濒临灭绝的危险境地,而且正在不断消失,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由于传统的保护管理模式激化了湿地保护与利用的矛盾,导致湿地保护区的保护管理工作排斥当地群众,利用与保护对立起来而生物多样性难于切实有效地得到保护,另一方面,社区的无序发展又大大削弱了保护区的管理,使保护的目标难于实现。保护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利用,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为了拯救濒于灭绝的生物物种,维护和保持人类生存的环境,但目前湿地保护和建设中令人堪忧的现状,成为了各级政府、全社会自然保护工作者面前极为紧迫的问题。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贫困、发展和环境间的复杂关系,促使人们探索联系保护和发展的途径。 究竟怎样做才能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资源,又解决好 利用与保护的矛盾冲突呢?显然,单纯封闭式的保护模式, 或与保护目标脱节的发展模式都是不可取的,只有寻找一条路子或一种模式,使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当地社区发展紧密联系起来,坚持综合保护与发展的理念和方法,才能为当地社区和各级保护组织所接受,解决各方利益群体的需求,保证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国家湿地公园正是这样一种模式,既有利于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自然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又有利于充分发挥生物多样性的多种功能与效益,以适应经济

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

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导则 1 总则 1.1 为促进我国湿地保护事业健康发展,规范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的编制内容和成果,为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和发展提供技术指导,制定本导则。 1.2 本导则适用于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的编制和修编工作。地方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编制,可参考本导则。 1.3 国家湿地公园面积应在20公顷以上,湿地率原则上不低于30%。 1.4 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的任务是通过对湿地公园所在地的自然、社会和经济条件的综合研究,确定该湿地公园的范围、规模和性质,科学合理开展功能分区,明确保护与恢复措施,设置必备的科普宣教设施,合理利用湿地资源,科学指导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管理,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1.5 编制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应遵守国家相关规定,坚持“保护优先、科学恢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1.5.1 保护优先原则是指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防止湿地退化,维护湿地生态过程,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5.2 科学恢复原则是指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湿地修复理论和实践经验,结

合湿地公园实际,引入先进的恢复技术和措施,使退化湿地得到科学修复。 1.5.3 合理利用原则是指在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湿地资源。 1.5.4 可持续发展原则是指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要充分考虑湿地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使湿地资源既能满足当代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又能满足后代人对湿地资源和生态利用要求的水平,使湿地保护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1.6 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应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环境保护规划、水利规划和旅游规划等相协调。 1.7 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首先需经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专家评审,并根据专家意见修改后,报送国家林业局;其后,国家林业局组织专家进行现场考察并对总体规划送审稿提出修改意见,申报单位应根据专家意见组织对总体规划进行修改和完善;最后,总体规划最终稿报国家林业局审查备案。 2 术语 2.1 湿地 根据《湿地公约》,湿地是指天然的或人工的、永久的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和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及咸水水体,以及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海域。 2.2 湿地公园 湿地公园是指以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合理利用湿地资源为目的,可供开展湿地保护、恢复、宣传、教育、科研、监测、生态旅游等活动的特定区域。 2.3 国家湿地公园

国家湿地公园发展案例分析

一、石嘴山星海湖国家湿地公园 1. 公园概况 湿地保护面积43平方公里,水域23平方公里,成为集拦洪、蓄水、调节气候、生态园林景观为一体的综合性旅游景观区。域内除湖泊湿地外,大部分为荒丘沙地,有部分渔池和农田。在低洼地区土壤的次生盐碱化现象比较突出,盐碱土地面积相对较大;在湿地边缘分布有芦苇和菖蒲等,植物种类较少,覆盖度低,生物多样性相对匮乏。 2. 区位交通 星海湖湿地公园地处贺兰山东麓洪积扇下沿,毗邻石嘴山市老城区东侧,距银川市84公里。 3. 景观特色 整个公园由“六景一山”组成,即:鹤翔谷、百鸟鸣、白鹭洲、新月海、金西域、南沙海和中华奇石山。其中,中华奇石山占地面积1平方公里,分为世界园、西北园、东北园、民族园、西南园、华南园、石嘴山精神园等10个园区以及民族大团结雕塑园、民族之花雕塑园、世界名人雕塑园、中国著名科学雕塑园等8个雕塑园,还有三十六计擎天柱、三十六计碑。 4. 功能分区 目前,已形成南域、北域、中域、东域、西域、新域6个湖面景区,总面积32Km2。 5. 项目设置 游览项目:鹿儿岛水上体育运动观光看台、2万平方停靠船舶的渔人码头和南沙海码头、3000平方米供游人观光的木制码头、2000平方米的钓鱼岛餐饮服务中心、豪华游轮1艘 管理项目:地管理站、湿地鸟类救护站、鸟类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站、鸟类投饲点、观测瞭望塔(台)、鸟类救护等设施。 6. 开发运营 投资25亿元集中打造星海湖南域旅游景观开发项目。2012年12月,石嘴山市与中基浩泰投资集团签订星海湖南域开发合作项目协议,该项目规划星海银河秀场、开心繁星岛、星辰欢乐广场、星海银河娱乐、星海体育休闲广场、中央地产景观、旅游度假商业区、观湖地产景观等八大功能组团,建设30个景点和景区,开启“星海银河”的新景观。项目计划三年建成主体景观,五年建成全部景观。 编制《石嘴山市环星海湖开发景观规划》。规划总面积68平方公里,分三级圈层开发,其中一级开发区域45平方公里,二级开发区域23平方公里,三级开发区域为周边辐射区域。开发建设项目主要包括滨湖大道、星海镇天然气等35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蓝波湾景区、中域东堤景观绿化等10个生态景观建设项目;中域和东域西侧清淤、中域和北域湖岸修护建设等8个水域治理项目及阳光谷、洗车营地等27个产业发展项目,共80个项目,估算总投资125亿元。 7. 建设争议 在加大星海湖周边的环境整治,通过对煤矸石山、两个粉煤灰场的改造利用,将3座主要污染源建设成为绿宝石生态园、中华奇石山和人民公园的同时,湿地整治建设中也出现了生态问题。由于起初一味追求水面的宽阔宏大,因而忽略了生态问题的现实存在。比如东侧的百

湿地公园生态修复模式创新应用探究 贾存

湿地公园生态修复模式创新应用探究贾存 发表时间:2018-12-22T17:56:31.140Z 来源:《防护工程》2018年第23期作者:贾存李浩 [导读] 结合我国湿地公园的保护与修复现状,对湿地公园的修复模式做出了一些阐述,并对其修复模式有几点建议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财政局山东威海 264205 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农业经济发展局山东威海 264205 摘要:结合我国湿地公园的保护与修复现状,对湿地公园的修复模式做出了一些阐述,并对其修复模式有几点建议,促进湿地公园的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为推动整个湿地公园的保护及其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湿地公园;生态修复;创新应用 生态修复是指对生态系统停止恶性的人为干扰,以减轻负荷压力,依靠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与自组织能力使其向有序的方向进行演化,或者利用生态系统的这种自我恢复能力,辅以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坏的生态系统逐步恢复或使生态系统向良性循环方向发展;主要指致力于那些在自然突变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受到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工作,恢复生态系统原本的面貌。 1湿地公园的现状 湿地公园是城市文明的象征和生态安全的保障,是城市生态的基础,湿地公园的生态系统最主要的功能是环境功能和社会功能。其中环境功能主要包括:调节环境,如涵养水源、降解污染物、中水的利用、调节气候等;供应资源,如提供城市用水、提供有机质、能源生产、水运交通等。社会功能主要包括:防控灾害,如蓄洪防旱、防止岸坡侵蚀、防止盐水入侵、防止风暴潮;保护生命,如野生动物的栖息地、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等;社会文化,如历史文化、景观美学、休闲娱乐、教育科研、提供就业等。 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随着城市的人口增多,人们肆意对湿地公园的破坏也越来越严重,不合理利用湿地公园的资源,破坏公园湿地生态系统,导致湿地公园的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及社会功能下降环境问题,不利于湿地公园的的健康发展。因此,对湿地公园生态的修复是一项长远的战略目标,以保证湿地公园能够健康的可持续的发展。 2湿地公园的修复进展情况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以欧美的一些发达国家为首,逐步开展了有关湿地公园的研究,旨在保护湿地公园的生态系统,对湿地公园的生态修复和重建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湿地公园的修复,指的是通过一些工程和非工程措施对退化或者消失的城市湿地进行修复或重建,逐步恢复湿地受干扰前的结构、功能及相关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最终达到城市湿地生态系统的自我维持状态,包括湿地水环境的修复和水质改善,湿地景观的修复与美化,生物、生境恢复与重建和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恢复与重建等方面。目前国内外的针对于湿地公园的修复的一些措施主要是分为:物理方法、化学方法以及生物方法。 物理方法包括:建设堤坝和水土工程,创建良好的土壤和水的环境,为持续发展湿地植物和吸引野生物种创造有利的条件;水体的稀释,定期更换湿地公园里面的水,水不足时应及时补给。降低污染物的浓度和减少污染物对生物的危害。隔离水底的污泥向水体的释放。化学方法主要是加入一些化学药品,改善水质的作用。 生物的方法主要是:投入有益的微生物,向污染物介入外来的降解菌,同时应抑制有害的细菌,防止水域中的有机物污染及水体的富营养化;人工湿地,人为地将石沙等按比例构成基质,并有选择地植入植物污水的处理生态系统,以净化水质和美化环境。 3湿地公园生态修复模式的创新应用 3.1湿地公园的退化与评价 确立一个定量的建立定量和动态的评价体系,定量评价体系就是给湿地公园划分等级,并确定相应的阈值和生态特征的参数,来研究湿地公园的修复技术。 3.2湿地公园生态修复方法 3.2.1植物修复法 “适地适树”能够有效改善生态系统的效益,如在污染源周围种植对污染物抗性较强的植物。 “丰富植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能加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乡土植物的种植及乔灌草复层结构的打造能有助于生态系统整体效益的发挥。 “植物根系能减少水土流失”,尤其一些具有匍匐茎或抓地性特别强的植物,有助于锁土和生态结构的稳定。 “建立植物监测点”,可以利用当地植物对有毒气体不同的敏感度的观察来检测环境有害气体的浓度,如高山榕、小叶榕、见血封喉、鹊肾树、凤凰木、龙眼、木棉、山楝、青果榕、乌榄、苏铁、秋枫、榄仁树等种类。 3.2.2水生态处理技术 微生物强化修复技术:通过特定微生物对水体中的污染物进行转移或降解的作用,环保且经济。 人工湿地:种植水生植物,净化水质,提供氧气。 生物浮岛:利用泡沫等作为载体,将水生植物连根移植到载体内,根系能释放出抑制藻类生长的化合物,净化水质。 曝气充氧:指对水体进行人工曝气充氧以提高水中的溶解氧含量,防止水体黑臭现象。 雨水花园:自然形成的或人工挖掘的浅凹地,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并使之逐渐渗入土壤,涵养地下水,或使之补给景观用水、厕所用水等城市用水,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雨洪控制与雨水利用设施。 3.3湿地公园的保护 以保护湿地公园的自然性,应相应减少人为干扰,保护湿地公园现有的生物种群和景观,最大限度地排除有人为因素造成的污染,保持湿地公园的原样性。鼓励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到湿地公园的建设中,倡导湿地公园的无污染化,为保护现有的湿地公园尽一份责任。 3.4湿地公园的生态系统管理 基于湿地公园的生态系统的物理、化学、生物的工程,来保障湿地公园的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种群的多样性和功能的可持续性。一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