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即在一定的情境下通过协作,讨论,交流,互相帮助等形式去完成学习任务,即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和谐均衡,个性化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动力",促使教师走下讲台,走近学生,走进网络……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启用,信息技术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去.

理论依据: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时代的迅猛发展,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被广泛应用开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转变教学模式,优化课堂教学,改革传统教学中不适应时代潮流的部分,才能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从而使学生建构自身的知识体系.

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为主旨,以设计学习、操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基础教育课程,技术课程立足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经历,立足于“做中学”和“学中做”。技术课程以学生的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为基础,强调学生的全员参与和全程参与。每个学习者通过观察、调查、设计、制作、试验等活动获得丰富的“操作”体验,进而获得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技术能力的发展。

技术的本质在于创造,技术课程是一门以创造为核心的课程。它通过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和交流,通过技术的设计、制作和评价,通过技术思想和方法的应用及实际问题的解决,为学生展示创造力提供广阔的舞台,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

技术课程的学习方式是丰富多样的,有个人的独立操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观察学习、体验学习、设计学习、网络学习等等。信息技术不仅是学生的学习内容,而且也是学生的学习工具。基本的信息技术能力的形成,有利于学生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其他科目内容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

学生的技术学习过程应是主动建构知识、不断拓展能力的过程,也是富有生机、充满探究、生动活泼的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

帮助者,更是学生的亲密朋友。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应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精心设计和组织学生的学习活动;应当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技术学习特点,指导学生采取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网络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以及终身学习能力的发展。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doc

基于嘉兴地方资源的综合实践课程开发与实践的研究 嘉兴市辅成教育集团综合实践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丰富和完善国家、地方、校本三级课程体系的需要。新课程提出了课程内容选择与自然、生活、社会实践相联系,使自然、生活、社会成为课程资源。这意味着课程已不再是一份教材,自然即课程,生活即课程,社会即课程。而综合实践课程的校本开发是全面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建立和完善地方课程体系和管理机制的重要措施。只有基于地方和校本资源的开发与实施,才能满足各地区人才培养和学生发展的具体实际需要,才能使综合实践成为一门富有浓郁地方特色和鲜明时代气息的综合性课程而受到学生的乐学、老师的乐教、家长的支持,更加有利于学校的特色发展,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课程意识。 2、集团课程建设发展的需要。随着课改地不断深入,我集团的综合实践活动已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和家长的重视,每学期不少于两个主题活动的研究已深入人心,集团开发的《我们的辅成》综合实践校本教材,先从“我们的学校、我们的班级、我们的活动、我们的社团”四个方面引领学生主动了解学校的历史,关注校园活动,建设温馨校园,真正成为辅成小主人。然后从校园走向社会,教师自主开发和积累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案例,如《嘉兴的水资源调查》、《校园里的浪费现象》、《金鱼的生存环境因素》、《纸与我们的生活》、《地震离我们有多远》、《走近消防共筑平安》等多个实践活动还在区级以上的比赛中获奖呢.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学习过程,体验实践活动,实现了学习方式的多元化,促进了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明显提高,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同时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常常发现,有时老师绞尽脑汁帮助学生寻找的研究内容因为远离学生生活而操作性不强,有时老师辛辛苦苦设计的方案学生实践起来困难重重,所以我们正在努力挖掘那些贴近学生生活、具有浓郁地方气息、学生家长老师都比较熟悉或喜欢的内容作为课程资源,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引领学生走向现实的社会生活,促进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开放的空间.因此,我们还在思考,综合实践作为一门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我们一定要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地开设好,常态化、规范化地实施好,集团需要从课程的高度进行全面规划与统整。 3、嘉兴地方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教育意义。我们的家乡——嘉兴,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历史遗存丰富,城市建设特色突出,红色文化价值独特,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城

合作学习理论

《合作教育的基本理论与实践研究》 王坦,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本文作者系承担的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国家教委重点课题的研究成果之一。 合作教学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方略。由于它在改善课堂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品质等方面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注:Vemette,P.(1994)Four Flaws:Avoiding the Common Mistakes of Novice Users of Cooperative Leaming. The High School Journal -Feb/March.)美国著名教育评论家埃里斯和福茨(Ellis,A.K.& Fouts,J.T. )在其新著《教育改革研究》一书断言:“合作教学如果不是当代最大的教育改革的话,那么它至少也是最大的之一。”(注:Ellis,A.E. & Fouts,J.F.(1997 ) Research on Educational Lnnovations,P.165.)合作教学(cooperative instruction)是一个泛称,是一个复合性、多层面的概念。之所以这样说,一方面是因为目前世界上冠以“合作”(cooperative)字首的教学改革可谓量大类多,异彩纷呈。仅美国现在流行的合作学习或教学的策略就不下百种,颇有令人眼花缭乱之感。类似这样的改革不仅在欧美等西方国家十分盛行,就连我国近些年来也涌现出了不少这样的改革,涉及十多个省份。难怪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合作学习的主要倡导者斯莱文(Slavin,R.E)博士将这种现象称为“教育中的合作革命”,是一种“合作热。”(注:盛群力:《对美国中小学兴起的“合作热”的拙释》,《教育评论》1990年第3期。)从这一角度看,合作教学是对上述合作性教学实践的总称。另一方面,从现有的冠以“合作”字首的教育教学改革方案看,虽然它们大都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性互动(cooperative interaction)为基本特征,但它们却并不处于同一个理论层面,活动取向也不尽相同。从国内外合作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来看,目前的合作教学活动其主要取向大致可以有三种,即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和全员互动,由此可以将合作教学活动分为三种类型: 1.师生合作教学 这一类型的合作教学可以前苏联的“合作教育学”为代表。合作教育学是从人道主义出发,以师生之间的互相尊重、互相合作为基础的,它的特点在于特别注意诱导儿童学习,特别是注意教师和儿童的共同劳动。合作教育学认为:“师生合作是学校人际中最基本的方面”。(注:吴文侃:《当代国外教学论流派》,福建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第122页。)因此,合作教育学在阐述教育教学问题时的出发点即是师生合作。当然,合作教育学作为一种系统的理论,它在强调师生合作的同时,也提倡在学生之间、学校与家庭之间建立一种亲密的合作关系。但从整个理论与实践的取向来看,合作教育学主要关注的还是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合作问题。故此,我们将之归于师生合作教学的范畴。另外,我国教育学者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借鉴当时苏联“合作教育学”的基础上也提出了“师生合作教学”的思想,(注:吴立岗、夏惠贤:《教学原理、模式和活动》,广西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501页。)并进行了“合作教育实验”,(注:杜坤:《创立中国式合作教育理论的良好开端一评上海市重庆北路小学的合作教育实验》,《小学教学》1991年第9期。)这些理论和实践也主要是从师生合作的角度出发的,都可视之为师生合作教学。 2.生生合作教学 这一类型的合作教学可以当代欧美等国的“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rning)为代表。合作学习是本世纪70 年代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颇具创意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目前,合作学习已广泛运用于美国、加拿大、以色列、德国、英国、澳大利亚、荷兰、日本、尼日利亚等国的大中小学教学。合作学习从教学过程的集体性出发,针对传统教学忽视同伴相互作用的弊端,着眼于生生之间互动的变革,将合作性的团体结构纳入到了课堂教学之中,构建了以生生互动为基本特征的课堂教学结构,通过组织开展学生小组合作性活动来达成课堂教学的目标,并促进学生的个性与群性的协同发展。合作学习是一种生生互动取向

【可借鉴】家校合作研究述评

家校合作研究述评 摘要:近30 年来,国内外研究者在家校合作的研究和实践上取得了一些卓有成效的研究成果。本文从家校合作分类、家校合作模式及实践、家校合作的理论基础三个方面介绍了家校合作研究的进 展,并分析了我国家校合作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研究走向。 一、引言 家校合作是指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家庭和学校两种力量互相配合、互相支持、互相协调的教育互动活动。近30年来,研究者们对于家校合作的理论和实践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本文主要对家校合作分类、家校合作模式及实践、家校合作的理论基础三方面的研究进展加以概括和评述。 二、家校合作分类 2. 1 按合作活动中家长担任的角色分类 美国学者大卫·威廉姆斯David Williams研究发现,家长渴望在学校扮演不同的角色,从指导孩子、课堂辅助到参加校委会制定学校规章等。学者兰根布伦纳M. R. Langen brunner 和索恩伯格K. R. Thornburg则把家长参与学校教育的角色分为三类。 (1)支持者和学习者。具体方式有家长会议、家长小报、家长学校、家庭教育咨询、家校书面联系等。 (2)学校活动的自愿参与者。家长以这种角色身份自愿为学校提供无偿服务。家长可作为班主任的辅助人员;可就自身经历给学生做非正式报告;可利用自己的特殊才能对学生进行课外辅导…… (3)学校决策参与者。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决策的全过程:决策形成、决策执行和决策监督。 2. 2 按家长参与的活动层次分类 杭州大学刘力教授将家长参与的活动形式分为三个层次。 1 “形式上的参与”。这是最表面化的参与层次。家长在得到邀请时访问学校,参加家长- 教师会议、开放日、作业展览等活动。 2 “人际的参与”。这是一种双向交流式参与,家长与教师在较亲切的气氛中相互交流信息和建议。像家访、家长参与课堂教学等均可列入此类。 3 “管理式的参与”。北爱尔兰大学教授摩根等人把家长参与的活动形式分为低层次参与和高层次参与。低层次参与仅仅享有知情权,而高层次参与则享有决策权,可以协助学校运作,参与学校决策。 2. 3 按家校合作活动目的分类 美国学者戴维斯D. Davies从家校合作的目的来划分。家校合作有以下目的: (1)解决目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如约见家长、成立家教咨询委员会等; (2)促使家长参与其子女的教育如家庭教育指导等; (3)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来丰富学校教育如参观博物馆、开辟校外教育基地等; (4)吸收家长参与教育决策如家长委员会、家长——教师协会等。 三、家校合作模式及实践的研究 3. 1 国内的家校合作模式及实践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教学大纲附有详细教学内容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大纲 一.课程性质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可以看做是学习英语的敲门砖,也是练好英语基本功最好的学习书籍之一。本册书从基本的发音、重音和语调开始,涵盖英语学习中的许多基本词汇、语法及句型结构。学好第一册,是进行正确有效英语学习的关键。 二.课程时间安排 序号课程内容课时 Lesson 1 - 4字母,音标一般疑问句,否定句;形容词性物 1 2.5 主代词 2 Lesson 5 - 8 This is…含系动词的特殊疑问句结构 2.5 3 Lesson 9 - 12 How 引导的特殊疑问句名词性物主代词 2.5 4 Lesson 13 - 16 祁使句名词的数--- 可数名词 2.5 5 Lesson 17 - 20可数名词的复数形式there be 结构 2.5 Lesson 21 - 24 Which 引导的特殊疑问句介词短语作后置 2.5 6 定语 7 Lesson 25 - 28 Where 引导的特殊疑问句名词所有格 2.5 8 Lesson 29 - 32情态动词must; 祈使句现在进行时 2.5 9 Lesson 33- 36 介词的用法现在分词 2.5 10 Lesson 37 - 40 be going to do直接宾语,间接宾语 2.5 11 Lesson 41 - 44定语从句先行词情态动词 2.5 12 Lesson 45 - 48 情态动词一般现在时 2.5 13 Lesson 49- 52 序数词选择疑问句 2.5 14 Lesson 53 -56 形容词比较级一般现在时(2) 2.5 15 Lesson 57 - 60 交通工具前冠词的使用现在进行时 2.5 16 Lesson 61 - 64 情态动词have 禁令语气 2.5 17 Lesson 65 - 68 基数词表示年龄反身代词 2.5 18 Lesson 69 - 72 介词at in on 来表示时间 2.5

教学基本信息教学设计参与人员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情景作文讲评:教师指导下的同伴互评 是否属于 否 地方课程或校本课程 学科英语年级高三 相关 teaching writing, peer evaluation 领域 教材无 教学设计参与人员 姓名 单位 联系方式 设计者 尹航 人大附中 yinhang@https://www.doczj.com/doc/5b11968337.html, 实施者 尹航 人大附中 yinhang@https://www.doczj.com/doc/5b11968337.html, 指导者 赵钰莲 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 yulianzhao2009@https://www.doczj.com/doc/5b11968337.html, 课件制作者 尹航 人大附中 yinhang@https://www.doczj.com/doc/5b11968337.html, 其他参与者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主动的信息构建者。学习者通过与学习共同体进行合作互动、共同协商,建构起对自己有个人意义的知识和技能。同伴互评提供了这样一个机会。 在同伴互评过程中,学习者在教师指导下了解评价的标准,学习评价的技能,并结合自身语言能力,以批判精神评价其他学习者的作品,提出具体的、有建设性的修改意见。我认为这个过程体现了对学习者学习能力、语言能力、思维品质等方面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同时也有利于学习者提升以上方面的素养。 同伴互评是在英语写作教学领域中被广泛使用和研究的教学活动形式,其有效性也得到诸多研究不同程度的证实。一般认为,影响同伴互评效果的主要因素有语言水平及依据语言水平进行的分组、评改类型、互评培训。关于语言水平及依据语言水平进行的分组对同伴互评效果的研究发现,混合小组(即组内既有高水平学习者、也有低水平学习者)比单纯小组(即组内只有高水平学习者或低水平学习者)效果更好,但混合小组中受益的主要是低水平学习者,因为高水平学习者很难得到低水平学习者的有效反馈。另外,考虑到教室内桌椅的设置方式、学生心理等方面的影响,按学生语言水平对他们进行写作讲评课中稳定的互评分组并不容易。在另外两个因素“评改类型”和“互评培训”中,本课计划从后者入手,通过教师指导下的培训,使学生掌握互评的方法,并应用于对同伴作文的互评中。我考虑在后续的教学中适时引入“评改类型”这个因素。 关于同伴互评中评价表的使用,有的研究发现其有一定的负面作用。但是,鉴于评价表对学习者的互评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本课仍然决定使用它。

浅谈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

浅谈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 【摘要】合作学习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本文从合作学习的互动观、目标观、师生观、形式观、情境观和等五个方面,对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合作学习理念策略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了合作学习,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国家决策部门对合作学习是非常重视的。合作学习在国外已有着几十年开发与研究的历史,但在我国却是新生事物。能否有效地实施合作学习,关键在于我们是否能科学地理解合作学习的基本内涵,把握它的精神实质。 合作学习实践虽然在其具体形式上不甚一致,与传统教学观有着许多质的不同,并由此形成彼此鲜明的对照。综合观之,合作学习的基本理念主要包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互动观 在合作学习的诸多理念中,最令人注目的当属其互动观。由于合作学习的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为促进学生学习的主要途径,因而这种互动观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与传统的教学观有所不同,它不局限于师生之间的互动,而是将教学互动推延至教师与教师、学

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国内外大量实践研究证明,合作学习的互动观是一种先进科学的互动观,是对现代教学互动理论的发展。与传统的教学互动观相比,合作学习的互动观主要突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一) 定位教学活动是一种复合活动 合作学习的互动观是建立在对现有教学互动观的反思基础上的,是对现代教学互动观的一种发展。合作学习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信息互动的过程。从现代教育信息论的角度来看,教学中的互动方式大致呈现为四种类型:一是单向型,教学是教师把信息传递给学生的过程,教师是信息发出者,学生是信息接受者;二是双向型,教学是师生之间相互作用获得信息的过程,强调双边互动,及时反馈;三是多向型,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强调多边互动,共同掌握知识;四是成员型,教学是师生平等参与和互动的过程,教师作为小组中的普通一员与其他成员共同活动,不再充当惟一的信息源。合作学习的教学是一种人际交往,是一种信息互动,其间必然涉及上述四种信息互动过程和模式,缺一不可。教学不仅仅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互动的过程,它还涉及诸如单向型互动、多向型互动、成员型互动等多种互动过程,是多种互动过程的有机统一体,是一种复合活动。 (二)突出生生互动的潜在意义

家校合作的重要性及策略

家校合作的重要性以及策略 家、校合作教育,泛指家长在孩子受教育的过程中,与老师合作,从而共同促进儿童健康均衡的发展。表现为家长参与学校教育,与学校相互沟通,有效交流,家庭和学校,对儿童教育负有共同责任,是合作关系中的平等成员。 在家校合作方面的研究是非常有必要并且十分科学的,因为这种理念符合国际大的潮流趋势,适应国家和社会实际需要,该理念也与课程改革呼吁的最新理念不谋而合,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这是时代的需要。 对家校合作问题研究,国内外学术界的研究相对更活跃一些,国外相关专家在这方面发表的文章较多并且有一定的成果,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教育学家,他把学校和家庭比作成两个“教育者”,他认为这两个教育者要一致行动,要志同道合。我国在九十年代开始认识这个问题,发展至今,相关人员也越加重视。爱普斯坦,是一名普金斯大学直的科学家,他美国中小学校与家庭进行了研究,然后提出,需要要在学校、家庭之间发展一种科学有效的伙伴关系,因为只有这样的关系才能改变学校的教育实践活动和教育气氛,从而增加父母培育子女的多方面能力和信心,能够使父母与学校中其他人的关系更加密切与和谐,也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工作。爱普斯坦认为,建立伙伴关系的核心,就是因为它有助于所有的学生在学校和未来的生活中取得成功,因此,必须重新发展并且改变完善学校、家庭的新的关系模式。于是,他的提出了建立家庭与学校伙伴关系的交叠影响域理论,以此作为学校和家庭合作关系的基础理论。 家庭和学校是儿童社会化的两支最重要力量,学校只有联合社会各方面的

《新概念2》课程实施性教学大纲

13级《新概念英语2》课程实施性教学大纲 制定人:日期: 审核人:日期: 批准人:日期: 一、说明 1.课程的性质和内容 《新概念英语2》是学习英语的基础阶段,课文故事性强,易于学习。每篇课文重点、语法知识点各异,但全册课文前后连贯,语法知识全面,形成了新概念特有的英语语法体系。它是从新概念英语第一册过渡,同时也是转变。它使学习者从一个会说日常英语的人,提高成为一个敢动笔进行基本写作的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打下良好的语言学习基础,掌握适合自身的语言学习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使他们具有一定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让学生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具备基本的英语沟通能力,并为后阶段高层次的英语学习提供基础、途径和方法。 第二册以 96 篇小故事为素材,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其优势在于扩充词汇、统揽语法、结合实践、听说兼修。在掌握第一册基本语法的基础上,由浅入深逐步讲解语法要点,使学习者轻松掌握枯燥的语法;通过对句型结构的分析及对短语基本用法的讲解,使学习者能真正在听说读写中运用地道的句型。从而系统地掌握从词汇、时态开始的语法知识和各种句型,同时加强了写作能力。阅读理解能力:能够基本读懂一般性题材的简单英语文章,阅读速度达到每分钟50词,能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并理解主要细节。 能在阅读中使用有效的阅读方法。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对英语形成基本的语感,熟悉标准的英语发音系统。认知1500~4000个英语单词以及由这些词构成的常用词组,熟练掌握其中的800个高频词汇。掌握基本的英语语法规则,如词类、词组、构词法;名词的数、格、性;动词的分类、时态、语态;助动词、情态动词等等;了解一般的惯用法,在听、说、读、写中能正确运用所学语法知识。能听懂日常生活中高频使用的结构简单、发音清楚、语速较慢(每分钟80词左右)的英语对话和不太复杂的陈述,理解基本正确。能用英语进行一般的课堂交际,并能在日常活动中进行简单的交流。能阅读初等难度的一般题材的简短英文资料,理解正确。 《新概念英语2》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对于学生背诵方面的训练。在学习过程中,背诵一些经典课文将对英语的记忆、理解非常有益。尤其对于英语初学者而言,通过背诵课文可以加深

高效课堂的指导思想及理论依据

和谐·发展课堂汇编资料 §1 和谐·发展课堂的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落实中小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主题,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以提升育人质量为目的,以强化集体备课和校本教研为手段,以规范课堂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效益为核心。立足“育人为本、以学定教、以学评教”,实行“分步实施、重点突破、稳步推进”工作机制,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2 和谐·发展课堂的理论依据 没有实践支撑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 一.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也叫结构主义,其最早提出者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的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内部世界的知识得到发展,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和顺应。在皮亚杰研究的基础上,斯滕伯格和卡茨等人则强调个体的主动性在建构知识过程中的关键作用,维果斯基对建构主义理论的发展也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是认知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发展。与认知主义理论相比,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更关注学习者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构建自己独特的精神世界,更加重视建立有利于学习者主动探索知识生成和发展的情景。在此基础上,教学过程被看作是“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认为,有效地教学应该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引导学习者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保持有效互动,并为学生主动建构提供学习材料、时间以及空间上的保障,使学习者形成对知识的真正了解。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不仅要求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且要求教师要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彻底摒弃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注重知识传授、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对象的传统教学模式。建构主义理论的深入发展为真实的揭示学习的规律奠定了基础,成为我们行动的指南。 二.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 掌握学习理论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著名教育家布卢姆。他对传统教学理论过分强调学生学习能力差异提出批评,认为所谓学生成绩的正态分布是人为造成的,并没有必然性,提出了掌握学习策略。布卢姆指出,除2%—3%感情和身体上有缺陷的学生和1%—2%的具有超常能力的学生外,只要提供适当的条件绝大多数学生都能达到对学习内容的掌握。“在任何时间和地点,学校都可

关于合作学习的理论与方法

合作学习的理论与方法 北京师范大学郭德俊李原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4年第3期) 有关合作的问题一直是社会心理学家所关注的问题.早在20年代,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阿尔波特((F·Allport,1924,见《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与体系》)就强调了个体与人际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合作学习在教育领域中的研究始于本世纪中期的美国。当时,美国的反种族隔离运动十分高涨,为了调和种族矛盾,政府在中小学设立了许多混合学校,即不同种族的孩子在同一学校进行学习,使他们有平等的机会相互接触、共同探讨.但是,来自于混合学校的报告表明,这种教育管理方式,对不同种族儿童间的关系虽有一定程度的改进,但收效甚微。不同种族的孩子,依然在自己种族内发展同伴关系和友谊关系,而在种族间形成同伴关系却是很困难的事.于是,一些教育者提出(见Alavin,1991),在混合学校中,只有当不同种族的儿童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进行学习或活动时,才会促进不同种族的儿童形成积极的同伴关系。也就是说要运用系统的合作学习方法进行教学管理。在这些教育者的倡议下,中小学课堂中广泛开展了合作学习的教学活动。结果发现,合作学习不但有利于不同种族儿童形成积极的同伴关系,而且对儿童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从50年代起到目前,越来越多的合作学习教学在美国的中小学中开展起来,并取得了一些令人满意的成果.合作学习的理论更为系统、完善,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也更为行之有效了。 一、合作学习的理论 (一)目标结构理论 目标结构(Goal Structure)理论是多伊奇(M. Deutsch,1949)在勒温的群体动力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这一理论认为:在团体中,由于对个体达到目标的奖励方式不同,导致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也不同.多伊奇将这些方式分为三种:相互促进方式,相互对抗方式,相互独立方式。这些不同的作用方式对个体的心理过程和行为方式产生不同的影响. 多伊奇认为目标结构主要有三种类型:合作型、竞争型和个体化型.合作型目标结构(Cooperative Goal Structure)指的是,团体成员有着共同的目标,只有当所有成员都达到目标时,个体自身才能达到目标,获得成功.若团体中有一个人达不到目标,其它人也达不到自己的目标.在这种条件下,团体成员之间必定会形成积极的相互促进关系,以一种既有利于自己成功又有利于同伴成功的方式活动.竞争目标结构(Competitive GoalStructure)指的是,个体之间的目标具有对抗性.在团体中,只有当其它人达不到目标时,某个个体才有可能达到自己的目标,取得成功.如果其它人成功了,则削弱了某个个体成功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同伴之间的关系是对抗、消极的。每个个体都只按一种对自己有益的方式活动,但对于其它个体来说则是无益的甚至是有害的,以增加自己成功的可能性.个体化目标结构(Individualistic GoalStructure)指的是,个体是否达到目标与其它同伴是否达到目·标无关,个体注重的是自己对任务的完成情况和自身的进步辐度。因此,个体寻求一种对自我有益的结果,而并不在意其它个体是否达到他们自己的目标.个体之间形成的联系是相互独立、互不干扰的。 多伊奇(1949)在自己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指出,合作型目标结构使得团体成员之间的交往更为频繁,他们相互帮助,相互鼓励,每一名成员都更大程度地感受到自尊和被其它成员所接纳,因此使得他们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更为积极,成就水平也提高得更快。在这些方面均

家校合作的重要性

家校合作的重要性 学生是在学校、家庭以及社会的共同影响下成长的。其中家校合作是保证学生健康成长极其重要的条件。家校合作的水平必然影响着学生的发展状况。 班主任与家长的合作一般经历三个发展阶段,即分享信息阶段;协调配合阶段;共事双赢阶段。 第一阶段:分享信息阶段 班主任老师和家长的合作水平更多地属于合作的初级阶段,即分享信息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班主任与家长分享信息,但它不需要任何共同的活动。分享信息是为班主任或家长提供更为全面的信息,帮助双方把工作做得更好。 第二阶段:协调配合阶段 这个阶段的主要特征是班级有其明确的目标,为了能够使班级目标得以实现,家长需要改变自己原来的计划,配合班主任一起工作,即班主任和家长具有共同的活动,但允许班主任和家长双方保持他们各自确立的目标、期望和责任,是一方寻求另一方帮助的过程。通常是班主任寻求家长帮助解决学生的某个(或某些)问题。特别是对于那些被称作“另类”的个别学生,班主任和家长应一起对个别生存在的问题做深入的调研,提出目标,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否则个别学生和家长对班主任的学习目标无动于衷。

第三阶段:共事双赢阶段 共同制定目标、参与活动、共享资源和分享成果是班主任和家长合作的第三阶段,也是二者合作的最高阶段。 这个阶段是建立在分享信息和协作阶段基础之上,它的主要特征有四个: 第一、班主任和家长在共同的目标和方向上达成一致,共同开发活动; 第二、为了实现班级目标,分配责任; 第三、运用每位合作者的专门知识,一起工作去实现目标; 第四、共享合作成果。目前这种合作层次还较为罕见,但是它预示着班主任与家长合作的发展目标和方向。 总之班主任和家长合作不仅仅是一个技术过程,合作的目标和远景的共识、价值观念的交流与磨合、角色与权利关系的重构等,不但是合作的组成部分,而且是保证合作得以成功的关键特质。合作是平等和互惠的,是为了双方的利益,而且这种利益是同时发生的,合作需要双方的努力和投入。

教学指导思想及理论依据

一、教学指导思想及理论依据 本教学设计力图以《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师生互动教学”为指导,以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为手段,以课堂为依托来实现教学目标。 二、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课程标准阐述:课标规定,学生通过学习,要“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包括重要的历史概念和历史发展的线索”,要求“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教材中的地位分析: 《科举制的创立》一课是《中国古代史》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这一单元的主题是“繁荣与开放的社会”。那么,我就把这一课的核心定位为隋唐的科举制“分科考试、公平公正、择优录取”的特点在隋唐所产生的重要作用及深远的影响。原因是,科举制度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政权选拔各级官吏的一项基本制度,影响非常深远;其优点和先进性在隋唐表现的非常突出,它与以后科举制的作用和影响有很大的区别,它也为隋唐特别是唐朝的繁荣与开放局面的形成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本课教材是按序介绍了五位隋唐帝王在科举制创立成和完善过程中发挥的关键作用。我准备通过科举考试的整个过程来整合课本中的三个子目录。突出隋唐科举制的对士人、对统治者、对社会、对文化教育的作用以及对世界文化制度的影响,做到论从史出。 (二)学生情况分析 在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前,我准备对两个不同层次的授课班级(实验班和普通班)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问卷设计见附件一。对调查结果的预计: 在知识层面上,学生对中国封建社会任用官吏的办法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不明确、不系统。可能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了解古代帝王是怎样任用人才,但是对选拔人才、官吏的过程不甚了解。 学生的兴奋点可能有:科举考试是如何进行的,如考什么,如何考等这些细节上的问题。 可能存在的问题有:科举制是一项制度,学生对其理解和认识以及评价会有一些难度。 (三)教学方式和手段说明 本教学设计按照“师生互动教学”模式的基本程序进行。大致为:“情境创设——亲历体验——提出问题——互动探究——反馈交流——感悟内化”,它是体验、探究、讲授等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 (四)教学平台准备 信息技术融入历史学科教学:多媒体课件《科举制的创立》的制作。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隋朝以前选拔官吏的办法,并与隋朝的科举制进行比较,分析科举制的优点。对隋统一国家的知识分析,明白隋创立科举制的原因。 2、通过分析、讲授、体验科举考试过程的图片和文字材料,进一步提高从图片、文字中获取有效信息、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分析科举考试过程,来理解科举制的作用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归纳、比较、置疑、探究的方法,感知科举制创立和发展完善的过程。 2、通过对时事的关注进行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埋下了如何看待中国传统文化伏笔,引导学生做深入思考。 3、通过对史料创造性编辑,把科举制产生的原因编辑成一封大家看起来比较亲切的信件,进行分析。

专升本教育理论真题模拟及答案

专升本教育理论真题及答案

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教育理论试题解析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1—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在教育学理论发展中,提出儿童智力发展阶段与教学关系理论的教育家是 A.赞可夫 B.皮亚杰 C.布鲁纳 D.瓦·根舍因() 【答案】B 【错误防范】易考的内容还有如下三处: (1)赞科夫的五条全新的教学原则,即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使全班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 (2)布鲁纳倡导“结构主义”学说和“发现法”。 (3)瓦·根舍因首创“范例方式教学理论”。2.20世纪以后产生的资产阶级“儿童学”的理论基础之一是 A.实验教育学

B.文化教育学 C.实用主义教育学 D.批判教育学() 【答案】A 【错误防范】考生需记住“实验教育学”“文化教育学”“实用主义教育学”和“批判教育学”的主要观点和代表人物。 3.凯洛夫《教育学》的理论体系更侧重于哪一教育流派? A.形式教育派 B.实质教育派 C.传统教育派 D.现代教育派() 【答案】C 【解析】传统教育派的观点是:教师中心、书本中心(间接经验中心)、课堂中心。 现代教育派的观点是:学生中心、直接经验中心、活动中心。 传统教育派的代表人物是德国的赫尔巴特等。 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杜威等。 【错误防范】在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方面存在两大派别:形式教育派和实质教育派。

形式教育派:重视智力,忽视知识。 实质教育派:重视知识,忽视智力。 4.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 A.起决定作用 B.不起决定作用 C.只起加速作用 D.只起延缓作用() 【答案】B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从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反作用的具体表现来看,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只能起加速或延缓作用。C和D两个选项都是不完全的。【错误防范】辨析题:“教育救国论”。参考答案:错误。因为它夸大了教育的作用,导致“教育万能论”的错误。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只能起加速或延缓作用,而不能起决定作用。5.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确将美育列入教育方针,并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教育家是 A.王国维 B.蔡元培 C.杨贤江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是练好英语基本功最好的学习书籍。从基本的发音、重音和语调开始,逐步学会使用英语中的基本词汇、语法及句型结构。学好第一册,是练好英语基本功的关键。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 第一册大部分的场景对话和口语基本句型都包括其中,同时,当中的800个词汇全部是英语日常用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应对一般的日常对话, 掌握800至1500个单词,了解和理解“激情联想”英语学习法并进行初步实践掌握英语初级语法。 二、课程教学目标 1、对动词be和have的现在时和过去时会基本的应用; 2、能识别和构造现在进行时; 3、能识别和构成第三人称单数的一般现在时; 4、能识别和构成常规的和少数非常规动词的一般过去时; 5、能识别过去进行时; 6、能识别简单的现在完成时和过去完成时; 7、能识别和用going to, shall和will构造将来时; 8、会基本应用情态动词can, may和must,能识别情态动词could, might, would。 9、能用情态动词(包括do/does, did)构造疑问句和否定句。 10、能用情态动词和疑问词开头回答疑问句; 11、能用-ly, -ily构造副词,以及一些例外(如well, hard, fast);

12、定冠词和不定冠词,掌握a/an, the的基本应用,以及some, any, no, much, many, a lot of与可数及不可数名词的搭配。 13、能用-s, -es, -ves构造名词,一些例外:men, women, children, teeth等; 14、代词的基本应用:人称代词,物主代词,反身代词; 15、形容词的基本应用:规则比较级,不规则比较级:good, bad, much,many, little; 16、基本介词的应用:表示地点,时间,方向; 17、关系代词:识别和应用who/whom, which, that; 18、句型:This/that; these/those; There is/it is; there are/they are; 19、缩写:it's, I'm, isn't, didn't等; 20、描述日期、星期、季节、数量、昨天、今天、明天、时间。 三、学时分配 序号课程内容课时备注 1 Lesson 1 - 4 2 2 Lesson 5 - 8 2 3 Lesson 9 - 12 2 4 Lesson 13 - 16 2 5 Lesson 17 - 20 2 6 Lesson 21 - 24 2 7 Lesson 25 - 28 2 8 Lesson 29 - 32 2 9 Lesson 33- 36 2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doc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教学大纲及教学计划 新概念英语第一册是练好英语基本功最好的学习书籍。从基本的发音、重音和语调开始,逐步学会使用英语中的基本词汇、语法及句型结构。学好第一册,是练好英语基本功的关键,掌握了第一册,才真正踏进了英语之门。适合于零起点或英语基础差,欲在短期内掌握英语基础的学习者,如中学生或及成年初学者,同时也可以帮助你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知识。 第一册大部分的场景对话和口语基本句型都包括其中,同时,当中的800个词汇全部是英语日常用语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 【所需知识背景】 从零开始,无需任何基础知识。第一册从最基本的单词,句型教起,从拼写到发音,无所不包。当然,如果初学者已有一定的简单语法、词汇基础将更有助于教学的进行。 1、对动词be和have的现在时和过去时会基本的应用; 2、能识别和构造现在进行时; 3、能识别和构成第三人称单数的一般现在时; 4、能识别和构成常规的和少数非常规动词的一般过去时; 5、能识别过去进行时; 6、能识别简单的现在完成时和过去完成时; 7、能识别和用going to,shall和will构造将来时; 8、会基本应用情态动词can,may和must,能识别情态动词could,might,would。 9、能用情态动词(包括do/does,did)构造疑问句和否定句。 10、能用情态动词和疑问词开头回答疑问句; 11、能用-ly,-ily构造副词,以及一些例外(如well,hard,fast); 12、定冠词和不定冠词,掌握a/an,the的基本应用,以及some,any,no,much,many,a lot of与可数及不可数名词的搭配。 13、能用-s,-es,-ves构造名词,一些例外:men,women,children,teeth等; 14、代词的基本应用:人称代词,物主代词,反身代词; 15、形容词的基本应用:规则比较级,不规则比较级:good,bad,much/many,little; 16、基本介词的应用:表示地点,时间,方向; 17、关系代词:识别和应用who/whom,which,that; 18、句型:This/that;these/those;There is/it is;there are/they are; 19、缩写:it's,I'm,isn't,didn't等; 20、描述日期、星期、季节、数量、昨天、今天、明天、时间。 应对一般的日常对话, 掌握800至1500个单词,了解和理解“激情联想”英语学习法并进行初步实践掌握英语初级语法。本次培训以新概念一册教材为基础,总结出教材中的知识重点、

课题研究主要理论依据

一、哲学依据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据,外因是 事物发展的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属于外部条件,是外因。学生是学 习的内因,教师的教必须通过学生的学才能发挥作用。如果学生没有学的愿望和动机,没有主动性和积极 性,教师的“教”就会由于没有学生的“学”而失去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起引导作用,而 学生自我发起的学习是最持久、最深刻的个体行为。教学过程只有注重知识的探究,注重情感的体验,才 能引发学生的态度、情感和意志,这些源于心理品质的个性特征参与学习活动,能激起学生的求知、创新 欲望,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心理学依据 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年级的学生都有各自的心理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心理特点是不断变化发 展的。教师的教育行为必须以学生的心理特点为前提,才能收到预想的教育效果。因此,在教育课题研究 中,教师必须学习和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按照学生的心理规律进行研究。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以 及不同年龄段学生的认识能力、情感特点、意志品质,就为教师的课题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三、学习理 论 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 知识。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产生认知需要,产生一种需要学习的心理倾向,激 发自主探究的学习动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创设适合学生学习探 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而且要让 学生“知其所用”和“知其谁用”。 四、教学理论 两千年前的孔子倡导的“循循善诱”、“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可以认为是最早的教学理论根源, 到今天依然有重要意义。 尝试教学理论认为,“学生有尝试的愿望,尝试能够成功,成功才能创新。”学生有原有的知识结构,又有对新知识的同化和顺应的思维属性,所以学生能尝试。同时,学生的尝试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尝试,尝 试的任务又是完成教材中的一定教学目标,而教材又是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和方法编排的,所 以学生具备成功的条件。 在尝试成功的条件下,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教学成绩。 五、教学最优化理论 衡量教学最优化有两条标准:一是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二是时间消耗的最优化,即“师生用于课堂教学和 课外作业的时间又不超过所规定的标准”,用“师生耗费合理的时间去取得这些成效”。既要提高教学质 量,使学生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获得和谐发展,又要减轻学习负担,用 合理的时间取得较大的成效。 六、建模理念

新型家校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结题报告

新型家校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研究 结题报告 泰安市岱岳区黄前镇中心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背景 在加速城镇化建设进程的今天,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上学所占比例越来越高,教师们越来越多地意识到家庭教育在教育中的不可替代地位和基础的教育作用。从原十七中学就打下了良好的家长学校工作的基础,形成了一批优秀的重视家庭教育作用、有着良好家庭教育指导经验的队伍。独立办学后的中心校,在探索学校特色的途径时,于2011年8月把家校合作教育定位为自己的办学特色。 二、课题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一)课题的研究目标 探索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目标、内容、渠道、方式等方面协调一致的新渠道、新内容、新方法、新途径。为创办家校合作教育特色学校提供理论支撑,保障和推动特色学校的创建顺利进行。 (二)课题的研究内容 1.核心概念的界定:家校合作教育实践是指以学校教育为主导的,更多侧重于行动研究,寻求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目标、内容、渠道、方式等方面协调一致的最佳方法。 2.探索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特别是特殊群体的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等方面学校与家庭教育合作的渠道、内容、形式与方式。 3.探索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课外辅导等方面学校与家庭合作的渠道、内容、形式与方式。 4.探索家长参与学校决策、家长监督学校办学行为的渠道、内容、形式与方式。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撑 (一)理论之一:我国研究家校合作的专家马忠虎认为,家校合作就是指对学生最具影响的两个社会机构——家庭和学校形成合力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校在教育学生时能得到更多地来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长在教育子女时也能得到更多地来自学校方面的指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