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典型案例分析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典型案例分析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典型案例分析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典型案例分析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典型案例分析

近年来,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各地围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在优化区域布局、创新工作机制、促进资源整合、拓展功能内涵、培育产业品牌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对于拓展农业多功能、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休闲消费需求,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现将北京、江苏、浙江、重庆、天津的做法作为典型案例分析如下。

1、北京:开展营销活动,实现乡村旅游有效供给

(1)整合资源、节庆营销

2013年,北京市农委整合郊区特色农产品资源,推出了“休闲农业季”系列活动(包括北京草莓季、樱桃季、花季、香草季、瓜季、鲜桃季等),并编写了《香草天空》、《北京瓜顶呱呱》、《京郊如此多娇》等主题宣传册,策划设计了《北京樱桃地图》等系列特色农产品地图,制作了《北京休闲农业季》2013笔记本,推出了约l000张精美图片,深受游客欢迎。这些活动以季为周期,以京郊特色、优质农产品为旅游吸物物,贯穿全年,带动市民到郊区采摘、休闲,把农村产业与休闲农业发展有机结合,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除此之外,郊区各区(县)还结合各自特点,举办了农耕节、美食节、采摘节、登山节、赏花节、滑雪节等宣传推介活动,累计有150多项。

(2)虚拟社区、网络营销

随着手机互联网的发展,针对青少年等特定消费群体,通过手机

客户端、微博、微信等开展营销,收到了极好的效果。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推出了“农田观光使者”招募、农田观光使者采风、农田观光博客大赛等活动,吸引了新浪、搜狐、网易等门户网站的一批博主参加,发表大量农田观光主题博文,经过多次转发、评论,吸引了市民的眼球。从2011年开始,北京观光休闲农业行业协会举办了多期“凤凰乡村游、大美体验客”活动,大量网友在到京郊旅游观光、品尝京郊美食、体验农事活动时进行编辑、制作,并通过网络新媒体实时发布图文信息和游记,让潜在的旅游者获得了直观、即时、有用的信息。

2、江苏:加强功能拓展,延伸特色产业链

在加快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和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突出发展高效设施农业、规模畜禽养殖、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外向型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注重农业功能的拓展和产业链的延伸,培育特色产业。一是延伸产业链条,把高效设施园艺业、畜禽和水产养殖业的生产功能拓展成集生产、加工、科普、采摘、餐饮服务等为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产业,提升经济与社会效益;二是挖掘产业内涵,将科技、文化、民间技艺、园林艺术等元素植入休闲农业,创新休闲农业产品,培育特色休闲农业产业,如江苏如皋的花木盆景产业,融入了“两弯半”蟠扎技艺,创新出花木盆景休闲产品,培育特色休闲农业产业,推动了花木之乡顾庄村特色产业发展。

3、浙江:注重机制创新,推进休闲农业发展

(1)创新完善投入机制

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通过股权转让、冠名权出让、经营权拍卖等方式,广泛向社会各界筹集资金,着力引导投资主体和经营主体的多元化。到2012年底,全省休闲观光农业园区累计投入138.6亿元,其中业主自筹资金122.7亿元,占88.5%。

(2)创新休闲农业用地机制

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不改变土地使用性质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流转有效方式,促进各类分散闲置土地向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企业集中,优化生产要素组合,推进规模化、集约化经营。

(3)创新发展模式

建立以农户和农民专业合作社为主体、以政府为引导、社会参与和市场运作的经营模式壮大休闲农业产业规模。兰溪市休闲观光农业杨梅示范园由l0家杨梅专业合作社和1家农业企业参与建设,带动农户l700户,辐射面积约1.8万亩。仙居县桐桥杨梅观光园通过“基地+市场+农户”形式,带动周边121户农户投资种植杨梅1000多亩。

4、重庆:与生态扶贫结合,发展多种模式

(1)人口下山

鼓励居住在深山高寒边远地区、重要生态修复保护区、生产生活基础条件难以完善地区的农户,自愿选择转户进城、相对集中安置、旅游安置、五保户集中供养,以及投亲靠友、异地安置等多种形式搬迁下山,做到设施配套、功能完善、生态宜居。

(2)产业上山

由迁入地集体经济组织通过土地整治新增耕地、农户退出耕地、

土地流转等方式,妥善解决农业安置搬迁户“菜园地”等生产用地。对规模在100人以上的搬迁农户集中点所在村,引导发展1个~2个主导产业,形成“一村一品”、“一主多业”的格局,促进搬迁户安居乐业,增收致富。

(3)游客进山

依托高山山水田园自然风光和特色经济作物园区、民俗文化和农耕文化,重点打造成渝走廊农业观光体验、渝湘高速民俗风情体验等乡村旅游精品线路,构建渝东南、渝东北和秦巴山、武陵山、大娄山“两带三山”乡村旅游格局。采取政府补助方式,支持农户利用搬迁后居住环境条件的改善发展农家乐或开展避暑休闲接待,促进搬迁户在换居住环境的同时,换思想观念、换生产生活方式、换生活卫生习惯。

(4)产品出山

积极引入龙头企业,支持发展农民合作社特别是股份合作社,做到与产业发展、扶贫搬迁同步。用好高山农产品绿色、生态、环保、安全这张“名片”,打好“山货”牌,培育知名品牌。采取举办农产品展销会、组织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走出去展示展销、发展农超对接和配送直销、网上销售等多种渠道,帮助农民销售农产品。结合旅游业发展,积极发展农产品产地加工、地方特色产品加工和商贸流通,把农产品当旅游产品卖,促进山区农产品卖得远、卖得久、卖出好价钱。

5、天津:科学布局规划,提升休闲农业档次

(1)做好全市休闲农业精品线路和节点规划

以休闲农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为基础,以城市交通网络为骨架,以休闲农业精品项目为节点,按照“以线串点、以点带面”的思路,打造9条交通便捷、风景秀丽、各具特色的休闲农业精品线路。

(2)做好区县休闲农业规划

工作结合区县自身实际,制定各自休闲农业发展规划。对污水垃圾处理、洗涤烘干设施和道路交通等各类配套设施进行重点规划;按照消费需求分类指导,将休闲农业经营户组织起来,走合作组织化、服务规范化、品牌特色化、产业集聚化的综合发展之路。

(3)做好休闲农业重点景点规划设计

围绕精品线路建设休闲农业精品示范园、示范点、特色村,做好景点的规划设计;结合设施农业、示范小城镇、郊野公园、美丽乡村等工作,对休闲农业重点区域进行布局规划,按照“高、新、特、优、雅、奇”等不同模式,打造特色品牌,指导全市休闲农业科学发展。

国内外精品乡村旅游发展案例借鉴

国内外精品乡村旅游发展案例借鉴 一、法国普罗旺斯 1、发展现状及发展历程 法国南部地中海沿岸的普罗旺斯不仅是法国国内最美丽的乡村度假胜地,更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度假人群,到此感受普罗旺斯的恬静氛围。在彼得·梅尔的《重返普罗旺斯》一书中介绍道:“普罗旺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代名词,已经和香榭丽舍一样成为法国最令人神往的目的地”,几乎是所有人“逃逸都市、享受慵懒”的梦想之地。 2、经验借鉴 ——拥有最丰富元素的乡村度假地 ·特色乡土植物——“薰衣草” 薰衣草几乎已成为普罗旺斯的代名词,由于充足灿烂的阳光最适宜薰衣草的成长,再加上当地居民对薰衣草香气以及疗效的钟爱,因此,在普罗旺斯不仅可以看到遍地薰衣草紫色花海翻腾的迷人画面,而且在住家也常见挂着各式各样薰衣草香包、香袋,商店也摆满由薰衣草制成的各种制品,像薰衣草香精油、香水、香皂、蜡烛等,在药房与市集中贩卖着分袋包装好的薰衣草花草茶。而薰衣草花海同时也赋予了普罗旺斯浪漫的色彩,使其成为世界最令人向往的度假地之一。·特色乡村美食——橄榄油、葡萄酒、松露 普罗旺斯的特色乡村美食同样享誉世界,由于靠近地中海地区,这里的食品以热辣及丰富的海鲜闻名,本地出产的农作物的香草、橄榄油、大蒜与西红柿代表了普罗旺斯的烹调主要原料。野味有肥嫩山鸡、兔肉。11 月至3 月,还有最鲜美的松露供应。当地出品优质葡萄美酒,其中20%为高级和顶级酒种。由于地中海阳光充足,葡萄含有较多的糖分,这些糖转变为酒精,使普罗旺斯酒的酒精度比北方的酒高出 2 度。略带橙黄色的干桃红酒是最具特色的。特色的乡村美食同样成为使世界游客趋之若骛的主要吸引物之一。 ·恬静乡村氛围 上天的眷顾,永远和煦温暖的阳光,大地的馈赠,连绵起伏的群山,南边蓝得沉甸甸的地中海,时代累积普通而傲人的文化,造就了普罗旺斯人的自信沉稳,

乡村旅游农家乐精典案例

目录 案例一梅县雁南飞茶田度假村 (2) 案例二广东顺德长鹿休闲度假农庄 (3) 案例三湛江炭疗理休闲山庄 (4) 案例四成都五朵金花休闲观光农业区 (5) 案例五成都花舞人间 (7) 案例六澳大利亚天堂农庄 (9) 案例七北京蟹岛度假村 (11) 案例八昆明星期九休闲生态农庄 (12) 案例九集发农业观光园 (14) 案例十深圳青青世界 (15) 案例十一上海孙桥农业区 (16)

乡村旅游规划从资源的角度而言,是以村落、郊野、田园等环境为依托,通过对资源的分析、对比,形成一种具有特色的发展方向。山合水易在规划乡村旅游中一贯遵从发展乡村旅游的目的主要就是大力发展城乡结合部和一些乡村的经济建设,提高乡村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满足城市人接近自然的需求。 案例一:梅县雁南飞茶田度假村 梅县雁南飞茶田度假村位于叶剑英元帅的故乡——广东省梅县雁洋镇,总面积450公顷,广东宝丽华集团公司饱蘸着祖国茶文化,在青山绿水间浓墨重彩挥洒而就的融茶叶生产、加工和旅游度假于一体的山区“三高农业”、“生态农业”、“旅游农业”的开放型旅游度假区。雁南飞茶田把农业与旅游有机结合,融茶叶、水果的生产、生态公益林改造、园林绿化和旅游度假于一体的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和旅游度假村。 雁南飞茶田度假村按照“茶田风光、旅游胜地”为发展方向,营造浓厚的茶文化内涵并融客家文化于其中,既有自然风光,又有农业开发、度假功能。在弘扬茶文化方面,创出了一个新的模式。雁南飞茶田度假村先后荣获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全国青年文明号等二十多荣誉称号。

案例二:广东顺德长鹿休闲度假农庄 长鹿农庄建于2002年,现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及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长鹿农庄是一个集岭南历史文化、顺德水乡风情、农家生活情趣,以吃、住、玩、赏、娱、购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是休闲娱乐、旅游度假、商务会议的最佳场所。 主要由“长鹿休闲度假村”、“机动游乐主题公园”、“水世界主题公园”、“农家乐主题公园”和“动物主题公园”五大园区组成,各具特色,精彩纷呈。 吃:岭南特色农家美食

【扶贫典型经验】以民宿旅游助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以民宿旅游助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 近年来,XX州围绕打造全省特色产业增长极,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生态资源,突破性发展民宿旅游,全州民宿达到2000余家,有力助推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201X年11月,第三届全国民宿大会在XX州举行。 一、高点站位,高位推动。坚持将民宿旅游发展作为全域旅游的重要板块,纳入全州加快建设全省特色产业增长极规划。 一是把民宿旅游作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入点。推进生态文化旅游业与“三农”深度融合,让传统村寨变成旅游民宿,传统种养方式变成体验旅游,传统农产品变成旅游商品,既弥补休闲度假、文化体验、康体养生等旅游业态短板,又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二是把民宿旅游作为全域旅游引爆点。围绕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编制《XX 州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把民宿旅游作为推动旅游业由“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变的引爆点,以城镇、乡村、农户共建共享推进全域旅游。 三是把民宿旅游作为脱贫攻坚着力点。树立旅游扶贫、民宿致富的理念,依托“1处世界文化遗产、2家5A级景区、18家4A级景景区”优势资源,因地制宜发展民宿旅游,让贫困群众借力民宿旅游,分享更多发展红利,加快脱贫步伐。 四是把民宿旅游作为乡村振兴突破点。创造优良环境,鼓励创新创业、回乡创业、回乡献智,打造一批有民族风情、有家乡情怀、有地域特色的精品民宿,释放民宿旅游在传统村落保护、传统社区再造和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的社会功能,带动农村产业

发展,夯实乡村振兴的基础。 二、对接需求,全域布局。坚持以推进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对接市场需求谋篇布局,构建县市有民宿群、城镇有民宿带、乡村有民宿点的旅游新格局。成功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州,全州创建国家级、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点)22个。 一是突出核心景区带动,打造景区周边民宿群。以核心景区为支撑,以吃、住、游要素配套为重点,辐射带动景区周边民宿群发展,让游客游在景区、吃住在民宿。全州2家5A级景区和18家4A级景区周边以及景区沿线发展民宿400余家。国家5A级景区--XX大峡谷周边发展民宿127家,能同时提供5000人住宿和餐饮,带动1400余人就业。 二是突出高山避暑特色,打造养生度假民宿点。发挥高山气候环境和生态优势,发展养生度假民宿,每年吸引50万以上游客来XX吸氧洗肺、养生度假,平均居住时间达1个月以上。利川市苏马荡每年夏季吸引大量游客,峰值突破23万人/天。 三是突出城镇功能辐射,打造城郊旅游民宿带。坚持依托城镇、辐射郊区,借力城镇的人气和财气,大力发展城郊旅游民宿带,催生了“周末游”热潮,为游客提供了“上山下乡”新去处。XX市XX镇将民宿作为扶贫综合改革试验区发展重点,出台奖励政策引导发展民宿230家。XX民宿旅游带配套建设了白鹊山书舍、水井集市等游乐项目,成为精品民宿典型。四是突出乡村旅游资源,打造特色旅游民宿村。以美丽乡村为平台,打造特色农业景观带和体验带,昔日卖不出去的农特产品成了抢手

乡村旅游农家乐精典案例

乡村旅游规划从资源的角度而言,是以村落、郊野、田园等环境为依托,通过对资源的分析、对比,形成一种具有特色的发展方向。山合水易在规划乡村旅游中一贯遵从发展乡村旅游的目的主要就是大力发展城乡结合部和一些乡村的经济建设,提高乡村人民的生活水平和满足城市人接近自然的需求。 案例一:梅县雁南飞茶田度假村 梅县雁南飞茶田度假村位于叶剑英元帅的故乡——广东省梅县雁洋镇,总面积450公顷,广东宝丽华集团公司饱蘸着祖国茶文化,在青山绿水间浓墨重彩挥洒而就的融茶叶生产、加工和旅游度假于一体的山区“三高农业”、“生态农业”、“旅游农业”的开放型旅游度假区。雁南飞茶田把农业与旅游有机结合,融茶叶、水果的生产、生态公益林改造、园林绿化和旅游度假于一体的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和旅游度假村。 雁南飞茶田度假村按照“茶田风光、旅游胜地”为发展方向,营造浓厚的茶文化内涵并融客家文化于其中,既有自然风光,又有农业开发、度假功能。在弘扬茶文化方面,创出了一个新的模式。雁南飞茶田度假村先后荣获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全国青年文明号等二十多荣誉称号。

案例二:广东顺德长鹿休闲度假农庄 长鹿农庄建于2002年,现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及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长鹿农庄是一个集岭南历史文化、顺德水乡风情、农家生活情趣,以吃、住、玩、赏、娱、购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是休闲娱乐、旅游度假、商务会议的最佳场所。 主要由“长鹿休闲度假村”、“机动游乐主题公园”、“水世界主题公园”、“农家乐主题公园”和“动物主题公园”五大园区组成,各具特色,精彩纷呈。 吃:岭南特色农家美食

乡村旅游成功案例研究

乡村旅游成功案例研究 (一)国外经典案例 1.1工匠之乡——日本水上町 (1)项目概况 走观光型农业之路的日本乡村水上町的“工匠之乡”包括“人偶之家”、“面具之家”、“竹编之家”、“陶艺之家”等近30余家传统手工艺作坊,其旅游概念的提出吸引了日本各地成千上万的手工艺者举家搬迁过来。1998年至2005年间,每年来“工匠之乡”参观游览、参与体验的游客达45 万人,24 间“工匠之家”的总销售额达3116 亿日元(约合271 万美元)。 (2)主要项目及产品 核心旅游项目:胡桃雕刻彩绘、草编、木织(用树皮织布等)、陶艺等传统手工艺作坊,形式多样,异彩纷呈。水上町群山围绕,当地人以务农为生,种稻、养蚕和栽培苹果、香菇等经济作物,把区域整体定位成公园,探索农业和观光业相互促进、振兴地方经济之路。目前水上町已经建成了农村环境改善中心、农林渔业体验实习馆、农产品加工所、畜产业综合设施、两个村营温泉中心、一个讲述民间传说和展示传统戏剧的演出设施。 旅游产品:田园风光观光游、乡村生活体验游、温泉养生度假游、传统工艺体验游。 业态设置:特色餐馆、传统手工艺体验活动、水果采摘及品尝体验活动、温泉中心等。 (3)模式借鉴 水上町的“一村一品”特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促进了地方经济的活跃和产业化发展,它们承载着当地人振兴家乡的“农村公园”构想,为建设现代化新农村、发展地方经济做出了贡献,经验值得静海思考和借鉴。 游客不仅可以现场观摩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还可以在坊主的指导下亲自动手体验。 “工匠之乡”以传统特色手工艺为卖点,进行产业化发展和整体营销,提供产品生产的现场教学和制作体验,大力发展特色体验旅游,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长城村乡村旅游扶贫典型案例

长城村:打造北部山区乡村旅游新亮点 长城村位于开州北部山区,与四川省宣汉县漆树乡接壤, 境内主干道(原开州至城口省道)已油化,村内人口居住 密集区支路已全部硬化,农户住家通车率达90%以上,80% 以上田、地可通车直达。平坝水田周边的河提、田埂、便道已全部硬化,境内平坝地区有主河道“漆树 河沟”穿村而过,数十条小河沟分布在平坝两边的坡地、梯田及树林之间。洞子湾、石膏湾、避匪洞、将 军山、一线天、石笋峰、圆潭等自然景观美不胜收,乡村旅游有待开发。 长城村尽管已经摘掉贫困村帽,但是贫困户的持续稳 定增收仍然是块难啃的硬骨头,整村经济发展依然面临着 走不出、长不大、起不来的困境。脱贫攻坚战略实

施以来,乡村旅游成为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在全国广大农村地区开花结果。长城村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和便利交通,是发展乡村旅游的绝佳点。长城村村支两委为此召开多次会议,主要研究如何发展乡村旅游带动贫困户致富增收,带动全村经济发展。经过多方考察论证,在大进镇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长城村决定建立开州区圆潭.乡土印象生态农业观光园,由开州东松农业综合开发公司负责实施。 生态农业观光园总投资280万元,开县东松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自筹资金100万元,申请产业项目专项资金180万元, 7户建卡贫困户以土地、人工、现金入股的方式采取合作社经营模式经营。计划建设砖混结构综合楼1幢;具有农村特色的房屋11间;小木屋5栋;休闲便道5000米(宽1米,数条);停车场1个;多功能运动场1个;公共厕所1间;露营烧烤基地1个;自助野炊基地1个;游泳池1个;农耕文化展示体验区1个;整修及美化河堤2000米,预计总投入280万元。同时将基地已建成的50亩标准化流水鱼养殖场扩大规模,实现乡村旅游与渔业一体化发展,实现贫困户致富增收,预计投资20万

景区精准扶贫典型经验

景区精准扶贫典型经验 1、3亿元,项目所在地交通便捷、区位条件成熟、植被覆盖率高、生态环境好、空气质量优、旅游资源丰富、人文旅游资源厚重;非常适合发展生态旅游、休闲游、养生游项目,依托登封徐庄抗日革命老区红色旅游优势和山地自然生态资源发展生态人文旅游精品景区。自大熊山革命老区区域特色经济建设项目开始以来,xx年财政扶贫资金750万、自筹资金750万;财政扶贫资金1500万、自筹资金1500万;财政扶贫资金500万、自筹资金564万。项目已投资达5564万元,其中我公司投入自筹部分的资金已达3000万元,还将根据需求继续投入。贫困村情况简介:徐庄镇下属三个市级贫困村:祁沟村、安沟村、何家门村,贫困户205户,贫困人口755人。三个村庄均属丘陵山区地貌,又处煤矿采空区,群众饮水困难并制约工农业发展,产业结构单一,受传统思想影响仍以传统小麦、小米、玉米种植为主,靠天吃饭,群众虽然有较强就业致富观念,但因受教育程度影响,普遍缺乏技能和致富的门路。仙人谷景区也依据市级情况,有针对性的制定脱贫计划,主要分为: 1、山区养殖业:对村里受教育文化程度稍高的贫困村民进行帮扶,发展特色养殖产业。以村为中心,倾力打造“特色养殖”养殖示范基地。计划在祁沟村、何家门、安沟村所属山林山地投放跑山鸡3000只,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鸡苗投放或养殖补贴的方

法与村民合作,科学养殖,严控质量,严禁饲料喂养及笼养,向村民收购成鸡,补充鸡苗。预计可以带动100户村民致富。 2、科技进村:发挥社会资源、信息渠道、致富技能等优势,积极主动帮助贫困村民解决贫困问题,在村内成立互助合作社,与村委会结合以科技书籍、科普视频、科普讲座等多种方式来直观全面的进行科普教育,满足不同文化水平的村民的需求;通过学习科学知识,结合村民自身条件,进行一对一帮扶,解决创业资金问题,或实物或资金或技术的方式提供帮助。 3、解决就业岗位:目前大熊山仙人谷景区已经初见规模,有很多岗位可以提供给愿意务工的村民,由公司提供服务员、保洁、环卫、安保、护林员、农耕队、养护员等工作岗位,采用双向选择综合考虑,提供就业岗位给村民,实现部分村民富裕,可以解决100人次的就业问题,实现人均年增收8000余元。 4、生态采摘园建设:帮助何家门村建设一处生态采摘园,园区种植葡萄树、红皮梨树、樱桃树、苹果树、桃树、杏树等经济树种,预计总投入为140万元,可解决30人就业,待果子成熟期可解决150人次用工岗位。 5、村村道路亮化工程:已投资60万元在何家门村现有道路两旁铺设路灯,实现道路亮化工程。 6、美丽乡村建设:帮助每个村里修建2-3个垃圾池,投资5万元。同时宣传卫生知识,预防疾病传播,建设美丽卫生干净的新农村。仙人谷景区为逐步实现精准扶贫目标,又制定了一

乡村旅游规划案例集

乡村旅游规划案例集 随着乡村旅游的发展,远景近年来也不断丰富乡村旅游规划设计经验,对行业动态和相关政策法规也认真学习,对乡村旅游产业发展模式、乡村特色休闲及景观建筑设计、乡村游乐项目策划、农家乐升级、民俗村度假开发、古村落文化休闲开发、农业生态园打造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成功拓展休闲农业园区策划、特色农业观光主题园区、休闲农业博览园、特色采摘度假区、新农村整体规划设计、新农村风貌设计、乡村旅游景区规划、乡村主题度假区规划、乡村会所、温室建筑设计等等。 国外案例: 一、法国普罗旺斯,拥有最丰富的乡村度假地 法国南部地中海沿岸的普罗旺斯不仅是法国国内最美丽的乡村度假胜地,更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度假人群。普罗旺斯的特色植物——薰衣草机会成为普罗旺斯的代名词,其充足灿烂的阳光最适合薰衣草的成长,因此,游客不仅可以欣赏花海,还带动了一系列格式薰衣草产品的销售。除了游览,其特色美食——橄榄油、葡萄酒、松露也是享誉世界。还有持续不断的旅游节庆活动,以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和艺术氛围,不断吸引来自全球的度假游客。 二、澳洲葡萄酒庄园,乡村产业与乡村旅游的完美结合

澳洲乡村葡萄酒庄园已成为澳洲本地及世界旅游市场的热门度假项目之一。最具特色的当然还属其葡萄酒酿造业,澳大利亚的葡萄酒蜚声海内外,以口感好、甜味始终,价格实惠著称。游客不仅因葡萄酒而来,也因其特色壮丽的葡萄种植园和庄园城堡的特色景观。葡萄酒庄园还围绕葡萄酒酿造开展了丰富的旅游活动如:葡萄采摘、葡萄酒品尝、参观葡萄酒酿制过程、参加酒艺培训学校等,完美的结合了乡村产业与乡村旅游。 远景案例: 一、康绿鲜生态农业庄园

康绿鲜生态农业庄园位于彭镇沿河坝村,紧邻成新蒲快速通道。占地约929亩,地势平坦,土壤质量较好。气候温和,发展条件较好。远景将康绿鲜以打造集示范、教育、生产、度假、观光于一体的综合服务园区为设计理念。立足生态原则,结合国内庄园的发展形势与优秀范例来进行布图与设计。此次设计灵感主要来自“田园地方”这一传统文化。设计以正南正北,正东正西方向为两条主要景观轴线,外轮廓形似卵圆形的多功能体验区是农庄的核心,象征“天圆”,内部道路系统围绕两条轴线分布,象征“地方”,以此实现外圆内方、天圆地方的分布方式。农庄的种植区栽植模式围绕正南正北、正东正西两条轴线来分布,道路系统围绕整个园区穿插分布,使整个园区感官上更具规模,操作上更科学合理,同时有利于作物接受充足光照,良好的生长。 二、仁寿清见开发示范园

国内外乡村旅游成功案例

乡村旅游成功案例研究 一、国外经典案例 1.1工匠之乡——日本水上町 (1)项目概况 走观光型农业之路的日本乡村水上町的“工匠之乡”包括“人偶之家”、“面具之家”、“竹编之家”、“陶艺之家”等近30余家传统手工艺作坊,其旅游概念的提出吸引了日本各地成千上万的手工艺者举家搬迁过来。1998年至2005年间,每年来“工匠之乡”参观游览、参与体验的游客达45 万人,24 间“工匠之家”的总销售额达3116 亿日元(约合271 万美元)。 (2)主要项目及产品 核心旅游项目: 胡桃雕刻彩绘、草编、木织(用树皮织布等)、陶艺等传统手工艺作坊,形式多样,异彩纷呈。水上町群山围绕,当地人以务农为生,种稻、养蚕和栽培苹果、香菇等经济作物,把区域整体定位成公园,探索农业和观光业相互促进、振兴地方经济之路。目前水上町已经建成了农村环境改善中心、农林渔业体验实习馆、农产品加工所、畜产业综合设施、两个村营温泉中心、一个讲述民间传说和展示传统戏剧的演出设施。 旅游产品: 田园风光观光游、乡村生活体验游、温泉养生度假游、传统工艺体验游。 业态设置: 特色餐馆、传统手工艺体验活动、水果采摘及品尝体验活动、温泉中心等。 (3)模式借鉴 水上町的“一村一品”特色旅游产业发展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促进了地方经济的活跃和产业化发展,它们承载着当地人振兴家乡的“农村公园”构想,为建设现代化新农村、发展地方经济做出了贡献,经验值得静海思考和借鉴。 游客不仅可以现场观摩手工艺品的制作过程,还可以在坊主的指导下亲自动手体验。

“工匠之乡”以传统特色手工艺为卖点,进行产业化发展和整体营销,提供产品生产的现场教学和制作体验,大力发展特色体验旅游,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地方经济添活力。农业与观光相结合的模式促进了地方经济的活跃,使居民们获得了实惠。 居民观念大转变,当地土生土长的匠人不仅感受到了家乡面貌的变迁,还感慨于人们观念和意识的转变。 1.2薰衣草的国度——法国普罗旺斯乡村旅游 (1)发展现状 法国南部地中海沿岸的普罗旺斯不仅是法国国内最美丽的乡村度假圣地,更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度假人群,到此感受普罗旺斯的恬静氛围。在彼得.梅尔的《重返普罗旺斯》一书中介绍道:“普罗旺斯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代名词,已经和香榭丽舍一样成为法国最令人神往的目的地”,几乎所有人“逃逸都市、享受慵懒”的梦想之地。 (2)发展概况 普罗旺斯旅游形象定位是薰衣草之乡,功能定位是农业观光旅游目的地。旅游核心项目及旅游产品是田园风光观光游、葡萄酒酒坊体验游、香水作坊体验游。在业态方面设置家庭旅馆、艺术中心、特色手工艺品商铺、香水香皂手工艺作坊、葡萄酒酿造作坊。 (3)模式经验 凸显特色化——立足本土,魅力独具 特色乡土植物——“薰衣草”几乎成为普罗旺斯的代名词,在普罗旺斯不仅可以看到遍地薰衣草紫色花海翻腾迷人的画面,而且在住家也常见挂着各式各样薰衣草香包、香袋,商店也摆满由薰衣草制成的各种制品,像薰衣草香精油、香水、香皂、蜡烛等,在药房与市集中贩卖着分袋包装好的薰衣草花草茶。而薰衣草花海同时也赋予了普罗旺斯浪漫的色彩,使其成为世界最令人向往的度假地之一。 农业产业化——游客体验,乐在其中 法国农村的葡萄园和酿酒作坊,游客不仅可以参观和参与酿造葡萄酒的全过

旅游小镇典型案例解读古北水镇

旅游小镇典型案例解读 古北水镇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旅游小镇典型案例解读——古北水镇 古北水镇位于北京市密云县古北口镇,背靠中国最美、最险的司马台长城,坐拥鸳鸯湖水库,是京郊罕见的山水城结合的自然古村落;与河北交界,距离北京市小时,距离承德市约45分钟车程。 北京古北水镇旅游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7月,由IDG战略资本、中青旅、乌镇旅游公司共同投资5亿元建设,此后又引进北京和谐成长投资中心、北京能源集团,截至2017年6月其注册资本提高到亿元。 图表1:古北水镇自成立以来的资本变化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借鉴乌镇模式 从运营模式来看,古北水镇由乌镇专业化运作团队运对景区统一开发、设计规划,在借鉴乌镇“整体产权开发、复合多元运营、度假商务并重、资产全面增值”经验的基础上,基于其京郊特色做出了改进。 此外,中青旅及下属旅行社类子公司利用现有线上线下销售渠道,采购古北水镇提供的景区门票、景区酒店等旅游产品,有利于增强客户吸引力,有助于支持古北水镇的业务发展。 图表2:古北水镇经营模式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从商业模式来看,古北水镇采取观光与度假并重、门票与景区内二次消费复合经营的模式,其中,商业业态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散状分布的特色小吃、书店、服装等店铺,此类店铺多集中在民宿周边,通过购物加深游客对水镇风情的情感体验;第二种是老北京特色商业街商铺,这也是古北水镇最大的特色,开发公司负责所有经营权的审批,整体管控,并吸纳原住民作为公司工作人员,客栈及店铺是主要就业领域。 图表3:古北水镇盈利模式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特色小镇案例】国内休闲旅游小镇案例解析

就我国目前的发展形势和发展趋势来看,休闲旅游小镇的数量要远大于景区型小镇的数量。本文将主要通过国内休闲旅游小镇的案例研究,为中国休闲旅游小镇的发展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案例1:江南水乡古镇——乌镇 概况:乌镇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具有六千余年悠久历史,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乌镇完整地保存着原有晚清和民国时期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以河成街,街桥相连,依河筑屋,水镇一体,呈现江南水乡古镇独有的魅力。 资源特点:小桥、流水、人家,独特优美的水乡风貌、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淳朴自然的民俗民风、别具一格的城镇布局。 运营模式:政府授权特许经营模式,即政府对古镇实行保护的同时,对经营性活动实行政府授权下的特许经营。以“整体产权开发、复合多元运营、度假商务并重、资产全面增值”为核心,观光与休闲度假并重,门票与经营复合,实现高品质文化型综合旅游目的地建设与运营。 主营业态:酒店、餐饮、商业,将原住居民迁往古镇外围,原有住房用作商业开发。酒店分由开发公司统一经营管理的民宿和标准的四、五星级酒店。商业也分为两类,一类是散状分布的特色小吃、书店、服装等店铺;一类是主题式的商业购物街。 案例2:极具少数民族风情的古镇——丽江古城 概况: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始建于宋末元初。古城历史悠久,古朴自然,城市布局错落有致,兼具山城风貌和水乡韵味。是中国罕见的保存相当完好的少数民族古镇,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 资源特色:古街、古桥、木府、福国寺五凤楼、白沙、束河民居建筑群、鲜明的东巴文化、酒吧街。 主营业态:自申遗成功后,旅游业和商业得到了迅猛发展,集中在以铜银器制作、皮毛皮革、纺织、酿造业为主的传统手工业,以及餐饮、住宿、商业、休闲娱乐、文化等现代旅游发展业态。 发展模式:政府主导模式,即政府投入巨资实施,通过建章立制,使积极的保护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行动计划的实施包括建立机构、制定遗产保护资金管理机制和核心区鼓励发展传统文化。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文化经营上,从战略高度经营民族文化产业;二是古城风貌打造上,将“死城”变“活城”;三是开发保护上,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处理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典型案例分析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典型案例分析 近年来,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国各地围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在优化区域布局、创新工作机制、促进资源整合、拓展功能内涵、培育产业品牌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对于拓展农业多功能、促进农民就业增收、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休闲消费需求,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现将北京、江苏、浙江、重庆、天津的做法作为典型案例分析如下。 1、北京:开展营销活动,实现乡村旅游有效供给 (1)整合资源、节庆营销 2013年,北京市农委整合郊区特色农产品资源,推出了“休闲农业季”系列活动(包括北京草莓季、樱桃季、花季、香草季、瓜季、鲜桃季等),并编写了《香草天空》、《北京瓜顶呱呱》、《京郊如此多娇》等主题宣传册,策划设计了《北京樱桃地图》等系列特色农产品地图,制作了《北京休闲农业季》2013笔记本,推出了约l000张精美图片,深受游客欢迎。这些活动以季为周期,以京郊特色、优质农产品为旅游吸物物,贯穿全年,带动市民到郊区采摘、休闲,把农村产业与休闲农业发展有机结合,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除此之外,郊区各区(县)还结合各自特点,举办了农耕节、美食节、采摘节、登山节、赏花节、滑雪节等宣传推介活动,累计有150多项。 (2)虚拟社区、网络营销 随着手机互联网的发展,针对青少年等特定消费群体,通过手机

客户端、微博、微信等开展营销,收到了极好的效果。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推出了“农田观光使者”招募、农田观光使者采风、农田观光博客大赛等活动,吸引了新浪、搜狐、网易等门户网站的一批博主参加,发表大量农田观光主题博文,经过多次转发、评论,吸引了市民的眼球。从2011年开始,北京观光休闲农业行业协会举办了多期“凤凰乡村游、大美体验客”活动,大量网友在到京郊旅游观光、品尝京郊美食、体验农事活动时进行编辑、制作,并通过网络新媒体实时发布图文信息和游记,让潜在的旅游者获得了直观、即时、有用的信息。 2、江苏:加强功能拓展,延伸特色产业链 在加快实施农业现代化工程和推进新农村建设进程中,突出发展高效设施农业、规模畜禽养殖、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和外向型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注重农业功能的拓展和产业链的延伸,培育特色产业。一是延伸产业链条,把高效设施园艺业、畜禽和水产养殖业的生产功能拓展成集生产、加工、科普、采摘、餐饮服务等为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产业,提升经济与社会效益;二是挖掘产业内涵,将科技、文化、民间技艺、园林艺术等元素植入休闲农业,创新休闲农业产品,培育特色休闲农业产业,如江苏如皋的花木盆景产业,融入了“两弯半”蟠扎技艺,创新出花木盆景休闲产品,培育特色休闲农业产业,推动了花木之乡顾庄村特色产业发展。 3、浙江:注重机制创新,推进休闲农业发展 (1)创新完善投入机制

乡村旅游模式及案例研究

乡村旅游模式及案例研究 国内主要模式研究 1.【"农户+农户"模式】 乡村旅游初级阶段,原真性强,发展水平低下 1.1内容: 是乡村旅游初期阶段的经营模式,也称自主经营模式,是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合一,依然存在,具有和理性。 1.2意义: 这种模式具有短平快优势。农户善于学习别人经验,汲取别人教训,因其势单力薄,规模有限,往往注重揣摩、迎合游客心理,极具个性化服务。 投资收益: 该模式主要由农户自负盈亏,最终的受益者为农户。 1.3优势: 1.3.1文化保留最真实 1.3.2游客花费不多,能体验最原生态的本地习俗和文化 1.3.3较适合以“农家乐”为主的小规模乡村旅游 1.4劣势: 1.4.1投入较少,接待量有限 1.4.2管理水平和资金投入差 1.4.3旅游经济的带动效应较差,难以形成规模化发展 1.5解决方案: 可以让政府或者企业介入,加大对资金和管理的投入力度,规模化发展。采用合作社方式,对现有农户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分配。 1.6案例:成都的农科村、浙江安吉的天荒坪村

2.【个体农庄模式】 自主经营,相对独立,管理水平不够高 2.1内容: 是以规模农业个体户发展起来,是一种相对独立的乡村旅游模式。它将当前农村最缺乏的现代管理、科技、资金等引入土地,个体经营者对自己经营的农牧果场进行改造和旅游项目建设,能完成旅游接待和服务过程中的全部工作。个体农庄的发展,吸纳了附近大量闲散劳动力,他们通过手工艺制作、表演、服务、生产等形式加入到旅游服务业中,形成以点带面的发展模式。 2.2意义: 是以规模农业个体户发展起来的,以“旅游个体户”的形式出现,通过对自己经营的农牧果场进行改造和旅游项目建设,使之成为一个完整意义的旅游景区。 2.3投资收益: 农庄吸纳大量的农户闲散劳动力和资本,集体获利,农户增收。 2.4优势: 2.4.1农庄自主经营,投资少,回报率高。 2.4.2农户可获取大量利益、土地增值、解决就业压力。 2.4.3个体经营者更好的维护当地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从而改善投资环境。 2.5劣势: 2.5.1由于农庄自主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相关知识技能底下,影响整个景区运营。 2.5.2农户会承担一定量的资金风险。 2.5.3规模小,竞争优势差。 2.6解决方案: 转变落后的经营生产方式,积极与政府、企业、旅行社等相关部门的合作。招商引资,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按现代工业的经营管理方式运作。增强农户的专业技能和管理经验的培训。 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吸纳相关人才。

特色小镇案例体育旅游小镇八大典型案例分析

特色小镇案例体育旅游小 镇八大典型案例分析 Revised by BLUE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2,2020.

在“全民健身”的大背景下,体育运动逐渐常态化、休闲化、全民化,体育产业上升成了健康产业的一股中坚力量,推动着健身休闲产业迅猛发展。旅游、文化、养生、互联网等元素的不断聚集及融入,与城镇发展结合,形成了体育产业的新业态——体育特色小镇。 整体上来看,目前国内体育小镇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很多问题。以下列举出我国八大体育旅游小镇,看看对我国体育小镇建设有哪些借鉴意义。 1、嵩皇体育小镇 基本情况:位于河南登封,坐落于风景秀美的嵩山三皇寨风景区,由河南嵩皇体育产业有限公司和河南省锦绣智达置业有限公司联手打造,规划占地31平方公里,小镇近距登封各景点。 发展特色:联合体育、航空、户外、旅游的企业共同打造大众化、多元化、体验式的体育旅游小镇。聚焦赛车、航空体育运动、登山、乒乓球、拓展等多种运动训练项目为一体,融合观光、餐饮、住宿、会务、婚礼、养生等多种元素的户外体育运动主题公园。 借鉴意义:借助着名风景区,探索体育项目集聚。河南登封被誉为“功夫之都”、“武术之乡”,体育小镇借助于少林寺的影响力和武术产业基地,兴起马拉松、汽车拉力赛、登山等其他运动项目,逐渐向多元化旅游产业方向发展。 2、德清莫干山“裸心”体育小镇 基本情况:位于浙江德清莫干山,目前德清本地有体育产业企业70多家,均以体育健身休闲、场馆服务及体育用品的销售和制造为主,实现体育产业销售收入过百亿元,体育产业集群效应明显。2016上半年,德清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76万人次。 发展特色:小镇以打造“裸心”体育为主题,规划“一心一带两翼多区”全力打造体育特色小镇。将体育、健康、文化、旅游等有机结合,以探索运动、户外休闲、骑行文化等为特色,带动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发展。建设部分重点项目:(1)Discovery探索极限基地(2)久祺国际骑行营(3)莫干山山地车速降赛道(4)“象月湖”户外休闲体验基地。 借鉴意义:依靠体育产业传统优势,活化“体育+旅游”产品。小镇体育小镇长期将打造辐射长三角地区的户外休闲运动品牌,将体育产业、文化、旅游三元素有机结合,打造成为具有山水特色的“户外运动赛事集散地、山地训练理想地、体育文化展示地、体育用品研发地、旅游休闲必经地和富裕民众宜居地”。 3、绍兴柯桥酷玩小镇

乡村旅游规划十一大经典案例分析

乡村旅游规划十一大经典案例分析案例一:梅县雁南飞茶田度假村 梅县雁南飞茶田度假村位于叶剑英元帅的故乡——广东省梅县雁洋镇,总面积450公顷,广东宝丽华集团公司饱蘸着祖国茶文化,在青山绿水间浓墨重彩挥洒而就的融茶叶生产、加工和旅游度假于一体的山区“三高农业”、“生态农业”、“旅游农业”的开放型旅游度假区。雁南飞茶田把农业与旅游有机结合,融茶叶、水果的生产、生态公益林改造、园林绿化和旅游度假于一体的生态农业示范基地和旅游度假村。 雁南飞茶田度假村按照“茶田风光、旅游胜地”为发展方向,营造浓厚的茶文化内涵并融客家文化于其中,既有自然风光,又有农业开发、度假功能。在弘扬茶文化方面,创出了一个新的模式。雁南飞茶田度假村先后荣获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全国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全国青年文明号等二十多荣誉称号。 案例二:广东顺德长鹿休闲度假农庄

长鹿农庄建于2002年,现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及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长鹿农庄是一个集岭南历史文化、顺德水乡风情、农家生活情趣,以吃、住、玩、赏、娱、购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是休闲娱乐、旅游度假、商务会议的最佳场所。 主要由“长鹿休闲度假村”、“机动游乐主题公园”、“水世界主题公园”、“农家乐主题公园”和“动物主题公园”五大园区组成,各具特色,精彩纷呈。吃:岭南特色农家美食 住:超五星级湖景别墅 玩: 游乐城、欢乐岛主题乐园 赏: 农家五绝表演 娱: 度假村KTV、原始部落、瀑布游泳池、药浴温泉 购:特色购物一条街,汇聚东西南北地区各种驰名特产 案例三:湛江炭疗理休闲山庄 位于湛江市东海岸的破头区龙头莫村,结合滨海垂钓、美食的炭理疗美容保健休闲度假的旅游景点。分炭乐区、旅业区、旅游餐饮区、炭烧烤区、垂钓区和炭文化展示区等6个功能区。湛江炭疗理休闲山庄主要是以高温度烧炭过程炭窑余留的远红外线、负离子、纯氧热能对人体有益的物理作用,刺激皮肤出汗,促进人体和细胞新陈代谢,打通人体经络,

荔波生态旅游扶贫典型材料

林旅结合,打造乡村生态旅游景区促进脱贫致富 ——荔波县黎明关乡木朝村生态旅游开发扶贫经验交流材料 荔波县黎明关水族乡木朝村地处荔波茂兰喀斯特森林保护区核心区,全村360户1630人口,由于地处喀斯特山区,人均耕地少,土地贫瘠,人畜饮水困难,,传统以来,该村一直是全县典型的极贫村,人均占有粮食不足150斤,一年中要有近半年要靠粗粮、救济粮补充,人均收入不足500元。近几年来,荔波结合木朝村地处保护区核心区,野生梅树资源丰富、保护完好的优势,因地制宜,打造万亩梅原景区,并扶持和带动当地群众发展梅乡农家乐、农特产品加工业等实现了脱贫致富愿望。2015年全村人均收入达到5700元,仅从事旅游行业,户均年收入都在4万元以上,彻底扔掉了外人传统印象中的有名贫困村的标签。主要做法: 一、立足村情实际,选准切入点,通过发展林业青梅产业夯实发展基础。该村虽然因地处喀斯特深山区、石山区,土地贫瘠、可耕地少,水源缺乏,农业生产条件恶劣,但当地野生酸梅资源丰富,保护完好。县林业部门结合这一特点,上世纪八十年代即开始组织科技人员通过技术攻关,对当地野生酸梅进行品种繁殖改良育苗,并在对当地群众进行了大规模的酸梅育苗种植技术的培训的基础上,通过林业项目扶质,引导群众大面积推广了酸梅种植,使该村成了远近闻名

的酸梅之乡,贫困落后面貌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很多群众通过外销酸梅果增加了收入。据统计,县林业部门在黎明关乡发展青梅产业达2万余亩,年产酸梅果1.2万吨,仅该村酸梅就占1万余亩,年产酸梅果6000多吨。当地群众通过出售鲜梅果、加工盐梅等增加了收入,部分酸梅大户实现了脱贫致富的愿望。青梅产业的发展,为该村经济发展夯实了基础。 二、抢抓机遇,做好酸梅资源大文章,打造万亩梅原乡村生态旅游景区,开发乡村生态旅游,提升发展质量,促进同步小康。近几年,随着荔波旅游业的发展壮大,该村2006年通过政府推动、部门扶持,依托本村1万余亩野生酸梅和人工酸梅林的资源,充分做好酸梅资源大文章,成功打造了“万亩梅原”乡村生态旅游景点,并通过连续九年举办荔波梅花节,使洞塘木朝万亩梅原成为荔波旅游的一张名片,开辟了荔波冬季旅游市场,弥补贵州冬季旅游的空白,为荔波旅游业向多元化、市场化、成熟化发展和树立贵州南线旅游龙头的品牌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部门扶持、技术培训,引导群众依托万亩梅原景区从事旅游服务行业实现致富。万亩梅原开放式景区的成功打造,使该村处处是景,处处可游可玩,游客络驿不绝。当地政府因势导利,通过对当地群众进行职业技术培训的基础上,以一个部门扶持一至两户农户的方式,引导、扶持群众

乡村旅游开发成功案例:乡村再造不仅是乡愁

乡村旅游开发成功案例:乡村再造不仅是乡愁 近些年,乡村旅游增长强劲,发展迅猛,成为夺目亮点。很多只重政绩不重运营的乡村模式面临着更加“空心化”的局面,但是也有很多实现转型,体质升级,实现旅游乡村、产业乡村,带动了乡村人口的回流和收入的大幅增加。其背后的经营管理模式+创意愈来愈发挥着独特而显著的作用。 成功案例一 乡村再造不仅是乡愁 位于浙江省德清县的莫干山镇,距上海大约两个小时车程,翠竹山坞间,民宿产业星罗棋布。 来自官方的数据显示,2015年,莫干山镇的精品民宿有近百家,实现直接营业收入3.5亿元。当地民宿动辄千元一晚的价格俨然成为了标配,有些甚至达到三四千元一晚,旺季的时候还需要提前一个月预订。 与如今的火热相比,十多年前,莫干山镇却是另一副模样。虽然莫干山风景名胜区在其境内,但当地却没有享受到多少旅游经济带来的好处。作为水源保护地,莫干山地区所有产生污染的产业都被清退,除了小农耕作和零星的农家乐之外,几乎没有其他收入来源。

2004年,南非商人高天成(GrantHorsfield)在游玩时发现,莫干山乡间的宁静非常适合都市人休闲度假,但档次偏低的农家乐无法满足这样的需求。高天成觉得这是一个商机,便在一个村里租下六间破败不堪的老房子,通过精心设计,改造成「洋家乐」。 高天成认为莫干山的农舍与当地自然、人文环境浑然一体,通过旧物利用和空间设计,就能满足中高端人群的休闲度假需求。之后,他又相继租用老屋,打造了「裸心乡」等一干既有设计美感,又保留了乡土元素的精品民宿,吸引了很多游客入住。 高天成的试验,为莫干山开启了一个新的产业,许多投资者纷纷效仿,在此打造精品民宿,曾经被空置或遗弃的破败老宅,重新焕发了生机。而近年来在中高端消费群体中兴起的「逆城市化」生活方式,则让越来越多的人涌进莫干山。 在民宿产业的带动下,莫干山农房的租金以每年翻一倍的速度上涨。而当地村民除了房租收入,有的还在民宿做起了服务员。此外,村民栽种的蔬菜和水果,每年都会以略微高出市场的价格供应给民宿。

小镇规划案例及解析

小镇规划案例及解析 小城镇建设是中国城市化进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是大多数农民转化为城镇居民的基本模式。山合水易认为旅游地产的兴起,是旅游小城镇特别是旅游城市开发的一个主动力。将旅游区域开发与城市经营全面结合起来,是能够形成政府资金来源和企业利润构成的关键。旅游小镇开发,实际上,就是以旅游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小城镇建设。 一、旅游小镇的特点 (一)环境优美。山合水易认为对旅游小镇而言,环境是一张王牌。正是有别于大城市的喧嚣,景区周边的小镇能给游人平时无法感受到的自然环境,使其具有大城市无法比拟的优势。 (二)本地特色。任何一个旅游小镇均有当地的一个独有特色,彰显本地的民俗文化,推广本土风情和当地特产。 (三)历史文化。文化是最能引起的共鸣的产品,浓厚的文化张力无限。(四)旅游服务。建设旅游小镇,“旅游”的开发固然非常重要。一套完整的旅游服务体系既是方便顾客,也能规避各方面对旅游小镇的“破坏”。 二、旅游小镇的分类

(一)资源主导型旅游小镇 即自身拥有旅游资源成为旅游目的地的小城镇。这类小镇为特色镇,主要为古镇,特别是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具有非常好的古镇风貌,形成了旅游吸引力,古镇本身就是旅游吸引物。古镇的特色建筑、风水情调、民俗文化等,都吸引着观光和休闲游客。 (二)旅游接待型旅游小镇 著名自然风景景区,一般都在远离城市的地方。在这些旅游目的地的周边,形成的人口聚居地,就是旅游小镇。这一类小镇,本身不是景区,但是自然生态环境都很好,最重要的在于,这里是旅游集散地,是接待建设的重点区域,这就是接待型旅游小镇。这类小城镇通常为远离旅游中心城市的著名风景区重要门户和游客主通道,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小城镇依托地理优势,开展旅游接待工作。接待型旅游小镇,是旅游房地产开发的最佳区域,既可以开发旅游商业房地产,又可以开发旅游度假房地产。 (三)生态人居型旅游小镇 最为大量的旅游小镇,是生态环境非常好,以生态人居为特色发展的小镇。这类小镇一般处于中大型城市周边,距离城区较近。这一区域内的生态小镇,是旅游房地产发展的极佳目标,是旅游休闲小镇最广泛的目标。此类小城镇以接待城市休闲居民,开展农业观光等乡村为主,进一步发展为生态休闲小城镇。

国际乡村旅游度假发展模式及典型案例分析

国际乡村旅游度假发展模式及典型 案例分析旅游与城市规划设计专家产业地产与新型城镇化运营服务商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 New Dimension Planning & Design Institute Ltd. 官方网站:旅游运营网https://www.doczj.com/doc/5b10625400.html, 版权声明:该报告知识产权归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所有,未经允许,不得擅自篡改、挪用、从事盈利性宣传活动,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国际乡村旅游度假发展模式及典型案例分析 北京绿维创景规划设计院 欧美发达国家的旅游者最喜欢的旅游方式是度假。乡村度假是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的新兴事物,然而它却以极快的速度在各国发展起来。特别是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乡村度假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并显示出强大生命力和发展潜力。 一、国外农业观光发展历程 观光农业从明芽发展到成熟阶段,国外己先后出现了农业观光园区、度假农场、家庭农园、农业公园、乡村民俗博物馆、生态农业示范区等多种类型。其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二、国外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根据乡村旅游开发项目、游客的旅游动机来划分,国外乡村旅游可划分为三种主要类型,观光型乡村旅游、休闲型乡村旅游、乡村文化游。 三、国外乡村旅游度假发展模式

四、著名乡村度假国家及代表案例 德国的“度假农庄”、意大利的“绿色度假”、日本的“度假农业园”、法国的“乡村度假庄园”、澳大利亚的“休闲牧场”、波兰乡村生态旅游度假、匈牙利乡村文化旅游度假等,都是乡村度假发展的典范。 1、日本——度假农业园:城乡互动的“食”与“绿”的结合 日本的休闲农业(又称观光农业)可分为自然景观、高品质农产品和体验型农业三种基本形态,有市民农园、观光果园、观光渔业、自然休养村、观光牧场、森林公园、自助菜园、农业公园等多种类型。 <特点> 以城郊互动型的都市农业著称; 一日游类型的观光农业居多; 过半数的农业休闲观光景点由政府机关或当地集体组织开发经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