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古代西亚国家
- 格式:doc
- 大小:69.00 KB
- 文档页数:2
外国民法的起源与发展历程——20世纪前的民法起源与发展摘要:自人类诞生家庭、构成社会之后,人们之间就有了各种各样的交际与往来。
各种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品的交换,男女之间的结合行为,老人与后代之间的生活供养和财产转移行为,以及人们生存过程中不可避免发生的伤害事件导致的赔偿行为,都是民法的基础。
为使这些行为有序进行,就出现了一些调整这些行为的规范。
在早期,这些规范还不能称之为规范,因为大多数的早期规范都是习惯或者当地的习俗。
这些规范随着社会发展变迁,历史的演进,国家的出现,科技的进步,环境的改变逐步清晰、明朗、系统、确定,也因此形成了民商法体系。
当今世界以西方民商法的体系发展最为完备。
在古代西亚地区就出现了早期与民法相关的内容与规定。
到古希腊时期,希腊民法萌芽为后期罗马民商法的建立与发展提供了初步的基础。
而后,古罗马民法作为最早的且体系相当完备的民法横空出世,并且对后世的世界的法律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此基础上,民法的思想、内容、体系和原则经过一系列的发展与演进,最终形成了当今世界上的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两大法系及其各自的民商法内容。
关键词:古希腊的民法内容;罗马法;大陆法系;英美法系1.古代西亚地区的民法要素古代西亚地区是世界上最早的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人类在西亚地区的活动在各个方面也均有极为可观的发展,成为人类诸多文明的摇篮,尤其法律方面的造诣更是人类法律文明的源泉。
高度发达的商业贸易及由此产生的特别发达的民事法律规范或习惯法,是西亚文明的一大特色。
在西亚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法制国家,初具规模的法律规范也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与城市的繁荣。
1.1.美索不达米亚民法元素古代西亚文明的中心是美索不达米亚,其文明的主要载体是独具特色的楔形文字。
该地区的商业贸易诞生了楔形文字,同时也催生了形形色色的民事规范和商业习惯,奠定了美索不达米亚法系的基础。
从苏美尔时代残存至今的楔形文字都是抄在泥板上的,而其中百分之九十的内容都是有关商业和行政事务的,此时虽无铸币,但物物交易已经相当繁荣,往来的契据普遍刻于泥板上。
中学生课外历史书籍征文第一章:中国古代史概述 (1)1.1 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1)1.1.1 史前时期 (2)1.1.2 原始社会 (2)1.1.3 夏朝的建立 (2)1.1.4 商朝的繁荣 (2)1.1.5 周朝的封建制度 (2)1.1.6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 (2)1.1.7 夏朝的兴衰 (3)1.1.8 商朝的辉煌与衰败 (3)1.1.9 周朝的封建制度与列国纷争 (3)1.1.10 春秋战国时期的变革与思想繁荣 (3)1.1.11 周朝的灭亡与秦朝的崛起 (3)第二章:春秋战国与秦朝 (3)第三章:汉朝的兴衰 (4)1.1.12 汉朝的建立 (4)1.1.13 汉朝的政治制度 (4)1.1.14 汉朝的经济繁荣 (5)1.1.15 汉朝的文化成就 (5)1.1.16 汉朝的对外交往 (5)1.1.17 汉朝的民族融合 (5)1.1.18 汉朝对外交往与民族融合的影响 (5)第四章:三国两晋南北朝 (6)第五章:隋唐时期 (7)第六章:五代十国与宋朝 (8)1.1.19 五代十国的纷争 (8)1.1.20 宋朝的建立 (8)1.1.21 宋朝的繁荣 (9)1.1.22 民族矛盾 (9)第七章:元明清三朝 (9)1.1.23 元朝的建立与统治特点 (9)1.1.24 民族关系 (10)1.1.25 明朝的兴盛 (10)1.1.26 清朝的辉煌 (10)第一章:中国古代史概述1.1 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1.1.1 史前时期自古以来,中华民族便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繁衍生息。
史前时期,我国古代文明起源较早,可追溯至旧石器时代。
距今约170万年前,元谋人已在云南地区生活。
距今50万年前,北京周口店的“北京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存。
新石器时代,距今约8000年前的裴李岗文化、距今约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等,均为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1.2 原始社会原始社会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人类以狩猎、采集为生,社会组织较为简单。
1.1.1古代埃及1、公元前3100年左右,美尼斯统一埃及,公元前15世纪时,最强盛,地跨亚非两洲,公元前6世纪被波斯灭亡,到7世纪,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与阿拉伯人融合。
2、古代埃及国王自称法老,称自己为太阳神之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3、古埃及的文明:金字塔----法老的陵墓,埃及文明的象征,最大的金字塔是胡夫金字塔。
象形文字----古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叫象形文字,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前后。
是一种与事物形状相似的文字,并有一定的读音。
太阳历——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太阳历。
把一年划分为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3个季节,每季4个月,每月30天,岁末加上5天宗教日。
医学----初步知道了解剖学的知识,懂得血液循环与心脏跳动的关系,并开始分科治病。
木乃伊的制作说明了古代埃及人的医学防腐技术和人体解剖技术的高超。
4、说说尼罗河流域的自然环境对古代埃及文明的影响1、尼罗河定期泛滥,为古代埃及的农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2、尼罗河便于航行,为古代埃及的统一提供了有力的自然条件;3、古代埃及人观察尼罗河水泛滥,发现其规律,发展起天文学,如制定了太阳历。
1.1.2古代西亚国家1、两河流域指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2、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起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
3、《汉谟拉比法典》地位;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价值:比较全面的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阶级状况。
实质:一部代表奴隶主阶级意志的法律。
4、《汉谟拉比法典》与现代的法律精神比较:现代的法律精神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汉谟拉比法典》所体现的法律公平十分有限,主要是为奴隶主阶级服务的。
5、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腓尼基人发明了腓尼基字母文字。
这些文字的出现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尤其是腓尼基字母文字,为以后的欧洲字母文字奠定了基础。
6、文化成就:楔形文字、腓尼基字母文字、《汉谟拉比法典》、空中花园、太阴历、七天一星期制度、60进位制。
1—1—1 从原始社会到奴隶社会【学习目标】1、明确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理解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的演进过程。
比较落实原始社会和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
2、提高运用社会发展基本规律解析不同社会形态的社会关系的能力。
【重点难点】1、原始社会生产关系的特点2、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课前预习】1、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阶段,也是阶段。
生产力水平,决定了人们采用的劳动方式,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了的关系,分配劳动产品,以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通过管理集体事务。
2、,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的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原始社会逐渐解体,随之出现的两大对立阶级是。
所谓阶级就是。
3、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国家是。
占有生产资料。
奴隶毫无,在的强制下劳动,奴隶劳动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只给奴隶。
4、的广泛使用,的出现,的发明和应用,和的分工,促进了的发展,人类进入了时代。
【自主·合作·探究】1、原始社会没有阶级,没有剥削和压迫,人人平等,这样的社会是你所向往的么?为什么?2、面对凶险的自然环境,简陋的生产工具,能力不强的原始人是如何生存下来的?3、私有观念是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么?为什么?【构建知识体系】【基础知识自测】1、“石斧凿洪荒,弓箭穿林莽”,这一饱含豪情的诗句,却也难掩些许无奈。
这种无奈是( ) A.氏族成员共同劳动 B.劳动对象范围有限C.生产工具日益先进 D.社会生产力水平低2、以下对原始社会的正确认识有()①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最低阶段②原始社会平均分配,又称为“原始共产主义社会”③原始社会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是理想的“黄金时代”④原始社会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个阶级社会A.①②B.②③ C.②④ D.③④3、根据现有的考古成果判定,约公元前2900年,生活在西亚两河流域的古代苏美尔人,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奴隶制城邦国家。
奴隶制城邦国家的建立()①是奴隶主与奴隶阶级斗争的产物②是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的重要保障③是人类步入阶级社会的根本标志④是人类社会进入文明时代的动力A.①②B.①④ C.②③ D.③④4、只有生产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出现阶级;只要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必然产生阶级。
西方文化概论-赵林-教案第一章:西方文化的起源与古典文明1.1 西方文化的起源1.1.1 古代西亚文明1.1.2 埃及文明1.1.3 希腊文明1.2 希腊古典文明1.2.1 希腊神话与宗教1.2.2 希腊哲学1.2.3 希腊艺术与建筑1.2.4 希腊政治制度1.3 罗马古典文明1.3.1 罗马法律1.3.2 罗马政治制度1.3.3 罗马艺术与建筑1.3.4 罗马宗教与文化传承第二章:中世纪欧洲文化2.1 基督教的兴起与发展2.1.1 基督教的起源与传播2.1.2 基督教教义与教派分裂2.1.3 基督教会与国家权力的关系2.2 欧洲封建制度与骑士文化2.2.1 封建制度的形成与发展2.2.2 骑士阶层与骑士精神2.2.3 封建主与农民的关系2.3 欧洲中世纪艺术与建筑2.3.1 罗马式建筑与哥特式建筑2.3.2 中世纪绘画与雕塑艺术2.3.3 文艺复兴前夜的文学与戏剧第三章: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3.1 文艺复兴的兴起3.1.1 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3.1.2 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与雕塑艺术3.1.3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与戏剧3.2 宗教改革与新教伦理3.2.1 宗教改革的背景与原因3.2.2 主要宗教改革运动与改革家3.2.3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发展3.3 启蒙运动与理性时代3.3.1 启蒙运动的背景与特点3.3.2 主要启蒙思想家及其思想3.3.3 启蒙运动对西方文化的影响第四章:近代西方政治制度的发展4.1 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起源4.1.1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4.1.2 法国大革命与美国独立战争4.1.3 近代民主制度的基本原则4.2 近代西方政治哲学的发展4.2.1 社会契约论与自然权利论4.2.2 自由主义与保守主义4.2.3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4.3 近代西方政治制度的国际影响4.3.1 欧洲一体化进程4.3.2 殖民地扩张与全球化4.3.3 现代国际政治体系的形成第五章:现代西方文化的发展与变革5.1 现代科学技术的崛起5.1.1 工业革命与科技进步5.1.2 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5.1.3 现代技术的应用与影响5.2 现代西方文学与艺术5.2.1 现代主义文学与艺术5.2.2 当代文学与艺术的特点5.2.3 跨文化融合与创新5.3 当代西方社会与文化变迁5.3.1 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的变化5.3.2 宗教信仰与价值观念的演变5.3.3 全球化与多元文化的影响第六章:20世纪西方哲学与思想6.1 现象学与存在主义6.1.1 现象学的起源与发展6.1.2 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思想6.1.3 哲学在现代社会中的角色6.2 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6.2.1 结构主义的兴起与主要观点6.2.2 后结构主义对结构主义的批判与发展6.2.3 语言、权力与知识的探讨6.3 批判理论与社会正义6.3.1 马克思主义的当代发展6.3.2 女性主义与性别平等6.3.3 种族、民族与身份认同的讨论第七章:西方经济学与资本主义发展7.1 古典经济学与自由市场7.1.1 亚当·斯密与自由主义经济理论7.1.2 马克思与剩余价值理论7.1.3 福利国家与社会保障制度7.2 现代经济学与管理学7.2.1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发展7.2.2 企业经营与管理的原则与实践7.2.3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7.3 资本主义面临的挑战与变革7.3.1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竞争与合作7.3.2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7.3.3 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经济的兴起第八章:西方宗教与现代社会8.1 宗教多元化与宗教改革8.1.1 新教、天主教与东正教的分裂与对话8.1.2 宗教改革对西方文化的影响8.1.3 宗教与现代社会的关系8.2 宗教哲学与神学思想8.2.1 神学在现代哲学中的位置8.2.2 宗教信仰与道德伦理的讨论8.2.3 宗教与科学的关系8.3 宗教与现代社会问题8.3.1 宗教极端主义与恐怖主义8.3.2 宗教冲突与和平共处的问题8.3.3 宗教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与挑战第九章:西方教育与知识传播9.1 教育制度的历史与发展9.1.1 从中世纪到现代的教育变革9.1.2 普及教育与终身教育的理念9.1.3 教育公平与资源分配的问题9.2 学术体系与知识创新9.2.1 大学的历史与功能9.2.2 科学研究与学术出版9.2.3 数字时代与知识传播的变革9.3 教育与社会流动9.3.1 教育与社会阶层的流动9.3.2 教育与性别、种族平等9.3.3 全球化背景下的教育挑战第十章:西方文化与全球化10.1 全球化与西方文化扩散10.1.1 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碰撞与融合10.1.2 西方文化与非西方文化的交流10.1.3 文化全球化与本土化的讨论10.2 西方文化在全球化中的角色10.2.1 西方价值观与国际关系10.2.2 西方文化对全球化的影响10.2.3 全球化中的文化多元与认同问题10.3 面对全球化的挑战与策略10.3.1 文化保护与知识产权10.3.2 教育与文化交流的重要性10.3.3 构建包容与共融的全球文化生态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第一章至第五章:这部分内容主要涉及西方文化的起源、古典文明、中世纪欧洲文化、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以及近代西方政治制度的发展。
第
周 课时 课时
备 课 本 (历史与社会)
课题:古代西亚国家
第 总
课型: 新授课
1、知识与能力:知道古代西亚国家的代表性文明成就,理解它们对于人类社会发展的意义; 了解古代西亚国家的社会结构,想象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 教学 目标 2、过程与方法:阅读课内外图文资料讨论、分析,了解两河流域文明古国的文明成就,及让学 生认识当时社会与当前社会之间的差异与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初步认识西亚两河流域所呈现的早期文明,感受人类文明的传 承 承和发展。
教学重点: 两河流域的文明成就及影响意义。
教学难点: 《汉莫拉比法典》的内容、实质等。
教 学 设 计 备注
一、导入新课 1、复习提问 问题:古埃及的地理位置? 说一说古代埃及统一奴隶制国家建立的时间及人物、 强盛衰落的 时间及标志? 古代埃及的主要文明成就体现在哪些方面? 2、关注叙利亚时事热点(引出古代西亚国家) 二、讲授新课 生:快速阅读课文自学思考 问题:结合图 1-5 新月沃地,说一说古代西亚国家的分布情况。
(自然 条件、河流、民族、重要城市) 说一说两河流域国家的产生、统一情况? 说一说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及历史地位? 说一说西亚地区的主要文明成就? 1、古代西亚国家的分布情况 生:结合课文图 1-5 及出示地图回答 问题:位置、气候条件、河流、主要民族、城市 2、讲述两河流域发展史 (参见教材 p5 第二语段 3、古代西亚的文明成就 (1) 《汉谟拉比法典》 略)
生讨论:阅读课本第 6 页“ 《汉谟拉比法典》中的某些条文规定”思考 问题:从这些法律条文中简单分析古巴比伦的社会阶级状况 为什么要制定《汉谟拉比法典》?它的实质是什么? 这些规定与现代法律精神相比有什么不同刚? 师:结合课文 P6 法典内容引导分析古巴比伦的社会阶级状况,并补充 法典其它内容阅读。
小结: 《汉莫拉比法典》 问题:目的、制定者、地位、内容、实质 (2)文字——楔形文字、腓尼基字母文字 过渡: 《汉莫拉比法典》石柱上法典具体条文使用的是什么文字? 生:结合课文图 1-7 及阅读出示的地图思考 问题:楔形文字的发明者是? 你还知道在“新月沃地 ”上的其他古老民族吗? 这些古老民族居住的区域,今天大致在哪一带? 楔形文字发明使用的区域。
楔形文字发明的作用。
腓尼基人创造的腓尼基字母文字意义。
小结:古代北非和西亚产生过哪些古老的文字? 它们对世界语言文化的发展有什么贡献? 三、课堂小结 用以下的关键词总结本课内容。
“新月沃地 ”、两河流域、公元前 18 世纪、 (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成文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 、楔形文字、 苏美尔人、腓尼基人、字母文字)
作业或活动设计: 1、复习完成作业本本课练习(拓展提升题有条件的同学独立完成) 2、熟记课文标志的基础知识点,预习“古代印度” 板书设计 :
二、古代西亚国家 1、古代西亚国家的分布情况 2、两河流域发展史 3、古代西亚的文明成就
教学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