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健康饮酒标准

健康饮酒标准

健康饮酒标准
健康饮酒标准

健康饮酒标准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协作研究指出:男性安全饮酒的限度是,每天不超过20克酒精。美国国家酒精滥用与酒中毒研究所的标准是,男性每日纯酒精的摄入量不超过40克。中国现行的标准是日酒精摄入量不超过15克。

2006年2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修订的《酒精性肝病的指南》提出:酒精性肝病的临床诊断标准认定酒精过量的条件为酒精量男性≥40g/d,女性≥20g/d;或2周内有大量饮酒史,折合酒精量>80g/d。

据中日友好医院的王泰玲教授介绍,正常情况下,男性每日摄入的纯酒精量不超过20至40克,被认为是相对安全的,约折合42度白酒为50至100ml,35度保健酒为70至150ml,葡萄酒为200至400ml,啤酒为500至1000ml。女性比男性更易受到酒精的影响,应比男性少饮酒。

但本次调查发现,我国饮酒人群平均单次饮酒量为两(以38度酒为标准),折算为纯酒精41.04克,平均每天饮酒的频次为次,频次也较高,超出了国际安全饮用标准,也超出了中国现行的安全饮用标准。

越年轻文明饮酒观念越差

调查显示,大部分饮酒人群是在18岁以后开始饮酒的,但仍有%的个体在18岁以前就开始饮酒,值得社会关注。此外,受调查的饮酒人群开始饮酒年龄主要集中在18至25岁之间,占总体的%。专家分析认为,这一时期是个体走向成熟、走向社会的初始阶段,也是个体建立、维系社会人际关系的阶段,因而饮酒行为也多发生在这个阶段。

该报告同时表明,越是年轻,文明饮酒观念越差。在各年龄段中,56岁及以上饮酒人群的健康饮酒状况要好于56岁以前的各年龄段,这一方面可能是由于56岁及以上人群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比较关注,能更好的控制自己的饮酒行为,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于这部分人群更多的饮用保健酒,更加有益身体健康。

36至45岁、46至55岁、18至25岁3个年龄段是健康饮酒的关键年龄阶段。36至45岁年龄段正是个人事业如日中天之时,业务应酬、交际都很多,此时往往存有非常明显的不良饮酒行为,严重影响甚至恶化自己的身体健康。到46至55岁这个年龄阶段,才意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开始注重保健,反映在健康饮酒状况上,表现为健康饮酒状况逐步提高。

对自身饮酒状况认识不足

调查还表明,我国饮酒人群对自身过量饮酒现象和行为的认知不充分,对自己的饮酒控制状况并不理性,对于饮酒过量引起的身体反应感知不明显,因饮酒导致不适的情况相对普遍。在饮酒人群总体健康饮酒状况堪忧的情况下,饮酒人群对自身未来饮酒趋势的认知也不容乐观,调查的饮酒人群所表示的未来饮酒情况中,“适当控制、减少饮酒量”和“打算戒酒”的人仅为%。

虽然大部分饮酒人群都认为未成年人、处于妊娠期和哺乳期以及从事驾驶、精密设备操作,或进行危险作业等情境中都不宜饮酒,但调查显示,仍然有%的人并不认为未成年人是不宜饮酒的,且不认为“正在服用药物期间不宜饮酒、患病期间不宜饮酒”的饮酒人群也超过了3成。饮酒人群对不宜饮酒情况的认识尚不充分。

研究人员认为,产生此问题的核心原因在于:1.由于受访者学历程度、知识结构、综合素质等其他原因,确实存在部分受访者根本不知晓“处于妊娠期和哺乳期不宜饮酒”、“未成年不宜饮酒”等观点;2.部分受访者虽然知晓不宜饮酒的具体情况,但从内心深处并不认同此种说法,故导致在调查时未勾选对应项目。此与虽然知晓“吸烟有害于健康”,但由于内心不认同,导致仍然吸烟;虽然知晓“酒后不宜驾车”,但仍然在酒后驾车情况类似。

中国保健协会常务副理事长潘学田指出,“作为首份调查中国民众健康饮酒状况的权威性报告,本报告的公布让百姓对饮酒健康状况有了更深的理性认识”。“健康饮酒中国行”活动组委会副主任、中国保健协会秘书长徐华锋表示,本次调查所获取的数据结论说明,饮酒人群的健康饮酒状况不容乐观,“适量、健康、文明”饮酒理念的引导和树立工作任重而道远。

饮酒与健康

饮酒话健康——谈谈饮酒对健康的影响 作者:董丽 专业: 单位:

目录 摘要与关键词 序言 一 . 酒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1) 二.少量饮酒有益健康 (1) 三.大量酗酒损害身体 (3) 四. 让酒成为健康的助手 (5) 参考文献

摘要 酒是一种特殊饮品。它作为一种文化,在人类社会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随着对生活质量和健康要求的提高,人们对酒的利与弊有了更深入的探索。许多现代科学研究证明,适量饮酒,可以增加食欲,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减轻心理负担,预防心血管疾病;还能加速血液循环,有效地调节和改善机体内的生物化学代谢和神经传导,有助于人们的身心健康。同时,长期过量饮酒则对人体各器官组织系统带来严重影响,使人的工作效率低下,生活质量下降,同时给家庭、子女和社会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 科学文明饮酒,减少酒精对人体的损害,才能拥有健康的体魄,幸福的生活。关键词:饮酒利弊健康科学

序言 酒,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在世界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沉淀着一种独特的底蕴。从中国的白酒到西方的红酒,酒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可谓深远。 但是,对于健康而言,酒的利弊就凸显出来了,褒贬不一的看法使得嗜酒如命的人们对如何饮酒产生了质疑,真是“酒意从来高难问”呀 大凡喝酒的人和主张喝酒的人,都能说出一大堆喝酒的好处;而不喝酒的和反对喝酒的人,也会扳着指头给你数出一大堆喝酒的坏处来。其实,古往今来,不论是医药学家还是文人骚客,对饮酒的益与害,都早有诸多论述了。比如,《内经》中就有“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人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故半百而衰也”“酒之味苦性热,饮之则令人色赤气粗,息怒如狂,烦渴呕吐,皆热证也”。《本草纲目》告诫人们:“酒,天下美禄也。曲面之酒.少饮则和血行气,壮神御寒,消愁遣兴,痛饮则伤神耗血,损胃亡精,生痰动火。”《本草求真》认为,酒“温饮和胃,怡神壮色,通经和脉”。《养生集要》说得更明白:“酒者,能益人,亦能损人,节其分剂而饮之,宣和百脉,消邪却冷也。若升量转久,饮之失度,体气使弱,精神侵昏,宜慎。” 这些论述概括地道出了中国几千年积淀的对饮酒利与害的认识。简单地说,那就是:酒为水谷之气,味辛、甘,性热,人心、肝二经。适量饮酒有畅通血脉、活血行气、祛风散寒、健脾养胃及引药上行、助运药力之功效;而大量酗酒,则会伤人肝胃,令人动火狂躁,并引发其他病变。

饮酒与健康

饮酒与健康 一、中国酒文化 我国酒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饮酒作为一种文化,在远古时代就形成了一套礼俗。在我国作为社会交往、婚丧嫁娶和庆贺活动中一种不可缺少的方式。从“无酒不成席”中可以体会到,饮酒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在我们平时的日常生活中,遇到节假日、喜庆还有婚宴,另外还有同乡聚会,享受温馨浪漫的时候,饮酒是一种不可缺少的方式。从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说的“无酒不成席”可以体会到,饮酒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二、我国居民的饮酒情况 目前,酒精消费量的增加和过度饮酒所导致的健康问题已成为世界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来自于中国统计局的数字显示,我国 1978 - 2002 年我国酒产量从 247 万吨上升到 3142 万吨;到 2011 年白酒的产量达到大约 102 亿升。在我国 15 岁以上居民人年均纯酒精消费量,从 1980 年 1.7 升上升到 2009 年的 5.17 升,从这些数字我们可以看出,我国酒精的消费量是日益增多的。 (幻灯5)显示了我国 15 岁及以上居民饮酒率情况,这些数字来自于2002年中国居民膳食与营养健康状况调查,从这张图我们可以看出,2002年我国15岁以上居民平均的饮酒率是21.0% ,其中男性饮酒比例为39.6% ,女性为4.5% ,男性高于女性。另外我们还可以看出来,不同的人群他的饮酒率是不同的,其中45-59岁这个年龄段人饮酒率是最高的,其次是18-44岁,再其次是60岁以上,饮酒率最低的年龄段是在15-17岁。 2002年调查中显示,我国酒精消费者人群的平均每天饮酒量为22.8g,其中男性为25.1g(折合高度白酒约为50ml),女性为8.2g;有8.4%的男性已经超过了25克,有0.8%女性的饮酒量已经超过了15克。在酒精消费者人群中男性过量饮酒率则为51.5%,女性过量饮酒率则为32.1%。目前我国青少年的饮酒行为更是个值得关注的新问题。 三、我国居民饮用酒种类 在我国酒的种类繁多,我国人常喝的有白酒、啤酒、葡萄酒、黄酒、药酒等,通过我们的调查数据显示,对于白酒,农村高于城市;无论男女,随着年龄增大,饮酒率增加。对于啤酒,消费

(整理)饮酒对身体的危害

饮酒对身体的危害 饮酒有其益,也有其害。适量饮酒(一天不超过一两),有促进血液循环,帮助气血运行,解除疲劳等好处。如果饮酒成癖,或暴饮而醉,均有其害: 1、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一次饮用乙醇75—80克可引起中毒;一次饮用乙醇250—500克可以致死人命。 2、长期过量饮酒可以引起慢性酒精中毒,使记忆力、理解力、智力下降,出现手颤、幻觉等,甚至发生全身性神经炎。也可以造成肝功能减退,形成肝硬变。 3、长期饮酒可以引起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 4、可以促使血管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 5、食道癌、胃癌、肝癌在长期饮酒的人中间发病率比较高。 6、夫妇任何一方长期饮酒,均可能导致后代畸形或痴呆 喝酒的益处:

如果适量地喝酒,又有点好菜,心情舒畅,往往会化害为益,收到意外的好处。因为酒精经肝脏分解时需要多种酶与维生素的参与,酒的酒精度数越高,肌体所消耗的酶与维生素就越多,故应及时补充。新鲜蔬菜、鲜鱼、瘦肉、豆类、蛋类等均可作为佐菜。 而咸鱼、香肠、腊肉等食品,因含有色素与亚硝酸盐,与酒精反应不仅会伤害肝脏,而且易造成口腔与食道粘膜的损害,所以,不宜过多用以佐菜。 只喝酒不吃菜肝脏遭殃 有些人饮酒时只喝酒不吃菜,就会使肝脏遭殃。从保健角度来说,酒的醇度越高,越要吃动物性蛋白质丰富的菜,这也是饮酒的一个窍门,市场上出售的保肝药中就含有蛋氨酸和胆碱成分。 而牛肉、烧鸡、鱼以及其他动物性食品和大豆制品中,含大量蛋氨酸和胆碱。因此,吃这些食品等于服了保肝药。碱性食物,如醋拌的凉菜、青菜及水果等,对保护肝脏也有益。 另外,酒和肉都是酸性食物,喝酒同时吃些呈碱性的食物如蔬菜,就可以中和酸性,从而减轻肝脏的负担。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测试题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 三版测试题 1.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的要求,对产妇进行产后访视的时间是(20分)答案C ?A、产后即刻 ?B、产后3-7天 ?C、产妇出院后1周内 ?D、产妇出院后1个月内 ?E、产后42天 2.以下不属于高血压患者高危人群界定指标的是(20分)答案B ?A、血压高值收缩压130~139mmHg和/或舒张压85~89mmHg ?B、长期膳食高脂 ?C、长期过量饮酒,每日饮白酒≥100ml ?D、年龄≥55岁 ?E、超重或肥胖,和(或)腹型肥胖 3.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进一步明确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对象是辖区内常住人口,辖区内常住人口指(20分)答案B ?A、居住半年以上的户籍居民 ?B、居住半年以上的户籍及非户籍居民?C、居住一年以上的户籍居民 ?D、居住一年以上的户籍及非户籍居民?E、居住一年半以上的户籍及非户籍居民4.进行预防接种服务时要进行“三查七对”,其中“七对”指的是(20分)答案C ?A、核对受种对象姓名、性别、年龄、疫苗品名、规格、剂量、注射器外观与批号?B、核对受种对象姓名、性别、年龄、预防接种卡、疫苗品名、规格、剂量 ?C、核对受种对象姓名、年龄、疫苗品名、规格、剂量、接种部位、接种途径 ?D、核对受种对象姓名、年龄、预防接种卡、疫苗品名、规格、剂量、接种部位?E、核对受种对象姓名、年龄、疫苗品名、规格、剂量、注射器外观与批号、接种途径5.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的要求,健康教育的重点人群不包括(20分)答案E ?A、青少年 ?B、妇女 ?C、残疾人 ?D、老年人 ?E、0-6岁儿童 居民健康档案管理服务规范解读(一)

浅谈饮酒的健康与危害

浅谈饮酒的健康与危害 徐丹凤 (浙江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1150662014)酒是以粮食或水果等含淀粉或糖的物质经过发酵或蒸馏制成的 酒精饮料。中国是酒的故乡,作为世界上最早酿造酒的国家,酒的酿造在中国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酒也是一种文化的载体,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蓬拢夜话》中“黄山多猿猱,春夏采花于石洼中,酝酿成汤,闻数百步”中记载的“猿酒”就是中国最原始的酒。古时,更有诗仙李白酒后作诗,留下不少潇洒豪放,大气磅礴的千古佳作。几千年来,酒对中华民族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对中华文化的发展更是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酒越发的深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现代生活中不断有更多人选择在茶余饭后,品上一杯美美的红酒,或是与亲朋好友相约来几盘小菜,几瓶啤酒为各自的聚会助兴。然而虽然饮酒的人不断增加,但仍然有不少人对酒的认识存在误区。适量饮酒能够怡情,加快人体新陈代谢,对预防心血管疾病也有有利的影响。然而,过度的饮酒却会对人体造成极大的损害,长期进行下去更会造成慢性酒精中毒,引发其他一系列的并发症。 诚然,每样事物都有他的正反两面。适量饮酒对人体有着众多的益处。 1.适量饮酒可以促进消化。在用餐的时候,喝一点酒可以增进食欲,加快食物的消化。同时,餐前饮酒还可以增加胰腺液等消化酶的

分泌,促进肠道吸收。因此特别是对于一些胃功能有所退化中老年人而言,配合适量的酒进餐,有着相当不错的益处。而对于年轻人而言,搭配着红酒进餐,可以增加情调,愉悦心情,带来更好的用餐体验。 2.适当饮酒可以降低患心脏病和中风病的发病率。曾有研究表明,每天适量饮酒的中年妇女,其心脏病和中风病的发病率要比那些滴酒不沾的妇女低百分之四十。适量的酒精摄入,可以增加人体血液内的高密度脂蛋白含量,从而有效将会导致心血管病的低密度脂蛋白从血管和冠状动脉中转移,以减少胆固醇在冠状动脉中的沉积,达到预防心血管病的作用。而一些保健酒更能增加人血液中的蛋白质和抗氧化成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动脉硬化的危险。而《美国医学会杂志》更曾有调查表示,适量饮酒不但可以抵御第一次心脏病的发作,还可以增加心脏病患者长时间的生存几率。在心脏病发作率不断提高的现今社会,适量饮酒的积极作用已经充分引起了医学界的关注。 3.舒经活血,促进新陈代谢。白酒具有极高的热量,当人们摄入白酒的时候,这些热量会极快的被人体吸收。而这些热量又能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通经活络,从而调节改善人体内的生化代谢与传导。这种良性作用,还能作用于神经传导,对血液的疏通起到指引作用。而中医早在以前就开始开发对酒的利用。“酒乃水谷志气,辛甘性热,入心肝二经,有活血化瘀,疏通经络,祛风散寒,消积冷健胃之功效”配合着一些中药材和酒精本身的活血作用,酒早就开始被用来治疗不少的疑难杂症。 4.适量饮酒可以愉悦身心。适量的饮酒,可以使得酒精通过对大

饮酒与健康论文

饮酒与健康 学生姓名:袁丽莎学号:0125 系别:外国语系专业:英语(翻译) 摘要:在饮酒中,我们应该注意哪些事项呢我们应该科学饮酒,这有利健康。 关键词:饮酒;健康;药酒;科学饮酒;饮酒注意事项 前言 “酒”,是一种古老而又永远散发着青春气息的饮品,是人类物质文明的产物与标志之一。无论是白酒、啤酒、葡萄酒都含乙醇,凡是乙醇的饮料都叫酒精性饮料,统称为酒。后世有人说酒是上天所造.把酒称为“天之美禄”。中国是世界上造酒最早的国度之一,是造酒王国,也是喝酒的王国。 常云道:“有酒才有宴,才有佳肴,也才有宴饮文化”,所以,酒对于中国饮食文化而言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千秋功过:酒有功于人类文明,但也为人类生活带来许多麻烦,甚至还有灾难。从历史发展看,酒自从它被酿造出来的那一天起,它的双重效果就已注意到了。所以,我们应该如何健康饮酒呢 一、科学饮酒有利健康 “面曲之酒,少饮则和血行气,壮神御寒,若夫沉淀物度,醉以为常者,轻则致疾败行,甚则丧躯殒命,其害可胜言哉。” ——李时珍《本草纲目》

(一)酒要适量而饮 人类自发现、发明了酒,就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自古以来,酒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是有益还是有害,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自古以来,就有“酒为百药之长”的说法,可见酒对人类的健康确是有益的。据专家们对各种酒类的研究分析后发现,在各类酒中,除了含有酒精外,尚有多种有机酸、氨基酸、酯类、糖分、微量的高级醇和较多的维生素等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物质。酒对人类的健康确是大有裨益的。 1.适量饮酒可预防心肌梗死和脑血栓 据日本科学家发现,喝酒人血液中出现大量尿激酶及其前驱体蛋白质,不喝酒的人,血液中只有极少数的尿激酶,而造成心肌梗死和脑血栓的原因是人体中可以溶解血栓的尿激酶等纤溶酶减少,故适量饮酒可预防心肌梗死和脑血栓。 2.妇女适量饮酒可大大降低患心脏病和中风病的发病率 据美国哈佛大学对87000位34~59岁护士调查研究发现,每天适量饮酒的中年妇女,心脏病和中风的发病率比那些滴酒不沾的妇女低40%。3.适量饮酒能延寿适量饮酒有益健康,可使胃液分泌增加,有益消化;可以扩张血管,使血压下降,降低冠心病发生率。 经常适量饮酒的人血液中α-脂蛋白含量高,而α-脂蛋白高的人寿命比一般人长5~19年。 (二)过量饮酒的危害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酒也不例外,适量饮酒有益健康,并能带来欢乐与享受。但要长期过量饮酒,则会伤气耗血、损肾之精、生痰动火、损

健康饮酒标准

健康饮酒标准Newly compiled on November 23, 2020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协作研究指出:男性安全饮酒的限度是,每天不超过20克酒精。美国国家酒精滥用与酒中毒研究所的标准是,男性每日纯酒精的摄入量不超过40克。中国现行的标准是日酒精摄入量不超过15克。 2006年2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修订的《酒精性肝病的指南》提出:酒精性肝病的临床诊断标准认定酒精过量的条件为酒精量男性≥40g/d,女性≥20g/d;或2周内有大量饮酒史,折合酒精量>80g/d。 据中日友好医院的王泰玲教授介绍,正常情况下,男性每日摄入的纯酒精量不超过20至40克,被认为是相对安全的,约折合42度白酒为50至100ml,35度保健酒为70至150ml,葡萄酒为200至400ml,啤酒为500至1000ml。女性比男性更易受到酒精的影响,应比男性少饮酒。 但本次调查发现,我国饮酒人群平均单次饮酒量为两(以38度酒为标准),折算为纯酒精41.04克,平均每天饮酒的频次为次,频次也较高,超出了国际安全饮用标准,也超出了中国现行的安全饮用标准。 越年轻文明饮酒观念越差 调查显示,大部分饮酒人群是在18岁以后开始饮酒的,但仍有%的个体在18岁以前就开始饮酒,值得社会关注。此外,受调查的饮酒人群开始饮酒年龄主要集中在18至25岁之间,占总体的%。专家分析认为,这一时期是个体走向成熟、走向社会的初始阶段,也是个体建立、维系社会人际关系的阶段,因而饮酒行为也多发生在这个阶段。

该报告同时表明,越是年轻,文明饮酒观念越差。在各年龄段中,56岁及以上饮酒人群的健康饮酒状况要好于56岁以前的各年龄段,这一方面可能是由于56岁及以上人群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比较关注,能更好的控制自己的饮酒行为,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于这部分人群更多的饮用保健酒,更加有益身体健康。 36至45岁、46至55岁、18至25岁3个年龄段是健康饮酒的关键年龄阶段。36至45岁年龄段正是个人事业如日中天之时,业务应酬、交际都很多,此时往往存有非常明显的不良饮酒行为,严重影响甚至恶化自己的身体健康。到46至55岁这个年龄阶段,才意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开始注重保健,反映在健康饮酒状况上,表现为健康饮酒状况逐步提高。 对自身饮酒状况认识不足 调查还表明,我国饮酒人群对自身过量饮酒现象和行为的认知不充分,对自己的饮酒控制状况并不理性,对于饮酒过量引起的身体反应感知不明显,因饮酒导致不适的情况相对普遍。在饮酒人群总体健康饮酒状况堪忧的情况下,饮酒人群对自身未来饮酒趋势的认知也不容乐观,调查的饮酒人群所表示的未来饮酒情况中,“适当控制、减少饮酒量”和“打算戒酒”的人仅为%。 虽然大部分饮酒人群都认为未成年人、处于妊娠期和哺乳期以及从事驾驶、精密设备操作,或进行危险作业等情境中都不宜饮酒,但调查显示,仍然有%的人并不认为未成年人是不宜饮酒的,且不认为“正在服用药物期间不宜饮酒、患病期间不宜饮酒”的饮酒人群也超过了3成。饮酒人群对不宜饮酒情况的认识尚不充分。

健康饮酒标准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协作研究指出:男性安全饮酒的限度是,每天不超过20克酒精。美国国家酒精滥用与酒中毒研究所的标准是,男性每日纯酒精的摄入量不超过40克。中国现行的标准是日酒精摄入量不超过15克。 2006年2月中华医学会肝病学会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学组修订的《酒精性肝病的指南》提出:酒精性肝病的临床诊断标准认定酒精过量的条件为酒精量男性 ≥40g/d,女性≥20g/d;或2周内有大量饮酒史,折合酒精量>80g/d。 据中日友好医院的王泰玲教授介绍,正常情况下,男性每日摄入的纯酒精量不超过20至40克,被认为是相对安全的,约折合42度白酒为50至100ml,35度保健酒为70至150ml,葡萄酒为200至400ml,啤酒为500至1000ml。女性比男性更易受到酒精的影响,应比男性少饮酒。 但本次调查发现,我国饮酒人群平均单次饮酒量为2.7两(以38度酒为标准),折算为纯酒精41.04克,平均每天饮酒的频次为0.6次,频次也较高,超出了国际安全饮用标准,也超出了中国现行的安全饮用标准。 越年轻文明饮酒观念越差 调查显示,大部分饮酒人群是在18岁以后开始饮酒的,但仍有15.2%的个体在18岁以前就开始饮酒,值得社会关注。此外,受调查的饮酒人群开始饮酒年龄主要集中在18至25岁之间,占总体的62.3%。专家分析认为,这一时期是个体走向成熟、走向社会的初始阶段,也是个体建立、维系社会人际关系的阶段,因而饮酒行为也多发生在这个阶段。

该报告同时表明,越是年轻,文明饮酒观念越差。在各年龄段中,56岁及以上饮酒人群的健康饮酒状况要好于56岁以前的各年龄段,这一方面可能是由于56岁及以上人群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比较关注,能更好的控制自己的饮酒行为,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于这部分人群更多的饮用保健酒,更加有益身体健康。 36至45岁、46至55岁、18至25岁3个年龄段是健康饮酒的关键年龄阶段。36至45岁年龄段正是个人事业如日中天之时,业务应酬、交际都很多,此时往往存有非常明显的不良饮酒行为,严重影响甚至恶化自己的身体健康。到46至55岁这个年龄阶段,才意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开始注重保健,反映在健康饮酒状况上,表现为健康饮酒状况逐步提高。 对自身饮酒状况认识不足 调查还表明,我国饮酒人群对自身过量饮酒现象和行为的认知不充分,对自己的饮酒控制状况并不理性,对于饮酒过量引起的身体反应感知不明显,因饮酒导致不适的情况相对普遍。在饮酒人群总体健康饮酒状况堪忧的情况下,饮酒人群对自身未来饮酒趋势的认知也不容乐观,调查的饮酒人群所表示的未来饮酒情况中,“适当控制、减少饮酒量”和“打算戒酒”的人仅为38.2%。 虽然大部分饮酒人群都认为未成年人、处于妊娠期和哺乳期以及从事驾驶、精密设备操作,或进行危险作业等情境中都不宜饮酒,但调查显示,仍然有20.1%的人并不认为未成年人是不宜饮酒的,且不认为“正在服用药物期间不宜饮酒、患病期间不宜饮酒”的饮酒人群也超过了3成。饮酒人群对不宜饮酒情况的认识尚不充分。

饮酒 与健康

饮酒与健康 饮 酒酒精中毒 饮酒过量会引起酒精中毒,使人呈酩酊状态, 判断能力减弱,动作失调,此时驾驶车辆或操作机器最容易出事。醉酒闹事危害社会治安和损伤他人都可构成违法行为。尤其在酗酒成风的西方国家,急性或慢性酒精中毒者很多,已成为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 各种酒类饮料中都含有酒精,如白酒为!"#$"%,黄 酒为&$#'"%。喝酒饮入的酒精有("%在十二指肠和空肠 吸收,其余在胃中吸收;空腹饮酒时,酒精可迅速被吸收进入血液;& 小时内可吸收$"%,&)! 小时可吸收*"%,')! 小时可全部吸收;饮酒时吃些脂肪类食物可减慢吸收。 一次饮酒后,血中酒精含量在&)' 小时内可达到最高 峰,随后逐渐下降。但不习惯饮酒者血液中酒精最高含量常经数小时仍不消退;而善饮者血液最高含酒精量不仅较无饮酒习惯者血液最高含量为低,而且高峰下降也迅速。因此,酒精中毒量个体差异很大,饮酒习惯者与平时无饮酒习惯者可相差'#&" 倍,一般人中毒量为+"#,"- 纯酒 精,致死量为'!"#!""- 纯酒精,相当于含酒精!"%的白 酒!""#&"""-。对某一个人来说,酒精中毒程度与饮入的 酒精量多少有关;对不同的人来说,饮入同量酒精中毒轻重度不一定相同。因此,确切的说,酒精中毒取决于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一般血液中的酒精浓度在")"!#")&!-,即可 出现轻微中毒症伏,当血液中的酒精浓度达到").#")!- 时 可致死。因为酒精对神经细胞的亲和力非常强,所以酒精中毒后首先侵犯脑组织,麻痹中枢神经系统,使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失去对中枢神经活动的控制。此时人会处于兴奋状态,出现飘飘然的快感:自觉心情愉快,毫无顾虑,从而滋生事端甚至酿成灾祸。 饮酒与健康研究新进展 最近,医学家专门研究了饮酒与胰岛素分泌的关系。 研究结果表明:任何成年人饮酒之后身体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即不需要太多的胰岛素就可充分利用血液中的葡萄糖,饮酒量与身体细胞对胰岛素的第三性成正比关系。喝酒越多,身体细胞对胰岛素越敏感。 由于饮酒可以增加血液中葡萄糖的利用,使血糖水平 下降。从理论上讲,饮酒可能有利糖尿病的防治,而且试验结果也支持这种观点。但研究人员在研究过程中还发观,大量饮酒者虽然可以使血糖下降,但血脂水平增加而且因为血中凝血酶的浓度降低,容易发生血栓性疾病;大量饮酒者还会使血压升高。 其于饮酒与胰岛素关系的研究,研究者得出的结论 是:有规律地少量饮酒或中等量饮酒,可以改善身体细胞

饮酒与健康 论文

饮酒与健康 【摘要】酒是现在大多数人喜爱的一种饮品。不管是商业聚餐、同学聚会、朋友PARTY,几乎都离不开酒。有的人更是每日饮酒。酒几乎成为了大多数人生活中的一部分。但是,饮酒与人的健康与息息相关。过量饮酒,对身体伤害必然极大。而适量饮酒也能有益于身体健康。所以,我们要科学饮酒。 【关键词】科学饮酒健康 在中国,酒的发明大约起于新时代中期,至今已有悠久的历史。酒在医疗方面常作消毒剂和麻醉剂,用于通经活络、驱寒散瘀。后来,酒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了餐桌上。常云道:“有酒才有宴,才有佳肴,也才有宴饮文化”,所以,酒对于中国饮食文化而言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现如今,过量饮酒已经成为全世界普遍的问题。这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所以对于饮酒,我们每个人都应当讲究科学。 一、科学饮酒的好处 (一)古时酒对人类的重要性 “酒为百药之长”是自古以来的说法。论外伤病,消毒麻醉都得靠酒。论药物制剂,在中医许多方子中,用酒冲服中药或用酒煎服中药,还有浸制的各种药酒,就是利用酒的功效提高药效和疗效。天气寒冷,酒用来驱寒。年老后,酒用来通经活络。酒的发明,对古代医学有了诸多帮助。在那个没有麻醉剂消毒剂的时代,外科手术靠酒的加入才得以良好的完成。由此可见,在古时酒对人类有重要的意义。 (二)现今适量饮酒的好处 每天适量的饮酒,对人体有不少的好处。如: 1.喝酒人血液中出现大量尿激酶及其前驱体蛋白质,不喝酒的人,血液中只有极少数的尿激酶,而造成心肌梗死和脑血栓的原因是人体中可以溶解血栓的尿激酶等纤溶酶减少,故适量饮酒可预防心肌梗死和脑血栓。 2.据美国哈佛大学调查研究发现,每天适量饮酒的中年妇女,心脏病和中风的发病率比那些滴酒不沾的妇女低40%。 3.适量饮酒能延寿适量饮酒有益健康,可使胃液分泌增加,有益消化;可以扩张血管,使血压下降,降低冠心病发生率。 4.降低老年人骨折发病率在老年人群中,骨质疏松的发病率较高。研究表明,酗酒造成矿物质代谢异常而导致骨折,而适量饮酒不影响矿物质代谢。适当饮酒与保持骨密度有直接关系。在老年人中适量饮酒者的骨折发病率较低。 5.可放松心情利于睡眠酒精进入人体,能引起血管扩张,脑血流量增加,使大脑兴奋,疲劳感消失,使人产生欣快感、可放松情绪、宣情畅意、帮助睡眠。 适量饮酒还有许多其他的好处,再次我无法依依列出。但适量饮酒对人体健康有极大地帮助是显而易见的。所以适量的饮酒对人体有百利而无一害。二、饮酒带给人们的健康隐患 (一)过量饮酒的危害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酒也是这个道理。过量饮酒会给人带来诸多疾病,严重影响人的身体健康。 1.对消化系统有极大损害,酒精会刺激消化道粘膜,引起胃肠功能紊乱,消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题库

一、单选题 1.婴幼儿健康管理进行听力筛查的时间应是() E. 6、12、24、36月龄 2. 关于成年人体重判定的标准,以下正确的是() A. BMI≥28为肥胖 3. 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评估结果为“不能自理”的评分标准是() C. ≥19分 4. 须在2小时内报告的传染病人和疑似病人是( ) B.肺炭疽 5. 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包括() D. 进行中医体质辨识、中医药保健指导 6. 进行健康体检询问饮酒情况时,白酒量的折合方法是()E. 黄酒/5 7. 在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中,中医药保健指导的内容是() B. 饮食调养、运动保健、起居调摄、穴位保健、情志调摄 8. 对承担预防接种的人员组织进行预防接种专业培训的部门单位 应是()C. 县级或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 9. 对应管理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随访要求是() D. 至少随访4次 10. 按照《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的要求,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的服务内容中,风险管理不包括()E. 登记报告 11. “肺结核患者规则服药率”指标中,“规则服药”是指() B. 在整个疗程中,患者在规定的服药时间实际服药次数占应服药次数的90%以上

12. 建议高血压高危人群定期检查血压的时间间隔是()C. 半年 13. 以下未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是() B. 肺炎疫苗、B型流感嗜血杆菌疫苗 14. “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计算公式是() D. 建立电子健康档案人数/辖区内常住居民数×100% 15.为6月龄儿童进行健康检查的时段要求是() C. 满6月至6月29天 16. 肺结核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中,“漏服药次数”是指() B.上次随访至本次随访期间漏服药次数 17. 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对象是() D. 35岁及以上常住居民中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18. 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开展卫生计生监督协管服务工作时,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实行() B. 零报告制度 19. 体质指数(BMI)的计算公式是() B. 体重(kg)/ 身高的平方(m2) 20. 开展健康教育服务时,机构开展公众健康咨询活动每年至少() A. 9次 21. “产后访视率”的计算公式是辖区内() B. 产妇出院后28天内接受过产后访视的产妇人数/该地该时间内活产数×100% 22. 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分类属于病情不稳定的情况是( ) A. 危险性评估为3级 23. 对连续两次出现空腹血糖控制不满意的患者,正确的处理是() B. 建议其转诊到上级医院,2周内随访

饮酒对健康的影响

重庆科技学院 《饮食营养与生理健康》课程论文 题目饮酒对健康的影响 院(系)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学院 专业班级石油工程2011-04 学生姓名张川学号2011441142

摘要: 饮酒是日常生活中的常见行为。饮酒在人际交往和情绪调节中有重要作用。适量饮酒,可改善血液循环。节庆时家人和朋友聚会,适量饮酒可增加喜庆气氛。但饮酒过量,对身体和心理都有损害。就可对人体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如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消化系统、新陈代谢以及对许多器官都会产影响。酒有功于人类文明,但也为人类生活带来许多麻烦,甚至还有灾难。从历史发展看,酒自从它被酿造出来的那一天起,它的双重效果就已注意到了。所以,我们应该如何健康饮酒呢? 关键词:适量饮酒饮酒过量健康饮酒 正文: 一、酒要适量而饮 人类自发现、发明了酒,就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自古以来,酒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是有益还是有害,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自古以来,就有“酒为百药之长”的说法,可见酒对人类的健康确是有益的。据专家们对各种酒类的研究分析后发现,在各类酒中,除了含有酒精外,尚有多种有机酸、氨基酸、酯类、糖分、微量的高级醇和较多的维生素等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物质。酒对人类的健康确是大有裨益的。 (一)适量饮酒可预防心肌梗死和脑血栓 据日本科学家发现,喝酒人血液中出现大量尿激酶及其前驱体蛋白质,不喝酒的人,血液中只有极少数的尿激酶,而造成心肌梗死和脑血栓的原因是人体中可以溶解血栓的尿激酶等纤溶酶减少,故适量饮酒可预防心肌梗死和脑血栓。(二)妇女适量饮酒可大大降低患心脏病和中风病的发病率 据美国哈佛大学对87000位34~59岁护士调查研究发现,每天适量饮酒的中年妇女,心脏病和中风的发病率比那些滴酒不沾的妇女低40%。 (三)适量饮酒能延寿适量饮酒有益健康,可使胃液分泌增加,有益消化;可以扩张血管,使血压下降,降低冠心病发生率。 经常适量饮酒的人血液中α-脂蛋白含量高,而α-脂蛋白高的人寿命比一般人长5~19年。 二、饮酒过量对健康的影响 (一)酒精对神经系统的作用 急性酒精中毒,开始处于兴奋状态,表现为无忧无虑,高谈阔论,行为粗鲁。随着血中酒精浓度的升高,逐渐表现为语无伦次,步履不稳。当血中酒精浓度进

饮酒与健康

2001年第2期(总第104期)酿酒秘技 盟!:!!塑!里!:!坐 望竺!!二些竖墨堡竺!垒堡堕!!旦 !! 饮酒与健康 周华,黄永光 (贵州省轻工科研所,贵州 贵阳 550002) 摘要: 酒是一种主要成分为水和乙醇的饮料,是中国人民的传统饮品。其中含有酯类、醉类、酸类、醛类等微量成 分。酒在医学上具有很高的价值。酿酒是一门科学,饮酒同样也是一门科学。适量饮酒有利于健康,然而酗酒则有害 健康。 关键词:)酉文化;健康;饮酒;酗酒 中图分类号:1s97l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l一9286(200】)02一O昕9—03 Drink粕d Healtllv ZHOU Hua andHUANGY0ng一昏工ang (‰i出m Li吐A‰哪‰t…Resc越hh试1嘣e,‰;,髓g.“出呲550002,(Kna) Absh耐:Akohol沁bevera铲is a kind0f ha击呐IlaldriⅡkiⅡwhichthe n】ain compomnb are w8ter蚰dalcoh01.ot}旧“辩,Ⅱ坨rea陀Ⅱ∞ec。m印nents such as出coh01s.esle墙,耻ids曲d且1dehydes咖in记Alcoholicbevefages}lavellighmediciIl丑I词眦ProduciTlgalcohouc bevera萨ls a klndofsc} ence,driIll(issotht.Prope‘dri出rIgwmbe900daty0Ilrhealth.butbaddi幽I】gwiUbe}岍五ulforyoLIrhealth Keywords:cultIlreof且lcoh01ic be代嘴;healtll;“nkjl】g;baddriflki唱 酒,是一种非常奇特而又富有魅力的美好传统饮品.至今已有数千年的酒文化历史。最初,酒只在祭祀时才能享用,但是酒的美味和它特有的魅力,使人们很快摆脱r饮用环境和条件的束缚,渗透到一切生活活动中。无论是爱情、友谊、婚嫁、宴宾,还是交际、谈判、消愁、解闷都离不开酒。因为酒除了有疏通脉络、消疲解痛、祛湿驱寒、去腥增香的实用价值外.还能作为情感载体,寄托精神.渲泄情感。 千百年来.酒一直是文人墨客笔下之宠儿,他们从酒中得惠甚多,可以说,在琴棋书画、戏剧歌舞、诗词歇赋及文学作品中无不飘逸着浓浓酒香,如杜甫描绘诗仙李白“斗酒诗百篇”等。放服古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随处都能嗅至0酒的芬芳。远古时代,聪颖的华夏民族借助于酒力使药物发挥更大的疗效,形成了别具特色的药酒,使酒更好地为人类健康服务。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人类在酒文化的发展方面也取得了许许多多卓越成就。 酿酒是一门科学.饮酒同样也是一门科学.但大多饮者只知饮酒,对酒的保健作用却了解甚少。 l 酒的组成及来源 酒是一个多组分的动态平衡体系,其主要成分是水和乙醇,此外还含有醇类、酸类、酯类、醛类、酚类、有机酸、羰基化合物、杂环化合物、维生素等物质。这些不同的组分构成了酒的不同体系和风昧、风格。不同的原料、工艺所生产的酒的成分、成分问的量和酒的风昧各有不同。其主要成分如下。 1 J 水酒中之水主要来源于生产过程添加,另外少量来自原 料。成品酒视酒度不同所含水量也不同。高度酒含量少,低度酒含量多。酒体中的水主要起溶剂作用,能同酒中不同物质的羟基进行缔合形成氢键,使酒体稳定。如酒中的糖类、醇类、醛类、酮类等 有机物质亦可与水形成氢键而溶于水中,即使不溶于水的脂肪和某些蛋白质也能在适当的条件下分散在水中,形成胶体溶液或乳 浊液。 1.2 淀粉酿酒原料不同程度含有淀粉。酿酒生产过程中,淀 粉经糊化、糖化、酶作用转化为可发酵性糖。可发酵性糖在酵母等酿酒微生物作用下,通过EMP途径转化为重要的中间产物丙酮酸。最后在丙酮酸脱羧酶和乙醇脱氢酶作用下生成乙醇。 13 蛋白质酿酒原料都古有蛋白质。组成蛋白质的基础物质 为氨基酸。酒中氮基酸的量和种类除了与酿酒原料有关外。还与生产工艺和操作有关。同时还与生产过程中作用的微生物体系及其量也有关。酿酒原料、生产工艺和微生物不同,所酿成的酒中氨基酸含量和种类也不同。酒类中以黄酒含氨基酸量最高。 1.4 腊类物质酿酒原料的主要成分除淀粉、蛋白质外,还舍 脂肪类物质。脂类物质是生物细胞不可缺少的物质,包括脂肪、蜡、磷脂、糖朊等,其元素组成主要为c、H、o3种.有的还含有N、P及s。 1.5 醇类酿酒发酵除生成大量乙醇外,还产生其他的醇类, 主要以一元醇为主.同时也含有少量多元醇和芳香醇。他们均为酒的风味物质。白酒中的主要醇类有甲醇、乙醇、高级醇和甘油 等。 l 6 酚类不同酒中酚的含量和种类各异。酚类也是形成酒{奉 风味的物质,如白酒中已检出的有丁香酚、异丁酚、4一乙基愈疮 木酚等。 1.7 装基化舍物成品酒中含有不同的羰基化台物,尤以白酒 中最多,重要的羰基化合物有甲醛、乙醛、糖醛、丙烯醛、乙缩醛、双乙酰、高级醛等。 1.8 酸类酸是酒中重要的呈昧物质,其形成是多种微生物在 收藕日期:2000一12 18 作者简介:周华(1959一),女,贵州人,大专,部门经理;黄永光(1976一),男,贵州人,本科,助理工程师.发表论文数篇。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

饮酒与健康

PBL第三次感想 ----------饮酒与健康 第二临床学院中法班廖翊2008302180107 前言:这次的PBL课程讲述的是泌尿系统的疾病,其中的主人公具有饮酒史,经常饮酒;且我们组讨论的出的结果是其该次发病与饮酒有关。故在课后,我自己通过对案例的总结,再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觉得,饮酒甚至斗酒是生活及饭局中非常常见的事情,而饮酒对身体健康又有什么影响呢?于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便决定把饮酒与健康这个主题来当作第三次PBL的感想。通过查阅了一些文件,得出以下的一些理论知识和感想。 酒,作为一种具有几千年历史的嗜好品,能够一直延续下来,除了能够满足人的物质需求之外,更重要的是对于精神层面的满足,它的喜庆、祝贺、沟通、消遣、享受等功能在如今已被发挥得淋漓尽致。 酒精是摄入人体中唯一不受消化系统作用的食品,饮后在胃里没有变化,转入血液后迅速分布至全身各部,随血液流入肝脏,在肝脏内大部分滤入心脏、肺,从主动脉进入支动脉,流至全身,最后进入大脑和高级中枢神经。因此酒精一旦被吸收,只有通过氧化作用和分泌作用进行分解,其余的难以排除体外,正常排除速度约为10毫升/每小时,且不受环境温度或人体运动与否的影响。 关于饮酒与健康的关系,我国有着长久且独特的酒文化,从一些古文典籍中就能找到一些关于二者关系的叙述。元朝医学家胡思慧在《饮膳正要》一书中,对饮酒的利弊总括为“酒味甘辛,大热有毒,主行药势,杀百邪,通血脉,厚胃肠,消忧愁,少饮为佳;多饮伤神损寿,易人本性,其毒甚是也,饮酒过度,丧生之源”。明代大医药学家李时珍也说:“过饮不节,杀人顷刻”。 莫理斯?查菲兹在其所著的《酒――人类的奴仆》一书中阐述了这样一些观点:酒精的饮用量如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则不仅对人体无害,甚至在许多情况下是有益的。酒精是世界上最可贵的药剂,既可作为镇静剂也可作为食物,对许多病症有疗效,尤其对高龄者表现更为明显。

饮酒与健康

饮酒与健康 一、对酒的认识 凡含有一定酒精(乙醇)成分的饮料,统称为“酒”。酒的主要成份是乙醇和水,占总重量的98%。酒对人体的利弊也主要由酒精产生和决定,其它的微量成分只占2%,包括有机酸、高级醇、酯类、醛类、多元醇等有机化合物。另外,酒中还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成分,如杂醇油、甲醇、氰化物、铅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现代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各类含乙醇的饮料逐渐成为人们的需求,甚至有的人已成为酒精依赖者。饮酒有利有弊,主要与饮酒的量及酒的种类等因素有关,适量饮酒有益健康,长期大量饮酒对人体则是有害无益的。 酒在民俗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可以说酒与习俗共生存。甚至中国人将能否饮酒当做是否有“门面”的标准。古代社会,中国也把祭祀视为生活中的大事,而且祭祀的内容颇多,如祭天地、山川、鬼神,祭社稷、祭祖先等,都离不开酒,而且中国最初是为了祭神而造酒。酒在中国婚俗中起着重要作用。中国古书《酒谕》中载:“非酒无以成礼,非酒无以成欢。”订婚、成婚、婚礼等程序,均贯串礼仪活动,这些活动本身就是表现着欢乐,酒起着积极的角色。 二、饮酒对健康的好处 酒精的语源来自阿拉伯语的“aikunui”,原本是妇女化妆用的一种粉末,后转化为“酒之精华”,谓酒精。一般的酒,除含乙醇外,尚含酯类、酸类、酚类及氨基酸等物质,加之多是由五谷杂粮、果实制成,酒有水谷之气,味辛甘、性热,易入心肝二经,所以有通畅血脉、行气活血、祛风散寒、清除冷积、医治胃寒、强健脾胃以及行药势的功效。适量饮酒,可使人思维活跃,激发人的智慧,尚可强心提神、消除疲劳、促进睡眠。酒进入体内,可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酒对味觉、嗅觉是一种刺激,可反射性地增加呼吸量、增进食欲。经测试得知,人体内少量酒精,可以提高血液中的高密度脂蛋白的含量和降低低密度脂蛋白的水平,为此少量饮酒可减少因脂肪沉积引起的血管硬化、阻塞的机会。适量饮酒可以促进血液循环,能够减少死于心脏病的可能性。酒精其实有助于防止血栓的形成,因而有效地防止了中风和心脏病发作的可能,适量饮酒的人比滴酒不沾的人还长寿! 最新发表的各种医学研究报告显示,它是对身体有好处的。根据美国医疗学报在 4月份刊登的一篇研究报告报道,适度摄取含酒精饮料的人,罹患“二型糖尿病”的几率,要比滴酒不沾或极少饮酒的人来得低。这份报告是由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一群研究员在过去12年持续不断所作的研究结论。过去12年来,研究员每年分别向 2万951名男性医生,发出问卷。数字显示,参与调查者中,有766名罹患“二型糖尿病”,其中256人是从来不喝酒或者是每个月只饮不超过3杯的酒;359人是每周喝1杯到6杯不等;151人是轻度或适度喝酒,每天喝1杯或几杯。从数字分析可以知道,滴酒不沾或极少喝酒的男人罹患“二型糖尿病”的机会,要比轻度或适度喝酒的男人,要高出1倍。众所周知,90%有“二型糖尿病”的男性患者,很容易引发肾脏病、心脏病或中风等疾病。“二型糖尿病”有引发各种并发症的风险。 1、酒可载情 酒使人精神镇静、畅快,即饮用时有快感,这是酒自古以来能流传至今的一种精神力量。纵观中华古今饮品,酒所起的文化功效甚为显著:高兴时“葡萄美酒夜光杯”;颓废时“今朝有酒今朝醉”;怀念亲友时“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与友人会聚一堂时“酒逢知己千杯少”;孤独时“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惜别时“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可说助

浅谈科学饮酒与健康的关系

浅谈科学饮酒与健康的关系 摘要:事物的好与坏都是相辅相成的,即使是最美好的东西,在一定的条件下,也会转化为对立面。饮酒如适量,其妙则无穷,“美酒饮教微醉后”,那飘飘欲仙的感受,实在难以言传;但若纵酒、酗酒,则是危害无穷的。喝酒伤身的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如何做到科学饮酒有利健康呢? 关键字:科学饮酒健康 事物的好与坏都是相辅相成的,即使是最美好的东西,在一定的条件下,也会转化为对立面。饮酒如适量,其妙则无穷,“美酒饮教微醉后”,那飘飘欲仙的感受,实在难以言传;但若纵酒、酗酒,则是危害无穷的。喝酒伤身的道理大家都懂,但是如何做到科学饮酒有利健康呢? 1.1普及酒知识的必要性 现在人们对于“酒”的观念还停留在“酒是好东西,也是坏东西”、“酒有百害而无一利”,或“凡能喝多的人就是好汉”的水平上。至于白酒有哪些有害成分?酒精有哪些生理作用?怎样饮用酒才能不伤身误事而有益于健康等诸如此类的种种问题,则基本上是一概不知,更谈不上对国内外各类酒的特征以及原料和制法有最起码的了解,甚至认为只要电视广告上吹得神乎其神、价位居高、香气袭人者才是好酒,有的报上宣称某类白酒是“不含一滴酒精的”;大街上酒店门口也挂起了卖“纯净酒”的招牌。 这些情况都是“酒盲”的具体表现,应该说,酒的问题并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么简单,它与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乃至全民族的素质密切相关。酒的知识与其他知识一样,是在不断发展的,有关酒的新书、新技术、新产品、新检出的特殊微量成分层出不穷。因此,即使是一些酒类工作者中的所谓“业内人士”

或“行家里手”,往往也会存在或出现盲区或新的盲点,而未能达到“了如指掌”的程度。所以,酒知识的普及是非常有必要的。 1.2酒的营养与功能 ①首先应理解营养的定义,所谓人的营养,是指人体摄取、消化、吸收、利用食物或养料的全过程的统称,也可用以表示食物中营养素的种类构成、含量及好坏。凡是能被称为营养品着,都必须具备营养素种类较全面、含量较多且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等5个条件。其中包括具有较大的热值及含有多种的氨基酸及维生素等内容。 人体要靠热能来维持生命、生理活动及体力和脑力劳动的能量之需,每标准人日摄入热能即“营养素供给标准”为10046.4焦,而酿造酒及配制酒都是富具热能的。一升“加饭酒”的热量,相当于轻体力劳动者1天所需热量的50%左右;葡萄酒的热量稍低于黄酒;即使是一升啤酒,其热量也相当于200克面包、500克土豆、45克植物油或60克奶油。因此,历史上埃及人率先称啤酒为“液体面包”,这一雅号是贴切的。 在黄酒、葡萄酒、果酒、啤酒中,均富含各种氨基酸。例如在黄酒中,9种必须氨基酸均含有,尤以赖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含量为多;并富含甘氨酸、精氨酸、丝氨酸等半必需氨基酸;脯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等非必需氨基酸的含量也较高。啤酒中的氨基酸,据日本酿造协会分析,除色氨酸外,其余8种必需氨基酸皆有。从啤酒中分析出17中氨基酸。 在各类酿造酒中,各种维生素的含量也很丰富。维生素的功效很复杂,一些营养学家及医学家们对维生素C、维生素E等维生素的用量等也是众说纷纭。 至于蒸馏酒的营养成分,除酒精外,大多是在蒸馏时易挥发出来的一些微量的醇类、醛、酮、酸、酯和某些芳香族化合物等,基本上无人体所需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氨基酸及维生素等至为重要的多类营养素,何况酒精所产生的热能,约有1/3须补偿于肝脏的消耗,只约有70%的热能可被人体利用。因此,像我国的白酒之类的蒸馏酒,与营养食品是无法比拟的。 ②酒的功能 酒的功能大体上可以分为六大功能:礼仪交际功能;营养、保健、医疗功能;兴奋、怡神、欣赏功能;开胃、佐餐、消食功能;烹调美食功能;经济功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