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走向科学的人文主义和人文的科学主义

走向科学的人文主义和人文的科学主义

走向科学的人文主义和人文的科学主义
走向科学的人文主义和人文的科学主义

李醒民:走向科学的人文主义和人文的科学主义——两种文化汇流和整合

走向科学的人文主义和人文的科学主义——两种文化汇流和整合的途径

李醒民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39)

作为一个整体的人类文化基本可以分为两大部类——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二者的思想底蕴和精神实质集中体现在人文主义(humanism)和科学主义(scientism)上。

人文主义也被译为人本主义或人道主义,它与博爱主义(humanitarianism,亦译人道主义)有相通之处。人文主义发端于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的箴言——“人是万物的尺度”。作为对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它在文艺复兴时期扬弃了狭隘的哲学体系、宗教教条和抽象推理,把价值由以神为本转变成以人为本,鼓吹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以致成为一种普世文化;在20世纪,它形成了以肯定人的根本价值、强调人的尊严为主旨的思想运动。现在,人文主义泛指关于人的本质、意义、使命、地位、价值、特性等等的理论和学说,它认为人和人的价值具有首要的意义。人文主义的思想菁华和终极意义在于以人为本,以纯真的爱和天赋的善追求人类的最大福祉。

科学主义(往往被不确切地译为“唯科学主义”)是伴随着近代科学(本文“科学”一词主要指“自然科学”)的诞生和成功逐渐形成的,该术语的英文词出现在1877年。它指称科学家的或归之于科学家的典型的方法和态度,例如:科学是对真知的追求,是对自然(乃至社会)规律的揭示;科学知识是最为客观的、最接近实在的知识;科学的统一在于它的方法而非材料,科学的实证、理性、臻美等方法可供其他学科借鉴;科学具有巨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必须以技术为中介),是推动文明进步和造福人类的源泉之一。科学主义在18世纪的机械物质论、19世纪的孔德实证哲学和社会物理学、20世纪初叶的逻辑经验论中被推向极端,以至夸大科学方法的功效,无条件地把它应用于所有学科(科学方法万能论),乃至认为科能够解决一切社会问题和人生问题(科学万能论)。这种激进的科学主义失之偏颇,受到人们的批判和贬斥,现今在科学共同体内已经没有多少市场。

在古代和中世纪,人文(学科)和科学(萌芽状态的)本来就是并蒂莲,在文艺复兴时期昌盛的人文主义反对蒙昧主义,崇尚理性和智慧,主张探索自然、研究科学、追求知识,从而成为近代科学的助产士,而科学的问世和蓬勃发展也为人文主义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持和物质资源。18世纪以还,经典科学的羽翼日益丰满,科学主义随之相伴而生。科学主义固然有助于提高科学的威望,促进科学的建制化,但是它的过分张扬和强势“中轴”地位,客观上对人文主义构成某种挤压。加之人文主义既未摆脱先天的贵族式的夜郎自大,又盲目沉溺于对科学的无知,从而导致两种文化分道扬镳,乃至造成人类文化发展的失衡,出现社会畸形的危险。

人文主义偏重人、主体、人生、主观、个体存在、自由意志、价值、直觉、体验、情感等,与之正好相对,科学主义则侧重物、客体、自然、客观、普遍规律、因果决定、知识、逻辑、实证、理性等。二者关注焦点的差异既显示出各自的长处和优势,也是其不足和缺憾之所在。诚如J. S. 赫胥黎爵士所言:“科学的心理的害处是理智主义和缺乏对于它种经验的价值的鉴识和推重,过度着重行动而轻视存在和感觉。人文主义心理容易陷入的害处是轻视那种慢而无误的归纳和实验方法,对于自然的事实和法则默然无知,不一步一步地工作而相信从幻想的捷径可以达到成功。”

我曾经说过:没有人文情怀关照的科学主义是盲目的和莽撞的,没有科学精神融入的人文主义是蹩足的和虚浮的。急需改变两种文化分裂的态势,急需消除两种主义的人为对立!

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既不是削足适履、刓方为圆,也不是揠苗助长、一蹴而就,而是使二者在相互借鉴、彼此补苴的基础上珠联璧合、相得益彰。一言以蔽之,两种文化汇流和整合的有效途径是,走向科学的人文主义(scientific humanism)和人文的科学主义(humanist scientism),即走向新人文主义(neo-humanism)和新科学主义(neo-scientism)。这是双重的复兴——人文的复兴和科学的复兴。

科学的人文主义是在保持和光大人文主义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给其注入旧人文主义所匮乏的科学要素和科学精神。

它的新颖之处在于:树立科学的宇宙观或世界图像,明白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以此作为安身立命的根基之一;尊重自然规律和科学法则,对激进的唯意志论和极端的浪漫主义适当加以节制;科学是文明的重要标志,它不仅为人文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而且自身也能够提供新的价值和意义,依靠科学自身的精神力量和科学衍生的物质力量,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人的自我完善;科学的实证、理性、臻美精神以及基于其上的启蒙自由、怀疑批判、继承创新、平权公正、自主公有、兼融宽容、谦逊进取精神,也是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思想、科学知识和科学思维方式是我们思考和处理社会和人事问题的背景和帮手,科学人的求实作风和严谨风格值得人文人学习和效仿;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也要尽可能学习和借鉴科学方法,以拓宽视野,更新工具;……要而言之,科学的本性包含着人性,科学的价值即是人的价值,科学的人文主义就是人文主义的科学化。

同样,人文的科学主义是在发掘和弘扬科学主义的宝贵遗产的前提下,给其增添旧科学主义所不足的仁爱情怀和人文精神。它的鲜明特色是:人为的科学理应是、而且必须是为人的,为的是人的最高的和长远的福祉,它因此必须听命道德的律令,这是一切科学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科学家用数学公式描绘的世界只是多元世界之一或一元世界的一个侧面,诗人用文字、画家用色彩、音乐家用音符、哲学家用思辨概念描绘的世界同样是真实的和有意义的;科学只提供手段,而不创造目的,对价值判断先天乏力,它应该尊重并辅佐人文主义的导向作用;科学的误用或恶用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科学人应该念念不忘科学良心,时时想到自己的社会责任,以制止科学的异化和技术的滥用;纯粹的智力难以弥补道德和审美价值的缺失,科学人切勿以救世主自居,要虚心向富有人文精神的贤人和哲人学习,从人文学科中吸取各种营养;适度冲淡科学的“冷峻”面孔(例如把客观性冲淡为主体间性,把实验证实冲淡为确认,用直觉补充逻辑之不足,把内在的完美引入理论评价标准),扶助科学中本来就有的为善、审美功能,让情感成为科学活动和科学发明的积极因素;历史中的科学理论总是可错的、暂定的、不完备的,科学人像常人一样往往会犯错误;……要而言之,人性应该寓居于科学之中,人的智慧亦是科学的智慧,人文的科学主义就是科学主义的人性化。

关于科学的人文主义,生物学家J. S. 赫胥黎和科学史家G. 萨顿都曾做过精湛的论述,但是人文的科学主义好像是新提法。不过,它们在历代的哲人科学家(philosopher-scientist,或我的自造词sage-scientist)身上得以双重体现。例如,20世纪科学革命和哲学革命的先驱、批判学派的代表人物马赫、彭加勒、迪昂、奥斯特瓦尔德、皮尔逊,20世纪科学革命的主将和哲学大师爱因斯坦,都是名副其实的科学的人文主义者和人文的科学主义者。只是在20世纪后半期,这样的哲人科学家显得相对稀少了一些。另一方面,类似哲人科学家那样的一身二任式的科学的人文家(scientific scholar of humanities)在历史上也曾经出现过,比如列奥纳多?达?芬奇和歌德,但是这样的伟大人物后来似乎销声匿迹了。究其原因,在于知识门类的极度分化,在于教育的不幸专门化和文理分家,致使科学和人文的学子和学人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最终酿成二者之间的巨大鸿沟。

值得庆幸的是,这种令人遗憾的状况现在正在向汇流和整合的方向转化。首先,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出现了相互渗透、相互融会的趋势,已经产生了一批交叉科学或边缘学科。其次,我们已经成功地编织成联结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纽带,建造起沟通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桥梁,比如科学哲学、科学史、科学社会学,或者有中国特点的自然辩证法(关于自然、科学、技术的跨学科研究和多维度透视)。再次,在作为人类知识总汇的哲学内部,人文主义和科学主义两大流派也呈露出相互取长补短的会通态势,催生出所谓的文化哲学。最后,现今人们已经认识到通才教育或自由主义教育(liberal education)——它文理齐头并进,知识教学与素质教育并重,理论与实践经验密切结合,它既是智力的训练也是人性的修养——的重要意义,这为未来的哲人科学家和科学的人文家的涌现创造了前提条件。照此势头发展下去,两种文化的汇流和整合就不是遥遥无期的了。正是为了顺天应时、随者唱喁,我在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

“在当前,科学人尤其要警惕对人文文化的沙文主义和霸权主义,恪守科学自律的节操,秉持科学平权的姿态。与此同时,人文人对科学文化相应地要戒除井蛙主义的愚昧无知和夜郎主义的妄自尊大,克服某些极端立场、狭隘观点、偏执态度和妒忌心理,放弃对科学的迪士尼式的乃至妖魔化的涂鸦,自觉节制一下封建贵族式的或流氓无产者化的新浪漫主义批判。”

人文主义与自然科学发展的关系

论人文主义对自然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人说“近代自然科学是人文主义的女儿”,真的这般吗?那整个自然科学的发展与人文主义的联系又在哪里?带着辨证的思想探索这个问题。那么现在我便浅析人文主义对自然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 人文主义是指社会价值取向倾向于对人的个性的关怀,注重强调维护人性尊严,提倡宽容,反对暴力,主张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体现的一种哲学思潮与世界观。人文主义以人,尤其是个人的兴趣、价值观和尊严作为出发点。对人文主义来说,人与人之间的容忍、无暴力和思想自由是人与人之间相处最重要的原则。 而自然科学通常试着解释世界是依照自然程序而运作,而非经由神性的方式。自然科学一词也是用来定位“科学”,是遵守科学方法的一个学科。自然科学是研究无机自然界和包括人的生物属性在内的有机自然界的各门科学的总称。认识的对象是整个自然界,即自然界物质的各种类型、状态、属性及运动形式。认识的任务在于揭示自然界发生的现象以及自然现象发生过程的实质,进而把握这些现象和过程的规律性,以便解读它们,并预见新的现象和过程,为在社会实践中合理而有目的地利用自然界的规律开辟各种可能的途径。 而论人文主义对自然科学的发展可以从不同的方面来进行阐述,从人文主义的特点,自然科学的发展历程以及自然科学发展过程理论依据的来源等。 人文主义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神学观点把人看成是神的秩序的一部分,科学观点把人看成是自

然秩序的一部分,两者都不是以人为中心的,而与此相反,人文主义集中焦点在人的身上,从人经验开始。我们的全部知识都是人的思想从人的经验中得出的。 二、每个人在他或她自己的身上都是有价值的,一切价值的根源和人权的根源就是彼此的尊重。这一尊重的基础是人的潜在能力,那就是创造和交往的能力(语言、艺术、科学、制度),观察自己,进行推测、想像和辩理的能力。 三、它始终对思想十分重视,它一方面认为,思想不能孤立于它们的社会和历史背景来形成和加以理解,另一方面也不能把它们简单地归结为替个人经济利益或阶级利益或者性的方面或其他方面的本能冲动作辩解。 而自然科学的发展拥有比较悠久的过程,从古老的天文学、数学、生物学、化学然后一直到近代的物理学,这一切的艰辛过程都是里不开人文主义思想的指导。纵观近代以来的文明史,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推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近代社会,正是达.芬奇、莎士比亚等大师在人文领域主体性、创造性的讴歌,才产生了哥白尼、伽利略在宇宙观上对宗教神学的反叛;有了牛顿的“力学体系”,达尔文的“进化理论”,才有伏尔泰的“启蒙运动”和尼采等人的“上帝死了”的宣言。正是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完美结合,才会出现象爱因斯坦这样优秀的哲人科学家。大家知道,爱因斯坦是相对论学说的创立者,是科学精神的化身,同时,他对开放的世界主义、战斗的和平主义、自由的民主主义、人道的社会主义的向往,以

林语堂《中国的人文主义》阅读附答案

林语堂《中国的人文主义》阅读附答案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一直使西方哲学家备受困惑。他们从目的论出发,认为包括蚊子乃至伤寒菌在内的万事万物,都是为这个自负的人类的利益而存在的。今生今世自有百般磨难,因而自傲的人类始终无法事事如意。于是目的论又转向来生来世,把今生的世俗生活看作为来世所进行的准备。另外有一些人,像尼采那样知难而上,否认人生“必须”有什么意义,认为人类的进步不过是一种循环,一种野蛮人的舞蹈,而不是去市场采购,所以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然而问题还是没能解决,它就像海浪一样不断冲击着堤岸:“人生的意义究竟何在?” 在中国人看来,人生在世并非为了死后的来生,对于基督教所谓此生为来世的观点,他们大惑不解,他们进而认为佛教所谓升入涅槃境界,也过于玄虚。人生的真谛在于享受淳朴的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的欢乐和社会诸关系的和睦。在中国人看来,这不仅代表片刻的诗意般的快乐心境,并且是追求人生幸福的目标。中国人就是陶醉在这样一种人生理想之中,它既不暧昧,又不玄虚,而是十分实在。我必须说,这是一种异常简单的理想,简单到非中国人老实巴交的头脑想不出来。 我们时常纳闷,西方人何以竟想不到人生的意义在于纯净平安地享受生活。中国与欧洲的不同,似乎在于西方人有更大的能力去获取和创造,享受事物的能力则较小,而中国人享受仅有一点东西的决心和能力都比较大。把精力集中在世俗的幸福,这一特性是我们缺乏宗教的原因,也是它的结果。 由此生发出一个人文主义,它坦白地宣告了人类是宇宙的中心,并规定一切知识都是为人类的幸福服务。然而知识同人类的结合并非易事,因为人类一旦动摇起来,就会被自己的逻辑所左右,成为知识的工具。另一方面,当今世界由于机器的迅猛发展,人类无暇享受自己创造的一切。美国管道工人的荣耀使人们忘记了没有冷热自来水我们也能过上幸福的生活。在法国和德国,许多人伴随着自己的水壶和老式脸盆,也照样在他们安逸而漫长的一生中作出了重大的科学发明,写出了不少宏篇巨著。人文主义只有坚定地把握住人生的真谛才能保佑自己,无论如何,人类的一切智慧和知识所要解决的问题都是:人类如何保养自己,如何最大程度地享受生活。 15.请简要概括西方哲学家对人生意义的不同观点。(6分) 16.如何理解文中第三段“这一特性是我们缺乏宗教的原因,也是它的结果”这句话?(6分) 17.请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的论述层次。(6分) 答案: 15.①人生的意义在于为来世做准备。(3分)②否认人生“必须”有什么意义(人生没有什么特殊的含义)。(3分) 16.①把精力集中在世俗的幸福,(2分)使我们不相信来世的幸福、涅槃的境界,从而导致我们缺乏宗教;(2分)②而缺乏宗教又反过来使得我们不相信来世的幸福和涅槃的境界,从而更专注于世俗的幸福。(2分) 17.首先提出中国的人文主义是以人类为宇宙的中心,一切知识应为人类服务的观点;(2分)接着指出人类应避免被知识和工具所奴役;(2分)最后点明人类所要解决的最终问题是保养自己,最大程度地享受生活。(2分)

高中生物第七章人类与环境第17课时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学案浙科版必修3

第17课时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 考试要求

核心素养要求 1.关注温室效应、臭氧减少、酸雨、水体污染、物种灭绝等全球性生态问题,认同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的必然选择,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 2.概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措施,形成环境保护从我做起的意识,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自然观。

一、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及影响 1.温室效应与全球变暖 (1)根本原因 由于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温室气体(主要是CO2)排放增多。 (2)温室效应的产生机理 二氧化碳分子能俘获地面辐射的热量,影响地球的热平衡,导致地球变暖。 (3)气候变暖的危害 ①全球性的影响 a.使南极的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一些人类的栖息地将会被淹没,更多人受到海潮和水灾的威胁。 b.引起大气环流气团向两极推移,改变全球降雨格局,影响农业生产。 ②对我国的影响 a.使农业生产能力下降。 b.北方干燥地区干旱加剧。 c.沿海盐场和养殖场将基本被淹没或破坏。 d.有些树种的分布区将发生变化,产量也会下降。 e.永冻土将会融化,造成基础设施的破坏。 (4)防治措施 ①减少煤、石油和天然气的使用,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②植树种草。 2.臭氧减少危及地球上所有生物 (1)臭氧层的作用

吸收对人体和生物有致癌和杀伤作用的紫外线、X射线和γ射线,保护人类和其他生物免受短波辐射的伤害。 (2)臭氧减少的原因 人类使用的氟利昂在紫外线的作用下能和臭氧发生化学反应,导致臭氧量减少。 (3)臭氧层空洞的危害 ①使人类皮肤癌患病率上升,免疫功能将明显减退。 ②植物光合作用受到抑制,农作物的产量明显减少。 (4)防治措施 召开国际会议,制定相应的协议书,限制氟利昂的生产和消费。 3.全球各地普降酸雨 (1)酸雨 燃烧煤、石油和天然气所产生的硫和氮的氧化物,与大气中的水结合而形成的酸性产物,随着雨雪回降到地表就形成酸雨。所含的酸性产物主要是硫酸和硝酸,pH<5.6。 (2)危害 ①水体酸化,杀死水生生物,破坏水体生态平衡。 ②伤害陆地植物、农作物和各种树木,使树木生长缓慢、易染病害。 ③破坏土壤肥力。 ④腐蚀金属、建筑物和历史古迹。 ⑤酸雨中含有的少量重金属对人体健康不利。 (3)防治措施 限制二氧化硫和一氧化氮的排放量,或者从燃料中把这些物质去掉。 4.水体污染 (1)种类:家庭污水、微生物病原体、化学肥料、杀虫剂(还有除草剂和洗涤剂)、其他矿物质和化学品、水土流失的冲积物、放射性物质、来自电厂的废热等。 (2)危害 ①使江、河、湖、海的水质恶化,饮用水的质量下降。 ②化学肥料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影响水生生物生存。 ③海洋污染日益严重,给海洋生物带来灾难。 (3)水污染的治理 严格控制污染源、发展生产工艺无害化、工业用水封闭化、采用无水造纸法、无水印染法和建立污水处理厂等。

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精)

考点1 人是万物的尺度 (1) 考点2、人性的复苏 (7) 一、文艺复兴 (8) 四、宗教改革: (13) 考点3 启蒙运动 (18) ▲易错知识点 (30) 【高考题】 (32) 专题六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考点1 人是万物的尺度 I、考点和要求 一、考点 (1)智者学派 普罗塔哥拉的思想主张 (2)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 二、要求 知道智者学派普罗塔戈拉“人是万物的尺度”的主张;了解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的主张;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II、基础知识梳理 一、智者运动(智者学派)——人是万物的尺度 1、出现时间:公元前5世纪中叶(希腊)

(此时中国为战国时期) 2、出现原因(背景): (1)希腊工商业的发展和平民地位的提高; (2)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3)个人主义的成长; (4)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 3、内容: (1)反对旧的思想方法和传统; (2)关心与人类自身更加密切相关的问题。 4、特点:(1)-(4)P90 5、主要代表:普罗塔哥拉 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表现出人文主义倾向),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 6、评价: (1)智者运动把人置于世界和社会的中心。(这表明希腊人已清楚地意识到人才是社会舞台的主角.) (2)是在原始宗教…… (3)智者运动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滥觞。

(智者运动是西方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4)普罗塔哥拉是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 ▲智者学派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积极:智者学派强调人是客观事物的主题,否定神或命运等超自然对社会产生的作用,树立了人的尊严,具有高度的自信,从而成为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局限:(1)把人的感觉看成是真理的标准,含有主观唯心主义成分; (2)过分强调个人主观的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认为没有是非之别,这样的思想方法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同文艺复兴有相似之处) 二、苏格拉底——认识你自己 1、地位:是人类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被马克思成为“哲学的创造者”“智慧的化身”。 2、主张:(1)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一、“人是万物的尺度”——智者学派 1、智者学派出现的背景 (1)古希腊经济的繁荣 (2)人的地位的提高 (3)民主政治的发展 2、“智者学派”的概念 (1)公元前5~前4世纪希腊的一批收徒取酬的职业教师的统称。公元前五世纪,雅典成为人文荟萃的中心,人们崇尚公开的精神。在公开的讨论或辩论中,必须具有雄辩、修辞、哲学及数学等知识,于是“智者学派”应运而生。 (2)智者以教授文法、逻辑、数学、天文、修辞、雄辩等科目为业。是一些在哲学、逻辑学、认识论、伦理学、政治学、讲演术和其他一系列知识领域内深刻而大胆的改革家。他们并不构成一个固定的学派,也没有统一的学说,只是在思想倾向上有共同之处,遂被称为一派。由于智者的观点与苏格拉底、柏拉图相对立,被后者贬称为诡辩家。 (3)智者的哲学研究的中心是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换句话说,他们注意的是社会政治和伦理方面的问题。他们之所以注意社会政治和伦理方面的问题,是和他们本身出现的社会背景分不开的。 3、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 公元前5世纪希腊哲学家,智者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著作除少数片断外,均已失传。他的思想,只能从柏拉图的对话《泰阿泰德篇》、《普罗泰戈拉篇》中见到。 4、思想主张 ①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价值 ②反对迷信,强调自由,认为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 ③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强求一律 5、影响 智者学派是希腊社会发展,特别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他们很少有系统著作传世,但他们在当时和对后世(尤其是西方)仍有相当影响。 (1)智者开始了用人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的有益尝试,并从自己的新方法中得出

现代西方哲学中的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

现代西方哲学中的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 内容摘要:现代欧洲哲学的发展得益于现代欧洲社会的发展,现代欧洲社会学科林立、各具特色,哲学也经历了更新换代的变化。其中,科学主义与人文义在现代欧洲哲学中既有分歧,又有相容。本文通过浅略的解读现代西方哲学中的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浅陋的提出几点对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的认识。 关键词:科学主义、人文主义、解读、认识。 现代欧洲哲学最基本的两个特征是:提出反形而上学的口号和明确非理性的主题,而且这也是欧洲哲学从近代想现代转变的两个根本标志。现代欧洲哲学有很多流派。按本质特征分,现代西方哲学可分为唯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两大阵营1。科学主义又叫做实证主义,一般包括三个哲学流派:实证主义、经验批判主义、逻辑实证主义。人本主义一般包括意志主义、生命哲学、存在主义三个流派2。 一、科学主义 科学主义,也称唯科学主义,英文是“scientism”。是一种以科学理性为标准的一种特殊的理性主义,主张以自然科学技术为整个哲学的基础,并确信它能解决一切问题的哲学观点。盛行于现代西方。它把自然科学奉为哲学的标准,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和研究成果简单地推论到社会生活中来。如美国新实在论者要求哲学家效仿科学家;美国哲学家W?奎因则说,认识论就是生物学对自身的运用。科学主义在尊重科学经验与事实的名义下,推行不可知论和主观经验主义的基本特征在一定条件下起到了解放思想的作用同时,也造成了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的蔓延以及丧失终极关怀。 1赵敦华:《现代西方哲学新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4页。 2陈志坚:《哲学简史(欧洲卷)》,北京,线装书局,2006年,第249页。

梅光迪反思中国的人文主义运动

梅光迪反思中国的人文主义运动能否以成败论英雄? 历史有时的确会有偶然的巧合和反讽。 「学衡派」的美国导师,新人文主义思想家白璧德1933年7月去世,《学衡》杂志恰好在这个月停刊。 梅光迪是新文化运动的反对派,思想方法和文化观念与胡适为敌。但他却是最积极的自由恋爱、自由婚姻的实践者。他革了旧式包办婚姻的命,与自己的女学生(东南大学第一届女生,也是西洋文学系的学生)李今英结婚。而胡适却一生就范于包办婚姻。 梅光迪反对白话文学,也拒绝写白话文。可是他的女儿梅仪慈作为在美国大学执教的汉学家,却是以研究中国白话新文学为志业,并且是著名的丁玲研究专家。 若以实用主义的功利眼光来看,由于胡适的存在,梅光迪成为一个人生的失败者。胡适的阳光和辉煌,使得梅光迪逃遁海外或暗淡一隅。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梅光迪执教美国时,因受Mercier教授的《美国的人文主义》一文的启发,而写了《人文主义和现代中国》,这是他自1922年8月在《学衡》第8期发表《现今西洋人文主义》十多年后的历史反思。回顾自己曾置身而失败的中国的人文主义运动,一腔的伤感,满腹的怨尤,以及无限的惆怅,流于言表。因为他看到新文化运动以来所形成的文化激进主义浪潮,以及关于变革与革命的信仰已经成为一种新的传统。这种传统比以往任何旧的传统都具有自我意识和良好的组织性,且不容异己的存在。他无法施加自己的学术影

响,感到无能为力。 人文主义运动? 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是否有一场所谓的人文主义运动?梅光迪的回答是肯定的。在《人文主义和现代中国》1一文中,他有系统的论述;《评〈白璧德──人和师〉》中,他说这是「儒家学说的复兴运动」2。同时梅光迪也承认「这样的一次运动没有引起广泛的注意,得到公平的待遇」3,是「中国领导人的失败」4。其失败的原因有两点:一是因为它与中国思想界胡适及新文化派想要建成和接受的东西完全背道而驰。二是因为他们自身缺乏创造性,甚至没有自己的名称和标语口号以激发大众的想象力。从一开始,这场运动就没能提出和界定明确的议题。领导人也没有将这样的问题弄清楚,或者只看到了其中的一部分。因此,它对普通学生和大众造成的影响不大。《学衡》的原则和观点给普通的读者留下的印象是:它只是模糊而狭隘地局限于在一些供学术界闲谈时谈论的文史哲问题上。 而胡适对《学衡》的看法则是认为它只是一本「学骂」。他认为「新文化─文学」的「反对党」已经破产,根本无力与「新文化─文学」对抗。更为乐观的是北洋政府教育部已经下令,自1920年起,小学课本改用白话文。这样一来,1922年1月创刊的《学衡》所反对的白话新文学,以及他们所反对的新文化运动的言行,便显得苍白无力。成了唐吉·可德战风车的局面。 1932年9月,梅光迪为《国风》第二期的孔子诞辰纪念专号写了《孔子之风度》。他是主张尊孔的。他说:孔子以多艺闻于当时。他除

《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同步练习2.docx

《人类对全球环境的影响》同步练习2 1.下列选项中,由温室效应所产生的影响是() A.永冻土融化,造成冻土区域内公路的破坏[来源:Z#xx#k? Com] B.水体富营养化,对近海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 C.酸雨加剧,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 D.臭氧层破坏,使全球皮肤癌患者数量增加 【解析】温室效应将会使全球温度升高,会导致永冻土融化,造成冻土区域内公路的破坏或者造成南北极的冰盖融化,海平血上升等。水体富营养化、酸雨加剧、臭氧层破坏都是 和温室效应一样属于人类面临的严重的环境问题,但三者的出现和温室效应联系不大。 【答案】A 2.形成酸雨的主要污染物是()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盐酸D?磷酸 【解析】酸雨的主要成分是硫酸和硝酸,是由S02和NO经化学反应转变而形成的。 【答案】B 3.生物的多样性通常包括() ①遗传多样性②物种多样性③结构多样性④功能多样性⑤DNA多样性⑥蛋白质 多样性⑦生态系统多样性⑧无机环境多样性 A.①②⑦ B.⑤⑥⑦ C.③④⑧ D.①③④ 【解析】牛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牛态系统多样性。[來源: 学#科# 网] 【答案】A 4.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说法不止确的是() A.人类活动是野生生物资源下降的主要原因 B.每种野生生?物的基因库都是独一无二的,其一旦从地球上消失,就无法再生 C. 一种目前认为是毫无用处的物种,将来也不会有任何价值 D.野生生物对人类的价值远不止那些实用、科学、美学、文学等方面的价值,它们对保持 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稳泄性所起的作用可能更重要 【解析】一种现在认为是毫无用处的物种,将来很可能会出人意料地成为极有利用价值的 生物,也就是某一物种存在潜在的使用价值。 【答案】C 5.观察下列曲线,分析冋答。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知识点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一、“人是万物的尺度” 1背景:(1)希腊奴隶制经济的发展和繁荣 (2)民主政治的发展。 (3)人的地位的提高 2出现:公元前5世纪,在雅典等一些古希腊城邦,出现了智者学派。 3 主张:(1)智者学派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 (2)智者学派特别强调人的价值。 (3)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他的思想概括了智者学派的主要思想,体现了希腊文 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4)智者学派反对迷信,强调自由,在社会道德方面,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强求一律。 二“美德即知识” (1)苏格拉底是与智者学派同时代的卓越思想家。 (2)主张:希望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他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 (3)意义: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人文精神的起源在普罗泰格拉、苏格拉底等人思想中的体现。 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1.柏拉图 (1)主张①关注的焦点是人类社会。 ②根据智慧品德而不是按照出身,把每个人明确分工。 (2)评价:他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亚里士多德的主要主张 (1)主张: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特别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2)评价:在很多学术领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古希腊最博学的人。

四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 智者学派苏格拉底 同 都体现人文主义精神,把研究的领域由神和自然转向了人类 异对道德 的认识 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人是 万物的尺度,而各种知识是提高人 的能力的基础 强调知识的作用,道德和知识 合二为一,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 为基础 民主政 治 主张民主政治,有些激进学者还提 出城邦公民应该人人平等 主张有知识、有德识的少数人 治国,对民主政体特别是雅典后 期的激进民主政治表示强烈反 对 文艺复兴 1.背景:(1)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14、15世纪,意大利的城市国家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2)新兴资产阶级的形成: 手工工场主,商人,金融资本家 2.实质: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 3.核心:人文主义,即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要求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 4.成就 (1)文学:薄伽丘的《十日谈》;但丁的《神曲》;彼特拉克被称为是“人文主义之父”。 (2)艺术:达·芬奇的绘画一扫中世纪拘谨的宗教气息。难点突破莎士比亚比薄伽丘人文精神体现的 5进步性: (1)薄伽丘对教会和封建贵族进行讽刺和批判,并提出了人类平等的思想,但他讴歌的人性主要集中在人性中的本能方面。 (2)莎士比亚更注重人的理性,刻画了复杂的人类内心世界,歌颂了人间的仁爱和友谊,提升了人性的高尚与尊严。 (3)从薄伽丘到莎士比亚,文艺复兴从质朴走向高雅和精致,体现了从初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人文主义在近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人文主义在近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 地位与作用 人文主义在近代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本质上是各个学科相互融合、相互促进而不断进步的,人文学科中的哲学、美学、宗教、伦理学和文学艺术等都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对自然科学起促进作用。正是由于人文主义和科学技术的统一,人类从此进入了工业文明。 一、人文主义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地位 人文主义是指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世界观或思想武器,也是这一时期资产阶级进步文学的中心思想。它主张一切以人为本,反对神的权威,把人从中世纪的神学枷锁下解放出来。宣扬个性解放,追求现实人生幸福:追求自由平等,反对等级观念:崇尚理性,反对蒙昧。“人文主义”一词

源自“人文学”(Studiahumanitatis),在文艺复兴时期指古典学术的研究和重视人生现实的新思潮,当时的新文化人士则自称为“人文学者”(humanista)。19世纪以后,欧洲学术界才开始用“人文主义”来称呼这种社会思潮。人文主义的基本倾向是提倡“人道”以反对“神道”,提倡人权以反对君权,提倡个性解放以反对中世纪的宗教桎梏及其一切残余,因此也称为人道主义。 人文主义自14世纪文艺复兴时期兴起之后,一直经久不衰。在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有卢梭等人的浪漫主义的人文主义运动。而后,又有19世纪的非理性主义的的人文主义的兴起。进入本世纪,则有世纪之交兴起的释义学与存在主义思潮。 纵观近代以来的科技文明史,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推动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近代社会,正是达.芬奇、莎士比亚等大师在人文领域主体性、创造性的讴歌,才产生了哥白尼、伽利略在宇宙观上对宗教神学的反叛;有了牛顿的“力学体系”,达尔文的“进化理论”,才有伏尔泰的“启蒙运动”和尼采等人的“上帝死了”的宣言。正是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完美结合,才会出现象爱因斯坦这样优秀的哲人科学家。大家知道,爱因斯坦是相对论学说的创立者,是科学精神的化身,同时,他对开放的世界主义、战斗的和平主义、自由的民主主义、人道的社会主义的向往,以及他的科学观、教育观和宗教观,具有浓厚的人文情怀和人文精神,他对生命意义和人生价值的理解,对真善美的追求,他的独立人格、仁爱人性、高尚人品,更使他成为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结合的化身,为社会做出了巨

人文主义概述

人文主义概括 摘要:本文简单综述了人文主义的产生背景,介绍了人文主义中西方发展历程,人文主义的历史影响,结合我国的社会背景介绍人文主义,最后阐述了人文主义的深层次矛盾和未来方向。 关键字:人文主义;发展历程;社会背景;未来方向 1.人文主义产生背景 人文主义与宗教改革是西方近代文化的开端,两者目的虽相差很大,但矛头都指向腐败虚伪的罗马教会,罗马教会极力抵制宗教改革,不惜发动战争,而没有抵制人文主义思潮的发展。西方人文主义产生于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发展,奴隶制经济的繁荣以及人在社会中地位日益突出,人们不满足于长期受迫于落后的教会,开始寻求自由、平等以及两性间的关系,人文主义思潮开始发展,随着文艺复兴的到来,人文主义在西方进入蓬勃发展期。 中国的人文主义思想萌芽出现在晚明时期,专制主义的强权政策,使人们反抗的人文主义显露,但是究其根源还是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人们开始追求自己的生活。红楼梦中突出了封建“礼乐”的残忍,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则是对封建礼教婚姻的一种抵制。人们追求自由的思潮开始显现。 2.人文主义的中西方发展历程 2.1西方发展历程 可分为西塞罗时代的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和十八世纪德国的人文主义。西塞罗时代此时的人文主义既有其成就,亦有其限制。其成就在:这种人文主义能极成有教养、合规范的社会政治生活;其限制在:这种有教养、合规范的社会政治生活,只是外在的重秩序、尚和谐,实不能凝聚收摄于人的生命中而得以最后的贞定。因此,可以说,此时的人文主义所成就只是外在的、形式的、美的人间境观,而这种美的人间境观是外在的、形式的,因而是松散的、虚脱的,随时可以滑坠堕落。这是因为,人文主义若只落实在现实的生活情调之上,即是松散的、无“本”的,而无“本”,则自身并不能挺立得住。 文艺复兴时期,在这个时期人文主义之得到世界的意义。这个时期的人文主义,依然承继了人文主义在西方文化中的发展传统——对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桎梏的对峙和超脱。此时的人文主义还是停留在外在比照之后的补救,而不是人自身的自觉自立。文艺复兴时的人文主义虽表示人性的觉醒,个性自我的觉醒,然其所谓人性仍只是对自神本落下来而说,而落下来自其自身而观之,又只是一个浑沦的泛说,而个性自我亦只是一个浑沦的整全,因此亦只偏于就才情气而说。 十八世纪德国,这个时期的人文主义是对启蒙思想的“抽象的知性”的反抗而成立。启蒙思想则是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的反省而作的凝敛、收缩与沉着。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因执着于生命个性的欢欣而成就了伟大的科学和艺术,但这种成就是基于个体生命对大自然的爱好与追逐,它并没有收缩回来在主体内作超越的反省与分解。 2.2中国发展历程

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及其发展

第二章单元总结 一、主要线索: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及其发展 二.方法点拨 1.复习本讲注意纵向把握历史事件的整体发展过程,明确各发展阶段的不同特征。如人文主义的演变历程及其特征:(1)随着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文艺复兴首先在意大利兴起,其核心是人文主义。(2)受文艺复兴的影响,德意志掀起宗教改革运动,诞生了脱离天主教的新教派组织。(3)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和自然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启蒙运动在法国掀起高潮,其核心是理性。 2.要注意横向把握归纳同一历史阶段各方面的社会变化。17、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科技方面,英国掀起工业革命,进一步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政治方面,欧美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同时期的中国涌现进步思想家。 3.应注意全面认识同一历史时期的许多历史事件的特征,理解彼此的相互关系。对14—18世纪人文主义历史阶段特征的概括及其理解是本讲的重点和难点。 第1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课标考点1】 了解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重点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解析考点1】 简述泰勒斯、智者学派、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的主要观点及评价。 (1)泰勒斯: 观点:认为万物皆由水生成,创立了朴素的唯物主义世界观。 评价:被誉为西方“哲学之父”。希腊早期的哲学是自然哲学,即对自然界本身的探讨和解释,与人生没有关系。自然哲学家用自己的头脑去探索自然的奥秘,而不是依赖传统宗教解释,这是古希腊人开始具有自主意识的体现,标志着古代西方人的精神觉醒。 (2)智者学派: 公元前5世纪出现在希腊,代表人物是普罗塔哥拉。 思想主张 ①特别强调人的价值。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他的思想概括了智者学派的主要思想,体现了古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②反对迷信,强调自由,认为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因此约束力是相对的,其兴废都要以人为尺度。 ③在社会道德上,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强求一律。 评价: ①积极:对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起了积极作用;某些思想是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最初体现,推动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 ②消极:过分强调个人主观的感受,否定制度、法律和道德对人行为的约束力,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德。 (3)苏格拉底: 观点:①他的哲学追求主要集中在认识人自己这一命题上。 ②苏格拉底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人必须具有知识,才能达到善;无知是一切罪恶的首要根源。 (2)评价:苏格拉底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苏格拉底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追求人生真谛。这些思想对后来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 观点:“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表明在他看来真理高于一切。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第13天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高考频度:★★★★★难易程度:★★★★★ (2016—2017学年广东佛山高二上学期质检)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而柏拉图则提出“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其共同点是 A.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 B.突出了理性主义的观念 C.动摇神学统治树立人的尊严 D.促进了人文精神的觉醒 【参考答案】D 【解题必备】 一、“人是万物的尺度” 1.背景 (1)公元前5世纪,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 (2)人们越来越多地参与政治生活,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3)有些学者的研究越来越关注“人”本身,出现了所谓的智者学派。 2.研究领域:智者学派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

3.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 4.主要观点 (1)智者学派特别强调人的价值,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 (2)智者学派反对迷信,强调自由,认为一切制度、法律和道德都是人为的产物。 (3)在社会道德方面,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标准,不应该强求一律。 二、“美德即知识” 1.背景 (1)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但忽视道德。 (2)当时雅典社会世风日下、道德沦丧。 2.目的:重新建立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以挽救衰颓中的城邦制度。 3.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 (1)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2)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思想。 (3)提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 (4)指出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教育可以使人认识自己灵魂之内已有的美德。 4.历史意义: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1.柏拉图 (1)关注焦点:人类社会。 (2)代表作:《理想国》。 (3)主张:根据智慧品德而不是按照出身,把每个人明确分工,各司其职,有正义感和理性的“贤人”统治国家,武士们保卫国家,农民和手工业者则负责生产。 (4)评价:柏拉图的想法尽管有很多错误,但他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亚里士多德 (1)地位:古希腊最博学的人。 (2)主张: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特别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如何正确处理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的关系

如何正确处理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的关系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如何正确处理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的关系 杨叔子先生说:“没有人文的科学是残缺的科学,而没有科学的人文也是残缺的人文。”他从求真、求善的两方面分别论述科学和人文的特点,指出两者密不可分。他认为科学精神就是求真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就是求善的科学精神,很巧妙地说出了二者的关系,并且提出科技离不开人文的观点。 首先,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结合起来是追求真善美的统一,都尊重客观事实,都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基于相同点,他们有统一的基础。其次,他们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科学技术需要人文精神。人文精神为科学技术提供了某种终极意义和目标方面的支持,使得科学技术从技术面进入精神、价值层面。人文精神对于善美的追求,为科学技术注入了灵魂。人文精神进步,思想的解放,也有助于科学技术事业的进步。人文精神也需要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人文精神的基础,科学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促使人文精神的继续发展。因此,他们二者不能割裂开来,而要统一起来。 那么如何正确处理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的关系呢我认为一要树观念,二要保平衡,三要有突破。 要树立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并重的观念。现在许多人有一种观点,学文的就没必要学理,学理的也不必学文,否则都是浪费时间,没什么用。这就是完全将文理分开,本质上是把科学技术与人文精神割裂开的错误观点。类似的,我们从学生时代就应当有文理不分家的观念。例如,作为一个文科生,要积极努力的学习数理化,至少简单了解基础的科学技术知识,感兴趣的方面可以自主学习研究,扩展视野,增强思维的活跃度,帮助我们在潜意识里摆正态度。我们只有树立了正确的观念,才能更好的投入实践。 既要学习科学技术知识,又要提高人文精神素养。科学技术重理性现实,人文精神重感性理想。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正确把握理性与感性,现实与理想的平衡。过于理性,

中国古典人文主义的基本特征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5a8092061.html, 中国古典人文主义的基本特征 作者:崔一心 来源:《历史教学》2002年第08期 "人文主义"一词源于西方文化,又称"人本主义",是指与神本主义相反的、以人为本的思想。中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逐渐摆脱宗教神秘主义的束缚,出现了一个以人为本的社会思潮。由于当时的人文主义具有与西方近代人文主义显著不同的特点,所以通常被称为中国古典人文主义。中国古典人文主义具有如下几个显著的基本特征。 第一,现实主义。从春秋中期开始,季梁最早提出"重民轻神"的主张,而后子产又提出"天人相分"。春秋末年,孔子秉持并宣传"与命与仁"(既看到人的主观能动性又不完全否定未知世界)的主张。"命"虽具有泛神论的色彩,但孔子更注重现实,强调现实生活中人的能动性。 战国晚期,荀子甚至主张"制天命而用之",号召人们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使自然为人类服务。总之,从现实主义出发,中国古代哲人提出了一系列充溢着人文主义精神的主张。 第二,倡导仁爱。在人文主义思想中,仁爱居于首要地位。儒家倡导仁爱,认为在人与人之间应该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墨家则提出"兼爱"主张,即没有差别地爱一切人,这表面上看起来更伟大,但实践起来却很难,特别是在中国传统社会里,如果真的照此去做,会破坏等级制度。所以,孟子骂墨子的主张会导致人们"无君、无父",破坏社会秩序。儒家强调只有仁爱才是现实之路,治世之本。 第三,提倡礼治。"礼"是指特定的社会制度及其行为规范和礼仪。孔子强调"克己复礼",认为一个没有秩序的社会是危险的,会给社会成员带来灾难。不过,由于他无法在现实中找到一个理想的模式,所以到历史当中去找,主张按传统的周礼办事。后来荀子发展了孔子的主张,提出了一系列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礼法模式。礼治主义是现实主义的政治路线。 第四,重视道义。如果说"礼"是外部约束的话,"义"则是人们的自我约束和主观自律的原则。孔子提倡"礼",但更强调"义"。在儒家看来,维护社会的良好道德秩序不应该是被动的,而应该是一个高尚人的主动的精神要求。孟子对儒家这一思想有更大发展,他提出要使"义"成为第一追求,认为它是人的根本价值所在。有的时候,人们不免会遇到"义"与"利"之间的矛盾,因为人在现实社会中生活,离不开物质利益,但这应该有一个限度和原则,这个原则就是"义"。当两者发生冲突的时候,应该舍"利"取"义",义无反顾。当然,这个"义"是以特定历史时代的道德标准为前提的。 第五,强调学习。在先天禀赋和后天学习的关系上,孟子认为人之本性是善的,每一个人都应该努力学习,以保持先天的善性,抵御现实生活中物利的诱惑;而荀子认为人的本性是恶的,因而人更应该注重学习,用社会知识改造自己,使自己适应社会,如果任凭人的本性发

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

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 科学主义(scientism) 《韦伯斯特国际新英语词典》中对“科学主义”解释为:“一种主张科学的方法应该推广应用到包括哲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在内的所有领域的观点,是一种坚信只有这些方法才能有效地用来获取知识的信念。”1在哲学上,科学主义是指由于科学的过分膨胀而导致的对科学的工具价值和科学原则的无限扩张,以至视科学为万能。“作为意识形态的科学主义是一种将科学当作信仰的立场,它将科学的有限原则推广为普遍有效,认为它能解决一切领域的一切问题;同时,科学主义作为信仰,它又被预设为普遍真理,是不容出错的永恒的理论”。2 在古代和中世纪,人文和科学本来就是并蒂莲,在文艺复兴时期昌盛的人文主义反对蒙昧主义,崇尚理性和智慧,主张探索自然、研究科学、追求知识,从而成为近代科学的助产士;而科学的问世和蓬勃发展也为人文主义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持和物质资源。18世纪以来,经典科学的羽翼日益丰满,科学主义随之相伴而生。科学主义固然有助于提高科学的威望,促进科学的建制化,但是它的过分张扬和强势“中轴”地位,客观上对人文主义构成某种挤压。加之人文主义既未摆脱先天的贵族式的夜郎自大,又盲目沉溺于对科学的无知,从而导致两种文化分道扬镳,造成人类文化发展的失衡。作为近代唯物主义和实验科学的鼻祖,培根指出“为要钻入自然的内部和深处,必须使概念和原理都是通过一条更为确实和更有保障的道路从事物引申而得;必须替智力的动作引进一个更好和更准确的方法”3。培根不仅引入归纳和实验方法,而且引入而对自然、剖析自然的世界观,打开人类分解自然的窗口。尽管在西方文化传统尤其是基督教传统中,人类不同于自然、高于自然早已成为固见,但正是培根指出了从现实上提高人类力量的方法,自然在人而前彻底成为“对象”,失去了与人的情感依赖关系。认为自然可以与人类彻底剥离,完全成为工具和对象,这是近代实验科学得以发展的哲学根据。 随着近代科学的确立和近代科学以及在某种程度上基于近代科学而发展起来的技术应用和工业化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一种以对于科学及其方法的确信,对科学的文化及其传统的热情为基础的意识形态逐渐形成,这就是被称之为科学主义的思潮。当然,对于何为科学主义,也许在不同的语境下当今人们还有争论,但如果不过分顾及当下对科学主义的精确定义问题及其相关争议,而是从长时段的历史角度来看,作为一种思潮的科学主义在历史上的存在和影响却是无可质疑的。 1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1976 2胡中锋:试论心理学的整合——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整合的启示.华南师大学报(社科版),1998(5):59 3培根:《新工具》,许宝、马葵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12页。

历史必修3关于人文主义的知识点

人文主义 1.普罗泰格拉在其著作(论神》中说“我不能断定神是否存在,认识神障碍众多,第一是对象不明,第二是人生短暂。”孔子也主张对鬼神敬而远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普罗泰格拉的思想受到孔子的影响 B.东西方文化交流自孔子时代就已展开 C.二者思想都体现了古代的人文精神 D.两人的思想均成为当时的主流思想 2.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的城邦中出现了一个有教授演讲、雄辩和政治知识的职业人群。这一“职业人群” A.强调人的价值 B.强调教育对美德的重要性 C.重视人的道德 D.要求获得人本身的解放 3.伊拉斯谟认为古代希腊、罗马是人类的黄金时代,欧洲的社会改革应以希腊、罗马为榜样。在他看来,人类社会进步的主要障碍是愚昧,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主要力量是“启蒙”。这实质上反映了他 A.推崇古典主义 B.倡导人文主义 C.反对教会统治 D.崇尚理性主义 (德西德里乌斯·伊拉斯谟(Desiderius Erasmus ,约1466-1536)荷兰哲学家,16世纪初欧洲人文主义运动主要代表人物。) 4.彼特拉克说:“我恨自己,因为我仍然赞赏尘世之物,我早该从非基督教哲学家那里了解到,除了灵魂之外没有任何东西值得赞赏。对伟大的灵魂来说,没有任何东西是伟大的。”据此可以得出 A.彼特拉克强调重视人本身 B彼特拉克否定了人以外的事物 C.人文主义者感到人的渺小停归 5.下表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一些代表性艺术家作品的特点。据此可知当时 A.人文思想逐渐发展 B.社会的道德水准变化 C.文学日益远离教会

D.思想不再受宗教影响 5.古代世界的三个相隔很远的地区,在大约同一个时候都开展着高度的哲学活动。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的基础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据此可知,古代希腊和中国的哲学思想相通的是A以人为本,关注社会 B.反对迷信,蔑视神权 C.民主权利,源远流长 D.思想统一,法律至上 6.古代雅典的梭伦在诗中写道:“作恶的人每每致富,而好人往往贫穷;但是,我们不愿意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存在的,而财富每天在更换主人。”据此可知,梭伦 A.反对奴隶制度 C.抨击贫富差别 B.主张权利平等 D.具有人文精神 7.(2018安徽安庆一中模拟)14-16世纪,罗马教皇不仅雇用人文主义者进行艺术创作,给教堂进行富丽堂皇的包装,还借助人文主义者的才能对教会进行统治。甚至有诸多教皇是由于其人文才能才登上权力巅峰的。这反映出 A.人权至上思想占据主流 B人文主义思想冲击了社会观念 C人文主义思想源于宗教 D.文艺复兴运动开启了宗教改革 8.(2019四川成都高中毕业班摸底)在古希腊神话中,普罗米修斯面对不可抗拒的力量,没有屈服,即使只需说一句表示屈服的话就可以获得自由,他也毫不退让。这类神话构成了古希腊悲剧的主题,并成为市民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据此可知,古希腊 A.公民的思想自由遭到压制 B 传统文化蕴含着人文精神 C.民众厌倦平淡的世俗生活 D.神话观念逐渐得到了强化 9:奥运精神是“更快、更高、更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口号是“绿色奥运、科技奥运和人文奥运”,现代奥运会的核心价值观就是重视个人价值,捍卫个人的独立性。这种核心价值观源于: A.古希腊的人文精神 C古希腊文化的理性精神 B.智者学派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 D.苏格拉底把研究的对象从社会转移到人身上 10.“谁不知道,教会领导下的欧洲,一切学问和知识也都发达!因为谁是最渊博的哲学家、最流行的演说家、最伟大的文学家,还不是那班人说了算!”这一段话最早可能出白何人之口( A.中世纪的基督教神学家 C.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家 B.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者 D.宗教改革时代的新教教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