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颗粒物的定义、组成及检测方法

颗粒物的定义、组成及检测方法

颗粒物的定义、组成及检测方法
颗粒物的定义、组成及检测方法

颗粒物的定义、组成及检测方法

颗粒物的定义

颗粒物,又称尘。大气中的固体或液体颗粒状物质。颗粒物可分为一次颗粒物和二次颗粒物。一次颗粒物是由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释放到大气中直接造成污染的颗粒物,二次颗粒物是由大气中某些污染气体组分(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等)之间,或这些组分与大气中的正常组分(如氧气)之间通过光化学氧化反应、催化氧化反应或其他化学反应转化生成的颗粒物,例如二氧化硫转化生成硫酸盐。

来源

煤和石油燃烧产生的一次颗粒物及其转化生成的二次颗粒物曾在世界上造成多次污染事件。一次颗粒物的天然源产生量每天约 4.41×10^6 吨,人为源每天约0.3×10^6 吨。二次颗粒物的天然源产生量每天约.6×10^6吨,人为源每天约0.37×10^6吨。就总量来说,一次颗粒物和二次颗粒物约各占一半。颗粒物大部分是天然源产生的,但局部地区,如人口集中的大城市和工矿区,人为源产生的数量可能较多。从18世纪末期开始,煤的用量不断增多。20世纪50年代以后,工业、交通迅猛发展,人口益发集中,城市更加扩大,燃料消耗量急剧增加,人为原因造成的颗粒物污染日趋严重。

颗粒物组成

颗粒物的组成十分复杂,而且变动很大。大致可分为三类:有机成分、水溶性成分和水不溶性成分,后两类主要是无机成分。有机成分含量可高达50%(重量),其中大部分是不溶于苯、结构复杂的有机碳化合物。可溶于苯的有机物通常只占10%以下,其中包括脂肪烃、芳烃、多环芳烃和醇、酮、酸、脂等。有一些多环芳烃对人体有致癌作用,如苯并(a)芘等。可溶于水的成分主要有硫酸盐、硝酸盐、氯化物等,其中硫酸盐含量可高达10%左右。颗粒物中不溶于水的成分主要来源于地壳,它能反映土壤中成土母质的特征,主要由硅、铝、铁、钙、镁、钠、钾等元素的氧化物组成。其中二氧化硅的含量约占10~40%,此外还有多种微量和痕量的金属元素,有些对人体有害,如汞、铅、镉等。

浓度测定

在标准状态下(即压力760毫米汞柱,温度为273K)气体每单位体积含尘重量(微克或毫克)数称为含尘浓度。测定方法主要有:

重量法

又叫重量浓度法,采用过滤器或其他分离器收集粉尘并称重的方法,是测定含尘量的可靠方法。过滤器可用滤纸、聚苯乙烯的微滤膜等。有多种测定仪器,如静电降尘重量分析仪可测出低达每标准立方米含尘10微克的浓度。若将已知有效表面积的集尘装置放在露天的适当位置,收集足够量的尘粒进行称重,可测定降尘量。

光散射法

激光粉尘仪具有新世纪国际先进水平的新型内置滤膜在线采样器,仪器在连续监测粉尘浓度的同时,可收集到颗粒物,以便对其成份进行分析,并求出质量

浓度转换系数K值。可直读粉尘质量浓度(mg/m3),具有PM10、PM5、PM2.5、PM1.0及TSP切割器供选择。仪器采用了强力抽气泵,使其更适合需配备较长采样管的中央空调排气口PM10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的检测,和对可吸入尘PM2.5进行监测。

光度测定法

用一定强度的光线通过受测气体,或用水洗涤一定量的受测气体,使气体中的尘粒进入水中,然后用一定强度的光线通过含尘水,气体或水中的尘粒就对光线产生反射和散射现象,用光电器件测定透射光或散射光的强度,并与标准的光度比较,即可换算成含尘浓度。

粒子计算法

将已知空气体积中的粉尘沉降在一透明表面上,然后在显微镜下数出尘粒数目,测量结果用每立方厘米内的粒子数表示,必要时可换算成含尘浓度,其换算的近似值为:每立方厘米有500个尘粒,相当于在标准状态下含尘浓度每立方米约2毫克,2000个尘粒约为每立方米10毫克,20000个尘粒约为每立方米100毫克。

间接测量法

含尘气流以湍流状态通过测量管,由于粉尘粒子和管内壁之间的摩擦而使尘粒带电,测量电流量,即可根据标准曲线换算出含尘浓度。此外,用热电偶测定尘粒吸收特定光源的辐射热,可间接测出含尘浓度。在离子化室内,测出空气中尘粒对离子流的衰减。此法也可算出含尘浓度。测定下限可到每立方厘米 200个尘粒。

颗粒物的去除

颗粒物的去除主要是利用尘粒控制技术和微粒控制技术。此外改进燃烧技术,减少颗粒物的产生以及选择适用的除尘器,也是控制颗粒物对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机械力除尘

用机械力(重力、惯性力、离心力等)将尘粒从气流中分离出来。适用于含尘浓度高和颗粒较大的气体,其特点是结构较简单,基本建设投资和运转费用较低,气流阻力小,压力损失一般为10~70毫米水柱,但除尘效率不高,一般只有40~70%,其中离心力除尘器压力损失可达150毫米水柱,除尘效率可达90%。按除尘机械力的不同设计成的除尘器有重力除尘器、惯性力除尘器和离心力除尘器等。

洗涤除尘

是用水洗涤含尘气体,使尘粒与液滴或液膜碰撞而被俘获,并从气流中分离出来,随水排出。其优点是除尘效率比机械除尘高,一般能达到80~95%,高效洗涤除尘器可达到99%;缺点是除尘器的气流阻力和用水量都大,运转费用较高,洗涤水必须经处理后,才能重复使用或排放。按除尘作用的过程不同而设计成的除尘器,有旋风洗涤除尘器、喷射式除尘器、文丘里除尘器(也称文丘里洗涤器)等数种。

过滤除尘

常用的是袋式除尘器,滤袋材料采用天然纤维、合成纤维或玻璃纤维,要求过滤材料具有良好的机械强度和耐热性、耐腐蚀性。袋式除尘器的特点是除尘效率高,可达到99%,操作简便,但占地面积大,维修费用高,适用于处理含尘浓度较低的气体,可以去除粒径大于0.1微米的干尘粒。

静电除尘

在集尘电极和放电电极之间通以3~6万伏的高压直流电,在放电电极附近即产生电晕放电,使气流中的尘粒带电荷,带电尘粒被吸引而聚集到集尘电极上,集尘电极上的尘粒用震荡装置消除。静电除尘器有板式和管式、水平流式和垂直流式、干式和湿式之分。其特点是气流阻力小,能处理高温气体,除尘效率可达90~99.9%,不受尘粒所含水分的影响,适于处理含尘浓度低、尘粒粒径为0.05~50微米的气体。这种设备投资和维修费用较高,占地面积较大。尘粒的电学性质对除尘效率有影响。

此外,还有利用声波和磁力作用的声波除尘器和高梯度磁力除尘器等。为提高除尘效果,具有不同特点的除尘器,如适于净化高浓度、大粒径含尘气体的除尘器和适于净化低浓度、小粒径含尘气体的除尘器,可以组合使用。

物理量是什么

理是什么?物理量是什么? 物理是一门关于物质、运动和能量的科学,涉及到很多对象或类,基本分为力、热、电、光和声学,又细分为原子物理、核物理、固体物理、化学物理等。为了了解、认识、区别和衡量这些学科中的对象,定量和定性描述成为必然,物理量就起到了这个作用。描述一个对象或系统需要多个物理量,在工程设计和选择中,了解这些物理量非常重要。 物理量的定义为物体可测量的量,或其属性可量化;或物体的属性通过测量可量化。一个物理量包括它的定义、单位和符号表示。物理量又分为基本物理量和导出物理量。物理量由‘数量’和‘单位’构成。国际上定义了7个基本物理量包括长度、质量、时间、电流、温度、物质的量、和光流明强度,称为“LMTIQNJ”(length L, mass M, time T, electriccurrent I, thermodynamic temperature Q, amount of substance N and luminousintensity J)。物理量又分为矢量和标量等。 值得注意的是,这七个基本量中只有电流是矢量,其余都是标量!时间又是个不可逆的量。最有趣的是‘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居然是个‘数目’,是一摩尔物质中所含的原子数。 导出物理量是从基本物理量中引出的,比如力、速度、密度等。物理量的定义及其描述和研究成为人们对物理世界研究和认识的基础和出发点。物理世界的大厦也就是建立在这些物理量的基础之上。 物理量用符号来表示和记忆,言简意赅,直指物性。 物理量不仅是个符号,更有其内涵和实际意义。通过定义,使得被研究对象的特征属性更加清晰明了,不仅有各自的属性,如:磁、电、手性、自旋、频率等,还有大小轻重快慢的反映。有了物理量,不同对象之间还可以进行比较,还能够进行运算和推导等。物理量的定义就起到了这些作用。因此,物理量是一种属性,是一种标志,是一种和其它量的差别或区别。 物理量是否一定要能够“直接”测量吗?导出物理量就属于间接测量出来的。比如,速度(米/秒),就需要分别测量位移和时间。 物理的实在性或可操作性是源于它的可测量性和可观察性,即物理的实在性,因此,描述物理现象和过程的物理量都是实实在在的物理量,都有其具体含义。物理量的测量就包含了间接的测量。事实上,物理中绝大部分的物理量都不是直接测量得到的。 物理常数是物理量吗?以前似乎从来没有人讨论过这个问题。比如,普朗克常数k,波尔兹曼常数h。它们无疑都是物理量,它们不仅有数量,还有单位,比如,k=6.62X10-34焦耳秒,而且其精度在不断被提高和认知。

低浓度颗粒物持证上岗考试题

()监测站姓名: 低浓度颗粒物的测定试卷 一、填空题(15分) 1.《固定污染源废气低浓度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HJ 836-2017)适用于各类、燃油、燃气锅炉、、以及其它固定污染源废气中颗粒物的测定。 2.当采样体积为1m3时,《固定污染源废气低浓度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HJ 836-2017)的检出限为 mg/m3。 3.采集低浓度颗粒物常用的滤膜有材质和材质滤膜两种。 4.颗粒物采样装置由组合式采样管、、抽气泵单元和以及连接管线组成。 5.为保证在湿度较高、烟温较低的情况下正常采样,应选择 具备的采样管。 6.《固定污染源废气低浓度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HJ 836-2017)规定前弯管、滤膜及不锈钢托网通过装配在一起。采样头上应有,以保证采样的记录。 7.《固定污染源废气低浓度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HJ 836-2017)中要求电子天平的分辨率为 mg。 8.采样后,采样头在烘箱内的烘烤温度为℃,时间 h,待采样头干燥冷却后放入恒温恒湿设备平衡至少 h。

二、选择题(15分) 1.锅炉烟尘排放与锅炉负荷有关,当锅炉负荷增加(特别是接近满负荷)时,烟尘的排放量常常随之。() A.增加 B.减少 2.测定烟气流量和采集烟尘样品时,若测试现场空间位置有限、很难满足测试要求,应选择比较适宜的管段采样,但采样断面与弯头等的距离至少是烟道直径的倍,并应适当增加测点的数量。() A. B.3 C.6 3.烟尘采样管上的采样嘴,入口角度应不大于45o,入口边缘厚度应不大于mm,入口直径偏差应不大于±。() A. B. C. D. 4.对于组合式采样管皮托管系数,应保证校准一次,当皮托管外形发生明显变化时,应及时检查校准或更换。( ) A.每月 B.每季度 C.每半年 D.每年 5.为了从烟道中取得有代表性的烟尘样品,必须用等速采样方法。即气体进入采样嘴的速度应与采样点烟气速度相等。其相对误差应控制在%以内。 () A.5 B.10 C.15 D.20 三、名词解释(30分) 1.等速采样:

1环境空气中颗粒物的测定

实验一、环境空气中颗粒物(TSP或PM10)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环境空气中颗粒物的测定原理及测定方法。 2.掌握颗粒物采样器的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 TSP测定原理:通过具有一定切割特性的采样器以恒速抽取定量体积的空气,使之通过已恒重的滤膜,空气中粒径小于100μm的悬浮微粒被截留在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质量之差及采样体积,即可计算总悬浮颗粒物的浓度。 PM10测定原理:使一定体积的空气,通过带有PM10切割器的采样器,粒径小于10μm的可吸入颗粒物随气流经分离器的出口被截留在已恒重的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的质量差及采样体积,即可计算出可吸入颗粒物浓度。 三、仪器和试剂 (1)采样器,带TSP或PM10切割器。 (2)X光看片器用于检查滤料有无缺损或异物。 (3)打号机用于在滤料上打印编号。 (4)干燥器容器能平展放置200mm×250mm滤料的玻璃干燥器,底层放变色硅胶,滤料在采样前和采样后均放在其中,平衡后再称量。 (5)竹制或骨制品的镊子用于夹取滤料。 (6)滤料本法所用滤料有二种,规格均为200mm×250mm。其一为“49”型超细玻璃纤维滤纸(简称滤纸),对直径0.3μm的悬浮粒子的阻留率大于99.99%;其二为孔径0.4~0.65μm和0.8μm有机微孔滤膜(简称滤膜)。 (7)烘箱。 (8)分析天平。 四、操作步骤 1.滤料的准备 (1)采样用的每张滤纸或滤膜均须用X光看片器对着光仔细检查。不可使用有针孔或有任何缺陷的滤料采样。然后,将滤料打印编号,号码打印在滤料两个对角上。

(2)清洁的玻璃纤维滤纸或滤膜在称重前应放在天平室的干燥器中平衡24h。滤纸或滤膜平衡和称量时,天平室温度在20~25℃之间,温差变化小于±3℃;相对湿度小于50%,相对湿度的变化小于5%。 (3)称量前,要用2~5g标准砝码检验分析天平的准确度,砝码的标准值与称量值的差不应大于±0.5mg。 (4)在规定的平衡条件下称量滤纸或滤膜,准确到0.1mg。称量要快,每张滤料从平衡的干燥器中取出,30s内称完,记下滤料的质量和编号,将称过的滤料每张平展地放在洁净的托板上,置于样品滤料保存盒内备用。在采样前不能弯曲和对折滤纸和滤膜。 2.采样 (1)打开采样器外壳的顶盖,取出滤料夹。将滤料平放在支持网上,若用玻璃纤维滤纸,应将滤纸的“绒毛”面向上。并放正,使滤料夹放上后,密封垫正好压在滤料四周的边沿上,起密封作用。 (2)将采样器固定好,将切割器与采样器连接好,开启电源开关,按要求调节好流量,并记录流量、气温和大气压。采样过程中,要随时注意参数的变化,并随时记录。 (3)采样后,取下滤料夹,用镊子轻轻夹住滤料的边,但不能夹角,将滤料取下。以长边中线对折滤料,使采样面向内。如果采集的样品在滤料上的位置不居中,即滤料四周的白边不一致时,只能以采到样品的痕迹为准。若样品折得不合适,沉积物的痕迹可能扩展到另侧的白边上,这样,若要将样品分成几等份分析时,会使测定值减少。 (4)将采过样的滤料放在与它编号相同的滤料盒内,并应注意检查滤料在采样过程中有无漏气迹象,漏气常因面板密封垫用旧或安装不当所致;另外还应检查橡胶密封垫表面,是否因滤料夹面板四个元宝螺丝拧得过紧,使滤料上纤维物粘附在表面上,以及滤料是否出现物理性损坏。检查时若发现样品有漏气现象或物理性损坏,则将此样品报废。 (5)采样完毕,填好记录表,并与相应的采过样的滤料一起放入滤料盒内,送交实验室。 3.测定

可吸入颗粒物测定

实验三可吸入颗粒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熟悉重量法测定大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的原理及过程。 2.熟悉实验基本操作。 3 掌握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 二、实验方法及原理 重量法:使一定体积的空气,进入切割器,将10微米以上粒径的微粒分离,小于这一粒径的微粒随着气流经分离器的出口被阻留在已恒重的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的重量差及采样体积。计算出飘尘浓度,以毫克/标准立方米表示。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 KC—8301可吸入颗粒采样器KC—8704可吸入颗粒采样器 改锥镊子信封手套接线板 四、实验步骤 1、前处理 一般先将圆环滤纸、圆片滤纸放在干燥器内放置24小时,并称重。 2、安装实验装置 ①仪器连接。 ②打开采样头上盖,要用清洁的布擦去外壳及内表面等处的灰尘。 ③放好滤纸,圆环滤纸放入滤纸圈上,圆片滤纸放入夹纸环上,用双环夹 牢。注意不要有损坏。 ④设置采样时间(90min),设置流量为17L/min。 3、样品采集 采样后,将圆环滤纸、圆片滤纸对折保存在干净的信封中,置干 燥器中半小时后称重。 五、结果计算

IP=(mg/m3)=t W Q n **106 ??? ?? ??=T P Q Q n 111273100 W:可吸入粒子的重量,g ; Qn:标准状态下的采样流量,L/min; t: 采样时间,min; Q1:指定采样流量,L/min; P 1:仪器采样环境大气压,kPa; T 1:仪器采样地点工作时间平均温度,K; 实验前圆环滤纸的重量为m 1= 21010.01004.0+=0.1007 g 圆片滤纸的重量为m 2=2 1611.01614.0+=0.16125 g 实验前圆环滤纸的重量为m 3=2 1010.01009.0+=0.10095 g 圆片滤纸的重量为m 4=2 1617.01615.0+=0.1616 g 则可吸入粒子的重量为W= m 3+ m 4- m 1- m 2=0.0006 g t=90 min Q 1=17 L/min P 1=102.4kPa T 1=14+273=287 K ??? ?? ??=T P Q Q n 111273100=16.6 L/min IP=(mg/m 3)=t W Q n **106 =0.4016 mg/m 3 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 1、采样前要先清洗十六眼冲击孔。 2、取、放滤纸时要用镊子,并且戴手套;放置滤纸时要把毛面向上;采样前滤纸不能弯曲和对折。称量滤纸时最好称两次,结果取平均值。 3、采样中要注意观察流量变化大小,流量误差应保证在±5%以内。 4、天平的精度不得低于万分之五。

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汇报

第一章绪论 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就目前形势来说大气污染程度越来越严重,由于我国在环境治理中,对看得见、摸得着的水污染与固体废弃治理和市场化关注度较高,而对大气污染治理,一直以来,比水和固废的治理度就低。因而这部分市场的推动也是相对薄弱的。 近今年伴随着中国华北地区日久集聚终于爆发出的雾霾天气问题,却引发了社会对大气污染的关注度提升到新的层面。实际上我国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在前几年已经开始逐步开展,2002年开始,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对节能减排的提倡有了一定的成果,同年8月发布了《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从各项政策中对大气污染防治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最新数据表明,我国2000-2011年,工业废气排放量年均增速19.06%,11年间增长了2.39倍。 1.1PM的概况 PM2.5指的是大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2.5mm的颗粒物[1]。公众较为熟悉的获知空气污染指数是在当下城市空气质量预报、指数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和总悬浮颗粒物。其中,可以通过人体的组织器官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吸入的直径比2.5μm大、等于或小于10μm的颗粒物通常是指可吸入颗粒物,通常用PM10来表示;而直径小于或等于100微米的颗粒物被定义为总悬浮颗粒物,也称为PM100随着研究的深入以及监测水平的提高,科学家逐渐采用PM2.5来指示大气环境质量,空气污染的指数越严重,这个值就越高,称为PM2.5。随着研究的深入以及监测水平的提高,科学家逐渐采用PM2.5来指示大气环境质量,这个值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在空气中每立方米的可吸入颗粒物的值越高,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 颗粒物的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是细颗粒物与粗颗粒物的评判标准也是主要的区别,体积要比PM10小的多,比人类的头发还有要细上许多,是头发的十分之一的大小。大气中颗粒物的粒径要小于 2.5微米和粗颗粒物对比,别看PM2.5粒径小却危害巨大,它的表层含有许多有毒、有害的物质,不仅如此它还

固定污染源废气低浓度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

固定污染源废气低浓度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 (征求意见稿) 编制说明 编制组 2015年9月 一、项目背景 (2) 1.任务来源 (2) 2.工作过程 (2) 二、修订本标准的必要性分析 (2) 1.固定污染源颗粒物污染的危害 (3) 2.相关环保标准和环保工作的需要 (3) 3.现行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的实施情况和存在问题 (3) 4.低浓度颗粒物测定技术的最新进展 (4) 三、国内外相关分析方法研究 (4) 1.主要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相关分析方法研究 (4) 2.国内相关分析方法研究 (6) 四、标准制修订的基本原则和技术路线 (6) 1.标准制修订的基本原则 (6) 2.标准制修订的技术路线 (7) 五、方法研究报告 (9) 1.适用范围 (9)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0) 3.术语和定义 (10) 4.方法原理 (10) 5.仪器和设备 (11) 6.采样位置和采样点 (12) 7.采样 (13) 8.结果与表述 (13) 9.质量控制措施 (14) 六、方法验证 (15) 1.实验内容 (15) 2.质量控制措施 (15) 3.验证实验室基本情况 (17) 4.验证实验结论 (18) 参考文献: (18)

一、项目背景 1.任务来源 2015年6月,河北省环境保护厅向河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下达了起草《固定污染源低浓度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方法标准的任务。 标准的制定由河北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牵头,石家庄环境监测中心、秦皇岛市环境保护监测站、兴隆县环境监测站、河北省大名市环境监测站、唐山永正环境监测有限公司协作;青岛明华电子仪器有限公司、青岛崂山应用技术研究所、青岛容广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支持。 2.工作过程 按照河北省环境保护厅的要求,召集各参加单位,成立了标准编制小组,制定了详细的标准编制计划与任务分工,具体工作计划如下: (1)对国内外有关“低浓度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的标准内容、包括测定原理、采样装置、采样程序、质量控制、结果计算及方法性能进行调研,对国内外固定污染源低浓度颗粒物采样设备的工作原理、测试方法、可行性及应用情况进行调研,对国内外相关分析方法进行研究比较,对国内固定污染源排放的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分析研究,收集国内外关于低浓度颗粒物测定的文献资料,分类归纳。 (2)依据调研的内容,参考相关标准,确定标准的适用范围,并制定相应的技术路线; (3)对确定的技术指标和验证方案进行测试、比对,验证其可行性,形成测试报告和验证报告; (4)完成编制说明和标准文本。 目前,我们查阅了国内外“低浓度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的相关标准、固定污染源颗粒物采样设备标准及检定规程、各类固定污染源颗粒物测定标准及烟尘烟气排放标准中颗粒物规定限值,结合我省各环境监测站和排废企业对低浓度颗粒物检测方法的应用研究及需求情况的广泛调研,进行了分类、归纳和总结,在此基础上完成了标准草案。 二、修订本标准的必要性分析

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GBT15432-1995)教学内容

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G B T15432-1995)

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GB/T15432-1995)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网络点击数: 221 更新时间:2008-3-24 GB/T15432-1995 1995-3-25 1995-8-1 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1.1 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总悬浮颗粒物的重量法。 1.2 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合于用大流量或中流量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简称采样器)进行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方法的检测限为0.001mg/m3。总悬浮颗粒物含量过高或雾天采样使滤膜阻力大于10kPa,本方法不适用。 2 原理 通过具有一定切割特性的采样器,以恒速抽取定量体积的空气,空气中粒径小于100um的悬浮颗粒物,被截留在已恒重的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重量之差及采样体积,计算总悬浮颗粒物的浓度。 滤膜经处理后,进行组分分析。 3仪器和材料 3.1 大流量或中流量采样器:应按HYQ 1.1—89《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技术要求(暂行)》的规定。 3. 2 孔口流量计: 3.2.1 大流量孔口流量计:量程0.7~1.4m3/min;流量分辨率0.01m3/min;精度优于±2%。3.2.2 中流量孔口流量计:量程70~160L/min;流量分辨率1 L/min;精度优于±2%。 3.3 U型管压差计:最小刻度0.1hPa。 3.4 X光看片机:用于检查滤膜有无缺损。 3.5 打号机:用于在滤膜及滤膜袋上打号。 3.6 镊子:用于夹取滤膜。 3.7 滤膜:超细玻璃纤维滤膜,对0.3μm标准粒子的截留效率不低于99%,在气流速度为0.45m/s 时,单张滤膜阻力不大于3.5kPa,在同样气流速度下,抽取经高效过滤器净化的空气5h,1cm2滤膜失重不大于0.012mg。 3.8 滤膜袋:用于存放采样后对折的采尘滤膜。袋面印有编号、采样日期、采样地点、采样人等项栏目。 3.9 滤膜保存盒:用于保存、运送滤膜,保证滤膜在采样前处于平展不受折状态。 3.10 恒温恒湿箱:箱内空气温度要求在15~30℃范围内连续可调,控温精度±1℃;箱内空气相对湿度应控制在(50±5)%。恒温恒湿箱可连续工作。 3.11 天平: 3.11.1 总悬浮颗粒物大盘天平:用于大流量采样滤膜称量。称量范围≥10g;感量1mg;再现性(标准差)≤2mg。 3.11.2 分析天平:用于中流量采样滤膜称量。称量范围≥10g;感量0.1 mg;再现性(标准 差)≤0.2mg。 4 采样器的流量校准 4.1 新购置或维修后的采样器在启用前,需进行流量校准;正常使用的采样器每月需进行一次流量校准。 4.2 流量校准步骤: 4.2.1 计算采样器工作点的流量: 采样器应工作在规定的采气流量下,该流量称为采样器的工作点。在正式采样前,需调整采样器,使其工作在正确的工作点上,按下述步骤进行: 采样器采样口的抽气速度W为0.3m/s。大流量采样器的工作点流量QH(m3/min)为 QH=1.05 (1) 中流量采样器的工作点流量QM(L/min)为 QM=60 000W ×A (2) 式中:A——采样器采样口截面积,m2。 将QH或QM计算值换算成标况下的流量QHN (m3/min)或QMN (L/min)

物理量的定义

物理量的定义、定义式和决定式 物理量指的是量度物质的属性和描述其运动状态时所用的各种量值,分为基本物理量和导出物理量。很多物理量又是基本物理概念,是建立物理规律的基础,所以理解好物理量的定义,掌握其定义式和决定式,对学好物理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一、基本物理量的定义 基本物理量由人们根据需要选定的,在不同时期选定的基本物理量有所不同,从1971年选定的基本物理量已有七个,它们分别是长度、质量、时间、电流、热力学温度和发光强度。 基本物理量(包括单位)是依据选定的一个标准(国际公认)来定义的,不是用其它物理量定义的,所以基本物理量没有定义式和决定式。 二、导出物理量的定义和定义式 现在基本物理量只有七个,其余的物理量都是导出物理量,导出物理量是借助其它两个或两个以上物理量来定义的,它需要用一定的公式来表达。导出物理量一般包含两层意义,其一是要阐明其物理属性;其二是其量度方法,要说明量度方法,就要给出定义式。 导出物理量的定义式,可分为两类: 1.用其它物理量的比值来定义 例如功率是导出物理量,其定义为:做功的快慢可用功率来表示(物理属性),功W跟完成这些功所用时间t的比值叫功率(量度方法),其定义式为p=w/t。 用比值来定义的导出物理量很多,如密度、速度、加速度、电场强度、电容、磁感应强度等,根据其定义给出的定义式分别为ρ=m/v、v=s/t、a=(v t-v0)/t、E=F/q、C=Q/U、B=F/IL(B⊥I) 2.用其它物理量的乘积来定义 例如动能是导出物理量,其定义为: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动能,是一种量度机械运动的物理量(物理属性),物体的动能等于物体质量m与速度v的二次方的乘积的一半(量度方法),其定义式为E k=mv2/2。 用乘积来定义的导出物理量还有功、重力势能、动量等,其定义式分别为W=Fscosα、E p=mgh、p=mv等。 三、导出物理量的决定式 决定式是表征某一导出物理量受其它物理量的制约或决定的公式,当决定式中的其它物理量一定时,该导出物理量也一定;当决定式中的其它物理量变化时,该导出物理量也随之变化,总而言之,导出物理量由决定式中的其它物理量来决定。 1.用比值来定义的导出物理量,其定义式说明的只是量度方法,并不是决

公共场所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测定方法--光散射法

公共场所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测定方法--光散射法WS/T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WS/T206--2001 -公共场所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测定方法--光散射法 Method for determination of inhalable particulate matter(PM10)in air of public place-light scattering method 发布实施 -----------------------------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 前言 本标准为执行GB9663~9676-1996、GB16153-1996《公共场所卫生标准》而制定。本标准采用光散射法测定公共场所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本标准采用滤纸(膜)采样-称重法确定光散射法对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质量浓度转换系数。滤纸(膜)采样-称重法参照GB-T17095-1997《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卫生标准》。光散射式粉尘仪的计量检定采 用JJG846《光散射式数字粉尘测试仪检定规程》。 本标准从年月日起实施。 本标准附录A、B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由卫生部提出。 本标准起草单位为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监测所、北京市新技术应用研究所、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

环境卫生与卫生工程研究所、北京市卫生防疫站、常州市卫生防疫站、湖北省卫生防疫站、贵州省卫生防 疫站、成都市卫生防疫站、海南省卫生防疫站。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一川、迟锡栋、刘凡、张晶、李宝成、崔九思、谈立峰、于慧芳、赵亢、王崇东、 李荣江、于传龙。 本标准由卫生部委托技术归口单位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监所负责解释目次前言 1 范围 (1) 2 引用标准 (1) 3 定义 (1) 4 原理 (2) 5 仪器 (2) 6 测定步骤 (2) 7 质量控制 (3) 8 精密度和准确度 (3) 附录 A 质量浓度转换系数K值的确定 (4) 附录 B 质量浓度转换系数K值的经验值 (5)

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GBT15432-1995)

环境空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GB/T15432-1995) 佚名文章 网络点击数:221更新时间:2008-3-24GB/T15432-1995 1995-3-25 1995-8-1 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1.1主题内容 本标准规定了测定总悬浮颗粒物的重量法。 1.2适用范围 本标准适合于用大流量或中流量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简称采样器)进行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方法的检测限为 0.001mg/m3。总悬浮颗粒物含量过高或雾天采样使滤膜阻力大于 10kPa,本方法不适用。 2原理 通过具有一定切割特性的采样器,以恒速抽取定量体积的空气,空气中粒径小于100um的悬浮颗粒物,被截留在已恒重的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重量之差及采样体积,计算总悬浮颗粒物的浓度。 滤膜经处理后,进行组分分析。 3仪器和材料 3.1大流量或xx流量采样器: 应按HYQ 1.1—89《总悬浮颗粒物采样器技术要求(暂行)》的规定。 3. 2xx流量计:

3.2.1大流量xx流量计: 量程 0.7~ 1.4m3/min;流量分辨率 0.01m3/min;精度优于±2%。 3.2.2xx流量xx流量计: 量程70~160L/min;流量分辨率1 L/min;精度优于±2%。3.3 U型管压差计: 最小刻度 0.1hPa。 3.4 X光看片机: 用于检查滤膜有无缺损。 3.5打号机: 用于在滤膜及滤膜袋上打号。 3.6镊子: 用于夹取滤膜。 3.7滤膜: 超细玻璃纤维滤膜,对 0.3μm标准粒子的截留效率不低于99%,在气流速度为0.45m/s时,单张滤膜阻力不大于

3.5kPa,在同样气流速度下,抽取经高效过滤器净化的空气5h,1cm2滤膜失重不大于 0.012mg。 3.8滤膜袋: 用于存放采样后对折的采尘滤膜。袋面印有编号、采样日期、采样地点、采样人等项栏目。 3.9滤膜保存盒: 用于保存、运送滤膜,保证滤膜在采样前处于平展不受折状态。 3.10恒温恒湿箱: 箱内空气温度要求在15~30℃范围内连续可调,控温精度±1℃;箱内空气相对湿度应控制在(50±5)%。恒温恒湿箱可连续工作。 3.11天平: 3.11.1总悬浮颗粒物大盘天平: 用于大流量采样滤膜称量。称量范围≥10g;感量1mg;再现性(标准 差)≤2mg。 3.11.2分析天平: 用于中流量采样滤膜称量。称量范围≥10g;感量 0.1mg;再现性(标准差)≤ 0.2mg。 4采样器的流量校准 4.1新购置或维修后的采样器在启用前,需进行流量校准;正常使用的采样器每月需进行一次流量校准。

固定污染源废气 低浓度颗粒物的测定 重量法方法确认报告

固定污染源废气低浓度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HJ836-2017)方法确认报告 1. 方法依据及适用范围 本方法依据固定污染源废气低浓度颗粒物的测定重量法(HJ836-2017)。 本方法适用于各类燃煤、燃油、燃气锅炉、工业窑炉、固定式燃气轮机以及其他固定污染源 废气中颗粒物的测定。 本方法适用于低浓度颗粒物的测定,当测定结果大于50mg/m3时,表述为“>50 mg/m3”。 当采样体积为1 m3时,此方法的检出限为1.0mg/ m3。 2. 方法原理 本方法采用烟道内过滤的方法,使用包含过滤介质的低浓度采样头,将颗粒物采样管由采样 孔插入烟道中,利用等速采样原理抽取一定量的含颗粒物的废气,根据采样头上所捕集到的 颗粒物量和同时抽取的废气体积,计算出废气中颗粒物浓度。 3. 主要仪器、设备及试剂 3.1主要仪器 3.1.1便携式大流量低浓度烟尘自动测试仪及相关配件,2台,型号:3012H-D,编号:XXXXXXXXD、XXXXXXXXD,检定证书编号:XXXX。3.1.2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1台,型号:XXXX,编号:XXXX,检定证书编号:XXXX。 3.1.3电子天平(十万分之一),1台,型号:XXXX,编号:XXXX,检定证书编号:XXXX。3.1.4低浓度称量恒温恒湿设备,1台,型号:XXXX,编号:XXXX,检定证书编号:XXXX。3.1.5恒温恒湿箱,1台,型号:XXXX,编号:XXXX,检定证书编号:XXXX。 3.1.6温湿度计,1台,型号:XXXX,编号:XXXX,检定证书编号:XXXX。 3.2试剂和材料 3.2.1丙酮 干残留量≤10mg/L,ρ(CH3COCH3)=0.788g/mL。 3.2.2滤膜 滤膜直径为(47±0.25)mm,应满足如下要求: 3.2.2.1最大期望流速下,对于直径为0.3μm的标准粒子,滤膜的捕集效率应大于99.5%。对 于直径为0.6μm的标准粒子,滤膜的捕集效率应大于99.9%。 3.2.2.2选择石英材质或聚四氟乙烯材质滤膜(二选一),滤膜材质不吸收或与废气中的气态 化合物发生化学反应,在最大的采样温度下应保持热稳定,并避免质量损失。 4.样品采集 4.1 采样前处理 4.1.1采样前,在去离子水介质中用超声波清洗前弯管、密封圈和不锈钢拖网,清洗5min后 再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已去除各部件上可能吸附的颗粒物。 4.1.2将上述部件放置在烘箱内烘烤,烘烤温度105-110℃,烘干至少1h。

Removed_气象要素和物理量定义

气象要素和物理量定义(搬自师姐处) lats4d -i your_input_file.nc -ftype sdf -o your_outpu_file -format grads_grib 1. 海平面气压P sea单位:百帕(hPa) 2. 等压面高度H 单位:位势米 3. 温度T 单位:摄氏度(?C);绝对温度(?K) 4. 东西风U单位:米/秒(m/s), 通常正值为西风,负值为东风。 5. 南北风V单位:米/秒(m/s),通常正值为南风,负值为北风。 6.垂直速度ω 单位:百帕/秒(hPa·s-1),天气尺度的量级一般为10-3。 ●物理意义ω=dP/dT为P坐标里的垂直速度,负值表示上升运动,正 值表示下沉运动 ●应用 一定强度的上升运动是形成降水的条件之一,通常是诊断预报大 雪、暴雨、强对流等天气的物理量之一。 7.散度D 常用的是水平风散度,D=?u/?x+?v/?y,单位:/秒(s-1)。 ●物理意义由于水平风的不均匀造成空气在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的相对膨胀率。 ●应用 在诊断降水预报中有很重要的作用,低空辐合高空辐散是构成 上升运动的充分和必要条件,此外水汽的汇合主要也是靠低空流场的辐 合。 8.涡度ζ常用的是p坐标中的水平风的涡度,也就是涡度的垂直分量 ζ=?v/?x-?u/?y。 ●物理意义单位面积内空气旋转速率的平均情况。ζ>0表示气旋式旋 转,ζ<0表示反气旋式旋转。单位:/秒(s-1),天气尺度的量级为

10-5。 ●应用 通常用来表征天气系统涡旋度之强度。 9.比湿q ●定义单位质量湿空气实际含有的水汽质量。单位:g/kg(克/千克)。 10.相对湿度RH ●定义实际空气的湿度与在同一温度下达到饱和状况时的湿度之比值。单位:% 11.水汽通量用来表示水汽水平输送的强度。 ●物理意义每秒钟对于垂直于风向的、一厘米宽、一百帕高的截面所 流过的水汽克数,它是一个向量,方向与风速相同。单位:克/厘米·百 帕·秒(g/cm·hPa·s)。 ●应用 通常用来判断水汽来源,水气的输送方向和强度以及与环流系 统的关系等。 12.水汽通量散度? ●定义单位时间、单位体积内辐合或辐散的水气量。单位:克/厘米 2·百帕·秒(g/cm2·hPa·s)。天气尺度量级为10-7-10-6。 ●应用 通常用来定量地判断水汽在某些地区的汇聚与辐合,是诊断降 水的条件之一。 13.假相当位温θse ●定义 空气微团绝热上升,将所含的水汽全部凝结放出,再干绝热下 降到1000百帕时的温度。单位:绝对温度(°K)。 ●应用 θse随高度的分布能反映气层对流性稳定的情况。当?θse /?z>0 时,气层上干下湿,呈对流性不稳定;当?θse /?z<0时,气层为上湿下干,呈对流性稳定。 14.涡度平流即涡度的水平输送, =-(uζ?/?x+vζ?/?y)。 ●物理意义表示相对涡度在水平方向上不均匀时,由于空气的水平运 动所引起的涡度局地变化。涡度平流的符号决定于涡度与风的水平分 布,其强度与涡度梯度和垂直于等涡度线的风速成正比。

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技术指南

附件 (试 行) 第一章 总 则 1.1编制目的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和《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推进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进程,增强大气颗粒物污染防治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及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文件,编制《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技术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 1.2适用范围 1.2.1本指南适用于指导城市、城市群及区域开展大气颗粒物(PM10和PM2.5)来源解析工作。 1.2.2本指南内容包括开展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工作的主要技术方法、技术流程、工作内容、技术要求、质量管理等方面。 1.3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 —3—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关于推进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作改善区域空气质量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 GB 3095-2012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T 14506.30-2010 硅酸盐岩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30部分:44个元素量测定 GB/T 14506.28-2010 硅酸盐岩石化学分析方法 第28部分:16个主次成分量测定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告2007年第4号 关于发布《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的公告 HJ 618-2011 环境空气PM10和PM2.5的测定 重量法 HJ/T 194-2005 环境空气质量手工监测技术规范 HJ/T 393-2007 防治城市扬尘污染技术规范 当上述标准和文件被修订时,使用其最新版本。 1.4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南。 颗粒物污染源:向大气环境中排放固态颗粒污染物的排放源统称颗粒物污染源。 环境受体:受到大气污染物污染的环境空气统称环境受体,简称受体。 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通过化学、物理学、数学等方法定性或定量识别环境受体中大气颗粒物污染的来源。 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技术方法:用于开展大气颗粒物来源解析 —4—

实验五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TSP)的测定(精)

实验五空气中总悬浮颗粒物(TSP的测定 目前测定空气中TSP含量广泛采用重量法,其原理基于:以恒速抽取定量体积的空气,使之通过采样器中已衡重的滤膜,则TSP被截留在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重量之差及采气体积计算TSP的浓度。该方法分为大流量采样器法和中流量采样器法。本实验采用中流量采样器法。 一、仪器和材料 (1中流量采集器。 (2中流量孔口流量计:量程70~160L/min。 (3U型管压差计:最小刻度10Pa。 (4X光看片机:用于检查滤膜有无缺损。 (5分析天平:称量范围≥10g,感量0.1mg。 (6恒温恒湿箱:箱内空气温度15~30℃可调,控温精度±1℃;箱内空气相对湿度控制在(50±5%。 (7玻璃纤维滤膜。 (8镊子、滤膜袋(或盒。 二、测定步骤 (1用孔口流量计校正采样器的流量。 (2滤膜准备:首先用X光看片机检查滤膜是否有针孔或其他缺陷,然后放在恒温箱中于15~30℃任一点平衡24h,并在此平衡条件下称重(精确到0.1mg,记下平衡温度和滤膜重量,将其平放在滤膜袋或盒内。

(3采样:取出称过的滤膜平放在采样器采样头内的滤膜支持网上(绒面向上,用滤膜夹夹紧。以100L/min流量采样1h,记录采样流量和现场的温度及大气压。用镊子轻轻取出滤膜,绒面向里对折,放入滤膜袋内。 (4称量和计算:将采样滤膜在与空白滤膜相同的平衡条件下平衡24h 后,用分析天平称量(精确到0.1mg记下重量(增量不应小于10mg,按下式计算TSP含量: TSP含量(μg/ m3=[(W1-W0×109]/(Q×t 式中:W1-----采样后的滤膜重量,g; W0-----空白滤膜的重量,g; Q-------采样器平均采样流量,L/min; t-------采样时间,min。 三、结果处理 (1根据TSP的实测浓度、确定校园空气质量状况。 (2分析布点、采样和污染物测定过程中可能影响监测结果代表性和准确性的因素。

固定污染源废气低浓度颗粒物测定方法重量法

DB37 山东省环境保护标准 DB/□□□-2014 固定污染源废气 低浓度颗粒物的测定 —重量法 Determination of Mass Concentration of Particulate Matter (Dust) at Low Concentration Emitted from Stationary Sources--Manual Gravimetric Method (征求意见稿) 201□-□□-□□发布 201□-□□-□□实施 ICS 发布 山东省环境保护厅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目次 前言 (Ⅱ) 1 适用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方法原理 (2) 5 采样的基本要求 (2) 6 采样装置和仪器 (3) 7 排气参数的测定 (4) 8 排气流速流量的测定 (5) 9 排气中颗粒物的测定 (5) 10 结果计算与表示 (7) 11质量保证质和量控制 (8) 12注意事项 (8) 附录A(规范性附录)采样平台要求 (8) 附录B(规范性附录)确定等速率 (11)

前言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实施大气固定污染源排放低浓度颗粒物的监测,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规定了固定污染源排气中测定低浓度颗粒物的手工重量法。 本标准扩展了GB/T 16157-1996《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测定与气态污染物采样方法》,适用于固定污染源排气中低浓度颗粒物的测定。 本标准的附录A和B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山东省环境保护厅提出并负责解释。 本标准由山东省环保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省环境监测中心站、青岛崂山应用技术研究所、武汉市天虹仪表有限责任公司、山东国舜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起草人:潘光、李恒庆、宋毅倩、谷树茂、潘齐、丁君、徐标

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测定方法

附录J (规范性附录)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测定方法 可吸入颗粒物的测定方法有重量法(GB 6921)、光散射法(WS/T206)、压电晶体振荡法以及β射线法等。原则上这些方法均可用于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测定,但这些方法必须符合GB 6921或WS/T206,或经重量法(GB 6921)比对合格方可。下面仅列出重量法测定室内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分析方法供参考。 J.1 相关标准及依据 本方法主要依据GB 6921《大气飘尘浓度测定方法》。 J.2 原理 使一定体积的空气进入切割器,将10μm以上粒径的微粒分离。小于这一粒径的微粒随着空气流经分离器的出口被阻留在已恒重的滤膜上。根据采样前后滤膜的重量差及采样体积,计算出可吸入颗粒物浓度,以mg/m3表示。 J.3 切割器性能指标 J.3.1 要求所用切割器在收集效率为50%时的粒子空气动力学直径D50=10±1μm。 J.3.2 要求切割曲线的几何标准差σg小于等于1.5。 J.3.3 在有风条件下(风速小于8m/s)切割器入口应具有各向同性效应。 J.3.4 所用切割器必须经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主管部门(或委托的单位)校验标定。 J.4 采样系统性能指标 J.4.1 在同样条件下三个采样系统浓度测定结果变异系数应小于15%。 J.4.2 在采样开始至终了的时间内,采样系统流量值的变化应在额定流量的±10%以内。 J.4.3 采样设备噪声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J.5 采样要求 J.5.1 采用合格的超细玻璃纤维滤膜。采样前在干燥器内放置24h,用感量优于0.1mg的分析天平称重,放回干燥器1h后再称重,两次重量之差不大于0.4mg即为恒重。 J.5.2 将已恒重好的滤膜,用镊子放入洁净采样夹内的滤网上,牢固压紧至不漏气。采样结束后,用镊子取出。将有尘面两次对折,放入纸袋,并做好采样记录。 J.5.3 如果测定任何一次浓度,采样时间不得少于1h。测定日平均浓度间断采样时不得少于4次。https://www.doczj.com/doc/5a7199937.html, J.5.6 采样后滤膜处理按J.5.1的方法进行。 J.6 计算 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按下式计算: c=dn12V1000)G(G×. 式中: c——可吸入颗粒物浓度,mg/m3; G2——采样后滤膜的重量,g; G1——采样前滤膜的重量,g; Vnd——换算成标准状态下的采样体积,m3。67 附录K (规范性附录)室内空气中总挥发性有机物的测定方法 GB/T1888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与GB50325《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对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otal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TVOC)的定义有所不同,对应的分析方法也不同(分别对应K.1、K.2)。目前国内应用较多的除了上述两个标准所列的分析方法,还有光离子化法(K.3、K.4 )。光离子化总量测定法(K.4)虽没有被上述两个标准列入标准分析方法,其检测结果也与标准分析方法没有可比性,但光离子化法的测定结果也可反映室内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污染程度,又以其较低的市场价格,易于操作而得到广泛应用。鉴于此,本规范将光离子化总量测定法列为非仲裁性分析方法,以供选择使用,评价依据可参照

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的定义是什么

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的定义是什么 长度:米(m) 1. 1790年5月由法国科学家组成的特别委员会,建议以通过巴黎的地球子午线全长的四千万分之一作为长度单位——米 2. 1960年第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米的长度等于氪-86原子的2P10和5d1能级之间跃迁的辐射在真空中波长的1650763.73倍”。 3. 1983年10月在巴黎召开的第十七届国际计量大会:“米是1/299792458秒的时间间隔内光在真空中行程的长度” 质量:千克(kg) 1000立方厘米的纯水在4℃时的质量, 时间:秒(s) 1967年的第13届国际度量衡会议上通过了一项决议,采纳以下定义代替秒的天文定义:一秒为铯-133原子基态两个超精细能级间跃迁辐射9,192,631,770周所持续的时间。 国际原子时是根据以上秒的定义的一种国际参照时标,属国际单位制(SI)。 电流:安培(A) 安培是一恒定电流,若保持在处于真空中相距1米的两无限长,而圆截面可忽略的平行直导线内,则两导线之间产生的力在每米长度上等于2×10-7牛顿。该定义在1948年第九届国际计量大会上得到批准,1960年第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上,安培被正式采用为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之一。安培是为纪念法国物理学家A.-M.安培而命名的。 热力学温度:开尔文(K) 开尔文英文是Kelvin 简称开,国际代号K,热力学温度的单位。开尔文是国际单位制(SI)中7个基本单位之一,以绝对零度(0K)为最低温度,规定水的三相点的温度为273.16K,1K等于水三相点温度的1/273.16。热力学温度T与人们惯用的摄氏温度t的关系是T=t+273.15,因为水的冰点温度近似等于273.15K,并规定热力学温度的单位开(K)与摄氏温度的单位摄氏度(℃)完全相同。开尔文是为了纪念英国物理学家Lord Kelvin而命名的。 发光强度:坎德拉(cd)

定义物理量的原则与方法新课标人教版

定义物理量的原则与方法 —兼谈磁感应强度为何用 B = F/IL定义 (401326)重庆市铝城中学牟长元 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是从内涵角度明确概念的基本方法。概念从逻辑顺序上可区 分为基本概念和导出概念。二者定义的方法有原则的不同。导出概念可由形式逻辑定义,但基本概 念由于它是最前提的概念,故无法从形式逻辑去定义,而是基于实践提出的人为规定。 定义应遵循的重要原则 一、辩证逻辑学在定义内容上要求的普遍原则(对基本概念、导出概念均适用) 1、定义不能与客观事实、客观规律相矛盾 2、定义要反映事物的本质 3、定义不能人为的主观杜撰。基本概念是基于实践的人为规定;导出概念所依据的形式逻辑法 则与来源于实践。定义某一物理概念是实践的需要,而不是纯粹头脑中的产生物。 4、定义要全面(即完备性) 物理量定义的完备性,其定义必备下述两个方面才是完成整的:必须从两个方面定义概念 ⑴定性定义:要能反映出该物理量的本质特点 ⑵定量定义:要给出与其它已知物理量间的定量关系,即数学形式的定义式。 二、形式逻辑对导出概念定义要求的原则 总的来说,只能用确切已知的概念去正确定义未知的概念。 1、定义者的外延与被定义者的外延必须相等,即定义不能太宽或太窄。 2、定义不能是否定判断。因为否定判断一般不能使人把握其本质。 3、定义不能是一个比喻 4、定义不能循环或同义反复(一种自身的循环)。在形式逻辑中即为“定义项中不能直接或间 接包含被定义项”。即导出概念必须用已知概念去定义未在概念。例如,这样同时对能量和功下定 义就有这种弊病。“能量是物体做功的本领。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物理学是研究物理的科学”等。 因此,严格的科学定义要注意概念定义的顺序。 三、物理量定义的方法 物理量是定量化的物理概念,因此它的定义有其独具的特点,即“完备性”,由定性定义和定 量定义构成。 1、基本概念物理量的“定义”方法。 基本物理量的定义是基于实验的人为规定,可以不遵守形式逻辑法则。从“完备性”考虑,基 本物理量的定义应有: 定性定义:是人为规定物质及其运动的某一基本的本质属性。 定量定义:操作性定义的要求是:人为规定单位标准;有时还须人为给定数值的定量计算式。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