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癫痫的药物治疗现状及其进展 (1)

癫痫的药物治疗现状及其进展 (1)

癫痫的药物治疗现状及其进展 (1)
癫痫的药物治疗现状及其进展 (1)

?综述与讲座?癫痫的药物治疗现状及其进展

潘松青

[中图分类号]R7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9057(2004)0920587203

[关键词] 癫痫/治疗; 抗癫痫药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慢性发作性疾病,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癫痫患病率为4.4‰~4.8‰,依此计算全国大约有600万人罹患癫痫。其中以儿童及青少年居多,对人类的危害较大。20世纪60年代以前,抗癫痫药物极其贫乏,主要限于抗痫谱较窄,副性反应大的溴剂、巴比妥盐、苯二氮卓类及苯妥英等,60年代先后研制出丙戊酸和卡马西平,使癫痫的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有20%左右的患者得不到有效的控制。近年来随着对癫痫发病机制认识的深入,终于迎来了新型抗癫痫药物上市的高潮。

习惯上将70年代以前上市者称之为传统或经典抗癫痫药物,一线药物主要有苯妥英、丙戊酸、卡马西平。苯妥英因副反应严重,已退居二线。近10年上市者称为新型抗癫痫药物,目前在国内上市的仅有托吡酯、拉莫三秦及奥卡西平。

传统或经典抗癫痫药物

丙戊酸(Valproate,VPA):1962年由法国人Ey2 mard偶然发现,抗癫痫谱广,毒副反应少,因此迅速在全球推广,迄今为止仍是原发性全身强直阵挛发作、肌阵挛发作、失神发作的首选药物;对复杂部分性发作、单纯性部分性发作也有一定的疗效,但不及卡马西平,宜作为二线药物。作用机制尚不肯定,可能包括以下

作者单位:430060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因素:(1)通过增加合成,减少降解以及增强突触后膜的反应性,加强脑内抑制性神经递质γ2氨基丁酸(G A2 BA)功能。(2)直接作用于神经元膜,改变钾离子转运而降低其兴奋性。(3)降低脑内兴奋性神经递质天门冬氨酸的浓度。口服后迅速完全吸收,1~4小时达到峰浓度,血浆蛋白结合率高达90%,主要在肝脏与葡萄糖醛酸结合代谢,血浆半衰期9~21小时,平均12~13小时。成人初始剂量400mg/d,维持量600~1 800mg/d,儿童每天20~30mg/kg,分2次服用,鉴于血药浓度与发作控制之间无相关性,有人提出一次顿服,也不必监测血药浓度,是目前剂型最多的一类抗癫痫药,其针剂是癫痫连续状态十分有效而且安全的药物。应警惕其肝毒性及高氨血症等特应性反应。

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CBZ):为一种三环结构化合物,上世纪70年代用于临床。实践逐步证实是一种优秀的抗癫痫药物,现已取代苯妥英,是复杂部分发作、单纯部分发作及继发全身发作的首选药物;对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强直发作、阵挛发作也有效,但相对而言不如丙戊酸,建议作为次选。对肌阵挛发作、失神发作、非典型失神发作及失张力发作不仅无效反而加重。作用机制可能与阻滞钠通道、抑制NMDA受体所激活的钠及钙内流以及增强G ABA抑制功能有关。口服吸收慢且不稳定,进食同时服用可增加吸收,主要在肝脏代谢,代谢产物卡马西平10,112环氧化物具有同样

失症状,而表现为刺激症状,如丘脑TIA发作,可表现为肢体及躯干的疼痛或针刺感。从症状学上有时TG A与复杂部分性发作游走自动症鉴别较困难,TG A 表现为突发的记忆丧失,同时伴有时间及地点定向障碍,但谈话,书写、计算能力保持,有自知力,事后不能回忆发作时情况,发作后嗜睡。多由大脑后动脉分支支配区域:海马、穹窿缺血所致,发作持续数十分钟至数小时。但总的来说TIA与癫痫是两大类补贴疾病。TIA多发生于老龄人,伴有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经颅多普勒,头颅CT、MRI、MRA可提示脑血管病征象。

总之,N ES与ES的鉴别是临床上经常碰到的问题,尤其是癫痫专科医生,我们在临床工作中一定要将病人临床情况与其电生理监测结果(长程视频脑电监测)反复多次紧密结合,进行综合判断分析,不能过分依赖上述脑电图检测单项评估,这样才可尽量避免漏诊或误诊。

(收稿日期:2004208203)

(本文编辑:李宇奇)

的抗痫活性。因有肝药酶自身诱导作用(3周左右达到顶峰),同一个体可能有二个呈递减趋势的坪浓度,所以成人初始剂量以100~200mg/d为宜,待自身诱导产生(7~14天)后酌情增量,维持量300~600mg/ d,必要时可用至1200mg/d,儿童每天10~20mg/kg,分2~3次服用。有效血药浓度为4~12μg/ml。不良反应呈剂量相关性,多与其环氧化物有关,毒性反应相对较低,但严重者可致骨髓抑制和剥脱性皮炎。

新型抗癫痫药物

托吡酯(Topiramate,TPM):1995年首先投入英国市场,1999年在中国上市,为一种含有磺胺基团的单糖衍生物,结构上与传统抗癫痫药物迥然不同,实验研究表明具有多重抗癫痫作用机制[125],包括(1)阻断电压依赖性钠通道;(2)拮抗红藻氨酸/AMPA亚型谷氨酸受体;(3)通过非苯二氮卓机制增加G ABA2A型受体G ABA的活性;(4)抑制碳酸酐酶;(5)钙离子通道阻滞。口服吸收完全迅速,血浆蛋白结合率低(9%~17%),半衰期长(19~23小时),呈线性代谢动力学,酶抑制和酶诱导作用较弱,70%~97%以原型由肾脏清除。首先用于难治性部分性发作的添加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疗效[6],后拓宽适应证,对全面性发作,除失神发作外,均显现了较好的控制率。可喜的是对最顽固的Lennox2G astaut综合征也显示了一定疗效[7]。成人剂量以25mg/d开始,每周递增25mg,目标剂量200mg/d。儿童以每天0.5mg/kg开始,每周增加0. 5~1mg/kg,直至达到每天4~8mg/kg。不良反应主要与中枢神经系统有关,包括头昏、嗜睡、协调障碍,其它有体重下降、少汗,对认知功能的影响目前受到关注。

拉莫三嗪(Lamotrigine,L TG):1991年首先在爱尔兰上市,1999年进入中国市场。其抗癫痫机制主要为阻断电压依赖性钠通道;抑制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和天门冬氨酸的释放。抗痫谱较广,加用或单药治疗对全面性发作和部分性发作均有效,尤其对失神发作(典型,非典型)及失张力发作有效[8,9],也可用于Lennox2G astaut综合征、West综合征及其它顽固性癫痫。口服吸收快,血浆蛋白结合率55%,几乎全部在肝脏代谢,无酶诱作用。成人有效剂量100~200mg/ d。儿童每天5~15mg/kg,均宜小剂量开始,分2次服用,缓慢加量,当合用高蛋白结合以及具有酶抑作用的药物丙戊酸时,应相应减少剂量,而与酶诱剂(卡马西平,苯妥英,苯巴比妥)合用时,应适当增量。不良反应有头晕、头痛、复视、共济失调、眼震、疲劳,多呈剂量相关性,特应性不良反应主要是皮疹,急性肝功能衰竭最近见诸报道。

奥卡西平(Oxcarbazepine,OCBZ):由瑞士诺华公司开发,1991年在丹麦首先上市,2004年问鼎中国,化学结构与卡马西平类似,为其102酮衍化物,因此具有相似的抗痫作用机制及抗痫谱,本身虽无活性,但口服吸收后迅速代谢为主要的抗癫痫活性成分2HCBZ,结构的少许改变,体内过程却有明显的优势,因无酶诱作用,半衰期相对稳定,药物间相互作用较少见,调整剂量简单。由于不经由环氧化物代谢,耐受性改善,严重副作用显著降低。临床主要用于部分性发作的单药治疗或添加治疗,疗效与卡马西平相当,但对其中难治性癫痫也显示了较好的疗效[10],尤其可以改善精神症状及认知。成人平均有效剂量600~1200mg/d,儿童每天25~30mg/kg,初始剂量分别为300mg/d及每天10mg/kg,然后每周缓慢递增,不良反应类似卡马西平,但少见而且较轻,变态反应性皮疹罕见。

加巴喷丁(G abapentin,GPB):美国辉瑞公司研制, 1994年美国FDA获准上市,是一种G ABA类似物,作用机理尚不清楚。口服吸收迅速,不受食物影响,基本不与血浆蛋白结合,不经肝脏代谢,无药物间相互作用,耐受性好,因此有较好的药代动力学特性,但抗痫谱较窄,适用于部分性发作及继发性全身发作,而且对难治性癫痫部分性发作有效[11]。成人剂量900~1800mg/d,儿童每天30~40mg/kg,最高可达每天100mg/kg。因半衰期短,宜分3~4次服用。副作用少,主要有疲乏、头晕、嗜睡,且与剂量有关。

非氨酯(Felbamate,FBM):结构上类似眠尔通, 1993年在美国上市。作用机制可能与激动G ABA受体及阻滞NMDA受体有关。因此成为第一个对大脑兴奋性和抑制性有双重作用的抗癫痫药物。抗痫谱广,耐受性好。单药或联合治疗部分性发作、全身性发作、少年肌阵挛癫痫、West综合征及Lannox2G astaut 综合征有效,曾经一度看好,后来因严重的致死性毒副作用急性肝功能衰竭及再生障碍性贫血[12]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目前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正在重新评价,前景未卜。

噻加宾(Tiagabine,TG B):系哌啶甲酸衍生物,亲脂性高,易穿透血脑屏障,抑制突触间隙G ABA再摄取。1997年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获准用于成人部分性发作的添加治疗,可减少其发作频率,对儿童难治性癫痫部分性发作也有效[13]。临床主要用于部分性发作及继发性全身性发作。对肝药酶无影响,因此药物间相互作用少,但半衰期短,需要多次服药。一般常用剂量8~56mg/d,儿童每天1~2mg/kg,分3~4次服。耐受性较好,常见不良反应主要是头晕、嗜睡、激

惹。

氨己烯酸(Vigabatrin,V G B):结构上类似G ABA,通过选择性抑制G ABA转氨酶,减少G ABA降解,从而提高脑内G ABA浓度发挥抗痫效应[14]。1997年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批准临床使用。适用于部分性发作及继发性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尤其是难治性复杂部分性发作,对Lennox2G astaut综合征及West综合征也有效。几乎不与血浆蛋白结合,非肝脏所代谢,半衰期虽然很短,但因酶抑制的滞后效应,药效时间很长,因此有较好的药代动力学特征。起始剂量500mg/d,有效剂量1000~3000mg/d,儿童常用剂量每天40~80 mg/kg。但遗憾的是有较高的管状视野发生率。

抗癫痫药物的负性抗癫痫作用

抗癫痫药物引起癫痫发作加剧,与其初衷背道而驰,称之为负性抗癫痫作用,近来受到应有的重视,大致与以下因素有关。

1.抗癫痫药物中毒或抗癫痫药物中毒性脑病:多在应用较大剂量或多药合用的背景下发生,据报道抗癫痫药物中毒者中有近25%发作频率增加[15],且可能作为中毒的唯一症状,如果伴随反应迟钝、精神异常等脑功能障碍称之为中毒性脑病。不论是传统抗癫痫药物,如丙戊酸,卡马西平等,还是新型抗癫痫药物,如噻加宾、加巴喷丁、氨己烯酸及拉莫三嗪均已见诸文献。减量后可戏剧性好转。

2.抗癫痫药物的矛盾反应或非抗癫痫药物中毒性脑病:选药合理,用量适当,血药浓度低于中毒浓度,发作频率增加或出现新的发作类型,称为矛盾反应,若伴脑功能障碍称为非抗癫痫药物中毒性脑病,即严格意义的抗癫痫药物脑病。多种药物可以导致[15,16],临床容易忽视,往往误以为剂量不够而继续加量,唯一可以改善的办法是停药而不是减量。

3.用药不当:也是相当常见的原因,包括二个含义,癫痫发作类型或综合征诊断错误;未能遵循根据发作类型选药的原则以及无原则多药联合治疗。

关于其机制目前尚不明确,可能有多种机制参与,中毒剂量的抗癫痫药物同样也抑制了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使兴奋性神经元脱抑制,易化了痫样放电[15];与剂量无关,依赖于宿主的抗癫痫药物特应性反应,其结果可造成代谢性脑病,如丙戊酸和卡马西平分别可引起高氨血症和低钠血症;抗癫痫药物的自身机制使然,目前已经注意到G ABA能药物可以加重或引起失神发作[17],可能与G ABA在脑的不同部位具有截然相反(兴奋或抑制)的作用有关,作用于钠离子通道的抗癫痫药物(如卡马西平、苯妥英)主要加重全身性发作。

结语及展望

癫痫的药物治疗仍然是癫痫治疗的主流,新型抗癫痫药物的上市无疑给癫痫的治疗带来了福音,但距理想的条件尚存一定距离,一些未知事件有待探讨,不菲的价格也限制了在国内市场的应用。立足于现有药物,合理选用,充分认识其治疗作用和非治疗作用仍然是最重要的问题。我们相信随着对癫痫发病机制认识的进一步深入以及随着非药物治疗技术的成熟,将会有更理想的抗癫痫药物问世,癫痫的治疗因此会进入一个崭新的时期。

参考文献

[1]Delorenzo RJ,Sombati s,Coulter DA.Effects of topiramate on sus2

tained repetitive firing and spontaneous recurrent seizure discharges in cultured hippocampal neurons.Epilepsia2000;41(suppl1):s402s44.

[2]Skradski S,White HS.Topiramate blocks kainite2evoked cobalt influx2

into cultured neurons.Epilepsia2000;41(suppl1):s452s47.

[3]White HS,Brown SD,Woodhead J H,et al.Topiramate modulates GA2

BA2evoked currents in murine cortical neurons by a nonbenzodiazepine mechanism.Epilepsia2000;41(suppl1):s172s20.

[4]Dodgson S J,Shank RP,Maryanoff BE.Topiramate as a inhibitor of car2

bonic anhydrase isoenzymes.Epilepsia2000;41(suppl1):s352s39. [5]Zhang X,Velumian AA,JonesO T,et al.Modulation of high2voltage2ac2

tivated calcium channels in dentate granule cells by topiramate.Epilep2 sia2000;41(suppl1):s522s60.

[6]BEN2Menachem E,Henrisken O,Dam M,et al.Double2blind,placbo2

controlled trial of topiramate as add2on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refrac2 tory partial seizures.Epilepsia,1996,37(4):5392544.

[7]Alva2Moncayo E,Ruiz A.The value of topiramate used with conven2

tional schemes as an adjunctive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Lennox2

G astaut syndrome.Rev Neurol,2003,36(5):4532457.

[8]Duchowny M,Pellock J M,Graf WD,et al.A placebo2controlled trial of

lamotrigine add2on therapy for partial seizure in children.Neurology, 1999,53(8):172421731.

[9]Frank LM,Enlow T,Holmes G L,et https://www.doczj.com/doc/5a6903302.html,motrigine monotherapy for

typical absence seizures in children.Epilepsia,1999,40(7):9732979.

[10]G lauser TA,Nigro M,Sachdeo R,et al.Adjunctive therapy with oxcar2

bazepine in children with partial seizures.Neurology,2000,54(12): 223722244.

[11]Appleton R,Fichtner K,Lamoreaux L,et al.G abapentin as add2on

therapypartial seizures:A122week,multicenter,double2blind,placebo2 controlled study.Epilepsia,1999,40(8):114721154.

[12]Pennell PB,Ogaily MS,Macdonald RL.Aplastic anemia in a patient re2

ceiving felbamate for complex partial seizures.Neurology,1995,45

(3):4562460.

[13]Pellock J M,Tiagabine experience in children.Epilepsia,2001,42(sup2

pl.3):s492s51.

[14]Perucca E.The clinical pharmacokinetics of the new antiepileptic

drugs.Epilepsia,1999,40(supple19):7213.

[15]Perucca E,Gram L,Avanzini G,et al.Antiepileptic drugs as a cause of

worsening seizures.Epilepsia,1998,39(1):5217.

[16]Guerrini R,Belmonte A,G enton P.Antiepileptic drug2induced worsen2

ing of seizures in children.Epilepsia,1998,39(suppl3):s22s10. [17]Berkovic SF.Aggravation of generalized epilepsies.Epilepsia,1998,39

(suppl3):s112s14.

(收稿日期:2004207228)

(本文编辑:李宇奇)

常见癫痫药物介绍

常见癫痫药物介绍 下面介绍一下常用的抗癫痫药物的适应证、常用剂量、主要不良反应和主要优点及缺点。患者和家庭成员通过了解这部分内容可以对所服用的药物有个初步的认识,同时能有效地监测药物的不良反应,对患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及完善服药的自我管理非常有益。 常用药物包括传统的抗癫痫药物卡马西平(得理多)、丙戊酸钠(德巴金)、苯妥英钠、苯巴比妥、扑米酮、乙琥胺、氯硝西泮(氯硝安定)、西地泮(安定);新型抗癫痫药有氨已烯酸、拉莫三嗪、托吡酯、加巴喷丁、非氨酯、奥卡西平、噻加宾、唑尼沙胺。 现将常用抗癫痫药物的适应症、常用剂量、不良反应等做一简单介绍。 一、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CBZ) 卡马西平国内商品名有痛痉宁、痛可宁等,国外商品名为Tegretol(得理多)。70年代临床用于抗癫痫治疗。 1.适应证:主要用于部分性发作,亦可用于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 2.剂量: (1) 每日维持剂量:成年人为300-1200mg;儿童为10-20mg/kg。 (2) 初始治疗每日剂量:成人100mg-200mg。 3.主要不良反应 (1) 与剂量有关的不良反应:在开始服药时会出现复视、头痛、眩晕、共济失调、胃肠道不适、震颤、疲劳、困倦等。但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这些副作用逐渐减弱或消失。 (2) 加重肌阵挛发作、失神发作、失张力发作。 (3) 特异性反应:5%-15%的患者会出现皮疹, Stevens-Johnson综合征、狼疮、肝损害及骨髓抑制罕见。 (4) 慢性不良反应:少数患者有认知障碍、行为障碍及运动障碍。 (5) 致畸性

卡马西平本身致畸性很小,但其代谢产物环氧化物有致畸性,特别在联合治疗中环氧化物积蓄,使胎儿有较高的先天异常率。从轻度的异常到严重的畸形都能见到,其中脊柱裂的发生率为0.5%。 4.优点 选择性疗效好;有效范围相对无镇静作用;对认知功能影响小;致畸性小;相对花费少。 5. 缺点 适应症谱较小;应用之初可能有胃肠反应;有自身酶诱导作用;少数有肝脏及骨髓抑制作用;皮疹等特异性反应比较常见;有毒性代谢产物环氧化物。 二、丙戊酸(Vaiproic acid,VPA) 有丙戊酸钠及丙戊酸镁。国外商品名德巴金(Deoakine)。 1.适应证:为广谱抗癫痫药物。是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失神发作、肌阵挛的首选药物,对部分性发作也有效。 2.剂量 (1) 每日维持剂量:成年人为600-1800 mg;儿童为20-30 mg/kg。 (2) 初始治疗每日剂量:成人为400 mg;儿童为10-15mg/ kg。 3.主要不良反应 (1)与剂量有关的不良反应:胃肠道反应,如食欲不好、恶心、呕吐、消化不良、腹泻或便秘等;乏力、脱发、震颤、行为异常、高血氨症、脑病。 (2)特异性反应:血小板减少和肝酶升高。骨髓抑制、胰腺炎少见。,年龄小于2岁的患者应用多药联合治疗时,致命性肝功能障碍的危险性为1/500,其危险性随着年龄增大而下降。 (3)慢性不良反应:体重增加、多囊卵巢、月经不规律、脑病和脑萎缩罕见。 (4)致畸性:在妊娠前三个月孕妇服用丙戊酸,胎儿脊柱裂的发生率为1-2%。也可见到其他畸形。 4.优点

癫痫的定位诊断及外科治疗进展-2719-2020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

2020年华医网继续教育答案-2719-癫痫的定位诊断 及外科治疗进展 备注:红色选项或后方标记“[正确答案]”为正确选项 (一)癫痫术前评估技术 1、下列不属于癫痫术前评估内容的是() A、病史采集 B、临床症状学 C、心脏超声[正确答案] D、头皮VEEG E、头部MRI 2、下列关于癫痫的说法正确的是() A、癫痫样发作指的是由于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的短暂的异常运动和行为[正确答案] B、癫痫是一组反复发作的神经元异常放电所致的短暂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的突发疾病 C、难治性癫痫是应用正确选择且能耐受的一种抗癫痫药物,仍未能达到持续无发作 D、癫痫术前评估的对象是所有的癫痫患者 E、癫痫手术目的是无发作 3、癫痫术前评估的对象是() A、所有癫痫患者 B、难治性癫痫患者[正确答案] C、不经常发作的患者 D、经常发作但用药后良好的患者 E、发作期患者 4、对于易激动区的测定方法为() A、电生理[正确答案] B、结构性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

C、行为观察和病人描述 D、神经系统检查 E、理论概念 5、对于致痫性病灶的测定方法为() A、电生理 B、结构性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正确答案] C、行为观察和病人描述 D、神经系统检查 E、理论概念 6、()是癫痫术前评估的基础 A、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正确答案] B、MRI C、SPECT D、WADA-test E、头皮VEEG 7、对于功能缺失区的测定方法为() A、电生理 B、结构性影像学和组织病理学 C、行为观察和病人描述 D、神经系统检查[正确答案] E、理论概念 8、癫痫产生发作的最初皮层区域为() A、易激动区 B、发作起始区[正确答案] C、致痫性病灶 D、症状产生区 E、功能缺失区 (二)癫痫发作症状学定位诊断

难治性癫痫的治疗进展

·综述·难治性癫痫的治疗进展 孟曙庆张洪 癫痫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0.6%~1.1%,其中60%~70%的患者在服用抗痫药物时仍会发作,导致一部分患者自行停止药物治疗[1]。目前我国约600万以上的癫痫患者,每年新发癫痫患者65万~70万,大约25%为难治性癫痫。虽然目前癫痫的诊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难治性癫痫患者的数量却在日益增多。广义难治性癫痫是指使用目前的抗癫痫药物(AEDs)规范治疗,不能终止其发作或已被临床证实是难治的癫痫及癫痫综合征。国外对难治性癫痫的描述有不同的名称如“Chronic Epilepsy”,“Refractory Epilepsy”,“Intractable Epilepsy”,“Drug resistant Epilepsy”,“Drug non-responsive Epilepsy”,从不同角度反映了难治性癫痫具有慢性、顽固性、难处理性、药物抵抗性以及药物不敏感性的特征。国外定义难治性癫痫通常是指经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AEDs治疗,患者无满意效果,癫痫的发作仍不能缓解[2]。国内提出的难治性癫痫诊断纳入标准,要求同时满足以下的患者可优先考虑为难治性癫痫[3]:应用适当的AEDs正规治疗且药物浓度在有效范围内;频繁的癫痫发作每月至少4次以上;观察2年以上癫痫发作仍不能控制且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除外颅内占位及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早期识别早期诊断难治性癫痫是合理选择治疗方法和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2009年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制定了难治性癫痫的统一方案。该方案首先将抗癫痫治疗效果分为以下3类:“发作缓解”指在治疗观察期间内,无发作的持续时间至少是治疗前最长发作间隔时间的3倍或者1年(取决于两者之间哪个更长);“治疗失败”指经过合理治疗后未达到以上发作缓解的标准,包括在1年内发作类型改变;“结果不明”指无发作的持续时间达到治疗前最长发作间隔时间的3倍但短于1年。在以上治疗效果分类的基础上,结合使用AEDs数量这一要素,将癫痫对AEDs治疗的反应性分为“药物有效性”、“药物抵抗性”和“药物反应性不明”。因此,提出了“药物抵抗性癫痫”的确切定义是:根据癫痫发作类型,合理选择并正确使用至少2种耐受性好的AEDs单用或联合使用进行治疗后,患者无发作的持续时间未达到治疗前最长发作间隔时间的3倍或者1年(取决于两者之间哪个更长)[2]。癫痫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多种新型AEDs的开发应用,明显改善难治性癫痫的诊断及治疗现状,本文就近年来有关难治性癫痫的治疗文献进行总结。 一、抗痫药物治疗 癫痫的典型特征是没有任何明确原因大脑中的神经元的异 DOI:10.3877/cma.j.issn.1674-0785.2013.15.077 作者单位:430071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科 通讯作者:张洪,Email:zhangh9@https://www.doczj.com/doc/5a6903302.html, 常活动引起的反复痫性发作。目前AEDs治疗可以使大多数癫痫患者的症状得到有效控制。一般来说,大约50%的患者在初始单药治疗时达到缓解发作,15%~25%的患者可通过改变或添加AEDs治疗使发作缓解,而20%~30%的患者将不能达到满意的发作缓解。目前国内应用较多的联合用药方式有丙戊酸钠+拉莫三嗪、丙戊酸钠+托吡酯、丙戊酸钠+卡马西平、拉莫三嗪+托吡酯等;一般主张两种AEDs联用,最多不要超过三种AEDs联合。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安全性更好的新型AEDs被引入市场,更好地控制了癫痫的发作,特别是对那些难治性癫痫患者。因此,现在认为添加新的AEDs是治疗难治性癫痫的有效方法[4]。新型抗痫药物作用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降低兴奋性氨基酸及其受体的功能,降低神经细胞的兴奋性的药物如托吡酯等;增强γ-氨基丁酸及其受体的功能,加强中枢抑制功能的药物如托吡酯和加巴喷丁等;作用于离子通道发挥作用,其中抑制电压门控性钠离子通道的药物如托吡酯、拉莫三嗪、唑尼酰胺和Carisbamate;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如托吡酯、唑尼酰胺和普瑞巴林等;选择性结合突触囊泡蛋白SV2A 类药物如左乙拉西坦和布瓦西坦片等;抑制糖酵解类药物如2-脱氧-d-葡萄糖等。 1. 托吡酯:是一种新型广谱抗癫痫药,其化学结构与其他AEDs完全不同,为毗哺果糖氨基磺酸酯。最近的研究发现,托吡酯对1~24个月难治性癫痫部分性发作的婴儿有效,且安全性好[5]。回顾性分析[6]托吡酯对35名成年难治性癫痫发作持续状态患者的研究发现,启动使用托吡酯、没有额外的AEDs 并停止连续静脉麻醉药,在第1天难治性癫痫发作持续状态累计停止患者为4/35(11%),第2天为10/35(29%),在第3天为14/35(40%)。结果提示托吡酯是难治性癫痫发作持续状态的添加治疗,没有明显的副作用或并发症。 2. 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m):为吡咯烷类似物,选择性地结合突触囊泡蛋白SV2A,参与囊泡的聚合与胞吐作用,从而调节神经递质释放而发挥抗癫痫作用。左乙拉西坦是一种新型的AEDs,已获得批准在儿童中使用。一个多中心观察性回顾性研究[7]报道了左乙拉西坦在200例难治性癫痫儿童中使用情况,纳入研究的儿童年龄范围为0.3~19岁(平均9岁),发病年龄中位数为3年(范围0~13年),其结果显示左乙拉西坦的耐受性良好,1年的保留率为49%,无严重不良事件,只有24%的患者有相关的不良事件报告(主要是情绪或行为上的变化)。患者持续服药达2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后有明显好转(癫痫发作减少>50%)的比率分别为60%、40%和32%,其中包括癫痫发作消失的比例分别为14%、14%和5%。其结果证实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的疗效和耐受性较好,尤其是在12个月内表现出良好的疗效和保留率。另一项研究[8]也

癫痫的药物治疗现状及其进展 (1)

?综述与讲座?癫痫的药物治疗现状及其进展 潘松青 [中图分类号]R7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29057(2004)0920587203 [关键词] 癫痫/治疗; 抗癫痫药 癫痫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慢性发作性疾病,据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癫痫患病率为4.4‰~4.8‰,依此计算全国大约有600万人罹患癫痫。其中以儿童及青少年居多,对人类的危害较大。20世纪60年代以前,抗癫痫药物极其贫乏,主要限于抗痫谱较窄,副性反应大的溴剂、巴比妥盐、苯二氮卓类及苯妥英等,60年代先后研制出丙戊酸和卡马西平,使癫痫的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仍有20%左右的患者得不到有效的控制。近年来随着对癫痫发病机制认识的深入,终于迎来了新型抗癫痫药物上市的高潮。 习惯上将70年代以前上市者称之为传统或经典抗癫痫药物,一线药物主要有苯妥英、丙戊酸、卡马西平。苯妥英因副反应严重,已退居二线。近10年上市者称为新型抗癫痫药物,目前在国内上市的仅有托吡酯、拉莫三秦及奥卡西平。 传统或经典抗癫痫药物 丙戊酸(Valproate,VPA):1962年由法国人Ey2 mard偶然发现,抗癫痫谱广,毒副反应少,因此迅速在全球推广,迄今为止仍是原发性全身强直阵挛发作、肌阵挛发作、失神发作的首选药物;对复杂部分性发作、单纯性部分性发作也有一定的疗效,但不及卡马西平,宜作为二线药物。作用机制尚不肯定,可能包括以下 作者单位:430060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因素:(1)通过增加合成,减少降解以及增强突触后膜的反应性,加强脑内抑制性神经递质γ2氨基丁酸(G A2 BA)功能。(2)直接作用于神经元膜,改变钾离子转运而降低其兴奋性。(3)降低脑内兴奋性神经递质天门冬氨酸的浓度。口服后迅速完全吸收,1~4小时达到峰浓度,血浆蛋白结合率高达90%,主要在肝脏与葡萄糖醛酸结合代谢,血浆半衰期9~21小时,平均12~13小时。成人初始剂量400mg/d,维持量600~1 800mg/d,儿童每天20~30mg/kg,分2次服用,鉴于血药浓度与发作控制之间无相关性,有人提出一次顿服,也不必监测血药浓度,是目前剂型最多的一类抗癫痫药,其针剂是癫痫连续状态十分有效而且安全的药物。应警惕其肝毒性及高氨血症等特应性反应。 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CBZ):为一种三环结构化合物,上世纪70年代用于临床。实践逐步证实是一种优秀的抗癫痫药物,现已取代苯妥英,是复杂部分发作、单纯部分发作及继发全身发作的首选药物;对全身强直阵挛发作、强直发作、阵挛发作也有效,但相对而言不如丙戊酸,建议作为次选。对肌阵挛发作、失神发作、非典型失神发作及失张力发作不仅无效反而加重。作用机制可能与阻滞钠通道、抑制NMDA受体所激活的钠及钙内流以及增强G ABA抑制功能有关。口服吸收慢且不稳定,进食同时服用可增加吸收,主要在肝脏代谢,代谢产物卡马西平10,112环氧化物具有同样 失症状,而表现为刺激症状,如丘脑TIA发作,可表现为肢体及躯干的疼痛或针刺感。从症状学上有时TG A与复杂部分性发作游走自动症鉴别较困难,TG A 表现为突发的记忆丧失,同时伴有时间及地点定向障碍,但谈话,书写、计算能力保持,有自知力,事后不能回忆发作时情况,发作后嗜睡。多由大脑后动脉分支支配区域:海马、穹窿缺血所致,发作持续数十分钟至数小时。但总的来说TIA与癫痫是两大类补贴疾病。TIA多发生于老龄人,伴有血管病的危险因素,经颅多普勒,头颅CT、MRI、MRA可提示脑血管病征象。 总之,N ES与ES的鉴别是临床上经常碰到的问题,尤其是癫痫专科医生,我们在临床工作中一定要将病人临床情况与其电生理监测结果(长程视频脑电监测)反复多次紧密结合,进行综合判断分析,不能过分依赖上述脑电图检测单项评估,这样才可尽量避免漏诊或误诊。 (收稿日期:2004208203) (本文编辑:李宇奇)

癫痫和其临床合理用药

癫痫及其临床合理用药 齐晓涟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T_b 目的要求 1. 掌握临床常用的抗癫痫药及新型抗癫痫药的药理作用、药代动力学特点、用法用量、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 2. 熟悉癫痫的药物治疗原则、抗癫痫药的作用机制 3. 了解癫痫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及病因学分类 内容介绍 1.癫痫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分类 2. 癫痫的药物治疗 3. 药物治疗原则、抗癫痫药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常用的抗癫痫药 T_e 一、癫痫概述 B_e (一)定义 癫痫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脑部疾患,以脑部神经系统反复突然过度放电所致的间歇性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为特征。它是一种起源于大脑并反复发作的运动、感觉、自主神经、意识和神经状态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 癫痫具有发作性、短暂性、重复性、刻板性等特性,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疾病。 (二)病因 遗传、年龄、觉醒与睡眠周期、内分泌的改变可影响癫痫的发作。发热、过量饮水、过度换气、饮酒、失眠、饥饿、强烈情感活动、精神激动、受惊等可诱发癫痫的发作。某些脑部疾病(如结节性硬化、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颅脑外伤、脑血管病等)和全身或系统性疾病(缺氧、低血糖、甲状旁腺功能减退、高血压脑病等)可引起癫痫。 (三)发病机制 癫痫的发病机制迄今尚未完全阐明。 癫痫具有两大特征:临床发作、脑电图上的痫样放电。正常人由于感冒、发热、电解质失调、药物过量、长期饮酒戒断、睡眠不足等也可有单次发作,但不能诊断为癫痫。 (四)临床表现 癫痫常见的临床表现有:意识丧失、口吐白沫、全身抽搐、愣神发呆、运动、感觉、精神异常、局部肌肉抽动。多种多样的临床表现存在共性与个性。 1. 共性 (1)发作性:癫痫突然发生,持续一段时间后迅速恢复,间歇期正常。 (2)短暂性:发作持续时间非常短,数秒或数分钟,除癫痫持续状态,很少超过5min。(3)重复性:癫痫都有反复发作的特征。 (4)刻板性:就某患者而言,发作的临床表现几乎一致。 2. 个性 不同类型癫痫所具有的特征是一种类型的癫痫区别于另一种类型的主要依据。

柳叶刀:癫痫诊治重大进展回顾(综述)

柳叶刀:癫痫诊治重大进展回顾(综述) 近日The Lancet发表了一篇综述,回顾了近年癫痫治疗领域的新进展,包括更新的癫痫定义和分类,已有的抗癫痫药物治疗原则以及正在研究中的癫痫治疗药物靶点,并指出了未来癫痫研究的方向。癫痫相关术语定义: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定义痫性发作为“脑内神经元同步活动异常增加而导致的症状/体征”,癫痫的定义为“大脑具有产生持续性痫性发作的倾向,并且伴有神经系统、认知功能、心理学以及社会学方面的后果”。然而,该定义在日常临床实践中并不适用。因此,去年ILAE制定了新的癫痫实用性定义,包括:(1)至少两次非诱发性(或反射性)发作,两次发作间隔> 24 小时;(2)一次非诱发(或反射性)发作及未来发作(未来10 年内)的可能性与两次非诱发性发作后再发风险相当(至少60%);(3)诊断为癫痫综合征。分类:2010年ILAE分类和术语委员会提出了癫痫的分类方法(总结1),详细如下:1. 全面性发作(双侧起源或者是迅速扩展至双侧):(1)强直-阵挛性发作;(2)失神发作:典型失神、不典型失神、伴特殊形式的失神(肌阵挛失神、眼睑肌阵挛);(3)阵挛;(4)强直;(5)失张力;(6)肌阵挛:肌阵挛、肌阵挛失张力、肌阵挛强直。2. 局灶性发作(单侧起源):根据以下一个或多个特征来分类(1)先兆;(2)运动;(3)

自主神经;(4)有意识,有反应;(5)可转变为双侧癫痫发作。3. 不确定的发作(不能明确是全面性还是局灶性):包括癫痫性痉挛及其他。流行病学及预后1. 高收入国家癫痫患病率为5-8‰,低收入国家中为10‰,农村地区可能更高。这种地区性差异是由于癫痫相关危险因素差异所致,包括感染以及围产期保健等。高收入国家中癫痫患者死亡率是普通人群2-5倍,而低收入国家中则高达37倍。癫痫发作后前5年死亡率最高。癫痫合并的神经精神并发症是导致死亡率增加的主要原因。2. 合并症:合并症增加癫痫患者疾病负担,并且影响药物选择和预后。约1/3患者伴有焦虑或抑郁,合并症可以是原因(比如脑血管病导致癫痫)或结果(药物导致的焦虑抑郁);或者合并症与癫痫具有共同的病因或致病机制。3. 病理生理学:痫性发作是由于脑内神经元短暂异常同步化而干扰了正常神经元传导过程。这种干扰因起源部位不同而表现为不同的症状及体征;在痫性病灶中,由于神经元兴奋性增加或抑制性减少而导致癫痫发作(图)。在癫痫的发作、传播以及终止的过程中涉及不同的神经网络结构。 图. 癫痫产生的网络结构基础诊断癫痫的诊断主要基于患者以及知情者对于癫痫发作准确和系统的描述,可能不需要特异性的检查。近年来由于智能手机的发展,使得癫痫患者家属能够实时记录下癫痫发作过程;但仍然存在一些由于医生

癫痫病治疗最佳药物

癫痫病治疗最佳药物 抑痫散(丸) 对癫痫大发作伴有精神症状者或精神运动性发作者有一定疗效。其配方是:天麻330克、全蝎330克、丹参90克、当归150克和硼 砂90克。将前4种药烘干或烤干后,与硼砂一起研成细末或制成蜜 丸(以朱砂为衣),每丸重9克。服用方法:抑痫散每次4.5克,每 日3次;或抑痫丸每次1丸,每日3次。 青黛散 对部分癫痫大发作有较好的效果。其配方是:山药180克、硼砂90克和青黛30克,三者混合均匀后即可服用。每次3克,每日3 次。 宁痫散 对部分癫痫大发作的病人有效。其配方是:朱砂450克、硼砂 450克、制香附900克、广木香900克和川玉金900克。将诸药研 末混合后服用,每次1.8克,每日2次。 白金丸 对某些癫痫大发作病人有效。其配方是:广郁金120克、白矾 120克。共研细末,薄荷汤泛丸。每次3~6克,热汤或菖蒲汤送服,每日2~3次。 痫症镇心丸 对精神性发作有效,用于大发作伴有精神症状者。其配方包括:犀角150克、犀黄2.1克、川连9克、麦冬9克、茯苓21克、珠粉 6克、枣仁30克、炙甘草3克、胆星15克、朱砂9克。将前几种 药共研细末,胆星氧化,加蜂蜜为丸,朱砂为衣,每粒湿重 1.2克。每次1丸,姜汤送服,每日2~3次。 温胆汤加减

对癫痫精神症状有一定疗效。配方及用法是:半夏、茯苓各9克,陈皮、远志、石菖蒲各4.5克,枳实、竹茹各6克,甘草3克。用 水煎成200毫升,每次100毫升,每日2次,早晚分服。也可简化 改用二陈丸,每次4.5克,每日2次,和白金丸(每次4.5克)共服。如体质虚弱,可采用白金丸与河车大造丸同服,每次各4.5克,每 日2次。 定痫丸加减 对癫痫及癫痫性痴呆有一定疗效。配法及用法:钩藤60克、天 麻15克、贝母30克、胆星30克、半夏30克、陈皮30克、茯苓 30克、丹参15克、麦冬30克、菖蒲30克、远志15克、全蝎15 克、天虫30克、琥珀15克、甘草15克,共研细末,用竹沥姜汁和 水泛丸,朱砂为衣,每次9克,每日2~3次。 医痫无双丸、保元丹(丸)、朱黄抱龙丸、琥珀抱龙丸等成品丸药,对缓解癫痫发作亦有一定疗效。 治疗癫痫首先要根据患者发作的类型和特点来合理选药。 癫痫发作有不同的类型,所以不同类型的癫痫药选择对应的药物。如果药不对症,不但治不好癫痫,还会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 服用癫痫药物治疗需坚持先用单一抗癫痫药物的原则: 对癫痫的治疗,现在多数专家都主张尽量使用单一抗癫痫药物治疗,以避免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同时也容易 观察疗效。 很多经典的、传统的老药都有明显的认知功能的改变,而随着对癫痫治疗研究的不断深入,拉莫三嗪等不良反应较少的新型抗癫药 物已经问世。如果有条件的话,可以尽量选择这类低毒的抗癫痫药。 不要随意减量或停药: 是否应减量或停药,一定要咨询主治医师。如果随意停药或减量,可能导致病情复发,势必要用更大的剂量才能控制病情,这就可能 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引起不良后果。

2020癫痫领域治疗新进展(全文)

2020癫痫领域治疗新进展(全文) 癫痫(Epilepsy)是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脑部疾病,以脑神经元过度放电导致反复性、发作性和短暂性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常为特征。癫痫的治疗无外乎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新型药物近两年(2018年后)经FDA批准的抗癫痫药物: 大麻二酚(cannabidiol,简称CBD):适用于治疗≥2岁的Lennox-Gastaut综合征、Dravet综合征和顽固性癫痫患者。 司替戊醇(stiripentol):可与氯巴占(clobazam)联用治疗≥2岁的Dravet综合征患者。 依维莫司(everolimus):该药用于治疗≥2岁患有结节性硬化症关联的部分性癫痫患者。 Xcopri(cenobamate):韩国SK生物制药公司生产,2019、2020年获得FDA和EMA批准,用于辅助治疗成人局灶性发作,抑制电压门控钠电流,也是GABAA离子通道的正变构调节剂。 内源大麻素系统样化合物的药理学靶点研究

研究表明,大麻二酚在癫痫、心血管疾病、炎症、自身免疫疾病、神经退行性、肾脏疾病和癌症等多种疾病中发挥作用。同时发现大麻二酚药物是一种多靶点药物,其主要作用靶点为CB1和CB2受体,对TRPV1通道、BKCa通道、GPR家族受体(GPR18、GPR55、GPR119、GPR92)和PPARα核受体也有靶点作用,并且对细胞内的ERK、Akt和RhoA传导通路有着激活作用。 内源大麻素系统样化合物的药理学靶点研究 内源大麻素系统与癫痫研究在多种颞叶癫痫动物模型中,CB1和CB2激动剂具有抗癫痫作用,而CB1和CB2拮抗剂具有产生癫痫作用。CB1拮抗剂SR141716A具有抗癫痫作用,特别是在外伤诱发的癫痫或热性惊厥。戊四唑点燃动物癫痫模型,激活CB1具有抗急性癫痫发作作用;激活PPARγ具有协同效应。

癫痫药物治疗原则

癫痫发作是由大脑神经元异常的同步化放电引起的一系列短暂的脑功能失常,以突发性、暂时性、反复发作性症候为主要临床特征的慢性脑功能障碍综合征。 近年来,神经内科的专家们对癫痫提出了一些新建议。ILAE 和IBE (2005)关于癫痫定义的新建议,其要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存在持久性损害,从而提示其具有再次复发的极大可能性;(2)脑内存在持久性损害,从而提示其具有再次复发的可能性;(3)伴随其它方面的多种损害,包括神经生物学损害,认知和社会心理适应性障碍等。 癫痫的药物治疗原则 癫痫的治疗,目前仍然以抗癫痫药物治疗为主要的治疗手段。经抗癫痫药物治疗的患者,70%~80%癫痫发作可以控制,但也有20%~30%的患者发展成难治性癫痫,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抗癫痫药物的治疗原则包括以下11个方面:(1)确诊后及早治疗。一般癫痫发作2次即应开始用药。(2)合理选择抗癫痫药。应该根据癫痫的发作类型或癫痫综合征选用药物。(3)尽量单药治疗,只有单药治疗确实无效时,再考虑合理的联合用药。(4)必要的治疗药物检测,根据药代动力学参数和临床效应调整剂量。(5)简化服药方法。根据药物半衰期给药,分配好服药间隔。(6)规律服药。合理换药或停药、避免自行调药、停药以及滥用药物。(7)定期随诊。注意不良反应。(8)新型抗癫痫药物的合理应用。( 9)停药后反复,可恢复原方案重新治疗,多数仍然有效。(10)强调治疗的目标是使患者拥有最佳生活质量。(11)始终突出治疗的个体化原则。 癫痫药物治疗需要注意的问题 抗癫痫治疗的主要目标是终止癫痫发作,同时应避免或最大限度地减轻不良反应,尽可能使患者获得理想的远期预后和最佳的生活质量。癫痫药物治疗需要注意的问题如下。 1.按类型选择抗癫痫药物 抗癫痫药物选择的最基本依据是按癫痫发作类型和/或癫痫综合征类型选药,即药物的作用谱。传统抗癫痫药与新型抗癫痫药的作用谱见表1和表2。 2.尽量单药治疗与合理的联合用药单药治疗具有不良反应少、无明显的药物相互作用\患者依从性较好、费用少等特点。新诊断患者首选单药治疗,其发作终止率达47%。第一个单药治疗无效,可考虑换用另外一个单药治疗,第二个单药治疗,仍然有13%达到无发作。 单药治疗确实无效时,可考虑多药联合联合治疗,以不超过3种药物为宜。联合用药尽量使用抗癫痫机制不同的、具有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互补优势的抗癫痫药物,同时最好能使不良反应互相抵消或互不加重。 3.必要的治疗药物检测,提高AED 的疗效和安全性 治疗药物检测(TDM )通过测定血中药物浓度,使给药方案个体化,提高疗效,避免或减少中毒,并根据药代动力学参数和临

难治性癫痫的治疗进展_孟曙庆

?综述? 难治性癫痫的治疗进展 孟曙庆张洪 癫痫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0.6%~1.1%,其中60%~70%的患者在服用抗痫药物时仍会发作,导致一部分患者自行停止药物治疗[1]。目前我国约600万以上的癫痫患者,每年新发癫痫患者65万~70万,大约25%为难治性癫痫。虽然目前癫痫的诊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难治性癫痫患者的数量却在日益增多。广义难治性癫痫是指使用目前的抗癫痫药物(AEDs)规范治疗,不能终止其发作或已被临床证实是难治的癫痫及癫痫综合征。国外对难治性癫痫的描述有不同的名称如“Chronic Epilepsy”,“Refractory Epilepsy”,“Intractable Epilepsy”,“Drug resistant Epilepsy”,“Drug non-responsive Epilepsy”,从不同角度反映了难治性癫痫具有慢性、顽固性、难处理性、药物抵抗性以及药物不敏感性的特征。国外定义难治性癫痫通常是指经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AEDs治疗,患者无满意效果,癫痫的发作仍不能缓解[2]。国内提出的难治性癫痫诊断纳入标准,要求同时满足以下的患者可优先考虑为难治性癫痫[3]:应用适当的AEDs正规治疗且药物浓度在有效范围内;频繁的癫痫发作每月至少4次以上;观察2年以上癫痫发作仍不能控制且影响患者生活质量;除外颅内占位及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 早期识别早期诊断难治性癫痫是合理选择治疗方法和改善患者预后的关键。2009年国际抗癫痫联盟(ILAE)制定了难治性癫痫的统一方案。该方案首先将抗癫痫治疗效果分为以下3类:“发作缓解”指在治疗观察期间内,无发作的持续时间至少是治疗前最长发作间隔时间的3倍或者1年(取决于两者之间哪个更长);“治疗失败”指经过合理治疗后未达到以上发作缓解的标准,包括在1年内发作类型改变;“结果不明”指无发作的持续时间达到治疗前最长发作间隔时间的3倍但短于1年。在以上治疗效果分类的基础上,结合使用AEDs数量这一要素,将癫痫对AEDs治疗的反应性分为“药物有效性”、“药物抵抗性”和“药物反应性不明”。因此,提出了“药物抵抗性癫痫”的确切定义是:根据癫痫发作类型,合理选择并正确使用至少2种耐受性好的AEDs单用或联合使用进行治疗后,患者无发作的持续时间未达到治疗前最长发作间隔时间的3倍或者1年(取决于两者之间哪个更长)[2]。癫痫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和多种新型AEDs的开发应用,明显改善难治性癫痫的诊断及治疗现状,本文就近年来有关难治性癫痫的治疗文献进行总结。 一、抗痫药物治疗 癫痫的典型特征是没有任何明确原因大脑中的神经元的异 DOI:10.3877/cma.j.issn.1674-0785.2013.15.077 作者单位:430071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神经科 通讯作者:张洪,Email:zhangh9@https://www.doczj.com/doc/5a6903302.html, 常活动引起的反复痫性发作。目前AEDs治疗可以使大多数癫痫患者的症状得到有效控制。一般来说,大约50%的患者在初始单药治疗时达到缓解发作,15%~25%的患者可通过改变或添加AEDs治疗使发作缓解,而20%~30%的患者将不能达到满意的发作缓解。目前国内应用较多的联合用药方式有丙戊酸钠+拉莫三嗪、丙戊酸钠+托吡酯、丙戊酸钠+卡马西平、拉莫三嗪+托吡酯等;一般主张两种AEDs联用,最多不要超过三种AEDs联合。在过去的十多年中,一些安全性更好的新型AEDs被引入市场,更好地控制了癫痫的发作,特别是对那些难治性癫痫患者。因此,现在认为添加新的AEDs是治疗难治性癫痫的有效方法[4]。新型抗痫药物作用机制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降低兴奋性氨基酸及其受体的功能,降低神经细胞的兴奋性的药物如托吡酯等;增强γ-氨基丁酸及其受体的功能,加强中枢抑制功能的药物如托吡酯和加巴喷丁等;作用于离子通道发挥作用,其中抑制电压门控性钠离子通道的药物如托吡酯、拉莫三嗪、唑尼酰胺和Carisbamate;钙离子通道阻滞剂如托吡酯、唑尼酰胺和普瑞巴林等;选择性结合突触囊泡蛋白SV2A 类药物如左乙拉西坦和布瓦西坦片等;抑制糖酵解类药物如2-脱氧-d-葡萄糖等。 1. 托吡酯:是一种新型广谱抗癫痫药,其化学结构与其他AEDs完全不同,为毗哺果糖氨基磺酸酯。最近的研究发现,托吡酯对1~24个月难治性癫痫部分性发作的婴儿有效,且安全性好[5]。回顾性分析[6]托吡酯对35名成年难治性癫痫发作持续状态患者的研究发现,启动使用托吡酯、没有额外的AEDs 并停止连续静脉麻醉药,在第1天难治性癫痫发作持续状态累计停止患者为4/35(11%),第2天为10/35(29%),在第3天为14/35(40%)。结果提示托吡酯是难治性癫痫发作持续状态的添加治疗,没有明显的副作用或并发症。 2. 左乙拉西坦(Levetiracetam):为吡咯烷类似物,选择性地结合突触囊泡蛋白SV2A,参与囊泡的聚合与胞吐作用,从而调节神经递质释放而发挥抗癫痫作用。左乙拉西坦是一种新型的AEDs,已获得批准在儿童中使用。一个多中心观察性回顾性研究[7]报道了左乙拉西坦在200例难治性癫痫儿童中使用情况,纳入研究的儿童年龄范围为0.3~19岁(平均9岁),发病年龄中位数为3年(范围0~13年),其结果显示左乙拉西坦的耐受性良好,1年的保留率为49%,无严重不良事件,只有24%的患者有相关的不良事件报告(主要是情绪或行为上的变化)。患者持续服药达2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后有明显好转(癫痫发作减少>50%)的比率分别为60%、40%和32%,其中包括癫痫发作消失的比例分别为14%、14%和5%。其结果证实左乙拉西坦治疗儿童难治性癫痫的疗效和耐受性较好,尤其是在12个月内表现出良好的疗效和保留率。另一项研究[8]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