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命题作文“静”讲评及例文

命题作文“静”讲评及例文

命题作文“静”讲评及例文
命题作文“静”讲评及例文

命题作文“静”讲评及例文

命题作文“静”讲评及例文

宁静的山是心灵的绘画,宁静的水是灵魂的诗篇,宁静的夜是精神的书籍。静是一种品德,是三省吾身后的人生独悟;静,是一种修为,是潮期潮落后的生活本真。静是一种享受,是人与人之间心灵默契下的和谐安详。

请以“静”为题,立意自定。文体自选。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教学设想:

作文教学主要贯穿两条线——思维与语言。“静”这篇作文讲评主要突出思维训练。这是一篇独词类作文,在近几年高考中频频出现。2003年上海卷“杂”、北京卷“折”,2004年上海卷“忙”、北京卷“包容”,2005年江西卷“脸”、广东卷“纪念”,2006年辽宁卷“肩膀”、天津卷“愿景”、安徽卷“读”、四川卷“问”等。独词类作文的难点在于如何“化大为小”迅速有效的打开文章的思路?这也是我们本次作文讲评的重点。以期达到“以点带面”“举一反三”的效果。

学习目标:掌握“化大为小”的方法,迅速打开文章的思路。

审题:

命题作文有的直接给出题目,有的前面还有一段提示性的话语。提示语的作用无非两个,一是提示性,一是限制性。我们看这个提示语,主要起什么作用。限制性在哪?提示我们写作的几个角度?静是一种品德,静是一种修为,静是一种享受。可以找一个自己熟悉有话可说的角度去写。

这篇以“静”为题的命题作文,题目相当宽泛,给了我们广阔的写作空间。但正因为题目太宽泛了,我们不少同学感觉“老虎吃天无处下口”。感觉有浑身力气却如同打在了棉花上,有点“拔剑四顾心茫然”的感觉。面对这种独词性的命题作文,如何迅速有效地打开文章的思路?今天老师教大家一招“化功大法”——化大为小。

“化大为小”三招:

1、组词法:围绕“静”,我们可以列出“安静、冷静、宁静、寂静、平静、幽静”等一些常见的词语,写作时就可以围绕其中的一方面或几方面来展开。组词法主要针对概念过于宽泛笼统,化大为小、化虚为实。组词之后再结合现实,把短语扩展成句子。如“宁静”大自然的宁静、心灵的宁静、宁静也是一种美、学习要有一颗宁静的心等等。

大自然的宁静,却隐藏着勃勃的生机。种子在悄悄发芽,花儿在潜滋暗长;小熊在地洞里熟睡,蚕蛹在丝被里变化,大地的诗歌啊,从来就不会停下。

心灵的宁静。人需要宁静,身体的需要,也是心灵的需要。洗去尘世的喧哗,来一次心灵的洗涤,不让心灵蒙上太多的灰尘而老化。

宁静也是一种美,不喧哗、不耀眼、却如海一般平静、深远,是美的升华。

静中蓄势,蓄势待发,你做好准备了没有?

学习要有一颗宁静的心,有人总是停留在学习的表象,没有感受到学习如一道风景,只有身临其境才会成为风景的一部分。

2、提问法:什么是静,为什么要静,静有什么好处,如何能作到静,可以用分论点的形式,从不同的几个方面加以阐述。如:静能生慧、静水深流、宁静致远、静以修身。人生目标明确,才能静;人生追求专注,才能静;人生淡泊名利,才能静。静心静悟,智慧在静中孕育,思想在静中放飞,生命在静中升华。

3对比法:可以将静与动结合起来,重点阐明二者之间的辨证关系。如静若处子,动如脱兔;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以静制动等。记得曾经看过这样一则故事:一次世界顶级美术大赛,主题是“静”大部分画家画的是休闲时的海滩景象,平静的海面,和煦的阳光。但夺

冠的是一幅令一般人看到了都不敢相信的画。在一个不知名的地方。狂风怒吼、波涛汹涌,好像要吞噬身后的那座山.而那座大山上的树也被吹得东倒西歪。但细心的人才能看见那座山头上伫立着一株让人感觉宁静的青草。

归结:动与静总是相生相成的。动到极至,就是静到极至;能否穿透事物的表象看到最最具有震憾力的东西,这就要有一颗不被表象所迷惑的沉静的心;心静让人感觉更深远等。

宁静的另一面是不宁静,是内心的欲望与躁动。在商朝滚滚、钱浪滔滔、“唯物”盛行的今天,更需要一颗宁静的心。因为只有宁静才能过滤浅薄、沉淀浮躁,才能诞生不朽的思想,长出精神的果实。面对社会的喧嚣,我们不做招摇的枝柯,而做静默的根系。不随波逐流,不迷失自我,不急功近利,在喧嚣中找到一片诗意的栖居之所。

范文:

静水流深,不显不露,静,以外观的姿态隐藏着内在的力量,蕴藉的思想。一个“静”字,竟是如此深邃,如此富有禅意。

身静,方可心无旁骛,专心思索,方能得大智慧。佛家禅宗似乎是最早领悟到这一要诀的。禅宗的必修课,也是入门功夫——坐禅,就要修行者身静入定,诵经冥想。双目一闭,便将滚滚红尘,污垢尘埃尽闭于心门之外,身静入定,便不为外物所役而细品沉思。自印度莲花大师始,不少僧人在喜马拉雅山挖洞面壁而居,饥餐荨麻,渴饮雪水,形容枯槁而终于“静”中思得佛门真谛,成就一代高僧。面壁,或思过,或悟道,成功的前提就是身静。身如静水,不显不露,方能让思想纵横千里。

心静,方可遗世独立,羽化登仙,单纯的身静,心中依然万念错杂,自然不可得道。身静的同时,更要心静。不去想那人间的纷杂,只将一片冰心浸入雪水,感受静的冰凉怡人,将心态、精神放松。而到了更高层的镜界,即便身不能打坐入定,心依旧可如止水。于是,你不必奇怪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的感受,只因为他“心远地自偏”;你不必奇怪苏东坡被贬黄州,仍能于赤壁之下高歌放舟,只因为他从不变的静中,悟出了“物与我皆无尽也”的大境界,于是便可“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智者在静中修身悟道,在静中羽化登仙,在静中凝聚起了千年的智慧和深不可测的力量。但他们还是保留着那份静,或许是习惯已成为自然。直到有一天他们打破了沉默,你才惊讶他们的智慧与博大,于是才有那“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感慨。《天龙八部》中第一高手,竟是少林一个默默无闻,甚至无名的扫地僧;助魏公子窃符救赵的侯生原本也只是大梁夷门的一个守关者;智慧象征的诸葛亮,出茅庐的也只是躬耕于南阳的农夫……他们往日的静正反衬出有朝一日力量爆发的可怕,就如同火山的静,那不是单纯的沉默,而是为了蓄积之后的爆发!

于是不难理解稽康在面对前呼后拥,大讲排场来拜见他的钟会时,仍旧不理不睬,只在熊熊的炉火和铿锵的锤声中默默忙碌的举动。圣贤的静,岂容俗世的嘈杂来打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千年前的智者从深邃的静水中悟出了禅意。这禅意并非不可言传,只是现在,还有多少人能够静下心来去感悟呢?这也许是现代文明的悲哀。

生命的形式很多,有人狂放于外,有人喜静,善于在静中思考。我喜欢静,因为静中蕴含着生命的博大精深,在静中你可以畅游于生命之洋。

静可以让人沉思,让人体味出生命的真谛。很多哲学家都是在静中思考出人生的意义,可以说静是哲学思想的摇篮。神圣的《宗教论》就是在静中诞生的,那伟大的哲学家是一位彻底的孤独者。没有亲情,没有爱情,没有友情,在他发泄之后,他就归于心静,在无际的静的海洋中,他思考出了人的起源,人的意义,人性的真善美、假恶丑。在世人将要将他忘

却的时候,他的《宗教论》出版了,这本书震动了那个时代,人们的目光纷纷注视到那位“厌世者”的身上,识别出他的价值的权贵们纷纷来到他的处所,而他却将他们拒于门外:“只有在静中,只有在无际的孤独中,我才能思考。”这是他留与世人的话。

静可以让人摆脱心魔的困扰,让你的心归于平静。岁月不待人,物换星移,曾经的几度飞花,几度春飞,曾经的樱桃再红,曾经的芭蕉再绿。很多人都在抱怨人生的变幻无常,生命的短暂,在无际的愁海中无法挣脱。其实,只要你平静下来,在静中你一定会醒悟,你一定会拥有苏轼的境界: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抱明月而长终。

在静中,最猛烈的力量才会爆发出来。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在那个中国犹如吹不起半点涟漪的死水的年代,社会真的好“静”,几乎听不见国人呼吸的声音。可是就在那时,最迅猛的力量爆发了。中国共产党以强大的力量驱走了黑暗,带给人们光明与希望,新中国就在这种力量的带动下诞生了。在静中,中国并没有灭亡,而是以新的形象展现于世界的舞台,其实静中也蕴含着希望啊!

贝多芬在静中创造音乐之国,在静中,他达到了音乐的最高峰,也成就了他的一生英名;海伦在静中书写了他人生最美的篇章,让她的灵魂之光闪耀在世界的顶端。

静给人以启迪,给人以舒适,给人以希望,给生命以光辉。我怎能不喜欢静呢?

静,我的最爱!

海子写过:“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唯黄昏华美而至上”。他原本是想哭诉爱情的苦涩,而且相信他那时正身处喧嚣的北京城,可是为什么我在他的诗里读不出一丝地嘈杂?

哲人说过:“真正产生干扰我们的噪音来自我们的内心”,欲望的嘶吼,人性的阴暗,在世俗的角落里蠢蠢欲动,这声音逐渐控制了我们的心率,我们的世界变得不再安宁——而海子不一样,他虽身处闹市,却听到了“黄昏”的声音,他的世界该是多么的宁静啊!或许他真的参透了人生的玄机,扫尽了世俗的灰尘,照亮了人性的光辉。摒了名,弃了利,世界自然也就宁静了,自然听得到“华美而至上”的黄昏了。

辞去公职,披上袈裟,从那本来名高利重的角色里退出来,李叔同不在了。古殿清灯,弘一法师独坐在虎跑寺里感受那宁静的黄昏。心静则天下寂,心躁则天下嚣,看破了红尘,穿上了佛衣,那宁静的心灵里只有佛在低语。

有诗人说:“在梨子树下,晚霞永驻。”是什么样的人才能独立在梨子树下,观望那永驻的晚霞?宁静的人,不必去忙于追名逐利的人,不必奔走于凡尘俗世的人,这些人超脱于时间,与历史一样坚固:苏格拉底追求智慧与美德,将生命亦终结于此,他拒绝了统治者的宽恕。因为在宁静者的心中生命的结束也没有声音:爱因斯坦顶着一头乱发和智者的光环,支票在他的书页里只是一张薄薄的书签--------他们的世界因宁静而致远。

我们不必在抱怨这个世界有多么不公,有多少波折,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心灵安静下来。唯黄昏华美而至上--------

含英咀华:

最爱韩愈的《早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诗人写出了第一抹春意,这份敏感与细致,让我感动,更让我震撼。那如丝的细雨,草尖上的露珠,内心不够宁静的人又岂能看到?(慕艳芳)

有诗云:“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有诗云:“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更有诗云:“落花无言,人淡如菊”,意境虽是不同,但无不给我们展示了静的美丽。(耿岩)《江雪》中的垂钓者也许是宁静心境的最美描绘。冰天雪地,“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一把竹竿,一身蓑衣,“独钓寒江雪”。他的心,一定也静得如一片冰雪的世界。没有波澜起伏,没有浊浪滔天。在如此之境地垂钓,而今又会有谁呢?放下一切世俗的纷扰,放

作文讲评及半命题作文写作指

作文讲评及半命题作文写作指导 刘序伟设计 【材料回放】 那一天,我很------- (1)事件要具体。(要用校园生活事例) (2)要运用细致入微的人物描写和适当的环境描写等细节描写手法 (3)要有自己的思考 (4)写一篇记叙文,800字左右。 【值得表扬】 于鹤旋张晓菲李娇鞠博来王筱祎刘欣王佳妮蔡方圆连静 赵月蒋铭王泊松王卓慧 【写作指导】 1、着眼于“小”。在写作时,不一定要写大人物、大事件,生活中的平凡人、平凡事,只要我们感受独到,写出来就是一篇好文章。正如艺术家罗丹所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看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罗丹艺术论》)只要认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抓住生活中那些有意义的“小”事,深入挖掘,是可以写出好文章来的。 2、着眼于“真”。在我们成长过程中,常常会有一些我们感触很深的事情,在写作时如果结合自己的成长选材,描述自己的这些成长经历,往往能使文章更真实感人。当然,文章中的真,并不是客观描绘,生活实录,而是经过提炼、升华的真实,是一种艺术上的真,是“一种生活中的可能”。 3、着眼于“新”。总有一些同学逃不出选材虚假、陈旧的“怪圈”。比如,他们写老师总是固定的选材套路:雨天里的一把伞(学生忘带雨具,老师出手相助)、病痛中的一片药(学生高烧难耐,老师授以良方)、缺席后的一堂课(学生卧病在床,老师排忧解难)、失败后的一番话(学生失败沮丧,老师开导解惑)、暗夜里的一盏灯(夜半时分,孤灯一盏,老师奋笔疾书,默默奉献),这“五个一”近乎笑话,但我们却随处可以看见它的影子。这些脱离了生活真实的老套“故事”,自己读了也要反胃,更不用说以情动人了。 4、着眼于“精”。严格选材十分重要。要根据不同的主题,选用恰当的材料,准确地表现主题。表现主题的材料不在于多寡,而在于质量,要选用最有代表性,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材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典型材料。这样的材料最有说服力和表现力。著名作家魏巍创作《谁是最可爱的人》的过程最能说明这一点的重要性。他写这篇文章的初稿题目是《自豪吧,祖国》,文中用了二十多个事例来表现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精神。这些事例虽然都能围绕中心,但由于“例子堆得太多,好像记流水帐”,所以效果不好。于是作者对材料做了果断取舍,只选取三个最有代表性的例子——松骨峰战斗、马玉祥舍身救朝鲜儿童、防空洞中的对话——从不同的角度来表现志愿军战士的品质与胸怀。这样,笔墨集中、主题突出,也使得《谁是最可爱的人》成为传世佳作。 5、着眼于“紧”。记叙文的选材应紧紧围绕文章的中心,中心是选材、剪裁的依据,要力求选取最能表现中心的材料,果断舍弃与中心无关的材料。一般来说,对表现中心思想起重要作用的材料,要进行详写;对表现中心思想起辅助作用的材料要进行略写;与中心思想无关的材料不管多么生动,也要毫不可惜地予以割舍。 6、着眼于“深”。要深入挖掘材料本身的意义,并把这种影响施加给读者,以期引起一种感情上的共鸣。要想深入挖掘材料的意义、价值,除了自己的思考,还要多读书,弄明白成功的作品是怎么做的,模仿、借鉴会对提高自己的水平有很大帮助的。

“面包与水仙花”新材料作文讲评

“肉·竹子·水仙花·诗意栖居”新材料作文分析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宋代苏东坡在一首诗中曾写道“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非常推崇并常用来教育学生的一句名言是:“假使你有两块面包,你得用一块去换一朵水仙花。” 德国十九世纪诗人荷尔德林也曾写道“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感悟和体会,选准一个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解读材料,审题立意 名人言论,比喻型材料 ◆肉与面包:维持生存所需要的物质,是身体的粮食,泛指物质生活 ◆竹与水仙花:心灵充实和精神富足所必需的营养,是灵魂的粮食,泛指精神生活 ●栖居是指人的生存状态,所谓诗意是指通过诗歌获得心灵的解放与自由。诗意的栖居就是寻找人的精神家园。 ●诗意地栖居,就是在我们这种道德贫乏、诗意缺乏、人被异化的时代环境中,我们要以“诗意地栖居”来反抗现代性技术的威胁,来找到诗意的存在与实现自我的存在,在诗意中实现自我而回归到人类的本真。 材料意旨的综合概括: 精神生活很重要。在满足了一定的物质生活之后,一定要有精神生活。呼唤精神回归,呼唤人性的光辉。 二、存在问题 1.材料解读:不到位,不准确。面包指什么?水仙花、竹指什么?诗意的生活如何?阐释不清晰。 ◆《与竹为友》开头:竹,因其中代外直,常被用以形容人的正直、坚定的品格。宋代苏东坡曾写道……由此可见,与竹为友,可以净化我们的内心,培养我们的人格。(主体三段关键句:与竹为友,需要我们明辨自己所处的环境。孟母三迁;与竹为友,需要我们端正自己的思想;与竹为友,需要我们会出实际行动。) ◆《一盆茉莉花》:残疾的奶奶也许由于寂寞叫爷爷买了一盆茉莉花在房间,之后便便形成了养一盆茉莉花的习惯。一次我和弟弟摘了几个花苞,奶奶发现后竟伤心地在房里哭了起来。有一次我生病了,奶奶却剪下花苞,冲花荼给我解暑,我感受到了奶奶的爱。两年前奶奶去世了,我们家还是保留着养一盆茉莉花的习惯。它就好像奶奶的心一样,慢慢绽放,甘于寂寞,如此高洁,如此美丽…… 2.中心立意含糊不清,或偏离材料意旨。 ◆《有竹行遍天下》首段:一个人如果没有坚韧的毅力,刚直的品质,顽强的上进心,就有可能沦为低俗的被统治者。宋代的苏东坡曾在诗中写道(:)“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由此可见,竹是有坚韧的毅力,刚直的品质,顽强的上进心。(正文写愚公的毅力、于谦的刚直、石油大王哈默的顽强) ◆写成了分享(要懂得分享)、修养(做有修养的人;人要提高道德修养、文化修养;做

历年高考满分作文讲评

2013年江苏高考作文题目: 一群人来到光线暗淡、人迹罕至的洞穴里探险,洞穴里很神秘,他们就点了几只蜡烛,发现里面竟然有一群色彩斑斓的蝴蝶,他们欣赏了一会儿,不想惊动打扰蝴蝶就离开了。几天后,他们回到原地,想看看蝴蝶在不在,却发现蝴蝶已经栖居到更深更黑的地方去了。他们在想,是不是几只蜡烛的光亮影响了蝴蝶的生活习惯呢? 要求:阅读材料、自选角度、题材不限,诗歌除外,完成作文。 范文一: 还文学一份宁静 2013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 倘若文学也有翅膀,它一定早已遁入那山洞的最深处去了。 不知从何时开始。市面上刮起了“亲民文学”之风。百家讲坛举着一根根小蜡烛。希望看清楚并把文学这只“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呈现在公众面前。于丹、易中天等一些学者们,“放低姿态”,希望把文学以最简单的方式剖析出来,让万民了解。 我却以为,这样的做法是很危险的。文学毕竟是高雅之物,不可能等同于茶余饭后的笑谈。若是人人都可以透彻了解,也就失去了它的价值。朱光潜在《论十字街头》中流露出了自己的类似的担忧。文学一旦走向十字街头,不免会走向流俗化,失去其思想性。当文学失去了深刻而被大家肤浅地认知,它的意义荡然无存,我们将无处欣赏它的美丽,最终亲手杀死它。 总有人小心翼翼地持一支蜡烛,希望把它展现。我明白他们也不愿惊扰文学的美,但我不得不说,一旦文学被无节制地推广,势必被浅层化。真正的文学是不可能具有全民性的,一旦动了这个念头,即使是一根小小的蜡烛,也会扭曲甚至毁灭它。 文学需要一片宁静的地域。它要在宁静的角落里,才能繁衍出深刻来。莫言是在自己的家乡,用心去体悟生活和艺术,才写出了发人深省的文字。伟大的作品绝非在熙熙攘攘的闹市中,为迎合大众口味而草草完工,匆忙上架的。那些对历史的戏说,对文化的浅层剖析,是对文学的不尊重,是一种亵渎。 我们应该反思一下对待文学的态度了。适宜文学发展的土壤不是暴露于市井的,而是一片安详静谧的竹林。让伟大的思想家们远离蜡烛的拙劣微光,于安静处寻找自己真正需要的光亮。在经典的文学面前,我们不应大喊大叫,惊扰了它的高雅。若不是希望文学的伟大与深刻随风飘逝,就该敬畏,就该虔诚地看待。而不是企图涉足,企图暴露。 文学生活在思想的纵深处。绝不容许狭隘的目光随意揣测。如果你真想接近它,请屏住呼吸,放轻脚步,用心去体悟它。千万不要举支蜡烛,边看边窃窃私语,甚至转过头去对着别人信口开河。还文学一份安静吧,在默默无言中,它安静无恙,你早已受到滋润与涤荡。 接近文学时,带着心去,别带上蜡烛。 阅卷组点评: 此文以思想丰富、深刻睿智见长,从这浸润着思想的文字里就可以断定,作者肯定是一位富有独立思想的大家,你很难想象这篇文章会出自十八九岁的考生之手。思想之成熟,见解之深刻令人称奇。考生的文字功夫了得。你看那标题,着一“还”字,含义丰富,文学本来是宁静的,后来被人为喧嚣了,是人欠文学的,现在要还回去。你再看开篇的第一节,倘若文学像蝴蝶一样有翅膀,它一定早已遁入山洞的最深处了,说得多巧!既照应了材料,又亮出了话题,表明了观点,还富有文采。说“百家讲坛举着一根根小蜡烛。希望看清楚并把文学这只‘色彩斑斓的大蝴蝶’呈现在公众面前”,简直绝了,句句都扣着材料,谁会想到材料中的蜡烛、蝴蝶摇身一变上了百家讲坛!这个比喻绝!这样洋溢着思绪光芒、闪耀着文采

命题作文如何审题【最新】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会命题作文的审题,理解命题意图。 2、在审题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多角度考虑问题,扩大写作题材;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准确领悟命题作文的要点,把握命题作文的写法 一、命题作文应对策略 1、揣摩题目中的暗示 题目中的暗示包含中心的暗示、选材的暗示、基本内容的暗示、重点的暗示。 例1 “在尝试中成长” 分析: (1)中心的暗示:“成长”是本文着力表现的中心。“成长”一词理解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文章中心是否偏离。即精神、能力、智慧等的积极地变化; (2)选材的暗示:“尝试”是突破口,什么尝试?什么叫尝试?回到了这个问题,就知道了写作的材料是可以很广泛的:精神上,某个方面的第一次感悟;生活里,某一个事件的第一次经历、第一次尝试;学习上,第一次的突破……可以说,选材上是特别广泛的(3)基本内容的暗示:尝试了什么,获得了怎样的成长,提升了什么能力,感悟到了什么样的情感,谁在尝试?这些在文题中都有暗示。必须是自己的、积极地尝试,内容上要求必须是积极向上的。 (4)重点的暗示:“在尝试中”规定了写作的重点应该是尝试,事件应当具体,“成长”是一个变化的过程,不是顿悟,强调写作的过程中应该侧重自己精神、情感等方面的变化,写出变化,所以,“尝试”和“变化”应该是这次作文的重点。也就是说在写作过程中,事件的每个发展阶段中应该有“成长”体现其中; 例2“因你而精彩” 分析: (1)中心的暗示:对“你”的赞颂; (2)选材的暗示:“你”是突破口,古今中外、人事物情、琴棋书画、花鸟鱼虫…… 只要能给我们带来精彩的均可入围; (3)基本内容的暗示:你是谁或什么,你怎么了或者说你有什么不寻常处,带来了怎样的精彩、感悟。 (4)重点的暗示:你怎么了或者说你有什么不寻常之处,带来了怎样的精彩,这才是文章中写作的重点,这一点写好了,文章也就成功了。 练习 【2011陕西】想看见你的美 试着从四个暗示的角度分析,看写作的重点在哪里。(谁?想看见?你?笑?) 2、审清文题中的修饰语 题目中有一些修饰语,对作文有具体的要求,这也需要我们在审题的时候加以注意 例“可喜的变化” 分析:文题中“可喜”二字对“变化”起了限制的作用。其实,“变化”有两种,既有好的变化,也有坏的变化,此文修饰语规定了必须写好的变化。文中还要用富有表现力的材料写出变化的具体内容,并重点写变化后的情景,对比中强调后者,才能突出“可喜”之处。另外,文章还应有适当的议论,以便点出“可喜”的深刻内涵。 练习(二选一) (2011·上海市)命题作文:悄悄地提醒 要求:(1)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2)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3)不得抄袭。 (2011·浙江台州*)以“身后的目光”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字数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能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 3、审清题目的限定词 在一些中考命题作文中,会出现一些限定词,但是在写作中很多人不注意,往往会导致作文写作的过程中出现偏差。

老师的 半命题作文 讲评资料

《老师的》作文讲评资料 一、审题指导 《老师的》是一个半命题作文题,要求同学们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表达感恩的主题。因此,我们在选择合适的词语时,要注意这个词语能否表达对老师的感恩。确定好题目后,要认真选材,要选择既能表现你对老师的感恩,又要能与你所选择的表现老师的某个方面联系起来的事情。所选材料最好是你与老师之间发生的事情。而且,这件事要不落窠臼,让读者耳目一新。 同学们在这次作文中出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详略不当上,与文章主旨紧密相关的没有进行细致地描绘;细枝末节,与文章主题无关的却写了很多,这样就导致文章的内容不能表现文章的主旨,严重的甚至会跑题。 怎样才能做到“详略得当”呢? 首先,要找到目标靶向。文章的详略是由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决定的,所以,我们首先要确定文章的中心,也就是我们详写的目标。 其次,要做到“拿”与“舍”。就像在一堆水果中挑拣出不同品质、不同等级的水果一样,与中心思想关系密切的材料,是“最大最好的果子”,是主要内容,要详写;关系不很密切的材料,是“衬果”,是次要内容,可以略写。与中心无关的材料是“弃果”,要毫不可惜地舍弃。 写人的文章就要在记叙中刻画人物的思想、性格、品质等多方面的特征。而要表现人物的这些特征,就要在叙事中对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外貌等进行详细描写,是“画龙”式详写。对那些次要因素,则应概括叙述,以寥寥几笔来勾勒背景,是“画云”式略写;有时为了更好地点明主题,就要借助适当的议论、抒情来深化中心、升华感情,是“点睛”式略写。 总之,要确立目标、有取有舍,才能做到写重点内容细致入微、充分生动,写次要内容清楚明了、简明扼要,这样就做到了主次分明,详略得当。所以,同学们要仔细修改自己的作文,争取做到详略得当,突出文章中心。 二、佳作展示 老师的红色光点 初二(7)班范同学 一次和同学放学回家,老远看到校门口看见一群老师,我指着最右边的那个男老师说道:“看,那是我们班的英语老师,感觉很蹩脚对不对?”同学大笑不止。 我这不是讽刺,这是我见到他的第一印象。英语老师矮而胖,一身正经的衣服感觉穿得很蹩脚。他每天上课都要带一支激光笔,红色的小点随着他讲课的节奏在白板上晃动,偶尔那个红点也会从白板上唰地移动到某个同学的脸上,晃啊晃,带着大家的视线把开小差的同学的思绪从天边拽回来。 本以为我的初二就会这样平淡地过下去,这个英语老师最终也会被岁月遗忘······如果意外也有开头的话,那么那节英语课便是开端吧。 随着窗外的风刮下枝头的枯叶,老师一声“收卷”让还没写完的我惊慌失措。情急之下我抓起同学的卷子就抄,一下疯狂恰来的我终于也在桌面上看到红色的光点。从没觉得红色

高中半命题作文题目讲评精编版

高中半命题作文题目讲 评精编版 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

高中半命题作文题目讲评 这篇关于高中半命题作文题目讲评,是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浙江省绍兴县钱清镇中学苗文娟312025 【作者简介】 苗文娟,女,1971年出生,浙江绍兴县钱清镇中学教科室副主任。1991年参加工作,本科学历,中国*党员,中学高级教师,任教研组长(备课组组长)5年,班主任12年。绍兴市学科带头人,市、县优质课教师,县三教师,市名师班成员。多年来致力于教学科研,县级公开课、讲座十余次,公开发表、获奖论文五十余篇,指导学生发表、获奖百余篇。 【仿真模拟】 请以“________让心灵起舞”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将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出现含有个人信息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⑤有真情实感; 【思路导航】 半命题作文是写作题材选择的自由度比命题作文大的一种作文形式。它由命题者给出题目中的一部分,再由考生根据自己写作的内容、主题(或者体裁)等的需要补全题目,然后再进行作文。 这种命题形式的优点是:考生作文题目不会相同,有利于自主发挥,自由驰骋,写出个性,但这绝不意味着考生能随意而为,想到什么就填什么,缺乏创新或拟题过大、泛泛而谈都会造成严重失分。因此,我们在作文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巧拟标题,力求新颖 题目是文章的灵魂,也是凸显亮点的关键,好的题目给人眼前一亮之感,“好题一半文”,说的就是题目的重要性。在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中,那些触动自己内心的人、事、景、物,多少会留在记忆中,关键是看你如何去撷取。如表达父母亲情的,只是大众化地拟题“母爱”,那是俗不可耐,引不起他人兴趣。如选取集中表现母爱的性质,如母亲用善意的谎言来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孩子事后了解了,就有一种震撼人的力量,“谎言”比“母爱”切入口小些,更能吸引读者。

八年级《我尝到了 的滋味》作文讲评材料

八年级《我尝到了的滋味》作文讲评材料 2013/11/22 我尝到了父爱的滋味 205班张梦琪 岁月弥漫的芬芳,把我引进了那个还飘着雨后泥土味道的初秋。 窗外下起了雨,开始的时候只是丝丝冰凉的绣花针,被雨雾所笼罩的天地,突然变得一片迷蒙,天空里仿佛纷飞着大群细密的白色绒毛,但渐渐地,雨水开始汹涌,窗外被狂风“袭击”的树,终于不忍摧残笔直的倒下了,我记得那棵树至少有碗口粗。窗户的玻璃被雨水打的噼里啪啦直响,我立在窗前,欣赏着这“昏天黑地”。 当老师告诉我要我留下时,刚答应同学一起走的我像喝了一杯鲜榨苍蝇汁。难道把我留下是为了让我“欣赏”狂舞的树和雨水变化规律的吗,还是东面窗外的雨景特别好故意让我赏景,作怪的心理像小兽一样在心底“张牙舞爪”。继续赏雨,雨点打在地上像是在打鼓一般,落在叶上像是在敲锣一般,我心想有了鼓声锣声最好再有位老生,窗外大雨下有一个正在艰难行走的身影,水漫到他的腰间,他每走一步都需要溯流而上,巨大的水力把他的身体的一侧冲的斜歪,他慢慢的,努力的扳回他倾斜的身体,然后一步一步的继续向教学楼东面前进,我直直的望着那缕身影,不敢猜那是谁,突然我听到有个熟悉而温厚的声音在背后叫我,不等我转身那一句“爸爸”就不由自主的喊出了口,他全身都湿透了唯有怀中的饭还是热的,那热热的饭和着那热热的爱一直暖到我的心底…… 饭后,我望着爸爸一时间不知到该说些什么,正想着该以什么为话题打破这尴尬的局面时,爸爸却主动开口了“没有什么事的话我先走了,你自己注意多穿衣服别冻着。”想到之前自己的不懂事和爸爸给予我无私的爱,我心里就十分难受,那是一份对父亲的愧疚和对自己的自责。 雨停了,风雨过后彩虹露出了脸,余晖洒在那个正在朝我微笑的人身上,我拉过他的手,他接过我的书包,我们迎着余辉,面朝灿烂,漫步在开满芬芳的小路上。 【文章构思巧妙:简洁的开头,温暖的结尾,心理活动为主的主体;被留下的原因、过程都省略了,只有一个结果。这样处理可见作者的匠心独运,不落俗套。语言特别生动形象,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需要一定文字功底才能欣赏。】 我尝到了烦恼的滋味 205班冯英姿 如果说成长是一片海域,那么少年时期就是海面上行驶的一叶孤舟。生活时常风平浪静,也常常狂风大作。

命题作文审题立意的教学设计

命题作文审题立意的教学设计

《命题作文审题立意之法》——中考作文复习专题 刘佳炜 2017年10月

命题作文审题立意之法 ——中考作文复习专题 学习目标: 1、通过中招作文试题的展示,了解中招命题作文的特点。 2、通过自主、合作学习及教师点拨,掌握命题作文审题立意的基本方法,并能在练习中选择恰当的方法审准命题,正确立意。 一、激趣导入: 首先,请大家看几个历年中招考试命题作文的题目: 1.远方 2.在同一个屋檐下 3.闲对风光独自游 4.春天,毕竟是春天 5. 就这样被美征服 什么感觉? 大家之所以觉得不好写,是因为这些题目太抽象、不明确,而面对这类的命题我们又该如何入手呢?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定能有所收获!(出示目标) 二、学习过程: (一)方法一: 1.命题: 我心灵的甘露 要求:1、内容具体,有真情实感 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分析: (1)你认为命题中的关键词是什么:甘露 (2)关键词有什么特点:甜美的、滋润的 (3)立意选材:积极向上的思想、亲情、友情等等 3.方法归纳:(小组交流)重点分析“题眼”——抓关键词

第一步:找出命题中的关键词 第二步:分析关键词本身的特点 第三步:选择能够突出关键词特点的内容 同类命题:只要有希望、你是我的太阳、你辛苦了…… (二)方法二: 1.命题 在春光里奔跑 要求: 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2.分析:(小组交流) (1)这个命题有关键词吗?是什么?春光 (2)关键词是什么意思?有什么特点?春天的风光、春日里的阳光美好、打动人心 (3)命题的意图是什么?美好的情感 (4)命题中包含的其它含义是什么?(立意)父母的深情呵护、朋友的关心、老师的殷殷教导等等 3.方法归纳:(小组交流)分析关键词——抓比喻义、引申义 第一步:找出关键词 第二步:针对关键词的本义和比喻义、引申义来立意选材 4.实战演练:(自主完成) 一缕馨香暖人心 要求: 1、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左右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立意选材:可以是自然的芬芳,也可以是父母的深情呵护、朋友的关心、老师的殷殷教导等等 (三)方法三: 1.命题:

关于浮躁的材料作文题与导写

关于浮躁的材料作文题与导写 写作佳苑 2013-06-08 0631 关于浮躁的材料作文题与导写 【题目】 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作文。 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菜根谭》 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翁同龢 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苏轼 上面的名言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和联想,请根据你的思考或联想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浮躁,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风气,并非与生俱来。浮躁的产生必有其滋生的土壤。在物欲横流的现实生活里,当各种各样的诱惑扑面而来而又缺乏足够的约束的时候,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的人所特有的贪婪与盲从,必然导致心态难平,浮躁也就因此而生。 从个人主观方面来说,浮躁就是失败者的墓志铭。因为浮躁,关云长只因为别人的几句夸奖便飘飘然,轻率北伐给东吴人留下良机,最终困死麦城; 从社会的角度来看,浮躁是不良风气的推动力。因为浮躁,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中国上演了“大跃进”这一悲剧;

从文化的角度看,畸形的快餐文化是让人浮躁的诱因。因为浮躁,中国新生作家内部弥漫着一股功利主义与商业炒作的邪风,给本就没落的中国文学增添了太多的颓废。 反之,不急不躁,表面上看似比浮躁之人付出的时间更多,实则却是“磨刀不误砍柴工”,看看一日三省的孔子、墨黑池水的王羲之、虚怀纳谏的唐太宗。。。他们克服了浮躁之心,隐去浮躁之气,于是,成功显得如此简单。所谓“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不也正是这种道理的清楚阐释吗? 要克服浮躁之心,就需要有坚定明确的目标,超然物外的旷达,固守寂寞的勇气和开拓进取的恒心。 坚定明确的目标是免于浮躁的灯塔。看着这个灯塔,就不会因周围人都陷于浮躁而有所动摇。如陶渊明,他固守着自己的人生志向,便不至于被急索功名的俗气污染。 超然物外的旷达是免于浮躁的基石。有了这个基石,庄子才不会在那物欲横流的时代沼泽中陷下去,能够以不愠不火的智慧享受自己的潇洒。 固守寂寞的勇气是免于浮躁的城墙。在这城墙的保护下,无论浮躁之气如何进攻年的心灵,年都可以沿着自己的路,用合适的步伐走下去。如阮籍般坚守着一份旷世的寂寞,在这寂寞的环绕下,他与那群浮躁喧闹的俗士便迥然不同。 开拓进取的恒心是免于浮躁的冲天之翼。只有用一个又一个站点充实自己永不满足的心灵,方能将浮躁之风拒之门外;也只有在不断开拓进取中,才能安于看似缓慢实则恰到火候的前进节奏。 仍然在人生路桑浮躁奔波的朋友,放弃浮躁吧,静下心来,卸下心灵的负担,放手一搏迎接属于我们的怡然快意。

高考语文命题作文审题

高考命题作文审题 【考点解说】 命题就是命制作文的题目,命题作文是根据所出示题目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方式。命题作文是我国传统的作文方式,至今仍有特殊的价值。它有利于直接体现作文学习的意图,避免写作偏向某一方面;有利于写作者思想迅速集中,在短时间内朝着一个目标思考;有利于作文批改和讲评;有利于密切配合阅读,巩固和发展阅读收获。 在最近几年的全国高考作文题中可看到一种趋势,就是命题作文越来越多。2020年,有4份高考卷的作文是命题作文:2020年,有7份;2020年,有9份。因此,加强命题作文训练是势在必行。 【命题类型】 (一)从结构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 1.词语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词或者是词语。如《尝试》《肩膀》等等。 2.短语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短语,该短语可能是主谓式、动宾式、偏正式、并列式等等,如《北京的符号》《留给明天》。 3.句子式命题 作文命题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如《我想握住你的手》《今年花胜去年红》。 (二)从形式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两种类型: 1.完全式命题作文 只给命题与写作要求,没有其他文字材料加以说明,是纯命题作文的样式。 2.材料式命题作文 这是“材料+命题”形式的命题作文,在命题前有文字材料加以引导。如2020年江苏卷作文《人与路》: 有人说,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有了路。

有人说,世上本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没有了路。 还有人说…… 请以“人与路”为题写一篇文章。 (三)从内涵上来说,命题作文有三种类型: 1.观点型命题作文 命题就是我们文章要表达的观点,如《今年花胜去年红》《人生处处是考场》。2.论题型命题作文 命题提供的是一个观点所属的范围,具体的观点需要我们对论题进行分析和切割,如北京卷的《说“安”》《谈意气》。 3.寓意型命题作文 命题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既有表面的意义,更有隐含意义,如《门》《路》《考场》。 4.关系型命题作文 命题采用两个或三个词语,中间用间隔号或“与”“和”等词连接,这几个词语或短语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如《人与路》《树木 " 森林 " 气候》。 【审题思路】 A.添加语素,构成语境 有些命题,如词语或短语式命题,审题时,我们可以通过“添加语素,构成语境”的办法来完成审题,即在所给定的词语前或后添加词语或短语,丰满所给的词语,来显示自己要表达的主旨。要尽可能多角度添加,以便自己有筛选的余地。 例如《尝试》: 可以在词语前面添加一定的内容:危险的尝试、成功的尝试、失败的尝试、一次有意义的尝试、一次难忘的尝试、…… 可以在词语后面添加一定的内容:尝试投稿、尝试游泳、尝试自立、…… 再如《北京的符号》: 可以在短语前再添加内容,使命题更明确,如“留住北京的符号”“创新北京的符号”“设计北京的符号”“什么可以称为北京的符号”等;

材料作文的讲评及范例

第一次材料作文的讲评及范例 一审题要领 审题重在“准” 。 1.整体把握材意,找最主要的命意。(先概括每段大意,明确核心话题) 2.紧扣关键词关键句,看命题者的感情倾向。 3.从材料的因果关系中挖掘主旨。 材料一 阅读下面材料,写一篇议论文。 《谁动了我的奶酪》是一本畅销书。书中有这样几句话: 谁拥有奶酪,就拥有幸福,如果你不改变,你就会被淘汰;经常闻一闻奶酪,你就会知道,它什么时候开始变质;越早放弃旧的奶酪,你就越早发现新的奶酪;朝新的方向前进,你会发现新的奶酪;随着奶酪的变化而变化,并享受变化。 审题要领:抓关键词或反复出现的词法-------改变,变化 立意可以为:①不要安于现状,要勇于变化②弃旧图新勇于革新③顺应时代的变化而变化,享受新的生活。④在变化中求发展(改变自我,发展自我) 材料二 美国总统林肯曾在给朋友的信中谈到幼年的一段经历:我父亲低价买下了一处农场,正因为有很多石头,母亲建议搬走,父亲说,如果可以搬走,主人就不会卖给我们了,它们是座小山头与大山连着,有一年,父亲去买马,母亲带我们在农场干活,说:“我们把这些碍事的东西搬走,好么?”于是我们开始挖那一块块石头。不长时间,就把他们弄走了,因为他们并不是父亲想象的山头,而是一块块孤零零的石头,只要往下挖一英尺,就可以把它们晃动。 审题要领:由果析因法(对于记叙类型的材料多采用这种由事件的结果探究原因的方法来立意) 中心事件:父亲认为石头连着山头搬不走,而母亲和我尝试着去搬。 结果:母亲和我搬走了石头。 原因:从父亲的角度:①不要被表面的现象迷惑(欺骗)②不要放大挫折或困难③不要把简单的事变复杂④不要被惯有思维束缚,勇于行动 从母亲和我的角度:①敢于尝试②要有必然成功的信念和敢于行动的勇气③想与做,贵在实践 材料三 孔子有个学生看到一个孩子掉进湍急的河里,就奋不顾身地跳下去把他救起。这个孩子的父亲送他一头牛表示感谢,他高兴地接受了。大家议论纷纷,认为他太贪心。孔里却对他说,你做得对,因为你的行为向社会宣告:只要冒着危险救了人,无论多大的奖赏都可以收下,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 春秋时鲁国政府有一条规定,鲁国人到外国旅行,凡是看见在外国沦为奴隶的本国人,可以先垫钱把他赎回来,回国后再到政府去报账。孔子的一个学生赎人后却没有去报账,人们夸他品格高尚。孔子却严厉地批评他,说他的行为妨碍了更多的鲁国奴隶被赎回来,因为人们假如垫钱赎了奴隶,不报帐自己会蒙受损失,而报帐了则说明自己的品格不如孔子的学生,于是以后只好假装没有看见。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自定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会意作文。 审题要领:------分清褒贬法(从材料命题者的情感倾向入手)、去异求同法、依对象(人、物、事)多角度立意法 材料多则的时候,先概括每则大意,再找出它们的共同点。 1.概括段意。第一段,助人接受了回报,众人认为贪心,孔子认为对; 第二段,助人不接受回报,众人认为高尚,孔子认为不对。 2、共同点:助人与回报。围绕这一话题“众人”与“孔子”见解不同,你怎么看。 3.命题者的情感倾向:①助人应接受回报(应该得到奖励);②助人不图回报就高尚吗? 4、从不同人物的角度挖掘立意:(注意材料中人物的言行) 孔子:①榜样的力量②尊重人的生命与尊严(肯定人的价值) 众人:①看问题应透过现象看本质②义与利不可兼得吗 行善者:①道德高尚并不排斥利益②为了他人的利益,适当受利也未尝不可③行善不必遮隐④好人应有好报 被救者:①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②表扬善行更应有形物化 二、材料作文的特点及行文思路 ⑴概述材料大意。所谓“概述”,就是不能将题目所给材料原文照搬,而应抓住材料的核心内容简要叙述,引述时还应注意选择与下文即将提出的中心论点密切相关,与中心论点无关的部分可略去不提。 ⑵提出中心论点。这一中心论点是在分析材料的基础上提出的,因而,认真分析材料,从中提炼出恰当的观点是至关重要的。如果观点提炼得不准确,文章就会跑题,后面的文字写得再好也无济于事了。 ⑶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述。这部分是议论文的主体,应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充分阐明论点的正确性,使文

“回味”-命题作文写作指导及范文讲评

“回味”命题作文写作指导及范文讲评 【写作点拨】 1、文题虽然是单个的词,但仔细分析应该有两个要点。回味,《现代汉语词典》:从回忆里体会。回,回忆。指向过去,可以写过去的人、事、物、现象等;“味”,品味,体味,体会,咀嚼。“回味”即有“回忆”也须有“体会”。只有回忆,没有体会是不准确的。 2、“回味”写作内容宽泛,不论是自己亲历的事,还是他人的事,古人的事,还是国家、民族的事,只要是过去的事,都可以写。但又都得品出点东西来,体会的可以是认识,可以是情感;可以是蓦然回首的感动,也可以说痛定思痛的酸苦,也可以是拨云见日的顿悟。 3、文体不限,记叙文、议论文均可。写记叙文应以回忆为主,叙述、描写应该是主要表达方式,抒情、议论是“画龙点睛”,必不可少,又须水到渠成。总之要以情感人。议论文可以谈回味的作用,如何回味等,要注重论证结构的安排,分论点的设置,新鲜论据的使用,关键是以理服人。 【例文荐评】 回味 时光如流水一般匆匆流去,当我蓦然回首,才发现仍有太多的记忆存在我的脑海中,无法抹去,可以让我细细回味,慢慢品尝其中的酸甜苦辣,因为其中充满了家人的疼爱,朋友间的友爱,老师的关爱…… 回味母爱,感受爱的无私。对于我们来说,晚上熬夜已如家常便饭,不足为奇。可对于早睡早起的妈妈来说,晚上等待儿子回家便不是一件易事,她得经受住无聊、寂寞,坚持抵制自己不进入梦乡。有时我回到家,她会对我说:“累死了,要不是等你,我一觉都已经睡醒。”可是当我要她不要等我时,妈妈她却断然拒绝了,她说:“我要让你知道,不是你一个人在吃苦,学校里有千千万万个同学,家里还有我,我会陪着你的”。有时爱不是用嘴说,而是融入了一个个行动中,妈妈她把等待当作责任,当作爱的体现,无论有多累,她却坚持到底,不肯放弃。 回味友爱,感受它如水的纯洁。每次放假回家,我们几个老同学都会结伴同行。一路走去,有说有笑,不放过任何宝贵的时间。就连在车上,被挤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我们依旧谈天说地,还时不时传出一阵阵笑声,惹得其他人投来异样的或是羡慕的眼光。现在回味起来,还觉得那份情是那样的纯洁。社会上有太多的尔虞我诈,勾心斗角,为了自己伤害他人,为求目的不择手段。与这相比,这份情又怎能晶莹剔透,光彩照人。 回味关爱,感受师生情。每当你上课走神,老师会友情的提醒你,当你太疲劳却还在写作业时,老师会劝你休息一下,当你考试失败垂头丧气,老师会耐心的开导你,给你战胜困难的勇气……鼓励我们努力学习,取得好的成绩。 世界上并不缺乏爱,只要我们不时地回首过去,回味所发生的事,我们会发现原来生活如此美好。(669字)

风过竹梢

风过竹梢 作者:白音格力 来源:《爱你》 2018年第8期 每到夏天,我最喜欢做的事便是在竹园里小坐,或看书,或静思,或者干脆就是听竹风。 “凭阑半日独无言,依旧竹声新月似当年。”我想“无言”二字才是最妙的。因为无言,才能见日月,见流年,自然也会生出诸多感慨,回想一二。 风过竹梢原来那么美。静坐时,听沙沙如脚步声,有人来的感觉。竹梢先摆,相互摩挲,细听又如乐曲,不知是谁弹起的。 竹若有记忆,可会记得当年有人在这里弹过什么?于是我在竹风乐曲里感觉心弦被人轻轻一拨弄,便哗哗地流出曲子来。有的音符滚落到一边,欢腾着钻进竹林间,可能再也回不来,却在明年长出新竹来。 在竹园里听竹风时,我想到这两个字:竹夏。 若有世外素斋起这名字,附庸了风雅,也确实安顿了身心。想想燥热的夏日,房前屋后有竹数丛,虽然比不得竹海幽深,但也是竹风引凉,引来鸟鸣,引路过的人投几缕喜悦的目光来。 若是有缘,自然也会引清风客、奉花人来,那便更美了。 一夏有竹,养神姿,养潇洒气。 竹在古代有着至高无上的地位,“不可一日无此君”“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换作我,把竹坐老,把风听老,也想不到这样的境界。坐在那里,我只知其好。好在哪儿?好在满心欢喜。满心欢喜啊,一夏的热,竹收了去;一夏的躁,竹抹了去。 古代文人墨客视竹为友,以竹为伴,爱之痴之,写之画之。 让人惊艳的组合就有晋代的阮籍、嵇康、刘伶等竹林七贤和唐代孔巢父、李白等竹溪六逸,诗句更是多,王徽之仰天高吟的那一句,王维的《竹里馆》,一想起就让人心动。 所以,从古至今,不论是庭院,还是居家,可以说“无园不竹,居而有竹”。想想一整个夏天,热浪一波波袭来,而“幽篁拂窗,清气满院;竹影婆娑,姿态入画”,是何等清凉的世界啊! 竹夏也许是一个人的名字。叫这名字的人,一定也是一个可以带给人清凉的禅者,说的话、做的事都似竹,引风引清凉。 我们每个人都该有这样一个名字,能在酷热的人生之夏里修身为竹,更修心为竹,得清秀风姿,持宁静心境。 (摘自微信公众号“白音读美微杂志” 图/ 千图网)

半命题作文审题立意

半命题作文审题立意 技法透析 一、半命题作文的特点 半命题作文兼具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的优点,其开放性和限制性介于命题作文和话题 作文之间。与限制过死的命题作文相比,半命题作文更多地尊重了考生的情感体验和自主选择的权力,为考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也给考生提供了更大的写作自由。 与过于灵活的话题作文相比,半命题作文在题目中设制了一定的限制,规定了大致的写作范围,因而写作的思维更为集中、更为明确、更易于考生操作。同时,多数半命题作文在题目中就隐藏着较为丰富的写作信息,考生只要用心思考,就不难写作。如“是一把 双刃剑”,一看“双刃剑”这个词,考生马上可以断定:“双刃剑”应该是所写文章的“文眼”,写作时需运用辨证思维,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写(审题);文章适合写议论文,写记叙文亦可(定体);既要写正面事例,也要写反面事例(选材);文章最好提出如何化“双刃剑”为“绕 指柔”的见解(立意)。有的半命题作文,还直接给出了文章体裁。如“我和的故事”, 命题者在提示语中明确规定考生写记叙文。这些或隐或显的信息暗示或提示,大大减轻了考生在拟题、定体、选材、立意等方面的思维负担。 然而,考生在半命题作文中拥有的“自由”只是一种“不完全自由”,因而这种作文 形式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考生在补题、定体、选材、构思和立意时,均要受到一定限制,处理不当,“限制”往往会变成“桎梏”。譬如考生在补题时,若不独运匠心,便极易发生或拟题雷同,题材撞车;或题目空泛,大而无当;或填词随意,文不对题;或词性错误,语法不通等现象。对此类高发的“写作事故”,每一位考生朋友都应引起注意。 二、半命题作文的补题类型 半命题作文的补题,简而言之,有两种类型:或命题中不作提示,由考生自由拟题,如“拥抱”;或命题中列出几个词语,提供考生参考,如“我找回了(自尊、自信、友谊、母爱等)”;总的来说,主要包括如下六种类型: 1.补前半部分。如“____之乐”“,触动了我的心灵”“让我陶醉”“需要我”“(懂得、学会)感谢”。 2.补后半部分。如“十六岁,我多了一份”“家庭的”“想起了”“精彩”“学会”“分享____。 3.补中间部分。如“我与(小草、春天、智者、母亲等)的对话”“生活因(音乐、读书、挫折、爱等)更精彩”、“当的时候”“发生在的纠纷”“我与交朋友”

风雨之后作文指导及讲评

《风雨之后》作文指导及讲评 初一年级第一学期写作练习 兰田中学吴婧 一.教学设计思想 本学期第五单元的主题为“面对逆境”,揭示了在逆境中的人物及植物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不仅能了解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更可感受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产生情感共鸣,进而认识逆境能激发人奋进的道理。当今的学生基本是“温室的花朵”,但从长远来看,风调雨顺的惬意环境对他们来说并不是一件绝对乐观的事。因此,让他们接受一定的挫折教育就显得非常有意义,本单元的思想意义也就显得格外重要。 此外,本单元课文写法各异。有的用内心独白的方法抒发感情;有的用日常小事展示人物的精神世界;有的通过生活片断来表现人物;有的运用插叙和对比手法;有的用象征手法抒发思想感情。 因此,在本单元的学习结束后,进行一次《风雨之后》的命题写作,更能让学生有感而发,且能借鉴已学的多种写作手法,更恰到好处的构思与表达。二.教学目标: 1.学习运用多种描写手法展现人物特点,塑造饱满、丰富的人物形象,从 而为突出中心服务。 2.对关键字词剖析与讨论,充分拓展审题角度,整理素材。借鉴课内单元 的多种写作方式进行写作教学。 3.直面“风雨”,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提升文章立意。三.教学过程

四.习作点评: 经过指导课的思考、讨论与交流,学生对这篇文章的写作积极性很高。有的同学根据最近观看的影片《隐形的翅膀》感悟到人生经历磨难的飞跃;有的同学用“风雨”来比喻父母吵架,描写自己在“风雨”后的无助和痛苦,渴求家庭的幸福;还有的同学甚至尝试写起了小说,写一匹母狼在风雨后的生活,从而引发人类的思考……写作方法上也各取所需,写作能力弱的同学还是集中在训练人物描写的基本功上,能力强的同学都大胆尝试运用了插叙、象征等方式方法。 我从中选取了几篇作文让学生互相比较、点评、修改。由于篇幅有限,现摘录一位同学的初稿、二稿和三稿。另附三篇范文(修改后)。 附一: 风雨过后(初稿) 初一(8)班王文萱 “阳光总在风雨后,迷雾上有晴空”。是啊,世间万物,不经过风吹雨打,不经过种种磨练,怎么能成大器呢? …… 我过去喜欢养花,便在家里栽了几株茉莉,平时把它放在阳台上,让它享受阳光的抚摸,微风的呵护,但天有不测风云。记得有一天,窗外的倾盆大雨哗哗的下,粗心大意的我,忘记将它们搬回屋里,直到第二天清晨起床时才猛地想起.当时,我绝望地自言自语着:这下完啦!3,4盆的茉莉花全都被我“害”死啦!我沮丧着脸,准备给几珠茉莉“收尸”,不料,推开门,迎接我的不是一株株茉莉的残花败叶,而是一朵朵或是嫩绿的花苞。或是洁白,迎风绽放的茉莉花!看到此景,我不由得大吃一惊:一夜狂风暴雨的摧残,被风雨打落得花瓣是有的,但更多是蕴涵着生气、充满着希望的花!它们怎么会没有倒下?现在不是很流行一句话:温室里的花朵是经不起风吹雨打的吗?难道是…… 它们虽然柔弱,但决不懦弱!茉莉花因总是人们的“错觉”,而没有暴露出内心的坚韧不拔,面对着风雨,它们没有选择逃避,而是决定迎战!抱着不能任人宰割的决心与不轻易服输的信念,与暴风雨决战!最终,是的,它们赢了,它们是胜利者! 茉莉花都如此,我们人类不更应该坚强了吗?

中考命题作文审题立意指导课

中考命题作文审题立意指导课 1.全命题作文常见类型 (1)有比喻义的作文题如:《飞翔》、《送你一轮明月》 (2)以动词为核心词的作文题如:《分享》、《抉择》 (3)题目中含有副词或修饰词的作文题如:《这也是一种美》《那一刻,我迈上了新台阶》 2.何谓审题 所谓审题,就是通过对考题的审视、分析,确定写作的方式、围和文体,把握写作中心和立意方向。(学生齐读) 3.从题目中审出什么 (1)审清词语含义,拓宽思路。(字面义及引申义、象征义、比喻义) 《一道风景线》(“美好高雅”等值得赞美的人和事) 失误:自然景色、考试作弊、环境破坏、乞讨老人 《送你一轮明月》 (学生思考) 含义:友情、亲情、安慰、鼓励、希望。最好虚实结合 (2)审清写作重心,找准立足点。《下雨天,真好》 (3)审清限制要求。(文体、人称、围等) 《这一天,让我铭记》:记叙文、第一人称、一天之 注意:题目后的写作要求,字数、体裁等。 4.怎样审题 方法:逐词推敲,抓住关键词。 (大家看这个题目,逐字推敲,看写作时该注意什么,把你的发现写在练习本上。小组讨论) 例:《这也是一种美》 “这”(距自己较近的事或物,切身感受为好) “也”(写的容表象和实质有差异,如:残缺、谎言、寂寞、挫折) “美”(给人享受、教益) 题眼:也 三、立意 (明末清初学者王夫之说过: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审题只是明确写作方向,而立意往往决定着文章的成败) 1.什么是立意 立意是一篇作品所确立的文意。它包括全文的思想容,作者的构思设想和写作意图及动机等等。(学生齐读)即:写本文的目的 2.立意的要求:(教师解说) 正确明确深刻新颖 3.立意的技巧 a 变换视角《珍惜》(实、虚)(顺、逆) 从“实”立意:珍惜环境;珍惜土地;珍惜水资源;珍惜粮食;珍惜动物;珍惜鸟类;珍惜植物;珍惜朋友…… 从“虚”立意:珍惜荣誉;珍惜幸福;珍惜感动;珍惜灵感;珍惜诚信;珍惜创新精神;珍惜美好的情感;珍惜纯真的友谊;珍惜锻炼的机会;珍惜自己的思想;珍惜现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