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内知名旅游小镇开发模式分析(重点收藏)

国内知名旅游小镇开发模式分析(重点收藏)

国内知名旅游小镇开发模式分析(重点收藏)
国内知名旅游小镇开发模式分析(重点收藏)

国内知名旅游小镇开发模式分析(值得收藏)

2017-03-13 颐园乡居

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征及时代任务促使“特色小镇建设”进入强效化推进和爆发式增长阶段,作为特色小镇的重要类型,旅游小镇具有其独特的内容内涵特征与发展模式路径。今天,我们就分析分析国内外知名旅游小镇开发模式,供大家参考。

前言

什么是旅游小镇?

旅游小镇即旅游特色小镇,是依托区位、自然资源、人文资源、特色产业、特色社区等优势发展旅游产业,并使之与其他相关产业、居住社区、其他旅游区(或风景区)发生交互关系的特定区域。

旅游小镇有什么产业特征?

旅游产业是小镇的核心产业、主导产业或最具潜力/特色产业,小镇或可同时兼有其他特色产业存在。

功能特征:旅游功能是旅游小镇的必备功能,小镇或可兼有文化、人居、生产、商业、服务等其他功能,多功能融合共存。

规模体量:根据产业规模而定,即规模不确定。

形态特征:可以是小城镇,风景区、产业园、旅游区(景点)集合地,也可以是综合体及非行政建制小镇。

资源主导型开发模式

即小城镇自身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依赖旅游发展而成为旅游目的地的开发模式。这些小镇本身就是旅游吸引物,很有特色,根据其依托的资源类型,可以分为:

1

自然资源主导型小镇

该类型小镇,拥有良好的自然资源,环境优越、气候宜人,区域内或紧邻地区一般拥有品质较好的风景区,城镇发展和风景区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且以景区发展为基础。比如,由武夷山风景名胜区、九寨沟景区带动的武夷山市和九寨沟县。其开发要点在于,加强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控制城镇的承载力:自然景观不要做大范围的人为加工,开发重点放在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的完善,餐饮、住宿等高品质服务的提供,用地、建筑景观风格等方面的控

制上;严格限制游客数量、控制城镇核心区规模。

↑自然资源主导型开发模式——以阿根廷巴里洛切为例

阿根廷的巴里洛切是典型的自然资源主导型旅游小镇的开发模式,与拥有如温泉、地热等特殊资源的小镇不同,其以独特的建筑、风水情调、地方文化吸引观光和休闲游客前来,其本身就是旅游吸引物,也是旅游目的地。

巴里洛切坐落在阿根廷西部安第斯山麓,被壮美的雪山和静谧的湖泊所环绕,依山傍水,自然景观与欧洲阿尔卑斯山地区极为相似,吸引了众多欧洲移民。巴里洛切自然山水和人文景观都与瑞士极为相似,久享“南美洲小瑞士”的盛誉。

巴里洛切没有污染环境的工业,从建城到现在的百多年里,旅游业的发展从未停止过,吸引游客到来的除了美得让人惊叹的自然景观外,还有就是这里人们悠闲的生活方式。每年8月,这里都要举行盛大的冰雪节,举办滑雪比赛、冰球比赛、火炬游行等活动。最有趣的是,这里盛产巧克力糖,常年举办各种巧克力晚会和评选巧克力皇后等活动。

巴里洛切的成功,除了归功于大自然的造化,也得益于人们的精心设计和长期经营,依托山水、人文的交相辉映,使得自然景观与文化景观相得益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2

古城古镇

古城古镇,特别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镇),以其独有的特色建筑、风水情调、民俗文化等,成为我国旅游小城镇中的中坚力量。比如,乌镇、西塘等江南六大名镇。

同质化是我国古城古镇开发面临的主要瓶颈,挖掘特色主题,形成鲜明的形象,成为了古城镇开发与提升的第一步。另外,古城镇在经历以“古”为特色的观光主导、以“商”为核心的商铺为王阶段后,以“夜”为核心的休闲体验发展,已经成为很多古城古镇新的开发方向。因此,业态向休闲化的调整必不可少,而以夜景观光、夜间活动、夜晚休闲为核心的夜游项目,也会成为古城镇开发的重点。

↑历史文化资源主导型开发模式——以浙江乌镇为例

历史文化资源主导型的小镇开发模式,主要是依托其保存相对完好的传统建筑、古建筑,展示历史文化风貌,体验传统生活方式,从而对游客产生特有的吸引力。

乌镇地处浙江北部桐乡县北端,与江苏吴江县接壤,西邻湖州市,虽经2000多年沧桑,仍完整地保存着原有的水乡古镇风貌和格局,梁、柱、门、窗上的木雕和石雕工艺精湛,真实体现了浓郁水乡风情和深厚文化底蕴。全镇以河成街,桥街相连,依河筑屋,河埠廊坊,过街骑楼,穿竹石栏,呈现一派古朴、明洁的幽静。

在江南古镇中,乌镇开发相对较晚,所以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比较规范,全镇共分为传统作坊区、传统民居区、传统文化区、传统餐饮区、水乡风情区、传统商铺区六区,各区在空

间上相互联系,在旅游形式和旅游功能上相互补充,体现了中国古典民居“以和为美”的人文思想,以其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和谐相处的整体美,呈现江南水乡古镇特有的空间魅力。3

行业依托型

行业依托型,顾名思义是指依靠某种特殊行业,发展形成的旅游宜居小镇。比如,以会议旅游宜居小镇(瑞士达沃斯、中国博鳌)为代表、云南瑞丽(玉石)、江西景德镇(瓷器)、浙江义乌(商贸)、横店镇(影视)。其开发重点在于以泛旅游产业框架为基础,构建特色产业、旅游产业及其他相关产业共同组成的产业集群,并形成旅游产业与特色产业的互动发展机制,实现两者的共赢发展。但特色产业在一定程度上仍是当地的主导产业。旅游可以带来人群和消费聚集,提升特色产业的附加价值,促进其发展。

↑行业依托型小镇开发模式——以中国博鳌为例

博鳌镇位于琼海市东部海滨,是一个半渔半农的集镇。自2001年起,国际会议组织——博鳌亚洲论坛将其定为永久性会址所在地,博鳌名声大噪,进入旅游跨越式发展时期,现已建成博鳌水城、博鳌旅游风景区等旅游项目,以其温泉玉带滩、三江入海口等优质旅游资源,形成水中有岛、岛中有水,秀丽景色和名胜古迹集于一体的南国风光画卷。目前,博鳌小镇已发展为海南旅游发展的平台和加速机,对提高海南旅游的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发挥了重要作用。

休闲集聚型开发模式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中,休闲小镇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实践模式。这一类小镇,本身不是景区,但是一般具有良好的区位、交通或环境条件,能够依托周边的景区或是城镇旅游资源,形成休闲集聚区、旅游集散地,是旅游接待建设的重点区域。

1

集聚型小镇

依托著名旅游风景区或旅游区,在旅游集散和服务需要的催生下,在风景区重要门户和游客主通道上,形成的以旅游服务为核心功能的小城镇。比如,黄山周边的汤口镇、甘棠镇。

一般具有较好的区位优势与生态环境,适宜进行“商业+休闲+旅游地产”的开发:

(1)商业开发:一般以商业街或是商业区的形式呈现,汇集了当地的特色美食、民俗客栈、土特产店等;

(2)休闲开发:要想把游客留下来,必须为他们提供不同于景区体验的休闲娱乐活动,尤其是夜间的。比如,一些民俗演艺活动、养生SPA等;

(3)地产开发:依托于区位及生态环境优势,这类小镇往往受到地产商的青睐,适宜开发商业房地产,又可以开发度假地产。

↑集聚型小镇开发模式——以黄山汤口镇为例

一般而言,旅游接待型小镇是为前往景区旅游的游客提供住宿服务的小城镇,同时配套提供食、购、娱等相关服务。虽本身不是景区,但自然生态环境良好,同时作为旅游集散地,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也是旅游房地产开发的最佳区域,既可以开发旅游商业房地产,又可以开发旅游度假房地产。

汤口镇位于黄山风景区南麓,素有“黄山门户”之称,是黄山的主要生活服务基地和旅游接待基地,黄山景区提供的主要是作为核心吸引力的“游”的要素,除了“行”以外,“住、食、购、娱”等四大要素都同汤口镇紧密相关。

汤口镇在为黄山风景区旅游服务的同时,还因地制宜积极开发本镇旅游资源,相继开发了翡翠谷、九龙瀑、野生猴谷景区、天湖景区、香河景区、凤凰源景区和龙凤苑景区等7处景区,搭乘黄山旅游的便车和景区串线,年接待人数已突破百万。

2

城郊型休闲小镇

城郊旅游小镇属于旅游小镇发展中的一种类型,一般位于城市边缘区域,主要满足游客旅游休闲需求,优化配置旅游各要素,从而为游客提供相应的旅游休闲服务的小镇。

对于城郊旅游小镇的概念界定,有以下几点含义需要加以说明:

(1)特定的地理范围及空间尺度:首先,城郊旅游小镇位于城乡接合部上,产业结构、人口结构和空间结构逐步从农村向城市过渡。从空间维度上看,城郊旅游小镇的活动一般集中在空间距离与城市中心区150公里以内的区域内。从时间维度看,这些区域一般在车程2小时以内。旅游小镇的人口规模应符合国家建制镇的标准。城郊旅游小镇尺度范围不宜过大或过小,过大难以对小镇功能进行合理划分,也给其基础设施建设带来难度;尺度过小则给各旅游要素的完整配备度带来难度,易造成产业链的不完整。它在空间上并不是简单地将旅游资源组合,而是突出旅游与休闲的核心功能,以满足游客多种旅游需求为条件而形成的空间部落。

(2)旅游资源。旅游资源是构成吸引游客的一切旅游吸引物要素。旅游消费需求的升级使小城镇的旅游资源观发生变化,旅游资源除包含独特的自然或人文观光资源外,其他任何可

以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有形、无形要素,能被开发成休闲度假产品的均是城郊旅游小镇可以依托的相应资源,例如节庆、娱乐、康体等资源。

(3)小镇内旅游各要素的有机复合。旅游业在小镇经济发展中属主打产业或优势产业,或旅游产业是促进乡镇经济提速与发展的动力源。同时,旅游小镇围绕旅游服务这一核心功能,在区域内形成产业链而构成旅游要素集聚区。旅游小镇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注重空间内旅游要素的有机复合,从而实现产业链完备性,提升当地旅游服务接待能力。

依托于具有强大旅游市场需求的城市而形成的城郊休闲小城镇,北京周边的小汤山镇、成都的山泉镇等就是典型案例。其开发应从以下几点找准方向:(1)针对普通市民的农家乐或是生态农业观光开发;(2)为市民提供游玩、休闲的郊野公园和主题公园;(3)针对周一至周五企业的会议、产品发布、拓展培训等开发的“商务会展+休闲度假”模式,比如现在很流行的“开会+泡温泉+高尔夫”;(4)针对高端市场的度假别墅、会所;(5)针对老年人市场的“养生要老别墅、公寓”。

↑城郊型休闲小镇开发模式——“五朵金花”绽放

成都三圣乡以种植花卉为主要旅游资源,花卉种植面积多达8000余亩。“三圣花乡”涵盖成都锦江区的五个村落,包括幸福村的“幸福梅林”、江家堰村的“江家菜地”、红砂村的“花乡农居”、驸马村的“东篱菊园”、万福村的“荷塘月色”。五个村子并称为“五朵金花”,形成“春有红砂,夏有荷塘,秋有菊园,冬有梅林,江家菜地四季皆宜”之旅游情景。

①满足都市人向往田园的需求,实现田园生态化

大都市人群平时生活节奏快、压力大,在周末或节假日时亲近自然、享受自然的愿望更加强烈。三圣乡所采用的“生态农业结合旅游农业”的农家乐模式,恰好满足了大都市人群这方面的需求。不论是“江家菜地”展示的“周末都市菜农采摘忙”的场景,还是“东篱菊园”营造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浪漫,都深深吸引了都市人,为他们在乡村找到了心灵的栖息之所。

②对接都市的基建标准,实现设施服务城市化

三圣乡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也积极接轨城市,充分考虑了人性化的需求。道路建设依傍地势地貌和自然山水,交通布局做到人车分流;水电供应稳定;电话、宽带到户;天然气供应充足且为未来铺设留有余地。高标准的基础设施建设,让都市人来到三圣乡享受到和城市一样的生活服务便利,进一步提升了三圣乡的旅游吸引力。

③依傍大都市的技术力量,实现发展技术化

靠近大都市的旅游小城镇在发展过程中,更容易得到大都市的技术支持。例如“五朵金花”中的“东篱菊园”在建设时,依托四川省农科所的技术力量,以规模种植菊花为支撑,引导村民规模化、多样化进行大田种植菊花,形成1000余个菊花品种、300余万盆盆栽菊花、2700余亩的菊花种植规模。与此同时,在农科所的引导下,村内农房进行改造,和菊花景

观一起形成整体和谐、色彩缤纷的农村景观系统,给游客带来视觉上的享受。

④承接大都市资本投入,实现资本多样化

三圣乡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民间资本的介入。锦江区政府以8300万资本搭建融资平台,成功撬动了当地民间资本1.6亿来投资建设三圣乡。二是政府对基础设施的资本投入。“五朵金花”每个村都投入一千多万的资金用于乡镇基础设施的改造。三是集体资产的参与。乡镇以固定资产入股来参与三圣乡的旅游发展建设。三种来源中,获得资本数额最大的就是通过招商引资吸引民间资本注资三圣乡旅游。在此过程中,成都市相对发达的经济水平和开明开放的投资空间为民间资本的注入奠定了基础。

3

资源依托型休闲小镇

这类小城镇,有着鲜明的特色,通常位于自然或气候较好的城市。比如滨海小镇、海岛小镇、温泉小镇、滑雪城、花卉城、渔港小镇、边境小镇等。其开发要以优势资源为基础,以休闲度假为方向,走综合发展之路,打造一个集观光、休闲、度假、养生、会议、康体、文化体验、居住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旅游小城镇。其打造重点有两个方向:一是设置完善的度假生活配套及高品质的服务质量,高尔夫、游艇俱乐部等高端度假项目必不可少;二是以度假人口候鸟型居住为目标的度假第二居所的开发。

↑资源依托休闲小镇——南京汤山温泉小镇

汤山,古名“汤泉”,因温泉而得名,已有1500多年历史,是中国四大温泉之一。汤山位于南京以东24公里,总面积117平方公里,区位优势得天独厚,距离禄口国际机场40公里,到周边上海、杭州、苏州、无锡、常州等城市都有高速公路直达。小镇内青山叠翠,绿水成湖,洞石奇观,是南京东郊著名的旅游胜地。温泉资源、旅游资源、矿产资源形成了汤山经济的优势。

(1)主打温泉经济

温泉是汤山镇向世界展示其形象的一张名片。汤山镇依托温泉资源,大力发展以旅游、疗养、房地产等为主打的温泉经济,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围绕温泉汤山以汤、山、水等为主题,建设了多家温泉度假村、度假村、温泉浴馆等主题性温泉,并开发建设文化博物馆、养生、美容、医疗、运动等主题设施,强化汤山镇的旅游形象,使汤山成为炙手可热的温泉休闲旅游区,激活了汤山镇的冬季旅游市场,形成了冬季不淡的旅游局面。

(2)衍生产业链

随着温泉旅游的发展,汤山已经从最初的寥寥数家温泉酒店,发展到现在世界顶级度假品牌酒店云集,游乐、购物、体验、文化、科普等各类旅游产品汇聚的休闲度假胜地。汤山小镇正在不断培育新的产业,兴起像颐和、御庭等一批在全国都很知名的温泉精品酒店以及高端会所。汤山拥有世界级度假酒店品牌、现代高科技健康体验机构、购物娱乐餐饮场所、商务会展文化创意等,以温泉优势位核心,形成温泉旅游、休闲度假、会议会展、健康养生四大

板块的产业聚集,延伸了温泉经济发展的产业链。

(3)完善产品体系

汤山镇温泉数量多,针对不同档次的消费者,提供了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圣泉温泉浴馆、美龄温泉山庄等定位为大众化旅游消费产品。同时也有为高端消费者提供的温泉产品,如南京汤山颐尚温泉度假村,度假村由露天温泉区、休闲酒店两部分组成。其中,露天温泉区又分为花草香浴区、土耳其浴区、巴厘岛风情区、罗马大理石浴区、养生中药浴区等10余个浴区,这些浴区突破过去的温泉疗养概念,以现代化、国际化视角,将温泉与异国风情、传统医药相结合,全面发挥温泉的养生功能,形成独特的休闲养生之道。除了主打的温泉产品,汤山镇还充分利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建立以文化为主题的观光旅游区,还建有现代农业园、民俗村等,打造全方位的旅游产品体系。

旅游小镇开发模式总结

1、因地制宜,打造小镇吸引力核心

有旅游吸引核才会吸引游客,产生消费聚集,进而带动其他产业发展。没有吸引核,难以引导城镇化。对于休闲小城镇来说,可以形成休闲聚集中心,进而带动城镇化。旅游吸引核的设计,对小城镇建设来说至关重要,自然景观、文化遗存、休闲度假要素、滨海滨湖、温泉、甚至博彩等,均可作为旅游吸引核。

2、消费驱动,促进休闲产业多元聚集

随着游客旅游需求的不断增多,旅游小城镇的功能布局也由单一化走向综合化,往往具有观光、休闲、度假、游乐、夜间娱乐、居住、集散、养生、运动等多种功能。当然,不同资源类型主导下的小城镇,功能也不尽相同。

旅游小镇的产业架构体系中,应以产业关联度高、需求收入弹性高的休闲产业为主导产业,通过休闲产业的多样化开发,形成多样的产业关联式发展结构,进而广泛带动其他产业发展。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区域产业发展实际及城镇发展需求,兼顾发展农业、教育业、交通运输业、制造业、邮电通讯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等其他产业。

3、城市化延伸,完善社区居住功能

旅游小镇与旅游景区及传统城镇的最大区别在于其服务对象的复杂性,因此,在构建旅游小镇时应充分的考虑居民及游客的需求,构建生活化的服务系统。服务系统里面既包括教育、文体、卫生、商业等公共生活服务设施及交通、邮电、供水供电等市政公用工程设施等,也应包括食、住、行、游、购、娱、体、疗、学、悟等旅游要素,同时还需包括旅游区必备的专项旅游交通体系、游客中心(含导游服务)、旅游标示系统、生态停车场、游客公共休息设施等,且旅游服务设施在综合配套服务里的比重要高于一般城镇。

浅析文化旅游小镇发展策略

浅析文化旅游小镇发展策略 发表时间:2019-04-26T17:26:54.453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3期作者:任帅 [导读] 摘要:本文在介绍林皋现状的基础上,对古镇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 万宁凯德投资有限公司海南省 571500 摘要:本文在介绍林皋现状的基础上,对古镇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根据城镇“山、水、果、城、堡”五大特质要素,浅谈对关中旅游小镇发展的几点思考以及对重点项目策划的介绍。 关键词:文化旅游;林皋;古镇;发展策略 西班牙巴塞罗那文化发展战略规划报告中的开篇提出“城市即文化,文化即城市”。此外,英国曼彻斯特文化产业发展报告中,也宣称“21世界成功的城市将是文化城市”。文化是旅游者的出发点和归结点,是旅游景观吸引力的渊薮,是城镇旅游业的灵魂。 1林皋镇概况 1.1区域位置 林皋镇隶属于陕西省渭南市白水县,地处白水县西北部的雁门山下,距县城22公里,镇域总面积约92.51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十分之一,是县内第二大乡镇。 1.2旅游资源特色评价 1.2.1山水资源优势明显: 林皋镇的山、水景区规模较大,是镇域内景源最集中,景物最丰富的核心景区。被誉为“果乡西子,渭北明珠”的林皋湖,湖域总面积达150公顷,水深25米,总库容3300万立方米;具有“南有太白、北有方山”美誉的方山森林公园,地处渭北高原残山残原地带,北靠黄龙山、西倚雁门山,山势西北东高南低,最高海拔1547米,总面积达到1437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2.8%以上。 1.2.2文化资源底蕴深厚: 镇域内保留古代遗迹达十余处,主要有林皋河村的新石器时期仰韶文化遗址面积约30亩;东汉人郭巨,“埋儿葬母”感人故事世代流传(后来为鲁迅先生收录进《二十四孝图》),此人为林皋镇马岭村人,其墓现位于村内;永垣陵为前赵最后一位帝王刘曜父之墓,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方山上有周文王观星后挥剑而成的“斩断山”、始建于汉朝兴盛于唐朝时期的“庙山”(庙宇曾多达数十座,庙中侍奉主神为观音菩萨)、宋朝杨三郎练兵的“马刨泉”、边关守险的“石梯子”、穆桂英住过的“香炉寨”等许多历史遗迹;元鹤山庙会,庙宇建筑群为明万历三年时修建,位于高东乡西北,是渭北地区有名的四大庙会之一;镇区内林皋古堡(土堡),明朝时期建于湖坝高处,三面环水,背后道路曲折且隐蔽,建设整个工事易守难攻,而且堡内布局精细。 2发展策略: 2.1城乡统筹、区域联合策略 以发展城镇旅游业,带动人流和现金流在区域内的流动,促进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市反哺乡村。通过旅游业发展,吸引外来投资,尤其是大城市投资,利用外部资金获得自身发展;通过发展旅游业,可以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提升农副产品附加值,带动周边乡镇发展。 2.2保护资源、和谐发展策略 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经济产业,景区的规划、开发以及包装、促销,都应引进商业策划意识和市场运作技巧、充分利用项目设计的反差原则,探索资源的特殊性,力求开发出具有不可替代的旅游产品。 2.3循环发展、低碳旅游策略 对于旅游资源丰富、生态优势明显的旅游小城镇而言,低碳的生态策略尤为重要。以低碳生态开发作为林皋镇文化旅游古镇建设规划的核心策略之一,以最新的低碳生态技术(如能源结构、垃圾循环管理、可持续供水和卫生、低碳交通)为工具,从保护、整合、提高三个角度着手,建立生态适宜、城乡和谐、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低碳特色旅游小城镇。 2.4地域特色、文化铸魂策略 当前,文化搭台,旅游唱戏,以经济和文化相结合的文化旅游已成为新潮流。林皋镇的旅游规划以客源市场需求来确定资源开发方向和重点。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市场逐渐成熟,目前已由资源主导和产品主导逐步向市场主导过渡。注重市场调研和产品功能定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自身特点,发展特色旅游产品,增强吸引力和竞争力。 2.5设施超前、服务共享策略 目前,我国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和市政基础设施都要优越于小城镇的设施,而旅游城镇的基础设施要求又高于普通城镇的基础设施,同时,旅游是具有季节性,在旅游旺季时,公共服务设施供不应求,而旅游淡季的时候一些设施成了摆设,闲置浪费。因此,林皋镇发展的各项技术指标应当适应旅游业发展的长远需要、具有适度超前性;同时,在旅游淡季时针对于闲置的公共服务设施资源应对村镇居民进行开放使用。 2.6山水开发一体化、山上游山下住 目前林皋湖和方山森林公园都是国家AA级景区,林皋镇在旅游开发是应考虑推出山水一体化开发、一体化管理,实行一票制,同时是方山森林公园作为方山林场的一部分,远期考虑申报AAA级景区,应更多考虑保护森林植被和山体环境,控制游客人数,减少山上接待住宿设施开发的量及相关物资运输的成本,通过借鉴黄山旅游景区的经验,实行“山上游山下住”的模式,更好利用镇区基础设施以及林皋湖现有住宿设施,有重点的完善和提高旅游接待和住宿能力。 3林皋古镇核心景区的发展布局 根据林皋镇域的资源分布情况和整体发展需要,其旅游发展的总体布局为:“一心、两翼、三带、五片区”。其中五个功能片区为林皋文化古镇旅游区、方山康体度假旅游区、林皋湖会议度假旅游区、可仙-新卓农业体验旅游区、高东民俗文化旅游区。规划近期重点打造林皋文化古镇旅游区,主要建设工程包括林皋湖核心景区以及旅游服务基地和生活服务基地。 3.1林皋湖核心景区 划用地位于镇区以南(观湖大道南段),包括林皋湖旅游区景区入口标示区以及林皋古城古遗址风貌地段。规划总用地44.86公顷,总

旅游地产开发的四种模式和七大策略(

一、“城市功能区”驱动旅游地产新模式 旅游产业的地位与产业经济规模的快速发展,使得旅游地产不仅仅成为一种新旅游产品进入客源市场,同时也成为一种成功的多产业融合方式进入行业发展领域,并承载一定的城市功能。以此也拉动众多国内外规模企业竞相滚动资金开发旅游地产,也形成了一个又一个让世人关注的经典案例。笔者作为从事旅游地产研究的咨询专家,经过归类整理,提出了中国旅游地产开发的四大新模式与七大应用策略,期望能够为旅游地产的科学开发提供智业支持。 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在空间上不断外扩,区域界限逐步消失,在生活需求上,由于城市中心地价的飙升、环境的恶化,使得人们不由自主向城区边缘扩散,从而催生了新的城市空间版图。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旅游地产赢得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和机会,区域资源被置于广阔的地域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使旅游地产价值更大化。同时,旅游地产也逐步成为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城市品质的重要支撑,甚至在某种程度上牵引城市空间的发展走向。可以说城市化与旅游地产将逐步体现出“双轮驱动”的并存态势,相互为用。而旅游城市化是旅游作为推动城市化的一种动力,引导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是基于后现代主义消费观和 后现代主义城市观的一种城市发展形式,能够在推动城市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合 理调整城市空间、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提高城市精神文化内涵,从而达到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宜居城市目标。 大中型城市市内或市郊的城市化进程中,在没有资源优势的情况下,需要旅游地产在自我营造的旅游氛围中开发地产项目,进行大型旅游项目开发,营造具有影响力、冲击力的旅游景观景区,改善区域基础设施条件和环境质量,靠旅游业的关联带动作用引来人流、物流,将生地变成旅游熟地和旺地,引起景区附近地产升值,再趁势搞地产开发。此类地产开发与旅游景观开发高度融合,地产开发即旅游景观开发,房产本身即是旅游景观载体或表现形式。与旅游景观开发二位一体的房产开发。景即是房,房即是景,景中有房,房中有景,直接提升住宅的环境品质,增加休闲功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将旅游地产开发提升到一个新境界。

生态旅游特色小镇可行性研究报告

生态旅游特色小镇可行性研究报告随着旅游业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的过渡,生态观光、文化体验等传统旅游形式与现代休闲娱乐相结合,使城镇旅游焕发新的活力,这类旅游产品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和开发潜力。 第一章项目总论 一、项目基本背景 (一)项目范围 项目区域南与湿地保护区隔水相望,东距XX市中心20公里,北至G205高速公路出口15公里,可建设用地:约19.1平方公里。 (二)研究内容 按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的要求,本项可行性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项目背景分析;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的依据;项目建设条件分析;旅游市场现状及预测分析;项目建设的内容和规模;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项目建设进度安排;项目组织运作;项目的国民经济效益分析;项目的社会效益分析;项目的生态效益分析及评价。 二、项目建设必要性与意义

XX旅游特色小镇项目的建设是生态环境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的需要,是旅游景区发展到的必然趋势。小镇的建设直接带动当地人文氛围的活跃,带动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带动其他旅游外部经济的发展,对于地方旅游与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是能进一步提升XX生态旅游区的核心吸引力,为壮大XX市域旅游提供强有力的支撑,XX旅游特色小镇项目以人居、养生文化为主题,湿地生态环境为特色的,将后现代主义与自然主义从风格上融合,是以商务、度假、居住及景点四大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地产项目,在旅游由长线旅游向中短线以及郊外旅游的趋势下,本项目能为XX市城郊的重要休闲度假基地。 二是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新型城镇更快转向特色与专业城镇和现代化城镇意义重大,该项目的开发要摆脱单纯景点建设的套路,将区域所有资源纳入旅游资源体系,构建特色旅游区域,形成对不同消费群体的吸引,通过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通道开拓,形成旅游深层次开发,突出以旅游带动主导产业的优势产业,强化房产、休闲、渔业、旅游等各行业在产业链中的连带关系,从而强力带动村镇的城市化进程。 三是能迅速集聚人气,实现城镇的中心化和整体土地价值的升值,将景区开发深化为区域发展的策划思路对于处在城乡结合部的旅游区也具 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城乡结合部的开发区既有乡村的自然环境,又有城市的生活便利,如果借区域旅游开发进行新镇完善功能的建设,利用城市扩张的大环境,迅速打通产业链,打造有特色的旅游新镇。

特色小镇6大盈利模式分析

特色小镇6大盈利模式分析 特色小镇,作为产城乡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模式,它是一个集合产业、文化、旅游和社区之功能于一体的一个新型部落体,是以产业为核心,以项目为载体,相互融合发展生产、生活、生态的一个特定区域。特色小镇的开发与建设绝不是单一的项目,它是综合产业链体系。在这条产业链体系之上,如何盈利一直是众人关心的问题。特色小镇能够作为创新平台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培育信息、环保、健康、旅游、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加速产业升级;也能通过大型集团企业长期投资、吸引聚集特色产业、改造历史经典产业等方式推动产城融合、产城互利,改造、改进当前我国小城镇的面貌。 据统计,第一批特色小镇中部分小镇的平均投资额达65 亿元(浙江省规划每个特色小镇投资原则上不低于50亿元),按照住建部规划,到2020 年,培育1000个左右各具特色的小镇,那么到时候总投资将远超万亿。根据各地方政府出台的特色小镇建设规划,到2020年特色小镇总计建设1900 个左右,按照省份、经济条件等具体细拆,总投资至少4.8 万亿元。 六大盈利模式 一、工程收益-建造收益是开发的前提 这里主要是指土地整理和公共基础设施的工程建设收益。公共基础设施包括公共道路、供电厂、供排水厂、供热网络、通讯设施等基础设施;学校、医院、公园、广场、文化体育设施、综合服务区、游客接待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 如华夏幸福受政府委托对小镇范围内的土地进行统一的征地、拆迁、安置、补偿,并进行适当的市政配套设施建设,变毛地为熟地后,通过政府回购,获得盈利。 二、土地升值-区域开发是小镇开发的基础和核心 这里主要指一级开发,也就是由政府主导的方式。

特色小镇的发展成熟必将带来周边土地的溢价,政府通过土地财政可以获得大量收入。 除了这些财政收益以外,特色小镇将为地方带来更多无形的收益,如城市环境的优化、民生的改善、城市影响力的提升、产业生态圈的形成、就业增加和更多高素质人才的聚集等等,这些难以用金钱衡量的社会经济环境改善,是政府大力推动特色小镇开发的重要动力。 以玉皇山南基金小镇为例,该小镇根据金融人才国际化、精英型的特点,坚持市场化运作、产业链招商、生态圈建设的模式,通过联合政府性行业组织、龙头企业和知名中介,开展海内外招商及合作业务,快速推动私募金融集聚发展,一批涵盖股权投资、商品期货、固定收益等方面的金融精英汇聚小镇。自2015年玉皇山南基金小镇正式揭牌之后,已经有1000多家对冲基金和私募基金在小镇注册,资金管理规模达5800亿元(约合840亿美元)。由于一般的基金公司都可以得到30%的税费补贴,更增加了其吸引力,玉皇山南基金小镇现在已然成为上海、北京和深圳之外中国最大的对冲基金聚集地。2015年税收超过4亿元,而2016年第一季度税收就超过了3亿元,实现了爆发式增长。 其与杭州云栖小镇一样都是由政府主导开发和经营环境,通过特色产业(玉皇山南基金小镇以对冲基金为主导产业,云栖小镇以云计算为主导产业)培育、主导产业企业聚集、产业优惠政策和优质环境塑造,使小镇经济迅猛发展,税收猛增,并带动小镇及周边土地的溢价。 三、房产收益-房地产是产城,一体化中必需的蛋糕 这里主要指二级开发,即企业通过地产销售和自持物业经营获利。包括工业地产租售、居住地产租售、商业地产租售、休闲地产租售。 虽然在特色小镇的建设过程中,以地产运作的理念去打造小镇是为人排斥的,从企业角度来看,这的确是一个快速实现投资回报的模式,且通过特色小镇政策可以获得土地,这也是不少房地产等开发商进入特色小镇开发的原动力,因此这也是一种较为重要和普遍的盈利模式,更多的是由地产商或地产主导的投资商操盘,在开发地产的同时,配套度假型项目实现盈利,由于休闲度假市场和传统商业地产之间存在利益博弈和磨合,所以这类小镇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阿那亚是此类型的典型代表,通过地产销售以及后期多元度假活动业态消

特色小镇开发模式

本文汇总了在探索特色小镇开发过程中总结出的特色小镇的综合开发结构与运营模式。 1 特色小镇的本质解读 特色小镇是指依赖某一特色产业和特色环境因素(如地域特色、生态特色、文化特色等),打造的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特征和一定社区功能的综合开发项目。是旅游景区、消费产业聚集区、新型城镇化发展区三区合一,产城一体化的新型城镇化模式。 一特色小镇的发展架构 1、以特色产业为引擎的泛产业聚集结构 特色小镇主要聚焦自身优势的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形成“产业本身+产业应用+产业服务”的相关产业集群机构。

2、以旅游为引擎的泛旅游产业聚集结构 以特色产业为基础,发展旅游产业;以旅游的十二要素为内容,打造泛旅游产业集群结构。 3、旅游目的地架构 特色小镇不完全是旅游,但又必须是旅游;每一个特色小镇都是一个以4A景区为主导的旅游目的地。 4、新型城镇化架构 人口聚集,带来城市居住及配套服务的发展,进而形成城镇化架构。 5、智慧化与互联网引擎 以通信和信息技术为支撑,以游客互动体验为根本,以便捷优化管理为保障的智慧化旅游,可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因此特色小镇是以“双产业”即特色产业与旅游产业为主,“三引擎”即产业引擎、旅游引擎、智慧化及互联网引擎相协调,“三

架构”及产业链整合架构、旅游目的地架构(景区)、城镇化架构共同支撑的发展架构。 二特色小镇的总体特征 1、以特色的产业及环境资源为基础 产业资源是特色小镇打造的前提;环境资源是特色小镇打造的重要依托;资源如何转化为面向市场的核心吸引力是其核心指向。 2、以坚定的政府政策及投融资支持为依托 以产业为引领,实现“产业+文化+旅游+社区”的四重功能;各功能之间并不是简单的大糅合,而是相互之间有机的整合与融合。 3、以产城一体化综合开发为手段 主要表现为产业的综合发展;功能的综合配置;土地的综合开发;配套的综合建设;目标的综合打造等方面。

生态风情小镇旅游开发可行性报告

生态风情小镇旅游开发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基本背景 (一)项目范围 项目区域南与湿地保护区隔水相望,东距某市中心20公里,北至G205高速公路出口15公里,可建设用地:约19.1平方公里。 (二)研究内容 按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的要求,本项可行性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项目背景分析;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的依据;项目建设条件分析;旅游市场现状及预测分析;项目建设的内容和规模;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项目建设进度安排;项目组织运作;项目的国民经济效益分析;项目的社会效益分析;项目的生态效益分析及评价。 二、项目建设必要性与意义 某风情小镇项目的建设是生态环境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的需要,是旅游景区发展到的必然趋势。小镇的建设直接带动当地人文氛围的活跃,带动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带动其他旅游外部经济的发展,对于地方旅游与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是能进一步提升某生态旅游区的核心吸引力,为壮大某市域旅游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某风情小镇项目以人居、养生文化为主题,湿地生态环境为特色的,将后现代主义与自然主义从风格上融合,是以商务、度假、居住及景点四大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地产项目,在旅游由长线旅游向中短线以及郊外旅游的趋势下,本项目能为某市城郊的重要休闲度假基地。 二是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新型城镇更快转向特色与专业城镇和现代化城镇意义重大,该项目的开发要摆脱单纯景点建设的套路,将区域所有资源纳入旅游资源体系,构建特色旅游区域,形成对不同消费群体的吸引,通过人流、物流、

信息流的通道开拓,形成旅游深层次开发,突出以旅游带动主导产业的优势产业,强化房产、休闲、渔业、旅游等各行业在产业链中的连带关系,从而强力带动村镇的城市化进程。 三是能迅速集聚人气,实现城镇的中心化和整体土地价值的升值,将景区开发深化为区域发展的策划思路对于处在城乡结合部的旅游区也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城乡结合部的开发区既有乡村的自然环境,又有城市的生活便利,如果借区域旅游开发进行新镇完善功能的建设,利用城市扩张的大环境,迅速打通产业链,打造有特色的旅游新镇。 三、研究工作依据 本项目可行性研究编制依据以下法律、法规及标准等进行编制: (一)相关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 (二)有关规范、规程及标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旅游规划通则(GB/T18971-2003)》; 2、《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 3、《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定(GB/18972-2003)》; 4、《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 50298-1999)》。

2017年房地产行业特色小镇分析报告

2017年房地产行业特色小镇分析报告 2017年6月

目录 一、中国城市化已进入大城市+特色小镇的发展阶段 (4) 1、大城市+特色小镇的发展模式有望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4) 2、特色小镇追求“小而美” (5) 3、浙江是特色小镇的发展先驱 (6) 二、政策积极扶持,已公布第一批特色小镇创建名单 (9) 1、发展特色小镇获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支持 (9) 2、住建部发布特色小镇名单,旅游发展型小镇占比最高 (11) 3、旅游发展型及产业发展型是当前主流小镇模式 (13) 三、产业是核心,特色是竞争优势,融资是关键 (17) 1、开发主体仍以政府为主,PPP 模式试点推进 (17) 2、特色小镇的核心是产业,竞争优势是“特色” (20) 3、融资是关键,目前融资方式仍偏于单一 (22) 4、特色小镇发展仍面临一些问题 (23) 四、各类公司积极布局特色小镇 (25) 1、各类公司积极参与特色小镇开发,其中以房企为主 (25) 2、特色小镇要求开发商从周转思维向运营思维转变 (27) 五、有利于提前布局并有成功先例的企业 (28) 六、主要风险 .......................................................................................... 29 29 1、后续扶持政策不及预期 .................................................................................. 2、过度开发导致小镇发展不及预期 (29) 附录:中国第一批特色小镇名单明细 (30)

特色小镇旅游开发策划研究

特色小镇旅游开发策划研究 满都户镇位于辽中区中部,紧邻区政府辖区,东邻辽河,水体资源丰富。当地特产寒富苹果远销内地,镇区第一产业发展较为成熟。同时,区政府规划建设的农产品保税加工区已经投入建设,省道30 4、106穿境而过,交通便利。 满都户镇在辽中的区位镇区紧邻辽河的五个村镇具有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内部有汉、满、蒙、回、锡伯五个少数民族居住。满族人口占六成以上,少数民族资源优势明确,适宜发展少数民族民俗文化旅游。小镇内部村落极具特色,依托当地的丰富的旅游资源和自然资源,适宜进行特色旅游开发的建设。 2现状概况满都户镇域大面积是农耕用地,村镇居住用地主要集中在辽河河畔,辽河径流量较大,水利资源开发便捷,镇域镇村体系较为分散,开发潜力巨大。 2、1资源分析该镇属于富水区,东侧为辽河,水资源丰富,是发展农业的一大优势。辖区光、热、水等气候资源富足,具有发展生态农业、都市农业的优势。因此,满都户镇适宜在不同季节开发特色生态旅游资源项目,也能为当地的居民创收,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夏季可以开发农家避暑旅游、冬季可以开发冰雪主题旅游、春秋两季可以开发种植采摘旅游等等。

2、2产业分析小镇的产业优势资源富饶,蔬菜种植业、养殖业已成规模,主要发展以黑木耳为主的特色农业经济。未来发展将小镇打造成为东北部具有特色的“寒富苹果”特产之乡、“宜居乡村”示范镇和“区域发展”中心镇。同时,依托食品加工产业园构建立足辽西、辐射周边地区的农产品“商贸物流中心区”。 2、3旅游资源依据上位规划的旅游资源以辽金遗址、珍珠湖、近海绿洲、古墓葬群作为“主要旅游发展方向”。通过实地调研,满都户镇主要旅游资源为古城子村兴隆寺,它是原东北地区较大的佛教胜地,也是关中第一大寺。据记载,在清朝同治年间重修了兴隆寺碑记、是独具特色的镇寺之物,即:卧式圆耳对头狮和一些散存在民间的石刻、碑文等物件。对于独居特色的寺庙,在未来的规划中欲使其重塑活力,重新恢复辉煌。首先应该修复建筑本体。 同时,改变其在人们心中的破旧形象,注入宗教元素符号,修复佛像达到信仰不灭,香火不断,从而扩大庙会规模,使人们可以体验穿越百年的古老文化、食物、技艺等。在未来的参观游览中,配相应解说员和历史文献介绍,使游客能够完整的了解古寺、见证历史。借着兴隆寺昔日的余晖再次打造以渡口为中心的水路生态旅游产业,增加当地的就业机会,为当地的旅游业创收。

中国旅游地产开发4种新模式

中国旅游地产开发4种新模式 中国旅游地产开发的4种新模式 ”城市功能区”驱动旅游地产新模式 旅游产业的地位与产业经济规模的快速发展,使得旅游地产不仅仅成为一种新旅游产品进入客源市场,同时也成为一种成功的多产业融合方式进入行业发展领域,并承载一定的城市功能。以此也拉动众多国内外规模企业竞相滚动资金开发旅游地产,也形成了一个又一个让世人关注的经典案例。笔者作为从事旅游地产研究的咨询专家,经过归类整理,提出了中国旅游地产开发的四大新模式与七大应用策略,期望能够为旅游地产的科学开发提供智业支持。 伴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在空间上不断外扩,区域界限逐步消失,在生活需求上,由于城市中心地价的飙升、环境的恶化,使得人们不由自主向城区边缘扩散,从而催生了新的城市空间版图。在这一时代背景下,旅游地产赢得了更大的市场空间和机会,区域资源被置于广阔的地域范围内进行优化配置,使旅游地产价值更大化。 同时,旅游地产也逐步成为提升城市形象,改善城市品质的重要支撑,甚至在某种程度上牵引城市空间的发展走向。可以说城市化与旅游地产将逐步体现出”双轮驱动”的并存态势,相互为用。而旅游城市化是旅游作为推动城市化的一种动力,引导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是基于后现代主义消费观和后现代主义城市观的一种城市发展形式,能够在推动城市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合理调整城市空间、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提高城市精神文化内涵,从而达到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宜居城市目标。 大中型城市市内或市郊的城市化进程中,在没有资源优势的情况下,需要旅游地产在自我营造的旅游氛围中开发地产项目,进行大型旅游项目开发,营造具有影响力、冲击力的旅游景观景区,改善区域基础设施条件和环境质量,靠旅游业的关联带动作用引来人流、物流,将生地变成旅游熟地和旺地,引起景区附近地产升值,再趁势搞地产开发。此类地产开发与旅游景观开发高度融合,地产开发即旅游景观开发,房产本身即是旅游景观载体或表现形式。与旅游景观开发二位一体的房产开发。景即是房,房即是景,景中有房,房中有景,直接提升住宅的环境品质,增加休闲功能,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将旅游地产开发提升到一个新境界。 产业经济区提升旅游地产新模式 产业经济区模式是新时期旅游地产开发的方向,主要借助旅游产业的广泛引入,建设一座以旅游业等第三产业为主题经济模式的产业区。笔者在天津城市休闲化咨询中,倡议并提出了滨海旅游产业集聚区、主题公园集群发展区、环城市休闲产业带等运营模式。在大连城市旅游发展过程中提出了旅游产业经济区、度假产业集聚区的运营思路,确立了群岛、群园的产业构建体系,并提出了”运营一体、投资多元、权属对应、业态规范”的机制。 巅峰智业集团的旅游地产研究院在杭州城市旅游产业规划中提出了产业综合体的旅游发展模式,在都市旅游产业西进发展格局中重点进行产业经济组团布局。在宁波城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中则提出了产业基地的旅游发展模式,在提升主题特色旅游产品集聚的同时,突破都市综合服务基地建设。所有这些都将为城市的休闲化进程提供驱动力。 目前中国,新城引入旅游产业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这是旅游产业本身的特点以及新城建设的需要二者共同决定的。旅游的发展,可以带动景区及其周边地区城市化现象,包括乡村城市化和由于旅游资源开发带来的度假酒店业、商业区等城市面貌建筑物的大量建设。 其一旅游产业是新城初建的先导力量。新城发展旅游业具备了经济基础优势、城市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主城区旺盛的旅游需求又带来了大量客源,以旅游景区的构建作为新城启动的先导,有利于促进区域基础设施的快速完善,依托旅游项目开展的观光旅游和商务旅游为新城带来了人气,同时也促进了旅游外延产业的集聚,这些都为人口的进一步迁移、城市

特色小镇项目建议书

特色小镇项目建议书 特色小镇项目建议书 2019年1月 一、项目背景 1、旅游小镇的发展及现状 旅游与小城镇协调发展是我国小城镇发展的一种重要形式。旅游与小城镇协调发展不 仅有利于当前国民经济增长, 同时也为实现城镇化健康发展和建设新农村提供了可行途径,近年来在我国兴起了一批旅游城镇, 如以“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风情为特色的 江南古镇周庄, 有独特魅力和浓郁民族风情的云南丽江古城, 以及分别以历史文化、民族 风情、丹霞地貌、美食文化、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等为主题旅游品牌的桂林的兴安、龙胜、阳朔等县, 利用主题特色,形成了旅游竞争优势使其脱颖而出, 成为我国旅游业的新星。 在旅游产业不断壮大和旅游目的地功能不断增强的今天,文化旅游小镇的发展也向一 定的主题化发展,综观中外的知名小城镇,都具有一定的主题特色。上海市重点发展的 “一城九镇”是借鉴国外特色风貌城市建设的经验,把每个镇的风貌都以欧美发展国家风 貌为特色主题来打造。如浦江镇将被建成为具有意大利为特色主题的新城、安亭将建成具 有德国为特色主题的新城。而意大利的丽晖谷则是以滑雪和户外运动为主题的旅游小镇、 法国的枫丹白露则是以皇家历史建筑、大型原生态森林和浓郁的艺术气息构成了一个浪漫、诗意的主题小镇。以及其他欧美知名小镇都以自然、音 乐、艺术、运动等为主题的城镇。 2、旅游小镇建设的政策保障 2019年中央1号文件指出:“要充分发挥乡村各类物质与非物质资源富集的独特优势,利用“旅游+”、“生态+”等模式,推进农业、林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深 度融合。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和产品,打造各类主题乡村旅游目的地和精品线路,发展富有 乡村特色的民宿和养生养老基地。围绕有基础、有特色、有潜力的产业,建设一批农业文 化旅游“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的特色村镇。支持 各地加强特色村镇产业支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风貌等建设。” 随着旅游业由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的过渡,生态观光、文化体验等传统旅游形式与现 代休闲娱乐相结合,使城镇旅游焕发新的活力,这类旅游产品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和开发 潜力。 3、项目区域优势

特色小镇旅游小镇规划案例分析

旅游小城镇是指以开发当地具有价值的自然或人文景观或在此基础上开展旅游服务的小城镇。旅游小城镇具有一般小城镇所不具备的特征: 1、经济特征——旅游是支撑产业 从国民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旅游小城镇以旅游业为支柱型产业,旅游业对于小镇经济具有强大的带动作用,通过“住、购、食、娱”等元素的建设,来促进小镇经济的发展。 2.规模特征——精致是一种美 “精致是一种美”主要是体现在旅游小城镇的规模特征上。旅游小城镇由于其面积有限,并不追求规模宏伟或者建筑华丽,而是专注于在合宜的尺度构建旅游吸引物。 3.功能特征——休闲是生活方式

当前旅游市场已经从传统的单纯观光游转向休闲度假体验游,旅游小镇的兴起正是迎合了市场需求的这种转变。 由于我国高速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人们对追寻与城市景观迥异的旅游地的兴趣越来越高。 “给城市里的人在小城镇找个心灵归宿”所代表的休闲度假功能成为旅游小镇最主要的功能。 4.文化特征——文化是形象符号 旅游小城镇所拥有的特殊文化,能转化为旅游小城镇独特的形象特征。 徽州地区的众多古村落就是文化生成小镇形象符号的典型代表。徽 州当地徽文化所特有的谨慎、保守,体现在建筑上就转化为“高墙小窗”、“马头墙”等特征,而这些建筑特征最终成为代表徽州地区众多古村落的形象符号,让游客产生一种“见到小窗、马头墙就是到了徽州”的感受,“小窗”、“马头墙”也就成为徽州古村落的形象符号。 5.商业特征——消费是经济业态 旅游小城镇发展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而经济发展依靠的就是游客在当地的消费。

不论是古镇游,还是生态小镇游,都鼓励人们慢下来、住下来、轻松下来。 在这个过程中,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所起到的都是引导消费的过程,吸引人们通过消费去释放、去体会一种和平时不同的生活方式。 案例模式 1、束河模式—企业参与的旅游小城镇开发模式 案例简介: 位于的束河是世界文化遗产古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于2005年入选CCTV“中国魅力名镇”。

发展旅游小镇的意义_李向明

中国旅游报/2010年/5月/12日/第011版 视野 发展旅游小镇的意义 江西财经大学旅游学院李向明 发展各具特色的城镇是我国特色城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小镇是特色城镇化的重要方式。2006年,由国家建设部和国家旅游局联合在云南大理召开了全国旅游小城镇发展工作会议。云南省一批示范小镇致力于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突出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建设,把小镇建设成为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的窗口和基地,增强了小镇对游客的吸引力,形成了旅游小城镇建设的“云南模式”。旅游小镇建设丰富了我国农村城镇化的发展内涵,是城乡统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又一发展模式。 一、旅游小镇的内涵 在我国旅游小镇是近年来才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但旅游小镇在国外旅游发展实践中,却极具特色与旅游吸引力。2005年,云南省提出了“旅游小镇”的战略构想,把小城镇发展与云南已经形成优势的旅游产业相结合,探索统筹城乡发展的新路子。 对于旅游小镇的概念,目前大部分学者主要从小城镇的功能与主导经济的角度来定义。如,刘德云认为:旅游小镇是指以旅游产业为主导的市镇,即自身拥有旅游资源可以成为旅游目的地的小城镇。李晓阳认为:旅游小城镇主要是指以旅游为主要功能,以提供迥异于城市、乡村的旅游产品,并产生良好的环境、社会、经济效益为主要特征的小城镇。张仁开认为:“旅游小镇”又可以称为“旅游型小城镇”、“特色旅游小城镇”,实质上是以旅游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小城镇,属于“特色小城镇”的范畴,是“旅游专业镇”。杨世瑜等认为:旅游小镇是位于城市周边,乡村生态环境优美或历史文化渊源、自然及人文景观独特,具有旅游吸引力,有通达条件和旅游产业的村镇。 笔者认为,完整的“旅游小镇”概念,应从四个方面来界定。第一,地理区位,旅游小镇位于城市周边或远离城市的乡村地区;第二,人口规模,旅游小镇的人口规模应符合按国家镇建制的标准;第三,资源特色,具有优美的自然风光和特色的历史文化与民族文化传承,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独具特色,具有较强的旅游吸引力;第四,经济成分,旅游业是小镇的主打产业或优势产业,或旅游产业是促进乡镇经济提速与发展的动力源,同时,对区域旅游业的提质增效发挥重要作用。 二、旅游小镇的功能 从旅游发展的角度来看,旅游小镇具有五大功能:保护(建筑文化、历史遗存、生态资源)功能、展示(田园牧歌式的“世外桃源”、农耕文明那种自然循环经济的良性模式、大自然与人工创造的和谐之美)功能、利用(民俗风情、田园风光、历史风貌、风味特产)功能、旅游功能、社区发展功能。小镇旅游是在保护的前提下,渗透、激活并服务于旅游小镇的其他功能,这是旅游小镇自身发展的需要。 三、发展旅游小镇的意义 1.从宏观层面看。旅游小镇建设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与旅游业协调发展的新型模式,是实践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要求的有益探索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建设旅游小镇,有助于建立以工补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是破解“三农”问题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效方式。同时,建设旅游小镇,有利于带动农村二、三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改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2.从中观层面看。推动旅游小城镇发展,有利于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地区延

特色小镇之旅游小镇建设规划方案

特色小镇之旅游小镇建设 规 划 方 案

目录 1、小镇的概念与分类 (1) 1.1.小镇概念 (1) 1.2、小镇分类 (2) 2、旅游小镇的内涵与特点 (3) 2.1、旅游小镇概念 (3) 2.2、旅游小镇特点 (4) 2.2.1、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聚集大量的旅游要素 .. 4 2.2.2、旅游产业为主导产业,小镇产业链完整 (4) 2.2.3、旅游小镇发展,政府主导作用突出 (4) 2.2.4、地域区位影响旅游小镇分布规律 (5) 3、旅游小镇开发动因 (6) 3.1.开发旅游小镇是城市发展政策影响的必然结果 .. 6 3.2.开发旅游小镇是旅游消费市场转型升级的需要 .. 8 4、旅游小镇行业开发动态 (9) 5、旅游小镇建设的重要意义 (11) 5.1.旅游小镇——城镇化建设的主要推手 (11) 5.2.旅游小镇——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路径 (12) 5.3.旅游小镇——优化区域旅游产品供给结构 (13) 5.4.旅游小镇——带动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 (14) 5.5.旅游小镇——传承地方文化特色 (15)

6、旅游小镇的规划要点 (16) 6.1.主题化开发 (16) 6.2.合理化布局 (16) 6.3.景区化设计 (17) 6.4.休闲化业态 (17) 6.5.特色化生活 (17) 6.6.信息化管理 (18) 6.7.完善的保障体系 (18) 7、旅游小镇发展的未来趋势 (19) 7.1.旅游小镇主题文化鲜明化 (19) 7.2.旅游小镇消费结构日趋多元化 (19) 7.3.旅游小镇发展过程中多元角色互动性增强 (20) 7.4.旅游小城镇将更加注重体验性项目的建设 (21)

参与型旅游小镇规划模式研究

参与型旅游小镇规划模式研究 [摘要]目前,公众参与已经成为旅游规划界的热点问题。旅游小镇由于其规划尺度小、当地居民根植性强、规划开发与社区发展关系紧密,因此研究中具有显著的代表性和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相关文献研究,在小镇空间尺度上。讨论公众参与在旅游规划中的价值和意义,提出参与型旅游小镇规划原则,构建参与型旅游小镇规划的理论模型。提出规划的框架和具体操作步骤,并以金门金湖镇为例,具体分析规划各阶段居民参与的内容、形式,经由个案阐述操作经验得出决策者、规划者、当地居民和其他相关人员在参与型旅游规划步骤中的角色与功能,以期能为具资源潜力的小镇或较大尺度旅游城市的相关规划模式、政策、法令制定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旅游小镇;公众参与;规划模式;金湖镇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08)09-0073-07 1引言 现阶段,我国许多地区都将旅游业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

新增长点,其目的是带动当地经济发展,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实现这一目的的重要前提是使当地居民成为旅游投资、决策、就业、利益分享的主体。然而,无论从旅游规划开发、旅游收益分配还是旅游管理来看,居民参与并不充分,这不利于深入挖掘旅游目的地的资源特点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所谓居民参与,并非指居民被动地适应旅游业的发展,而是要求当地居民作为旅游业的发展主体之一,主动而全方位地融入到旅游活动的各个层面。根据国外专家的研究,通常把参与型旅游规划分为象征式参与、被动式参与、咨询式参与、因物质激励而参与、功能性参与、交互式参与、自我激励式参与7个层次。我国居民参与旅游规划大多还停留在象征式参与、被动式参与、咨询式参与等浅层次参与规划层面上,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公众参与旅游规划的理论发展尚未完善,公众参与旅游规划的意识淡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制度缺陷等。因此,本文旨在从具体的旅游小镇的规划操作角度人手,对这一热点问题做出初步研究,以期达到抛砖引玉之效。 2相关研究综述 1997年6月,世界旅游组织(WTO)、世界旅游理事会(WTTC)与地球理事会(Earth Council)颁布的《关于旅游业的

【特色小镇案例】国内休闲旅游小镇案例解析

就我国目前的发展形势和发展趋势来看,休闲旅游小镇的数量要远大于景区型小镇的数量。本文将主要通过国内休闲旅游小镇的案例研究,为中国休闲旅游小镇的发展建设提供参考和借鉴。 案例1:江南水乡古镇——乌镇 概况:乌镇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具有六千余年悠久历史,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乌镇完整地保存着原有晚清和民国时期水乡古镇的风貌和格局,以河成街,街桥相连,依河筑屋,水镇一体,呈现江南水乡古镇独有的魅力。 资源特点:小桥、流水、人家,独特优美的水乡风貌、深厚悠久的历史文化、淳朴自然的民俗民风、别具一格的城镇布局。 运营模式:政府授权特许经营模式,即政府对古镇实行保护的同时,对经营性活动实行政府授权下的特许经营。以“整体产权开发、复合多元运营、度假商务并重、资产全面增值”为核心,观光与休闲度假并重,门票与经营复合,实现高品质文化型综合旅游目的地建设与运营。 主营业态:酒店、餐饮、商业,将原住居民迁往古镇外围,原有住房用作商业开发。酒店分由开发公司统一经营管理的民宿和标准的四、五星级酒店。商业也分为两类,一类是散状分布的特色小吃、书店、服装等店铺;一类是主题式的商业购物街。 案例2:极具少数民族风情的古镇——丽江古城 概况: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始建于宋末元初。古城历史悠久,古朴自然,城市布局错落有致,兼具山城风貌和水乡韵味。是中国罕见的保存相当完好的少数民族古镇,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 资源特色:古街、古桥、木府、福国寺五凤楼、白沙、束河民居建筑群、鲜明的东巴文化、酒吧街。 主营业态:自申遗成功后,旅游业和商业得到了迅猛发展,集中在以铜银器制作、皮毛皮革、纺织、酿造业为主的传统手工业,以及餐饮、住宿、商业、休闲娱乐、文化等现代旅游发展业态。 发展模式:政府主导模式,即政府投入巨资实施,通过建章立制,使积极的保护与旅游开发有机结合。行动计划的实施包括建立机构、制定遗产保护资金管理机制和核心区鼓励发展传统文化。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一是文化经营上,从战略高度经营民族文化产业;二是古城风貌打造上,将“死城”变“活城”;三是开发保护上,坚持保护第一的原则,处理

全域旅游视角下旅游特色小镇发展策略研究

全域旅游视角下旅游特色小镇发展策略研究作者:周天沛 来源:《电脑知识与技术》2020年第27期 摘要:全域旅游强调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正在成为指导国内旅游业发展新的战略。旅游特色小镇与全域旅游的内涵有很高的契合度,因此本文对全域旅游视角下旅游特色小镇发展进行了重点研究,在分析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发展策略。 关键词:全域旅游;旅游特色小镇;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F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20)27-0227-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结构需要进行调整,以服务业为主导产业的第三产业正在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而旅游产业又是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扩大内需、促进消费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全域旅游这一理念因其强调产业之间深度融合正在成为指导国内旅游业发展新的战略。为了能够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解决农村人口脱贫问题,特色小镇应运而生。在这其中,旅游特色小镇作为特色小镇的一个重要类型和组成部分,对于特色小镇的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将产业聚集发展和新型城镇化发展合而为一的旅游特色小镇与全域旅游的内涵有很高的契合度,因此全域旅游视角下旅游特色小镇发展成为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在认真分析旅游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发展策略进行了认真研究,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1 全域旅游的内涵 传统的旅游业仅限于旅游业自身的发展,与其他产业的互动较少。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这种发展模式的弊端也显露出来。于是全域旅游这一新的理念被提出,所谓全域旅游,就是在一定的范围内,以旅游业为核心产业,同时与其他产业进行深度融合,双方产生联动效应,使各种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形成以旅游产业带动其他产业,其他产业反哺旅游产业的有机互动局面,最终实现该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由此可见,全域旅游改变了传统旅游业单打独斗的局面,更加强调的是在该区域内的社会资源、旅游资源、人力资源的有机整合和协调发展,实现不同部门之间的共同管理和共同开放,最大限度地进行旅游产品的推广和传播,以满足不同游客的差异化需求。

特色小镇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特色小镇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本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使用

第一章项目总论 一、项目基本背景 (一)项目范围 项目区域南与湿地保护区隔水相望,东距某某市中心20公里,北至G205高速公路出口15公里,可建设用地:约19.1平方公里。 (二)研究内容 按照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的要求,本项可行性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项目背景分析;项目建设的必要性;项目建设的依据;项目建设条件分析;旅游市场现状及预测分析;项目建设的内容和规模;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项目建设进度安排;项目组织运作;项目的国民经济效益分析;项目的社会效益分析;项目的生态效益分析及评价。 二、项目建设必要性与意义 鼎翔风情小镇项目的建设是生态环境资源综合开发和利用的需要,是旅游景区发展到的必然趋势。小镇的建设直接带动当地人文氛围的活跃,带动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带动其他旅游外部经济的发展,对于地方旅游与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一是能进一步提升鼎翔生态旅游区的核心吸引力,为壮大某某市域旅游提供强有力的支撑,鼎翔风情小镇项目以人居、养生文化为主题,湿地生态环境为特色的,将后现代主义与自然主义从风格上融合,是以商务、度假、居住及景点四

大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地产项目,在旅游由长线旅游向中短线以及郊外旅游的趋势下,本项目能为某某市城郊的重要休闲度假基地。 二是加快小城镇建设,促进新型城镇更快转向特色与专业城镇和现代化城镇意义重大,该项目的开发要摆脱单纯景点建设的套路,将区域所有资源纳入旅游资源体系,构建特色旅游区域,形成对不同消费群体的吸引,通过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通道开拓,形成旅游深层次开发,突出以旅游带动主导产业的优势产业,强化房产、休闲、渔业、旅游等各行业在产业链中的连带关系,从而强力带动村镇的城市化进程。 三是能迅速集聚人气,实现城镇的中心化和整体土地价值的升值,将景区开发深化为区域发展的策划思路对于处在城乡结合部的旅游区也具有一定的启发作用。城乡结合部的开发区既有乡村的自然环境,又有城市的生活便利,如果借区域旅游开发进行新镇完善功能的建设,利用城市扩张的大环境,迅速打通产业链,打造有特色的旅游新镇。 三、研究工作依据 本项目可行性研究编制依据以下法律、法规及标准等进行编制: (一)相关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