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钢铁行业绿色生产技术(2015.11)

钢铁行业绿色生产技术(2015.11)

钢铁行业绿色生产技术(2015.11)
钢铁行业绿色生产技术(2015.11)

钢铁行业绿色生产技术

(译自:《Iron & Steel Review》)

本质上钢铁制造行业是依赖国家经济增长的基础产业。钢铁行业,除了规模巨大外,它的多重转换过程也是相当复杂的,从矿石准备到连铸、轧制和精轧,直至产品发给消费者。这些转化过程必不可少地使用大量的原材料,如铁矿石、煤炭、焦炭、石灰石等,造成相当大的能量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事实上,钢铁行业是全球的能源密集行业和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者。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一些全球性的威胁使对这一行业的关注不断上升--能源价格上涨的威胁、原材料上涨的竞争,最后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威胁,即全球变暖、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枯竭。

因此今天,全球钢铁业正面临着绿色发展的巨大挑战--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不过,这样降低了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这些都使得这个行业把目光集中到了现有的技术上,完善和提升并提出创新技术,最后成功地实现。此外,从成本效益的观点必须考虑各个步骤的能源效率性能。

钢铁行业基本上遵循两条炼钢路径--铁矿石工艺(综合/初级炼钢)和废钢工艺(二次炼钢)。在初级炼钢工艺中,钢是通过焦化、炼铁(高炉内)和碱性氧气炉(BOF)技术来生产,而以废钢为基础的二次生产过程使用电弧炉(EAF)技术,不需要运行焦化或炼铁。因此,前者比后者要排放更多的温室气体并消耗更多的能量。

在说到绿色技术之前,我们快速地看一下钢铁业产生的污染物,这样会更容易对它们进行分析。

钢铁行业的废气排放

钢厂煤灰浆

空气污染物:炼铁和炼钢操作中排放的空气污染物包括气态和有机废气,还有颗粒物如烟灰和粉尘、重金属、放射性材料等。更精确

)和氮氧化物(NOx);地说,它们是燃烧过程中形成的二氧化硫(SO

2

),碳作为还原剂产生铁矿石还原成铁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CO

2

足够多的“温室气体”;臭氧,空气中由于氮氧化物的光化学反应形

成的空气二次污染物;颗粒物—各种有机和无机材料复合混合物--铁矿石、煤、焦炭和石灰石堆场或装载和运输时吹出的粉尘;重金属如镉、铅、汞、锌、锰、镍和铬以粉尘、烟雾或蒸汽的方式排放;有机排放如苯、甲苯、二甲苯、溶剂、多环芳烃、二恶英和酚;以及废钢中的放射性材料。

废水污染物:钢铁行业产生的废水污染物主要包括悬浮固体,如处理过程中形成的氧化铁皮、煤、生物污泥、金属氢氧化物和其他固体;重金属如炼钢过程或冷轧和涂层区域排放废水中存在的高含量锌、镉、铝、铜、锰、铬;废水中以可溶性和不溶性形式存在的润滑油和润滑脂;炼钢排放的固体废弃物--焦炭的煤衍生物;副产品如焦炭粉尘;煤和铁矿杂质熔化时形成的炉渣及用作冶炼助熔剂的石灰。

应对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消耗的绿色生产技术

温室气体碳减排工艺(G-CAP)

此方法的优点在于,具有能详细实施钢铁行业具体操作的完整及健全的技术要素。G-CAP方法的核心在于检测钢铁行业涉及的各个运行单位--焦炉、烧结厂、高炉等。对目前的经营状况、一流的实践和理论极限之间的差距仔细地进行评估,然后在确定差距的基础上设定可以减小差距的减排活动(AA)。该活动的范围可以从行为上的改变到改善运营,甚至战略上的变化和投资方案。

下一阶段将运用风险过滤法,以去除那些从立法、职业健康和安全(OH&S)以及技术等方面不可接受的活动。然后制作AA列表,以研发规模经营和资本成本以及预期的二氧化碳减排等规则。最后,确

定每一个AA的NPV(净现值),并用美元公布每吨的二氧化碳减少量。然后制定边际减排成本曲线(MACC)。MACC是任何特定的节能活动(或二氧化碳价格)在经济上可以实现多少减排的概要图形,帮助确定“转换点”—此点购买减排比实现减排活动要便宜。此外,每个AA也被编入“项目”时间表,决定需要多长时间来执行此活动。然后过一段时间,根据真实的项目排放用该时间表创建一个“目标路径”。政策制定者通常会以可持续的方式,在不破坏同行业的竞争优势下,确保行业继续支持国家的经济,同时减少排放。实际上,G-CAP呈现出强大的暴露行业排放贸易或EITEI,帮助展示强大的技术经济平台。

氢还原法

传统高炉炼钢,为去除铁矿石中的氧,用一氧化碳(CO)气体还

原铁矿石,导致CO

2气体排放。然而,用氢气还原铁矿石,产生H

2

O气

体,而不是CO

2

,从而导致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减少。此外,CO气体具

有较大的分子尺寸,因此,很难渗入铁矿石。而氢气(H

2

)以更小的分子,可以很容易地渗入铁矿石--渗透率比一氧化碳大五倍,因此在高炉内可以迅速还原铁矿石。

能源效率和燃料转换选项

电能生产:综合钢铁厂产生的剩余可燃气体可作为热电联产(CHP)电厂的潜在燃料进行发电和集中供热。然而,由于热值较低,高炉煤气要与焦炉煤气混合,这样电力生产才能获得足够的能量。

顶压透平发电(TRT)技术:

TRT技术是一种利用高炉煤气的热和压力,使燃气涡轮机产生电

能的另一个发电应用。用TRT大约可以生成40-60度电/吨铁。

高炉顶压透平发电(TRT)

有机Rankine循环(ORG)和Kalina循环:

从综合炼钢和二次精炼产生的低等级的多余热量可用于发电。有机Rankine循环(ORG)和Kalina循环是热力循环,可将热能转换为电能。ORC和Kalina循环的用电效率分别为8.1%和12.8%。在全球各地两者都被认为是用地热和废热发电的商业技术。

TPV热回收:在炼钢过程中产生的热辐射,可以通过热光生电(TPV)的方法回收--通过光电二极管吸收的热辐射被转换成电。高炉矿渣是TPV转换的合适产品,约总能量的4%可以通过应用TPV热回收系统转换为电能。

干熄焦(CDQ)工艺:在焦化厂,煤炭加热至1000℃转换为焦炭,

。但然后焦炭在骤冷塔内喷水冷却,随着热能的损失产生大量的CO

2

是,用干熄焦(CDQ)工艺,焦炭在干冷厂用惰性气体进行冷却—淬火气体回收的热能用于电力生产、集中供热和预加热炼焦煤。通过安装CDQ,每吨焦炭可以回收约400-500公斤的高压和高温蒸汽,这一数额相当于每吨焦炭220-330kwh的蒸汽。炼焦炉内总能量的大约35%可被干熄焦工艺重复利用。节约能源的同时,这一技术还降低了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干熄焦工艺(CDQ)举例

焦炉煤气甲烷的重整:合成气,CO和H 2的混合物,是一种有价值的原料,用于生产柴油、甲醇和氨。甲烷重整过程是合成气生产的主要方法--甲烷(CH 4)在这里转换为CO和H 2气体。另外,从天然气重整生产的合成气也可用焦炉气制造。焦炉煤气由容积约25%CH 4和60%H 2组成。因此,应用这种技术,综合炼钢厂的CH 4和CO 2排放就可以减少。据报道用焦炉煤气通过甲烷重整生产甲醇的转换效率介于56.2%

和67.2%之间。

燃料转换:在钢铁厂焦炭由于其显著的用途被认为是一种有媒介物和燃料。然而,其使用导致大量的碳排放到环境中,已考虑各种替代方案。其中之一是木炭--主要用于较小的高炉。生物质被认为是二氧化碳中性。因此,一些大高炉用活性炭、甲烷、一氧化碳、氢气、乙醇和甲醇--所有生物质来替换焦炭--从高炉的过程可显著减少二氧化碳的负荷。但是生物质具有较低的质量和能量密度。所以,取代所需焦炭的生物质的量就很高。为了提高生物质的热值,它在炉内被燃烧之前需要被转换成合成天然气(SNG)或沼气,该转化步骤是由微生物通过气化或厌氧消化来进行的。

直接还原铁厂作为补充:DRI(直接还原铁)厂可以作为综合钢铁厂高炉过程的一个补充。DRI/电弧炉炼钢过程的天然气相比高炉/转炉流程,大约减少40%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

电弧炉

来自冷床的热水:从冷床可以回收对流热和辐射热并用以产生热水。热水可以进一步用作热自来水和钢厂的空间加热或者甚至可以出售给集中供热公司。对流热可以在热交换器中回收,而辐射热由象充满水的铜管或太阳能热板的收集器回收。如果同一冷床内对流和辐射热回收结合起来,处理钢材的热量大约40%可以回收产生热水。

热能存储(TES):利用工业产生的余热。但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长距离似乎是一个障碍,使用热能储存(TES)系统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热可以通过火车、卡车或轮船运输。一些正在开发的能量储存技术如下:

1.吸附技术,其中该能量在液体或固体介质中以显热存储,存储容量为180-400kwh/吨。

2.潜热储存,其中相变材料(PCM)经历相变(从固态到液态等)的同时,能量被存储在材料中。潜在的存储容量是80-160kwh/m3。

3.作为可逆化学反应的化学能或产品存储,存储容量是30-1000kwh/吨。

工业共生:可被看作是一种关系,其中至少有两个不相关的行业以互惠互利的方式交换材料、水、能源或信息。计算出的集体利益要大于不用任何共生合作所取得的个人利益的总和。

同样,钢铁行业可以实现工业共生,其中钢铁业多余的能量和材料可以由其他设备使用,钢铁厂可以引进燃料和还原剂。由于多余的能量组成了大范围的能源,各种能源相关的共生关系可以达成。

最佳可用技术(BATs)

许多国家都提出了一些最佳可用技术(BATs),其主体多元化可以在炼铁和炼钢的不同工艺中应用以提高他们的性能。然而,一个BAT 必须是能够在多个工厂应用的布置良好的扩展技术,能显著减少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量。一些相关的BATs及它们的结果讨论如下: 最先进的电厂:许多国家的综合钢铁厂都有一个密切相关的电厂,其中工艺气体象高炉煤气、转炉煤气和焦炉煤气被用来产生电能和蒸汽。BAT使用最先进的蒸汽锅炉和汽轮机技术取代旧设备,以提高这些电厂的能源转换效率。

转炉余热和煤气回收:碱性氧气转炉(BOF)炼钢需要钢中的碳并作为转炉煤气排出。BAT提出了可以从转炉气体回反应生成CO和CO

2

收能量的两种系统--第一个,转炉煤气在转炉烟道中燃烧,其中的显热被废热锅炉回收;第二个要求转炉煤气是干净的,冷却并储存在煤气柜中以便进一步使用。

连铸

连铸:对于新的炼钢厂,连铸优选铸锭。事实上,前者的好处在于减少粗轧的能耗,并且显著地减少材料损失。在生产过程中减少废料导致产量增加。因此,由于钢水减少暴露在空气中,可以消除头尾损失和减少氧化损失。

废钢预热:虽然用电弧炉(EAF)炼钢比高炉法炼钢操作更灵活,但是全部能量的20%熔化电弧炉中的废料以废气的形式损失了。废钢预热技术通过利用炉子的余热预加热进入的废钢,这样有助于减少电炉工艺中的能耗。

烧结厂废气余热回收:烧结过程中通过两种方式进行能量回收--第一,烧结床的废气可以作为燃烧空气回收;第二,热烧结矿的能量可在烧结床端部通过使用烧结矿冷却系统被回收。热空气可以用于产生蒸汽。第一种方法通过经济地使用焦炭可减少能源消耗。

优化烧结球团比例:主要以烧结矿和球团的形式为高炉提供铁矿石。球团生产中二氧化碳的排放比烧结生产要低。此BAT旨在实现至少50/50的烧结球团比率,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节约能耗。

富氧燃烧器:电弧炉炼钢工艺会在电极之间产生高强度的电能通道以形成电弧来熔化废钢。富氧燃烧器通过用燃料代替电能减少电能消耗,提高热传递。

喷煤(PCI):高炉内喷煤会由于较低的焦炭率--焦炭的成本比煤高得多而导致成本节约。高炉运行中预计的经济影响主要取决于焦炭置换率(每千克焦炭被每千克喷煤取代)。然而,在炉内通过喷煤置换焦炭节省能源的是炼焦过程。

喷煤装置

炉子废气余热回收:废气余热回收系统(WGHRS)有助于提高热风炉的效率,因为废气热量部分地由外部热交换器回收。回收的热量通常用于预热高炉气和助燃空气--气体消耗就会降低或甚至消除。随着越来越多的低质量高炉煤气替代更高质量和昂贵的气体,就可以实现全面节约。

炉顶煤气回收透平(TRT):高炉炉顶煤气具有TRT可以利用的产生额外电能的过压。尽管低的过压,大量煤气的存在使经济的能源回收成为可能。

创新技术(ITs):这些技术通常是随着高投资成本、规模庞大的项目提出的。这些技术的选择是基于其在欧洲等国到2030年的节能和二氧化碳减排量的潜力。以下是一些实例:

COREX:当铁矿石被还原成海绵铁时及以后,此工艺可以去除铁水中的硫,清洁和冷却顶部气体并回收部分气体,剩余的气体被出售。

COREX-钢厂

FINEX:在这个工艺中,装入串联的流化床反应器的细铁矿被加热和还原,同时向下传递,获得直接还原铁(DRI)。熔融气化炉的向上流动的还原气体来完成这个任务。然后压实直接还原铁细粒,得到热压铁,并借助重力装入熔融气化炉。

短流程厂(DSP):短流程厂整合了铸造和轧制过程,不需要铸坯的中间检查或处理--这避免了铸坯运输过程的冷却。此外,还省略了热连轧加热炉。但是,可能需要隧道炉或辊底炉以检查板材温度,这比传统的炉子消耗更少的煤气。

碳捕集与存储(CCS):作为钢铁行业低碳化的关键要素,CCS

气体的三种主要技术--后燃烧捕集,燃烧前捕集技术掌握了分离CO

2

和富氧燃烧。第一种方法设置于燃烧后在吸收液的帮助下从废气中分

离CO 2,该气体然后输送到存储位置。另一种燃烧前捕集是在燃烧前分离CO 2,气化时燃料可提供合成气,利用水煤气变换反应可进一步转换为H 2和CO 2。在此之后,CO 2用吸收液去除、运输和储存,H 2可以被燃烧用于能源生产。最后是富氧燃烧,用纯氧代替空气,确保烟气主要含能直接运输和存储的CO 2。

ULCORED,Midrex和HYL:这三种工艺都是球团在竖炉内直接还原产生DRI,还原所用的气体可以是天然气或焦炉煤气。另外,也可以通过气化煤或生物质制成还原气体。然而,这个决定取决于资源的供应和价格。当用煤气化时,要观察CO 2的去除步骤。从这些可以明显看出这些选项是很容易与CCS结合的,这样额外投资最小。然而,根据基本存储规范,仍然需要纯化步骤。尽管这三种工艺-ULCORED,Midrex和HYL在如何产生气体和热回收方面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它们是非常相似的。

MIDREX煤基工艺流程

高炉炉顶煤气循环:该技术有助于从高炉炉顶煤气中去除二氧化

进行回收。而且,吹入CO和H2可降低焦炭碳,并将有用组分如CO和H

2

的去除操作。

率。该系统是用纯氧代替热空气来减轻CO

2

HIsarna:基于熔池熔炼,这种技术由于使用相当少的煤而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大大降低。HIsarna技术结合了反应器中煤的预热和部分热解、矿石熔炼旋风以及进行最后的矿石还原和生产铁的冶炼容器。另一个优点是该方法的灵活性,允许部分用生物质、天然气或甚至氢取代。

ULCOWIN:此技术借助于碱性电解装置生产DRI。氧化铁在带正电荷的阴极下还原成铁,而氧化物在带负电荷的阳极下给出电子,从而导致氧的形成。然而,这个过程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一些工业节能增效解决方案

ABB公司已经提出了许多电气和热的方法来提高综合钢铁厂和二次冶炼厂的能源效率。这些解决方案以及支持系统和核心补充工艺,降低了能源成本和对环境的影响。此外这样做时,还会提高生产率和质量,降低维护负担。一些讨论如下:

线棒轧机的自适应尺寸模型(ADM?)工具:ADM,先进的轧制解决方案,可以帮助运营商优化生产速度和能源消耗,同时保持工艺要求完全受控。除了节约能源,ADM还最大化产量和优化质量,同时减少浪费和停机时间。

cpmPlus能源管理:实施这个软件可自动节能,对供应和需求的任何计划内或计划外变化,也能立即做出反应。

电磁搅拌器和制动器:在电弧炉、钢包炉和连铸工艺搅拌和制动时,这些有助于缓解能源使用,同时提高质量和生产效率。

电机驱动系统: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快速、准确、可靠的控制金属应用。

轧机解决方案:对于新的和改造的热轧厂,包括完全集成电气和自动化系统、工艺诀窍、调整和专业服务。这有助于提高能源效率,在保证最佳生产效率的同时,保证高品质。

SVC和SVC光:SVC方案降低冶炼时间,从而导致能量损失降低至4%kwh/吨钢,降低电极消耗高达6%,并延长炉衬寿命。提高电力校正,以便更好地利用现有的供电,减少功率损耗和应用,最终有助于消除公用电源因素的处罚。

变压器:在炼铁和炼钢厂,设计用低损耗液体填充和干式变压器。由于变压器不是商品,他们有助于打破财务和工艺需求之间的平衡。

环境管理体系(EMS)图解

环境管理体系(EMS)新方法

为了以系统和更协调的方式应对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消耗,有几家公司已经推出了环境管理体系(EMS),这是一个组织整合了其环保计划各个方面的全面管理体系的一部分,这一举措有助于进一步加强行业的绿色化发展。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开发了环境管理体系(EMS),EMS帮助企业监控和改进其环境绩效,从而导致其运营效率。这是一个自愿的公司制度和系统方法,有四个主要阶段-计划-执行-检查-行动。第一阶段“计划”阶段,从对环境问题的识别开始。在这里,企业在选择重大环境因素后,准备自己的环境政策(适应当地情况)和方案,表明政策实施要执行的特殊行动。在此,公司要符合国家和当地的法律、法规和许可条件。第二阶段“做”,要求公司提高其工作人员对于环境方针、目标、行动和预期结果的认识。因此,公司应该对员工提供信息、指示和工作程序并培训他们按照EMS规定做工作。EMS第三阶段“检查”,是最细致的阶段,通过监督、监视和审计活动完成内部控制。最后第四个阶段“行动”,这无非是由最高管理层对系统和结果进行年度审查。

负责任的资源管理、水资源管理、工业废物管理,一切都包含在一个良好的环境管理体系内。因此,环境管理体系除了是一个认证的公司管理体系外,也是政府的一个环保绩效指示器--公司通过不断完善,每隔三年对系统进行更新。

结束语

改变钢铁行业的能源消耗是一个艰巨的任务,能源效率和持续节能对钢铁工业来说不是什么新内容,已经并仍然正在采取驱动力以推动行业绿色发展。但是,在这一领域还有完善的空间,而且全球钢材的重要性日益增长,因为没有其他材料能真正代替钢铁,至少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更应该彻底改变这个行业进入绿色企业—有成本效益、高效节能、经济可持续发展。再次,全球经济和人口的增长导致能源需求的巨大增长,这种威胁已经和能源价格的波动性结合在一起,更重要的是,这种情况将会在未来几年更加恶化。

尽量减少能源效率的差距--成本能有效地做什么和实际上做了什么之间的差异--应该由行业承担。应该考虑提高钢铁产品生命周期性能的驱动。不幸的是,缺乏激励机制和资金,特别在发展中国家,这是改革之路的主要障碍,这就要求政府和立法者用有效的政策开发行业政策。而且,研究和开发部门应当给予巨大的鼓励和资金支持。此外,采取技术推动措施为创新技术进行协调和共同筹资,通过政策支持以激励研究和开发。最后,为了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应鼓励世界各地绿色技术应用的信息和经验交流。

(翻译:技术中心科技情报室)

二〇一五年十一月十九日

钢材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报告编号:1575932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https://www.doczj.com/doc/5a5537537.html,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 报告编号:1575932←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675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网上阅读:iChangQianJingFenXiYuCe.html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钢铁工业系指生产生铁、钢、钢材、工业纯铁和铁合金的工业,是世界所有工业化国家的基础工业之一。钢材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等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钢铁产量的不断增长以及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产量提高,国产钢材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 2013年我国钢材产量首次突破10亿吨,达10.6762亿吨,同比增长11.4%;2014年全年钢材产量达11.26亿吨,与2013年相比,增长4.5%。 据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2015年版中国钢材市场现状调研与发展前景趋势分析报告显示,“十三五”时期,对于大多数钢铁企业来说,其任务是将产品升级放在首位,档次和稳定性作为产品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对于少数有实力企业,要开发高端钢材品种,同时防止高档次同质化发展。建筑业用钢、工业生产用钢和能源行业用钢将是拉动国内钢材消费的三大主力,其中房地产用钢仍将是最大的需求通道,预计2015年房地产用钢为4.05亿吨。 《2015年版中国钢材市场现状调研与发展前景趋势分析报告》对钢材行业相关因素进行具体调查、研究、分析,洞察钢材行业今后的发展方向、钢材行业竞争格局的演变趋势以及钢材技术标准、钢材市场规模、钢材行业潜在问题与钢材行业发展的症结所在,评估钢材行业投资价值、钢材效果效益程度,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为钢材行业投资决策者和钢材企业经营者提供参考依据。 正文目录 第一章钢材相关概述

绿色制造概念和知识汇总

绿色制造概念和知识汇总 第一章绿色制造概述 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三大问题:环境、资源、人口。 绿色制造的定义:绿色制造是--个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消耗的现代制造模式,其目标是使得产品从设计、制造、包装、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对环境负面影响最小,资源利用率最高,兵士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优化。 绿色制造内涵的广义性表现为: (1)绿色制造中的“制造”涉及到产品整个生命周期; (2)绿色制造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 ( 3) 绿色制造涉及的领域包括三部分:①制造问题;②环境保护问题;③资源优化利用问题; (4) 绿色制造是一种充分考虑环境问题、资源问题的一种现代制造模式。 绿色制造的意义、必要性: (1 ) 绿色制造是实施制造业环境污染源头控制的关键途径,是21世纪制造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2) 绿色制造是21世纪国际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3) 绿色制造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技术途径之一; (4) 绿色制造技术将带动一大批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解决制造业的环境污染问题的两大途径:末端治理和源头控制。

“可持续发展”定义(1987 年联合国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提出):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明显特征:“三度”。必须能表达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度、持续度、协调度。 产业生态学:是一门迅速发展的系统科学分支。它从局部、地区、和全球三个层次。上系统地研究产品、工艺、产业部门和经济部门中的能力流动和物质流动,其焦点是研究在降低生命周期过程中对环境所造成的压力这一问题方面,产业界所发挥的作用。 产品生命周期:产品生命周期是指产品从原材料采掘、原材料生产、产品设计制造、产品储运、销售使用,直到最后废弃处置的全过程所经历的时间。 第二章绿色制造理论体系 可持续发展的“三度”理论: (1)发展度(数量维):是指人类社会发展的程度。 (2)持续度(时间维) :是从时间,上去把握发展度,强调人类长远发展的需要,强调了自然生态环境的需要。 (3)协调度(质量维) :强调了发展度与持续度的平衡关系,强调了当代人的利益与子孙后代利益的协调,发展速度与生态环境效益的协调。 绿色与绿色度: 绿色:绝对含义:正面环境影响

绿色食品大仙桃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绿色食品大仙桃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1、围 本生产技术规程规定了绿色食品桃生产所要求的产品质量、产地选择、栽培技术、采收、分级和包装等生产技术。 2、规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 391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 393 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 394 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 NY/T 658 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 NY/T 844 绿色食品温带水果 3、产品质量标准 桃质量标准应符合NY/T844的要求。 4、产地环境选择 桃的产地环境的选择必须符合NY/T391的要求。桃园建在地势高爽、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地方。 5、栽培技术 5.1 目标和指标 5.1.1 目标

定植3年见果,第5~15年亩产量稳定在1500kg左右。 5.1.2 产量结构指标 单株产量45~50kg,单株坐果≥250个,单果重≥175g。 5.1.3 形态结构指标 定植第1年,三大主枝基本形成;第2年,每一主枝的第一侧枝基本形成,树冠直径2m,新枝有部分花芽形成;第3年,主干直径≥7cm,树冠直径3m,挂果桃树≥80%;第4年,每一主枝上的两个侧枝配置完毕,树体主要骨架形成,树冠直径3.5m。 5.2 育苗 5.2.1 砧木 选用适应性强、根系发达的野生毛桃。 5.2.2 接穗 在三年生以上无病的桃长果枝上,选择健壮的芽作接穗。 5.2.3 嫁接时间 9月中、下旬,采用“T”字形芽接方法嫁接。 5.2.4 嫁接部位 在砧木挺直、光滑,离根颈10cm左右处。 5.3 大田准备 5.3.1 定植前的大田准备 深翻土壤,使之熟化,深度不浅于30cm;按照行距,开好畦沟,沟宽60cm,沟深40cm,做到深沟高畦,畦面呈龟背形,并做到三沟(畦沟、腰沟、垄沟)配套。

绿色食品生产过程标准

绿色食品生产过程标准 绿色食品生产过程控制是绿色食品质量控制的关键环节,绿色食品生产过程标准是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的核心。绿色食品生产过程标准包括两部分:生产资料使用准则和生产操作规程。 1、生产资料使用准则 生产资料使用准则是对生产绿色食品过程中物质投入的一个原则性的规定,它包括农药、肥料、兽药、水产养殖用药、食品添加剂和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准则。 ⑴、生产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绿色食品生产应从作物-病虫草等整个生态系统出发,综合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创造不利于病虫草害孳生和有利于各类天敌繁衍的环境条件,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化,减少各类病虫草害所造成的损失。 准则中的农药被禁止使用的原因有如下几种: ①高毒、剧毒,使用不安全; ②高残留,高生物富集性; ③各种慢性毒性作用,如迟发性神经毒性; ④二次中毒或二次药害,如氟乙酰胺的二次中毒现象; ⑤三致作用,致畸、致癌、致突变; ⑥含特殊杂质,如三氯杀螨醇中含有DDT; ⑦代谢产物有特殊作用,如代森类代谢产物为致癌物ETU(乙撑硫脲); ⑧对植物不安全、药害; ⑨对环境、非靶标生物有害。 对允许限量使用的农药除严格规定品种外,对使用量和使用时间作了详细的规定。对安全间隔期(种植业中最后一次用药距收获的时间,在养殖业中最后一次用药距屠宰、捕捞的时间称休药期。)也作了明确的规定。为避免同种农药在作物体内的累积和害虫的抗药性,准则中还规定在A级绿色食品生产过程中,每种允许使用的有机合成农药在一种作物的生产期内只允许使用一次,确保环境和食品不受污染。 ⑵、生产绿色食品的肥料使用准则 绿色食品生产使用的肥料必须是:一是保护和促进使用对象的生长及崐其品质的提高;二是不造成使用对象产生和积累有害物质,不影响人体健康;三是对生态环境无不良影响。规定农家肥是绿色食品的主要养分来源。 准则中规定生产绿色食品允许使用的肥料有七大类26种在AA级绿色食品生产中除可使用Cu、Fe、Mn、Zn、B、Mo等微量元素及硫酸钾、锻烧磷酸盐外,不使用其它化学合成肥料,完全和国际接轨。A级绿色食品生产中则允许限量地使用部分化学合成肥料(但仍禁止使用硝态氮肥),以对环境和作物(营养、味道、品质、和植物抗性)不产生不良后果的方法使用。 ⑶、生产绿色食品的其它生产资料及使用原则 生产绿色食品的其它主要生产资料还有兽药、水产养殖用药、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等,它们的正确合理使用与否,直接影响到绿色食品畜禽产品、水产品、加工品的质量。如兽药残留影响到人们身体健康,甚至危及生命安全。为此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制订了《生产绿色食品的兽药使用准则》、《生产绿色食品的水产养殖用药使用准则》、《生产绿色食品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准则》、《生产绿色食品的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对这些生产资料的允许使用品种、使用剂量、最高残留量和最后一次休药期天数作出了详细的规定,确保绿色食品的质量。 2、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

2019年绿色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

2019年绿色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招标文件 工业和信息化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 二O一九年五月

目录 第一章投标邀请 (2) 第二章投标人须知 (10) 投标人须知前附表 (10) 投标人须知 (12) (一)总则 (12) (二)招标文件 (12) (三)投标文件的编制 (14) (四)投标文件的递交 (18) (五)开标 (20) (六)评标 (21) (七)中标 (22) (八)合同书的签署 (22) (九)中标服务费 (23) 第三章评标办法 (24) 第四章投标文件格式............................................................................................错误!未定义书签。(一)投标文件商务部分........................................................................................错误!未定义书签。(二)投标文件技术部分........................................................................................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五章相关要求....................................................................................................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六章合同书格式................................................................................................错误!未定义书签。

工信部:关于钢铁工业节能减排的指导意见

工信部:关于钢铁工业节能减排的指导意见 发布时间: 2010-05-27 信息来源:工信部字体:大中小 工信部节〔2010〕17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有关中央企业,相关单位: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钢铁工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切实转变钢铁工业发展方式,促进节约、清洁和可持续发展,现就进一步加强钢铁工业节能减排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钢铁工业节能减排的重要意义 钢铁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也是我国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的重点行业。2009年,全国粗钢产量突破5.6亿吨,占全球的46%,能源消耗约占全国总能耗的16.1%、工业总能耗的23%;新水消耗、废水、二氧化硫、固体废物排放量分别占工业的3%、8%、8%和16%左右。 近年来,钢铁工业节能减排不断取得进步。2008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总能耗2.43亿吨标准煤,吨钢综合能耗626.92千克标准煤,吨钢耗新水5.18立方米,同比分别下降0.2%和7.2%;吨钢二氧化硫、

化学需氧量(COD)、工业烟粉尘排放分别下降到2.27千克、0.13千克、1.55千克,同比下降6.2%、18.75%和1.9%。 但是,钢铁工业节能减排仍然面临一些突出问题: 一是能源利用效率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有差距。同口径相比,吨钢综合能耗高于国际先进水平约15%。重点大中型企业按照工序能耗计算,48.6%的烧结工序、37.8%的炼铁工序、76%的转炉工序、38.7%的电炉工序能耗高于《粗钢生产主要工序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国家强制性标准中的参考限定值(电力折标系数按当量值计算),13%的焦化工序能耗高于《焦炭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国家强制性标准中的参考限定值(电力折标系数按当量值计算)。高炉、转炉煤气放散率分别达到6%和10%,余热资源回收利用率不足40%。 二是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重点大中型企业吨钢烟粉尘、SO2排放量与国外先进钢铁企业相比尚有较大差距;通过国家及地方政府清洁生产审核的钢铁企业仅1.4%,其中重点大中型企业约30%;钢铁行业氮氧化物、CO2、二恶英等污染物减排尚处于研 究探索阶段。 三是固体废物综合利用技术水平偏低。重点大中型企业中,冶金废渣、粉煤灰和炉渣利用率分别达到94.93%、79.47%,但固体废物

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现状及对GDP的推动作用

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现状及对GDP的推动作用 选取中国钢铁行业三大主要产品粗钢、生铁、钢材,分析了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现状,利用V AR模型、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分析等技术证明并研究了钢铁行业与我国GDP增长的密切联系。结果表明:钢铁行业以一稳定增速缓慢发展,产量变化接近线性增长;钢铁行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处于重要地位,为国民经济稳定增长提供了保障。 标签:V AR模型;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脉冲响应分析 1引言 韩晶利用DEA-TOBIT两步法对中国28家钢铁业上市公司的生产力和生产效率进行实证研究,总结出了我国钢铁业上市公司发展过程中表现出的共性和存在的问题。傅强和汪俊生采用V AR模型,对在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下中国八大行业股市收盘价波动的传染效应进行了研究,发现在次贷危机期间,钢铁行业收盘价的波动对大多数行业收盘价的波动有单项因果关系,与少数行业收盘价波动有双向因果关系。 目前对钢铁行业的研究多是定性研究,缺乏精确的数据说明;宏观研究多于微观分析,更多地是在整体上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建议,对钢铁行业主要组成部分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希望在以下方面有所突破:(1)利用我国最近几年钢铁行业相关数据对钢铁行业发展情况进行定量分析;(2)对我国钢铁行业发展情况与GDP增长之间的关系做出数量描述。 2方法思路 本文采用2008年11月至2014年11月钢铁主要产品粗钢(CG)、生铁(ST)和钢材(GC)月产量数据来描述钢铁行业发展现状;经济发展情况用我国GDP 数据来描述。在研究我国钢铁行业发展现状时,我们选取三个代表性指标CG、ST和GC,对其月产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在分析钢铁行业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时,利用钢材(GGC)与GDP建立V AR模型,利用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说明钢铁行业与经济发展有紧密联系,然后通过脉冲响应分析这种联系,最后利用钢材综合价格、钢材产量、GDP数据等统计分析钢材总产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估计和预测钢铁行业对我国经济发展有多大推动作用。本文使用的分析软件是Stata11.2。 3实证分析 3.1钢铁行业发展现状 (1)描述性统计。

先进制造技术试卷及答案

《先进制造技术》试题 考试说明: 1.首先下载试题及《标准答卷模版》,完成答题后,答卷从网上提交。 2.答卷电子稿命名原则:学号.doc。如:11031020512002.doc。 3.网上提交起止时间:2016年5月16日8:00—6月16日18:00。 试题: 一、简述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有哪些?(15分) 二、车削中心应具有哪些特征,其工艺范围是什么?(15分) 三、什么是智能制造系统?为什么说智能制造是影响未来经济发展过程的制造业的重要生产模式。(15分) 四、试阐述立体光刻技术的具体实现方法。(20分) 五、钢铁行业环保问题已经越来越成为被注重和研究的热点,查阅相关文献,撰写一篇主题为“绿色制造 在钢铁工业中如何应用”的短文,要求字数不少于500字。(35分)

《先进制造技术》答卷 一、简述先进制造技术的特点有哪些? 1.先进制造技术涉及到产品从市场调研、产品开发及工艺设计、生产准备、加工制造、售后服务等产品寿命周期的所有内容,它的目的是提高制造业的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面向工业应用的技术。 2.先进制造技术强调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技术、自动化技术、新材料技术和现代系统管理技术在产品设计、制造和生产组织管理、销售及售后服务等方面的应用。它驾驭生产过程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是生产过程的系统工程。 3.8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先进制造技术要求具有世界先进水平,它的竞争已经从提高劳动生产率转变为以时间为核心的时间、成本和质量的三要素的竞争,因此它是面向全球竞争的技术。 4.先进制造技术的最新发展阶段保持了过去制造技术的有效要素,同时吸收各种高新技术成果,渗透到产品生产的所有领域及其全部过程,从而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技术群,具有面向21世纪新的技术领域。 总之,成形技术和加工技术日趋精密化,制造工艺、设备和工厂的柔性与可重性将成为制造业的显著特点,虚拟制造技术和网络制造技术将广泛应用,智能化、数字化是先进制造的发展方向,提高对市场快速反应能力的制造技术将超速发展和应用,信息技术在先进制造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车削中心应具有哪些特征,其工艺范围是什么? 车削中心是在数控车床的基础上,配置刀库和机械手,使之可选择使用的刀具数量大大增加。车削中心比较全能,可以车,铣,钻等多种功能,刀库容量大,轴也多,速度也比数控车床快得多,车削中心分立式,卧式还有立卧式加工中心,加工大批量而且复杂零件时一般采用加工中心。车削中心也是一种多工序加工机床,它是数控车床在扩大工艺范围方面的发展。不少回转体零件上常常还需要进行钻孔、铣削等工序,例如钻油孔、钻横向孔、铣键槽、铣偏方及铣油槽等。在这种情况下,所有工序最好能在一次装夹下完成。这对降低成本、缩短加工周期、保证加工精度等都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对重型机床,更能显示其优点,因为其加工的重型零件吊装不易。 车削中心主要以车削为主,还可以进行铣、钻、扩、铰、攻螺纹等加工。其加工对象主要有:复杂零件的锥面、复杂曲线为母线的回转体。在车削中心上还能进行钻径向孔、铣键槽、铣凸轮槽和螺旋槽、锥螺纹和变螺距螺纹等加工。回转体表面及端面、沟槽、螺纹、成形面和切断等。具体如下:车端面、车锥体、钻中心孔、车特型面、车外园、用成型刀车特性面、 钻孔、车螺纹、镗孔、滚花、绞孔、切断。车削中心一般还具有以下两种先进功能。 1)动力刀具功能即刀架上某些刀位或所有的刀位可以使用回转刀具(如铣刀、钻头)通过刀架内的动力使这些刀具回转。

咨询师继续教育机械工业绿色制造技术---现代制造技术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15道题】 1.车间内部噪声控制措施为吸声降噪,对外环境影响主要采取()和消音措施。 A.声源降噪 B.隔振 C.隔音 用户答案:[C] 得分:3.00 2.如果在建筑的西向布置遮阳,下列哪种形式减少辐射的效果最好()。 A.水平外遮阳 B.水平内遮阳 C.垂直外遮阳 D.垂直内遮阳 用户答案:[A] 得分:0.00 3.以下哪项不属于常用表面工程再制造技术()。 A.表面镀层技术 B.表面装饰技术 C.表面覆层技术 D.表面改性技术 用户答案:[B] 得分:3.00 4.热交换技术利用的主要设备不包括()。 A.传统的换热器 B.热管换热器

C.余热锅炉 D.压缩式热泵 用户答案:[D] 得分:3.00 5.精密锻造技术主要应用领域,不包括()。 A.批量生产的零件,如汽车、摩托车、兵器、通用机械上的一些零件,特别复杂的零件 B.航空、航天工业的一些复杂形状零件,特别是一些难切削的复杂形状零件,难切削的高价材料零件 C.高性能、轻量化结构零件 D.批量生产的简单零件 用户答案:[D] 得分:3.00 6.中水原水系统是指收集、输送原水到中水处理设施的管道系统和一些附属构筑物。根据中水原水水质,可分为合流集水系统和分流集水系统。相比于合流集水系统,分流集水系统有如下哪个特点:() A.原水水质差 B.处理成本高 C.处理工艺复杂 D.需设置双排水管网 用户答案:[D] 得分:3.00 7.高固体分涂料一次涂装可以获得的膜厚为:( ) A.20-150μm B.30-150μm C.30-160μm D.40-160μm

用户答案:[C] 得分:0.00 8.绿色锻造的范畴,不包括()。 A.节约能源 B.节约材料 C.节省人力 D.稳定质量、提高效率、节省投资 E.能耗高、污染大 用户答案:[E] 得分:0.00 9.在内燃机、电机、空压机、风机以及各种液压泵等噪声强烈的车间,采用()是治理噪声的最有效措施。 A.隔声室 B.隔声罩 C.隔声屏 用户答案:[A] 得分:3.00 10.( )是稀有金属,根据资料,全世界已查明的矿产储量仅有1.6万吨,是黄金储量的1/6,被称为"合金的维生素",广泛用于平板显示镀膜、太阳能电池、集成电路等高科技域。 A.镧 B.铈 C.钕 D.铟 用户答案:[D] 得分:3.00 11.虚拟制造的术语简写表示为()。

标准与技术法规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有关绿色食品生产技术和种植业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 关键字:绿色食品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 前言 绿色食品在中国是对具有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总称。是指按特定生产方式生产,并经国家有关的专门机构认定,准许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无公害、安全、优质、营养型的食品。类似的食品在其他国家被称为有机食品、生态食品或自然食品。 1990年5月,中国农业部正式规定了绿色食品的名称、标准及标志。 标准规定:①产品或产品原料的产地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的生态环境标准;②农作物种植、畜禽饲养、水产养殖及食品加工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的生产操作规程。 ③产品必须符合绿色食品的质量和卫生标准。 ④产品的标签必须符合中国农业部制定的《绿色食品标志设计标准手册》中的有关规定。绿色食品的标志为绿色正圆形图案,上方为太阳,下方为叶片与蓓蕾,标志的寓意为保护。 正文 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标准是绿色食品标准体系的核心,它包括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使用准则和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两个部分。 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使用准则是对生产绿色食品过程中物质投入的一个原则性规定,它包括生产绿色食品的农药、肥料、食品添加剂、饲料添加剂、兽药和水产养殖药的使用准则,对允许、限制和禁止使用的生产资料及其使用方法、使用剂量等做出了明确规定。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是以上述准则为依据,按作为种类、畜牧种类和不同农业区域的生产特性分别制定的,用于指导绿色食品生产活动,规范绿色食品生产技术的技术规定,包括农产品种植、畜禽饲养、水产养殖等技术操作规程。 绿色食品产品标准此项标准是衡量绿色食品最终产品质量的指标尺度。其卫生品质要求高于国家现行标准,主要表现在对农药残留和重金属的检测项目种类多、指标严。而且,使用的主要原料必须是来自绿色食品产地的、按绿色食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生产出来的产品。 1、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使用准则 对生产绿色食品过程中物质投入一个原则性规定,它包括农药、肥料、兽药、水产养殖用药、食品添加剂和饲料添加剂的使用准则,对允许、限制和禁止使用的物资及其使用方法、使用剂量、使用次数、休药期等作出了明确规定。例如,生产绿色食品的农药使用准则规定,在AA级绿色食品生产中禁止使用有机合成的化学农药,但允许使用生物源农药和矿物源农药中的硫制剂、铜制剂和矿物油乳剂,在A级绿色食品生产中对化学合成农药只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品种。 1、1肥料使用准则 1、1、1、绿色食品生产肥料的筛选与开发原则 以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生物有机肥和无机矿质肥料为主,以生物菌肥、腐殖酸类、氨基酸类叶面肥为必要补充。 1、1、2 、绿色食品生产对肥料的要求 保护和促进作物生长品质的提高。不造成作物积累有害物质,不影响人体健康。对生态环境无不良影响。 1、1、3、允许使用的肥料种类 (1)、农家肥:堆肥、沤肥、厩肥、沼气肥、绿肥、作物秸杆肥、泥肥、饼肥。 (2)、商品肥:商品有机肥、腐殖酸类肥料、微生物肥料(根瘤菌肥料、固氮菌肥料、磷细菌肥料、硅酸盐细菌肥料、复合微生物肥料)、半有机肥(有机复合肥)、无机矿质肥料、叶面肥料(微肥、植物生长辅助物质肥料)。 (3)、其他肥料:不含合成添加剂的食品、纺织工业副产物、不含防腐剂的鱼渣、骨粉、氨

钢铁行业节能降耗改造技术方案

钢铁行业节能降耗改造技术方案 一、序言 钢铁行业是工业领域的耗能大户,也是我国节能减排潜力最大的行业之一。“十一五”期间,钢铁行业一方面频频被“点名”,成为全社会节能减排的重点和难点领域;另一方面,钢铁行业节能减排取得的成效,也为全社会推进节能减排做出了巨大贡献。 去年9月国家已经出台《钢铁行业生产经营规范条件》,对钢铁企业的环境保护、能源消耗和资源回收利用、工艺装备等方面做出了具体的要求。《条件》明确提出,对于不具备规范条件的企业需按照规范条件要求进行整改,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企业应逐步退出钢铁生产。对不符合规范条件的企业,有关部门不予核准或备案新的项目、不予配置新的矿山资源和土地、不予新发放产品生产许可证、不予提供信贷支持。 与“十一五”相比,“十二五”期间,国家的环保法律法规将更加严格,节能减排任务更艰巨,钢铁行业的压力也更大。在“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钢铁行业发展重点方向中,与节能减排相关的内容占据了大多数:支持非高炉炼铁、洁净钢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等技术开发;重点推广能源管控系统技术和高温高压干熄焦、余热综合利用、烧结烟气脱硫等节能减排技术。 二、高炉冲渣水余热利用

目前,钢铁产业余热余能的回收利用率相当低,其中,高温余热比较容易回收,目前在节能降耗的技术改造中已大部分得到回收;但低温余热的回收却几乎为零,如高炉冲渣水的余热,大多被浪费掉。应该指出,低温余热约占总余热的35%,因此,钢铁产业的低温余热存在着巨大的回收潜力。 钢铁厂在高炉炼铁工艺中,产生的炉渣温度大约为1000℃。目前,大多数炼铁企业的处理方法是:将此炉渣在冲渣箱内由冲渣泵提供的高速水流急冷冲成水渣并粒化,以供生产水泥之用。一般每吨铁排出约 0.3t 渣,每吨渣可产生 80~95℃,5~10t 的冲渣水。为了保证冲渣水的循环利用效果,需要将这部分冲渣水在沉淀过滤后引入空冷塔,降温到50℃以下再次循环冲渣。这样就使得很大一部分热量在空冷塔中流失,既造成了能源的浪费,又对环境造成了热污染。若能合理利用这些余热,既可节约能源、减少运行成本,又可保护环境、减少热污染。热泵的利用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热泵作为一种有效的节能技术,正在成为利用低品位能量的有效工具。根据驱动能源的不同,热泵还可分为电力驱动的蒸汽压缩式热泵、蒸汽或废热驱动的吸收式热泵和热力驱动的蒸汽喷射式热泵三大类。利用高温热源,将低温热源(如废热)提高到某一中间温度而加以利用的热泵称为第一类热泵,如家用热泵式空调等;利用大量中间温度的废热和该废热源与低温热源的热势差,来制取热量少但温度高于中温废热的热水或蒸汽的热泵为第二类热泵,如热泵干燥机等。钢铁

新材料与绿色制造体系

新材料与绿色制造体系 目录 新材料的发展、地位及其影响 (2) 绿色制造系统 (9) 绿色产品设计与评价 (17) 绿色制造业与绿色再制造工程 (26)

新材料的发展、地位及其影响 大纲 一、材料科学概述 1.材料科学的地位及其影响 2.材料科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3.新材料发展的迫切性 4.新材料的特点及其分类 二、新材料产业现状 1.国内外新材料产业及其现状 2.新材料产业发展的思考 三、新材料对新兴产业发展的影响 1.新能源 2.生物医药 3.国防新科技 4.电子制造业 5.汽车制造业 6.绿色制造业 知识点汇总 概念 C01:材料 C02:新材料 C03:纳米材料 原理和观点 K01:新材料发展的趋势 K02:新材料领域发展面临的挑战 K03:新材料的特点 K04:我国新材料产业存在的一些问题 重要信息

I01:国内外新材料产业及其现状 正文 一、材料科学概述 材料是人类用于制造物品、器件、构件、机器或其他产品的那些物质。材料是物质,但不是所有物质都可以称为材料。如燃料和化学原料、工业化学品、食物和药物,一般都不算是材料。 1.材料科学的地位及其影响 “材料科学”的提出是在20世纪60年代初,它是一门研究材料的组织结构、性质、生产流程和使用效能,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材料科学的地位及其影响表现在: 它是人类生活和从事生产的物质基础; 是衡量人类社会文明程度及劳动力发展水平的标志; 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里程碑,社会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与先导。 2.材料科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首先,我们要从历史发展进程中看材料的发展。 100万年以前,原始人以石头作为工具,称旧石器时代;1万年以前,人类对石器进行加工,从而进入新石器时代;公元前5000年,人类进入青铜器时代;公元前1200年,人类开始使用铸铁,从而进入了铁器时代;18世纪,钢铁工业的发展,成为产业革命的重要内容和物质基础;19世纪中叶,现代平炉和转炉炼钢技术的出现,使人类真正进入了钢铁时代;20世纪中叶以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作为发明之母和产业粮食的新材料又出现了划时代的变化。 因此我们需要站在时代的高度,探讨材料科学的发展现状与新趋势。 材料学科研究的重点在于新材料及其新材料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就新材料的发展而言,其主要趋势有:一、继续重视高性能的新型金属结构材料;二、结构材料的复合化、功能化,低维材料正扩大应用;三、非晶材料日益受到重视;四、功能材料迅速发展——多功能集成化、智能化、材料和器件一体化;五、特殊条件下应用的材料;六、依靠计算材料科学设计新型材料。 3.新材料发展的迫切性 我国材料领域面临着很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其中传统材料产业亟待振兴,更为重要的是相关新材料领域发展面临更大的挑战。这其中包括:一、关键新材料

绿色设计与绿色制造

1.简述绿色技术的历史、绿色设计与制造的研究内容及国内外发展现状和趋势。(10分) 答:绿色技术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也是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绿色技术的概念是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通过的《21世纪议程》里提出的。客观地讲,是公害事件和环境问题使科学家认识到绿色科技的重要性。为了解决环境问题,人类需要更为先进的技术来寻求一种新的技术体系,以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在此背景下,绿色技术应运而生。上世纪末,发达国家开发绿色技术已形成一股潮流,各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支持绿色技术的发展。美国1994年就发布了《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技术报告》,并设立了“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日本政府倡导以绿色技术推动绿色革命,并于2001年制定实施了《绿色采购法》,规定各级政府和机关单位有优先采购环境友好型产品的义务。2007年,欧盟出台了《用能产品生态设计框架指令》,要求对各种用能产品进行节能、延长寿命、降低环境影响的设计。 绿色设计是指在产品及其寿命周期全过程的设计中,要充分考虑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在充分考虑产品的功能、质量、开发周期和成本的同时,更要优化各种相关因素,使产品及其制造过程中对环境的总体负影响减到最小,使产品的各项指标符合绿色环保的要求。其基本思想是:在设计阶段就将环境因素和预防污染的措施纳入产品设计之中,将环境性能作为产品的设计目标和出发点,力求使产品对环境的影响为最小。对工业设计而言,绿色设计的核心是“3R”,即Reduce,Recycle,Reuse,不仅要减少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而且要使产品及零部件能够方便的分类回收并再生循环或重新利用。 绿色制造技术是指在保证产品的功能、质量、成本的前提下,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制造模式。它使产品从设计、制造、使用到报废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不产生环境污染或环境污染最小化,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少,节约资源和能源,使资源利用率最高,能源消耗最低。 当前,世界上掀起一股“绿色浪潮”,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热点,国内一些高等院校和研究院所在国家科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对绿色设计与制造技术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探索。如:机械科学研究院已完成了国家科委“九五”攻关项目--清洁生产技术选择与数据库的建立、机械工业基金项目--绿色设计技术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围绕机械工业中九个行业对绿色技术需求和绿色设计技术自身发展趋势进行了调研,在国内首次提出适合机械工业的绿色设计技术发展体系,同时还进行了车辆的拆卸和回收技术的研究。国外不少国家的政府部门已推出了以保护环境为主题的“绿色计划”。1991年日本推出了“绿色行业计划”,加拿大政府已开始实施环境保护“绿色计划”。美国、英国、德国也推出类似计划。目前,在一些发达国家,除政府采取一系列环境保护措施外,广大消费者已热衷于购买环境无害产品的绿色消费的新动向,促进了绿色制造的发展。国际经济专家分析认为,目前“绿色产品”比例大约为5-10%,再过10年,所有产品都将进入绿色设计家族,可回收、易拆卸,部件或整机可翻新和循环利用。也就是说,在未来10年内绿色产品有可能成为世界商品市场的主导产品。 2.简述传统产品设计的过程和主要不足。(10分)

绿色食品认证及其申报要求

新疆第三期绿色(有机) 食品生产管理培训班材料 绿色食品标志认证与申报要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绿色食品发展中心 北京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新疆分中心 二〇〇六年三月

大纲: 一、绿色食品概念及标志 1、绿色食品概念 2、绿色食品分类 3、绿色食品标志(标志、编号) 二、绿色食品认证及标准 1、绿色食品申报条件(申请者、生产、申报范围) 2、绿色食品申报程序(申请、审核、现场检查、上报、发证) 3、绿色食品标准 三、绿色食品申报材料的准备 1、绿色食品申报材料目录 2、申请书及调查表 3、生产规程(种植规程、养殖规程、加工规程) 4、质量控制体系(管理制度、原料收购合同、基地图、农户名单) 5、其他材料 6、外购原料

一、绿色食品概念及绿色食品标志 1. 绿色食品概念 1、什么是绿色食品? 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加工,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商标标志的安全、优质、营养食品。 绿色食品并非指“绿颜色”的食品,而是对无污染食品的一种形象表述。由于与环境、健康和安全相关的事物通常冠之以“绿色”,为了突出这类食品出自良好的生态环境,对环境保护的有利性和产品自身的无污染与安全性,因此命名为绿色食品。 2、绿色食品分类 绿色食品按照是否有化学合成物质的投入以及相关标准的不同,分为A级绿色食品和AA级绿色食品。 A 级绿色食品系指在生态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的,生产过程中允许限量使用限定的化学合成物质,按特定的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检验符合特定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级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 AA 级绿色食品系指在环境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产地生产的,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有害化学合成物质,按特定的操作规程生产、加工,产品质量及包装经检测、检验符合特定标准,并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AA 级有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AA级绿色食品等同于国际上的有机食品。 2. 绿色食品标志及其含义

钢铁行业节能减排方向及措施

钢铁行业节能减排方向及措施 作者:节能减排课题组单位: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报告访问次数:1086次发布时间:08-12-24 一、钢铁行业节能减排现状 目前,钢铁工业的发展已面临资源和环境的双重制约,从长远来看,资源环境问题已是 影响钢铁工业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只有转变增长方式,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能 源的有效利用促进钢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使钢铁工业有更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近年来,我国钢铁工业节能减排进展情况如下 1. 环境明显改善 通过各项节能措施的实施,我国大中型钢铁企业的环境污染局部得到控制,环境得到明 显改善。2007年大中型钢铁企业二氧化硫排放总量756368吨,比2006年下降0.51% ;化 学需氧量排放总量59965吨,比2006年下降8.76% ;工业粉尘排放总量382275吨,比2006 年下降2.79%。烟尘排放总量156648吨,比2006年上升3.02%。 2. 能耗指标进一步好转 2000 - 2007年我国钢产量和吨钢综合能耗变化情况见表1。 我国锅产■和吨钢嫌合桩耗蛮化 2000 年2001 年200眸娜年年2005*2006 年200全阖128501311318225222342$?135579421Q24S92钢产■万匕 120921376416383LSnSl2371S潮3936?$ 0.8850.8760L 803a型0. 7610.747一縄钢廉合龍耗八“片 —0.691m 645632 虽然由于电力折算系数的改变,2005年以后的吨钢综合能耗数据出现了断层,但从总 的趋势上可以看出,是在不断下降的。 2000 —2007年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工序能耗变化情况见表2。 表2畫点统计钢铁企业工序能耗娈化kgce/t 烧结炼铁焦化破炉 2000 年68.90466.07160,2028. 88 2

2003年中国钢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2003年中国钢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1. 中国钢铁行业的发展历程 建国50十多年来,我国的钢铁工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949年中国的钢铁产量只有15.8万吨,居世界第26位,不到当时世界钢铁年总产量的1.6亿吨0.1%。在三年经济恢复时期和以后的几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钢铁工业在困境中顽强地前进。到1978年,我国钢产量达到3178万吨,居世界第五位,占当年世界钢铁产量的4.42%。 1979年以后,我国逐步走上了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的道路,钢铁工业获得了快速发展的极好机遇和强大的内在动力,新建了宝钢、天津钢管等大型现代化钢铁企业。通过对老企业挖潜改造,钢产量以每年400500万吨的速度快速增长。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钢铁工业飞速发展,钢产量从1990年的6535万吨,以每年增长600700万吨的速度大幅度增长。 从1996年首次超过一亿吨大关,跃居世界第一位以后,我国钢产量连年增长,并一直保持钢产量世界排名第一名的位置。 2. 中国钢铁行业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钢铁工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在经历了以数量扩张为主的发展时期后,钢铁工业已进入了加速结构调整、全面提高竞争力为主的阶段。我国钢铁行业目前的主要特征有: (1)钢铁工业发展较快。自1996年我国钢产量首次突破亿吨大关以来,我国钢产量已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一位。我国目前能够冶炼包括高温合金、精密合金在内的1,000多个钢种,能够轧制和加工包括板、带、管、型、线、丝等各种形状的4万多个品种规格,有85%的钢材是按国际标准生产,其中1/3的产品实物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工艺结构逐步改善。我国钢铁行业技术装备水平逐步提高,陈旧的设备和落后的工艺逐步淘汰,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钢铁企业已淘汰平炉炼钢。2001年连铸坯产量为12,232万吨,比2000年增长1,798万吨,增幅18.26%;连铸比为82.14%,比2000年增长0.21个百分点,接近83%的国际平均水平;全国钢铁生产板管比为40%,比2000年下降1.6个百分点。(资料来

中国钢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中国钢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中国钢铁行业的发展历程 建国50十多年来,我国的钢铁工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1949年中国的钢铁产量只有15.8万吨,居世界第26位,不到当时世界钢铁年总产量的1.6亿吨0.1%。在三年经济恢复时期和以后的几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钢铁工业在困境中顽强地前进。到19 78年,我国钢产量达到3178万吨,居世界第五位,占当年世界钢铁产量的4.42%。 1979年以后,我国逐步走上了改革开放和建设社会主义经济的道路,钢铁工业获得了快速发展的极好机遇和强大的内在动力,新建了宝钢、天津钢管等大型现代化钢铁企业。通过对老企业挖潜改造,钢产量以每年400 500万吨的速度快速增长。20世纪9 0年代以来,中国钢铁工业飞速发展,钢产量从1990年的6535万吨,以每年增长600 700万吨的速度大幅度增长。 从1996年首次超过一亿吨大关,跃居世界第一位以后,我国钢产量连年增长,并一直保持钢产量世界排名第一名的位置。 二中国钢铁行业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钢铁工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在经历了以数量扩张为主的发展时期后,钢铁工业已进入了加速结构调整、全面提高竞争力为主的阶段。我国钢铁行业目前的主要特征有: (1)钢铁工业发展较快。自1996年我国钢产量首次突破亿吨大关以来,我国钢产量已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一位。我国目前能够冶炼包括高温合金、精密合金在内的1,000多个钢种,能够轧制和加工包括板、带、管、型、线、丝等各种形状的4万多个品种规格,有85%的钢材是按国际标准生产,其中1/3的产品实物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工艺结构逐步改善。我国钢铁行业技术装备水平逐步提高,陈旧的设备和落后的工艺逐步淘汰,目前国内绝大多数钢铁企业已淘汰平炉炼钢。2001年连铸坯产量为12,232万吨,比2000年增长1,798万吨,增幅18.26%;连铸比为82.14%,比20

钢铁行业绿色生产技术(2015.11)

钢铁行业绿色生产技术 (译自:《Iron & Steel Review》) 本质上钢铁制造行业是依赖国家经济增长的基础产业。钢铁行业,除了规模巨大外,它的多重转换过程也是相当复杂的,从矿石准备到连铸、轧制和精轧,直至产品发给消费者。这些转化过程必不可少地使用大量的原材料,如铁矿石、煤炭、焦炭、石灰石等,造成相当大的能量消耗和温室气体排放。事实上,钢铁行业是全球的能源密集行业和最大的二氧化碳排放者。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一些全球性的威胁使对这一行业的关注不断上升--能源价格上涨的威胁、原材料上涨的竞争,最后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威胁,即全球变暖、环境污染和自然资源枯竭。 因此今天,全球钢铁业正面临着绿色发展的巨大挑战--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少能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不过,这样降低了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这些都使得这个行业把目光集中到了现有的技术上,完善和提升并提出创新技术,最后成功地实现。此外,从成本效益的观点必须考虑各个步骤的能源效率性能。 钢铁行业基本上遵循两条炼钢路径--铁矿石工艺(综合/初级炼钢)和废钢工艺(二次炼钢)。在初级炼钢工艺中,钢是通过焦化、炼铁(高炉内)和碱性氧气炉(BOF)技术来生产,而以废钢为基础的二次生产过程使用电弧炉(EAF)技术,不需要运行焦化或炼铁。因此,前者比后者要排放更多的温室气体并消耗更多的能量。

在说到绿色技术之前,我们快速地看一下钢铁业产生的污染物,这样会更容易对它们进行分析。 钢铁行业的废气排放 钢厂煤灰浆 空气污染物:炼铁和炼钢操作中排放的空气污染物包括气态和有机废气,还有颗粒物如烟灰和粉尘、重金属、放射性材料等。更精确 )和氮氧化物(NOx);地说,它们是燃烧过程中形成的二氧化硫(SO 2 ),碳作为还原剂产生铁矿石还原成铁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CO 2 足够多的“温室气体”;臭氧,空气中由于氮氧化物的光化学反应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