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资源评价复习简要点

水资源评价复习简要点

水资源评价复习简要点
水资源评价复习简要点

1.水资源评价的涵义、内容及原则。

按流域或地区对水资源的数量、质量、时空分布特征和开发利用条件作出全面的分析估价,是水资源

规划、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的基础工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水决策的依据

内容:水资源量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规律,包括多年平均值和地表水、地下水在总量中各占多少、年内和多年变化规律等;

水资源可利用量和允许开采量的估计;

确定出适合不同用途的各类水资源的现状及其前景;

水资源供需状况及预测、解决供需矛盾的途径;

查清水的化学成分和特征,并进行分类和分区,并确定出不同化学类型水体分布范围和数量;

为控制自然界水源所采取的工程措施的正负两方面效益评价;

政策性建议等。

原则:“三水”转化原则,尤其是地表水与地下水统一评价

“以丰补欠”原则

水量与水质并重,遵循水质标准的同时又尊重客观实际的原则

水资源评价和环境评价、评价和监测相结合的原则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经济社会发展及生态系统保护协调

全面评价与重点区域评价相结合

2.水资源分区的含义、目的及意义。

含义:

目的:把区内错综复杂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根据不同的分析要求,选用相应的特征指标,通过划区进行分区概化,使分区单元的自然地理、气候、水文和社会经济、水利设施等各方面条件基本一致,便于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发利用

意义:?水资源时空规律很复杂,在较大范围内,差异性很大,分区可以更好地研究水资源的变化规律;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受自然地理条件、水土资源分布、社会经济发展、工农业布局、水资源特点及其开发利用条件等许多因素的制约。对各流域各地区而言,这些制约因素既有明显的差异性,也有相似的一致性。

?分区可以根据各分区的水资源特点,既反映各地区的特点,又探索共同的规律,制定具体的切合实际的开发利用方案,便于管理和方案的实施

3.水资源评价分区方法如何?我国水资源评价工作是如何分区的?

水资源区划分的方法为逐级划区,把要研究的整个区域划分为若干个一级区,每一个一级区又可划分为若干

个二级区,依次类推,最后一级区常称为计算单元或基本单元,即区划的最小单元。

水资源区划的方法很多,有经验法、重叠法、聚类法、综合法、主导因素法、谱系群分析法等。

水资源分区方法

中国水资源评价工作采用的是三级分区:

?一级区以大江大河为主体并结合自然地理位置划分;

?二级区主要根据水资源条件和开发利用方向的相似性进行划分;

?三级区划分着重考虑的是有利于水量分析计算。

4.如何进行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分区?举例说明

A. 地表水资源评价分区

地表水资源评价分区一般按行政分区和流域分区两种方法划分。其中,行政分区按省、市、县、乡等行政辖

区范围划定;流域分区按流域水系范围划定。

B. 地下水资源评价分区

在已划定水资源评价的行政、流域分区基础上,可根据具体情况细分地下水类型区:

a. 根据地形地貌特征,划分平原区、山丘区作为一级类型区。

b.根据次级地形地貌特征、岩性及地下水类型,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可将山丘区划分为一般山丘区、岩溶山

区和高原区;平原区可划分为山前平原区、一般平原区、滨海平原区、山间盆地平原区。

c.根据地下水矿化度<1g/l、1-3g/l、3-5g/l和>5g/l,将二级类型区划分为全淡水区、微咸水区、半咸水区、咸水区。

d.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和二级类型区或亚区,可再划分若干水文地质单元,即计算区。

5.降水是如何形成的?包括哪些类型?降水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⑴降水的成因与分类

地面暖湿空气→抬升冷却→凝结为大量的云滴→降落地表形成降水

水汽、上升运动和冷却凝结是形成降水的三个因素。

类型:对流雨,地形雨,锋面雨,气旋雨

降水的基本要素:降水量、降水历时、降水强度、降水面积

6.根据蒸发面性质,流域蒸发分为哪些类型?简述其机理。

水面蒸发、土壤蒸发、植物散发

水面蒸发:水分化汽、水汽扩散

土壤蒸发

土壤蒸发是指土壤孔隙中的水分离开土壤表面向大气逸散的现象,

根据土壤供水条件差别及蒸发率的变化,可分三个阶段:

①定常蒸发率阶段:当土壤含水量大于田间持水量时,水分充分供给的条件下,水分通过毛细管

作用被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土壤表层供给蒸发。

②蒸发率下降阶段:当土壤中水分由于蒸发逐渐减少到第一个临界点田间持水量以下时,土壤中

毛细管的连续状态逐渐受到破坏,输送到土壤表层的水分逐渐减少,不能满足蒸发需要,蒸发率

明显下降,土壤蒸发量随之减少,直至毛管断裂含水量。

③蒸发率微弱阶段:当土壤含水量减少到第二个临界点毛管断裂含水量以下时,土壤通过毛管作

用向土壤表层输送水分的机制完全被破坏,土壤水只能靠分子扩散作用而运动,土壤蒸发十分微

弱,数量极少且比较稳定。

植物散发:植物散发是植物根系从土壤等吸收的水分,通过叶面、枝干蒸发到大气中的一种生理过程。植物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经导管向上移动,在根压和蒸腾拉力作用下,水分移动可达树梢的叶子,进而

通过气孔散发。

7.径流的含义及分类。径流的表示方法有哪些?简述径流的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

径流是指流域内的大气降水,除掉部分被蒸发等损耗外,其余的在重力或静水压力作用下沿着流域地表面和地下汇入河网,并向出口断面汇集并输送的全部水流。

径流的分类

按径流途径可分为:地表径流、壤中流、地下径流

表示方法:流量、径流量、径流深、径流模数、径流系数、径流变率

径流形成过程:由降水到达地面时起,到水流流经出口断面的整个过程,可分四个

阶段:

①流域降水阶段:降雨量大小、降雨历时、降雨强度及其时空变化对径流形成过程都有直接影响。

②流域蓄渗阶段:通常把降雨开始后,到地表径流产生前,降雨的截留、下渗、填洼及蒸散发等雨水的损耗过程概化为蓄渗阶段。

③坡地产流和漫流阶段:随着降雨继续进行,满足填洼后的水开始形成坡面的细小水流。

④河槽集流阶段:进入河槽的水流沿河槽纵向流动,在流动过程中沿途汇集于各干、支流的来水,最后流经出口断面,到了径流形成的最终环节。

影响因素:

气候因子:降水:降水类型(雨、雪、冰雹等)、降水强度、降水量、降水持续

时间、降水在流域上的分布、暴雨的移动方向等。

其他影响蒸散发的气象和气候条件,例如温度、风、相对湿度和季节。

下垫面因子: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植被类型、土壤类型。

流域几何特征:

流域面积、流域形状、海拔、坡度、坡向、水网类型(流域中的池塘、湖泊、水库等,它们能阻止或改变下游的径流)。

8.简答地下水的分类及形成条件。清楚地下水含水特性等

地下水的分类

按受力分为:结合水、毛细水、重力水。

按埋藏条件分:上层滞水、潜水、承压水。

按含水层的空隙性质分: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

按起源分:初生水、再生水、凝结水、渗入水和埋藏水。

形成条件:

⑴岩层中有地下水的储存空间(先决条件)

⑵岩层中有储存、聚集地下水的地质条件

⑶有足够的补给来源

岩石的空隙性:孔隙、裂隙、溶隙

岩石的水理性质:容水性、持水性、给水性、透水性

9.当人类活动改变了河流的天然径流状况时,如何保证天然径流资料的一致性?

径流还原计算正是为了求得天然情况下的河川径流量,以保持河川径流量资料的一致性。

径流还原计算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分项调查法、双累积曲线法、蒸发差值法等。

双累积曲线法(对第一方法进行验证)

适于流域内人类活动前有较多实测降水径流资料,且二者关系较密切。

蒸发差值法(对第一方法进行验证)

流域多年平均情况下,降水量不变,根据水量平衡原理,径流差值等于蒸发差值。

径流还原计算成果的合理性分析

审核原始资料

对于实际灌溉面积、工农业用水定额、回归系数、耗水量过程等调查资料可采用地区对比、行业对比、

单位指标对比等方法进行合理性检查

10.区域平均降水量的计算方法有哪些?简述区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的计算方法。

算术平均值法、泰森多边形法、等雨量线法、客观运行法

设P 1 、P 2 ……为同一时期内各站实测降水量(mm),n 为站数,则流域平均降水量(mm) 为:

适用条件:计算区域内各雨量取样站点分布较均匀且地形起伏不大的区域。

泰森多边形法

①把流域内各降水量观测站(包括流域附近的站)绘在流

域地形图上;

②把降水量观测站每三个用虚线连接起来,从而形成许多三角形;

③在每个三角形各边上做垂直平分线,所有的垂直平分线另构成一个多边形网,每个多边形内有一个降水量观测站。

最后,根据下面假设和计算公式即可求出流域平均降水量。

适用条件:计算区域内各雨量取样站点分布不均匀的区域。

缺点:各雨量站所控制的面积在不同的降水过程都视为固定不变,与降水的实际情况不符。

等雨量线法

当流域(或区域)内可选择的降水量观测站较多,且降水量空间分布不均匀或地形起伏对降水量影响显著时,

可以绘制年降水等值线图。然后,量算每两条等值线之间的面积,再通过一定的计算方法就得到相应的降水量。

11.水面蒸发和陆面蒸发的区别是什么?从影响因素来考虑

水面蒸发主要反应当地的大气蒸发能力,主要影响因素分为两类:

气象因素:气温、气压、湿度、风速、降水、日照

自然地理因素:水质、水深、水面、地形

陆面蒸发:主要影响因素:

下垫面条件:水面、裸露面、植被面、冰川雪面

气候条件:在湿润地区主要受气温、太阳总辐射量、干燥度的影响。在干旱地区主要受降水即供水条件的制约。

12.土壤水分入渗规律及影响因素

Ⅰ. 渗润阶段:水分受分子力作用呈土粒吸附的薄膜水,直至土壤含水量大于最大分子持水量为止,此时下

渗强度较大;

Ⅱ. 渗漏阶段:水分受毛管力和重力作用,不断填充毛管孔隙,直至达到饱和含水量为止,本阶段入渗强度

逐渐减小;

Ⅲ. 渗透阶段:毛管力消失,水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渗透,土壤含水量不再增加,入渗水流呈饱和隐定流,入

渗强度最小。

影响入渗的因素

土壤特性:主要是土壤的透水性能和土壤前期含水量。透水性能取决于土壤质地、空隙多少与大小(入渗率

顺序:砂土>砂壤土>壤土>粘壤土>粘土);前期含水量决定了土壤初渗量及初期吸水能力的大小。

降水特征:主要是雨强、降雨历时和过程分布等。

下垫面条件:主要有地面坡度、植被、土地利用程度等。

13.如何进行河水流量过程线的分割?

A )水平直线分割法

找出洪水涨水段的最低点A ,引水平线和退水曲线相交于B 点,

AB 以上是地面径流量,以下是河川基流量。

当河流兼有深层地下水和潜水的补给时,此法不宜使用。

B )斜线分割法

找出洪水涨水段的最低点A ,因降水对潜水的补给,B 点应高于

A 点。

B 点确定方法:

a )根据流域面积确定洪峰后N 天的点;

b )退水曲线上,坡度陡的是地面退水,缓的是地下退水,故退水曲

线上的拐点即为B 点。

C )退水曲线法

根据标准退水曲线从洪水流量过程线两端向内展延地下退水曲线。由

起涨A 点向后水平延到C 点,AC 段

为前次洪水退水过程的延续,并从B点向前延续至D 点,然后用直

线连接C 、D 点。ACD-BA 以下即为地下水补给的基流量。

14.区域或流域多年平均径流量如何计算?

当河流实测径流量资料年份较长时,多年平均年径流量趋于稳定值,称年正常径流量,该径流量表征的是在天然条件下,河流上某断面能泄出的平均流量,为河流水资源可利用的稳定水量。

①有长期实测年径流量资料(实测年数 20 年以上,包括丰、平、枯年份的观测资料)的情况,采用算术平均值法计算。

②有短期实测年径流量资料(实测年数少于 20 年)的情况,先对实测径流系列进行相关延展,再用算术平均值法计算。

a.利用径流资料进行插补展延

b.利用降水资料进行插补展延

③缺乏实测年径流量资料的情况,可用间接手段估算。

a.等值线法

b.水文比拟法

c.经验公式法

15.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在统筹考虑河道内生态环境用水并估算下游用水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如蓄、引和提等地表水工程),可供河道外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的一次性最大水量(不包括回归水的重复利用)。

①水量平衡法/ / 扣损法

②经验公式法

③径流典型年法

16.地下水资源量评价程序是什么?

A、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在地下水资源量评价之前,应获取评价区以下资料:

a. 地形地貌、区域地质、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

b. 降水量、蒸发量、河川径流量。

c. 灌溉引水量、灌溉定额、灌溉面积、开采井数、单井出水量、地下水实际开采量、地下水动态、地下

水水质。

d. 包气带及含水层的岩性、层位、厚度及水文地质参数,对岩溶地下水分布区还应搞清楚岩溶分布范围、

岩溶发育程度。

B、评价类型区划分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情势受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条件制约,要求按地形地貌及水文地

质条件划分为3 级类型区。

a. Ⅰ级类型区:将评价区划分为平原区和山丘区2 个Ⅰ级类型区。

b. Ⅱ级类型区:将平原区划分为一般、内陆盆地、山间平原区和沙漠区4 个Ⅱ级类型区;将山丘区划分为一般和岩溶山区2 个Ⅱ级类型区(各地可根据实际需要将一般山丘区进一步划分为一般山区和一般丘陵区)。

c. Ⅲ级类型区: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将各Ⅱ级类型区分别划分为若干均衡计算区/计算单元

C、确定水文地质参数

根据气象与水文条件、地下水埋深、含水层和隔水层的岩性、灌溉定额及抽水试验等资料的综合分析,

正确确定地下水资源量评价中所必需的水文地质参数。

D确定计算方法及计算项目

E地下水矿化度分区

F评价成果的表达

17.水文地质学参数确定

降水入渗补给系数(α)是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量与降水量的比值,分次降水入渗补给系数和年降水入渗补给系数。

常用确定方法:

?水量平衡分析法?地下水动态资料计算法?地中渗透仪测定法

给水度(μ)是指饱和岩土在重力作用下自由排出的重力水的体积和该饱和岩土体积的比值,它是衡量岩土给水性能的数量指标。

常用确定方法:

?地下水动态资料分析法?抽水试验法?地中渗透仪测定法?实际开采量法

渗透系数(K)是水力坡度等于1时的渗透速度,反映含水层渗透、导水的性能。

常用确定方法:

?抽水试验(稳定流和非稳定流)?室内达西实验(稳定流和非稳定流)?野外双环或试坑注水试验

?颗粒分析及孔隙度计算等

潜水蒸发系数(C)是潜水蒸发量与水面蒸发量的比值。

常用确定方法- 经验公式法

18.简述地下水资源量计算方法

1. 平原区地下水补给量(W p )包括:

?降水入渗补给量U p

a. 降水入渗系数法

b. 地下水动态分析法

?河道渗漏补给量U r

a. 地质剖面法

b. 水文分析法

c. 断面测流法

?山前侧向流入补给量U k

山丘区地下水通过裂隙、断层或沉没以潜流形式直接补给平原沉积层的水量。

U K=KIHLT

?渠系渗漏补给量U c 和渠灌田间入渗补给量U f

?水库(湖泊、闸坝)蓄水渗漏补给量U d

计算方法可采用地质剖面法,用达西公式计算,也可用水库时段水量平衡方程式推求。

?越流补给量U j

U j=?HFK e T?H:压力水头差 T:计算时段K e:越流补给系数 T:计算面积

?人工回灌补给量q m

二.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计算

⑴. 河川基流量常用的分割法有直线平割法和直线斜割法。

⑵. 河床潜流量:推求河床潜流量可用达西公式计算

⑶. 山前侧向流出量:计算方法同于平原区地下水山前侧向补给量。

⑷. 未计入河川径流的山前泉水出露量:调查分析与统计方法进行估算

⑸. 山间盆地的潜水蒸发量

⑹. 浅层地下水实际开采的净消耗量

19.抽水试验的内容及分类有哪些?

内容:研究和确定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测定和分析井孔出水量的大小及出水量与水位降深的关系,影响半径和下降漏斗的形状,地下水与地表水以及各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以及构造破碎带的导水性等。

抽水试验可分为多孔试验和单孔试验

20.抽水试验时现场作业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其目的是什么?

主要内容:记录井孔结构,测量抽水前后的孔深,观测静水位、动水位和恢复水位,观测钻孔出水量,观测水温、气温及地下水的其他物理性质。

利用抽水试验资料确定渗透系数

21.地下水资源相关概念

地下水资源是指赋存和流动于含水系统中,具有利用价值的地下水体,其量是参与水循环且可以逐年更新的

动态水量。

动储量:单位时间内流经含水层(带)横断面的地下水体积,即地下水的天然径流量;

静储量:地下水位年变动带以下含水层(带)中储存的重力水体积;

调节储量:地下水位年变动带内重力水的体积;

开采储量:用技术经济合理的取水工程,能从含水层中取出的水量,并要求开采期内不发生水量减少、水质

恶化等不良后果。

补给量:指天然状态或开采条件下,单位时间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含水层(或含水系统)的水量。

储存量:在地质历史时期不断累积并储存于含水层内的重力水体积。

允许开采量: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在不引起生态环境恶化的条件下允

许从含水层中获取的最大水量。

22水文地质参数

给水度:饱和的土壤或岩层在重力作用下排出的水量与土壤或岩层体积的比值。或者说:把地下水位下降一

个单位深度,从地下水位延伸到地表的单位水平面积岩石柱体,在重力作用下释出的水的体积,称为给水度。

渗透系数:定义为单位水力梯度下的单位流量,表示流体通过孔隙骨架的难易程度,表达式为:K=kρg/η。

导水系数:即含水层的渗透系数与其厚度的乘积。其理论意义为水力梯度为1时,通过含水层的单宽流量。

释水系数:又称贮水系数或弹性给水度。水头下降一个单位时,从单位面积含水层全部厚度的柱体中,由于

水的膨胀和岩层的压缩而释放出的水量。

贮水系数:含水层压力水头变化一个单位时,单位水平面积上的承压含水层释放出来的水量

23.水量均衡法评价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的基本原理、评价过程、适用条件或优缺点有哪些?

水量平衡法,又称水均衡法,是根据水量平衡原理来计算地下水开采量和水位变化的常用而基本的方法。

基本原理:对于一个均衡区(或水文地质单元)内的含水层系统,在任一时段Δt (均衡期)内补给量与排泄量之差,恒等于此含水层系统中水体积的变化量。

计算步骤

⑴划分均衡区与均衡期

⑵确定均衡要素,建立均衡方程

⑶计算与评价

⑴优点:原理简单,方法灵活,计算简便,适用范围广,成果要求可粗可细,即适应性强。

⑵缺点:均衡项目有时较多,实测均衡要素野外工作量大,部分均衡要素难以准确测定;对开采条件下各

要素的变化及边界条件的确定比较困难,有时计算精度不高。

⑶适用条件:地下水埋藏较浅、补给与排泄条件简单、水均衡要素容易确定、开采后变化不大的地区。实际

中经常用于范围较大的区域性地下水资源评价。

24.相关分析法评价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的基本原理、评价过程、使用条件和或缺点有哪些?

相关分析法,也称回归分析法或相关外推法,是根据开采地下水的历史资料或不同水位降深的抽水试验资料,

用数理统计的方法找出开采量与降深或其他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并依据这种相关关系外推来预报开采量

的一种方法。

⑴优点:①建立了地下水动态与其影响因素间的关系,方程系数可很好地反映二者间相关程度的大小,回归

模型可精确、真实地反映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为后续深入研究打下坚实基础;②建立在数理统计理论的基

础上,考虑了一些随机因素的影响,便于解决一些复杂条件下的水文地质问题。

⑵缺点:相关因素间的多重相关性会使模型失真;资料匮乏时,一些影响较大、关键性相关因素无法获得,

致使模型的决定系数过低,精度大大降低。

⑶适用条件:水文地质边界较复杂,参数较少,对含水层内部结构尚不很了解,但有较长系列的地下水动态

观测资料地区,尤其是有多年开采历史资料的稳定开采水源扩大开采规模时的地下水资源评价。

25.开采试验评价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的基本原理、评价过程、使用条件或优缺点有哪些?

开采实验法是指用探采结合的方法,直接开凿勘探生产井,按开采条件进行一到数月的抽水试验,以其稳定

的抽水量直接确定开采量。可分为开采抽水法、补偿抽干法、试验外推法。

开采抽水法的原理:稳定开采状态:正确判断抽水试验过程中地下水的稳定状态和水位恢复情况

非稳定开采状态:这种情况下确定允许开采量的方法,可通过分析抽水过程线求出开采条件下的补给量作为

允许开采量,或考虑同时利用年暂时储存量和旱季补给量作为允许开采量。

①用旱季抽水所求的补给量评价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结果是比较保守的。

②不同的开采条件下,Q b 有可能不同,即Q b 是一个与开采条件有关的变量。为了更准确评价允许开采量,应在开采过程中继续进行水位的长期观测,逐步用多年平均补给量进行评价。

③开采抽水法评价地下水允许开采量,往往需要进行相当长的抽水试验,必然要花费较多的人力、物力。因此,该方法只有在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一时难以查清地下水补给条件又急需进行评价,且供水部门对用水量

的保证程度要求又比较高时才采用,主要用于中小型水源地详勘和开采阶段。

补偿疏干法:一是可借用的储存量必须满足旱季连续稳定开采;

二是雨季的补给量除满足当时开采外,多余的补给量能把旱季借用的储存量全部补偿回来,而不是部分补偿。此方法适用于含水层分布范围有限,但有较大储存量可充分调节,地下水补给在时间上分配不均的地区。

试验外推法:根据多个流程的抽水- 降深关系,确定可开采资源量的方法。

适用条件:

1. 抽水设备能力限制,达不到实际需水量的情况

2. 含水层富水程度较好、补给充足

26.解析法评价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的基本原理、评价过程、使用条件或优缺点有哪些?

解析法是根据地下水动力学原理,通过数学解析推导各种井(渠)流公式来计算井(井群)涌水量的方法。

它主要用于井(孔)出水能力的定量分析,某些情况下也可用于开采井布井方案可行性的论证。

解析法适用条件:理想条件下的水文地质条件(如满足泰斯假设、裘布依假设等)。

解析法的限制条件:应用条件太苛刻(边界形状、非均质、各项异性、初始地下水面、承压区和无压区并存,且分界线随时间变化、含水层有不均匀越流,存在天窗或有河床渗漏、水井抽水量恒定或某一阶段恒定、含

水层侧向无限延伸,渗透区形状矩形或圆形)

27.地下水文分析法评价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的基本原理、评价过程、使用条件或优缺点有哪些?

地下水文分析法是依据水文学,用测流的方法计算地下水在某一区域一年内总的流量。

适用条件有:(1 )全排型流域,均衡区内其他排泄量占比例较小;

(2)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研究程度又相对较低的地下水系统,如岩溶管流区、基岩山区、裂隙水系统等;(3)具有较长系列的测流资料( 泉流量、地表径流量等) 。

限制条件有:

(1)实质属于水量均衡法,集中参数方法(黑箱),不能详细描述系统状态随空间变化情况;

(2)无法准确评价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

(3)评价精度取决于测流和基流分割的精度。

28.数值法评价地下水资源可开采量的基本原理、评价过程、使用条件或优缺点有哪些?

数值法是一种近似解法,是按分割近似原理,用离散化方法将非线性偏微分方程转化为线性代数问题。

数值法摆脱了解析法的种种理想化约束,能灵活地用于解决非均质各向异性、不规则边界和补给不均一的复

杂水文地质问题,因此该法主要用于水文地质条件复杂、要求较高的大中型水源地允许开采量评价和一个完

整地下水系统的水资源管理。

29.水资源总量计算主要内容有哪些?计算方法是什么?

水资源总量计算的项目包括:①不同地貌类型区“三水转化”量的计算;②区域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计算;

③不同频率水资源总量计算;④水资源可利用量估算等。

计算方法略

30.水资源可利用量与可开采量等相关概念

水资源可利用量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在统筹考虑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合理、技术

可行的措施在当地水资源量中可一次性利用的最大水量。

水资源承载力:在一定区域内,在一定生活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下,天然水资源的可供水量能够支持人

口、环境和经济协调发展的能力或限度。

地下水可开采量是指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能的取水构筑物,在整个开采期内出水量不会减少,动水位不超过设计要求,水质和水温变化在允许范围内,不影响已建水源地正常开采,不发生危害性环境、生态和地质现象等前提下,单位时间内从含水系统或取水地段中能够取得的最大

31.简述水资源系统的概念与组成

水资源系统:在一定环境下,为实现水资源的开发目标,由相互联系和作用的若干水资源工程单元(物质单元)和管理技术单元(概念单元)组成的有机整体。

地表水资源系统:地表水体、流域

地下水资源系统:1.含水系统:由边界围限的、具有统一水力联系的含水地质体。

2.流动系统:由源到汇的流面群构成的、具有统一时空演化过程的地下水统一体。

32.水质评价指标分为几类?举例说明之

水质评价指标分为:物理指标、化学指标、生化指标

物理指标:温度、色度、浑浊度、透明度、总固体、悬浮固体、电导率

化学指标:按水中常量化学指标分类:酸碱度、硬度、矿化度、碱度

按水的环境化学指标分类: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溶解氧

生化指标:细菌总数、大肠菌群

33.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有哪些?

目前对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有:评分法、综合指数法、尼梅罗水质指数法、模糊集理论评价方法、灰色系统理论评价方法

34.水资源可利用量与可供水量之间的关系如何?

水资源可利用量是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和浅层地下水可开采量相加再扣除两者间重复计算的水量。

水资源可供水量是在考虑技术经济因素、水质状况、水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开发不同水源的有利和不利条件,预测不同水资源开发模式下可能的供水量。

两者的对应关系:

水资源可利用量与水资源量相对应,可供水量与工程相对应。

可供水量是通过对区域当地水资源耗用量的分析计算,以水资源可利用量为控制上限。可供水量是由资源和

工程两部分组成,缺一不可。

高一地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期末复习知识点总结

高一地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期末复习知识 点总结 地理学是关于地球及其特征、居民、现象的学问。小编准备了高一地理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期末复习知识点,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水资源的概念,理解降水量、多年平均径流总量与水资源的关系;理解世界和我国水资源的分布规律,并能运用基本的材料加以说明。 2)从时空两个角度,理解水资源在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 3)了解在人口持续增长、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下,人类活动对水资源在数量、质量方面产生的影响,理解人类采取种种措施,从开源和节流两个方面促进水资源的持续利用。2、过程与方法: 1)以问题导学的形式趋动本节课的三大知识点2)主题研讨:晋江缺水,南北方地区的水资源利用 3)学生DIY节水标志,达到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核心的教学目标。 4)学习小组合作归纳总结,培养对信息进行获取、收集、加工、处理,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珍惜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懂得基本的水资源可持续利

用策略。 知识点总结 1.1水资源的定义狭义:是指人类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直接使用的淡水。广义:是指在一定的经济技术条件下能够直接或间接使用的各种水和水中物质,在社会生活和生产中具有使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水都可称为水资源。1.2水资源的特性1、资源的循环性2、储量的有限性3、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4、利用的多样性5、利、害的两重性1.3水资源的属性:1.自然属性,2可利用性3数量与质量的兼顾性4时变性 2.1小循环是指由海洋表面蒸发的水汽,又以降水形式落入海洋;或者由大陆表面(包括陆地水体表面、土面及植物叶面等)蒸发的水气,仍以降水形式落回陆地表面。这种发生在局部范围内的水循环过程称为小循环 大循环则是由海洋表面蒸发的水汽,随气流带到大陆上空,形成降水落回地面,再通过径流(地表的及地 下的)返回海洋的过程这种发生在海陆之间的循环过程称为大循环2.2更替周期是指在补给停止的条件下,各类水从水体中排干所需要的时间 2.3全球上任一区域在一定时间内,进入的水量与输出水量之差等于该区域内 的蓄水变化量,这一关系称为水量平衡。

高考地理练习题及答案(31):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高考地理练习题及答案(31):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2014年3月22日~28日是第二十四届“中国水周”,其宣传的主题是“大力加强农田水利,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水资源问题再度引起全世界的关注。据此回答1~2题。 1.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是() A.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 B.地下水、河流水、冰川水 C.雨水、河流水、湖泊水 D.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2.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水资源丰歉程度的指标是() A.多年的平均降水量 B.多年平均蒸发量 C.多年降水量与径流量之和 D.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答案:1.D 2.D 用普通水龙头,捧水方式洗脸,半分多钟,洗脸用水量为6千克左右,而用节水水龙头,同样方式、时间,平均用水量仅为1千克。据此回答3~4题。 3.材料中体现了水资源合理利用方式中的() A.开源 B.节流 C.净化 D.淡化

4.下列生活方式中同上面类似的是() A.用淘米的水来洗菜 B.用淡化后的海水来做饭 C.采用大的淋浴喷头 D.利用未经净化的工业废水来洗衣服 解析:本题组利用生活中的新型生活用具,考查水资源合理利用的途径和方式,节水水龙头将洗脸的用水量减少,起到了节水的目的,生活中也有类似的做法,如用淘米的水来洗菜,用节水马桶等。 答案:3.B 4.A 以色列的国土除地中海沿岸外,大部分是荒漠,水资源奇缺。但是,就是在这样的地方,枣椰林、葡萄园到处可见,生产的粮食、蔬菜、水果不仅能够自给,还能大量出口。对水资源的科学开发和利用是以色列实现这一奇迹的重要途径。结合下图完成5~6题。 5.解决该区域农业用水紧缺的可行措施有() ①引湖水灌溉②海水淡化 ③改进灌溉技术④建水库调节径流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6.甲地区农业发达,其成功之处在于() A.提高了水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水资源管理考试复习题

云南农业职业技术学院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水政水资源管理”期末考试 试卷A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通常所说的水资源( D )。 A.包括江河、湖泊的淡水和海水 B.包括深层地下水 C.包括陆地永久冰川的水体 D.是指一个地区可以逐年恢复和更新并能被利用的淡水资源 2.降雨量过程线中,直方图的纵坐标是( A )。 A.降雨强度 B.降雨量 C.累积余量 D.降雨历时 3.“某河流断面百年一遇洪峰流量为1000m3/s”,表明按照统计规律,洪峰流量( B )。 A.等于 B.大于或等于 C.小于 D.小于或等于

4.当流域的下垫面因素发生变化时,对年径流资料进行修正,是为了满足水文资料( B )的要求 A.可靠性 B.一致性 C.代表性 D.典型性 5.包气带土壤需水量达到田间持水量之后,其下渗能力为( C )。 A.降雨强度 B.后损平均下渗率 C.稳定下渗率 D.初渗下渗率 6.水库在运用时,汛期到来之前库水位应降到(A )。 A.死水位 B.正常蓄水位 C.防洪限制水位 D.设计洪水位 7.水库调洪计算的基本原理是( A )。 A.水量平衡 B.动力平衡 C.电力平衡 D.电量平衡

8.年平均负荷图反应( A )。 A.电能要求 B.出力要求 C.出力和电能要求 D.无要求 9.水库调度图依据( A )编制,是进行水库调度最为常用的工具。 A.实测的径流时历过程 B.枯水年资料 C.中水年资料 D.丰水年资料 10.水权( B )。 A.即为水资源所有权 B.是指以水资源所有权为基础的一组权利的总和,包括水资源使用权、水资源占有权、水资源收益权、水资源转让权等 C.即为水资源使用权 D.不允许有偿转让 1.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仅为( D) A.22000m3 B.1200m3 C.4500m3 D.2200m3 2.下渗的水分运动,是在(C)作用下进行的。 A.分子力 B.重力 C.分子力、毛管力和重力综合

水资源评价

水资源评价复习资料: 1~什么是水资源评价?为什么要进行水资源评价? (1)水资源评价一般是针对某一特定区域,在水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研究特定区域内的降水、蒸发、径流诸要素的变化规律和转化关系,阐明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数量、质量及其时空分布特点,开展需水量调查和可供水量的计算,进行水资源供需分析,寻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最优方案,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服务。 (2)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科学地评价本地区水资源的状况,是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前提;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规划的依据,合理的水资源评价,对正确了解规划区水资源系统状况、科学制定规划方案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水资源评价是保护和管理水资源的基础,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与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政策等的制定等一系列的根本依据就是水资源评价结果。 2~水资源评价分区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进行水资源分区? (1)水资源评价分区的目的是把区内错综复杂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根据不同的分析要求,选用相应的特征指标,通过划区进行分区概化,使分区单元的自然地理、气候、水文和社会经济、水利设施等各方面条件基本一致,便于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发利用。 (2)尽可能保持流域、水系的完整性;供水系统一致,同一供水系统划在一个区域内;边界条件清楚,区域基本封闭,有一定的水文测验或调查资料可供计算和验证;基本上能反映水资源条件在地区上的差别,自然地理条件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基本相似的区域划归一区;尽量照顾行政区划的完整性,按以上原则逐级分区,就全国而言,先按流域和水系划分一级区,再根据水文和水文地质特征及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划分二级或三级区。 3~水资源评价在水资源规划、管理中有何作用? 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规划的依据,对正确了解规划区水资源系统状况、科学制定规划方案有十分重要作用,水资源评价对水资源规划具有指导意义,是保护和管理水资源的基础。 4~降水资料的收集与审查:资料收集:在分析计算降水量之前,应尽可能多地占有资料,这样才能得到比 较可靠的分析成果。因此,除了在水资源评价区域(流域或地区)内收集雨量 站、水文站及气象台(站)资料,还要收集区域外围的降水资料。 资料审查:(1)与邻近站资料比较:具体做法有两种,点绘逐年降水量等 值线图及多年平均降水量等值线图;相关分析法即绘制审查站年或月降水 系列同邻近站(单站或多站平均)的相应系列间的相关曲线图,对离差较 大的点据进行审查或修正。(2)与其他水文气象要素比较:年(时段)降 水径流关系法 5~资料的一致性审查:(1)单累计曲线法(顺时序);(2)双累计曲线法(逆时序) 6~代表性分析:周期分析,差积曲线法,滑动平均值过程线法;稳定期与代表期分析,累计平均值过程线法 7~干旱指数:反映一个地区的干湿程度,用年蒸发能力与年降水量的比值表示 9~论述题:人类活动的水文效应,(1)人类活动对水平衡要素的直接影响:我国的用水量以农业用水量为主,故农业水利措施对水资源系统的影响最大,跨流域调水对区域水资源的影响更大,人类活 动对径流的时程分配以及对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之间的相互转化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人 类活动对水平衡要素的间接影响:水量平衡方程中任何一个因素发生了变化,其他因素必须随 之而变,这种自动的调节变化,就是人类活动间接影响所致,灌溉和排水:大规模的灌溉增大 了蒸发,减少了径流量,灌溉还能活跃水循环,增加降水量,增强“三水”转化,在有地下水 开采系统的地区,年净流量有可能增加,地表径流量则明显减少;水库等蓄水工程:对降水和 蒸发、径流、地下水、泥沙等均有影响;城市化:改变局部的小气候,对水文循环影响显著, 蒸散发的减少增加了径流量,整治河道可以增大泥沙的输送能力,不透水面积增加降低地下水

广东省韶关市备考2020高中地理一轮复习专题12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广东省韶关市备考2020高中地理一轮复习专题12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共9题;共40分) 1. (2分)(2019·奉贤模拟) 下列地表形态,主要由侵蚀作用形成的是() A . 石林、三角洲 B . 峡谷、曲流凹岸 C . 沙滩、沙丘 D . 石林、河流凸岸 2. (6分) (2019高二下·阳高开学考) 长白山天池形成源于() A . 溶洞塌陷 B . 板块挤压 C . 火山活动 D . 冰川侵蚀 3. (6分)解决全球水危机需从人类自身找原因,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水已成为影响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下图为世界主要城市用水价格比较。据表完成下面小题。 (1) 2008年北京水价上调到3.7元/立方米,我国其他城市的水价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涨,水价上涨的主要目的是() A . 促进节约用水 B . 与国际水价接轨 C . 增加国家税收

D . 增加地方财政收入 (2)水资源是否丰富的标志是多年平均径流量的多少。表中城市中径流量比较稳定的是() A . 北京 B . 巴黎 C . 罗马 D . 悉尼 (3)北京市是一个缺水城市,而且近几年无法有根本性改变,北京市缺水的原因正确的是() ①地表径流量少②过量开采地下水③水污染严重④人口增长,经济发展,用水量大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4. (4分)永兴岛是西沙群岛同时也是整个南海诸岛中最大的岛屿,面积2.1平方千米。永兴岛是西沙、南沙、东沙、中沙四个群岛的军事、政治中心,是海南省三沙市政府驻地。长期以来,水资源短缺是困扰永兴岛发展的重要因素。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永兴岛长期以来水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是() A . 地表水不易存储 B . 气候干旱,降水稀少 C . 降水时空分布不均

水文学期末考试复习题

水文学期末考试复习题整理 1.水文学的体系:水文学开始主要研究陆地表面的河流,湖泊,沼泽,冰川等,以后扩展到地下水,大气中的水和海洋。水文科学主要通过定点观测,野外勘测和室内外实验等手段,获得水体时空分布和运动变化的信息,因而形成了水文测验学,水文调查,水文实验三个分支学科。 第一章 2.水体的化学性质:(大气水的化学组成及其特性) 1)溶解气体的含量近于饱和 2)降水普遍显酸性 3.河水化学成分的特点: 1)河水的矿化度普遍低 2)河水中的各种离子的含量差异很大 3)河水化学组成的空间分布有差异性 4)河水化学组成的时间变化明显 5.地下水的化学特征: 1)地下水充填于岩石,土壤空隙中,与岩石,土壤广泛接触,渗流速度很小,循环交替缓慢,而且地下水贮存于岩石圈上部相当大的深度(10公里),构成了地下水圈。 2)矿化度变化范围大,从淡水直到盐水。 3)地下水的化学成分的时间变化极为缓慢,常需以地质年代衡量。

4)地下水与大气接触有很大的局限性,仅限于距地表最近的含水层,此层可溶入氧气成为地下水氧化作用带。 6.水资源的涵义: 1)广义水资源:世界上一切水体,包括海洋,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土壤水,地下水及大气中的水分,都是人类宝贵的财富,即水资源。 2)狭义水资源:狭义的水资源不同于自然界的水体,它仅仅指在一定时期内,能被人类直接或间接开发利用的那一部分动态水体。 第二章 2.水循环的基本类型: 1)大循环:发生于全球海洋于陆地之间的水分交换过程,由于广及全球,故名大循环,又称外循环。 2)小循环:是指发生于海洋与大气之间,或陆地与大气之间的水分交换过程。小循环又称内部循环,前者又可称为海洋小循环,后者又可称为陆地小循环。 4.蒸发的物理机制:蒸发因蒸发面的不同,可分为水面蒸发,土壤蒸发和植物散发等。 8.水汽输送通量与水汽通量散度: 1)水汽输送通量的概念:是表示在单位时间内流经某一单位面积的水汽量。(水平,垂直)

水资源评价

1~什么是水资源评价为什么要进行水资源评价 (1)水资源评价一般是针对某一特定区域,在水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研究特定区域内的降水、蒸发、径流诸要素的变化规律和转化关系,阐明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数量、质量及其时空分布特点,开展需水量调查和可供水量的计算,进行水资源供需分析,寻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最优方案,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服务。 (2)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科学地评价本地区水资源的状况,是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前提;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规划的依据,合理的水资源评价,对正确了解规划区水资源系统状况、科学制定规划方案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水资源评价是保护和管理水资源的基础,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与水资源保护和管理的政策等的制定等一系列的根本依据就是水资源评价结果。 2~水资源评价分区的目的是什么如何进行水资源分区 (1)水资源评价分区的目的是把区内错综复杂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根据不同的分析要求,选用相应的特征指标,通过划区进行分区概化,使分区单元的自然地理、气候、水文和社会经济、水利设施等各方面条件基本一致,便于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发利用。 (2)尽可能保持流域、水系的完整性;供水系统一致,同一供水系统划在一个区域内;边界条件清楚,区域基本封闭,有一定的水文测验或调查资料可供计算和验证;基本上能反映水资源条件在地区上的差别,自然地理条件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基本相似的区域划归一区;尽量照顾行政区划的完整性,按以上原则逐级分区,就全国而言,先按流域和水系划分一级区,再根据水文和水文地质特征及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划分二级或三级区。 3~水资源评价在水资源规划、管理中有何作用 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前提,水资源评价是水资源规划的依据,对正确了解规划区水资源系统状况、科学制定规划方案有十分重要作用,水资源评价对水资源规划具有指导意义,是保护和管理水资源的基础。 4~降水资料的收集与审查:资料收集:在分析计算降水量之前,应尽可能多地占有资料,这样才能得到比 较可靠的分析成果。因此,除了在水资源评价区域(流域或地区)内收集雨量 站、水文站及气象台(站)资料,还要收集区域外围的降水资料。 资料审查:(1)与邻近站资料比较:具体做法有两种,点绘逐年降水量等 值线图及多年平均降水量等值线图;相关分析法即绘制审查站年或月降水 系列同邻近站(单站或多站平均)的相应系列间的相关曲线图,对离差较 大的点据进行审查或修正。(2)与其他水文气象要素比较:年(时段)降 水径流关系法 5~资料的一致性审查:(1)单累计曲线法(顺时序);(2)双累计曲线法(逆时序) 6~代表性分析:周期分析,差积曲线法,滑动平均值过程线法;稳定期与代表期分析,累计平均值过程线法 7~干旱指数:反映一个地区的干湿程度,用年蒸发能力与年降水量的比值表示 9~论述题:人类活动的水文效应,(1)人类活动对水平衡要素的直接影响:我国的用水量以农业用水量为主,故农业水利措施对水资源系统的影响最大,跨流域调水对区域水资源的影响更大,人类活 动对径流的时程分配以及对地表水、土壤水和地下水之间的相互转化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人 类活动对水平衡要素的间接影响:水量平衡方程中任何一个因素发生了变化,其他因素必须随 之而变,这种自动的调节变化,就是人类活动间接影响所致,灌溉和排水:大规模的灌溉增大 了蒸发,减少了径流量,灌溉还能活跃水循环,增加降水量,增强“三水”转化,在有地下水 开采系统的地区,年净流量有可能增加,地表径流量则明显减少;水库等蓄水工程:对降水和 蒸发、径流、地下水、泥沙等均有影响;城市化:改变局部的小气候,对水文循环影响显著, 蒸散发的减少增加了径流量,整治河道可以增大泥沙的输送能力,不透水面积增加降低地下水 位;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有三项措施,林业措施,梯田,其他水土保持措施,对水文、气象等

水文与水资源学期末复习资料学习资料

水文学复习资料 一、基本概念 1.水文:泛指自然界中的水的分布(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石圈)、运动和变化规律以及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2.水文学:是研究水存在于地球上大气中和地球表面,以及地壳内的各种现象的发生和发展规律及其内在联系的学科。 3.水资源:狭义:仅仅指在一定时期内在当前经济和技术条件下能直接或间接被人类开发利用的动态水体。 广义:地球上的一切水体。 4.水分循环:是地球上的一个重要的自然过程,是指地球上各种形态的水,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通过蒸发散、水汽输送上升到空中并输送到各地,水汽在上升和输送过程中遇冷凝结,在重力作用下以降水形式回到地面、水体,最终以径流的形式回到海洋或其他陆地水体的过程。 5.水量平衡原理:是指任意时段内,任何区域内收入(或输入)的水量和支出(或输出)的水量之差,一定等于该时段内该区域储水量的变化。 5.降水:大气中的水以液态或固态的形式到达地面的现象称为降水。 6.蒸发散:是液态水或固态水表面的水分子能量足以超过分子间吸力,不断地从水体表面逸出的现象。 7.下渗:水分通过土壤表面垂直向下进入土壤和地下的运动过程。 8.地下水:广义:指蓄存并运移于地表以下土壤和岩石孔隙中的自然水。 狭义:指饱和带(饱水带)中岩土孔隙中的重力水。 9.河流:是一种天然水道,指在重力的作用下,沿着陆地表面上的线性凹地流动,并汇集于各级河槽上的水流。 二其它复习内容 第二章 1.水循环的动力是太阳辐射和地球引力。 2.水文循环的原因:(1)外因: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为水文循环的发生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条件(2)内因:水的物理性质决定了水在常温条件下就能实现液态、气态和固态的相互转化而不发生化学变化。 3.水循环的4个阶段:蒸发散、水汽输送、降水和径流。 4根据水循环的过程可以把水循环分为大循环和小循环,大循环又称为外循环,是海洋水与陆地水之间通过一系列的过程所进行的相互转化:小循环又称为内循环,是发生在陆地与陆地之间或海洋与海洋之间的局部小循环。 5.影响水循环的因素 (1)气候因素,它是主要因素,温度越高,蒸发散越旺盛,水分循环越快,风速越大,水汽输送越快,水分循环越活跃;湿度越高,降水量越大,参与水分循环的水量越多。 (2)下垫面因素,主要是通过影响蒸发散和径流起作用的。 (3)人为因素,主要表现在调节径流、加大蒸发散、增加降水等水分循环的环节上。 6.水循环的作用与意义 作用:(1)提供水资源,使水资源成为“可再生资源”(2)影响气候变化,调节地表气温和湿度(3)形成各种形式的水体(江河、湖泊和沼泽等)以及与其相关的各种地貌现象(4)形成多种水文现象。 意义:水循环是自然界最主要的物质循环,深刻影响着全球的气候、自然地理环境的形成和生态系统的演化。水循环的存在,不仅是水资源和水能资源可再生的根本原因,水循环是

《水资源分析与评价》课程复习题

四、名词解释(每个 3分,5个题,共15分) 1.地下水的给水性:在重力作用下,饱水岩石能够自由流出一定水量的性能。 2.水质量指标:水质评价的主要指标有物理指标、化学指标和生化指标。 3.地下水资源:指赋存和流动于含水系统中,具有利用价值的地下水体,其量是参与水循环且可以 逐年更新的动态水量。 4.渗透系数:是水力坡度等于1时的渗透速度,反映含水层渗透、导水的性能。 5.水文比拟法:将参证流域的水文资料移置到设计流域的一种方法。 6.水资源:指在一定时期内,能被人类直接或间接开发利用的那部分动态淡水水体。 7.矿化度:指单位水容积中内含有的无机矿物质总离子量。 8.地下水文分析法:是指依据水文学,用测流的方法计算地下水在某一区域一年内总的流量的方法。 9.释水系数:表征含水层(或弱透水层)全部厚度释水(贮水)能力的参数。水头下降一个单位时,从单位面积含水层全部厚度的柱体中,由于水的膨胀和岩层的压缩而释放出的水量;或者水头上升 一个单位时,其所贮入的水量。 10.径流模数:指单位流域面积上产生的流量。 11.水资源评价:指按流域或地区对水资源的数量、质量、时空分布特征和开发利用条件作出全面的 分析估价。 12.开采试验法:是指用探采结合的办法,直接开凿勘探生产井,按开采条件(包括布井方案、开采 降深和开采量)进行一到数月的抽水试验,以其稳定的抽水量(即补给量)直接确定开采量。 13.流量过程线:是指河流断面上的流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14.水资源质量评价(水质评价):是以水环境监测和现状调查资料为基础,根据评价目的、水体用途、水质特性,选用相关参数和相应的国家、行业或地方水质标准,应用一定的评价方法对水质进 行定性或定量的评定过程。 15.水量平衡:根据物质不灭/质量守恒定理,地球上的任何地区在任意时段内,收入的水量和支出 的水量之差等于该地区在该时段内的蓄水变化量。 16.湿润度:是降水量与同期无降水时的最大可能蒸发量之比。 17.蒸散度:是实际可能蒸发量与同期有效降水量之比。 18.河川基流量:又称地下径流量,是指河川径流量中由地下水渗透补给河水的部分。 19.地下水的持水性:在重力作用下,岩石依靠分子引力和毛细力在其空隙中能保持一定水量的性能。 20.潜水蒸发系数:是潜水蒸发量与水面蒸发量的比值。 21.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是指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在统筹考虑河道内生态环境用水并估算下游用水 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可供河道外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的一次性最大水量。 22.导水系数:水力坡度等于1时,通过整个含水层厚度M上的单宽流量,表示含水层导水能力的大小,在数值上等于渗透系数(K)与含水层厚度(M)的乘积,即T=KM。 23.给水度:是指饱和岩土在重力作用下自由排出的重力水的体积和该饱和岩土体积的比值。 24.允许开采量:指具有现实意义的地下水资源,通过技术经济合理的取水构筑物,在整个开采期内 出水量不会减少,动水位不超过设计要求,水质和水温变化在允许范围内,不影响已建水源地正常 开采,不发生危害性环境地质现象等前提下,单位时间内从含水系统或取水地段中能够取得的水量。 25.降雨入渗系数:是降水入渗补给地下水量与降水量的比值。 26.干旱指数:是反映气候干旱程度的指标,通常定义为年蒸发能力和年降水量的比值。 27.贮水系数:面积为一个单位、厚度为含水层全厚度M的含水层柱体中,当水头改变一个单位时弹 性释放或贮存的水量。 28.地下水的透水性:指岩石允许水流通过的能力。 29.稳定入渗率:也称最小入渗率,指在充分降水条件下一定地段的一定土壤经较长时间的下渗后, 入渗率接近于某一稳定的常数。 30.降水量:指一定时间段内降落在某一面积上的总水量。 31.蒸发力:又称潜在蒸发量,在充分供水的条件下,某一蒸发面的蒸发量,即同一气象条件下可能 达到的最大蒸发率 1.简述土壤蒸发的物理机制。 答:土壤蒸发是指土壤孔隙中的水分离开土壤表面向大气逸散的现象,根据土壤供水条件差别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题3.1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练习(含解析)

第1讲自然界的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一、选择题 【河北省唐山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冲刺(四)】径流深为径流总量和流域面积之比,径流深又分为地表径流深和地下径流深。下图示意我国西南地区某小流域多年平均月降水量与径流深,该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约1334mm,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约920mm,地表和地下多年平均径流深合计约为757mm。 据此完成下列1-3题。 1.该流域5月份较4月份降水量明显增加,而径流深增加缓慢,与此不相关的是 A.3、4月地表较为干燥B.流域内植被茂盛,水流汇聚速度慢 C.4、5月农业用水较多D.前期地下溶孔裂隙处于非饱和状态 2.若不考虑人类因素,下列有关该流域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流域水资源总量减少B.有流域外地表径流汇入 C.有流域外地下径流汇入D.流域内地表水下渗严重 3.地下水矿化度是指单位体积地下水中可溶性盐类的质量,浅层地下水矿化度与农业生产和植被状态等方面密切相关。调查发现,当地秋季地下水矿化度最低,水质最好。有关这一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 A.植被生长旺盛,消耗土壤矿物质最多 B.作物大多已成熟,化学肥料使用量少 C.秋季降水量大,雨水淋溶作用较强 D.河流径流较大,流水溶蚀作用较强 【答案】1.B 2.C 3.B 【解析】考查水循环相关知识。 1.5月份较4月份降水量明显增加,径流深增加缓慢,是因为春季气温回升快,大风天气多,气候干旱,地表较为干燥,同时前期降水少,地下溶孔裂隙处于非饱和状态,吸纳大量降水,春季作物返青,工农业需水量大,因此ACD正确,B错误,选B。 2.不考虑人类因素,即没有工农业用水以及生活用水和浪费的影响,因此该流域水资源总量不会减少,没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知识点总结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知识点总结 1.水资源及其分布 (1)水资源概况: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__河流水__、__淡水湖泊水__和__浅层地下水__。 (2)水资源的分布 A__亚洲__多年平均径流量最多,其次是E__南美洲__,而F__大洋洲__最少 (3)我国水资源的现状 ①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②时空分布不均:__南方__多,北方少,__东部__多,西部少;__夏秋__两季多,__冬春__两季少。 2.水资源与人类社会 (1)水资源的__数量__、__质量__影响地区经济发展。 (2)不同__生产力__条件下,人类对水资源的开发程度不同。 3.合理利用水资源 (1)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①人类对水资源的需求量__越来越大__。 ②人类活动排放的废弃物不断增多,导致__水体污染__,可用的水资源__减少__。 (2)水资源持续利用的措施

①开源措施????? 合理开发和提取__地下水__修筑水库,调节水资源的__时间分配不均__ 开渠引水,调节水资源的__空间分布不均__ 海水淡化、人工增雨。 ②节流措施???? ?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__节水意识__改进农业__灌溉技术__ 提高工业用水的__重复利用率__ 点拨:降水多的地区水资源并不一定充足 水资源是否充足主要看水资源总量与需求量之间的对比关系。有些降水多的地区受地形、地质构造等的影响,地表水存留时间短,因而水资源并不丰富;另外有些降水多的地区,人口稠密,水资源需求量大于水资源总量,因而也面临水资源短缺。 【重难点解析】 关于水资源问题的分析方法 1.水资源丰歉程度的分析 衡量水资源丰歉程度的指标是多年平均径流量,其大小受下列因素影响。 2.分析水资源紧张问题解决措施的思路 缺水问题的产生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应针对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现具体分析如下: 名师感悟:1.我国水资源的分布

工程水文学课后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工程水文学课后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水资源?怎样理解水资源并非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水资源是指地球上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与煤、石油等矿产资源不同,水资源的数量具有可更新补充的特点,但随着城市和农业的发展,人口和用水量的急剧增长,人类对水资源需求量日益增长,而可利用的水资源是有限的,可更新补充的水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必须十分重视,珍惜利用。 2、中国的水资源有哪些特点? 中国的水资源总量不算少,但人均水量低;地区上分布极不均匀;与耕地、人口分布不相匹配;年内、年际变化大。 3、实施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战略有何意义? 在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应当使预期得到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亦即正面效益与因开发利用所导致的不利于环境的副作用,亦即负面效益相平衡,并力求前者稍大于后者以利人类社会的不断完善和进步。 4、水资源与水文学有何关系? 水文学是研究地球水圈的存在与运动的科学。主要研究地球上水的形成、循环、时空分布、化学和物理性质以及水与环境的相互关系,为人类防治水旱灾害、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不断改善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条件提供科学依据。 5、水文分析计算在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中的作用是什么? 规划设计阶段水文学计算的主要任务是确定工程规模;施工阶段要修建一些临时性建筑,也需要进行水文计算;运用管理阶段,需知道未来一定时期的来水情况, 据此编制水量调度方案。 6、水文分析计算经常采用哪些研究方法?根据是什么? 成因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地理综合法。

第二章水循环与径流形成 1、何谓自然界的水循环?产生水循环的原因是什么? 水圈中各种水体通过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下渗、地面和地下径流的往复循环过程成为水循环,海陆间的水循环成为大循环,局部的水循环成为小循环。产生水循环的内因是水在通常环境下气、液、固易于转化;外因是太阳辐射和重力作用。 2、何谓水量平衡原理?水量平衡方程中经常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根据物质不灭定律可知,在水循环过程中,对于任一区域,在任一时段内,进入的水量与输出的水量之差额必等于其蓄水量的变量,这就是水量平衡原理。水量平衡方程中考虑的因素有:降水量和蒸发量。地表、地下径流量以及地下蓄水量的变量。 3、比较大的河流自上而下可分为哪几段?各段有什么特点?如何确定河流某一指定断面控制的流域面积? 一条河流自上而下可分为河源、上游、中游、下游和河口五段。河源是河流的发源地;上游,河流的上游连接河源,水流具有较高的位置势能,在重力作用下流动,受河谷地形的影响,水流湍急,落差大,冲刷强烈;中游,河槽地势渐趋平缓,两岸逐渐开阔,河面增宽,水面比降减小,两岸常有滩地,冲淤变化不明显,河床稳定;下游,与河口相连,一般处于平原区,河床宽阔,河床坡度和流速都较小,淤积明显,浅滩和河湾较多;河口,河流的终点。 通常可在适当的比例尺的地形图上定出流域分水线,然后用求积仪量出它所包围的面积,成为流域面积,用F表示,单位为km2。 4、河流与流域有哪些主要特征? (1)降雨形成的地表水,在重力作用下沿着陆地表面曲线形凹地流动,依大小 可分为江(河)、溪、沟等,其间并无精确分界,统称河流 基本特征:河流长度,自河源沿主河道至河口的距离;河流断面,横断面和纵断面;河道纵比降,单位河长的落差,即J二丁;河网密度,河流平均单位面积内河流的总长度。 (2)汇集地面和地下水的区域称为流域,也就是分水线包围的区域。

水资源评价复习总结

水资源评价复习总结 第一章绪论 1.水资源是指可资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的水源,这种水源应当具有足够的数量 和可用的质量,并在某一地点为满足某种用途而得以利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水资源的基本特性:可再生性(水循环)不可替代性有限性(存在更替周 期)多用途性(工业发电灌溉饮用)不均匀性(分布不均)利、害两重性(洪涝灾害)脆弱性(水易污染) 3.我国水资源的特点 (1)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 (2)地区分布不均,与生产力布局不匹配 (3)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匀,年际、年内变化大 4.我国四大水问题 水多水少水脏水浑 5.水资源评价的定义,内容,步骤 定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世界气象组织(WMO)推荐:水资源评价是指对水的来源、数量范围及其可依赖程度、水的质量等方面的确定,并在此基础上评估水资源利用和控制的可能性。 内容:(1)水资源区划;(2)水资源量的计算;(3)水质评价;(4)水资源供需分析;(5)水资源开发规划;(6)水资源系统分析;(7)水资源管理 步骤:1. 背景与基础资料收集调查2. 水资源量的估算与评价3. 水资源质量评价4.水资源开发利用及其影响评价5. 水资源综合评价6. 对策分析 6.水资源评价分区的目的: 把区内错综复杂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根据不同的分析要求,选用相应的特征指标,通过划区进行分区概化,使分区单元的自然地理、气候、水文和水利设施等各方面条件基本一致,便于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发利用。 水资源评价分区的主要原则: 水系统一致,同一供水系统划在同一区内。 边界条件尽可能保持水系、流域的完整性。 供清楚,区域基本封闭,有一定的水文测验或调查资料可供计算和验证。 同一区内自然地理因素、水资源特点、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和水利建设发展方向基本相同或相似。 尽可能保持行政区划的完整。 中国水资源评价分区: 10个一级区——按流域水系划分,以松花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东南诸河、珠江、西南诸河和西北诸河等江河为主体,并入其邻近单独入海或出境的河流各成一个一级区; 80个二级区——一级区以下划分二级区,基本保持河流水系完整性;

2017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试题:第12课时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第12课时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一、选择题 淡水资源日益紧张,如果考虑现有的经济、技术能力,扣除无法取用的冰川和高山顶上的冰雪储量,理论上可以开发利用的淡水不到地球总水量的1%,由此可见,尽管地球上的水是取之不尽的,但适合饮用的淡水资源则是十分有限的。回答以下3题。 L55w0yu9fG 1.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水资源丰歉程度的主要指标是 ( >L55w0yu9fG A.多年平均径流总量 B.多年平均降水总量 C.多年平均蒸发量 D.多年降水量与径流量之和2.目前人类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资源是 ( >L55w0yu9fG ①江河水②湖泊淡水③冰川④浅层地下淡水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3.赤道附近的岛国新加坡年降水量达2 000 mm以上,但严重缺水,主要原因是 ( > A.用水量大 B.年径流量小 C.污染严重 D.河流流程短 4.造成淡水资源紧张的自然原因是 A.人口分布不均 B.工业分布不均 C.水污染严重 D.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5.以下选项能体现水资源数量影响经济活动规模大小的是 ①我国南方水量充足,气候湿润逐渐发展成为著名的水稻种植区

②我国北方降水不足,限制了工农业的发展 ③我国北方水量不足,河流较少,内河运输业不发达 ④饮料厂建在水质优良的地方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⑤我国南方河流流程长,支流众多,内河运输十分发达 A.①②③⑤ B.①③④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⑤ 读“水循环示意图”(图中序号表示水循环环节>,回答以下2 题。 6.有关各地区水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东亚地区:环节①的水量7月份较小 B.南亚地区:环节②的水量1月份较大 C.地中海沿岸:环节③的水量7月份较小 D.开普敦附近:环节⑥的水量1月份较小 7.关于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 A.目前人类对环节①施加的影响最大 B.跨流域调水可以增加环节③的水量 C.植树造林可以增加环节④的水量 D.修建水库可以减少环节⑤的水量 下表为“部分国家人均水资源拥有量及每万元GDP 耗水量表”。 据此回答以下3题。

水文地质学基础复习题(2012.6)

水文地质学基础复习题 一、名词 水文循环、包气带、径流模数、贮水系数、承压水、稳定流、地下水含水系统、水系、上层滞水、溶滤作用、越流、贮水系数、测压水位、地下水动态、孔隙度、给水度、渗透系数、含水层、水力梯度、层流、上升泉、正均衡、储存资源量、径流系数、潜水、潜水位 二、填空 1. 在水文学中常用流量、、径流深度、和径流系数等特征值说 明地表径流。 2. 地下水按岩层的空隙类型可分为:孔隙水、、和。 3. 据地下水流动状态,地下水运动分为层流和;据地下水运动要素与时间 的关系,地下水运动分为流和非稳定流。 4. 地下水的天然排泄方式有泉、、蒸发、、向另一含水层的排泄。 5. 地下水以径流排泄为主时,其含盐量,以蒸发排泄为主时,其含盐量。 6.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形成作用有溶滤作用、浓缩作用、、脱硫酸作用、 和混合作用。 7. 测压水位下降时承压含水层所释放出的水来自含水层水体积的及含水 介质的。 8. 洪积扇由顶部向边缘,地下水排泄由为主转化到以蒸发为主,矿化度 由。 9.地下含水系统的补给来源有:大气降水、地表水、、。 10.上升泉按其出露原因可分为:侵蚀(上升)泉、和。 11.据地下水埋藏条件,可将地下水分为、潜水和承压水;按含水介质(空 隙)类型,可将地下水分为孔隙水、。 12.表征地下水动态要素有、水量、水化学成分、。 13.导水断层带可以起到、与导水通道的作用。 14.岩溶发育应具备的四个条件为:可溶岩的存在、、具有侵蚀性 的水以及。 15.人类对地下水的不利影响通过三个方面发生:过量开发或排除地下水、

以及污染物进入地下水。地下水污染物质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与垃圾、工业污水与废渣以及。 16. 地下水资源可分为资源和两类。 17. 通常以容水度、含水量、、持水度和来表征与水分的储容和运移有关的岩石性质。 18. 地下水污染物质主要来源于、以及农用肥料与农药。 19、陆地上某一地区地下水量收入项一般包括大气降水量、地表水流入量、地下水流入量、水汽凝结量。 20、陆地上某一地区地下水量支出项一般包括表水流出量、地下水流出量、蒸发量。 21、在冲积平原中,由现代河道与近期古河道向两侧河间洼地,地下水埋深由深变浅,水化学作用由溶滤作用为主变为浓缩作用为主,矿化度由小变大。 22、地下水资源具有系统性、可恢复性及调节性等特征。 三、判断 1、海洋或大陆内部的水分交换称为大循环。 2、测压水位是指揭穿承压含水层的钻孔中静止水位到含水层顶面之间的距离。 3、颗粒较细时,由于渗透性差,所以毛细上升高度小。 4、地下水位之所以随时间发生变动,是含水层水量收支不平衡的结果。 5、昼夜温差越大,产生的凝结水量越大。 6、达西定律实质上就是渗流的能量守恒或转换定律。 7、一般情况下,低矿化水中常以重碳酸离子、钙离子及镁离子为主;高矿化水则以氯离子及钠离子为主。 8、废渣以固体形式堆放在地面上,对地下水不会产生污染。 9、地下水的补给资源可作为供水水源长期持续提供的水量。 10、局部流动系统的水,流程短,流速快,地下水化学成分相应地比较简单,矿化度较低;区域流动系统的水,流程长,流速慢,接触的岩层多,成分复杂,矿化度也高。 11、水通过不断循环转化水质得以净化;通过不断循环水量得以更新再生。 12、在包气带中,毛细水带的下部也是饱水的,故毛细饱水带的水能进入井中。 13、水位下降时潜水含水层所释放出的水来自部分空隙的疏干;而测压水位下降时承压含水层所释放出的水来自含水层水体积的膨胀及含水介质的压密。

水资源评价考试复习总结

1.水资源:可以利用或有可能被利用的水源,这种水源应当具有足够的数量和可用的质量,并在某一地点为满足某种用途而得以利用。广义:地球上一切具有直接利用或潜在利用价值的天然水。狭义: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可以被人类社会直接利用,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保证,并能在短时期内得到恢复的天然水。 2.水资源评价:是指对于水资源的源头、数量范围及其可依赖程度、水的质量等方面的确定,并在其基础上评估水资源利用和控制的可能性。 3.水资源评价分区:是在一个时期内相对固定并带有一定强制性的分区模式,以利于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各项水利规划都采用统一的基本资料,也有利于不同时期规划成果的参照与比较。 4.大气水:以水汽、水滴和冰晶形式存在于大气中的水。大气水是降水的来源。每天全球有12%的大气水降落到陆地或海面上。其全球大气水平均更新时间为8.1天。 5.干旱指数为年蒸发能力与年降水量比值,是反映气候干湿程度的指标。蒸发能力是指充分供水条件下的陆面蒸发量。 6.地表水资源的概念:广义的地表水资源,是指存在于地球表面不同形态的水体总量,包括河流水、湖泊水、冰川水、沼泽水和海洋水等。狭义的地表水资源,指河流、湖泊、冰川等地表水体中由当地降水形成的、可以逐年更新的动态水量,用天然河川径流量表示。 7.还原计算的概念:通过一定的途径,将人类活动对水平衡要素有明显影响以后的观测资料“还原”到其本来面目,即不受人类活动明显影响的状态,以保证样本的一致性。这种计算过程常称为还原计算。 8.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在可预见的时期内,在统筹考虑河道内生态环境和其他用水的基础上,通过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措施,可供河道外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的一次性最大水量(不包括回归水的重复利用)。 9.允许开采量:在经济合理、技术可能的条件下,不引起水质恶化和水位持续下降等不良后果时开采的浅层地下水量。 10.给水度:含水层的释水能力,表示单位面积的含水层,当潜水面下降一个单位长度时在重力作用下所能释放出的水量,数值上等于释出的水的体积与释水的饱和岩土总体积之比。 11.渗透系数:在各向同性介质中,它定义为单位水力梯度下的单位流量,表示流体通过孔隙骨架的难易程度。 12.导水系数:具有一定粘滞度的地下水在单位水力梯度作用下,通过单位宽度含水介质的流量。 13.水资源管理:为了保证特定区域内可以得到一定质和量的水资源,使之能够持久开发和永续使用,以最大限度的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改善环境而进行的各项活动(包括行政、法律、经济、技术等方面)。 14.地下水资源:赋存于地壳表层可供人类利用的,本身又具有不断更新、恢复能力的各种地下水量可称为地下水资源.地下水资源具有可恢复性、调蓄性和转化性等特点。 15.水均衡法:水均衡法实质上是用“水量守恒”原理分析计算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通用性方法。 16.水资源总量:某特定区域在一定时段内地表水资源与地下水资源补给的有效数量总和,即扣除河川径流与地下水重复计算部分。 17.水资源管理:就是为保证特定区域内可以得到一定质和量的水资源,使之能够持久开发和永续使用,以最大限度地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改善环境的要求而进行的各项活动(包括行政、法律、经济、技术等方面)。 1.水资源的特性

水文学考试复习题和答案

水文学复习考试题 一、选择题 1、使水资源具有可再生性的原因,是由于自然界的所引起( b ) a、径流 b、水循环 c、蒸发 d、降水 2、自然界中,在海陆间的水循环称为(c ) a、内陆水循环 b、小循环 c、大循环 d、水文循环 3、流域围湖造田和填湖造田,将使流域蒸发( b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难以肯定 4、同一地区的多年平均雨量山区的往往大于平原的,而多年平均蒸发量则往往相反,为什么? 答:山脉对气流有地抬升作用,与平原区相比,更有利于降水的形成,因此,在同一气候区内,山区的降雨量往往大于平原。山区地势高,气温比平原低,山坡陡峭,雨水不易滞留,土壤常常不如平原的湿润,故蒸发量往往比平原的小。 5、下渗率总是( d ) a、等于下渗能力 b、大于下渗能力 c、小于下渗能力 d、小于、等于下渗能力 6、某流域(闭合流域)上有一场暴雨洪水,其净雨量将( c ) a、等于其相应的降雨量 b、大于其相应的径流量 c、等于其相应的径流量 d、小于其相应的径流 7、水文现象中,大洪水出现机会比中、小洪水出现机会小,其频率密度曲线为(C)。 a、负偏; b、对称; c、正偏; d、双曲函数曲线。 8、百年一遇洪水,是指(b)。 a、大于等于这样的洪水每隔100年必然会出现一次; b、大于等于这样的洪水平均100年可能出现一次; c、小于等于这样的洪水正好每隔100年出现一次; d、小于等于这样的洪水平均100年可能出现一次; 9、正态频率曲线绘在频率格纸上为一条(a)。 a、直线; b、S型曲线; c、对称的铃型曲线; d、不对称的铃型曲线。 10、减少抽样误差的途径是( a )。 a、增大样本容量; b、提高观测精度; c、改进测验仪器; d、提高资料的一致性 11、相关系数r的取值范围是(c)。 a、r﹥0; b、r﹤0; c、r = -1~1; d、r = 0 ~1。 12、相关分析在水文分析计算中主要用于(d)。 a、推求设计值; b、推求频率曲线; c、计算相关系数; d、插补、延长水文系列。 13、在水文频率计算中,我国一般选配皮尔逊III型曲线,这是因为(d)。 a、已从理论上证明它符合水文统计规律; b、已制成该线型的Φp值表供查用,使用方便; c、已制成该线型的kp值表供查用,使用方便; d、经验表明该线型能与我国大多数地区水文变量的频率分布配合良好 二、选择题 1.一次洪水中,涨水期历时比落水期历时(__B__)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