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图书馆服务转型

浅谈图书馆服务转型

浅谈图书馆服务转型
浅谈图书馆服务转型

浅谈图书馆服务转型

发表时间:2020-01-09T15:04:18.070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12月58期作者:叶绒丽

[导读] 图书馆读者服务与转型发展在图书馆事业发挥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图书馆具有虚拟和现实两个服务空间,一方面是数字空间,包括多元、实用和创新,另一个是文化休闲空间,主要是轻松、和谐和高雅。本文主要分析图书馆转型服务,为图书馆服务转型与空间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价值。

(湖北襄阳职业技术学院,441000)

摘要:图书馆读者服务与转型发展在图书馆事业发挥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图书馆具有虚拟和现实两个服务空间,一方面是数字空间,包括多元、实用和创新,另一个是文化休闲空间,主要是轻松、和谐和高雅。本文主要分析图书馆转型服务,为图书馆服务转型与空间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图书馆;服务转型

图书馆的职能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开发智力资源和提供文化娱乐服务等等。其主要功能用于收藏图书和文献,为读者提供基本的借阅和归还服务。但是,图书馆人员素质水平不高,业务技能不强,制约了图书馆进一步发展。图书馆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图书情报和信息管理人才,也不具备具有专业学历的相关人才。大部分馆员只具备基本的传统服务工作。

1 图书馆服务的转型趋势

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离不开图书馆的作用,图书馆是市民进行学习,是城市文化传承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为市民提供重要的文献信息服务。当前已经进入了网络信息化时代,图书馆作用要想得到充分的发挥,就要积极转变传统服务模式,实现转型。图书馆的服务转型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向教育特色转型

图书馆最为重要的功能就是促进社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为此,图书馆应根据城市建设和专业调整等各方面的要求,和读者对文献的实际需求,有目的、有计划的整理和收集文献资料,实现文献资源的建设和发展。同时优化调整藏书结构,通过开展读者需求调研,及时调整文献类型比例,增加采购图书的品种,适当减少图书的复本,加大典藏工作力度,坚持文献入藏与剔除相结合,保持藏书数量的动态平衡。调整电子资源结构,增加电子图书、光盘资源,建设和完善光盘数据库,收集整理网络资源中的信息,为社会发展提供重点资料,构建网络导航库。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在促进城市教育中的作用会更加凸显出来。

1.2 向适应网络化发展转型

建立图书馆网站,为广大居民提供新书推荐、活动公告、信息资讯、专题服务,开通微博、微刊等,通过多种咨询活动和服务的开展,为市民解答相关咨询,如借书期限、图书查找、工具书的利用、电子邮件、电话咨询、读者留言板、实时咨询、在线QQ等,加强与读者之间的交流。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大数据的发展,图书馆的保存、提供文献数据的作用越来越大,图书馆的发展也迈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1.3 向提高读者信息素养转型

定期开展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资源培训讲座和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等活动,到公共场所,发放宣传图册,定期在图书馆开展各类讲座。通过视频教学、集中授课和参观等方式等对市民开展入馆教育,促进图书馆的发展,提升图书馆的整体服务质量。如开展“网络书香过大年”数字图书馆推广活动、举办“长江讲坛”、“汉江讲坛”等品牌讲座,都是为读者得供全方位、快速的文献信息服务,充分发挥了图书馆的信息教育职能,对提高城市居民的信息素养有着积极的作用。

2 图书馆服务转型的主要特点

2.1 数字化特点

目前,我国已进入信息时代和大数据发展时代,读者的阅读需求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所以信息行为的本质也产生了巨大的转变,图书馆不再是唯一的信息中心了,越来越多的读者开始利用互联网或者其他的搜索引擎来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由于传统图书馆的资源分布并不均衡,导致“信息鸿沟”现象日益明显。例如当前的众多报纸和期刊等纸质媒体,几乎完全开始数字化。这种现象导致的最直接的结果就是,传统图书馆边缘化趋势日益明显。由此看来,建设数字化图书馆将成为其服务转型的重要特点。在数字化图书馆中,它所提供的服务具有多样化特点,读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自由地使用相关信息,可以向所有人提供资源,使其中的信息得到了最大化的利用。从这一点来说,图书馆服务转型需要加强数字化建设,根据新生代的读者需求,创新图书馆的空间服务,吸引更多的读者。

2.2 智能化特点

智能化图书馆的概念比较宽泛,覆盖的范围也比较广泛,融合了多学科理念,主要包括设计、空间、建筑结构、信息自动化、计算机技术等内容。高等院校一直是信息和知识的领军者,为了满足当今社会读者日益多样化的需要,图书馆需要在转型的关键时期,抓住机遇,建设一个集扩展性、创新性、美观性、实用性和智能性等多功能的于一体的新型图书馆。在传统的图书馆中,在空间布局的设计中,馆藏区和书架占据了大部分,但是随着图书馆对空间智能化开发的关注度提升,开始建立了一些专门的图书馆。

2.3 阅读移动化特点

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笔记本、iPad、Kindle等移动终端设的普及,阅读的移动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因为,在互联网的推动下,报纸、广播、电视和图书等传统的媒介不断融合,推动了阅读移动化的发展,满足了读者在移动的环境中阅读的需求。对于专业性的图书馆而言,报纸和期刊已经完全实现了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基本转移到在线状态,读者迫切需要图书馆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数字资源环境。微信、微博、APP软件、移动数据库的出现,改变了大量的青年一代在移动终端上的阅读方式。阅读移动化的改变,导致图书馆作为藏书阁、阅读室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势必对图书馆在转型期如何面对移动化的阅读产生极大的挑战。

综上所述,在当前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发展环境中,公共图书馆的功能和作用在不断发展壮大,为人们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服务,只有不断发展和进步,并在发展中积累经验,才能够促进图书馆服务的可持续发展。要不断加强服务转型,加强电子资源建设、实现馆际协作和开展阅读活动。一方面是拓展数字空间,包括多元、实用和创新,另一个是拓展文化休闲空间,主要是轻松、和谐和高雅。只有这样才

浅谈图书馆的服务创新

浅谈图书馆的服务创新 摘要:介绍了传统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分析了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必要性和意义,提出了网络时代图书馆的服务创新举措,基层图书馆创新服务,要从更新观念、转变服务模式、发挥特功能、强化图书馆员队伍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图书馆;服务理念;服务创新;基层图书馆;服务创新;互联网;服务模式 1 引言 随着21世纪电子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社会对信息资源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大量的信息电子介质、超文本、多媒体的形式出现,读者对信息资源的需求呈现多样性,传统图书馆固有的被动模式逐渐受到现代化管理的冲击和挑战,也越来越不能适应这种信息化背景下发展的需要。 2 服务创新的必要性和意义 国家领导人曾经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在知识经济时代,只有勇于创新、善于创新才能推动各行各业的发展,缺少了创新就意味着落后消亡。只有创新人类

社会才会全面进步,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 2.1 服务创新的必要性 2.1.1 服务创新是图书馆发展的动力。服务创新使图书馆打破传统的服务方式,改革服务工作流程,提高服务效率,能使图书馆以敏锐的洞察力密切关注未来发展的新趋势,赢得竞争优势。 2.1.2 服务创新是图书馆深化改革的需要。随着我国政治体制和经济体制的改革,图书馆外部运行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图书馆原有的服务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运行机制,所以,图书馆为了更好地发展就必须改进传统的服务模式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1.3 服务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需要。知识经济时代是不断产生新思想、新技术、新理念、新知识的时代。创新已成为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传统图书馆的管理体制和服务模式,常常制约馆员的行为、约束馆员的思想,从而抑制馆员的创造力,所以图书馆只有走服务创新之路才能在激烈的信息竞争中生存下去[3]。 2.2 服务创新的意义 (1)服务创新使图书馆增强职业危机感,树立竞争意识,努力创新特色服务,打造服务品牌,以雄厚

浅析促进党校系统图书馆转型发展的对策措施

浅析促进党校系统图书馆转型发展的对策措施 党校图书馆是党校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职能部门,是为党校培训教育、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信息文献支持的重要阵地。在党校图书馆建设过程中必须要积极加强对传统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的创新,不断提高党校图书馆发展水平。本文对当前党校图书馆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且结合信息时代的特征对图书馆发展创新措施进行分析与探讨。 标签:党校图书馆转型发展信息化建设问题对策 引言 图书馆是我国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是传输知识、共享资源的场所。党校作为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场所,在党校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不可或缺的力量,在这个背景下,图书馆的传统管理模式和管理理念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和弊端也越来越明显,对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挑战。面临数字化、网络化以及社会化发展的冲击,党校图书馆必须要实现转型发展,对传统的服务理念、服务模式进行创新,改变传统的服务方式,结合党校图书馆的准确定位,对党校图书馆的服务范围进行拓展,促使党校图书馆更好地服务于党校的发展,服务社会,提高我国精神文明建设水平。 一、党校图书馆转型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1.图书馆管理理念陈旧 管理理念是影响党校图书馆发展水平的关键,随着我国对图书馆事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越来越多人意识到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和理念带来的影响。传统的管理理念陈旧,而且其弊端越来越明显,比如在服务过程中,传统的服务是单向服务,读者必须要到图书馆才能享受服务,图书馆对读者的服务力度不够,缺乏互动性和双向性。 2.信息化建设水平低 在党校图书馆转型发展过程中,信息化发展是一个必然趋势,但是近年来党校图书馆的发展面临的困境和阻碍较多,其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图书馆的信息化普及率低,计算机设备和信息化技术在图书馆中的应用,是提高图书馆发展水平的关键,但现阶段党校在图书馆事业建设过程中信息化技术的普及率还比较低,由于地区发展的不均衡,所以阻碍了党校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第二,领导干部对信息化的认识不够。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的发展,但是在基层党校中有的领导干部对信息化建设的认识力度不高,甚至有人认为购买了计算机设备就是实现了自动化和信息化发展。

[图书馆,质量]浅谈如何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

浅谈如何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 【摘要】服务质量是衡量图书馆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促进图书馆服务水平和质量提高的手段。虽然各馆都在抓服务建设,往往忽视了服务中的许多细节的管理。当前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必须实现其职能的转换,提高图书馆的公共服务质量。本文从公共图书馆服务理念概念分析出发,提出了提高公共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图书馆;服务理念;服务质量 服务质量是衡量图书馆建设水平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促进图书馆服务水平和质量提高的手段。目前,图书馆服务存在着许多问题。虽然各馆都在抓服务建设,往往忽视了服务中的许多细节的管理。一些图书馆虽然制定了关于服务方面的规章制度,但比较简单,缺乏可操作性,对服务的过程及服务中经常遇到的问题没有具体的、明确的规定。下面就针对目前图书馆的现状提出了提高图书馆公共服务质量的相关建议。 一、要以“读者第一、服务至上”为宗旨,从读者的利益和需求出发,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 图书馆服务是“图书馆利用馆藏和设施直接向读者提供文献和情报的一系列活动,有时也称图书馆读者工作。现代图书馆不仅通过阅览和外借的方式向读者提供印刷型书刊资料,而且还提供文献缩微复制、参考咨询、编译报道、情报检索、情报服务、定题情报检索以及宣传文献情报知识的专题讲座、展览等服务。”图书馆主要通过提供信息资源服务、信息咨询服务两类来实现其服务职能。然而图书馆服务的内涵并不单单是指为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而开展的各项工作,还应包括图书馆的服务理念、服务质量、服务环境,以及在图书馆服务过程中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服务态度等。因此在图书馆人性化的服务理念主要是指图书馆在实现其价值体现,满足读者和社会需求的过程中,以人为中心来配置服务资源,尊重人的价值,培育人文精神,实施人文关怀,营造人文环境来充分调动和开发人的积极性、创造性,最终实现图书馆的服务价值。具体来讲包括“以馆员为本”和“以读者为本”两个方面。“以馆员为本”是指要爱护馆员,支持馆员的创造性劳动,关心他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图书馆要靠事业吸引人、靠待遇留住人、靠政策激励人、靠情感温暖人,充分调动馆员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推动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以读者为本”要求在服务中以“读者第一、服务至上”为宗旨,从读者的利益和需求出发,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 二、提高县级公共图书馆服务质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首先、公共图书馆高质量服务是读者的需要。公共图书馆作为地方的文献信息中心,是地方读者学习、休闲、查阅资料的主要场所。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迅猛发展,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性质更加显露,读者对图书馆的要求也更高。图书馆服务已不再是简单的借借还还,读者需要的是高质量细致的全方位的服务,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水平高低决定了图书馆是否能吸引更多的读者来利用图书馆,增加图书馆的文献利用率。因此,创造宁静、和谐、便利、人性化的求知环境,服务于新时代的读者是公共图书馆的责任所在。其次、公共图书馆为读者提供高质量服务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地方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社会的发展需要公共图书馆由知识信息宝库变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文献信息服务。区县级公共图书馆则更担负着为地方政府服务、为地方经济服务、为基层公众服务的

new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新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2012)

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图书馆服务资源、服务效能、服务宣传、服务监督与反馈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县(市)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街道、乡镇级公共图书馆以及社区、乡村和社会力量办的各类公共图书馆基层服务点参照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0001·1标识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一部分:通用符号 建标108-2008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 建标[2008]74号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公共图书馆(public library) 由各级人民政府投资兴办、或由社会力量捐资兴办的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图书馆,是具有文献信息资源收集、整理、存储、传播、研究和服务等功能的公益性公共文化与社会教育设施。 3·2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 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努力建设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设施网络、资金人才技术保障、组织支撑和运行评估为基本框架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架构,其建设原则是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体现出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捷性的发展定位。 3·3 服务资源(service resources) 公共图书馆在开展服务过程中所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要素,主要包含了硬件资源、人力资源、文献资源和经费资源。 3·4 服务效能(service efficiency) 公共图书馆投入的各项资源在满足读者和用户需求中体现的能力和效率。 3·5 区域服务人口数(regional service population) 各级公共图书馆所在行政区域的常住人口数。 3·6 呈缴本( legal deposit copy) 根据有关法律或法令规定,出版者每出版一本新书刊都要免费呈缴一定的样本给指定图书馆,这种制度称为呈缴本制度,所呈缴的样本为呈缴本。 3·7 文献提供(docum ent supply) 也可称文献传递,是指图书馆或其他文献收藏机构根据读者要求,利用互联网、电子邮件、邮递等方式为本地或异地的读者直接提供所需原本文献和复制文献的服务形式。 4总则 4·1为促进公共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建设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公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改善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条件,提高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效能和管理效益,制定本标准。

新时期高校图书馆馆员实现服务转型的思考

新时期高校图书馆馆员实现服务转型的思考 【摘要】新时期高校图书馆馆员要实现从信息资源被动的提供者向信息资源的优秀导航员转型,要实现从静态服务到动态服务转型,要实现馆内管理人员到馆外培训师的转型,还要能胜任馆内多部门的工作,为高校师生更好的利用信息资源做出更大贡献。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服务转型;信息导航 高校图书馆是传承先进文化和发挥教育职能的重要阵地[1]。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逐步从扩大招生规模向注重内涵建设和质量提升转型,高校图书馆作为高等学校信息资源的主要提供者,其任务愈发显得重要,应对新时期的新任务,高校图书馆馆员实现服务转型不但显得必要,而且显得迫切。笔者就图书馆馆员服务转型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1 图书馆馆员要实现从信息资源被动的提供者到信息资源的优秀导航员转型 纸质载体的信息资源是当前网络电子信息资源的重要补充[2],随着高校信息资源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在海量信息尤其是纸质信息资源中筛选所需信息所耗费的时间增加很多,普通借阅者很难在较短的时间内准确的发现自己所需的信息载体。图书馆馆员实现从信息资源被动的提供者到信息资源的优秀导航员转型,对解决这一问题十分有利。 要实现从信息资源被动的提供者到信息资源的优秀导航员转型,首先要鼓励高校图书馆馆员加强学习,实现图书馆管理人员知识结构的重组和优化,使馆员向复合型人才转化。图书馆可以开展跨专业的课程培训,如图书工作人员可以进修高校与本人工作相关的其他专业课程.而其他专业人才可以进修图书情报专业课程。还要加强学科馆员建设,结合继续教育及在岗培训等灵活多样的形式,为图书馆员知识更新创造条件,通过不断学习,使他们熟知馆藏资源的类型,了解馆藏资源与教学科研联系的大致方向,尤其是在海量纸质信息载体中,能够快速为高校师生提供信息导航。 在此基础上,要做好已有馆藏资源的检索系统建设,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所分属得不同学科角度,结合图书馆实际情况,建立多维检索方法,方便提高获取对应信息的导航服务。 2 图书馆馆员要实现从静态服务到动态服务的转型 图书馆馆员传统的静态性服务,是被动的等待读者前来寻找利用信息资源,并且对不同对象在不同时段对信息资源的需求变化较少关注,也常常很少跟踪调查,正是由于这种服务方式是静态的,也就导致这种服务变得孤立。笔者认为图书馆馆员动态性服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具有超前性。即根据对高校信息需求的一些共性特点,结合高校教学与科研的实际需求,结合高校各年度宏观工作计划,超前工作,超前准备,做好对可能用到的信息资源的梳理和准备,避免出现工作中的盲区和漏洞。二是,针对性。对常规教学工作中要使用的资源,进行分门别类,做到常态化工作有条不紊。对科研课题展开的服务,可以结合学校科研处等管理部门,对课题研究开展情况进行全程跟踪,条件允许的话还可介入课题研究过程之中,及时提供信息服务。甚至通过信息资源的发掘比较,对科研课题的进展、创新性作出参考评价,三是,连续性。如对师生开展的课题研究工作,从时间上要做到从课题立项,到最终的成果评价,及提供信息资源的支持

浅谈图书馆服务创新

浅谈图书馆服务创新 本文论述了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内涵,提出服务创新的必要性。对菏泽市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探索实践进行论述,指出要重视图书馆队伍建设,发挥图书馆员在服务创新中的的主体作用,让读者参与互动,注重服务创新的动态性。 标签:图书馆服务创新互动 一、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定义及其必要性 1.服务创新的定义 图书馆服务是图书馆利用馆藏资源优势,向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和其他文化需求的一切活动。而创新的内涵是引入新理念、新模式,是功能性质方面的显著变化。因此,服务创新主要是指图书馆应用新思想新技术变革传统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为读者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信息服务,创造更为愉悦的服务体验。 2.图书馆服务创新的必要性 近年来,国家十分重视发展公共文化事业,作为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阵地,图书馆事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2014年1月,菏泽市图书馆建成开馆,由于开馆时间短,积淀不足,馆藏资源设施还不完善、图书馆员经验不足,使得图书馆的服务内容较少,形式单一,多元化、个性化和深层次的服务开展不足。我们必须抓住国家大力发展公共文化事业的契机,进行服务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 伴随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大量信息传播和共享技术得以广泛应用,对图书馆运营理念和服务形成巨大挑战,同时也是图书馆进行管理革新和服务创新的重大机遇。数字时代背景下,图书馆以实体空间提供文献资源服务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读者多样化和个性化的需求。要想在信息爆炸和信息源日益多元化的当下吸引读者用户,必须要进行服务创新。图书馆应利用数字图书馆、图书馆微信平台等新技术手段向读者主动推送信息和服务;由提供原始文献服务变为提供深层次,专业化、个性化的精准服务,同时调动读者积极参与图书馆活动,在互动模式下开展服务创新。只有这样才能顺应时代潮流,继续发挥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阵地作用。 二、菏泽市图书馆服务创新的探索实践 1.人性化服务 为使读者更便捷的利用图书馆,菏泽市图书馆开馆以来,相继投入使用便利化硬件设施,推出一系列人性化的服务举措。比如:(1)制作了360度全景图书馆,新读者可以直观的了解图书馆的结构布局,各种馆藏资源的分布,以达到快

浅谈图书馆服务转型

浅谈图书馆服务转型 发表时间:2020-01-09T15:04:18.070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12月58期作者:叶绒丽 [导读] 图书馆读者服务与转型发展在图书馆事业发挥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图书馆具有虚拟和现实两个服务空间,一方面是数字空间,包括多元、实用和创新,另一个是文化休闲空间,主要是轻松、和谐和高雅。本文主要分析图书馆转型服务,为图书馆服务转型与空间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价值。 (湖北襄阳职业技术学院,441000) 摘要:图书馆读者服务与转型发展在图书馆事业发挥过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图书馆具有虚拟和现实两个服务空间,一方面是数字空间,包括多元、实用和创新,另一个是文化休闲空间,主要是轻松、和谐和高雅。本文主要分析图书馆转型服务,为图书馆服务转型与空间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图书馆;服务转型 图书馆的职能是保存人类文化遗产、开展社会教育、开发智力资源和提供文化娱乐服务等等。其主要功能用于收藏图书和文献,为读者提供基本的借阅和归还服务。但是,图书馆人员素质水平不高,业务技能不强,制约了图书馆进一步发展。图书馆管理人员缺乏专业的图书情报和信息管理人才,也不具备具有专业学历的相关人才。大部分馆员只具备基本的传统服务工作。 1 图书馆服务的转型趋势 社会的进一步发展离不开图书馆的作用,图书馆是市民进行学习,是城市文化传承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为市民提供重要的文献信息服务。当前已经进入了网络信息化时代,图书馆作用要想得到充分的发挥,就要积极转变传统服务模式,实现转型。图书馆的服务转型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向教育特色转型 图书馆最为重要的功能就是促进社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为此,图书馆应根据城市建设和专业调整等各方面的要求,和读者对文献的实际需求,有目的、有计划的整理和收集文献资料,实现文献资源的建设和发展。同时优化调整藏书结构,通过开展读者需求调研,及时调整文献类型比例,增加采购图书的品种,适当减少图书的复本,加大典藏工作力度,坚持文献入藏与剔除相结合,保持藏书数量的动态平衡。调整电子资源结构,增加电子图书、光盘资源,建设和完善光盘数据库,收集整理网络资源中的信息,为社会发展提供重点资料,构建网络导航库。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图书馆在促进城市教育中的作用会更加凸显出来。 1.2 向适应网络化发展转型 建立图书馆网站,为广大居民提供新书推荐、活动公告、信息资讯、专题服务,开通微博、微刊等,通过多种咨询活动和服务的开展,为市民解答相关咨询,如借书期限、图书查找、工具书的利用、电子邮件、电话咨询、读者留言板、实时咨询、在线QQ等,加强与读者之间的交流。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大数据的发展,图书馆的保存、提供文献数据的作用越来越大,图书馆的发展也迈入了全新的发展阶段。 1.3 向提高读者信息素养转型 定期开展文化信息共享工程资源培训讲座和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等活动,到公共场所,发放宣传图册,定期在图书馆开展各类讲座。通过视频教学、集中授课和参观等方式等对市民开展入馆教育,促进图书馆的发展,提升图书馆的整体服务质量。如开展“网络书香过大年”数字图书馆推广活动、举办“长江讲坛”、“汉江讲坛”等品牌讲座,都是为读者得供全方位、快速的文献信息服务,充分发挥了图书馆的信息教育职能,对提高城市居民的信息素养有着积极的作用。 2 图书馆服务转型的主要特点 2.1 数字化特点 目前,我国已进入信息时代和大数据发展时代,读者的阅读需求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所以信息行为的本质也产生了巨大的转变,图书馆不再是唯一的信息中心了,越来越多的读者开始利用互联网或者其他的搜索引擎来获取自己需要的信息。由于传统图书馆的资源分布并不均衡,导致“信息鸿沟”现象日益明显。例如当前的众多报纸和期刊等纸质媒体,几乎完全开始数字化。这种现象导致的最直接的结果就是,传统图书馆边缘化趋势日益明显。由此看来,建设数字化图书馆将成为其服务转型的重要特点。在数字化图书馆中,它所提供的服务具有多样化特点,读者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自由地使用相关信息,可以向所有人提供资源,使其中的信息得到了最大化的利用。从这一点来说,图书馆服务转型需要加强数字化建设,根据新生代的读者需求,创新图书馆的空间服务,吸引更多的读者。 2.2 智能化特点 智能化图书馆的概念比较宽泛,覆盖的范围也比较广泛,融合了多学科理念,主要包括设计、空间、建筑结构、信息自动化、计算机技术等内容。高等院校一直是信息和知识的领军者,为了满足当今社会读者日益多样化的需要,图书馆需要在转型的关键时期,抓住机遇,建设一个集扩展性、创新性、美观性、实用性和智能性等多功能的于一体的新型图书馆。在传统的图书馆中,在空间布局的设计中,馆藏区和书架占据了大部分,但是随着图书馆对空间智能化开发的关注度提升,开始建立了一些专门的图书馆。 2.3 阅读移动化特点 随着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笔记本、iPad、Kindle等移动终端设的普及,阅读的移动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是因为,在互联网的推动下,报纸、广播、电视和图书等传统的媒介不断融合,推动了阅读移动化的发展,满足了读者在移动的环境中阅读的需求。对于专业性的图书馆而言,报纸和期刊已经完全实现了数字化,参考咨询服务基本转移到在线状态,读者迫切需要图书馆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数字资源环境。微信、微博、APP软件、移动数据库的出现,改变了大量的青年一代在移动终端上的阅读方式。阅读移动化的改变,导致图书馆作为藏书阁、阅读室的时代一去不复返,势必对图书馆在转型期如何面对移动化的阅读产生极大的挑战。 综上所述,在当前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发展环境中,公共图书馆的功能和作用在不断发展壮大,为人们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服务,只有不断发展和进步,并在发展中积累经验,才能够促进图书馆服务的可持续发展。要不断加强服务转型,加强电子资源建设、实现馆际协作和开展阅读活动。一方面是拓展数字空间,包括多元、实用和创新,另一个是拓展文化休闲空间,主要是轻松、和谐和高雅。只有这样才

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广州图书馆

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图书馆服务资源、服务效能、服传、服务监督与反馈等内容。 本标准适用于县(市)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街乡镇级公共图书馆以及社区、乡村和社会力量办类公共图书馆基层服务点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0001? 1 标识用公共信息图形符号第一部分:通用符号 建标108-2008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 建标[2008]74号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公共图书馆(public library) 由各级人民政府投资兴办、或由社会力量捐资兴办的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图书馆,是具有文献信息资源收集、整理、存储、传播、研究和服务等功能的公益性公共文化与社会教育设施。 3.2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 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努力建设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设施网络、资金人才技术保障、组织支撑和运行评估为基本框架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架构,其建设原则是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体现出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捷性的发展定位。 3.3 服务资源(service resources) 公共图书馆在开展服务过程中所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要素,主要包含了硬件资源、人力资源、文献资源和经费资源。 3.4 服务效能(service efficiency)

《图书档案管理中图书馆服务转型研究》

《图书档案管理中图书馆服务转型研究》摘要。图书档案管理工作是中学发展的一个重点。且图书馆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场所,也是为学生提供丰富学习资源的渠道。所以,在当今的中学教育教学体系发展中,学校务必要做好对图书档案管理的工作,以此来发展中学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提升学生对图书馆的应用能力和依赖程度,可谓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对中学图书馆管理人员的个人素养进行深度培养与引导,并且要促进管理人员对个人的职业素养和服务认知进行有效地提升和发展。这样不仅能改进当前中学图书馆的服务现状,还能从根本上促进中学图书馆服务的快速转型与发展。 关键词:图书档案;中学图书馆;服务转型;管理办法;应用策略 当前我国很多中学图书馆除了为读者提供基础性的图书资料借阅服务之外,并没有开展其他方面的业务。因此,这一工作模式被很多图书馆员称之为是“守摊过日子”。而且,很多图书馆员对个人的专业素养提升看的较为淡薄,甚至部分人员以一种“混日子”的心态应付工作。同时,校园领导也将之看做是一个“清闲”的地方,并且会将校园中的一些繁杂工作派发给图书馆员处理。进而导致图书馆员在日常工作中无法深入研究自己的专业技能,只能以应付的方式面对日常工作。这是导致当前我国大部分中学图书馆服务转型困难的根本原因,也是制约中学图书馆发展和建设的主要病灶。 一、中学图书档案管理服务转型的必要性

1.服务体系研究。在当前我国很多中学教育教学系统中,对于图书馆的建设要求和管理要求都非常简单随意,甚至部分学校的图书馆从来没有对学生开放过。这是目前我国中学图书馆建设和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面对这一问题,学校需要结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态势对其进行相应的研究与分析,并且要制定符合中学图书馆发展和建设的方法,确立相应的应用体制,规范中学图书馆的工作开展标准也业务往来内容。只有通过这一方法才能有效的促进当前我国中学图书馆的发展效能,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学图书馆的发展现状,实现其高效率、高质量的进步。这一过程中,研究暂且将之称之为是“中学图书馆读者服务转型”的过程。基于此,图书馆工作人员要改变以往的工作习惯,建立全新的工作体系,端正自己的工作态度。为后续服务工作的开展提供相应的帮助和保障,并且要给予业务的开展以及读者的需求对其进行服务体系的分析和构建。 2.工作环境研究。由于当前很多中学的校领导对于图书馆工作开展以及图书馆发展的重要性认识不清,所以在选择工作人员的过程中较为随意,且对于工作人员的专业要求以及学历要求较低。认为只要能做好图书档案资料的计算工作、做好报表工作、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便可以胜任这一岗位。由此可见,部分校领导根本没有将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工作包括在其中对其进行思考与研究。在这一背景下,读者自然无法得到有效的服务保障,进而便会导致读者对图书馆的利用率不断降低。面对这一问题,务必要对其从中学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做出相应的研究。例如:需要改变现有的图书馆工作环境,将之从

现代图书馆服务理念与服务转型

Vol.28No.7 Jul.2012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第28卷第7期(下) 2012年7月图书馆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图书馆的一个重要的职能,就是把文化遗产保存下去,流传给子孙后代.回顾我国图书馆的发展历史,不难发现图书馆的演变经历了藏书楼、近代图书馆和现代图书馆三个阶段. 图书馆的服务是图书馆工作的外在表现形式,是图书馆社会价值和最终目标的体现.传统图书馆以传统印刷型文献为收藏管理内容,以手工操作为服务手段,服务主要以文献的查询和提供借阅为核心,同时也是最基础的服务内容.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正快步向信息社会迈进.信息技术变得日益成熟,而我国信息产业也发展迅速. 我们看到,以电子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为代表的现代技术正在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甚至颠覆了已有的信息传播方式.同时也催生出读者对现代化、多功能、开放型图书馆越来越急迫的需求.1 图书馆的职能与服务方向 文化选择、文化创新和文化传承,是作为社会文化产物的图书馆在社会文化中的三个定位.实现知识的广泛、快速传播是图书馆最基本的责任与义务.简单的说,图书馆所发挥的职能主要有:1.1 基本职能:是传递文献信息,保存文化遗产的职能.人类文化得以流传,主要是通过文献———传统的图书和各种各样的文献———来完成的,通过这种形式使文化得到延续.德国图书馆学家卡尔斯泰说:“图书馆就是使文化的创造和继承成为可能.”因为图书馆是信息的储存和处理中心,经过它的搜集和整理,可以向读者提供各种有效的信息.1.2 社会职能:包括但不限于社会文献信息整序的职能、开发智力资源、社会教育职能,满足社会成员欣赏娱乐消遣等精神需求的职能. 图书馆的这些职能决定了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那就是面向读者,提供准确的、便捷的、高效的、优质的信息服务.2 图书馆向现代化转型的必要性 众所周知,传统图书馆提供的是以传统印刷型文献为 收藏管理内容,以文献的查询和提供借阅为核心,面向读者,以手工操作为服务手段的服务.读者精神文化需求的不断提升的同时,传统图书馆提供的服务却逐渐表现出了单一、 封闭、僵化的特征.而技术创新、服务创新是历史潮流,不可阻挡.身处于信息时代的人们突然发现用计算机处理数据又快捷又方便,把它用在图书馆的服务和管理上,可以使原本在传统图书馆管理模式中比较繁杂的信息采集、分类检索、信息储存等等操作流程变得更加简单、更加高效.这就使得多功能、现代化图书馆的大量出现成为可能. 现代化图书馆服务拥有智能性、实时性、交互性、个性化的特点,能为读者提供便捷、及时、贴心的海量信息资源和知识服务.合理地利用它的优势将极大地方便全社会.这对知识与文化的发展与传播影响深远. 受益的还不仅仅是读者.网络环境下的新型图书馆,大量的事务性环节将会被简化甚至省略.而图书馆员将从繁重的、 机械的事务性劳动中解脱出来,真正地将精力投入到对知识和信息的组织、管理和深入研究当中去.与此同时,依托网络的现代化图书馆先进运作方式,使得读者将不必受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坐在家中一样也可以享受到现代化图书馆提供的先进而周到的服务.同时,图书馆本身也借助互联网,发挥更加强大、更加广泛、更加全面的信息服务作用,真正地成为知识中心,文化中心. 现代化图书馆拥有如此强大的功能和如此明显的优势,自然极大地满足了读者的胃口,使得读者对现代图书馆的需求越来越急迫.在这种形势下,传统图书馆若不能顺应历史潮流,自我变革,克服自身藏书水平、服务水平的不足,推陈出新,迎合读者,势必将被读者们所抛弃.所以,为了自身的生存,图书馆势必将走上向现代化的多功能图书馆转型之路.3 转型目标:与时俱进的现代化图书馆 既然读者的要求决定了图书馆必将转型,那么,转型之后,图书馆建设的工作重心也将随之发生转移,原有的旧的工作模式、 管理模式、服务模式亦将随之改变.现代图书馆服务理念与服务转型 林 虹 (赤峰学院图书馆,内蒙古 赤峰 024000) 摘要:图书馆的职责是实现知识广泛、快速传播.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图书馆的功能也处在不断地拓展和延伸状态之中.为了让图书馆继续发挥独特的知识传播作用,保持其知识储存、文化传播中心的地位,跟上时代的步伐,图书馆需要顺应读者的实际需求心理,向多功能、现代化,能提供更丰富、更高效、更现代化、更人性化的现代信息服务的新型图书馆转型. 关键词:现代图书馆;现代化;管理;服务转型中图分类号:G25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 (2012)07-0155-02 155--

公共图书馆服务标准

公共图书馆服务标准

目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总则 (2) 5 服务资源 (2) 6 服务效能 (5) 7 服务宣传 (6) 8 服务监督与反馈 (7)

公共图书馆服务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县(市)级以上公共图书馆。街道、乡镇级公共图书馆以及社区、乡村和社会力量办的各类公共图书馆基层服务点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公共图书馆建设标准》(建标108-2008) 《公共图书馆建设用地指标》(建标[2008]74号) 《文化部办公厅开展县以上公共图书馆第四次评估定级工作的通知》(办社文发(2009)8号)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公共图书馆

指由各级人民政府投资兴办,向社会公众开放的图书馆,是具有文献信息资源收集、整理、存储、传播、研究和服务等功能的公益性与社会教育设施。 3.2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指以政府为主导,以公益性文化单位为骨干,鼓励全社会积极参与,努力建设公共文化产品供给、设施网络、资金人才技术保障、组织支撑和运行评估为基本框架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架构,其建设原则是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体现出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捷性的发展定位。 3.3 服务资源 指公共图书馆在开展服务过程中所拥有的物力、财力、人力等各种物质要素,主要包含了硬件资源、人力资源、文献资源和经费资源。 3.4 服务效能 指读者和用户对公共图书馆所提供服务的期望,与公共图书馆投入的各项资源转换成直接的、技术性的业绩在读者和用户心中所产生的认知。 3.5 呈缴本

论现代基层图书馆服务模式转型

论现代基层图书馆服务模式转型 基层图书馆在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发挥着重要地位和作用,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图书馆的文献信息收集、整理、保存、传播等基本职能固然要巩固加强,但培养百姓阅读习惯、倡导学习型城市等社会职能对新时代的图书馆提出了更高的使命。如何适应在推进“书香社会”的时代,发挥其优势,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是公共图书馆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文试图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方式来探讨基层图书馆的服务模式发展思路。 标签:基层图书馆服务模式转型全民阅读 Abstract:Primary-level library plays an important position and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modern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literature information collection,collation,storage,communication and other basic functions of the library is of course should be consolidated,but a higher mission of the new era is put forward,as cultivating the reading habits of the people,promoting learning city and other social functions of the library. How to adapt to the era of “promoting scholarly society”,take the advantages of primary-level libraries,and satisfy the demand of society,it is a bounden duty for the public library. This paper attempts to discuss the development thought of the service model of primary-level libraries through practice and theory. keyword:Primary-level library service mode transformation nationwide reading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中明确表示要着力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5年1月印发的《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对“全民阅读”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5年的全国人大会议上,李克强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这是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提出了新的历史使命。为适应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新形势,图书馆作为“全民阅读”工作主要阵地,传统图书馆需要在服务理念上转型、读者服务创新性上转变,呈现服务内容的多元化新局,才能使“全民阅读”工作在提升国民文化素质,构建我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好地履行职能。 一、图书馆服务模式转型的意义 1.图书馆服务模式转型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具有重要作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战略目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将“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图书馆作为精神文明传播的重要阵地与服务者,承担着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实现群众基本文化权益、让群

公共图书馆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探索

公共图书馆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探索 本文分析了国内图书馆提供信息服务的现状、我国企业的信息化需求状况以及我国煤炭企业的信息化现状及存在问题,探讨了公共图书馆对煤炭企业提供信息服务的途径。认为,公共图书馆应通过提供宏观信息,提供矿脉勘探及矿产开采销售的技术信息,提供人才信息和市场行业信息,以帮助他们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 标签: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途径;煤炭企业 一、引言 如今的21世纪,是一个以实时资讯和快捷多样的多媒体技术为标志的信息技术时代,图书馆也逐渐步入信息化的轨道,所以,提升图书馆信息咨询服务水平和质量就成为了重要课题。一般认为,公共图书馆的信息咨询服务基本就是通过寻找文献或电子资料来帮助读者完成学术任务。然而,随着市场竞争不断加剧和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用户已不能仅仅满足于普通的阅读和咨询,这就需要图书馆对馆内服务方式进行不断地创新。[1] 二、国内图书馆提供信息服务的现状 信息咨询业务在现代公共图书馆工作中占有着重要地位,其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便是对企业进行的信息咨询服务,同时也是图书馆经济来源的一部分。公共图书馆的信息咨询服务与其它信息服务机构相比并没拥有绝对的优势,但在文献信息资源和服务方式等方面却可以为用户提供较好的体验。目前我国已经有部分公共图书馆面向企业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并且大多数是以科技文献信息资源为基础的服务工作。[2] 三、我国企业的信息化需求状况 我国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让许多企业面临着技术创新周期缩短、行业竞争优势激烈等挑战,企业信息需求也急速增加,所以更多的管理者转向求助于图书馆咨询部门等专业机构,希望通过专业定制的信息化方案从企业的生产到内部管理,再到市场销售都可以在同行业间形成巨大优势。[3] 四、我国煤炭企业的信息化现状及存在问题 目前,我国煤炭企业信息化发展较快,普遍是用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及计算机网络技术,提升煤炭生产力和安全系数。煤炭行业作为传统的能源行业,由于受到开采、销售和市场规划等诸多方面的限制,企业信息化的建设严重滞后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不能像新型产业那样进行全面创新,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稀缺;部分煤炭企业虽然设立了情报部门,但大多只建立了一些管理方面的简单联系,生产、销售环节与整体系统之间难以

浅谈如何做好图书馆服务育人工作

浅谈如何做好图书馆服务育人工作 南陈集中学林素华 论文关键词:图书馆服务重点藏书管理服务创新 论文摘要:图书馆是学校信息化和社会信息化的重要基地,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图书馆必须引进新的服务理念,方能跟上教育快速发展的步伐。本文从服务对象、服务内容、服务方式及馆藏资源建设等方面对图书馆服务育人工作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标准。 目前,图书馆内外部环境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图书馆正由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向自动化、信息化、网络化的现代化图书馆转变。社会网络环境的发展以及中学教学方式的变革引发了读者对信息需求的变化、信息环境和读者检索信息方式的改变,这决定了学校图书馆为读者服务、教学服务的工作方式必须有所改变。 一、图书馆服务育人的重点 (一)在服务对象方面以学生读者为重点 1、学生占图书馆读者的绝大多数 学生对知识的强烈渴求使其对文献、信息的需要量相对来说比教师、职工大得多。在倡导创新、个性发展的今天,使学生处于一种丰富、和谐、博大的氛围中,让他们在书海中展开思想碰撞、心与心的交流,图书馆无疑是他们放飞思想的理想场所。 2、学生缺乏利用图书馆的经验 特别是刚进校门的一年级大学生,他们迫切地希望辅导和帮助,图书馆应尽可能传授给他们应用图书资料的真实本领,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珍惜他们的学习时间,尽可能使他们少走弯路。 (二)在馆藏方面以数字化信息为重点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图书馆进入一个新的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信息压缩、多媒体等技术飞速发展,使身处信息革命浪潮中的学校图书馆由一个以印刷出版物为主导的静态的馆藏向一个以数字化信息为主导的动态的馆藏资源转变。学校图书馆正逐步进入计算机网络时代,以往的馆藏条例是将印刷出版物作为收藏重点的静态的文献仓库,它的缺点是信息量少、资金需求量大、占用空间大、读者查询困难等,这种传统的馆藏指导思想,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已受到了严峻的挑战。 (三)在服务方式上以信息咨询服务为重点 现在的图书馆,不仅是文化、教育中心,还是一个信息的殿堂,是信息社会的一个重要机构。尽管目前社会上各种信息咨询机构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但图书馆以其对以纸质为载体的文献的拥有量和以计算机网络终端连接建立起的强大的电子信息系统及大量的专业人才,占据着信息机构中的头把交椅,起着信息中枢的作用。如何发挥它的作用,为读者提供优质、

公共图书馆服务理念的研究与实践

公共图书馆服务理念的研究与实践 程亚男 2012-10-27 21:49:47 来源:《中国图书馆学报》(京)2011年4期【英文标题】Development Review of Public Library Service during the Eleventh Five-year Plan Period 【作者简介】程亚男,深圳南山图书馆研究馆员。深圳518052 【内容提要】“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公共图书馆发展的重要时期,业界和学界围绕公共图书馆服务的理论和实践展开诸多讨论。本文从四个方面回顾“十一五”时期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成果:(1)服务理念的研究和践行;(2)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创新;(3)新技术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应用;(4)公共图书馆法规、标准的制定和实施。 The Eleventh Five-year Plan period was an important period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libraries in China, during which various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issues regarding public library service had been debated. The authors reviewed in this paper the achievements of public libraries during that period from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 1)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service idea; 2)construction and innovation of the service system; 3)application of new technology in library service; 4)establish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standards for public libraries. 【关键词】公共图书馆/服务理念/服务体系/服务技术/法规和标准Public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