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常见矿物认识

常见矿物认识

常见矿物认识

实验一常见矿物认识

矿物的形态、物理和其它性质

一、目的要求

通过观察和认识矿物的形态及物理性质,初步掌握肉眼鉴定矿物的操作方法,为深入认识矿物打好基础。

二、学习内容

复习有关矿物部分的内容,弄懂矿物的相关形态和物理性质方面的概念。

三、实验用品

1.标本:白云母KAl2[AlSi3O10](OH);黑云母

K(Mg,Fe)3[AlSi3O10](OH,F)3;白云石

CaMg[CO3]2;绿泥石

(Mg,Fe,Al)6[(SiAl)4O10](OH)3;石英(小型

单晶及块状石英)SiO2;黄铁矿FeS2;磷灰

石Ca5(PO4)3[F,Cl,OH];黄玉

Al2[SiO4](F,OH)2;滑石Mg3[Si4O10](OH)2;

斜长石NaAlSi3O8(Ab)-CaA l2Si2O8(An);方

解石CaCO3;刚玉Al2O3;萤石CaF2;闪

锌矿ZnS;高岭石Al4[Si4O10](OH)8;石榴

子石(Ca,Mg)3(Al,Fe)2(SiO4);角闪石

Ca2Na(Mg,Fe2+)4(Fe3+,Al)[(Si,Al)4O11]2(OH)2

;磁铁矿Fe3O4;石膏Ca[SO4]·2H2O;方

铅矿PbS;黄铜矿CuFeS2;褐铁矿

Fe2O3·nH2O;孔雀石Cu2(OH)2CO3;软锰

矿MnO2;铝土矿Al2O3·nH2O;橄榄石

(Mg,Fe)2[SiO4];辉石

Ca(Mg,Fe,Al)[(Si,Al)2O6];鲕状赤铁矿Fe2O

;正长石K[AlSi8O8]

3

2.工具:小刀(1),条痕板(无釉瓷板)(2),放

大镜(2),磁铁(2)。

四、实验内容,方法与注意事项

㈠观察矿物的形态与物理性质

1 、观察矿物的形态(含晶面花纹和双晶)

矿物有一定的形态,并有单体形态和集合体形态之分,因此,观察时首先应区分是矿物的单体或集合体,然后进一步确定属于什么形态。

⑴单体形态

矿物的单体是指矿物的单个晶体,它具有一定的几何外形,由晶棱、面角和晶面所构成。同

种矿物往往具有一种或几种固定的几何形态,如立方体、四面体、八面体、菱形十二面体等。矿物的形态是其内部结晶格架的外在表现。因此,这些固定的几何形态是认识矿物的重要标志之一。

矿物具有一定的结晶习性,有的矿物在结晶时,在某一个轴向上发育生长迅速,形成针状或长柱体晶体(如辉锑矿等);有的矿物在两个轴方向上均发育较快,形成板状(如石膏)和片状(如云母)晶体;还有一些在三个轴方向同等发育,形成粒状或等轴状的晶形,如立方体(黄铁矿)、八面体(磁铁矿)、菱形十二面体(石榴子石)等。这三种情况可以分别称为一向延长、二向延长和三向延长型(图)。

⑵集合体形态

矿物集合体是由许多个结晶矿物单体共同生长在一起的矿物组合,也可以是隐晶质及胶体矿物(或称准矿物)的组合。依据颗粒的大小可分为显晶质集合体和隐晶质及胶态集合体。

a 、常见的显晶集合体形态

?柱状集合体:个体均由柱状矿物组成,集合方式不规则,如角闪石。

?放射状集合体:个体为针状、长柱状。一端会聚,另一端呈发散状,象光线四射,如红柱石、透闪石等。

?纤维状集合体:由极细的针状或纤维状矿物组成如石棉。

?片状集合体:由片状矿物组成,如云母。?板状集合体:由板状矿物组成,如石膏。?粒状集合体:系由均匀粒状矿物组成,如石榴子石、橄榄石。

?晶簇:是具有共同生长基壁的一组单晶集合体,常生长在空隙壁上,如石英(水晶)晶簇。

自然界大多数矿物都以聚集的格局出现,但由于矿物的形成条件复杂,所以结晶矿物

的晶体少有发育完好的,因此在观察结晶矿物时,应首先观察认识完整的个体,这样当观察被遮挡和个体发育不完整的标本时,才有用完整的形体去辨认和恢复矿物外形的能力,并在认识个体形态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矿物集合体形态。此外,观察矿物形态时,除了注意其总体形态外,还应注意组成晶体的每个晶面的几何形态,如三角形、正方形、菱形等。每个矿物不同晶面间的夹角也是固定的,观察时亦应注意。

b 、常见的隐晶及胶体矿物集合体

这类矿物没有固定的形态,不能将其分为单体,主要根据矿物集合体的外形分类。隐晶集合体是放大镜也看不见单体界线的集合体,按其紧密程度可分为致密块状和疏松土状。前者如石髓,后者如高岭土。常见的非晶质矿物(即胶体矿物)集合体有:

?鲕状和豆状集合体:由许多像鱼子状或豆状

的矿物集合而成,它们都明显的具同心层状

构造,如鲕状或豆状赤铁矿。

?钟乳状集合体:由同一基底向外逐层立体生

长而成的呈圆锥或矿物集合体,其个体内部

具有同心层状构造或同时群体具有放射状

构造,如石灰岩溶洞中的石钟乳和石笋均为

钟乳状方解石。

?葡萄状或肾状集合体:外形似葡萄状者称葡

萄状集合体(如硬锰矿)。若外形呈较大的

半椭球体,则称肾状集合体,如肾状赤铁矿。?结核体:围绕某一核心生长而成球状、凸透

镜状或瘤状的矿物集合体,如钙质结核等。

分泌体:岩石中形状不规则或球形的空洞被胶体等物质逐层由外向内充填而成,常呈同心层构造,大者d> 1cm 称晶腺,小者d<1cm 称杏仁体。

⑶观察矿物的晶面花纹

有些矿物的晶面上常有各种纹饰。因此它对鉴定矿物和分析矿物有一定的意义。如在黄铁矿立方体的晶面上有三组互相垂直的晶面条纹(图1 -2A );石英柱面上常有横纹(图 1 -2B );电气石和辉锑矿柱面上常有纵纹(图1 -2C )。

⑷观察矿物的双晶

有些矿物的同种晶体,按一定的规则连生在一起,例如正长石有卡氏双晶(图 1 -3 );斜长石有聚片双晶(图1 -4 );石膏有燕尾双晶等。

图1-3正长石卡氏双晶图1-4斜长石聚片双晶

2 . 观察矿物的主要物理性质

⑴光学性质

是指矿物对光的吸收、折射、反射所表现出来的物理性质,主要有颜色、条痕、光泽和透明度等。

A. 颜色

矿物对不同波长的光波吸收程度不同所表现出来的结果。如果对各种波长的光吸收是均匀的,则随吸收程度由强变弱而呈黑、灰、白色;如矿物对不同波长的光选择吸收,则出现各种颜色。

矿物本身固有的颜色叫自色,有些矿物只有一种颜色,有的矿物因含杂质或色体、裂纹或被氧化而呈现不同颜色叫他色或假色。

?自色主要决定于矿物组成中元素或化合物

的某些色素离子,如孔雀石具翠绿色,赤铁

矿具樱红色;黄铜矿具铜黄色;方铅矿具铅

灰色等。

?他色是由外来带色杂质的机械混入所染成

的颜色,如纯净石英为无色透明,但由于不

同杂质混入后可成为紫色(紫水晶)、粉红

色(蔷薇石英)、烟灰色(烟水晶)、黑色

(墨晶)等。

?假色与矿物本身的化学成分和内部结构无

关,其成因如由氧化薄膜所引起的锖色(斑

铜矿表面);由一系列解理裂缝导致光的折

射、反射甚至干涉所呈现的色彩(如方解石、白云母等表面常见彩虹般的色带形成晕

色);某些矿物(如拉长石)由于晶格内部

有定向排列的包裹体,当沿矿物不同方向观

察时出现蓝、绿、黄、红等徐徐变换的色彩

(称变彩)等。

矿物的自色一般较均匀,稳定,它代表矿物本身的颜色;他色和假色常在一个矿物中分布不均一,导致矿物表面色彩不同或浓淡不均。在实验中,对矿物的颜色描述时,通常采用两种方法,其一是公认的颜色本身来命名,如红、橙、黄、绿、青、蓝、紫、黑、白。但是自然界的矿物多是过渡色,且深浅不一,常加形容词给予表示,如淡黄色。黄绿色是将次要的颜色放在前面,主要颜色放在后面,这种方法也称复合命名法。第二种命名法叫实物对比法,即利用大家熟知物体的颜色来描述。例如桔黄色,乳白色,烟灰色等。其次,观察矿物的颜色时,还应分清风化面和新鲜面。风化面的颜色常常不同于新鲜面的颜色,因为由于风化作用使某些色素离子流失,或由于次生矿物的出现而改变颜色。

B. 条痕

条痕就是矿物在无釉白瓷板上摩擦留下粉末的颜色。同一种矿物的条痕(痕迹)是比较固定的。条痕可以和矿物的颜色相同,也可以不同。如赤铁矿的颜色可以是褐红色,也可以是铁黑色,但条痕均为樱红色,磁铁矿是铁黑色但条痕是黑色。可见条痕是鉴定矿物的一个重要标志。条痕实验的方法是将矿物在未上釉的白瓷板上刻划,即可显出矿物的条痕色。但应注意,如刻划时,只有硬度小于条痕板的矿物才能划出条痕,其硬度大于条痕板的矿物,便无法划出条痕或没有明显的条痕,所以说,对浅色矿物和透明矿物来说其条痕一般为无色或淡色,对鉴定矿物其意义不大,深色不透明的矿物才能显示明显的条痕色。

C. 光泽

光泽是指矿物反光的能力,因强弱有别,光泽常与矿物的成分和表面性质有关,习惯上按矿物表面的反光程度分为金属光泽和非金属光

泽两大类,介于两者之间的称半金属光泽。金属光泽的矿物如方铅矿、黄铜矿等。非金属光泽的矿物如长石、石英、云母、辉石等。半金属光泽的矿物如赤铁矿、磁铁矿和铬铁矿等。

非金属光泽中由于矿物及集合体表面形态不同,常表现为以下几种:

1.玻璃光泽:具有光滑表面类似玻璃的光泽;

2.油脂光泽:具有不平坦表面而类似动物脂肪

光泽;

3.珍珠光泽:多是平行排列片状矿物的光泽,

类似蚌壳内或珍珠闪烁的光泽;

4.丝绢光泽:纤维状矿物集合体产生像蚕丝棉

状光泽;

5.金刚光泽:非金属光泽中最强的一种,似太

阳光照在宝石上产生的光泽。

观察光泽时要注意①不要与矿物的颜色相混。②转动标本,注意观察反光最强的矿物小平面(晶面或解理面),不要求整个标本同时反光都强。

D 透明度

透明度是指矿物透光的性能,一般透明和不透明是相对的。常以厚0.03 毫米薄片为标准,按其透光程度进行肉眼观察中将矿物分为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三类。常见的透明矿物有水

晶、方解石、云母、长石、辉石和角闪石;半透明矿物有闪锌矿、辰砂;不透明矿物有磁铁矿、黄铁矿、石墨、方铅矿等。

如果用显微镜观察矿物的薄片,几乎所有的半透明矿物均可以透过光线,也称其为透明矿物;而金属矿物在镜下仍为不透明状。

矿物的颜色、条痕、透明度、光泽等物理性质之间相互关联,它们的关系如下表(表1 -1 )。

表1-1

颜色无色浅色彩色黑色或金属色

条痕无色或白色浅色或无色浅彩或重彩黑色或金属色

透明度透明半透明不透明

光泽玻璃—金刚光泽半金属光泽金属光泽

矿物非金属矿物金属矿物

⑵矿物的力学性质

矿物的力学性质是指在外力作用下所表现的物理性质,包括硬度、解理、断口、弹性、挠性和延展性等。

A. 硬度

矿物的硬度是指其抵抗外来机械力作用(如刻划、压入、研磨等)的能力。一般通过两种矿物相互刻划比较而得出其相对硬度,通常以摩氏硬度计作标准。它是以十种矿物的硬度表示十个相对硬度的等级,由软到硬的顺序为:滑石( 1 度)、石膏( 2 度)、方解石( 3 度)萤石( 4 度)、磷灰石( 5 度)、正长石( 6 度)、石英(7 度)、黄玉(8 度)、刚玉(9 度)、金刚石(10 度)。

实验时首先应熟悉摩氏硬度计中的矿物,然后用它们刻划其他未知矿物,以便确定未知矿物的硬度等级。还可用指甲(硬度约为 2 —2.5 )、铜钥匙(硬度约为3 )、小钢刀(硬度约为 5.5 )、玻璃(硬度约为 6 )等来刻划各种矿物,大致确定其被刻划矿物近似的硬度级别。

测定矿物硬度时,必须找准测试的对象,当标本上有几种矿物共生时,更应注意以防刻错。并且要在矿物的新鲜面上进行,以免刻划在风化面上而降低矿物的硬度。

B. 解理与断口

矿物受力后沿其晶体内部一定的结晶方向(或结晶格架)裂开或分裂的性质,称解理。它是沿着矿物内部一定方向发生平行分离的特性,其裂开面称解理面。解理面可以平行晶面,也可以与晶面相交。

观察矿物解理时首先应学会判别解理存在与否,其关键是学会识别解理面。在观测矿物碎块时,若发现许多平滑的面,则说明此种矿物具有解理。否则可能是无解理。解理面无论大小,一般都表现出反光性。解理面不一定具有固定的几何形态。寻找解理面时,要对准光线反复转动标本,仔细观察,要注意寻找是否有相同方向且相互平行的许多面存在。特别要注意解理面与晶面的区别。晶面是按一定内部构造生长成的几何多面体的表面,它只位于晶体表面并常具固定的几何形态,同一晶体上相似的晶面大小相近。解理面则可在相同方向上找到一系列的面,它们相互平行但大小不一定等同。另外,有些矿物晶面上具有晶面条纹,可与解理面相区别。

解理按其发生的方向可以划分为若干组,具有一个固定裂开方向的所有解理面称为一组

解理(如云母);有两固定方向的解理面称为两组解理(如钾长石);还可有三组解理存在(如方解石、方铅矿);四组解理(萤石)和六组解理(如闪锌矿)。但后两种情况为数较少。这里,我们根据解理完善程度可分为:

1.极完全解理矿物可以剥成很薄的片,解理

面完全光滑,如云母、绿泥石等矿物。

2.完全解理矿物受打击后易裂成平滑的面,

如方解石。

3.中等解理破裂面大致平整,如辉石和角闪

石。

4.不完全解理解理面不平整,大致可见。

在实验过程中,观察解理组数时,应从不同方向去看标本,如在某一方向上观察到一系列相互平行的解理面,则可定为一组解理;再转动到另一方向又发现另一系列相互平行的解理面,就可定为二组解理;依次类推。确定解理组数后,还应注意不同组解理面间的交角(称解理夹角),因为同种矿物一般具有固定的解理组数和解理

夹角。有无解理面、解理组数多少、解理夹角的大小等都是识别矿物的重要标志。

断口是矿物受到敲击后,沿任意方向发生的不规则破裂面,常见的断口类型多样,其中主要有:

1.贝壳状断口断口有圆滑的凹面或凸面,面

上具有同心园状波纹,形如蚌壳面。如石英就具明显的贝壳状断口。

2.锯齿状断口断口有似锯齿状,其凸齿和凹

齿均比较规整,同方向齿形长短、形状差异并不大。如纤维石膏断口。

3.参差状断口断面粗糙不平,有的甚至如折

断的树木茎干。如磁铁矿、角闪石横断面。

4.类土状断口其断面平滑,但断口不规整。

如高岭石。

对于各类矿物,其断口也具有一定的鉴定意义。

C. 弹性与挠性

某些片状或纤维状矿物,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弯曲,当去掉外力后能恢复原状者具弹性(如云母);不能恢复原状者具挠性(如蛭石和绿泥石)。

D. 延展性

矿物能被锤击成薄片状或拉成细丝的性质称延展性。如自然金、自然银、自然铜等具此性质。

㈡矿物的其他性质

矿物除上述物理性质外,还具有一些其他性质,主要有比重、磁性、发光性及通过人的触觉、味觉、嗅觉等感官而感觉出矿物的某些性质。

1.比重矿物与同体积水(4 ℃)的重量比值,

称比重。通常用手估量就能分出轻、重来,

或者用体积相仿的不同矿物进行对比来确

定,大致确定出所谓重矿物和轻矿物。

2.磁性矿物能被磁铁吸引或本身能吸引铁屑

的能力称为磁性。可用磁铁或磁铁矿粉末吸

引进行测试。

3.发光性矿物在外来能量的激发下,能发出

某种可见光的性质,称发光性。如萤石、白

钨矿在紫外线照射时均显萤光。

4.通过人的感官所能感觉到的某些性质,如滑

石和石膏的滑感;食盐的咸味;燃烧硫磺、黄铁矿、雌黄和雄黄的臭味等。

此外还有如碳酸盐矿物与稀盐酸反应放出CO2气泡;磷酸盐遇硝酸与钼酸铵使白色粉末变成黄色等就是我们鉴定碳酸盐类和含磷矿物的好办法。

五、实验报告

描述十五种矿物并将其矿物形态及物理性质等特征填入报告之中。如:钾长石、石墨、方铅矿、萤石、石英、纤维状石膏、褐铁矿、磁铁矿、石棉、白云石。

六、思考题

1.凡是矿物都是晶体吗?为什么?

2.认识矿物,应从哪些物理性质方向考虑?

七、一些常见矿物的简单描述

㈠自然元素

1.硫磺S

晶体少见,多呈致密块状、土状。质纯者呈浅黄色,条痕浅黄白色,晶面为较强的

非金属光泽,断口油脂光泽,硬度 2 ,无

解理,性脆,比重 2 ,能燃烧生成SO2 臭

气。用于制造硫酸、杀虫剂、火柴、漂白剂

等。

2.石墨C

片状晶体及鳞片状集合体,铁黑色,条痕灰黑色,不透明,金属光泽。硬度 1 — 2 ,有一组极完全解理,薄片有挠性,比重 2.2 ,有滑感,易污手,良导体,耐高温,化学性

质稳定。用于制造坩埚、电极、铅笔、并用

作滑润剂,原子能工业减速剂。

㈡硫化物

1.黄铁矿FeS2

常成良好的立方体和五角十二面体晶形,晶面上有三组互相垂直的晶面条纹,集

合体多呈粒状、致密块状及结核状。浅铜黄

色,条痕呈绿黑色—褐黑色不透明,强金属

光泽,硬度 6 — 6.5 ,比重 4.9 — 5.2 ,解

理极不完全,断口参差状,性脆。用于制造

硫酸。

认识常见岩石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认识常见岩石》教学设计 张立红

《认识常见岩石》教学设计 一、科学教育理论指导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第一课,与《认识矿物的性质》、《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共同组成“岩石与矿物”单元,本单元是根据《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地球与宇宙”部分的“地球物质”内容进行构建的。是在学生学习了组成地球的物质“水、空气、土壤”之后,学习的又一个组成地球的物质——岩石以及矿物,是小学科学教材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地球的物质,并为学习“地球运动和地表变化”作好铺垫。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本教学设计力求体现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的知识经验的基础之上,创设条件让他们能直接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在大量的亲历活动中,让学生能够认识岩石的多种特征,并在过程中体会并学会科学观察、研究的一般方法。 本课学习力求体现新课标的特点,重视学生亲自经历探究的过程,主要用感官、借助工具和利用一些化学药品等常见的认识事物的方法,观察岩石的颜色、质地、颗粒,用钉子,铜钥匙刻划来观察岩石的软硬,滴盐酸观察岩石是否冒气泡等方法,来观察发现岩石的特征,从而了解岩石的特征和形成过程,并结合小学生认知事物的特点和规律,把知识教学伴随在培养能力、情感态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把岩石应用到生活中,达到认识岩石的目的;同时让学生初步学会记录和描述自己的观察结果,和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由此达到《科学课程标准》制定的,让学生意识到岩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愿意保护岩石的目标。整节课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始终围绕“以探究为核心”的理念进行教学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增强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对科学的热爱。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岩石可以说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岩石是一种大家经常能见到的东西,他们在山上、河边、工地等地方都见过岩石,从科普书刊、电影电视中了解了岩石的有关知识;说陌生是因为这些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于学生来学,还处于表面的认知状态,只是一些零碎、杂乱、单一的片断,对于岩石的特性,还没有形成比较清晰、科学的认识。本节课指导学生以科学的方法和态度进一步观察岩石。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4.2 认识矿物的性质苏教版

4-2认识矿物的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矿物在颜色、透明度、光泽、硬度、形状方面的特征。 ●认识几种常见的矿物,知道这些矿物的用途。 ●初步会用简单的方法和工具认识常见的矿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 ●能够按一定的分类标准给矿物分类。 ●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矿物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观察法、实验法、分析综合法、讨论法、比较法。 感情态度和价值观: ●欣赏自然界各种矿物。 ●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和社会带来的好处。 重点:认识几种常见的矿物,知道这些矿物的用途。 难点: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矿物的性质。 教学准备:矿物标本、白色瓷板、各种宝石图片或课件、小刀、铜钥匙、玻璃、有关矿物资料。 教学过程 活动一、认识常见的矿物 1、你们有没有参观过奇石呀?今天我们一起到奇石馆去看看吧。 2、提问:你认识这些石头吗?这些石头中有哪些是矿物? 3、除了以上的矿物,你还知道哪些矿物?

4、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美丽的矿物标本,认识一下它们都叫什么,有什么特点。 活动二、认识常见矿物的性质 1、你们看了这些美丽的矿物,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2、小组讨论:能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 3、选择你们喜欢的问题,订出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案进行实验。 4、汇报实验情况,并展示矿物性质记录表。提问:你们用什么方法研究矿物的?知道了它们的哪些性质? 5、引导学生总结:矿物都有哪些性质? 活动三、认识矿物的用途 1、研究了这么多矿物的性质,有什么用呀?这些矿物和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吗? 2、刚才大家说了这么多,现在我们来看看矿物小精灵是怎么介绍的。 3、引导学生小结。口头完成填空题。我的名字叫金刚石,是最坚硬的矿物,可以制成坚硬的钻头。 活动四、巩固练习 1、找朋友(出示各种矿物的名称、性质和用途,让学生将其进行连线。) 石英棕红色做爽身粉 金刚石呈六角形、透明做铅笔的主要原料 石膏最柔软制造玻璃的重要原料 赤铁矿最坚硬做钻头 石墨白色、光泽很暗淡做颜料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认识矿物的性质-苏教版

苏教版科学五年级教案 科学五年级一班李茂春 教学内容: 第四单元岩石与矿物 2.认识矿物的性质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体验自然界中矿物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并挖掘学生记忆中对矿物种类的认识 2、了解各种矿物的特点,作用 3、知道矿物对生活的作用,知道珍惜资源 教学重点: 了解各种矿物的特点 教学难点: 记住各种矿物的特点与作用 教学过程: 一、认识常见矿物 1.矿物是我们自然界中宝贵的资源,你们知道哪些矿物?能和大家说一说吗? (让学生体验自然界中矿物资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并挖掘学生记忆中对矿物种类的认识,使学生体验到科学研究就在身边。) 2.展示各种矿物标本,提问:你们认识这些矿物吗?请试着说出它们各自的名称。 3.介绍各种矿物标本的名称:萤石、石墨、硫磺、黄铁矿、石英和石膏等。 二、提出研究问题 1.组织讨论:面对这么多的矿物,你们有什么想研究的吗?准备怎样研究? (讨论目的是让学生提出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问题,激发学生真正的探究内需,从而引发出学生多种方法的探究行为。) 2.确定研究主题:准备从哪方面研究(如颜色、透明度、光泽和硬度等),怎样来进行研究(如摸、敲、划、借助工具观察等)。 (科学探究就是要学会提出问题,然后再来解决问题,学习过程中始终要让学生知道“做什么”、“怎么做”,重视对学生的方法指导。) 三、矿物初步分类 1.上面这些矿物,你们认为可以怎么分?分成几类?请说说理由。 2.学生分类、汇报。 (在分类的过程中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这是对原有知识经验的一种回顾。同时,

教师可以充分了解学生的原知水平,以便进行下面的教学。) 四、研究矿物颜色 1.提问:你们能在矿物标本中找出赤铁矿和石墨吗? 2.学生分组动手寻找赤铁矿和石墨两种矿物。 3.说一说:你们是用什么方法找出这两种矿物的?(观察它们的颜色。) 4.实验:(1)将赤铁矿在白色无釉瓷板上刻画,观察到什么现象?(2)将石墨在白纸上划几下,会观察到什么现象? 5.汇报实验结果:(1)在白色瓷板上看到了棕红色的划痕。(2)在白纸上看到了黑色的划痕。 6.小结:根据赤铁矿和石墨的颜色,我们就能很快找出这两种矿物。 7.讨论:通过研究,你们认为赤铁矿和石墨有什么用呢? (让学生在学习了赤铁矿和石墨性质的基础上,联系身边的生活经验,对赤铁矿和石墨的用途展开讨论和联想,这是一种创造性教育的训练方法。) 8.介绍赤铁矿和石墨两种矿物用途:赤铁矿可以用来炼铁和制作颜料;石墨是铅笔的主要原料。(可以让学生互相补充相关资料。) 五、研究矿物透明度 1.讨论:你们能将这些矿物标本分一分类吗?说说你们的分类依据。 (讨论目的是认识分类,是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通过讨论,学生找出自己的分类依据,体验思维训练的广阔性。讨论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探究空间。) 2.分类、汇报:我们可以将矿物按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分成三类。这三类矿物分别有哪些?把你们的矿物进行分类。 3.研究方解石和白云母:找出方解石和白云母,观察它们有什么特点。 4.汇报观察结果:方解石和白云母是两种能透光的矿物,白云母由一层一层薄片构成,像一本书里一页一页的纸张。说一说:像方解石和白云母这样透明的矿物有什么用呢?你们认为透明的矿物能做成我们生活中的哪些物品? 5.小结:一些透明的矿物能制成像玻璃、光学仪器一类的用品,在我们的生活中运用十分广泛。 六、研究矿物光泽 1.观察:请大家在有光的地方看一看实验桌上的这些矿物,你们有什么发现? 2.汇报、描述:有的矿物会闪闪发光,有的暗淡无光。 3.教师小结:我们看到的这些现象称为矿物的光泽,每种物体都有各自不同的光泽。你能将桌上的这些矿物标本的光泽用一个你认为最恰当的词语来形容一下吗? 4.学生分组描述并汇报。 5.寻找:矿物的光泽有这么多不同的地方,你们对其中的哪些最感兴趣呢?

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认识岩石》名

.................................. 最新资料推…荐...................................... 认识岩石 教材简析岩石是学生们司空见惯的自然事物,但要对研究岩石产生兴趣,能对岩石提出问题并从中发现问题,这就不容易了。本课着力体现认识自然界事物的过 程与方法,让学生初步观察岩石了,了解岩石的主要特征,知道对岩石进行研究的方法。 学习目标: 1. 通过学习活动,学生能用简单工具对岩石进行较为细致的观察、研究,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并学会能用图和文字表达,学会查阅有关岩石的资料。 2. 通过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学生在探究中做到愿意合作交流,在欣赏美石中体验自然美。 3. 通过学习活动,学生能利用简单的观察仪器观察岩石的主要特征,知道岩石具有硬度、遇酸的反应、纹理、形态、结构等特征。 学习重点:学生利用简单的观察仪器对岩石观察认识的探究学习活动。 学习难点:学生按照顺序对岩石观察发现进而对岩石分类的学习活动指导。 学习准备: 学生准备:采集各种岩石。 教师与学生一起做好每小组准备实验仪器、活动材料准备:稀盐酸、滴管、镊子、放大镜、铜钥匙、小刀、小锤子等; 教师准备:岩石标本、自然界中美石图片、岩石与人类关系的资料及网站、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教法:本节课采取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实验、问题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开放式教学,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探索新知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法:本节采用小级合作、探究、观察、对比、分析与归纳的学习方法。通过学生参与探究,相互交流,突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将课堂还给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让学生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入本课学习活动。 1、讲解:岩石是地球的主要组成部分,到处可见。 2、提问:你平时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岩石?你玩过岩石吗?你是怎么玩的? 3、谈话:从今天开始,我们来研究岩石。(出示课件:认识岩石) 二、探究活动: 1. 欣赏、讨论岩石。 (2)交流:关于岩石,你都知道些什么? (3)小组出示学生自带的岩石,教师出示各种漂亮的岩石标本,让学生观察、欣赏,并对此提出想研究的问题。 2、探究体验,解决问题 (1)提出问题 师:通过刚才汇报我们采集到的岩石,大家不难发现:岩石的种类是多种 多样的,那它们的1 .................... 最新资料推…荐........................... 特点肯定也会不同的。接下来请同学们想一 想: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来研究岩石呢?(2)制定方案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 论一下,结合手中的实验器材制定出自己小

《第五单元岩石与矿物》教材分析

《第五单元岩石与矿物》教材分析 一、本单元的课目: 《认识常见岩石》、《岩石与矿物》、《认识矿物的性质》和《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四课。 二、编写思路: 本单元属于“地球与宇宙”部分的内容,是小学科学教材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在三年级学生学习了《生命之源——水》、《土壤与生命》,四年级学习了《我们周围的空气》等内容,继续学习《地球物质——岩石与矿物》。岩石是构成地球物质之一,它在工农业生产和人们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 本单元让学生通过多种感官、多种方法探究常见岩石的特征,通过看图谈论、阅读资料,初步了解岩石是怎样形成的;还要让学生了解矿物是含有某种特定性质的石头,是构成岩石的要素。矿物有的具有美丽的颜色,有的晶莹剔透,有的闪闪发光,有的坚硬无比。研究矿物的特征、了解它们的性质用途,对学生来说,非常有吸引力;另外让学生知道科学是一把双刃剑:岩石与矿物在造福人类的同时,岩石和矿物资源正在日益枯竭,我们一定要保护它们。 三、单元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 ●会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常见的岩石,并能在观察实验中发现岩石的一些 性质; ●能够用相关的分类标准(如颜色、质地、形状)对岩石分类,能查阅 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形成的有关资料; ●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语言、文字、图画)记录观察结果,能够用 恰当的词语描述调查、探索和观察活动(如讨论岩石和矿物的性质时用到硬度、颜色、光泽等术语); ●初步学会制作花岗石的模型; ●会用感官和工具初步认识矿物的性质; ●能调查了解岩石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科学知识 ●知道常见岩石的特征,并能够识别它们; ●认识岩石有三种类型: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初步了解岩浆岩、 沉积岩、变质岩形成的过程; ●认识矿物的一些性质,了解它们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知道矿物质(同种物质组成)和岩石(两种或多种矿物质组成)的区 别;

七大造岩矿物鉴别及特征

常见造岩矿物的薄片鉴定 造岩矿物按其色率可以分为暗色矿物和浅色矿物,本章学习和鉴定的矿物主要有七大类。暗色矿物包括橄榄石类、辉石类、角闪石类和云母 类;浅色矿物包括石英类、长石类、和碳酸盐类。学习重点是了解并掌握七大类矿物的一般特征和常见变种的鉴定特征。难点是相似矿物的区别。 一、橄榄石类 橄榄石化学通式:R2[SiO4],R=Mg,Fe,Ca,Mn等。 橄榄石分类:可分为三个系列。(1)镁橄榄石-铁橄榄石系列。(2)锰橄榄石-铁橄榄石系列。 (3)钙铁橄榄石-钙镁橄榄石系列。 橄榄石(Olivine)(Mg,Fe)2[SiO4] 【晶体结构】斜方晶系; 【形态】晶体呈柱状或厚板状。但完好晶形者少见,一般呈不规则它形晶粒状集合体。 【物理性质】镁橄榄石为白色,淡黄色或淡绿色,随成分中Fe2+含量的增高颜色加深而成深黄色至墨绿色或黑色,一般的橄榄石为橄榄绿色;玻璃光泽;透明至半透明。解理中等;常见贝壳状断口。硬度6.5~7。 橄榄石(贵橄榄石)主要光学特征:多为粒状、无色、正高突起、解理不发育、裂开发育,最高干涉色二级末到三级初,平行消光、二轴晶、 (±)2V角近90°。 为超基性岩、基性岩的常见矿物。新鲜者呈柱状晶体,鲜艳的橄榄绿色或黄绿色,玻璃光泽,不规则断口或贝壳状断口。常见的蚀变为蛇纹石化、滑石化、碳酸盐化。 二、辉石类 辉石化学通式:R2[Si2O6],R=Mg、Fe、Al、Ca、Na等。 辉石分类:按其结晶特点可以分为两类。(1)斜方辉石亚族(紫苏辉石、顽火辉石等)(2)单斜辉石亚族(普通辉石、透辉石、霓辉石等)。 普通辉石(Augite)Ca(Mg,Fe2+,Fe3+,Ti,Al)[(Si,Al)2O6] 【晶体结构】单斜晶系; 【形态】短柱状晶体。横断面呈正八边形。普通辉石亦呈粒状。简单双晶和聚片双晶较常见。 【物理性质】灰褐、褐、绿黑色;条痕无色至浅褐色。解理完全,夹角87°;具裂开。硬度5.5~6。 共同光学特征:多为短柱状、横截面多为四边形和八边形,可见两组近正交完全解理,纵切面长方形,多见一组完全解理,正高突起,横截面多对称消光,2V角中等。

常见的动物教案

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对于分类知识已经有所了解;生活也教给了学生一些分类的经验; 事实上分类也只能根据事物的特征。动物分类知识本身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动物种类繁多, 特征千变万化,以它来学习分类方法有所不妥,不利于动物分类体系的建立。根据动物的不 同特征简单进行分类。无助于分类思想的强化,因此这里教学目标可设计为有目的地进行分类。要求学生分组对某些动物进行分类,同时要求说出为什么这样分,这样分有什么好处。 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辨析生物学分类中经常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这种分类方 法有什么道理,这样分的好处是什么?为了说明这种分类方法的意义,就不得不补充脊椎骨 和脊柱出现在生物学上的重要意义(支持体重,使躯体可以长得大;可以保护脊髓、内脏; 可以附着肌肉使得运动快速,增强适应能力。)。最后应是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动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习分类,分类需要根据事物的特征,分类是有目的的; 2、了解动物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了解分类的依据是脊椎骨形成的脊柱; 3、了解常见动物的分类。能力目标: 1、学习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2、学习表达和交流能力,发展合作、实践和创新能力。 3、利用分类学知识解决动物分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 2、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动物要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怎样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动物的重要特 征上。 教学方法: 教师参与的分组讨论式学习 媒体形式: 动物图片和实物模型

课题:第2章第2节常见的动物(2) 学情分析: 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可以进一步分类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分类可以逐级进行。分类的方法、过程和结果,学生已经基本了解,可以略讲。各类动物的主要特征需要进一步了解,它是动物检索、归类的基础,也是生活中用得到的知识。因此这一块应该是重点内容。对于动物的基本特征的介绍并不局限于书本上的知识,可以布置学生自己去查找, 给予他们一个逐渐积累的时间和过程。在了解各类动物特 征的基础上,再介绍分类检索的方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归纳脊椎动物各纲的主要特征和了解其中的常见代表动物; 2 、利用猜动物游戏,巩固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的主要特征; 3、学习利用43页的分支检索表,根据动物的特征来进行归类,填写42表格; 能力目标: 1、学习收集和利用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2 、学习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矿物的性质

2、认识矿物的性质 一、教学目的: 1、认识常见的矿物。 2、认识一些矿物对矿物分类。 3、按一定的分类标准对矿物分类。 4、知道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 5、知道矿物在颜色、透明度、光泽、形状、硬度等方面的特征。 二、教学重点:认识矿物的性质。 三、教学难点:区分透明与半透明的矿物。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用科学眼光和探究精神了解发现我们大自然中的矿物。 五、教学课时:2节 六、教学准备:花岗岩、放大镜、《科学材料袋》、纸、彩笔、矿物、食盐、挂图、岩石标本、小刀、铜钥匙、玻璃。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观察花岗岩的矿物组成。 1、提出问题:通过观察谁能说一说,花岗岩有什么特点? 2、学生观察,教师引导。 3、提出要求:A、用放大镜观察花岗岩。B、把你新的发现用彩笔绘出来。 4、学生分组观察(画图描述花岗岩颜色,颗粒等方面的特点) 5、学生代表发言,师生共同交流。 6、归纳:花岗岩中有白色、肉红色、黑色的颗粒。 7、教师用科学术语解读:“花岗岩” (二)认识常见的矿物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矿物岩石标本,学生分组观察。 2、问题:你们看到的是什么矿物?

3、学生回答,教师引导补充。 4、教师巡视引导学生再次观察矿物标本。 5、教师发问:“你知道哪些矿物?” 6、学生发言,教师归纳。 第二课时 (一)观察研究矿物的特征 1、师述:现在各小组讨论,还想从哪些方面来认识矿物?各组拿出方案。 2、学生分组制定观察矿物性质的方案,教师巡视引导并参与讨论。 3、学生代表介绍本组探究方法。 4、教师评价并引导,修改造作细则。 5、教师巡视,学生向由探究并及时交流。 6、教师提示(安全教育);如何用铜钥匙,小刀刃,玻璃的硬度来判别矿物的硬度。 (二)交流矿物的性质。 1、分小组汇报各自的探究成果。 2、组织学生互相和补充。 3、教师评价和小结。 (三)了解矿物的用途。 1、教师提问:A、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矿物? B、工农业生产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矿物? 2、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参与。 3、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内容介绍。 (四)总结 1、学生代表(以小组为单位)谈学习收获和对自己的评价。 2、作业:查阅有关“矿物岩石”的科普资料。

五年级下册科学说课稿-4.2认识矿物的性质苏教版

《认识矿物的性质》说课稿 说教材: (一)、地位、作用和特点: 本课是苏教版《科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岩石与矿 物”中的第2课。 本课通过组织学生研究几种常见矿物的性质,初步认识自然 界中常见的矿物,感受到自然界中资源的丰富和宝贵,为学习《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打下伏笔;通过自己多种多样的、不同方式的科学探究,知道它们的性质特征,学会鉴别常见矿物的方法;在探究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敢于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和感受, 充分体验人类了解矿物和掌握矿物的性质是为了更好地为人类开发、利用矿物服务,体验学以致用的乐趣。 (二)、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会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常见的矿物,并能在观察实验中发现矿物的 一些性质; 2、能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描述矿物的性质;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矿物在颜色、透明度、光泽、形状、硬度等方面的特征; 2、认识几种常见矿物,知道这些矿物的用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欣赏自然界各种矿物;

2、意识到科学技术给人类和社会带来的好处。 二、说学情: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在二、三年级学习过苏教版中《认识石头》、《铁从哪里来》《认识岩石》等内容,又经过本单元第一课的研究,比较了常见石头的异同,认识砂岩、砾岩、花岗岩、石英、黄铁矿、自然金等岩石,收集资料、讨论后了解了岩石的成因、模拟制作了花岗岩,充分认识了花岗岩的组成成分,掌握了用放大镜观察、放进水里、敲击、滴稀盐酸等认识岩石的方法,感知了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演变历史,发现岩石中含有化石、丰富的能源、各种金属和矿物质,体验到大自然的奥妙和自然资源的宝贵。但由于生活经历的缺乏,他们对繁多的岩石认识不足,对于各种岩石的性质和用途缺乏感性的认识。因此本课重点在于采用各种方法研究岩石的性质, 学会鉴别岩石,从颜色、透明度、光泽、硬度、形状等方面来判断岩石的种类。 三、说教法: 课程改革之后,教师的定位发生了变化,不再是课堂的权威,而 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参与者、组织者、合作者和帮助者。在教学过程设计方面,应该遵循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以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 为载体来展开整个教学过程,即通过观察提出问题一一做出假设 设计探究方案一一探究论证一一得出结论一一交流汇报课后延 伸探究。 四、说学法: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

《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自然界的岩石种类是数不胜数的,面对这些岩石,学生该如何去辨别呢?这节课的标题是《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通过观察,对比资料,这节课认识了这几种常见的岩石,但是时间一久,学生又马上会忘记。所以,这节课我在设计时把核心目标定位在“方法”上——通过观察几种常见的岩石,初步尝试像科学家那样用科学系统的方法来辨别岩石。希望通过活动,学生能认识其中的几种岩石,但最重要的还是学生尝试并初步学会这种方法的使用。 【教材分析】: (一)背景和目标 本课指导学生认识几种常见的岩石一页岩、砂岩、花岗岩、石灰岩、大理岩的特征。在观察上,不再只停留在颜色、光滑还是粗糙、是否透明等这些常见的物质属性方面,而是要进一步从岩石的结构、构造等方面进行观察。这是由于岩石是在各种不同地质条件作用下产生的,是按一定的结构和构造构成的,由矿物组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页岩、砂岩、花岗岩、石灰岩、大理岩这几种岩石从成因上分类分别属于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在结构和构造上有显著的不同。通过本课教学,不仅认识这几种岩石的特性,还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能力。这将为今后理解岩石的特性和成因之间的关系奠定一定的基础。 本课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进一步观察岩石”,二是“怎样识别它们”。 (二)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器材:标签或记号笔。 2、教师演示器材:页岩、砂岩、花岗岩、石灰岩、大理岩,滴管、稀盐酸、放大镜、岩石标本,滴管、稀盐酸,有关岩石用途的课件。 (三)教材说明 本课的重点是观察、记录几种岩石的特征。难点是根据岩石的特征对照资料识别它们。 第一部分:进一步观察岩石 在第一课初步了解到岩石的外部特征后,本课通过对几种常见岩石的观察和识别,指导学生进一步学习观察岩石的方法。教材选用的是页岩、砂岩、石灰岩、砾岩、花岗岩、大理岩。为什么选用这几种岩石呢,因为这几种岩石比较普遍又容易找到,还被人们在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从成因上分类,它们分属沉积岩、岩浆岩、变质岩,在结构和构造上特征明显。 “进一步观察岩石”的活动有两个目的:一是指导学生学习新的观察方法,二是引导学生关注岩石的本质特征,比如结构、构造等。结构主要指组成岩石的矿物颗粒的颜色、形状、大小,以及相互关系等。构造主要指各组成岩石的矿物的排列方式和充填方式所赋予

常见的动物 浙教版 教案

课题:第2章第2节常见的动物(1) 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对于分类知识已经有所了解;生活也教给了学生一些分类的经验;事实上分类也只能根据事物的特征。动物分类知识本身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动物种类繁多,特征千变万化,以它来学习分类方法有所不妥,不利于动物分类体系的建立。根据动物的不同特征简单进行分类。无助于分类思想的强化,因此这里教学目标可设计为有目的地进行分类。要求学生分组对某些动物进行分类,同时要求说出为什么这样分,这样分有什么好处。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辨析生物学分类中经常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这种分类方法有什么道理,这样分的好处是什么?为了说明这种分类方法的意义,就不得不补充脊椎骨和脊柱出现在生物学上的重要意义(支持体重,使躯体可以长得大;可以保护脊髓、内脏;可以附着肌肉使得运动快速,增强适应能力。)。最后应是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了解动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学习分类,分类需要根据事物的特征,分类是有目的的; 2、了解动物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了解分类的依据是脊椎骨形成的脊柱; 3、了解常见动物的分类。 能力目标: 1、学习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2、学习表达和交流能力,发展合作、实践和创新能力。 3、利用分类学知识解决动物分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 2、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动物要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怎样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动物的重要特征上。 教学方法: 教师参与的分组讨论式学习 媒体形式: 动物图片和实物模型 教学过程:

认识岩石

认识岩石 【教学目标】 1.能用简单工具对岩石进行较为细致的观察、研究,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能力,并能用图和文字表达,会查阅有关岩石的资料。 2.在探究中愿意合作交流,在欣赏美石中体验自然美。 3.能利用简单的观察仪器观察岩石的主要特征,知道岩石具有硬度、遇酸的反应、纹理、形态、结构等特征 【本课探究所具备的知识能力基础】放大镜、小刀、滴管的使用、锤子的使用,研究岩石的简单方法,正确使用盐酸,会查找筛选资料。 案例背景分析: 活动准备提出了要研究岩石需要的材料:除了到大自然中去采集各种各样的岩石外,还要准备放大镜、小刀、锤子等工具,搜集一些有关岩石方面的资料。 本课只有一个活动,想办法研究我们搜集的石头。包括两个环节:一是研究岩石的方法。教科书中呈现了一个交流框“研究岩石的方法”,旨在引导学生把交流的方法及时记录下来。通过提示学生展开对岩石的观察研究,明确研究思路,领会研究方法。二是研究岩石的特征。 教科书观察记录设计了一个记录表格,分别用看、摸、刻、盐酸等方法科学地,有目的、有方向地探究岩石的特征,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描述自己研究的岩石的特征。 在自由活动中,根据岩石的硬度给采集的岩石分类。提供的指向富有活动性,但在上一个环节:想办法研究我们的岩石中学生已经认识到岩石的硬度情况并做了详细的记录,因此学生按硬度来分类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教科书中提示“还有其他的分类方法……”引导学生根据本课所掌握的研究岩石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给岩石分类。 拓展活动中教科书提出了一个活动指向;给搜集的岩石命名。(本环节调到了第二大环节:想办法研究我们搜集的石头中完成,在研究岩石的特征过程中学生要先给岩石起名字再进行探究,这样更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使学生的探究思路更有条理)因此让学生在课下通过调查,查阅资料等方式来了解更多的有关岩石方面的知识,以增加学生对岩石的了解,作为本课研究的延伸。 教学过程描述: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关于地表岩石的视频资料,想不想看?好,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学生伴着音乐观看岩石的视频资料)

常见的动物教学设计

《常见的动物》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科学就在我们身边”是本节课的设计宗旨。按照科学课程标 准要求,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几种动物入手,了解并掌握动物的分类。 二、教材和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由动物的分类方法、常见的脊椎动物、常见 的无脊椎动物三部分构成。脊椎动物的分类是本节内容的重难点,应该 通过多举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的动物来解释,让学生结合特例来理解脊椎 动物的分类方法。 2、学情分析:上一节课已经在个体角度介绍了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让学生们了解了生物个体的基本构造层次。本节课是在上一节课的基础 上从宏观角度来将生物进行分类,通过图片展示、观察,让学生们在此 过程中学会归纳总结,为后续学习植物的分类做准备。 三、教学目标 1、学会按照动物的生活习性、形态特征、分布区域等条件对动物简 单分类 2、了解现在“界、门、纲、目、科、属、种”的科学分类方法 3、了解林耐对生物分类方面做出的贡献 4、了解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区别 5、并掌握脊椎动物的分类及其依据,了解常见无脊椎动物所属的类 别 四、重难知识点 1、“界、门、纲、目、科、属、种”的科学分类方法 2、脊椎动物的特征及对其特征的应用 五、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讲解,培养学生对动植物的保护意识和探索大自然的好奇心。 六、教学过程 1、通过第2张幻灯片,首先向学生们展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九种动物的照片,让同学们依据其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分布区域等条件从不同的方面自行进行分布。在自行分类完毕后,请学生们站起来讲讲自己如何分类和分类依据,讲完后进入第3张幻灯片

2、在第3张幻灯片中,引入现行的科学的分类方法,随后讲解两种动物重合的级别越多亲缘关系越近的关系,并在当堂举例应用。在该幻灯片中也会穿插介绍林耐对于生物分类的贡献。讲完后进入第4张幻灯片 3、在第4张幻灯片中,安排了学生们观察蛙、鱼、鸟和羚羊的骨骼模型,通过对这四种动物骨骼的观察,让学生们找出其共同点——即都拥有一根脊柱。此时前往第5张幻灯片,引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个名词,并引入“脊椎是由多块脊椎骨构成的”这一概念。 4、在第5张幻灯片末尾,展现脊椎动物的五个成员即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并逐一通过超链接前往各自页面进行讲解该类动物的相关特点(如点击“鱼类”前往第6页,讲解鱼类用腮呼吸,用鳍游泳,分布在淡水和海水中,体表覆盖有鳞片的特点),讲解后点击幻灯片左下角的“返回”键返回到第5张幻灯片,从而开始点击进入下一类动物的相关页面进行讲解。 5、在全部讲解完后,点击第5张幻灯片左下角的“前往第11页”的按键前往第11页。在第11页安排了一个表格,让学生们利用刚刚学习的五种脊椎动物的特点对第2张幻灯片出现的动物进行重新分类,从而对刚学的内容进行巩固加强。 6、给出几张常见的无脊椎动物的照片,简单介绍各类无脊椎动物及其所属类别(该部分考纲中所占比例较低,故不详细介绍)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最新五年级科学下册《认识矿物的性质》教案

《认识矿物的性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的: 1、认识常见的矿物。 2、认识一些矿物对矿物分类。 3、按一定的分类标准对矿物分类。 4、知道岩石是由矿物组成的。 5、知道矿物在颜色、透明度、光泽、形状、硬度等方面的特征。 二、教学重点:认识矿物的性质。 三、教学难点:区分透明与半透明的矿物。 四、情感态度价值观:用科学眼光和探究精神了解发现我们大自然中的矿物。 五、教学课时:2节 六、教学准备:花岗岩、放大镜、《科学材料袋》、纸、彩笔、矿物、食盐、挂图、岩石标本、小刀、铜钥匙、玻璃。 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观察花岗岩的矿物组成。 1、提出问题:通过观察谁能说一说,花岗岩有什么特点? 2、学生观察,教师引导。 3、提出要求:A、用放大镜观察花岗岩。B、把你新的发现用彩笔绘出来。 4、学生分组观察(画图描述花岗岩颜色,颗粒等方面的特点) 5、学生代表发言,师生共同交流。

6、归纳:花岗岩中有白色、肉红色、黑色的颗粒。 7、教师用科学术语解读:“花岗岩” (二)认识常见的矿物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矿物岩石标本,学生分组观察。 2、问题:你们看到的是什么矿物? 3、学生回答,教师引导补充。 4、教师巡视引导学生再次观察矿物标本。 5、教师发问:“你知道哪些矿物?” 6、学生发言,教师归纳。 第二课时 (一)观察研究矿物的特征 1、师述:现在各小组讨论,还想从哪些方面来认识矿物?各组拿出方案。 2、学生分组制定观察矿物性质的方案,教师巡视引导并参与讨论。

3、学生代表介绍本组探究方法。 4、教师评价并引导,修改造作细则。 5、教师巡视,学生向由探究并及时交流。 6、教师提示(安全教育);如何用铜钥匙,小刀刃,玻璃的硬度来判别矿物的硬度。 (二)交流矿物的性质。 1、分小组汇报各自的探究成果。 2、组织学生互相和补充。 3、教师评价和小结。 (三)了解矿物的用途。 1、教师提问:A、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矿物? B、工农业生产中哪些地方用到了矿物? 2、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参与。 3、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内容介绍。 (四)总结 1、学生代表(以小组为单位)谈学习收获和对自己的评价。 2、作业:查阅有关“矿物岩石”的科普资料。

野外认识岩石矿物的资料讲解学习

野外认识岩石矿物的 资料

(一)碎屑岩 碎屑岩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观察描述: 1颜色:要求指出岩石的总体颜色,并要区别新鲜面和风化面的颜色。 2?构造:看有无微层理和层面构造,一般以块状构造常见。沉积岩的其它宏观构造主要在野外识别。 3.结构 (1 )碎屑部分:描述碎屑颗粒大小及其百分含量。若为粗碎屑岩,描述砾石或角砾 (包大小、形状、磨圆度等。 (2 )胶结物部分:常见胶结物有钙质胶结、泥质胶结、硅质胶结、铁质胶结,鉴定胶结物成分的方法见前述。此外,粗碎屑岩还要描述胶结类型,是基底胶结、孔隙胶结,还是接触胶结。 (3)碎屑成分:鉴定石英、长石、白云母,岩屑等几种常见的碎屑类型,并估计其百分含量。 (4 )次生变化:岩石受风化,会使长石风化为粘土矿物,二价铁氧化为三价铁等。形成次生色明显者需仔细描述并与该岩石本身的颜色区分开。 (二)粘土岩 由于粘土矿物非常细小,故要在手标本中肉眼鉴定其成分是困难的。主要观察描写粘土岩的颜色和物理性质。 (1)颜色:一般的粘土岩往往为浅色,混入有机质则显黑色,混入氧化铁呈褐色,含绿泥石、海绿石等为绿色。 (2)物理性质:观察岩面断口、硬度、可塑性,在水中可否被泡软,吸水性强弱等。 (3)构造:观察岩石中有无层理、波痕、结核、泥裂等。 (4)其它:如是否含有生物化石等。

四、一些常见碎屑岩的基本特征 (一)碎屑岩类 砾岩粒径大于2mm的碎屑占50%以上,具砾状结构,层理发育差?砾石一般为圆或 次圆状者称砾岩,呈棱角和次棱角状者称角砾岩。单成分砾岩一般分选性和磨圆度均好。如石英砾岩。复成分砾岩一般分选不好,圆度变化也大。砾岩的胶结物中,硅质、钙质、铁质和泥质均有。 砂岩粒径介于2?0.05mm之间的砂粒占50%以上,具砂状结构,各类层理均可发 育。按砂粒大小可进一步分为粗砂岩(粒径2?0.5mm)、中砂岩(粒径0.5?0.25 mm )和细砂岩(粒径0.25?0.05mm)。石英砂岩中石英含量占75%以上,甚至95%以 上,一般磨圆度高,分选好,颜色浅。长石砂岩中石英含量V 75%,长石含量〉25% .浅 红色到浅灰色。圆度较差,分选中等或差。岩屑砂岩中石英含量V 75%,岩屑含量〉 25%,颜色深,圆度和分选都很差. 粉砂岩粒径介于0.05?0.005mm的碎屑颗粒占50%以上,具粉砂状结构。多呈阶薄层状,平行或微波状层理。颗粒细小,肉眼难以辨认;放大镜下可识别石英颗粒或有少量白云母?岩石断面粗糙,无滑感,可以此与粘土岩区别。黄士是未固结的粉砂岩,呈土黄色,松散状,层理不清,主要由石英、长石等粉砂组成,含粘土矿物及碳酸钙结核。 (二)粘土岩类 粘土岩是分布最广的一类沉积岩,具泥质结构,水平层理,主要由各种粘土矿物组成 常见岩石类型有: 粘土未固结或弱团结的粘土岩,具吸水性和可塑性,在水中易泡软?单矿物粘土有高 龄石粘土、蒙脱石粘土、水云母粘土等,但自然界多数为复矿物粘土。 泥岩固结较好的粘土岩,呈块状,吸水性和可塑性极弱,在水中不易泡软,成分较复 杂,多水云母,含粉砂。 页岩固结很好的粘土岩?呈叶片状?无吸水性和可塑性,水中不能泡软?可按其所含

常见的小动物的特点

教学课题 1.常见的小动物的特点教学课时 1 教学目标1.认识生活在水里、陆地上、天空中的一些常见动物,知道它们的名称,能帮这些动物找到家。 2.了解一些特殊动物的居住环境。 3.知道身边生活着各种各样的动物 教学重点 认识生活在水里、陆地上、天空中的一些常见动物 教学难点 认识生活在水里、陆地上、天空中的一些常见动物 教学过程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 1. 图片:小乌龟、小蜗牛、小鸟、松鼠、螃蟹、小鱼、蚯蚓、蚂蚁、小青蛙若干;河蚌、海螺各一个。 2.画有小河、草地、大树的背景图一幅。 经验准备:幼儿认识各种动物,了解一些常见动物的特性活动过程: 一、情景中认识生活在海陆空的常见动物。 今天有小动物要来做客,我们看看是谁第一个来呀?我们拍拍手欢迎它。小鸟是怎么来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二、送小动物回家 示范送小动物回家。 玩了一会,小动物们想回家了,可是小鸟、小鱼、小蚯蚓迷路了,请小朋友来帮它们找找家,好吗?(出示背景图) 小鱼的家在哪?小鸟的家在哪里?小蚯蚓好着急,那它的家在哪啊?集体送小动物回家。 (1)提问:小动物们都找到家了,好高兴呀。可它们好孤单呀,我们给他们找找好朋友吧,还有谁也住在小河里、泥土里、大树上呢?(2)找动物图片。 现在请小朋友们来帮它们找一找好朋友?看看你的垫子下面藏着什么小动物?请把它找出来,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它是谁?住在什么地方?(3)请个别幼儿说,并送回家。(教师随机指导) (4)教师小结。 三、了解一些特殊动物的居住地。 1.教师出示蜗牛图片,引出故事《小蜗牛找家》。还有一个小动物也想请小朋友来找家,我们来看看是谁?它长的什么样?它的住在什么地方呢? 2.教师演示图片,讲述故事。 小朋友给小蜗牛找了很多的家,那它到底住在什么地方呢?我们和小蜗牛一起去找找吧?小蜗牛有没有找到家呀?它住在哪里最快乐? 3.介绍河蚌、海螺。 (1)小蜗牛也找到家了,好高兴呀,小朋友们知道还有哪些小动物是住在壳里的?(2)出示河蚌、海螺。 你们认识这些小动物吗?它们叫什么名字?它们住在哪里?(3)教师小结 四、了解其它小动物的家。

《认识岩石》

3 认识岩石 【教案设计】王强增 【单位】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教研中心 教学目标: 1、会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常见的岩石,并能在观察实验中发现岩石的一些基本特征。 2、知道常见岩石在颜色、结构、软硬等方面的不同以及遇酸反应中的不同特征。 3、知道岩石的基本特征,并会给岩石分类。 4、欣赏自然界岩石的美丽,产生喜爱祖国山水的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会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岩石的一些基本特征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每组8种物质,分别是1号:花岗岩、2号:砂岩、3号:页岩、4号:石灰岩、5号:大理岩、6:玻璃、7:陶瓷、8、砖块;放大镜、小刀 教师准备:各种有关岩石资料的课件、稀盐酸、滴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谈话:(课件出示岩石的图片)我们来欣赏几幅图片,欣赏之后要告诉大家,你主要看到了什么? 谈话:石头,是我们平日里的一种俗称,你知道它的科学名字叫什么吗?岩石。(板书课题:岩石) 谈话:日常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岩石? 学生交流 小结:像建筑工地、田野、海中、河沟等等地方都有岩石,我们可以说,岩石无处不在。 【设计意图:对于石头,学生平日里是司空见惯,但对于石头的科学名称——岩石,很大一部分学生不知道,所以需要教师点明。在引导学生回想平日在哪儿见过岩石时,学生的回答非常精彩,通过学生的交流、教师的补充,学生深刻认识到岩石无处不在。至此,这两个小小的知识点不经意间被成功解决。】

二、探究活动: (一)认识岩石 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岩石,可不巧的是,课前在为每个小组分发岩石时,将岩石和其他的物质混在了一起,你能把岩石从中挑选出来吗? (学生从混合的物质中挑选出岩石) 谈话:刚才同学们凭着生活经验挑选出了自己认为是的岩石,找的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为什么其他的就认定不是岩石呢? 引导学生了解玻璃、陶瓷、砖块,都是人工制造的,不是自然界形成的。 提问:看着这5种岩石,我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我们很多人家铺地面时都要用到岩石,可用的是哪一种岩石呢?谁来发表一下自己的意见? 学生交流自己的看法。 小结:看来同学们之间出现不同的意见了。要决定用哪种岩石,能不能只从外表上就能做出决定?我们需要了解岩石的?(特点)再来决定哪种最合适,是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这五种常见的岩石。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从众多物质中挑选出岩石,从而明确岩石与非岩石的本质区别,即岩石是大自然形成的,而非人工制造。在接下来的“铺地面时用到哪种岩石”一环节的设计,是想提前设疑同时埋下伏笔,让学生明白当认知结构发生冲突时,要想解决问题,只能通过研究学习,自己来解决这个问题。进而激发学生对本课的探究欲望。】(二)研究岩石的特征 1.观察岩石常见特征 提问:要想研究岩石的特点,你觉得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研究? 学生交流:软硬、光滑度、结构、颜色、形状…… 师生交流:用什么方法,怎么观察岩石的特点? 方法引导:用小刀刻、用手摸、用放大镜观察 师:岩石的结构主要分为两类,(课件出示相应的图片)一类是一层一层的层状,(课件出示相应的图片)一类是由很多颗粒组成的颗粒状。如果你观察的岩石是颗粒状结构,还要认真观察颗粒的粗细程度。 生:颜色:用眼睛看 生:形状:用眼睛看

常见的动物的教案

常见的动物 大岭小学汪春梅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在观察活动中能运用各种感官识别常见的动物,观察描述常见动物的特征,会依据特定标准对不同动物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分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体的实践活动中运用多种感官多角度观察动物,激发学生参与科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科学知识 1、说出更多常见动物的名称,在对动物进行分类的过程中体会动物分类的标准;初步意识到要抓住动物的典型特征来认识动物。 2、对动物特征进行特征描述的过程中增加对动物的理解。教学的重点 常见动物,观察描述常见动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 会依据特定的标准对不同动物进行简单的比较和分类。 教学准备 相关动物的视频和图片。 教学过程 课前活动

孩子们,你们都认识我吧?(认识)那我们已经是老朋友了。那老朋友之间就应该很了解吧。你们认为我是怎样的一个人呢?(由孩子们自由发言)其实汪老师也挺了解大家的,你们班的孩子个个都聪明,能干,学习很认真,成绩也不错,上课都争着发言,凡是上过你们班课的老师都竖大拇指呢!今天老师很好奇一件事,很想知道你们家养了什么小动物,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呢?愿意告诉老师吗?(生自由发言,随机表扬) 一、导入新课 孩子们,经过课前的谈话知道你们很喜欢动物。今天我和孩子们一道学习有关动物的课题,你能用朗读的方式,告诉我你们喜欢动物的程度吗?齐读课题。(读得很精神,声音洪亮,非常自信,老师就喜欢你们这样的孩子,希望你们这节课的学习都像这样。) 今天我特为孩子们准备了一段可爱的动物世界视频,你们想看吗?(想)在看视频时,老师有个小小的要求:认真看,边看边想这里面有哪些动物是自己认识的?认识的记住它们的名字。看谁的记忆力真棒。看完后,提问:你都记住了哪些动物的名字?互相交流。孩子们,自然界中动物的种类可多啦!大约有150万种呢!我们看的只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 老师今天给孩子们还准备了大家平时常见的一些动物图片,想和这些动物交朋友嘛?(想) 二、讲授新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