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生物技术绪论 教案

农业生物技术绪论 教案

绪论

一、授课章节

绪论。

二、学时安排

2学时。

三、教学目标

1.掌握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定义。

2.掌握农业生物技术的应用方面。

3.了解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史。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

1.农业生物技术概念。

2.农业生物技术的应用。

难点:

农业生物技术内涵。

五、教具

电化教学设备。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Ⅰ导入

21世纪是一个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世纪,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必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广泛的应用,那么什么是生物技术呢?它包括哪些方面呢?本次课我们就来学习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及其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II新课

一、农业生物技术的内涵

1.生物技术的内涵

生物技术是指“利用细胞和分子过程来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技术”。

2.农业生物技术

农业生物技术是以农业生物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农业应用为目的,以现代生物技术为主体的综合性的技术体系。

农业生物技术是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生物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将成为推动世界农业跨越式发展的主导力量。

二、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史

农业生物技术这项新兴的高新技术孕育于古老悠久的农业生产技术之中。从“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时代,不断驯化选择野生生物进行栽种和饲养,这便是生物学、栽培学、耕作学、饲养学等学科的萌芽。19世纪中期,法国伟大的微生物学家巴斯德,首先揭示了发酵作用的实质是由微生物引起的,由此奠定了发酵工程的科学基础。遗传学三大规律发明者之一孟德尔,根据8年(1857~1865)的豌豆杂交试验结果,在1866年“植物杂交的试验”论文中阐述了性状遗传是受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控制的,并首次提出了遗传学的分离规律和独立分配规律。美国科学家摩尔根等人用果蝇做了大量试验,进一步证实了孟德尔的两个遗传规律,并把他假定的遗传因子(即基因)以直线定位在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进而创立了基因论。这样,摩尔根发现的连锁与交换规律和孟德尔的分离规律、独立分配规律共称为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经典遗传学。

1944年阿委瑞等人用生物化学方法证实了染色体上的重要组成部分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953年沃森(Watson )和克里克(Crick )通过X 射线衍射分析研究,提出了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进而明确了基因是DNA 分子上的一个区段,从而奠定了分子遗传学的基础。

1973年,转基因的技术问题被解决。1983年首次获得转基因植物,至今已有35科120多种植物转基因获得成功。

1902年,德国植物学家哈伯兰特(Haberlandt )提出了高等植物的器官和组织为多种细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

胞组成的观点,以及植物细胞全能性的理论,并首次发表了植物离体细胞培养实验的报告。自哈伯兰特的实验之后,直到1934年美国的怀特(White)由番茄根建立了第一个活跃生长的无性繁殖系,?并反复转移到新鲜培养基中继代培养,使根的离体培养实验获得了真正的成功,并在以后28年间培养了1600代。这之后,怀特又以小麦根尖为材料,研究了光、温度、通气条件、pH、培养基组成等各种培养条件对生长的影响,并于1937年建立了第一个组织培养的综合培养基,该培养基后来被定名为White培养基。怀特于1943年发表了《植物组织培养手册》专著,使植物组织培养开始成为一门新兴的技术。

20世纪40年代,抗生素的发现不但引起了医药界的革命,使不少过去难以医治的传染病能有效地控制,而且也将传统的厌氧发酵技术发展成为现代化的深层通气搅拌培养,包括菌种的分离、选育、发酵器设计、空气净化、发酵条件以及产品分离、提纯等技术。人们可以利用这套技术大规模生产人类必需的氨基酸和维生素。

可以认为,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是奠定农业生物技术理论的阶段,而70年代以来,农业生物技术的应用才发生了质的飞跃,进入了实用阶段。生物技术作物、生物农药、生物肥料、名特优新植物的组培快繁、食用菌生产等迅速发展,在全球范围内显示出极好的发展前景。

三、农业生物技术的应用

1.生物技术作物

生物技术作物是指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和基因重组技术引入其他生物或物种的基因而培育出来的作物,这种作物也叫基因改性作物或基因重组作物。

生物技术作物最初实现商品化是在1996年,全球的种植面积仅为170万hm2。而2008年,生物技术作物的种植面积已达到1.25亿hm2,种植的国家有25个。截至2008年,全球生物技术作物累计种植面积达到8亿hm2,距首次4亿hm2大关仅用时3年,而突破4亿hm2大关用了整整10年。

2008年,我国生物技术作物种植面积达380万hm2,在全球生物技术作物种植面积超过100万hm2的8个国家中排名第6。前三位分别是美国(6 250万hm2)、阿根廷(2 100万hm2)和巴西(1 580万hm2)。中国种植的生物技术作物包括棉花、番茄、杨树、牵牛花、抗病毒木瓜和甜椒。

2.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是指直接利用生物产生的生物活性物质或生物活体作为农药,如以虫治虫,以及人工合成的与天然化合物结构相同的农药。

生物农药具有生产原料来源广泛、对非靶标生物安全、毒副作用小、对环境兼容性好等特点,已成为全球农药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我国生物农药主要品种有Bt杀虫剂、农用抗生素、植物源农药、病毒类农药、真菌类农药、植物生长调节类农药,大宗产品仍以井冈霉素和Bt为主。在2001年原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高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中,天然植物源杀虫剂菊酯、年产6 000 t“武大绿洲”系列生物病毒杀虫剂、真菌生防制剂、复合微生物活菌制剂和年产5 000 t的寡聚糖生物农药5个生物农药项目获得批准。2002年又批准年产3 000 t“安徽奥绿”系列生物病毒杀虫剂、年产1×104 t宁南霉素、线虫生防制剂和年产3×104 t固体发酵Bt等生物农药项目。2004年登记的生物农药活性成分品种为140种,占我国农药总有效成分品种的15%;产品411个,占注册登记农药产品的8%;制剂年产量(12~13)×104 t,约占农药总产量的12%;年产值约3亿美元,占农药总产值的10%左右;使用面积约0.3亿多公顷。目前,每年新研制成功和登记注册的生物农药品种以4%的速度递增。

3.微生物肥料

微生物肥料是人工培养某些有益的土壤微生物而制成,有根瘤菌肥、固氮菌肥、磷细菌肥和钾细菌肥等,它们是以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来改善植物营养,刺激植物生长或抑制有害病菌在土中活动,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以提高作物产量。由于其本身的生产成本低、用量少、无毒无害、不污染环境的优点,国内外都在积极研究、开发和应用。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生产微生物肥料的工厂超过300家。微生物肥料的年生产总量达到400多万吨。按我国每年仅大豆、花生两种豆科作物播种面积约1 100万hm2、一般国家使用根瘤菌肥料(接种剂类型)占播种豆科根瘤菌面积30%~50%计算,每年应有330~550万hm2的面积需要应用,年使用豆科根瘤菌剂至少应为26 500~80 000t,但实际我国花生、大豆生产中菌剂应用面积不足总播种面积的0.1%,应用缺口很大。其次,我国目前化肥实际用量达1.2亿吨以上,而微生物肥料年产仅百万吨(接种剂型仅占10%左右),年产量仅为化肥的1/300,如果微生物肥料的产量达到化肥用量的3%左右,则可大幅度减少化肥用量,取得降低农民投入、提高产品品质、减少环境污染等巨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随着优良菌种的不断选育、生产工艺进一步完善和产品质量的不断提高,微生物肥料的生产及应用将会有更大的发展。

4.食用菌

食用菌是指真菌中人类能够食用的那部分种类的统称。据统计,我国目前食用菌的生产已经由1978年的5万吨增加到2008年的1 600多万吨,年产量已经占到世界总产的70%

以上,居世界首位。2006年全国食用菌总产值突破600亿元,出口创汇11.2亿美元,在国内农业产值的排序中,食用菌仅次于粮、蔬、油、棉、果,居第六位,成为农业中一项新兴产业。据中国食用菌协会统计,目前全国食用菌产值超千万元人民币的县达到500多个,亿元以上的达100多个。

5.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指在离体条件下,把植物的一小部分组织或器官,如一个茎尖、一小块叶或一小段茎,接种于玻璃容器里的培养基上,使它们重新形成植株的一种方法。

组培快繁的商业性应用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兰花工业,80年代已被认为是能够带来全球经济效益的产业。全世界组培苗的年产量呈逐年快速增长的趋势,每年的产量超过数十亿株,美国Wyford国际公司、印度American Hybird Seeds种子公司等每年的产量达到数千万株。由于组培苗越来越多地被生产者所接受,导致了组培新公司的诞生就像他们繁殖的植株数量一样以指数级增长。据估计,全球植物组培苗的贸易额约占生物技术产业年交易总额的10%,约150亿美元,并以每年15%的速度递增。

四、学习本课程的任务和目标

1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种植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从事农业生产所必需的农业生物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2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在校内或有关生产单位集中强化训练农作物或园艺植物育种技术、优良品种组培快繁技术、农业微生物分离培养技术、食用菌栽培技术等。强化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增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竞争能力和自主创业能力。

III作业

1.简述农业生物技术的内涵。

2.简述农业生物技术的应用。

《电子技术基础》正式教案

电 子 技 术 基 础 教 案 §1-1 半导体的基础知识

目的与要求 1. 了解半导体的导电本质, 2. 理解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的概念 3. 掌握PN结的单向导电性 重点与难点 重点 1.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 2. PN结的单向导电性 难点 1.半导体的导电本质 2.PN结的形成 教学方法 讲授法,列举法,启发法 教具 二极管,三角尺 小结 半导体中载流子有扩散运动和漂移运动两种运动方式。载流子在电场作用下的定向运动称为漂移运动。在半导体中,如果载流子浓度分布不均匀,因为浓度差,载流子将会从浓度高的区域向浓度低的区域运动,这种运动称为扩散运动。 多数载流子因浓度上的差异而形成的运动称为扩散运动 PN结的单向导电性是指PN结外加正向电压时处于导通状态,外加反向电压时处于截止状态。 布置作业 1.什么叫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 第一章常用半导体器件 §1-1 半导体的基础知识 自然界中的物质,按其导电能力可分为三大类:导体、半导体和绝缘体。 半导体的特点: ①热敏性 ②光敏性 ③掺杂性 导体和绝缘体的导电原理:了解简介。

一、半导体的导电特性 半导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和绝缘体之间的物质,如硅(Si)、锗(Ge)。硅和锗是4价元素,原子的最外层轨道上有4个价电子。 1.热激发产生自由电子和空穴 每个原子周围有四个相邻的原子,原子之间通过共价键紧密结合在一起。两个相邻原子共用一对电子。室温下,由于热运动少数价电子挣脱共价键的束缚成为自由电子,同时在共价键中留下一个空位这个空位称为空穴。失去价电子的原子成为正离子,就好象空穴带正电荷一样。 在电子技术中,将空穴看成带正电荷的载流子。 2.空穴的运动(与自由电子的运动不同) 有了空穴,邻近共价键中的价电子很容易过来填补这个空穴,这样空穴便转移到邻近共价键中。新的空穴又会被邻近的价电子填补。带负电荷的价电子依次填补空穴的运动,从效果上看,相当于带正电荷的空穴作相反方向的运动。 3.结论 (1)半导体中存在两种载流子,一种是带负电的自由电子,另一种是带正电的空穴,它们都可以运载电荷形成电流。 (2)本征半导体中,自由电子和空穴相伴产生,数目相同。 (3)一定温度下,本征半导体中电子空穴对的产生与复合相对平衡,电子空穴对的数目相对稳定。 (4)温度升高,激发的电子空穴对数目增加,半导体的导电能力增强。 空穴的出现是半导体导电区别导体导电的一个主要特征。 二、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 本征半导体 完全纯净的、结构完整的半导体材料称为本征半导体。 杂质半导体 在本征半导体中加入微量杂质,可使其导电性能显著改变。根据掺入杂质的性质不同,杂质半导体分为两类:电子型(N型)半导体和空穴型(P型)半导体。 1. N型半导体 在硅(或锗)半导体晶体中,掺入微量的五价元素,如磷(P)、砷(As)等,则构成N型半导体。 在纯净半导体硅或锗中掺入磷、砷等5价元素,由于这类元素的原子最外层有5个价电子,故在构成的共价键结构中,由于存在多余的价电子而产生大量自由电子,这种半导体主要靠自由电子导电,称为电子半导体或N型半导体,其中自由电子为多数载流子,热激发形成的空穴

农业生物技术期末试题.doc

2017 年秋唐河职专种植类基础课期末试卷《农业生物》(满分 100 分)注意:所有答案都要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装卡上,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就是亲代与子代个体之间 号考的() A. 连锁 B.分离 C.遗传 D.都不是 2. DNA 分子具有 () A. 特异性 B.互异性 C.排斥性 D.都不是 场订 考 3.人类成熟细胞染色体数目为 A.n=21B.2n=46C.2n=30D.n=24 4.自由组合规律是发现并首次提出的。 名 姓级班 A.孟德尔B.贝特生C.达尔文D.摩尔根5.减数分裂中,联会发生在() A.姊妹染色单体之间B.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线 C.同源染色体之间D.非同源染色体之间 6.同一单位性状在不同个体间表现出来的相对差异称

为 A.相对性状 B .变异性状C.表现性状 D.差异性状 7. DNA 分子两条链的盘旋方向() A、同向平行 B、反向平行C 、同向交叉 D 、反 向交叉 8. 一个性母细胞经过一次完整减数分裂过程产生() 个子细胞 A、1 B、2 C、4 D、8 9.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发生在()。 A.偶线期 B .粗线期 C .双线期 D .终变期 10.减数分裂中,c实现了染色体数目减半() A.前期I B.中期I C.后期I D. 末期 I 11、水稻由高杆变为矮秆,生长在水沟边的植株比其他 的高大()。 A、两者都是可遗传的变异 B 、前者是可遗传的变 异,后者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C、两者都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D 、前者是不可遗传的变 异,后者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12、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 、大麦的高秆与小麦的矮秆B、人的身高与体重 C.玉米的黄粒与凹陷 D.甜玉米与非甜玉米 13 、已知红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F1 全部是红花豌 豆,让 F1 与隐形亲本测交一代,则测交一代中红花豌 豆和白花豌豆的比例是() A、4:1 B、3:1 C、2:1 D、1:1 14、T 代表() A、胸腺嘧啶 B 、胞嘧啶C、鸟嘌呤 D 、腺嘌呤 15.普通小麦的染色体数目()。 A、24 B、20 C、42 D、46 16、杂种 YyRr 独立遗传,自交后代群体中纯合体的比 例()。 A、1/16 B、1/12 C、1/8 D、1/4 17、下面都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红葡萄与白葡萄 B、黄菊花与白菊花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案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教案 1、本课程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电气信息类专业的主要技术基础课。其目的与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常用半导体器件和典型集成运放的特性与参数,掌握基本放大、负反馈放大、集成运放应用等低频电子线路的组成、工作原理、性能特点、基本分析方法和工程计算方法;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后续课程和深入学习这方面的内容打好基础。 2、本课程教学要求: 1.掌握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外部特性、主要参数、等效电路、分析方法及应用原理。 2.掌握共射、共集、共基、差分、电流源、互补输出级六种基本电路的组成、工作原理、特点及分析,熟悉改进放大电路,理解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方式及分析方法,理解场效应管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分析方法,理解放大电路的频率特性概念及分析。 3.掌握反馈的基本概念和反馈类型的判断方法,理解负反馈对放大电路性能的影响,熟练掌握深度负反馈条件下闭环增益的近似估算,了解负反馈放大电路产生自激振荡的条件及其消除原则。 4.了解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组成和典型电路,理解理想运放的概念,熟练掌握集成运放的线性和非线性应用原理及典型电路;掌握一般直流电源的组成,理解整流、滤波、稳压的工作原理,了解电路主要指标的估算。

3、使用的教材: 杨栓科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高教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目: 康华光编,《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第四版,高教出版社 童诗白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高等教育出版社, 张凤言编,《电子电路基础》第二版,高教出版社, 谢嘉奎编,《电子线路》(线性部分)第四版,高教出版社, 陈大钦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问答、例题、试题》,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唐竞新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解题指南》,清华大学出版社, 孙肖子编,《电子线路辅导》,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谢自美编,《电子线路设计、实验、测试》(二),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绪论 本章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要求学生了解放大电路的基本知识;要求了解放大电路的分类及主要性能指标。 本章总体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采用多媒体教学) §1-1 电子系统与信号0.5 §1-2 放大电路的基本知识0.5

《农业生物技术》试题_一

《农业生物技术》试题一 班级:_________考号:_________姓名:_________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微生物: 2、培养基: 3、菌落: 4、碳源: 5、纯化 二、填空(每小题0.5分,共25分) 1.微生物的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微生物简单的分类主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969年,塔克首先提出了五界系统,后经我国学者丰富为六界,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般细菌个体的基本形态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放线菌菌丝体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6.酵母菌的个体类似细菌,大多数为单细胞,一般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些菌体能相互连接并延长成菌丝体,成为____________。 7.微生物的生长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大部分营养。 8.根据微生物所需要的营养和能源不同,将微生物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4种营养类型。 9.培养基按选用营养物质的来源不同,将培养基分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按照培养基的形态又可将培养基分别调制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不同形式。 11.食用菌母种的制作过程中纯种的分离常用的方法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12.金针菇是一种____________的食用菌,有性阶段产生 ____________,每个担子产生____________个担孢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种交配型。 13.金针菇消毒的方式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方 法。 三、判断((每小题1分,共10分。) 1

农业生物技术复习资料

1、生物技术—— 2、农业生物技术—— 3、简答:农业生物技术应用举例 P5_19 第一章植物遗传育种技术——第一节植物遗传的基础知识1、遗传—— 2、变异—— 3、同源染色体—— 4、有丝分裂—— 5、减数分裂—— 6、受精—— 7、连锁遗传—— 8、质量性状—— 9、数量性状—— 10、遗传力—— 11、细胞质遗传——

12、减数分裂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13、三大遗传定律的实质分别是什么? 14、数量性状遗传的特征是什么? 15、遗传力在育种应用中有哪些规律?

P19-20第二节植物品种概念和育种目标1、品种—— 2、物种—— 3、简答新品种有哪些特点? P20-23第三节种质资源 1、种质资源—— P23-25第四节引种 1、引种—— 2、简答引种的基本原理。 3、简答引种的一般规律。 4、简答引种的注意事项。

P25-30 第五节选择育种 1、选择育种—— 2、选择育种的实质是,其要点是,连续的定向选择可以显著改变。 3、选择育种的选择方法有和。 4、简答:系统育种一般程序是什么? 5、简答:混合选择育种程序是什么? P30-36 第六节杂交育种技术 1、杂交育种—— 2、简答:亲本选配有哪些原则? 3、简答:杂交技术环节有哪些?

P36——42 第七节杂种优势的利用 1、杂种优势—— 2、简答:杂种优势有哪些特点? 3、利用杂种优势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4、杂交种种子的生产有哪些方法? 5、杂交制种的技术环节是什么? P42-47 第八节良种繁育 1、引起植物品种混杂、退化的原因有哪些? 2、如何进行原种生产?

《电子技术基础》教案

《电子技术基础》教案 适用学时:前60(54)学时 编写日期:2006年2月1日

§绪言 学时:1学时 教学内容 一、电子技术基础课的性质 电子技术研究怎样通过各种半导体管以及由它们组成的电路将微弱电信号进行放大、变换或重新组合,然后应用到各个领域。 电子技术基础课主要介绍半导体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功能等,进而说明各种基本电路的应用范围、效率和形式。 二、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内容 1、半导体器件 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等是最常用的半导体器件,本书重点介绍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的结构、工作原理、特性和主要参数,以及它们的简单检测方法。 2、放大和振荡电路 放大电路的放大功能是电子技术的重要理论依据。 3、集成运算放大器 4、直流电源 5、晶闸管电路 6、门电路及组合逻辑电路 7、触发器和时序电路 三、课程目的和学习方法 “电子技术基础”虽然是专业理论基础,但它具有很强的实践性。 §第一章常用半导体器件 第一节半导体的基本知识 学时:1学时 教学要求: 1.了解半导体的一般概念 2.理解半导体的导电机理与导电特性 3.理解掺杂半导体的产生及导电类型 4.了解PN结的概念 5.理解PN结形成的原理及PN结的单向导电性 教学内容 一、半导体的导电特性

(a )硅和锗原子的简化结构模型 (b)晶体的共价键结构及电子空穴对的产生 图 1.1硅、锗原子结构模型及共价键结构示意图 二、N 型和P 型半导体 1、N 型半导体 在本征半导体中参入微量五价元素的杂质形成的半导体,其共价键结构如图1.2所示。常用的三价元素的杂质有磷、砷和锑等。 图1.2 N 2、P 型半导体 在本征半导体中参入微量三价元素的杂质形成的半导体,其共价键结构如图1.3所示。常用的三价元素的杂质有硼、铟等。 图1.3 P 三、PN 结及其单向导电性 1、PN 结的形成 所示。

农业生态系统期末重点复习题

海克尔与生态学:1866年,德国动物学家海克尔初次把生态学定义为“研究动物与有机无及机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从此,揭开了生态学发展的序幕。这就标志着生态学的产生。坦斯列与生态系统:1935年,植物生态学的英国学派坦斯列第一次提出了生态系统的概念。 奥德姆与生态学基础:美国生态学家奥德姆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研究遗弃农田的次生演替及生态系统的能流与物流。1952年,他出版了《生态学基础》一书,确立了生态系统生态学的地位。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1)生物生存环境(2)生态因子(3)种群(4)群落(5)生态系统(6)生态平衡阈值(1)生物生存环境①物理环境:包括生物的物质环境即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及土壤组成,有两个特征:空间性、营养性;其次包括生物的能量环境,能量来自太阳,具有惟一性、区间性的特征。 ②生物环境:则是生物圈的集中反映。由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土壤圈这几个圈层的交接界面所组成,这几个圈层交接的界面里有生命在其中积极活动,称之为生物圈,为生物生长、繁殖提供必要的物质和所需的能量。 (2)生态因子

生境:指的是在一定时间内对生命有机体生活、生长发育、繁殖以及对有机体存活数量有影响的空间条件的总和。组成生境的因素称生态因子。生态因子包括:非生物因素即物理因素和生物因素。 (3)种群: 指一定时空中同种个体的总和。具有整体性和统一性,种群特征反映了种群作为一个物种所具有的特征和其具有 的统一意义的“形象”。种群是物种、生物群落存在的基本单位。 (4)群落 指一定时间内居住在一定空问范围内的生物种群的集合。可简单地分成植物群落、动物群落、微生物群落三大类,也分为陆生生物、水域生物群落二种。 (5)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一词最初由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利于1935年提出。 生态系统是一定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的 循环,能量的流动和信息的交换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6)生态平衡阈值

山东春季高考农业生物技术复习题(含计算题)

遗传部分习题 简答题 1.述减数分裂与遗传三大规律之间的关系。 答:减数分裂是性母细胞成熟时配子形成过程中的特殊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动态变化直接体现了遗传学的三大规律的本质。间期时完成了染色体的复制及相关蛋白的合成,结果每条染色体有两条染色单体构成。前期Ⅰ的偶线期同源染色体联会,粗线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出现交换(基因交换),中期Ⅰ同源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的两边,后期Ⅰ同源染色体分离(基因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基因自由组合)分别移向细胞的两极,一条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连锁在一起(基因连锁);减数第二次分裂重复一次有丝分裂。这样形成的配子中各自含有双亲的一套遗传信息,又有交换的遗传信息,配子结合成合子后发育成的个体既有双亲的遗传信息,又有变异的遗传物质。 2.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什么? 答:控制两对性状的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每对同源染色体上的每一对等位基因发生分离,(2.5分)而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之间可以自由组合。(2.5分) 3,大豆的紫花基因H对白花基因h为显性,紫花×白花的F1全为紫花,F2共有1653株,其中紫花1240株,白花413株,试用基因型说明这一试验结果。 答:∵紫花×白花的F1全为紫花∴紫花为显性。(1分) 可以设亲本中紫花基因型为HH,白花为hh, 则 F1为Hh,即全为紫花(1分)∴ F2的基因型比例为:HH:Hh:hh=1:2:1 (1分)又∵紫花为显性。∴ F2的表现型比例为:紫花:白花=3:1 (1分)∴本实验的F2中紫花和白花的比例约为3:1,是符合分离规律的。(1分) 4.试述交换值、连锁强度和基因之间距离三者的关系。 答:交换值是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间有关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的频率。(1分)交换值在0%~50%之间变动,交换值越接近0%,说明连锁强度越大,基因之间距离越小;(2分)交换值越接近50%,连锁强度越小,基因之间距离越大。(2分) 5. 异源八倍体小黑麦是如何育成的? 答:小麦AABBDD×黑麦RR (2分) ABDR (2分) 小黑麦AABBDDRR (1分)

外科无菌术

外科无菌术是指专门用于防止微生物污染手术区域所采用的一系列预防措施,它包括无菌设施,消毒及灭菌技术,无菌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自19世纪中期提出无菌术概念以来,该技术从简单的洗手换衣发展到今天,已形成了—整套先进,系统和行之有效的措施,使手术感染的发生率大大减少.实施外科无菌术已成为一所医院,一个外科工作人员最基本的条件之一. 第一节手术室的管理规则 手术室是无菌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应包括几个重要部分:①卫生通道用房(换鞋处,更衣室,淋浴间,风淋室等),②手术用房,③手术辅助用房(洗手间,麻醉间等),④消毒供应用房(消毒间,器械存放间等),⑤办公用房(医生办公室,工作人员休息室等).根据需要还需配备教学用房及实验诊断用房. 一,手术室的分区 根据洁净程度,手术室可分为有菌区和无菌区.有菌区包括卫生通道用房,办公用房等,无菌区包括手术用房,手术辅助用房.有菌区和无菌区应严格隔离,并应有醒目的分界标志. 无菌区还可划分为"相对无菌区"及"绝对无菌区",摆放手术器械及敷料一侧可视为"绝对无菌区",未穿手术衣者应禁止在此区穿行;摆放麻醉器械一侧可视为"相对无菌区",非手术人员应将活动范围局限于此区. 二,手术室的管理规则 1.进入手术室.人员,必须更换手术衣,裤,鞋,戴手术帽及口罩.临时出手术室需换外出衣裤和鞋,帽子要盖住全部头发,口罩要求遮住口鼻,参加手术人员应修剪指甲,除去甲缘污垢. 2.手术室内应保持安静,禁止吸烟及大声喧哗,禁止使用移动电话. 3.手术室应尽量减少参观人员入室,参观者亦应正规穿戴参观衣,裤,鞋,配戴口罩,帽子,且只允许在指定地点参观,不得靠手术台太近或过高,不得触碰手术人员,参观感染手术后,不得再到其他手术间参观. 4.平诊手术需提前一天送手术通知单,并注明所需特殊体位及备用特殊手术器械,急诊手术可临时送手术通知单. 5.无菌手术间和有菌手术间应相对固定,如连台手术,应先做无菌手术,后做污染或感染手术,严禁在同一个手术间内同时进行无菌及污染手术.每次手术完毕后,应彻底洗刷地面,清除污液,敷料及杂物. 6.手术完毕后应及时清洁或消毒处理用过的器械及物品,对具有传染性病人的手术器械及废物应作特殊处理,手术间亦需按要求特殊消毒. 7.手术室内应定期进行空气消毒,每周应彻底大扫除—次. 8.患有手臂化脓性感染的患者或呼吸道炎症的人员不能进入手术室. 9.手术室外的推车及布单原则上禁止进入手术室,手术病人应在隔离区换乘手术室推床. 第二节消毒及灭菌技术 手术器械和物品的灭菌和消毒是外科无菌术最重要的环节.凡用物理方法及化学灭菌剂彻底消灭与伤口或手术区接触的物品上所附着的细菌,以防止手术感染的方法,称灭菌法.灭菌法能杀灭—切活的微生物(包括细菌芽胞等).用化学消毒剂消灭微生物的方法,包括器械消毒,手术室消毒,手术人员的手臂消毒及病人的皮肤消毒,称为消毒法,消毒法只能杀灭病原菌与其他有害微生物,但,不能杀死细菌芽胞. 一,灭菌法 灭菌法分为物理方法和化学灭菌剂法,以物理方法为主.常用的物理灭菌法有高温,紫外线,电离辐射等,其中以高温灭菌法最为普遍,主要用于杀灭手术器械,布单,敷料和容器等物品上的细菌.高温灭菌法包括高压蒸气灭菌法,煮沸灭菌法以及火烧灭菌法,后者易使器械损坏,且效果不太可靠,除紧急情况下,不宜采用.紫外线灭菌法主要用于手术室,换药室内的空气灭菌,但紫外线对眼睛和皮肤有一定的刺激,应注意防护,以免引起结膜炎和皮炎.电离辐射主要

(完整word版)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基础》教案.doc

第1、2课时 课题半导体特性、 PN 结、二极管课型 教学了解半导体的特性和PN 结的形成与特性 目的掌握二极管、稳压管的特性 重点PN结的形成与特性 难点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教学过程 一、半导体的导电特性 1、光敏性、热敏性、可掺杂性 2、本征半导体:纯净的半导体称为本征半导体。 3、 N 型半导体 结构形成方式:掺入五价杂质元素使载流子数目增多,自由电子是多子 4、 P 型半导体 结构形成方式:掺入三价杂质元素使载流子数目增多,空穴是多子 二、 PN结的形成与特性 1、形成过程 2、特性:单向导电性 三、二极管 1、结构、外形、分类: (1)按材料分 : 有硅二极管,锗二极管和砷化镓二极管等。 (2 )按结构分 : 根据 PN结面积大小 , 有点接触型、面接触型二极管。 (3 )按用途分 : 有整流、稳压、开关、发光、光电、变容、阻尼等二极管。 (4 )按封装形式分: 有塑封及金属封等二极管。 (5)按功率分 : 2、主要参数 3、判别办法:用万用表欧姆档判别正、负极及好坏。 4、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5、特殊功能二极管:稳压管、发光二极管 课后小结半导体有自由电子和空穴两种载流子参与导电 PN结具有单向导电性普通 二极管电路的分析主要采用模型分析法 稳压二极管和光电二极管结构与普通二极管类似,均由 PN 结构成。但稳压二极管工作在反向击穿区

第 3、4 课时 课题半导体三极管课型 教学1、了解三极管的结构与特性;2、掌握三极管的类型和电流放大原理; 目的3、理解三极管的特性曲线和主要参数。 重点三极管的电流放大原理 难点三极管的输入输出特性 教学过程 一、三极管的基本结构和类型 二、三极管在电路中的联接方式 三、三极管的电流放大作用及原理 三极管实现放大作用的外部条件是发射结正向偏置, 集电结反向偏置。 1)发射区向基区发射电子的过程 2)电子在基区的扩散和复合过程 I C I B 3)电子被集电区收集的过程 二、特性曲线和主要参数 1、输入特性:i B=f(u BE)u CE常数 2、输出特性:i C=f(u CE)i B常数 课后小结了解三极管的结构与特性;掌握三极管的类型和电流放大原理;理解三极管的特性曲线和主要参数。

《农业生物技术》复习试卷一

2013级种植专业高二上学期《农业生物技术》复习题一 (满分100分,90分钟) 姓名_________ 分数_______ 一、解词(每题2分,共10分) 1、农业生物技术: 2、品种的混杂 3、杂种优势 4、母系遗传: 5、品种: 二、填空(每空1分,共25分) 1、摩尔根发现的和孟德尔的、共称为遗传学的三 大经典定律。 2、黄果番茄与红果番茄杂交,F1表现为红果,则红果的性状称为,黄果的性状称为。 3、系统育种的程序有、、、 、。 4、杂交种子生产中的隔离方法有、、和、。 5、选择的基本方法有和两种。 6、杂交的方式一般有、和。 7、良种繁育的三级程序是、、。 8、引种的原则是、、。 三、选择(每题2分,共20分) 1、减数分裂中实现染色体数目减半的时期是() A、前期Ⅰ B、中期Ⅰ C、后期Ⅰ D、末期Ⅰ 2、独立遗传情况下,AaBb自交后代中AaBB 占群体的() A、、1∕16 B、2∕16 C、4∕16 D、9∕16 3、引种时首要和先决的条件是() A、气候因素 B、土壤因素 C、生物因素 D、都不是 4、在独立遗传条件下,基因型为AaBBCc的生物体产生的配子类型种类有() A、2种 B、4种 C、8种 D、16种 5、下列杂交组合中,杂种优势最强的是() A、B×C B、(A×B)×C C、{(A×B)×C} D、(A×B)×(C×D) 6、玉米南种北引,表现() A、生育期延长,应引早熟种 B、生育期缩短,应引晚熟种 C、生育期延长,应引晚熟种 D、生育期缩短,应引早熟种 7、下列作物利用自交不亲和性配制杂交种的是() A、玉米 B、水稻 C、棉花 D、油菜

农业生物技术绪论 教案

绪论 一、授课章节 绪论。 二、学时安排 2学时。 三、教学目标 1.掌握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定义。 2.掌握农业生物技术的应用方面。 3.了解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史。 四、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 1.农业生物技术概念。 2.农业生物技术的应用。 难点: 农业生物技术内涵。 五、教具 电化教学设备。 六、教学方法 讲授法,多媒体课件。 七、教学过程 Ⅰ导入 21世纪是一个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世纪,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必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广泛的应用,那么什么是生物技术呢?它包括哪些方面呢?本次课我们就来学习生物技术、农业生物技术及其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II新课 一、农业生物技术的内涵 1.生物技术的内涵 生物技术是指“利用细胞和分子过程来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技术”。

2.农业生物技术 农业生物技术是以农业生物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农业应用为目的,以现代生物技术为主体的综合性的技术体系。 农业生物技术是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业生物技术的创新和发展,将成为推动世界农业跨越式发展的主导力量。 二、农业生物技术的发展史 农业生物技术这项新兴的高新技术孕育于古老悠久的农业生产技术之中。从“刀耕火种”的原始农业时代,不断驯化选择野生生物进行栽种和饲养,这便是生物学、栽培学、耕作学、饲养学等学科的萌芽。19世纪中期,法国伟大的微生物学家巴斯德,首先揭示了发酵作用的实质是由微生物引起的,由此奠定了发酵工程的科学基础。遗传学三大规律发明者之一孟德尔,根据8年(1857~1865)的豌豆杂交试验结果,在1866年“植物杂交的试验”论文中阐述了性状遗传是受细胞中的遗传因子控制的,并首次提出了遗传学的分离规律和独立分配规律。美国科学家摩尔根等人用果蝇做了大量试验,进一步证实了孟德尔的两个遗传规律,并把他假定的遗传因子(即基因)以直线定位在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进而创立了基因论。这样,摩尔根发现的连锁与交换规律和孟德尔的分离规律、独立分配规律共称为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经典遗传学。 1944年阿委瑞等人用生物化学方法证实了染色体上的重要组成部分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1953年沃森(Watson )和克里克(Crick )通过X 射线衍射分析研究,提出了DNA 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进而明确了基因是DNA 分子上的一个区段,从而奠定了分子遗传学的基础。 1973年,转基因的技术问题被解决。1983年首次获得转基因植物,至今已有35科120多种植物转基因获得成功。 1902年,德国植物学家哈伯兰特(Haberlandt )提出了高等植物的器官和组织为多种细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

园林第一学期农业生物技术期末考试卷 及答案

适用班级:园林 科目:《农业生物技术》分数: ??? 一、选择题(每小题 分,共 ?分) ?某生物细胞 ??分子的碱基中,腺嘌呤占 ??那么胞嘧啶占全部碱 基的 ( )?、 ???? ?、 ?? ?、 ?? ?、 ?? ?在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的变化是 ( ) ?、形成四分体 ?、等位基因分离 、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染色单体分开 ?已知红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全部都是红花豌豆,让??与隐形亲本测交产生测交一代中红花豌豆与白花豌豆的比例是 ( ) ?、 ?? ?、 ?? ?、 ?? ?、 ?? ? 杂交育种的主要理论基础是 ( )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 ?、人工诱变 ? 原种和栽培种培养基的灭菌方法是 ( )??干热灭菌 ??湿热灭菌 ??酒精灭菌 ??紫外灯灭菌 ? ???分子的基本单位是 ( ) ?、核苷酸 ?、核小体 ?、核糖体 ?、脱氧核苷酸 ? 雄性不育系 (??)的保持系是 ( ) ?、?(??) ?、?( ?) ?、 ( ?) ?、?( ?)或 ( ?) ? 可作为改良本地品种宝贵的品种资源是 ( )?、本地品种资源 ?、外地品种资源 ?、野生品种资源 ?、人工创造的品种资源 ? 高温短日照作物北种南引,表现为 ( )?、生育期延长,提早成熟 ?、生育期缩短,提早成熟 、生育期延长,抽穗延迟 ?、生育期缩短,抽穗延迟 ?? 下列作物中,利用自交不亲和性配制杂交种的是 ( ) ?、水稻 ?、玉米 ?、油菜 ?、棉花 ??关于细胞全能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 每个生物体内的所有细胞都具有相同的功能 ? 生物体内的任何一个细胞可以完成该个体的全部功能 ? 生物体的每一个活细胞都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 生物体的每个细胞都经过产生、分裂、分化、生长、衰老、死亡的全过程 ??植物组织培养最常用、最普及的无菌操作装置是 ( ) ?、超净工作台 ?、显微镜 ?、培养箱 ?、天平 ??超净工作台在每次接种前先用紫外灯照射 ( ) ?、 ???? ?、 ???? ?、 ? ?、 ?~ ???? ??熏蒸灭菌时,常用的熏蒸剂甲醛用量为 ( ) ?、 ???●? ?? ?、 ?●? ?? ?、

农业生物技术期末试题

2017年秋唐河职专种植类基础课期末试卷 《农业生物》(满分100分) 注意:所有答案都要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题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涂在答题 卡上,每小题2分,共50分。) 1.“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就是亲代与子代个体之间的( ) A.连锁 B.分离 C.遗传 D.都不是 2. DNA 分子具有( ) A.特异性 B.互异性 C.排斥性 D.都不是 3.人类成熟细胞染色体数目为 A .n=21 B .2n=46 C .2n=30 D .n=24 4.自由组合规律是 发现并首次提出的。 A .孟德尔 B .贝特生 C .达尔文 D .摩尔根 5.减数分裂中,联会发生在( ) A .姊妹染色单体之间 B .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 C .同源染色体之间 D .非同源染色体之间 6.同一单位性状在不同个体间表现出来的相对差异称装 订 线 班级 姓名 考场 考号

为 A.相对性状 B.变异性状 C.表现性状D.差异性状 7. DNA分子两条链的盘旋方向() A、同向平行 B、反向平行 C、同向交叉 D、反向交叉 8.一个性母细胞经过一次完整减数分裂过程产生()个子细胞 A 、1 B、2 C、4 D、8 9. 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发生在()。A.偶线期 B.粗线期 C.双线期 D.终变期 10.减数分裂中, c 实现了染色体数目减半() A.前期I B.中期I C.后期I D.末期I 11、水稻由高杆变为矮秆,生长在水沟边的植株比其他的高大()。 A、两者都是可遗传的变异 B、前者是可遗传的变异,后者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C、两者都是不可遗传的变异D 、前者是不可遗传的变异,后者是不可遗传的变异 12、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大麦的高秆与小麦的矮秆 B、人的身高与体重C.玉米的黄粒与凹陷 D. 甜玉米与非甜玉米 13、已知红花豌豆与白花豌豆杂交,F1全部是红花豌豆,让F1与隐形亲本测交一代,则测交一代中红花豌豆和白花豌豆的比例是() A、4:1 B、3:1 C、2:1 D、1:1 14、T代表() A、胸腺嘧啶 B、胞嘧啶 C 、鸟嘌呤 D、腺嘌呤 15. 普通小麦的染色体数目()。 A、24 B、20 C 、42 D、46 16、杂种YyRr独立遗传,自交后代群体中纯合体的比例()。 A、1/16 B、1/12 C、1/8 D、1/4 17、下面都不属于相对性状的是()。 A、红葡萄与白葡萄 B、黄菊花与白菊花

汽车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案设计学习资料

《电工基础》教案

《电工基础》教案 教 学 总 结 本节课内容较浅,再加上勤与学生互动,是可以达到教学目标的。 课堂练习 4个小组各选1名学生上黑板默画几种常用的标准图形符号。 作 业 1.名词解释(1) (P 36) 2.填空题(1) (P 36) 章 节 第1章 直流电路 1.1.2电路的基本物理量——电流 学 时 1学时 授课类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理解电流产生的条件和电流的概念, 2、掌握电流的计算公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电流的计算公式。 难点:电流产生的原因、条件。 教 法 类比、讲解、练习 教学过程 过程设计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复习提问:初中对电流是如何定义的? 引 入:在初中我们就知道:大量的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电流就如同水流一般,在大量自由电荷(自由运动的水分子)的两端 加上电压(水压)就发生定向移动而形成电流(水流)。 新课讲解 一、电流的形成 1、电流:大量的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 2、在导体中形成电流的条件: (1) 要有自由电荷。 (2) 必须使导体两端保持一定的电压(电位差)。 二、电流 1、电流的强弱用电流强度表示。电流强度简称为电流。

《电工基础》教案

《电工基础》教案 一、电能 1、设导体两端电压为U,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为q,电场力所做 的功为:W = q U 而q = I t,所以 W = U I t 单位:W-焦耳(J);U-伏特(V);I-安培(A);t-秒(s)。 2、电场力所做的功即电路所消耗的电能W = UIt 3、电流做功的过程实际上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的过程。 二、电功率 1、定义:单位时间内,某段电路传送或转换的电能。 W P= t 或P= UI 单位:P-瓦特(W)。 常用单位:千瓦(kw)电能的常用单位(kW ? h) 1度 =h k W 1?= 3.6?106J 2 、电气设备的额定值 1)定义:电气设备在给定的工作条件下,正常运行时所规定的最大允许值。 2)实际工作时,如果超过电气设备的额定值,会是使用寿命缩短获造成损伤;如果小于电气设备的额定值,电气设备的利用率降低,甚至不能正常工作。 3)额定功率—P N 额定电压—U N :。 额定电流—I N 例:有一功率为60 W的电灯,每天使用它照明的时间为4小时,如果平均每月按30天计算,那么每月消耗的电能为多少度?合为多少

农业生物技术复习资料

农业生物技术复习资料 第1章植物组织培养 第1节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 植物组织培养:在无菌和人为控制的条件下,培养、研究植物组织器官,进而从中分化发育出整体植株的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的主要特征:(1)在培养容器中进行(2)无菌环境,排除了微生物及害虫等的侵入(3)各种环境因子如营养因子、激素因子以及光照温度等物理因子处于人工控制条件下,达到最适条件。(4)通常打破了正常植株的发育过程和格局。 植物组织培养的类型:按培养材料不同可划分为:完整植株培养、胚胎培养、器官培养、组织培养、细胞培养、原生质体培养。 按培养基类型分为:固体培养、液体培养、半夜半固体培养。 植物组织培养的原理:细胞全能性 细胞全能型:具有完整细胞核的细胞,在适宜的条件下能够分化成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全能性体现的两个条件:(1)离体状态(2)一定的外界条件(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比值高利于生根,比值低利于长芽)。 组织培养流程 再分化 脱分化 外植体愈伤组织组织器官植株 愈伤组织:指植物体的局部受到创伤刺激后 在伤口表面形成具有分裂能力的薄壁细胞 脱分化:已停止分裂的细胞 又重新恢复分裂,成为具有未分化特性的细胞 再分化:已经脱分化的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又可经过愈伤组织或胚状体,再分化出根和芽,形成完整植株,这一过程叫作再分化。 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1)脱毒快繁(2)用于植物遗传育种:种质资源离题保存、花粉花药培养产生单倍体、胚乳培养产生三倍体、体细胞杂交、克服远缘杂交困难(3)大规模植物细胞、组织和器官培养生产次生代谢产物(4)用于植物研究:生理学、病理学、胚胎学等。 第二节植物组培实验室设计 标准的植物培养实验室应包括:洗涤室、培养基室、接种室、培养室、细胞学实验室。 灭菌种类:物理灭菌(高温高压灭菌、干热灭菌、射线灭菌、过滤灭

农业生物技术第3章 自测题及答案

第三章自测题 一、名词解释 1.微生物: 2. 碳源: 3. 氮源: 4. 天然培养基: 5. 半合成培养基: 6. 合成培养基: 7. 合成培养基: 8.分离: 9. 纯化: 10. 菌种保藏: 二、填空题 1.微生物特征为、、、、。 2.微生物简单归类主要分为、。 3.1969年,魏塔克(Whittaker)首先提出了五界系统,后经我国学者丰富为六界,分别是、、、、、。 4.真菌分类采用安斯沃思(Ainsworth,1971)系统,分为和,而真菌门又分为、、、、。 5.一般细菌个体的基本形态可分为、、。 6.放线菌菌丝体分为、、三部分。 7.酵母菌的个体类似细菌,大多数为单细胞,一般、、,有些菌体能互相连接并延长成菌丝体,称。 8.微生物的生长需要、、、、五大营养成分。 9.根据微生物所需的营养和能源的不同,将微生物分为、、、四种营养类型。 10.培养基按选用营养物质的来源不同,将培养基分为、、。 11.按照培养基的形态又可将培养基分别调制成、、三种不同形式。 三、简答题

1.微生物命名法则是什么? 2.优势菌的分离思路是什么? 3.简述土壤中细菌分离技术路线。 4.简述土壤样品采样方法。 5.土壤中细菌分离的注意事项。 6.简述明胶颗粒保藏技术操作步骤。 7.简述菌种复壮技术路线。 8.简述摇瓶培养技术路线。 9.发酵罐液体深层培养技术路线。 10.简述菌体农药生产的工艺路线。 11.简述菌体肥料生产的工艺路线。 第三章自测题答案 一、名词解释答案: 1.微生物:微生物是指大量的、极其多样的、不借助显微镜看不见的微小生物类群的总称,通常包括病毒、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具原核细胞结构的真细菌、古生菌以及具真核细胞结构的真菌(酵母、霉菌、蕈菌等)、原生动物和单细胞藻类。 2.碳源:凡能供给微生物碳素营养的物质 3.氮源:凡能供给微生物氮素营养的物质 4.生长因子:凡是微生物生长所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质 5.天然培养基:利用天然的动植物组织、器官以及它们的抽提物等为原料制成的培养基,称为天然培养基 6.半合成培养基:由成分已知的化学药品和成分复杂的天然物质混合组成的培养基,称半合成培养基 7.合成培养基:完全利用已知成分和数量的化学药品配制成的培养基,称为合成培养基 8.分离:将特定的微生物个体从群体中或从混杂的微生物群体中分离出来的技术叫作分离 9.纯化:在特定环境中只让一种来自同一祖先的微生物群体生存的技术叫作纯化 10.菌种保藏: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菌种的保持,即保持其存活和不受污染;二是

外科无菌术操作规范

外科无菌术操作规范 目的和要求: 1.学习外科无菌术,复习无菌术、消毒、灭菌概念及方法。 2.了解常用的消毒灭菌技术。 3.熟悉手术室的管理规则。 4.掌握无菌操作原则。 外科无菌术是指专门用于防止微生物污染手术区域所采用的一系列预防措施,它包括无菌设施、消毒及灭菌技术、无菌操作规则及管理制度。自19世纪中期提出无菌术概念以来,该技术从简单的洗手换衣发展到今天,已形成了—整套先进、系统和行之有效的措施,使手术感染的发生率大大减少。实施外科无菌术已成为一所医院、一个外科工作人员最基本的条件之一。 第一节手术室的管理规则 手术室是无菌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应包括几个重要部分:①卫生通道用房(换鞋处、更衣室、淋浴间、风淋室等),

②手术用房,③手术辅助用房(洗手间、麻醉间等),④消毒供应用房(消毒间、器械存放间等),⑤办公用房(医生办公室、工作人员休息室等)。根据需要还需配备教学用房及实验诊断用房。 一、手术室的分区 根据洁净程度,手术室可分为有菌区和无菌区。有菌区包括卫生通道用房、办公用房等,无菌区包括手术用房、手术辅助用房。有菌区和无菌区应严格隔离,并应有醒目的分界标志。 无菌区还可划分为“相对无菌区”及“绝对无菌区”,摆放手术器械及敷料一侧可视为“绝对无菌区”,未穿手术衣者应禁止在此区穿行;摆放麻醉器械一侧可视为“相对无菌区”,非手术人员应将活动范围局限于此区。 二、手术室的管理规则 1.进入手术室.人员,必须更换手术衣、裤、鞋,戴手术帽及口罩。临时出手术室需换外出衣裤和鞋,帽子要盖住全部头发,口罩要求遮住口鼻,参加手术人员应修剪指甲、

除去甲缘污垢。 2.手术室内应保持安静,禁止吸烟及大声喧哗,禁止使用移动电话。 3.手术室应尽量减少参观人员入室,参观者亦应正规穿戴参观衣、裤、鞋,配戴口罩、帽子,且只允许在指定地点参观,不得靠手术台太近或过高,不得触碰手术人员,参观感染手术后,不得再到其他手术间参观。 4.平诊手术需提前一天送手术通知单,并注明所需特殊体位及备用特殊手术器械,急诊手术可临时送手术通知单。 5.无菌手术间和有菌手术间应相对固定,如连台手术,应先做无菌手术,后做污染或感染手术,严禁在同一个手术间内同时进行无菌及污染手术。每次手术完毕后,应彻底洗刷地面、清除污液、敷料及杂物。 6.手术完毕后应及时清洁或消毒处理用过的器械及物品,对具有传染性病人的手术器械及废物应作特殊处理,手术间亦需按要求特殊消毒。

园林第一学期农业生物技术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中等职业学校20×-20×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卷 第1页,共4页 第2页,共4页 密 班级 姓名 座号 密 封 线 内 不 得 答 题 适用班级:园林 科目:《农业生物技术》分数: 100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 减数分裂中实现染色体数目减半的时期是 ( ) A 、前期Ⅰ B 、中期Ⅰ C 、后期Ⅰ D 、后期Ⅱ 2. 独立遗传情况下,AaBb 自交后代中AaBB 占群体的 ( ) A 、1∕16 B 、2∕16 C 、4∕16 D 、9∕16 3. 引种时首要和先决的条件是 ( ) A 、气候因素 B 、土壤因素 C 、生物因素 D 、都不是 4. 在独立遗传条件下,基因型为AaBBCc 的生物体产生的配子种类有 ( ) A 、2种 B 、4种 C 、8种 D 、16种 5. 关于杂交育种亲本选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双亲应优点多,缺点少 B .亲本之一应对当地气候条件适应 C .亲本的配合力好 D .亲本遗传差异性小 6. 玉米南种北引,表现 ( ) A 、生育期延长,应引早熟种 B 、生育期缩短,应引晚熟种 C 、生育期延长,应引晚熟种 D 、生育期缩短,应引早熟种 7. 下列作物利用自交不亲和性配制杂交种的是 ( ) A 、玉米 B 、水稻 C 、棉花 D 、油菜 8. 独立遗传情况下,基因型为AaBbCc 的小麦自交后代中可能出现的基因型 种类是 ( ) A 、4 B 、8 C 、9 D 、27 9. “三系”中甲×乙,后代仍然表现雄性不育,则乙品种为甲品种的 ( ) A 、不育系 B 、保持系 C 、恢复系 D 、杂交种 10. 目前生产上普遍采用且增产效果显著的杂交类型是 ( ) A 、品种间杂交种 B 、自交系间杂交种 C 、自交不亲和系杂交种 D 、种间杂交种 11. 植物组织培养不可用于 ( ) A. 快速繁殖 B. 脱毒病毒 C. 育种 D. 减少品种变异 12. 植物组织培养最常用、最普及的无菌操作装置是 ( ) A 、超净工作台 B 、显微镜 C 、培养箱 D 、天平 13. 超净工作台在每次接种前先用紫外灯照射 ( ) A 、20min B 、40min C 、2h D 、20~30min 14. GA 的灭菌方式常采用 ( ) A 、高压蒸汽灭菌 B 、过滤灭菌 C 、灼烧灭菌 D 、浸泡灭菌 15. 灭菌是指 ( ) A 、杀死、消除或充分抑制一切微生物 B 、杀死物体表面和孔隙内一切微生物或生物体 C 、杀死或抑制物体内部的微生物 D 、杀死或抑制物体表面的微生物,芽孢、厚垣孢子一般不会死亡 16. 适宜的外植体大小是 ( ) A 、0.2~0.5cm B 、0.5~1cm C 、1~1.5cm D 、1.5~2cm 17. 在植物试管苗整个生长过程中,通常采用恒温培养,温度控制在 ( ) A 、15℃~18℃ B 、18℃~20℃ C 、23℃~27℃ D 、25℃~30℃ 18. 大多数植物的病毒检测利用的检测方法是 ( ) A 、指示植物法 B 、抗血清 C 、电子显微镜 D 、组织培养 19. 茎尖培养脱毒,一般切取多大的带1~2个叶原基的茎尖为培养材料 ( ) A 、0.1~0.2mm B 、0.1~0.2cm C 、0.2~0.5mm D 、0.2~0.5cm 20. 菊花的外植体以什么部位最好 ( ) A 、茎尖或侧芽 B 、花序轴 C 、茎段 D 、叶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品种是植物分类的最基本单位。 ( ) 2、数量性状遗传对环境条件的影响表现敏感而质量性状不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 3、染色体在细胞中总是成双出现的。 ( ) 4、我国目前大面积推广的主要农作物新品种大部分是系统育种育成的。 ( ) 5、同源染色体是指来源相同的染色体。 ( ) 6、茎尖培养脱毒的效果与茎尖大小呈正相关关系。 ( ) 7、试管苗的光合能力弱,移栽后要由异养转为自养。 ( ) 8、配制培养基时不必按照母液顺序依次加入。 (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