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教学设计

《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教学设计

《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教学设计
《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教学设计

《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教学设计

蒲溪镇中心小学黄家波

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学习《孝经》是第一次,对古文学习很陌生,没有学习古文的知识基础,读正确、读通顺、读懂、读出感情很困难,没有理解,就难以树立孝道的观念、不会明白孝道义理和行孝道的方法,继承和弘扬中华“孝道”传统就是空话。

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本,联系实际理解孝道义理,用行为传承中华孝文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2、理解文章内容。

3、懂得父母生养、培育我们,养育之恩报答不完。

4、了解孝道宗旨是一颗孝心,以这颗孝心来治理天下,能够让天下人和

顺,让国民百姓和睦,上下都没有怨言;了解孝道注意事项和阶段。

(二)、过程与方法:

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教师逐节逐句进行指导性的读,使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全篇。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万事从孝开始,体会到父母的养育之恩,激起关心父母之情。

2、懂得自爱,懂得自重,既要爱自己的身体,又要爱自己的德行,不使自

己的品格、节操受辱。

教学重点: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知道孝顺父母是每个子女的义务和责任。

教学难点:我们要学习曾子对老师那种谦恭的态度,这样才能受教。

教法:讲授法、实践法

学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激发情感。(5分钟)

1、播放儿歌《小乌鸦爱妈妈》。)

2、、师:刚刚这首儿歌好听吗?歌曲里面的小乌鸦是一只怎样的小乌鸦

呢?(它关心妈妈,爱妈妈,是一只孝顺的小乌鸦。)说的对,小动物都知道孝顺自己的妈妈,那我们人类呢?(要孝敬父母,爱自己的父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孝经》第一课《开宗明义章第一》,看看课文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板书课题:开宗明义章第一

4、解题。开宗明义:揭示全文宗旨,说明孝的义理。“开宗明义”,开:

是开张,揭示的意思;宗:是根本,宗旨的意思;明:是明显,显示的意思;

义:是义理的意思。即在《孝经》的一开始就揭示和讲清孝的宗旨和根本,以明确其义理。因此,“开宗明义”也成了成语,指说话、写文章一开始就讲明主要意思。

二、读通原文,初感孝道。(6分钟)

1、出示原文,教师范读。

2、学生说说老师怎样读的?教师强调:读中注意停顿,这篇古文讲了许多道理,念时要轻松、流畅。

3、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4、出示原文,指名学生诵读。

5、学生评议。

三、多形式朗读,体会孝道。(9分钟)

1、教师领读。

2、学生齐读。

3、教师进行点拨(指出不足之处)。

4、同桌互读,纠正字音。

5、分组读、男女分读。

四、看注释,读译文,理解孝道。(10分钟)

1、学生看古文读译文,自我理解古文意思。

2、学生自由说说自我对孝道的理解。

3、全班交流。(没有理解也没有关系,我们一起来理解吧!)

4、师出示逐句出示原文和译文讲解。

(1)、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孝道宗旨)

(2)、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

(3)、“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孝道两大注意事项)

(4)、夫孝,始于事亲,忠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孝道三阶段)

5、《开宗明义章第一》讲的是为什么。《开宗明义章第一》主要讲了以孝道治理社会,以达到“顺天下,民和睦,民无怨言”的宗旨意义和孝道的内容。指出孝道是道德的开端,一切教化都从孝道中来,孝道开始于侍奉尊亲,中间是侍奉君主,即为国效劳,最终是以好的名声自立于天地人世之间。

五、继承孝道,付之行动。

1、孝道从善待亲人开始,许多孝敬父母的人物故事千古流传,《二十四孝》中的人物就是代表。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二十四孝》中的一个事亲故事吧!

2、出示《亲尝汤药》,师讲生听。

汉文帝刘恒,他以孝闻名天下。侍奉母亲从不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常常衣不解带,一边处理国家大事,一边陪伴母亲、照顾母亲。母亲所服的汤药,他总是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在位24年,重德治,兴礼仪,注意发展农业,使西汉社会稳定,人丁兴旺,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

3、师:听了老师讲的故事,同学们有没有什么自己孝亲敬老的想法呢?那就请大家在小组内说说你在生活中是如何关心父母、尊敬师长、敬孝道的吧!组内先说,然后各小组推荐一名同学在班内汇报本小组履行孝道的做法。(准备好了举手示意)

六、小结孝道,熟读成诵。

师:保护自己、珍爱生命是履行孝道;善待亲人、尊敬师长是履行孝道;努力学习、修炼品行是履行孝道;积极劳动,服务他人是履行孝道;建功立业、报效国家也是履行孝道。我们再次朗读国学经典《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牢记孝道两大注意事项和“事亲、事君、立身”三阶段,在学习生活中践行孝道,传承中华孝文化。

师:仲尼居——

七、作业布置

1、同学们回家以后,找个时间把《开宗明义章第一》读给亲人听,把大概意思说给长辈听。

2、同学们回家要常做感恩长辈、孝亲敬老的事,努力争做中华孝文化的传承者,做中华孝道的践行者。

板书设计:

开宗明义章第一

孝道宗旨: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

孝道注意事项:1、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2、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

孝道三阶段:事亲事君立身

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教案

《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2、初步理解文章内容,了解其道德价值取向。 3、把传统文化教育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达到明理导行的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万事从孝开始,体会到父母的养育之恩,激起关心父母之情。 2、通过读,吟,演等方式,培养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浓厚的兴趣和情感。 过程与方法: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教师要逐节逐句进行指导性的读,使学生读准字音,乃至读通全篇。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1、指导学生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经典,乃至能吟诵2、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知道孝顺父母是每个子女的义务和责任。 课前准备:头饰、多媒体课件 课时划分: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激发情感。(播放儿歌《我的好妈妈》。)师:刚刚这首儿歌好听吗?歌曲里面的小朋友是一个什么样的小朋友呢?(他关心妈妈,爱妈妈,是一个孝顺的孩子。)说的对,百善孝为先,说到孝,我们不得不提的是《孝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孝经》第一课《开宗明义章第一》,看看课文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板书课题:开宗明义章第一

二、学习课文,体会孝道。 (一)诵读经典,读出节奏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2.教师范读全文。(请学生说说应该怎样去读?<读出节奏,读出韵律>)。 (二)、品读经典,读出感情(教师指导朗读。) 1、教师领读第一自然段。 2、学生齐读。 3、教师进行点拨(指出不足之处)。 4、学生熟读其它自然段。(谁能像刚才那样读一读其它自然段。) 5.运用各种方式练读。(分组读、男女分读、齐读等。) (三)理解文意 1.了解人物。2.分段理解文段大意。3.说一说自己的理解,适时进行感恩教育。 (四)走进经典 1、师生合作读。(现在谁想和老师合作演一演,重回两千多年前的那个午后?) 2、同学合作读。 3.男女合作读。 4.全班读。 三.课堂小测(秀一秀) 1.领任务。2.展示。3.吟诵。 四.小结。 五、拓展作业:1.将《开宗明义章第一》读给家长听。2.收集一些有关孝道的名言或故事。3.为父母长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

《孝经》里的经典名句

《孝经》里的经典名句 《孝经》里的经典名句 《孝经》中国古代汉族政治伦理著作。儒家十三经之一。《孝经》,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述了儒家的伦理思想。以下是应届毕业生优美句子网站为您整理推荐的《孝经》经典名句,希望大家喜欢。 开宗明义章第一 原文: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译文:孔子说∶“这就是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你回原来位置坐下,我告诉你。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与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开始。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于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目标。所谓孝,最初是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效力于国君,最终建功立业,功成名就。” 天子章第二 原文: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 译文:孔子说:“能够亲爱自己父母的人,就不会厌恶别人的父母。能够尊敬自己父母的人,也不会怠慢别人的父母。以亲爱恭敬的心情尽心尽力地将双亲侍奉,而德行教化施之于黎民百姓,使天下百姓遵从效法,

这就是天子的孝道呀. 诸侯章第三 原文: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 译文:身为诸侯,在众人之上而不骄傲,其位置再高也不会有倾覆的危险;生活节俭、慎行法度,财富再充裕丰盈也不会损溢。 卿大夫章第四 原文: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 译文:不合乎礼法的话不说,不合乎礼法道德的行为不做;开口说话不需选择就能合乎礼法,自己的行为不必着意考虑也不会越轨。于是所说的话即便天下皆知也不会有过失之处,所做的事传遍天下也不会遇到怨恨厌恶。 士章第五 原文: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 译文:用孝道来奉事国君就忠诚,用尊敬之道奉事上级则顺从。能做到忠诚顺从地奉事国君和上级,然后即能保住自己的俸禄和职位. 庶人章第六 原文:谨身节用,以养父母. 译文:行为谨慎,节省俭约,以此来孝养父母. 在当时的社会背景和制度框架下,武则天竟能冲破重重势力障碍,在水深火热甚至是你死我活的险恶宫廷里,机智击败一个个竞争对手,轻松

孝经原文与翻译

《孝经》原文与翻译 开宗明义章第一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 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开宗明义章第一 孔子在家里闲坐,他的学生曾子侍坐在旁边。 孔子说∶“先代的帝王有其至高无上的品行和最重要的道德,以其使天下人心归顺,人民和睦相处。人们无论是尊贵还是卑贱,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不满。你知道那是为甚麽吗?” 曾子站起身来,离开自己的座位回答说∶“学生我不够聪敏,哪里会知道呢?” 孔子说∶“这就是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你回原来位置坐下,我告诉你。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与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开始。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於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目标。所谓孝,最初是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效力於国君,最终建功立业,功成名就。《诗经·大雅·文王》篇中说过∶‘怎麽能不思念你的先祖呢?要称述修行先祖的美德啊!’” 天子章第二 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天子章第二 孔子说∶“能够亲爱自己父母的人,就不会厌恶别人的父母,能够尊敬自己父母的人,也不会怠慢别人的父母。以亲爱恭敬的心情尽心尽力地侍奉双亲,而将德行教化施之於黎民百姓,使天下百姓遵从效法,这就是天子的孝道呀!《尚书·甫刑》里说∶‘天子一人有善行;万方民众都仰赖他。’” 诸侯章第三 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盖诸侯之孝也。《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诸侯章第三 身为诸侯,在众人之上而不骄傲,其位置再高也不会有倾覆的危险;生活节俭、慎行法度,财富再充裕丰盈也不会损溢。居高位而没有倾覆的危险,所以能够长久保持自己的尊贵地位;财富充裕而不奢靡挥霍,所以能够长久地守住自己的财富。能够保持富有和尊贵,然后才能保住家国的安全,与其黎民百姓和睦相处。这大概就是诸侯的孝道吧。《诗经·小雅·小曼》篇中说∶‘战战兢兢,就像身临深水潭边恐怕坠落,脚踩薄冰之上担心陷下去那样,小心谨慎地处事。’” 卿大夫章第四

孝经全文带拼音版[1] 2

开kāi 宗zōng 明míng 义yì章zhāng 第dì一yī 仲zhòng 尼ní居jū,曾céng 子zǐ持chí。子zǐ曰yuē:?先xiān 王wáng 有yǒu 至zhì德dé要yào 道dào ,以yǐ 顺shùn 天tiān 下xià,民mín 用yòng 和hé睦mù,上shàng 下xià无wú怨yuàn 。汝rǔ知zhī之zhī乎hū ?? 曾céng 子zǐ避bì席xí曰yuē:?参cān 不bù敏mǐn ,何hé足zú以yǐ知zhī之zhī ?? 子zǐ曰yuē:?夫fū孝xiào ,德dé之zhī本běn 也yě,教jiào 之zhī所suǒ由yóu 生shēng 也yě。复fù坐zuò ,吾wú语yǔ汝rǔ 。? ?身体shēntǐ发fā肤fū,受shòu 之zhī父母fùmǔ,不bù敢gǎn 毁huǐ伤shāng ,孝xiào 之zhī始shǐ也yě 。立lì身shēn 行háng 道dào ,扬yáng 名míng 于yú后hòu 世shì,以yǐ显xiǎn 父fù母mǔ,孝xiào 之zhī终zhōng 也yě。夫fū孝xiào ,始shǐ于yú事shì亲qīn ,忠zhōng 于yú事shì君jūn ,终zhōng 于yú立lì身shēn 。《大dà雅yǎ》云yún : ‘无wú念niàn 尔ěr 祖zǔ,聿yù修xiū厥jué德dé 。’? 天tiān 子zǐ章zhāng 第dì二èr 子zǐ曰yuē:?爱ài 亲qīn 者zhě,不bù敢gǎn 恶è于yú人rén ;敬jìng 亲qīn 者zhě,不bù敢gǎn 慢màn 于yú 人rén 。爱ài 敬jìng 尽jìn 于yú事shì亲qīn ,而ér 德dé教jiào 加jiā于yú百bǎi 姓xìng ,刑xíng 于yú四sì海hǎi 。盖gài 天tiān 子zǐ之zhī孝xiào 也yě。《甫fǔ刑xíng 》云yún :‘一yì人rén 有yǒu 庆qìng ,兆zhào 民mín 赖lài 之zhī 。’? 诸zhū侯hóu 章zhāng 第dì三sān

孝经全文诵读及译文【全十八章】

孝经全文诵读及译文【全十八章】 【开宗明义章第一】 原文: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 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译文: 孔子在家里闲坐,他的学生曾子侍坐在旁边。 孔子说∶“先代的帝王有其至高无上的品行与最重要的道德,以使天下人心归顺,人民和睦相处。人们无论是尊贵还是卑贱,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不满。你知道那是为什么吗?” 曾子站起身来,离开自己的座位回答说∶“学生我不够聪敏,哪里会知道呢?” 孔子说∶“这就是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你回原来位置坐下,我告诉你。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与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开始。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於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目标。所谓孝,最初是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效力于国君,最终建功立业,功成名就。《诗经·大雅·文王》篇中说过∶‘怎么能不思念你的先祖呢?要称述修行先祖的美德啊!’”

【天子章第二】 原文: 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 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甫刑》云: ‘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译文: 孔子说∶“能够亲爱自己父母的人,就不会厌恶别人的父母,能 够尊敬自己父母的人,也不会怠慢别人的父母。以亲爱恭敬的心情尽 心尽力地侍奉双亲,而将德行教化施之于黎民百姓,使天下百姓遵从 效法,这就是天子的孝道呀!《尚书·甫刑》里说∶‘天子一人有善行;万方民众都仰赖他。’” 【诸侯章第三】 原文: 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 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盖诸侯之孝也。《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 履薄冰。” 译文: 身为诸侯,在众人之上而不骄傲,其位置再高也不会有倾覆的危险;生活节俭、慎行法度,财富再充裕丰盈也不会损溢。居高位而没 有倾覆的危险,所以能够长久保持自己的尊贵地位;财富充裕而不奢 靡挥霍,所以能够长久地守住自己的财富。能够保持富有与尊贵,然 后才能保住家国的安全,与黎民百姓和睦相处。这大概就是诸侯的孝 道吧。《诗经·小雅·小曼》篇中说∶‘战战兢兢,就像身临深水潭 边恐怕坠落,脚踩薄冰之上担心陷下去那样,小心谨慎地处事。’” 【卿大夫章第四】

孝经》原文与译文

《孝经》原文与译文开宗明义章第一 【原文】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 【注释】有一天,孔子在他的家里闲坐着,他的弟子曾参,也陪坐在他的一旁。 孔子说:‘古代的圣王有一种崇高至极之德,要约至妙之道。拿它来治理天下,天下的人民,都能够很和气的相亲相敬,上自天子,下至庶人,都不会相互的愁恨。这个道德的妙用,你知晓吗?’ 【原文】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注释】曾子听了孔子给他讲的这一段话,道理很深,他不觉肃然起敬,离开他的坐位站起来,向孔子答对说:‘我曾参很鲁钝,不大聪敏,怎么能够知晓这样深奥的道理呢?’ 【原文】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 【注释】孔子因曾子很谦恭的起来答对,就告诉他说:‘前边所讲的至德要道,就是孝道,这个孝道,就是德行的根本,教化的出发点。你先坐下,我慢慢的告诉你’。 【原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 【注释】‘说起这个孝道,固然范围很广,但行的时候,却很简单,你要晓得 爱亲,先要从自己的身上爱起。凡是一个人的身体,或者很细小的一根头发和一点皮肤,都是父母遗留下来的。身体发肤,既然承受之于父母,就应当体念父母爱儿女的心,保全自己的身体,不敢稍有毁伤,这就是孝道的开始。’ 【原文】‘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注释】‘一个人的本身,既站得住,独立不倚,不为外界利欲所摇夺,那他的人格,一定合乎标准,这就是立身。做事的时候,他的进行方法,一切都本乎正道,不越轨,不妄行,有始有终,这就是行道。他的人格道德,既为众人所景仰,不但他的名誉传诵于当时,而且将要播扬于后世,无论当时和后世,将因景慕之心,推本追源,兼称他父母教养的贤德,这样以来,他父母的声名,也因儿女的德望光荣显耀起来,这便是孝道的完成。’ 【原文】‘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注释】‘这个孝道,可分成三个阶段,幼年时期,一开始,便是承欢膝下,事奉双亲。到了中年,便要充当公仆,替长官办事,藉以为国家尽忠,为民众服务。到了老年,就要检查自己的身体和人格道德,没有缺欠,也没有遗憾,这便是立身,这才是孝道的完成。’ 【原文】‘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注释】孔子引诗经大雅篇文王章的这两句话说:‘你能不追念你祖父文王的 德行?如要追念你祖父文王的德行,你就得先修持你自己的德行,来继续他的德行。’ 天子章第二 【原文】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 【注释】孔子说:‘要亲爱自己的父母,必先博爱。就不敢对于他人有一点厌恶。要恭敬自己的父母,必需广敬,就不敢对于他人有一毫的简慢’。 【原文】‘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

《孝经》第一章:原文、译文及故事

《孝经》第一章:原文、译文及故事 开宗明义章第一 【原文】 仲尼居,曾子持。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 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忠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译文】 孔子在家里闲坐,他的学生曾子侍坐在旁边。孔子说∶“先代的 帝王有其至高无上的品行和最重要的道德,以其使天下人心归顺,人 民和睦相处。人们无论是尊贵还是卑贱,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不满。 你知道那是为甚麽吗?”曾子站起身来,离开自己的座位回答 说∶“学生我不够聪敏,哪里会知道呢?”孔子说∶“这就是孝。它 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你回原来位置坐下,我告 诉你。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与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开始。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於 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目标。所谓孝,最初是从 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效力於国君,最终建功立业,功成名就。《诗经·大雅·文王》篇中说过∶‘怎麽能不思念你的先祖呢?要称述修 行先祖的美德啊! 【品读】

本章为《孝经》总纲,是《孝经》的基本精神所在。孔子对曾子讲:孝啊,是一切德之本,所有品德、教化由此产生,教就是孝的文化, 人有品德的根源是孝,由孝这个源头流出的河流就是教化。 [故事]忠孝双全 明朝湖南道川守将沉至绪,有一个独生女儿,名叫沈云英。自小 聪明好学,跟父亲学得一身好武艺。因其父率兵迎异军死在战场上, 当时沈云英才十七岁,她登上高处大声呼曰:“我虽然是一个小女子,为完成父亲守城的遗志,我要决一死战。希望全体军民保卫家乡。大 家深受感动,发誓要夺回失地。很快解除了包围,取得了胜利。沈云 英找到父亲的尸体,大声痛哭,全体军民都穿上孝服,参加了葬礼。 朝廷下令追封沉至绪为副总兵,并任命沈云英为游击将军,继续守卫 道州府。后来人们为她建了一座忠孝双全的纪念祠。 有诗颂曰:异军攻城围义兵,娥眉汗马解围城;父仇围难两湔雪,千古流芳忠孝名。

《孝经》原文与译文

《孝经》原文与译文 开宗明义章第一 【原文】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 【注释】有一天,孔子在他的家里闲坐著,他的弟子曾参,也陪坐在他的一旁。 孔子说:…古代的圣王有一种崇高至极之德,要约至妙之道。拿它来治理天下,天下的人民,都能够很和气的相亲相敬,上自天子,下至庶人,都不会相互的愁恨。这个道德的妙用,你知晓吗??【原文】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注释】曾子听了孔子给他讲的这一段话,道理很深,他不觉肃然起敬,离开他的坐位站起来,向孔子答对说:…我曾参很鲁钝,不大聪敏,怎么能够知晓这样深奥的道理呢?? 【原文】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注释】孔子因曾子很谦恭的起来答对,就告诉他说:…前边所讲的至德要道,就是孝道,这个孝道,就是德行的根本,教化的出发点。你先坐下,我慢慢的告诉你?。 【原文】…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 【注释】…说起这个孝道,固然范围很广,但行的时候,却很简单,你要晓得

爱亲,先要从自己的身上爱起。凡是一个人的身体,或者很细小的一根头发和一点皮肤,都是父母遗留下来的。身体发肤,既然承受之于父母,就应当体念父母爱儿女的心,保全自己的身体,不敢稍有毁伤,这就是孝道的开始。? 【原文】…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注释】…一个人的本身,既站得住,独立不倚,不为外界利欲所摇夺,那他的人格,一定合乎标准,这就是立身。做事的时候,他的进行方法,一切都本乎正道,不越轨,不妄行,有始有终,这就是行道。他的人格道德,既为众人所景仰,不但他的名誉传诵于当时,而且将要播扬于后世,无论当时和后世,将因景慕之心,推本追源,兼称他父母教养的贤德,这样以来,他父母的声名,也因儿女的德望光荣显耀起来,这便是孝道的完成。? 【原文】…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 【注释】…这个孝道,可分成三个阶段,幼年时期,一开始,便是承欢膝下,事奉双亲。到了中年,便要充当公仆,替长官办事,藉以为国家尽忠,为民众服务。到了老年,就要检查自己的身体和人格道德,没有缺欠,也没有遗憾,这便是立身,这才是孝道的完成。?【原文】…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注释】孔子引诗经大雅篇文王章的这两句话说:…你能不追念你祖父文王的

孝经原文及译文[优质文档]

孝经原文及译文[优质文档] 《孝经》白话注解 孝经这部书,据说是曾子问孝于孔子,退而和学生们讨论研究,由学生们记载而成的一部书。吕维祺《孝经或问》中称:‘孝经为何而作也,曰,以阐发明王以孝冶天下之大经大法而作也。’汉书艺文志上说:‘夫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举大者言,故曰孝经。’这是中国人自古以来社会上奉为圭皋,人人所应遵守的德目。 孝经一书,全文共为十八章,将社会上各种阶层的人士——上自国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分为五个层级,而就各人的地位与职业,标示出其实践孝亲的法则与途径。这是自古以来读书人必读的一本书,所以被列为‘十三经’之一。然而近百年来,国人受到西洋文化的影响,唯以追逐物质文明,而鄙弃固有道德。凡是传统文化,都被斥为落伍陈腐的东西,如果有人在当下社会中提倡人伦道德,宣说忠、孝、节、义,一定会被别人讽讥为迂阔顽固,不识时务。 现代社会上,有多少人心灵污染,沉溺在物质欲望中,迷失自我;为了追求感官的享受,以攫取金钱为人生唯一的目标。而为了攫取金钱,可以不择手段,所以欺、诳、诈、骗,偷窃抢劫,以至于绑票勒赎等事件,充斥于社会之中。尤有甚者,世人为了金钱,可以亲族反目,兄弟成仇,骨肉相残,以至于儿子杀害父母。这些事件,在现代社会中已经不成为新闻(例子太多,不胜枚举)。可怕啊~人类的堕落,为何一至于此, 近百年来,我们旧的文化传统破坏无遗,而新的道德轨范并未建立。现在社会上的价值观有两点,一点是:‘谁怕谁,’另一点是:‘只要我喜欢,有什么不可以,’前者是唯力是视,后者是有我无人。难道我们真的要回归到茹毛饮血的野蛮时代,在中国传统当中,“孝”的这个概念,在教育当中,既是一个始发点和出发

孝经全文及译文

《孝经》全文及译文 【孝经原文】 开宗明义章第一 仲尼居,曾子持。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忠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天子章第二 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爱敬尽于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盖天子之孝也。《甫刑》云:‘一人有庆,兆民赖之。’” 诸侯章第三 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盖诸侯之孝也。《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卿大夫章第四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三者备矣,然后能守其宗庙。盖卿大夫之孝也。《诗》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士章第五 资于事父以事母,而爱同;资于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爱,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则忠,以敬事长则顺。忠顺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禄位,而守其祭祀。盖士之孝也。《诗》云:“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 庶人章第六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三才章第七 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 子曰:“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经,而民是则之。则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顺天下。是以其教不肃而成,其政不严而治。先王见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爱,而民莫遗其亲,陈之于德义,而民兴行。先之以敬让,而民不争;导之以礼乐,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恶,而民知禁。《诗》云:‘赫赫师尹,民具尔瞻。’” 孝治章第八 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遗小国之臣,而况于公、侯、伯、子、男乎?故得万国之欢心,以事其先王。治国者,不敢侮于鳏寡,而况于士民乎?故得百姓之欢心,以事其先君。治家者,不敢失于臣妾,而况于妻子乎?故得人之欢心,以事其亲。夫然,故生则亲安之,祭则鬼享之。是以天下和平,灾害不生,祸乱不作。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诗》云:‘有觉德行,四国顺之。’” 圣治章第九 曾子曰:“敢问圣人之德无以加于孝乎?” 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孝莫大于严父。严父莫大于配天,则周公其人也。昔者周公郊祀后稷以配天,宗祀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是以四海之内,各以其职

《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教学设计

《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教学设计 蒲溪镇中心小学黄家波 学情分析: 我班学生学习《孝经》是第一次,对古文学习很陌生,没有学习古文的知识基础,读正确、读通顺、读懂、读出感情很困难,没有理解,就难以树立孝道的观念、不会明白孝道义理和行孝道的方法,继承和弘扬中华“孝道”传统就是空话。 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本,联系实际理解孝道义理,用行为传承中华孝文化。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2、理解文章内容。 3、懂得父母生养、培育我们,养育之恩报答不完。 4、了解孝道宗旨是一颗孝心,以这颗孝心来治理天下,能够让天下人和 顺,让国民百姓和睦,上下都没有怨言;了解孝道注意事项和阶段。 (二)、过程与方法: 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教师逐节逐句进行指导性的读,使学生读准字音,读通全篇。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万事从孝开始,体会到父母的养育之恩,激起关心父母之情。 2、懂得自爱,懂得自重,既要爱自己的身体,又要爱自己的德行,不使自 己的品格、节操受辱。 教学重点: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知道孝顺父母是每个子女的义务和责任。 教学难点:我们要学习曾子对老师那种谦恭的态度,这样才能受教。 教法:讲授法、实践法 学法: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激发情感。(5分钟) 1、播放儿歌《小乌鸦爱妈妈》。) 2、、师:刚刚这首儿歌好听吗?歌曲里面的小乌鸦是一只怎样的小乌鸦 呢?(它关心妈妈,爱妈妈,是一只孝顺的小乌鸦。)说的对,小动物都知道孝顺自己的妈妈,那我们人类呢?(要孝敬父母,爱自己的父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孝经》第一课《开宗明义章第一》,看看课文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板书课题:开宗明义章第一 4、解题。开宗明义:揭示全文宗旨,说明孝的义理。“开宗明义”,开: 是开张,揭示的意思;宗:是根本,宗旨的意思;明:是明显,显示的意思;

国学知识竞赛选择题【孝经篇】

国学知识竞赛选择题【孝经篇】 导读:本文国学知识竞赛选择题【孝经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 1.《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伦理学著作,今文《孝经》全书共有_B__章。 A、16 B、18 C、19 D、22 2.在《孝经》中,根据不同人的身份差别规定了“孝”的不同内容,其中,“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是规定__C__的“孝”。 A、士 B、诸侯 C、卿大夫 D、庶人 3.《孝经》的第一章是(C) A、天子章 B、孝治章 C、开宗明义章 D、广至德章 4. (多选)下列表述符合《孝经》的思想的有:(A C D ) A、做人和治国,都需要以“孝”为本。孝治章第八,圣治章第九 B、孝顺,就是对长辈和上级惟命是从。错,谏诤章第十五 C、孝顺应该顺应自然规律,以求天地人合。三才章第七,感应章第十六 D、孔子认为对父母孝顺,对国家忠诚,是基本的道义。开宗明义章第一

5. (多选)下列语句能够概括出孔子在《孝经》中的主旨的是:( A B C D) A、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B、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C、故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D、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 6. (多选)《孝经》中,孔子引用到的作品有下列哪几项?( A C) A、《诗经》开宗明义章第一 B、《论语》 C、《尚书》天子章第二 D、《春秋》 7.《孝经》在哪个朝代被尊为经书? (A)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8.《孝经》根据不同人的身份差别规定了行“孝”的不同内容:庶人之“孝”要求什么?(D) A、“爱敬尽于其事亲,而德教加于百姓,刑于四海” B、“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 C、“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无择言,身无择行” D、“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 9.以下哪一个不是《孝经》中的章节? (C) A、开宗明义 B、天子章 C、四刑章 D、三才章 10.《孝经》的最后一章章名是?(B) A. 圣治章 B.丧亲章 C.感应章 D.广扬名章 篇二

孝经 繁体

孝經 開宗明義章·第一 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順天下,民用和睦,上下無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參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復坐,吾語汝。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揚名於后世,以顯父母,孝之終也。夫孝,始於事親,忠於事君,終於立身。大雅云:『無念爾祖,聿修厥德。』」 天子章·第二 子曰:「愛親者,不敢惡於人;敬親者,不敢慢於人;愛敬盡於事親,而德教加於百姓,刑於四海,蓋天子之孝也。《甫刑》云:『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諸侯章·第三 在上不驕,高而不危,制節謹度,滿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長守貴也;滿而不溢,所以長守富也。富貴不離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蓋諸侯之孝也。《詩》云:『戰戰兢兢,如臨深淵,如履薄冰。』」 卿大夫章·第四 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口無擇言,身無擇行,言滿天下無口過,行滿天下無怨惡,三者備矣,然后能守其宗廟,蓋卿、大夫之孝也。《詩》云:「夙夜匪懈,以事一人。」

資於事父以事母而愛同,資於事父以事君而敬同。故母取其愛,而君取其敬,兼之者父也。故以孝事君則忠,以敬事長則順;忠順不失,以事其上,然后能保其祿位,而守其祭祀,蓋士之孝也。《詩》云:「夙興夜寐,無忝爾所生。」 庶人章·第六 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謹身節用,以養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於庶人,孝無終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 三才章·第七 曾子曰:「甚哉,孝之大也!」子曰:「夫孝,天之經也,地之義也,民之行也。天地之經而民是則之,則天之明,因地之利,以順天下,是以其教不肅而成,其政不嚴而治。先王見教之,可以化民也。是故先之以博愛,而民莫遺其親;陳之以德義而民興行;先之以敬讓而民不爭;導之以禮樂而民和睦;示之以好惡而民知禁。《詩》云:『赫赫師尹,民具爾瞻。』」 孝治章·第八 子曰:「昔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不敢遺小國之臣,而況於公、侯、伯、子、男乎?故得萬國之讙心,以事其先王。治國者不敢侮於鰥寡,而況於士民乎?故得百姓之讙心,以事其先君。治家者不敢失於臣妾,而況於妻子乎?故得人之讙心,以事其親。夫然,故生則親安之,祭則鬼享之,是以天下和平,災害不生,禍亂不作。故明王之以孝治天下也如此。《詩》云:『有覺德行,四國順之。』」

《孝经》注音版

目录 开宗明义章第一 (2) 天子章第二 (3) 诸侯章第三 (4) 卿、大夫章第四 (5) 士章第五 (6) 庶人章第六 (7) 三才章第七 (8) 孝治章第八 (9) 圣治章第九 (10) 纪孝行章第十 (12) 五邢章第十一 (13) 广要道章第十二 (14) 广至德章第十三 (15) 广扬名章第十四 (16) 谏诤章第十五 (17) 感应章第十六 (18) 事君章第十七 (19) 丧亲章第十八 (20)

孝经 kāi 开zōnɡ 宗 mínɡ 明 yì 义 z hānɡ 章 dì 第 yī 一 z h?nɡ仲ní 尼 jū 居, zēnɡ 曾 zǐ 子 s hì 侍。 zǐ 子 y uē 曰:“ x iān 先 wánɡ 王 yǒu 有z hì 至 d? 德 yào 要 dào 道, yǐ 以 s hùn 顺 t iān 天 x ià 下, mín 民 y?nɡ 用 h? 和 mù 睦, s hànɡ上x ià 下 wú 无 y uàn 怨。 rǔ 汝 z hī 知 z hī 之 hū 乎?” zēnɡ 曾 zǐ 子 bì 避 xí 席 y uē 曰 :“s hēn 参 bù 不 mǐn 敏, h? 何 zú 足 yǐ 以 z hī 知 z hī 之?” zǐ 子 y uē 曰: “fú 夫 x iào 孝, d? 德 z hī 之 běn 本 yě 也, j iào 教 z hī 之 s uǒ 所 y?u 由 s hēnɡ 生 yě 也。 fù复z u? 坐, wú 吾 yù 语 rǔ 汝。 s hēn 身 tǐ 体 fà 发 fū 肤, s h?u 受 z hī 之 fù 父 mǔ 母 ,bù 不 ɡǎn 敢 h uǐ 毁 s hānɡ 伤, x iào 孝 z hī 之 s hǐ 始 yě 也。 lì 立 s hēn 身 xínɡ 行 dào 道, yánɡ 扬 mínɡ名yú 于 h?u 后 s hì 世, yǐ 以 x iǎn 显 fù 父 mǔ 母, x iào 孝 z hī 之 z hōnɡ 终 yě 也。 fú 夫 x iào 孝, s hǐ始yú 于 s hì 事 qīn 亲, z hōnɡ 中 yū 於 s hì 事 jūn 君, z hōnɡ 终 yú 于 lì 立 shēn 身。《 dà大yǎ 雅》 yú 云:‘ wú 无 niàn 念 ěr 尔 zǔ 祖, yù 聿 xiū 修 ju? 厥 d? 德 。’”

最新孝经全文带拼音版

[孝经原文] 开k āi 宗z ōng 明m íng 义y ì章zh āng 第d ì一y ī 仲zh ?ng 尼n í居j ū,曾z ?ng 子z ǐ持ch í。子z ǐ曰yu ē:“先xi ān 王w áng 有y ǒu 至zh ì德d ?要y ào 道d ào ,以y ǐ顺sh ùn 天ti ān 下xi à,民m ín 用y ?ng 和h ?睦m ù,上sh àng 下xi à无w ú怨yu àn 。汝r ǔ知zh ī之zh ī乎h ū ?” 曾z ?ng 子z ǐ避b ì席x í曰yu ē:“参shen 不b ù敏m ǐn ,何h ?足z ú以y ǐ知zh ī之zh ī ?” 子z ǐ曰yu ē:“夫f ū孝xi ào ,德d ?之zh ī本b ěn 也y ě,教ji ào 之zh ī所su ǒ由y ?u 生sh ēng 也y ě。复f ù坐zu ?,吾w ú语y ǔ汝r ǔ 。” “身体sh ēnt ǐ发f ā肤f ū,受sh ?u 之zh ī父母f ùm ǔ,不b ù敢g ǎn 毁hu ǐ伤sh āng ,孝xi ào 之zh ī始sh ǐ也y ě。立l ì身sh ēn 行x áng 道d ào ,扬y áng 名m íng 于y ú后h ?u 世sh ì,以y ǐ显xi ǎn 父f ù母m ǔ,孝xi ào 之zh ī终zh ōng 也y ě。夫f ū孝xi ào ,始sh ǐ于y ú事sh ì亲q īn ,忠zh ōng 于y ú事sh ì君j ūn ,终zh ōng 于y ú立l ì身sh ēn 。《大d à雅y ǎ》云y ún :‘无w ú念ni àn 尔ěr 祖z ǔ,聿y ù修xi ū厥ju ?德d ? 。’” 天ti ān 子z ǐ章zh āng 第d ì二ar 子z ǐ曰yu ē:“爱ài 亲q īn 者zh ě,不b ù敢g ǎn 恶a于y ú人r ?n ;敬j ìng 亲q īn 者zh ě,不b ù敢g ǎn 慢m àn 于y ú人r ?n 。爱ài 敬j ìng 尽j ìn 于y ú事sh ì亲q īn ,而?r 德d ?教ji ào 加ji ā于y ú百b ǎi 姓x ìng ,刑x íng 于y ú四s ì海h ǎi 。盖g ài 天ti ān 子z ǐ之zh ī孝xi ào 也y ě。《甫f ǔ刑x íng 》云y ún :‘一y ì人r ?n 有y ǒu 庆q ìng ,兆zh ào 民m ín 赖l ài 之zh ī 。’” 诸zh ū侯h ?u 章zh āng 第d ì三s ān 在z ài 上sh àng 不b ù骄ji āo ,高g āo 而?r 不b ù危w ēi ;制zh ì节ji ?谨j ǐn 度d ù,满m ǎn 而?r 不b ù溢y ì。高g āo 而?r 不b ù危w ēi ,所以su ǒy ǐ长ch áng 守sh ǒu 贵gu ì也y ě。满m ǎn 而?r 不b ù溢y ì,所以su ǒy ǐ长ch áng 守sh ǒu 富f ù也y ě。富f ù贵gu ì不b ù离l í其q í身sh ēn ,然r án 后h ?u 能n ?ng 保b ǎo 其q í社sh a稷j ì,

孝经内容

孝经内容:开宗明义章第一 我们都在讲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社会关键在于一个“和”字,撇开那些政治术语,可以把和谐社会通俗理解为人类追求、向往的人心和善,家庭和乐,人际和顺,社会和睦,天下和平这样一种和顺美善的理想社会。怎样才能达到呢?,早在二千五百年前,孔子跟他的学生就讨论过,并给出了答案。这就是著名的《孝经》。 【原文】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曰:「无念尔祖,聿修厥德。」 【译文】 孔子在家里闲坐,他的学生曾子侍坐在旁边。孔子说∶“先代的帝王有其至高无上的品行和最重要的道德,以其使天下人心归顺,人民和睦相处。人们无论是尊贵还是卑贱,上上下下都没有怨恨不满。你知道那是为甚么吗?” 曾子站起身来,离开自己的座位回答说∶“学生我不够聪敏,哪里会知道呢?” 孔子说∶“这就是孝。它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也是教化产生的根源。你回原来位置坐下,我告诉你。人的身体四肢、毛发皮肤,都是父母赋与的,不敢予以损毁伤残,这是孝的开始。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于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这是孝的终极目标。所谓孝,最初是从侍奉父母开始,然后效力于国君,最终建功立业,功成名就。《经·大雅·文王》篇中说过∶…怎么能不思念你的先祖呢?要称述修行先祖的美德啊!?” 【读解】 这一章书,是全部孝经的纲领。它的内容,就是开示全部孝经的宗旨,表明五种孝道的义理,本历代的孝治法则,定万世的政教规范,列为一经的首章。

有一天,孔子在他的家里闲坐著,他的弟子曾参,也陪坐在他的一旁。孔子说:“古代的圣王有一种崇高至极之德,要约至妙之道。拿它来治理天下,天下的人民,都能够很和气的相亲相敬,上自天子,下至庶人,都不会相互的愁恨。这个道德的妙用,你知晓吗?” 曾子听了孔子给他讲的这一段话,道理很深,他不觉肃然起敬,离开他的坐位站起来,向孔子答对说:…我曾参很鲁钝,不大聪敏,怎么能够知晓这样深奥的道理呢? 孔子因曾子很谦恭的起来答对,就告诉他说:“前边所讲的至德要道,就是孝道,这个孝道,就是德行的根本,教化的出发点。你先坐下,我慢慢的告诉你”。 说起这个孝道,固然范围很广,但行的时候,却很简单,你要晓得爱亲,先要从自己的身上爱起。凡是一个人的身体,或者很细小的一根头发和一点皮肤,都是父母遗留下来的。身体发肤,既然承受之于父母,就应当体念父母爱儿女的心,保全自己的身体,不敢稍有毁伤,这就是孝道的开始。 一个人的本身,既站得住,独立不倚,不为外界利欲所摇夺,那他的人格,一定合乎标准,这就是立身。做事的时候,他的进行方法,一切都本乎正道,不越轨,不妄行,有始有终,这就是行道。他的人格道德,既为众人所景仰,不但他的名誉传诵于当时,而且将要播扬于后世,无论当时和后世,将因景慕之心,推本追源,兼称他父母教养的贤德,这样以来,他父母的声名,也因儿女的德望光荣显耀起来,这便是孝道的完成。 这个孝道,可分成三个阶段,幼年时期,一开始,便是承欢膝下,事奉双亲。到了中年,便要充当公仆,替长官办事,藉以为国家尽忠,为民众服务。到了老年,就要检查自己的身体和人格道德,没有缺欠,也没有遗憾,这便是立身,这才是孝道的完成。 孔子引诗经大雅篇文王章的这两句话说:你能不追念你祖父文王的德行?如要追念你祖父文王的德行,你就得先修持你自己的德行,来继续他的德行。

《孝经》第一章和第七章教学设计

《孝经》第一章和第七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认知: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 2、理解文章内容,知道上自天子下至百姓都要做到孝。 3、懂得父母生养、培育我们,养育之恩报答不完。 情感:体会到父母的养育之恩,激起关心父母之情。 行为:努力了解自己的父母,并开展“每天为父母做件事”的实践活动。 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地朗读、背诵课文。 2、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知道孝顺父母是每个子女的义务和责任。教学模式: 一、歌曲导入,激发情感。 以学生熟悉的歌曲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关心父母的美好情感。 二、学习课文,体会孝道。 通过各种方式读文,理解课文大意,体会孝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与责任。 三、中华美德,继承发扬。 学习二十四孝故事:孝感动天、戏彩娱亲、鹿乳奉亲、百里负米、啮指痛心、芦衣顺母、亲尝汤药、拾葚异器、埋儿奉母、卖身葬父、刻木事亲、涌泉跃鲤、怀橘遗亲、扇枕温衾、行佣供母、闻雷泣墓、哭竹生笋、卧冰求鲤、扼虎救父、恣蚊饱血、尝粪忧心、乳姑不怠、涤亲溺器、弃官寻母。了解中华传统美德的悠久历史,并将其继承发扬。 四、许下承诺,付之行动。 开展怎样在实际生活中做到孝敬父母的讨论活动,并开展“每天为父母做件事”的实践活动。 教学流程: 一、歌曲导入,激发情感。(播放歌曲《跪羊图》。) 师:刚刚这首儿歌好听吗?歌曲里面的小羊是一只什么样的小羊呢?(它关心妈妈,爱妈妈,是一只孝顺的小羊。)说的对,小动物都知道孝顺自己的妈妈,那我们人类呢?(要孝敬父母,爱自己的父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孝经》《开宗明义章》和《三才章》看看课文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板书课题:开宗明义章第一。学习“开宗明义”一词,理解意思。 二、学习课文,体会孝道。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天子和为官的人如何尽他们的孝道,他们是怎样尽孝的。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2.师范读课文,生听准字音。 3.同桌互读,纠正字音。 4.指名读。 5.逐句讲解: (1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上下无怨。汝知之乎?? 解释:有一天,孔子在他的家里闲坐著,他的弟子曾参,也陪坐在他的一旁。孔子说:…古代的圣王有一种崇高至极之德,要约至妙之道。拿它来治理天下,天下的人民,都能够很和气的相亲相敬,上自天子,下至庶人,都不会相互的愁恨。 这个道德的妙用,你知晓吗? (2)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 解释曾子听了孔子给他讲的这一段话,道理很深,他不觉肃然起敬,离开他的坐位站起来,向孔子答对说:…我曾参很鲁钝,不大聪敏,怎么能够知晓这样 深奥的道理呢? (3)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 解释:孔子因曾子很谦恭的起来答对,就告诉他说:…前边所讲的至德要道,就是孝道,这个孝道,就是德行的根本,教化的出发点。你先坐下,我慢慢的告诉你?。 (4)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 解释:凡是一个人的身体,或者很细小的一根头发和一点皮肤,都是父母遗留下来的。身体发肤,既然承受之于父母,就应当体念父母爱儿女的心,保全自己的身体,不敢稍有毁伤,这就是孝道的开始。? (5)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 解释:一个人的本身,既站得住,独立不倚,不为外界利欲所摇夺,那他的人格,

《开宗明义章第一》教学设计

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教学设计 四会市石狗镇红坳小学陈水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文章内容,。 3、懂得父母生养、培育我们,养育之恩报答不完。 4、懂得师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的。了解先王的至德要道就是一颗孝心,以这颗孝心来治理天下,能够让天下人和顺,让国民百姓和睦,上下都没有怨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万事从孝开始,体会到父母的养育之恩,激起关心父母之情。 2、我们懂得自爱,懂得自重,爱自己的身体更要爱自己的德行。 过程与方法: 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教师逐节逐句进行指导性的读,使学生读准字音,乃至读通全篇;通过学习,课文每句每段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知道孝顺父母是每个子女的义务和责任。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情感。 1、看图,课件演示。从图中你看到什么?想到什么?那我们人类呢?(母鸟捉虫子喂养小鸟,很不容易。父母抚养我们也不容易,我们长大后一定要孝敬父母。) 2、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孝经》第一课《开宗明义章第一》,看看课文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板书课题:开宗明义章第一 二、出示、讲解原文,体会孝道。 1、释义: 开宗明义:开示全书的宗旨,说明孝的义理。 “开宗明义”,开:是开张,揭示的意思;宗:是根本,宗旨的意思;明:是明显,显示的意思;义:是义理的意思。即在《孝经》的一开始就揭示和讲清孝的宗旨和根本,以明确其义理。 2、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3、出示原文,教师范读。 4、全班齐读。 5、解读第一段。 课件演示第一段,全班齐读。说说对这段的理解,后出示注译并解读。 6、解读第二、三段。 (1)课件演示第二段,教师范读,全班齐读。由学生说说第二段的意思,后教师补充说明,出示注译。 (2)课件演示第三段,教师范读,全班齐读。由学生说说第三段的意思,后老师补充说明,出示注译。 7、解读第四段。 (1)师生一起齐读第四段。(注意停顿、注意要读出感情。) (2)逐句释义: 课件逐句出示原文,学生朗读,再出示注译每句的意思并解读。 三、再读原文,再次感知。 1、课件出示原文,再次诵读。(读中注意停顿,这篇古文讲了许多道理,读时要轻松、流畅。) 2、课件出示译文并小结。 (1)全班朗读译文。 (2)小结:《开宗明义章第一》讲的是什么? 《开宗明义章第一》主要阐述了孝道的内容及以孝治理社会的意义。指出孝道是道德的根本,一切教化都从孝道中来,孝的主要内涵开始于侍奉尊亲,中间是侍奉君主,即为国效劳,最终是以好的名声自立于天地人世之间。 3、小组、指名朗读原文。 四、拓展延伸,继承美德。 孝敬父母自古以来就被人提倡。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看故事《亲尝汤药》。 1、看故事。 汉文帝刘恒是薄姬所生,尽管刘恒当了皇帝以后,薄太后有很多宫女服侍,但汉文帝依然如往常一样孝顺母亲。汉文帝在位期间,薄太后曾患重病长达三年之久,汉文帝在朝堂处理国家大事后都是守在母亲身边,亲自看护,日夜不停,实在困了就在母亲的病床旁边打个盹。每当宫女煎好药,他一定先尝尝是否已经煎到位才亲自细心给母亲喂药。汉文帝刘恒的仁孝传遍天下。 2、看了故事后,同学们有什么想法呢?说说你以后要怎样关心父母,尊敬老师。 五、课后作业。 回家后,有时间的话,把《开宗明义章第一》的大概意思和你的长辈说一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