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备课图文稿

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备课图文稿

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备课图文稿
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备课图文稿

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备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备课

第一单元经典驿站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二、教学目的: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三、教学重点

诗词教学的重点在于反复诵读,苏东坡说过:“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因此教学中对所学诗词要求学生背诵。我们将帮助学生用各种方法进行记忆,进行朗诵比赛,鼓励学生多背,打造一个善于记忆的头脑。同时,对诗词的朗读也进行专门指导。

四、教学措施

1、知诗人,主要是了解诗人的姓名,朝代和诗人的简历,这一些可以事先让学生查阅资料,最好让学生自己回答。

2 、解诗题,一般也可以有学生回答,太难的可以有老师讲解。

3 、读诗句,先跟随录音机读,然后配音乐,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朗读。

4、明诗意,可以分为四个步骤,(1)拆分,把诗句分为独立的词。(2)解释,解释词语,师生合作,学生自己能解释的尽可能让学生自己说。(3)合并,把经过解释了的词进行合并,产生一个初步的轮廓。(4)添加,主要是把缺少的成分添加进去。明诗意是一种直译的方法。

5、悟诗情,在直译的基础上,进一步领悟诗的意境,对直译的东西进行加工,成为一篇现代的小散文。当学生加工成小散文的时候,不要强求统一答案,因为这一小散文有了学生自己的感情和见解。追求过分的标准和完美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6 、背诗歌,在音乐的伴奏下,朗读和背诵诗歌。一般情况下,学生当堂都能背诵。

五、注意问题:

1、关注学生的主体性。

2、要注重学习方式的主动性。

3、要体现教学过程的层次性。

4、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5、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激励性。

六、教学进度

每周一课时

第1课《声律启蒙》(节选一)

一、经典回放:

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

瓜对果,李对桃,犬子对羊羔。春分对夏至,谷水对山涛。

教学过程:

二、简介《声律启蒙》。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温馨点击:第2页

七、活动广角:第3页

八、成长袋:第4页

九、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2课《声律启蒙》(节选二)

一、经典回放: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天浩浩,日融融,佩剑对弯弓。

楼对阁,户对窗,巨海对长江。千山对万水,九泽对三江。山岌岌,水淙淙,故国对他邦。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6页

六、活动广角:第7页

七、成长袋:第8页

九、课外延伸

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3课《续小儿语》(节选)

一、经典回放:

从小做人,休坏一点。覆水难收,悔恨已晚。

白日所为,夜来省己。是恶当惊,是善当喜。

人誉我谦,又增一美;自夸自败,还增一毁。

待人要丰,自奉要约;责己要厚,责人要薄。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10页

六、活动广角:第11页

七、成长袋:第12页

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4课、《增广贤文》(节选一)

一、经典回放: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寅。一家之计在于和,一生之计在于勤。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14页

六、活动广角:第15页

七、成长袋:第16页

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5课、《增广贤文》(节选二)

一、经典回放:

孝当竭力,非徒养身。鸦有反哺之孝,羊知跪乳之恩。岂无远道思亲泪,不及高堂念子心。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知己知彼,将心比心。责人之心责己,爱己之心爱人。再三须慎意,第一莫欺心。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18页

六、活动广角:第19页

七、成长袋:第20页

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6课、《弟子规》(节选一)

一、经典回放:

惟德学,惟才艺,不如人,当自励。若衣服,若饮食,不如人,勿生戚。

闻过怒,闻誉乐,损友来,益友却。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22页

六、活动广角:第23页

七、成长袋:第24页

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7课、《弟子规》(节选二)

一、经典回放: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

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26页

六、活动广角:第27页

七、成长袋:第28页

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8课、《幼学杂字》(节选)

一、经典回放:

正月元宵,立春雨水。二月花朝,惊蛰春分。三月寒食,清明谷雨。

四月清和,立夏小满。五月端午,芒种夏至。六月三伏,小暑大暑。

七月七夕,立秋处暑。八月中秋,白露秋分。九月重阳,寒露霜降。

十月小春,立冬小雪。十一月数九,大雪冬至。

十二月腊八,小寒大寒。除夕分岁,次早新年。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小卡片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小卡片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30页

六、活动广角:第31页

七、成长袋:第32页

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9课、《中华改良杂字》(节选)

一、经典回放:

勤能补我拙,俭能为我廉。

知足者常乐,能忍者自安。

路遥知马力,日久结人缘。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34页

六、活动广角:第35页

七、成长袋:第36页

八、个人熟读自立歌

九、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10课、《千家诗》(一)

一、经典回放:

湖上

[宋] 徐元杰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

风日清和人意好,夕阳箫鼓几船归。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38页

六、活动广角:第39页

七、成长袋:第40页

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11课、《千家诗》(二)

一、经典回放:

山居夏日

[唐] 高骈

绿树浓荫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42页

六、活动广角:第43页

七、成长袋:第44页

八、课后熟读44页的《赤日炎炎似炎烧》

九、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12课、《千家诗》(三)

一、经典回放:

秋月

[宋] 程颢

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46页

六、活动广角:第47页

七、成长袋:第48页

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13课、《千家诗》(四)

一、经典回放:

雪梅二首(其)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卡片和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卡片和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50页

六、活动广角:第51页

七、成长袋:第52页

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14课、《神童诗·卷首诗》(一)

一、经典回放:

四季

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54页

六、活动广角:第55页

七、成长袋:第56页

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15课、《神童诗·卷首诗》(二)

一、经典回放:

华山

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58页

六、活动广角:第59页

七、成长袋:第60页

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16课、《随园诗话》(读书)

一、经典回放:

蚕食桑,而所吐者丝也,非桑也;蜂采花,而所酿者蜜也,非花也。读书如吃饭,善吃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瘤。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

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62页

六、活动广角:第62——63页

七、成长袋:第64页

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17课、《世说新语》(王戎识李)

一、经典回放: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文意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文意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五、温馨点击:第66页

六、活动广角:第67页

七、成长袋:第68页

八、课外延伸1、与父母一起多形式诵读。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二单元艺术乐园

第18课、格言警句

一、经典回放: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长歌行》业精于勤,荒于嬉。—— [唐]韩愈《进学解》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岁光阴不可轻。—— [宋]朱熹《劝学》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清]周希陶《增广贤文》

二、教师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理解句子的意思。

1、小组讨论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四、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

三年级传统文化备课

三年级《传统文化》全册备课 一、教学内容: “经典驿站”、“名人长廊”、“名胜佳境”和“艺术乐园”四个单元。 二、教学目标: 以诵读原创经典、感怀名人志士、游历名山胜水、品味艺术文化为基本活动内容,在使民族文化得以血脉相承,使少年儿童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志趣,提高综合文化素质,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 三、教学重难点: 使少年儿童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滋养,从而陶冶情操,开启心智,提升志趣,提高综合文化素质,激发爱国情感,培养民族气节。 四、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及课本等 五、课时分配: 每课一课时 六、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学习习惯有待加强,需从各方面对本科知识进行补充和充实,但个别学生因家庭环境的影响,对此认识不深,不愿开动脑筋,学习兴趣不浓。 七、教学方法:观察、讨论、探究、合作等 八、教学措施 1、改变常规教学模式,变课堂为学堂让学生动脑想想,动口讲讲,动手做做,动脚走走,自主学习,尝试错误,教师只在必要时,给予指导、帮助,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2、认真备课,精心准备,课堂上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置疑问难,学习新知。 3、充分发挥学习伙伴的作用,让学生互助学习,团结合作,共同解决学习上的困难。走出课堂,走出学校,将课堂延伸到课外,争取学生家长的支持,带领学生亲自实践,体验劳动的乐趣。 九、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关注学生的主体性。 2、要注重学习方式的主动性。 3、要体现教学过程的层次性。 4、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5、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激励性。 三年级《传统文化》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学进度安排: 2015年3月—7月 二、教学措施: 1、改变常规教学模式,变课堂为学堂让学生动脑想想,动口讲讲,动手做做,动脚走走,自主学习,尝试错误,教师只在必要时,给予指导、帮助,真正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2、认真备课,精心准备,课堂上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置疑问难,学习新知。

六年级下学期传统文化全

六年级下学期传统文化备课 第三单元名胜佳境 第一课蓬莱仙境 教学目标:1、了解蓬莱仙境的美丽。 2、了解有关蓬莱仙境的诗画,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准备:图片、视频。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介绍蓬莱仙境。 2、学习“诗画揽胜”板块。 (1)学习苏轼的《登州海市并序》 (2)理解《登州海市并序》的含义 3、学习“温馨点击”板块。了解苏轼。 4、学习“活动广角”板块。 学写描写蓬莱景色的小文章。 开一个八仙过海的故事会 搜集描述蓬莱景色的诗文。 5、学习“成长阶梯”板块。 6、教师总结。 第二课蒲松龄故居 教学目标: 1、了解蒲松龄故居的美丽。 2、了解有蒲松龄故居的诗画,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准备:图片、视频。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2、导入新课:介绍蒲松龄。 2、学习“诗画揽胜”板块。 (1)学习蒲松龄的《聊斋》,碑文《柳全蒲先生墓表》。 (2)理解《柳全蒲先生墓表》的含义 3、学习“温馨点击”板块。了解《聊斋》的主题歌。 4、学习“活动广角”板块。 读一读《聊斋志异》 开一个聊斋故事会 5、学习“成长阶梯”板块。 6、教师总结。 第三单元艺术乐园 第一课趣味诗歌藏头诗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歌的类别。 2、了解有关趣味诗歌,培养学生关注诗歌、热爱诗歌的情感。 教学准备:图片、视频。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介绍趣味诗歌。 2、学习“艺海拾贝”板块。 (1)学习藏头诗 (2)理解诗的含义 3、学习“温馨点击”板块。了解藏头诗《平湖秋月》。 4、学习“活动广角”板块。 用山水画表现藏头诗《平湖秋月》

最新一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案(详案)

教学计划 学情分析: 本学期,学生都是刚由幼儿园步入小学,对于我们的传统文化一无所知或知之甚少。教学要从零开始,重在启蒙。要通过各种形式,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学习兴趣。初步培养学生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的美德。 教材分析: 一年级学习传统文化,包罗蒙书诵读、诗歌诵读、民间工艺、齐鲁名人等,从中可得到传统文化的丰富知识,是训练儿童做诗对句、掌握对偶技巧、声韵格律的最佳启蒙读物,从而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学习目标: 1.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三字经、诗歌,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正确理解所学内容。 2.教育学生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学以致用,要用实际行动体现传统文化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教学重点、难点: 传统文化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三字经、诗歌,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传统文化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学以致用,要用实际行动体现传统文化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传统文化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时而教师讲解、时而学生讲故事、时而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我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鳄鱼吃人”等。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教学进度:每周一课 第一周:第1课《弟子规》(节选) 第二周:第2课《小儿语》(节选) 第三周:第3课《续小儿语》(节选) 第四周:第4课大林寺桃花 第五周:第5课山居秋暝(节选) 第六周:国庆节放假 第七周:第6课柳谯晚眺 第八周:第7课衣冠服饰 第九周:第8课言语应对 第十周:第9课读书写字 第十一周:第10课洒扫清洁 第十二周:第11课年画 第十三周:第12课剪纸 第十四周:第13课风筝 第十五周:第14课泥塑 第十六周:第15课孔子(上)

最新一年级传统文化全册教案

小学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寺口镇寺口小学李黄华闫春慧张丽恒 《笠翁对韵》 一、开场白 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 知道《笠翁对韵》作何解释吗?“翁”就是李渔自称。“笠”就是下雨天穿的蓑衣。“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 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 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下面请同学们伸出右手的食指开始指读。老师读一句,你们齐读一句,并用手指跟着朗读的节奏移动,朗读到哪个字手指就停在哪个字上,标点符号跳过去不指。听明白了吗?同学们,跟我念。 三、释读 1、师读第一段 讲解第一段 重点点拨:山花对海树 苍穹下响高舂青春 2、学生一起说文意。 三、朗读一东、二冬 1、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3、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四、课后拓展: 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一东、二冬。 2、收集对联。 《小儿语》 问题提出 小学生说话做事要注意什么呢?

教学目的 理解词句意义并能熟读背诵 过程设计 1.揭示课题并简介学习内容。 《小儿语》是明代吕得胜编写的,它将为人处世的道理与儿童的常生活结合起来,对少儿品德的养成及其成长发展都有很大的好处。 2.教师范读原文,请学生认真听。 3.领学生读词句 4.师生共同讨论词句意义 重点解释: 沉静、从容、体悉、从宽。 5.学生练习熟读背诵 分组读(分两组,每组读一章,进行小组比赛) 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多种形式朗读,来争取当堂课背诵 6.检查背诵 7.拓展训练:当我们遇到紧急情况时,你该怎么做? 小组商量一下,演一演。 《治家格言》 教学目的: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为熟读成诵奠定基础。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理解“一粥一饭……物力维艰” 教学难点:理解诵读内容,能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 过程设计 一、简介《治家格言》

语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中国传统文化----民俗民风

《民俗民风》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组口语交际﹒习作二 主题:感受民俗民风 课时:第二课时 授课对象:六年级学生 设计者:崔靓 / 郑州市二七区路砦小学 目标制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基于识字与写字 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力求美观。 (2)基于阅读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了解文章表达顺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 (3)基于习作 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写作素材。 (4)基于口语交际: 与人交流尊重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简要转述。 2.教材分析 《口语交际﹒习作二》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口语交际第一课时。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学生了解到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风民俗,体会作者是怎样写出民俗特点。 3.学情分析 (1)基于识字与写字 六年级上期的学生已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能使用硬笔书写正楷字。 (2)基于阅读 六年级的的学生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了解文章表达顺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但对于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还有一定的难度。(3)基于习作 学生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写作素材一定的难度,但对于观察周围事物习惯还有一些困难。 (4)基于口语交际 学生能表述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自信、负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清楚、连贯、不偏离话题。 教学目标 1.交流搜集到的民风民俗,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2.丰富学生的民风民俗知识 教学重点 指导学生进行口语交际,交流民风民俗。 教学难点 交流时做到内容充实,表达流利。 评价任务 1.通过搜集到的民风民俗资料,指导学生口语交际完成目标一。 2.通过图片、结合搜集资料,借助PPT、手势等方式完成目标二。 教学过程

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完整版

重视传统文化的道德教育价值 现在社会,多少年来,所有的学校都在大会小会的谈德育,但还不时遇到一些令人头疼的问题如抽烟、喝酒、校园暴力、破坏公物、甚至侮辱教师等等。看来如何理解、实施道德教育,怎样使道德教育充满活力并富有成效,的确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什么是道德 何为道?道即是法,是万物之奥,万事之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德经》)道先天地而存,是阴阳相合、遵自然法则运行不息的规律。何为德?德是物质场,万物存在的基础。“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毒虫不螫,猛兽不据,攫鸟不搏”、“重积德则无不克”(《道德经》)道与德连在一起就是尊道重德。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曾将道德阐释为“天道”、“天理”,以及人当遵守的“仁、义、礼、智、信”。天道、天理体现的是宇宙、地球、人类的自然和社会规律的总和,而“仁、义、礼、智、信”则是人顺从天道所应遵从的道德规范。道德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本所在,人无“德”便不能称之为人。由此可见,道德的内涵是非常深刻的。 二、道德与幸福 做人有为人之道,成物有构物之理。古人云“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故人行事需讲究天时、地利、人和,遵循一定的规律。得道能明事理,同时拥有了一种本领。得自然之道可成学者专家,得社会之道可为官为君,得先天之道可返本归真。符合事物规律行事必然会推动事物向好的方向发展,使事物繁荣昌盛。相反,逆道而行就会碰的头破血流;为人处世应遵循一定的法则,这个法则的具体表述就是道德规范。重德能不断积德,使人德高望重,众望所归,为处世理事打下良好基础,走遍天下人所敬仰。 没有道德的个人,必然丧尽天良,为社会所不容;没有道德的社会,必然混乱、腐朽、堕落。可见,传统道德与人类幸福又是息息相关的。 三、悠悠中华文化五千载,道德一线贯穿,为道德教育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 教育历来被誉为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教育的问题归根到底是一个人的问题。人有两面性,可以选择善也可以选择恶,可以学好也可以学坏。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在普遍的人性中,善与恶共存。一个人要行善,则必须约束自己的恶念,要吃苦、付出,还要持之以恒的坚持;而只要稍微放纵自己的欲望就会堕落。放纵当然比约束更容易,所谓“学好三年、学坏三天”。 笔者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激发人的正的因素,抑制人的负的因素;其根本途径在于从“心”做起,应回归到正心、诚意、提升道德修养的路上。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历史文化,包含丰富的道德内涵,其精华代代相传。 “天人合一”代表着我们祖先的宇宙观;“善恶有报”是社会的常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为人的起码美德;“忠孝节义”是人生于世的标准;“仁义礼智信”成为规范人和社会的道德基础。中华文化体现出诚(实)、善(良)、和(为贵)、(包)容等优点。中华传统文化主张天人和谐,重视个人修养,能够包容,能够发展,能够维护人间道德,能够使人有正信。 传统道德提倡的克制、忍让、节俭、吃苦耐劳,恰恰能够避免人陷入那种无度的纵欲之中。是调剂人生活,使人精神充实的有力保障。而乐天知命,使人能够更加理智而清醒的生活。抛弃了无谓的欲望得不到满足而带来的烦恼。这些东西非常合乎天理,也十分符合人性。有益于激发人正面的因素,抑制人负的因素,具有向善向上的感染力。所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道德教育取之不尽的好素材。 四、用传统文化实施道德教育的方法 道德是无所不在的,是活泼的、流动的、丰富多彩的,而非呆滞的、静止的、一成不变的,在借助传统文化实施道德教育中,如果我们选择恰当的方法,是能够把她准确、实在、生动的表现出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1、《弟子规》节选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弟子规》的由来 2、明白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3、体会做事小心谨慎,讲信用的重要性 二、重点难点: 明白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四、课前准备: 听相关故事。 五、教学过程: 一、说文解字 1、出示: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 2、解字:弟子(学生)圣人(孔子)孝(孝顺父母)弟(友爱兄弟弟姐妹)谨(小心谨慎)信(讲信用) 3、解释:《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圣人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二、故事引导 1、讲关于孔子和子路的故事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孔子的故事

3、讲宴殊故事晏殊是宋代名臣,还是著名的文学家。 晏殊小时候便有神童之誉。一次,皇上让他参加御前考试,拿到考题后,他马上请求皇上另出新题,并老老实实地禀报:“这个题目,我天前正好练习过,草稿还存在家里,为考出真才实学,请为我出道新试题。”他这种诚实的态度深得皇上赏识。考中进士后,晏殊仍然每天闭门读书,刻苦用功。他如此敦厚,如此好学,颇得世人好评。 三、熟读成诵 1、开火车读古文 2、小组读古文 3、开展小组背诵比赛 四、情景明理 1、情景表演,辨析:(1)爸爸妈妈工作一天很累地回到家里(2)妹妹向我要一支铅笔 2、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做 3、如果发生这样的事会有什么后果:(1)小明在教室里捡到一块很漂亮的橡皮,他看没人发现,就放在了自己的铅笔盒里。(2)小华答应借给晓红一本漫画书,可是到了第二天他却不带来 4、小结道理:一个人只有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在言语行为中小心谨慎,讲信用,才会是一个受人欢迎的人。六、教后反思:

山东版小学三年级部编教材传统文化教案全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案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基本根源,也是我们应该生生不息传播的瑰宝。通过开展经典颂读活动,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让孩子们从小就开始广读博览,日积月累地增长语言文化知识,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道德思想,并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为了更好落实学校“国学经典诵读计划”,传承中华民族五千年古诗文经典文化,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繁荣校园文化,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生活,本班特制定本学期的诵读计划如下一、教学任务针对学生的现状和社会形势,明确国学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加强对学生本源文化的教育,使学生认识到中华民族古老文化,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增强归属感,从而自觉抵制浮躁文化的影响,不忘本,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第一单:元初识韵律 《笠翁对韵》教案(一)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并背诵冬韵 2、通过古诗丰富学生语音、修辞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 3、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背诵《笠翁对韵、冬韵》; 教学难点:拓展知识——古诗欣赏。

三、教学过程: 1、复习:集体复习一遍;个别学生背诵展示(注重复习,让学生知道温故而知新的道理,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并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机会,树立学生自信心。)。 2、教师范读一遍新学内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3、学生尝试朗读一遍。教师注意纠正学生读错的地方。 4、游戏“火眼金睛”,教学生学习文中的生僻字,为朗读扫除障碍。师:我要考验一下你们,我还听说你们有目不转睛、全神贯注的好习惯…… 5、学生朗读两遍,加深对生字的认识。 6、游戏:双簧、接龙、藏宝。 7、总结、评价、奖励获胜的小组。 教学反思:通过前面几节课的知识渗透,学生对“对韵“内容比较感兴趣,有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孩子还能触类旁通,自己造“对子”。 《笠翁对韵》教案(二) 一、教学目标: 1、学习并背诵微韵 2、通过古诗丰富学生语音、修辞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 3、培养学生对古文的兴趣。

二年级传统文化

二年级上册传统文化学期备课 使用班级:2.1 2.2 2.3 2.4 一、指导思想: 传统文化是治国之本、为人之本。思想的传承。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教育财富。历来被看作是治国之理、为人之本、做事之道。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重要标准。对个人来讲,诵读经典是“明德、至善”的主要途径,即让人追求高尚境界;培养自我认识和自我发展能力;倡导践履躬行的道德原则。正是这样,“读经教育”才历数千年而不绝于世。 二、学习目标 1.学会感悟中华经典的魅力,提高文学素养。学生知道了什么是国学经典,接触了国学经典,感受到了经典的魅力,为今后普及经典,传承国学打下了基础 2.努力培养学生对经典诵读的浓厚的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保持良好学习状态的动力 3.拓宽学生知识面。通过经典诵读,尤其是高年级,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跟经典相关的知识,发动学生广泛收集信息资料,积极进行关于经典的探究活动 4.改变行为,提高修养。诵读一方面要拓宽学生的视野,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综合素质(言语谈吐、行为习惯、思想修养等)得到锻炼。让学生明白了做什么样的孩子才是大家喜欢和需要的。因此,从这个方面的意义来说,过程比结果更加重要 三、学习措施 1、随时随地诵读。“人人是老师,处处是教室”。只要有热情、能识字读拼音的人,就能成为导读老师。 2、快乐诵读。用活泼愉快、唱儿歌或背广告词的方式,让学生在没有任何压力的情况下,自然地诵读,而后从中取得背诵的乐趣和成就感,这是一种在唱诵中学习的方式 3、限时诵读。如每日诵读半小时。在学校由老师利用早自习或活动课的时间,分几个阶段背诵(因儿童集中力有限,所以以时间短,次数多为佳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1、《笠翁对韵》(节选一)教案 教学目的: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传统文化的精髓。 2、2、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读课文。 3、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今天我们要学习《笠翁对韵》。作者是清代文人李渔。 三、知道《笠翁对韵》作何解释吗?“翁”就是李渔自称。“笠”就是下雨天穿的蓑衣。“对韵”就是古代人对对子,讲押韵。 四、二、范读、带读《笠翁对韵》 1、老师先范读一遍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听。 2、跟老师读课文。 3、自由读课文。 4、同桌互检朗读。 5、教师抽检学生朗读课文。 6、齐读课文。

三、释读 1、师读第一句。 讲解第一句。 2、重点点拨:山花对海树 赤日对苍穹 下饷对高舂 青春对白昼 3、学生一起说课文大意。 四、朗读课文。 1、分组读,再进行小组比赛。 2、老师说上句,学生对下句。 “天对――地 雨对――风 大陆对――长空……” 3、多种形式朗读。 4、试着背诵。 五、课后拓展: 1、利用课余时间熟读课文,背诵课文。 2、收集对联。 附:上平声篇 【一东】

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山花对海树,赤曰对苍穹。雷隐隐,雾蒙蒙。日下对天中。风高秋月白,雨霁晚霞红。牛女二星河左右,参商两曜斗西东。十月塞边,飒飒寒霜惊戍旅;三冬江上,漫漫朔雪冷渔翁。 河对汉,绿对红。雨伯对雷公。烟楼对雪洞,月殿对天宫。云叆叇,曰曈朦。蜡屐对渔篷。过天星似箭,吐魄月如弓。驿旅客逢梅子雨,池亭人挹藕花风。茅店村前,皓月坠林鸡唱韵;板桥路上,青霜锁道马行踪。 山对海,华对嵩。四岳对三公。宫花对禁柳,塞雁对江龙。清暑殿,广寒宫。拾翠对题红。庄周梦化蝶,吕望兆飞熊。北牖当风停夏扇,南帘曝曰省冬烘。鹤舞楼头,玉笛弄残仙子月;凤翔台上,紫箫吹断美人风。 【二冬】 晨对午,夏对冬。下饷对高舂。青春对白昼,古柏对苍松。垂钓客,荷锄翁。仙鹤对神龙。凤冠珠闪烁,螭带玉玲珑。三元及第才千顷,一品当朝禄万钟。花萼楼间,仙李盘根调国脉;沉香亭畔,娇杨恃宠起边风。 清对淡,薄对浓。暮鼓对晨钟。山花对石菊,烟锁对云封。金菡萏,玉芙蓉。绿绮对青锋。早汤先宿酒,晚食继朝饔。唐库金钱能化蝶,延津宝剑会成龙。巫峡浪传,云雨荒唐神女庙;岱宗遥望,儿孙罗列丈人峰。

三年级传统文化全册备课

三年级传统文化全册备课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经典驿站”“名人长廊”“名胜佳境”“艺术乐园”四个单元。 “经典驿站”部分主要学习、了解中华民族传统原创经典,让受益于千古美文的文化滋养,培养对传统文化精髓的喜爱之情。分为《三字经》、《幼学琼林》以及《山海经》三个部分。 “名人长廊”部分主要学习和了解古代历史名人,借鉴他们为人处事的方法。本章节主要介绍了“孔子”“孟子”“晏子”“孔融”四位历史名人的故事。 “名胜佳境”:部分主要了解黄河、泰山等名胜,引导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 “艺术乐园”部分引领学生步入民族文化的艺术殿堂,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与绚丽缤纷,增强民族自豪感和信心。本章节主要分为“歇后语”和“民谣”两个部分。 二、教学目标 1.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感受传统文化的继承,树立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其具有初步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能力。感悟继承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道理 3.养成良好品德。中国的传统文化强调自强不息、以德化人,其最终目的是要培养出正直、顽强、善良、对社会有用的人。此外,在道德培养方面,中国文化强调气节,所谓"士可杀不可辱";强调情操,所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强调礼义,一举一动要符合社会规范和道德标准;强调廉耻,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强调奉献,所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强调良心,就是要时刻意识到自己是一个有道德之人,不做伤天害理事。所有这些,在今天的素质教育中仍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三、教学重难点 1.感悟继承传统文化。 2.养成良好品德。 四、教学措施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更要关注过程。

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17931

国学启蒙 第一课《论语》八则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感悟我们民族语言的魅力,聆听古代圣贤做人、处事的教诲。 教学内容: 1、人物介绍: 中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不少光耀千古的文化巨人,为我们留下了极宝贵的文化遗产,如《论语》、《老子》、《孟子》、《庄子》、《荀子》等。这些著述对中华文化曾产生过深远影响,直至今天,仍光芒四射。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究学习《〈论语〉八则》。 交流有关孔子、《论语》的知识 ①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②班上交流:每个知识点由一个同学介绍,其他同学作必要的修正、补充。 ③师生交流:教师用多媒体展示自己搜集整理的资料。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尊称为“大成至圣”。他对我国古代文化的整理、研究和传播,他的思想和学说,为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做出了不朽的贡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他列为世界十大名人。《论语》是“语言的论纂”,也就是语录的意思,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

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体例主要是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内容上以教育为主,包括哲学、历史、政治、经济、艺术、宗教等方面。从中可以看出许多当时社会的政治生活情况,看出孔子和他的弟子们的人格修养、治学态度和处世方法 2、《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共二十篇,成书时间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为后人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 3、《论语》- 价值和影响 《论语》首创语录之体。汉语文章的典范性也发源于此。《论语》一书比较忠实地记述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也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今本《论语》共二十篇。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礼”、“义”。据统计,在《论语》中,孔子讲“仁”的地方共109次,讲“礼”的地方共75次。孔子的“仁”含意广泛,几乎包括所有做人道理。他说有五种品德算是仁:“恭、宽、信、敏、惠。”又解释:“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论语》以记言为主,“论”是论纂的意思,“语”是话语,经典语句,箴言,“论语”即是论纂(先师孔子的)语言。《论语》成于众手,记述者有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言简意赅、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

五年级传统文化全册备课

五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全册)

五年级传统文化第一单元蒙书诵读 第一课《声律启蒙》(一) 第2课《声律启蒙》(二) 第3课《声律启蒙》(三) 第4课《笠翁对韵》(节选) 第二单元诗词诵读 第5课登金陵凤凰台 第6课古诗两首 第7课诗词两首 第8课诗词两首 第三单元魅力汉语 第9课对联 第10 课谜语 第11课谚语和歇后语 第四单元古代都城 第12课北京 第13课西安 第14课杭州 第15课南京 第16课洛阳与开封 探究课寻访古都 第五单元饮食文化 第17课茶 第18课酒 第19课四大菜系 第六单元诗词诵读 第20课古诗两首 第21课诗词两首 第22课词曲两首 第23课词两首 第七单元传统戏曲 第24课京剧 第25课昆剧 第26课山东地方戏 探究课戏曲知识比赛 第八单元历史名臣 第27课魏征 第28课包拯 第29课文天祥 第30课林则徐 第31课康有为 第九单元科学技术

第32课祖冲之 第33课李时珍与《本草纲目》 第34课四大发明 第一单元蒙书诵读 第一课《声律启蒙》(一)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意义、译文及要表达的中心。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2、学生谈感受。 (1)通过读短文,你知道了什么? (2)同桌内、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感受。 (3) 老师小结。 二、出事译文。 1、学生自读译文。 2、对照译文,理解短文的意思。 3、反复对照译文,反复读译文。 三、温馨点击。 了解这是一首对子诗,描写的是什么。 四、活动广角。 1、背诵这首对子诗。 2、仿照这这首对子诗,自己写一首小诗。 3、本课所选的《声律启蒙》片断中,空、虫、宫、红、翁等在读音上有什么共同之处?赶快和你的伙伴讨论一下吧。 五、成长阶梯。 做好自我评价。 第2课《声律启蒙》(二)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章的意义、译文及要表达的中心。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1、读原文。 来对往,密对稀,燕舞对莺飞。风清对月朗,露重对烟微。 霜菊瘦,雨梅肥,客路对渔矶。晚霞舒锦绣,朝露缀珠玑。 夏暑客思欹石枕,秋寒妇念寄边衣。 春水才深,青草岸边渔父去;夕阳半落,绿莎原上牧童归。 2、学生谈感受。 (1)通过读短文,你知道了什么? (2)同桌内、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感受。 (3) 老师小结。 二、出示译文。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上)

第一单元尚德修身 一、教学目的 1、学习先贤为人处世之道,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 2、领略自然之美,感悟中华美德的滋养。 二、重点难点: 保持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领略自然之美,感悟中华美德的滋养。 1《厚德载物》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厚德载物》的由来 2、明白做人的道理,培养孝顺、友爱品德 二、重点难点: 明白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的道理 三、课前准备:听相关故事。 四、教学过程: (一)、说文解字 1、厚德载物 2、解字: (二)、故事引导 1、讲关于舜的故事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舜的故事

(三)、熟读成诵 1、开火车读文 2、小组读文 3、开展小组背诵比赛 (四)、情景明理 1、情景表演,辨析: (1)爸爸妈妈工作一天很累地回到家里(2)妹妹向我要一支铅笔 2、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做

3、如果发生这样的事会有什么后果: (1)小明在教室里捡到一块很漂亮的橡皮,他看没人发现,就放在了自己的铅笔盒里。 (2)小华答应借给晓红一本漫画书,可是到了第二天他却不带来4、小结道理:一个人只有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在言语行为中小心谨慎,讲信用,才会是一个受人欢迎的人。 2《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能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见到美好的人和事就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马上改正的品质。 二、重点难点:能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见到美好的人和事就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马上改正的品质。 三、课前准备:在家借助拼音读文。 四、教学过程: 1、导入:今天我们学习《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2、范读课文。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3、教读课文。 朗读课文,边学习边指名学生朗读。 4、明道喻理:周处改过自新 5、拓展活动: 出示知行合一

小学四年级全册传统文化教学案

小学四年级传统文化教案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为根本的指导思想,以新课程理念为行动指南,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根本目的,立足现实,着眼未来,遵循规律开发和利用好校本课程,引领广大学生阅读经典、阅读思想、阅读文化、阅读精神,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为学生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包括《唐诗》等四个单元。当畅游于这套教材的时候,学生会感悟到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会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事的语重心长的教诲;还会学到读书的方法和道理,会欣赏到具有浓郁民族文化气息的风景人物,每篇文章都是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精华之作;还会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中国的民族艺术…… 三、教学目标: 1、喜欢经典文章,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熟读成诵。 2、初步掌握经典诵读的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3、基本了解诵读内容,提高语文素养。 4、训练儿童应对、掌握声韵格律,从中得到语音、词汇、

修辞的训练。 四、教学重难点: 传统文化教学的重点之一是,经常让学生轻松并有韵律感的吟诵,倡导学生先求熟读,并初步背诵所学内容;传统文化教学的重点之二是,在教学中,有许多品德教育渗透其中(尊敬长辈、孝敬父母、友爱兄弟等),注重教育学生,要用实际行动体现国学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传统文化教学的难点是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内容;这些蒙学经典都是古文,古文与白话文相比,会有更多的生僻字和多音字,学生不容易理解,因此学生初步理解学习内容就成为教学难点,如果这些难点得到突破,将会不断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 五、教学措施: 1、教学形式多样化。教师讲解、学生讲故事、读书、讲歇后语比赛等。 2、注重游戏教学。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将运用游戏“对句、接龙、找宝藏、小老师”等。 3、注重面向全体和个别差异。集体、小组、个人展示等交错进行,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有所提高。 第一单元经典驿站 一、唐诗

六年级传统文化下

六年级传统文化(下)教学设计 李清照的《醉花阴》 课型新授授课时间 2月19日总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人论世,了解有关李清照的文学常识,了解李清照在早期和晚期作品的不同特点。 2.反复诵读,把握意象,抓住意境,体会词中情感,领悟婉约派词的风格。 3.引导学生品味赏析诗词的语言,重点抓住情感意味浓的字.词.句进行分析,体会词作中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 教学重难点 了解《醉花阴》的写作背景,体会词人是如何通过特定的意象表达孤独寂寞的情感的,体会词作情景交融的特点。 教学方法 诵读品悟.情感体验.对比阅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现在给大家提供一组评语,大家根据评语判断评价的对象是中国古代哪位文化名人。 ——她是忧时伤世的赤子精魂; ——她是登峰造极的沧海愁人; ——她是旷古绝今的词坛奇女。 她正是“千古才女李易安,万古愁心李清照”。 她是沧海愁人,她有万古愁心,然而要解读她的一腔愁绪,却又是“怎一个愁字了得”!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李清照的两首代表词作《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和《声声慢?寻寻觅觅》,让我们一起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用心去感受她的万古愁心。 二.知人论世 南渡前:内容——闺怨离愁词风——清丽柔媚 南渡后:内容——怀旧悼亡词风——凄婉哀怨 三.《醉花阴》的写作背景 宋徽宗大观二年重阳节,赵明诚至仰天山罗汉洞观月,流连忘返;李清照独居青州归来堂,重阳赏菊,无人相伴,故作此词,以抒发寂寞无聊之感。 四.诵读,整体感知 听朗读录音,初步感知诗词内容,感受作者情感。 诵读:要求要读通读顺,注意读出感情,结合课下注释边读边理解词的意思,并将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以期听课时解决解决。 五.鉴赏《醉花阴》 诗歌总体基调是“愁”,那接下来,我们就分析一下,作者“愁”的具体内容。 诗人在哪一句明确表示了她愁的具体内容。为什么? 明确:“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一句可看出。重阳佳节,传统的家人团聚之日,而作者却孤身一人,相思之情油然而生。 愁的具体内容是思念丈夫,表现的是一种孤寂难耐之情 那么就这种情感来说,诗人主要是借助了什么意象表露出来的呢? (一)把握意象,体会意境,把握情感 诗人将薄雾.浓云.瑞脑.金兽.玉枕.纱厨.西风.黄花这些意象聚合在一起构成一幅清冷萧瑟的画面。作者在自然景物的描写中,加入自己浓重的感情色彩,使客观环境和人物内心的情绪融和交织。

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千字文》教学计划 2013—2014年度第一学期 南街二小陈丽娥 一、指导思想: 1、认识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了解我国古代的优秀诗文。 2、培养学生对经典诗文的诵读兴趣,让学生爱上阅读。 3、在读古文、背古诗的过程中,宏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爱国情感。 4、丰富学生的文学储备,加强其文学功底,促进学生成为一代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的新世纪人才。 5、通过读古文、背古诗,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帮 助学生修身养性,净化心灵,陶冶情操。 6、认识常用汉字,使80%的学生能够独立阅读低幼读物。 7、开发儿童的记忆潜能,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想象及表达 能力,为儿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思路分析: 《千字文》问世1400多年来的流传表明,它既是一部优秀的童年启蒙读物,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得到了人们的普遍重视和喜爱。千字文》在中国古代的童蒙读物中,是一篇承上启下的作品。它那优美的文笔,华丽的辞藻,是其他任何一部童蒙读物都无法望其项背的。正因为如此,我把《千字文》诵读与赏析定位二年

级学生课程超市的课程。 三、学生情况分析: 本级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对古诗词吟诵,有着浓厚的兴趣,学生有一定的学习能力。 四、教学措施: 根据以上的情况分析和本册的教学目标,本学期的传统文化教学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本教材形式多样活泼,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符合学生的心理体验,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要尊重学生的主动性。教学要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旨在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 3、要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层次性,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 4、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5、注重评价的过程性和激励性。 五、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次:诵读“天地玄黄—辰宿列张”(课本) 第二次:诵读“寒来暑往——律吕调阳”(课本) 第三次:诵读“云腾致雨——玉出昆冈”(课本)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上)

一年级传统文化教案(上)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弟子规》的由来 2、明白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3、体会做事小心谨慎,讲信用的重要性 二、重点难点:明白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 三、课前准备:听相关故事。 四、教学过程: (一)、说文解字 1、出示: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 2、解字:弟子(学生)圣人(孔子)孝(孝顺父母)弟(友爱兄弟弟姐妹)谨(小心谨慎)信(讲信用) 3、解释:《弟子规》这本书,是依据圣人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 (二)、故事引导 1、讲关于孔子和子路的故事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孔子的故事 3、讲宴殊故事晏殊是宋代名臣,还是著名的文学家。 晏殊小时候便有神童之誉。一次,皇上让他参加御前考试,拿到考题后,他马上请求皇上另出新题,并老老实实地禀报:

“这个题目,我天前正好练习过,草稿还存在家里,为考出真才实学,请为我出道新试题。”他这种诚实的态度深得皇上赏识。考中进士后,晏殊仍然每天闭门读书,刻苦用功。他如此敦厚,如此好学,颇得世人好评。 (三)、熟读成诵 1、开火车读古文 2、小组读古文 3、开展小组背诵比赛 (四)、情景明理 1、情景表演,辨析:(1)爸爸妈妈工作一天很累地回到家里(2)妹妹向我要一支铅笔 2、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做 3、如果发生这样的事会有什么后果:(1)小明在教室里捡到一块很漂亮的橡皮,他看没人发现,就放在了自己的铅笔盒里。(2)小华答应借给晓红一本漫画书,可是到了第二天他却不带来 4、小结道理:一个人只有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在言语行为中小心谨慎,讲信用,才会是一个受人欢迎的人。 《小儿语》节选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逐渐达到背诵。 2、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一年级传统文化全册教案

一年及传统文化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尚德修身 一、教学目的 1、学习先贤为人处世之道,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 2、领略自然之美,感悟中华美德的滋养。 二、重点难点: 保持崇尚道德的优良传统,领略自然之美,感悟中华美德的滋养。 1《厚德载物》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厚德载物》的由来 2、明白做人的道理,培养孝顺、友爱品德 二、重点难点: 明白做人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的道理 三、课前准备:听相关故事。 四、教学过程: (一)、说文解字 1、厚德载物 2、解字: (二)、故事引导 1、讲关于舜的故事 2、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舜的故事

(三)、熟读成诵 1、开火车读文 2、小组读文 3、开展小组背诵比赛 (四)、情景明理 1、情景表演,辨析: (1)爸爸妈妈工作一天很累地回到家里(2)妹妹向我要一支铅笔 2、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做

3、如果发生这样的事会有什么后果: (1)小明在教室里捡到一块很漂亮的橡皮,他看没人发现,就放在了自己的铅笔盒里。 (2)小华答应借给晓红一本漫画书,可是到了第二天他却不带来4、小结道理:一个人只有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在言语行为中小心谨慎,讲信用,才会是一个受人欢迎的人。 2《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够大体理解课文的意思。 3、能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见到美好的人和事就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马上改正的品质。 二、重点难点:能结合生活实际,。培养学生见到美好的人和事就努力学习,有了错误就马上改正的品质。 三、课前准备:在家借助拼音读文。 四、教学过程: 1、导入:今天我们学习《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2、范读课文。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3、教读课文。 朗读课文,边学习边指名学生朗读。 4、明道喻理:周处改过自新 5、拓展活动: 出示知行合一

六年级传统文化试题

小学六年级传统文化检测试卷 一文化常识积累 1.这些常识你都知道吗?(根据积累的知识填空,相信自己!20☆)(1)人称“读了《增广》会说话,读了《幼学》走天下”。其中《幼学》指的是 。它被人们称为传统启蒙教材中的经典之作。 (2)中国是诗的国度,在历史上涌现出众多有名的诗人,他们都留下了众多传世之作。其中“诗仙”是;”诗圣”是。 (3)中国古代乐器众多,其中象征权力和地位的是。最具中国民族特色和独特中国情韵的是,它是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乐器。2.选择填空(根据积累的知识进行选择,有的题不止答案!30☆)(1)杜甫的诗歌忠实的记录了当时的历史现状,人们称他写的诗歌为() A 诗圣 B 诗仙 C 史实 D诗史 (2)古代诗人都给自己起一个笔名,也就是号。如李白又叫李太白。太白就是他的号。那么欧阳修的号是( ) A 东坡居士 B 六一居士 C (3)中国传统乐器众多,下面属于中国传统乐器的是() A 骨笛 B 琵琶 C 吉他 D 瑟 (4)中国的绘画艺术,以强烈的生命力和感染力,成为世界绘画历史上的一朵奇葩!工笔画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下面是工笔画的是() A 《洛神赋图》 B 《掏练图》 C 《女史箴图》 D 《芙蓉锦鸡图》(5)小篆字体略长,笔画婉转圆通,是秦统一六国后,丞相李斯整理简化的字体。下面哪一项不是小篆。() A 泰山刻石 B 峄山石刻 C 龙门二十品 D 三坟记(6)在我国现已发现的各种笔画中,()的石窟壁画堪称一绝。 A 龙门石窟 B 敦煌莫高窟 C 千佛洞石窟 D 二综合运用 1.连线。。20☆)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欧阳修 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化。李白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杜甫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煜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陆游悲愁2.简答:(30☆) (1)《幼学琼林》中《朋友宾主》篇,有很多关于待人交友的名言。试着写出几个这样的句子。(写三句)(15☆) (2)诗圣杜甫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了不起的大诗人,他一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感人至深的佳作、名句。试着写几句。(写三句15☆)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