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年级上传统文化备课

二年级上传统文化备课

二年级上传统文化备课
二年级上传统文化备课

二年级上册传统文化备课

第1课时《士有百行,以德为首》

教学目标:

1、背诵“士有百行,以德为首”这句古语

2、理解其含义,能结合自身,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行为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士有百行,以德为首

二、简介《士有百行,以德为首》这句话的出处《三国志》,以及陈寿其人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难点。

2、结合字面意思和生活实际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古语新说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古语新说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明道喻理:

结合视频,通过晋文公赏勉以德为先的故事,更加深刻体会士有百行,以德为首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七、知行合一:

引导学生思考,小明、小华、小红谁可以入选三好学生。想一想在自己的生活中,怎么实践这句话,怎样成为一个“以德为首”的人,能从哪方面做起?写出你的想法。

八、课外延伸:

课下搜集关于士有百行,以德为首的小故事,并交流。

第2课时《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1、背诵“勿以恶小而不为,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古语

2、理解其含义,能结合自身,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行为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勿以恶小而不为,勿以善小而不为

二、简介这句话的出处《论语》以及孔子其人

三、教师有感情、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难点。

2、结合字面意思,生活实际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明道喻理:

结合视频,通过刘备劝子的故事,更加深刻体会勿以恶小而不为,勿以善小而不为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七、知行合一:

引导学生思考,在自己的生活中,图片中的现象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怎么实践这句话,怎样成为一个“为善”的人,能从哪方面做起?写出你的想法。

八、课外延伸:

1、向父母讲述本课所学内容及小故事。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3、课外搜集资料,先讲给父母听,到校后与老师、同学交流。

第3课时《满招损,谦受益》

1、识记《满招损,谦受益》

2、找出韵律,熟读《满招损,谦受益》并尝试背诵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满招损,谦受益》

二、简介《满招损,谦受益》及《尙书》这本书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联系生活实际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古语新说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古语新说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读熟练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故事链接:第6页

了解《孔子观欹器》的故事。

交流君主为什么会把欹器放在座位旁边。

七、课外延伸:

《知行合一》如何做到“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平时应该怎么做,下面哪些同学做得对?

第4课时《不迁怒,不贰过》

1、背诵“不迁怒,不贰过”这句古语

2、理解其含义,能结合自身,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行为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

《不迁怒,不贰过》

二、简介不迁怒,不贰过这句话及其出处

三、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生活实际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古语新说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读熟练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故事链接:第8页

了解《秦穆公不迁怒》的故事。

七、《知行合一》

结合课后实例,说说如何做到“不迁怒,不贰过”

第5课时《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1、背诵“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古语

2、理解其含义,能结合自身,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行为

教学过程:

一、经典回放: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三、简介这句话的出处《论语》以及孔子其人

三、教师有感情、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

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难点。

2、结合字面意思,生活实际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四、结合古语新说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

2、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

五、学生练读

1、学生认真跟读。

2、学生自读。

(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

3、小组交流。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六、明道喻理:

结合视频,通过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故事,更加深刻体会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七、知行合一:

引导学生了解课前准备儿歌,以及课前准备的重要性。学生思考怎么实践这句话,怎样成为一个“先利其器”的人,能从哪方面做起?说说你的想法。

八、课外延伸:

1、向父母讲述本课所学内容及小故事。

2、与父母交流诵读心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