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由平等的真谛 (教学设计)

自由平等的真谛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第七课尊重自由平等

第一框自由平等的真谛

课标要求:

课标中“成长中的我”中的“心中有法”,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中小学法治教育专册教材编写建议》的相应部分是“内容设计”中的“初步形成尊重自由平等、维护公平正义的意识等”。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树立自由、平等的意识;

2、认同法治是实现自由平等的保证。

能力目标:1、初步形成依法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

2、提升辩证思维能力。

知识目标:1、知道自由与平等的含义;

2、知道法治与自由的关系;

3、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及表现。

教学重点:1、自由与法治的关系;

2、明确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教学难点:明确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教学方法:讲授法、情感体验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引:播放歌曲《像梦一样自由》

引用诗词:匈牙利诗人裴多菲: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康有为: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

引出:你对自由平等有哪些新的认识?今天我们就一起共同探讨

第七课第一框自由平等的真谛

读:展示三维目标,让学生读目标

探:展示名言:

不能制约自己的人,不能称他为自由人。——————毕达哥拉斯

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利。————--——孟德斯鸠

板块一:无法治不自由

展示图片“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图片,思考表达的情感?渴望自由,向往自由。设问:(1)你渴望的自由是什么?生列举(略)

师语:苍鹰渴望自由,所以翱翔于万里晴空;

骏马向往自由,所以驰骋于辽阔的草原;

人类珍视自由,所以文明得以延续,社会得以发展。

(2)自由对个人和社会有何价值(意义)?

小结:1、自由的意义:

拥有自由,不仅能增强个人的幸福感,而且能激发每个人的活力,从而推动社会的进步与繁荣。

活动一:校园寻规则

活动要求:(1)你认为我们的校园活动中哪些规则限制了你的自由?

(3)如果没有这些规则会有哪些后果?

(4)如何理解自由应受必要的限制?

学生交流讨论:

小结:2、自由应受必要的限制:

①自由不是为所欲为,它是有限制的、相对的;

②必要的限制是对自由的保护;

③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导致混乱与伤害。

活动二:探究自由

学生朗读P91“风筝的自由”寓言故事,思考:

(1)挣脱了束缚的风筝为什么“无力回天”?

(2)风筝的自由到底是什么?

小结:3、自由的含义和表现:

含义:自由是指人们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依照自己的意志活动的权利。

表现:自由在法律上的体现,就是我们享有的和正当行使的各项权利。

活动三:共同关注

展示微信视频图片:“紫菜是废旧塑料做成的”,提出活动要求:

(1)视频播出后,可能会造成哪些影响?

(2)这位制造谣言的网民,将会承担什么后果?

学生交流回答,老师展示《刑法修正案》对谣言的处理后果。

小结:4、自由与法治的关系:

①自由与法治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②法治标定了自由的界限,自由的实现不能触碰法律的红线,违反法律可能付出失去自由的代价;

③法治是自由的保障,人们合法的自由和权利不受非法干涉和侵害;

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

过渡:看P92相关链接中的法律规定,思考分别说明了什么?自由是受宪法和法律保护的,是法律之内的自由,所以宪法规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板块二:法眼看平等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之一。(意义)活动一:感性认识

展示P93两幅图片,让学生结合身边的实例与同学分享自己对平等的认识。

小结:1、平等的含义:

①同等情况同等对待;

②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活动二:思辨聚焦

展示图片“男女平等”和时事政治“两会人大代表:最大限度兑现弱势群体的胜诉权益”,议一议:“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与“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是不是存在矛盾呢?

学生思辨、讨论:

小结:2、如何理解“同等情况同等对待”与“不同情况差别对待”?

①不矛盾。

②“同等情况同等对待”指每个人都平等地享受权利和履行义务,而且权利都受法律保护,不履行义务都受法律制裁;

③“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是因为老人、儿童、孕妇、残疾人等都属于弱势群体,是需要帮

助的对象,所以对他们给予“不同情况差别对待”,是对他们人权的尊重、关心和爱护,这也是对宪法精神和原则的体现和尊重。

活动三:以案说法

展示图片“逃兵求职”和反腐倡廉中“打虎行动”,思考:分别说明了什么?

小结:3、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①任何公民都一律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必须平等地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

②我国公民的合法权益一律平等地受法律保护,违法或犯罪行为一律平等依法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练:拓展提升

时事链接:

习近平在第二届互联网大会上发表演讲时强调,网络空间同现实社会一样,既要提倡自由,也要保持秩序。自由是秩序的目的,秩序是自由的保障。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交流讨论:

(1)谈谈你对“自由是秩序的目的,秩序是自由的保障”的理解。

(3)结合“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这句话,说一说网络空间的自由。

结:让学生谈收获或体会。

结束语:自由与平等是两大人类文明之光,我们希望自由与平等的光芒照耀在人类文明的每一个角落;但它一定需要法治精神保驾护航。

因为法治,每一个人的自由权利都会得到法律的平等保护;

因为法治,社会弱者也能分享公共资源、获得公平发展的机会;

因为法治,才让自由和平等成为可能。

我们要理解自由与法治的关系,真正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附板书设计:

自由平等的真谛

无法治不自由法眼看平等

自由与法治的关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教学反思: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