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沥青论文

沥青论文

沥青论文
沥青论文

沥青与沥青混合料论文

班级:道桥C083

姓名:荆楠

学号:087014

班级:道桥C083 姓名:荆楠学号:087014

沥青路面再生技术浅析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公路建设也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大量的沥青路面改建或翻新,导致大量的翻挖,铣刨的沥青混合料废弃,一方面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程度地污染,另一方面,对资源的极大浪费。违背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因此,沥青面再生技术是当代公路建设中,值得进一步发展的重大学科之一。本文介绍了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的种类特点及其技术经济优势,同时对水泥作为稳定剂的现场冷再生技术给予了肯定,也说明了现场冷再生技术的缺点。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加强这方面的技术改进,使得现场冷再生技术的特点更好地发挥作用。

【关键词】沥青路面再生现场热再生厂拌热再生现场冷再生厂拌冷再生全厚式再生影响因素经济优势

沥青路面的再生利用,就是将旧沥青路面经过翻挖、回收、破碎、筛分等方法处理后,与再生剂、新沥青材料、新集料等按一定比例重新拌和成混合料,能够满足一定的路用性能并重新铺筑于路面的一整套工艺。沥青路面材料的循环利用有下列优点:(1)降低施工成本;(2)节约集料和胶结料;(3)保持原路面的几何特性;(4)保护环境;(5)节约能源;(6)减少用户的延误。沥青路面的再生利用能够节约大量的沥青和砂石材料、节省工程投资,同时有利于处治废料,节省能源,保护环境,因而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

一国内外研究概况

国外对沥青路面再生利用研究,最早始于美国,到20 世纪80年代底美国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用量几乎为全部路用沥青混合料的一半,并且在再生剂开发、再生混合料设计、施工设备等方面的研究也日趋深入。欧洲国家也十分重视这项技术,德国是最早将再生料应用于高速公路路面养护的国家,该国1978 年就已将全部废弃沥青路面材料加以回收利用。芬兰几乎所有的城镇都组织旧路面材料的收集和储存工作。法国现在对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的研究也颇为重视,在高速公路和一些重交通道路的路面修复工程中开始逐步推广应用这项技术。

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正处于起步阶段,近几年来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和成绩,已有多条高速公路和市政道路在养护维修时采用了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并取得了较好的使用效果。

二沥青路面的再生

沥青路面再生技术一般可分为5 种类型:就地冷再生、就地热再生、厂拌冷再生、厂拌热再生和全厚式再生。

1 现场热再生技术

现场热再生技术也称为表层再生技术。该技术通过现场加热、翻耕、混拌、摊铺、碾压等工序,一次性实现旧沥青混凝土路面就地再生。具有无需运输废旧沥青混合料、工效高、对公路运营影响程度低等优点。现场再生机组主要包括加热系统、路面翻耙系统、再生搅拌系统、摊铺系统和压实系统等,现场热再生技术可处理路面最大深度为5cm~6cm。近年来也有些厂商将摊铺和压实系统分离出来单独使用。在20 世纪90 年代前期,该技术曾被认为是道路工业的一次革命;但以后的实践证明,现场热再生技术也存在诸多局限性,不太适宜于高速公路路面再生。局限性主要表现在:①处理厚度小,仅适合处理车辙、泛油、麻面和磨光等表面缺陷,对需要进行结构性再生(中、下层以至基层损坏的情况)的路面大修无能为力;②由于不加入或加入很少新集料,无法有效调整配合比,对表面层集料级配不满足的路面不适用;③由于不加入或加入很少新沥青,必须利用专门的再生剂恢复沥青的性能,难保障路面的耐久性;④无法处理采用改性沥青铺筑的表面层;⑤对路面层厚不均匀或质量状况变化大的路面难以保证质量要求。

2 厂拌热再生技术

厂拌热再生技术先将旧沥青混凝土路面铣刨后运回工厂,通过破碎、筛分(必要时),并根据旧料中沥青含量、沥青老化程度、碎石级配等指标掺入一定量的新集料、沥青和再生剂(必要时)进行拌和,使混合料达标,按照与新建沥青混凝土路面完全相同的方法重新铺筑。国外多年的实践证明,厂拌再生沥青混合料路面能够达到并保持所要求的各项路用性能指标,并且具有更好的抗车辙性能。这种再生方式属于结构性再生,能有效地用于各种条件下旧沥青混凝土路面的再生利用。

3 现场冷再生技术

现场冷再生技术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利用专用再生机械在现场铣刨、破碎、加入新料(包括乳化,泡沫沥青或其他再生剂、稳定剂,必要时还要加入集

料)、拌和、摊铺和预压,再由压路机进一步压实。这种再生路面主要用于低等级公路路面和高等级公路路面基层。就地冷再生的优点:①工序简单,由于原有旧路面的材料全部被就地利用,省略了挖掘、外

运、厂内加工及回填等一系列工作,使得施工工序简化;②可以不中断交通,施工设施对交通干扰反应不敏感,一般可以半幅通车,半幅施工;③不损坏路基,传统的机械施工路基将承受频繁的高应力载荷,将导致“局部破坏”,经常需要采用回填处理;④提高道路等级,由于该方法强化了

基础的承载能力,从根本上保证了道路等级的提高,这一优点对于低等级道路的改造尤为重要;⑤成本较低,与传统的施工方法相比,由于旧的道路材料得以全部利用,随着再生层厚度的不同,大致可以降低成本20%~46%,厚度越深,降低成本越多;⑥生产效率高,就地冷再生是在自然条件下进行的,只需对严重坑槽的路段进行预处理。每天可以再生路面 5 000m2以上;⑦保护环境和资源,因为旧料得以全部就地利用,减少了新材料的开采,节约了资源,施工过程没有粉尘和废气的污染,保护了环境。

4 厂拌冷再生技术

厂拌冷再生混合料主要用作基层或底基层。先将旧沥青混凝土路面材料运回稳定土搅拌厂,经过破碎作为稳定土骨料,加入水泥或石灰、粉煤灰、乳化沥青或泡沫沥青等一种或多种稳定剂和新料(必要时)进行搅拌,然后铺筑于基层或底基层。可以有效解决旧料废弃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在国外被普遍采用,实践证明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厂拌冷再生特点:①处理深度深,最大达到30cm;②适应性好,适用于柔性基层和半刚性基层路面;③节约资源、保护生态环境;④施工中对环境污染小;⑤开放交通早。

5 全厚式再生技术

全厚式再生技术是一种将沥青路面面层和预先确定的一定厚度的基层材料,甚至包括路基土材料铣刨、破碎、(添加外加剂)拌合稳定后使之重新用作基层的技术。具体工艺见图1。

全厚式再生与一般就地冷再生不同点为:①厚度包括了基层,甚至底基层或以下的材料;②

施工的设备和稳定材料有所不同。全厚式再生设备的转盘和切头通常完全贯穿

沥青路面面层并深人到基层材料或以下部分,深度可达30cm以上。破碎回收的旧料可由一种或多种外加剂稳定成为均匀的,材料性能改善的新基层材料。全厚式再生技术早期多用于低等级道路,主要包括一些石子路、土路、经过表面处置以及石屑封层的路面。这些道路通常较窄,并没有考虑未来交通量和荷载的增加。当采用全厚式再生处理时,拓宽工作也可以同时进行。后来,随着大功率道路再生机械设备的开发与不断改进,设计体系的完善以及复合型外加剂(稳定剂)的使用,越来越多的城市道路和高等级公路采用全厚式再生处理。现在,全厚式再生技术作为一种更为灵活的、更能延长路面使用寿命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各种经常出现裂缝、坑槽的道路修补。如果施工时管理得当,还可以不影响正常的交通(图2)。另外值得提出的一点是,对于中低交通量的道路,由于基层材料结构性能的改善,直接进行双层石屑封层或者表层处理便可使用,从而节约大量材料和运输成本。经过全厚式再生的路面,路面损

坏可以彻底消除,罩面厚度也可相应减薄,整体修复费用降低。

三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的技术经济优势

1 环境保护

在对环境要求日益严格的今天,大量的道路需要维修,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的优势如下:一方面让我们不需要从自然界开采大量的砂、碎石以及沥青等原材料,可以有效的保护林地,维护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另一方面让我们可以不向自然界排放大量的废弃沥青混合料。据资料调查表明,沥青由于其化学惰性使其在自然环境下极难降解,会长期影响堆填区及其周边的生态环境,甚至会威胁到当地居民的身体健康。

2 节约投资

传统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养护方法是将旧路面先铣刨,铺透层沥青,然后用全新的沥青混合料摊铺。沥青混凝土路面再生技术,可以利用原有的旧沥青混合料,使得路面维修成本显著的降低。京津塘高速公路在2002 年应用沥青路面热再生技术进行中修,改造费用仅占传统维修方式的70% ~80%,根据再生厚度的不同,应用沥青冷再生技术可以节约造价20%~30%。

3 不中断交通

沥青路面再生只是对一个车道进行维修,维修时只需要封闭被再生的车道,

其余车道可以正常的开放交通,最大限度的减少了路面的维修给交通带来的干扰和影响,特别是对收费的高速公路、一级、二级公路其优越性更加显著。

四水泥对再生混合料的影响

水泥的使用己经有很长的历史,水泥作为一种正式的稳定剂使用的最早记载是1917 年在美国,这类稳定剂的主要作用是提高材料的强度,另外,在水化过程中所释放的Ca(OH)2 与塑性土壤中的黏土颗粒发生反应使塑性降低,但是,用水泥稳定仅限于那些塑性指数小于10的材料,塑性较高的材料比较适合用石灰进行稳定。水泥的细度在混合料的骨架上起到一定的填充作用,使骨架更加合理化,起到增强作用,并增加矿料与沥青黏结面积,就能提高混合料的黏结力,形成沥青胶结物质。同时还能提高混合料的物理吸附作用和化学吸附作用。更多的产生结构沥青,减少自由沥青,提高混合料相互作用的黏聚力,混合料的水稳定性也能够得到提高。

五影响再生混合料效果的因素

影响再生混合料效果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混合料中土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

(1) 土的成分和种类。多项研究和实践证明,用水泥稳定级配良好的碎砾石和砂砾效果最好,不但强度高,而且水泥用量少,其次是砂性土,再次是粉性土和黏性土。此外,对于水泥稳定土的干缩和温缩性能而言,塑性细土的存在是不利的,其含量越多,混合料的体积收缩性就越大,越容易产生裂缝,在这种情况下掺加少量的石灰有助于改善水泥稳定土的效果。对于水泥稳定旧沥青路面材料,稳定的对象主要是铣刨下来的沥青面层和基层材料。经过铣刨破碎的旧路面材料包括粗集料、细集料(原路面结构层中的碎石和灰土)和老化的沥青块等,其中,某些集料被沥青层裹覆而黏结成团块,其成分也比较复杂。

(2) 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结构类型。混合料按照颗粒尺寸分布情况的不同,可以分为3 种物理状态。第一种状态:悬浮-密实结构,按粒子干涉理论,为避免次级集料对前级集料密排的干涉,前级集料之间必须留出比次级集料粒径稍大的空隙供次级集料排布。按此组成的沥青混合料,经过多级密垛虽然可以获得很大的密实度,但是各级集料均被次级集料所隔开,不能直接靠拢而形成骨架,有如悬浮于次级集料及沥青胶浆之间。这种结构的沥青混合料虽然具有较高的黏聚力

c,但摩阻角φ较低,因此高温稳定性较差。第二种状态:骨架-空隙结构,这种结构的沥青混合料粗集料所占的比例较高,细集料则很少,甚至没有。按此组成的沥青混合料,粗集料可以相互靠拢形成骨架;但是由于细料数量过少,不足以填满粗集料之间的空隙,因此形成骨架-空隙结构。这种结构的沥青混合料具有较高的内摩阻角φ,但黏聚力 c 较低。第三种状态:密实-骨架结构。这种结构既有较多数量的粗集料可形成空间骨架,同时又有相当数量的细集料可填满密实骨架的空隙,因此形成骨架-密实结构。这种结构不仅具有较高的黏聚力c,而且具有较高的内摩阻角φ。然而对于铣刨下来的旧沥青路面材料,虽仍具有一定级配,但由于多年的使用与养护加铺,其级配往往变化较大。由于其原有结合料的作用,如沥青面层中的沥青、二灰碎石中的二灰,很多细料被黏结在一起。旧路面材料的筛分试验结果表明,这类材料往往细料含量偏少,与规范中对基层材料要求的级配范围相差较大。因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综合考虑增加水泥用量和改善集料级配这两个因素,同时还有最佳沥青含量的确定。

2 水泥种类和用量的影响。通过添加不同剂量的水泥作为稳定剂,测定混合料7d 的抗压强度,得到以下图表。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随着水泥添加剂剂量的增大,再生混合料的7d 抗压强度增高。当水泥添加剂剂量达到6% 时,再生混合料的7d 抗压强度达到最大值。再增加水泥添加剂剂量,再生混合料的7d 抗压强度值下降。

3 混合料含水量的影响。含水量对掺加水泥的沥青混合料有很大的影响,当含水量不足时,水泥不能在混合料中完全水化和水解,发挥不了水泥对混合料的稳定作用,影响强度的形成;同时,含水量小,达不到最佳含水量也影响混合料的压实度。而含水量偏大会有水分流出,水泥的有效成分随水流走,导致抗压强度降低;含水量过大还会造成掺加水泥的沥青混合料的干缩问题。

4 养生条件和龄期的影响。掺加水泥的沥青混合料的强度是在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反应过程中逐步形成的,而这些反应过程需要一定的外界条件。试验证明,一定的温度和一定的湿度对掺加水泥的混合料的强度的形成是有利的;掺加水泥的混合料的强度随养生龄期的增长而增长,增长速率受很多的因素影响,如水泥用量、养生条件、干密度和含水量等。

结语: 利用沥青再生技术可以取得相当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新型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同时采用水泥作为稳定剂再生旧沥青路面材料在理论上是有科学依据的,而且是行之有效的;并且随着再生技术的发展,许多性能完善的现代化再生机械会相继出现,再生材料的性能可以得到保障,因此从工艺上来说,旧沥青路面材料的再生利用是完全可能的。

参考文献:

1. 拾方治. 马卫民.沥青路面再生技术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6.

2. 郑彦军. 冷再生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河北工业大学,2002,1.

3. 何兴林. 道路现场冷再生技术应用研究. 南京林业大学,2008,3

4. 周慧东. 冷再生混合料反应机理分析. 海南省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

5. 吕伟民,孙大权. 沥青混合料设计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论文

1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为了在加强施工效率,减少工期的同时,切实保障施工建设质量,施工前期的准备工作至关重要。在材料采购方面,各施工所需的原材料及其具体标准,数量等信息都要完善。与此同时,要确保施工前准备工作的科学性。在建筑工程中,由于建材的标准,规格都存在着差异,即使是同一种规格的建设材料也可以由不同的生产厂家进行生产,进而就使得相关的价格也不同,从而导致建材的质量不能确保。鉴于此,在准备材料的采购过程中,就要对各家进行比较,在保障材料价格低廉的同时,选择信誉较好的厂家合作,从而确保产品质量。此外,准备工作不能放过细节。建设沥青路面时,机械设备是主要的施工工具,所以,为了这些机械设备能够有效工作,保障安全,就要在机械设备工作前,对其进行详细的检查。 2混合料的配合比技术 沥青路面建设中,试验其所用混合料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不仅要保证搅拌的时间以及温度合格,还要确认工艺技术,为了保障沥青使用量为最佳,还要检验设计配合比与混合料的压实性。从而,供料比在精确的调整之后达到平衡。这之后,进行马歇尔和抽屉试验,在拌合机调试正常的基础上,取出两项试验的结果并对比取样实验结果,查看沥青含量,混合料配比等是否符合马歇尔设计。 3沥青混合料的拌合 沥青混合料的拌和是在规定的沥青混合料拌制场进行的,在拌合的过程中,需要控制沥青混合料的拌制时间、拌制温度以及拌制比例。拌和时沥青的拌制温度一般控制在160~170℃之间,矿料的拌制温度一般控制在175~190℃之间,而混合料的拌制温度则以155~170℃为好。沥青混凝土拌制场地产量一般控制在240t/h以上。 4沥青混合料的运输 沥青混合料属性是非常易变的,这就要求一旦沥青材料完成混合搅拌工序,就务必保管妥当并在第一时间投入到建设施工中。由此可见,沥青混合料的运输工作极为重要。第一,预留出一定的时间。施工建设进度是制约车辆运输的一大因素,所以施工进度是一个参考量,在这之前便要留有余地,以便灵活应对突发状况。第二,为了防止不同材料粘连的情况发生,及时清理运输车辆是极为重要的。第三,确保运输车辆行驶平稳,保护液的涂抹工作也要到位。 5摊铺与碾压技术 沥青路面是否平整,是否能有效的抗击病害与摊铺及碾压工作是否到位密不可分。要根据搅拌机产量,摊铺宽度、压实厚度,结合相应的环境状况,来选择摊铺运行速度与机械型

沥青方面论文

沥青、混凝土路面常见病害与处置对策 杨兆辉 南京市市政公用工程检测中心站 摘要:随着城市道路和公路建设工程的不断发展,里程数不多增加,道路在使用过 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病害,病害由小变大,修复不及时会影响道路的使用功能, 也增大了养护成本,“对症下药”的修复方法优势越来越明显,道路修复的方法也在 不断的更新与改进,下面将常见的病害及处置方法施工技术简述如下,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道路工程;病害;处置对策 一、沥青路面裂缝 1.1 裂缝的类型及成因分析 沥青路面开裂的主要原因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由于行车荷载的作用而产生的结构性破坏裂缝,一般称之为荷载型裂缝。另一种主要是由于沥青面层温度变化而产生的温度裂缝,包括低温收缩裂缝和疲劳裂缝,一般称之为非荷载型裂缝。 1.2沥青路面裂缝的处置对策 沥青路面在使用过程中,因荷载与环境因素而逐渐损坏,而沥青路面裂缝是沥青路面损坏最早和最常见的病害,应重视对其处置。目前对沥青路面裂缝的处置主要采用灌缝、贴缝和封缝等几项处置措施,灌缝是最常使用的技术措施。灌缝处置后,为改善路面状况指数,往往辅以罩面措施。裂缝维修的最佳时期为秋末深冬季节。 贴缝与封缝:贴缝适用于原路面基层和横断面良好,仅表面出现纵、横向裂缝,伴随裂缝处有较多细微的扩展裂缝;封缝适用于原路面仅仅表面出现沥青老化而引起的开裂、透水严重等病害路段。这两种处置措施的使用周期一般为2-3年,费用较高,施工较为困难。 2 龟裂与不规则裂缝 2.1 路面龟裂与不规则裂缝的处置对策 路面龟裂和不规则裂缝的处置应视其成因而定。处置前应对路面取芯,分析成因与制订处置方案。由路基或路面基层破损造成的龟裂和不规则裂缝,应挖除路面。重做路基或基层补强后重做沥青面层。 2.2大面积龟裂和不规则裂缝的处置: ⑴裂缝较为发育路段,采用挖除(铣刨)龟裂部分后,重铺沥青混凝土面层。 ⑵裂缝不甚发育的路段,采用同步沥青碎石封层、沥青微表处、乳化沥青稀浆封层或超薄罩面(罩面厚度﹤25mm)等维修方法进行处置 ⑶土工合成材料处置:对于非路基与路面基层引起的龟裂和不规则裂缝的处置,可选用土工布或玻纤格栅,铺筑于原路面之上,再铺筑沥青混凝土。 2.2 路面龟裂与不规则裂缝的处置对策小面积龟裂和不规则裂缝的处置可采用单层沥青表处、同步碎石封层或微表处、稀浆封层等维修方法处置。 2.2.1龟裂与不规则裂缝处置的相关问题 ⑴处置龟裂与不规则裂缝需重铺罩面时,重铺不应铺在逐年加厚的软沥青层上,也不应铺在和原沥青路面结合不好、即将脱皮的沥青罩面薄层上。如存在上述情况,应将其铲除、整平后再进行铺筑。 ⑵当气温低于10℃或路面潮湿时,不得浇洒粘层沥青,亦不得摊铺沥青面层。 3 路面坑槽概念:坑槽是指在行车作用下,路面骨料局部脱落而产生的坑洼。沥青路面出现坑槽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⑴沥青路面透水;⑵路基强度不足或因轻微病害没有得到及时处理;⑶车辆滴油漏油(柴油是沥青的溶剂)侵蚀沥青路面;⑷沥青混凝土层与基层之间局部出现隔离(干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论文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论文 摘要:沥青混凝土路面在我国的公路建设中应用广泛,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技术是我国各等级公路建设和市政道路建设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施工工艺,路面施工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公路的使用寿命,因此对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工艺的研究是保证公路耐久性的重要的保障。本文作者结合现场施工经验总结了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方法,然后从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破坏机理出发,提出沥青混凝土路面在施工期间的注意事项,并从合理施工的角度阐述了保证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路面;破坏机理;施工技术 目前公路路面主要有沥青混凝土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两种结构,由于沥青混凝土路面行车舒适、噪音低、耐久性强、防渗性好以及易修复等特点,沥青混凝土路面在我国公路的建设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特别是高速公路几乎全部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成为了现代公路建设的一种主要施工工艺方式,其施工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关注。 1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 目前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层铺法沥青混凝土路面面层施工,二是拌合法沥青碎石路面的施工。其中拌合法又分为冷拌和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两种技术。其中热拌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的应用较多,下面对其施工工艺做一简单介绍: 1.1准备

在进行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时,项目经理部主要负责人和相关技术人员在施工准备时的首要任务就是要熟悉设计图纸,并进行详细认真的分析研究,对项目规模要有所掌握、对流程和施工日期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将沥青混凝土的数量准确的计算出来,为日后开展科学施工奠定良好的基础。 1.2沥青混合料的拌合 施工过程中沥青混合料首先在拌合机中拌好后然后通过运料车 运送至现场,沥青的加热温度应该控制在规规定的围之,严格控制混合原料的出炉温度,沥青混合料的搅拌和碾压温度应当根据沥青的粘连程度试验确定的原料温度曲线确定。将改性沥青混合原料的出厂温度控制在165~185℃运抵施工现场时的原料温度不得低于170℃,进行层铺时温度不低于160℃。 1.3层铺工艺 沥青混合料的层铺工艺是确保沥青面层达到预期平整度的重要 环节,而提高路面平整度最主要的措施就是要连续、缓慢、均匀的进行层铺。层铺过程中的控制指标主要有平整度和温度。 沥青混合料的层铺温度根据气温变化进行调节。一般正常施工控制在不低于130℃~140℃。不超过165℃,在层铺过程中要做到随时检查并作好记录。层铺过程中,底、中、面层应采用走线法施工,表面层采用平衡梁法施工,摊销机均匀连续的行驶进行工作,这样才能确保路面的平整度。 2 沥青混凝土路面破坏原因分析

市政道路施工中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论文

浅析市政道路施工中的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对出行交通的要求也越 来越高,基础建设尤其是市政道路建设也发生了质的飞跃,同时运输工具的增加也使市政道路所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这就使得路面以及路基处理工作面临着越来越大的考验与挑战。现在,大部分市政道路都采用沥青路面,笔者多年从事市政道路管理与施工工作,本文主要对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做出简要分析,希望能够对市政道路的研究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市政道路;沥青路面;施工;管理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al economy, people travel requirements are also getting higher and higher, especially the basic construction of municipal road construction also produced qualitative leap, and transportation tools increases the road more and more pressure, which makes the pavement and subgrade treatment work is facing more and more test and challenge. now, most of the municipal road asphalt pavement, the author for many years engaged in municipal road management and construction work,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of asphalt pavement to make brief analysis, hoping to help the study of municipal road. key words: urban road; asphalt pavement; construction;

论文设计 沥青混凝土AC-16

定魏工程AC-16I型沥青混合料 目标配合比设计 一、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随着我国的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不管是高速还是普通公路对沥青混合料的要求都有很大的提高,所以对沥青混合料性能如何满足路面使用性能等都有很大的研究价值。沥青混合料路面作为一种路面结构形式,以其行车舒适、噪声低、易于维护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公路建设中。但是国内的沥青路面普遍存在工程的耐久性和早期损坏两大突出问题。造成这种情况有各个方面的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不合理。而作为面层,它是为行车提供安全、经济、舒适的服务,并直接承受汽车荷载作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因此在沥青面层施工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搞好混合料的组成设计,要综合考虑其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耐久性、抗滑性、抗疲劳性、及施工的难易程度等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强度高,沥青混合料在路面中,直接承受车辆荷载的作用,因此 应具有一定力学强度; (2)高温稳定性好,沥青混合料是种典型的流变材料,它的强度和劲度模 量随温度的升高的降低,所以在夏季高温时,在重交通重复作用下,由于交通的渠化,在轮迹带逐渐形成变形下凹、两侧鼓起的所谓“车辙”,这是现代高等级沥青路面最常见的病害; (3)低温抗裂性好,沥青混合料不仅应具备高温稳定性,同时还要具有低温抗裂性,以保证路面在冬季低温时不产生裂缝; (4)耐久性好,沥青混合料在路面中,长期承受自然因素的作用,为保证路面具有较长的使用年限,必须具有较好的耐久性; (5)抗滑性好,即应具有良好的微观粗糙度和宏观粗糙度,以保证在路面潮湿时,车辆能高速安全行驶,并且在外界因素的作用下其抗滑能力不致很快降低; (6)施工和易性好,要保证室内配料在现场施工条件下顺利的实现,沥青混合料除了应具备前述的技术要求外,还应具备施工和易性。[1] 沥青混合料是由适当比例的粗集料、细集料及填料组成的符合规定级配矿料与石油沥青加温拌和而成的,其具有良好密实结构,强度稳定性主要取决于混合料的粘聚力和内摩

沥青路面论文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 211国道过境公路工程沥青公路铺设施工流程与质量控制 系部:公路工程系 专业:建筑工程技术 学号:12号 班级:2013级 姓名:郭豪 指导老师:王占峰 2016年 5 月 1 日

沥青混合料面层施工与质量控制 摘要 影响道路的因素很多,有设计方面的因素、有建材的品质因素、有施工的因素、有施工质量与施工人员的责任心、技术素质以及机械操作、施工工艺等。在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质量的控制和检查是保证质量最重要的一环,对施工质量的好坏影响很大。本文主要就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控制的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 沥青混凝土路面在我国高等公路建设中使用非常广泛,沥青路面的施工是公路施工中一道关键工序。影响沥青路面质量的因素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沥青面层施工前阶段;第二阶段:沥青面层施工阶段;第三阶段:沥青面层施工后,即工后交付使用阶段。第一、第二阶段可通过一定措施,采用适当的施工工艺和加强现场管理控制对平整度指标加以控制和提高;第三阶段可通过及时养护加以处理或通过路面专项维修恢复其路面使用功能。影响沥青路面质量的因素主要有:下承层平整度不良对沥青路面平整度的传递影响因素、沥青混合料的影响因素、摊铺作业的影响因素、碾压作业的影响因素等。沥青路面施工应贯彻“精心施工,质量第一”的方针,保证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使铺筑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坚实、耐久、平整、稳定、提供舒适、舒畅的交通条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许多新技术,新材料都得到了实际应用,各种规范、标准化较齐全,但从实际施工来看,尚有许多值得探讨的问题。对此,现举例就211国道淳化境内标段沥青路面施工质量控制及病害防治措施简要叙述。 关键词:沥青路面;路面施工;摊铺;碾压

城市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实践论文

城市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实践探析摘要:本文结合福州铁路北站站东路道路工程,探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实践,提出城市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及其控制要点,工程实践表明所提出的措施可有效确保证沥青路面施工质量,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城市道路;沥青路面;沥青混合料;路面施工 abstract: this paper railway station road station of fuzhou road engineering, this paper discusses highway asphalt pavement construction practice, it puts forward the city highway asphalt pavement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and its control points, the engineering practice shows that the proposed measures can effectively assurance the asphalt pavement construction quality, has the certain reference value. key words: the city road; the asphalt pavement; asphalt mixture; pavement construction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福州铁路北站站东路道路工程,路线南起二环路,沿洋下河两侧向北延伸,于旧洋下河涵洞处穿越铁路,终于秀山路,并设部分互通匝道与三环辅道相接,道路全长1.435公里。道路宽

综述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论文

综述沥青路面施工技术 摘要:沥青路面作为公路工程路面常用的作法,其在公路工程施工中得到迅速发展。鉴于其广泛应用性,结合公路工程采用沥青路面施工技术,深入探讨沥青路面施工中原材料的质量控制、沥青混合料拌和、摊铺以及碾压的施工技术措施。 关键词:沥青面层;摊铺;碾压 abstract: the asphalt pavement as the highway engineering pavement commonly used practice, its in highway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of rapid development. in view of its widely applied, combined with the highway project to adopt the asphalt pavement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deeply discuss the asphalt pavement construction in the quality control of raw materials, asphalt mixture mixing, spreading and rolling construction technical measures. keywords: asphalt surface; paving; rolling 中图分类号: u416.21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沥青路面质量好坏是影响公路工程使用性能和质量的关键,因此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应贯彻“精心施工、质量第一”的方针,保证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质量,使铺筑的沥青混凝土路面坚实、耐久、平整、稳定。而要保证施工质量则须从沥青路面施工工艺进行控制,并掌握其施工技术要点具体应做好以下方面:

浅谈沥青混凝土路面 论文

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沥青砼路面病害分析及防治 学生姓名:×××函授站点:南阳 学号:12252167 专业名称:土木工程 学习层次:高起本学习形式:函授 指导老师:×××审核签字: 二0一六年八月

摘要 沥青作为一种路用结合料,在公路建设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乡村道路到城市道路,从三级路到高速公路,从路面底基层到路面面层,均普遍采用。但由于沥青材质本身的差异,以及受设计和施工水平的影响,沥青路面常常出现开裂、泛油、松散、坑槽等常见病害,这些病害的出现严重影响了行车速度、行车安全,加大了汽车磨损,缩短了沥青路面使用寿命,影响了道路投资效益。本文分析了沥青路面出现病害的原因,并提出了根治措施。 关键词:沥青路面;工程病害;防治

Abstract As a kind of road asphalt binder, has been widely used in highway construction, from rural to urban road roads, from level 3 road to expressway, from the pavement subbase to surface, are widely used. But due to differences in asphalt material itself,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design and construction level, often appear cracking of asphalt pavement, flushing, loose, pit slot common diseases, such as the emergence of these diseases seriously affected the driving speed, driving safety, increased car wear, shorten the service life of asphalt pavement, affects the road investment benefit.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causes of defect arise from asphalt pavement, and cure 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Key Words:Asphalt pavement; common disease; prevention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论文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论文 路面沥青施工技术 摘要:近些年来,路面沥青施工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随着公路建设的发展,公路的 改建和扩建工程越来越多,而在旧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面层是一种常用的、有效的 路面修复技术。它具有工期短、对交通影响小、修复后路面服务性能好等优点,国内有相 当多的公路采用了此类改造方案,并取得良好成效。 关键词:路面施工沥青沥青材料施工控制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asphalt pavement construction become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because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ighway construction, modification and extension of the highway engineering is more and more, in the old cement concrete road that add a store on asphalt layer is a common and effective road repair technology. It has a short time to traffic impact, small, after the repair service performance advantages of road surface, domestic has quite a lot of highway adopted such reform plan, and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 Key words: asphalt pavement construction of asphalt material construction control 中图分类号:TU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反射裂缝力学分析 1.1 对称荷载作用下,当加铺层的厚度小于17cm时,裂缝尖端处于受压状态。应力 强度因子KI=0,KII=0,旧水泥路面中的裂缝属于闭合型裂缝。而当加铺层厚度超过17cm 后,裂缝尖端处于受拉状态,此时属于张开型裂缝。 1.2 随着加铺层厚度的增加,裂缝尖端应变能密度呈减小趋势。这表明在交通荷载作 用下,增加沥青混凝土层加铺层厚度有利于降低面层底部裂缝尖端的应力集中程度。但面 层厚度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减小的程度趋于缓慢。 1.3 胎压对加铺层断裂性能的影响非常显著,说明重载车辆对沥青混凝土加铺层的破 坏情况严重。 1.4 沥青稳定碎石模量对加铺层的抗裂性能有重要影响,计算表明,当沥青稳定碎石 模量在800~1000MPa时,裂缝尖端的水平应力和应变能密度较小。由此可见,在沥青稳 定碎石混合料设计时,应选用密级配,提高混合料的抗变形能力,对加铺层反射裂缝的防 止有重要作用。 2 施工材料要求

沥青路面施工论文

论文编码: 辽宁电视广播大学 专科毕业论文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 论文作者:吴东宁 专业(方向):道路与桥梁 年级:2009级 学号:2008200146

摘要 本文对市政理清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的工序、工艺技术进行了详细阐述,并针对施工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施工质量控制要点。 关键词:市政道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

爆炸案件现场的紧急处置 目录 引言............................................................ 3一、爆炸案件现场概述............................................ 3 (一)什么是爆炸案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什么是爆炸案件现场勘查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爆炸案件现场紧急处置的原则和任务............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拟定爆炸现场勘查预案,规范勘查程序.......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勘查前搜爆排险,消除潜在隐患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勘查时抓住规律,全面收集物证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爆炸案件现场紧急处置的对策..................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随案建立高效指挥机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尽快组织开展现场勘查...................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爆炸案件现场紧急处置应注意的问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抢救受伤人员...........................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疏散群众,保护现场.....................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扑灭现场火险...........................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搜索现场,清除现场隐患................. 错误!未定义书签。结语.......................................................... 10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致谢.......................................................... 11

毕业论文——沥青路面平整度的分析

摘要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高速公路建设也突飞猛进,沥青路面机械化施工 设备已经配套,施工工艺较完善,路面平整度是评价路面使用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它的改善和提高一直作为沥青路面施工中的一项关键技术而受到了国内外公路科技界关注、重视和研究. 本文全面分析了影响沥青混凝土路面平整度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例如基层平整度、改进碾压及摊铺等施工工艺等一些具体的路面平整度控制措施,以提高沥青路面平整度,保证路面工程质量,改善道路的使用性能.本文还通过对我国几年来的公路建设经验,对沥青路面的影响度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公路、沥青路面、平整度、影响因素、控制措施

目录 1 引言 (1) 1.1 沥青路面平整度问题的提出 (1) 1.2我国公路的现状 (1) 1.3 现行平整度相关规范标准 (2) 1.3.1《公路沥青路面养护技术规范》(JTJ073. 2-2001)的规定 (3) 1.3.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的规定 (3) 1.4 公路沥青路面平整度现状小结 (4) 2 沥青路面平整度影响因素分析 (5) 2.1 路基不均匀沉降对路面平整度的影响 (5) 2.2 基层不平整对路面平整度的影响 (7) 2.3 桥梁涵洞两边的跳车对平整度的影响 (7) 2.4 材料及沥青混合料的影响 (8) 2.5 施工工艺及其他因素的影响 (11) 3 公路沥青路面平整度的治理措施 (15) 3.1 路基不均匀沉降的控制 (15) 3.2 基层平整度的控制 (19) 3.3 混合料的质量控制 (21) 3.4 桥梁涵洞的影响控制措施 (23) 3.5 施工工艺的控制 (24) 4 沥青路面平整度的评价指标 (29) 4.1平整度的检测指标 (29) 4.2 平整度的检测方法 (30) 5 结论 (32) 6参考文献 (33)

沥青 路面 论文

摘要:针对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中的关键环节,有关的技术指标及质量标准以及与此相关的施工管理、监理工作重点,根据自己的经验,工程质量的要求,作了探讨和归纳,希望对同行业人士有些参考价值。 关键词:沥青混凝土路面材料 1前言 沥青混凝土路面是目前国内高速公路面层普遍采用的结构形式,一般分为下面层、中面层、抗滑层。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基础设施建设逐渐兴起,高速公路建设在我国开始实施并在九十年代得到迅速发展。高等级的路面工程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大规模使用,在这方面,引进了先进国家的技术、设备,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技术标准和质量标准。建立了较现代化的施工体系和参照FIDIC条款的工程监理制度。高速公路在行业化、系统化方面打下了一定基础。但也感到,就路面面层施工的全过程,有必要在技术管理和实施监理方面不断地具体化,使之更科学、更系统。路面面层的全面质量控制,主要从材料的使用、配合比的设计和混合料的拌和、现场作业、试验检测及评定等几个方面来实现。 2材料的试验和选定 对高速公路而言,面层材料一般包括重交通道路石油沥青、粗集料、细集料和填料。石油沥青根据设计提供的标号,选用各项指标稳定,符合要求的厂家的产品,或由建设部门指定。在到场的质量控制上,由工地试验室配备足够的试验人员,对每一车沥青的针入度、延度、软化点取样试验。对于AH-110型沥青,其针入度(25℃,100g,5S)的范围在100~120(0.1mm);延度(5cm/min,15℃)≮100cm;软化点41℃~51℃。AH-90型沥青,针入度(25℃,100g,5S)介于80~100(0.1mm),延度(5cm/min,15℃)≮100cm,软化点42℃~52℃。这两种型号沥青是我省目前常用的。如达不到以上指标要求,必须退货。取样时,取样提斗深入沥青里面,并搅动,使样品均匀。在沥青混合料拌和场地存放时,必须对不同厂家、不同标号的沥青分开存放,且贮存温度严格控制在130℃~180℃之间,用导热油加热。 矿料(即组成混合料的粗集料、细集料和填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且有一定的级配要求。粗集料(碎石)还应具有足够的强度,耐磨耗性和亲油排水性,具有良好的颗粒形状,宜采用反击式设备破碎加工。抗滑表层由于直接受车辆荷载的反复作用,其粗集料更应达到坚硬、耐磨、抗冲击性好等指标要求。在目前的施工项目中,根据我国制定的标准,粗集料的主要技术指标如下控制:压碎值≯28%,洛杉矶磨耗损失≯30%,视密度≮2.50t/m3,吸水率≯2.0%,对沥青的粘附性≮4级,细长扁平状颗粒含量≯15%,石料磨光值≮42BPN等。筛分试验统一使用方孔筛。粗、细集料的区别以2.36mm为界。细集料宜采用优质砂或机制砂,其质量技术要求为:视密度≮2.50t/m3,坚固性(大于0.3mm部分)≯12%,砂当量≮60%.筛分试验使用标准的方孔筛。填料应选用石灰岩或岩浆岩中的强基性岩石等憎水性石料经磨细得到的矿粉,原石料中的泥土、水锈等杂质应除净,要干燥,洁净。质量技术要求应符合:视密度≮2.50t/m3,含水量≯1%,亲水系数<1,无团粒结块现象。现场堆放时注意覆盖,防雨防尘。矿料各项指标的试验应分批次,除常规试验外,料场或料场

沥青路面面层研究论文.pdf

1传统的沥青混凝土面层(AC) 《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根据“七五”国家科技攻关研究及修订该规范的专题研究,统一将沥青混合料中集料粒径标准由圆孔筛标准改为方孔筛标准。 其主要原因为:①计量标准向ISO国际标准靠近;②便于参考国外同类结构形式的级配标准;③世行项目增多,便于国际招标、监理及质量检验;④许多国外拌和设备均以方孔筛为标准。沥青混凝土的符号由原LH改为AC。 1.1按沥青混合料集料的粒径分类 1.1.1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9.5mm或AC—13.2mm。 1.1.2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16mm或AC—19mm。 1.1.3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6.5mm或AC—31.5mm。 其组合原则是:沥青面层集料的最大粒径宜从上层至下层逐渐增大。上层宜使用中粒式及细粒式,且上面层沥青混合料集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层厚1/2,中、下面层集料的最大粒径不宜超过层厚的2/3。 1.2按沥青混合料压实后的孔隙率大小分类 1.2.1Ⅰ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孔隙率为(3%~6%) 1.2.2Ⅱ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孔隙率为(4%~10%) c、AM型开级配热拌沥青碎石:孔隙率为(大于10%) 其组合原则是:沥青面层至少有一层是Ⅰ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以防水下渗。若上面层采用Ⅱ型沥青混凝土,中面层须采用Ⅰ型沥青混凝土,AM型开级配沥青碎石不宜作面层,仅可做联结层。 2多碎石沥青混凝土面层(SAC) 2.1产生背景 较大流量的车辆在高速公路上安全、舒适高速地通行,沥青面层必须具有良好的抗滑性能。这就要求沥青面层不但要有较大的磨擦系数,而且要有较深的表面构造深度(构造深度是高速行车减低噪音和减少水〖LM〗漂、溅水影响司机视线的主要因素)。近年来的研究成果表明:“沥青面层的抗滑性能是由面层结构的微观构造和宏观构造两部分形成。其中宏观构造来源于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主要由骨料的粗细、级配形式决定”。 80年代中期我国开始修筑高等级公路,从沥青面层的结构形式来看:Ⅰ型沥青混凝土,空隙率3%~6%,透水性小,耐久性好,表面层的摩擦系数能达到要求,但表面构造深度较小,远不能达到要求。Ⅱ型沥青混凝土空隙率 6%~10%,表面构造深,抗变形能力较强,但其透水性、耐久性较差。为了解决沥青面层的抗滑性能(特别是表面层在构造深度较大的情况下,又具有良好的防水性的结构形式),多碎石沥青混凝土面层被加以研究和使用。 2.2多碎石沥青混凝土面层的特点 多碎石沥青混合料是采用较多的粗碎石形成骨架,沥青砂胶填充骨架中的孔隙并使骨架胶合在一起而形成的沥青混合料形式。具体组成为:粗集料含量69%~78%,矿粉6%~10%,油石比5%左右。经几条高等公路的实践证明,多碎石沥青混凝土面层既能提供较深的表面构造,又具有传统Ⅰ型沥青混凝土那样的较小空隙及较小透水性,同时又具有较好的抗形变能力(动稳定度较高)。换言之,“多碎石沥青混凝土既具有传统Ⅰ型沥青混凝土的优点,又具有Ⅱ型沥青混凝土的优点,同时又避免了两种传统沥青混凝土结构形式的不足。” 3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面层(SMA) 3.1形成背景 60年代的德国交通十分发达,根据本国的气候特点(夏季气温20℃左右,冬季不太冷),习惯修筑“浇筑式沥青混凝土”路面。这种结构中沥青含量12%左右,矿粉含量高。使用中发现路面的车辙十分严重,另外当时该国家的汽车为了防滑的需要,经常使用带钉的轮胎(包括欧洲一些国家亦如此),其结果是路面磨耗十分严重(1年可减薄4cm左右)。为了克服日益严重的车辙,减少路面的磨耗,公路工作者对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进行调整,增大粗集料的比例,添加纤维稳定剂,形成了SMA结构的初形。1984年德国交通部门正式制定了一个SMA路面的设计及施工规范,SMA路面结构形式基本得以完善。这种新型的路面结构先后在德国、欧洲一些国家逐渐被推广、运用。90年代初,美国公路界认为其公路路面质量不如欧洲国家的路面质量好。经考察发现存在两个方面的差距:①在改性沥青的运用上;②在路面的结构形式上(即SMA)。1991、1992年开始加以研究、推广SMA这种结构形式,最典型的是:1995年亚特兰大市为举办奥运会对公路网进行改建和新建,全部采用了SMA这种结构形式做路面。 3.2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路面(SMA)的组成原理及特点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是一种以沥青、矿粉及纤维稳定剂组成的沥青玛蹄脂结合料,填充于间断级配的矿料骨架中,所形成的混合料。其组成特征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含量较多的粗集料互相嵌锁组成高稳定性(抗变形能力强)的结构骨架;②细集料矿粉、沥青和纤维稳定剂组成的沥青玛蹄脂将骨架胶结一起,并填充骨架空隙,使混合料有较好的柔性及耐久性。 SMA的结构组成可概括为“三多一少,即:粗集料多、矿粉多、沥青多、细集料少”。具体讲:①SMA是一种间断级

沥青论文

沥青与沥青混合料论文 班级:道桥C083 姓名:荆楠 学号:087014

班级:道桥C083 姓名:荆楠学号:087014 沥青路面再生技术浅析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公路建设也进入了飞速发展的阶段,大量的沥青路面改建或翻新,导致大量的翻挖,铣刨的沥青混合料废弃,一方面会对环境造成很大程度地污染,另一方面,对资源的极大浪费。违背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因此,沥青面再生技术是当代公路建设中,值得进一步发展的重大学科之一。本文介绍了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的种类特点及其技术经济优势,同时对水泥作为稳定剂的现场冷再生技术给予了肯定,也说明了现场冷再生技术的缺点。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该加强这方面的技术改进,使得现场冷再生技术的特点更好地发挥作用。 【关键词】沥青路面再生现场热再生厂拌热再生现场冷再生厂拌冷再生全厚式再生影响因素经济优势 沥青路面的再生利用,就是将旧沥青路面经过翻挖、回收、破碎、筛分等方法处理后,与再生剂、新沥青材料、新集料等按一定比例重新拌和成混合料,能够满足一定的路用性能并重新铺筑于路面的一整套工艺。沥青路面材料的循环利用有下列优点:(1)降低施工成本;(2)节约集料和胶结料;(3)保持原路面的几何特性;(4)保护环境;(5)节约能源;(6)减少用户的延误。沥青路面的再生利用能够节约大量的沥青和砂石材料、节省工程投资,同时有利于处治废料,节省能源,保护环境,因而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 一国内外研究概况 国外对沥青路面再生利用研究,最早始于美国,到20 世纪80年代底美国再生沥青混合料的用量几乎为全部路用沥青混合料的一半,并且在再生剂开发、再生混合料设计、施工设备等方面的研究也日趋深入。欧洲国家也十分重视这项技术,德国是最早将再生料应用于高速公路路面养护的国家,该国1978 年就已将全部废弃沥青路面材料加以回收利用。芬兰几乎所有的城镇都组织旧路面材料的收集和储存工作。法国现在对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的研究也颇为重视,在高速公路和一些重交通道路的路面修复工程中开始逐步推广应用这项技术。 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正处于起步阶段,近几年来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和成绩,已有多条高速公路和市政道路在养护维修时采用了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并取得了较好的使用效果。

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论文.doc

3.3沥青混合料的摊铺 沥青混合料摊铺前要先清理下承层杂物,检查路面平整度等,在做路面之前,必须对各项指标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并经监理工程师签认。为使面层与基层粘结好,在面层铺筑前,必须在粒料类的基层洒布透层沥青。在下承层上、上下面层之间及路缘石、雨水口、检查井等构筑物侧面必须喷洒粘层油。摊铺时采用的摊铺机的数量和型号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来确定,工作时要控制好摊铺速度,一车混合料卸载完后另一车要立即跟上保持连续摊铺,保证混合料的均匀不间断。摊铺过程中还要随时检测混合料的温度,如有必要则开启摊铺机上的加热保温装置以保证适宜的摊铺温度。 3.4沥青混合料的压实 沥青混合料的压实也是一道很重要的施上序,需配备足够的压实设备,压路机最好吨位轻、重双轮振动压路机都要配备,并要配胶轮。沥青路面的压实要经过初压、复压和终压=个阶段。在混合料刚摊铺完毕后温度较高的时候就要进行初压,振动压路机要关闭振动装置慢速碾压两遍,要保证碾压均匀。初压过后要紧接着进行复压,先用胶轮压路机碾压四到六遍,然后用振动压路机碾压两遍,复压要保证混合料达到规定的密实度和稳定性,并且没有明显的车轮痕迹为止。终压时要保证路面的平整度,消除那些遗留的不平整地方。整个碾压过程中,要控制好压路机的速度,先碾压外侧,再压路中心位置,千万不可在未碾压成型的路段转向或停车,以免造成路面的不平整。 四、沥青路面施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施工过程中要随时检查标高是否符合要求,如果出现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修整;沥青混凝土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不可以出现离析现象;严格控制好沥青混合料在拌合、运输、摊铺、碾压过程中的温度,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且温度上下限浮动不要太大;保证路面的平整度,尤其是在摊铺机停机、压路机换向等特殊地段要严格检查,发现不平整的地方要及时修正。压实后要等温度降至50℃以下后,才能开放交通,并要控制行车速度、不得急刹车 作者:李良军单位:蓬安县公路管理局 (二) 一、公路工程沥青路面的施工技术 1.1公路工程沥青路面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在公路沥青路面施工前,施工组需要仔细研究公路的行车通行量,根据车量推行的实际情况选择沥青原材料。选取沥青原材料时应注意以下几各方面: (1)在选择沥青原材料的标号时,必须充分结合公路所在地的行车量、气候条件、混合料类型等因素,选取适合本地的沥青原材料。 (2)选择沥青混合料中的粗集料时,应该充分考虑粗集料的形状、强度、表面纹理、磨耗性、以及粗集料与沥青的粘附性等。 (3)选取沥青混合料中的细集料时,可采用人工砂、石屑或天然砂。与粗集料的棱角相比,细集料的棱角更能有效提高沥青

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论文

浅谈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 摘要:近年来,随着交通剧增和汽车轴载日益重型化,原有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已经出现露骨、开裂、断板、沉陷、错台、破碎、板底脱空等路面损坏,影响了道路的使用功能,面临着修复工作。本文结合了花蕾西路k0+000~k0+500路段沥青路面的工程,对公路沥青路面的施工方法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沥青路面的结构形式;沥青路面透层、粘层、封层的作用及要求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as the traffic increase and car axle load increasingly chongxinghua, the original cement concrete pavement has appeared, craze, sexually explicit, subsidence, wrong can taiwan, crushing, slab suspending, pavement, the impact of the road use function, faced with repair work. this paper combines the west road k0 + 000 ~ bud k0 + 500 sections of the asphalt pavement projects, and the road of the asphalt pavement construction method was summarized. keywords: of the asphalt pavement structure form; the asphalt pavement layer, layer, sticking through the function and the requirements of sealing 中图分类号:u416.21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沥青路面的早期损坏与防护(毕业论文)

沥青路面的早期损坏与防护 摘要:针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早期破坏的情况 ,简单分析了沥青路 面的早期破坏现象和产生原因,并提出了预防措施。 关键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损坏防护 前言 随着我国公路工程不断网化,沥青混凝土路面以其较好的耐久性和行车舒适性占有了我国公路的较大比重。沥青混凝土路面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并且坚韧,平整,有良好的抗滑、抗渗和耐疲劳的性能。沥青混凝土路面有较好的温度稳定性,可以抵抗温差大而产生的路面开裂。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破坏时有发生,有的产生横、纵向裂缝,有的局部拥包,有的产生路面汲浆,路面边部断裂,局部的沥青混凝土层剥落等。不仅影响了工程的观感质量,也影响了路面的整体性和行车的安全性。加之雨水的浸入渗透,使路面基层,路基遭到侵蚀,破坏和变行,沥青混凝土的抗温度裂缝能力、抗疲劳破坏能力、抗水破坏和抗松散能力逐渐减弱,沥青面层的破坏现象逐渐增多,此时要采取养护措施来改善和恢复路面应有的使用性能。 1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损坏情况 1.1 几种主要路面早期损坏现象 1.1.1软土地基继续沉降产生的路面(含桥头)沉陷 花高价进行处理的软土地基未得到应有效果的主要原因在于:采取处 理措施后到铺筑路面前允许软土地基固结沉降的时间太短。我国高速公路

除在构造物头上采用粉喷桩、搅拌桩、石灰粉煤灰土桩和碎石桩等桩基处理措施外,通常都采用袋装砂井或塑料排水板与砂垫层、加载预压相结合的排水固结法处理措施。即使是打穿软土层的排水固结法,也需要有较长的时间供软土层固结基本完成。我国高速公路的计划施工期往往较短,而实际施工期则更短,导致不得不在软土地基继续明显沉降的情况下铺筑路面,这样就造成了上述后果。造成软土地段路面大量沉陷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袋装砂井或塑料排水板或粉喷桩、搅拌桩等没有打穿软土层,致使砂井底、排水板下端以及桩尖下部仍有一个层厚不一的软土层。排水固结法不能使这个软土层中的水较快排出,在上层荷载作用下此层中的水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逐渐排出并使土体固结到稳定状态。未打穿软土层的各种桩实际是悬浮在软土层中,只能靠桩周的摩擦力起支撑其上的路面荷载的作用。桩下的软土层在上层荷载作用下,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逐渐固结稳定。当前的施工技术要将塑料排水板或袋装砂井打入深25m以上的软土层是困难的,粉喷桩的有效深度也只有约15m。 1.1.2路基压实度不够导致路面的早期损坏 路基路面局部沉陷变形、构造物相邻接的填土路堤压实度不够以及对原地基(介于软土地基和坚硬地基之间的地基)未做适当处理,使相邻构造物的路面明显下沉,产生了俗称的桥头跳车。 1.1.3基层质量不好造成的损坏 基层是沥青路面最重要的承重层,其质量优劣直接影响路面的早期破坏和寿命。半刚性材料层之间或半刚性层下部有一定厚度的素土夹层,素土夹层潮湿后使路面承载能力显著下降。载重卡车通过产生“弹簧”现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