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省灌南县实验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

江苏省灌南县实验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

江苏省灌南县实验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
江苏省灌南县实验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

江苏省灌南县实验中学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学案 北

师大版

一、学习目标:

知道南昌起义,讲述朱德和毛泽东井冈山会师的故事,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

地的意义。

讲述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故事,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认识中国革命历程的艰难曲折。

二、学习重难点:人民军队建立;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长征史实与精神。

三、学习过程:

(一)学前准备

时间: 领导人: 意义:

创建人:毛泽东 地位: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会师:时间

领导人 创建意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

1.交流预习成果,疑难问题,教师巡视,获取信息。

2.历史回眸:材料一:1927年国民革命的失败,是中国共产党创立以来遭受到的最严重的一次挫折。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并没有被吓倒,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首,又继续战斗了。

材料二: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 ----1927年周恩来在欢庆胜利时讲话摘选

材料三:诗二首:

(一)铁指轻扳第一枪,寒空响彻醒天狼。人间骀(dai )荡纷纷扰,自此工农有武装。

(二)一从霹雳响南昌,玉帝心惊背脊凉。玉斧频挥削铁柱,黎民拭目待霞光。

材料四:“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匡庐一带不停留,要向潇湘直进。地主重重压迫,农民个个同仇。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革命根

据地的

创建

长 征

说一说: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为什么会爆发南昌起义?

填一填:诗化的历史语言精炼,音调和谐,便于学生的记忆。

■中国革命的摇篮: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谈一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有什么意义?

四、达标巩固(标★为选做题)

1.我们的人民军队诞生于:()

A.武昌起义

B.广州起义

C.“八一”南昌起义

D.秋收起义

2.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其创建的重大意义是()

A.确立了中国革命的奋斗目标

B.形成了中国革命的统一战线

C.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D.扭转了中国革命的危险局面

(本课注意:有哪些事件、长征路线、红军番号与后来的不同、长征精神、各事件意义)五、拓展应用材料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思考探究:欣赏毛泽东《七律·长征》,完成下列习题:

1.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

2.请写出这段行程的出发点和终点。

3.从这段历史中,你受到哪些革命传统教育?

六、小结反思评价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全文)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全文) (一九三○年一月五日) 在对于时局的估量和伴随而来的我们的行动问题上,我们党内有一部分同志还缺少正确的认识。他们虽然相信革命高潮不可避免地要到来,却不相信革命高潮有迅速到来的可能。因此他们不赞成争取江西的计划,而只赞成在福建、广东、江西之间的三个边界区域的流动游击,同时也没有在游击区域建立红色政权的深刻的观念,因此也就没有用这种红色政权的巩固和扩大去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深刻的观念。他们似乎认为在距离革命高潮尚远的时期做这种建立政权的艰苦工作为徒劳,而希望用比较轻便的流动游击方式去扩大政治影响,等到全国各地争取群众的工作做好了,或做到某个地步了,然后再来一个全国武装起义,那时把红军的力量加上去,就成为全国范围的大革命。他们这种全国范围的、包括一切地方的、先争取群众后建立政权的理论,是于中国革命的实情不适合的。他们的这种理论的来源,主要是没有把中国是一个许多帝国主义国家互相争夺的半殖民地这件事认清楚。认清了中国是一个许多帝国主义国家互相争夺的半殖民地如果认清了中国是一个许多帝国主义国家互相争夺的半殖民地,则一,就会明白全世界何以只有中国有这种统治阶级内部互相长期混战的怪事,而且何以混战一天激烈一天,一天扩大一天,何以始终不能有一个统一的政权。二,就会明白农民问题的严重性,因之,也就会明白农村起义何以有现在这样的全国规模的发展。三,就会明白工农民主政权这个口号的正确。四,就会明白相

应于全世界只有中国有统治阶级内部长期混战的一件怪事而产生出来的另一件怪事,即红军和游击队的存在和发展,以及伴随着红军和游击队而来的,成长于四围白色政权中的小块红色区域的存在和发展(中国以外无此怪事)。五,也就会明白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六,也就会明白单纯的流动游击政策,不能完成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任务,而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⑴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是经由乡赤卫队、区赤卫大队、县赤卫总队⑵、地方红军直至正规红军这样一套办法的,政权发展是波浪式地向前扩大的,等等的政策,无疑义地是正确的。必须这样,才能树立全国革命群众的信仰,如苏联之于全世界然。必须这样,才能给反动统治阶级以甚大的困难,动摇其基础而促进其内部的分解。也必须这样,才能真正地创造红军,成为将来大革命的主要工具。总而言之,必须这样,才能促进革命的高潮。犯着革命急性病的同志们不切当地看大了革命的主观力量⑶,而看小了反革命力量。这种估量,多半是从主观主义出发。其结果,无疑地是要走上盲动主义的道路。另一方面,如果把革命的主观力量看小了,把反革命力量看大了,这也是一种不切当的估量,又必然要产生另一方面的坏结果。因此,在判断中国政治形势的时候,需要认识下面的这些要点:(一)现在中国革命的主观力量虽然弱,但是立足于中国落后的脆弱的社会经济

八年级历史导学案答案

八年级历史导学案答案 【篇一:八年级上册历史学案及答案】 ss=txt>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a. 要求清政府赔偿鸦片的损失 b.开辟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原 料 c.为了向中国输出资本 d.要求清政府承认鸦片贸易合法化 2.6月26日为“国际禁毒日”。160多年前,一位民族英雄在广州虎 门用行动表达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决心。这位民族英雄是 a.林则徐b.魏源 c.严复 d.邓世昌 3.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 念碑的基座四周,镶嵌着八块汉白玉的历史浮雕。你知道其中第一 幅(见右图)展示的是什么壮观的场面? a.虎门销烟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渡江战役 4.在中国,有这样 一座城市,它为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冠上了自己名字而受辱,它为抗战时期日军在这里屠杀三十万中国军民的罪行而饮恨,它就 是 a.北京 b.上海 c.广州 d.南京 5.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于 a.广东番禹 b.广西桂平金田村 c.湖北武昌 d.江苏南京 6.洋枪队统 领华尔被太平军击毙于 a.上海b.青浦 c.南京 d.慈溪 7. 下图是2003年保利集团以3千多万港币的价格拍下的圆明园故物——猴、虎、牛三铜首。致使它们流散国外的侵略者是 牛铜首猴铜首虎铜首 a .俄国 b.美国 c.英法联军 d.八国联军 8.抓住关键词了解和掌 握历史知识是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与“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 等条约”这三个关键词都有关的是 a.《马关条约》 b.《辛丑条约》 c.《尼布楚条约》 d.《南京条约》 9.作为洋务派的代表,受命于危 难之际,收复新疆,清政府在他的建议下于1884年设新疆 行省。他是 a.左宗棠 b.李鸿章c.林则徐d.张之洞 10.一位同学参加中 央电视台的开心辞典节目网上答题,题目是选择中国近代史上割地 最多的不平等条约是她的正确答案应该是 a.中俄《爱珲条约》 b.中美《望厦条约》 c.《天津条约》 d.中英 《北京条约》

【K12学习】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导学案及答案3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导学案及答 案3 【学习探索】 .在五四运动中,青年学生提出“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等要求。那么,青岛问题是怎样由来的?“二十一条”又是怎么一回事儿呢? 2.教材上说:“五四爱国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那么,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呢?它和旧民主主义革命有什么区别? 3.结合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失败的史实,谈谈你对“她(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这句话的理解。 【自我测评】 一、选择题 .五四运动中提出的口号是() A.“提倡民主,反对专制”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外争国权,内惩国贼”D.“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2.最能反映出五四运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的口号是() A.取消二十一条B.反对在“和议”上签字 c.外争主权,内惩国贼D.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3.五四运动取得了哪些胜利?() ①释放被捕学生②推翻了北洋政府③免去了三个卖国贼的职务④最终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获胜⑤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⑤D.①③④⑤ 4.中共“一大”选举的中央局书记是() A.陈独秀B.毛泽东c.李大钊D.董必武 二、材料解析题 材料一: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实现共产主义。 材料二:会议重申中共奋斗的最终目标是建设共产主义。在现阶段民主革命时期,党的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请回答:(1)材料一的内容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通过的?请简述此次会议情况。 (2)材料二是在党的哪次会议上制定的什么纲领? 【资料下载】 北京学生界宣言(1919年5月4日)呜呼国民!我最亲最爱最敬佩最有血性之同胞!我等含冤受辱,忍痛被垢,于日本人之密约危险,以及朝夕企祷之山东问题,青岛归还问题,今已由五国公管,降而为中日直接交涉之提议矣。噩耗传来,黯天无色。夫和议正开,我等所希望所庆祝者,岂不

(no.1)八年级历史上册 复习学案四(无答案)北师大版

本文为自本人珍藏版权所有仅供参考 八年级单元复习学案四 第四单元备课日期上课日期 No. [复习内容]中国近现代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考纲要求] 1、识记层次:①了解九一八事变的史实,知道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 ②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知道中国全民族抗战从此开始; ③了解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 ④知道中国军队血战台儿庄和百团大战的史实; ⑤知道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时间; ⑥知道重庆谈判的史实; ⑦知道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2、理解层次:①了解西安事变的史实,认识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②了解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说明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考点导学] 1、九一八事变——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a.时间:1931年9月18日 b.借口:柳条湖事件 c.结果:东北沦陷 d.东北抗日义勇军和中国共产党组织的游击队开展了抵抗日本侵略的斗争。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了。 2、西安事变 a.时间:1936年12月12日, b.领导人:张学良,杨虎城 c.目的:为逼迫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d.结果: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e.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的基本结束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 3、七七事变

a.时间:1937年7月7日,又称卢沟桥事变 b.标志全国性抗日战争的爆发。 4、南京大屠杀 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后的六周内,屠杀中国居民达30万人以上。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之一。 5、台儿庄战役 1938年春,李宗仁指挥国民党军队在台儿庄歼敌1万多人。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国民政府取得的重大胜利。 6、百团大战 为粉碎敌人的“囚笼”政策,1940年8月,八路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组织一百多个团,在华北向日军发动大规模攻击,史称“百团大战”。其主要目标是破坏敌人的交通线,摧毁日伪军据点。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它的辉煌战绩,增强了人民坚持抗战的信心。 7、抗日战争的胜利 ①日本的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抗战,终于取得胜利,台湾也回到祖国的怀抱。 ②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抗日战争的胜利,扭转了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屡败局面,洗刷了近代以来的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也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 8、重庆谈判 ①原因: a.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 b.美国支持蒋介石阴谋发动内战,但为赢得时间和欺骗人民,蒋介石假意和谈 c.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②时间:1945年8月——10月 ③中共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等 ④结果:签订“双十协定” 9、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1947年夏,刘邓率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大别山根据地,威胁国民党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复习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单元复习学案 (一)学习目标:1、通过复习掌握洋务运动;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变法;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兴起标志及发展情况等基本内容。2、通过复习能够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作用;分析戊戌变法的影响;辛亥革命及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复习重、难点:重点:1、洋务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和主要内容。2、公车上书和维新变法的内容。3、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革命纲领。4、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及其意义。难点:1、对洋务运动的评价。2、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二)复习线索:近代中国不同阶级、阶层提出的救国方案。 (三)内容整合: 一、洋务运动------________阶级的探索活动(19世纪60—90年代) 1、背景 (1)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 (2)派产生 2、主张和目的:“师夷长技”,维护。 口号:前期“_________”,后期“__________” 3、代表人物:中央:为代表 地方:、、、。 4、时间:从19世纪到。 5、主要内容 前期:创办工业。主要代表、、__________________。 后期:创办____工业。主要代表、、。中期:筹建。主要代表:、、 兴办。第一所新式学堂建立的时间和名称: 6、结果:破产,破产的标志: 破产的根本原因:运动没有触动制度。 7、评价: (1)性质: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 ________ 的自救运动。 (2)局限性: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积极性:①引进了西方先进的 _,使中国出现第一批。②为中国_______积累了___________,培养了_________________。 ③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 ________ 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的 __ 开辟了道路。 二、戊戌变法------________阶级______派的探索活动(1895年—1898年) 1、公车上书 (1)背景:1895年春,《》的签订 (2)经过:、联合各省举人,上书,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_________。 (3)影响:揭开了的序幕。 2、康梁的主要活动 (1)领导公车上书(2)创办《》后改名为《中外记闻》 (3)成立政治团体: ,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百日维新(103天)

八年级历史教案-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导学案及答案2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导学案及答案2 第一单元自测题一、选择题 1.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虎门销烟b.清朝政府的腐败落后c.英国为了 打开中国市场d.鸦片走私2.1841年1月,英国侵略者派 兵占领()a.广州b.宁波c.香港岛d.厦门 3.鸦片战争期间,英军进攻虎门。率兵奋勇抵抗、最后战死 在炮台上的清军将领是()a.林则徐b.关天培 c.琦善d.邓廷桢4.鸦片战争发生时,清朝皇帝是()a.道光帝b.咸丰帝c.光绪帝d.慈禧太后5.清代皇 帝在北京西郊建造的中西合璧的皇家园林──圆明园是在中被毁掉的。()a.鸦片战争、英国b.第二次鸦片战争、英国和法国c.甲午中日战争、日本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八国6.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 领土平方公里。()a.六十多万b.四十多万c.一 百六十多万d.一百五十多万7.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和都 城是()a.石达开、西安b.朱元璋、北京c.洪秀全、天京d.杨秀清、广州8.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外国“洋枪队”统领是()a.英国人、戈登b.法国人、孤拔 c.美国人、华尔d.日本人、伊藤9.19世纪六七十年代,支持中亚浩罕国阿古柏侵占中国新疆造成中国西北边疆危机的国家是()a.英美b.英俄c.英法d.俄日 10.新疆设立行省是在()a.1871年b.1875年c.1876年d.1884年11.“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 军威。”这副挽联哀悼的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牺牲的民族英雄()a.林则徐b.左宗棠c.陈化成d.邓世昌12.导致北洋海军全军覆没的战役是()a.平壤战役

b.黄海海战c.辽东半岛战役d.威海卫战役第一单元自测题新教材新学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13.在台湾的漳化、嘉义等地同驻防台南的刘永福黑旗军互相配合、重创日军的英雄是()a.邓世昌b.丁汝昌c.刘铭传d.徐骧14.下列各条款不属于《辛丑条约》的是()a.赔款2亿两白银b.拆毁大沽炮台c.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15.在北京崇文门曾修筑了一座象征中国奇耻大辱的纪念碑是()a.克林德碑b.公理战胜碑c.保卫和平碑d.大三巴牌坊16.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标志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中法战争d.甲午中日战争17.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8.19世纪,侵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a.英国b.法国c.俄国d.美国19.“大丈夫为国捐躯,死而无憾!”这是谁临终前的名言?()a.关天培b.洪秀全c.邓世昌d.徐骧20.义和团运动斗争矛头直接指向的是()a.英法联军b.侵华日 军c.清政府d.帝国主义列强21.在抗击八国联军的过程中,义和团所取得的一次胜利是在()a.天津b.北京c.廊坊d.秦皇岛

八年级历史上册 2.6《洋务运动》学案(无答案) 人教新课标版

第6课 洋务运动 学案 (一)学习目标: 1、 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设计表格制作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 2、 通过史论结合、小组合作探究来评价洋务运动。 (二)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1、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课本上圈点勾画重要语句,在精彩处做好批注。 2、认真研究学案,独立思考,限时6分钟自主完成;规范书写;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3、将预习中不能解决的问题标识出来,并填写到后面“我的疑问”处。 (三)自学自测: (四) 小组合作探究: (1)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第一小组:军事爱好组: 组员合作完成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海军简表。 观察课文图片和小字内容,以课文小字资料突出对安庆内军械所等军工企业的介绍,如涉及企业规模、生产产品、特点、作用影响类的知识。 第二小组:企业家组: 洋 务 运 动 1、 背景: 2、 洋务派代表人物: 3、 时间: 4、前期 近代 军事 工业 5、后期 口号: 近代 民用 工业 6、评价 结果: 目的: 性质: 积极意义:

组员合作完成洋务派创办近代民用工业简表。 观察PPT图片及阅读课文小字,以课文小字资料突出对轮船招商局等民用企业的介绍。 第三大组:海军观察组。要求是:介绍洋务派在海防方面的措施。 第四小组:科技人才组:突出京师同文馆、詹天佑、京张铁路的介绍。 洋务派的教育举措有哪些具体做法? (2)关于洋务运动的评价: ①、什么事件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②、洋务运动为什么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③、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有什么积极意义? (五)课堂演练: 1.毛泽东曾说:“(在中国)讲重工业,不能忘了张之洞”。这主要指张之洞创办了( ) A.江南制造总局 B.福州船政局 C.大生纱厂D.汉阳铁厂 2.洋务运动在“求富”口号下创办的近代工业是() A.安庆内军械所 B.江南制造总局 C.轮船招商局 D.福州船政局 3.李鸿章自己曾经这样自嘲:“我只是一个裱糊匠,面对一个破屋只知修葺却不能改造。”这是李鸿章对哪一事件所发出的感慨() A.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B.签订《马关条约》 C.签订《辛丑条约》 D.开展洋务运动 4、有观点认为: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中,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 请回答: (1)你认为,洋务运动发生时期,中国社会“新”和“旧”的表现分别有哪些? (2)所谓“自救”,他们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又主要采取了哪些方面的措施? (3)洋务运动虽然失败了,却是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第一次尝试。我们应怎样去认识它的积极影响呢?

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复习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复习学案新人教版

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复习 【学习目标】 1. 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2.知道西安事变,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 3.简述七七事变的史实,认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民族抗战的意义。 4.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等罪行为例,认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5.列举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日史实,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6.知道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了解日本投降的史实;探讨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全民族团结抗战、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与伟大意义 难点:本单元用三课的篇幅来介绍抗日战争这一重大体裁,比较简略,如何将单个的知识点梳理成知识脉络是个难点。。 【自主探究】填注表格:两个战场的抗战。正面战场: 【合作探究】 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卢沟桥被绑架了/万里长城被列为战利品/作为献给岛国皇妃的项链,南京城改作靶场/划为占领者的猎区” ——《以卢沟桥的名义》材料二“我有一只玩具箱,丢在上海太同坊。飞机汽车件件有,还有娃娃和小床……可恨口口鬼子兵,八月十三响炮声……几时收复失地回上海,妈妈再给我买个汽车和小人?” (1)卢沟桥被谁“绑架”了?在哪一年“被绑袈”的?有什么影响?

(2)为什么诗人说“南京城改作靶场”? (3)1945年“我”回到了上海,妈妈又给我买了汽车和小人。请你想一想,中国能够收复失地的原因有哪些? (4)回望那一场战争,胡锦涛总书记说:“牢记历史并不是要延续仇恨。”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在渝期间,吴伯雄一行出席了首届“重庆·台湾周”开幕式,并先后参观了西永微电园、某国际知名企业重庆分中心、渝德科技有限公司、重庆大学城、人民大礼堂、渝中半岛夜景以及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日月光广场、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和宋美龄旧居、特殊的历史渊源,蓬勃发展的势头,迷人的夜景,给访问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中国国民党与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实现两次合作。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标志是什么?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形成的? (2)请问,重庆与中国国民党有怎样的“特殊的历史渊源”? (3)以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具有怎样的伟大历史意义? 【学后反思】 答案 【自主探究】

八年级历史上册 复习学案三(无答案)北师大版

八年级单元复习学案三 第三单元备课日期上课日期 No. [复习内容]中国近现代史: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考纲要求] 1、识记层次:①了解中共“一大”召开的史实; ②知道黄埔军校的创建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③了解南昌起义; ④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2、理解层次:①简述五四爱国运动的基本史实,理解五四精神; ②了解红军长征的史实,认识长征精神。 [考点导学] 1、五四爱国运动 ①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②简单经过: a.1919年5月4日——6月3日:运动中心在北京,以青年学生为主力 b.1919年6月3日以后:运动中心在上海,以工人阶级为主力 c.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 d.领导者:李大钊、陈独秀等 ③结果:取得初步胜利。表现在: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对德“和约”上签字。 ④意义: a.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 b.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表现了伟大的力量;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起了重要作

用。五四运动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以后,是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对宣传马克思主义起了推动作用。五四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⑤五四精神就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精神,其中爱国主义又是五四精神的核心。 2、中国“一大”的召开 ①时间: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标志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②代表:毛泽东、董必武等13人 ③主要内容: a.通过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b.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领导工人运动。 c.产生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 ④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3、北伐战争 ①国共第一次合作: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标志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的合作。 ②黄埔军校的创建 a.创建:1924年5月,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国民党在广州的黄埔创办了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简称黄埔军校。 b.作用:培养了大量的军事政治人才,为建立国民革命军奠定了基础。 ③北伐战争 a.目的:打倒帝国主义,推翻军阀统治,统一中国 b.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c.主要战场:湖南、湖北 d.重要战役:汀泗桥战役、贺胜桥战役、武昌战役等 e.战果:不到半年,北伐军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基本消灭了吴佩孚和孙传芳的主力,国民政府也从广州迁到武汉。 4、红色政权的建立 ①南昌起义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导学案(有答案)

右玉中学历史学科学案 课题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学习目标 1.知道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相关史实。 2.了解毛泽东、朱德等在井冈山会师的史实。 3.理解中国共产党创建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 学习任务 一、温故互查 简述国共第一次合作的标志、成果,国民革命运动失败的原因及经验教训。 二、探究新知 (一)自主学习(自学教材,并进行圈、划、写、记) 【南昌起义】 1.背景:叛变革命后,实行政策,镇压。为了挽救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决定用的方式来反击国民党右派。 2.时间:年月日。 3.地点:江西。 4.领导人:、贺龙、朱德等。 5.意义:打响了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军队进行的开始,是创建人民军队的开端。每年月日成为人民军队诞生的纪念日。 6.南下广东的原因:敌人从四面八方进攻南昌,敌强我弱;广东曾是革命的根据地,南下广东,可以争取外援,进而重建广东革命根据地,再进行北伐。 【八七会议】 1.时间:1927年8月7日 2.地点:。 3.内容:通过了和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并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会后,派回湖南领导秋收起义。 【秋收起义】 1.时间:1927年9月。 2.地点:边界。 3.领导人:。 4.军队名称:。 5.结果:起义开始时,攻占了一些县城,但由于城市里敌人的力量,损失严重。 6.转折:毛泽东分析了的形势,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的计划,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进军。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1.三湾改编: (1)时间:向井冈山进军途中。(2)地点:江西永新县三湾村。 (3)领导人:毛泽东 (4)内容:①将一个师改编为一个团;②在各级部队建立组织。班设小组,连设支部,营设党委,连以上设党代表。③全团由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统一指挥。④部队还进行民主改革,成立士兵委员会,实行的原则。 (5)意义:三湾改编,确立了党对军队的。 2.建立:秋收起义失利后,率领向湘赣边的进军,建立了革命根据地。 3.地位:中国农村革命根据地。 4.意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为中国革命开创了一条以,的正确的革命道路。 【井冈山会师】 1.时间:1928年4月。 2.领导人:毛泽东、、陈毅等。 3.会师部队:的队伍、的农民武装、井冈山的。 4.结果:会师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由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这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支坚强的队伍。 5.作用:红军在井冈山开展,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不断巩固扩大。 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影响下,各地的共产党人先后领导,建立起革命根据地。到1930年,全国已建立起大小十多块革命根据地,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 6.认识:中国革命从走苏俄的路到走自己的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朱德等为此作出了伟大贡献。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毛泽东把部队带向农村,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这是毛泽东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 (二)合作探究 1.材料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全

八年级《中国历史》上册复习资料 第1课鸦片战争 1.中国与西方国家进行的第一次正面交锋:鸦片战争 2.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 原因:为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打开中国市场 后果:使许多白银流入英国,加剧了中国的贫弱。同时,鸦片还严重摧残吸食者的体质。鸦片的输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的灾难。 3.要求禁烟最坚决:林则徐当时清朝皇帝:道光帝 4.虎门销烟:时间:1839年6月领导人:林则徐地点:广州虎门海滩 意义(影响):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振奋了民族精神,维护了民族尊严,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5.鸦片战争:⑴时间:1840.6~1842.8 ⑵直接原因:中国的禁烟运动 ⑶根本原因:英国决意打开中国市场 ⑷结果: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⑸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6.《南京条约》: ⑴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中国领土开始造破坏);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 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注意:最能反映 西方列强侵略特点和要求、对中国民族经济危害最大: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 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⑵影响:是中国近代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割地破坏了中国领 土和主权的完整;赔款增加了人民的负担,协定关税破坏了关税自主权。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 史的开端。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 1.第二次鸦片战争: ⑴目的:西方列强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⑵时间:1856.10~1860.10 ⑶发动者:英法联军⑷帮凶:美俄 2.列强的罪行: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⑵俄国割占我国大片领土 3.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⑴太平天国运动:①时间:1851~1864年②领导人:洪秀全③爆发地点:广西桂平金田 ④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城太平军 ②抗击洋枪队:李秀成 第3课收复新疆 1.1878年收复除伊犁外整个新疆:左宗棠 2.左宗棠收复新疆: 结果:粉碎了英俄分裂我国西北领土的阴谋,维护了国家的统一。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行省,巩固了我国的西北边防 意义:①历史意义:粉碎了英俄分裂我国西北领土的阴谋,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新疆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西北边防 ②现实意义:证明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第4课甲午中日战争 1.甲午中日战争: ⑴时间:1894~1895年⑵目的(主要原因):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⑶主要战役:①黄海大战:北洋舰队的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全舰官兵英勇奋战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全册)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导学案(全册) 第1课鸦片战争 班级: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 导学目标知识点: 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基 本史实 2.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 3.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4.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 理 课时:1课时 导学方法:观察、讨论 导学过程: 课前导学: (一)浏览本课,初略了解 (二)基础知识检索、完形填空 1.林则徐的虎门销烟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 鸦片输入的危害 虎门销烟:时间;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海滩当众销毁,虎门销烟,显示了 2.英国发动鸦片战争 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时间__________,爆发地__________,事 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中英《南京条约》 时间____________,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主要内容: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导学: (一)说一说 1.本课文的梗概能否简单的说一下。. 2.完成以上基础知识填空。

最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全册教案

第1课《鸦片战争》教学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的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的战争的基本史实。 2.了解林则徐维护中华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了解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1.从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经过、结果、影响的时空坐标中,掌握系统有序的历史知识网络,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 2.通过对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原因的分析和讨论,提高学生运用史实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林则徐虎门销烟及鸦片战争中爱国将领英勇抗敌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林则徐虎门销烟;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影响。 【教学难点】 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播放虎门销烟的图片,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吗?是谁领导这场伟大的斗争的?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 一、鸦片走私与林则徐禁烟 1.鸦片战争爆发前,清朝统治下的中国危机四伏。西方已经进入资本主义时代,英国成为头号工业强国,并不断向外进行殖民主义扩张,掠夺殖民地。 2.在正当贸易中,中国处于明显的出超地位。为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英国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3.鸦片泛滥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1838年底,道光帝派力主禁烟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前住广东查禁鸦片。 4.1839年6月3日至25日,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被当众销毁。这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二、英国发动侵略战争 1.中国禁烟的消息传到伦敦,英国政府公然支持罪恶的毒品走私,发动侵华战争。1840年6月,鸦片战争爆发。 2.鸦片战争中,英勇作战牺牲的将领有关天培和陈化成; 3.由于清朝大多数统治者昏庸愚昧,对内敌视人民,对外妥协投降,再加上经济落后,武器落后,战争终以清朝的失败结束。 三、《南京条约》的签订 1.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主要内容有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__100万银元;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必须经过双方协议。 2.1843年,英国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虎门条约》,从中获得了领事裁判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测试题(含答案)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测试题(含答案)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测试题(含答案) 第三单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第12课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选择题 [2011bull;泉州]李明撰写的历史小论文关键词:1927年、军旗升起的地方、中国共产党、第一枪。他研究的是 ( C ) A.五四运动 B.北伐战争 C.南昌起义 D.百团大战 [2011bull;南昌]CCTV 综合频道从2011 年5 月下旬开始播出电视连续剧《红色摇篮》,该剧再现了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江西等南方各省根据地的战斗生活。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根据地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主要对象是( D ) A.清政府反动统治 B.北洋军阀反动统治 C.日本侵略者 D.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2011bull;湘潭]美国某历史学家说:“共产党的大多数领导人被蒋介石杀害,但有些人逃进了华南山区,他们的领导人之一是毛泽东。毛泽东这时,制定出新的革命策

略。”这位历史学家所说的“新的革命策略”是指( C ) A. 实现国共合作,进行北伐战争 B. 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 C. 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D. 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2011bull;佛山]学者张益民认为,1927年的挫折,迫使中共领导人重新探讨社会改造的根本道路,中共对农业中国及其革命道路才有了真正的认识。这种认识及行动方向的转变是 ( D ) A. 农民运动到城市暴动 B. 乡村到城市 C. 反蒋到联蒋 D. 城市到乡村 [2011bull;呼和浩特]下图反映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的( A ) A.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 B.南昌起义及其南下广东 C.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2011bull;南宁]韦拔群参与领导百色起义,建立右江革命根据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哪一项创新( A ) A.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B.攻打中心城市 C.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D.开展敌后游击战争

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部编版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井冈山道路开辟的意义,知道在井冈山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开辟井冈山道路是唯一正确的选择。 2.学习、感悟、继承井冈山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井冈山道路开辟的意义,学习井冈山精神。 三、教学内容 本课内容来自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复兴中华》第9课《中国有了共产党》,本课为第二课时《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四、教学过程 (一)环节一:通过看图和谈话引出南昌起义的故事和八一建军节的由来。 1.谈话: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五四运动的相关史实,知道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 2.提问 (1)你知道这是什么旗帜吗?(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 (2)为什么旗面上有八一两个字? (3)你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由来吗? 3.南昌起义和革命军队创建 (1)观看视频,边看边思考,说一说你对南昌起义有了哪些了解?体会到了什么? 说一说南昌起义的时间、地点、经过和感受。 (2)观看油画 根据画面描述当时的场景,说一说画中有哪些人物,他们的神情有什么不同? (3)阅读《南昌起义和八一建军节的由来》小资料,体会其意义 【设计意图】本课以谈话引入,通过看图和谈话引入话题,从学生熟悉的事物由浅入深开始学习探索;通过观看视频和油画欣赏创设情景,了解南昌起义的

故事和八一建军节由来,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二)环节二:通过观看视频,阅读图片等资料了解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1.提问: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在什么情况下创建的? 2.观看视频《转战井冈山》,说一说:工农革命军进军途中发生了什么事? 3.阅读《毛泽东竭力说服大家转战井冈山》小资料,说一说:毛泽东为什么要带领队伍转移? 4.观察井冈山图片、阅读有关毛泽东选择井冈山作为根据地的小资料,说一说:在井冈山建根据地有什么优势? 5.观看视频井冈山会师的视频和小资料,说一说:井冈山会师的经过是怎样的? 6.阅读国内革命发展形势的小资料,说一说:如何理解“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 7.小结: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井冈山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图片和阅读资料了解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会师的经过,正确理解“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 (三)环节三:通过观看视频、图片和阅读资料了解开辟井冈山道路。 1.阅读《八角楼的灯光》小资料。 2.思考问题,说一说。 (1)毛泽东是在怎样的条件下完成光辉著作的? (2)少年毛泽东的故事和自己听完故事受到的启发。 3.小结: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正是依靠这样的精神,经过艰辛的努力和探索,才闯出一条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和资料了解开辟井冈山道路的经过,讲少年毛泽东的故事,明白中国革命胜利的道路是经过艰辛的努力和探索才闯出来的,正确理解开辟井冈山道路的伟大意义。 (四)环节四:通过同学讲故事、阅读资料、结合新时代了解和感受井冈山精神。 1.提问:什么是井冈山精神?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导学案及答案1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导学案及答案1 单元侵略与反抗 第1课鸦片战争 【课程导入】 巍然屹立在天安门广场上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见证了共和国五十余年的光荣历史。碑上所刻的八幅巨型浮雕,生动地浓缩了此前一个多世纪优秀中华儿女为实现祖国富强和民族振兴而付出的充满血与泪、剑与火的艰辛努力。你知道其中幅浮雕的内容是什么吗?是谁领导了这场伟大斗争?他为什么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民族英雄? 林则徐虎门销烟 中国与英国相隔非常遥远,领土并无接壤,为什么双方会在19世纪中期爆发激烈冲突并走向战争呢?在鸦片战争中,中国军民奋勇杀敌、浴血抗战,涌现出了关天培、陈化成等一大批为国捐躯的爱国将领,可鸦片战争最终还是以清政府的彻底失败宣告结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呢? “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这是描写中国近代史上个不平等条约签订的诗句。你知道这个条约的名称和内容吗?你知道香港与香港岛的区别吗?你想了解鸦片战争对中国造成的危害及其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的巨大冲击吗?这许许多多

的问题,都需要同学们通过这一课的认真听讲和独立思考,把它们弄明白。 【知识网络】 【学习探索】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通过林则徐的这两句诗,我们可以感受到他那种为了国家民族利益而将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的高风亮节。“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这副自勉联则体现了林则徐个人品质中那种虚怀若谷、善于学习新知的开阔胸襟。请收集一下林则徐的有关资料并把它介绍给你的同学,好让他们对这位民族英雄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 .林则徐虎门销烟时为什么不将没收来的那些鸦片简单地用火烧掉?你能解释他所采用的销烟方法中包含的科学道理吗? .根据你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参加下列小组活动。 活动一:6月26日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禁毒日”,请以“一百六十多年前中国禁毒斗争”为主题出一期班级板报,最好做到图文并茂。 活动二:一些英国历史学家认为,鸦片战争的爆发完全是由于清政府的闭关自守。请组织几个对辩论感兴趣的同学,通过正反方辩论赛的方式对这种观点进行反驳。 【自我测评】

2018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2017部编版)历史全册学案

第1课鸦片战争学案 【学习目标】 1.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 2.列举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3.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重点难点】 重点:林则徐领导虎门销烟、《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危害。 难点: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自主学习】 1.清朝有见识的大臣_______上书道光帝,陈述鸦片的危害,道光帝感到问题严重,就派其到_______ 禁烟。 2._______年______月_____日,_______下令将缴获的全部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3._____________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国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__________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4._______年_______月,英国舰队开到广东海面,进行挑衅,鸦片战争爆发。1841年初,英国占领了 _______。 5._______年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______________》。

6.《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①割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赔款:____________________③开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协定关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鸦片战争的影响: (1)使中国开始从___________社会沦为______________社会。 (2)鸦片战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开端。 【合作探究】 1.有人说,如果没有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就不会爆发,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2.有人说,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也有人说,鸦片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民族灾难。针对材料中某一观点或你自己有什么新的观点,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有关知识予以评析。 【当堂达标】 1.右图是1820-1840年间,中国一项进口物品的统计图。请根据这一时段的 历史知识作出判断,该物品指的是() (下载1-92页,共92页)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浅析《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作者:英子涵摘要:本论文目的是研究分析毛主席的文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的一些经典观点,研究方法为引证论述。 关键词:正确的革命意识,克服悲观革命思想,革命与反革命力量的正确估量,农民与工人阶级。 引言:此篇文章是毛泽东同志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针对党内的盲目主义和悲观主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澄清党内思想混乱。 正文: 一我们应该正确估计革命的主观力量和反革命力量。 原文说“犯着革命急性病的同志们不切当地看大了革命的主观力量,而看小了反革命力量。这种估量,多半是从主观主义出发。其结果,无疑地是要走上盲动主义的道路。另一方面,如果把革命的主观力量看小了,把反革命力量看大了,这也是一种不切当的估量,又必然要产生另一方面的坏结果。” 确实,根据历史记载说“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收缴工人纠察队的武器,捕杀工人和共产党员。随后,广东、江苏、浙江等省也相继发生反革命大屠杀。18日,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反革命的“国民政府”,同武汉国民政府相对立。同时,奉系军阀和蒋介石相呼应,也在北京捕杀共产党员。” 在这次革命失败的教训中,很多共产党成员在革命的主观力量大大削弱的情况下,产生了很多悲观的念头,使革命的气势削弱,士气降低,战斗力下降。不利于共产党的继续发展。 二虽然革命的主观力量下降,但是运用正确的方法,我们应该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原文说“……中国各派反动统治者之间的矛盾,就日益发展起来。伴随各派反动统治者之间的矛盾――军阀混战而来的,是赋税的加重,这样就会促令广大的负担赋税者和反动统治者之间的矛盾日益发展……就知道中国是处在怎样一种皇皇不可终日的局面之下,处在怎样一种混乱状态之下。就知道反帝反军阀反地主的革命高潮,是怎样不可避免,而且是很快会要到来。中国是全国都布满了干柴,很快就会燃成烈火。“星火燎原”的话,正是时局发展的适当的描写。只要看一看许多地方工人罢工、农民暴动、士兵哗变、学生罢课的发展,就知道这个“星星之火”,距“燎原”的时期,毫无疑义地是不远了。” 的确,根据记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红军经过三年艰苦曲折的游击战争,粉碎了国了党反动派的多次“进剿”与“会剿”,至1930年夏,中国工农红军已发展到约10万人,在十余个省先后开辟了大小十多块革命根据地。” 所以说,在强大的工农基础和众多的革命根据地的情况下,共产党需要做的不是仅仅发动群众的情绪,而是如原文所说“单纯的流动游击政策,不能完成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任务,而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是经由乡赤卫队、区赤卫大队、县赤卫总队、地方红军直至正规红军这样一套办法的,政权发展是波浪式地向前扩大的”。 运用这些正确的方法,可以使被削弱的革命主观力量逐渐发展,并且迅速发展,虽然中国的革命主观力量尚弱,然而我们的优势是反革命力量也不强,所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可以取得革命的胜利。 三面对各种情况时,我们不能仅仅观察表面现象,更要观察实质。 原文说“我们在红军中工作的人,一遇到败仗,或四面被围,或强敌跟追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