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五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第26课开国大典人教新课标含答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第26课开国大典人教新课标含答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第26课开国大典人教新课标含答案
五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第26课开国大典人教新课标含答案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五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6课《开国大典》同步练习

一、基础运用

1.看拼音,写词语。

qíng zhe xié shāng gāo sǒng dàn shēng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guǎng bōdiàn n iǔzhān yǎng piāo fú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给形近字组词

奏________ 协________ 潮________ 捡________ 檐________ 闸________

奉________ 肋________ 嘲________ 检________ 瞻________ 阅________

3.写出近义词。

汇集—________ 擎着—________ 提着—________ 幽静—________

4.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___的掌声________的宣告________的声音________的掌声________的帽子________的欢呼________的火花________的灯火________的语调

________地前进________地挥手________地高呼

5.查字典填空。

(1)“序”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组词________ 。

(2)“副”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组词________ 。

6.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汇集聚集

①茶室的后院还有十几缸金鱼,那儿也________着许多爱鱼的人。

②丁字形的广场________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

诞生出生

③小明于1989年6月________了。

③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__了。

肃立站立

④三十万人一起脱帽________,一齐抬头仰望着鲜红的国旗。

⑤他________在那儿,一动不动。

7.给下面的字加部首再组词。

亘——________——________ 只——________——________

前——________——________ 至——________——________

8.缩句。

①丁字形的广场上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

________

②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 ________

9.读课文第二段,将下列句子按先后顺序排列。

________乐队奏国歌。

________升国旗,鸣礼炮。

________毛泽东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

________林伯渠秘书长宣布典礼开始。

________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________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10.写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①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________

②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________

③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传播,传到了白山黑水,传到了长城内外,传到了大江南北,传到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________

1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四________八方________山倒海水到________成

长________内外大江________北五________六色

1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开国大典于________年________月________日在________举行,估计总数达________人。会场在________。主席台设在________上。

(2)这________的宣告,这________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________起来。这

________的宣告,这________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________,传到________,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________。

13.修改病句。

①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的一齐欢跃起来,使全国人民的心一齐欢呼起来。

________

②三十万人一齐抬起头,一齐脱帽肃立,看着红旗徐徐上升。 ________

③开头是海军两个排,雪白的帽子,跟海洋一个颜色。 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14.课内阅读,回答问题。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就位。乐队奏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正是这战斗的声音,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

了”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1)“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这句话是用了哪种修辞手法?有什么效果?

________

(2)“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句中的“一齐”说明了________。

(3)语段中“投”的意思是什么?“投票”“投篮”“投入战斗”的“投”各是什么意思?

(4)“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指的是“________”这句话,这句话有着伟大的意义,它向全世界宣告________,所以,全中国人民一齐欢呼起来。

15.课外阅读,回答问题。

邓政委的棉衣

1947年8月,大别山上已经是寒霜季节。由于我军远离后方,被服供应不上,邓小平政委和十几万将士仍穿着单薄的旧棉衣。战士们心疼地说:“我们没什么,要是把政委冻坏了,还怎么指挥我们打仗?”于是便聚在一起,专门为邓小平同志做了一套新棉衣。

第二天,副官长抱着这套新棉衣走进政委的小屋。他看到政委正伏在桌上聚精会神地看文件,便轻手轻脚地走到跟前,小声说:“首长,这是您的新棉衣。”政委放下笔,搓搓手,看到副官长抱着的新棉衣,一时没弄清是怎么一回事。副官长说明情况后,政委站起来严肃地说:“你们怎么能这样做呢?难道你们没有看到大家穿得和我一样单薄吗?棉衣破了,可以补一补再穿嘛!”他看到副官长左右为难的样子,又慈祥地笑了:“这样吧,棉衣既然做好了,就给通讯员小万吧,他年龄小,身体又单薄。”在一旁的小万赶忙说:“不行,不行!这

是专门给首长做的。”政委在屋里来回踱了几步,用手指了指门,命令似地说:“就这样吧!”然后又坐下继续工作了。

邓政委的模范行为,长期为群众所传颂。

(1)给带下划线的字选择合适的解释。

①战士们心疼地说……________

A.疼痛

B.关切、喜爱

②邓政委的模范行为,长期为群众所传颂。________

A.做

B.变成

C.被

(2)结合句子的意思解释划线的词。

①邓小平政委仍穿着单薄的旧棉衣。

单薄:________

②小万的年龄小,身体又单薄。

单薄:________

(3)总结本文记叙的顺序。

先写:________;

再写:________;

最后写: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基础运用

1.【答案】擎着;协商;高耸;诞生;广播;电钮;瞻仰;飘拂

【考点】拼音,词形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掌握生字的结构特点。书写时要注意“擎、协、耸、诞、播、钮、瞻”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2.【答案】演奏;协作;潮水;捡起;屋檐;闸门;奉命;肋骨;嘲笑;检查;瞻仰;检阅【考点】字形,字义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形近字的辨析,通过比较部首、字义、组词记忆生字。还有些形近字的读音也是相近或相同的,需要平时学习积累的时候细心区分记忆。如:演奏、奉命;协作、肋骨;潮水、嘲笑;捡起、检查;屋檐、瞻仰;闸门、检阅。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形近字的掌握,从读音、结构、字义三方面加以区别,通过比较组词记忆生字。

3.【答案】汇聚;举着;拿着;寂静

【考点】词义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辨析情况,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课文。先理解词义再写近义词。其中注意:汇集:累积起来,聚到一起。所以“汇集”的近义词是“汇聚”。擎着:用手向上举、托。所以“擎着”的近义词是“举着”。提着:拿、拎。所以“提着”的近义词是“拿着”。幽静:清幽寂静。所以“幽静”的近义词是“寂静”。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4.【答案】排山倒海;庄严;雄伟;雷鸣般;雪白;热烈;五颜六色;千千万万;强有力;整整齐齐;不断;不断

【考点】语言表达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运用修饰语的能力,在于平时对词语的积累和对课文的掌握。这道题前两行从结构上看是“形容词(或限制词)+的+名词” 横线上应填形容词(或

限制词),应注意搭配合理。比如:排山倒海的掌声、庄严的宣告、雄伟的声音、雷鸣般的掌声、雪白的帽子、热烈的欢呼、五颜六色的火花、千千万万的灯火、强有力的语调;

第三行从结构上看是“修饰词语+地+动词”结构,故:整整齐齐地前进、不断地挥手、不断地高呼。

【点评】从给出的词语中找规律,掌握词语的结构,做题就容易了。平时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积累好词好句。增加词汇量。

5.【答案】(1)广;4;X;xù;顺序

(2)刂;9;F;fù;副业

【考点】拼音,字形

【解析】【分析】此题不仅考查学生查字典的能力,同时对汉语拼音、汉字结构、偏旁部首、组词等方面的知识进行考查。因此,应全面扎实地掌握各方面的知识,同时在运用知识时,注意把握其不同的特点和要求。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查字典的能力。对不认识的字用部首查字法,对不会写的字用音序查字法。

6.【答案】聚集;汇集;出生;诞生;肃立;站立

【考点】词形,词义

【解析】【分析】选词填空中的备选词语大多数都是同义词或近义词,通过分析、比较,会发现它们之间会有细微差别。因此,选择时我们必须结合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体会词语的区别,认真选择恰当的词语。

聚集:是指少数人、小范围的集中在一起。如①。

汇集:是指大范围、很多人的集中在一起。如②。

诞生:指人的降生或新事物的出现(用于尊敬的人和庄重的场合)。如④

出生:只是很平常的说一个孩子降临了!如③。

肃立:突出严肃安静的站立。如⑤。

站立:平常的站着。如⑥。

【点评】说话和写作时要正确使用词语,注意词语的搭配和组合;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7.【答案】宣;宣传;帜;旗帜;箭;火箭;致;致辞

【考点】字形,词形

【解析】【分析】这道题是要求把所给的部首加一个部首,组成一个新字,然后用这个新字组一个词,意在考查学生对形近字的掌握,从读音、结构、字义三方面加以区别,通过比较组词记忆生字。如:亘—宣—宣传、只—帜—旗帜、前—箭—火箭、至—致—致辞。

【点评】先看清题的要求,再做题就容易。平时多注意区别、比较。掌握字的结构。通过加部首组新字,再组词的方法记忆生字。

8.【答案】广场上汇集了队伍。;会场上爆发出掌声。

【考点】扩写、缩写句子

【解析】【分析】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缩句就是去掉句子中的修饰限制成分,保留句子的主干使它更简洁即可。①(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即:广场汇集了队伍。②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即:会场上爆发出掌声。

【点评】主要测试学生对缩句的方法掌握。认真阅读原句,弄清原句中心。平时多做练习。

9.【答案】3;5;1;2;6;4

【考点】句子排序、仿写

【解析】【分析】连贯类题目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虑层次间的衔接,其中应先找出相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诵读语段,检查确定。细读不难发现语段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恰当的排序为:3 5 1 2 6 4。

【点评】该题考查对句子进行排序的能力,此外还考查学生对语段的整体把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10.【答案】比喻;比喻;排比

【考点】修辞手法

【解析】【分析】本题的目的是引导学生明白比喻、排比修辞手法。所谓“比喻”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如①、②。

“排比”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通常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用来加强句子语气。如③。

【点评】考查学生对比喻、排比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11.【答案】面;排;渠;城;南;颜

【考点】成语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案

开国大典 课前准备: 1、查找有关建国前的资料,把建国艰辛及旧中国的苦难以及建国时的喜悦告知 学生,可通过相应学习的课文进行合理沟通; 2、预习要求:(1)标好自然段,查字典了解词语意思,尤其是生字词; (2)读熟课文,用抓关键词的方法给每一自然段概括内容; (3)感受新中国成立时人们的激动心情,抓住词句自行理解; 说课: 认知起点,生本文本 言为本,语言的课堂;情为重,情感的课堂;法为真,艺术的课堂。 方法:抓住关键词了解课文内容,感知形象;抓关键词感悟情感,突出人文;抓住关键词想象意蕴,强化融合。 板块设计与线性推进的设计思路。 追求着是痛苦的,不追求我将更加痛苦。 教学目标: 1、读准生字,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重点学习典礼的主体部分,初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 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们热爱新中国、热爱领袖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第二次见面,你想想怎样对我打声招呼?在内容与方式二方面引导, 营造气氛) 1、张老师带来了一组图片,想先请同学们来观看一下!(南湖一大、南昌起义、会师井岗山、长征、抗日、解放战争) 2、看了这组图片,你想说什么?(来之不易、浴血奋战、艰苦卓绝……) 过渡导语:这里的每一幅图片都应该深深烙印在我们每个中国人的心中,让我们带着这样的烙印走进课堂,上课吧! 二、出题 1、来欣赏一幅油画(董希文的《开国大典》) 2、谁知道这幅画描绘的是什么?从画面上你感受到了什么?(一二句话) 过渡导语:这幅油画的名字就叫《开国大典》,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题目也是《开

国大典》,3、板书:开国大典,一起书空典 4、看着开国大典盛大的场面,谁来读课题?(顺势点:大典的气势与开国的气魄) 三、初读 1、画家用他的画笔,为我们留下了历史的一瞬间,那么作者用他的语言又为我们记录了开国大典的哪些内容呢?昨天同学们已经预习过了课文,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浏览全文,思考问题。 2、学生交流归纳 (1)典礼主体部分的归纳,顺学生回答点明相应自然段。 (2)作者就是按照大典进行的顺序,主要记叙了典礼主体、阅兵式、游行三个重要场面。 (3)典礼前,作者还写了参加人员、会场布置及入场情况。 四、研读 1、过渡导语:开国大典场面复杂,作者写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如果你是画家,会选择哪个场面来构思你的画?说说你的想法? 好,就先来学习这个部分,一起走进大典主体部分,自由轻声朗读5——10自然段。从文章的语句中,体会到了什么? 2、整体感知,交流归纳:(不必作评价,由着学生谈。心情——激动、兴奋、喜悦、幸福……;规模——盛大;仪式——隆重;气氛——热烈……) 交流四五人 3、重点体会 (同学们从这些语句中,不仅仅感受到场面的热烈与隆重,还从语言的背后体会到了人民群众的心情,真不容易啊!如果进一步研究,你觉得哪一个句子最能让你感受到人民群众激动兴奋与喜悦的心情?(把它划下来) 板块A(为新中国的成立而激动)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抓关键词体会) (1)学生先简单谈体会 (2)谁还有自己的体会?(从这个句子的哪些地方体会到激动与兴奋?) 比较:欢呼——一齐欢呼——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点:抓关键词理解句子,是深入体会的好办法)(闭上眼睛静静地听,你似乎听到了怎样的声音——……?)顺势读出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6课《开国大典》同步练习D卷

2019-2020学年人教版(新课程标准)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26课《开国大典》 同步练习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开国大典 (共5题;共35分) 1. (2分)按原文《开国大典》填空。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________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了________。 2. (6分)按原文《开国大典》填空。 丁字形一横的北面是________,河上并排架着________;再北面是________,城墙中央高高耸起________。丁字形的一竖向南直伸到________。在一横一竖相交点南面的广场中,挺立着一根22米高的________。 3. (5分)照样子写句子 例:果实挂在枝头上。 鲜红嫩绿的果实高高地挂在枝头上。 老奶奶等待着灵车。 4. (12分)课内阅读 接着,升国旗。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54门大炮齐发,一共28响。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1)解释词语。

A. 肃立________ B. 瞻仰:________ (2)写下文中的比喻句,并说说把什么比作什么? (3)说说对画线句子的理解。 5. (10分)课内阅读。 接着,升国旗。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1)把“瞻仰”改为“注视”好不好?为什么? (2)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这标志着什么?

《开国大典》五年级语文教案五篇

《开国大典》五年级语文教案五篇 《开国大典》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揭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历史意义,是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教材。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开国大典》五年级语文教案五篇,希望大家喜欢。 《开国大典》五年级语文教案1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委员、协商、外宾、诞生、电钮、瞻仰、飘拂、汇集、庄严、宣告、欢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_的伟大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关键】 1、理解文章叙述顺序。 2、体会重点词句所包含的情感。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3、自读课文,理解课文第一段,训练学生的朗读和阅读速度。 〖教学过程〗 一、播放国歌引入: 同学们,这是一首,听着她雄壮的歌曲,老师眼前不由浮现出了新中国刚成立的场景。同学们想不想去看一看? 二、揭示课题 1、板题,读题。 2、释“开国”:新中国刚刚成立。 三、检查复习 1、指名开火车读生字词。 2、师指导生字词。 3、课文讲了什么时间、什么地方的事? 4、194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谁还知道有关这一天的哪些事? 四、初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读正确。 2、思考: 课文写了几个场面?哪几个场面? 3、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可以分几段?为什么? 五、自悟课文 1、自然第一段: ⑴你读懂了什么?在书的空白处写出简要文字。 ⑴你还有什么不懂? 2、讨论学生不懂的问题: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26、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26、开国大典 教学内容:本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主要通过对开国大典一个个场面的描写来表现人民自豪、激动的感情,展现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4、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想象整个“开国大典”的场面,理解课文。 德育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毛主席、热爱心中国、热爱解放军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教学重难点 能比较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体会比喻句、排比句的作;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毛主席、热爱心中国、热爱解放军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教法学法:谈——读——想——体让学生亲近了文本,以想象训练丰富语言感悟,使语文课成为“情感”的课堂。 学生分析:《开国大典》这篇文章篇幅较长,要在课内将这么多容量的信息一下子或者说面面俱到地加以逐一讲解的话,恐怕是无法完成的。因此,我认为可以从课文的重难点入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长文短教。课堂中再有机地拓展到课外内容,从各方面了解祖国成立的相关资料,了解旧中国屈辱的历史,再一次体会当时举国上下,人们当家做主的那种自豪的感情。 开国大典距今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了,对小学生来说,从语言文字去感知当时庄严、热烈的气氛,体会人民激动,兴奋的心情与对新中国、毛主席的热爱之情是有相当的难度。为此,需要搜集中国人民遭受压迫、奴役的文字材料和影像资料,教学时可利用声像资料创设情境、引导想象、体会心情、激发感情,再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反复研读,以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认识14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一、谈话激情,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知道1949年的10月1日是什么日子吗?

小学五年级4《开国大典》人教版

4《开国大典》人教版 五年级语文教案 4《开国大典》|人教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学会3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学习排比句。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认识双关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6~8自然段。 重点与难点 重点: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 难点:含义较深的句子理解。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3个生字,理解部分新词。 2、掌握课文大意,按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3、学习第一段,感受会场上喜庆的气氛。 教学过程:

●一、解题 1、出示课题,读题。 2、理解题意。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3、根据课题提出疑问。 ●二、自学 要求:1、读通课文,学会字词。 2、划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3、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划出场面间的连接句。 4、解决疑难,发现疑难。 ●三、交流 1、试说课题意思。 2、分段。(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动人场面可以分为四段) 3、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四、阅读(第一段) 1、指名分节读课文。 2、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 3、选择一句,读出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4、随机学习重点句。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一段。 2、完成作业本第1、2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2、背诵第6~8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阅读第二段。 1、理清典礼过程。 默读本段,理一理典礼的过程。 (典礼开始,领导就位)——(奏国歌)——(毛主席宣布政府成立)——(升国旗,鸣礼炮)——(宣读公告) 简要叙述开国大典的典礼过程。 2、自由读,感受人民群众的心情。(激动、兴奋、喜悦) 3、划出反映人们心情的句子,理解基础上练习朗读。 用“人民群众为……而激动”说话。 随机点拨句子:这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示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朗读(自豪,扬眉吐气) 3、描写人民群众的心情,课文用了哪些方法?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 26 开国大典》 优课教案_0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针对教材特点,我主要以引导学生紧扣开国大典各个场面中描写毛主席的动作及群众反应的句子为线索,通过品读句子,体会词句间浓浓的感情,受到情感感染,学到场面描写的方法,并联系生活实际,进行练笔。力求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地学语文。 教材分析: 《开国大典》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组的一篇讲读课文。文章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作者以“会场布置→大会盛况(宣布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阅兵仪式→群众游行”为写作思路,以大会盛况(宣布成立→升国旗→宣读公告)为写作重点,通过几个场面的描写,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对领袖毛泽东的无比热爱之情。本组课文以“走近毛泽东”为人文主题,以“学习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的一些基本方法”为语言训练目标,以引导学生通过场面描写和人物描写体会毛泽东的领袖风采和凡人情怀为教学重点,安排了《长征》《开国大典》《青山处处埋忠骨》《毛主席在花山》四篇课文。在本组的其他三篇课文中,我们感受到通过人物描写刻画的伟人和凡人毛泽东,本课则主要通过场面描写刻画了毛泽东的领袖风采,这为本组语文园地的习作训练作了一定铺垫。 学生分析: 《开国大典》这篇文章篇幅较长,要在课内将这么多容量的信息一下子或者说面面俱到地加以逐一讲解的话,恐怕是无法完成的。因此,我认为可以从课文的重难点入手,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长文短教。课堂中再有机地拓展到课外内容,从各方面了解祖国成立的相关资料,了解旧中国屈辱的历史,再一次体会当时举国上下,人们当家做主的那种自豪的感情。 开国大典距今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了,对小学生来说,从语言文字去感知当时庄严、热烈的气氛,体会人民激动,兴奋的心情与对新中国、毛主席的热爱之情是有相当的难度。为此,需要搜集中国人民遭受压迫、奴役的文字材料和影像资料,教学时可利用声像资料创设情境、引导想象、体会心情、激发感情,再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反复研读,以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委员、协商、外宾、诞生、电钮、瞻仰、飘拂、汇集、庄严、宣告、欢呼”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3、重点学习典礼仪式这一部分,并初步学习场面描写,了解场面描写的特点。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学习场面描写,了解场面描写的特点来表达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抓住首都人民为新中国诞生而激动、自豪的场面,借助课外资料,使学生体会中国人民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素材。 课时安排:一课时(40分钟) 教学过程: 一、扣关键词,引出“大典” 课件依次出示:“1949年10月1日”,“北京”,“开国大典”等内容,引导生用这三个内容说一句话,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进入新课。看老师板书课题,并点明:“典”是本课的生字,请伸手和老师一起书写,并留意笔顺。 【设计意图:在学生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迅速提取课文中的关键词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与此同时,指导书写课题中的易错字,扎实学生的语文基础。】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教案 学习目标: ★学会本课的生字词。 ★了解文章的记叙顺序,学习文中的排比句。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引导背诵6-8自然段。 课前准备: 初步了解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中国历史状况。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出示课题,读题。 ◆理解题意。 开国:建立新的国家;典:典礼,郑重举行的仪式;大典:隆重的典礼。 ◆结合时代背景理解“开国大典”。 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领导全国人民为推翻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进行了可歌可泣的顽强斗争。八年抗战,多少英雄儿女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保家卫国;三年的解放战争,中国人民终于推翻了反动统治,迎来了全国的大解放,迎来了“开国大典”的盛况。从此,人民当家做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了。 二、自读课文,提出学习要求。 要求: a.通读课文2~3遍,利用字典自己学会字词。 b.画出课文中解释课题的一句话。 C.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个场面?画出描写不同场面的连接句。 d.提出不懂的问题,能自己找到答案的先努力自行解决。 三、交流。 ◆读课文第一句话,解释课题意思。 ◆理清文章思路。(根据会场、典礼、阅兵、游行四个场面可以分为四部分。)◆交流疑难,解决部分问题。随机学习生字新词。 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自由读课文。 ◆从哪些地方看出这是“大典”?(成员多,到会群众范围广:“四面八方、汇集”而来;来得早:早上六点钟就入场;人数多:成了人海;热情高:直奔,五更天摸着黑;次序好: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 ◆指导朗读。注意体会庄严、隆重、热烈的气氛。 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书写生字及词语。 ◆练习读熟全文。 第二课时 一、精读第二部分 ◆学生默读,理清典礼的过程。

部编版(新课程标准)五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6课《开国大典》同步练习

部编版(新课程标准)五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6课《开国大典》同步练习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一、xx题 (每空xx 分,共xx分) 一、基础运用 1.看拼音,写词语。 qíng zhe xié shāng gāo sǒng dàn shēng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guǎng bō diàn niǔ zhān yǎng piāo fú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给形近字组词 奏________协________潮________捡________檐________闸________ 奉________肋________嘲________检________瞻________阅________ 3.写出近义词。 汇集—________擎着—________提着—________幽静—________ 4.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___的掌声 ________的宣告 ________的声音 ________的掌声 ________的帽子 ________的欢呼 ________的火花 ________的灯火 ________的语调 ________地前进 ________地挥手 ________地高呼 5.查字典填空。 (1) “序”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组词________。 (2) “副”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组词________。 6.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汇集聚集 ①茶室的后院还有十几缸金鱼,那儿也________着许多爱鱼的人。 ②丁字形的广场________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 诞生出生 ③小明于1989年6月________了。 ③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__了。 肃立站立 ④三十万人一起脱帽________,一齐抬头仰望着鲜红的国旗。 ⑤他________在那儿,一动不动。 7.给下面的字加部首再组词。 亘——________——________只——________——________ 前——________——________至——________——________ 8.缩句。 ①丁字形的广场上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 ________②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________ 9.读课文第二段,将下列句子按先后顺序排列。 ________乐队奏国歌。 ________升国旗,鸣礼炮。 ________毛泽东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开国大典》课文原文及教案

精心整理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开国大典》课文原文及教案 《开国大典》 席、 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qíng)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

的。到了正午,*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下午三点整,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54门大炮齐发,一共28响。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只听见国旗和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接着,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他读到“选举了

*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毛主席宣读公告完毕,阅兵式开始。中国人民解放军朱德总司令任检阅司令员,聂(niè)荣臻(zhēn)将军任阅兵总指挥。朱总 在《中 。接着 机的隆隆声。 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接着一个*。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阅兵式完毕,已经是傍晚的时候。*广场上的灯笼火把全都点起

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群众*就在这时候开始。*队伍分东西两个方向出发,他们擎着灯,舞着火把,高呼“中国*(dǎng)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他们一队一队按照次序走,走过正对*的白石桥前,就举起灯笼火把,高声欢呼“毛主席 子,” 委员、 3、理解课文内容: 感受*的伟大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重难点、关键】 1、理解文章叙述顺序。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9-2020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组第26课《开国大典》同步练习(I)卷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2019-2020学年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组第26课《开国大 典》同步练习(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基础运用 (共5题;共31分) 1. (5分)看拼音,写词语。 hézóu chuán duìduījīzhīchíyǒng q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zhěng jiéhūrán gèng jiāhǎi bīn biàn d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8分)照样子,写词语。 无边无际_______ _______ _______ 3. (6分)写近义词 估量—_______ 毁灭—_______ 损失—_______ 精华—_______ 4. (9分)把下面排列错乱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顺的文字。 _______这块园地的四面围着柳枝篱笆。 _______墙里是一棵又一棵的杏树、桃树、梨树。 _______框子里还搭了几铺黄瓜架,累累连连的黄瓜秧爬满架子。 _______而墙外,是杨树、柳树、榆树、槐树。 _______篱笆上爬满了豆角秧,豆角秧里还夹杂着喇叭花藤萝,像密封的四堵墙。

_______墙里墙外的树木,就好像给这四堵墙镶上了两道铁框。 _______架子底下,横七竖八地爬满了南瓜秧,石磙子大的南瓜静静地躺在那儿。 5. (3分)看拼音写词语 yíng fēng zhāo zhān pái shān dǎo hǎi xié shāng gǔ zhǎng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共2题;共37分) 6. (9分)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春天到了,可是……”这富有诗意的语言,产生了这么大的作用,就在于它有非常浓厚的感情色彩。是的,春天是多么美好啊,那蓝天白云,绿树红花,那教堂尖顶的莺飞燕舞,那塞纳河畔嬉戏的孩子,怎能不叫人陶醉呢?但这良辰美景,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来说,只是一片漆黑。这是多么令人心酸呀!当人们想到这个盲老人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看不到,怎能不对他产生同情之心呢? (1)在文中找出四个描写春天的四字词语。 (2)把下列句子改写成陈述句。 ①这是多么令人心酸呀! ②当人们想到这个盲老人连万紫千红的春天都看不到,怎能不对他产生同情之心呢? (3)“春天到了,可是……”这富有诗意的语言,产生了巨大的作用,这就是语言的魅力。这种“魅力”在于() A . “春天到了,可是……”引起人们对春天的美好的遐想. B . “春天到了,可是……”诗人用美好的春天衬托出了盲老人的不幸,使人不由自主地对盲老人产生了同情之心。 7. (28分)课外阅读 小草 很多人爱花,因为花朵娇艳多彩;不少人爱柳,因为柳树柔美多姿。然而,我却爱那平凡的小草。 小草是报春的使者,它最早把春天到来的信息报告给人们。不信你瞧,冰雪刚刚融化,大地还未脱尽

部编人教版 五年级上册 开国大典

26 开国大典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及词语。 2、结合课文,训练提高阅读速度,并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3、了解课文,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顺序。 教学重点: 读课文,了解课文描述开国大典盛况的顺序。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训练提高阅读速度,掌握一句一句读书的方法,并 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 教学方法: 讲练结合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是什么日子吗?这一天是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我们国家的生日。从1949年10月1日这一天起,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全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做主人,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讲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隆重的开国大典。今天我们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了解当时的盛况。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词。 (1)正确读生字。(提示学生注意区别檐与瞻的读音的不同) (2)查字典,联系字义,记住字形。 “檐”指屋顶向旁伸出的边沿部分。例如:房檐、廊檐等。课文中指天安门的“城楼檐下”,均与建筑物是木料有关,所以“檐”字左半部是“木”。 “瞻”往前或往上看的意思。课文中指三十万人一齐瞻仰徐徐上升的五星红旗。“瞻”字左半部是“目”。 “擎”上下结构,注意下面是“手”。 2.检查学生读课文。 三、朗读课文。 分组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有概括的了解。 四、学生默读课文,边默读,边思考,准备讨论。 学生讨论: 1、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开国大典盛况的? (课文是按照开国大典之前、大典进行中、大典结束这样的顺序安排材

第26课 开国大典(五年级)同步测试.doc

第26课开国大典(五年级)同步测试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 得分 一、xx题 (每空xx 分,共xx分) 【题文】多音字组词。  【答案】典礼诞生瞻仰协商外宾电钮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能够正确、规范书写课本生字表要求掌握的生字。读准拼音,是正确书写生字的前提。书写的基本要求有两个:1.使用正楷书写。2.书写格式要规范,字型整齐、结构合理、部件正确、笔画标准。此外不能出现错别字,也是非常重要。 【题文】在括号里填上备适的词。 一( )旗杆一( )电灯一 ( ) 掌声 一( )队伍一( )坦克一 ( ) 红旗 一( )石桥一( )大炮一 ( ) 帽子 【答案】一( 根)旗杆一( 盏)电灯一 (阵) 掌声 一( 支)队 伍一(辆)坦克一 (面) 红旗 一( 座)石桥一(门)大 炮一 (顶) 帽子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量词的掌握情况。量词,通常用来表示人、事物或动作的数量单位的词,叫做量词。如头、匹、条等。表示事物的计量单位。例如“条、根、枝、张、颗、粒、个、双、对、斗、公斤、公里、亩”等。以上所举的都是专用量词。有些名量词是从名词借来的,例如“缸(一缸水)、碟儿(一碟儿花生米)、箱子(一箱子书)”等,这种量词叫“借用量词”。 【题文】比一比,再组词。 檐( )钮( )爆( )佛( ) 瞻( )纽( )暴( )拂( ) 【答案】 屋檐按钮爆炸佛像 瞻仰纽扣暴动拂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形近字的辨别能力。形近字区别方法:(1)从字音上区别。(2)从字形上区别。(3)评卷人得分

五年级上册语文一课一练第26课开国大典人教新课标含答案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五年级上学期语文第26课《开国大典》同步练习 一、基础运用 1.看拼音,写词语。 qíng zhe xié shāng gāo sǒng dàn shēng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guǎng bōdiàn n iǔzhān yǎng piāo fú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2.给形近字组词 奏________ 协________ 潮________ 捡________ 檐________ 闸________ 奉________ 肋________ 嘲________ 检________ 瞻________ 阅________ 3.写出近义词。 汇集—________ 擎着—________ 提着—________ 幽静—________ 4.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________的掌声________的宣告________的声音________的掌声________的帽子________的欢呼________的火花________的灯火________的语调 ________地前进________地挥手________地高呼 5.查字典填空。 (1)“序”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组词________ 。 (2)“副”用部首查字法,应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________,再查音节________,组词________ 。 6.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汇集聚集 ①茶室的后院还有十几缸金鱼,那儿也________着许多爱鱼的人。 ②丁字形的广场________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 诞生出生 ③小明于1989年6月________了。 ③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________了。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反思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修改 【教材分析】 《开国大典》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组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通过对典礼前、典礼中、阅兵式和群众游行四个场面的描写,再现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的开国大典的盛况。全文字里行间,让我们感受到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虽然文中,对毛泽东的直接描写虽不多,但是通过对其言行的描写和庄严的会场环境以及人们激动的欢庆场面的烘托,能够让我们清晰地感受到毛泽东的领袖风采,也能感受到他是深受人民爱戴的领袖,他的伟大形象历历在目。 【学情分析】 《开国大典》这篇文章比较长,因此需要学生在课前熟读课文,做好充分的预习。另外开国大典距离现在已有60多年的时间了,学生对新中国成立前后的这段历史不够了解,因而这段历史对于学生来说,是相对陌生的。带着这种陌生感,要想让学生很好地从语言文字中感受开国大典当时庄严、隆重而又热烈的气氛,体会人民对毛主席、对新中国、对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解放军的热爱和赞美之情是有难度的。这就需要让学生在课前了解相关的知识,搜集有关的资料,并在课前交流,为课堂上的学习做好必要的准备。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抓住文中的重点语段反复研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长文短教,恰当运用影像、文字资料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引起他们的共鸣,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典礼、协商、诞生、擎着、 汇集、瞻仰、飘拂、宣告”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抄写课文第七自然段。 3、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是按照典礼前à典礼中à阅兵式à群众游行这样的顺序来记叙开国大典的,并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4、通过抓住重点词语、结合背景资料、朗读等方法感受毛泽东的伟人风采,体会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激动、自豪的思想感情。 5、学习场面描写及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表现人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收集阅读近百年来中国人民遭受帝国主义侵略、奴役的事例及相关资料,并进行讨论交流,对新中国成立前后的历史有大概地了解。 2、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准备图片视频资料。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今天咱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请同学们看老师写课题。 谁能说说,“典”在这里是什么意思?(典礼)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第26课 开国大典》同步练习卷(9)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上册《第26课开国大典》同步练习卷(9)一、基础运用 1.看拼音,写词语。 qíng zhe xiéshāng gāo sǒng dàn shēng guǎng bōdiàn niǔzhān yǎng piāo fú 2.给形近字组词 奏协潮捡檐闸 奉肋嘲检瞻阅 3.写出近义词。 汇集﹣擎着﹣提着﹣幽静﹣ 4.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掌声的宣告的声音的掌声 的帽子的欢呼的火花的灯火 的语调地前进地挥手地高呼 5.查字典填空。 (1)“序”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再查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再查音节,组词。 (2)“副”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再查画。用音序查字法应查音序,再查音节,组词。 6.选择合适的词语填空。 汇集聚集 ①茶室的后院还有十几缸金鱼,那儿也着许多爱鱼的人。 ②丁字形的广场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 诞生出生 ③小明于1989年6月了。 ④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了。 肃立站立 ⑤三十万人一起脱帽,一齐抬头仰望着鲜红的国旗。

⑥他在那儿,一动不动。 7.给下面的字加部首再组词。 亘﹣﹣﹣﹣只﹣﹣﹣﹣ 前﹣﹣﹣﹣至﹣﹣﹣﹣ 8.缩句。 ①丁字形的广场上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 ②会场上爆发出一阵排山倒海的掌声 9.读课文第二段,将下列句子按先后顺序排列。 乐队奏国歌。 升国旗,鸣礼炮。 毛泽东主席出现在主席台上。 林伯渠秘书长宣布典礼开始。 毛主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10.我能写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1)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 (2)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3)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传播,传到了白山黑水,传到了长城内外,传到了大江南北,传到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 。 1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四八方山倒海水到成 长内外大江北五六色 12.根据课文《开国大典》内容填空 (1)开国大典于年月日在举行,估计总数达人。 会场在。主席台设在上。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开国大典》精品教案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读准生字,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重点学习典礼的主体部分,初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3.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们热爱新中国、热爱领袖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欣赏课文插图(《开国大典》油画)。2.看图说话:这幅画描绘的是什么情景?3.揭示课题,板书:开国大典,指导书写“典”字。4.根据画面,朗读课题。二、初读课文1.比较引疑:画家用他的画笔留下了历史的光辉瞬间,那么作者用他的语言记录了开国大典的哪些内容?自由快速浏览课文,思考问题。2.生交流归纳三、重点研读1.整体感知大典主体部分:自由轻声朗读5—10自然段,从文章的语句中感受到了什么?2.学生交流。3.重点体会:板块A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1)引导学生抓住欢呼、欢跃等重点词体会人民群众激动与兴奋的心情;(2)提问引出重点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朗读、理解)板块B 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1)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体会人民群众的心情;(2)质疑(站),出示背景资料写话释疑。板块C (1)抓住某一处描写人民群众掌声的语句;(2)引导找出另外的语句;(3)以读促悟。4.观看宣布成立电影视频,随机采访学生观后心情。5.激情朗读重点语段6.质疑四、课堂小结。第二课时教学目标:重点学习阅兵式和群众游行两个部分,进一步了解场面描写的方法。理解重点语句的

26《开国大典》教案设计

26开国大典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本课教学设计重在通过自读自悟,勾画批注,合作学习,展开想象,有感情地朗读等方法使学生感悟文本内容,体会参加开国大典的人民群众激动、兴奋、自豪的心情,领略毛泽东的伟人风采,同时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通过比较句子,体会并掌握文中用词的精妙;通过快速读、细读、品读等的学习活动,训练学生略读、精读、有感情地朗读的能力。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1)搜集有关开国大典的资料。(2)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准备图片、视频资料。 2.学生准备:(1)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2)搜集有关开国大典的图片、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进入情境,兴趣阅读 1.教师板书:1949年10月1日,北京,开国大典。 2.请同学们用以上内容说一句话。请在“开国大典”前加上一个词语。 3.教师简介文章背景资料(也可以让学生畅谈):1949年10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日子,是祖国的生日。在中国共产党和伟大领袖毛泽东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这三座大山的压迫,翻身得解放,当家做了主人,过上了幸福自由的生活。所以这一天对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上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课文来了解当时的盛况。 4.教师板书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由于本课内容距离学生比较远,学生体会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开课伊始利用三个词语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开国大典的隆重和盛大就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借助资料的引入为下文的学习奠定基础。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开国大典

《开国大典》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开国大典的主体部分,感受开国大典的盛况和毛主席的伟人风采。 2、比较透彻地理解点面结合的概念 3、初步掌握点面结合的写法 4、学习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写一个片段。 核心目标:学习点面结合的写法并加以运用。 教学重点: 1、比较透彻地理解点面结合的概念 2、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并加以运用。 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上对称的语言进行场面描写。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 1、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了《开国大典》的第一课时,知道了课文主要是通过描写一个个场面(板书:场面)来写出开国大典的隆重、盛大,人民自豪、激动的心情,毛泽东的领袖风采的。那么,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场面呢?(典礼开始前的场面、开国大典的场面、阅兵式的场面、群众游行的场面)在开国大典这个场面中还包括了毛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场面,升国旗的场面,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的场面。 2、这么多的场面、作者是怎么把他们写清楚的呢? 是的,我们在进行场面描写时要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才能写清楚。(板书:清楚有序) 二、品读词句,体会气氛,感悟方法 这节课我们直接走入开国大典的主体部分,课文的5到10自然段一起去感受那一个个盛大隆重的场面。 1、自读文章5到10自然段,一会儿我们来交流交流你读后的感受? 2、全班交流:谁来说说你读后的感受? 3|、过渡:读着这部分文字,我们的内心也久久不能平静,开国大典的盛况清晰浮现在我们面前,毛主席那伟人的形象也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作者是怎样把这样激动人心的场面展现在我们

面前,让我们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本去探索答案。 (一)理解“点面结合” 1、请孩子们默读“升国旗”的场景,看看透过这些文字,你看到了哪些画面呢? 2、读着这部分文字,你的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3、毛主席:你是读到哪些句子读出这样的画面的呢?你真会读书,来,孩子,你把这句美美地读一读,用你的朗读把我们带到画面中去。 群众:你又是从哪些句子读出了这样的画面的呢?来,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句子,边读边想象那神圣的场面。 4、读着这部分文字,这样的两幅画面出现在我们面前。你们发现作者在写这两部分内容时,观察的视角有没有什么不同? 5、小结:作者首先把目光聚焦到毛主席这个重点人物上,对毛主席进行了比较具体的描写,使毛主席的这个重点人物形象一下子就突显出来,这毛主席就好比是一个点。(板书:点)而对人面群众的表现是从整体上进行概括描写,表现出了典礼整个的氛围即可,这三十万人面群众这就好比是一个面。(板书:面)在一个场面描写里边,既有对面的概括描写,又有对点的具体描写,这样的写法就叫做点面结合。(板书:点面结合)点面结合法是场面描写常用的方法,它既能很好地体现出场面的氛围,又能使重点突出。 6、现在,你知道什么是点的描写?什么是面的描写了吗?我们来试试。快速浏览宣读公告的这个场面,你能分清哪是对点的描写,那是对面的描写。 7、真是能干的孩子,其实呀,课文中好多场面都是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来写的,我们一起去看看。 这些句子都是写面的,我们全班一起读一读,读出典礼隆重,盛大的氛围。 这些句子都是写点的,我们分别请四个孩子来读,读出毛主席的伟人风采。 小结:孩子们,你看作者采用这种点面结合的方法,既写出了氛围,又突出了重点,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呀。 三|、学习点面结合的写法。 过渡:点面结合的方法那么好,孩子们想学会吗?要想学会点面结合的方法呀,首先就要学会怎样写点和怎样写面。写好点和面其实一点都不难,好方法都隐藏在刚才我们读的哪些句子里,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谁就能找到它。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开国大典》是人教课标版第八组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感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领袖风采。 课文按照开国大典进行的顺序叙述。先讲大会开始前会场上的情况;然后讲典礼的主体部分——毛泽东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升国旗、宣读中央人民政府公告;接着讲阅兵式的盛况;最后讲群众游行。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主要内容,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感受开国大典中,人民群众热爱党、热爱领袖、热爱新中国的思想感情,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意义。 2.学会3个生字,理解20个词语,学习排比句。学有余力的学生可认识双关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6~8自然段。 重点与难点 重点:体会开国大典盛况,正确领会课文中心思想。 难点:含义较深的句子理解。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情,导入新课 ①同学们,你们知道1949年的10月1日是什么日子吗? 学生结合课外收集的相关资料简单汇报已有知识。 ②过渡:(出示图片:中国贫穷落后、人们衣衫褴褛的情景。) 师:在旧中国,人民吃不饱、穿不暖,过着暗无天日、牛马不如的生活。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长期的浴血奋战、不懈的奋斗努力,我们终于翻身解放了,从此人民当家做了主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1949 年10月1日,是我们新中国的诞生之日。这一天,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天安门广场,因为在这里,新中国举行了她那隆重的开国大典。(出示图片:开国大典的情景。) 师: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这一天,去看一看当时的情景,感受一下那激动人心的盛况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练习读课文,自学生字,了解课文大意。 a.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思考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b.反馈自学生字词情况。 正确连线,解释词语,练习造句,找出近义词: 擎檐瞻 qǐnɡ qínɡ zhān yán 擎着:往上托;举。(造句练习) 瞻仰:恭敬地看。(造句练习) 分别找出“汇集”、“擎着”、“提着”的近义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