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产线常见设备工艺作业指导书

生产线常见设备工艺作业指导书

生产线常见设备工艺作业指导书
生产线常见设备工艺作业指导书

车卡簧槽

插键槽

钻孔、攻

轴承位或卡簧槽

插键槽

钻孔、攻牙

落料

车卡簧槽

钻孔(攻牙)

表面处理

发黑电镀

落料

轴承位或卡簧槽

滚花

表面处理

发黑电镀

包胶

落料

表面处理

发黑电镀

2016设备维修作业指导书

在化工生产装置检修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如果作业人员没有能够充 分地进行风险识别和安全评价,防范措施不到位,很可能导致在工作中产生某种失误, 造成事故的发生。有关数据表明,在化工企业生产、检修过程中发生的事故中,由于 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事故约占事故总数的88%,由于工作中的不安全条件 造成的事故约占事故总数的10%,其余2%是综合因素造成的。在相同的工作条件 下,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在实际工作中有效地进行风险识 别和安全评价,认为落实防范措施,杜绝作业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是安全生产、检修 的基本保障。在此,对化工生产装置区内以下种典型的检修作业所存在的风险以及相 应安全措施进行综合分析、归类。 1.目的:通过本规定,确保设备保持良好性能,提高设备的使用率,保证生产 正常运行。 2.范围: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设备及辅助设备的维修管理。 3.工作职责: 3.1机修部门负责监督、执行设备的日常保养、维修,制订年度保养计划并执 行 。 3.2生产设备部负责设备的日常点检保养,及故障设备的维修申请。 3.3生产设备部负责对设备保养、维修费用进行审核及管理。 4.管理内容及要求: 4.1设备的日常保养 4.1.1日保养。每天由操作人员(设备维护责任人)进行保养,主要是上班前、上 班中和下班后进行保养。 4.1.2上班前。要求机台操作工班前对设备各部位进行检查、按规定加注润滑油,

确认正常后才能使用。 4.1.3下班前。下班前清扫、擦拭设备,填写相关记录;班后清扫维护。 4.1.4机修工实行区域保养负责制,按照区域分工对所管范围设备每日进行1-2 次日常巡回检查,及时处理点检或日常保养中发现的问题,做好记录和预防维修工作; 设备的一级保养为每天,二级保养原则上以三个月为一个周期,设备累计运行时间根据各机械制定的保养时间按计划进行二级保养。 4.2设备的故障维修 421生产设备部在使用生产设备发生故障后,由设备班长(或车间主任)及时填写《设备维修申请单》,经部门主管签字后及时报送机修主管。 422机修主管接到《设备维修申请单》后及时安排机修人员进行处理,初步判定故障原因,确认修复时间及所需配件,如无配件填写采购申请单,由采购部门负责采购配件后及时对故障设备进行修复。 4.2.3故障设备经机修人员判定故障原因后,如无法自行修复,填写《设备委外维修申请单》,经采购部审核批准后进行委外维修。 4.2.4生产设备部负责对设备修复情况进行验收并签字。 4.3封存、闲置设备由使用部门报告机修部门进行实施,各车间组织专人定期进行维护。 5.腐蚀性介质检修作业 5.1作业风险 泄漏的腐蚀性液体、气体介质可能会对作业人员的肢体、衣物、工具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坏,并对环境造成污染。 5.2安全措施

(精选)工艺文件编制控制作业指导书

文件更改记录 1.目的 工艺文件的编制是根据设计输入及设计输出文件的要求制订工艺方案和工艺装备,以满足规定要求,并使工艺文件在生产过程中得到有效控制,确保在生产中使用有效版本的生产图样及工艺文件。 2.范围 适用于工艺部工艺人员制定生产部各岗位作业指导书、产品补充工艺,对图纸的工艺更改、工艺装备图样,工艺验证的申请、审查、批准,过程记录表,镀锌产品制作工艺点检表,WPS的制作。. 3.引用文件 《生产过程控制》 《质量策划程序》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控制》 4.职责 工艺部工艺人员负责工艺文件的制订,组织工艺验证及其实施。 工艺部主管负责对工艺文件进行审核。 工艺部主管负责对补充工艺、工艺更改、过程记录表、镀锌产品制作工艺点检表、WPS进行批准。 生产部经理负责对工艺验证进行批准。 生产部经理负责对作业指导书、SOP文件进行批准。 5.规定及要求 5.1 作业指导书编制及更新 作业指导书编制更新条件:

导书。另外根据领导部门的要求进行编制。 b)作业指导书每年进行更新,根据这一年内作业指导书所涉及的内容变化进行更新,更新内容要求包含所有长期使用的补充工艺内容。 c) 更新作业指导书不受次数限制,也可以更新需求随时更新。 下发更新填写《作业指导书签收单》。 下发和更新作业指导书要求对所有员工进行培训,培训上报到HR统一安排进行,并填写培训签到表。 作业指导书应根据需求发放到涉及的所有部门,可能包括的部门有生产部、质量部、仓库、采购、订单计划部等,发放的数量由相应部门管理人员提出需求数量,统一由工艺人员发放,各部门负责人需要负责保管和使用这些文件。 作业指导书在建立和更新过程中需要填写《文件更改审批单》。审批通过后建立更新。 5.2 补充工艺和工艺更改的编制控制 5.2.1 编制 对于常规产品,工艺评审确认是否需要下发补充工艺,如果作业指导书内容可以覆盖产品的制作,则不需要下发补充工艺,如果不能覆盖需要下发。 对公司非常规产品,按《质量策划程序》进行质量策划后,工艺人员根据图纸及相关技术要求,确定工艺流程,并在二天时间内编出《补充工艺表》。将补充工艺下发。 当生产图纸及工单下发后,工艺人员负责核实图纸的相关信息,负责编程的工艺人员复核零件的工单和图纸,工程师负责定位焊接工单和图纸的复核,并把主要信息记录在《工艺质量重点关注点》每天更新在晨会中心,工艺员负责车间三个区域看板上的《工艺质量重点关注点》的更新。工艺人员发现图纸技术要求超出作业指导书的规定内容,或其它认为重点的要求,也必须编制《补充工艺表》,签字后交工艺部主管审批并下发。 《补充工艺表》首次编制版本号标识为“A”,如需作修改则则继续下发新的补充工艺表,对上一个补充工艺表进行补充说明。 一套补充工艺由工艺部存档保管。 按照生产图样和技术标准的要求,需增加工艺装备和自制测量工具,工艺部工艺人员必须根据图样结构,工艺方案要求,设计工艺装备图样、自制测量工具图样,并填写《额外用料申请单》或《采购申请单》,签字后交工艺部主管和生产经理审批。额外用料申请单签字完成后交由日计划排产,采购申请单交由采购员采购。 补充工艺根据需要注释跟随订单或者长期使用,如针对单独订单的补充工艺在文件上标明“订单结束后自动报废,与订单图纸一起回收”;长期使用的补充工艺注明“长期使用”,或根据需求定期更新到相关作业指导书中。 5.2.2 审批 工艺部主管负责对工艺人员所编写的工艺进行审批,核对工艺是否能满足生产图样、技术标准的要求。 a) 若不满足,则提出修改意见或指出不妥之处签名后交工艺人员进行修订,必要时记录不妥之处,作为工艺人员业绩考核的统计数据,并督促其总结提高改进。 b) 若满足要求,则在审批栏内签名后下发。 5.2.3 下发 补充工艺下发时要进行培训,接受培训人员须在工艺部留档的一份上进行确认签字,签字完成后的版本扫描发送给所有工艺部人员,补充工艺下发时填写《补充工艺签收单》。另外工艺人员将经审批同意的补充工艺下发至生产助理手中,并根据实际需求生产助理张贴在现场相应看板。

插件作业指导书

插件作业指导书 一、生产用具、原材料 生产线、元件切脚整形机、镊子、电子元件、线路板、自熄管 二、准备工作 1、将需整形的元件整形。 2、了解新产品插件注意事项,对特殊材料对人员的职能培训。 3、投料前检查品保检验合格单,产品批号,了解物料的完整性及可靠性。 三、操作步骤 1、按PCB板标识图及样品整流器,把各元件插入PCB板中,达到样品或要求的规定的成型高度。 四、工艺要求 1、元件的整形、排列位置严格按文件规定要求,不能损伤元器件。 2、二极管、三极管、电解电容、电感是有方向性,必须按PCB板上的方向进行插件。 3、无极性元件的在插件的过程中,必须保持一致性。 4、元器件不得有错插、漏插现象。 5、不同包装的三极管不得混用,发现异常元件及异常外型材料及时反馈组长,由技术部、品保部、物控部决定处理。 6、每天下班前清理工作台面,并及时把多余元器件上交组长处理。 7、完工后清理设备及岗位。 五、注意事项 1、后工序员工或检验员发现漏插元器件不能擅自将元器件插入线路板,必须经组长鉴别。 2、每批次组长负责与技术部一起制作首板,以后批量制作严格按首板插件标准执行,每批制作前必须经过首检合格后方可批量投入生产。 3、杜绝元件插件不到位,漏插、插反,插错,碰脚流入下一道工序。 4、注意操作员工双手及操作工具、设备卫生,确保产品清洁。 @2@:浸焊、切脚、波峰焊作业指导书 一、生产用具、原材料 焊锡炉、排风机、空压机、夹子、刮刀、插好元器件的线路板、助焊剂、锡条、稀释剂、切脚机、斜口钳、波峰焊机。 二、准备工作 1、按要求打开焊锡炉、波峰焊机的电源开关,将温度设定为255-265度(冬高夏低),加入适当锡条。

钢结构焊接作业指导书

钢结构焊接作业指导书 编制部门:生产部 编制: 审核: 批准: XXXXX钢结构公司 2013年2月

钢结构焊接工艺指导书 根据我公司现有的技术和装备能力,钢结构工厂制作焊接方法有:手工电弧焊;埋弧自动焊;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该焊接工艺指 导书配合《钢结构工厂制作工艺指导书》使用。 本标准所引用的技术规范与标准分为“执行技术规范与标准”和 “参考技术规范与标准”两部分。 2.1执行技术规范与标准 2.1.1 GB50205-2002 《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2.1.2 GB986-88 《埋弧焊焊缝坡口的基本形式和尺 寸》 2.1.3 JGJ81-2002 《建筑钢结构焊接技术规程》 2.1.4 GB50205-2001 《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2.1.5 GB5293 《碳素钢埋弧焊用焊剂》 2.2参考技术规范与标准 2.2.1 《钢结构制作安装手册》 2.2.2 《建筑钢结构施工手册》 2.2.3 《焊接手册》 2.2.4 《钢结构工程施工工艺标准》 一、焊接材料 1、焊接材料 1.1电焊条、埋弧焊丝、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丝、埋弧焊剂都应有出 厂质量证明书。钢结构常用钢材所对应的焊材见附表(一)。 一般焊接材料选用附表(一) 钢材强CO 2气体保护焊

度等级 σ (MPa ) 钢 号 手弧焊 焊 条 埋 弧 焊 焊 丝 焊 剂 焊 丝 235 Q235 (A) Q235F (A\F) E4303 E4301 E4316 E4315 E4310 H08A H08MnA HJ431 H10MnSi H08MnA 345 16Mn 16Mnq E5016 E5015 不开坡口对接 H08A 中板开坡口对接 H08MnA H10Mn2 H10MnSi 厚板深坡口 H10Mn2 HJ431 HJ350 H08Mn2Si 390 15MnV 15MnVq E5016 E5015 E5516 E5515 不开坡口对接 H08A 中板开坡口对接 H10Mn2 H08Mn2Si HJ431 H08Mn2Si

通用插件作业指导书

通用插件作业指导书 篇一:手插件作业指导书 篇二:插件作业指导书模板 文件编号:WI-PRD-D00XX 篇三:插件作业指导书编写规则 作业指导书编写规范 批准: 审核: 制订: 1.目的 为了提高工艺文件质量,规范工艺文件的格式和提高工艺文件的可读性、易读性以及最大的发挥工艺文件对生产作业的指导性作用,便于新的工艺工程师能够快速的掌握工艺的编制技巧,特制定本规范。 2.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成型,插件,补焊工艺的编写工作。整机工艺工程师和产品工程师在编写生产工艺和临时工艺时必须执行本指南的具体要求。 3.职责 3.1工程部 1 3.1.1负责对作业工艺流程的编排,负责规范作业顺序。 3.1.2负责对作业动作连贯性,简单性和作业方法的规范。 3.1.3负责规范物料摆放,负责制定标准工时。制定工艺标准。 3.1.4负责作业指导书的制作,审核和发行。 3.1.5负责对产品生产工艺,作业动作的改良。负责引进新的工艺办法,并创新。 3.1.6负责现场跟进,改良生产流程和作业方法。 3.2生产部

3.2.1必须根据作业指导书文件上的工艺编排排线,根据作业步骤的规定作业。 3.2.2负责按照作业指导书上的标准工时和工艺标准加工产品,并按照要求摆放物料。 3.2.3根据作业指导书上的要求配合工程部做工艺改善。 3.3.4根据插件作业指导书上规定的单个工序作业动作流程进行,不得有多余和重复的动 作,以动作简单连贯为标准进行作业。 3.3品质部 3.3.1负责按照作业指导书的上的工艺要求,作业动作,物料摆放对生产作业现场进行监 督,并督导改善没有按照要求作业的工序;做好记录。 3.4PMC部 3.4.1负责按照工程部制定的标准工时安排生产。 4.程序内容 生产工艺是指导生产线员工进行生产作业的技术文件。在 2 编写生产工艺时首先要掌握以下几 点基本原则:1)充分考虑生产车间的组织形式、设备条件和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等因素,把握好工艺文件的深度。2)文件应以图为主要内容,文字语言内容应简洁精练、言简意赅,要做到操作者一目了然,便于操作。必要时还可加注。3)凡属操作者应知应会的工艺规程内容,可以不写入工艺文件中。4)编写工艺时要确认输入信息应准确、证据充分。一份现行的插件工艺文件中,主要有封面、物料信息及插件顺序表(可以有增页)、工艺流程图等三类表格,均为A4幅面,其中封面采用竖版,具体内容采用横版。现对这几份表格进行分区并对每一区域提出具体的编制目的、要求、方法和注意事项等规范。 4.1文件版面规范

工艺安全作业指导书

篇一:工艺作业指导书 矿渣烘干作业指导书 编号:zds/wt---01 一、质量指导 1、矿渣入库水份≤2.5%,合格率≥85% 2、设备完好率≥85% 二、工艺要求 1、保证矿渣中无大块堵料; 2、矿渣堆场要有充足的矿渣,保证生产正常进行; 3、喂料量根据水份大小调整。 三、开停顺序 1、开车顺序 点火生炉—引风机—入库提升机—皮带输送—烘干主机—上料提升机热火生炉—引风机—入库提升机—烘干机—皮带输送 2、停车顺序 停车顺序与开车顺序相反。 四、工作要求 1、开车前的准备工作; 1.1开机前应检查炉内炉渣是否清除; 1.2炉常温度是否达到要求; 1.3检查筒体是否有弯曲现象,开启后是否有振动; 1.4检查烘干系统的所有设备,设施及润滑部位是否正常; 1.5开车前必须通知所有人员停止检查和修理,设备现场和设备上面有无人员,工具和影响运转的杂物; 1.6必须根据化验室工艺要求来控制水份; 1.7坚持勤观察,勤测量,发现水份过高立即减少喂料量; 1.8司炉工必须认真操作,保证水份稳定到要求标准; 1.9上料工应在指定的原料场内转运,决不允许随便乱拉;1.10运行中由于设备温度过高,所以应及时有托轮和挡轮上抹油脂; 1.11运行中要注意观察设备的地脚螺栓和设备螺栓上抹油脂; 1.12司炉工必须认真操作,保证水份稳定达到标准要求; 1.13提升机运转有无异常声音,传动部分是否正常,有无链条脱转现象; 1.14带班操作工要坚守岗位,发现镏槽堵料,应立即桶开; 1.15及时清理场路面和岗位卫生; 1.16运行中要及时检查,发现隐患立即抢修和排除; 1.17做好交接班工作。 2、异常作业 2.1运行中发现提升机脱轨,应立即停止上料,打开提升机门,松开丝钢,把链条摆进槽内涨紧丝钢,并闭门; 2.2炉内镏槽磨损,破裂,漏料,发现漏料增大时应补焊,特别严重时及时更换,待冷若冰霜却后割下并取出废镏槽,补焊,或更换镏槽后,检查确漏料方可重新开车; 2.3烘干机内扬料板掉时,应及时补焊和更换; 2.4在运行中发现皮带跑偏,要立即喂料,调整皮带,脱辊不灵活时,应及时更换。 3、安全生产

电子产品插件线作业指导书制作

电子产品插件线作业指导书的制作过程: 一.PIE工作职责: 1. 新产品批量生产的导入; 2. 产品生产流程及SOP编制; 3. 生产线人力、物力平衡; 4. 标准工时的制定; 5. 现场改善及工艺流程优化; 6. 新产品工艺评审; 7. 节约成本; 8. 生產線的layout; 9. 生產力的提升; 二.如何计算标准工时 定义:是在同等条件下,同一个人,同一生产机型,同等条件下, 几次测试的平均时间数 插件经验值: 1).一般元器件无极性2.5到3秒,有极性3.5到4.5秒,IC(小于16PIN)及排插(小于12PIN 且有方向要求)要5秒,以上均含10%的宽放,且为熟练工 2).1个3秒;3个8秒;4个10秒; 3).插兩只腳的元件(電阻、電容以3秒計;三只腳的(三極管,電源穩壓IC) 以4秒計的 三.如何安排插件工序 基本原则: 1.先小后大原则 2.先平后立原则 3.先中间后外边原则 4.相同元件集中原则 5.前工序不影响后工序原则 6.从左至右 7.由内而外 四.如何计算生产平衡率 生产平衡率是一个百分比 各工位时间和与瓶颈工位时间(CT)*工位数的比 一般地百分比》85%以上为OK 低于此数则需要改善,改善的措施有以下几点: 1).对瓶颈工序进行改善; 2).对瓶颈工序进行拆分; 3).合并工序; 4).对作业员作业手法进行再培训; 5)增加人员; 其中CT=3600除以产量可以得出 (Line Balancing)如何指派工作予工作站的决策过程,及使各个工作站负荷一样,便称之为生产线平衡。 Line Balancing (LB), is the problem of assigning operations to workstations along

工艺作业指导书

电阻、二极管成型操作要求 一、根据元器件清单或样机对需要成型的元器件确认: 1、元器件型号、规格; 2、成型形式(卧式或立式); 3、跨距; 二、成型操作 1、卧式成型: ①根据确认的跨距,调整轴向成型机,注意:调整关键是切断引脚的 旋转刀片须紧贴靠板,折弯处应离成型元件端面1mm以上。 无法使用轴向成型机的元件,可选用相应模具手工成型; ②对成型后的首件,可在线路板上该元件相应的孔位插装验证; ③首件验证合格后,可连续进行该元件的卧式成型操作;过程中和结 束时应抽样验证。 ④若切断的元器件引脚不平整(如带毛刺)时,需调整设备(如靠板 偏心、刀片钝等)。 2、立式成型: ①参照样机或样件,手工进行立式成型,二极管立式成型应注意弯曲 端极性; ②弯曲端起始弯曲处离该端面应大于2mm,(特殊情况允许1mm)弯 曲部位应呈弧形; ③立式成型的首件,可在线路板上该元件相应的孔位插装验证,插装 后弯曲一端的引脚超出PCB板焊盘部分的长度应不小于3mm; ④首件验证合格后,可连续进行该元件的立式成型;过程中和结束时 应抽样验证。 3、注意: ①操作者手上不得有油或污渍,成型用工具、器械要清洁,成型时形 成的切屑要及时清理; ②同一型号、规格的元件成型操作应连续一次性完成,不得在过程中 穿插成型其它型号、规格的元件; ③同一型号、规格的元件成型后放在同一容器内,不可与其它型号、 规格的元件混放。 三、成型作业结束,清洁工作场地及设备。

线材生产操作要求 一、裁线、剥线 1、根据生产单,设计文件或样件要求,确认: a)线材型号、规格、颜色 b)裁线长度(无特殊要求时,实际裁线长度的误差为±5mm) c)形式(全剥或半剥) d)剥头长度(无特殊要求时,剥头长度为3—4mm) 2、依据以上确认的内容,调试剥线机参数,并进行试裁、试剥。 3、对试裁的首件长度、剥头形式、剥头长度进行确认。 4、首件经确认无误后,可进行连续操作,无特殊要求时,每年100根为 一捆扎单元,将线材理顺齐后,用不掉色的橡皮筋捆扎,整齐摆放转 入下道工序。 5、每连续生产工艺1000根时,应取其最后一根对线长、剥头形式、剥头 长度进行验证。如验证不合格,应查找原因,重新从第2项开始。 6、无特殊情况,剥线机加工的线材必须是机器设备允许的规格种类,材 质主要是铜材、铝材,其它如铁质线材及并线不得在剥线机上加工。 7、操作完毕后将剩余线材整理盘好顺序回库,剥下护套头收集到专用箱 内。 8、操作过程中出现解决不了解的故障时应立即停机并进入《反映问题的 渠道》。 二、线头浸锡 1、捻紧每根需浸锡的线头。 2、将需浸锡的线头浸过助为焊剂后,无铅锡275℃±5℃,外包皮线材不 耐高温时,在锡炉内浸锡1~3秒,外包皮线材耐高温时,在锡炉内浸 锡时间为3~5秒。 3、浸过锡的线扎,应沾锡均匀,线头不散,线头间不连锡,绝缘层无污 染。 4、用不掉色的橡胶圈困扎的成扎线扎整齐摆放,转入下道工序。 5、原则上浸过锡的线材,存放时间不宜过长;且存放时要防潮、防阳光 (紫外线)、防氧化。 三、特殊线束生产 1、对超长、超长剥、超粗线束生产(符合其中一项)一般采用手工操作

焊接工艺作业指导书(1)

焊接工艺作业指导 一、原材料、成品、辅材进场管理 1、进场钢材应附有合格的质量验收证明书。证明书的各项指标应符合设计和国家标准要求。现场人员必须严格按照质量证明书中标注的钢号、规格、批号等与实际进场料核对无误后方可使用。 2、钢材表面不允许有裂缝、结疤、气泡和夹渣,钢材表面锈蚀、麻点或划痕的深度不得大于该钢材厚度负偏差值的一半。 3、进入现场的钢材应分类、分规格堆放,并作好标记。不得混放。钢材底部用木方垫起,保持通风,雨季要求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 4、高强螺栓存放应防潮、防雨、防粉尘,按规格、类型、批号分类存放。 5、焊接材料:Q235钢的焊接采用碳钢焊条E43系列,Q345钢采用低合金钢焊条E50系列。焊接材料应按批号、牌号和规格分别存放在适温、干燥的储藏室内。 二、结构焊接工程: (一)、加工前的准备工作 1、审查设计图纸:对图中的结构构件种类、数量、材质、各构件相互关系及接头的细部尺寸进行认真核对,复杂的构件需放样审查。做好技术质量交底工作。 2、绘制加工工艺图:以设计图纸为依据,编制详细的加工工艺图图纸。该图纸必须包括材质、材料规格、材料拼接、加工工艺要求、构件加工精度和焊接、收缩预留量。 3、备料:根据加工工艺图计算各种材料,不同材质、不同规格型号的净用量。钢材用量应包括工艺损耗和非工艺损耗。焊接材料均附有质量证明书,并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规定标准。焊条型号与主体金属相匹配。 (二)、钢结构焊接 1、钢结构加工工艺流程:审查图纸绘制加工工艺图-编制各类工艺流程图-原材料验收复验 T制作胎具及钻模T号料T分类堆放T原材料矫正T连接材料验收T放样T放样验收T制作样板 T号料检验T切割T制孔T边缘加工T弯制T零件矫正T防腐T分类堆放T组装焊接T

插件作业指导书编写规则

作业指导书编写规范 批准:审核:制订:

1.目的 为了提高工艺文件质量,规范工艺文件的格式和提高工艺文件的可读性、易读性以及最大的发挥工艺文件对生产作业的指导性作用,便于新的工艺工程师能够快速的掌握工艺的编制技巧,特制定本规范。 2.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成型,插件,补焊工艺的编写工作。整机工艺工程师和产品工程师在编写生产工艺和临时工艺时必须执行本指南的具体要求。 3.职责 3.1工程部 3.1.1负责对作业工艺流程的编排,负责规范作业顺序。 3.1.2负责对作业动作连贯性,简单性和作业方法的规范。 3.1.3负责规范物料摆放,负责制定标准工时。制定工艺标准。 3.1.4负责作业指导书的制作,审核和发行。 3.1.5负责对产品生产工艺,作业动作的改良。负责引进新的工艺办法,并创新。 3.1.6负责现场跟进,改良生产流程和作业方法。 3.2生产部 3.2.1必须根据作业指导书文件上的工艺编排排线,根据作业步骤的规定作业。 3.2.2负责按照作业指导书上的标准工时和工艺标准加工产品,并按照要求摆放物料。 3.2.3根据作业指导书上的要求配合工程部做工艺改善。 3.3.4根据插件作业指导书上规定的单个工序作业动作流程进行,不得有多余和重复的动 作,以动作简单连贯为标准进行作业。 3.3品质部 3.3.1负责按照作业指导书的上的工艺要求,作业动作,物料摆放对生产作业现场进行监 督,并督导改善没有按照要求作业的工序;做好记录。 3.4PMC部 3.4.1负责按照工程部制定的标准工时安排生产。 4.程序内容 生产工艺是指导生产线员工进行生产作业的技术文件。在编写生产工艺时首先要掌握以下几

纺织企业生产工序机器设备作业指导书

配方室作业指导书 SLZY-01 1、定来样套色、色相、色光; 2、根据色相、色光,按色卡确定主色和辅色; 3、称染料、化溶液; 4、剪白坯小样布(3-5块); 5、吸染料、兑水,加入烧杯; 6、加温至100℃,均匀搅动着色; 7、约10-45分钟后取出清洗、烘干; 8、小样与来样对比确认,做好记录; 9、复核、计算,确定批量生产配方比例,上报技术质量科 审批。 编制:审核:批准:日期:

关键特殊过程作业指导书 SLZY752-02 编制:审核:批准:日期:

针织车间GES-81 GE-08型割绒机作业 指导书 SLZY-03 1、根据工艺要求,上纱接纱; 2、套布引头; 3、开车: (1)打开总电源,启动运转开关; (2)根据工艺品种和运行状况,调整车速; (3)开车织布1米后停车检查布面,照目数、测毛长,对照工艺无误后,开始正常运转; 4、按工艺要求长度停机下布。 编制:审核:批准:日期:

印花工序作业指导书 SLZY-03 1、根据生产计划单选定品种色泽; 2、打浆配色; 3、改定位标准; 4、展放白匹布(要求铺布均匀平整,无褶皱); 5、按工艺顺序上花板; 6、加色浆(第一板加二舀、其后每次只加一舀); 7、上刮刀,开始印花,每板来回刮两遍,按花型顺序循环 进行; 8、走渗透机、将布头引入压力辊、开机运行,坯布接杆上 架; 9、入烘箱; 10、按工艺时间、温度、出箱、转入下道工序。 编制:审核:批准:日期:

印花车间水洗工序作业指导书 SLZY-05-1 一、水洗机作业指导书 1、根据工艺要求,向各槽注水到标准水量位置; 2、加柔软剂; 3、按工艺要求升温,并保持恒温,定车速; 4、打开驱动开关进布水洗,注意要求各槽花坯传动中无打 卷现象; 5、出布。 二、进入脱水机 1、将水洗后匹布放入脱水缸,要求均匀、平整; 2、启动开关加速脱水,运行中严禁将手伸入缸内; 3、脱水8-10分钟后,停机出布,注意必须待机器完全停 稳后方可出布,转入下道。 编制:审核:批准:日期:

插件作业指导书修订稿

插件作业指导书 WEIHUA system office room 【WEIHUA 16H-WEIHUA WEIHUA8Q8-

插件作业指导书 一、生产用具、原材料 生产线、元件切脚整形机、镊子、电子元件、线路板、自熄管 二、准备工作 1、将需整形的元件整形。 2、了解新产品插件注意事项,对特殊材料对人员的职能培训。 3、投料前检查品保检验合格单,产品批号,了解物料的完整性及可靠性。 三、操作步骤 1、按PCB板标识图及样品整流器,把各元件插入PCB板中,达到样品或要求的规定的成型高度。 四、工艺要求 1、元件的整形、排列位置严格按文件规定要求,不能损伤元器件。 2、二极管、三极管、电解电容、电感是有方向性,必须按PCB板上的方向进行插件。 3、无极性元件的在插件的过程中,必须保持一致性。 4、元器件不得有错插、漏插现象。 5、不同包装的三极管不得混用,发现异常元件及异常外型材料及时反馈组长,由技术部、品保部、物控部决定处理。 6、每天下班前清理工作台面,并及时把多余元器件上交组长处理。 7、完工后清理设备及岗位。 五、注意事项 1、后工序员工或检验员发现漏插元器件不能擅自将元器件插入线路板,必须经组长鉴别。 2、每批次组长负责与技术部一起制作首板,以后批量制作严格按首板插件标准执行,每批制作前必须经过首检合格后方可批量投入生产。 3、杜绝元件插件不到位,漏插、插反,插错,碰脚流入下一道工序。 4、注意操作员工双手及操作工具、设备卫生,确保产品清洁 浸焊、切脚、波峰焊作业指导书 一、生产用具、原材料 焊锡炉、排风机、空压机、夹子、刮刀、插好元器件的线路板、助焊剂、锡条、稀释剂、切脚机、斜口钳、波峰焊机。 二、准备工作 1、按要求打开焊锡炉、波峰焊机的电源开关,将温度设定为255-265度(冬高夏低),加入适当锡条。 2、将助焊剂和稀释剂按工艺卡的比例要求调配好,并开起发泡机。 3、将切脚机的高度、宽度调节到相应位置,输送带的宽度及平整度与线路板相符,切脚高度为1-1.2mm,将切脚机输送带和切刀电源开关置于ON位置。 4、调整好上、下道流水线速度,打开排风设备。 5、检查待加工材料批号及相关技术要求,发现问题提前上报组长进行处理。 6、按波峰焊操作规程对整机进行熔锡、预热、清洗、传送调节速度与线路板相应宽度,直到启动灯亮为止。 三、操作步骤 1、用右手用夹子夹起线路板,并目测每个元器是否达到要求,对不达到要求的用左手进行矫正。

PCB焊接工艺作业指导书

P C B焊接工艺作业指导书-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PCB焊接工艺作业指导书 1.准备工作 1.1准备好元器件,PCB板,烙铁,焊锡丝等物品。 1.2准备作业前做好ESD静电防护措施,带好防静电腕带,。 1.3检查PCB板是否完好无损,无断路.无绿油脱落.无划伤等缺陷。检查物料是否和PCB上所需的物料相符.如有缺陷停止使用,及时反馈给质检部。 2.PCB板焊接 2.1将PCB板与印刷板的标注及印刷板图对照或参照印刷电路板样品,核对无误后将元器件插接到PCB板上。然后将插接好元器件的PCB板翻过来,引线朝上,左手拿焊丝,右手握烙铁,等待焊接,要求烙铁头保持干净,无焊渣等氧化物,并在表面镀有一层焊锡。 2.2把烙铁头接触引脚/焊盘1-2S,焊锡丝从烙铁对面接触焊件,当焊丝熔化一定量后,立即向左上45°方向移开焊丝,焊锡浸润焊盘和焊件的施焊部位以后,向右上45°方向移开烙铁,结束焊接。此过程一般为3S左右。元件面上的部分焊盘,如图所示图2-1与图2-2。 图2-1焊点图2-2典型焊点的外观 2.3注意不要过热且不要时间过长或者反复焊接,防止烫坏焊盘和元器件,尤其是塑料外壳元器件,防止塑料壳软化和引线断路。焊接过程最多不能超过5秒。

2.4元器件引线应该留有一定长度,防止烫坏元器件或者损坏元器件功能。 2.5元器件按由矮到高的顺序进行焊接,否则较小元器件无法焊接。 2.6焊接完元器件将诸如散热片类的机械固定的元器件固定在PCB板上。不要使引线承受较大的压力。 2.7用偏口钳将焊接完的元器件多余的引脚剪掉。剪口光亮、平滑、一致。清理锡点、助焊剂等残渣。 2.8注:电烙铁有三种握法,如图2-3所示。为减少焊剂加热时挥发出的化学物质对人的危害,减少有害气体的吸入量,一般情况下,烙铁到鼻子的距离应该不少于20cm,通常以30cm为宜。反握法的动作稳定,长时间操作不易疲劳,适于大功率烙铁的操作;正握法适于中功率烙铁或带弯头电烙铁的操作;一般在操作台上焊接印制板等焊件时,多采用握笔法。 图2-3握电烙铁的手法示意图2-4焊锡丝的拿法 2.9焊锡丝一般有两种拿法,如图2-4所示。由于焊锡丝中含有一定比例的铅,而铅是对人体有害的一种重金属,因此操作时应该戴手套或在操作后洗手,避免食入铅尘。 2.10电烙铁使用以后,一定要稳妥地插放在烙铁架上,并注意导线等其他杂物不要碰到烙铁头,以免烫伤导线,造成漏电等事故。

丝印工艺作业指导书

丝印工艺作业指导书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测压时应分5点,长和宽的约1/3处为最佳位置,5处深度高低相差不超过 2mm方可上胶。如右图: 调配感光胶:首先在暗房调配,取光敏剂倒入约1/3的水撞摇均,使光敏剂彻底溶解,然后倒入感光胶内,用玻璃棒或竹片顺时针彻底搅拌,直至均匀,约要十几分钟。配好的胶必须静置2小时以上,让胶中泡沫消失才可使用(最佳的方法是在前一个工作日下班前配好胶,第二天上班即用)。 刮感光胶:首先要把感光胶倒入已磨平的刮斗内,把网版斜放好。两人拿平上浆器,由上至下均匀涂布上去,刮到最上面时,刮刀后端向下倾斜,几分钟后使感光胶倒流入上桨器内,再猛的向上一刮,刮净感光胶没有完全干净的地方,然后反过来再涂一遍,且根据要求分为:1+2,2+2,2+3一般建议为:1+2,这种方式的RZ值(网版不平整度)较小,且印刷面为2,以增强耐印率。 厚网版,那么可采用多次涂涂胶方式,即第一次涂胶后,立即放入40℃左右烘箱中烘干,取出丝网再次涂胶,直至要求厚度。 干燥 感光胶上好后,印刷面向上放入烘箱内。烘版的温度为40℃左右为佳,烘烤时间半小时左右。 注意事项:a.网版必须清洁干净,不可有脏点、破点。 b.版房必须保持绝对的干净,无灰尘,且在暗房 c.上浆器不可有缺口,否则容易刮硬丝网。 6.3.4曝光 a)检查菲林,是否有撞网现象。 b)菲林在网版上摆放应摆好角度,防止与丝网发生碰撞、干涉,导致撞网。 c)晒版的玻璃平面应擦洗干净,特别是晒版前应仔细检查有无垃圾。 d)网版所要求曝光时间不同,一般在使用前要借助曝光计算尺来测定曝光时间,然后再固定所制网 版的曝光时间。切勿凭经验做事,盲目作业。 晒版灯和网版距离一般以网框的对角线为准,作为最佳距离(不含小网板)。 6.3.5显影 从晒版机取下丝网,去掉底片,先用温柔无压力冷水(温冷水20-30℃)湿润丝网两面,大约湿润30-60秒后,再用高压水枪彻底冲洗,直至图像显出,然后用吸水布吸干四周多余水份,便可风干。 6.3.6自检

焊接工艺评定作业指导书

焊接工艺评定作业指导 书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1.总则 焊接工艺评定是产品正式焊接前应进行的试验工作,解决在具体条件下焊接工艺问题,是制定工艺技术文件的依据。规定了焊接工艺评定的具体操作程序,是焊接工艺评定的指导性文件。 2.定义 2.1焊接:通过加热、加压或两者并用,并且用或不用填充材料使焊件间达到原子结 合的一种加工工艺方法。 2.2焊接工艺评定:是在正式产品焊接前通过试验、预测焊接接头可焊性。若试验的 接头性能不合格,可以改变焊接工艺,直到评定合格为止,以解决在具体条件下 实施焊接工艺问题。 3.工作程序 3.1工作程序流程图 委托书 生产部制作车间 委托焊接、划线 焊接研究窒网架结构车间试验加工试件 3.2凡属下列条件均需进行焊接工艺评定: 甲方制作标准中规定;

结构钢材系首次使用; 焊条、焊丝、焊剂的型号改变; 焊接方法改变,或由于焊接设备的改变而引起焊接参数的改变。 3.2.1焊接工艺需改变: a. 双面焊、对接焊改为单面焊; b. 单面对接电弧焊增加或去掉垫板,埋弧焊的单面焊反面成型; c.坡口型式改变、变更钢板厚度,要求焊透的T型接头。 3.2.2需要预热、后热或焊后要做热处理。 3.3技术员在正式产品施焊之前分别向制作车间、焊研室下达焊接工艺委托书(具体 项目见附页)。 3.4工艺试验的钢材和焊接材料,应于工程上所用材料相同。 3.4.1工艺试验一般以对接接头为主,试验前应根据钢材的可焊性和设计要求拟 定试件的焊接工艺、焊后处理、检验程序和质量要求。 3.4.2要求焊透的T型接头,宜用与实际构件刚度相当的试件进行试验。 3.4.3工艺试验应包括现场作业中遇到的各种焊接位置,当现场有妨碍焊接操作 的障碍时,还应做模拟障碍的焊接试验。 3.5制作车间:配料员据委托书配出工艺评定所用材料的规格、尺寸、经划线、切割 等各工序加工完毕后转至焊研室。 3.6试样的加工与评定 3.6.1工艺试板的焊接应由持焊工合格证的焊工施焊。

工业工序作业指导书

样板制作作业指导书 文件编号:LB/QW -29 1.制板人员应经过培训,掌握面料、裁剪相关的专业知识。 2.接受任务,确定面料品种,了解要求,吃透技术资料工艺,对照实物、图样绘制成品设计草图。 3.画出样板草图,按照工艺确定各部位的实际尺寸。 4.按此尺寸剪出纸样。 5.样品试制,核对规格是否附合设计要求。 6.经核对发现不合理的部分修改纸样,再重复试制直至合乎要求。7.制作正式样板,每组(套)样板要串在一起存放。 8.样品应送生技部确认,待确认意见后方可投产或进行修改后投产。9.打制完成的样板上应标明样板的编号、产品的名称等内容。10.打制完成的样板,经生技部长审核确认后,盖章,连同工艺要求、样品一起发放使用。 编制:审核:日期:

文件编号:LB/QLW-08一.裁剪前的准备 a.操作人员应看懂生技部制订工艺文件的技术要求,熟悉面料的性能和特点。 b.核实所有样板的编号、产品名称、型号等标记,是否与生产通知单、工艺单相吻合。 c.核对所领面料符合规定要求。 二.裁剪过程 a.排板,应按工艺文件精心操作,划线要准确,不得错划、漏划,如超出规定的段长,应及时与生技部联系。。 b.根据要求压剪位置准确、深度适中、点眼画线部位清楚准确,不可以有偏差现象、不得漏打、错打、裁片须与样板吻合,正面毛绒完整,丝纹正确。 c.分包正确,不可有色差现象,捆扎牢固。 d.裁剪工序检验员应严格把好质量关,裁片经检验确认为合格品后,方可转入下道工序。 e.使用激光切割机时应按照工艺文件要求正确输入,同时在开机前仔细检查面料的外观,确保裁剪质量。 编制:审核:日期:

编号:LB/QW -09 一.生产前,操作人员必须认真看懂工艺文件,熟悉所用面料的规格和特点等,有疑问时应向车间或生技部汇报。 二.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工艺文件要求精心操作,保持每件产品缝制的一致性,不得擅自更改工艺文件,如确需更改,需经生技部同意并形成文件。 三.缝纫针距: 毛绒类:3-4 mm 尼绒和布类:4-5 mm 四.缝纫拼缝拉力>70N 五.缝纫水口:毛绒类:3-4mm 尼绒、布类5-6 mm 六.缝纫用针:毛绒类:用16号缝纫机针 尼绒、布类用14号缝纫机针 七.缝纫拼缝牢固:上下片水口一致,无脱线、断线、跳针、夹毛、污斑。 8.外形轮廓端正,夹缝的耳、尾、膀等位置应正确,对称部位要一一对应。 9.缝纫的头尾、夹缝的耳朵、膀腿和大产品转处理要打回针,回针长度≥4mm,有效回针≥2针。 10.高档产品脸部与身体主要对称部分的毛向一致。 11.夹缝标签位置应正确一致,标签字迹不得夹入拼缝内,字迹清晰

焊接作业指导书2018

最新焊接作业指导书2018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焊接作业指导书 (一)、电焊作业指导书 为确保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使生产过程在受控状态下进行,根据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教材内容,结合我处电焊作业实际情况,特制定电焊作业工艺规范。 一、对人员、设备、安全的要求 1、对从事电焊作业的人员,必须经过培训、考试合格、取得国家颁发的特殊工种操作证方能上岗作业。 2、从事电焊作业的人员,必须按照gb9448—88《焊接与切割》的要求,正确执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3、应确认电焊机技术状况良好。氧气、乙炔、发生器,经专业部门检查合格,方能投入使用。 二、手工电弧焊的工艺参数 焊接工艺参数(焊接规范)是指焊接时,为保证焊接质量而选定的诸物理量。 a、焊接位置的种类: 1、平焊:平焊是在水平面上任何方向进行焊接的一种操作方法。由于焊缝处在水平位置,溶滴主要靠自重过度, 34操作技术比较容易掌握,可以选用较大直径焊条和较大焊接电流,生产效率高,因此在生产中应用较为普遍。如果焊接工艺参数选择和操作不当,打底时容易造成根部焊瘤或未焊透,也容易出现熔渣或熔化金属混杂不清或溶渣超前而引起的夹渣。常用平焊有对接平焊、t形接头平焊和搭接接头平焊。 2、立焊:是在垂直方向进行焊接的一种操作方法,由于受重力作用,焊条溶化所形成的溶滴及溶池中的金属要下淌,造成焊缝成形困难,质量受影响。因此,立焊时选用的焊条直径和焊接电流均应小于平焊,并采用短弧焊接。 3、横焊:是在垂直面上焊接水平焊缝的一种操作方法。由于溶化金属受重力作用,容易下淌而产生各种缺陷,因此要采用短弧焊接,并选用较小直径焊条和较小焊接电流以及适当的运条方法。 4、仰焊:焊缝位于燃烧电弧的上方,焊工在仰视位置进行焊接。仰焊劳动强度大,是最难焊的一种焊接位置。由于仰焊时,熔化金属在重力作用下较易下淌,溶池形状和大小不易控制,容易出现夹渣。未焊透,凹陷现象,运条困难,表面不易焊得平整。焊接时,必须正确选用焊条直径和焊接 35电流,以便减少溶池的面积,尽量使用厚药皮焊条和维持最短的电弧,有利于溶滴在很短时间内过渡到溶池中,促使焊缝成形。 b、焊条种类和牌号的选择 主要根据母材的性能、接头的刚性和工作条件选择焊条,焊接一般碳钢和低合金钢主要是按等强原则选择焊条的强度级别,对一般结构选择酸性焊条,重要结构选用碱性焊条。(见表1—1—1) c、焊电源种类和极性的选择 手弧焊时采用的电源有交流和直流两大类,根据焊条的性质进行选择。通常,酸性焊条可同时采用交、直流两种电源,一般优先选用交流弧焊机。碱性焊条常采用反接、酸性焊条如使用直流电源时通常采用正接。采用低压高流电源,一般电焊机容量多在5~45仟伏安之间。 d、焊条直径 可根据焊件厚度进行选择,厚度越大,选用的焊条直径应越粗,见表1—1。但厚板对接接头坡口打底焊要选用较细焊条,另外接头形式不同,焊缝空间位置不同,焊条直径也有所不同。如:t形接头应比对接接头使用的焊条粗些, 36立焊、横焊等空间益比平焊时所选用的应细一些。立焊最大直径不超过5mm,横焊和仰焊直径不超过4mm。 表1—1 焊条直径与焊件厚度的关系(mm)

插件排线作业指导书

插件排线作业指导书 1 插件排线的基本原则 1.1 元件插入顺序 整个PCB板需手工插入元件的插入顺序的设计应根据元件的外形尺寸和形状等, 按由矮到高、由小到大的顺序编排(注:少量插入时需要特殊处理的元件(需卡入、紧 固与PCB的散热片等)可以安排在前道工序插入并进行相应处理。) 1.2 工序排列时的板面分配 设计元件插入工艺时,工序排列时应根据插件线的方向对PCB板面进行区段划分,根据插 入工序及元件的插入数分若干区段,依区段顺序插入。 1.3 插入流向 元件插入流向应根据生产线插件线的运行方向进行设计,插入顺序应逆传输带的运行方向 排列。插件线是由左向右运行,元件则应由左向右,同时由上向下插入。 1.4 元件分配 1.4.1按工序分配插入元件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4.1.1 符合1.1条规定的元件插入顺序、板面分配、插入流向; 4.1.2 对于具有不易插入元件的工序,应通过减少所插入的点数维持生产节拍的均衡; 4.1.3 在同一工序内应尽量多安排额定值相同并且形状也相同的元件; 4.1.4 额定值不同但形状相同的元件尽可能不要排入同一工序,以防止差错; 4.1.5 在同一工序内有极性元件的持有率应为30%左右,不得超过40%,以防止差错; 4.1.6 在同一工序内有极性元件的应尽可能安排同轴同向的元器件,以防止插入时极性弄错; 4.1.7 因与横轴方向相比,纵轴方向元件不易插入,故在同一工序内不应集中过多的纵轴方向 的元件。 1.4.2 同一工序内有极性元方向及轴向不同状况的差错率比较: 4.2.1 a同轴同向: 4.2.2 b同轴异向: 4.2.3 c异轴异向: 结论:插入时极性差错率:a <b <c 2 插入作业的编制 2.1 插入作业工序分配 首先熟悉所插入PCB板的设计状况、所需插入元件的种类、数量、规格、在PCB板的分布以及PCB 板作业时的传输方向等。 2.2 人员的配置 要根据作业者对插入作业的经验和熟练程度配置作业人员,要以提高作业效率、尽可能避免质量事故发生为原则。(在作业不熟悉或经验不足者工序之后安排作业熟练、经验丰富者。) 2.3 作业的节拍和均衡 2.3.1 要根据生产计划所确定的生产节拍安排每一工序元件的插入数量; 2.3.2 插入数量的确定要以元件单件插入的标准时间进行计算后确定; 2.3.3 为保证生产的均衡,对根据标准时间进行计算后确定的插入数量,要根据作业者的经验 和熟练程度进行必要的调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