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物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3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优化练习新人教版必修43

高中生物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3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优化练习新人教版必修43

高中生物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3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优化练习新人教版必修43
高中生物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3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优化练习新人教版必修43

第3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A组·基础达标练]

1.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温觉感受器只分布于皮肤

B.降低新陈代谢是人在炎热环境中调节体温的主要方式

C.大脑皮层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

D.人在剧烈运动时产热方式主要是骨骼肌的收缩

解析:温觉感受器既存在于皮肤中,也存在于内脏器官中,A错误;人在炎热环境中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调节体温,B错误;调节体温的中枢在下丘脑,C错误。答案:D

2.寒冷作用于机体时,与体温调节无关的激素是( )

A.促甲状腺激素B.肾上腺素

C.胰岛素D.甲状腺激素

解析: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物质氧化,增加氧耗,提高基础代谢率,使产热增多。促甲状腺激素通过调控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来调节新陈代谢。A、B、D三项都与体温调节有关系,而胰岛素只是降低血糖浓度,与体温调节无关。

答案:C

3.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

D.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则尿量减少

解析: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

答案:C

4.下面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根据图示过程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当机体受到炎热刺激时,机体主要依靠D、E和F散热

B.当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机体可通过B→C→G进行调节

C.D途径主要是依靠骨骼肌的产热完成的

D.人体体温调节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解析:当在炎热环境中时,机体主要是依靠皮肤和汗腺散热;但在寒冷环境中,机体可通过B→C→G这个反射弧来进行对体温的调节;D途径主要是通过骨骼肌的产热完成的;体温调节过程除神经调节外,还存在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体液调节。

答案:A

5.健康的人一次摄入了大量的水之后,会引起( )

A.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降低

B.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C.血液中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

D.尿量减少

解析:当人体饮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引起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从而导致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降低,尿量增加,不会使大脑皮层产生渴觉。答案:A

6.运动时汗腺分泌大量汗液,汗液初始的渗透压与血浆相等,在流经汗腺导管排出体外过程中大部分Na+、Cl-被重吸收,而水很少被重吸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出汗可使血浆渗透压降低

B.出汗不利于体温维持稳定

C.汗腺导管重吸收Na+需消耗ATP

D.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减弱

解析:大量出汗时,水的丢失多于电解质(NaCl)的丢失(汗液是低渗溶液),所以一般来说,大量出汗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A项错误;下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当人的体温高时,会加快血液循环、毛细血管扩张,产生汗液,这样体温就会下降,而当体温低时,毛细血管会收缩,人体会通过骨骼肌战栗产热,毛孔闭合,防止散热,故出汗有利于人体体温维持稳定,B项错误;汗腺导管重吸收Na+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消耗ATP为其提供能量,C项正确;大量出汗后,失水多于失盐,细胞外液渗透压增大,刺激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一方面通过产生兴奋并传至大脑皮层,通过产生渴觉来直接调节水的摄入量,同时下丘脑合成并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D项错误。

答案:C

7.下列是关于下丘脑在机体稳态调节中的作用的叙述,其中错误的是( ) A.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可感受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最新整理生物人体的神经调节知识点总结.docx

最新整理生物人体的神经调节知识点总结 1、神经调节的基础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 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进而对其他组织产生调控效 应。 神经元的结构:由细胞体、树突(短)、轴突(长)构成、后二者合称为神经 纤维 2、反射:视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 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内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3、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单位。 组成: (1)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结构,感受刺激产生兴奋 (2)传出神经 (3)神经中枢:在脑和脊髓的灰质中,功能相同的神经元细胞体汇聚在一起构成 (4)传出神经 (5)效应器:运动神经末梢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 4、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种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 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2)兴奋时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3)兴奋的传导过程: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电位外正内负→受到刺激,兴奋状态时,细胞膜电位为外负内正→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形成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部位→兴奋部位;膜内:兴奋部位→未兴奋部位)→兴奋向未兴奋部位传导 (4)兴奋的传导的方向:双向 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1)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就是通过突触实现的。 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2)兴奋的传递方向: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内,所以兴奋。 在神经元之间(即在突触处)的传递时单向的,只能是: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上个神经元的轴突→下个神经元细胞体或树突) 6、人脑的高级功能 (1)人脑的组成及功能: ①大脑:大脑皮层是调节机体活动的最高级中枢,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由语言、听觉、视觉、运动等高级中枢。 ②小脑:是重要的运动调节中枢,维持身体平衡。 ③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呼吸中枢。 ④小丘脑:有体温调节中枢、渗透压感受器、是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总枢纽。 (2)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语言中枢的位置和功能: ①书写性语言中枢→失写症(能听、说、读,不能写)

高中生物必修三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 教学设计

第2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网络构建 综合检测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如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由abcde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反射弧 B.若从③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①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 C.图中②的结构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 D.若从①处剪断神经纤维,刺激③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 解析:图中a为感受器、b为传入神经、c为神经中枢、d为传出神经、e为效应器。完成反射活动需保证反射弧的完整性,A正确;从③处剪断神经纤维而刺激①处,效应器不

能产生反应,B错误;图中②突触结构中,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决定了神经元之间的兴奋传递只能是单向的,C正确;兴奋可沿神经纤维传导,从①处剪断神经纤维而刺激③处,效应器仍能产生反应,D正确。 答案: B 2.下图为某一传出神经元与肌细胞形成的突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①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 B.参与突触形成的肌细胞膜面积增大有利于神经递质的作用 C.④兴奋时,其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 D.②释放的神经递质一定会使肌细胞兴奋 解析:突触小泡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A正确;肌细胞膜的面积增大有利于更好地接受神经递质传递的信息,B正确;神经细胞兴奋时,兴奋部位的电位变化是外负内正,C 正确;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可以使突触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D错误。 答案: D 3.如图表示突触的亚显微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中内容物使b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对Na+通透性减小 B.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③一定是一个神经元的树突膜 C.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 D.当兴奋沿b神经元传导时,其膜内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反 解析:①为突触小泡,其内容物——递质使b兴奋时,兴奋部位的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Na+内流,使兴奋部位膜内侧阳离子浓度高于膜外侧,表现为内正外负,与相邻部位产生电位差,膜内电流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相同,A、D错误。②为突触间隙,其间的液体为组织液,③为突触后膜,是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膜或树突膜,B错误。 答案: C 4.右图为动物的生理过程示意图,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激素X是促性腺激素,激素Y为雌性激素 B.激素Y到达靶细胞后,其跨膜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

人教版高中生物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练习(含答案)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刺激某一反射弧的感受器或传出神经,可使效应器产生相同的反应 B. 反射弧中的感受器和效应器分布于机体同一组织或器官 C. 神经中枢的兴奋可以引起感受器敏感性减弱 D. 任何反射弧中的神经中枢都位于脊髓 2. (改编)某种药物可以阻断蟾蜍屈肌反射活动。下图为该反 射弧的模式图。A、B为神经纤维上的实验位点,C为突触 间隙。下列实验结果中,能够证明这种药物“在神经系统中 仅对神经细胞间的兴奋传递有阻断作用”的是( ) ①将药物放在A,刺激B,肌肉收缩 ②将药物放在B,刺激A,肌肉收缩 ③将药物放在C,刺激B,肌肉不收缩 ④将药物放在C,刺激A,肌肉收缩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3.(改编)电信号传递到突触前膜,由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 由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所识别,再转化为电信号继续传递。右图表 示几个神经元的突触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测量电位变化的灵敏电流 计,下列分析中不正确的是( ) A. 图示的结构包括3个神经元,含有2个突触 B. 如果B受刺激,C会兴奋;如果A、B同时受刺激,C不会兴奋。则A、B释放的递质性质依次是抑制性、兴奋性 C. 若b处给予一个刺激,其膜外电位的变化是正电位→负电位 D. 若ab=bd,如刺激C点,则电流计的指针会偏转2次 4 (改编)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叫做突触。突触是神经元之间在功能上发生联系的部位,也是信息传递的关键部位。下列有关突触的正确叙述是( ) A. 兴奋从轴突传递到细胞体只能通过突触实现 B. 神经元之间一般通过化学信号发生联系 C. 神经递质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 D. 神经递质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突触间隙 5.(改编)某人因为交通事故导致脊髓胸部折断、大脑皮层语言中枢H区受损,下列现象会出现的是( ) A. 听觉丧失而听不懂他人讲话 B. 不能发生膝跳反射 C. 刺激下肢有感觉但不能运动 D. 大小便失禁 6. 人在睡眠状态时也能搔痒,这说明( ) ①人在睡眠时仍存在着与清醒时一样的各种感觉 ②脊髓也能形成某些感觉 ③大脑皮层处于睡眠状态时,也能完成一些简单反射 ④脊髓能完成一些简单的反射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7.下面几种生理过程调节,在正常人体内属于正反馈的是( ) A. 血液中血糖浓度的稳定 B. 体液中pH的稳定 C. 受精卵分裂过程的启动 D. 人体的体温的调节 8. 下图表示甲状腺活动调节的示意图。对这一调节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X与Y结构分别表示下丘脑和垂体 B. a与b物质分别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 C. Z结构的活动只受Y结构的控制 D. 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含量起着反馈调节的作用 9.为了观察小狗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病变,可采取以下哪项措施( ) A. 用甲状腺制剂连续喂发育正常的小狗 B. 向甲状腺功能不足的小狗注射一定剂量的甲状腺激素 C. 用碘制剂连续喂发育正常的小狗 D. 切除发育正常的小狗的甲状腺 10. 人的下丘脑受损,不可能影响到下列哪项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 ) A. 内分泌活动的协调 B. 体温恒定状态的维持 C. 躯体运动的精确性 D. 血糖含量的相对稳定 11.(改编题)下图为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下列 有关叙述中,不能准确地描述其调节过程的是 ( ) A. 水盐平衡调节的过程可通过 A→B→C→D→E来实现,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B. 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可以通过C→D→E来实现,属于体液调节 C. 当人的手被针扎时,其调节过程可能通过A→B→E来实现,属于神经调节 D. 若上图表示体温调节过程,则体温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12. 下列有关人体内水和无机盐平衡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长期不进食的病人应适当补充钾盐 B. 钾离子对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起决定性作用 C. 钠离子几乎全部由小肠主动吸收 D. 肾脏排尿的主要意义是维持内环境稳态 13.关于脊椎动物和人激素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原和肌糖原分解转化为血糖 B.反馈调节是生命系统中非常普遍的调节机制 C.摘除小白鼠的垂体后,其体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量将减少 D.激素都能作用于全身所有的细胞,具有微量、高效的特点 14.胰岛素可调节血糖浓度,下列关于胰岛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胰岛素可催化血糖合成糖原 B.血糖浓度长期居高不下是因为缺乏胰岛素引起的 C.血糖浓度升高时,将通过大脑皮层刺激胰腺产生较多的胰岛素 D.如果胰管阻塞,则胰岛素的外排就会停止

高中生物必修一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之神经调节

第二节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二神经调节 教学目的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B:识记)。 2.兴奋的传导和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C:理解)。 3.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和联系(B:识记)。 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兴奋的传导。 (2)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 2.教学难点 (1)兴奋的传导。 (2)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 教学过程 【板书】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神经调节兴奋的传导 高级神经中枢的调节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和联系 【注解】 一、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一)概念: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和动物对体内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反应 【例析】 草履虫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可称为反射吗?为什么? (不能,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没有神经系统,它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是以原生质为结构基础的,应称应激性。) (二)种类 1.非条件反射:动物通过遗传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 2.条件反射:动物在后天的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 (三)生理基础: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例析】 请分析“望梅止渴”这一条件反射中的感受器、神经中枢、效应器各是什么? (感受器:眼;神经中枢:大脑皮层;效应器:唾液腺及支配它的运动神经末梢)

二、兴奋的传导 (一)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静息膜电位??→?刺激 兴奋部位膜电位→局部电流→未兴奋部位膜电位→局部电流→向两 (外正内负) (外负内正) 侧传导 (二)细胞间的传导 1.突触 (1)概念: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 (2)结构: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2.传递过程 3.特点:单向传递(递质只能由前膜释放,再作用于后膜。或一个神经元的轴突→另一个 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 三、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层)的调节 (一)中央前回 各代表区与躯体位置呈“倒置”关系 (第一运动区) 各代表区大小与躯体大小无关,而与躯体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 (二)言语区 S 区:(运动性语言中枢)??→?损伤 病症:运动性失语症 H 区:(听性语言中枢)??→?损伤 病症:感觉性(听觉性)失语症 (三)内脏活动区 四、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与联系 (一)区别

高中生物激素调节知识点

高中生物激素调节知识点 高中生物激素调节知识点 1.人和动物生命活动调节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其中神经调节处于主导地位。 2.植物体受到单一方向的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定向运动,称为向性运动,属于应激性,是植物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 3. 生长素是最早发现的一种植物激素。 4. 光照对胚芽鞘生长的影响:(1)受到单侧光照射,弯向光源生长(2)切去胚芽鞘尖端,不生长也不弯曲(3)将胚芽鞘尖端用锡箔小帽罩起来,直立生长(4)胚芽鞘会向放琼脂的对侧弯曲生长由此说明,胚芽鞘的尖端确实产生了某种物质,这种物质从尖端运输到下部,并且能够促使胚芽鞘下面某些部分的生长。 5. 生长素——吲哚乙酸,具有促进植物生长的功能。 6. 在植物体内合成的,从产生部位运输到作用部位,并且对植物体的生命活动产生显著地调节作用的微量有机物,就统称为植物激素。 7. 生长素在高等植物体内分布广泛,但大多集中在生长旺盛部位(如胚芽鞘、芽和根尖的分生组织、形成层、受精后的子房和幼嫩的种子)8. 生长素在植物体内运输,主要是从植物体形态学的上端向下端运输,运输方式——主动运输。 9. 生长素对植物的生长作用,往往具有两重性。 既能促进植物生长也能抑制植物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疏果。

与生长素的浓度和植物器官种类有关。 10.一般来说,低浓度的生长素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而高浓度的生长素则抑制植物的生长,甚至杀死植物。 11. 顶端优势: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收抑制的现象,因为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地积累在侧芽的部位,使侧芽的生长受到抑制的缘故。 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依次是根>芽>茎12. 常用的生长素类似物:萘乙酸、2.4—D13. 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3)防止落花落果14.目前公认的植物激素还有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和吲哚乙酸15. 体液调节是指某些化学物质通过体液的传送,对人和动物体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 16.在体液调节中,激素的调节最为重要。 17.生长激素——垂体——促进生长,主要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 促甲状腺激素——垂体——促甲状腺的生长发育,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垂体——促进性腺的生长发育,调节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等甲状腺激素——甲状腺——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具有重要的影响,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胰岛素——胰岛B细胞——调节糖类代谢、降低血糖含量,促进血糖合成为糖元,抑制非糖类物质转化成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含量降

内环境、动物和人体的神经调节及免疫调节测试题

内环境、动物和人体的神经调节及免疫调节测试题 1.下列有关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兴奋在细胞间传递时,突触前膜通过主动运输释放神经递质 B.由于机体免疫过强,过敏反应时常引起细胞损伤和组织水肿 C.内环境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水盐平衡中枢兴奋形成渴觉 D.学习是人和高等动物通过神经系统不断接受环境刺激形成新行为的过程 2.如图为人体体液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正确的叙述是 ①A、B、C依次为淋巴、血浆、组织液②乙酰胆碱可以存在于B中 ③D中的蛋白质含量相对较高④正常情况下,蛋白质水解酶不会存在于A中 A.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下图为人体某一反射弧的示意图,a、b为微型电流计F的两极,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人体内任一反射都需B、C、D三种类型神经细胞参与 B.在细胞A处给与一个刺激,电流计的指针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C.若从a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b处,效应器可以产生反应 D.兴奋在细胞B、C、D之间传递时,都存在化学信号与电信号的转换 4.已知突触小体释放的某种递质与突触后膜结合,可导致突触后膜Cl-内流,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抑制。 能正确表示突触前膜释放该种递质前、突触后膜接受该种递质后的膜电位状况以及兴奋的传递方向的图示是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英语听力考试中涉及言语区的W区、H区和V区 B.胰岛素一般是从新鲜的动物胰腺研磨液中获得的C.体温调节中人体散热主要通过激素调节实现 D.糖浆是糖尿病检测的最重要指标 6.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于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而信息分子是它们之间的“语言”。据图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甲代表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进行的免疫为体液免疫 B.若乙表示垂体,对其具有调节作 用的激素只有促甲状腺激素释放 激素 C.图中作用于肾上腺细胞的信息分子丙是神经元分泌的神经递质 D.在寒冷环境中,机体体温调节过程是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完成的 7.下列关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兴奋在反射弧上都是以电信号形式传导B.激素有选择地被血液运动到靶器官、靶细胞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复习:神经系统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复习:神经系统 1、身体各部分之所以协调配合,主要靠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 2、神经系统的组成和各自的主要功能。 大脑:具有感觉、运动、语言等多种神经中枢,调节人体多种生理活动。 脑 小脑: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持身体平衡。 中枢神经系统 脑干:有专门调节心跳、呼吸、血压等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部位。 脊髓:能对外界或体内的刺激产生有规律的反应,还能 将这些刺激的反应传导到大脑,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概括:反射和传导功能。 脑神经:传导神经冲动。 周围神经系统 脊神经:传导神经冲动。 3、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组成中枢神经

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是神经系统的周围部分,组成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是支配人体生理活动的司令部。 4、脑干也是脑的组成部分,下部与脊髓相连。脊髓是脑与躯干、内脏之间的联系通路。 5、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6、神经细胞跟其他细胞不同,它的细胞体生有许多突起,长的突起外表大都套有一层鞘,组成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做神经末梢。神经纤维集结成束,外面包有膜,构成一条神经。各个神经元的突起末端都与多个神经元的突起相连接,形成非常复杂的网络。神经元的这些结构形态特点,是与它的生理功能相适应的。 7、神经元的功能:接受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传到兴奋。(说明:这种能传导的兴奋叫神经冲动)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或体内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有规律的反应,叫反射。反射是通过一定的神经结构------反射弧来完成的。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分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两类。 3、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一般是:感受器rarr;传入神经rarr;神经中枢rarr;传出神经rarr;效应器。

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试题

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 探考情悟真题 【考情探究】 考点考向要求5年考情预测热度 考题示例素养要素 难 度 1 反射和人 脑的高级 功能 反射与反射弧Ⅱ2018天津理综,1,6分生命观念、科学思维中★★☆ 人脑的高级功能Ⅱ★★☆ 2 兴奋的产 生、传导与 传递 兴奋的产生与传 导 Ⅱ2018课标全国Ⅲ,3,6分 生命观念、科学思维 中★★★兴奋的传递Ⅱ2016课标全国Ⅱ,30,9分易★★★ 分析解读反射与反射弧,兴奋的产生、传导与传递是本专题的核心内容。高考考查内容主要为:1、反射弧各环节在反射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及异常现象的分析;2、兴奋的产生、传导、传递及其特点的实验验证;3、以具体的生命现象为背景,结合体液调节对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进行综合考查。复习时应注意:理解兴奋的产生及其在反射弧中传导的机制和过程;掌握以相关曲线、图形为信息载体的试题的分析、解答方法。 【真题探秘】 破考点练考向

考点一反射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考点集训】 考向1反射与反射弧 1.(2020届吉林长春外国语学校月考,18,2分)“小儿麻痹症”是由于病毒侵染了位于脊髓的传出神经元,而传入神经元及神经中枢未受到侵染,所以严重的小儿麻痹症患者会表现出下肢() A.能运动,对刺激有感觉 B.运动障碍,对刺激有感觉 C.不能运动,对刺激无感觉 D.运动障碍,对刺激无感觉 答案 B 2.(2020届江西临川一中等联考,20,2分)渐冻人是指肌萎缩侧索硬化,也叫运动神经元病。它是上运动神经元和下运动神经元损伤之后,导致包括四肢、躯干、胸部、腹部等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如图为渐冻人的某反射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若以针刺S,渐冻人无法感觉到疼痛 B.若刺激Ⅲ处,在③处可以检测到神经递质的释放 C.若刺激Ⅱ处,渐冻人的M发生轻微收缩,则该过程可以称为反射 D.若刺激Ⅰ处,则在Ⅲ处可以检测到动作电位 答案 B 3.(2019吉林长春实验中学开学考,39,1分)用脊蛙(去除脑保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的实验,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下表: 刺激部位 反应 破坏前破坏后 左后肢左后肢收缩右后肢收缩左后肢不收缩右后肢不收缩 右后肢左后肢收缩右后肢收缩左后肢不收缩右后肢收缩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被破坏部分可能是() A.感受器 B.感受器和传入神经 C.传入神经和效应器 D.效应器 答案 C 4.(2019吉林长春二质监,3)下列关于反射和反射弧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电信号形式双向传递

(完整版)高二生物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知识点总结

高二生物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知识点总结 1、内环境理化性质的变化: ⑴、体温的变化(正常情况下): ①、不同人的体温不同 ②、不同年龄的人体温不同 ③、不同性别的人体温不同 ④、同一人24小时内体温不同。 2—4时较低,14—20时(差幅不超过1OC) ⑵、变化原因:新陈代谢 2、稳态: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3、人体各个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 态的基础。 4、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 5、功能上与内环境稳态相联系的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 循环系统、排泄系统。 6、内环境稳态的意义:内环境稳态是机体实行正常生命活动的 必要条件。 7、内环境需要维持稳态的根本原因: ⑴、细胞代谢离不开酶的催化作用,酶的活性受温度、PH等影响。 ⑵、细胞代谢正常实行要求细胞形态结构正常,渗透压的变化影 响细胞的形态和功能。

二、应会知识点 1、体温:指人体内部的温度。 ⑴、口腔:36.7—37.7OC(平均:37.2OC) ⑵、腋窝:36.0—37.4OC(平均:36.8OC) ⑶、直肠:36.9—37.9OC(平均:37.5OC),最接近人的真实体温;临床上多测定腋下或口腔温度。 体温随年龄增长而缓慢降低;女性体温平均高于男性0.3OC; 2、体温恒定的意义: 恒定的体温能够保证酶的活性适合于新陈代谢的需要,从而确保 新陈代谢的正常实行。 3、内环境稳态的具体内容:PH、温度、渗透压、理化性质和各 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等。 如:血钙、磷含量降低会影响骨自主的钙化,导致儿童患佝偻病、成人患软骨病。 血钙含量过高会引起肌无力等疾病。 【二】 1、水生单细胞生物直接与水实行物质交换。从水中获得氧和养料,向水中排放代谢废物。如草履虫。 2、体液:指多细胞生物体内以水为基础的液体。也是人体内液 体的总称。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 3、细胞内液:指细胞内的液体。包括细胞质基质、细胞核基质、细胞器基质。

高中生物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第3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优化练习新人教版必修43

第3节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A组·基础达标练] 1.下列关于体温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温觉感受器只分布于皮肤 B.降低新陈代谢是人在炎热环境中调节体温的主要方式 C.大脑皮层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 D.人在剧烈运动时产热方式主要是骨骼肌的收缩 解析:温觉感受器既存在于皮肤中,也存在于内脏器官中,A错误;人在炎热环境中主要通过增加散热来调节体温,B错误;调节体温的中枢在下丘脑,C错误。答案:D 2.寒冷作用于机体时,与体温调节无关的激素是( ) A.促甲状腺激素B.肾上腺素 C.胰岛素D.甲状腺激素 解析:肾上腺素和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物质氧化,增加氧耗,提高基础代谢率,使产热增多。促甲状腺激素通过调控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来调节新陈代谢。A、B、D三项都与体温调节有关系,而胰岛素只是降低血糖浓度,与体温调节无关。 答案:C 3.下列有关人体水分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大量饮水,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 B.渴觉中枢兴奋,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C.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 D.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则尿量减少 解析:抗利尿激素的作用是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则尿量增加。 答案:C 4.下面为人体体温调节示意图,根据图示过程判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当机体受到炎热刺激时,机体主要依靠D、E和F散热 B.当机体受到寒冷刺激时,机体可通过B→C→G进行调节 C.D途径主要是依靠骨骼肌的产热完成的 D.人体体温调节的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解析:当在炎热环境中时,机体主要是依靠皮肤和汗腺散热;但在寒冷环境中,机体可通过B→C→G这个反射弧来进行对体温的调节;D途径主要是通过骨骼肌的产热完成的;体温调节过程除神经调节外,还存在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的体液调节。 答案:A 5.健康的人一次摄入了大量的水之后,会引起( ) A.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通透性降低 B.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C.血液中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 D.尿量减少

高中生物近5年生物高考真题分类和解析汇报(神经调节)

考点11 神经调节近5年生物高考真题分类和解析 1.(2017·高考·T8)下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结构①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提供能量 B.当兴奋传导到③时,膜电位由正外负变为负外正 C.递质经②的转运和③的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 D.结构④膜电位的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 【解析】选D。图中①表示线粒体,②表示突触小泡,③表示突触前膜,④表示突触后膜。线粒体可以为神经递质的分泌提供能量,但是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不需要消耗能量,A项错误;当兴奋传导到突触前膜时,使钠离子迅速流,膜电位由负外正变为正外负,B项错误;神经递质经②转运到突触前膜,以胞吐的形式释放至突触间隙,C项错误;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与神经递质结合,使突触后膜上的离子通道打开,某些离子(如Na+和K+)通过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进出细胞引起膜电位发生变化,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项正确。【方法规律】巧记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类型及特点 2. (2017·高考·T29)学习、记忆是动物适应环境、使个体得到发展的重要功能。通过电刺激实验,发现学习、记忆功能与高等动物的海马脑区(H区)密切相关。 (1)在小鼠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单次强刺激,传入纤维末梢释放的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相关受体,突触后膜出现一个膜电位变化。 (2)如果在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100次/秒、持续1秒的强刺激(HFS),在刺激后几小时之,只要再施加单次强刺激,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都会比未受过HFS处理时高2~3倍,研究者认为是HFS使H区神经细胞产生了“记忆”。下图为这一现象可能的机制。 如图所示,突触后膜上的N受体被激活后, Ca2+会以方式进入胞。Ca2+与共同作用,使C酶的发生改变,C酶被激活。 (3)为验证图中所示机制,研究者开展了大量工作,如: ①对小鼠H区传入纤维施以HFS,休息30分钟后,检测到H区神经细胞的A受体总量无明显变化,而细胞膜

神经调节知识点

必修三知识点(二) 神经调节 一、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1、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神经元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其功能是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有些神经元具有内分泌功能,如:下丘脑的某些细胞可产生抗利尿激素、促激素释放激素等)。神经元的结构见下图: ?? ? ?????由细胞体传向神经末梢轴突:长而少,将兴奋传向细胞体 树突:短而多,将兴奋突起经中枢和脊髓灰质中,构成神细胞体:主要集中在脑 神经元 ★注:①神经元的轴突或长的树突+包裹在外的髓鞘→神经纤维→ 神经 ②一个神经元细胞有多个树突,但有且仅有一个轴突 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1)概念: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体或人体对 外界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2)??????? ?????????? ?? ?????????????? ???????反射条件反射可转化成条件就没有条件反射;②非反射上建立的,没有非条件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两者联系:①条件反射针缩手止渴、杯弓蛇影、看见例:识字、说话、望梅无刺激会消失特点:后天形成,长期 中枢:大脑皮层条件反射射、缩手、婴儿的排尿反例:膝跳、眨眼、吮吸特点:与生俱来中枢:脊髓非条件反射种类 (3)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兴奋传导 反射弧特点 结构特点 功能 结构破坏后对功能的影响 感受器 ↓ 传入神经 感受器 感觉神经末梢的特殊结构 将适宜的内外界刺激的信息转 变为兴奋(即神经冲动) 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传入神经 感觉神经元的一部分 将兴奋由感受器传入神经中枢 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神经中枢 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 对传入的兴奋进行分析与综合 既无感觉又无效应

人教版动物和人体的激素调节及与神经调节的关系

《动物和人体的激素调节及与神经调节的关系》课案 撰稿:王春龙(2~3个课时) 【考纲要求】 自主预习案 【请同学们读读背背】 1、体液调节:是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CO2等)通过体液运输,对人和高等动物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 2、反馈调节:在大脑皮层的影响下,下丘脑可以通过垂体调节和控制某些内分泌腺中激素的合成与分泌,而激素进入血液后,又可以反过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中有关激素合成与分泌。 3、协同作用: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效应的结果。如: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4、拮抗作用: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如:胰高血糖素(胰岛A细胞产生)是升高血糖含量,胰岛素(胰岛B细胞产生)的作用是降低血糖含量。 5、垂体能产生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等激素;甲状腺能产生甲状腺激素;胰岛能产生胰岛素;性腺能产生性激素。 6、人体主要激素的作用: 生长激素----促进生长,主要是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 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尤其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具有重要影响,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胰岛素----调节糖类代谢,降低血糖含量,促进血糖合成为糖元,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含量降低。 7、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下丘脑通过促垂体激素对垂体的作用,调节和管理其他内分泌腺的活动。 8、激素的调节: ○1促进作用:寒冷刺激→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代谢加强。 ○2抑制作用:甲状腺激素增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甲状腺激素减少→甲状腺激素维持正常(反馈调节)。 9.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关系: ○1不同点:神经调节反应速度迅速、准确,作用范围比较局限,作用时间短暂;体液调节反应速度比较缓慢,作用范围比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 ○2联系:神经调节为主,体液调节为辅,两者共同协调,相辅相成,共同调节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高中生物:神经调节知识点

高中生物:神经调节知识点 名词: 1、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的规律性反应。反射是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 2、非条件反射:动物通过遗传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 3、、条件反射:动物在后天的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 4、反射弧: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通常由5个基本部分组成,即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5、神经元:即神经细胞,包括细胞和突起两部分。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枝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状分枝的树突。 6、神经纤维:轴突或长的树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 7、兴奋:动物和人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动状态或弱活动态变为强活动态。 8、突触:把一个神经元和另一个神经元接触的部位,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膜和突触后膜。 9、突触小体:轴突末梢经多次分支,每个小枝末端都膨大成杯状或球状小体。 10、大脑皮层: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由神经元的细胞体构成的灰质,叫大脑皮层。 11、言语区:人类的语言功能与大脑皮层的某些区域有关,这些区域叫做言语区。 12、运动性失语症(say):当皮层中央前回底部之前(S区)受到损伤时,病人能够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的谈话.但却不会讲话.也就是不能用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能看,能听,不会说) 13、感觉性失语症(hear):当皮层颞上回后部(H区)受到损伤时,病人会讲话会书写,也能看懂文字,但却听不懂别人的谈话.(能看、能写、不会听) 语句: 1、兴奋的传导: ①.神经纤维上的传导:静息状态的膜电位----外正内负,兴奋区域的膜电位----外负内正,未兴奋区域的膜电位---外正内负,兴奋区域与未兴奋区域形成电位差。

专题十五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

专题十五人和高等动物的神经调节 一、反射和人脑的高级功能 1、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1).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做出规律性的反应。反射是高等动物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种类型,(非调节反射:通过遗传获得的,与生俱有的,不经过大脑皮层。条件反射:在后天生活过程中逐渐训练形成经过大脑皮层) 例:下列实例中属于非条件反射的是②③,属于条件反射的是①④⑤。 ①望梅止渴②膝跳反射③眨眼反射④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⑤学生听到铃声向教室奔跑 (2).反射弧 (3)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2、人脑的高级功能 例:1、给狗喂食会引起唾液分泌,但铃声刺激不会。若每次在铃声后即给狗喂食,这样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就会分泌唾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大脑皮层没有参与铃声刺激引起唾液分泌的过程 B .食物引起味觉和铃声引起唾液分泌属于不同的反射 C .铃声和喂食反复结合可促进相关的神经元之间形成新的联系 D .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和食物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弧相同 2.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下列关于反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望梅止渴、排尿反射都需要大脑皮层参与才能完成 B .一些反射可以形成也可以消失,比如学生听到铃声后急速赶往教室 C .条件反射一定需要神经中枢参与,非条件反射则不一定 D .高级中枢控制的反射一定是条件反射 3.如图为某反射弧的模式图。为了验证某药物只能阻断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而不能阻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下列实验操作中不需要做的是( ) A .不放药物时,刺激 B 处,观察现象 B .药物放在A 处,刺激B 处,观察现象 C .药物放在B 处,刺激C 处,观察现象 D .药物放在C 处,刺激B 处,观察现象

高中生物必修三神经调节附答案

神经调节练习题 一、单选题 1.对于生物激素调节及其应用方面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某农民种的小麦在扬花期受到大风袭击,影响了传粉,该农民给小麦田喷洒了一定浓度的生长素,他认为这样能避免小麦减产 B .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对于蝌蚪会停止生长因而不能形成青蛙成体,对于幼年人会得呆小症,对于成年人耗氧量会增加等 C .切除动物的垂体后,动物血液中的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都会减少,而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会增加 D .激素间的协同作用对于维持动物正常的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等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而激素间的拮抗作用对机体是不利的,机体能通过反馈调节来缓解这种作用 2.不符合人体体温及其调节实际情况的是 A .处于炎热环境中时,机体只通过神经调节保持体温相对恒定 B .正常体温因年龄性别等不同而在狭小范围内变动 C . 人的体温来源于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热量 D . 由垂体分泌的激素促进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 3.下列有关稳态生理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当血液的成分稳定时,人一定不会发生疾病 B .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C .当稳态遭到破坏时,可导致疾病发生 D .稳态有利于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 4.止痛药并不损伤神经元的结构,却能在一段时间内阻断神经冲动向感觉中枢的传导,它的作用部位可 能在 A .细胞体 B .轴突 C .突触间隙 D .树突 5.当一个人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时,会导致 A .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B .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加 C .下丘脑释放抗利尿激素 D .垂体渗透压感受器兴奋 6.下图表示神经元联系的一种形式,与此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刺激a 处,会导致b 处兴奋或抑制,c 处也发生电位变化 B .刺激b 处,不会引起a 和c 处发生电位变化 C .刺激c 处,a 和b 处都会发生兴奋 D .刺激a 处,b 、c 同时兴奋或抑制 7.某人血液中甲状腺激素浓度过高会引起线粒体原有功能的改变,即虽然进行有机物的氧化及电子传递但无ATP 的形成。根据这一事实,可以预料此人 A .食量小,耗氧量低,肥胖,皮肤温度比正常人高 B .食量大,耗氧量高,消瘦,皮肤温度比正常人低 C .食量大,耗氧量高,肥胖,皮肤温度比正常人高 D .食量大,耗氧量高,消瘦,皮肤温度比正常人高 8、下图是血糖的激素调节示意图,若以“+”“—”分别表示促进和抑制作用,则①②③④⑤⑥依次是 ( ) A .+,—,+,—,+,— B .+,+ ,+,+,—,+ C .—,—,—,+,+ ,— D .+,+ ,+,+,+,+ 9.给正常小狗实施垂体切除术后,短期内小狗血液中 三种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 ) 、促甲状腺激素 (b )、甲状腺激素(c A. B. C. D.

高考生物复习神经系统的调节知识点

高考生物复习神经系统的调节知识点 神经系统是机体内起主导作用的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大部分。小编为你准备了神经系统的调节知识点,具体请看以下内容。 一、应该牢记的知识点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2、反射:是指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动物或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3、反射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4、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 5、反射活动需要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完成。 6、兴奋:是指动物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7、神经冲动:是指在神经系统中,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兴奋。 8、静息状态:是指在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所处于的状态。膜外侧带有正电荷,膜内侧带有等量的负电荷,整个神经元细胞不显电性。 9、静息电位:指未受刺激时,神经元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未外正内负。

10、兴奋状态:指受刺激后,神经元细胞受刺激部位膜外侧带负电荷,膜内侧带有等量正电荷的状态。 1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以电信号(局部电流)的形式传导的。 12、突触小体:指神经元轴突末梢膨大呈杯状或球状的结构。内有突触小泡,小泡内有神经递质。 13、突触:指突触小体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树突或轴突相接触所形成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14、只有轴突末梢的突触小泡内有神经递质,所以,兴奋只能由轴突末梢传递给其他神经元。 15、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 16、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 17、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包括与语言、文字有关的全部智力活动,涉及听、说、读、写。 18、语言中枢:位于人大脑左半球,为人脑特有。 19、语言中枢功能障碍: ⑴、W区功能障碍:不能写字;能看懂文字,能讲话,能听懂话。 ⑵、V区功能障碍:不能看懂文字;能写字,能讲话,能听懂话。 ⑶、S区功能障碍:不能讲话;能看懂文字,能写字,能听懂话(运动性失语症)。

高考生物真题分类汇编:神经调节

知识点11 神经调节 1.(2017·江苏高考·T8)下图为突触结构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结构①为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提供能量 B.当兴奋传导到③时,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 C.递质经②的转运和③的主动运输释放至突触间隙 D.结构④膜电位的变化与其选择透过性密切相关 【解析】选D。图中①表示线粒体,②表示突触小泡,③表示突触前膜,④表示突触后膜。线粒体可以为神经递质的分泌提供能量,但是神经递质与受体结合不需要消耗能量,A项错误;当兴奋传导到突触前膜时,使钠离子迅速内流,膜电位由内负外正变为内正外负,B项错误;神经递质经②转运到突触前膜,以胞吐的形式释放至突触间隙,C项错误;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与神经递质结合,使突触后膜上的离子通道打开,某些离子(如Na+和K+)通过细胞膜上的离子通道进出细胞引起膜电位发生变化,该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D项正确。 【方法规律】巧记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类型及特点 2. (2017·北京高考·T29)学习、记忆是动物适应环境、使个体得到发展的重要功能。通过电刺激实验,发现学习、记忆功能与高等动物的海马脑区(H区)密切相关。 (1)在小鼠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单次强刺激,传入纤维末梢释放的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相关受体,突触后膜出现一个膜电位变化。 (2)如果在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100次/秒、持续1秒的强刺激(HFS),在刺激后几小时之内,只要再施加单次强刺激,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都会比未受过HFS处理时高2~3倍,研究者认为是HFS使H区神经细胞产生了“记忆”。下图为这一现象可能的机制。

如图所示,突触后膜上的N受体被激活后, Ca2+会以方式进入胞内。Ca2+与共同作用,使C酶的发生改变,C酶被激活。 (3)为验证图中所示机制,研究者开展了大量工作,如: ①对小鼠H区传入纤维施以HFS,休息30分钟后,检测到H区神经细胞的A受体总量无明显变化,而细胞膜上的A受体数量明显增加,该结果为图中的(填图中序号)过程提供了实验证据。 ②图中A受体胞内肽段(T)被C酶磷酸化后,A受体活性增强。为证实A受体的磷酸化位点位于T上,需将一种短肽导入H区神经细胞内,以干扰C酶对T的磷酸化。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所用短肽分别应与T的氨基酸。 A.数目不同序列不同 B.数目相同序列相反 C.数目相同序列相同 ③为验证T的磷酸化能增强神经细胞对刺激的“记忆”这一假设,将T的磷酸化位点发生突变的一组小鼠,用HFS处理H区传入纤维,30分钟后检测H区神经细胞突触后膜A受体能否磷酸化。请评价该实验方案并 加以完善。 (4)图中内容从水平揭示了学习、记忆的一种可能机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解析】(1)在小鼠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刺激后,神经冲动传到突触,突触前膜(传入纤维末梢)释放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相关受体,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发生变化,冲动从传入神经传给下一个神经细胞。 (2)从题中可以看出, Ca2+从浓度高的一侧转移到浓度低的一侧,有N受体的协助,但是没有消耗能量,因此Ca2+以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内。Ca2+进入细胞后,与钙调蛋白共同作用,使C酶空间结构发生改变,C酶从无活性状态变为活性状态。 (3)①由题分析可知,A受体既存在于细胞膜上,也存在于细胞内,Ⅱ过程表示细胞内A受体运输至细胞膜;A 受体总量无明显变化,而细胞膜上的A受体数量明显增加,所以为图中Ⅱ过程提供了实验证据。 ②本实验目的是证实A受体的磷酸化位点位于T上,短肽要干扰C酶对T的磷酸化,根据单一变量原则,实验组的短肽要与T的氨基酸数目和序列都相同;对照组要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的干扰,所以对照组的短肽要与T的氨基酸数目相同序列相反,保证不会与C酶发生反应。 ③评价:要验证的是“T的磷酸化能增强神经细胞对刺激的‘记忆’这一假设”,而检测的是“A受体能否磷酸化”,检测对象错误。此外,没有设置对照组,不能排除其他因素对实验的干扰,如不能排除是否有其他物质的磷酸化增强神经细胞对刺激的记忆。 (4)图中涉及的是离子、蛋白、酶等物质的变化,从分子水平揭示了学习、记忆的一种可能机制。 答案:(1)神经递质(2)协助扩散钙调蛋白空间结构(3)①Ⅱ②C、B ③评价: a.未设置对照组; b.检测对象不合理,受体A能否磷酸化与本实验目的无关。 完善方案: a.选取20只生理状况相同、生长状况良好的小鼠,平均分为A、B两组,另取10只生长状况相似的T的磷酸化位点突变的小鼠为C组。 b.用HFS处理B、C组小鼠的H区,A组不作处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