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数学分层走班教学的优势与不足

高中数学分层走班教学的优势与不足

高中数学分层走班教学的优势与不足
高中数学分层走班教学的优势与不足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599478536.html,

高中数学分层走班教学的优势与不足

作者:林建雯

来源:《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中)》2018年第08期

【摘要】 2016年初本校在高中数学学科实施分层走班教学,针对分层课堂教学模式、分层命题考试和走班制环境下的课后跟踪辅导展开了初步的研究,经过了两年半的实践研究发现,高中数学学科实施分层走班教学有利有弊.实施分层走班教学,能够激发每个学生的学习

兴趣,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发展潜能,强化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使优生能够勇于拼搏,超

越自我;使中等生能够收获信心,继续前行;使差生能够摆脱自卑,走向成功。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层走班优势与不足

【中图分类号】 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08-168-020

2015年秋我校刚开办成立,由于我校是区薄弱学校,所以生源比较糟糕,学生的数学基

础与兄弟学校的差距比较大,初中入学数学平均分与区重点中学相差11.5分,学生间的差异

也十分大,最高分110分,最低分27分,极差为83分,从而导致教学的进度难以推进。经过高一第一学期的常规教学,期末佛山统考虽然缩小了与兄弟学校的差距,但尖子生的人数少、成绩也不突出、差生的面比较广、基础薄弱的学生的厌学情绪日渐增加。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能力,从整体上快速提高我校高中学生的数学成绩,我校毅然决定在2016年2月高一第二学期在高中数学学科实施分层走班教学。

经过两年半的分层走班教学的实践研究发现分层走班教学有利有弊,但从我校2018年高考成绩数据上看总体利大于弊。下面笔者主要从两年半的实践研究的个案以及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希望为以后分层走班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

一、高中数学分层走班教学的优点

1. 有利于培养尖子生

在初中入学时我校是全区生源最薄弱的学校,尖子生严重缺乏。

在实施分层走班教学前,我校仅有2人次数学成绩进入区前100名,5人次进入区前200名。(全区总人数1907人,其中文科有1070人,理科有837人。)

我校实施分层走班教学两个学期后,在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佛山统考中,黎韵心同学取得了数学单科区第九名的好成绩,我校文科数学有4人次进入区前100名,13人次进入区前200名;理科数学有2人次进入区前100名,5人次进入区前200名。

走班制教学

什么是走班制 指学科教室和教师固定,学生根据自己的学历和兴趣愿望选择自身发展的层次班级上课,不同层次的班级,其教学内容和程度要求不同,作业和考试的难度也不同。 走班制三种模式 1.按各校原有模式随机分班,根据选报意向适当增设分层辅导课或选修课;(行政班与走班共存) 2.按选择组合分班和开课,除数学、英语分层和选修课走班外,高一基础课原则上不走班,高二按所有科目适当走班;(行政班与走班共存) 3.完全取消行政班,根据学生意愿自主选择课程。(彻底走班) 哪些学校在走班 国内北京、浙江等地多所高中近几年正在尝试走班制,广州近几年也有学校实行分层教学。其中,北京11学校将国家的课程校本化,设置了数百门学科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和职业考察课程,学生可以自由搭配,私人订制自己的课程。 在广州,越秀外国语学校和恒福中学正在试行走班,知用中学也计划推行。 高考改革政策一落地,走班是一定要做的。现在来看,即使高考不改,走班也可以推广,这激发了学生自己选择,自主发展的潜能。 北大附中和北京十一学校是北京市较早实行“走班制”的两所中学,北京十一学校面向全校4000多名学生,开发出了200多个课程,随着“选课走班制”的推进,课程建设能力将成为校际之间拉开距离的

关键因素,“因此,学校必须具备课程建设的能力,教师也需要有开发课程的本事。” 现状: 1.对于学校来说,完善与走班教学相配套的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学生和教师的行为,也显得更为迫切。 2.“分层走班”可能会导致学校必修课程无法按照行政班“齐步走”的方式开展教学,各个教学班在教学进度上会出现快慢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学校的教学管理产生影响。“分层走班”为排课带来困难。一些课程要求具有同步性,而国家规定的课时又固定,在教师人数少和个人时间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学校在排课上需要排除很多干扰因素。 3.“走班制”不但会加大教师个人的工作量,而其还会为学校的硬件建设、师资数量等带来很大的压力.老师们不仅要分层备课,还要备好每一名学生,平时更要多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更出有效的教学形式。 4.因为教室容量所限,“标配”教室根本容不下,因此就会面临两个问题,要么扩容教室,要么增加教师。 措施:引入学分制,在具体操作上,将学生日常考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日常学段检测成绩作为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考试共同构成学科成绩,用于学分认定。 理论基础:分层教学最初是教学法改革中提出的一个全新的理念。国内外教育家、教学研究工作者展开了大量的实验和研究。分层教学最初的形式是“班内”分层,有一定的效果但弊端很明显。随后借鉴国外西方国家的一些先进成熟的模式和实施办法后,提出“走班制”分层教学改革模式。 引言:“走班制”分层教学基于“因材施教”原则而产生,它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体现了个体化教学。它的来源是分层教学法的理论依据,但它又是分层教学法的创新和扩展。关于分层教学的研究,国内外尚有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文献的贡献。 “走班制”分层教学模式的研究意义:

保合镇中学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课题三阶段计划

保合镇中学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课题三阶段 计划 文章 来源第三阶段(2010年3月一2010年6月)工 作计划 丰都县保合镇中学数学课题组 我校课题组经过第一、二阶段的研究,已基本将分层教 学理论和方案进行了学习,并进行了备课和上课进行了初步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将第三阶段的工作计划制定如下: 一、本阶段研究工作内容:课题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案的学习探讨,分层备课的探讨和实施,课堂分层教学的探讨和实施,分层作业的探讨和实施等。 二、本阶段的研究目标:(1)课题组成员通过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案的学习,加深对课题的认识,并能在教学中自觉实施.(2)力争通过研究达到对备课分层、授课分层、作业 分层各方面有一个基本系统的认识和做法。 三、本阶段研究工作周期定为:为2010年3月始,到2010年6月止。 四、本阶段计划使用的研究方法:①调查法:课题组对 我校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并促进其学习行为的转变。②经验总结法:通过对本阶段研究工作的总结,不断深化教师、学生对分层教学的认识,使老师和学生逐步与之相适应。

五、本阶段研究工作计划使用的研究措施: 实施分层教学是一项系统的工程,不能简单地将学生分班认作是分层教学,应该对此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规划和安排。特别是要将分层教学中能力的培养始终作为研究的重点,因为只有学生能力的提高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质量的提高,而能力的提高亦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因此,我们将在第一、二阶段研究的基础上认真进行课题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案的学习探讨,分层备课的探讨和实施,课堂分层教学的探讨和实施,分层作业的探讨和实施等。 1、认真进行课题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案的学习探讨我们将认真组织 参研人员学习分层教学理论和研究方 案,使全体课题组成员对课题理论和方案有了较深的理解和认识。 2、认真进行分层备课的探讨和研究 经过第一、二阶段课题组成员的认真学习和探讨,我们已形成了分层备课(即分层备课教案设计)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法学法的制定、教学重难点的制定、教学过程的设计、练习与作业的设计等几方面设计出分层教学的教案。本阶段我们将更认真按此进行备课。七年级由陈晓东、舒卫东、孙斌、张有金负责,八年级由彭红忠、周友明、李建国负责,九年级由刘伟、孙克林、杨思荣负责。 3、用第一、二阶段形成的分层教学过程模式(四环节教学)进行教学探讨和研究。 教学过程主要按以下四个步骤进行设计: (1).情境导向,分层定标

分层走班教学的思考

分层走班教学的思考 禄丰广通中学杨以彪 分层教学的理性思考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在《掌握学习理论》中指出,“许多学生在学习中未能取得优异成绩,主要问题不是学生智慧能力欠缺,而是由于未得到适当的教学条件和合理的帮助造成的”,并说,“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度、进一步学习动机等多方面就会变得十分相似。”这里所说的学习条件,就是指学生学习并达到掌握所学内容的必需的学习时间、给予个别指导和全新的学习机会等。 前苏联教育家、杰出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发展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之间的区域被称为“最近发展区”或“最佳教学区”。教学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个体差异出发,把最近发展区转化为现有发展水平,并不断地创造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并提出了“教学必须走在发展的前面,促进学生的发展,这样的教学才是好的教学”这样一个著名的命题。 原苏联教育学家、心里学家赞可夫在《教学与发展》中,提出了“使班上所有学生(包括最差的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理论。赞可夫提出,使全班学生都得到发展,不是将学生的水平拉高就低,使之一般齐,降低教学要求,限制优等生的发展,而是让优等生、中等生、后进生都在自己的智力起点上,按照自己的最大可能性,得到最理想、最充分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区别对待”,实施差异教学,力求将相同或不同的教学内容,建立在每个学生不同的最近发展区上。教学过程中“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方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他还指出,教学必须带动学生个性心理整体发展,整体的发展效果远远高于部分的单打一的发展效果。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教育学博士巴班斯基的《教学过程最优化》理论强调指出,在传授容易理解的新教材、进行书面练习和实验时采用个别教学最好,这时教师要个别指导,介绍独立学习的合理方法。在必须采用不同深度的新教

(完整)高中数学分层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教学设计 一意义与价值 现代课程理论的观点——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方法对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有机整合,对教学过程中相互联系的各部分作出科学合理安排的一种构想。教学设计直接反映出教师的业务水平,反映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程度和对新课标的把握尺寸,它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尤其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同时,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所以我们在本课题的研究中把“高中数学分层教学设计”作为一个子课题研究,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能彻底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在提高教师业务水平的同时,是教师在教学方法有新的突破,在教学艺术出具特色,在教学风格上有自己的独特之处,为培养特色教师奠定基础,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更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及非智力因素。 二研究目的 1、教学设计科学合理,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设计环节齐全,教学过程中的其他环节紧扣教学目标,教学设计要科学严谨,不能有形式无内容,也不能有内容不注重形式,所有的教学设计都是围绕教学目标所设定,教学目标的实现是通过测试而实现的。 2、教学设计中要体现新课标的核心理念,新课标是教学的指导思想,深入理解新课程标准是对教学内容的定位,是确定教学内容三维目标的主要依据,同时在教学设计中,要贯穿分层教学思想,在备、讲、改、辅、作业等诸多环节中体现分层教学思想。 3 、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教学设计要在科学合理可行的基础上,又要体现教学艺术和教学风格。 三研究内容 1、学生情况分层分析: 对学生学习改内容时,要分析各层学生原有的知识背景,学习该内容的生活经验和学习经验,对各层学生进行测试和访谈,学习该内容可能存在的困难对各层学生进行访谈,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对学生进行分层方法。 2 、教学内容分层分析:

探讨走班教学的利与弊

探讨走班教学的利与弊 近几年来,伴随着国家新一轮的教育改革,“走班教学”成为了一种新的教学趋势,出现在我们眼前。它的特点鲜明,并具有一定针对性,但自出现以来,对于它的争论就从未停止过。如何看待“走班教学”的利与弊,成为了当今社会的热点话题。下面,就由我来谈谈对于“走班教学”利与弊的一些观点。 “走班教学”就是指通过一定的测试或评估,在保持原行政班级不变的前提下,根据不同的成绩或结果以及学生的意愿,把同一层次的学生组成班级进行授课,实行动态流动式分层次教学。其实,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他承认学生在个性与才能上的差异,主张根据学生的个性与特长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注重补偏救弊,促进学生的正常发展。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性等方面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特别是心理方面的智力、兴趣、爱好等因素表现出的差异就更为明显。而在传统班级授课中,要想针对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施教有一定的难度。因为个体与个体之间既有共同性,又有差异性。因此,把某些方面类似的学生规划到一个层次里,既可兼顾学生个体问存在的差异,又可把因材施教提高到一个可操作的水平,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在我们日常教学中,“走班教学”能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给予学生以充分的学习自主选择权,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赢得了学生普遍欢迎。增加学生自主学习性,起到很大作用。“走班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组织方式,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扩大了学生的交往范围,加大了同学间的相互影响,有利于增强同一层次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彰显了学生主体的地位。除此之外,“走班教学”能做到因材施教,把同一层次的学生统一起来进行学习,大大提高了老师的教学效率。 但“走班教学”的初步实施,存在诸多弊端,因为教师换了,有些学生会乘此逃课。因此,还有许多有待完善的地方。首先,“走班教学”必然会使班级增多,学生自由选课必然使课程变动加大,教学管理将更加纷繁复杂:课表安排、学生管理、思想教育、安全防范、教学研究、学生评价、社团管理、考试管理、成绩管理、成绩分析、教师评价、教学评估等等,都会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走班教学绝非只有优点,没有缺点。走班制对自觉性强、自主学习能力强、自理能力强的学生而言有很大优势,这类学生能够选择自己感兴趣、有潜力的学科来学习,并且学得好,还可以与今后的职业规划结合起来。但是对基础差、自觉性差、自学能力差的学生,没有班主任老师管理、督促,没有班主任耐心细致、苦口婆心的思想教育工作,放任自流,会越来越差,学生的两极分化将越来越严重。很容易就会出现想学习的学生学不了,不想学习的学生学不下去的局面。从教师的

普通高中学生选课走班教学实施方案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的相关文件精神,全面落实高考改革目标从而推进高考改革的全面实施,真正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经过公司前期的大量调研,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我们初步形成了普通高中学生选课走班实施方案(设想),仅供学校进行参考使用。 一、指导思想 选课走班教学,以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为指导,以《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及《自治区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为依据,针对学生发展内涵的需求,以每一位学生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宗旨,努力实现制度创新,建立行之有效的选课制度和选课指导体系,加强选课的管理,保障选课走班的扎实推进,以促进素质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最终实现教育教学的培养目标,做最好的自己。 二、选课走班的基本原则 1.稳中求进原则。 选课指导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指导学生更好地进行三年直至更长 时间的学业规划和人生规划,所以选课指导要立足长远,对学生要进行全面和详细的调查与分析,并予以科学合理的指导,第一步:完成学生对于科目选择的数据收集;第二步:根据学生第一次的科目选择, 对学校的客观条件(师资、教室等)进行部分调整。第三步:进行选

2.自主性原则。 选课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人兴趣、特长及发展方向。学生要亲自选课并确认,老师、家长可以提供参考,但不代表可以替学生进行选择。 3.遵循校情的原则。 选课走班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生源的实际,兼顾学校师资团队、教学场地、课程特色,尽量为不同的学生提供个人发展的平台,学校尽量让学生有较大的选择余地,为了合理调控学生的学习负担,学校要对每学段的选课数量以及班级人数进行控制,合理安排学生参加“学考” 、“选考”,“学考”重视首考,“选考” 两次均重视。 4.科学发展原则。 学校在设置课程时,要科学合理。根据学校的实际,努力做到既满足升学考试的需要,又有利于学生的长远发展,以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 三、选课走班教学的实施 (一)选课、走班教学的时间、学科 学校要为每个学生提供2次选课机会,分别在高一第一学期、高 一第二学期结束前的适当时机,组织学生选课。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与探究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与探究 发表时间:2015-02-03T10:43:56.393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4-2015学年第5期供稿作者:游红娜[导读] 分层次教学中的分法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其指导思想是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是成绩差异的分层,而不是人格的分层。 南召县第一高级中学游红娜 教学实践告诉我们: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普通高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这势必对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带来负面影响。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必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也就不能很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原则,不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甚至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这根本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对这些现实情况,在普通高中数学教学中试行“分层次教学”的教改实验,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 “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是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 在同一班级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存在差异,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就需全面地考虑到各类学生,设计的问题应随学生的思维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对思维水平低的学生,问题设计的起点低一些,问题的难度小一点,思维的步骤铺垫得细一些,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对于思维水平能力较高的学生而言,问题设计的起点就可高一些,问题的难度大一点,思维的跨度大一些,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利用,从而享受到挑战的快乐。分层次教学中的层次设计,使学生适应不同的阶段完成适应认识水平的教学任务,进行因材施教,逐步递进,以便“面向全体,兼顾两头”,逐渐缩小学生间的差距,达到提高整体素质的目的,这完全符合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要求。 二、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实施 1.创造良好的环境 分层次教学中的分法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其指导思想是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是成绩差异的分层,而不是人格的分层。为了不给差生增加心理负担,必须做好分层前的思想工作,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讲情道理:学习成绩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分层次教学的目的不是人为地制造等级,而是采用不同的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让不同成绩的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以逐步缩小差距,达到班级整体优化。 2.学生层次化——学生自愿,因能划类,依类分层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高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 3.在各教学环节中施行分层次教学 (1)教学目标层次化。分清学生层次后,要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以教学大纲、考试说明为依据,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 (2)课堂教学层次化。课堂教学是教与学的双向交流,调动双边活动的积极性是完成分层次教学的关键所在,课堂教学中要努力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又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保证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在安排课时的时候,必须以B层学生为基准,同时兼顾A、C两层,要注意调动他们参与教学活动的比率,不至于受冷落。 (3)布置作业层次化。在教完一个概念、一节内容后,学生要通过做练习来巩固和提高,因此课后布置多层次习题是分层次教学不可缺少的环节。课后作业A层是基础性作业,B层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C层是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的题目各半。 (4)单元考核层次化。每一单元学完后,均安排一次过关考核,它以课本习题为主,着重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根据A、B、C三层次学生的实际水平,同一份试卷拟定出不同层次的单元测试题,提出不同的要求,供三个层次学生按规定要求自由选择完成。 三、“分层次教学”的效果 1.学生分层是通过学生学生自我评估完成的,完全由学生自愿选择适合自己的层次,这样既充分尊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切实减轻了学生的心理负担,保护了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又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感到轻松自如,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分层次教学符合因材施教原则,保证了面向全体学生,并特别重视对后进生的教学力度。由于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技能、智力和能力都有所发展。由于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符合学生的实际,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由于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学生的数学成绩有一定的提高。

分层走班制教学”模式构建

分层走班制教学”模式构建 一、分层走班制教学的概念 分层走班制教学,就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基础以及对学科的学习能力与兴趣,结合任课老师的意见,自主选择A、B、C三个层次的教学班,同一科目同时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分别去相应层次班级上课,原有的行政班保持不变。就是一种不固定班级、流动性的学习模式。 分层教学实际上就是一种运动式的、大范围的分层,它的特点就是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确定与其基础相适应又可以达到的教学目标,从而降低了“学困生”的学习难度,满足了“学优生”扩大知识面的需求。 分层教学的本质:以个性发展为本。尊重学生自主选择,使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 二、“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1、心理学研究依据。 人的认识,总就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活动就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新知识的一种认识活动,教学中不同学生的认识水平存在着差异,因而必须遵循人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设计。分层教学中的层次设计,就就是为了适应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根据人的认识规律,把学生的认识活动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完成适应认识水平的教学任务,通过逐步递进,使学生在较高的层次上把握所学的知识。 2、教育教学理论依据。 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 (1)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理论 个别差异就是指不同个体之间在行为与个性特征上相对稳定的不相似性,主要表现在心理方面及生理方面。学生的个别差异就是客观存在的,只有根据学生心理发展与个性特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措施因材施教,才能取得最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2)布鲁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 布鲁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能力理解与掌握任何教学内容,只要有合适的学习条件,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率的继续学习动机等方面的个别差异将变得十分相近。而分层教学正就是实现她的“从差异出发达到消灭差异”的理论构想的有效手段。 (3)维果茨基关于“最近发展区”的理论 “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水平:一就是现有水平,二就是潜在水平,它们被称为“最近发展区”与“教学最佳区”,教学就就是这样一个由潜在水平转化为新的现有水平,并不断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的过程。根据这种理论,人的个别差异既包括现有水平的差异,也包括潜在水平的差异,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不同层次的差异出发,才能不断地建立最近发展区,才能使教学成为促进发展的真正手段。 三、分层教学就是数学、英语教学的必然 1、学校扩大招生的必然需要

走班制教学

什么是走班制? 指学科教室和教师固定,学生根据自己的学历和兴趣愿望选择自身发展的层次班级上课,不同层次的班级,其教学内容和程度要求不同,作业和考试的难度也不同。 走班制三种模式 1.按各校原有模式随机分班,根据选报意向适当增设分层辅导课或选修课;(行政班与走班共存) 2.按选择组合分班和开课,除数学、英语分层和选修课走班外,高一基础课原则上不走班,高二按所有科目适当走班;(行政班与走班共存) 3.完全取消行政班,根据学生意愿自主选择课程。(彻底走班) 哪些学校在走班? 国内北京、浙江等地多所高中近几年正在尝试走班制,广州近几年也有学校实行分层教学。其中,北京11学校将国家的课程校本化,设置了数百门学科课程、综合实践课程和职业考察课程,学生可以自由搭配,私人订制自己的课程。 在广州,越秀外国语学校和恒福中学正在试行走班,知用中学也计划推行。 高考改革政策一落地,走班是一定要做的。现在来看,即使高考不改,走班也可以推广,这激发了学生自己选择,自主发展的潜能。 北大附中和北京十一学校是北京市较早实行“走班制”的两所中学,北京十一学校面向全校4000多名学生,开发出了200多个课程,随着“选课走班制”的推进,课程建设能力将成为校际之间拉开距离的

关键因素,“因此,学校必须具备课程建设的能力,教师也需要有开发课程的本事。” 现状: 1.对于学校来说,完善与走班教学相配套的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学生和教师的行为,也显得更为迫切。 2.“分层走班”可能会导致学校必修课程无法按照行政班“齐步走”的方式开展教学,各个教学班在教学进度上会出现快慢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学校的教学管理产生影响。“分层走班”为排课带来困难。一些课程要求具有同步性,而国家规定的课时又固定,在教师人数少和个人时间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学校在排课上需要排除很多干扰因素。 3.“走班制”不但会加大教师个人的工作量,而其还会为学校的硬件建设、师资数量等带来很大的压力.老师们不仅要分层备课,还要备好每一名学生,平时更要多关注学生的差异性,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更出有效的教学形式。 4.因为教室容量所限,“标配”教室根本容不下,因此就会面临两个问题,要么扩容教室,要么增加教师。 措施:引入学分制,在具体操作上,将学生日常考勤、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日常学段检测成绩作为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考试共同构成学科成绩,用于学分认定。 理论基础:分层教学最初是教学法改革中提出的一个全新的理念。国内外教育家、教学研究工作者展开了大量的实验和研究。分层教学最初的形式是“班内”分层,有一定的效果但弊端很明显。随后借鉴国外西方国家的一些先进成熟的模式和实施办法后,提出“走班制”分层教学改革模式。 引言:“走班制”分层教学基于“因材施教”原则而产生,它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体现了个体化教学。它的来源是分层教学法的理论依据,但它又是分层教学法的创新和扩展。关于分层教学的研究,国内外尚有大量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文献的贡献。 “走班制”分层教学模式的研究意义: 2.1 理论意义 美国学者卡罗尔提出“如果提供足够的时间(或是学习机会),再具备合适的学习材料和教学环境,那么几乎所有的学生都有可能达到既定的目标”。“走班制”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进行分层,体现了“学生学习为主体”、“因材施教”等理论。分层教学研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之探究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之探究 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普通高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不顾学生水平和能力差异,沿用过去同一教材下采用统一要求,同一方法来授课,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学困生吃不了”的现象。面对这些现实情况,在普通高中数学教学中试行“分层次教学”的教改实验,就显得格外重要。 一、“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 “分层次教学”的指导思想是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要全面地考虑到各类学生,设计的问题应随学生的思维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对思维水平低的学生,问题设计的起点低一些,问题的难度小一点,思维的步骤铺垫得细一些,使他们感受到成功的快乐,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对于思维水平能力较高的学生而言,问题设计的起点就可高一些,问题的难度大一点,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利用,从而享受到挑战的快乐。 二、数学“分层次教学”的实施 1.学生层次化——学生自愿,因能划类,依类分层 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依下、中、上按2:5:2的比例分为A、B、C 三个层次:A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能在教师和C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积极向C层同学请教;C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习题,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 2.在各教学环节中施行“分层次教学” ⑴教学目标层次化。分清学生层次后,要以“面向全体,兼顾两头”为原则,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将知识、能力和思想方法融为一体,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并将层次目标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教学目标,可分五个层次:①识记。②领会。③简单应用,④简单综合应用。⑤较复杂综合应用。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要求是不一样的:A组学生达到①-③;B组学生达到①-④;C组学生达到①-⑤。 ⑵课前预习层次化。根据己定的教学目标,明确提出各层次的预习目标,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看书预习方法,就会获得满意的预习效果。比如,可要求A

分层走班制教学方案(试验稿)

分层走班制教学方案(试验稿) 来源 课件w .5 Y  K J.O M 4 分层走班制教学方案(试验稿) 一、指导思想 为深化学校素质教育改革,推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基,把课程选择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有选择学习、探究学习的空间,我校将针对学生学习程度的差异,开展分层走班制教学试验,开展分类教学的探索。 二、实施分层走班制教学的必要性 1.中学教学模式改革的必然需要 《新课程标准》确立了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体现出教育的个性化。教育的个性化是以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为前提的,它要求根据学生的个人学习程度、方法和能力的不同,将学生分成不同的类别和层次,实施分类、分层教学。 2.为满足我校学生发展的需要。 我校每个年级的建制在10个班左右,学校每年招生规模在500到

600人这间,每年招收的学生中有一批成绩比较优秀的学生,也有数量不少的成绩有待提高的学生,另外还招收各类音美特长生。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存在明显差异,所以学校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使不同类别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升。 3.有利于课堂效率的提高 分层教学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与练习,采用不同的教学流程,使得实际教学过程更加具有针对性强,提高师生合作、交流的效率;也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更加能够体验学习成功的喜悦,获得学习乐趣。 三、实施分层走班制教学的条件分析 (一)有利条件 1.师资条件的优势 我校高级教师数量多,现有教师中有高级职称的教师72名,超过全校现有在编教职工的一半。学校已形成了一批中青年教育教学骨干,现有宜昌名师1人,市级学科带头人4人,宜昌市青蓝工程培养教师2名。学校还有8名学科首席教师。教师教育教学经验丰富,教育教学工作能力强,这是我校实行分层分类教学的一大优势。2.先进的教育设施 我校在2011年5月成为宜昌市市级示范高中。学校现有1栋现代化教学楼,每个教室都装有电子白板,有1栋现实验楼,含8个理化生实验教室和多个准备间,有1栋科技楼,内设有3个教室、图

高中数学课堂的分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的分层教学 【摘要】新课改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但是学生所掌握的基础知识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差异,课堂教学就不能一概而论,特别是高中数学逻辑学、抽象性较强,学生基础与能力对知识的领悟影响甚大,因此课堂教学一定要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而分层教学恰能满足学生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共同发展。 【关键词】高中数学;分层教学 随着高中招生规模的日益扩大,进入普通高中的学生数学能力参差不齐,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差距较大,这给高中数学教学带来挑战。为了满足课改要求,为了促进学生发展,提高数学课堂效率,使优生更优、差生渐优,走出课堂教学的恶性局面,使高中数学教学改革取得成效,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灵活施教,课堂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这种教学方式既兼顾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又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对此本文以分层教学的内涵入手,结合自身教学实践详细剖析了分层教学的实施方法,以期为课改尽点绵薄之力。 1. 分层教学的内涵 1.1 激发兴趣,全员参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中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好奇才能产生兴趣,而浓厚的学习兴趣又能激发求知欲。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认知水平、情感态度等,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使所有学生集中精力,情绪高昂,对数学课堂充满激情,学生好学转化为乐学,这是开展教学的活动的前提。 1.2 以新代旧,梯度发展。“以旧引新,以新代旧”是数学课堂的重要原则。课堂初始,确定有效的课堂切入点,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促进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积极参与。选用生活事例和学生身边案例,导入就自然流畅,配合会主动默契。分层教学中实施“以旧引新,以新代旧”,以学生认知结构中的旧知识去接受新问题,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教师应适当引导,启发学生寻找新旧知识的结点,鼓励学生大胆尝试,通过问题的设置分析,学生就可温故知新,达到对数学知识的全面整合。 2. 分层教学的的实施 2.1 合理分组。开展分层教学,教师首先要摸清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这样才能对症下药。高中阶段,学校一般按照学生的综合成绩将全年级学生设置各层班级,教师要选用一套难易适中的题目对所教班级的学生进行测验,然后按照学生的成绩将其分为a、b、c三个学习小组,其中a组为优秀组,b组为中等组,c 组为基础组,为了顾及学生的自尊,在分组中要用语恰当,避免c组学生背上心理包袱,而且这个分组要机动设置,每次测验后根据学生成绩灵活调换,这样学生之间就会形成竞争格局,都在争先恐后跨越高层小组。

走班制教学心得体会

走班制教学心得体会 篇一:关于走班制与工作室制的感想 看了深圳中学新课改中关于美术办学的模式很受启发,其中令我感触最深的是其学生走学制和老师工作室相结合的办学模式。这个办学模式可以说在美术教学领域开辟了一片新天地,很值得各学校借鉴和学习。下面我相结合实际谈一点自己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指教。 一.关于走学制。 5个班级250个学生同时上课,9个教学模块同时开放,让学生完全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自由选择所喜欢的模块。这是非常人性化的教学模式,它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基础,而不是以应试为目的。同时,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而不是只能被动的接受学校所安排的课程。另外,选择自己想学的模块,这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很有帮助的。 想以前的美术教学中,很多学校大多采取一刀切的应试教学模式。只要是高考科目,不管你喜欢与否,都要强制性的统一上课学习,而非高考科目,学校一律不会安排课时。另外还有一部分学校,以前从来没有开过美术课,但在3+1高考模式的要求下,不得不开设美术课了。于是,它们就不

考虑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一律硬性规定只开《美术鉴赏》课,或者把《美术鉴赏》作为必学模块,另外再根据自己的师资力量开设两个模块进行美术教学。比如在九个模块中只选择《美术鉴赏》、《绘画》和《书法》,而《雕塑》、《设计》、《篆刻》、《摄影》等其他六个模块根本不会涉及。这样就出现好多学生想学某一模块而不能学,不想学〔或者已经学得很好没必要学〕某一模块而必须去学的现象。这其实是对学生学习其他模块权力的一种无形剥夺,也是对学生学习时间的一种浪费。 作为我们学校,其实校领导一直都非常响应国家美术新课改的各项政策,并积极对学校的美术教学模式进行相应改革。自去年起,学校就配备专任美术老师开设开全了美术的所有模块。只是,我个人觉得不足的是,学校仍然沿用固定班级教学模式,学生也不能像走学制模式那样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性学习,一律都要学习这9个模块。其实学生的学习精力是有限的,要想让所有的学生同时都把这9个模块学好几乎是不可能的。这对学生来说,无形中又是一个学习负担的加重,而不是全面素质的提高。这恰恰又是与素质教育的本质相违背的。因此,我觉得从学生的利益这方面来考虑,实施走学制是很有必要的。 二.关于工作室制。

分层走班制教学方案

分层走班制教学方案 一、分层走班制教学的概念 分层走班制教学,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基础以及对学科的学习能力和兴趣,结合任课老师的意见,自主选择A、B、C三个层次的教学班,同一科目同时开展教学活动,学生分别去相应层次班级上课,原有的行政班保持不变。是一种不固定班级、流动性的学习模式。 分层教学实际上是一种运动式的、大范围的分层,它的特点是教师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重新组织教学内容,确定与其基础相适应又可以达到的教学目标,从而降低了“学困生”的学习难度,满足了“学优生”扩大知识面的需求。 分层教学的本质:以个性发展为本。尊重学生自主选择,使学生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 二、“分层教学”的理论依据 1、心理学研究依据。 人的认识,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新知识的一种认识活动,教学中不同学生的认识水平存在着差异,因而必须遵循人的认识规律进行教学设计。分层教学中的层次设计,就是为了适应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根据人的认识规律,把学生的认识活动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完成适应认识水平的教学任务,通过逐步递进,使学生在较高的层次上把握所学的知识。 2、教育教学理论依据。 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智力水平、潜在能力、学习动机、学习方法等存在差异,接受教学信息的情况也就有所不同,所以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高,最终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1)个别差异和因材施教理论 个别差异是指不同个体之间在行为和个性特征上相对稳定的不相似性,主要表现在心理方面及生理方面。学生的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只有根据学生心理发展和个性特点,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措施因材施教,才能取得最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2)布鲁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 布鲁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能力理解和掌握任何教学内容,只要有合适的学习条件,绝大多数学生在学习能力、学习速率的继续学习动机等方面的个别差异将变得十分相近。而分层教学正是实现他的“从差异出发达到消灭差异”的理论构想的有效手段。 (3)维果茨基关于“最近发展区”的理论 “最近发展区”的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存在着两种水平:一是现有水平,二是潜在水平,它们被称为“最近发展区”和“教学最佳区”,教学就是这样一个由潜在水平转化为新的现有水平,并不断创造新的最近发展区的过程。根据这种理论,人的个别差异既包括现有水平的差异,也包括潜在水平的差异,只有从这两种水平的不同层次的差异出发,才能不断地建立最近发展区,才能使教学成为促进发展的真正手段。 三、分层教学是教学的必然 1、学校扩大招生的必然需要 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增加,以及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各重点中学在不断地扩班,其结果导致生源的质量逐年下降,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个性差异越来越大,这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果还是按照以往整齐划一的要求来实施教学,结果只能是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发展为代价来求得另一部分人的发展,势必导致内部分化更加严重。 2、学生个体差异的必然需要 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学科兴趣和爱好,对学科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普通高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在高中学科学习中,两极分化的问题极为突出。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在高中学科教学中仍采用“一刀切”,不顾学生水平和能力差异,以为教学就是把学生聚在一起上课,沿用过去同一教材下采用统一要求,同一方法来授课,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必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也就不能很好地贯彻

【实施方案】《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研究》实施方案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研究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背景 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片面强调数学的严谨性、逻辑推理的形式 化,忽视数学的创造性;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习效果评价,只注重教 师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习惯于单凭考试成绩衡量学生的学习情况。这种单一的评价方式不能全面、综合的反映学生的发展程度,它是典型的“应试教育”评价方式,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极为不利。分层教学是“着眼于学生的可持续性的、良性的发展”的教育观念指导下的一种教学实施策略。所谓“班内分层教学”就是在不打乱原班级的情况下,通过对学生分层、教学内容分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区别施教,进行 分层递进教学。 二、理论依据 1、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布鲁姆认为。教学中应克服学生成绩呈正态分布曲线的偏见,即认为优中差学生各占班级学生人数的三分之一,甚至认为优等生只能是少数,多数是中等生和差等生。他 认为这种固定化的预想,是最浪费、最有破坏性的观念。它不仅遏制 了教师为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努力与创造精神,而且也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容易导致老师将主要精力放在尖子学生身上而不 去注意后进生的现象。布鲁姆还认为:学生在学习能力和学习速度上有一定差异,但注意后进生的现象。布鲁姆还认为:学生在学习能力 和学习速度上有一定差异,但是,我们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特 别是能为中等生和后进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条件,90%以上学生的学习

效果会变得十分相似。布鲁姆的理论使我们认识到绝大多数学生的学 习没有学得会与学不会的区别,只有学得比较快和比较慢的区别。只要有充足的学习条件和学习时间,加上科学的指导,90%以上的学生都能对应学会的知识理解和掌握。 2、我国古代的教育教学理论为进行分层推进提供了传统经验。 孔子教学各因其材。孔子之后的墨子也主张教学要照顾学生的实际水平,做到“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这些宝贵的传统经验提示我们在教学中要做到因能归类、因人而异、因材施教。 三、课题研究目标 1、通过近几年的调查研究,通钢一中学习成绩方面优等生约20%,差等生约48%;学习习惯方面,优等生约15%,差等生约39%,学生普遍心理素质较差,平行班差生数偏多等。为了在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我们结合学习 外地先进经验,准备探索一条“班内分层教学”的新路,将会提高学 生的整体成绩。 2、有利于发展学校的办学特色。特色是一个学校的办学优势所 在,是一个学校教师队伍的优势所在。在开展课题研究活动时,首先 要分析我校的情况,使分层教学既依托学校现有的优势,又有利于促进学校特色的进一步发展。 四、研究方法 经验总结法、比较分析法 五、课题的实施计划

课程改革与走班制教学 (沈献章)

课程改革与走班教学 ——看清走班教学的“坡”和“坎” 作者:沈献章 伴随我国考试招生制度新一轮改革启动,教育综合改革也迈开了新的步伐。以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带动课程建设和教学方式转变,实现学校的特色发展和育人模式的转变,成为学校教学改革的焦点。新高考改革方案采用“3+3”模式,学业水平考试,浙江按照7门选考3门的方案,就会有35种组合;上海按照6门选考3门的方案,就会有20种组合。把相同组合的学生组成各种班,必然要大幅度增加班级,这样需要大量增加教师,教室、实验室等硬件设备也不足,很难满足大幅度增加班级的要求,所以,国家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倒逼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的科目必须实行走班制教学。 有丰富的“菜品”,才适合搞“自助餐” 如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如何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给予学生更多的课程选择权和自主权,为学生多样化发展提供发展环境,成为学校发展的研究重点。学校要通过创设丰富的、可供选择的课程,充分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发展的需求,为每个学生搭建起放飞人生梦想的舞台。这是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问题。 打一个简单的比喻,就像我们吃自助餐,如果没有足够丰富的菜,这个选择其实意义不大。这个自助餐只是自己给自己盛,你可以盛多盛少,或可以不盛,也许是你想吃的没有,不想吃的却有,也就这几种选择。真正的自助餐可能要有几十种菜,甚至几百种菜,有了足够的菜后我们才开始进行自助餐,这个时候你才有更多选择。课程体系是为培养学生服务的,要确保学生吃完以后营养全面。但是现有的课程体系非常单一,所以我们首先要解决的是课程的丰富性和层次性问题,其次才是解决选择的问题。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讨

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探讨 发表时间:2011-05-26T10:33:45.747Z 来源:《新校园》理论版2011年第4期供稿作者:张存忠 [导读] 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 张存忠(肥城市第三中学,山东泰安271609)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肥城三中地处农村,生源差,学生在学习习惯、学习成绩、知识能力等各个方面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为此,高中数学组进行了分层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建立信心,看到希望,从而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一、认真调查研究,实行科学分层 要想进行分层教学,需先把学生分好层。为此,教师制定了分层教学调查表,并根据调查情况认真研究全班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综合考虑全班每个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将全班学生相对分为优、中、后三个层次,做好每个学生思想工作,保证学生心情舒畅地按照自己相应的层次投入课堂学习。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后,通过不同形式测试、考核,对各层次的学生进行适当的调整。 二、在各教学环节中施行分层教学 1.学习目标、课前基础自测层次化 以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为依据,根据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能力,合理地制定各层次学生的学习目标,使学生分别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领悟出知识的重点与难点,增强复习过程中的针对性。还要根据学习目标及学生认知程度设置不同梯度的题目,检查不同层次学生对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有的放矢的进行课堂教学。 2.课堂教学层次化 设置例题时要有梯度,每个例题根据难度可设置多问。上课时对于基础题先让基础层学生回答,对于逻辑性强、难度系数较高的问题则由提高层学生回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 3.达标练习层次化 分层练习就是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实际水平确定不同的习题。在编制习题时,遵循由浅入深,能者多劳得原则,设置A、B、C 不同层次的题组,兼顾到每一层次的学生,使学生在解题中处于高度兴奋和积极探索状态之中。 4.布置作业层次化 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布置不同的课后作业,一般可分为三个层次:A 层做基础性作业,B层以基础性为主,同时配有少量略有提高的题目,C 层是基础性作业和有一定灵活、综合性的题目。 5.测试层次化 测验采用A、B、C 三套不同的试卷,以使不同的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都能将自己的水平发挥出来。在测验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已的实际情况和要求,自己选择不同的试卷。每次测验后,根据成绩及平时表现进行层次间调动。 三、“分层次教学”取得的成效 1.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分层教学使学生的学习目标更明确,更切合自身实际,学习负担也减轻了,学习过程比较轻松、灵活、主动,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同学都能生动活泼地得到发展。 2.调动了广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分层教学便于我们注重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主动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 3.学生整体得到提高 着眼点是全体学生,能重视各类学生的发展,使各类学生都有所学、有所得、有所提高,有效缩小了学生间的差距,促使学生的整体优化。因此一个学期后,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质量有了较大改善,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提高。 4.有效提高了课堂效率 对教师来说,既检查了自己教学的效果,又了解了学生,有利于改进教学工作,促进教学改进的进程。对学生来说,既检查了学生的成果,又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教学首尾相接,有秩序地进行,及时进行查漏补缺,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5.科研意识、教改意识增强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转变“教授化”的教学策略,形成基于学生学习策略培养的“学习化”的教学策略。 四、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班内分层教学有很多优越性,但也有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首先,是一个班学生程度不同,教师要恰到好处地控制,使各层学生互相激励、启发,而不是互相干扰,难度较大。其次是实施分层教学法对教师提高了要求,在时间、精力、课前教学准备等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还有,学困生的学习情绪反复性很大,这就要求经常与他们进行交流,作好思想工作。 总之,对学生分层教学,既有利于增强学生主体参与意识,激发学生兴趣,又有利于教师适当调整教学节奏;既能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发挥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独创之见,又能促进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