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基础埋深的确定

基础埋深的确定

基础埋深的确定
基础埋深的确定

浅谈基础埋深的确定

摘要:明白基础对于整个建筑物的重要性后,如何确定基础的埋置深度成了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文章说明了确定基础埋深必须考虑的几点因素,包括保证持力层稳定所需的最小埋置深度、建筑物的用途和基础形式与构造、工程地质条件与水文地质条件、当地冻结深度、河流冲刷深度、地形条件及相邻建筑物的影响。

关键词:基础;埋置深度;影响因素

任何一种建筑物,不管是房屋、桥梁还是隧道,都必须要有可靠的地基和基础。地基和基础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地基是指建筑物下面支承基础的土体或岩体。而基础指的是建筑底部与地基接触的承重构件,它的作用是把建筑上部的荷载传给地基。很多时候大家都把这两个概念混淆了。从基础的功能来看我们就能知道它在整个工程中的至关重要的作用了,它的好坏也对工程的总体质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近几年来,有很多建筑物出现基础冻胀,地下室渗水、返潮等现象,这与基础埋置深度有直接的关系。那基础埋置深度又是什么呢?它指的是基础底面的埋置深度,一般情况下基础顶面要低于设计地面0.1m以上,避免基础外露,受外界破坏。

影响基础埋置深度的因素有很多,主要有六个方面:

1 保证持力层稳定所需的最小埋置深度

基础的埋置深度,除岩石地基外,应在天然地面或无冲刷河流的河底以下不小于1m。规定最小埋深的目的是保证地基和基础的稳定性。我们知道,地表土的性质是不稳定的,它长期暴露在空气中,

高层建筑基础埋深

高层建筑基础埋深 高层建筑基础埋深的作用和要求 高层建筑由于质心高、荷载重,除了满足地基基础设计的一般规定外,在我国现行的《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以下简称为《砼高规》)第12.1.7条,明确规定,“基础应有一定的埋深,在确定埋深时,应考虑建筑的高度、体型、地基土质、抗震设防烈度等因素、埋置深度可从室外地坪算至基础底面,并宜符合下列要求: 1)天然地基或复合地基,可取房屋高度的1/15; 2)桩基础可取房屋高度的1/18。” 《砼高规》在大量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总结的基础上,对基础埋深做出了相应规定,是出于下列四个方面的考虑: 1)提高基础的稳定性,防止基础在水平风力和水平地震作用下发生滑移和倾斜; 2)提高地基的承载力,减少基础的沉降量: 3)增大地下室外墙的土压力、摩擦力,限制基础的倾斜,使基底下土反力的分布趋于平缓; 4)增大阻尼,减少输入加速度,减轻地震灾害; 在工程设计中,有少数工程技术人员对高层建筑基础埋深的作用认识不足,暂且不谈上述2)、3)、4)方面的研究和探讨,有些工程实际的基础埋深达不到规范要求的安全度,不满足抗倾覆和滑移要求,甚至危及到基础整体稳定性,例如:房屋四周地坪标高不同时,主楼与裙房设沉降缝、伸

缩缝时,基础埋深的起算面采用最高侧的室外地坪,类似于选择“莲花河畔景苑”七号楼北侧堆土的坡顶面。土力学大量的实验表明,在中心受压且土质均匀时,地基破坏面是四周对称挤出。如果土质不均匀或荷载有偏心或荷载倾斜作用时,地基内的滑动面则不对称,或向一侧挤出。如果高层建筑的嵌固面不在一个水平面时,高的一侧不仅不能作为嵌固面,还会造成荷载偏心或荷载倾斜作用。它的受力机理与规范给出的高层建筑基础埋深限值的基本假设存在相悖。 土力学实验同时揭示,基础埋深对滑动面的形状有很大的影响,当埋深较大时,在重心荷载下滑动面一般不出露至地面,只封闭在基础底面附近不太大的范围内,此时还可利用基础埋深的被动土压力来抵抗高层建筑倾覆弯矩和水平作用。《砼高规》中规定的基础埋深取值是基于工程实践和科学成果,并来自北京市勘察设计研究院张在明等在分析北京八度抗震设防区内高层建筑地基整体稳定性与基础埋深的关系的研究,以两栋分别为15层和25层的建筑,考虑了地震作用和地基的种种不利因素,用圆弧滑动面法进行分析,其结论是:从地基稳定的角度考虑,当25层建筑物基础埋深为 1.8m时,其稳定安全系数为 1.44,如埋深为3.8m(1/17.8)时,则安全系数达到1.64,从而给出了一个最基本的指导性指标。考虑高层建筑地震作用下结构的动力效应与基础埋置深度关系较大,软弱土层时更为明显,因此高层建筑基础应有一定的有效埋置深度,箱形和筏板基础可取房屋高度的1/1 5;桩基础可取房屋高度的1/18。因此,基础埋深的起算面不仅应选取嵌固面的最低标高处,同时还应计

建筑构造:基础和地下室

2基础和地下室 2.1基础和地基的基本概念 2.1.1 基础和地基的基本概念 在建筑工程中,建筑物与土层直接接触的部分称为基础,支承建筑物重量的土层叫地基。基础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它承受着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并将其传给地基。而地基则不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它只是承受建筑物荷载的土壤层。其中,具有一定的地耐力,直接支承基础,持有一定承载能力的土层称为持力层;持力层以下的土层称为下卧层。地基土层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变形,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少,到了一定深度则可忽略不计(如图)。

2.1.2 基础的作用和地基土的分类 基础是建筑物的主要承重构件,处在建筑物地面以下,属于隐蔽工程。基础质量的好坏,关系着建筑物的安全问题。建筑设计中合理地选择基础极为重要。 地基按土层性质不同,分为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两大类。凡天然土层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不须经人工改良或加固,可直接在上面建造房屋的称天然地基。当建筑物上部的荷载较大或地基土层的承载能力较弱,缺乏足够的稳定性,须预先对土壤进行人工加固后才能在上面建造房屋的称人工地基。人工加固地基通常采用压实法、换土法、化学加固法和打桩法。

2.2 基础的埋置深度 2.2.1 基础的埋置深度 室外设计地面至基础底面的垂直距离称为基础的埋置深度,简称基础的埋深(如图)。埋深大于或等于4m的称为深基础;埋深小于4m的称为浅基础;当基础直接做在地表面上的称不埋基础。在保证安全使用的前提下,应优先选用浅基础,可降低工程造价。但当基础埋深过小时,有可能在地基受到压力后,会把基础四周的土挤出,使基础产生滑移而失去稳定,同时易受到自然因素的侵蚀和影响,使基础破坏,故基础的埋深在一般情况下,不要小于0. 5m.。 2.2.2 影响基础埋深的因素 1、建筑物上部荷载的大小和性质:多层建筑一般根据地下水位

基础埋置深度

5.5.3基础埋置深度 1.基础埋置深度的定义 基础埋置深度(简称埋深)一般是指室外天然地面标高至基础底面的距离。确定基础埋深,就是选择较理想的土层作为持力层,基础埋置深,基底两侧的超载大,地基承载力高,稳定性好;基础埋置浅,工程造价低,施工工期短。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要求等条件的前提下,基础应尽量浅埋,以节省工程量且便于施工。 2.基础埋置深度的主要影响因素 影响基础埋置深度的主要因素有:建筑物的用途类型及荷载大小性质、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当地冻结深度、建筑场地的环境条件等方面,设计时应综合考虑。其中工程地质条件对基础设计方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通常把直接支撑基础的土层称为持力层,其下的各土层称为下卧层。为了满足建筑物对地基承载力和地基变形的要求,应当选择压缩性小、承载力高的坚实土层作为地基持力层,由此确定基础的埋置深度。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岩土工程勘察成果报告的地质剖面图,分析各土层的深度、层厚、地基承载力大小与压缩性高低,结合上部结构情况进行技术与经济比较,确定最佳的基础埋深方案。 3.基础埋置深度的计算 “基础埋置深度”在规范中经常出现,但有时又有区别: 1)《地基规范》-5.2.4条计算修正以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此时采用的埋深主要考虑基础破坏时周围的土体是否能够发挥有利的作用,故区分不同的情况: (1)在填方整平地区,可自填土地面标高算起,但填土在上部结构施工完成后,应从天然地面标高算起。 (2)对于地下室,当采用箱形基础或筏基时,基础埋置深度自室外地面标高算起。 (3)对于地下室,当采用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时,应从室内地面标高算起。 其确定方法如下: (1)对独立基础和条形基础,如图5.5.3-1:①外墙基础的埋置深度:2 21d d d +=②内墙基础的埋置深度:新近沉积土及人工填土1 d 图5.5.3-1独立柱基、条基埋深计算 (2)对主楼和裙楼一体的结构,如图5.5.3-2: 当B B B 221≥+时,主楼基础的埋深计算时可将基础底面以上范围内的荷载,作为基础两侧的超载考虑并将其折算成等效埋深,然后取实际埋深和等效埋深的最小值。

建筑地基基础计算

建筑地基基础计算 地基基础计算用表 1.地基基础设计等级(表2-27)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表2-27 根据建筑物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及长期荷载作用下地基变形对上部结构的影响程度,地基基础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所有建筑物的地基计算均应满足承载力计算的有关规定。 (2)设计等级为甲级、乙级的建筑物,均应按地基变形设计。 (3)表2-28所列范围内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可不作变形验算,如有下列情况之一时,仍应作变形验算: 1)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小于130kPa,且体型复杂的建筑; 2)在基础上及其附近有地面堆载或相邻基础荷载差异较大,可能引起地基

产生过大的不均匀沉降时; 3)软弱地基上的建筑物存在偏心荷载时; 4)相邻建筑距离过近,可能发生倾斜时; 5)地基内有厚度较大或厚薄不均的填土,其自重固结未完成时。 (4)对经常受水平荷载作用的高层建筑、高耸结构和挡土墙等,以及建造在斜坡上或边坡附近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尚应验算其稳定性。 (5)基坑工程应进行稳定性验算。 (6)当地下水埋藏较浅,建筑地下室或地下构筑物存在上浮间题时,尚应进行抗浮验算。 可不作地基变形计算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物范围表2-28 注:1.地基主要受力层系指条形基础底面下深度为3b(b为基础底面宽度),独立基础下为,且厚度均不小于5m的范围(二层以下一般的民用建筑除外); 2.地基主要受力层中如有承载力特征值小于130kPa的土层时,表中砌体承重结构的设计,应符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中第7章的有关要求;

3.表中砌体承重结构和框架结构均指民用建筑,对于工业建筑可按厂房高度、荷载情况折合成与其相当的民用建筑层数; 4.表中吊车额定起重量、烟囱高度和水塔容积的数值系指最大值。 2.基础宽度和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表2-29) 承载力修正系数表2-29 注:1.强风化和全风化的岩石,可参照所风化成的相应土类取值,其他状态下的岩石不修正; 2.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按地基基础设计规范附录D深层平板载荷试验确定时ηd取0。 3.建筑物的地基变形允许值(表2-30) 建筑物的地基变形允许值表2-30

基础埋深

基础埋深是指从室外设计地面至基础底面的深度。基础按其埋置深度大小分为浅基础和深基础。基础埋深不超过5米时称为浅基础。若浅层土质不良,需将基础加大埋深,此时需采取一些特殊的施工手段和相应的基础形式,如桩基、沉箱、沉井和地下连续墙等,这样的基础称为深基础。 基本信息 基础埋深Buried depth of foundation 基本原则: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要求及有关条件的前提下,基础应尽量浅埋 基础按其埋 深度大小分为浅基础和深基础。基础埋深不超过5米时称为浅基础 目录1基本概念 2基本原则 3基础埋深 4影响因素 折叠编辑本段基本概念 室外设计地坪分为自然地坪和设计地坪。自然地坪指施工地段的现在地坪,而设计地坪指按设计要求工程竣工后室外场地经整平的地坪。埋深大于等于5米或埋深大于等于基础宽度的4倍的基础称为深基础;埋深在0.5米~5米之间或埋深小于基础宽度的4倍的基础称为浅基础。基础埋深不得浅于0.5米。 折叠编辑本段基本原则 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要求及有关条件的前提下,基础应尽量浅埋。 折叠编辑本段基础埋深 建筑物基础应有足够的埋深,以保证建筑物的稳定。建筑物基础埋深应根据建筑结构的型式、建筑结构的高度等确定。 1、建筑物基础埋深一般应以室外地面算起;如地下室周围无可靠之侧限时,应从具有侧限之标高算起。 2、多层建筑如满足地基稳定、地基强度及地基变形要求、同时又考虑了地沟、管道等因素后,基础宜尽量浅埋。除岩石地基外。基础埋深不宜小于500mm。 3、一般情况下,基础埋深宜不小于冰冻深度;若采用灰土基础,冰冻深度应算至灰土顶面;若为砼基础、毛石基础,冰冻深度应算至基础底部或砼垫层底部。当建筑基础底面之下允许有一定厚度的冻土层时,可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 - 2002中5. 1. 8确定。

基础埋深

基础埋深 1.基础埋深是指从基础底面至室外设计地坪的垂直距离。 深基础:埋深大于等于5米或埋深大于等于基础宽度的4倍的基础; 浅基础:埋深在0.5米~5米之间或埋深小于基础宽度的4倍的基础称。基础埋深不得浅于 0.5米。 2.确定基础埋置深度的原则:在满足地基稳定和变形要求及有关条件的前提下,基础应尽量 浅埋。 3.影响基础埋深的因素 (1).与建筑物有关的条件:对于位于土质地基上的高层建筑,为了满足稳定性要求,其基础埋深应随建筑物高度适当增大。在抗震设防区,筏形和箱形基础的埋深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5;桩筏或桩箱基础的埋深(不计桩长)不宜小于建筑物高度的1/18。 (2).工程地质条件:在选择持力层和基础埋深时,应通过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细了解拟建场地的地层分布、各土层的物理力学性质和地基承载力等资料。针对工程中常遇到的四种土层分布情况,说明基础埋深的确定原则。 1)自上而下都是良好土层,在地基受力范围内基础埋深由其他条件和最小埋深确定; 2)上而下都是软弱土层的轻型建筑,基础埋深由其他条件和最小埋深确定;如果地基承载 力或地基变形不能满足要求,则应考虑采用连续基础、人工地基或深基础方案。 3)上部为软弱土层而下部为良好土层。此时,持力层的选择取决于上部软弱土层的厚度。 若小于2m,应选取下部良好土层作为持力层;否则则应考虑采用连续基础、人工地基或深基础方案。 4)上部为良好土层而下部为软弱土层。对于一般中小型建筑物或6层以下的住宅,宜选择 上部良好土层作为持力层,基础尽量浅埋,即采用“宽基浅埋”方案。 连续基础:柱下条形基础、交叉条形基础、筏形基础、箱形基础。连续基础一般可看成是地基上的受弯构件——梁或板。 人工地基: 连续基础的特点:具有较大的基础底面积;连续基础的连续性可以大大加强建筑物的整体刚度,有利于减小不均匀沉降及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3).水文地质条件:有地下水时,基础应尽量埋置在地下水位以上,以避免地下水对基坑开挖、基础施工和使用期间的影响。对底面低于地下水位的基础,应考虑施工期间的基坑降水、坑壁围护、是否可能产生流砂或涌土等问题,并采取保护地基土不受扰动的措施。 (4).地基冻融条件 (5).场地环境条件:气候变化、树木生长及生物活动会给基础带来不利影响,因此,基础埋置于地表以下的埋深不宜小于0.5m(岩石地基除外);基础顶面一般应至少低于设计地面0.1m。 新基础的埋深不宜超过原有基础的底面,否则新、旧基础间应保持一定的净距,其值不宜小于两基础底面高差的1~2倍。如果不能满足这一要求,则在基础施工期间应采取有效措施以保证临近原有建筑物的安全。

建筑物基础埋深确定

建筑物基础埋深确定 姜伟郑永强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710003 西安) 摘要:建筑物基础埋置深度、主要解决建筑物的稳定问题,本文对各种类型建筑 物基础埋置深度要求进行了 综述,供技术人员参考。 关键词:建筑物基础埋置深度 建筑物基础应有足够的埋深,以保证建筑物的稳 定。建筑物基础埋深应根据建筑结构的型式、建筑结 构的高度等确定。 1、建筑物基础埋深一般应以室外地面算起;如地 下室周围无可靠之侧限时,应从具有侧限之标高算 起。 2、多层建筑如满足地基稳定、地基强度及地基变 形要求、同时又考虑了地沟、管道等因素后,基础宜尽 量浅埋。除岩石地基外。基础埋深不宜小于500mm。 3、一般情况下,基础埋深宜不小于冰冻深度;若 采用灰土基础,冰冻深度应算至灰土顶面;若为砼基 础、毛石基础,冰冻深度应算至基础底部或砼垫层底 部。当建筑基础底面之下允许有一定厚度的冻土层 时,可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 - 2002中 5. 1. 8确定。 4、在填方整平地区,基础两侧的填土顶面标高基 本相同时,可自室外填土地面算起。 5、对坡地或山地,建筑四周室外标高一般不等, 则基础埋深应自室外标高低的一侧算起。 6、对带地下室的建筑物,当为整体基础(如箱基、 筏基等)四周外墙侧限好时,则基础埋深可自室外地 面算起;当仅有一层地下室,或若为独立基础或条形 基础时,应从地下室室内地面标高算起。 7、当高层建筑与裙房在±0. 000 以下连为一体 时,则基础埋深应自室外标高算起。 8、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设置沉降缝时, 可按以下情况区别对街: (1) 、高层建筑有地下室而裙房无地下室,则高层 建筑及裙房的基础埋深均从室外地面算起。

基础埋深确定方法

基础埋深确定方法 建筑物基础埋置深度、主要解决建筑物的稳定问题本文对各种类型建筑物基础埋置深度要求进行了综述供技术人员参考。关键词:建筑物基础埋置深度建筑物基础应有足够的埋深以保证建筑物的稳定。建筑物基础埋深应根据建筑结构的型式、建筑结构的高度等确定。1、建筑物基础埋深一般应以室外地面算起如地下室周围无可靠之侧限时应从具有侧限之标高算起。2、多层建筑如满足地基稳定、地基强度及地基变形要求、同时又考虑了地沟、管道等因素后基础宜尽量浅埋。除岩石地基外。基础埋深不宜小于500mm。3、一般情况下基础埋深宜不小于冰冻深度若采用灰土基础冰冻深度应算至灰土顶面若为砼基础、毛石基础冰冻深度应算至基础底部或砼垫层底部。当建筑基础底面之下允许有一定厚度的冻土层时可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中5.1.8确定。4、在填方整平地区基础两侧的填土顶面标高基本相同时可自室外填土地面算起。5、对坡地或山地建筑四周室外标高一般不等则基础埋深应自室外标高低的一侧算起。 6、对带地下室的建筑物当为整体基础如箱基、筏基等四周外墙侧限好时则基础埋深可自室外地面算起当仅有一层地下室或若为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时应从地下室室内地面标高算起。 7、当高层建筑与裙房在±0.000以下连为一体时则基础埋深应自室外标高算起。 8、当高层建筑与相连的裙房之间设置沉降缝时可按以下情况区别对街:1、高层建筑有地下室而裙房无地下室则高层建筑及裙房的基础埋深均从室外地面算起。2高层建筑和裙房均设地下室若沉降缝地面以下处用粗砂填实时则高层建筑及裙房的基础埋深均从室外地面算起。否则应视为无埋深。 9、邻建建说:当原有建筑物的地基为天然地基或复合地基时为保证在施工期间相邻的已有建筑物的安全和正常使用基础埋深或基坑开挖深度不宜深于已有相邻建筑物的基础。在不得已情况下当新建建筑物之基础埋深或基坑开挖深度深于相邻已有建筑物的基础时其基础之间的净距或已有建筑基础外缘到基坑开挖外缘之间的净距不应少于高差的二倍。此要求如不能满足时必须采取可靠措施。 10、高层建筑基础的埋深宜以下要求1、天然地基或复合地基可取1/15H2、桩基可取1/18HH为室外地面或约束侧限标高至主体结构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