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汕头小公园民族志研究

汕头小公园民族志研究

汕头小公园民族志研究
汕头小公园民族志研究

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 2008级

组长:苏碟琴

组员:欧肖钰、高敏、刘艳君、陈锦艳、李秋兰、陈洁芳、高敏红、肖骁、张中宁

人在改造中的小公园

——对小公园拆迁重建与居民生活、商业活动的民族志研究

目录

1. 研究的缘起 (1)

2.小公园的介绍 (2)

3.小公园改造项目的进展 (2)

商业行为与居民生活状态 (3)

4.小公园的商业行为状况 (3)

5. 小公园居民的生活状态 (5)

小公园中的人的情感、经验与看法 (9)

6.搬与不搬的两难 (9)

7.人在小公园的足迹 (11)

8.人对小公园发展的看法 (15)

9.小公园的卫生和治安影响居民情感与看法 (19)

讨论和思考 (23)

1. 研究的缘起

自1932年南生公司建成以来,在小公园一带引起了商业的相互依赖和竞争关系,从此小公园一直是汕头城区的中心,素有“百载商埠”之称。几十年以来,小公园以其独特的中西合璧骑楼和繁华的独特风貌而在汕头的历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这里的建筑和人都对汕头市民产生很大的影响,在市民心中也有着特别的地位。但是经过几十年的变迁,商业网点的变迁,骑楼建筑也因各种安全和发展问题,急需拆迁重建,小公园开始衰落。因此里面的居民也随着老城区的变迁和改造表现出多种多样的、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独特现状。

课题研究员曾多次走访小公园,游览小公园的骑楼建筑,与小公园的居民聊天。小公园

作为汕头的历史印记,当看到小公园日益破败的楼房以及屡有抱怨的居民,引发了研究员关于小公园的历史建筑风貌保护区的改造,关于其中居民的生存状态的思考:如此独特的骑楼,是拆迁还是改造?拆迁与改造对小公园的商业有何影响?在改造过程中,小公园居民的日常活动、生活习惯、邻里关系与交通是一种怎样的情况?小公园居民对小公园感情究竟有多深,他们对小公园的未来持有怎样的看法?而又是怎样的因素影响着他们的看法?那么小公园今后究竟何去何从?通过研究员接近两个月的资料搜集、实地考察和深度访谈,获得了大量关于小公园改造及其居民生存状态的相关信息,运用各种分析方法分析,从而揭示课题研究的主题。

2.小公园的介绍

1929年,因着商业的发展和市政的建设,国平路和安平路相继拆迁改建,政府规划以小公园为汕头市的商业中心,以“四永一升平”(即永安街、永泰街、永和街、永平街和升平路)的格局来发展。这里商贾云集,商铺林立,当时的大商号有:照相业的介仁、昆明相馆;钟表业的亨达利;百货业的南生公司(后改百货大楼)、华强百货;糖果饼乾业的李益大、太阳光以及联华西药房、秦盛电器等。[1]

而中山纪念亭更是作为小公园的标志而上个世纪30年代屹立至今。小公园地形呈现扇形,以中山纪念亭为中心呈放射状,呈现出具有中西合璧的骑楼的建筑特色,展现了潮汕地区特有的多元复合的地缘文化1。但由于小公园的地理位置有一定的局限性,小公园以前依托港口,是经济中心,但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公路的发展,小公园的地理位置的局限凸显出来,小公园往西是梅溪河,再往西是牛田洋,属于滩涂。因此交通地位日益显微,汕头的经济发展向东移,所以导致了城市中心的东移和小公园的相对衰落,但因此小公园的特殊格局被很好地保存了下来。

3.小公园改造项目的进展

1987年,小公园被定为危房而进行改造,改造地区总占地约270亩,但由于没有很好的规划,城市的公共设施没有跟上,继而产生了新的问题。1994年,政府重新研究计划,侧重于建设配套设施。1999年,汕头人大代表大会通过了由汕头规划设计院主要负责的《小公园历史建筑风貌保护区》规划。2002年汕头人大又通过了新的《小公园历史建筑风貌保护区规划》,市政局与开发商签定改造合同,中美建筑设计院负责建筑设计,汕头市规划局还专门成立小公园改造规划协调小组,规定其片区性质。2004年人大又通过了建设规划。

根据汕头市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对小公园历史建筑保护方面的决议》,决定采用在安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对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历史变迁和时代特点好的特色建筑进行加固维修原貌保护,对特色建筑因严重损坏等各种情况不能进行加固维修的,结合与其相连新建筑和周

1“地缘文化学”,文化学研究中从局部地理、环境关系及其引起的社会、文化差异与因缘关联,探讨地理区域文化特征与发展规律的社会科学。中国地理区域文化研究中有“东西”、“南北”等模式,比如,典型的徽商、晋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地域之间竞争的展开,也形成了不同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形成不同区域的城市群,比如,勃海湾、泛珠江与长三角等。

边的情况进行原貌重建,对较有特色但难以保留的建筑,移位重建于潮汕风情区。

小公园改造项目是汕头市首宗实行土地挂牌预约出让,拆建分离的旧城改造项目。由金平区政府包干拆迁补偿改造将分期分5批改造。 2004年,小公园一期”旧城改造项目系我市对外引资的一个重点项目,但后来由于后续拆迁资金无法及时到位等原因,使拆迁工作严重受阻,至2006年11月,在完成百货大楼背后13.2亩用地移交台商后,拆迁工作趋于半停顿状况。直至2009年7月30日金平区政府重新发布《房屋拆迁补偿公告》,实行对房屋补偿价格重新评估,适度提高补偿标准,使拆迁工作逐步恢复正常。。目前保护区31亩范围内还需拆迁房屋10240平方米,居民(单位)136户。[2]回迁安置区28亩范围内已全部完成拆迁工作,进入工程建设施工阶段。

商业行为与居民生活状态

4.小公园的商业行为状况

小公园最发达的路段是以安平路为商业,骑楼下的商店一家挨着一家,生意非常好,大部分的商店都是国营的。尤其是到了年底,汕头各地的群众都前来办年货。无论是卖什么商品的商店都是人头攒动,一派购销两旺的繁荣景象。受访人提到的安平夜市、南生百货大楼的兴衰与汕头商业活动的兴衰是紧密相连的。而升平路和国平路的商铺则以食店为主,飘香小食、福合埕牛肉丸、西天巷蚝烙、爱西干面等知名食店莫不起源于此。

那么小公园改造进程中对曾经的“百载商埠”究竟带来怎样的改变,给商铺生意带来了怎样的影响。以下表格是根据时间维度和商业内容维度,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绘制的。表格中列举的陈述来自各研究员(特别是对商业行为进行对应研究的研究员)的观察笔记,观点引述自受访者的原话。鉴于80年代市区城心中心开始的转移与1987年小公园开始有改造计划,我们把时间维度就划分为“拆迁改造前”和“拆迁改造中”。根据观察和访谈所得,商业内容维度划分为“商铺生意”和“商铺类型”。

商业行为

商铺生意商铺类型时间

拆迁改造前

1)以前小公园生意都很好的,人来人往。

——李先生(摘自高敏红的访谈记录)

2)那里的百货大楼当时很远地方的人都

去那里买东西,很多东西都卖。

——刘先生(摘自高敏红的访谈记录)

3)以前很多人的,一天至少一百个要理

发。这里的人几乎都认识我。我以前住在民族路

那边,道路两旁都挤满了人啊。尤其是老妈宫,

一到初一和十五,人真是多得不得了。升平路那

边也很热闹,都是商都,公路两旁都摆满了东西,

人都挤不过来的。

——陈伯(摘自李秋兰的访谈记录)

4)以前汕头经济好嘛,想过来多赚点钱,

总比在乡下种田好啊。那边很多房子都是这些年

建的,那个时候生意是比较好的。

——唐伯(摘自肖骁的访谈记录)

5)好几年前,安平夜市开业的时候,生意

很红火。我有一个亲戚在那里卖衣服的,他说在

这里做生意赚了不少。当时这里做童装生意的店

少,我的生意还是挺好的。

——小皇童装女店主(摘自刘艳君的访谈记

录)

6)当时南生百货公司呢,就相当于现在的

大型超市,人们买东西都喜欢往那跑,可能觉得

那里的东西比较好吧。

——通信特约代理维修手机的男店主(摘自

刘艳君的访谈记录)

7)以前的南生百货公司可谓是客源滚滚

呀,大时大节,那些人都会去那里买东西。楼梯

挤满了,人们就去坐那部上了年纪的电梯。那部

电梯虽然经常会坏,但听人说它是当时汕头最早

的电梯。

——陈伯(摘自刘艳君的访谈记录)

8) 以前政府重视,小公园发展得很好,

外面的人听说小公园,都说不错。

——印尼华侨(摘自陈锦艳的访谈记录)

1)以前比较多

地摊。

——唐伯(摘自

肖骁的访谈记录)

2)以前这段路

的店铺都是小食店

多。就西天巷里面的

西天巷蚝烙,很出名

的,还有卖粿条的

店、升平饺面店,米

油店(同平粮油店)

还有卖称的店(后来

在阿伯指点下得知

是香山衡器),以前

是国营的店。

——翁先生(摘

自张中宁的访谈记

录)

拆迁改造中

1)肯定是受到影响的啦,现在都没有人来这里

买东西了,这里的生意快做不下去了。

——刘女士(摘自高敏红的访谈记录)

2)我在这里抽了一个下午的烟,他的店都没有

什么进来买东西。

——李先生(摘自高敏红的访谈记录)

百货大楼没有人来了,就倒闭了,现在没人来

了。

1)流动摊贩减

少,生意冷清。

一位中年妇女,

骑着一辆三轮车进

入小巷,上面放了一

个桶,其他东西被布

盖住了,她边骑边喊

“糕粿”,但无人搭

——刘先生(摘自高敏红的访谈记录)

3)但是现在,除了几个熟人之外,都很久没有帮人理过发了。现在小公园很冷清了。

——陈伯(摘自李秋兰的访谈记录)

4)现在就不行了,经济不好嘛。

——唐伯(摘自肖骁的访谈记录)

5)后来就不行了,来的人多,多的是来看那些旧建筑的人,买的人少。前后围起一大片,无论是客流还是车流都减少了很多,安平夜市的生意很受影响,我这边就更不用说了。

——小皇童装女店主(摘自刘艳君的访谈记录)6)你说当年那么辉煌有什么用?现在什么都没有了。

——通信特约代理维修手机的男店主(摘自刘艳君的访谈记录)

7)现在商业中心转移了,政府也不重视,小公园渐渐没落了。

——印尼华侨(摘自陈锦艳的访谈记录)理。

——摘自欧肖钰的观察笔记

2)客源主要是街坊。

还是旧店铺生意好,老街坊嘛,都有感情。

——翁先生(摘自张中宁的访谈记录)

3)店铺很杂,现在都是私人承包了。

——翁先生(摘自张中宁的访谈记录)

综合以上表格中观察和访谈所得,小公园商业行为在拆迁改造前和中期的变化主要是:(1)商铺生意由盛转衰;

(2)商铺组成由以食店为主,部分摊贩为辅转变成的各类商铺并存;

(3)客源由汕头各地居民转变为小公园街坊邻里;

(4)商铺销售的商品由高档年货转变成低档日用品。

根据初步的资料整合分析可知,发生以上变化的原因是:

(1)拆迁改造工程进度的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交通,交通不便又导致了非小公园居民客源的减少。

(2)随着市中心的东移,很多居民迁出了小公园。他们把房子出租,廉价的房租吸引了很多低收入的外地人入住。外地人的经营理念与本地居民的经营理念有所不同,逐渐发展成为商铺种类繁多的集市。

(3)非小公园居民客源的减少导致商铺生意转变为倚重街坊邻里的生活消费。

(4)目前小公园的居民组成是留守的原居民(以老年人为主)和低收入的外地人。消费能力低下的居民组成决定了商铺转变成为以销售低档商品为主的杂货店。

5. 小公园居民的生活状态

(1)小公园的交通情况

既然交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商铺的生意,那么我们进而对小公园的交通现象进行了非参与式观察,观察的内容涉及交通工具的类型、使用频率与使用者性别情况。从这方面,课题研究员决定进一步考察小公园的交通工具是否满足居民日常所需。所以研究员在资料整合后,运用“归纳分析”的分析方法,归纳出交通使用情况的一般模式。

【16:18】一单车,一摩托从另一方向驶过,一年轻男子骑三轮车经过,一中年男子骑着单车手拿一根木条经过,一金发男子骑这摩托车从另一个方向驶过,一辆面包车经过【16:30】一辆26路公交车经过,一辆1路车经过,车上好像不少人,又一辆26路经过,又一辆26路从反方向驶来

【17:00】又一辆26路经过

【17:37 】经过一辆1路车

——《八角亭右侧升平路段观察笔记》肖骁

【11:00】14号,2号,7号公交车经过,其中7号公交车里面只有2个乘客。

【11:05】5号,18号公交经过。

【11:10】5号,14号,7号,18号,2号(里面只有5个乘客)公交经过。

【11:15】1号公交经过。11:20时5号,14号,5号公交经过。

【11:25】2号,1号,18号(里面只有4个乘客)公交车经过。

【11:30】7号,2号,14号公交经过。11:35时14号,5号,1号公交经过。

【11:35】14号(只有1个乘客),5号,1号公交经过。

【11:40】7号,5号(只有4个乘客)公交经过。

【11:45】2号,14号公交经过。

【11:50】7号(只有4个乘客),5号(4个乘客),18号公交经过。1号,14号(3个乘客)公交经过。

【11:55】2号,18号公交经过。

一个小时内有41辆公交车经过,可是只有3辆公交车是满载的,其他的36辆公交里面都是只有10以内的乘客,上座率很低,

【11:00】有31辆摩托车(包括两轮的电车)、4辆汽车(包括出租车)、4辆三轮车(包括电力三轮车)经过。

【11:05】有35辆摩托车、15辆汽车、9辆三轮车经过。

【11:30】有38辆摩托车、11辆汽车、10辆三轮车经过。

【11:55】有47辆摩托车、7辆汽车、6辆三轮车经过。

每5分钟内摩托成经过的数量占总车辆的79.5%,59.3%,64.4%,78.3%,平均为70.4%,摩托车占交通工具的大部分数量。

——《小公园升平路(中山纪念亭与民族路交界处)》观察笔记高敏红 04.18

【9:15】一摩托车缓慢经过。一妇人骑自行车经过。自东往西走。

【9:25】一个男人(年级略大)骑三轮车经过

【9:30】一个中年男人骑自行车往永泰街走去,自东向西方向行驶。一个伯伯骑着三轮车载着两个白色的大塑料箱子,和几个盆子从永泰街的东面拐入永泰二横街。一男人骑着黑色自行车从永泰街西方往东方走。两辆摩托车走过,

【9:35】另一位老伯伯骑着一辆老式自行车,往永泰二横街方向去了。

【9:40】两辆自行车经过男的那一位从骑近永泰大街自西向东方向走。一电动三轮车经过,司机是一男人。

【9:45】一男人开着摩托车从永泰街东边往西边走去

【9:50】一位年纪较大的男人骑着自行车从永泰街东边往西边走,一位身穿黑衣服的男人开着摩托车从永泰街的西往东走。

【9:55】一个头发凌乱的老奶奶骑着一辆放满杂物的三轮车,从永泰街的东边往西边方向走去。

【10:00】一位身穿白色衣服的中年男人骑着自行车在永泰街往西方向行驶

【10:15】一摩托车从永泰街口往东驶进。

——《永泰大街附近居民区》观察笔记陈洁芳 04.22

【9:35】18路车在等待发车,车站有5个人在等车,

【10:00】两台三轮车经过,停了下来招客,但没人理睬,于是,这两个黑皮肤的三轮车司机又驾着车离开了。

【10:15】14路车突然来了两班。

【10:20】7路车到达,一辆三轮车也同时抵达。

【10:25】14路车到。

——《八角亭至南粤大厦路段(右侧)》观察笔记高敏 04.22

【15:45】一位骑着摩托车带着红色安全帽的男性M3向安平路的路口驶出。

【15:55】一位女性骑自行车经过。

【16:05】带着红色安全帽的男性M3开着摩托车从打锡街对着的小巷出来。一位开着摩托车送煤气的男性经过,进入4号的那条巷子。

——《行街两侧居民区》观察笔记苏碟琴 04.26

从以上观察笔记,可归纳得出出交通使用情况的三种一般模式。

模式1. 小公园居民的外出的首选交通工具是摩托车。

小公园居民所使用的交通工具有公共汽车、摩托车、自行车、汽车及三轮车。

摩托车出现的辆次为128辆次,自行车出现的辆次为9辆次,三轮车出现的辆次为34辆次,汽车(包括出租车)出现的辆次为34辆次。

模式2.小公园的公共交通环境比较便利,但小公园的居民并不经常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途径小公园的公交线路有1路、2路、5路、7路、14路、18路和26路共7路,占汕头总公交路线的20%。但是,公交车里的乘客并不多(80%以上的公交车内不超过10人),等车的人也不多(少于10人)。

模式3.在这些交通工具的使用人群当中,摩托车以年轻和中年男性使用为主,自行车以老年男性和妇女使用为主、三轮车则以中老年男性使用为主,汽车以中年男子使用为主,公共汽车则是各个男女老少均有使用。

从以上的一般模式可以得出结论:小公园如今的交通能满足居民的日常需求。但是居民却没有有效使用公共交通。

(2)日常活动、生活习惯、邻里关系

为什么公共交通得不到有效的利用?这与小公园居民的日常生活,包括活动与生活习惯有一定的联系。因此,课题组研究员决定对在拆迁改造的大背景下的居民的日常活动、生活习惯与邻里关系进行了研究,也从中发现的了与其相关的一般模式。

【16:10】14个人在亭内多为老年人,少数为中年人,9人在亭中围坐打扑克,多数人在下象棋,打扑克以及聊天,亭子中写有天下为公字样,一人在亭中看报纸。

【17:25】再右是一间五金店,一名中年女子穿着睡衣从店内走出来关门。

——《八角亭右侧升平路段观察笔记》肖骁

【11:25】一个中年妇女拿着菜到永瑞*这间裱铺,和这里的老板进行一手交钱,一手换菜的交易。25分钟后,老板用盆装着菜,在门口边洗菜。看他们的熟练度,应该不是第一次这样做了,不过有待考证。不过由此可见,这里的人的邻里关系应该不错。

【11:30】一个骑着自行车的中年妇女在锁店里买锁,这是我今早以来第5个穿睡衣出街的女人

【11:50】中山纪念亭里面没有人,垃圾倒是有很多,外面的石凳上有三个老人在打牌,两个老人在围观,一个中年妇女在吃饭。

——《小公园升平路(中山纪念亭与民族路交界处)》观察笔记高敏红 04.18

【9:15】一位老奶奶右手手里提着菜,左手拿着购物袋,走进永泰街,从西边往东走。

【9:20】两位长发妇人走到沙井位置,青蓝色衣服的妇人手中拿着毛线,两人以某种方言交流,另一穿桃红色上衣妇人拿出几颗糖给了拿毛线的妇人。拿毛线的妇人撕开糖纸就吃糖了,糖纸扔在街上。青蓝色上衣妇女将牛奶糖给那位和男人一起走过的的小男孩吃,并给他剥糖纸。

【9:30】一身穿玫红色碎花上衣的中年女人从永和三横街走向永泰街往西方向走去,她一手提着一袋肉丸,一手拿着菜。

【9:35】青蓝色衣服的妇人大约在永泰街29号门前织毛衣。旁边是一小孩在和一位刚洗完头身穿粉红色睡衣的女人,他们在玩耍。一男人在旁边看着他们。

【9:45】一男人开着摩托车从永泰街东边往西边走去,右手边挂着一袋鱼。刚才化了妆身穿白色衣服的女人手提一袋豆角走回永和三横街。

【9:50】一位老奶奶两手拿着菜从永泰街东边走入西边。一位老奶奶右手拿着一袋鱼从永泰街东边往西边方向走,

【9:55】刚才一男一女一小女孩走出巷口的那个男人现在骑着摩托车载着小女孩回到永泰街往东方向走了。刚才载小女孩的男人有骑摩托车从东边往西边骑出永泰街,摩托车左边挂着很多菜。

【10:00】一位身穿白色衣服的中年男人骑着自行车在永泰街往西方向行驶,自行车车篮上放着菜。一男人身穿条纹衣服,手里拿着一袋菜在永泰大街从东往西走。

【10:05】刚才身穿白色衣服化着妆的女人,穿着一双黑色高跟鞋,手里拿着一瓶营养快线在永和三横街和永泰街交界处喝着。她一口一口的慢慢喝,而且到处张望,所以感觉挺闲的。身穿红色衣服的女人与身穿白色衣服的女人在永和三横街里织毛衣,另外一穿红色衣服的女人过来找他们,交谈了一会,然后走到接口回头,左手撑墙。看着他们织毛线。

【10:10】两位织毛线的女人,继续和红衣服的女人聊,

——《永泰大街附近居民区》观察笔记陈洁芳 04.22

【16:10】小公园纪念亭约有35~40人,5个棋牌摊,以中老年男性居多,可见的白头发的老翁有15个,有两个老年妇女(都吸烟)。人群中只有3~7个人穿皮鞋,其他都穿凉鞋或拖鞋。

——《八角亭右侧右侧的升平路段》观察笔记张中宁

【10:25】 14路车到。陆续有三个人拿着菜经过,都买了很多,一只手都拿不齐,其中一个是老伯伯,另外两个是中年妇女。

——《八角亭至南粤大厦路段(右侧)》观察笔记高敏 04.22

【11:15】一名衣着时尚的年约22岁的男子拖着一条大狗去散步,男子脚步轻快。

【11:42】一名年约50岁身穿睡衣的妇女拿着一个盒饭走向中山纪念亭的方向,找到

一张椅子,坐下来开始吃饭

——《小公园升平路(中山纪念亭到与民族路交界处)》刘艳君 04.22

【9:25】左边一个大概十岁的小女孩抱着一位大概一岁的小孩,把他举上又举下,这样记下后,抱着小孩往十字路口走来,还疑惑地看着我们,小孩带着两个红色的小手套;

【9:34】右边,不停地传来说话声,笑声

——《小公园永泰大街(永和三横及永泰二横十字路)》李秋兰 04.22

【15:50】四位坐在打锡街口的妇女:穿着红色外套的妇女F2织一条红色的巾;坐在F2旁边的穿着有花纹刺绣的衣服的妇女F3正在织灰蓝色的巾;挨着F3坐在打锡街转角处的穿紫色衣服的妇女F4在织黄色的巾;离她们较远的妇女F5穿蓝色衣服,坐在21号房子侧前方,正在编鞋。

——《行街两侧居民区》观察笔记苏碟琴 04.26

我有一个访谈笔记与此有关

从以上资料中,归纳总结出关于小公园居民的日常活动、生活习惯与邻里关系的一般模式:

1、小公园的退休中老年人在闲暇时通常会聚集在中山亭聊天或者打牌。

2、小公园的妇女在空闲时都会做些针线活和手工活,或帮补家计或打发时间。

3、小公园里的男人大多数会帮忙买菜,不会太过注重“男主外,女主内”的说

法。根据观察笔记,共有5名男性提着或载着菜,占观察时段内买菜总人数的41.7%。

4、小公园的女性居民有穿睡衣上街的习惯。

5、小公园里的居民的邻里关系都不错,大家都相处融洽。

小公园中的人的情感、经验与看法

无论小公园的改造进行到哪个阶段,到底缓了多少次,可是最先体会到改造项目带来的困境或喜悦的是生活其中的居民。

6.搬与不搬的两难

对研究员的访谈记录和观察记录进行分析之后,在政府拆迁改建小公园的大环境下,围绕小公园拆迁引起的“搬与不搬”的问题,运用“类型分析”的分析方法,把受访人进行分类,进而分析每类人的基本生活状况,对相关问题的意见以及对小公园的情感归属。

受访人大致分为5大类:还没搬走,同时不想搬走;已经搬走了,但舍不得;已经搬走了,对小公园没有太多留恋;还没搬走,有钱就搬,没有舍不得;不确定搬与留,但对小公园很留恋。

还没搬走,同时不想搬走:

江奶奶(由陈洁芳进行访谈)住在小公园40多年,对小公园的拆迁感到很无奈。虽然政府的拆迁停滞不前,但她表示,要是真的拆了现在住的地方,也只能搬出去跟孩子们住在一起。而且江奶奶因为在小公园住的时间很长,她表示搬走会让她感到舍不得。

杨女士(由高敏进行访谈)今年55岁,在小公园长大,在小公园工作,直到道现在都在小公园生活,对小公园很熟悉,知道什么东西该到哪里去买。而对新区,却感到陌生。而且认为很多传统的东西,在小公园买的话会很方便。她表示,政府的拆迁项目,使得很多老房子分散得很零散,老城区的正在逐渐偏离原来的样子。

陈伯(由刘艳君进行访谈)算是见证了小公园从繁华走向衰落,对小公园也有着很美好的童年回忆。认为自己已经一把年纪,是不会离开小公园的(似乎觉得有生之年,住的地方都不会被拆)。对小公园的拆迁,他觉得应该支持,因为改建可以使城市发展的更好,但最好保存一些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对于他本人而言,是不想搬走的,但并不是因为舍不得,只是因为年纪大了,不适合搬迁。

翁先生(由张中宁进行访谈)41岁,是正章洗熨店的老板,自祖辈起就住在小公园。政府的改建,使得很多旧建筑都消失了,比起新的建筑,他还是比较留恋旧的骑楼、浮雕。他没有打算过要搬,并且表示,对小公园的街坊都很有感情。

这一部分“还没搬走,而且不想搬走”的受访者都是中年或者老年人,小公园见证了他们人生历程中的很大一部分。同时,他们认为小公园的拆迁,很多地方都不了了之,因此拆迁项目肯定需要一个更加长的时间才能完成,所以都是先安住在原地,到时被迫要搬也是没办法的事,真的拆到自己门前再另做打算。但对小公园有着不可磨灭的感情,同时也不想搬走。

已经搬走了,但舍不得:

陈逸先生(由陈洁芳进行访谈)从一出生就住在小公园,大概40多年。三四年前政府查房,并且在西提那边帮其找了一个公房,陈逸先生就搬走了。搬走后,偶尔会回来小公园看看。他表示对这里肯定会有点舍不得,毕竟在这里出生,并且一直住了那么多年。对于政府的拆迁工作,他认为首要问题是资金,他本人也“希望小公园能够变漂亮”。

孙先生(由欧肖钰进行访谈)已经搬离了小公园,但在小公园里面有经营一个报刊亭,并且已经经营了九年。他认为,在新区那边住的是商品房,邻里间沟通比较少,而在小公园这边,可以跟邻里相处得很好。虽然已经在新区那边住,但在小公园住习惯了,搬离的时候还是感到舍不得。同时,他认为政府的拆迁工作,对小公园而言,是一种可惜,“拆了就没了”,“政府都不管老区了”,对拆迁工作不甚赞同。

这些受访者都已经搬离了小公园,但由于各种原因而回到小公园,看望朋友或者工作。熟悉的环境,加上几十年累积下来的邻里关系,使得他们对小公园怀有一份深厚的感情。

已经搬走了,对小公园没有太多留恋:

赵克富(由苏碟琴进行访谈)从小就在小公园里面住,在文革时期还曾经在小公园站岗,后来搬到了衡山路那一带。访员遇到他的时候,碰巧是他来小公园附近探望朋友。他表示,现在住的地方环境比小公园好很多,但是邻里关系却显得有点梳理,因为很多人“一关上门就是住在那里”。

但是由于现在有了新房子,有了更好的生活环境,所以对政府要拆掉自己在小公园的旧房子,也不是很在意,因此都很少会去考虑政府的拆迁项目。但同时,他也认为,重新改造后的小公园,就不是原来的小公园了。

他也表示,小公园的卫生状况不是很好,并且用“肮肮脏脏”去形容小公园那边的环境,因此他也很少会回到小公园里面。

这位受访者是以小公园的生活条件为优先考虑因素,因此觉得搬离小公园是一件好事,因为新的居住环境比小公园好很多。而对小公园的情感,则考虑得相对就较少。

还没搬走,有钱就搬,没有舍不得:

刘先生(由高敏红进行访谈)在访谈中直接表示没有舍不得,他坚持说“政府有钱给我,我才搬,没有钱我不会搬的。”表明他本人对政府的拆迁项目并不满意,对拆迁引起的居民安置问题颇有微词。他还表示,有钱的人家早就搬出去的,而家里环境不太好的,就像他本

人,只能在小公园候着,走一步算一步。

男店主(由刘艳君进行访谈),今年32岁,也是从小在小公园长大的。现在在在一家手机维修点里面做技术人员,一直守着这个店。对小公园的拆迁,他认为是迟早的事,因为政府要从新规划。然而拆迁却不是一见容易的事,首先居民赔偿的事情就很难解决,而且,在目前,小公园里面的很多项目都只是搞了一半,因为各种原因(资金是首要)而停滞了下来,总总原因,使得他对拆迁一事没有太大的信心。但说到搬迁,他却认为那是大家都希望的事,他认为谁都会想搬到新区的洋房,有钱就搬。

这两位受访者,相对而言,显得比较现实,而且自身的生活条件并不算非常好,认为钱是搬离小公园的必要条件,有钱就会搬离小公园,到环境更好的地方生活,对小公园的归属感表现得并不明显。

不确定搬与留,但对小公园很留恋:

陈伯(由李秋兰进行访谈)是一位65岁的理发师,认为小公园的重建之所以停滞了下来,是因为在资金上出现了问题。他认为自己的孩子应该要有自己的工作,因此不会长期回小公园住。而当问及他自己的时候,他却没有意识自己将会在这里住多久,“像我年纪那么大,什么时候走了(过世)都难说。”搬与留,他认为不是他自己能够掌控的事。但是,对小公园的拆迁改建,陈伯却很有信心,认为拆迁会使小公园的发展越来越好,而且认为像“游乐场”这样的建筑,以后都可以在小公园看到。

同时,他很喜欢在小公园的邻居,觉得大家一起打牌,下棋,很有意思,对小公园怀有很深的感情。

像陈伯这样的受访者,年龄明显已经较大,对未来的生活抱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但同时,对小公园的归属感却流露得很自然,对邻里街坊都有一份感情在里面。

7.人在小公园的足迹

为了探究小公园居民情愫的根源,课题研究员决定用小公园中的人的声音来讲述他们个人的独特的经历与故事。进一步深入他们的内心世界,并试着了解他们对小公园不同的情感,分析情感的根源。

1)独守天门伯公

今年69岁的江奶奶,住在小公园大概40多年了,是小公园永兴街28号对面南天门伯公的管理者,看守天门公已经18年了。她每天早上都会先到这里诵经,然后整理贡品。如果有人来这里拜祭土地公,她就会热心地帮忙。现在小公园要拆迁,她突然不能再到南天门伯公来看守管理的话,“当然很不习惯啊”,江奶奶说。

分析:江奶奶对于小公园是有感情的,而且不是很想搬迁离开小公园,因为她毕竟守候管理南天门伯公已经18年。对于一个自己管理长达18年的伯公,通过朝夕相处,如果突然间离开了,不再重复以前的生活,江奶奶说,很不习惯。即使这个环境现在显然不比从前,但是却是因为有自己的一份感情在里面而舍不得,还是觉得原来的地方好。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其他不愿意搬离小公园的居民的想法。

2)舍不得这株喇叭花

家住小公园新康里右巷4号的陈逸叔叔,今年大概四十多岁了,一出生就住在小公园了。由于自己住的是公家房,现在小公园要拆迁,大概三四年前就搬了出去。但是他很舍不得家门前的那株长得旺盛的喇叭花。虽然现在搬出小公园了,但是陈叔叔一有空就会回来这里看

这株喇叭花,妻子几乎没有回来过。但是他静静地站在一旁,看着开得正旺的喇叭花。时而用手弄下叶子,时而弄下花茎。“多多少少会有点舍不得,毕竟在这里出生,住了那么多年。”陈叔叔无奈地说。

分析:跟江奶奶的情况差不多,从陈叔叔常常抽空回来看门前的喇叭花,虽然是个很容易被人忘却的举动,但是却体现了陈叔叔对于这株喇叭花深深的爱,更是对自己以前在小公园生活的点滴生活的深深怀念。

3)“对于我是没有什么感觉的”

今年21岁的年轻张小姐,家里有7个人。她家现在步行街那边开了一家卖衣服的店,她上完高中就过去帮忙了。家里人都住在一起的。以前她舅舅还在的时候,会带她和妹妹一起到南生百货那边玩,还会买衣服和买东西给她们。可是后来舅舅去深圳了,就很少在这边玩之类的了,小时候都经常在这边几条街玩捉迷藏游戏。不过她说现在跟她差不多大的人,对这里都没什么感情,但是像她爸和舅舅的样的,对这里很有感情的,他们有时候也会说起这里以前是多么的繁荣,但“对于我是没有什么感觉的。”张小姐说。

分析:小公园对于现在五六十岁的老年人印象更加深刻,因为他们的童年时代正是小公园繁荣昌盛的时候,小公园当年华丽独特的骑楼建筑深深吸引着这里的居民,百货公司或者中山纪念亭等这些建筑都是小孩子玩耍的好地方,都写满了他们的美好回忆。但是对于现在二十多岁的年轻一代,不繁荣的小公园对于他们而言,是没有多少的印象和感情。

4)“不要变剩女”

今年55岁的杨女士,退休前曾经是小公园内某百货公司(位于现在百货大楼对面,后来拆了)的营业员,但是现在退休后,不希望闲在家里,就跟弟弟合资经营了一家小小的早餐店。每天早上很早就起来,然后做早饭给孩子们吃,接着上街买菜。偶尔会上QQ。她说字一个一个慢慢打,有时候看到孩子在线,就会找他们聊天。如果看到兄弟姐妹也在线的话,就可以说先最近发生的事情,拉下家常之类或者发一下图片。虽然杨女士已经是年过五旬的人了,但是似乎一点也不落后。她竟然津津有味地跟我们这些年轻人谈论“白骨精”——“就是白领,骨干,精英”。并友善提醒,如果毕了业,赶紧嫁了,不然就变剩女了。

分析:从五十多岁的杨女士也会上网,可以看出网络的普及普遍,同时也在表明,小公园的人们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网络给他们带来了更加精彩的世界另外一个方面也表现了,小公园搬出去的人们也不少。因为如果是以前,邻居好友都在的话,五十多岁的老人,最喜欢做的事情莫过于跟邻居好友拉拉家常,说说笑,但是由于小公园拆迁,已经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搬了出去,小公园本地人少了,外地人反而增加了。

5)跟上时代潮流的手机维修店主

32岁的通信特约代理维修手机的男店主(不愿透露姓名),说到自己年轻的时候喜欢往外面跑,大概年轻人都这样。当年,他就跟着舅舅跑船,也曾经帮人搬货。后来觉得这样做实在没有什么前途,于是就回家帮老爸看店。当时,他爸爸开的是凉茶铺,生意还算过得去,后来随着小公园凉茶铺越开越多后,生意就不怎么好了。但是老人家不怎么想换生意,于是坚持开凉茶铺。后来由于老爸年纪老后,就轮到他来掌管这个店。而他并没有顺从父亲的意思,很快把凉茶铺换成了手机维修,说是要跟上时代潮流。

分析:潮汕地区的人是出了名的有经商头脑,很多当地的年轻人都是不愿意待在本地,而是往外面跑,出去经商下海,赚大钱。潮汕地区很多名人就是这样富裕起来的,大家最为熟悉的李嘉诚先生就是其中典型的例子。而通信特约代理维修手机的男店主,虽然接过了老爸开的凉茶铺,但是发现手机维修更有市场效益,于是就改为手机维修了,看出潮汕人所特

有的经商特色。

6)乐观生活

家住小公园永和街51号的陈伯,今年65岁了,带着一副眼镜,一副和蔼慈祥的样子,稍微发福的身体,整个人看起来像雅儒。从华侨中学毕业出来后,就在这边开了个理发店。他说到自己招收学习理发的学徒有好几百个,现在他们都分散到全国各地开店了。以前的小公园经济很繁荣的,生意也很好,“一天至少一百个要理发。这里的人几乎都认识我。”陈伯很得意地说到。以前民族路那边,道路两旁都挤满了人,尤其是老妈宫,初一和十五,人多得不得了。不过,现在小公园已经很冷清了。

陈伯年轻的时候,在华侨中学读书,那时候喜欢玩各种各样的乐器,比如吉他,电子琴等等。年轻时候的那些照片,有拿着吉他在湖边唱歌的,有跟好友一起耍功夫的等等,这些记录青春岁月的可贵照片,陈伯一直小心翼翼地收藏着,每次拿出来给大家分享他年轻时的那些美好记忆时,陈伯的脸上就露出了一朵朵好看的皱纹花。

陈伯说,自己特别喜欢唱歌。以前都是唱那些革命歌曲,但现在跟着5岁的外甥女一起唱流行歌曲。比如《隐形的翅膀》,《还有多少明天》《香水有毒》等等,他都能朗朗上口。他自己家里有电视,DVD机及音响,所以,平时没活的时候,陈伯就会高歌一曲,满足下自己的歌瘾。

陈伯是个乐观而且十分注重体育锻炼的老伯。他说,体育锻炼很重要,没有健康的身体,学习,工作,生活都没有保障。他自己每天坚持锻炼至少一个小时。其实,陈伯家里很简陋,没有任何体育设施,但是陈伯却能坚持做到锻炼身体,他是有自己的秘诀的。比如,陈伯把家里的两张木制的有背椅子称为双杠。他站在两张椅子中间,然后两手用力抓稳椅子的背柄,先向下一蹲,然后向上一跃,就可以做双杠运动了。而陈伯所说的单杠呢,则是指自己卧室跟大厅连接的一道门框。只要向上一跃,牢牢抓住门框就可以做简单的单杠运动了。家里的柜台上放着毽球,这也是陈伯平时锻炼身体的好用具。爬山,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陈伯喜欢跟几个好友在空闲时间到礐石爬山。平时还喜欢下围棋。生活是多姿多彩。他说:“每天都要很开心,不要生气,也不要发脾气。”例如,如果去卖菜时,不小心钱被偷了,就不要回家来生气伤心。即使生气伤心,钱又不会回来,而且这样很容易高血压啊,更容易生病了,划不来了嘛,所以还是要想开点。陈伯具有良好的心态。

分析:居住在小公园的汕头本地人,是少之又少了,陈伯对于事情已经看得很开,像问到如果有一天要搬出小公园是什么感觉时?他说,如果政府出台相关要搬迁对小公园改造的话,那就只好搬迁了。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的生活方式和一种乐观的生活心态的陈伯并不是多数代表。

7)童年的乐趣

在中山纪念亭遇到了一位姓陈的阿伯。他说以前南生百货公司可谓客源滚滚啊,人们都喜欢到那里买东西。当时百货公司的楼梯挤满了人,人们就坐在那部上了年纪的电梯,虽然它经常坏,但是,听说是汕头最早的电梯。陈伯介绍说:“我还很小的时候经常跟伙伴们去那里玩电梯,上上下下,见到公司里面的管理人员撒腿就跑。因为如果跑慢给他们抓住的话,可是要挨打的。呵呵~”

小的时候,陈伯经常跟着老爸去戏台看戏,因为那时候没有什么娱乐活动,看戏就是当时最大的乐趣了。“在家门口就能看戏,你说多幸福啊。”陈伯脸上露出了回忆时幸福的微笑。他还介绍说,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业余的戏班在这里演出,看戏的人那是多得不得了。但是可惜的是,当年的戏台在文革期间却被拆了,后来一些侨商回来捐资才重新建立了这个亭子。

分析:正如前面分析年轻的张小姐一样,现在是65岁的陈伯,对于小公园是很有印象

记忆的。童年发生在小公园的点点滴滴,他都还记得,而且一谈起来就十分兴奋。所以,类似于老一代,小公园写着太多太多关于生活的酸甜苦辣,写着他们的悲欢离合,所以,对于小公园,他们充满了感情。

8)汕头的“手写对联第一家”

廖健荣,男,67岁,籍贯为潮州,书法师、中国书画家协会理事、汕头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以卖春联、书法条幅为生。他年轻时当过海军,是一名舵手,在广州呆过5年,回来后在一家国营的五金厂当过职工,后来自己开店卖字,他的店已经在永平路存在了37年了,是汕头的“手写对联第一家”。

9)文革的那些事

赵克富,男,68岁,已退休,30年前住在行街3号。赵伯17岁就参加工作了。因为那时候他父亲是工厂里,他也就在工厂里面工作。

赵伯家里有8个兄弟姐妹,父母供其读书挺艰难的。还好父亲有在工厂里工作,母亲也有做生意。但是就在他读初二那年,爆发了文化大革命。那时候,被调到上面站岗,还走坞桥。“我们是公司叫到哪里,就到哪里,顺着路走。晚上也要巡逻,看看有没有抢劫、有什么被破坏的。”站岗的时候看到有人要过来拆掉桥。据赵伯的回忆,文革的时候,小公园有受到破坏。那时候破四旧,破迷信的时候,百货大楼这边就被搞掉。文革过后,赵伯被派去了解那些说自己被冤枉的人的家庭背景,好的就帮他们平反。“当时就是为我那间公司的人。我被派到局里,帮他们平反。”赵伯说。不管是谁,只要到局里说有谁是被冤枉的,赵伯他们就会去调查,主要是上门了解情况,如果情况是属实的,就替他们伸冤。算是为国家做点事情吧。赵伯坦言,文革过后,走的人并没有重新回到小公园,主要是因为当时是文化大革命批斗,殴打,都不敢回来了。不过,当时文革时,曾经有戏团在小公园里做戏,到处走动,很多人围过去看,但是赵伯却没有,因为他并不喜欢看戏。现在退休后,会到处走走,比如到朋友家里坐坐,喝喝茶等。

分析:文革对于整个汕头地区破坏还是很大的,这也是为什么全国第一个文革博物馆会在澄海建立,纪念文革发生的悲惨故事。对于小公园而言,仍然避免不了要提及文革那段伤心的故事。而这些陈年旧事更加把人们与小公园紧密联系在一起,一起度过艰难岁月,记忆更是深刻,即使这段记忆大家都不愿意再提及。

总体分析:

现在居住在小公园的汕头本地人,对于小公园是有深厚感情的。比如那位江奶奶,一直守着南天门伯公都18年了,如果小公园拆迁后,她将不能继续管理,她坦言很舍不得。已经搬出去的陈逸叔叔,会经常抽空回来看望以前家门前的喇叭花。这些都可以看出,现在小公园面临拆迁重建,其实很多居民是对其有感情的,毕竟居住在小公园都有几十年的时间了。而家住永和街51号那位陈伯在谈到自己最留恋小公园的是什么时,他毫不犹豫地说是:“邻居。”大家都一起住在小公园几十年,平常一起下棋等,小公园拆迁后,很多市民都搬出去了,当大家回忆起以前的生活时,尤其是老一代的大伯大叔,其实心里是很感慨的。

他们小的时候,有百货公司,人多,物多,小孩子很喜欢那里,经常去百货公司凑热闹。还有中山亭这边的戏台,是小公园居民最大的生活乐趣。对于老一辈居住在小公园的人来说,这里都充满了回忆。但是对于80后或90后的年轻一代,他们的成长也是小公园开始走向衰落的时候,所以,对于小公园没有太多的感情,就好像那个年轻的张小姐说的那样,小公园“对于我是没有什么感觉的。”

但是,其实人们的生活是可以保持乐观心态的。比如居住在永和街51号的陈伯说,一

定要开心,快乐,这样学习,生活,工作才有保障。坚持锻炼身体,爬山,下棋等等善于发现生活中的乐趣。还有55岁的杨女士,不但会上网,还了解到网络带来的兴趣,知道了不少关于网络的新词,这些都增添了生活的乐趣。

8.人对小公园发展的看法

由于小公园居民因为年龄,而经历的故事与收获的经验各不相同不同,课题研究员决定运用“分层分析”的分析方法,来探讨小公园周围居民对于小公园的感情和小公园发展情况的不同看法,讲受访人群大致分为了老中青三个层次进行分析:

老年人:

年龄姓名情感对小公园发展的看法

69岁江奶奶1、如果小公园真的拆了

你怎么办啊?

没有什么怎么办,拆了

就搬去孩子那里住。现在孩

子们都大了都搬到外面住

了。

2、不会舍不得吗?

当然舍不得,都住了那

么多年了,但是那也没办法

啊。

1.我住这里大概40年了吧。小公园天天说要拆,都说了好多年了。差不多6年了。你看那边围起来了,就是一直没有建啊。

2.现在在这里住的大部分都是外地人啊。很多都是在这里租房子。

64岁国平食杂

店老板

唉,没什么好谈的了,小公园说拆说了十年,现在还是这样。

68岁陈伯 1.现在很难把当时的盛

况说出来了,毕竟都成为过

去了。

2.我都这么老了,是不

会离开这里的了,没有舍不

舍得的问题。

1、我只是希望一些有历史意义的建筑能保存下来。如果实在太老了,维护不起来,那就拆了吧,给城市的发展让路。

2、这些外来人嘛。不讲卫生,随处大小便。他们不清楚这里的历史,自然也不会爱惜这些值得保存的建筑啦。

60多岁唐伯问

:小

公园

有没

什么值得留念的记忆?

问:希望小公园拆吗?

唐:哪里都差不多,很难说清楚吧。

:希

望!

当然

望,

我们之前还在和政府谈钱,怎么说都希望多拿点钱。不过说了很久都没有什么进展。

68岁赵克富1那时候很多电影院

啊,都到处去看啊。

2他们住的条件多不好

啊,你叫他们出来,但他们

要去哪里住啊。都没有安排

他们。安排他们屋企,早就

搬走了。

1建起来就不像小公园了。

2百货大楼建完整了,听说还要做个步行街,以后的这里的地就很贵。

3政府要怎么改就怎么改了。

4改造的小公园都和以前的小公园都不一样了。

5以前侨胞建桥啊,建成四永一升平啊,现在什么都没有建成。

67岁廖健荣这里的四永一升平啊,

是汕头最早的商埠,以前这

里是最热闹的。我当然希望

政府可以将老区修理(改建)

好啦,还是住在老区有味道。

没有,都没怎么变,政府都不管老区啦。、

65岁陈伯1我一出生就住在这里

咯,到现在都有四十多年了。

2以前小公园是汕头老

市区,人多,经济好。但是

现在人都走了后,剩下的都

是我们这些没有钱的咯。

3.问:您最留恋小公园

的什么呢?

陈伯:最留恋这里的邻

居啊,大家有时候一起打打

牌,下下棋,很有意思。

1、陈伯:以前很多人的,一天至少一百个要理发。这里的人几乎都认识我。但是现在,除了几个熟人之外,都很久没有帮人理过发了。

2不多啦,有钱人早就搬走了,

3本地人都屈指可数了。外地人反而多了。

4整个小公园的规划不能一个小地方一个小地方的乱搞啊,得整个楼盘一块来才能规划清楚,不然这样很乱。到现在四五年过去了,也没有见有什么动静。

5到时房价肯定也不便

宜啊。来这里居住的,肯定

都是些有钱人家。很多旧房

子现在都没有人住,一些危

楼更不能住人,里面的老鼠,

虫子都就很多了。很不卫生

啊,都臭死了。

6治安很不好,以前不

好,但是现在更差。

7问:那您觉得小公园

今后的发展会是怎么样呢?

陈伯:那肯定是越来越

好啊。再过个二十年左右,

这里游乐场啊什么之类的都

会有的。到时就很漂亮了。

中年人:

姓名情感对小公园发展的看法

40多岁陈逸1、我以前就住在这栋楼

的三四层,。我从一出生就住

在这里。大概都40多年了。

三四年前搬的,那时候政府查

房。

2、我很少回来看了,以

前的邻居都搬走了,有的买了

新房,有的去了儿女那里住。

搬去了不同地方,都没见过他

们了。

3、多多少少会有点舍不

得。毕竟在这里出生,住了那

么多年。

1、这边都是外地人比较多,没什

么本地人。老人比较多。现在都不知道

这边怎样了。

2、你看现在说重建都那么多年了,

还是没怎么动过。第一批拆的就是前面

百货楼那边的,围起来那么久,都没什

么动静。我们这边是第二批,后来政府

都没钱了。当然我都希望小公园能够变

漂亮。

55岁杨女士我是从小就住在小公园

这里的,好几十年了。

像我们家的话,到时候再

看吧,有钱就搬咯,现在没钱,

想搬都搬不了啦。

从小就开始在这里住,都

已经习惯了,住得越久,就越

舍不得走吖。这里很多老的东

西,传统的东西,都可以买得

到。

现在改建了很多地方,老的房子都

是分布得零零碎碎的,都不像以前那样

整片都是老房子了。下面改建了,都是

新房子了。

要市政府同意保留,才可以保留

的。我们私人想保留的话,是没办法保

留下来的。百货大楼需要修理一下,不

拆的,政府说要保留原来的那些嘛。

我们想要保留也没办法保留的,他

(政府)现在要改建,一个通知下来,

就一片一片地该建了。而且一改建的

话,我们也没有那么多钱去买那些新的房子

41岁翁先生1、我没打算搬,哪些老

店也不会搬的

1、我觉得还是旧建筑好看,又有

骑楼,又有浮雕。

40岁孙先生很可惜啊,拆了就没了。其实一直以来都没怎么拆,只是把

那个百货大楼围住。

43岁

小皇童

装女店主

1、人是认识了不少了,

但是要说熟络呢,就没几个

的。刚开始的时候会觉得他们

防备心理挺重的,可能这是每

一个到了陌生地方的人都有

的感觉吧。

1、拆说拆,大家还不是照样过日

子,真要拆了,那也是十几年后的事情

啦。

青年人:

姓名对小公园的感情对小公园发展的看法

32岁

通信特

约代理维修

手机的男店

以前这里的辉煌说没就没了,政

府要重新规划,拆也是迟早的问题。

商业文化广场?说就说得好听

了。这里这么旧,要改建,难度会有

多高呀?现在是说保留不行说改建也

不行呀。

21岁张小姐1、我从小就住在这里的。

大家都住在一起的

2、我:你们没有想过要

搬到别的地方去吗?

张:爸妈都不会这样想

3、跟我差不多大的人,

对这里都没什么感情

4、像我爸和舅舅的样的,

对这里很有感情的,他们有时

候也会说起这里以前是多么

的繁荣,不过我没什么感觉。

1、老实说,我挺希望这里能拆迁

的,这里经济不好,需要发展,发展

就需要改啊,我是希望这里能快点改

造好,让这里能像以前那样繁荣起来,

可是好像拆迁的事进行的不是很顺

利,政府也不知道在做些什么。

由上面三个表分析将三代人的观点分成共同点和不同点进行汇总:

1、不同点

1.三代人对于小公园的感情是有所区别的。老年人对于小公园的感情最深而且是不可改变的。而中年人对于小公园的看法更多的是希望发展后拆迁会带来的商机。青年人则不太重视小公园的未来,也不是很能理解老一辈对小公园的感情。

2.三代人经历的时代不同,可以说三代人正好代表了小公园繁荣,衰败,拆迁重建,从他们的访谈中,能很明显的发现他们迥异的生活,这都从侧面上体现了小公园在汕头这个城市中重要性的一个不断下降的过程。

3.老年人对于拆迁,有较大一部分的人是表现出不希望改变的情绪,但是同时也明白拆迁是改变不了的现实。

2、相同点

1.都有表现出对与拆迁的一种盼望。

2.三代人都有表现出对与改建后小公园地价飙升的担忧。

3.都有希望小公园变得更加美丽漂亮的心愿。

4.都表现出对政府拆迁工作不力的严重不满。

9.小公园的卫生和治安影响居民情感与看法

不同的居民对小公园现状与发展持有不同的看法,除了个人的情感因素影响外,在小公园这个客观的情景下,被访谈对象提及的最多的是卫生与治安问题,而这也恰恰和观察课题研究员观察的实况笔记想吻合。于是我们将个人的情感因素放在正在改造中的小公园的大背景下,寻找可以理解个人情感的线索。于是我们发现环境卫生、危房与治安成为了可以解释个人情感的一个重要点。

第一方面:我们的观察结果得在我们的十份观察笔记中有7份里面有提及到小公园环境卫生差,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有人吐痰,有四分观察中提及,可见居民卫生意识薄弱。调查中随处扔垃圾现象,以及垃圾堆放情况严重,10份观察笔记里面都有提及此问题。随地大小便问题也常有发生,有三份观察笔记以及一份访谈笔记中有提及。

笔记实录:

此时迎面走来一位年龄相仿的桃红色上衣的阿姨,她手里拿了几颗牛奶糖,递给了青色上衣发阿姨,两人用不是潮汕话的语言来交流;牛奶糖被剥开后,糖果皮被扔在地上;

从永和街三横慢悠悠骑着自行车来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向右边走去,边骑还边吐口沫;

一阵凉风吹起,吹起了地上被扔下的牛奶糖包装纸,还有一阵阵不怎么好闻的气味;

房子门前都有植被,门口有一个绿色的通,装满了剩饭剩菜,发出难闻的味道;一米远,穿白衬衫的女子正在专心织毛衣;窗户铁丝上挂着拖把;这里地面很潮湿;

突然从头上飞下一白塑袋带子的青菜。

——摘自李秋兰观察笔记

一位穿白色衣服灰色裤子的男人在经过16号时,吐痰。

房子没有了里面的结构,里外都堆放着垃圾,垃圾堆里有一个废弃厕所。

1名年约50岁的妇女推着自行车步行,经过全场1-2元店时随地吐痰。

有一个大电箱,屋外有发臭,有一个一次性饭盒和一些剩菜。

——摘自苏碟琴观察笔记

在锁店看店的年约35岁的男子在门前吐痰。

1名年约50岁的妇女推着自行车步行,经过全场1-2元店时随地吐痰。

1名年约30岁的男子在中山纪念亭内小便,随后,他教身后年约3岁的女孩小便。

——摘自刘艳君观察笔记

18路车在等待发车,车站有5个人在等车,2男3女。白衣女子吐了一口痰,然后上车。还有一个乞丐在站牌旁边站着。

14路车突然来了两班。一个卷发的女青年在吃雪糕,把雪糕的包装纸丢在了站牌旁边的那堆小垃圾上,那堆垃圾只是堆在那里,就像默认的垃圾堆。

——摘自高敏观察笔记

中山纪念亭里面没有人,垃圾倒是有很多,外面的石凳上有三个老人在打牌,两个老人在围观,一个中年妇女在吃饭。在这个亭的背对路口的另一边,一个老人和一个约3、4岁的小女孩在小便。

——摘自高敏红观察笔记

一位手持一根烟的男人从永泰大街的西边走向东边,途中他吐了一口痰。

两位长发妇人走到沙井位置,青蓝色衣服的妇人手中拿着毛线,两人以某种方言交流,另一穿桃红色上衣妇人拿出几颗糖给了拿毛线的妇人。拿毛线的妇人撕开糖纸就吃糖了,糖纸扔在街上。

——摘自陈洁芳观察笔记

那几位织东西的妇女,开始吃橘子,其中一个吃完就将橘子皮扔到地下。

在18号房子前面的老年人往地下吐了一口痰。

15号:三层破楼,电箱作废,门被封

19号:破楼,二楼的窗已坏

20号:破楼,只有一院落,外面停着一辆三轮车

22号:三层的破楼,内部毁坏,门被封

——摘自区肖钰观察笔记

“就是老公这边的亲戚,他们说在这里住的很多人都不舍得搬走,特别是老的,他们对这里很喜欢,而且,老人家嘛,也老了,你知道的,腿脚也不方便,当然是不愿意走的,钱又不多,不然的话我们就搬的,这个地方,到处都是垃圾,我在家的时候常常要打扫卫生。”

——摘自高敏红访谈笔记

陈叔:而且到时房价肯定也不便宜啊。来这里居住的,肯定都是些有钱人家。倒是自那些旧楼房拆迁倒塌后,政府没有管理,这里的老鼠多了,蚊子也多了。哇,现在是白天老鼠也出来逛街啊。很多旧房子现在都没有人住,一些危楼更不能住人,里面的老鼠,虫子都就很多了。很不卫生啊,都臭死了。现在房子都变成了垃圾场,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垃圾,脏死了。到时候真怕有个什么瘟疫之类的。

——摘自李秋兰访谈笔记

这个时候,一名年约30来岁身穿保安服的男子带着一名小女孩(看似是他的女儿)走进亭中靠近南生公司围墙的地方。他脱了女孩的裤子,女孩看见亭中有这么多人,不愿意在

优化焦点民族志研究方法

优化焦点民族志研究方法 陈禹同 民族志研究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实现了全面发展,其中,焦点民族志研究近年来在多个研究领域备受推崇。西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大学劳工研究所副教授琼·米克尔·贝尔德(Joan Miquel Verd)等人近日在《田野方法》期刊发文表示,将焦点民族志研究与案例研究结合起来,会产生更好的研究效果。这一组合不仅可以提高数据质量和比较研究的能力,还将提升研究结果的可转化性。 焦点民族志有别于传统民族志 贝尔德等人认为,焦点民族志可以被理解为一种特定类型的民族志评估方法或评估程序。在文献研究中,这种方法还被称为迷你民族志、微型民族志等。 焦点民族志渗入的领域越来越广泛。例如,在营养与健康人类学中,人们致力于确定影响疾病和营养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因素,以设计更有效的干预措施。在医疗保健方面,来自不同文化和社会群体的人们将健康观念与实践以不同的方式融入自身生活中。 焦点民族志方法与主流民族志方法并不冲突。贝尔德等人认为,焦点民族志方法有时是其他传统民族志方法的替代,有时则可以作为补充。在传统民族志方法中,数据通常是通过与被研究群体的直接接触获取的。研究人员会用较长时间开展田野调查项目,通过访谈、参与观察、文献分析等方式进行详细精确的描述。相较而言,传统民族志更注重对某一群体的文化价值观和共通行为作出整体判断;焦点民

族志则侧重于研究主题上更加明确、具象的问题,如交流行为、喂养行为、技术使用等。 贝尔德等人认为,若想以焦点民族志方法获得高质量的研究成果,就要将研究重心放在开始确定好的数个变量上。在流程上,焦点民族志研究人员的实地调研以短期停留为主,但更注重对数据进行严密的收集。健康领域的焦点民族志研究多通过访谈进行数据收集,而人类学或社会学学者则主要使用直接观察法。这种方法剥离了传统民族志方法中研究人员对研究群体或社区的强烈个人沉浸感,从而更为注重深入分析大体量数据。此外,在数据收集或数据分析阶段,相比传统民族志方法中常见的个人独立工作,焦点民族志多采取集体工作的方式。 案例研究法优化焦点民族志研究 焦点民族志方法与案例研究法在现有研究中通常被分隔开来,但贝尔德等人认为,从民族志的定义或实践上来说,二者都可以有更密切的结合。 案例研究中,在数据收集之前的设计阶段,研究者需要确立基于现有理论知识的开放性基本理论命题。命题需要预测所研究问题的愿景、确定哪些数据可响应研究问题,并保证所选择的案例或分析单元之间尽可能具有相关性。因此,利用已有的理论知识,可以提前确保样本的代表性,从而将发现推广到所选的特定案例之外。同时,在涉及多个案例时,理论知识也常被应用于对比案例或控制案例的选取中。 贝尔德等人在文中提出,案例研究方法具有演绎或溯因性质,这

传播民族志

传播民族志 摘要民族志方法(Ethnography)是最典型的解释性研究方法,得益于文化人类学研究的推动。传播的民族志(ethnographyofcommunication)是从文化人类学及社会语言学中演化而来的传播学的一门新分支,在此,阐释者试图理解的是某一文化或群体成员所采用的传播方式。总体说来,民族志研究方法虽然已经受到包括新闻传播学界的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民族志研究方法未来有何转变,目前还没有一下定论,不过一部“好”的民族志应该有如下特点:首先,它应该通过描写田野工作环境,解说日常生活的意义,关注微观过程来暗示人类学者“曾身历其境”;其次,它应该通过对异乡他族的文化和语言进行跨越界限的翻译,显示民族志作者的语言功底,并表现他对土著文化的意义和主体性的掌握;第三,它应该赋予文化以整体观的意义。关键词民族志文化人类学传播民族志研究方法Abstract:ethnographyisthemosttypicalexplanativeresearchmethod,anditwas benefitedbythepromotionfromcultureanthropologyresearch.Ethnog raphyofcommunicationisanewbranchofcommunicationevolvedfromcul tureanthropologyandsociallinguisticstudy.Theauthortriedtounde rstandthecommunicationmethodadaptedbyacertaincultureofgroupme mbers.Generallyspeaking,althoughethnographyresearchmethodhasb eenfocusedbyscholarsfromjournalismandcommunicationstudy,itsti lldidnothaveanychanges.Althoughthereisnotacleardefinition,but aniceethnographyshouldcontainfollowingcharacteristics: first,itshoulddescribethefieldworkingenvironment,explaintheme aningofdailylife,focusonmicroprocesstohintanthropologyresearc herthattheyhavebeentherebythemselves.Second,itshouldshowtheli nguisticabilityofethnographywritersbytranslatingthelanguagean dcultureofanothernationandexpressedhismeaningtonativeculturea ndhiscontrollingtothemainbody.Third,itshouldendowcultureamean

广东省汕头市历史中考试题

广东省汕头市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历史试卷 说明:1.全卷分为第一卷和第二卷。满分80分。第一卷为选择题,共28题56分;第二卷为非选择题。共2题24分。全卷共6页。 2.考试时间为60分钟。 3.答第一卷前。考生必须将姓名、准考证号写、涂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 4.第一卷使用答题卡答题。考生必须用规定的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小题所选的选项涂黑。 5.第二卷答题可用黑色或蓝色字迹的钢笔、圆珠笔、签字笔,按各题要求答在试卷上。不能用铅笔和红笔。 第一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请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所选的选项涂黑。) 1.某电视台举行“爱我家乡”知识竞赛,其中有道题是:“广东大部分地区在秦朝时属于下列哪一郡管辖?”正确答案应该是 A.象郡B.桂林郡 C.辽东郡D.南海郡 2.张骞通西域后,不少西域的物种传到中原,丰富了中原人民的生活。下列物种,哪一种不是从西域传人的

3.隋唐时期,青年李进是当地远近闻名的骑射好手。一天,他告别父母,满怀信心地赶赴洛阳参加武举考试。这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位皇帝统治时 A.隋文帝B.隋炀帝 C.唐太宗D.武则天 4.“八荣八耻”中提出“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下列哪一历史事件中也曾 提出过类似思想主张 A.洋务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 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5.张研同学是在今年的“青年节”那天光荣加人共产主义青年团的。你知道“青年节” 是为了纪念哪一历史事件 A.新文化运动B.五四运动 C.中共成立D.南昌起义 6.“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这首慷慨激昂的《国民革命歌》诞 生于 A.辛亥革命时期B.北伐战争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7.下面是几位同学关于西安事变的讨论。其中,哪位同学的表述与史实不符A.小华:张学良、杨虎城接受中共停止内战的主张 B.小李:张学良、杨虎城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

从芝加哥到伯明翰受众民族志研究

从芝加哥到伯明翰受众民族志研究 受众是传播与媒介研究中的核心概念。传媒业界和学 界经常通过定量方法来研究受众,获得相应群体的人口统计信息(如性别、年龄和职业分布等) ,了解其收视习惯、偏好,并预测其收视行为。而在采取批判视角进行研究之时,学者们往往不通过抽样调查方法,而是采用民族志 (Ethnogra phy)等方式,记录和阐释受众文化的丰富性,从 而反思现实、发掘理论。 何谓受众民族志在马林诺夫斯基的特罗布里恩岛土著研究之后,民族志 成为人类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它强调通过田野调查和田 野工作(Field work )对一个族群的文化进行资料获取和记录, 进而展开对该文化的理解与分析。“在民族志研究中,作者 便是他的年代记录者,同时又是一位历史学家,他的材料无疑很容易就可以获得,却又是无比令人困惑而且复杂费解的;这些材料并不收录于固定的、物质性的档案内,而是存活在活生生的人的行为与记忆之中。”(马林诺夫斯基,2009:3) 民族志并非一套系统的方法,反而由于它对研究过程的 改造成为一种方法论,进入了社会科学研究的领域,并呈现

出新的面貌。对于传播与媒介研究而言,它也是一种重要的方法。从芝加哥学派到伯明翰学派,致力于对媒介与社会的关系做深入探究的学者,不约而同地采用了类似的方式。 新中国第一个民族学(人类学)博士庄孔韶(2006)论 及民族志时指出:“民族志是田野工作的结果之一,是人类学的主要展示手段与形式。人类学家经过田野工作想要做的就是把直接观察到的事项进行转述、分析和解释,最终书写出所理解的某种文化给读者。这无疑是一个转换的过程。” 2006:6)民族志最重要的工作是两个:首先是进行直接 观察,对日常行为做充分记录,有时这种观察还是一种参与 式观察;其次是采取各种形式的访谈,从日常闲谈到小组座种文化仪式和个人生活史的材料,如照片、族谱、图腾、装饰物、日记、信件等。在田野工作中,找到关键报道人 谈,从而获得丰富的资料。此外,民族志方法还可能搜集各 Informant )至关重要。 受众民族志借用这种方法对媒体的使用者进行观察和 访谈,从而理解其传播实践。当然,它与人类学家的工作并不完全相同。例如,传统的人类学的民族志要在固定的“田野”里进行至少为期一年的调查(从而涵盖农业社会的一个周期),而受众民族志调查时间相对缩短,且地点更倾向于都市。 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人类学研究学者们开始提出“虚拟

汕头开埠的历史由来及其意义

汕头开埠的历史由来及其意义汕头素有“百载商埠”的美誉。1858年恩格斯在《俄国在远东的成功》中称汕头是“唯一有一点商业意义的口岸”。但其具体开埠日究竟是从哪天算起呢?历来存在着一定争议。今年12月3日,记者从有关部门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市政府办公室在关于《修正汕头开埠时间的复函》中明确,市政府同意在新方志编修中将“1861年开埠”的说法修正为“1860年开埠”。近日,我市知名专家学者、广东省历史学会副会长、汕头大学原党委书记黄赞发就汕头开埠的有关问题接受了记者的专访。 汕头是“约开商埠”,潮海关设立是开埠标志 悠悠百五载,汕头从一个小渔村、小港口发展到成为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区域中心城市,这中间有太多故事要说。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前,汕头就是一个颇为繁荣的商埠,西方列强早就已垂涎三尺。那时的汕头地域面积虽然只有2平方公里,但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自然条件优越,被人称为“岭东门户,华南要冲”。19世纪中期,随着樟林港的衰落,汕头港逐渐取代了樟林港的地位,成为潮汕地区中心港口。 1858年5月20日,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大沽炮台,并叫嚷着要打到北京城,清政府迫于无奈于6月26日、6月27日分别与英、法签订《天津条约》,增开潮州(汕头)、琼州、台湾等10处为对

外通商口岸。而在同年的6月18日,充当“战争调停人”的美国却已经先行一步与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中美天津条约》第十四款规定:“一、大合众国民人嗣后均准挈眷赴广东之广州、潮州(汕头),福建之厦门、台湾,浙江之宁波,江苏之上海,并嗣后与大合众国或他国定立条约,准开各港口市镇,在彼居住贸易,任其船只装载货物,于以上所立各港互相往来。” 根据《天津条约》的规定,清政府与各国在签订条约需一年后互换双方政府的批准书,条约才能生效。可时间未到,英法两国仗势欺人,故意挑起事端,引起清廷的不满,因而战事又起,导致互换批准书时间非正常延迟。美国恰好又钻了这一空子,1859年8月16日,美国公使华若翰与清政府直隶总督恒福在北塘互换批准书。至于汕头什么时间能够开市,清政府认为应该等待与英法两国一起办理。后来美方多次纠缠,陈述美国商人三年前就已经与汕头商人私自买卖的事实。经查证后,清政府认为“潮州台湾两处,各国私自买卖,已越三年。此次米酋恳请先行开市,亦因贸易已久,欲掩其私开之迹。”遂于咸丰九年十月廿一日(1859年11月15日)批准美国在潮州、台湾两口先行开市。与此同时,美国驻华大使华若翰也由上海来到广东,与两广总督劳崇光直接商谈汕头开埠事宜。劳崇光与华若翰议定于咸丰九年十二月初九,也就是1860年1月1日,潮州(汕头)开市。

人种志 民族志

人种志 ethnography 对人类特定社会的描述性研究项目或研究过程。当代人种志的研究工作,几乎完全根据实地调查,因此要求从事这项工作的人类学家,彻底置身於他所研究的民族的文化和日常生活之中,做全面的调查研究。人种志本身是一门多科性学科,因此必然是比较的。一个人类学家从事调查工作时必然会保留著自己某些文化上的偏见,所以他的观察和描述也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比较的性质。这样,关於文化的概括叙述和文化的比较描写就必然成为人种志的组成部分。近代人类学家往往把人种志看成一门专业学科,并与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Bronislaw Malinowski)在美拉尼西亚的超布连(Trobriand)群岛上做的先驱工作(1915?)联系在一起。人种志的实地调查工作从那时以後,便成为进入文化人类学科这一专业的过渡礼仪。 许多人种志学者都在调查地区居住一年或更长的时间,学习当地的语言或者方言,而且尽最大的可能投入当地人的日常生活之中。但同时还要保持一个观察者的不偏不倚的立场。这种方法叫做「参与观察法」,要想彻底了解某一种外国文化,这种方法是必须而有效的,但在实际应用中却是很困难的。当代的人种志通常是以社会为中心,而不著眼於个人,著重於当前环境的描述(即所谓人种志的现实),而不强调历史事件。 传统人种志多强调描述居民中的普通人,而现代人种志则已注意诸文化系统内变化的重要性。人种志工作者使用的工具,自马林诺夫斯基时代以来已经有了根本的改变。详细的笔记当然还是调查工作的主要手段,但是人种志工作者已经充分地利用了技术发展的有利条件,使用诸如电影和录音机等以增加自己笔记的内容。 民族志,是一种写作文本,是人类学独一无二的研究方法,是建立在在人群中田外野地工作基础下第一手观察和参与之上的关于习俗的撰写。或者通常说是关于文化的描述,以此来理解和解释社会并提出理论的见解。 民族志是人类学独一无二的研究方法。是建立在在人群中田外野地工作基础下第一手观察和参与之上的关于习俗的撰写。或者通常说是关于文化的描述,以此来理解和解释社会并提出理论的见解。民族志既是一种研究方法,也是一种文化展示的过程与结果。 民族志,是一种写作文本,它运用田野工作来提供对人类社会的描述研究。民族志呈现一个整体论研究方法的成果,这套方法建立在一个概念上:一套体系的各种特质未必能被彼此个别地准确理解。这种写作风格在形式上与历史上,均与旅行家书写与殖民地官员报告有所关联。某些学术

人种志研究方法

人种志资料收集 目录 一、人种志的概述 (1) 二、人种志研究的特征 (2) 1.人种志研究是自然的 (2) 2.人种志研究是开放的 (2) 3.人种志研究是灵活的 (2) 4.人种志研究是个案的 (2) 5.人种志研究是有选择的 (2) 6.人种志研究是描述的 (2) 7.人种志研究是参与的 (2) 8.人种志研究是循环的 (3) 三、人种志包括: (3) 四、人种志的理论基础 (3) 五、人种志的研究范围: (3) 六、人种志研究方法的适用性 (4) 七、人种志的研究方法: (4) 八、人种志的研究过程: (4) 九、人种志研究的信度与效度 (5) 十、研究伦理(Spradley, 1979) (6) 十一、人种志研究的优缺点 (6) 优点: (6) 缺点: (6) 总评: (6) 十二、提高人种志研究效度的方法: (7) 十三、经典案例: (7)

Ethnography(人种志) 人种志(Ethnography)也译为民族志,俗称民志,在希腊文的字面解释是“对民族的描述”,Ethnography一词的词根ethno来源于希腊语中的ethnos,意思是人类,民族,或一个文化群体,而graphy意指描述某事物,即对一个群体或者一个种族人们的生活方式的描述。 Ethnography一词的是描述某个文化,以及从当地人的观点来理解另外一种生活方式,是社会人类学者以参与观察的方法,对特定文化及社会搜集制作资料、纪录、评价,并以社会或人类学的理论,来解释此类观察结果的、不脱离事物本身的一种研究方法。 一、人种志的概述 Wolcott(1975)对这一术语做了简明的解释:“人种志是人类学家对一个群体互动生活方式的叙述,即是一门叙述文化过程的科学。”人种志是人类学家进行研究的主要方法。在研究中,人类学家首先需要参与异文化的日常生活,通过实地观察、在自然情景中的访谈、查阅文献等方法进行资料收集和记录,这称为“田野工作”。在田野工作后,研究者要用文字详细地叙述在田野工作过程中收集到的资料、个人的想法以及形成的假设或理论等。由此,人种志有两重含义:一是采用一系列的方法进行资料收集,即进行田野工作、记录田野研究的过程;二是对通过田野工作获得的资料和结果进行整理,所形成的文章或书籍。 人种志是对人类特定社会的描述性研究项目或研究过程。当代人种志的研究工作,几乎完全根据实地调查,因此要求从事这项工作的人类学家,彻底置身于他所研究的民族的文化和日常生活之中,做全面的调查研究。人种志本身是一门多科性学科,因此必然是比较的。一个人类学家从事调查工作时必然会保留着自己某些文化上的偏见,所以他的观察和描述也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具有比较的性质。这样,关于文化的概括叙述和文化的比较描写就必然成为人种志的组成部分。近代人类学家往往把人种志看成一门专业学科,并与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Bronislaw Malinowski)在美拉尼西亚的超布连(Trobriand)群岛上做的先驱工作(1915)联系在一起。人种志的实地调查工作从那时以后,便成为进入文化人类学科这一专业的过渡礼仪。 许多人种志学者都在调查地区居住一年或更长的时间,学习当地的语言或者方言,而且尽最大的可能投入当地人的日常生活之中。但同时还要保持一个观察者的不偏不倚的立场。这种方法叫做「参与观察法」,要想彻底了解某一种外国文化,这种方法是必须而有效的,但在实际应用中却是很困难的。当代的人种志通常是以社会为中心,而不着眼于个人,着重于当前环境的描述(即所谓人种志的现实),而不强调历史事件。传统人种志多强调描述居民中的普通人,而现代人种志则已注意诸文化系统内变化的重要性。人种志工作者使用的工具,自马林诺夫斯基时代以来已经有了根本的改变。详细的笔记当然还是调查工作的主要手段,但是人种志工作者已经充分地利用了技术发展的有利条件,使用诸如电影和录音机等以增加自己笔记的内容。 狄阿斯(D.Dias)认为该词最初由坎普尔(Campl)于1807年提出,其基本含义是对民族的记录或描述(description),即人类学家将自己作为研究工具,深入某一原始民族或异域文化,经过长期的资料收集过程,最后完成对该民族或文化的详尽描述。

2017届广东省汕头市一模文综历史试题

2017年汕头市普通高考第一次模拟考试 文综历史试题 24.有学者认为,《诗经》多反映黄河流域的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与宴会等;《楚辞》则多反映楚地神鬼巫术、自然崇拜、山川人物、历史风情等。这反映了当时 A.南北方之间的社会经济发展差异B.北方政治动荡社会经济发展受限 C.南方物产丰富经济发展水平较高D.祖先崇拜以及宗法制度影响扩大 25.汉代《盐铁论》称“铁器兵刃,天下大用,非庶众所宜事也”。汉初曾禁止商人向岭南地区的南越王国贩卖铁器,迫使南越王赵佗三次谢罪,南方许多农业部落,纷纷请求内附,自愿改为汉郡县。这表明当时汉王朝 A.垄断战略资源,提高财政收入B.重农抑商,打击工商业经济 C.运用经济手段,维护王朝统治D.削藩置郡,加强中央集权 26.唐太宗要求立法“务求宽简”,所有的死刑案件均需经中书、门下四品以上官员及尚书九卿合议,反复确认后再“覆奏皇帝”。贞观四年,全国处死刑者仅29人。这反映了当时 A.经济发展,社会矛盾缓和B.德主刑辅以德治国的思想 C.权力制约,中央官制成熟D.法家思想不受统治者重视 27.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学者多以注疏先秦经文为首务,宗派林立,互诘不休。至唐,朝廷下令撰修《五经正义》以去“异端邪说”,并纳入科举考试范围。这一举措 A.加强文化专制,扩大了统治基础B.导致宋、明儒学家因循守旧 C.统一经学,提高了儒学政治地位D.有利于儒学与其它思想融合 28.康有为上书光绪帝指出:“汽机所成,倍人力者三十,故其国(英国)富强之力,亦倍三十……吾国土地人民十倍于彼,而富强力三十倍,则亦三倍于我,故吾幸未灭,而为彼所弱,可比较而得之矣。”据此可知,康有为 A.认为器物不如人是中国衰败的根源B.对西方认识并未超越洋务派的水平 C.极力鼓动光绪帝效法西人变法图强D.科学解释了中国积弱而未亡的原因29.1913年2月13日,某县议会议长在私人日记中写道:“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八日:阖邑之人仍推予充本县议会之议长……若峻辞不往,势必失邑人之望,一应其请,久必招众之怨。”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小公园资料

小公园资料 汕头市小公园是汕头老市区的中心,周边的安平路、升平路、国平路等骑楼和街路呈扇形放射状分布,加上两侧的旧街坊“四永一升平”,东部的旧“盐埕头”、北面的红亭、南面的“汕头港”,形成了具有20世纪30年代建筑特色的繁华商业区、居民区。区内的百货大楼高7层,前身是1932年华侨集团集资创办的“南生公司”,这是老汕头的标志性建筑及小公园的象征之一。 历史 汕头市小公园是上世纪30年代初建设的,有假山、喷水池,树有“万国来朝”牌。1934年4月续建一座八角楼,红柱绿瓦,亭四周筑石椅,名为“中山纪念亭”,俗称小公园。文化大革命中的1969年,亭遭拆毁。1985年园林部门在原址重建假山、喷水池,植种椰子树、鱼尾葵等乔木和灌木,作为街心绿岛。1997年升平区鮀岛建筑公司重建“中山纪念亭”,小公园雅观倍增,独具一格。 小公园是汕头老市区旧城的胜迹,是汕头历史商业繁华的见证,也是海内外潮汕乡亲和友人思乡流连怀旧的好去处。 地理位置 位于广东省汕头市的小公园是汕头老市区的中心,周边汕头市小公园的安平路、升平路、国平路等骑楼和街路呈扇形放射状分布,加上两侧的旧街坊“四永一升平”,东部的旧“盐埕头”、北面的红亭、南面的“汕头港”,形成了具有20世纪30年代建筑特色的繁华商业区、居民区。区内有汕头市历史最悠久的百货大楼高7层,前身是1932年华侨集团集资创办的“南生公司”、纺织品大楼(永安公司)和100多家商店,虽然她正在老去,但这里曾有过最纯粹的独特商业文化,有过许许多多汕头人的梦想和荣耀、挣扎与希冀。 小公园中山纪念亭 小亭历史 建成于1934年12月的小公园中山纪念亭,1969年在“破四旧”的动 荡岁月中灰飞烟灭、被夷为平地。新时期开始,百废俱兴,中山纪念亭应运复建。这座外表普普通通的小亭时时牵动着汕头的神经,甚至成为联结海内外的“脐带”。 自小公园中山纪念亭重建以来,这一带经常会看到这种场面,平静的街区突然间停下了旅行团的大巴,走下来的大多是来自海外的潮汕人,这时老城的中心又热闹了一阵。在回乡观光、探亲的华侨眼里,她像故家的门楣一样难忘,像祖母的笑颜一样可亲,总是那样令人魂牵梦绕。尽管有些旅客是第一次来到这里,故乡的一景一物只是在前辈的讲述中得到一些零星碎片,但眼前的一切使他们顿感自己原来也是故乡人。 小亭的意义

民族志研究方法

民族志研究方法 据柯塔克(Kottak 2008)的归纳,民族志研究方法有下列几类(十类): 观察与参与观察 对于日常行为的直接、第一手的观察,包括参与观察。民族志研究者在各种场合观察个人行为与集体行为。他们往往在田野地点停留超过一年,可因此观察一整年的循环。 相处共话、访谈 研究者运用许多正式程度不同的访问方式进行访谈。包括有助于维持互信关系的闲话家常、提供当下活动的知识、长时间访谈。访谈可能是有结构或无结构的。 系谱法 早期研究者发展出系谱记号与象征,来研究亲属、继嗣与婚姻。系谱是非工业化社会的组织基础,当地人每天都与近亲共同生活及工作。人类学家需要搜集系谱资料,以了解社会关系并重建历史。 重要文化报道人 每一个社群都有某些人,由于他们的机运、经验、天份或训练,而能提供某些生活面向的全部讯息或有用讯息。也因此成为重要文化报道人。 生命史 某些村民比起其他人,对研究者更感兴趣,而且更有助益、风趣与愉快。当某个人特别引起人类学家的兴趣,他们可能会搜集他﹙她﹚的生命史。 主位观点与客位观点 民族志研究者往往结合两种研究策略:主位观点﹙emic,当地人取向的观点﹚、客位观点﹙etic,科学家取向的观点﹚。这些语汇源自于语言学,主位观点探究当地人如何思考感知与分类这个世界。客位观点则是观察者所注意到的且重要的事情。 问题取向的民族志研究

民族志的趋势,已从全貌观的叙述转向更具问题取向与实验性质。想要研究全部事情是不可能的。大多数的人类学家在进入田野前,往往带着一个准备处理的问题,搜集关于这个问题的资料。 长期研究 长期研究是针对某个社区、区域、社会、文化或其他单位的长时间研究,这往往建立在多次重访的基础上。现在的民族志多半包括二次以上田野研究的资料。 团队研究 新进的研究者以先前学者的接触与发现为基础,以增进关于当地人如何因应与经营新环境的知识。学术应是一项集体事业,先行者将过去的资料放在这整个事业中,让新世代学者继续运用。 调查研究 越来越多人类学家在大规模社会中从事研究,他们发展了结合民族志研究与调查研究的创新方式。由于调查研究处理大型复杂群体,其研究结果必须运用统计分析。民族志研究可补充并微调调查研究。

读多案例比较民族志

读《Multicase Ethnography: Tracking the Demise of State Socialism》 ——《多案例民族志:对国家社会主义消亡的追踪》 一、导言 《Multicase Ethnography》作为《The Extended Case Method》一书的第四章节,是布洛维进行基本的拓展个案法的基础之上对民族志研究全球化问题所作的新的方法论尝试。布洛维通过对国家社会主义消亡过程的追踪调查来展示对多案例民族志方法的运用。这种方法能够使得地方的过程性和宏观的形塑地方性过程的全球结构紧密结合。布洛维在本章中展现了他是如果通过对他在美国、匈牙利和俄罗斯所作的工厂调查、研究、分析,以对修正市场资本主义和国家社会主义做出贡献。 二、关于Multicase Method 1、方法论的提出 布洛维采用多案例比较的民族志方法是为了解决学者针对他从前对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进行比较研究时所提出的两点质疑而做的:一是他的老师Jaap van Velsen所提出的虚假的比较,即将现实的资本主义和空想主义的社会主义进行比较,这是不负责任的一种比较方式;另一个是Robert Merton所提出的将资本主义等同于工业化的问题,认为这是一种错误的污名化,对工业化过程的研究不能够等于对资本主义的研究。因此布洛维在对匈牙利和俄罗斯的案例研究中在扩展个案的比较方法基础上采用了多案例比较研究的方法,这一方法是基于民族志方法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多场域民族志研究方法(Multisited Ethnography). 多场域民族志方法被Marcu(1995)认为是超越了个人生活范畴,实现了对全球化内在过程进行追踪的方法。这种方法研究人们的移民过程,追踪移民者到达不同的地域,观察在这个过程中全球化对移民者带来的变化和影响,将整个全球化的过程采用不同区域的连续性观察连接成一线,更侧重的是全球化过程中跨越国家、民族边界的关于整合、联系等方面的研究,然而布洛维认为这始终对应的是传统人类学的研究逻辑。布洛维所采用的多案例比较方法是从经验主义对象到理论对象的研究过程。在这种比较的方法下,多案例比较法侧重的是案例之间的差异而非联系性,将问题放在差异是如何产生并且进行再生产之上,因此多案例比较方法是一个双重建构的过程:从经验\现实意义上讲是观察社会力量如何作用并且社会或成的表达的问题;从想象层面上来说就在于我们在田野中所采用的视角和理论框架来进行建构的过程。 2、扩展个案法的四个关键维度 按照布洛维在方法的介绍中所述,扩展个案法包含四个关键时刻,即比较维度。在实在

汕头市小公园调查报告

汕头市小公园调查报告 2008年7月27日。笔者来到汕头市小公园片区进行社会实践调查活动。对汕头小公园进行初步了解。 其后,笔者又查阅了小公园的相关资料。 据了解,咸丰八年(1858),第二次鸦片战争中英缔结《天津条约》,中国被迫开辟十个通商口岸,汕头正式开埠。汕头小公园正是那一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 小公园是汕头老市区的中心,周边的安平路、升平路、国平路等骑楼和街路呈扇形放射状分布,加上两侧的旧街坊“四永一升平”(“四永一升平”指的是永安街、永和街、永泰路、永平路和升平路),东部的旧“盐埕头”、北面的红亭、南面的“汕头港”,形成了具有20世纪30年代建筑特色的繁华商业区、居民区。区内的百货大楼高7层,前身是1932年华侨集团集资创办的”南生公司“。小公园是30年代初建设的,有假山、喷水池,树有“万国来朝”牌。1934年4月续建一座八角楼,名为“中山纪念亭”,俗称小公园。亭于1969文化大革命中年遭拆毁。1985年园林部门在原址重建假山、喷水池,植种椰子树、鱼尾葵等乔木和灌木,作为街心绿岛。1997年升平区鮀岛建筑公司重建“中山纪念亭”亭名为鲁迅所题。 据介绍,关于小公园“中山纪念亭”,还有一则精彩的商业竞争故事。原来,自从南生公司新楼开业后,此处商机日渐兴旺,遂传来香港大新公司派员来测地规划、拟在小公园兴楼营业的消息,这就惊动了邻近大小商户。当时的南生公司的老板李柏恒预感到这样不好,因为大新公司是财势力足的,在香港、广州、上海都有分号,所以必须阻止它选择这个地方来开展竞争。李柏恒想出一个用“死人”压活人的办法,这个主意,其实是当时绥靖公署秘书杨幼敏为他设计的。建亭“报告”一呈上,当然里应外合、立刻批准。于是,南生公司带头,中小商户也纷纷解囊,建亭之举便紧锣密鼓展开了。 大新公司派人来察看,见到小公园兴建中山纪念亭,也就打消了来汕头设商业点这个念头。大新公司一“退兵”,小公园周围商号松了一口气,建亭一事便半途而废。建亭工程搁置,舆论哗然,始作俑者欲罢不能,李老板等只好想

未来民族志研究(精)

未來民族誌研究 授課大綱 (第二版) 授課時間:週四09:10a.m.~12:00n. 授課地點:L206 授課教師:宋玫玫課程學分:三學分 校內分機:3190 開放時間:週二1:00p.m.~3:00p.m. 若需要約其他時間,請事先以email聯繫 研究室:驚聲大樓918室 E-mail: song@https://www.doczj.com/doc/596470603.html,.tw 本課程旨在幫助同學將民族誌等質性研究方法應用於未來學之研究。課程內容包括介紹常用之質性研究的基本概念,以及操作方法與注意事項,並藉由實際經驗進行作業 課程目標: 具體之課程目標為同學在課程結束時能夠: 一、清楚了解未來學質性研究之類型、理論基礎、實際應用、及倫理議題; 二、熟悉不同質性研究方法之步驟、運用、與限制,包括資料蒐集、資料 分析(含使用電腦軟體)、及成果報告之寫作等技巧; 三、實際運用質性研究方法於未來學之獨立研究。 授課內容及進度: 週次日期授課內容作業繳交1 09/11 課程介紹 2 09/18 質性研究之概念:什麼是質性研究?為什麼要做 質性研究? 陳向明1-3章or 1, 3章 Flick 1章:質性研究的關聯性、歷史與特點 Marshall & Rossman 1章[書面]交對照論文書目 3 09/25 研究的設計 陳向明4章:質的研究的設計 陳向明5章:研究設計的組成部分 陳向明9章:進入研究現場 研究對象的選擇 陳向明6章:研究對象的抽樣 陳向明9章:進入研究現場 質性研究的倫理 陳向明25章:質的研究中的倫理道德問題 Kimmel 整本[書面]交論文研究初步設計 [課堂]論文初步設計分享與回饋 4 10/02 訪談法(一) 陳向明10-13章[書面]交訪談大綱[課堂]訪談大綱分享與回饋

2019届汕头市高三期末统考文综历史试题复习进程

绝密★启用前试卷类型:A 2019年汕头市普通高中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测评 文综历史试题 24.东周时期,《春秋》等经传动辄将违反政治、文化礼仪的诸侯斥为蛮夷,就连卫、郑、晋、鲁等国也不例外,而一些边缘部族却因为做了符合周礼的事而被赞许为华夏。这反映了当时 A.民族、文化交流日益频繁B.思想文化高度繁荣 C.儒家维护礼乐秩序的愿望D.统一的条件基本成熟 25.1899~2004年,我国出土战国至魏晋竹木简牍约26.5万枚(件),分布于全国150余处出土点。这些出土点又大多分布在湖北、湖南、甘肃、新疆等省区。这一分布特点说明 A.南方及西北地区曾经是文化中心B.古代科技在南方及西北传播缓慢 C.当时简牍并非中原主要书写载体D.历史和环境对此发生了共同作用 26.对于魏、蜀、吴三国政权的正统问题,北宋学者多以禅让得国且控制中原的曹魏政权为正统,而南宋学者则多以刘备建立的蜀汉政权为正统。这一变化反映了 A.当时政治形势发生剧烈变化B.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至南方 C.两宋政权官方哲学明显不同D.对三国历史的认识渐趋客观 27.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苏州税监向商人和机户加征商税和织机税,导致“吴中之转贩日稀,机户之机张日减”,继而发生了织工暴动,殴杀税务官,捣毁税监署。此次织工暴动反映的时代背景是,当时苏州 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B.自由手工业者日益增多 C.地方政府腐败无能D.机户对织工的剥削严重 28.清政府于1850年10月至1851年5月,共调兵13600名并放银超过一百六十万两到广西。该举措的目的是 A.大力发展近代军事工业B.镇压大规模反清运动 C.防范英法发动全面战争D.阻挡法国殖民者侵略 29.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唯物史观和关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剩余价值学说是马克思的两个重要发现。十月革命后,李大钊、陈独秀在宣扬马克思主义时往往重点介绍唯物史观,特别

虚拟民族志_ 田野、方法与伦理

虚拟民族志:田野、方法与伦理 卜玉梅 提要:互联网及其衍生的社会文化现象给人类学带来了新的研究课题,同时也使传统的研究方法面临新的挑战。在对经典的民族志方法予以调整和改进的基础上,虚拟民族志作为致力于以独特方式理解互联网及相关现象的方法而产生。本文从互联网与文化之间的关联出发,从虚拟田野的定位、在线参与观察的实现、线上田野作业向线下的拓展以及研究伦理几个方面,对虚拟民族志的相关问题予以梳理和评述。文章最后提出,重新思考传统并与之保持对话依然是虚拟民族志发展的重要路径。 关键词:虚拟民族志虚拟田野参与观察研究伦理 随着计算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对人们的社会生活及价值观念的影响日益突出,也因此,互联网及其衍生的社会文化现象日益引起社会科学研究者的注意。作为对文化及其阐释肩负重要使命的学科,人类学也对互联网予以特殊的关注。然而,由于互联网所构筑的网络虚拟环境不同于现实社会的生活空间,网络中匿名的沟通不同于现实社会中的互动,基于真实的人群和社区且与被研究者进行面对面交流的传统研究方法在适用性上面临质疑。为应对虚拟环境带来的研究方法的挑战,一些学者利用互联网作为新的研究田野和工具的可能,提出用虚拟民族志(virtual ethnography)的方法,来探讨与互联网关联的社会文化现象。虚拟民族志是在网络虚拟环境中构建民族志的过程,是对传统民族志研究方法的调整和改进。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虚拟民族志已逐步成为理解和认识互联网及以之为依托的社会文化现象的重要方法。本文将从方法论的角度对虚拟民族志所牵涉的问题予以梳理和评述,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重新思考传统并与之保持对话依然是虚拟民族志发展的路径。 一、互联网作为文化和文化产品:虚拟民族志的起点 作为信息传递的媒介和沟通工具,互联网提供了与传统媒体截然 712

【一楼一古】 永平酒楼,当年汕头埠红极一时的“娱乐综合体”

【一楼一古】永平酒楼,当年汕头埠红极一时的“娱乐综 合体” ←汕头市文广新局主办 汕头都市报承办 永平酒楼好布置,陶芳酒楼好鱼翅,中央酒楼好猫腻,中原酒楼好空气。这是一首流传在汕头埠的顺口溜,讲述了1930年之后汕头埠酒楼业的风华韵事,老辈汕头人几乎无人不知。但随着时光的流逝,昔日曾经被誉为小上海的汕头埠,灯红酒绿的酒楼都失去了光彩,留下斑驳失修的老建筑,让人无穷遐想和追思。 当中,曾辉煌一时的永平酒楼,四层楼欧式建筑如今已破败不堪,只剩下一层和二层的前半部分基本保持着原貌,内里楼层坍塌、面目全非。 目前,随着小公园片区文物保护工作的推行,东起外马路、西至至平路的永平路段上,各处历史地标建筑已陆续进入维护修缮中。永平酒楼也将于2017年初进入火力全开的修缮工作。 永平酒楼老照片 永平路永平路民国年间,当年汕头埠的酒楼大多兼营餐饮。永平、陶芳两家开业于上世纪20年代,是汕头埠开业较早的酒楼。永平酒楼位于永平路头,始建于1922年,坐北向

南,现存为二层长方体欧式建筑。通面阔15.5米,通进深64.2米,建筑面积995.1平方米,该建筑为砖石木结构,正面呈左右对称式,门额顶部有欧式团花图案浮雕,正门外沿设X形折合式拉闸门一道。是一座宽趟的四层楼建筑,1922年建成后,一二层是餐饮,三四层为旅馆。从老照片上还可看到,永平酒楼四层以上的天面,还有一些建筑物,估计是露天活动所须的设施。永平路原叫第一津街。永平酒店建成后次年,第一津街扩宽,并改名永平路。永平酒楼照片(邓忠庭摄) 物美价廉“好布置”见证一段红色历史据中山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陈嘉顺考证,永平酒楼建成后虽很有名气,但当时酒楼的房间收费却属于汕头埠酒楼三个档次的最低等,每晚银元1至3.2元,比客栈略高而已,物美价廉,赢得了“好布置”的美誉。 “另外,1925年11月7日,第二次东征军部队进入汕头后,周恩来等东征军领导人曾在这里举行庆祝苏联十月革命胜 利八周年纪念大会,各机关代表共五百多人参加,可谓‘洵极一时之盛’。”陈嘉顺介绍,1926年5月1日,又在这里召开了汕头第一次工人代表大会,会议宣布汕头总工会正式成立。“永平酒楼见证了这段‘红色’历史,对研究中国近代革命史有一定实物考证价值。” 永平酒楼广告文人墨客常莅酒楼郁达夫大赞功夫茶郁达夫

中国近代史论文(汕头发展)

中国近代史论文 汕头是中国广东省东南部一座初具现代化规模的海滨城市,风景秀丽,环境优美,是国家级卫生城市、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优秀旅游城市。汕头也是中国五个经济特区之一,拥有地方立法权,历史上就是中国东南沿海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 建立经济特区20多年来,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投资环境日臻完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已达到小康水平。 改革开放前,汕头市区居民无房户和人均居住面积不足2平方米的困难户便有4万多户,人均居住面积在全国324个中等城市中排倒数第三位。如今,汕头市人均居住面积已从1980年的2.36平方米提高到目前的13.2平方米,位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 从无房到有房,从旧房到新房,从小房到大房……汕头人的“家”曾有过多少“让人欢喜让人忧”的故事,老百姓的住房发生了一轮又一轮的变迁。如今,人们对家居的要求也由过去的只为“栖身”,转向更高的要求,诸如要有优美的居住小区、完善的物业管理、配套的生活设施等。这既是特区改革开放给汕头带来的巨变,又是汕头人生活质量提高和居住观念转变的见证。 十几年前,鮀岛自行车商场空前地红火,照片里那热闹的场面犹如大墟市,每个角落都摆满了自行车,挤满了神情兴奋的买车人。 时光荏苒,十几年后的今天,自行车的辉煌年代一去不返。漫步于我们所处的这个繁华都市,到处都是喧闹的汽车与摩托车。自行车仿佛成了落伍的象征。 不仅如此,每人身上的衣服不只保暖,而且很漂亮,样式多而时尚;吃的东西不仅能填饱肚子,而且好吃,丰富而有营养……每家每户都把扇子换成了电风扇、电空调,把录音机换成了MP3、电视机、电脑、录象机……真是日新月异! 汕头,这座充满活力的海滨港口城市,犹如一只展翅腾飞的雄鹰般势不可挡。 戒浮戒躁做实事盘活经济出实绩 三年前曾出现经济负增长的汕头市,如今已走出谷底,经济呈现“回暖”景象。汕头市统计局提供的最新统计数字表明,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生产总值430.68亿元,比增9.3%,一般预算财政收入17.52亿元,比增18.5%. 前三季度还有几项统计数字同样令人振奋:全市外贸出口劲增32%,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实际吸收外商直接投资金额比增59.8%,增幅在全省排名第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增14.1%,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这是自2000年以来首次出现的喜人局面。 静心走正道办实业 重商业而轻工业,重贸易而轻实业,前些年的种种浮躁行为拖慢了汕头的发展步伐,拉大了汕头与制造业发达的珠三角的差距。更有一些人为了赚钱铤而走险,汕头一度成为市场经济秩序问题严重的地区。汕头人痛定思痛,终于意识到不要浮躁要静心,意识到经济发展道路要选准选对——“走正道,办实业,创品牌”,这正是汕头市委、市政府提出来的响亮口号。 不浮躁、不跟风,脚踏实地发展民营经济、兴办实业的澄海区,在前几年全市一片疲软之际“一枝独秀”,它让汕头人看到了一个选对了发展道路的活生生的教材。去年,澄海的民营企业实现工业产值逾200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九成以上。澄海的玩具、毛衫服装两大产业的年产值分别达到88亿元、48亿元,澄海因此而被授予“中国玩具礼品城”、“中国工艺毛衫名城”称号。 潮阳区和平镇也是“走正道,办实业,创品牌”的一个典型例子。几年前,这里曾是全国出了名的地下生产非法光盘的重灾区,如今已是由乱而治。该镇目前拥有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正式登记批准的CD-R光盘生产线167条,其中新引进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生产线38条,一跃成为全国重要的光盘生产基地。 发展大工业大海港 “振兴工业经济,这是振兴汕头经济的希望所在,是建设经济强市的必由之路。”汕头市委书记林木声如是说。

研究“历史的民族志”实践及其方法论

研究“历史的民族志”实践及其方法论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在历史人类学领域,田野工作和民族志实践大概是基本的作业项目,当然这并不等于说,民族志实践构成历史人类学研究的全部内容。就历史人类学研究中的民族志实践看,历史学家和人类学家的视角和进路有很大不同。历史学家或完全依赖文献资料,“在档案馆中做田野工作”。而人类学家的民族志实践,如果纳人历史的纬度,则可能有两种进路,或者完全面对文献资料,做人类学的历史研究;或者面对当下,但将“过去”和“现在”融通起来,“在田野工作中做历史研究”。前两种民族志实践模式,可以概括为“历史民族志( ethnography of history )”,后一种可以称之为“历史的民族志(historical ethnography )”。本文试图就历史人类学中的民族志实践形态进行比较,并重点探讨“历史的民族志”实践的方法论和认识论问题 一、历史人类学中民族志的实践形态 有很多人类学的初学者也尝试在民族志实践中运用“历史”,但尚未领悟历史人类学的方法,还达不到

本文所说的这三种民族志的实践形态。萧凤霞归纳了在民族志文本中对“历史”浅薄运用的情况:“人类学者对‘历史’的运用有以下几种:许多关注当代论题的学者干脆就忽略历史;有的在书中开头加插一点历史背景,然后认马进人当下的田野记述中(ethnographic present );还有就是从文献—例如方志和族谱一一中捡出过去的‘经验’事实,以讨论文化变迁;”这些还谈不卜是历史人类学的研究,就更称不卜是历史民族志或历史的民族志。萧凤霞所期待的是这样一种民族志:“只有少数会批判地解构历史材料,从中揭示深藏在当下田野记述地层中的结构过程一一这正是我认为历史学和人类学可以交相结合的地方。”萧凤霞还只是在解读、利用史料的层面谈历史人类学研究中民族志方法的运用,而对于民族志实践方法论的探讨还远远不够。 简单地在人类学研究中纳人历史的纬度,并不能使民族志实践走向成功。国内法律人类学者所用的法律民族志延伸个案方法,或者“描述‘内于时间’的个案的‘延伸’及其对农民社区的后来发展的影响”,或者将个案的“前历史”作为理的“行业标准”,西佛曼和格里福所概括的三个关键特征以及克莫洛夫夫妇所总结的方法论要点,也仅是其一家之言。但由此,我们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