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能源物流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简版)

新能源物流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简版)

新能源物流车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规划设计 / 投资分析

摘要说明—

该新能源物流车项目计划总投资8852.42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6113.9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9.07%;流动资金2738.4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0.93%。

达产年营业收入21822.00万元,总成本费用17082.23万元,税金及附加171.22万元,利润总额4739.77万元,利税总额5564.75万元,税后净利润3554.83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2009.92万元;达产年投资利润率53.54%,投资利税率62.86%,投资回报率40.16%,全部投资回收期3.99年,提供就业职位380个。

项目建设要符合国家“综合利用”的原则。项目承办单位要充分利用国家对项目产品生产提供的各种有利条件,综合利用企业技术资源,充分发挥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优势、人力资源优势,区位发展优势以及配套辅助设施等有利条件,尽量降低项目建设成本,达到节省投资、缩短工期的目的。

项目概论、投资背景和必要性分析、产业研究分析、投资建设方案、选址方案评估、土建方案说明、工艺技术方案、环境保护可行性、项目职业安全管理规划、项目风险应对说明、节能方案分析、项目实施方案、投资计划方案、项目盈利能力分析、项目评价等。

第一章投资背景和必要性分析

一、项目建设背景

1、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浪潮涌来,全球制造业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冲击、调整和变革。各工业发达国家纷起应对,制订国家战略,以求在行将到来

的变革中取得主动。美国于2011年颁布了先进制造伙伴计划(AMP),以“确保美国在先进制造业中的领导地位”;随后,又提出了再工业化和制

造业回归的口号。德国提出《德国2020高技术战略》,英国制订了“英国

工业2050战略”,日本相继提出物联网和机器人战略,法国起草了《未来

产业》规划,韩国则有“未来增长动力计划”,等等,无不是为促进本国

制造业适应未来、赢得发展。中国制造业就规模和总量在世界名列第一,

但中国制造业在效益、效率、质量、产业结构、持续发展、资源消耗等方

面与工业发达国家差距较大。中国制造业必须从规模、速度的发展轨道转

向质量、效益的发展轨道,从高速度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才能在第四次

工业革命中形成持续发展的能力,继续成为中国国民经济的主体,与中国

在全球制造业中的地位相对应。

2、2015年5月19日,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部署全面推

进实施制造强国战略。这是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

提出了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

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35年我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强国阵营中等

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

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3、“十三五”时期,要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目标,以科学发展、

跨越发展为主线,顺应世界科技飞速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和新挑战,加快产

业升级换代,积极谋划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发展重点,培育壮大具有

当地特色的产业集群;紧紧抓住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新机遇,

跟踪世界高技术产业发展动态,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

资源,加强创新引领,不断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大力培育壮大区域特

色和比较优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建成一批有自主核心技术、有一定

市场规模和良好经济社会效益的产业集群,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建

设创新型先进制造业基地提供有力支撑。

二、必要性分析

1、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

强盛的重要支柱。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提出,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筑牢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与党的十九大报

告中关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的论述一脉相承,是党中央立足全局、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实体经济的战略思想,抓住新一轮

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更好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加快新旧

动能接续转换,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

2、“十三五”期间,我国三次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题要从强调增长导向的规模比例关系转为强调发展导向的产业融合协调,中国产业发展战略的重点也要从产业数量比例调整转向产业质量能力提升,发展的核心在于提高产业的生产率;为了更好地适应产业融合的趋势,未来的产业政策应逐步突破传统的“产业结构对标”的思路,消除政府对部门间要素流动的扭曲和干预,减少部门垂直管理带来的产业融合障碍,通过促进产业间的技术融合、商业模式融合和政策协调,促进三次产业和各产业内部的协调发展。在具体制定“十三五”规划时,建议不要把三次产业结构产值和就业比例作为产业发展的“应然”目标提出,产业结构数量比例只是一个“实然”变化,重点考核三次产业发展的质量目标,可以用劳动生产率和技术创新指标等来衡量。

3、当今高速增长的中国经济又一次面临世界经济风云变幻的新一轮挑战,为确保中国经济的顺利发展,离不开相关工业的支撑和发展;建设好项目,将有助于发挥项目承办单位集聚效应、资源共享、充分协作、合理竞争,同时,在一定程度上还有助于快速提高当地项目产品制造工业的技术水平和行业市场竞争能力,对于项目产品制造企业为国家实现产业振兴计划、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项目建设有利条件

近年来,项目承办单位培养了一大批精通各个工艺流程的优秀技术工人;企业的人才培养和建设始终走在当地相关行业的前列,具有显著的人

才优势;项目承办单位还与多家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的紧密合作关系,并建立了向科研开发倾斜的奖励机制,每年都拿出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用于对重点产品及关键工艺开发的奖励。

第二章项目概论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新能源物流车项目

(二)项目选址

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三)项目用地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23191.59平方米(折合约34.77亩)。

(四)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61.41%,建筑容积率1.65,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6.64%,固定资产投资强度175.84万元/亩。

(五)土建工程指标

项目净用地面积23191.59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14241.9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8266.12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29158.12平方米,项目规划绿化面积2539.37平方米。

(六)设备选型方案

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63台(套),设备购置费2269.17万元。

(七)节能分析

1、项目年用电量452964.52千瓦时,折合55.67吨标准煤。

2、项目年总用水量15651.62立方米,折合1.34吨标准煤。

3、“新能源物流车项目投资建设项目”,年用电量452964.52千瓦时,年总用水量15651.62立方米,项目年综合总耗能量(当量值)57.01吨标

准煤/年。达产年综合节能量20.03吨标准煤/年,项目总节能率23.20%,

能源利用效果良好。

(八)环境保护

项目符合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规划,符合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

区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和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对产生的各类污染物都采取

了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内,项目建设不

会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

(九)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项目预计总投资8852.42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6113.96万元,

占项目总投资的69.07%;流动资金2738.4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0.93%。

(十)资金筹措

该项目现阶段投资均由企业自筹。

(十一)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预期达产年营业收入21822.00万元,总成本费用17082.23万元,税

金及附加171.22万元,利润总额4739.77万元,利税总额5564.75万元,

税后净利润3554.83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2009.92万元;达产年投资利

润率53.54%,投资利税率62.86%,投资回报率40.16%,全部投资回收期3.99年,提供就业职位380个。

(十二)进度规划

本期工程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2个月。

实行动态计划管理,加强施工进度的统计和分析工作,根据实际施工进度,及时调整施工进度计划,随时掌握关键线路的变化状况。

(三)“三线一单”符合性

1、生态保护红线:新能源物流车项目用地性质为建设用地,不在主导生态功能区范围内,且不在当地饮用水水源区、风景区、自然保护区等生态保护区内,符合生态保护红线要求。

2、环境质量底线:该项目建设区域环境质量不低于项目所在地环境功能区划要求,有一定的环境容量,符合环境质量底线要求。

3、资源利用上线:项目营运过程消耗一定的电能、水,资源消耗量相对于区域资源利用总量较少,符合资源利用上线要求。

4、环境准入负面清单:该项目所在地无环境准入负面清单,项目采取环境保护措施后,废气、废水、噪声均可达标排放,固体废物能够得到合理处置,不会产生二次污染。

二、项目评价

1、本期工程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规划要求,符合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及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能源物流车行业布局和结构调整政

策;项目的建设对促进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新能源物流车产业结构、技

术结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优化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

2、xxx有限责任公司为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拟建“新能源物流车项目”,本期工程项目的建设能够有力促进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发展,为社会提供就业职位380个,达产年纳税总额2009.92万元,可以促进某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和社会稳定,为地方财政收入做

出积极的贡献。

3、项目达产年投资利润率53.54%,投资利税率62.86%,全部投资回

报率40.16%,全部投资回收期3.99年,固定资产投资回收期3.99年(含

建设期),项目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4、国家发改委出台《关于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

实施意见》,对各地、各部门在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方面提出了十条要求,包括清理规范现有针对民营企业和民间资本的准入

条件、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资金等公共资源对民营企业同等对待、支持民

营企业充分利用新型金融工具,等等。这一系列的措施,目的是鼓励和引

导民营企业在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优

势企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