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深圳某小学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深圳某小学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深圳某小学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深圳某小学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项目交通影响评价

二○一五年二月

摘要

1、项目概况

1.1项目背景

********小学位于坪山新区********(老城)片区东纵路旁,成立于1917年,1990年搬入现校址,是深圳市最早的省一级学校之一。由于建筑年代较为久远和设计不合理等历史原因,********小学现有校舍存在建筑破旧、结构及消防安全隐患严重、教室偏小不利于卫生防疫、采光通风不良、设计不合理影响正常教学、维修成本高等诸多问题;另一方面,随着坪山地区的迅猛发展、人口的迅速增长以及家长教育理念的提升,区域居民对小学学位的需求日益增长,对教育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为确保学生安全,解决学校校舍用房不足以及区域小学学位紧张的问题,坪山新区提出了********小学的加固及部分拆除扩建计划。

考虑到学校的扩建后,进一步增加对周边交通系统的影响,特别是早晚高峰期间对城市动静态交通的影响较大,以及对交通安全的重视性,根据政府审批要求开展交通影响评价工作,即通过研究学校建设规模与交通需求增长之间的关系,定量分析项目开发对城市交通的影响程度,进而提出保持周边交通服务水平不下降的对策或修改方案,同时促进项目交通组织的合理、流畅,保障交通安全。为此,深圳市坪山新区建设管理服务中心委托我院开展********小学加固及扩建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工作。

1.2项目概况

学校占地面积20320㎡,现有教学班30个,学生1458人,教职员工109人。根据本项目建设方案,将新建建筑面积9835㎡,拆除面积4950㎡,加固翻新面积5954㎡,教学规模将扩增为36个班。同时学校内部将新增26个停车位(学校内部现状无停车位),对外出入口均利用现状路口,因此不涉及新建、改扩建路口工程。

图1.1 项目位置图

1.3评价范围、年限、评价日及时段

根据《深圳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工作指引(试行)》及相关技术标准要求,项目评价范围为东纵路(主干道)、深汕公路(主干道)、建设路(次干道)及中兴路(规划为立新路主干道)围合区域;本项目评价年限为项目正常使用初年,即2016年;评价日为上课日,评价时段为早高峰时段(6:00~8:00)。此外,根据学校运营经验,放学时段家长接送车辆路边停车对周边交通影响较为明显,因此本次评价兼顾分析放学时段的静态交通影响。

图1.2研究范围示意图

2、现状交通分析

2.1现状土地利用情况

项目位于坪山新区********(老城)地区,地处东纵路-和平路交汇处的东北角,其用地类型为教育用地,现状为30个班办学规模的区级小学。

研究范围内项目周边现状用地主要以居住用地、公园绿地及商业用地为主。项目东侧为坪山镇中兴西小区;北侧为泰富华庭居住小区、万福佳购物广场及沿街商住楼;西侧为坪山公园及坪山派出所。

图2.1项目周边用地现状现状图

2.2现状道路交通条件

项目周边路网主要由主干路深汕公路、东纵路,次干路建设路,以及支路和平路、中兴路等道路组成。主要节点有东纵路-深汕公路交叉口、东纵路-和平路交叉口、东纵路-中兴路交叉口、深汕公路-建设路交叉口、建设路-和平路交叉口、建设路-中兴路交叉口等6个交叉口。

图2.2项目周边主要道路及节点情况示意图

根据现状交通量调研数据分析,项目早高峰期间主要为过境交通,交通流量集中在深汕公路和东纵路上,其中深汕公路双向交通流量约2500pcu/h,东纵路双向交通流量约1900 pcu/h,其余道路交通量不足600 pcu/h。除深汕公路沿线交叉口服务水平为D级外,其余交叉口服务水平均在C级及以上,整体运行情况较好。

图2.3 项目周边现状交通运行状况示意图

2.3公共交通现状

(1)常规公交

根据现状调查,项目500米范围内共有7处公交站点,29条公交线路。其中,17条干线公交,10条支线公交,1条快线公交及1条假日专线公交。7处公交站点中,深汕公路、东纵路上的公交站点设施较为完善,********小学站点为简易式站亭,而建设路、中兴路上的公交站点只设有站牌,无候车亭。

图2.4项目周边公交设施分布图

2.4慢行交通现状

(1)步行

项目地块周边道路网均具备独立的人行道设施,人行道宽度3-5米,部分道路附有绿化设施,慢行设施良好。

项目研究范围内有1座立体过街人行天桥,位于深汕公路-建设路交叉口处。研究范围内交叉口处均设有人行过街横道,慢行条件较为良好。

(2)自行车

项目研究范围内,仅东纵路上设有独立自行车道,其他道路自行车道与人行道共同布设。2.5周边停车状况

研究范围内已建设用地均为旧式建筑,缺乏停车规划。随着交通需求增长,停车供需矛盾突出,次、支道路上路边停车现象普遍。

3、相关规划分析

3.1城市发展前景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提出,城市空间结构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西、中、东三条发展轴和南、北两条发展带为基本骨架,形成“三轴两带多中心”的轴带组团结构。本项目位于坪山新区,处在“北部发展带”上。

根据《深圳市LG303-03号片区[********(老城)地区]法定图则》(以下简称“法定图则”),本片区的功能定位是:依借助老城的活力与人气,在完善居住功能的基础上,发展特色商贸和文化旅游业。发展目标是:打造具有活力的居住、商贸、文化旅游业相融合的滨水生态城区。

3.2交通发展前景

(1)道路交通规划

项目位于坪山新区********(老城)地区,周边规划主、次干道现状已基本建成,但部分规划次、支路建设滞后。

(2)公共交通规划

根据片区《法定图则》,项目研究范围内无规划建设公交场站。

根据《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1-2016)》、《深圳市轨道交通规划(修编)》(2012年,公示版),远期片区将规划建设轨道12号线及轨道19号线。

(3)停车设施规划

根据法定图则,项目研究范围内无规划独立社会停车场用地。

(4)慢行系统规划

研究范围内行人过街设施均为平面过街,应在道路设施、交通管理(标志标线、信号控制)等方面保证行人安全。

为保障公共场所自行车停放需求,研究范围内规划布置1处公共自行车停放处,位于项目西侧坪山公园处,满足片区居民休闲需求。

4、交通需求预测分析

4.1背景交通量预测

根据交通预测,除东纵路服务水平为D级外,其余路段服务水平基本维持在C级及以上。评价年无项目交通运行图如下所示。

图4.1评价年无项目情况交通运行图

4.2项目交通需求预测

(1)交通生成

本项目运营后,高峰期总体交通需求较大。经预测,项目早高峰交通出行总量计算为4493人次/h,其中发生1481人次/h,吸引3012人次/h。

(2)交通方式划分

预测项目早高峰时段依靠小汽车出行的交通量为434pcu/h,其中发生交通量为201pcu/h,吸引交通量为233pcu/小时;依靠常规公交出行的客流量为558人次/小时,其中产生259人次/小时,吸引299人次/小时。

(3)交通分布

依据上层次规划预测数据,并结合项目周边道路交通条件,综合预测本项目在2016年机动化出行主要有三方向,北向********区、燕子岭竹坑、龙岗、惠阳方向;南向碧岭沙湖、市内方向;东向江岭、大鹏方向。其中各向交通分布预测比率为:北向35%,南向为53%,东向为12%,具体详见下图。

图4.2 目标年项目(机动化)交通需求分布图

(4)交通分配

将项目自身所生成交通量,分配到评价年的路网中,可得到体现项目生成交通量空间分配规律的预测结果。评价年有项目交通运行图如下所示。

图4.3 评价年有项目情况交通运行图

5、交通影响程度评价

(1)出入口评价

受项目周边的用地及道路条件限制,近期项目对外出入口布局不具备优化调整的条件,本项目完成后仍沿用现状出入口并维持现有交通组织,不涉及新建或改扩建路口工程。

但随着规划彩虹路等道路的建设,项目未来存在出入口布局优化调整的可能,因此本次评价主要结合道路规划情况,对远期出入口布局进行分析。

在开口位置和临近交叉口距离方面,新建路口满足规范要求。

在出入口交通运行方面新建路口饱和度为0.13,高峰期间车库出入口饱和度维持在可接受服务水平,交通出入顺畅。

在出入口交通组织方面,新建路口位于彩虹路(支路),作为项目机动车出入口使用,车辆可由该出入口直接行驶至地下车库停放,内部衔接交通组织合理,有效实现人车在时间空间上的分离。

(2)道路交通运行评价

评价年无项目周边主要道路路段及节点服务水平为基本维持C级及以上;项目运行后,除和平路和中山大道的服务水平由A级下降至B级外,其余路段服务水平均未发生变化,中山大道-东纵路交叉口东进口左转服务水平从B级降至C级,东纵路-中兴路交叉口北进口左转服务水平从B级降至C级,其余节点各进口的服务水平无明显变化。因此,项目建设对道路交通影响不显著。

(3)公共交通评价

评价年项目周边公交剩余载客容量为2883人次/h,本项目早高峰时段的常规公共交通需求产生量为558人次/h。因此,公交剩余载客容量满足项目产生的公交出行需求,项目建设对常规公交的影响程度不显著。

(4)慢行交通评价

根据预测,本项目未来上下学时段人行生成总量达1918人次/小时,其中发生量为588人次/小时,吸引量为1330人次/小时,主要由振东纵路、中兴路等承担。经测算,评价年早高峰东纵路单向行人流率将达到618人次/(h/m),交通服务水平为A级,中兴路单向步行交通量为618人次/h/m,其步行服务水平为A级。因此,本项目对步行交通影响不显著。

从自行车道的交通需求来看,未来项目的早高峰时段自行车发生量约为301辆/小时。根据自行车出行需求分布特征及周边道路自行车背景交通需求规模,测算东纵路的自行车流量最大,在项目建成后其自行车道单向交通量为215辆/小时。

经现场调查,项目周边道路除中山大道和东纵路设有独立的自行车道外,其余道路均无设置自行车道,为完善项目周边的自行车道,建议深汕公路、建设路、中兴路等道路通过采用压缩人行道来施划自行车道(宽度均大于1米)。由此可知,项目建设对自行车交通影响程度不显著。

(5)静态交通评价

本项目规划配建26个机动车停车泊位(含7个大型车停车位),略高预测的需求上限值,结合同类项目道路交通主管部门意见:考虑到学校老师群体的特殊性,在深标的基础上给予

适度提高停车位配建数目。因此,项目配建26个机动车停车位是相对适宜的。

在内部自行车停车位供应方面,本项目规划方案未明确相应自行车停车位,按照“深标”要求,应在后续方案中按照深标要求项目配建自行车停车位宜控制在138~207个之间。

在外部机动车停车位供应方面,上下学时段将产生大量的静态交通需求势必对周边动态交通产生一定程度影响。根据预测,上下学时段项目产生的静态交通需求为183pcu/h。根据家长接送平均时间计算,学校周边应施化约61个停车位,才能满足高峰时段停车需求。

根据现状调研,和平路、中兴西五巷和中兴西二巷三条支路均设有路边停车位,约130个停车位,晚高峰期间停车利用率为49%,能够为家长提供66个临时停车位,因此,建议家长利用项目周边停车带接送学生,减少项目的静态交通需求对动态交通影响。

6、交通改善措施

(1)必要性改善措施

针对项目建设后对周边交通影响较为突出的主要问题,提出如下必要性交通改善措施:

表6-1 必要性措施一览表

(2)建议性改善措施

为进一步保障项目周边交通运行服务水平,本次还提出以下几条建议:

(1)校车对于减少道路拥堵、提高学生出行安全性具有积极意义。配置适量的校车,同时建立校车运行线路备案制度,明确每一辆校车接送学生的行车时间、路线和停靠站点,并分别报相关主管部门备案。选择校车行驶路线时,应尽量避开复杂和繁忙的路段。

(2)建议加快推进坪山有轨电车1号线(横岗站~新城站)和轨道12号线规划建设,提高沿线片区公共交通供给能力,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引导市民公交出行。

(3)对东纵路-中山大道交叉口进行信号配时优化,提高交叉口运行服务水平。

(4)由于东纵路-和平路交叉口交通组织较为混乱,建议加强对该交叉口高峰期间的交通管理,在和平路进口方向设置禁止左转的标志,完善该交叉口的交通监控及相应的交通安全设施。

(5)建议配置校园督导员,配合交警在学生上学和放学的时候疏导校门口交通,加强校园门口交通管理,保障学生安全,缓解校门口拥堵现象。

(6)为保障周边路网的安全运行秩序,建议完善相应的交通监控及管理设施。

7、结论与建议

根据分析,坪山新区中心小学项目将对评价范围内路网交通、交通节点、公交、慢行及静态交通无显著影响。在采取本报告所提出的相关改善措施的情况下,分析认为本项目的交通影响能达到可接受水平。

文本目录

1概述 (1)

1.1项目背景 (1)

1.2项目概况 (1)

1.3研究依据 (2)

1.4评价范围、年限、评价日及时段 (3)

1.5研究内容 (3)

1.6研究方法 (3)

2现状交通分析 (5)

2.1现状土地利用情况 (5)

2.1.1土地利用现状 (5)

2.1.2周边学校建设概况 (5)

2.2周边道路条件 (5)

2.2.1现状道路条件 (5)

2.2.2主要交叉口现状 (6)

2.2.3道路交通组织 (7)

2.2.4交通运行情况 (7)

2.3公共交通现状 (10)

2.3.1常规公交 (10)

2.3.2轨道交通 (10)

2.3.3 公交场站 (10)

2.3.4 现状公共交通评价 (10)

2.4慢行交通现状 (10)

2.4.1 步行 (10)

2.4.2 自行车 (11)

2.4.3 现状慢行交通评价 (11)

2.5静态交通现状 (12)

2.6现状综合评价 (12)

3相关规划分析 (13)

3.1城市发展前景 (13)

3.2土地用地规划及近期建设计划 (13)

3.2.1 土地利用规划 (13)

3.2.2 近期中小学建设计划 (14)

3.3道路交通规划 (14)

3.4公共交通规划 (14)

3.5停车设施规划 (15)

3.6慢行系统规划 (15)

3.6.1 步行 (15)

3.6.2 自行车 (15)

3.7规划条件小结 (15)

4交通需求分析 (16)

4.1背景交通量预测 (16)

4.1.1其他新增项目交通量预测 (16)

4.1.2过境交通量预测 (16)

4.1.3背景交通量分配 (17)

4.2项目交通需求预测 (17)

4.2.1出行特征分析 (17)

4.2.2项目出行交通总量预测 (19)

4.2.3交通方式划分 (19)

4.2.4项目交通分布 (20)

4.2.5交通量分配 (21)

4.2.6公共交通需求预测 (22)

4.2.7慢行交通需求预测 (23)

5交通影响程度评价 (24)

5.1交通组织方案评价 (24)

5.1.1出入口评价 (24)

5.1.2出入口及内部交通组织评价 (25)

5.2路网交通影响评价 (25)

5.2.1主要路段交通运行 (25)

5.2.2主要交叉口交通运行 (26)

5.3公共交通评价 (28)

5.4慢行交通评价 (28)

5.4.1慢行交通设施评价 (28)

5.4.2慢行交通组织评价 (30)

5.5静态交通评价 (31)

5.5.1内部机动车停车位评价 (32)

5.5.2外部停车条件评价 (32)

5.5.3自行车停车位评价 (32)

6交通改善措施及评价 (33)

6.1交通改善原则 (33)

6.2项目出入口布局及内部交通设施优化 (33)

6.2.1出入口改善 (33)

6.2.2内部交通组织优化与停车设施改善 (33)

6.3外部交通改善措施 (34)

6.3.1交通组织方案 (34)

6.3.2道路交通改善 (34)

6.3.3公共交通改善 (35)

6.3.4慢行交通改善 (35)

6.3.5静态交通改善 (36)

6.4其他改善建议 (36)

6.5交通改善措施评价 (37)

7结论与建议 (38)

7.1评价结论 (38)

7.2必要性改善措施 (38)

7.3建议性改善措施 (38)

图纸目录

1概述

1.1项目背景

坪山新区是继光明新区之后深圳设立的第二个政府直接管理的功能区,是深圳重点规划建设的特大新型基地,生态环境良好,土地资源丰富,工业基础雄厚,发展潜力巨大,为深圳未来的产业发展特别是高科技产业发展提供战略支撑。随着坪山新区人口规模及建设规模的逐步增长,基础教育设施也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小学位于坪山新区********(老城)片区东纵路旁,成立于1917年,1990年搬入现校址,是深圳市最早的省一级学校之一。由于建筑年代较为久远和设计不合理等历史原因,********小学现有校舍存在建筑破旧、结构及消防安全隐患严重、教室偏小不利于卫生防疫、采光通风不良、设计不合理影响正常教学、维修成本高等诸多问题;另一方面,随着坪山地区的迅猛发展、人口的迅速增长以及家长教育理念的提升,区域居民对小学学位的需求日益增长,对教育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为确保学生安全,解决学校校舍用房不足以及区域小学学位紧张的问题,坪山新区提出了********小学的加固及部分拆除扩建计划。

考虑到学校的扩建后,进一步增加对周边交通系统的影响,特别是早晚高峰期间对城市动静态交通的影响较大,以及对交通安全的重视性,根据政府审批要求开展交通影响评价工作,即通过研究学校建设规模与交通需求增长之间的关系,定量分析项目开发对城市交通的影响程度,进而提出保持周边交通服务水平不下降的对策或修改方案,同时促进项目交通组织的合理、流畅,保障交通安全。为此,深圳市坪山新区建设管理服务中心委托我院开展********小学加固及扩建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工作。

1.2项目概况

********小学位于坪山新区********(老城)片区,地块西南侧、东北侧分别临近东纵路、中兴西五巷,西北侧、东南侧临和平路、规划支路。

图1.1 项目位置图

学校占地面积20320㎡,现有教学班30个,学生1458人,教职员工109人。根据本项目建设方案,将新建建筑面积9835㎡,拆除面积4950㎡,加固翻新面积5954㎡,教学规模将扩增为36个班。同时学校内部将新增26个停车位(学校内部现状无停车位),对外出入口均利用现状路口,因此不涉及新建、改扩建路口工程。

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及新建功能用房面积如下表1-1、表1-2所示。

表1-2项目新建功能用房用地表图1.2 项目总平面图1.3研究依据

?《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深圳市综合交通“十二五”发展规划》;

?《深圳市LG303-03号片区[********(老城)地区]法定图则》(草案);

?《深圳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划(2011-2016)》

?《2010年居民出行调查和分析》;

?《深圳市城市规划标准与准则》(2014);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CJJ/T 141 -2010)》;

?《深圳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工作指引(试行)》(2013.05);

?《深圳市基础教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06-2020);

?《深圳市民办教育机构设置标准(试行)》(深教规[2008]1号);

?《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 50099-2011);

?《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GB 50647-2011);

?《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 152-2010);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

?国家和地方相关的标准、规范、规程、法规等;

?业主提供的项目资料、信息;

?现场交通调查和收集的有关资料。

1.4评价范围、年限、评价日及时段

(1)评价范围

根据《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CJJ/T141-2010)和深圳市地方相关技术标准要求,项目评价范围为东纵路(主干道)、深汕公路(主干道)、建设路(次干道)及中兴路(规划为立新路主干道)围合区域。

图1.3 项目研究范围示意图

(2)评价年限

根据项目规模,交通影响评价年限为正常使用初年。项目于2014年开始施工,2015年完工,考虑本项目建设后形成规模化需要一定时间,正常使用初年为2016年。

(3)评价日与时段

本项目所处********地区,背景交通高峰主要为早晚高峰通勤交通,同时考虑本项目交通需求主要集中在上下学时段,与背景交通早高峰重叠,因此评价时段选取早高峰时段。此外,根据学校运营经验,放学时段家长接送车辆路边停车对周边交通影响较为明显,因此本次评价兼顾分析放学时段的静态交通影响。

结合类似项目调查,学校的正常上课日为工作日,因此本次本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日为工作日。

1.5研究内容

通过本次研究,将为********小学加固及扩建项目提供交通改善方面的依据,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

(1)现状交通分析;

(2)相关规划分析;

(3)交通需求分析;

(4)交通影响程度评估;

(5)交通改善措施及评价;

(6)结论与建议。

1.6研究方法

本研究工作采用业内通用的较为成熟的方法,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在定性分析指导下进行定量研究,提出交通影响评估意见和交通改善对策;在分析评估上以微观研究为主,并结合宏观条件的变化;在改善对策上以概念方案为主,并结合考虑工程实施的可行性。

本研究工作将交通影响分析的一般方法与本次研究的项目具体情况相结合,遵循“现状交通调查——现状问题识别——交通需求分析——交通评估——交通改善建议”的技术路线。

图1.4 技术路线图

2现状交通分析

2.1现状土地利用情况

2.1.1土地利用现状

项目位于坪山新区********(老城)地区,地处东纵路-和平路交汇处的东北角,其用地类型为教育用地,现状为30个班办学规模的区级小学。

研究范围内项目周边现状用地主要以居住用地、公园绿地及商业用地为主。项目东侧为坪山镇中兴西小区;北侧为泰富华庭居住小区、万福佳购物广场及沿街商住楼;西侧为坪山公园及坪山派出所。

图2.1项目周边用地现状示意图

2.1.2周边学校建设概况

现状项目周边1.5公里范围内共有6个中小学,分别为坪山中学、东门小学、向阳小学、六联小学、阳光学校和坪环学校,具体位置如下图所示。

图2.2项目周边现状中小学分布示意图

2.2周边道路条件

2.2.1现状道路条件

研究范围内的干道网络基本按照规划建成,初步形成主干道、次干道、支路为主体的层次分明的路网体系。

项目周边路网主要由主干路深汕公路、东纵路,次干路建设路,以及支路和平路、中兴路等道路组成,如图2.3所示。

图2.3项目周边路网图

项目周边主要的道路情况如下:

表2-1周边现状道路情况一览表

现状名称

道路等级

车道数

起讫点

功能

深汕公路

主干路

双6

片区内北起龙坪大道,南至东纵路 主要的过境通道

东纵路

双4

东起坪葵路,西至深汕公路

片区的集散通道,也是项目出入的重要通道建设路 次干路 双4

东起东门大街,西至深汕公路

片区的生活性通道,是老城片区的主要商业街

中兴路

双2 南起东纵路,北至建道路两侧地块的出入图2.4 深汕公路 图2.5 东纵路

图2.6 建设路 图2.7 中兴路

图2.8 和平路 图2.9 中兴西五巷

2.2.2主要交叉口现状

项目周边现状主要节点有东纵路-深汕公路交叉口、东纵路-和平路交叉口、东纵路-中兴路交叉口、深汕公路-建设路交叉口、建设路-和平路交叉口、建设路-中兴路交叉口等6个交叉口。

项目周边现状交叉口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2-2项目周边现状交叉口情况一览表

图2.10项目周边主要交叉口分布图

2.2.3道路交通组织

研究范围内道路除中兴西二巷及中兴西五巷为单向交通外,其他道路均为双向交通。 区域对外交通组织:根据项目地块所处位置及周边路网情况,研究区域的对外交通主要是通过东纵路、深汕公路等,实现与龙岗区、市中心区等西向交通或者坪山新区东向交通出行。

片区内部交通组织:早高峰期间区域内出行主要为生活性交通,由建设路、和平路、中

兴路等内部路网承担。 2.2.4交通运行情况

本项目为一所小学,为准确掌握项目周边现状交通运行情况,结合深圳实际情况,本次研究选取早高峰6:00-8:00对周边主要道路及关键节点开展了详细的交通量调查及运行情况分析。

(1)路段交通运行情况

道路路段交通运行状况通过饱和度及服务水平来表征,一般以D 级作为城市道路最低可接受的交通服务水平。本次研究采用的路段服务水平划分标准如表2-3所示。

表2-3路段服务水平划分标准

根据路段流量调研数据分析,项目周边主要道路交通运行情况如表2-4所示。

表2-4项目周边主要路段现状交通运行情况分析表

(2)交叉口交通运行情况

道路交叉口交通运行状况通过饱和度及服务水平来表征。本次研究采用的交叉口服务水平划分标准如表2-5、表2-6所示。

根据《深圳市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工作指引(试行)》,当信控交叉口现状饱和度大于0.85时,必须计算延误指标,当延误与饱和度对应的服务水平不一致时,则以延误对应的服务水平为准。

表2-5信号交叉口服务水平划分标准

表2-6无信号交叉口服务水平划分标准

根据交叉口流量调研数据分析,项目周边主要交叉口交通运行情况如下表2-7、表2-8所示。

表2-7项目周边信号交叉口现状运行状况分析表

表2-8项目周边无信号交叉口现状运行状况分析表

根据现状交通量调研数据分析,项目早高峰期间,研究范围内道路交通流量主要集中在深汕公路、东纵路2条主干道上,除东纵路道路服务水平到达D 级外,其余道路道路服务水平均维持在C 级及以上。在交叉口方面,除深汕公路沿线交叉口服务水均在D 级外,其余信号交叉口服务水平均维持在C 级及以上;无信号交叉口服务水平为二级。因此,项目周边现状路网交通运行整体情况较好。东纵路-和平路交叉口北进口为右进右出口,存在部分车辆在此进口违章左转,该交叉口的交通组织较为混乱,降低交叉口通行能力。

图2.11现状交通运行状况示意图

2.3公共交通现状

2.3.1常规公交

根据现状调查,项目500米研究范围内共有7处公交站点,29条公交线路。其中,17条干线公交,10条支线公交,1条快线公交及1条假日专线公交。各公交站点具体线路情况如下表所示。

表2-7现状周边公交站点及线路一览表

根据现状调查,深汕公路、东纵路上的公交站点设施较为完善,其中********小学站点为简易式站亭。而建设路、中兴路上的公交站点只设有站牌,无候车亭。 2.3.2轨道交通

根据现状调查,项目研究范围内没有建设轨道交通。 2.3.3 公交场站

根据现状调查,项目研究范围内现状无独立用地公交场站。项目周边公交设施分布图如下图所示。

图2.12项目周边公交设施分布图

2.3.4 现状公共交通评价

项目500米范围设有7处公交站点,29条线路,建设路、中兴路上站点无候车亭设施;

项目研究范围内没有建设轨道交通;项目周边现状无独立用地公交场站。综上所述,现状公共交通出行以常规公交为主,公交服务水平整体较好,但有待进一步提高。

2.4慢行交通现状

2.4.1 步行

(1)人行道

项目地块周边道路网均具备独立的人行道设施,人行道宽度3-5米,部分道路附有绿化设施,慢行设施良好。

小区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 资料 长安大学简介 长安大学直属国家教育部,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学校以工为 主,理工结合,兼有经济、管理、人文多种学科,以培养公路交通、国土资源与 环境、建筑工程等专业人才为办学特色。现设有15个学院,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59个本科专业及专业方向,专业设置覆盖了公路交通、国土资 源与环境、建筑工程的绝大部分领域。学校教学设施完善,科研设备先进。 现有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8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具备国家甲级的交通土建工程设计、城市规划、交通评价等资质。 长安大学拥有一批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博士、硕士生导师在内的学术水平高、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专家、学者。 长安大学交通规划研究独树一帜,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6项,多项科研成果达到国际或国内领先水平。近年来承担的有国家科技部十五 攻关项目、国家西部交通建设项目、美国能源基金会资助项目、霍英东基金资助项目等。 具有研究交通规划和城市交通的雄厚基础,交通规划软件齐全,拥有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交通规划主流软件EMME/2、TRIPS、TRANSCAD ,并具有相应软件的开发能力。实验室具有世界先进的试验设备,如英国ADR数据采集系统、Autoscope 交通流量监测系统、Tramble 车辆轨迹定位系统、GPS/GIS数据采集和维护系统,为规划工作提供了良好条件。 长安大学BRT研究中心是以公交优先研究为重点,兼有城市交通政策、城市交通设施设计、城市交通影响分析等方面工作的专业研究机构。该中心目前承担有美国能源基金会资助项目、霍英东基金资助项目等重大课题。在西安市从事过西安市高架路交通经济研究、西安市社会停车场规划、西安市快速路体系规划、 城市交通战略规划、城市轻轨客流量预测、城市BRT发展战略研究等大量交通研究项目,建立有城市交通活动模型。该研究中心拥有研究人员40名,有国外兼职教授指导,并有博士、硕士研究生等专业工作人员30余名。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CJJT141-2010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 CJJ/T 141-2010 1 总则 1.0.1 为促进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的协调发展、规范城市和镇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城市和规划城镇人口规模再10万人以上镇的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 1.0.3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必须以城市和镇总体规划、详细规划 为依据。 1.0.4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工作应遵循集约、节约使用土地和以人为本的原则,应妥善处理评价项目新生成交通与背景交通间的关系。1.0.5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工作除应遵守本技术标准外,尚应符 合国家现行的有关强制性法规和标准的规定。 2 术语 2.0.1 建设项目Construction Project 具有交通生成的永久性或临时性拟建设(新建、改建和扩建)项 目。 2.0.2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Traffic Impact Analysis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对建设项目投入使用后,新生成交通需求对周围交通系统运行的 影响程度进行评价,并制定相应的对策,小件建设项目交通影响的技术方法。 —1 —

1.0.6 建设项目分类Classification of Construction Project 根据建设项目用地类型、建筑物使用功能和项目生成的交通需求特征对建设项目进行的分类。 1.0.7 出行率Trip Generation Rate 建设项目单位指标( 如建筑面积、住宅户数、座位数等)在单位时间内所生成的交通需求,包括产生量和吸引量。 1.0.8 新生成交通需求New Generation Traffic Demand By Consturuction Projects 建设项目投入使用所生成(包括产生和吸引)的新增交通需求。 新建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包括建设项目产生和吸引的交通需求; 改、扩建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是指由改、扩建部分引起的新增 交通需求。 1.0.9 背景交通需求Background Traffic Demand 交通影响评价范围内除去被评价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外的 其它交通需求,包括起迄点均在评价范围外的通过性交通和评价范围 内其它建设项目生成的交通需求。 1.0.10 交通影响评价的启动阈值Threshold of Traffic Impact Analysis 建设项目需要进行交通影响评价的门槛条件。 1.0.11 交通影响程度评价指标Indicators of Traffic Impact Assessment 衡量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对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影响程度 的指标。 —2 —

交通影响评价报告大纲

交通影响评价报告大纲 一、项目概况 主要内容:规划设计的条件,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建设方案介绍二、评估范围与年限的确定 根据《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CJJ/T 141-2010)第4.0.3条和6.1.2-2款之规定,本项目为物流中心,属T08大类中的货运站场,其评价范围为建设项目邻近的第二条主干道或快速路围合的范围,即×路、×路、×路……..之间的区域范围。根据《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CJJ/T 141-2010)第6.2.2-2款之规定,本项目交通影响的评价年限为正常使用初年以及正常使用第五年,即××年和××年。 三、评价范围现状与规划情况 主要内容:介绍评价范围内现状和规划的用地和交通发展情况 四、现状交通分析 1、交通调查的方案介绍 2、现状交通运行状况评价 1)评价范围内各种交通方式的交通特征值、交通设施、交通管理措施; 2)评价范围内的现状道路、公共交通、自行车、行人和停车等交通系统的管理措施、供需和运行状况进行分析,提出现状交通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 五、交通需求预测

对各评价年限、各评价时段的背景交通和项目新生成交通进行与预测,分析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的交通量分布和运行特征 六、交通影响程度评价 1、根据交通系统供需分析和交通影响程度评价,提出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存在的主要交通问题 2、评价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对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运行的影响程度。评价对象应包括评价范围内的各种交通系统,包括机动车、公共交通、停车、自行车和行人等。 七、交通系统改善措施与评价 1、改善出入口布局与组织,优化建设项目内部交通设施 1)根据出入口与外部交通衔接的状况,提出出入口数量、大小、位置以及交通组织的改善建议 2)优化建设项目内部交通与停车措施布局 2、评价范围内的交通系统改善 1)各交通方式的交通组织优化 2)道路网络改善和道路改造措施 3)出入口或交叉口的渠化和信号控制改善 4)公共交通系统改善(公共交通运营组织、线路优化、场站改善等) 5)自行车、行人、无障碍交通系统改善 3、改善措施评价 八、结论及建议

小区交通影响评价设计报告

长安大学简介 长安大学直属国家教育部,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学校以工为主,理工结合,兼有经济、管理、人文多种学科,以培养公路交通、国土资源与环境、建筑工程等专业人才为办学特色。现设有15个学院,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59个本科专业及专业方向,专业设置覆盖了公路交通、国土资源与环境、建筑工程的绝大部分领域。学校教学设施完善,科研设备先进。 现有2个国家级重点学科、8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0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具备国家甲级的交通土建工程设计、城市规划、交通评价等资质。 长安大学拥有一批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在内的学术水平高、在国内外享有盛誉的专家、学者。 长安大学交通规划研究独树一帜,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6项,多项科研成果达到国际或国内领先水平。近年来承担的有国家科技部十五攻关项目、国家西部交通建设项目、美国能源基金会资助项目、霍英东基金资助项目等。 具有研究交通规划和城市交通的雄厚基础,交通规划软件齐全,拥有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交通规划主流软件EMME/2、TRIPS、TRANSCAD,并具有相应软件的开发能力。实验室具有世界先进的试验设备,如英国ADR数据采集系统、Autoscope 交通流量监测系统、Tramble 车辆轨迹定位系统、GPS/GIS数据采集和维护系统,为规划工作提供了良好条件。 长安大学BRT研究中心是以公交优先研究为重点,兼有城市交通政策、城市交通设施设计、城市交通影响分析等方面工作的专业研究机构。该中心目前承担有美国能源基金会资助项目、霍英东基金资助项目等重大课题。在西安市从事过西安市高架路交通经济研究、西安市社会停车场规划、西安市快速路体系规划、城市交通战略规划、城市轻轨客流量预测、城市BRT发展战略研究等大量交通研究项目,建立有城市交通活动模型。该研究中心拥有研究人员40名,有国外兼职教授指导,并有博士、硕士研究生等专业工作人员30余名。

XX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

XX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

1 经济评价概述 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是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评价是根据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有关技术经济政策的要求,结合交通量预测和工程技术研究情况,比较项目的建设费用和效益,对项目的经济合理性进行分析,作出评价,为项目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就理论而言,在对项目进行经济评价时,应考虑项目完成后给项目影响区带来的全方位效益,包括直接经济效益和间接经济效益。由于目前对间接经济效益尚无统一规范的方法进行定量计算,所以,目前在对公路项目进行国民经济评价时,只计算项目实施给公路使用者带来的直接经济效益。 本项目不需要收费还贷,因此只作国民经济评价。项目国民经济评价是采用“有无对比法”进行评价的,其中“有项目情况”是指项目建成后区域交通系统要发生的情况;“无项目情况”是指不建该项目时区域交通运输转移到现有道路上,现有交通系统要发生的情况。通过对“有项目”状态和“无项目”状态时费用与效益的对比,分析计算项目国民经济指标,考察项目实施的合理性。 2 评价的依据和内容 2.1 评价依据 1、国家计委、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以下简称《方法与参数》),2006年; 2、交通部《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讨论稿),1996年; 3、交通部《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办法》(讨论稿),1996年; 4、《Study of Prioritization of Highway Investments and Improving Feasibility Study Methodologies Pilot Study Report》(World Bank,1995)[译作《公路投资优化和改善可行性研究方法》(世界银行,1995年)]。 2.2 评价内容 本项目建设资金由上级补助组成,不需要收费还贷,因此,本项目经济评价工作仅包括国民经济评价。通过项目的国民经济评价,考察项目的可行性,即在合理配置国家

交通影响评价内容及要求

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应包含文字说明和图纸两个部分,各部分包含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一)文字说明应包括: 1、概况 (1)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包括总平面规划、建设时序等); (2)建设项目目标年的确定; 2、建设项目影响区域现状及规划情况(包括土地利用、城市道路等) 3、交通调查 (1)交通调查主要是获取评价区域交通量现状数据,分析主要路段、交叉口现状饱和度。调查时段一般不少于连续3日的早晚高峰,早晚高峰时段一般按城市交通规划确定,特殊项目由市规划局商市交警支队确定。 (2)应说明评价区域内的现状交通情况,包括道路名称、道路等级、横断面形式,交通设施设置及交通组织形式、主要交叉口技术参数、交通信号、公交线路、站点和换乘点等; 4、交通预测 (1)预测目标年建设项目交通发生、吸引、分布与方式划分及交通量分配; (2)预测分析目标年周边道路背景交通量,背景交通量一般按城市交通规划确定; (3)研究范围一般为与拟建项目相邻主次干道的围合区域。对于重大项目或位于交通敏感区域的项目,交通影响研究范围应适当扩大。在Ⅰ类区应包括建设项目新增交通量超过道路通行能力的5%以上的主次干道;在Ⅱ类区应包括建设项目新增交通量超过道路通行能力的10%以上的主次干道。 (4)目标年城市路网应以建设项目建成投入使用时的城市路网为准; (5)分析建设项目交通量与城市路网的叠加效应。 5、交通影响评价 (1)分析建设项目对城市路网的影响程度; (2)评价建设项目出入口及内部道路交通组织合理性; (3)评价建设项目配建停车泊位的数量及位置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4)建设项目交通安全评价。 6、结论和建议 (1)结论应包括:建设项目对城市路网的影响程度;对建设项目出入口位置、内部交通、配建停车泊位的评价结果; (2)建议应包括:可接受的交通设施、总图布局的改善建议,相应的周边道路交通组织与管理要求,分步实施计划方案。 (二)图纸部分应包括: 1、项目区位图 2、交通影响范围图(可和项目区位图合并) 3、项目规划总平面图及交通组织图 4、周边土地利用现状图 5、周边土地利用规划图 6、影响区域道路现状图 7、影响区域道路规划图 8、项目周边路网主要交叉口的高峰小时流量流向图(或表) 9、影响区域现状路网饱和度分析图(或表) 10、影响区域目标年路网饱和度分析图(或表) 11、交通改善建议图

公路项目经济评价

第七章经济评价 7.1 评价依据和方法 7.1.1 概述 根据国民经济发展规划、有关经济政策和本项目在区域路网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对道路交通量预测和建设规模、建设标准分析的基础上,对本项目进行经济合理性的分析论证,计算经济分析指标,为项目建设决策提供依据。 7.1.2 评价依据 1、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建设部2006年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以下简称《方法与参数》); 2、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2002年发布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3、中华人民国交通运输部2010年发布的《关于印发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的通知》; 4、中华人民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2010年发布的《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和参数》; 5、评价采用的速度流量模型及有关修正模型取自中、澳研究项目《公路投资优化研究和可行性研究方法改进》的成果; 6、交通量采用交通量分析及预测中的结果; 7、工程投资依据本项目投资估算中的数据。 7.1.3 评价方法 1、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应遵循费用与效益计算围对应一致的原则。经济费用效益分析只计算项目直接效益和直接费用,同时对项目外部效果进行定性分析和描述。财务分析除计算项目的直接收益和直接费用外,还应计算与项目有关联的服务、开发等经营性设施发生的间接收益和间接费用。 2、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费用效益分析采用“有项目”与“无项目”对比的方法。 3、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应采用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相结合,以动态分析为主的原则。项目计算期包括建设期和运营期。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的运营期按20年计算。财务分析的运营期根据《收费公路管理条例》确定。 4、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费用效益分析使用影子价格,财务分析使用财务价格。 5、考虑到公路建设项目的公益性,将公路项目的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结果作

交通项目经济评价的意义及特点

交通项目经济评价的意义及特点 【摘要】经济评价是项目可行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项目决策的经济依据,也是项目建议书和设计任务书审批和控制投资数额的依据。本文对交通运输项目经济评价的内容,方法与特点进行了论述。 【关键词】交通项目;经济评价;内容;意义;特点 abstract: the economic evalu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project feasibility study and the economic rationale of the project decision-making, but also the basis of approval and control the amount of investment for the project proposal and design mission statement.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content, method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conomic evaluation of transport projects.key words: transportation projects; economic evaluation; content; significance; characteristics 中图分类号:f272.5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2)03-00 所谓经济评价,是指为了确定一个项目的价值、质量和可取性所做的研究。其核心是评价和确定一个项目的成本与效益之间的净值,或者说一个项目的效果得失之差值。经济评价是项目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项目建议书和设计任务书审批和控制投资数额的依据。本文仅对交通运输项目经济评价的内容与方法谈谈自己的认识。

浙江省建设工程交通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试行)

浙江省建设工程交通影响 评价技术导则(试行) 1 范围 本技术导则规定了建设工程交通影响评价的目的、基本原则、方法、内容和程序。 本技术导则适用于新建建设工程以及各类改、扩建建设工程交通影响评价报告书的编制。 本技术导则作为建设工程交通影响评价报告书编制与审核的技术依据。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所含的条款通过本导则的引用即构成本导则的条文,与本导则同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 ● 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5〕46 号) ●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 ● 城市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规范(GJJ15-87) ● 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 ●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令第146号) ● 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城市建筑工程停车场(库)设置规则和配建标准》(DB33/1021-2005)

● 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100-98)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大城市:指城市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50万人以上的城市。 中等城市:指城市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20万——50万人的城市。 小城市:指城市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不满20万人的城市。 快速路、主干路:是城市道路网的骨架,为连接城市主要分区的干路,以交通功能为主。 次干路:是城市的交通干路,以区域性交通功能为主,兼有服务功能,与主干路组成道路网体系,广泛连接城市各区,集散主干路交通的功能。 支路:是住宅及工业区或其他类型地区的交通路径,为连接次干路与街坊的道路,以服务功能为主。 项目交通流量:也称项目生成交通量,是建设工程生成或吸引的交通负荷增量。 非项目交通量:也称背景交通量。除建设工程自身和研究区域内计划审批的其他建设工程生成的交通量会影响目标年的交通系统状况外,研究区域外的变化同样会产生影响。非项目交通包含两部分:(1)过境交通,即所有通过研究区域且起止点均在研究区域外的交通出行;(2)其他项目交通,即研究区域内其他项目产生的交通,起点或终点在研究区域内。 交通量预测四阶段法:包括出行产生、出行分布、出行方式划分、交通分配四个阶段。 4 总则 4.1 交通影响评价的目的和重点 交通影响评价( Traffic Impact Evaluate 简称TIE)是通过定量分析预测建设工程开发后对周围相关交通设施及路网的影响度,定性或定量评价建设工程开发并投入使用后对交通通行、交通安全、交通环境等的影响效应,提出相应的交通改善措施,减小建设工程对周边交通负荷的影响,评价建设工程出入口、基地总平面

交通影响评价报告编制要求

交通影响评价报告编制主要要求 1.项目背景情况项目任务来源(委托方与被委托方)及项目基本情况; 1.1. 项目位置及四至情况 要求有详细文字说明和规划位置示意图。 1.2. 项目规划用地情况(包括性质和规模) 1.2.1. 项目总建筑平面图 1.2.2. 项目地块控制性详细规划图 1.2.3. 项目现状和规划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要求说明建筑规模详细情况,包括项目总用地面积、建设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地上建筑面积(具体用途)、地下建筑面积(具体用途)、住宅户数、人口数、或者其他和医院床位数、门诊量等、容积率、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数、(地上、地下)并附详细表格说明。 2.项目研究依据要求说明是项目规划意见书或审定方案通知书或控规调整阶段(附控规调整报告),并附所批文件复印件。报告中的规划条件(路网、公交场站及其他交通设施)应由相关部门确认。 项目研究范围 3. 3.1. 研究区域范围及依据 3.1.1. 研究范围一般应覆盖因项目而带来重大交通及运输影响的所有的地方,至少应包括直接毗邻项目的主要交通通道和主要交叉口。

3.1.2 说明研究范围确定的依据,并附项目研究范围规划道路和用地性质规划图。 3.2. 说明研究范围内项目周边用地规划及开发情况,特别是项目四周正在建设或近期建设项目有关情况。 3.3. 项目计划建成年份情况及依据。 4. 现状交通系统状况 4.1. 研究区域现状道路设施及交通流量情况 4.1.1. 说明研究范围内现状路网布局、现状道路宽度、横断面、是否实现规划等。 4.1.2. 说明研究范围内主要节点情况,包括节点类型、交通组织、 信号配时等。 4.1.3. 项目现状道路及节点图。 4.1.4. 项目周边道路及节点现状交通量和负荷度调查,要求列表和附图说明。 4.1. 5. 研究范围内道路及节点存在问题及通行能力分析。 4.2. 研究区域现状公共交通设施情况 4.2.1. 说明研究范围内现状公交线路设置情况,要求说明线路车 站的设置、距离项目的远近、线路的走向、线路的运力情况、公交港湾和满足需求水平等,并附图说

【精品】居住小区交通影响评价

居住小区交通影响评 价

淮钢安置小区西侧经济实用房建设 项目 交通影响评价报告江苏淮安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二O一O年十月

目录 1概况1 1.1 项目背景1 1.2 项目概况2 1.2.1 项目区位2 1.2.2 功能定位分析3 1.2.3 经济技术指标3 1.3 编制依据3 1.4 研究范围4 1.4.1 研究区域范围4 1.4.2 交通影响分析目标年5 1.5 技术路线5 1.6. 研究主要内容5 2现状分析7 2.1 道路交通现状分析7 2.1.1 道路网设施(Facility)现状分析7 2.1.2 交通流量(Flow Volume)现状分析12 2.1.3 公共交通现状分析19 2.1.4 停车设施现状分析20 2.2 项目周边土地利用状况21 2.3现状评价22 2.3.1 道路网现状评价22

2.3.2 道路交通运行评价22 3交通需求预测24 3.1 预测方法和步骤24 3.1.1交通分区24 3.1.2预测步骤24 3.2 项目交通量生成预测25 3.2.1 本项目交通生成预测25 3.2.2 本项目交通分布预测29 3.2.3 本项目吸发交通量分配30 3.3 项目周边道路背景交通量估算30 3.4 目标年(2016年)总交通量分析31 3.5 开发项目停车需求预测32 3.5.1停车需求的指标确定依据32 3.5.2停车需求预测34 4项目交通组织分析及影响评估36 4.1 交通影响分析评价标准36 4.2 项目生成交通量对周边路网的影响评价36 4.2.1路段36 4.2.2项目生成交通量对交叉口的影响分析37 4.3 项目建设对公共交通的需求评价39 4.4 项目出入口设计及影响评估39 4.4.1项目出入口设计39 4.4.2项目出入口交通影响分析40

公路项目经济评价

公路项目经济评价 7.1 评判依据和方法 7.1.1 概述 按照国民经济进展规划、有关经济政策和本项目在区域路网布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对道路交通量推测和建设规模、建设标准分析的基础上,对本项目进行经济合理性的分析论证,运算经济分析指标,为项目建设决策提供依据。 7.1.2 评判依据 1、国家进展改革委员会、建设部2006年公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判方法与参数(第三版)》(以下简称《方法与参数》); 2、国家进展改革委员会2002年公布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3、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2010年公布的《关于印发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方法的通知》; 4、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2010年公布的《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判方法和参数》; 5、评判采纳的速度流量模型及有关修正模型取自中、澳研究项目《公路投资优化研究和可行性研究方法改进》的成果; 6、交通量采纳交通量分析及推测中的结果; 7、工程投资依据本项目投资估算中的数据。 7.1.3 评判方法 1、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判应遵循费用与效益运算范畴对应一致的原则。经济费用效益分析只运算项目直截了当效益和直截了当费用,同时对项目外部成效进行定性分析和描述。财务分析除运算项目的直截了当收益和直截了当费用外,还应运算与项目有关联的服务、开发等经营性设施发生的间接收益和间接费用。 2、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费用效益分析采纳“有项目”与“无项目”对比的方法。

3、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判应采纳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相结合,以动态分析为主的原则。项目运算期包括建设期和运营期。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的运营期按20年运算。财务分析的运营期按照《收费公路治理条例》确定。 4、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费用效益分析使用影子价格,财务分析使用财务价格。 5、考虑到公路建设项目的公益性,将公路项目的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结果作为项目决策的要紧判定标准;财务分析结论作为辅助判定标准,并为项目的投资方案设计等提供必要的指导。 7.2 评判方案设定 7.3 经济费用效益分析 7.3.1 参数选择与确定 1、社会折现率 社会折现率在项目经济费用效益分析中作为运算经济净现值等指标时的折现率,并作为衡量经济内部收益率的基准值,是项目经济可行性的判定依据。按照《方法与参数》的有关规定,社会折现率取8%。 2、贸易费用率(SMCR) 贸易费用是指各商贸部门花费在生产资料流通过程中以影子价格运算的费用(长途运输费用除外)。贸易费用率(SMCR)是贸易费用相对物资影子价格的综合比率,取6%。 3、影子汇率(SER) 影子汇率系指用于对外贸物资和服务进行经济费用效益分析的外币的经济价格,应能正确反映外汇的经济价值,应按下式运算: SER=OER×CF 式中:OER——国家外汇牌价 CF——影子汇率换算系数,按照《方法与参数》取1.08。 本项目OER取用国家外汇治理局当前公布的人民币外汇牌价,按1美元=6.6元人民币。

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2017.6.28

项目名称:******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委托单位:******* 编制单位:********* 城乡规划编制资质证书: 证书编号 [建]城规编***** 证书等级甲级项目成员: 项目负责人 *** 规划设计师 编制人员 *** 规划设计师 *** 助理规划师

目录 第1章概述 1.1项目概况与研究目的 (2) 1.2工作依据与研究方法 (2) 1.3 项目目标年与影响范围确定 (3) 第2章项目建设背景与现状交通分析 2.1 项目周边土地利用状况 (4) 2.2 项目周边道路交通系统现状与规划 (4) 2.3 项目周边交通现状评价 (5) 第3章项目交通影响评价 3.1 交通系统服务水平影响分析 (8) 3.2 公共交通影响分析 (8) 3.3 非机动车影响分析 (8) 第4章项目配套设施分析 4.1 项目影响区规划道路条件分析 (9) 4.2 项目区内停车设施供需分析 (9) 4.3 住宅区交通组织分析 (10) 第 5章结论与建议 5.1 分析结论 (10) 5.2 相关建议 (11)

第 1 章概述 1.1 项目概况与研究目的 *****位于**市**区,南侧为***路,东侧临 ***路,西临***大道,北侧顺堤河绿化带,靠近***,其空间位置及周边环境如图1-1 所示。该项目已经于2011年投入使用,项目周边道路交通条件较好,通行便捷;周围生活、市政公用设施有一定配套,已经建成几个高档居住小区,对学校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 图1-1 项目位置及周边环境 项目规划总用地276.3亩,调整前设计容积率0.45,计容建筑面积83650平方米,建筑密度37%,绿地率34%,机动车位53辆,非机动车3168辆。此次将西侧原规划的体育馆调整为5000平方米,新增两幢教学楼,共40间标准教室,建筑面积7250平方米。调整后设计容积0.47,计容建筑面积85890平方米,建筑密度39%,绿地率35%,机动车位81辆,非机动车5440辆。目前在校师生5600人,预计规划新增学生1600人,预计将来在校生7200人。 项目地块现状如图1-2,原规划总平面如图1-3,原规划鸟瞰如图1-4,调整部分局部规划鸟瞰如图1-5,调整后规划平面如图1-6。该项目属于学校建筑,建设规模较大,建成投入使用后引发的交通量会对周围交通系统产生多大的交通影响,是否处于路网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尚缺少专业的分析及评估。 * 图1-2 项目地块现状 * 图1-3 原规划鸟瞰图 * 图1-4 原规划总平面图 * * 图1-5 局部调整地块规划平面及效果 为了保证项目调整部分建成投入使用之后拥有一个良好的内部和外部交通环境,同时也使项目建成后对周围路网的交通影响减至最小,建设单位委托****公司进行该项目的交通影响分析,提出相应的交通改善措施和建议。

交通影响评价报告大纲

交通影响评价报告大纲 一、项目概况主要内容:规划设计的条件,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建设方案介绍 二、评估范围与年限的确定 根据《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 (CJJ/T 141-2010)第 4.0.3 条和 6.1.2-2 款之规定,本项目为物流中心,属T08 大类中的货运站场,其评价范围为建设项目邻近的第二条主干道或快速路围合的范围,即X路、X路、X路…….?之间的区域范围。根据《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技术标准》(CJJ/T 141-2010)第622 —2款之规定,本项目交通影响的评价年限为正常使用初年以及正常使用第五年,即XX年和XX年。 三、评价范围现状与规划情况主要内容:介绍评价范围内现状和规划的用地和交通发展情况 四、现状交通分析 1 、交通调查的方案介绍 2、现状交通运行状况评价 1)评价范围内各种交通方式的交通特征值、交通设施、交通管理措施; 2)评价范围内的现状道路、公共交通、自行车、行人和停车等交通系统的管理措施、供需和运行状况进行分析,提出现状交通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五、交通需求预测对各评价年限、各评价时段的背景交通和项目新生成交通进行与预测,分析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的交通量分布和运行特征

六、交通影响程度评价 1、根据交通系统供需分析和交通影响程度评价,提出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存在的主要交通问题 2、评价建设项目新生成交通需求对评价范围内交通系统运行的影响程度。评价对象应包括评价范围内的各种交通系统,包括机动车、公共交通、停车、自行车和行人等。 七、交通系统改善措施与评价 1、改善出入口布局与组织,优化建设项目内部交通设施 1)根据出入口与外部交通衔接的状况,提出出入口数量、大小、位置以及交通组织的改善建议 2)优化建设项目内部交通与停车措施布局 2、评价范围内的交通系统改善 1)各交通方式的交通组织优化 2)道路网络改善和道路改造措施 3)出入口或交叉口的渠化和信号控制改善 4)公共交通系统改善(公共交通运营组织、线路优化、场站改 善等) 5)自行车、行人、无障碍交通系统改善 3、改善措施评价 八、结论及建议 1、评价结论、必要性措施和建议性措施

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浪琴湾住宅小区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目录 一、概述 (1) 1.1项目背景 (1) 1.2项目建设方案简述 (1) 1.3项目依据 (2) 1.4研究方法 (3) 二、目标年与影响范围的界定 (4) 三、区域道路交通及用地条件分析 (5) 3.1现状道路条件 (5) 3.2项目区域公共交通现状 (6) 3.3项目周边土地利用状况 (6) 3.4 项目周边道路交通特征 (7) 四、设计方案交通评价 (9) 4.1项目建筑总平面交通评价 (9) 4.2项目停车设施交通评价 (11) 五、项目生成交通量预测 (12) 5.1 项目评价时段和评价对象的确定 (12) 5.2 背景交通量预测 (12) 5.3 拟建项目交通量预测 (16) 5.4 交通分配 (18)

六、交通影响程度分析 (20) 6.1 主要路段交通负荷分析 (20) 6.2 对邻近交叉口交通运行的影响 (21) 6.3 对路段交通运行的影响 (22) 6.4 对公共交通的影响 (24) 6.5 对交通安全的影响 (24) 七、小区交通组织设计 (24) 7.1 小区内部交通组织设计 (24) 7.2 小区外部交通组织设计 (25) 7.3 停车交通组织设计 (25) 7.4 交通标志设置 (25) 八、结论与建议 (25) 浪琴湾住宅小区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西建大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浪琴湾住宅小区项目交通影响评价 一、概述 1.1 项目背景 浪琴湾住宅小区(以下简称小区)项目小区位于西安市北郊未央区,西距未央路(迎宾大道) 约1350m,东距太华北路850m,距离市中心(钟楼)约9.5km,规划总用地面积为73234

某居住小区交通影响评价

……………………………………………………………精品资料推荐………………………………………………… 淮钢安置小区西侧经济实用房建设项目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江苏淮安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二O一O年十月 1

……………………………………………………………精品资料推荐………………………………………………… 目录 1概况 (1) 1.1 项目背景 (1) 1.2 项目概况 (2) 1.2.1 项目区位 (2) 1.2.2 功能定位分析 (3) 1.2.3 经济技术指标 (3) 1.3 编制依据 (3) 1.4 研究范围 (4) 1.4.1 研究区域范围 (4) 1.4.2 交通影响分析目标年 (5) 1.5 技术路线 (5) 1.6. 研究主要内容 (5) 2现状分析 (7) 2.1 道路交通现状分析 (7) 2.1.1 道路网设施(Facility)现状分析 (7) 2.1.2 交通流量(Flow V olume)现状分析 (12) 2.1.3 公共交通现状分析 (19) 2.1.4 停车设施现状分析 (20) 2.2 项目周边土地利用状况 (21) 2.3现状评价 (22) 2.3.1 道路网现状评价 (22) 2.3.2 道路交通运行评价 (22) 3交通需求预测 (24) 3.1 预测方法和步骤 (24) 3.1.1交通分区 (24) 3.1.2预测步骤 (24) 3.2 项目交通量生成预测 (25) 3.2.1 本项目交通生成预测 (25) 3.2.2 本项目交通分布预测 (29) 3.2.3 本项目吸发交通量分配 (30) 3.3 项目周边道路背景交通量估算 (30) 2

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2017、6、28 项目名称:******交通影响评价报告 委托单位:******* 编制单位:********* 城乡规划编制资质证书: 证书编号 [建]城规编***** 证书等级甲级 项目成员: 项目负责人 *** 规划设计师 编制人员 *** 规划设计师 *** 助理规划师 目录 第1章概述 1.1项目概况与研究目的 (2) 1.2工作依据与研究方法 (2) 1、3 项目目标年与影响范围确定 (3) 第2章项目建设背景与现状交通分析 2、1 项目周边土地利用状况 (4) 2、2 项目周边道路交通系统现状与规划 (4) 2、3 项目周边交通现状评价 (5) 第3章项目交通影响评价 3、1 交通系统服务水平影响分析 (8) 3、2 公共交通影响分析 (8) 3、3 非机动车影响分析 (8)

第4章项目配套设施分析 4、1 项目影响区规划道路条件分析 (9) 4、2 项目区内停车设施供需分析 (9) 4、3 住宅区交通组织分析 (10) 第 5章结论与建议 5、1 分析结论 (10) 5、2 相关建议 (11)

第 1 章概述 1、1 项目概况与研究目的 *****位于**市**区,南侧为***路,东侧临 ***路,西临***大道,北侧顺堤河绿化带,靠近***,其空间位置及周边环境如图1-1 所示。该项目已经于2011年投入使用,项目周边道路交通条件较好,通行便捷;周围生活、市政公用设施有一定配套,已经建成几个高档居住小区,对学校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 图1-1 项目位置及周边环境 项目规划总用地276、3亩,调整前设计容积率0、45,计容建筑面积83650平方米,建筑密度37%,绿地率34%,机动车位53辆,非机动车3168辆。此次将西侧原规划的体育馆调整为5000平方米,新增两幢教学楼,共40间标准教室,建筑面积7250平方米。调整后设计容积0、47,计容建筑面积85890平方米,建筑密度39%,绿地率35%,机动车位81辆,非机动车5440辆。目前在校师生5600人,预计规划新增学生1600人,预计将来在校生7200人。 项目地块现状如图1-2,原规划总平面如图1-3,原规划鸟瞰如图1-4,调整部分局部规划鸟瞰如图1-5,调整后规划平面如图1-6。该项目属于学校建筑,建设规模较大,建成投入使用后引发的交通量会对周围交通系统产生多大的交通影响,就是否处于路网可接受的范围之内,尚缺少专业的分析及评估。 * 图1-2 项目地块现状 * 图1-3 原规划鸟瞰图 * 图1-4 原规划总平面图 * * 图1-5 局部调整地块规划平面及效果 为了保证项目调整部分建成投入使用之后拥有一个良好的内部与外部交通环境,同时也使项目建成后对周围路网的交通影响减至最小,建设单位委托****公司进行该项目的交通影响分析,提出相应的交通改善措施与建议。 1、2 工作依据与研究方法

交通工程的经济效益及其经济评价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593472249.html, 交通工程的经济效益及其经济评价分析 作者:李树辉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6年第23期 [摘 ;要]在我国国民经济中,交通工程经济是最为重要的一个部分。它主要是对交通工程 经济效益与其经济评价进行研究,采取最为有效的方式,并寻找如何提高交通工程效益的方法。我国现在的交通工程项目经济评价难以满足实际需要,因此要贯彻科学发展观以及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从而让交通工程项目经济评价能够取得迅速发展。 [关键词]交通工程交通工程经济经济评价 中图分类号:F5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3-0272-01 一般而言,项目经济评价主要分为两部分内容。第一是财务评价,该评价所采用的指标财务性质比较明显。它按照国家目前的行业规定、价格体系以及财税制度,纯粹的站在财务的角度上,对项目进行不违背当前政策的投资和回报的计算工作。从而对项目的偿债能力、运营发展能力、财务生存能力及盈利能力等进行评价,它评价的主要方向是财务是否具有可行性。第二是国民经济评价,改评价的主要方式是以国家宏观角度来看待项目的社会效益,如果不包含项目资金在运转过程中存在的内部转移支护,而是应用影子价格计算的方式来对工程对国民经济的意义和价值也就是社会效益进行计算。该方式主要是评价项目的经济是否具有合理性,因此存在着明显的宏观属性。 一、交通工程经济效益 交通工程与其他工程有着显著的不同,它是一种国家基础设施,因此它在国民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意义重大。它关乎着当地经济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第一,交通工程其投资具有连续性,该项投资规模较大,而且较为持久,不具有间歇性的作用,如果要保证工程能保持科学合理的进度,就必须要保证资金投入要有规模,并且要连续投资。第二,交通工程收益比较慢,在大规模投资后,经过长期的建设和运营才能取得收益。所以,必须投入较大规模的闲置资本,并作为创始资本。第三,交通工程存在着基础性,交通工程是国家的最基本的设施,其产品和服务能够为其他部门的生产提供基础性作用,也可以这样理解,交通工程可以为其他部门的生产提供原料产品。最后,虽然交通工程在人们日常消费过程中其作用不是很直接,然而其作用显著。因此交通工程的经济效益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综合体现。首先,交通工程其作用及其经济价值的体现主要是在生产领域中。其次,它能够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提供直接的经济功能保障。最后,它能给物流资源的调配工作带来许多便利。 二、在交通经济工作中的常有问题

交通项目评价

一、技术评价是从建设项目的技术角度出发,通过对建设项目各技术评价指标的分析,评判出项目实施对改善路网交通质量、提高路网服务水平等方面的作用。通过技术评价可以动态地评估拟定的建设项目,使公路网布局更为合理、完善,是有限的建设资金发挥更大的技术效用。 2. 技术评价指标 根据以上原则,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从单指标评价的相对独立性出发,所选择的指标应尽量全面。因此采用以下的建设项目评价指标较为合适:1)反映路网结构变化的技术评价指标 (1)连通度变化率 该指标反映了建设项目对路网连通度的影响程度。一般情况下,路网连通度越大越好。因此,连通度变化率越大,反映出建设项目对路网结构的影响效果越明显。 (2)节点可达性变化率 节点可达性是指区域内从某一节点出发通过公路交通抵达任一目的地的平均行驶时间(行驶距离或费用) 的大小。它从用户的角度来衡量路网结构的合理性,能较宏观地反映出路网中各节点之间联系的难易与便利程度。节点可达性变化率反映了建设项目实施后对路网布局均衡性方面的作用。计算方法与连通度变化率类同,可用单位投资有无项目的节点平均可达率差表示。 (3)面积、车辆密度变化率 面积、车辆密度变化率分别反映了项目实施后对路网面积密度和车辆密度的影响。由于这种影响是通过增加公路里程来实现的,因此只有建设项目中含有新建公路时,这两项指标才有意义。计算方法同样可采用单位投资有无项目时的面积、车辆密度差表示。 2)反映路网交通运行质量变化的评价指标 (1)等级水平变化率 公路网等级水平指区域中各路段修正技术等级的加权平均值。 (2)拥挤度变化率 路网拥挤度反映了整个路网适应的负荷能力,是对路网运行状况总体上的评价。与等级水平变化率类同,拥挤度变化率为单位投资有无项目的路网拥挤度差。 (3)里程拥挤度变化率 里程拥挤度是指路网中发生拥挤的路段长度占路网总里程的比例。里程拥挤度变化率表明了项目实施对路网里程拥挤度的影响,可用单位投资有无项目时的里程拥挤度差表示。拥挤路段可定义为交通量与其通行能力之比大于1.0的路段。 (4)平均车速变化率 平均车速是一个反映出整个交通系统运行状况的综合性指标。平均车速变化率反映了项目实施后路网平均车速的变化,可用单位投资有无项目时的路网平均车速差表示。 (5)车辆运行时间变化率 车辆运行时间反映了路网上所有车辆总的运行时间消耗。车辆运行时间变化率反映了项目实施对路网中车辆运行时间的影响,可用单位投资有无项目时的车辆运行时间差表示。 二、交通项目的经济评价是项目论证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根据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和交通业、地区发展规划的要求,结合交通量预测和工程技术研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