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幔柱的概念分类演化与大规模成矿

地幔柱的概念分类演化与大规模成矿

地幔柱的概念分类演化与大规模成矿
地幔柱的概念分类演化与大规模成矿

地幔柱的概念、分类、演化与大规模成矿

———对中国西南部的探讨

王登红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

摘 要:自核幔边界上升的物质,当其汇聚成圆柱状的结合体,并因其相对于周围地幔环境来说具有温度更高、活动性更强、粘度更低等特点而能够上升到壳幔边界时,一般可以演化成为具有宽厚的冠状构造和细长的尾部构造的地幔柱。地幔柱进一步与地壳发生作用,可以在地表记录下一系列的热点或形成巨大的火成岩省。根据地幔柱最后出露的位置,可以将其分为洋壳和陆壳环境下产出的两种基本类型,也可以根据其演化历史分出不同的阶段,如初始阶段、上升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中国西南部地区可能经历了两次以上的地幔柱冲击,二叠纪的峨眉山玄武岩是一个古生代晚期演化比较彻底的地幔柱留下的记录,而新生代以来的地幔柱活动可能正在发育,深部物质的大规模上隆可能是青藏高原隆升的一个原因,大量的散布的幔源岩浆活动和流体作用可能是中国西南部大规模成矿作用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地幔柱;热点;地幔柱分类;地幔柱演化;大规模成矿作用;中国西南

中图分类号:P51;P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321(2001)03006706

收稿日期:20010105;修订日期:20010625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973资助项目(G 1999043203)

作者简介:王登红(1967— 

),男,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矿床及地幔柱方面的研究。

1 一些基本概念与认识

地幔柱的概念目前在国际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

定义,一般趋向于认为自核幔边界上升、在地幔中演化、到近地表与地壳发生壳幔相互作用的圆柱状地质体。这一地质体在物质、能量和物理化学性质等方面与其成生的环境(主要是正常地幔)之间具有一

定的明显或比较明显的差别,因而可以被人类用不同的方法———目前来说主要是地球物理的方法识别出来。但是,地球物理方法只能识别现代的正在形

成或演化之中的地幔柱,对于古代已经消亡的地幔

柱则只有通过研究其在地表留下的地质记录(包括

物质的岩石学记录、构造的形态学记录和能量的热

演化记录等)来推断地幔柱的存在。要用地球物理

的方法去寻找古代地幔柱,如峨眉地幔柱的“柱子”

在哪里,在目前看来难度很大,但并不能因为找不到而否定其曾经存在。无疑,对于年代越古老的地幔柱,越难研究[1,2]。目前人们比较熟悉的也就是250Ma 以来的地幔柱,但研究古代地幔柱是极为重

要的,如Isley 等人(1999)编制了38~16亿年间地幔柱活动的时间表[3];R 1A 1Sproule (2000)研究了太古宙绿岩带中的地幔柱成因岩浆岩[4];加拿大地质调查局还将35亿年以来全球200多个属于地幔柱头部产物的大型火成岩省按地质年代进行了排

队,并在2000年巴西31届国际地质大会上进行了展示。关于地幔柱及热点概念的形成与发展,笔者已在不同的文献中作过介绍[5,6],此不赘述。

古代的地幔柱当它停留在岩石圈下部,没有完

全通过火山喷发等形式上升到地表的话,可以称为

“固化地幔柱”,Lee 和Halliday 等(1994)提出固化

的地幔柱头部的概念来解释喀麦隆线状分布的火

山[7];地幔柱喷发到地表的部分当其面积很大时一般称为大型火成岩省(L IP ),面积较小并且是在海

洋中喷发的话则一般称为洋岛玄武岩(O IB )。实际上,O IB 只是地幔柱留下的部分记录,当地幔柱刚到达洋壳的底部,地幔柱自身的能量也可以导致地壳

第8卷第3期2001年9月

地学前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Earth Science Frontiers (China University of G eosciences ,Beijing )

Vol.8No.3Sep.2001

特别是古老陆壳(如因为裂谷化而沉入海底的古老陆壳)发生重熔形成酸性岩浆。另外,地幔柱中巨量的物质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分异出酸性的岩浆来。因此,地幔柱不但可以产生O IB,同样可能产生中酸性岩浆岩(如Kergulen地幔柱产生的粗面岩,SiO2质量分数平均可达63.46%)[8,9]。这在大陆环境下产生的L IP中是常见的(如西伯利亚、峨眉、德干),在大洋主要是新生洋壳环境下产生的L IP中也是存在的(如冰岛)。

近现代活动的地幔柱在地表留下的记录通常称为热点,但仅仅有能量上的异常记录还不足以证明存在地幔柱。因此,往往需要有一定规模的火山岩,尤其是碱性玄武岩(洋壳)或碱性的中、酸性岩浆作用(陆壳)相耦合,才比较容易使人相信是地幔柱在起作用。反之,也并非所有的地幔柱在温度上一定高于周围的环境地幔,为此,Anderson早在1975年就指出地幔柱与其说是“热”柱不如说是“化学”柱[10],Bonatti(1990)也进一步证实地幔柱不一定真的很“热”[11]。目前一般用化学地幔柱的概念来指代那些温度不一定明显偏高但在物质成分上与环境地幔明显不同的地幔柱(如拥有大量活动性组分K, L REE,C,高温压状态的水等)。显然,偏高的温度有助于地幔柱物质的重熔,活动性组分,如水的存在,也可以降低熔点,从而增强地幔柱物质的活动性。Schilling等人还提出用“湿热点”来指代那些不是很热也不像是起源于核幔边界的热点[12],类似于笔者提出的起源670km深处不连续面、活动范围主要在上地幔和地壳中的一类地幔柱[5]。

一般将海洋环境中由地幔柱形成的高出海底一定高度又具有一定规模的地质体叫做洋岛,但对于大陆壳环境下形成的面积又不大的地幔柱产物(有别于L IP)目前还没有深入研究,但可以肯定,自核幔边界上升的地幔柱,既可以出现在洋壳环境,也可以出现在陆壳环境。因此,当地幔柱在大陆壳上“小荷才露尖尖角”时一定也会留下记录。这一部分“记录”对于成矿作用来说可能更为重要,因为一旦发生大规模火山作用,巨大的玄武质岩浆作用和能量作用可能更显著地破坏已经形成的矿床。对于这部分在大陆环境下发生的、由地幔柱头部物质和能量形成的地质记录,目前既是地幔柱研究的难点,也是“热点”。说它难,是因为用地球物理的方法难以识别(因为规模小)、用地球化学的办法也难以分辨(因为有地壳物质的混入);说它“热”,是因为它往往对应着强大的成矿作用,特别是一些大型、超大型矿床以及大型矿集区的形成,很可能与地幔柱有着内在的成因联系,因而引起了矿床学家的特别关注,以至于Sillitoe早在1974年就在N at ure上撰文论述热点与锡矿的关系[13]。但办法总是会有的,对于与热点有关的锡矿,人们可以利用非造山碱性花岗岩来作为热点的一个标志(尽管还存在分歧);对于其它的成矿作用,人们还在努力寻找办法,目前比较“热门”的一个方向是“煌斑岩是否可以作为地幔柱头部在大陆上留下的记录?”。尽管M1Storey等人(1989)将煌斑岩(130~110Ma)作为Kerguelen地幔柱头部的标志产物之一[14],但由于煌斑岩地球化学特征的复杂性,这一标志似乎还没有被广泛运用。

2 关于分类的探讨

虽然Wilson(1973)曾对热点进行过分类,包括

(1)南大西洋中脊和东太平洋隆起或其附近的热点;

(2)洋中脊其它部位的热点;(3)与裂谷带有关的年轻热点;(4)可能固定于海底的年轻热点;(5)已被掩盖的老热点[15]。显然,这种分类并未揭示地幔柱的源区特征(或深度),也没有揭示地幔柱的演化特点(阶段性)。笔者(1998)曾提出,在研究的起步阶段,可以根据产出环境的不同将热点分为产于大陆上的热点和产于海洋中的热点两大类,理论上还应分出产于海陆过渡部位的热点;在研究的深化阶段,可以分出起源于核幔边界的深源地幔柱和起源于上地幔与下地幔边界的浅源地幔柱,还可以根据地幔柱本身的演化规律区分出初始阶段的地幔柱、上升阶段的地幔柱、作用于地壳的地幔柱及衰退阶段的地幔柱(表1)。

表1热点与地幔柱的分类

Table1A classification of mantle plume and hots pot

按起源深度分按演化阶段分按产出环境分

深源:2900km

核幔边界

浅源:670km

不连续面

初始阶段的地幔柱

上升阶段的地幔柱

壳幔相互作用阶段

的地幔柱

衰退阶段的地幔柱

产于大陆地壳的

地幔柱(热点)

产于大洋地壳的

地幔柱(热点)

产于洋壳与陆壳

过渡环境的地幔

柱(热点)

据王登红(1998)[5]略修改。

不难想象,自核幔边界2900km深处上升的地幔柱到了只有几十km的近地表环境后,其自身的物质、能量和物理化学状态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当它

68

王登红/地学前缘(Earth Science Frontiers)2001,8(3)

与地壳发生壳幔相互作用并喷发出地表之后,人们所得到的样品在物质组成、化学成分等方面又会发生各种各样的变化。对于前者,主要涉及到地幔柱自身的演化及其与环境地幔之间物质和能量的交换问题,目前国际上也还只是通过地球物理的途径来观察并利用实验手段和计算机技术来模拟,尚处于不断探索之中;对于后者,更多地涉及到壳幔相互作用的问题,实际上是地幔柱与地壳之间物质与能量的交换问题,目前国际上大量的研究都聚焦于此。显然,假设物质组成和能量结构相同的地幔柱,只是由于所作用的对象不同,其结果也会明显不同(当然,不同的地幔柱与不同的对象发生作用,其结果会更复杂)。因此,首先有必要将地幔柱按“出露”的环境不同,分为两大类,即陆壳环境下产出的地幔柱(不妨简称陆柱,即CP)和洋壳环境下产出的地幔柱(不妨简称洋柱,即OP)。这是为了方便人们研究而划分的,实际上CP和OP在其发源地并无此区别,只是因为最终作用的对象不同而不同,CP产物中或多或少会留下陆壳物质混入的记录,而OP则会留下洋壳物质混入的记录。洋壳物质主要是硅镁质、陆壳物质主要是硅铝质,因而同样是玄武岩(SiO2质量分数为45%~50%),西伯利亚暗色岩的Al2O3质量分数多大于15%,MgO质量分数多小于8%[16];而夏威夷玄武岩的Al2O3质量分数多小于11%, MgO质量分数多大于16%[17]。因此,将地幔柱按结果分为两大类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当然,实际上还存在第三大类,即混合型,主要指板块俯冲环境下产出的地幔柱,因为在这种环境下产出的地幔柱既可能受到俯冲洋壳物质的混入,也可能受到地壳物质的污染。另外还可能出现更复杂的情况,如地幔柱在上升过程中还没有到达近地表环境就遇到正在下插的或古老的但还没有被地幔“消耗”掉的洋壳板片,抑或地幔柱在穿透大陆壳时遇到的是由古老洋壳褶皱造山形成的偏硅镁质成分的陆壳,等等。这些情况,在研究新生代以前的地幔柱时会经常遇到,因此在研究过程中要开拓思路,特别是在利用地球化学图解时更应注意。

3 演化

地幔柱自核幔边界上升到地表,最终以大规模岩浆作用的形式喷发或侵位,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也是一个演化的过程。笔者认为至少可以分为4个演化阶段:

(1)初始阶段:核幔边界由于某些原因而分异出具有明显活动性的物质,并逐渐聚集形成“预地幔柱”,那些原先在地核中富集但又难以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安定”下来的元素很可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离子半径大的元素和轻元素以及放射性元素也可能积极参加进来。从行星对比和地球演化的角度看,地幔柱的形成似乎是必然的,它是导致地球大尺度物质和能量交换的一种重要方式。比如,W,Sn, Mo,Bi,Au,Ag等等,这些元素在地核中的丰度可远远高于地幔和地壳[18],但它们与地核中的主要元素Fe,Ni在地球化学性质上还存在明显的差别,难以为地核所“容纳”,从而可能随着地幔柱的上升而向地表聚集。

(2)上升阶段:趋向于形成地幔柱的物质集中到一起,形成具有一定规模、一定形态的“雏地幔柱”,如Griffiths等(1986)所描绘的喷管状、蘑菇状或气球状[19],它们由于与周围地幔存在明显的密度、温度、粘度等差异而具有“浮力”,能够缓慢地脱离核幔边界并穿越厚大的地幔(当然,一些小规模的雏地幔柱可能被地幔吃掉而消失)上升到近地表。

(3)壳幔相互作用阶段:规模巨大的雏地幔柱不但本身具有足够的物质和能量,而且能够导致周围环境中的正常地幔物质发生部分熔融,熔融的部分被地幔柱吸纳,从而使地幔柱的体积更加庞大,同时物质成分也会发生明显变化、能量则可能慢慢衰竭,但由于压力的降低,地幔柱的活动性可能更显著,因而,此时的地幔柱趋于“成熟”,当它到达670km处的不连续面时可能会分化出次级的“幔枝”,并且与上地幔和地壳发生充分的反应。此时的地幔柱一方面向地壳不断输送物质和辐射能量,引起地壳范围的一系列变化(如碱性岩浆的上侵、变质作用、裂谷化、盆地的形成);另一方面地幔柱本身演化出巨大的头冠构造和细长的尾部构造,定位也较浅,能够被人类所探测到,因而是目前研究的重点。

(4)喷发—消退阶段:随着地幔柱的继续上升和地壳的局部张裂,地幔柱物质将在非常短暂的时间间隔内发生大规模的喷发与侵位,从而使地幔柱顶冠的体积萎缩,能量耗尽,只留下残余部分停留在地壳的底部,慢慢失去活动性而成为固化的地幔柱,成为“化石”。但这部分残留地幔柱一旦遇到合适的条件,如深大断裂或超岩石圈断裂,仍然可能发生上侵,并且可能带来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Cu Ni

王登红/地学前缘(Earth Science Frontiers)2001,8(3) 69

 

P GE矿床。

4 研究现状与动向

近年来,地幔柱在国内外的研究处于重大变革的前夜,或者说国内外的地学界正在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学科领域对地幔柱的基本概念、理论与方法进行检验。有两个动向值得注意,日本的地质学家特别是地球物理学家多从现代地球物理资料出发来研究地幔柱的结构,而欧美的地质学家以及独联体国家多从地球化学的角度来研究地幔柱在地球演化进程中的地位。其结论也不完全相同,比如日本人特别强调的冷幔柱观点在欧美反映平平,并在10年前就被认为“存在明显的差错”[20]。笔者查阅了在1999年全年的N at ure,Geology,Science等刊物上发表的有关地幔柱的文章,发现几乎无人引用“冷幔柱”的概念。多数意见认为,冷幔柱的存在还需要更多的事实依据,至少可以认为目前还没有地壳(包括洋壳)能够俯冲到下地幔乃至于核幔边界的依据。显然,地幔不是自由空间可以任板块自由活动。另外,欧洲的地质学家以往较少研究地幔柱,但目前也已经对欧洲大陆上的新生代地幔柱活动引起了重视[21]。

国外近年来在地幔柱与成矿作用研究方面,如在卡林型金矿矿集区[22~24]、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Cu2Ni2P GE硫化物矿床(以Naldrett为首的研究组在31届国际地质大会上对近年来取得重大突破的Voisey’Bay Ni2Cu2Co2P GE矿床与地幔柱的关系进行了系统介绍)、条带状铁建造[3]等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国内近年来对于地幔柱概念的响应也比较积极,除了邓晋福等人(1992)较早开始运用地幔柱理论研究岩石圈运动之外[25],《地幔柱及其成矿作用》一书[11]的出版对于国内广大读者比较系统地了解地幔柱理论具有现实意义。我国在成矿学方面比较多地运用了地幔柱理论,如牛树银等(1996)对于幔枝构造及成矿的研究[26],陈毓川等(1998)对于分散元素形成独立矿床(如大水沟碲金矿)的研究[27],王登红等(1998,1999,2000)对于胶东和滇黔桂两大金矿矿集区及新疆北部Cu2Ni2P GE成矿系列的研究[28~30],谢窦克等(1996)、毛景文等(1998)、华仁民等(1999)、毛建仁(1999)和李子颖等(1998)分别对华南中新生代大规模成矿作用的研究[31~35],最近还有人运用于秦岭造山带的金属成矿作用[36]。最近,在毛景文和胡瑞忠负责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973项目“大规模成矿作用及大型矿集区预测”中也首次设立了国家级的研究课题(范蔚茗负责),对峨眉地幔柱及其成矿作用进行专门研究,预计会涌现大量的新资料、新成果。

5 对于我国西南部大规模成矿作用的探讨

地幔柱与大规模成矿作用之间有没有联系,如果有,又是什么样的联系,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国内外都在探索之中。如虽然Oppliger等人(1997)提出了卡林型金矿矿集区与黄石热点存在成因联系[22],Isley和Abbott(1999)建立了地幔柱与B IF型铁矿之间的联系[3],但并不清楚为什么有的地幔柱形成金矿矿集区,有的却只是形成铁矿等等一系列的理论问题。因此,积累资料并加以探索,是目前地幔柱与成矿研究方面的主要现状,但无疑必将有重大的进展或突破。我国西南部是研究地幔柱与成矿作用比较合适的地区,除了大面积分布的峨眉山玄武岩是一个二叠纪地幔柱的产物外,近年来还在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发现了现代的“热点”。

考虑到峨眉地幔柱在二叠纪时位于赤道附近,与现代的“热点”相隔数千km,因此,如果现代的地幔柱能够进一步确认的话,则我国西南部的大陆地壳至少遭到了两个不同地幔柱的两次“冲击”。对于二叠纪的地幔柱,由于玄武岩已经大规模喷发,因此,峨眉地幔柱实际上演化得比较彻底,其所对应的成矿作用除了带来一些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Cu2Ni2P GE矿床和V2Ti2Mt外(如杨柳坪、金宝山的Cu2Ni2P GE矿床和攀枝花的钒钛磁铁矿),还可能导致一些先前形成的矿床被破坏或成矿元素发生迁移、重新组合形成新的矿床或矿集区,峨眉山玄武岩分布区外围的热液型Hg,Sb,Pb2Zn矿床具有一定的分带性,可能与此有关。另外,峨眉山玄武岩本身携带有大量的铜,在后续热液作用和/或地下水的淋滤下也可以形成铜矿床,如在四川省丹巴县铜炉房等地可以见到玄武岩裂隙中的自然铜,并且已经在古鲁、花滩、吊红崖等地发现了多个中型以上的铜矿。

对于现代的“热点”,或许在新生代之初就已经存在并开始活动,并形成了一系列的活动性很强的岩浆岩,如四川牦牛坪的岩浆碳酸岩、煌斑岩和碱性

70

王登红/地学前缘(Earth Science Frontiers)2001,8(3)

花岗岩,云南老王寨等地密集分布的煌斑岩,腾冲等地的碱性火山岩,洱海东侧的高钾火山岩和钾镁煌斑岩等,东喜马拉雅的岩浆碳酸岩[37],藏北的板内火山岩[38]等,都可能暗示着地幔柱的存在。这个地幔柱尚在活动、上升,其部分头冠物质可能刚刚到达近地表环境,因而在地表留下的只是蛛丝马迹,需要仔细分辨,因为此时即使是地幔柱直接来源的岩浆岩也会混入大量的地壳物质,包括古老的已经消失在地幔中的俯冲残片,以至于在地球化学特征上往往出现复杂性和多解性。边千韬(2000)根据前人地震层析资料,编制了扬子地台西南缘立体速度异常图,发现存在两个低速柱,东侧的低速柱在垂向上对应于个旧、老王寨和都龙,西侧的低速柱对应于腾冲、金顶和临沧[39]。这两个低速区在50km深度明显分开,在20km深度连成一片,但有隔阂,在200km深度连成一个大的低速区。300km以下,地幔横向不均匀性依然存在,低速异常仍然存在,它向下至少延深到1100km的下地幔。如果该地幔柱能够被进一步确认的话,则不妨可以从全新的角度来理解为什么青藏高原可以隆升到如此高的地步,那就是因为深部有一个地幔柱在“顶着”。当然,这还只是一个“猜想”。

参考文献:

[1] 王仁民,陈珍珍,赖兴运.华北太古宙从地幔柱体制向板块构

造体制的转化[J].地球科学,1997,22(3):3172321.

[2] ZHOU M F.Crustally-contaminated komatiitic basalts in

Southern China:products of a Proterozoic mantle plume[A].

31th I GC A bst ract V ol ume,B razil[C].2000.

[3] ISL EY A E,ABBO TT D H.Plume2related mafic volcanism and

the deposition of banded iron formation[J].J Geophy Res,

1999,104(B7):15461215477.

[4] SPROUL E R A.Plume2generated magmatism in the Superior

Province[A].31th I GC A bst ract V ol ume,B razil[C].2000.

[5] 王登红.地幔柱及其成矿作用[M].北京:地震出版社,1998.

160.

[6] 王登红.热点研究述评[J].地质科技情报,1995,14(1):92

16.

[7] L EE D C,HALL IDA Y A N,FITTON J G,et al.Isotopic vari2

ations with distance and time in the volcanic islands of the

Cameroon line:evidence for a mantle plume origin[J].Earth

and Planetary Sci Lett,1994,123:1192138.

[8] WEIS D,FREY F A,L EYRIT H,G AU TIER I.K erguelen

archipelago revisited:geochemical and isotopic study of the

Southeast Province lavas[J].Earth Planet Sci Lett,1993,118:

1012119.

[9] MATTIELL I N,WEIS D,GREG OIRE M,et al.K erguelen

basic and ultrabasic xenoliths:evidence for long2lived K erguelen

hotspot activity[J].L ithos,1996,37(223):2612280.

[10] ANDERSON D L.Chemical plumes in the mantle[J].Geol Soc

A M

B ull,1975,86:159321600.

[11] BONATTI E.Not so hot“hot spots”in the oceanic mantle[J].

Science,1990,250(5):1072111.

[12] SCHILL IN G J.Fluxes and excess temperatures of mantle

plumes inferred from their interaction with migrating mid2ocean

ridge[J].N at ure,1991,352:3972403.

[13] SILL ITOE R H.Tin mineralization above mantle hot spots[J].

N at ure,1974,248:4972499

[14] STOREY M,SAUNDERS A D,TARN EY J,et al.Contami2

nation of Indian Ocean asthenosphere by the K erguelen2Heard

mantle2plume[J].N at ure,1989,338:5742578.

[15] WILSON J T.Mantle plumes and plate motions[J].Tectono2

physics,1973,19:1492164.

[16] SHARMA M,BASU A R,N ESTEREN KO G V.Nd2Sr iso2

topes,petrochemistry,and origin of the Siberian flood basalts,

USSR[J].Geochi m Cosmochi m Acta,1991,55:118321192. [17] HAURI E H.Major2element variability in the Hawaiian mantle

plume[J].N at ure,1996,382(1):4152419.

[18] 黎彤.化学元素的地球丰度[J].地球化学,1976(3):1672

174.

[19] GRIFFITHS R W.Thermals in extremely viscous fluids,in2

cluding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2dependent viscosity[J].J

Fl ui d Mech,1986,166:1152138.

[20] LOPER D E.Mantle plume[J].Tectonophysics,1991,187:

3732384.

[21] WEDEPOHL K H,BAUMANN A.Central European Cenozoic

plume volcanism with OIB characteristics and indications of a

lower mantle source[J].Cont rib Mi neral Pet rol,1999,136:

2252239.

[22] OPPL IGER G L.内华达大盆地中第三纪卡林型矿化与黄石

公园古热点有关吗[J]?王登红,王平安译.地质科学译丛,

1998,15(1):22225.

[23] 王登红.卡林型金矿的找矿进展及其意义[J].地质地球化

学,2000,28(1):92296.

[24] MURPHY J B,OPPL IGER G L,BRIMHALL G H,et al.

Plume2modified orogeny:an example from the western United

States[J].Geology,1998,26(8):7312734.

[25] 邓晋福,赵海玲,吴宗絮,等.中国北方大陆下的地幔热柱与

岩石圈运动[J].现代地质,1992,6(3):2672274.

[26] 牛树银,罗殿文,叶东虎,等.幔枝构造及其成矿规律[M].北

京:地质出版社,1996.140.

[27] 陈毓川,毛景文,骆耀南,等.四川大水沟碲(金)矿床地质和

地球化学[M].北京:原子能出版社,1996.145.

[28] 王登红,林文蔚,杨建民,等.试论地幔柱对于我国两大金矿集

中区的控制意义[J].地球学报,1999,20(2):1572162. [29] 王登红.地幔柱的识别及其在大规模成矿研究中应注意的问

王登红/地学前缘(Earth Science Frontiers)2001,8(3) 71

 

题[J ].地球学报,1999(增刊):4262432.

[30] 王登红,陈毓川,徐志刚.新疆北部Cu 2Ni 2PGE 硫化物矿床

成矿系列探讨[J ].矿床地质,2000,19(2):1472154.

[31] 谢窦克,马革生,张禹慎,等.华南大陆地壳生长过程与地幔

柱构造[M ].北京:地质出版社,1996.257.

[32] 毛景文,李红艳,宋学信,等.湖南柿竹园钨锡钼铋多金属矿

床地质地球化学[M ].北京:地质出版社,1998.215.

[33] 华仁民,毛景文.试论中国东部中生代成矿大爆发[J ].矿床

地质,1999,18(4):3002308.

[34] 毛建仁,陶奎元,邢光福,等.中国南方新生代地幔柱活动的

地球化学证据[J ].地质论评,1999,45(增刊):6982702.

[35] 李子颖,黄志章,李秀珍,等.试论华南中新生代地幔柱构造

与铀成矿作用[J ].矿床地质,1998(增刊):992102.

[36] 刘方杰,方维萱,郭健.地幔柱/热点成矿作用与秦岭造山带

金属成矿[J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0,19(4):4312432.

[37] L IU Y an.Carbonatites from the eastern Himalayan syntaxis :

petrology and tectonic implications [J ].地学前缘(Earth Sci 2

ences Frontiers ),2000,7(Suppl ):10211.

[38] 邓万明.青藏高原北部新生代板内火山岩[M ].北京:地质出

版社,1998.179.

[39] 边千韬.地球壳幔结构与超大型矿床形成关系初议[A ].涂光

炽.中国超大型矿床(I )[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5452

569.

BASIC CONCEPT ,CLASSIFICA TION ,EVOL U TION OF MAN TL E PL UME AND LAR GE SCAL E MIN ERAL IZA TION

PROBE IN TO SOU THWESTERN CHINA

WAN G Deng 2hong

(Instit ute of M i neral Resources ,CA GS ,Beiji ng 100037,Chi na )Abstract :Mantle plume is usually referred to a large amount of materials originated from the mantle/core boundary ,with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temperature ,lower viscosity and more active than its surrounding mantle ,which has a general shape of plume within the mantle and evolves into a mushroom shape with a large head and a small tail beneath the crust.After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mantle plume and crust ,a trail of hotspots and a large igneous province will be formed by mantle plume on the surface of the Earth.Two basic

types of mantle plumes can be identified according to their final environment (continental or oceanic ),and a typical mantle plume will evolve from initial stage ,to ascending stage ,to mature stage and to waning stage.Southwestern China might have been affected by two mantle plumes ,i.e.the Permian Emei mantle plume and the Cenozoic mantle plume.The former fossil plume has waned and produced the Emei large igneous province ,while the later adolescence plume is swelling up and has produced a lot of mantle 2originated magma 2tism ,regional fluid movement ,and large scale mineralization in southwestern China.

K ey w ords :mantle plume ;hotspot ;classification of mantle plume ;evolution of mantle plume ;large scale mineralization ;southwestern China

72

王登红/地学前缘(Earth Science Frontiers )2001,8(3)

概念数据模型设计讲解

、新建概念数据模型 1)选择File-->New,弹出如图所示对话框,选择CDM模型(即概念数据模型)建立模型。 2)完成概念数据模型的创建。以下图示,对当前的工作空间进行简单介绍。(以后再更详细说明).

3)选择新增的CDM模型,右击,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Properties ”属性项,弹出如图所示对话框。在“General ”标签里可以输入所建模型的名称、代码、描述、创建者、版本以及默认的图表等等信息。在 “Notes ”标签里可以输入相关描述及说明信息。当然再有更多的标签,可以点击 按钮,这里就不再进行详细解释。?牯?尾 二、创建新实体 1 )在CDM的图形窗口中,单击工具选项版上的Entity工具,再单击图形窗口的空白处,在单击的位置 就出现一个实体符号。点击Pointer工具或右击鼠标,释放Entitiy 工具。如图所示

2)双击刚创建的实体符号,打开下列图标窗口,在此窗口“General ”标签中可以输入实体的名称、代码、描述等信 、添加实体属性 1 )在上述窗口的“ Attribute ”选项标签上可以添加属性,如下图所示

迴扌 ftitity Propertr 已s - Entity 2 (Entity ?) 注意: 数据项中的“添加属性”和“重用已有数据项”这两项功能与模型中 Data Item 的Unique code 和Allow reuse 选项有关。 P 列表示该属性是否为主标识符 ;D 列表示该属性是否在图形窗口中显示 ;M 列表示该属性是否为强制的, 即该列是否为空值。 如果一个实体属性为强制的,那么, 这个属性在每条记录中都必须被赋值,不能为空。 2)在上图所示窗口中,点击插入属性按钮,弹岀属性对话框,如下图所示 General Attributes | Idenhfiers ] Notes 1 Rules 表示是否为主标识符 ami \ Code Data 7ype Donwiri M 建立标识符 b 尸单于…』 二、二如馨;二 __ 1 = …— 一追力 q“属性 描入属性 衣示该属性为融' 制不能为空值广 T 厂厂 厂厂*r r'匚厂 r 厂广亡看 rr 厂厂F 广厂厂厂厂厂「厂广厂厂 □K | 匚 anew A.PF.M | Help 袤示是否在图形窗口中 II H'+'lll-oRIIH- ?laii' + 'IIB'-'HII' 一上丄 J-:'- ■ :

试述数据模型的概念

试述数据模型的概念,数据模型的作用和数据模型的三个要素: 答案: 模型是对现实世界的抽象。在数据库技术中,表示实体类型及实体类型间联系的模型称为“数据模型”。 数据模型是数据库管理的教学形式框架,是用来描述一组数据的概念和定义,包括三个方面: 1、概念数据模型(Conceptual Data Model):这是面向数据库用户的实现世界的数据模型,主要用来描述世界的概念化结构,它使数据库的设计人员在设计的初始阶段,摆脱计算机系统及DBMS的具体技术问题,集中精力分析数据以及数据之间的联系等,与具体的DBMS 无关。概念数据模型必须换成逻辑数据模型,才能在DBMS中实现。 2、逻辑数据模型(Logixal Data Model):这是用户从数据库所看到的数据模型,是具体的DBMS所支持的数据模型,如网状数据模型、层次数据模型等等。此模型既要面向拥护,又要面向系统。 3、物理数据模型(Physical Data Model):这是描述数据在储存介质上的组织结构的数据模型,它不但与具体的DBMS有关,而且还与操作系统和硬件有关。每一种逻辑数据模型在实现时都有起对应的物理数据模型。DBMS为了保证其独立性与可移植性,大部分物理数据模型的实现工作又系统自动完成,而设计者只设计索引、聚集等特殊结构。 数据模型的三要素: 一般而言,数据模型是严格定义的一组概念的集合,这些概念精确地描述了系统的静态特征(数据结构)、动态特征(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条件,这就是数据模型的三要素。 1。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是所研究的对象类型的集合。这些对象是数据库的组成成分,数据结构指对象和对象间联系的表达和实现,是对系统静态特征的描述,包括两个方面: (1)数据本身:类型、内容、性质。例如关系模型中的域、属性、关系等。 (2)数据之间的联系:数据之间是如何相互关联的,例如关系模型中的主码、外码联系等。 2 。数据操作 对数据库中对象的实例允许执行的操作集合,主要指检索和更新(插入、删除、修改)两类操作。数据模型必须定义这些操作的确切含义、操作符号、操作规则(如优先级)以及实现操作的语言。数据操作是对系统动态特性的描述。 3 。数据完整性约束 数据完整性约束是一组完整性规则的集合,规定数据库状态及状态变化所应满足的条件,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性、有效性和相容性。

公共场所卫生知识培训材料

. 公共场所卫生要求(培训材料)

目录 1. 公共场所的概念、分类及其环境特征 (2) 2. 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 (4) 3. 公共场所卫生要求 (5) 4.几类公共场所的基本条件和卫生要求 (6)

一、公共场所的概念、分类及其环境特征 (一)公共场所概念 公共场所是供公众从事社会生活的各种场所,是提供公众进行工作、学习、经济、文化、社交、娱乐、体育、参观、医疗、卫生、休息、旅游和满足部分生活需求所使用的一切公用建筑物、场所及其设施的总称。 (二)公共场所的分类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公共场所共有7类28种: 1、住宿、交际场所8种:宾馆、饭店、旅店、招待所、车马店、咖啡店、酒吧、茶座。 2、洗浴、美容场所3种:公共浴室(含足浴)、理发店、美容店。 3、文化、娱乐场所5种:影剧院、录像厅(室)、游艺厅(室)、舞厅、音乐厅。 4、体育、游乐场所3种:体育场(馆)、游泳场(馆)、公园。 5、文化、交流场所4种:展览馆、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 6、购物场所2种:商场(店)、书店。 7、就诊、交通场所3种:候诊室、候车(机、船)室、公共交通工具(飞机、轮船客舱、火车、客车车厢)。 (三)公共场所的环境特征

由于公共场所在一定的空间接纳和聚集的人群数量比较大,人群流动和交换比较快,且进出公共场所的人群组成比较复杂,不仅仅文化程度不同,而且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也有很大差别,其环境特征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1、人群密集,流动性大,以混杂各种污染源,造成疾病特别是传染病的传播。 2、设备及物品供人群重复使用,易造成沾污和疾病的传播。 3、从业人员的卫生水平低,卫生制度不健全。 4、建筑和布局不合理。 这些环境特征不仅影响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的身体健康,还关系到一般人群的身心健康。因此,做好公共场所卫生工作,对预防和控制疾病,保护盒增进健康有重要作用。

概念数据模型,逻辑数据模型,物理数据模型 (原创)

概念数据模型设计与逻辑数据模型设计、物理数据模型设计是数据库及数据仓库模型设计的三个主要步骤。 在数据仓库领域有一个概念叫conceptual data model,中文一般翻译为“概念数据模型”。 概念数据模型是最终用户对数据存储的看法,反映了最终用户综合性的信息需求,它以数据类的方式描述企业级的数据需求,数据类代表了在业务环境中自然聚集成的几个主要类别数据。 概念数据模型的内容包括重要的实体及实体之间的关系。在概念数据模型中不包括实体的属性,也不用定义实体的主键。这是概念数据模型和逻辑数据模型的主要区别。 概念数据模型的目标是统一业务概念,作为业务人员和技术人员之间沟通的桥梁,确定不同实体之间的最高层次的关系。 在有些数据模型的设计过程中,概念数据模型是和逻辑数据模型合在一起进行设计的。 在数据仓库领域有一个概念叫logical data model,中文一般翻译为“逻辑数据模型”。 逻辑数据模型反映的是系统分析设计人员对数据存储的观点,是对概念数据模型进一步的分解和细化。逻辑数据模型是根据业务规则确定的,关于业务对象、业务对象的数据项及业务对象之间关系的基本蓝图。 逻辑数据模型的内容包括所有的实体和关系,确定每个实体的属性,定义每个实体的主键,指定实体的外键,需要进行范式化处理。 逻辑数据模型的目标是尽可能详细的描述数据,但并不考虑数据在物理上如何来实现。 逻辑数据建模不仅会影响数据库设计的方向,还间接影响最终数据库的性能和管理。如果在实现逻辑数据模型时投入得足够多,那么在物理数据模型设计时就可以有许多可供选择的方法。 在数据仓库领域有一个概念叫physical data model,中文一般翻译为“物理数据模型”。 物理数据模型是在逻辑数据模型的基础上,考虑各种具体的技术实现因素,进行数据库体系结构设计,真正实现数据在数据库中的存放。 物理数据模型的内容包括确定所有的表和列,定义外键用于确定表之间的关系,基于用户的需求可能进行发范式化等内容。在物理实现上的考虑,可能会导致物理数据模型和逻辑数据模型有较大的不同。

常见主流数据库的分类与详细比较

常见主流数据库分类 1、IBM 的DB2 DB2是IBM著名的关系型数据库产品,DB2系统在企业级的应用中十分广泛。截止2003年,全球财富500强(Fortune 500)中有415家使用DB2,全球财富100强(Fortune100)中有96家使用DB2,用户遍布各个行业。2004年IBM的DB2就获得相关专利239项,而Oracle 仅为99项。DB2目前支持从PC到UNIX,从中小型机到大型机,从IBM到非IBM(HP及SUN UNIX 系统等)的各种操作平台。 IBM绝对是数据库行业的巨人。1968年IBM在IBM 360计算机上研制成功了IMS这个业界第一个层次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也是层次型数据库中最为著名和最为典型的。1970年,IBM E.F.Codd发表了业界第一篇关于关系数据库理论的论文“A Relational Model of Data for Large Shared DataBanks”,首次提出了关系模型的概念。1974年,IBM Don Chamberlin和Ray Boyce通过System R项目的实践,发表了论文“SEQUEL:A Structured English Query Language”,我们现在熟知SQL就是基于它发展起来的。IBM 在1983年发布了DATABASE 2(DB2)for MVS(内部代号为“Eagle”),这就是著名的DB2数据库。2001年IBM以10亿美金收购了Informix的数据库业务,这次收购扩大了IBM分布式数据库业务。2006 DB2 9作为第三代数据库的革命性产品正式在全球发布。 作为关系数据库领域的开拓者和领航人,IBM在1977年完成了System R系统的原型,1980年开始提供集成的数据库服务器——System/38,随后是SQL/DSforVSE 和VM,其初始版本与SystemR研究原型密切相关。 DB2 forMVSV1 在1983年推出。该版本的目标是提供这一新方案所承诺的简单性,数据不相关性和用户生产率。1988年DB2 for MVS 提供了强大的在线事务处理(OLTP)支持,1989 年和1993 年分别以远程工作单元和分布式工作单元实现了分布式数据库支持。最近推出的DB2 Universal Database 6.1则是通用数据库的典范,是第一个具备网上功能的多媒体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支持包括Linux在内的一系列平台。 2、Oracle Oracle 前身叫SDL,由Larry Ellison 和另两个编程人员在1977创办,他们开发了自己的拳头产品,在市场上大量销售,1979 年,Oracle公司引入了第一个商用SQL 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Oracle公司是最早开发关系数据库的厂商之一,其产品支持最广泛的操作系统平台。目前Oracle关系数据库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名列前茅。 Oracle公司是目前全球最大的数据库软件公司,也是近年业务增长极为迅速的软件提供与服务商。IDC(Internet Data Center)2007统计数据显示数据库市场总量份额如下:Oracle 44.1% IBM 21.3%Microsoft 18.3% Teradata 3.4% Sybase 3.4%。不过从使用情况看,BZ Research的2007年度数据库与数据存取的综合研究报告表明76.4%的公司使用了Microsoft

地幔柱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探讨及其找矿意义

本文由国家重点基础发展规划973项目(编号:G1999043203课题)、国土资源部百名优秀青年科技人才计划项目、地质调查项目(工作内容 编号200310200002)和国家科技攻关项目资助。改回日期:200422220;责任编辑:宫月萱。 第一作者:王登红,男,1967年生,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成矿学、地幔柱及相关研究。 地幔柱研究中几个问题的探讨及其找矿意义 王登红 李建康 刘 峰 陈振宇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 摘 要 本文在简要回顾地幔柱研究历史的基础上,针对近年来研究中提出的一些科学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提出了识别古老地幔柱的地质2环境2地球化学综合判别原则,提出了存在地幔柱的第3种类型,而埃达克岩很可能是第3类地幔柱的典型产物之一,指出了地幔柱对于成矿作用影响的双重性,也指出了地幔柱研究将对成矿学研究产生深刻的影响及其对于地质找矿的意义。中国西南部地区以二叠纪峨眉山玄武岩为标志的峨眉地幔柱最终喷发于海陆过渡相环境,具有与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幔柱类似的成矿条件和含矿性,有着良好的找矿前景。关键词 地幔柱 判别原则 埃达克岩 成矿作用 峨眉地幔柱 Some Problems R elated to Mantle Plume and Their Signif icance in Ore Prospecting WAN G Denghong L I Jiankang L IU Feng CHEN Zhenyu Instit ute of Mi neral Resources ,CA GS ,Beiji ng ,100037 Abstract Following a review on the history of mantle plume research and a discussion on some problems related to mantle plum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a comprehensive geological 2environmental 2geochemical principle for discrimination ofancient mantle plume.It is also pointed out that geological evidence is more important than geochemical evidence ,especially for the plumes located in a com 2plexsetting of slab subduction.The plumes located beneath the subduction area of aplate can have other features besides those of the plumes located beneath the continental crust or ocean crust.They are characterized by some special geological records like adakites ,because they have been affected by different materialand energy sources from both continental and oceanic crusts.Mantle plume can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large 2scale mineralization ,but can also destroy ancientdeposits formed before the eruption of flood basalts.The Emei mantle plume ,which erupted in a transitional environment with marine in the west and continentin theeast ,has features similar to those of the Siberian plume ,suggesting a good potential in search for mineral deposits.K ey w ords mantle plume discrimination principle adakite mineralization Emei plume 近年来国内外对于地幔柱的研究日新月异,新 的资料不断积累,新的看法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也不断涌现。比如,在板块构造研究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类似于Pearce 图解这些被广泛采用的地球化学图解是否适用于对地幔柱的研究?地幔柱产出于什么样的环境,如何去识别?峨眉山玄武岩分布区是否可以找到诺里尔斯克这样的铜镍铂族元素矿床?本文将通过对这些相关问题的探讨,提出一些初步看法。 1 历史的回顾 自从1963年Wilson 对夏威夷群岛的成因进行 探索以来,关于热点和地幔柱的研究已经积累了众 多的资料,国内在邓晋福(1992)之前尚未见到专门的论文,但在李春昱(1986)主编的《板块构造基本问题》和王润民(1988)主编的《内生成矿作用———成矿区及矿床系列》等文献中进行过详细的介绍,如王润民教授提出热点深熔作用可以产生两类矿床系列,即大陆边缘海系列(岩浆、伟晶岩和热液矿床)和大陆2大陆裂谷矿床系列(金刚石、碳酸岩、富碱基性杂岩Cr 2Ni 2P GE 及层状2脉状Cu 2Pb 2Zn 等)。 在地幔柱的研究历史中,20世纪60~70年代是地幔柱的萌芽时期,70~80年代是板块构造的全盛时期(对于地幔柱本身的关注不多),热点只是作 2004年10月 25卷5期:4892494 地 球 学 报ACTA GEOSCIEN TICA SIN ICA Oct.2004 25(5) :4892494

概念数据模型设计讲解

一、新建概念数据模型 1)选择File-->New,弹出如图所示对话框,选择CDM模型(即概念数据模型)建立模型。 2)完成概念数据模型的创建。以下图示,对当前的工作空间进行简单介绍。(以后再更详细说明).

3)选择新增的CDM模型,右击,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Properties”属性项,弹出如图所示对话框。在“General”标签里可以输入所建模型的名称、代码、描述、创建者、版本以及默认的图表等等信息。在“Notes”标签里可以输入相关描述及说明信息。当然再有更多的标签,可以点击 按钮,这里就不再进行详细解释。?牯?尾 二、创建新实体 1)在CDM的图形窗口中,单击工具选项版上的Entity工具,再单击图形窗口的空白处,在单击的位置就出现一个实体符号。点击Pointer工具或右击鼠标,释放Entitiy工具。如图所示

2)双击刚创建的实体符号,打开下列图标窗口,在此窗口“General”标签中可以输入实体的名称、代码、描述等信 息。. 三、添加实体属性 1)在上述窗口的“Attribute”选项标签上可以添加属性,如下图所示。

注意: 数据项中的“添加属性”和“重用已有数据项”这两项功能与模型中Data Item的Unique code 和Allow reuse选项有关。 P列表示该属性是否为主标识符;D列表示该属性是否在图形窗口中显示;M列表示该属性是否为强制的,即该列是否为空值。 如果一个实体属性为强制的,那么,这个属性在每条记录中都必须被赋值,不能为空。 2)在上图所示窗口中,点击插入属性按钮,弹出属性对话框,如下图所示。

地幔柱的概念分类演化与大规模成矿

地幔柱的概念、分类、演化与大规模成矿 ———对中国西南部的探讨 王登红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100037) 摘 要:自核幔边界上升的物质,当其汇聚成圆柱状的结合体,并因其相对于周围地幔环境来说具有温度更高、活动性更强、粘度更低等特点而能够上升到壳幔边界时,一般可以演化成为具有宽厚的冠状构造和细长的尾部构造的地幔柱。地幔柱进一步与地壳发生作用,可以在地表记录下一系列的热点或形成巨大的火成岩省。根据地幔柱最后出露的位置,可以将其分为洋壳和陆壳环境下产出的两种基本类型,也可以根据其演化历史分出不同的阶段,如初始阶段、上升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中国西南部地区可能经历了两次以上的地幔柱冲击,二叠纪的峨眉山玄武岩是一个古生代晚期演化比较彻底的地幔柱留下的记录,而新生代以来的地幔柱活动可能正在发育,深部物质的大规模上隆可能是青藏高原隆升的一个原因,大量的散布的幔源岩浆活动和流体作用可能是中国西南部大规模成矿作用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地幔柱;热点;地幔柱分类;地幔柱演化;大规模成矿作用;中国西南 中图分类号:P51;P6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2321(2001)03006706 收稿日期:20010105;修订日期:20010625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规划973资助项目(G 1999043203) 作者简介:王登红(1967—  ),男,博士,研究员,主要从事矿床及地幔柱方面的研究。 1 一些基本概念与认识 地幔柱的概念目前在国际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 定义,一般趋向于认为自核幔边界上升、在地幔中演化、到近地表与地壳发生壳幔相互作用的圆柱状地质体。这一地质体在物质、能量和物理化学性质等方面与其成生的环境(主要是正常地幔)之间具有一 定的明显或比较明显的差别,因而可以被人类用不同的方法———目前来说主要是地球物理的方法识别出来。但是,地球物理方法只能识别现代的正在形 成或演化之中的地幔柱,对于古代已经消亡的地幔 柱则只有通过研究其在地表留下的地质记录(包括 物质的岩石学记录、构造的形态学记录和能量的热 演化记录等)来推断地幔柱的存在。要用地球物理 的方法去寻找古代地幔柱,如峨眉地幔柱的“柱子” 在哪里,在目前看来难度很大,但并不能因为找不到而否定其曾经存在。无疑,对于年代越古老的地幔柱,越难研究[1,2]。目前人们比较熟悉的也就是250Ma 以来的地幔柱,但研究古代地幔柱是极为重 要的,如Isley 等人(1999)编制了38~16亿年间地幔柱活动的时间表[3];R 1A 1Sproule (2000)研究了太古宙绿岩带中的地幔柱成因岩浆岩[4];加拿大地质调查局还将35亿年以来全球200多个属于地幔柱头部产物的大型火成岩省按地质年代进行了排 队,并在2000年巴西31届国际地质大会上进行了展示。关于地幔柱及热点概念的形成与发展,笔者已在不同的文献中作过介绍[5,6],此不赘述。 古代的地幔柱当它停留在岩石圈下部,没有完 全通过火山喷发等形式上升到地表的话,可以称为 “固化地幔柱”,Lee 和Halliday 等(1994)提出固化 的地幔柱头部的概念来解释喀麦隆线状分布的火 山[7];地幔柱喷发到地表的部分当其面积很大时一般称为大型火成岩省(L IP ),面积较小并且是在海 洋中喷发的话则一般称为洋岛玄武岩(O IB )。实际上,O IB 只是地幔柱留下的部分记录,当地幔柱刚到达洋壳的底部,地幔柱自身的能量也可以导致地壳 第8卷第3期2001年9月 地学前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Earth Science Frontiers (China University of G eosciences ,Beijing ) Vol.8No.3Sep.2001

反馈的定义、基本关系式、类型及判断

反 馈 一、定义及组成 1、定义 将放大电路输出量(电压或电流)的一部分或全部,通过某些元件或网络(称为反馈网络),反向送回到输入端,来影响原输入量(电压或电流)的过程。 有反馈的放大电路称为反馈放大电路。 反馈未连接的放大电路称为基本放大电路。 2、组成: (a) 注意:反馈网络F 的判断。 (输入、输出间的电路) 二、基本关系式(负反馈) f i id x x x +=净输入信号 注意:i x 、f x 同一端id x 为两者之和;不同端id x 为两

者之差。 AF A x x A x x x x A i o f o f id o +====1闭环增益F F 反馈开环增益系数 反馈深度:1+AF ,它的大小反映了反馈的强弱; 环路增益:AF 。 三、反馈的极性:正反馈、负反馈 判断方法: “瞬时极性法”: (1)反馈是输入、输出之间网络; (2)运放为差分输入,放大的是输入信号之差。 (3)i X 、f X 同一端,f i id X X X +=;不同端,f i id X X X -=。 四、反馈组态判断方法: 1、找出反馈网络; (输出、输入之间的电路连接) 2、判断反馈极性; (瞬时极性法)

3、判断反馈类型。 (反馈量直接取自输出电压,电压反馈;反馈量直接加到输入电压,并联反馈) 4、叙述反馈组态。 (电压-电流并联-串联负-正反馈) 五、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1、减小非线性失真; 2、提高放大器的稳定性,闭环增益减至A AF +11; 3、扩展通频带 ; 4、负反馈对输入电阻的影响 串联负反馈增大输入电阻,输入电阻是无反馈时输入电阻的(1+AF )倍,即∞。 并联负反馈减小输入电阻,输入电阻是无反馈时输入电阻的AF +11倍(按定义实际计算)。 5、负反馈对输出电阻的影响 电压负反馈减小输出电阻,输出电阻是开环输出电阻的AF +11倍,即0。 电流负反馈增大输出电阻,输出电阻是开环输出电阻的(1+AF )倍(按定义实际计算)。

大规模成矿作用与大型矿集区预测研究

大规模成矿作用与大型 矿集区预测研究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毛景文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胡瑞忠 摘 要 《大规模成矿作用与大型矿集区预测》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实施以来第一个以固体矿产资源为目标的研究项目。通过5年(1999年10月—2004年9月)研究,在多项基础地质和矿产资源成矿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初步提出了中国中新生代大陆成矿理论体系,为预测大矿和大型矿集区奠定了理论基础;研制和发展了4项找矿新技术方法,以及提出了两种找矿新思路;并在实验阶段圈定了5个矿集区尺度的找矿靶区,发现了一批矿化异常区。此外,在研究过程中还形成了3个国家级优秀科研群体和3个部门级优秀科研群体,培养出9名优秀中青年人才以及大批博士后工作人员、博士研究生和硕士研究生,其中有不少中青年科学家已在国际学术组织任职。研究期间共发表科学论文772篇,其中S CI检索论文227篇(国外论文125篇)。 一、在基础地质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 成矿理论的创新依赖于对基础地质的深入研究。与相对稳定的欧美、澳大利亚以及非洲大陆不同,位于欧亚板块东南部的我国大陆在地质历史中经过了多次活动与改造。因此,不能完全照搬对上述区域已经形成的成矿理论,而必须形成符合我国地质特点的新的大陆成矿理论。这需要开展有关的基础地质研究,理清地质演化过程和地球运动的规律性。项目通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这些新进展构成了新的成矿理论的支撑体系。 1.高精度同位素测年及其理论与方法研究 项目对主要成矿区带进行了放射性同位素年龄研究。整体上以SHRIMP锆石U2Pb、辉钼矿Re2 Os、含钾矿物和岩石的Ar2Ar和Rb2Sr方法为主,还有部分是矿物流体包裹体的Rb2Sr和Sm2Nd等时线方法。同时,还成功地开拓出锡石和白云石的U2Pb 和Pb2Pb测年方法以及研制出石榴石的L u2Hf定年理论和方法。所获得的测年资料对于厘定不同地区的成矿地球动力学演化规律、成矿作用幕次的划分以及成矿体系的构筑,起到了关键作用。 项目并以精确成矿年龄为依据,结合区域地球动力学历史演化轨迹研究,提出了区域成矿谱系的新概念。 2.峨眉山大火成岩省及其地幔柱成因研究 通过使用SHRIMP锆石U2Pb法和全岩Ar2Ar 法对峨眉山大陆溢流玄武岩及其相关侵入岩的精确定年,将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形成时间分成3个岩浆活动阶段:260Ma的起始阶段,256—254Ma的岩浆大规模喷发阶段,以及253—251Ma的晚期阶段,这些不同时代的岩浆活动对应于地幔柱冲击作用的不同阶段。 研究证明了扬子地块西北部(保兴、木里、三江口)二叠纪大石包组海相火山岩及冈达盖组海相火山岩与典型的陆相峨眉山玄武岩具有地球化学成分上的相似性,它们都为高钛玄武岩类型,皆是峨眉山地幔柱的产物。重新厘定的峨眉山大火成岩省的分布范围约500000km2而不是过去提出的300000 km2。 提出了峨眉山大火成岩省是地幔柱活动产物的确切证据:(1)首次在滇西丽江地区发现了层状苦橄 973计划项目———大规模成矿作用与大型矿集区预测(G1999043200)

数据库种类及其特点

大型数据库 一、Microsoft SQL Server 适用于入门者。 1、开放性:只能在windows上运行,没有开放性,操作系统的系统的稳定对数 据库是十分重要的,Windows9X系列产品是偏重于桌面应用。 2、伸缩性:并行实施和共存模型并不成熟,很难处理日益增多的用户数和数据 卷,伸缩性有限。 3、安全性:没有获得任何安全证书。 4、性能:多用户时性能不佳 5、客户端支持及应用模式:C/S结构,只支持windows客户,可以用ADO、DAO、 OLEDB、ODBC连接 6、操作性:操作简单,但只有图形界面。 7、使用风险:完全重写的代码,经历了长期的测试,不断延迟,许多功能需要 时间来证明。并不十分兼容。 二、Oracle 强大的功能和可配置、可管理能力。 1、开放性:能在所有主流平台上运行(包括 windows)。完全支持所有的工业 标准。采用完全开放策略。可以使客户选择最适合的解决方案。对开发商全力支持。 2、伸缩性与并行性:并行服务器通过使一组结点共享同一簇中的工作来扩展 windows NT的能力,提供高可用性和高伸缩性的簇的解决方案。如果windows NT不能满足需要,用户可以把数据库移到UNIX中。Oracle的并行服务器对各种UNIX平台的集群机制都有着相当高的集成度。 3、安全性:获得最高认证级别的ISO标准认证。 4、性能:性能最高,保持开放平台下的TPC-D和TPC-C的世界记录。 5、客户端支持及应用模式:多层次网络计算,支持多种工业标准,可以用ODBC、 JDBC、OCI等网络客户连接。 6、操作性:较复杂,同时提供GUI和命令行,在windows NT和unix下操作相

构造与成矿

大陆碰撞成矿理论的研究进展 摘要:经典的板块构造理论而建立的成矿理论已日臻完善, 完好地解释了增生造山成矿作 用及汇聚边缘成矿系统发育机制, 但却无法解释碰撞造山成矿作用及大陆碰撞带成矿系统。本文在阅读大量前人有关大陆碰撞成矿理论文献的基础上,特别是阅读有关侯增谦的“大陆碰撞成矿理论”以及陈衍景的“大陆碰撞成矿与流体作用模式”的前提下,简要介绍板块构造理论、大陆碰撞成矿理论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大陆碰撞成矿理论的要点、与区域成矿理论的区别、大陆碰撞流体作用模式、最后作简要总结。 关键字:大陆碰撞成矿理论板块构造理论流体作用模式研究进展 经典区域成矿理论,是指建立于经典的板块构造理论基础上的区域成矿理论。虽然不少矿床学家曾尝试借用基于大洋俯冲环境的斑岩铜矿模式,解释大陆内部古老碰撞造山带的成矿作用和矿床分布,特别是很多矿床学家依此解释华南造山带、秦岭-祁连-阿尔金-昆仑造山带以及天山-蒙古-兴安岭造山带的成矿作用和有关花岗岩类的形成,这些尝试都未能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由于经典的板块构造成矿理论难以很好地解释大陆碰撞带及其大陆内部的成矿作用,地质学家普遍认识到,适合于大洋和大陆边缘环境的理论或模式不可照搬到大陆内部,碰撞造山带也成为热点,通过一系列的地质工作,地质学家们对碰撞造山带的几何结构、造山机制和造山动力学过程等有了深入认识,最后导致了一系列找矿的突破和理论的提出。 一、板块构造成矿理论 矿床的形成与分布归根结底是与地球动力学演化过程(从太古宙地幔柱构造到显生宙板块构造)有关,不同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必然造就不同的成矿系统和矿床类型。板块构造成矿理论已建立了三大成矿系统,包括离散边缘成矿系统、汇聚边缘成矿系统以及克拉通成矿系统[1],并且日臻完善,很好地解释了增生造山成矿作用及汇聚边缘成矿系统发育机制。 离散边缘成矿系统:通常发育于超大陆裂解时期,产于被动大陆边缘乃至大洋扩张环境,分别形成沉积岩容矿的同生-后生矿床和火山成因块状硫化物(VMS) 矿床(图1.1)。同生沉积矿床主要是BIF 和SEDEX 型Pb-Zn矿。BIF矿床形成于部分缺氧的海底陆坡环境是海底热水系统中Fe大量堆积的产物;SEDEX型矿床形成于被动陆缘裂谷-裂陷环境。VMS矿床主要发育于弧后盆地或弧间裂谷,主要受岩浆热机驱动的海底热水对流循环控制。

数学建模模型分类

模型类型: 一:关联分析类(回归分析、相关分析法、熵权法、归一化、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典型相关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层次分析法、判别分析法、小波分析、灵敏度分析、误差分析、残差检验、回归方程显著性检验) 二:预测类(时间序列、灰色预测、插值拟合) 三:图论模型(最短路问题、图片匹配类模型) 四:最优化类(遗传算法、神经网络、蚁群算法、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多目标规划、动态规划) 类别类别(2)模型名称关键点备注 参 考 书 目 复杂系统库存模型排队模型 可靠系统 差 分方程模型动力系统类 酵母菌增长模型 平衡点;平 衡点的分 类 地高辛衰减模型 战争模型 总量一定 时,对单量 的分配 竞争物种模型 不稳定平 衡:对初始 值敏感 比例性模型 钓鱼比赛模型 几何相似 性 身高、体重与灵活性模型 A 数据拟合模型最小二乘拟合 停止距离模型97 海湾收成模型 多项式拟合 磁带播放模型 高阶多项 式敏感度 很强 光滑化115 停止距离模型(2) 三阶样条 法。有自然 和强制样 条两种 134 A 预时间序列GM(1,1),指数平滑,线性平滑因果分析法

测 A 聚类分析灰色关联度分析聚类分析 因子分析 模 拟方法蒙特卡罗算法 硬币投掷模型149 汽油储存模型 逆线性样 条(可改变 随机数范 围) 155 港口系统模型 改变参数 时,改善情 况的分析 164 离 散概率模型马尔可夫链 汽车租赁模型 要结合蒙特卡 罗算法 176 投票趋势模型177 Markov决策 串联和并联系统模型178 线性规划模型 无约束类生产计划模型192取整数类载货模型194动态规划类197 多目标规划类投资问题 有时须对 目标进行 取舍。可采 取加权 系统层次分析196 冲突目标 Minmax与maxmin 机会约束 约束满足 概率性>P 矛盾约束 约束相互 矛盾 单纯形法木匠生产模型 注意步骤 性。 215组合模型 参数模型 动态规划决策法 背包问题 排序问题 多步骤形 的规划 数值搜索法工业流程优化 黄金分割 搜索法 还有二分搜索 法 233

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_二叠纪地幔柱构造与地表系统演变

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_二叠纪地幔柱构 造与地表系统演变 项目名称: 二叠纪地幔柱构造与地表系统演变 首席科学家: 徐义刚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 所 起止年限: 2011.1 至 2015.8 依托部门: 中国科学院 二、预期目标 本项目的总体目标: 通过对二叠纪大规模岩浆作用、环境记录和生物演化的研究,揭示地球深部过程、重大 地质事件与地表环境和生命演变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地幔柱和地表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理 论体系,为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提供范例。 五年预期目标: 1、通过扬子地块西缘和塔里木地块及其周边火山喷发前后地层和岩相古地理对比,石炭- 二叠纪重大地质事件的年代学、几何学和运动学研究,为该区大规模岩浆作用的地质- 构造背景提供制约; 2、揭示二叠纪大规模岩浆作用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深部动力学,对塔里木二叠纪玄武岩是否 是我国另一个大火山岩省给予明确的答案;

3、通过扬子地块西缘被动源远震观测及层析成象分析工作,查明研究区的深 部结构和地幔 柱活动遗迹,揭示深部结构与溢流玄武岩空间展布之间的关系; 4、完成攀西裂谷带人工源地震观测,获得横穿地幔柱活动区的地壳精细结 构,计算岩浆产 出量; 5、分析侵入岩与喷出岩之间的时空和成因关系,研究地幔柱岩浆上升过程中 壳幔相互作用 及对岩浆分异演化和成矿作用的影响; 6、研究地幔柱与岩石圈的动力相互作用,阐明其对大火成岩省多样性的控制; 7、揭示二叠纪环境变化的生命和地质记录,阐明地表环境变化与大规模火山作用之间的耦 合和相互作用机理; 8、综合对比全球二叠纪三个火成岩省(峨眉山、塔里木和西伯利亚),揭示三 者之间的时 空联系并建立晚二叠纪全球地幔柱活动模式; 9、阐明地幔柱影响地表系统的主要方式和作用机理,初步建立二叠纪地幔柱 活动和地表系 统演变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论框架。 以上预计的研究成果将以 70~80 篇论文发表在 SCI 刊物上,同时造就一批活 跃于国际地学舞台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若干创新研究群体,培养研究生和博士 后 20~30 人。 三、研究方案 1、学术思路

二叠纪地幔柱构造与地表系统演变

项目名称:二叠纪地幔柱构造与地表系统演变 首席科学家:徐义刚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 所 起止年限:2011.1至2015.8 依托部门:中国科学院

二、预期目标 本项目的总体目标: 通过对二叠纪大规模岩浆作用、环境记录和生物演化的研究,揭示地球深部过程、重大地质事件与地表环境和生命演变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出地幔柱和地表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为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提供范例。 五年预期目标: 1、通过扬子地块西缘和塔里木地块及其周边火山喷发前后地层和岩相古地理对比,石炭- 二叠纪重大地质事件的年代学、几何学和运动学研究,为该区大规模岩浆作用的地质-构造背景提供制约; 2、揭示二叠纪大规模岩浆作用的时空分布特征和深部动力学,对塔里木二叠纪玄武岩是否 是我国另一个大火山岩省给予明确的答案; 3、通过扬子地块西缘被动源远震观测及层析成象分析工作,查明研究区的深部结构和地幔 柱活动遗迹,揭示深部结构与溢流玄武岩空间展布之间的关系; 4、完成攀西裂谷带人工源地震观测,获得横穿地幔柱活动区的地壳精细结构,计算岩浆产 出量; 5、分析侵入岩与喷出岩之间的时空和成因关系,研究地幔柱岩浆上升过程中壳幔相互作用 及对岩浆分异演化和成矿作用的影响; 6、研究地幔柱与岩石圈的动力相互作用,阐明其对大火成岩省多样性的控制; 7、揭示二叠纪环境变化的生命和地质记录,阐明地表环境变化与大规模火山作用之间的耦 合和相互作用机理; 8、综合对比全球二叠纪三个火成岩省(峨眉山、塔里木和西伯利亚),揭示三者之间的时 空联系并建立晚二叠纪全球地幔柱活动模式; 9、阐明地幔柱影响地表系统的主要方式和作用机理,初步建立二叠纪地幔柱活动和地表系 统演变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论框架。 以上预计的研究成果将以70~80篇论文发表在SCI刊物上,同时造就一批活跃于国际地学舞台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若干创新研究群体,培养研究生和博士后20~30人。

概念模型和数据模型 课堂练习和习题

概念模型和数据模型课堂练习和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数据模型一般来说是由三个部分组成(即三要素),其中不包括C A.完整性规则 B.数据结构 C.恢复 D.数据操作 2. 按照数据模型分类,数据库系统可以分为三种类型: A. 大型、中型和小型 B. 西文、中文和兼容 C. 层次、网状和关系 D. 数据、图形和多媒体 3. 在关系数据库中,要求基本关系中所有的主属性上不能有空值,其遵守的约束规则是( ) . A.参照完整性规则 B. 用户定义完整性规则 C.实体完整性规则 D. 域完整性规则 4. 在( )中一个结点可以有多个双亲,节点之间可以有多种联系. A.网状模型 B. 关系模型 C.层次模型 D. 以上都有 5.用二维表结构表示实体以及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称为() A.网状模型 B. 层次模型C.关系模型 D. 面向对象模型6.层次模型的特点是( ) A.只有一个叶结点 B.只有两个叶结点 C.只有一个根结点 D.至少有一个根结点7.在一个用于表示两个实体间联系的关系中,用来表示实体间联系的是该关系中的( ) A.关键字 B.任何多个属性集 C.外部关键字 D.任何一个属性 8.E-R图是( ) A.表示实体及其联系的概念模型 B. 程序流程图 C.数据流图 D. 数据模型图 9.在下面给出的内容中,不属于DBA职责的是( ) A.定义概念模式 B.修改模式结构 C.编写应用程序 D.编写完整性规则 10.学校中有多个系和多名学生,每个学生只能属于一个系,一个系可以有多名学生,从学生到系的联系类型是( ) A.多对多 B.一对一 C.多对一 D.一对多 11.描述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是() A.内模式 B. 模式 C. 外模式 D. 存储模式 12.下列关于数据库三级模式结构的说法中,哪一个是不正确的?() A.数据库三级模式结构由内模式、模式和外模式组成 B.DBMS在数据库三级模式之间提供外模式/模式映象和模式/内模式映像 C.外模式/模式映象实现数据的逻辑独立性 D.一个数据库可以有多个模式 13.数据库系统的体系结构是() A.两级模式结构和一级映象 B.三级模式结构和一级映象 C.三级模式结构和两级映象 D.三级模式结构和三级映象 14.概念模型是现实世界的第一层抽象,这一类最著名的模型是( ) . A.层次模型 B. 关系模型 C. 网状模型 D. 实体-联系模型 15.关系数据模型是目前最重要的一种数据模型,它的三个要素分别为( ).

板块构造与成矿背景

第7讲板块构造与成矿背景 (2) 7.1 概述 (2) 7.2 俯冲带环境成矿 (2) 7.2.1俯冲主弧带成矿 (3) 7.2.2主弧带内侧成矿 (4) 7.2.3弧后带成矿 (5) 7.3 大洋环境成矿 (5) 7.4 大陆内部热点成矿 (6) 7.5 大陆裂谷环境成矿 (6) 7.5.1 大陆裂谷早期成矿 (7) 7.5.2 大陆裂谷晚期成矿 (7) 7.6 找矿研究实例介绍 (8)

第7讲板块构造与成矿背景 主讲: 孔华 7.1 概述 板块构造理论提供了对矿床区域分布认识的理论基础,金属矿床总是和一定的岩石类型相关联,而正是板块构造运动形成了不同岩石类型产生的环境。 矿床的形成和定位受许多局部地质因素的制约,但成矿的基础是在地壳深部,是由板块运动来控制的,所以矿床的形成,特别是区域成矿规律应该通过板块构造来认识。 矿床的形成是综合的地质过程,涉及到岩石学,构造地质学,地球化学等广泛地质学科,本课程则侧重于构造背景的讨论,对矿床的形成从板块类型上进行划分归类,可以看成是一种新的矿床分类。 板块构造的基本活动边界是会聚边界,离散边界和走滑边界三大类,也是讨论成矿背景的三大类型,在板块内部也有成矿的构造条件,也是一种成矿背景。 矽卡岩矿床一般产于会聚边界,因为在陆缘可沉积灰岩,岩浆活动发生在这里而交代成矿,离散边界没有形成矽卡岩矿床的条件。 与基性岩相关的矿床多产于离散边界,在这里基性岩易于上升,会聚边界则不具备此原生条件。 块状硫化物矿床产出范围较广,在洋中脊,弧后盆地,大陆裂谷都可产出,以离散边界为主,在会聚边界中是产于局部伸展的弧后盆地中,因为这类矿床形成于海底喷流沉积作用,需要有海盆地条件。沉积岩块状硫化物矿床(SEDEX型)只形成于大陆裂谷环境。 7.2 俯冲带环境成矿 俯冲带是会聚板块边界类型,主要发生在靠近大陆边缘的大洋区或陆缘内部,毕尼奥夫带的俯冲构造型式控制了这个环境中的成岩成矿作用,当俯冲板片进入软流圈时发生岩浆活动,向上方侵位或喷发,产生相应的成矿作用。 在俯冲带上可以划分出不同的侧向分带,这些分带的成岩成矿特征有明显差别,分带是平行俯冲带的,它们与深部构造活动方式有关。 根据侧向分带将俯冲带分为主弧,主弧内侧和弧后带,分别介绍它们的构造和成矿特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