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IDC业务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报告

IDC业务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报告

IDC业务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报告
IDC业务管理系统数据库设计报告

题目:IDC业务管理系统

学院:理学院

专业:教育技术学(软件工程)

组员:余锦祥(教育技术09-1)

苏清波(教育技术09-1)

张开忠(教育技术09-1)指导老师:杨忠明老师

目录

一、需求分析 (3)

1.1 IDC业务管理结构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IDC业务管理系统功能 (3)

1.3 IDC现有业务系统流程分析 (4)

1.4数据流图分析 (5)

二、概念设计 (9)

2.1服务终止通知、客户业务、客户、施工单之间联系 (9)

2.2客户、客户来访、客户回访、客户联系人之间联系 (10)

2.3客户联系人、客户计费、客户、客户业务之间联系 (10)

2.4客户设备、设备端口、设备、IP地址、故障记录之间联系 (11)

2.5 总E-R图 (11)

2.6实体集集属性 (12)

三、逻辑设计 (13)

3.1 客户信息汇总表 (13)

3.2 施工单 (14)

3.3 客户业务信息表 (14)

3.4 客户授权信息表 (15)

3.5 客户设备信息表 (15)

3.6 资源分配表 (15)

3.7 IP地址使用表 (16)

3.8业务完成确认单 (16)

3.9客户计费信息表 (17)

3.10客户回访登记表 (17)

3.11客户信息维护表 (17)

3.12 故障记录表 (18)

3.13客户业务咨询表 (18)

3.14日常运行维护记录表 (19)

3.15客户业务变更表 (19)

3.16客户服务终止通知单 (19)

3.17客户设备移机登记表 (19)

3.18客户新增设备登记表 (20)

3.19客户来访登记表 (20)

3.20客户授权开/关设备登记表 (20)

3.21客户投诉登记表 (20)

四、存储过程 (21)

五、触发器 (21)

六、小结 (22)

一、需求分析

1.1 IDC业务管理组织结构

一般情况下,IDC业务管理组织结构见图1

图1

各部门任务为:

(1 )销售部:客户需求调查与分析、客户跟踪和维护、产品销售、客户意见反馈、客户关系维护。

(2 )市场部:营销计划、方案拟定与执行、制订产品组合策略、制订产品价格策略、规划促销策略、新业务调研、策划。

(3 ) 客服部 :合同管理、客户管理、客户回访、客户欠费、服务到期通知。

(4) 财务部:计费管理,包括销售销账、复核、催缴欠费、续租通知、打印欠费清单、打印到期清单、打印客户交费发票、查询信息:包括查询用户档案、收费标准、历史档案。

(5) 运维部 :施工单管理:派发施工单。运维管理:日常维护工作管理、检查:重大故障、客户投诉处理。各种运维报表统计。

(6) 技术支持部:资源管理:IP分配、库存管理(主机出库、入库)、机架、硬盘空间、带宽分配。配置管理:各种网络设备配置。业务实施、设备管理、日常维护、网关监测、机器上架(安装调试)、接待客户来访

1.2 IDC业务管理系统功能

IDC业务管理系统应实现功能为:

(1)合同管理:录入、查询、修改合同。

(2) 资源管理:对数据中心设备资源统计、分配、回收、及各内部设备配置保存。

(3) 计费管理 :简单计费信息、财务消账。

(4) 客户管理 :客户信息增加、删除、修改等。

(5) 业务实现 :增加或修改流程;通过对合同服务内容、客户设备情况、内部网络资源配置整合,添加到己设定业务流程上,形成工单,派发工单,同时记录相关信息。

(6)流程控制:根据工单内容,不同部门要在规定时间内,实施相应操作,完成工单所规定任务,记录工单实施过程中操作信息,作为质量控制和考评依据。(7) 信息查询 :包括报表查询和信息查询,报表查询提供管理人员全面业务运行情况,为用户提供运行报告:信息查询能够查询用户信息、快速查找定位故障点,处理发生故障。

(8) 用户管理、权限管理:系统用户增加、删除、修改、权限分配。

(9) 客户自服务:客户通过WEB界面进行一些业务简单申请、客户基本信息修改。

1.3 IDC现有业务系统流程分析

互联网数据中心(IDC)作为互联网内容和应用集散地和平台,具备高出口带宽;完善客户支持体系;专业技术维护队伍,可以为客户提供7x24小时不间断服务。其业务范围主要有:服务器托管、租用;整机租用、机房租用;虚拟主机、虚拟信箱;系统集成、开发:专业维护:带宽批发以及增值服务等。增值服务包括:流量监控分析、服务器负载均衡、网站镜像、网站加速、远程监控、网络安全等服务,而IDC与ASP结合将是未来增值业务主流.

IDC业务流程是从销售代表与客户准备签订合同开始,大体分为售前、售中、售后三个大业务部分,这也是大多数企业所共有业务模式,但IDC企业和大多数企业不同是它提供不是固定成型产品,而是一种服务,更确切说是个性化非常强一种服务,例如,同样是主机托管服务,不同客户有着不同需求,带宽、设备数量、端口数量、IP地址数量等内容不同组合,可以给客户提供丰富选择,这是IDC 企业特有业务特点,所以,同样是售前、售中、售后业务模式,对IDC企业来说有着不同意义,因此对IDC企业来说还需要对售前、售中和售后这三个业务模式进行分解细化。

数据中心业务现有14个业务流程,分别是:开通前服务准备流程、业务开通流程、客户回访流程、服务终止流程、移机服务流程、特殊业各流程、试用服务流程、客户维护管理人员授权流程、客户对非授权维护人员访问授权流程、客户维护人员远程授权开关设备电源流程、客户授权人员到机房维护访问流程、客户业务变更流程图、数据中心新业务开发流程、故障处理流程。

IDC业务流程涉及相关表格有11个:服务开通单、内部工作协调单、客户授权书、业务完成确认单、客户设备登记表、客户回访记录表、客户服务终止通知单、客户设备移机登记表、客户设备安装登记表、非日常业务工作协调单、故障记录

表。

企业运作是由企业组织机构各项业务过程实现,业务过程是企业动态系统组成部分。对现行企业组织机构业务过程描述和分析是系统分析工作重要内容.

1.4数据流图分析

业务开通数据流程图

客户业务变更数据流图

客户维护管理人员授权数据流图

客户维护人员远程授权开关设备电源数据流图

客户服务终止数据流图

客户投诉受理数据流图

移机服务数据流图

二、概念设计

2.1 服务终止通知、客户业务、客户、施工单之间联系如图2所示

图2

2.2 客户、客户来访、客户回访、客户联系人之间联系如图3所示

图3

2.3客户联系人、客户计费、客户、客户业务之间联系如图4所示

图4

2.4客户设备、设备端口、设备、IP地址、故障记录之间联系如图5所示

图5

2.5总E-R图如图6所示

图6

2.6 实体集及属性:

1、客户实体集

客户(客户编码,客户名称,客户通信地址,客户邮政编码,所属行业,传真)

2、客户联系人实体集

客户联系人(联系人编号,电话,手机,电子邮件地址,职能,客户编码)

3、施工单实体集

施工单(施工单号,机柜数量,客户设备数量,需要端口,完成日期,完成时间,业务内容,客户编码)

4、客户业务实体集

客户业务(合同编码,客户级别,签约日期,合同期限,合同到期日,租用机柜个数,客户设备个数,客户IP地址个数,客户IP地址范围,带宽,SLA指标,增值服务及其他,业务内容,客户编码)

5、客户设备实体集

客户设备(客户设备编码,设备名称型号,主要配置,功率,体积,序列号,附件,占用网络设备编码,占用网络设备端口号,客户编码)

6、设备实体集

设备(设备编码,设备名称型号,序列号,网络设备IP地址段)

7、设备端口实体集

设备端口(设备端口编码,端口状态,端口IP地址,上联网络设备编码,上联网络设备端口号,下联网络设备编码,下联网络设备端口号,客户设备编码,设备编码)

8、IP地址实体集

IP地址(IP地址段,IP地址,状态,分配时间,设备编号,客户设备编码)

9、客户授权实体集

客户授权(证件号码,姓名,性别,授权工作内容,电话授权人,授权电话,电话委托工作内容,客户编码)

10、客户计费实体集

客户计费(开户银行,银行账号,支付方式,收费周期,费用合计,缴费状态,计费日期,客户编码,合同编码,客户联系人编码)

11、客户回访实体集

客户回访(客户回访编码,客户姓名,电话,回访日期,反馈信息,客户编码,客户联系人编码)

12、故障记录实体集

故障记录(故障记录编码,故障发生日期,故障申请人,电话故障受理人,故障原因,故障处理方法,故障处理人,日期,故障开始时间,客户故障设备编码)

13、客户业务咨询实体集

客户业务咨询(咨询记录编码,咨询日期,咨询客户,咨询客户名称,咨询内容,记录人,咨询人,联系电话,客户编码)

14、日常运行维护实体集

日常运行维护(维护记录编码,日期,事件记录,填写人,温湿度检测时间,机房温度,机房湿度)

15、业务变更实体集

业务变更(施工单号,客户编码,原业务内容,变更内容,变更后内容)

16、服务终止通知实体集

服务终止通知(施工单编码,合同编码,实施内容,终止服务原因,完成日期,客服部批准人,账务部确认人,填发日期,终止日期,客户编码)

17、客户投诉实体集

客户投诉(投诉记录编码,投诉日期,投诉时间,客户名称,投诉人,投诉内容,投诉起因,客户态度,处理部门,处理人,移交时间,出结束时间,处理结果,客户编码)18、客户来访实体集

客户来访(客户来访编码,客户名称,来访时间,来访日期,事由,离开时间,客户编码)

19、客户授权开关设备实体集

客户授权开关设备(授权编码,日期,客户编码,客户设备编码)

三、逻辑设计

四、存储过程

输入客户编号,返回客户名称

Create procedure customerNoIns (@customerNo char(7),@customerName varchar(20))

As

Begin

Select @customerName=客户名称

From 客户信息汇总表

Where 客户编号=@customerNo

End

五、触发器

为客户级别创建触发器,是级别只能为A、B、C

Create trigger customerLeverIns

On 客户业务信息表

For insert,update

As

If exists(select * from inserted where customerLever not In (‘A’,’B’,’C’) )

Rollback

假设开户银行只能为中国银行或工商银行

Create trigger bankIns

On 客户计费信息表

For insert,update

As

If exists(select * from inserted where bank not In (‘中国银行’,’工商银行’,) )

Rollback

数据中心基础知识介绍.doc

1.数据中心设计 数据中心是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提供技术支撑和数据支撑,提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全部数据的构建、保存、更新、集成、分发与共享,以及提供存证、容灾、备份等信息服务的基础环境,是实现数据的存放和集中处理的场所。数据中心从内容上,涉及业务资源数据库、交换资源数据库和宏观决策数据库,分别存放在生产区、交换区和决策区;从层次上,分为市、区/县、社区/镇三级。 1.1数据中心的设计原则 1.源于现系统,高于现系统 数据中心必须以现系统为基础,通过数据中心的建设,使新系统的需求得到满足。数据中心的建设将把现有相对独立的各个相关系统有机地构成一个统一的大系统。 2.业务处理分散,数据相对集中 业务部门办理业务,数据中心管理业务数据是将来系统建设的模式。这种模式满足了系统对数据的稳定性、安全性、完整性等原则的要求。 3.合理利用现有成熟技术原则 通过利用现有的成熟技术来建设数据中心,提高了系统建设的成功率,降低了系统建设的风险。 4.分步实施原则 数据中心的建设是一个阶段性强、计划性强的过程,因此,在数据中心设计时应明确系统建设分为哪几个步骤,每一个步骤包括什么内容,以什么作为阶段标志。分步实施模式可以降低投资风险,将建设资金进行分阶段划分,使每一个时期的资金投入都能够得到保证。 5.四个统一原则 数据中心的建立将解决四个统一的问题,即统一的数据平台、统一的数据接口、统一的数据通道、统一的数据管理。 (1)统一的数据平台就是为各种数据的访问、交换、使用提供一个统一的

物理支撑环境; (2)统一的数据接口就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与其他相关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文件必须通过数据中心统一实现交换和共享; (3)统一的数据通道就是数据中心纵向沟通了省、市、区县三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横向沟通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各业务部门,为构建统一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提供坚实基础; (4)统一的数据管理就是集中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各业务部门的基本业务数据,并进行统一的数据安全控制和异地集中备份。 6.效益和效率协调原则 数据中心应满足现有系统向更高的层次发展,实现效益和效率的协调。 1.2数据中心的体系结构 数据中心体系的构成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第一,数据中心统一管理生产区、交换区、宏观决策区各数据库,以及与相关业务部门交换数据的接口数据文件。通过数据中心,接通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个业务部门及相关业务机构,极大限度地共享了数据资源,使数据中心成为名副其实的数据中心。 第二,接口数据文件可以通过电子邮件、软盘等方式传递,但都存在安全隐患问题,如果通过数据中心转发,可以解决数据传递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单一出/入口问题。 第三,数据集中存储,既方便了数据安全控制,又方便数据的一地集中备份,从而最大限度发挥数据中心统一管理职能的作用。 第四,保证系统现有投资,使各个业务部门存放的数据可以过渡到全市集中。 第五,考虑到将来系统的建设将分步实施,供交换和决策用的数据库将逐步从生产数据库中独立出来,但由于它们也存放在数据中心,这样更能体现数据中心的大集中职能。 1.3数据中心的主要功能 数据中心的主要功能是把各种业务数据纳入统一的管理模式,解决各个地区的数据库分布和相对集中的问题,实现数据的交换和共享。 从目前情况考虑,在保持现有数据系统的情况下,数据中心主要解决生产数据集中管理,以及各种数据库的互联、数据交换、数据共享等问题;数据中心将成为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统一应用的基础。 1.生产数据集中管理 在市一级建立集中式资源数据库,或采取将数据通过定期备份的方式集中存放在市级数据中心,可实现生产数据的集中管理,从而方便各业务之间实现信息共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对社会公众提供统一的管理和服务。 2.业务部门的互联互通 数据中心作为一个连接的媒介,接通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与其他系统,在此基础上实现了人力资源各业务部门、社会保障各业务部门之间的数据共享,同时实现了与其他相关业务部门之间数据文件的接收和发送。

知识图谱 概念与技术:第8章 图数据库系统

《知识图谱: 概念与技术》 第8 讲 知识图谱管理系统

Knowledge Graph Serving Systems

Outline ?Knowledge graph serving scenarios ?General design principles of knowledge graph serving systems ?Real-time query processing ?Representative graph systems ?Demo

Knowledge Serving Scenarios

A real-life relation search scenario A News Headline Tom Cruise Admits Katie Holmes Divorced Him To Protect Suri From Scientology 1Tom Cruise –people.person.marriage–(marriage ) –time.event.person –Katie Holmes 2Tom Cruise –people.person.children–(Suri Cruise) –people.person.parent –Katie Holmes 3Tom Cruise –film.actor.film–(Bambi Verleihung2007) –film.filmactor –Katie Holmes 4...

Relation search in knowledge graph Multi-hop Relation Search Discover the hidden relations between entities Enable more than what entity indexes can support Entity A Entity B

浅谈几种数据中心IT资产识别管理技术

物联网时代,数据中心的建设必不可少,很多大型甚至超大型数据中心正在陆续投入使用,这就涉及到很多管理方法,数据中心资产管理即是其中一种,目前主要依靠人工采集和录入设备变更信息、人工巡检、人工盘点,工作强度大、工作效率低,而随着数据中心规模越来越大,需要管理的设备数量急剧增加,传统的资产管理方式已经跟不上数据中心业务发展的脚步,成为数据中心运维的短板,因此,在数据中心智能化、无人化的大趋势下,业界主流厂家纷纷推出智能的数据中心资产管理解决方案,提供完整的流程控制、资产识别、数据分析等功能,实现对数据中心资产进行有效管控。 智能的资产识别技术可大幅提高资产管理的效率与准确度。数据中心资产管理系统的核心是一个实时刷新、准确无误的资产信息库;而资产信息的采集、录入的准确性往往决定了一个资产管理系统的数据是否可用。随着数据中心的设备数据增加,资产变更信息的准确性显得更加重要。目前,数据中心IT资产识别管理技术的应用情况有如下几种: ?人工扫码技术 条码管理系统主要由设备上的条码标签、扫描终端、网管等部分组成。资产盘点时,运维人员手持条码扫描终端,扫描设备上的标签,由于需要人工操作、机柜上IT设备放置位置高低差异高达2米以上,不太适合人工操作、设备数量大、机房环境噪音大等特点,导致扫描盘点的方式效率较低,错误率高、机房内巨大的噪音对运维人员造成职业伤害,工作枯燥,人员流失率高、基础运维人员越来越难找等问题。 ?U位级资产自动识别技术 资产管理的一大难点就在于确定IT设备所在的机柜U位;针对这一难题,业内的部分厂家利用物联网技术,推出了智能化的资产识别条。资产识别条可以安装在机柜的侧面,通过内置的RFID芯片进行近场通讯,可以自动识别IT机柜中的每个U位是否被占用,以及占用此空间的设备信息。这些资产位置信息通过资产识别条的通信接口集中上报给资产管理

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框架

6.2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框架 6.2.1.运维管理框架4Ps概述 所谓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框架是指管理一个数据中心所使用的方法与手段的总称。那么,应该用什么样的方法与手段来管理数据中心呢?在此,信息技术基础架构库(InformationTechnologyInfrastructureLibrary,ITIL)给出了一个比较好的管理框架,即所谓的4Ps。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框架如图6-3所示。 图6-3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框架 1.人员 人员是数据中心运维管理的基础,也是数据中心运维管理的核心。一个好的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框架,少不了合适的技术和管理人员。从前面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概述中,可以看到数据中心所需要管理的对象,包括基础设施、IT设备、系统与数据、管理工具和人员等。只有具备相应知识背景与管理经验的人,才能有效地整合上述资源,为客户提供符合质量与合同要求的IT服务。因此,在考虑建设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框架时,必须要考虑到:如何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包括选、用、培养、考核及解聘的人员管理生命周期;如何通过合理的组织架构设计与人员分工,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为组织目标贡献力量等。 2.流程

流程是数据中心运维管理质量的保证。作为客户IT服务的物理载体,数据中心存在的目的就是保证服务可以按质、按量地提供。服务与产品有着许多的不同,其中最核心的不同在于服务本身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又是能通过服务商与客户的互动为客户所感受到的。为确保最终提供给客户的服务是符合服务合同的要求,数据中心需要把现在的管理工作抽象成不同的管理流程,并把流程之间的关系、流程的角色、流程的触发点、流程的输入与输出等进行详细定义。通过这种流程的建立,一方面可以使数据中心的人员能够对工作有一个统一的认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些服务工作的流程化使得整个服务提供过程可被监控、管理,形成真正意义上的“IT服务车间”。 3.产品 产品是数据中心运维管理的加速器。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涉及的对象庞杂,且重复性工作较多。若完全依靠人工去完成这些工作,一方面对人员的技能与数量有较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在工作质量的保证方面也存在风险。为此,越来越多的数据中心在开展运维管理工作时使用大量工具,目的是通过这些工具的部署取代一些监控、操作、配置文件、工作流管理等大量重复性工作,最终实现提升运维水平、降低运维风险、减少运维成本的目的。 4.服务商 服务商是数据中心运维管理的支持者。作为专业化的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有效地整合数据中心管理对象,并最终为用户提供专业化的服务才是数据中心服务提供者的核心价值所在。而且,数据中心运维管理中涉及了太多不同种类的设备,数据中心也不可能把所有的技术与管理工作独自承担。聘用一批既懂变压器、发电机、UPS,又了解空调、消防、防火设备,同时还精通IT相关软硬件的人员,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或机构均是极大的成本支出。所以,数据中心需要与许多设备供应和服务提供商建立良好的战略合作关系。 6.2.2.运维管理的人员要求 如前所述,人员既是数据中心运维管理的基础,也是数据中心运维管理的核心。一个数据中心组建团队时应注意什么呢?以下重点就人员技能、人员分工与人员管理三个方面谈一下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方面的人员要求。 1.人员技能

数据中心可视化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数据中心可视化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概述 随着科技信息化的建设的快速发展,信息设备的大量投入,在大型数据中心机房管理中分散着多种专业的管理系统,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能耗管理系统、运维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等,它们之机相互独立并存,形成监控数据孤岛现象,如何高效统一管理成为了众多企业面临的难题。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现代 人进入了这样一个时代:文字让人厌倦,让人不过瘾,需要图片不断刺激我们的眼球,激发我们的求知欲和触动我们麻木的神经。有人说,现在已经进入“读图时代”,对于枯燥严谨数据中心管理来说,我们已经开始进入了3D可视化时代。 解决方案 在这种背景下,推出了新一代基于3D技术的可视化仿真监控平台一一数据中心可视化管理平台。可视化技术将多种管理系统的复杂信息融汇在虚拟仿真环境之中,以符合人类直觉的方式自然呈现,从而大大提升了信息交互的效率,降低了信息损耗和时间损耗,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降低了信息查询和浏览的难度,使运维管理人员能够大幅提升操控效率,加快响应速度,缩短处理时间。运维管理人员可以更从容更精准地审视数据中心的全局图景,清晰掌握各 类设备的位置和资产信息,也为有效管理数据中心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数据可视化管理平台采用3D可视化技术对数据中心进行刻画,也被称为虚拟仿 真(Virtual Simulation),即通过技术手段把数据中心的一切物理存在的对象进行数据建模(从楼宇到设备,从地板到网线),以3D的方式在计算机中生成出来,供用户进行查看、交互、分析。机房不再需要现实中用脚走过去参观与查看,而是随时随地的以任意一个视角进行切入,比如我想知道核心业务系统的机器分别分布在哪一些机柜之中,或者哪一些机柜空间的空间剩余还是过半的,虚拟3D 机房就会直观的通过形象化图景呈现出查询结果。这只是可视化的简单应用,进而我们可以将各种监控设备的运行数据和状态信息与虚拟机房相结合,允许用户从任意时间、任意地点、任意视角查看任意对象的任意信息。它能同时支持B/S、 C/S架构,用户可以在电脑上客户端进行操作软件,还可以在任意一台连上互联网的电脑上访问web版可视化软件,在Wet浏览器中就可以操作三维场景,它使得网页超越二维平面,利用多媒体效果和三维可交互的对象,向用户提供更加主动有趣和有用的服务。实现多人同时在线对全三维场景的浏览和数据交互。并 提供开放式SDK允许把三维场景嵌入第三方平台,实现数据双向交互,充分满足用户不同需求,麦景数据可视化管理平台软件包括以下内容:监控可视化管理、环境可视化管理、资产可视化管理、容量可视化管理、管线可视化管理、演示可视化管理。 系统功能 1、监控可视化管理监控可视化让用户可以整合数据中心内分散的各种专业监控工具(如动环监控、安防监控、网络监控、主机监控、应用监控等),把多种监控数据融为一体,建立统一监控窗口,改变监控数据孤岛现象,实现监控工具、监控数据的价值有效益化。同时,基于3D图像引擎的可视化能力,提供丰富的可视化手段,扭转由于二维信息维度不足而导致的数据与报表泛滥状况,切实提升监控管理水平。门禁监控集成可视化,消防监控可视化,配电监控可视化,设备性能监控展示,视频监控集成可视化,环境监控集成可视化,制冷监控集成可视化,设备统一告警展示。 2、资产可视化管理数据中心内的设备资产数量庞大、种类众多,传统的表格式管理方式效率低下、实用性差,资产可视化管理功能采用了创新的3D互动技术手段,实现对数据中心资产配置信息的可视化管理,可以与各种IT资产配置管理数据库集

数据中心机房运维外包服务内容

数据中心机房运维外包服务 1.服务范围 终端:终端设备包括台式计算机、便携式计算机、高端工作站和打印机; 网络系统:网络系统包括技术中心局域网、广域网、互联网的维护工作; 应用系统:应用系统包括信息门户、各类应用系统等系统的维护工作。 数据中心:数据中心范围内设备包括服务器、交换机、UPS、机房供电、机房空调、机房环控、机房管理; 2.服务方式 热线服务:5 × 8小时(作息制度与KE客户同步)客服服务热线; 现场服务:安排系统、网络、安全、桌面等各类工程师实施驻场式服务已达到服务及时响应及时解决,作息时间与技术中心同步; 机房职守:数据中心根据客户需求实施机房职守,以保障核心设备及系统的稳定运行。 3.服务内容 3.1网络系统维护 n IP地址维护管理 n VLAN划分 n 网络设备配置调整及网络优化 n 网络系统故障诊断 n 网络入侵监测 n 网络性能及资源使用情况检查 n 网络广播风暴监测 n 网络病毒监测 n 临时网络布线(大型综合布线需要另外签署协议) n 因特网接入服务 n 网络拓扑图的维护 n 网络设备档案建设

n 网络运行日志 n 服务维护档案 n 网络运行状况报告 3.2机房运行维护 机房后备电源运行状况监测 机房电源运行状况监测 机房空调运行状况监测 机房环控系统运行监测 弱电线路巡检和楼层弱电间巡检 机房安全管理,专人机房值班(根据客户要求,可提供7*24 / 5*8小时值班)3.3应用系统服务 3.3.1应用系统客户端维护 应用系统客户端升级(或升级包)安装服务 应用系统终端软件维护服务(一线支持处理常见故障) 3.3.2服务器系统维护 服务器系统维护提供以下服务: 服务器系统故障处理及维护 服务器操作系统的安装、安全设置 服务器系统安全设置及维护 系统数据备份服务 服务有效性检查 资源使用情况检查 网络病毒防护(需要企业购买相关的软件) 服务器运行日志 数据备份日志 系统安全日志 3.3.3业务应用系统维护 1.应用软件系统运行维护 服务有效性检查 现有功能的完善(不含新增功能,如部分查询功能的扩充,增加某些数据表数据项并修改相应维护程序等)

IDC销售业务知识实操

IDC销售业务知识培训(主机托管版) 基础课 第一次课 IDC简介 1.什么是IDC主要包括哪些业务 2. IDC的发展历史未来的发展趋势。 第二次课服务器托管 1. 什么是服务器 2. 什么是服务器托管 3. 托管服务器的好处是什么 4. 什么是互联网接入商 第三次课 IDC机房问题 1.什么是IDC机房 机房有什么特点 第四次课服务器网络的问题 1.什么是百兆共享,什么是独享带宽他们有何区别 2.上传和下载他的带宽是多少 3.服务器访问速度一般受什么限制 服务篇 第五节课客户会怎么去选择服务器托管公司 1.哪些客户会托管服务器 2.通过哪些方式找到我们 3.客户异议的问题:产品问题(机房的环境选择、网络带宽) 4.客户异议的问题:公司资质(是否正规、售后服务) 5.客户异议的问题:价格问题 服务器托管流程 1.我公司的服务器托管流程是 售前课 1.辨别客户的真实性(私服不能做的、同行询价的、老客户续费询价的) 2.优劣客户的选择 3.谈客户之前的准备工作 4.客户谈判技巧(公司的特点) 售中课 1.上架事宜(须知事项) 2.付款事宜(付款方式) 3.合同拟定及签署 售后课

1.技术售后(免费服务及增值服务) 2.备案受理 3.额外ICP经营许可证或BBS论坛证的办理 4. 实战篇 第六课 IDC销售流程(服务器托管篇) 第一次课 IDC简介 1.什么是IDC主要包括哪些业务 IDC(Internet Data Center),即互联网数据中心。是指在互联网上提供的各项增值服务服务。他包括:申请域名、租用虚拟主机空间、主机托管等业务的服务。 2. IDC的发展历史未来的发展趋势 中国的IDC始于1999年,当时发展速度异常迅猛,不到几年时间,全国各地的IDC服务商呼啸式地蔓延并投入运营。2008年和2009年,可谓IDC历史上的一个分水岭。政府大规模的整顿与清查调整、电信的重组所带来的门槛提高、金融风暴的洗礼,长期以来的市场泡沫终于破开,其中的水分也随之压榨而出。那些不法的服务商或卷款潜逃、或转行、或宣布倒闭,然后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对于整个IDC行业来说却是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促进IDC产业走向良性发展轨道。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这个市场从此就一劳永逸、秩序完善,不可否认,现在IDC市场仍然存在着一些弊端。 据CNNIC的调查报告,中国近年来的互联网产业增长显着。而根据英特尔公司的分析,IDC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不同阶段。第一代的数据中心只提供场地、带宽等基础托管服务;第二代的数据中心以增值服务和电子商务为核心,将增值服务和基础托管服务逐步融合;第三代数据中心将是数据与语音的融合,实时地将互联网信息、电话信息、传真信息等集成在一起,再以客户最容易接受的方式提供给客户。从国内IDC行业的发展来看,由于起步较晚,因此目前还正处于第一代向第二代跨步的过程中。 第二次课服务器托管 1. 什么是服务器 服务器指一个管理资源并为用户提供服务的计算机软件,通常分为文件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和应用程序服务器。运行以上软件的计算机或计算机系统也被称为服务器。相对于普通PC来说,服务器在稳定性、安全性、性能等方面都要求更高,因此CPU、芯片组、内存、磁盘系统、网络等硬件和普通PC有所不同。 2. 什么是服务器托管 是指客户自行采购主机服务器,并安装相应的系统软件及应用软件以实现用户独享专用高性能服务器,放到当地电信、网通或其他ISP运营商的IDC机房,可以节省高昂的专线及网络设备费用。服务器软件的安装与调试都由本公司负责完成,并且负责为主机提供固定的带宽及主机托管的标准维护服务,其服务内容包括:免费提供服务器监测服务,24小时电话技术支持等等。 3. 托管服务器的好处是什么 服务器托管优势,与虚拟主机租用相比有五大优势所在。 一、节约成本

IDC机房资源动态管理系统

安徽移动IDC 机房资源动态管理系统简介 一、业务概述 互联网数据中心(Internet Data Center)简称IDC,是中国移动整合网络通信线路、带 宽资源,建立的标准化的电信级机房环境,可以为企事业单位提供服务器托管、租用、接入、运维等的一揽子服务。 IDC资源管理的效率是业务发展和运营的基础,涉及空间资源(机房/机架/机位)、IP、、 端口、带宽、存储、设备等。资源管理的范围还包括设备资源信息、设备用户信息、设备存放信息、设备端口信息。同时,IDC有别于传统机房,其承载的业务种类多,业务系统增减及系统升级扩容频繁,因此资源是动态变化的,分配繁琐、变更复杂、记录琐碎,查询统计困难是传统的管理方式的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何提升IDC资源管理的水平,应对复杂的多业 务环境(自有业务、合作业务、内容引入、集体托管),满足互联网业务发展和IDC向服务 转型的需要,改变传统的IDC管理模式,优化资源分配流程,最大化利用资源,实现多维度管控,同时满足公司低成本高效运营的要求是IDC运营的当务之急。 二、原有流程 经调研,目前全国各地IDC机房均采用传统的手工模式实现资源管理,尚未有IDC机房采用电子化手段结合条码管理方式,实现对不同层级的设备及其资源的动态管控、值班人员的现场无线维护。目前传统的资源手工分配流程如下: A、IP地址的分配,使用电子表格记录IP地址,每个维护人员各自记录每次的IP分配 变化,一段时间检查汇总一次。 B、机架、机位的分配,使用电子表格记录,在分配前,需要去机房现场查看,然后具体分配机柜、机位。 C、端口分配,没有记录,每次远程登录到网络设备上分配,分配后修改端口的别名进行记录。 D、机房托管资源的记录,使用电子表格记录。合作伙伴或客户提供托管资源清单,盘点验收后作为机房托管资源的记录。 通过上述的IDC资源管理方式,虽然解决了IDC资源登记、状态信息、资源归属的记录和查询。但在实际使用中也存在较多的问题: 1. IDC机房内设备数量众多,传统的设备标签信息仅能记录设备归属信息,信息量小、

UML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分析建模

统一建模语言UML课程设计 题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分析建模姓名:黄 学号:14 班级:计科104 时间:2012 . 12 . 25

一、系统需求分析 1、系统的功能与要求 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是基于B/S模式的WebMIS系统,它可以将杂论无章的信息(包括文字、图片和影音)经过组织,合理有序地呈现在大家面前。 对功能的规定: ●员工信息管理 ●考勤管理 ●工资管理 ●报表管理 ●系统管理 对性能的规定: ●操作应该方便、灵活。 ●系统应有较高的的稳定性。 ●系统应有较高的安全性。 ●系统应有较高的容错性。 ●速度上要求前台要能够很快地响应应聘者。 ●后台操作不能出现超时现象。 数据管理能力要求 ●能处理大量的新闻。 ●安全指数高,防止黑客攻击。 ●负荷能力强,防止数据量过大而影响速度。 ●遵循数据完整性规则,保证数据实际有效。 ●保证发送到数据库引擎的数据得以可靠存储。 ●数据备份功能,保证数据在丢失之后可以得到及时的补救。 ●数据恢复功能,当数据遭到破坏时,可以随时恢复过去的备份的数据。 二、系统的体系结构 1)系统设计方案 本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基于B/S模式的WebMIS系统,根据

后台管理员设置的栏目自动生成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主页、栏目浏览页面,同时后台提供了员工的信息编辑、修改、删除功能,主要通过相关类实现了数据库的管理和静态文件的生成操作。 系统逻辑结构

二、系统用例建模 识别系统的参与者;识别用例;对主要的用例书写用例文档; 通过关系整理用例得出最终的用例模型。应聘者注册用例文档; 登录用例文档;添加员工信息用例文档和考勤管理用例文档等。初始用例模型 登录 三、设计类图

数据中心建设基础知识

汉柏科技 数据中心建设基础知识 王智民 汉柏科技有限公司

大纲

数据中心的相关标准 ANSI/TIA-942 Telecommunications Infrastructure Standard for Data Centers TIA/EIA 568 Copper & FiberCabling TIA/EIA 569 Pathways & Spaces TIA/EIA 606 Administration TIA/EIA 607 Grounding& Bonding ASHRAE Cooling/HVAC Uptime Institute IEEE 1100 ITE Grounding 国内相关标准: ◆《数据中心布线系统的设计与施工技术白皮书 》◆GB50174-2008《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

数据中心的分类与分级 ?数据中心按照服务的对象来分,可以分为企业数据中心和互联网数据中心 ?业界采用等级划分的方式来规划和评估数据中心的可用性和整体性能。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明确设计者的设计意图,帮助决策者理解投资效果 ?美国Uptime Institute提出的等级分类系统已经被广泛采用,成为设计人员在规划数据中心时的重要参考依据。在该系统中,数据中心按照其可用性的不同,被分为四个等级(Tier) ?第二等级(Tier Ⅱ)被称为“具有冗余设备级”(Redundant Capacity Components SiteInfrastructure) ?第三等级(Tier Ⅲ)被称为“可并行维护级”(Concurrently Maintainable SiteInfrastructure) ?第四等级(Tier Ⅳ)被称为“容错级”(Fault Tolerant Site Infrastructure)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系统DCIM总体方案

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系统(DCIM) 总体方案

目录 1.平台概述及需求理解 (4) 1.1.项目背景简介 (4) 1.2.项目管理范围 (4) 1.3.项目建设原则 (5) 1.4.项目建设目标 (6) 1.5.解决方案概述 (7) 2.系统架构及实现原理 (11) 2.1.系统架构 (11) 2.1.1.采集层 (12) 2.1.2.处理层 (12) 2.1.3.管理层 (13) 2.1.4.交互展现层 (13) 2.2.系统集成 (14) 2.2.1.第三方集成 (14) 2.2.2.短信猫集成 (15) 2.2.3.短信网关集成 (15) 2.3.开发工具及技术介绍 (16) 2.3.1.自定义流程引擎 (16) 2.3.2.成熟的开发标准技术 (17)

2.3.3.分布式通讯调度 (17) 2.3.4.搜索引擎 (18)

1.平台概述及需求理解 1.1.项目背景简介 伴随着数据中心规模的不断扩大,业务量的逐渐增大,对数据中心的运维管理也变的越来越重要。一旦基础设施系统出现问题,而没有及时地得到妥善解决,常常会给企、事业造成很大的损失。怎样能7x24小时保证设备系统的正常运行,避免各种故障的发生,优化和改进传统的运维模式,提高客户服务的及时性和满意度就显得非常重要。 因此,建设一套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系统势在必行。一个完备的运维管理系统能够提供7x24小时检测基础设施运行状态、各种资源状态的信息。运维管理人员依靠流程管理系统可以及时排除故障避免造成重大损失,控制运维质量提高服务水平。 1.2.项目管理范围 项目内容: 设施故障发现与警报; 记录日常运维日志信息; 设施故障统计; 设施软硬件信息统计; 服务进程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UML建模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UML建模 组名:TBNO 小组成员:XX,XX,XX,XXX

1.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建模过程分析 (3) 1.1人力资源管理的需求 (3) 1.2体系结构设计 (3) 1.3系统管理 (4) 2 系统用例模型 (5) 2.1培训管理 (5) 2.2招聘管理 (5) 2.3组织机构管理 (6) 2.4薪资管理 (7) 2.5规章制度管理 (8) 2.6人事管理 (9) 2.7绩效管理 (10) 2.8考勤管理 (11) 3 系统部署图模型 (12) 4 构件图 (13) 5 活动图 (13) 5.1所有用户 (13) 5.2系统管理员: (16) 5.3人力资源管理员 (16) 5.4财务人员 (20) 6 包图 (21) 7 类图 (22) 7.1Action包中的类说明 (22) 7.2Model包中的类说明 (25) 7.3ServiceI包中的接口说明 (26) 7.4ServiceImpl包中的类说明:用于实现ServiceI包中的接口 (28) 7.5DaoI包中的接口说明 (29) 7.6DaoImpl包中的类说明:用于实现DaoI包中的接口 (29) 8 顺序图 (29) 8.1系统管理员 (29) 8.2所有用户 (30) 8.3人力资源管理员 (31) 8.4财务人员 (36) 8.5普通职工 (37) 9 状态图 (39) 9.1系统管理员 (39) 9.2普通员工 (40) 9.3人力资源管理员 (40)

1.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建模过程分析 1.1人力资源管理的需求 本部分用自然语言对系统进行描述。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提供一个全面的信息管理系统,通过系统可以比较容易地获得所需的关于组织体系、薪酬福利成本、人力资源状况等静态数据,也可以方便地获得各种变动信息来进行趋势预Nt371。在企业内实现信息依据权限的共享,人力资源管理的Et常业务在信息系统的协助下变得高效快捷。为了开发本系统,首先要理解人力资源管理功能,通常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包含以下模块,各模块功能简述如下: (1) 人事管理 (2) 规章制度管理 (3) 考勤管理 (4) 绩效管理 (5) 组织机构管理 (6) 薪资管理 (7) 培训管理 (8)招聘管理 1.2体系结构设计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用户主要包括四类: (1)系统管理员:总部的IT人员,负责系统的日常维护,人员权限和信息编码 的管理,具有一定的计算机专业知识。 (2)管理者:总部、分公司的人力资源部的相关人员,执行该系统的大部分业务 操作,涉及信息处理和查询。该部分人员电脑使用水平一般,基本会操作Windows, Off ce等系列软件,以及收发电子邮件,会使用浏览器上网。 (3)决策者:总部、分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他们一般为进行人事方面的决策执 行查询操作系统。该部分人员电脑使用水平为初级,一般会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 会使用浏览器上网。 (4)查询者:集团公司所有员工。他们使用本系统主要用于查询与自己相关的个 人信息,以及特殊情况下处理突发性工作,该部分人员电脑使用水平不确定。

RFID大数据中心资产管理系统应用_解决方案设计(机柜级)

实用标准 数据中心 RFID资产管理应用系统解决方案

2014年1月

目录 一项目可行性分析 (5) 1.1高速增长的数据中心面临资产管理严峻挑战 (5) 1.2数据中心运维特点决定管理模式 (5) 1.3利用RFID技术对资产管理的必要性 (6) 二系统简介及先进性 (7) 2.1RFID系统简介 (7) 2.2系统先进性 (7) 三RFID资产管理总体方案 (8) 3.1系统概述 (8) 3.2项目建设目标 (8) 3.3拓扑架构设计 (9) 3.4应用结构设计 (10) 3.5采集服务(RFID中件间) (11) 四机柜级资产监控方案 (13) 4.1机柜内部组成 (13) 4.2实现功能 (14) 五RFID出入监控系统 (14) 5.1系统组成 (14) 5.2实现功能 (16) 六资产管理软件系统简介 (17) 6.1机房3D展示 (17) 6.1.1模拟3D实景展示 (17) 6.1.2资产定位功能 (20) 6.1.3报警实时显示 (21) 6.2资产登记与信息管理 (22) 6.3资产与RFID关联 (23) 6.4资产日常管理 (23) 6.5维保管理 (24) 6.6资产台账报表 (24) 6.7资产盘点巡检 (26) 6.8子系统接口方案设计 (26) 6.8.1采集服务接口 (26) 6.8.2手持终端接口 (27) 七系统方案必要条件 (28) 7.1约束要素 (28) 7.2硬件及网络环境 (28)

7.3软件环境 (28) 八业界成功案例分析 (29) 8.1中国建设银行/云南电网 (29) 8.2大连银行 (30) 8.3万达集团 (31) 8.4某搜索引擎公司 (31) 8.5华夏银行 (32) 8.6中国石油 (32) 8.7湖南电信研究院 (33)

云计算数据中心的运维管理

望采纳 云计算数据中心的运维管理 现代信息中心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因此信息中心机房设备的运行正常与否就非常关键。在数据中心生命周期中,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是数据中心生命周期中最后一个、也是历时最长的一个阶段。加强对云计算运维管理的要点以及相应改进方面措施的研究与探讨,以此不断提高IT运维质量,实现高效的运维管理。这就给运维是否到位提出了严格要求。 1 运维在机房中的地位 在数据中心生命周期中,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是数据中心生命周期中最后一个、也是历时最长的一个阶段。数据中心运维管理是,为提供符合要求的信息系统服务,而对与该信息系统服务有关的数据中心各项管理对象进行系统地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是信息系统服务有关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数据中心运维管理主要肩负合规性、可用性、经济性、服务性等四大目标。 在信息中心机房配备有运维人员,但大都是“全才”的,即什么都管,尤其是对供电系统大都是由主机运维的人员代管。当电源系统出故障时,此代管人员一问三不知,甚至连配电柜门都没开过。这实际上就是把机房的运维放在了一个次要的地位。 当然也有的地方有所分工,看似重视,实际上也没得到真正地重视。比如说机房设备长时间一直运行正常,这时如果运维人员提出要增添运维方面的测量设备,有的领导就认为多余,很难得到批准。但他不知道机房设备所以长时间一直运行正常,正是由于这些运维人员的细心维护和努力保养所获得的。并不是这些人员每天闲着无事可干,他们的这些工作一般是领导看不见的。比如同样多款的UPS在同样的环境条件下,在某卫星地面站就极少出故障,而在同系统别的地方机房同一家同规格的机器就故障连连。原来是前者的运维人员每天都在细心观察和分析机器面板LCD上显示的数据,一旦发现异常苗头及时采取措施;而后者只限于每天抄写这些数据就算完成任务,使异常苗头不断积累,以致于导致故障。比如断路器在额定闭合状态发现触点处温度高了,就要检查是不是电流过大到超过额定值,如果不是就要检查触点接触是否牢靠,是否需要再紧固一下。这样一来,故障隐患就排除了。如果一直不管不问久而久之就会导致跳闸而使系统崩溃。这都是一些小的动作,都是在巡查中顺便做的事情。所以同是运维人员在巡查,但前者在做事而后者只是走马观花。这就是数据中心可靠与不可靠的区别。 运维人员就像幼儿园的保育员和老师。孩子交到幼儿园后,起主要作用的就是保育员和老师,这时保育员和老师就是主体。机器就好比是幼儿园的孩子,孩子是否健康成长,机器是否正常运行,除去本身的健康(可靠性质量)状况外,那就是运维人员的责任了。由于云计算的要求弹性、灵活快速扩展、降低运维成本、自动化资源监控、多租户环境等特性,除基于ITIL(IT基础设施库)的常规数据中心运维管理理念之外,以下运维管理方面的内容,需要我们加以重点关注。 2 云计算数据中心运维管理的要点 (1)理清云计算数据中心的运维对象 数据中心的运维管理指的是与数据中心信息服务相关的管理工作的总称。云计算数据中心运维对象一般可分成5大类: ①机房环境基础设施 这里主要指的是为保障数据中心所管理的设备正常运行所必需的网络通信、供配电系统、环境系统、消防系统和安保系统等。这部分设备对于用户来说几乎是透明的,比如大多数用户都不会忽略数据中心的供电和制冷。因为这类设备如果发生意外,对依托于该基础设施的应用来说是致命的。 ②数据中心所应用的各种设备

云计算数据中心基础知识考试题

、单选题(50) 1、 (A )是中国电信依托电信级的机房设备、高质量的网络资源、系统化的监控手段、专 业的技术支撑,为客户提供标准机房环境、持续安全供电、高速网络接入、优质运行 指标的设备托管以及相关增值服务,并向客户收取相应费用的一项业务。 A 、互联网数据中心(IDC ) B 、互动电信(ITV ) C 、专线出租 D 、企业邮箱(Mail ) 2、网络监测中常用的ping 命令使用的是什么协议(B ) A 、IGMP B 、 ICMP C 、ARP D RIP 3、 使用户可就近取得所需内容,解决 In ternet 网络拥挤的状况,提高用户访问网站的响应 速度,的系统叫做(D ),它能够实时地根据网络流量和各节点的连接、负载状况以及 至悯户的距离和响应时间等综合信息将用户的请求重新导向离用户最近的服务节点上。 A 、负载均衡系统 B 、流量监控系统 C 、DPI 系统 D 、CDN 系统 4、 (C )是一项协助确保信息安全的设备,会依照特定的规则,允许或是限制传输的数据 通 过。防火墙可以是一台专属的硬件也可以是架设在一般硬件上的一套软件。 A 、入侵检测 B 、病毒网关 C 、防火墙 D 、流量清洗 5、下面不是服务器使 用操作系统的是(B ) A 、 W indows Server 2003、Windows 2008 Server B 、 A ndorid 、Symbian 、BlackBerryOS windows mobile C 、 L INXU 、Centos 、SUSlinux D 、 U NIX 、freebsd 7、 以下常用windows 命令中,用来检测TCP/IP 网络连通性的是(D ) 8、按照网络的覆盖范围进行网络分类可以将网络分为:( A ) A. 广域网、城域网和局域网 B.内联网、外联网和国际互联网 C. 公用网和专用网 D.公用数据网、数字数据网和综合业务数据 网 9、 IP 地址的主要类型有(D ) A 、2种 B 、3种 C 、4种 D 、5种 6、 每个子网有不多于 58台计算机,最合适的子网掩码为 A. 255.255.255.192 C.255.255.255.0 B. 255.255.255.24 8 D.255.255.255.240 A . Ipconfig B. ARP C.tracert D.pi ng

IDC资源接入管理系统介绍

IDC资源接入管理系统介绍 一、业务概述 IDC是中国移动整合网络通信线路、带宽资源,建立的标准化的电信级机房环境,可以为企事业单位提供服务器托管、租用、接入、运维等的一揽子服务。 IDC资源管理的效率是业务发展和运营的基础,涉及空间资源(机房/机架/机位)、IP、、端口、带宽、存储、设备等。资源管理的范围还包括设备资源信息、设备用户信息、设备存放信息、设备端口信息。同时,IDC有别于传统机房,其承载的业务种类多,业务系统增减及系统升级扩容频繁,因此资源是动态变化的,分配繁琐、变更复杂、记录琐碎,查询统计困难是传统的管理方式的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何提升IDC资源管理的水平,应对复杂的多业务环境(自有业务、合作业务、内容引入、集体托管),满足互联网业务发展和IDC向服务转型的需要,改变传统的IDC管理模式,优化资源分配流程,最大化利用资源,实现多维度管控,同时满足公司低成本高效运营的要求是IDC运营的当务之急。 二、原有流程 经调研,目前全国各地IDC机房均采用传统的手工模式实现资源管理,尚未有IDC机房采用电子化手段结合条码管理方式,实现对不同层级的设备及其资源的动态管控、值班人员的现场无线维护。目前传统的资源手工分配流程如下: A、IP地址的分配,使用电子表格记录IP地址,每个维护人员各自记录每次的IP分配变化,一段时间检查汇总一次。 B、机架、机位的分配,使用电子表格记录,在分配前,需要去机房现场查看,然后具体分配机柜、机位。

C、端口分配,没有记录,每次远程登录到网络设备上分配,分配后修改端口的别名进行记录。 D、机房托管资源的记录,使用电子表格记录。合作伙伴或客户提供托管资源清单,盘点验收后作为机房托管资源的记录。 通过上述的IDC资源管理方式,虽然解决了IDC资源登记、状态信息、资源归属的记录和查询。但在实际使用中也存在较多的问题: 1.IDC机房内设备数量众多,传统的设备标签信息仅能记录设备归属信息,信息量小、不全面,运维人员巡检时发现的问题时,无法快速定位设备维保信息、设备维护使用记录、客户经理及其联系信息等内容,无法及时并直接将设备故障信息反馈给设备相关维护人员,需记录设备编号后再后台查找相关信息后,通知厂家维护人员,维护效率较低。 2.IDC资源的分配流程长,涉及的分配环节和人员较多,分配效率低,无法满足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和面向服务转型的需要,需要对分配流程进行优化。 3.在运维过程中,因各种各样的漏记、错记,资源状态不能及时更新,资源状态比较错乱,导致数据不准确现象时有发生,传统的手工分配资源无法从根本上杜绝数据错误,保证数据100%准确。 4.传统的手工分配资源,无法对资源的分配过程、变更过程、历史记录等信息进行管理和查询,不符合IDC资源动态变化分配管理的要求,导致资源利用率较低。 5.资源占用记录不直观,资源统计不方便,不能对IDC的运营、规划提供第一手资料。 综上所述,传统人工资源管理流程,存在资源分配流程长、维护效率低、资

【HR类】人力资源管理的四大模型机制

人力资源管理四大机制 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在本质上就是要揭示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各要素通过什么样的机理来整合企业的人力资源,以及整合人力资源之后所达到的状态和效果。笔者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理论本土化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四大机制模型,即牵引机制、激励机制、约束机制和竞争淘汰机制。 这四大机制相互协同,从不同的角度来整合和激活组织的人力资源,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性。 企业通过牵引机制告诉员工应该前进的方向和应该采取的行为方式;通过激励机制给予员工不断提升自我价值、能力和业绩的动力;依靠约束机制来确保员工的行为始终处于帮助企业发展的轨道之中,而不发生破坏和偏离;依靠竞争淘汰机制来对不合格的员工进行淘汰。这四大机制形成了一个全面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力学系统,使得员工在企业中能够持续性地处于激活状态,并不断得到能力和业绩的提升。

一、牵引机制 所谓牵引机制,是指通过明确组织对员工的期望和要求,使员工能够正确地选择自身的行为,最终组织能够将员工的努力和贡献纳入到帮助企业完成其目标,提升其核心能力的轨道中来。牵引机制的关键在于向员工清晰地表达组织和工作对员工的行为和绩效期望。因此,牵引机制主要依靠以下人力资源管理模块来实现: 1.职位说明书 明确组织和工作对员工的期望和要求首先是通过职位说明书来完成的。通过职位说明书我们可以明确员工承担的职位所要履行的主要职责和工作内容,完成这些职责的业绩标准,以及完成这些职责所需具备的知识、技能和胜任能力要求。因此,职位说明书一方面向员工传达了在本职位上的主要工作内容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向员工传导了完成这些工作内容的标准要求,以及所需的能力要求。 2.KPI指标体系 职位说明书仅仅说明了组织对员工行为和工作的基本期望,但如果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