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LD50的测定

LD50的测定

LD50的测定
LD50的测定

半数致死量的测定

半数致死量的测定 半数致死量(LD50)是药物、毒物及病原微生物等毒力水平的一个标志。它表示能使全部实验对象死亡半数的剂量或浓度。 由于生物间存在个体差异性,因此 LD50需用一批相当数量的实验对象进行实验方能测得,并且每种药物不同实验对象的 LD50值不相同。 测定 LD50的方法很多,如目测机率单位法、直线回归法、累计法及序贯法等。由于寇氏法较常用,并有计算简便,结果较准确等特点,故专门介绍之。 【目的】用寇氏法测定敌百虫对小白鼠的经腹腔注射的 LD50和95%可信限。 【方法】寇氏法( Karber法) 【条件】 1.剂量必须按等比级数(剂量对数按等级数)分组。 2.各组动物数应相等。 3.“反应”应大致呈正态分布。最小剂量组的死亡率(Pn)应为0%,最大剂量组的死亡率(Pm)应为100%; 如果 Pn<20%或Pm>80%需用校正公式计算;如Pn>20%或Pm<80% 则不能用此法计算。 【步骤】 1.预备实验 (1)摸索上下限:即用少量动物逐步摸索出使全部动物死亡的最小剂量(Dm)和一个动物也不死亡的最大剂量(Dn)。 方法是据经验或文献定出一个估计量,观察 2~3只动物的死亡情况。如全死,则降低剂量;如全不死,则加大剂量再行摸索,直到找出Pm=100%和Pn=0%的剂量,此两量分别为上下限。 (2)确定组数,组距及各组剂量 ①组数:一般5~8组,可根据适宜的组距确定组数,如先确定5组,若组距过大,可再增加组数以缩小组距。有时也可根据动物死亡情况来决定增减组数。 ②组距:指相邻两组剂量对数之差,常用“d”来表示。D不宜过大,因过大可使标准误增大;也不宜过小,因过小则组数增多,各组间死亡率重叠造成实验动物的浪费。组距大小主要取决于实验动物对被试因素的敏感性。敏感性大者,死亡率随剂量增加(或减少)而增加(或减少)的幅度大,组距可小些;反之,敏感性小者,死亡率随剂量变化的幅度小,则组距应大些。上下限之间的距离可作为敏感性大小的标志。距离大,说明敏感性小;距离小,则说明敏感性大。一般要求d应小于 0.155,多在 0.08~0.1之间。 ③确定组距方法:把上下限的剂量换算成对数值,设上限剂量的对数值为 X K,下限剂量的对数值为X1,组数为G,则:d=(X K-X1)/(G-1)

半数致死量测定

利多卡因半数致死量的测定 时间: 08-11-21 授课教师:叶和杨 目的:了解用小鼠测定药物的半数致死量的实验方法,掌握一些药理学实验基本技能,学会一种计算LD50的简单方法。 原理: 一、简单复习质反应、量反应、LD50、ED50、治疗指数的概念及意义: 量反应:指效应可用连续数量值表示的反应,如血压、脉搏等。 质反应:指效应用是通过计数(即数阳性反应的个数)而取得的,通常以百分率(%)来表示,如死亡。 LD50在质反应是指药物引起半数实验动物死亡的剂量,是衡量药物的急性毒性大小的重要指标。 ED50在质反应则是指引起半数实验动物产生阳性效应的剂量,是衡量药物效应力强弱的重要指标。 药物的治疗指数:LD50与ED50的比值称为药物的治疗指数(therapeutic index,TI)。通常以此值表示药物安全性大小,但其又不能完全表示出药物安全性的差别。因此,安全性还应参考1%致死量(LD1)与95%有效量(ED95)之比值。 二、介绍半数致死量:是指引起实验动物总体的半数死亡的药物剂量,是以动物死亡或存活作为质反应指标的。通常以mg/kg表示。半数致死量的测定是检定药物毒性的一种常用方法,在药理学和毒理学的研究中应用十分广泛。 半数致死量的计算方法很多,本实验只介绍寇氏法。 药物致死量(Lethal Dose 简称LD)有三种表示方法:最小致死量(MLD),半数致死量(LD50)和全致死量(LD100)。一般来说,一个药物的剂量与反应率之间有着一定的关系。 若以对数剂量作横坐标,发生反应的百分比为纵坐标Array作图,就可以得到一个以50%反应率处的点为对称的S 形曲线。这是因为在一大群生物对象中,特别敏感或特 别不敏感的总是占少数,而大多数的敏感情况总是比较 接近的,形象地说它符合“两头小,中间大”的规律。 由这种曲线可以看出,曲线两端比较平坦,灵敏度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