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产品加工机械综述

农产品加工机械综述

农产品加工机械综述
农产品加工机械综述

农产品加工机械综述

摘要: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业的发展,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与生活水平。我国是一个拥有14 亿人口、年生产并消费粮食近5 亿吨的农业大国,但农产品加工技术相对滞后。近几年,通过对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改制,以及大力引进国外先进加工技术和管理经验后,生产工艺水平及加工机械制造水平得到提升。

关键词:农产品加工;农产品加工机械

Abstract: Agriculture products processi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industry,a significant body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level and the national standard of living. China is a country with 1.4 billion population, annual production and consumption of nearly 500 million tons of food agricultural country, but the agriculture products processing technology is lagging behind. In recent years, through food processing enterprises restructuring and a strong commitment to introduce foreign advanced processing technology and management experience,the level of production technology and processing machinery manufacturing level may be raised.

我国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市场10年间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一些先进的加工技术、现代化的大型企业迅速崛起,正在改变着我国食品和农副产品的传统加工业。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机械装备行业经过“八五”、“九五”已经取得了基础性的发展,食品机械主导产品中约15%达到20世纪末的先进水平为食品和农副产品加工行业即将步入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大豆加工机械

我国大豆年产1500万吨,目前加工多为传统方法,附加值水平较低。迄今为止,我国加工大豆、花生类植物蛋白产品的生产线主要是采用20世纪80年代引进的碱溶酸沉工艺,生产高档分离蛋白产品的主要设备依赖进口,设备基本投资大。目前,国内生产的大豆蛋白产品质量不稳定,生产成本过高,产品应用领域过窄。面对入世后的挑战,我国植物蛋白工业亟须在生产工艺、装备、产品结构等诸多方面进行提高。

针对植物蛋白的加工所面临的行业共性问题,应把有效利用其中的蛋白成分、降低生产成本、扩大植物蛋白的应用领域作为研究方向。目前在加工工艺技术上已有了突破,应用多效酶解工艺和组合分离超滤等高新技术,完成了年产15吨大豆活性肽生产线的试验工作,与传统的碱溶酸沉工艺为主的生产线相比较,新技术以大豆豆粕为突破口,应用酶工程技术对蛋白质进行控制降解,将膜分离技术和差转分离技术组合,获得含量在88%以上、分子量在1000以下的功能性植物蛋白肽类产品。在关键生产装备方面,通过国内多家骨干专业装备生产企业的集成攻关,使新工艺中所涉及的关键装备,如高效差速分离系统、高速高压均质机、超滤和反渗透技术及装置、压力式制粒喷雾干燥塔等生产设备的性能和主要技术指标均已接近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与引进设备相比,一次性设备投资费用平均减少30%~50%,关键设备比进口同类产品造价低3倍以上,从而可以解决现行大豆精深加工中生产成本高、产品品种少、通用关键生产设备国产化水平低等行业共性问题,为大豆工业乃至食品工业提供切合实际、健康发展的基本装备和技术保障体系。

方便食品加工机械

主食方便食品主要是方便面和方便米饭,我国引进了先进的国外方便面生产线,方便食品制造业的发展也推动了我国方便食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主要是方便面和挂面生产装备制造。目前,生产方便食品加工机械的企业约200家,年产值近20亿元,2001年出口方便食品加工机械10万多台,创汇2000多万美元。今后,我国方便食品加工机械,应向加工技术密集化方向发展,开发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成套加工装备。

罐头工业机械

我国从事罐头机械制造的企业有60多家,可提供罐头专用加工设备230多种。制罐、制盖、封罐、杀菌及生产辅助专用设备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和较高的技术水平。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与国际合作生产了电阻焊罐身生产线,形成了由低速80罐/分、150罐/分,中速250罐/分、至高速500罐/分的系列生产能力。我国自行开发的TH-FDX2型真空冷冻干燥生产线,主要性能指标达到同期世界先进水平。生产能力(以牛肉为例)每24小时投放原料3550千克,干燥产品产量为1240千克,托盘总有效干燥面积为1000克。

目前主要罐头生产企业在工艺和设备方面有了改进,番茄酱生产线引进了大型现代化生产线,橘子罐头采用低温杀菌工艺。马口铁、空罐、密封胶、涂料、玻璃瓶和易拉盖等方面都有了采用先进技术的专业生产,数量和质量完全可以满足罐头生产的需要。

果蔬加工机械

目前,果蔬汁前期处理设备中,清洗设备、榨汁机、制浆设备、真空脱气机、高压均质机、板式和管式的超高温瞬时杀菌机、纸塑无菌灌装机、超滤设备浓缩装置国内都有生产。其中,中低压均质机和胶体磨水平较高,有产品出口国际市场。螺旋榨汁机、带式榨汁机、果汁分离机、水果破碎机、选果洗果机等一些前期处理设备,能达到10T/H的处理能力。常温灌装后杀菌设备、国产设备能满足生产能力的要求,但能耗较高。

针对茶饮料、果蔬汁和植物蛋白饮料产品的包装要求,国产设备可提供玻璃瓶、PET瓶和金属罐的灌装封口,包括常压、负压灌装或冷热灌装,生产能力在16000~24000瓶(罐)/H。灌装生产线中卸垛机、洗瓶机、输瓶系统、双标贴标机、装箱机和码垛机,其整体性能和技术指标能够满足配套要求,达到或接近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国产CIP清洗系统也基本能与其配套,但从设计到控制水平尚有不足之处。

果蔬汁装备的发展方向为:果蔬原料预处理设备,如清洗和输送装置;过滤和超滤设备;带芳香气回收和液位调节的真空脱气装置;果蔬汁浓缩装置,包括对板式蒸发器和冷冻浓缩技术的研究及开发;完善超高温瞬时杀菌技术;金属和异物检测仪器;无菌冷灌装技术、无菌包装技术和无菌条件下的闪蒸冷却技术;提高在线的过程控制水平和在线检测技术,以及微生物快速检测仪器的研究。

马铃薯加工机械

目前我国用于加工的马铃薯不超过总产量的15%,因保管不善和运输损失约占总产量的15%,简单的机械加工是我国马铃薯加工的主要形式,产品为粉条、粉丝、粉皮、凉粉等。20世纪80年代,从国外引进的马铃薯淀粉生产线、果葡糖浆生产线、油炸马铃薯片生产线、薯条生产线、变性淀粉生产线使我国马铃薯加工出现了新的面貌,通过对引进设备的消化吸收,国内相继研制开发了马铃薯精制淀粉生产线,油炸马铃薯薯片生产线,速冻薯条生产线、马铃薯Α淀

粉生产线。目前,采用全旋流先进工艺技术提取马铃薯淀粉已全部国产化,全线提取率达到88%。

今后要加强变性淀粉、马铃薯全粉高附加值的衍生产品生产技术的研究和开发,通过消化吸收,研制配套国产设备,提高马铃薯食品生产装备水平。

禽肉加工机械

屠宰机械:我国大中城市的大型猪屠宰场已经达到机械化流水线作业,屠宰量为1000~10000头/班。我国猪屠宰加工机械以中小型为主,技术已经比较成熟。国内家禽屠宰生产线生产能力可达3000只/小时,也比较成熟。肉类加工机械:主要有分割肉机械、骨肉分离器等。肉制品加工机械:主要有绞肉机、搅拌机、斩拌机和灌肠机等。肉制品加工机械今后要重点开发全自动真空斩拌机、全自动真空灌肠机、盐水注射机等关键设备。

“十五”期末,全国城乡要基本实现畜禽定点屠宰和集中检验检疫,机械化屠宰的比重达到70%以上,其中,县以上定点屠宰率达100%。要努力达到:鲜、冻分割肉产量占商品肉类产量的80%以上,小包装保鲜分割肉占城市上市量的40%以上,大中城市冷却肉达到供货量的15%~20%。

乳制品工业机械

奶粉生产主要技术装备奶槽车、卫生泵、脱气器、贮奶缸、净乳机、板式换热器、奶油分离机、室外奶仓、蒸发器、保温缸、喷雾干燥塔、奶粉包装机等均能自行设计制造,而且已经达到相当技术水平。

目前国内乳品机械技术水平较高的产品有:板式换热器、双效降膜蒸发器、高温瞬时灭菌机、软袋杀菌奶包装机、屋型盒灭菌奶包装机等。乳品机械装备企业今后发展的重点是:液体奶灌装设备和超高温瞬时灭菌机、液体奶聚酯瓶包装设备、多效蒸发器、高水平分离机械、牛奶自动计量和自动检测设备以及快速检测仪器设备等。

饮料工业机械

引进国际90年代先进水平的两片式易拉罐生产线和灌装线,以及PET瓶、利乐包、康美盒等一次性软包装生产线和各种规格、型号的玻璃瓶、塑料瓶灌装线,浓缩果汁、纯净水生产线,高压杀菌设备以及其他各种饮料生产设备。先进的生产工艺技术,如膜过滤技术、酶工程技术、无菌灌装技术等,在国内饮料行业得到应用。

饮料机械制造国产化步伐大大加快,已能成功制造48000瓶/时的饮料灌装线、6000~36000瓶/时的PET灌装线、300~500CPM的易拉罐灌装线以及植物蛋白饮料、果汁饮料、矿泉水、纯净水等成套设备,以适应市场需求。易拉罐、塑料瓶、复合软包装材料均已基本立足国内。

玉米加工机械

我国玉米加工转化率很高,达75%~80%,但多为粗加工产品,增值不多。目前,玉米用作饲料加工占总产量50%左右,酒精酿酒占25%~30%,淀粉加工占6%。玉米是饲料的最主要组成部分,目前国产大型饲料加工成套设备采用微机控制,小型饲料加工设备达到了较高水平,基本能满足国内饲料加工业的需要。

以玉米为原料的淀粉产量占全国淀粉总产量的85.6%,平均每年以14%的速度递增。我国淀粉加工成套设备已形成系列化,配套比较齐全,但生产自动化程度、生产规模、综合利用率和得率有待提高。变性淀粉是淀粉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变性淀粉在纺织业、纸和纸品业、石油开采、医药、卫生材料、农林园艺、

建筑业都有市场,很有发展潜力。高技术水平的国产变性淀粉的生产设备是今后机械装备企业的研发重点,要开发节能、环保的干法淀粉设备。

今后要发展具有高附加值的玉米加工产品的技术与装备,如变性淀粉、果葡糖浆以及玉米方便食品的生产工艺与设备。

制糖工业机械

已能自行设计、制造、安装10000吨/日规模甘蔗糖厂和3000吨/日规模甜菜糖厂,先后研制成功日榨甘蔗10000吨的1000×2000MM压榨机、日处理3000吨甜菜的大型连续渗出器、50立方米结晶罐,150立方米立式助晶机、半自动板框压滤机、搅拌煮糖罐等;研制推广了甘蔗高效破碎设备,带双辊喂料压榨机、管道硫熏中和器、带式真空吸滤机、水喷射冷凝器、连续分离机等高效新型设备。

自动控制方面:研制了许多一次仪表及自动控制系统并投入使用,其中主要有折光垂度计、蔗渣水分测定仪、辊升仪、蔗渣厚度自动调节、压榨机直流电机无级调速,蒸发煮糖过程微机控制,锅炉全自动微机控制和

能源集中管理等。出师表

两汉: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

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农产品物流的特点及发展路径探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59129954.html, 农产品物流的特点及发展路径探究 作者:刘晓梅 来源:《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年第04期 [摘要]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有效地促进了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对于农产品的消费观也从过去单一化向多样性和便捷性转变。这种时代的要求和现实的压力使得农产品物流企业的发展越发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基于此,本文从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特点出发,阐明了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然后通过对当前农产品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的探讨,探究了现代农产品物流发展路径。 [关键词]农产品物流;特点;发展路径;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F323.7 [文献标识码]A 进入21世纪后,我国农产品物流企业搭乘我国市场经济以及现代科技这两趟列车,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我国农产品市场的拓展和农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力量。但是我们在看到农产品物流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还要看到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较晚,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制约因素较为复杂,不仅受到国家制度和管理体制的约束和限制,而且在技术水平以及人才培养和储备等方面都与发达国家的农产品物流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因此,我们有必要就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特点与发展路径进行较为深层次的探讨。 1 农产品物流的特点 1.1 农产品物流的规模巨大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我国地域辽阔,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跨度之大,复杂的地理环境以及多样性的气候特点使得我国的农产品具有产量大、品种繁多的特点。因此我国农产品物流在我国国民经济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并且农产品物流关系着我国的国计民生,关系着我国国家经济的运行效率和运行质量,对于农业的发展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中起到基础性支撑的作用。 1.2 较高的技术要求 第一,由于农产品的特殊性如季节性、时鲜期短和不易保存等特点,在进行物流运输、包装和仓储等方面都有较高的要求,特别是像水果、时蔬以及水产品等都需要运输过程具备较好的冷藏系统。第二,粮食类农产品对于储存的要求也很高,既要占据大量的仓储面积,还要进行较长时间的储存,这就使农产品物流储存环节的难度加大。第三,农产品物流运输环节较多,且具有不均衡性的特点,尤其是一些地域跨度较大的农产品运输,不仅需要经过集中运输、分销包装环节,还需要历经集装箱、火车、飞机等交通运输设备的运输,这一复杂的运输过程对以时蔬、水果为主的农产品质量易造成影响。

物流业研究文献综述

物流业发展研究文献综述 现代物流业作为与社会化大生产紧密结合的复合型产业,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现代化程度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物流枢纽城市作为区域物流网络中的关键节点和物流发展的基本载体,对整个区域物流网络的效率作用至关重要。 国外的物流业发展很快,市场成熟度高,理论研究也比较完善。国外理论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主要从“有利于商品销售”的视角来研究物流。随着20世纪中叶世界经济开始复苏,物流地位显著提高,研究的视角明显扩大,产生出许多新理论、新学说。其中包括:“黑大陆”说、“第三利润源泉”说和“后勤工程”说。当前国际研究热点主要在对环境问题和绿色物流的研究、信息技术和智能化运输系统对全球物流产生的影响等几个方面。 国内物流理论研究始于80年代初,主要是侧重于物流学基本概念。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期,物流理论研究内容开始转为开展专题性研究,一些学者从管理和技术的角度阐述了物流运行原理和运行模式等,出版了《现代物流学》、《流通经济学》、《物流学及其应用》等颇有影响的理论著作。近期我国物流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物流规划技术问题、供应链理论、物流模式问题等几个方面。 我国对物流枢纽建设的研究,经历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1)单一运输方式的货运枢纽的建设发展。一些学者分别对于铁路、道路货运枢纽如何实现向物流中心拓展转型进行了研究。(2)综合货运枢纽和物流枢纽建设的发展。以多式联运等理念为基础,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提出综合货运枢纽和物流枢纽的概念。(3)区域、城市

物流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4)物流枢纽城市、城市物流系统建设和发展。2006年“十一五规划纲要”在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的专节中提出“加强物流基础设施整合,建设大型物流枢纽,发展区域性物流中心”。国内许多大城市对“建设大型物流枢纽”的理解是将一些地方的物流中心城市建设为物流枢纽。(5)物流系统的协同与协调。协同化管理成为现代物流发展的趋势之一、是物流系统效率提升的关键,当前国内外主要从企业、行业、区域物流三个层次进行研究。

应急物流研究综述

收稿日期:2011-04-06 基金项目: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项目编号:09DZ2250400。 作者简介:应俊(1987-),男,浙江丽水人,上海海事大学科学研究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物流管理与工程。 Logistics Sci-Tech No.6,2011物流科技2011年第6期摘要:应急物流系统的高效运作能够降低突发事件造成的危害,因而得到了理论界的广泛关注。作者围绕应急物流管理基础理论、应急物流物资筹集、应急物资调运配送、应急物资库存等几个方面的问题系统介绍了国内外有关应急物流的研究现状,并简要介绍了近一两年国内外的研究状况。 关键词:应急物流;突发事件;灾害物流 中图分类号:F252.1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The efficient operation of emergency logistics can reduce the harm caused by emerge-ncy,which received widespread concern among theorists.This paper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research on emergency logistics,centering on several aspects which include basic theory of emer-gency logistics management,emergency logistics supplies raising,transportation and distribution of emergency supplies,and storage of emergency supplies.A brief introduction of the research on emergency logistics in the last two years is given in the end. Key words:emergency logistics;unexpected incidents;disaster logistics 近年来,伴随我国频繁发生大规模突发事件———SARS 、地震、雪灾、恐怖主义,应急物流管理作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已引起学术界高度重视,相关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突发事件造成的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必然需要大量的应急物资,以解决或处理伤者救助、灾后重建、卫生防疫、恢复生产、恢复秩序等问题,对应急物流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将系统地介绍国内外应急物流的研究现状。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1应急物流管理基础理论的研究 国外对应急物流的研究起步早,研究文献也非常丰富。Aikens (1985)[1]通过线性规划、0~1整数规划、动态规划等九种基本形式的选址模型和方法,对应急物流以及配送选址进行了研究。Cart (1992)[2]将应急物流描述为以正确的数量、顺序、地点与时间将应急救援物资运达应急需求点的行为。Vladimir Marianov 和Charles Rovelle (1994)[3]在传统的确定性集合覆盖模型的基础上,考虑到服务设施经常处于服务状态的情况,提出了随机性集合覆盖模型。Suleyman Tufekci 和Wallam A.Wallace (1998)[4]作为权威的应急管理专家指出,应急管理本质上是一个复杂的多目标优化问题,在应急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必须要解决资源的折中利用问题。Antoine G.Hobeika 和Changkyun kim (1998)[5]提出了利用先进的知识模型来支持应急管理(应急管理知识模型),并已经成功地应用到了西班牙的水灾管理中。Masood A. B.,Amr K.Mortagy 和Colnel Ali Alsayed (1998)[6]建立了放射性物品运输的多目标数学模型,该模型涉及运输目的地的确定及运输路线的选择,其中考虑了出现事故时的应急反应问题。S.M.Hong-Minh 等(2000)[7]运用仿真的方法对供应链中的突发性物流进行了研究。Sydney C.K Chu 和Lisa Chu (2000)[8]提出了香港医院的选址及其资源配置模型的框架,其中包括两个方面的优化决策:新医院地址的选择以及旧医院地址的重新分布;资源的配置规划,包括新医院床位数量的设置以及旧医院床位数量的重新设置,他们的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香港的医院管理局。Wlodzimierz (2001)[9]考虑了应急服务设施选址的双目标模型———综合考虑中心点和中位点目标函数,将它转化为λ参数的Cent-dian 单目标模型,并将它转化为Chebyschev λ参数的单目标模型。这种Chebyschev λ参数的单目标模型可以产生所有的Pareto 优化解。同时讨论了如何将λ参数的单目标模型的算法转化为Chebyschev λ参数的单目标模型算法。Luis (2003)[10]在MCLP 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HCLP (hierarchical cowering location problem ),该模型事实上是MCLP 模型的两层推广。Rus -sell (2005)[11]对2004年印度洋地震与海啸爆发后的救援物资供应链进行实证分析,提出救援物资供应链的流程按顺序包括:物资准备→灾害爆发后进行物资评估及救援请求→物资调度和捐赠→货物取得→运输→交付过程中的跟踪记录→存货管理→交付。 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近十年。翟晓敏等(1998)[12]结合辅助应急管理系统(CEMS )研制实例,从系统结构、推理系统、数据库系统、图形系统、继承网络系统等重要方面对实现快速、有效的辅助应急管理系统作了较深入的探讨,为今应急物流研究综述 Review on Emergency Logistics 应 俊(上海海事大学科学研究院,上海200135)YING Jun (School of Science Research,Shanghai Maritime Univ.,Shanghai 200135,China)誗基金项目誗 文章编号:1002-3100(2011)06-0007-04

农产品贮藏与加工

农产品贮藏加工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农产品贮藏加工》是教育部“一村一大学生计划”农科类种殖专业(专科)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是一门涉及多门学科的综合性应用科学,主要介绍粮油产品贮藏加工的基础知识、粮油贮藏、粮油加工、豆类加工、植物油制取、调味品的酿造、酿酒等及粮食平衡水分的测定和新陈米的鉴别方法的基本实验技能。 二、课程的基本任务 本课程的任务是在研究农产品品质特点的基础上,使学生掌握对农产品进行有效的贮藏,以及采用不同的工艺方法将其制成各种成品或半成品的科学、合理的方法,从而为人们提供各种丰富多彩的食品,实现农产品增值保值,提高产品附加值。 三、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实用技术课程,学习本课程时,需在掌握必要基础知识的同时,还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仔细观察本地主要农产品贮藏加工过程和方法,并积极创造条件,加强操作训练,加深对所学内容理解,为今后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分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在期末考核中,掌握的内容约占总分的60%,熟悉的内容约占总分的30%,了解的内容约占总分的10%。平时作业(实验实习)成绩占总成绩的40%。

四、媒体的选择与配合 采用文字、音像、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和网络等多种媒体进行教学。其中以文字教材为主媒体,其它教材为辅助媒体,各媒体之间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以学习者为中心,构建多层次、立体式教学支持体系,提供自主选择媒体学习的自由。 五、课内学时分配 本课程总学时数为90,其中电视课学时为9学时,实验12学时,共5.0学分,一学期开设。各章学时分配如下。 章教学内容课内学时电视学时实践学时绪论 2 1 第一章粮油产品贮藏加工的 基础知识 6 1 第二 章 粮油贮藏8 3 第三 章 粮食加工8 2 第四 章 大豆加工 4 1 第五 章 植物油加工 6 2 第六 章 酿造调味品 6 1 第七 章 酿酒 6 1 第八 章 农副产品综合利用8 2 合计54 14 36 第二部分多种媒体教材一体化设计初步方案 一、多媒体教材的总体说明 本课程使用的教学媒体有: 1.文字教材(合一型):主要教学媒体,是本课程教学与考核的

农产品物流文献综述(范例)

农产品物流文献综述 摘要:农产品物流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瓶颈。本文在介绍国内外物流研究发展状况,总结了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研究现状,并作了评述。 主题词: 物流农产品物流评价 一、背景 目前我国农业发展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农产品流通的市场化水平低、流通成本高,农民没有从流通领域享受到应得的比较利益。由于农产品最终要依赖于流通领域才能实现其价值,因此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建立,已成为提高农民收入、促进整个农业发展的关键。 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建立,必须依赖农产品现代物流。现代物流已成为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泉”。目前我国的物流行业已逐步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然而,由于我国农业发展的相对落后,致使农产品物流的发展严重滞后,不仅大大削弱了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而且已成为我国整个流通体系的瓶颈。我国每年果品产量有7000万吨左右,由于上市组织化低、包装不统一、大多敞篷车运输,果品从采收、运输、批发到消费者手中,大约损失30%。广东每年因水果、蔬菜等鲜活商品腐烂造成的损失达7.5亿元。据统计,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在25-30%左右,超过1/4的农产品在物流环节中被消耗掉,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美国的水果蔬菜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有1-2%。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物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因此,通过研究农产品物流,逐步建立现代化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将有效地解决农产品流通中的地区封锁与货畅其流的矛盾、农产品结构与市场需求的矛盾,提高我国农产品的流通速度与效益,从而大大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二、国内外物流的研究综述 1、物流热的兴起 据有关资料记载,物流概念的雏形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叶,1918年英国的利费哈姆勋爵成立了“即时送货股份有限公司”,旨在全国范围内把商品及时送到批发商、零售商以及用户的手中,被誉为有关“物流活动的早期文献记载”。1927年,R.Borsodid《配送时代》一书中首先使用Logistic来定义物流。1935年,美国销售协会对物流进行了定义:“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与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点流动过程中伴随的种种活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在战时供应中,首先采用了后勤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这一名词,对军火的运输、补给等进行全面管理。这种后勤管理方法后被引入到商业部门,被人称之为商业后勤(Business Logistics),定义为“包括原材料的流通、产品分配、运输、购买与库存控制、储存、用户服务等业务活动”,其领域统括原材料物流、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上述历史被物流界较普遍地认为是物流的早期阶段。

关于绿色物流的文献综述

关于绿色物流的文献综述 摘要:绿色物流建立在维护生态环境和持续发展的基础上,改变一般物流单向作用关系。作为一种新的物流模式,绿色物流的可持续发展要求和人类生存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中国实施绿色物流具有紧迫性和必要性,但中国在快速发展绿色物流中还面临一些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全面和深刻理解,有助于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从而使中国的物流业尽快和国际接轨。 关键词:绿色物流,可持续发展 Abstract:Green logistics based on maintenance of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nd on the basis of general logistics one-way function relation change. As a new kind of logistics mode, the green logistics requirements and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human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direction and tre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China's green logistics has the urgency and necessity, but China in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green logistics is still faced with some problems, to these questions comprehensive and profound understanding, helps to find a better solution, so that China's logistics industry and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s soon as possible Keywords: green logistic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1引言 高群钦,路克久,陈安宇(2009),根据物流的发展认为传统物流活动的各个环节,都在不同程度上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例如,物流资源的利用率底;运输环节中车辆的燃油污染和尾气排放;不可降解的废弃包装材料;流通加工产生边角废料照成的废弃物等[1]。因此,丁东升(2009)认为物流企业必须树立绿色观念,发展能促进经济和消费健康持续发展的现代绿色物流,做到物流去环境共存[2]。 2绿色物流的文献统计 依据我国绿色物流的发展历程,收集2008年至2011年间在专业期刊上发表的涉及绿色物流的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分析总结这些文章中所研究的绿色物流的

运筹学在应急物流研究中的应用

摘要:应急物流系统的优化能够降低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因而得到了学者的广泛关注,文章在综合近几年我国应急物流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基本理论、系统构建及相关模型几个方面对应急物流的研究方向进行了综述,并且可以看出运筹学中的建模思想对应急物流研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运筹学;应急物流;选址―定位 中图分类号:f250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我国各地突发事件频发,其中自然灾害的发生的占比非常高,如2010年8月甘肃舟曲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2014年7月云南发生洪涝泥石流灾害、2013年3月西藏墨竹工卡县发生山体滑坡灾害、2013年7月甘肃岷县漳县发生6.6级地震灾害、2014年新疆于田发生7.3级地震灾害、2015年9月江西福建等地发生洪涝风雹灾害、2015年8月陕西山阳发生滑坡灾害等。这些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以及社会的经济发展甚至会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如何尽快地将赈灾物资送至灾区以减少灾害损失是应急物流问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即应急物流lrp问题的研究。应急救援部门必须以最小的成本、最快的时间、合理地选择物资存储点将存储物资科学地安排车辆对受灾点进行物资的配送服务以减少伤亡,提高受灾地区民众的抗灾信心。 当前国内外学者对一般lrp问题的研究比较具体深入,比如min等[1](1998)、nagy等[2](2007)、陈久梅等[3](2014)都做过一般lrp问题的优化研究,当前应急物流的优化问题已经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但是对于应急物流的lrp研究(定位―路径)还相对较少。现有文献主要有两种研究范式:一种是单独研究其中一个问题,即单独研究应急物流中心选址问题或单独研究应急资源调度问题;另外一种是将这两个问题集成起来进行研究。然而应急物流中物流中心点的选择和运输路径安排是直接影响应急物流系统效率的两个关键问题,两者之间相互依赖和影响,有必要结合应急物流的突发性、不确定性、紧急性等特点,从整体系统优化的角度,将这两方面结合起来进行研究,故近年来,大部分对于应急物流问题的研究均是对选址―配送这两个问题集成起来进行研究。根据现有的研究,应急物流lrp问题基本可以按照信息是否确定分为以下两类:确定信息下的应急救援问题研究和不确定信息下的应急救援问题研究。 1 确定信息下的应急物流lrp研究 确定性的应急物流lrp问题,通常考虑的问题中信息基本都是确定的,即不存在任何风险因素,并且受灾点的需求是确定的。针对确定性的应急物流lrp问题的研究,张玲[4](2008)考虑到由于灾区范围比较广泛进而灾区存在不同的级别,针对该实际情况,通过对灾区进行分组,并运用场景分析的发放,考虑其资源的布局和选址问题,引入多类0-1变量来表述该优化问题,构建了基于多级别的资源布局多目标规划模型。黄向荣等[5](2009)在考虑食品物流的相关特点和突发事件的突发性、紧急性以及弱经济性等特性的基础上,构建了食品的应急物资分发中心选址决策的评价体系,并且结合蚁群算法(aca)和径向基神经网络(rbfnn)构建了应急物流物资分发点选址决策模型。曾敏刚等[6](2009)针对应急服务应急物资分发点定位以及物资配送路径这两个子问题,引入多个0-1决策变量去表述该优化问题,建立了以最小化总成本为目标的选址―定位模型。葛春景等[7](2011)研究了应急设施选址中的多重覆盖问题,并以在满足需求点的多次覆盖需求和多需求点同时需求的条件下覆盖的人口期望最大为目标,建立了确定性的应急物流优化模型,通过改进的遗传算法对该模型进行求解。郑斌、马祖军等[8](2013)针对两级应急物流系统中的中转站选址和上下级进行联运调度的集成优化问题,建立双层规划模型,并根据该模型的特点设计了一种混合遗传算法。 通过以上文献梳理可知,在运用运筹学建立应急物流lrp模型过程中,通常引入0-1决策变量去解决应急物资分发点选址问题和车辆物资配送问题,引入三类决策变量,第一类0-1

农产品贮藏与加工学期末复习资料全

农产品贮藏与加工学期末复习资料 农产品:农产品是通过生物的生长繁殖所获得的产品。 ●农产品贮藏及农产品加工 以农产品为对象,根据其组织特性、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采用不同的加工技术和方法,制成各种粗、精加工的成品与半成品的过程称为农产品加工。 以采收以后的农产品的生命活动过程及其与环境条件关系的采后生理学为基础,以农产品在产后贮、运、销过程中的保鲜技术为重点,进行农产品采后保鲜处理的过程称为农产品贮藏。 各类粮食在正常情况下一般含有13%-14%左右的水分,油料一般只含7%-8%的水分,而大多数水果和蔬菜的水分含量都在80%以上。此外,水分与农产品的嫩度(tenderness)和新鲜度(freshness)以及与农产品的贮藏加工性能均有密切的关系。 加工成熟度-果实已具备该品种应有的加工特征。 粮食的加工特性 1. 后熟 由完熟道生理成熟所进行的生理变化 标志:发芽率达80%以上 ? 2. 化:粮食的理化性质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发生一系列的变化,使品质逐渐裂变而趋于衰老 ? ?面筋的形成 ?麦胶蛋白+麦谷蛋白遇水相互黏聚 ? ?⒈粮食中重要的酶类 ?⑴淀粉酶 ?⑵蛋白酶 ?⑶脂肪酶 ?脂肪酶是一种对脂质其水解作用的水解酶。 ?⑷植酸酶 ?⑸脂肪氧化酶 ?⑹过氧化氢酶 ?⑺抗坏血酸氧化酶 ?⒉大豆中的主要酶类 ?⑴脂肪氧化酶 ?⑵脲素酶 ?⑶淀粉分解酶和蛋白分解酶 ⒊果蔬中的主要酶类

(8)呼吸跃变现象(p36) 呼吸跃变:随着成熟进程,呼吸速率逐步下降;当进入完 熟(衰老)前,呼吸速率有一个骤然上升并很快回落的过程。 呼吸跃变标志果实生长发育的结束和成熟衰老的开始。对果实贮藏期的长短有重要的影响。 跃变型与非跃变型果蔬的特性比较 特性项目跃变型果蔬非跃变型果蔬 后熟变化明显不明显 体淀粉含量富含淀粉淀粉含量极少 源乙烯产生量多极少 采收成熟度要求一定成熟度时采收成熟时采收 常温贮藏 ●堆藏●沟藏 ●窖藏●窑洞 ●通风贮藏●假植贮藏 机械制冷原理:借助于制冷剂在循环不已的气态—液态互变过程中,把贮藏库的热量传递到库外而使库降温,并维持恒定。 设备结构:制冷压缩机、冷凝器和贮液罐、调节阀、蒸发器 气调贮藏(controlled atmosphere storage)简称CA 贮藏——改变贮藏环境中气体成分的贮藏方法。一般指在特定气体环境中的冷藏法。 CA贮藏为国际上最有效最先进的果蔬保鲜方法。 CA贮藏原理 通常采用降低氧气浓度和提高二氧化碳浓度,来抑制所贮藏果蔬的呼吸强度,减少果蔬体物质消耗,从而达到延缓果蔬衰老,延长贮藏期,使其更持久的保持新鲜和可食状态。 自发气调(modifed atmosphere storage ) ——利用园艺产品自身呼吸作用降低贮藏环境中O2浓度,提高CO2浓度的气调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文献综述知识分享

广西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研究 关键词: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广西 一、国内外研究动态及评述 (一)国外研究动态 国外农产品物流的研究起步较早,研究成果比较丰富。综合国外对农产品物流的研究文献来看,国外农产品物流的研究文献主要有: 1.国外农产品物流的研究现状 美国学者 J.F.Growell 是最早对农产品物流研究的学者,他在 1901 年的有关《农产品流通产业委员会报告》的美国政府报告中首次论述了影响农产品配

送成本的各种因素。J.F.Growell 的研究开辟了对农产品物流的研究,揭开了人们对物流认识的序幕。 克拉克·韦尔德其后在 1932 年所著的《农产品营销》才引起国外学者对农产品物流研究的重视,文中对农产品营销的集中、运输、储存、融资、风险、标准化等职能作了研究。 目前国外对农产品物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食品安全、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化(包括透明化和可追溯性等技术和理论)、冷链物流、农产品流通市场建设等领域,并日益扩展和深化。 2.国外关于农产品供应链整合的研究文献 最早提出了农业“纵向协调”的是Mighell和Jones(1963),认为它是一个组织的创新,纵向协调包括从原材料采购、产品加工、保管储存、中间运输、终端销售等这些活动在内的一系列过程。在此研究基础上,Barkema(1993)又从“消费者需求变化”这个角度强调,他认为食品行业需要通过纵向合作快速了解消费者需求变化,他还认为契约与整合的出现造就了一种新的交流方式,这种交流方式使消费者的需求延着供应链上溯到食物生产者传递的能力得到大大增强。 Boehlje 与 Schrader(1988)两位学者主张将食品供应链的研究重点从市场转移到链条的纵向协调上来,譬如研究链条中纵向整合的一些限制因素,以及实施纵向整合的主体等等。他们主要强调在供应链中要严格控制产品质量、流通程序与经营成本,并对链条进行合理而有效的内部整合以提高供应链的整体运作效率,链条内部各成员之间运用合同、合资或联合来取代传统的市场方式。他们认为与单纯地进行市场开发相比较,将食品链的管理重点放在供应商、生产商及加工商三者之间的关系协调方面更能够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率。M.F.Stringer 和M.N.hall(2006)结合英国食品标准机构资助项目,提出了一个全新的集成食品供应链模型,通过层级分解分析了食品供应链中各个阶段可能发生的故障。 A.J.M.Beulens 等人(2005)提出了提高食品供应链透明度的许多举措,给出了通过供应链网络合作来实现食品安全和透明性过程中面临的诸多挑战。 (二)国内研究动态 关于对农产品物流的研究我国才刚刚起步,从文献内容看主要集中在对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现状,关于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对策和政策建议,物流模式的类型及其形成机理,还有物流体系建设及优化、物流安全研究等方面。相关研究如下:

农产品物流分析及案例研究

北京化工大学北方学院NORTH COLLEGE OF BEIJI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现代物流案例分析作业 我国农产品物流研究及案例分析 姓名:杨如川 学号: 1003201115 专业:物流管理 班级:物流1004班 老师:李娇 2013年 1月 4日

摘要 农产品物流一直是物流当中一个容易被忽略的分支,本文首先介绍了农产品物流相关概念,其次,提到了我国农产品物流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包括成本过高、基础设施不完善、信息化水平低、冷链技术水平落后、市场主体不够完善、标准化程度低、缺乏专业人才等问题。接下来,主要讲述了为解决农产品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解决方法,包括努力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加强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强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力度,加强农产品物流冷链、保鲜技术的研究、培育完善我国农产品物流主体、加快农产品物流标准化进程、加强教育与培训等解决方法。然后结合相关案例进行分析以及提出相关对策,最后对本文进行总结,说明我国农产品物流在新农村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目录 一、农产品物流相关概念 (4) (一)农产品物流的定义 (4) (二)农产品物流的特点 (4) (三)农超对接 (4) (四)我国农产品物流模式及现状 (4) 二、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中的问题 (5) (一)我国农产品物流成本过高 (5) (二)我国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不完善 (6) (三)我国农产品物流各环节的信息化水平低 (6) (四)我国农产品物流冷链、保鲜技术水平落后 (7) (五)我国农产品物流市场主体不够成熟 (7) (六)我国农产品物流标准化程度较低 (7) (七)我国农产品物流缺乏专业人才 (7) 三、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对策 (8) (一)努力降低农产品物流成本 (8) (二)加强农产品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8) (三)加强农产品物流信息化建设 (8) (四)加强农产品物流冷链、保鲜技术的研究 (9) (五)培育完善我国农产品物流主体 (9) (六)加快农产品物流标准化进程 (9) (七)加强我国农产品物流人才建设 (10) 四、案例分析 (10) 五、结束语 (13) 六、参考文献 (13)

物流文献综述

中国绿色物流发展阻碍与对策研究 文献综述 摘要: 现代绿色物流管理从环境的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形成了一个环境共生的物流管理系统。本文叙述了中国现代物流活动的运输、保管、流通加工、包装、装卸和搬运、配送、信息处理等七大子系统进行分析,找出各自的非绿色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就政府引导、企业自律、消费者需求等方面提出合理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物流管理;非绿色因素;必要性;阻碍;解决方案 一、绿色物流的相关理论分析 (一)、绿色物流的产生的原因 籍丹宁在《我国绿色物流发展初探》中提出,绿色物流的产生,主要来源于现代物流活动中对环境的影响,主要原因有一下几点: 1 . 运输工具对环境的污染:物流活动的发展离不开交通工具的使用,交通网络的铺设、交通工具的大量使用虽然增加了企业的物流能力,提高了全社会的物流速度,但作为物流的基础设施,这些交通工具的频繁使用对环境产生了诸多的负面影响,包括空气污染,噪声污染等。 2 . 包装对环境的污染:在物流活动中,包装对商品有着重要的作用,内包装可以美化商品,外包装可以保护商品,并且便于流通过程中的装卸和搬运。但很多市场上流行的包装材料需要耗费大量的自然资源,甚至部分包装材料不易降解,长期留在自然界中,会对自然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3 . 流通加工对环境的影响:流通加工是为完善商品的使用价值,降低物流成本,在流通领域对商品进行的简单加工。流通加工具有较强的生产性,会造成一定的物流停滞,不当的加工方式会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二)、绿色物流的内涵及其意义 刘辉在《我国绿色物流发展状况及其路径初探》中提出,绿色物流也称环保物流" 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 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 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 随着环境资源恶化程度的加深" 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威胁越大" 因此人们对环境的利用和环境的保护越来越重视。现代物流的发展必须优先考虑环境问题" 需要从环境角度对物流体系进行改进" 即需要建立一种既维护全球环境和可持续发展" 改变原来的生产发展与物流( 消费生活与物流的单向作用关系" 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又能促进经济与消费健康发展的物流系统" 即向绿色物流的转变)现代绿色物流管理强调了全局和长远的利益" 强调全方位对环境的关注" 体现了企业绿色形象" 是一种新的物流管理趋势! 在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下" 建立与经济全球化趋势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绿色物流体系" 提倡高效节能" 绿色环保的物流活动" 是十分必要而且有重大意义的! 它不仅是物流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保障同时也适应了世界社会发展的潮流" 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要! 与传统物流方式不同的是

应急物流中物资调运研究综述.

Logistics Sci-Tech 2008.12 收稿日期 :2008-07-10 作者简介 :陈丽群 (1984-, 女 , 福建莆田人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工商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 研究方向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物流科技 2008年第 12期 Logistics Sci-Tech No.12, 2008摘要 :在灾害的救助过程中 , 合理地调运应急物资 , 对有效减轻灾害程度 , 减少灾害影响范围 , 缩短受害持续时间有着特殊的意义。文章通过对应急物流中物资调运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总结 , 指出相关研究中所存在的问题 , 并就进一步研究提出展望。关键词 :应急 ; 应急物流 ; 物资调运中图分类号 :F252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2- 3100(200812-0004-03 Abstract:In the process of disaster salvage, one reasonable allocate and transport of emergency supplies is very important to misstate the degree and range of the damage, at the same time it could be help to shorten the time of be hit by the natural adversity. This paper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relevant literatures on material distribution in emergency logistics, points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within the field of material distribution in emergency logistics, and then advance prospects of further research. Key words:emergency respons; emergency logistics; material distribution 应急物流中物资调运研究综述

农产品贮藏与加工实验报告

《农产品贮藏与加工》 综合性实验报告 1. 香蕉催熟生理 2. 果汁果酱加工 3. 面包蛋糕制作 学院:______________ 农学院___________ 班级:_2012—级青年农场主班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 12101705 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李永吉__________ 组别:_______________ 第五组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 董—明 2015年5月

农产品贮藏与加工》 综合性实验报告 实验一香蕉催熟生理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1.1 实验目的 1.1.1 理解乙烯利催熟香蕉的原理; 1.1.2 熟悉香蕉催熟的处理流程, 掌握商业化催熟香蕉的方法与技巧; 1.1.3 观察香蕉催熟过程中的变化,学习香蕉催熟过程中含糖量、果肉硬度、果皮颜色、呼吸强度等各种理化性质的检测方法,并认知其变化规律; 1.1.4 掌握基本根据甜度、硬度、颜色、呼吸强度等各种理化性质评价香蕉等果蔬品质的 能力。 1.2 实验要求 1.2.1 分组独立完成香蕉催熟全过程; 1.2.2 检测香蕉的呼吸强度、果皮颜色、果肉硬度和含糖量; 1.2.3 每两天检测一次数据,预约开放实验室。 二、实验原理 香蕉是典型的呼吸跃变型水果,乙烯是与呼吸高峰出现密切相关的植物激素。果实组织代谢释放的乙烯,对果实成熟具有刺激和反馈调节自身合成的作用。乙烯利是一种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其化学成分为2- 氯乙基磷酸,微酸性。乙烯利与水或含羟基的化合物反应释放出乙烯,植物体内含有一种称为乙烯受体的糖蛋白,乙烯与其受体结合后进一步通过代谢然后起生理作用,如加速果实的呼吸,促进有机酸和淀粉向可溶性糖转化,从而促进香蕉的成熟。[1] 香蕉是典型的呼吸跃变型水果,从树上采下的香蕉是绿色的,质地坚硬,含有单宁,味涩,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贮存与后熟作用,使果体中的叶绿素转化为胡萝卜素,果皮由绿转黄;香蕉中内含淀粉转化为糖, 生涩转变为香甜,才能销售和食用。同时为了使果实后熟程度一致,在短时间内供应黄熟可食香蕉上市, 必须进行人工催熟。因此催熟处理是香蕉贮藏保鲜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技术环节,直接影响香蕉上市品质。 [2]

(整理)冷链物流研究文献综述

引言部分 冷链物流,也叫低温物流,是一种特殊的物流形式,以往活跃在B2B的电子商务平台,但近两年,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对食品的需求越来越高,也促进冷链物流加入到了B2C的行列之中,伴随着京东、淘宝、1好店、亚马逊等纷纷推出生鲜产品业务,冷链物流宅配市场热络一时,各方都瞄准了这片蓝海,2010年~2012年其市场增速120%,预计2015年,冷链宅配规模达40亿元。本文针对冷链物流在近几年发展过程中的现状、问题给予分析研究,并提出相对合理的解决办法。 本文根据冷链物流的发展,例如产生的物流断链、信息化、冷链体系等一系列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围绕“建立冷链物流联盟体系”、“实施园区化管理”、“设定第三方冷链高效服务策略”和“节约成本”,这四大方法,进行归纳与阐述。 编者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正文 (3) 1.冷链物流 (3) 1.1冷链物流适用范围 (3) 1.2冷链物流的具体生产过程 (3) 1.3作用及重要性 (4) 2.我国的冷链物流发展现状 (4) 3.冷链物流发展过程中的问题 (5) 3.1物流信息化问题 (5) 3.2冷链体系问题 (5) 3.3断链问题 (6) 4.解决方法 (6) 4.1建设“冷链物流联盟体系” (6) 4.2建立“第三方冷链高效服务策略” (7) 4.3“冷链物流园区化管理” (8) 4.4“节约成本” (9) 参考文献 (10)

冷链物流研究 【摘要】 冷链物流(cold chain logistics)是物流领域中的一个分支,是指冷藏冷冻食品再生产、储藏运输、销售,直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都处在低温环境中,以保证食品安全,减少食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目前,我国冷链物流市场规模高速增长,虽然公认是宅配市场的一片新的“蓝海”,但却存在着系统技术落后、资源浪费、法制法规建设不完善等问题,与国外差距较大。本文总结了国内关于冷链物流研究方面的文章中相关观点和做法,并对我国的冷链物流发展发表了自己的感悟和看法。 【关键词】 冷链物流联盟体系;断链;第三方;园区化;信息化 【正文】 1.冷链物流 1.1冷链物流适用范围 目前冷链物流的适用范围主要包括:初级农产品(水果、蔬菜、肉蛋奶、水产品、花卉产品);加工食品(速冻食品、禽、肉、水杉品等包装熟食;冰激凌和奶制品、快餐原料);特殊商品(药品)等等。 1.2冷链物流的具体生产过程 原材料获取→冷却→冷藏加工→冷藏运输→冷藏销售→消费即: 原材料基地、捕捞、种植、进口(采购、物流信息) 初加工、屠宰、分割(流通加工、物流信息) 成品、深加工(流通加工、储运、物流信息) 配送中心(配送、物流信息)

关于国外农产品物流及其经验借鉴的文献综述

关于国外农产品物流及其经验借鉴的文献综述 摘要:农产品物流作为现代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涵盖了农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整个物理性流通过程。农产品物流的起源、发展与成熟均在国外,我国引入这一概念相对较迟,无论在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操作上,与国外先进水平均有很大差距。因此,本文在研究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综述了国外农产品物流的历史起源与发展,分析了国外农产品物流的主要模式和经验,指出国外先进理论对我国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启示,旨在为我国建设现代化的农产品物流体系提供相关参考。 关键词:农产品;现代物流;国外 一、国外农产品物流的起源与发展 国外农产品物流研究的历史从物流的概念产生时就已经开始, 它起源于美国、发展在日本、成熟在欧洲。物流研究和实践的发展至今经历了100多年的时间。 从目前所能发现的文献看,关于农产品物流的描述,最早出现在1901年J.F.Growell 提交给美国政府的“工业委员会关于农产品配送的报告”中。1916年, L.H.Weld 在《农产品的市场营销》中正式对物流进行了定义: 物流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 从生产地点到消费地点流动过程中所包含的种种经济活动。组织上, 1946年美国正式成立了全美农业输送物流协会( American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Traffic Logistics ),通过该组织, 对专业输送者进行资格认定, 为农产品物流业发展培养专门人才。美国在20世纪50年代之前是从事物流研究的主要国家,“这一阶段的研究主要是对物流概念的初步认识上, 认为物流是市场营销的一部分, 将其作为附属功能定位, 并未对物流概念进行系统化的延伸。”(韩一军 2007) 进入20世纪50年代后, 各国纷纷开展对农产品物流的系统研究, 对农产品物流的重视程度有了很大提高。美国的 E.Smykny 和 D.Bowersox(1961)第一次从系统的角度论述了农产品物流成本分析的概念。向欣(2004)则指出,农产品物流于1956年首次被引入日本,并在1970年成立了两个最大的农产品物流学术团体“日本农产品物流管理协会”和“日本农产品运输促进交流会”。欧共体的农产品物流研究与日本同时起步, 主要集中于经济发达的英、德、法等国家。“建立在美国物流理念基础上, 欧共体关于农产品物流研究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都很快。”(张宇萍 2009) “20世纪80年代是农产品物流飞速发展的阶段, 产生了物流管理的系统化思想, 一体化概念得到了广泛应用。”(黄勇 2010)1984年G.Sharman 在《哈佛商业评论》中发表了“物流的再认识”一文, 指出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应该重视物流在企业规划和战略决策中的重要作用,其对农业领域内的大型企业产生了重要影响。1985年,W.D.Harries 和 J.R.Stock 也发表了《市场营销与物流的重组——历史与未来的展望》, 从历史经验证明了市场营销与物流活动的相关性, 首次提出了营销与物流的一体化概念, 该文的发表推动了农产品物流供应链过程的一体化研究与实践的开展。 自20世纪90年代至今,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 农产品国际贸易量大大增加。一方面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远距离交易成为可能, 另一方面随着国际贸易量的增加, 农产品物流开始了全球化运行的新阶段。物流信息系统和电子数据交换( EDI )技术, 即条形码、卫星定位系统( GPS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