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绿色农产品的文献综述

关于绿色农产品的文献综述

关于绿色农产品的文献综述
关于绿色农产品的文献综述

农业经济学期末作业

文献综述

论文题目:关于绿色农产品封闭供应链问题的文献综述学生姓名: **

专业: ** 学号:**

指导教师:**

2011 年6 月

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

关于绿色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的文献综述

目录

摘要 (3)

一、前言 (4)

二、概念解释 (4)

(一)、绿色农产品概念 (4)

(二)、封闭供应链概念 (5)

(三)、绿色农产品供应链概念 (5)

三、绿色农产品供应链研究现状 (5)

(一)、国内研究现状 (5)

(二)、国外研究现状 (7)

四、我国绿色农产品封闭供应链存在的问题探讨 (8)

(一)、阻碍绿色农产品封闭供应链构建的因素 (8)

(二)、我国目前农产品供应链三种主要组织模式优劣势比较分析 (9)

(三)、目标消费群体的消费意愿差距 (10)

1、消费意识差距 (10)

2、消费需求差距 (10)

五、针对我国农产品供应链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11)

(一)、绿色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问题 (11)

(二)、绿色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的发展问题 (12)

(三)、绿色农产品组织模式的探究问题--构建“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 (12)

(四)、扩大绿色农产品消费群体的问题 (12)

六、小结 (13)

参考文献 (14)

摘要

消费者对农产品品质要求不断提高和农产品安全问题频频出现并产生严重危害的矛盾下,对绿色农产品的供应链的构建就成了一项重要的任务。绿色农产品供应链,是保证绿色农产品质量安全和销售结果的重要手段,是使整个绿色农产品供应链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资源利用效率最高的有效方式。本文通过对绿色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的定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当前存在问题、解决方案的文献综述,探索如何完善我国绿色农产品的封闭供应链,提高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的消费意愿。

关键词:绿色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现状分析

一、前言

为了提高我国从事农产品加工、生产和出口企业的技术水平与竞争力,由商业部市场建设司组织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绿色农产品供应链技术集成及产业化示范”提出了建立绿色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的设想。关于封闭供应链,学术界目前尚未有统一的定义,焦志伦(2009)认为,封闭供应链是以保证产品安全及质量控制为目的,通过一系列管理制度的规范和管理模式的创新确保供应链产品从生产到消费全过程都处于严格的质量监管之中。他提出绿色农产品的供应链监控是几个节点的整体配合,这些节点的主体包括政府、供应链主体和消费者。同时由于受传统模式和流通模式的局限,目前我国绿色农产品的供应链还处在较为传统和落后的状态,绿色农产品交易的环节多,社会交易费用和物流成本都偏高,加之,我国农产品产业化规模较小、专业化程度低,产品的附加值不能很好的体现,无法很好的做到成本的最优控制。对于消费者而言,既渴望获得健康的食品需求,又希望消费价格能够最优化,所以,针对目前我国农产品终端价格过高的现状,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农产品供应链方式,以促进绿色农产品在市场销售环节的非弱势性,使健康的绿色农产品真正的进入到消费者的最优选择中来。二、概念解释

(一)、绿色农产品概念

绿色农产品是指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农产品。

如:绿色小麦、绿色水稻、绿色蔬菜、绿色水果、绿色禽肉、绿色水产品等。(二)、封闭供应链概念

封闭供应链最早是由南开大学现代物流研究中心首次提出。它主要是指对供应链的成员企业实行严格的准入管理制度,具有统一的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可以进行实时监控和动态跟踪,具有可追溯性的供应链系统。(三)、绿色农产品供应链概念

绿色供应链最早由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制造研究协会在1996年首次提出,又称环境意识供应链是一种在整个供应链中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现代管理模式,它以绿色制造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技术为基础,设计供应商、生产厂、销售商和用户,其目的是使得产品从物料获取、加工、包装、仓储、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过程中,对环境的副作用最小资源效率最高。李永珍(2008)在“农产品加工企业推行绿色供应链管理的策略探讨”一文中也认为,绿色农产品供应链管理可分为绿色采购、绿色生产、绿色物流、绿色营销、绿色回收等7个环节,各个环节构成一个系统来严格控制。

三、绿色农产品供应链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现状

关于农产品封闭供应链,国内已有部分学者进行了研究。陈恭和(2007)针对目前我国农产品出口发展面临技术贸易壁垒的障碍,提出了绿色农产品

封闭供应链中建立TBT(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预警信息系统.,详细描述了其系统的概念、功能、数据结果和开发框架。刘伟华(2008)提出了利用封闭供应链来解决其产生的质量问题,他认为封闭供应链具有三个特性。第一,供应链的稳定性是必须要强调的;第二,供应链的标准必须保证一致性;第三,强调成员的门槛性。王多宏(2008)认为,研究农产品封闭供应链,首先进行绿色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的基本理论和网络节点的设计,然后开发和完善配送技术、电子商务技术及成本控制技术的研究,最后实现从农田生产到超市销售的的产业环节。焦志伦(2009)提出了食品封闭供应链的设计要素,并从这些要素出发,尝试从理论上构建不同类型核心企业主导的四种食品封闭供应链系统,包括生产核心、分销核心、加工核心和销售核心封闭供应链系统。彭剑(2009)认为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封闭供应链,可以较好的解决当前农产品物流中存在的许多问题,较好的体现出了农产品的发展趋势。张晟义(2005)提出涉农供应链概念,认为涉农供应链是以农业原材料作为后续各阶段生产加工和运销主要对象的供应链的总称。张敏(2007)认为我国某些农产品质量不稳定、安全性缺乏可靠保障的经济学原因就是供给信息链的阻断。庞胜明等对时效性农产品供应链特点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以批发市场为核心建立农产品物流的供应链模式,并探讨了对农产品物流供应链的优化。张文松、王树祥(2006)认为,我国绿色农产品现代物流模式主要由以批发为中心、以中介组织为中心、以农业产业园区为中心三种模式。李晓锦(2007)等提出了基于物流中心发展专业化农产品物流体系。

(二)、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非常重视农产品供应链体系研究。Zumbier等学者(1996)在一般供应链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了食品供应链概念。英国学者阿罗马(2006)认为,食品供应链是一个从食物离开农场知道消费者使用终端的连续不断的技术创新趋势的过程,包括食用农产品原料生产和食品加工、贮藏运输、分销、包装、批发零售知道消费者的各个环节及相互关系。当前国外对农产品供应链物流的研究和发展主要涉及食品供应链、生鲜供应链、农产品冷冻物流系统、一些重要经济作物的涉农供应链及涉农跨国供应链等领域,并呈日益扩展、深化、精细和外部交融之势。许多涉农供应链涉及并结合了ISO9000(ISO9000是指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它不是指一个标准,而是一个标准的统称。ISO9000是由TC176(TC176指质量管理体系技术委员会)制定的所有国际标准。ISO9000是ISO发布之12000多个标准中最畅销、最普遍的产品。)、HACCP(HACCP表示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TOM(TOM全称是Telecom operation map,TOM 以电信运营流程为蓝本并以发展和综合运营支撑系统(OSS)为出发点。)、TQM (TQM(Total Quality Management)全面质量管理/全面品质经营,综合质量管理专家的思想精髓,我们认为是一种全员、全过程、全企业的品质经营,它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永续经营的管理途径, TQM是1961年美国质量管理专家菲根保姆提出的)、透明化和可追溯性等已有的技术和理论。

四、我国绿色农产品封闭供应链存在的问题探讨

(一)、阻碍绿色农产品封闭供应链构建的因素

高爱霞、满广富等(2010)在“我国构建农产品供应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一文中,在保护我国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和食品质量的意愿中,探讨了阻碍我国绿色农产品供应链的几大原因。第一、农业科技水平较低,环境污染严重。目前,许多农产品的污染大多数是从田间造成的。我国在农药使用、包装材料、检测设别等方面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不足。我国缺乏生产高效、低毒、无毒农药的技术,一直以来的粗放型农业发展模式,滥用农药和化肥,农用地膜使用量逐年加大,畜牧粪便等废弃物污染量急剧上升,造成农产品中有毒物质残留超标、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的质量安全。第二、农户生产经营分散,缺乏有效的信息传递手段。由于分散的农户生产、农户的低素质、市场信息不对称、农业生产的地域性、销售渠道的多层级的原因,导致农产品生产和销售存在着实效失效的问题。第三、农产品冷藏保鲜运输设施落后,运输方式发展不平衡。农产品的易腐性,决定了它对运输、配送条件要求较高,一般需冷链配送以保鲜,并注重时效性。而我国易腐食品装卸车作业大多在露天进行,发达国家则在冷库和保温场所进行。我国80%-90%的水果、蔬菜、禽肉、水产品都是用普遍卡车运输。由于运输过程中损耗高,运输费用占到我国易腐食品成本的70%,而国际标准为50%。第四、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落后,流通体制交易环节过多。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由农贸市场和批发市场构成。据统计,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月4300家,其中产地市场1500家左右,销地市场2700家左右,销售市

场2700家左右。全国经由农产品批发市场交易的农产品比重高达70%以上,并且这一比重仍在升高,在大城市约占80%以上。但现在除了大型超市和高端餐馆对原材料的质量有较严格的要求,对批发市场和社区市场的安全问题还关注不够,大多数批发市场设施配套简陋、档次不高、检测检验等方面都非常薄弱和欠缺,农产品质量保障还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同时我国农产品流通体制交易环节过多,供销渠道不畅,导致我国绿色农产品产销脱节。(二)、我国目前农产品供应链三种主要组织模式优劣势比较分析姜阳光、孙国华(2009)在“我国绿色农产品供应链的组织模式分析”一文中对当前我国农产品供应链三种主要组织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第一,“农户+市场”模式。这种模式是指农民生产,农民交易,通过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来实现农户与市场的对接。农户将生产的农产品运到当地的批发市场进行销售,批发商在产地进行收购,达到一定数量后,运送到批发市场进行分销,城市零售商从销地批发市场把产品批发回来,在零售农贸市场、生鲜便利店等一些零售终端销售。这是我国当前农产品销售采用的主要模式,但这种模式存在着质量安全保障性不强、农产品保鲜度差、供应链协调性弱、生产和销售盲目性、交易规模小等问题。他认为在这个模式中,把分散的小农户纳入绿色农产品供应链中是重点。第二,“公司+农户”模式。目前,在农产品供应链中,该模式较普遍,该模式也可以称为“订单农业”,即在农业生产前,农户与龙头企业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产销合同。该模式的优点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有一定的保证、扩大农产品销售半径、减少供应链中间环节。缺点是供应链稳定性较差(违约现象)、企业压价农产品价格、龙头企业成本

高。第三,“公司+农户+基地”模式。该模式是指龙头企业以租赁方式取得农民土地,直接开办种植、养殖基地,再将基地生产承包给农户,农户可以获得土地租赁收入和务工收入。该模式的优点有有统一的标准、规模效应增加。缺点是企业资金投人要求高、要求大规模适宜土地、人地矛盾激烈。这些都是我们面对的现实问题。

(三)、目标消费群体的消费意愿差距

1、消费意识差距

因为女性是重要的消费群体,靳明、赵敏等(2008)在“女性群体绿色农产品购买行为结构研究”一文中的研究结论表明,女性消费者本人对绿色农产品的认识程度如何对消费意愿产生的影响最大,其中购买绿色农产品的原因(食品安全)和辨别途径(绿色标志和品牌效应)是决定认知程度的主要因素。但目前我国绿色农产品的认证体系还不完善,消费者对绿色农产品的信任度还不高,加之由于绿色农产品流通销售的多环节,导致绿色的农产品的价格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打击了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2、消费需求差距

绿色农产品的供应和销售,找准现实和潜在的目标市场,开展精准营销就变得很关键。目前我国绿色农产品的销售情况还不乐观,许多文化素质不高、没有较强社会责任感、不能正确认识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的群体,他们是不愿意为绿色消费支付较高溢价。目前对于绿色农产品目标群体研究比较深

入的有靳名等以“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作为聚类指标,把绿色农产品的消费群体划分为“绿色消费积极”、“了色消费被动”、“绿色消费实惠”等3个群体。杨肖丽等(2006)则把绿色食品的消费者界定为25-45岁之间、对价格敏感、关注食品质量、受过高等教育。张小霞等(2006)认为其主要目标是高收入、高学历者。在张海英(2010)“关于绿色农产品目标消费群体的实证分析”一文中,她经过实证研究,得到的分析结果是有大学或以上学历,家庭月平均收入在6000-7999元;10000-11999元以及13000元以上的、中专或以下学历,家庭月平均收入12000-12999元;大学或以下学历,家庭月平均收入在2000-5999元这三个群体是绿色农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进一步发现分析,大学或以下学历,家庭月平均收入为2000-5999元这一部分群体,大多是未婚青年,由于还没有规律的生活,他们日常购买量小,加上多数人收入较低,不能算是现实的主要消费者,但由于这一群体的消费意识超前,易接受新事物、新理念,应该作为绿色消费的重要消费对象。

五、针对我国农产品供应链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

(一)、绿色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高爱霞等(2010)认为我国需要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建立产地检测制度。张辉(2009)提出要建立健全市场准入制度、产品追溯制度、召回制度和安全信用制度。食品可追溯性为在生产、加工及销售的各个环节中,岁食品组成成分的所有物质有追溯能力。通过追溯,实现由下至上的信息追溯,使食品生产流通的每个环节都保证质量安全。

(二)、绿色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的发展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法,在这里我借用焦志伦提出的食品封闭供应链的四种设计要素来谈它的发展之路,这四个方面包括生产核心、分销核心、加工核心和销售核心封闭供应链系统。他提出以核心企业为主导的供应链协调机制和权利义务集中机制,第三方权威监管为基础的多级节点检测和追溯制度,完整和标准化的生产,供应链成员的合作关系要相对稳定。同时刘伟华等人提出可以建立供应链契约,建立供应链战略合作关系。

(三)、绿色农产品组织模式的探究问题--构建“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该模式要求龙头企业与合作社签订订单,合作社再组织分散的社员按照订单进行标准化生产。这样既可以弥补“公司+农户”模式中违约现象的发生及面临众多小农户成本较高等的不足,而且当前我国实力雄厚、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不多、“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更加有助于构建我国当前的绿色农产品供应链。

(四)、扩大绿色农产品消费群体的问题

根据对绿色农产品的不同定位,可以为两种情况对绿色农产品的目标群体进行细分,第一种情况是绿色农产品定位为高端农产品,其主要的目标群体是有良好教育背景、家庭月收入较高的已婚中青年白领、教育程度较高、很重视家人健康的已婚中年妇女。第二种情况就是把绿色农产品定位为某些群体的必需品,起目标群体是喜欢的到超市等一些有质量保证的地方购买农

产品的素质较高、注重生活品质、有绿色消费理念、有较高收入的群体。六、小结

我认为,对于目前学者对我国绿色农产品封闭供应链还存在着两个问题。第一是目前的研究仍然强调在纷纷避开供应链内涵探讨等方面,尚且缺乏针对传统的绿色农产品供应链进行封闭化改造的专题研究。第二是在诸多的研讨中,学者对封闭化改造过程中所涉及的成本问题是否是影响改造能顺利进行的条件,没有进行深入探讨。我认为,封闭供应链的设计应该建立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提高绿色农产品质量,降低绿色农产品成本,拓宽绿色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在这样的一个系统中,最重要的就是成本控制,从绿色农产品供应链来看,物流是挖掘供应链利润的重要途径。因此对物流环节的的探究和创新模式就显得尤其重要。

参考文献

[1]张海英,2010:《关于绿色农产品目标群体的实证分析》,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0年第23期

[2]靳明、赵敏,2008:《女性群体绿色农产品购买行为结构分析》,财经问题研究,2008年第1期

[3]高爱霞、满广富、高丽霞,2010:《我国构建绿色农产品供应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新疆农垦经济,2010年第3期

[4]安小平,2008:《绿色供应链管理的内容及实施途径》,物流科技,2008年第3期

[5]陈锦标,2008:《论绿色供应链管理及其实施过程》,金融经济,2008年第22期

[6]姜阳光、孙国华,2009:《我国绿色农产品供应链的组织模式分析》,物流技术,2009年第28期

[7]陈恭如,2007:《绿色农产品封闭供应链中的TBT预警信息系统的研究》,农业网络信息,2007年第5期

[8]刘伟华、周丽珍,2008:《封闭供应链:破解三鹿问题》,市场周刊,2008年第10期

[9]刘伟华、刘彦平,2010:《绿色农产品供应链封闭化改造方法及其实践研究》,软科学,2010年第24期

[10]张辉,2009:《当前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科技资讯,2009年第8期

[11]张晟义,2005:《关系管理对供应链的支持即时分析》,物流科技,2005

年第10期

[12]张晟义,2007:《农供应链基本分类及下一型涉农供应链的R&D地位》,商品储运与养护,2007年第1期

[12]张晓锦、范秀荣,2006:《农品无理由体系的规制及其专业化发展》,农业经济问题,2006年第8期

[14]杜红梅,2007:《论绿色农产品供应链效率增进及实现》,供应链管理,2007年第12期

[15]刘伟华、刘炳镰,2009:《订单农业下绿色农产品供应链成本控制方法》,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9年第10期

[16]王多宏、杨太伦、李萍,2008:《我国绿色农产品封闭供应链理论体系研究》,生产力研究,2008年第19期

[17]焦志伦,2009:《基于食品安全的封闭供应链设计初探》,物流技术,2009年第4期

[18]张敏,2006:《绿色食品供应链浅析》,商业现代化,2006年第11期

[19]刘春全、李仁刚,2008:《农产品供应链研究现状及展望》,经营之道,2008年第4期

[20]王海萍,2010:《食品供应链的安全监管》,理学与企业发展,2010年第9期

农产品物流文献综述(范例)

农产品物流文献综述 摘要:农产品物流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瓶颈。本文在介绍国内外物流研究发展状况,总结了我国农产品物流的研究现状,并作了评述。 主题词: 物流农产品物流评价 一、背景 目前我国农业发展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农产品流通的市场化水平低、流通成本高,农民没有从流通领域享受到应得的比较利益。由于农产品最终要依赖于流通领域才能实现其价值,因此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建立,已成为提高农民收入、促进整个农业发展的关键。 现代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建立,必须依赖农产品现代物流。现代物流已成为降低物质消耗、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外的“第三利润源泉”。目前我国的物流行业已逐步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然而,由于我国农业发展的相对落后,致使农产品物流的发展严重滞后,不仅大大削弱了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而且已成为我国整个流通体系的瓶颈。我国每年果品产量有7000万吨左右,由于上市组织化低、包装不统一、大多敞篷车运输,果品从采收、运输、批发到消费者手中,大约损失30%。广东每年因水果、蔬菜等鲜活商品腐烂造成的损失达7.5亿元。据统计,我国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在采摘、运输、储存等物流环节上的损失率在25-30%左右,超过1/4的农产品在物流环节中被消耗掉,而发达国家的果蔬损失率则控制在5%以下,美国的水果蔬菜在物流环节的损耗率仅有1-2%。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物流在国民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因此,通过研究农产品物流,逐步建立现代化的农产品流通体系,将有效地解决农产品流通中的地区封锁与货畅其流的矛盾、农产品结构与市场需求的矛盾,提高我国农产品的流通速度与效益,从而大大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二、国内外物流的研究综述 1、物流热的兴起 据有关资料记载,物流概念的雏形最早出现在20世纪初叶,1918年英国的利费哈姆勋爵成立了“即时送货股份有限公司”,旨在全国范围内把商品及时送到批发商、零售商以及用户的手中,被誉为有关“物流活动的早期文献记载”。1927年,R.Borsodid《配送时代》一书中首先使用Logistic来定义物流。1935年,美国销售协会对物流进行了定义:“物流(Physical Distribution)是包含于销售之中的物质资料和服务,与从生产地到消费地点流动过程中伴随的种种活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在战时供应中,首先采用了后勤管理(Logistics Management)这一名词,对军火的运输、补给等进行全面管理。这种后勤管理方法后被引入到商业部门,被人称之为商业后勤(Business Logistics),定义为“包括原材料的流通、产品分配、运输、购买与库存控制、储存、用户服务等业务活动”,其领域统括原材料物流、生产物流和销售物流。上述历史被物流界较普遍地认为是物流的早期阶段。

企业品牌营销的文献综述

浙江财经学院毕业论文 (或毕业设计) 文献综述 企业品牌营销的文献综述 学生姓名章瑶指导教师陈颖 二级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名称市场营销 班级08市场营销C1班学号 0803240137 2009年10月30日

企业品牌营销的文献综述 摘要:现今社会是一个品牌竞争的时代,因此品牌的意义非同小可,本文主要对品牌的内涵及作用进行了研究,同时论述了品牌塑造的过程,包括品牌形象的打造、品牌定位和品牌文化的确立、品牌资产的重要以及品牌传播的策略,从中发现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品牌营销未来发展的前景。本文认为在今后的品牌营销中应当要更加注重情感与体验的渗透,将品牌赋予更多的思想与个性,吸引和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在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功效的期望的同时还能满足消费者在情感及心理上的需求。 关键字:品牌;品牌形象;品牌定位;品牌文化;品牌资产;品牌传播 一、关于企业品牌的研究 (一)品牌的概念 品牌(Brand)一词来源于古挪威文字Brandr,意思是“烙印”,它非常形象地表达了品牌的真谛——“如何在消费者心中留下烙印”。关于品牌的定义有很多,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对品牌都有不同的理解。在国内外众多学者的著作中,对于品牌的解释基本与下述说法相类似,都是从最直观、最外在的品牌识别功能出发,将品牌视作一种特殊符号,并没有揭示品牌的完整内涵。比如:美国营销学家菲利普·科特勒(2009)为品牌下的定义是:“品牌就是一个名字、称谓、符号或设计,或是上述的总和,其目的是要使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有别于其他竞争者。” 大卫·奥格威(2009)认为,品牌是一种错综复杂的象征,它是产品属性、名称、包装、价格、历史、声誉、广告风格的整体组合。品牌同时是因为消费者对其使用的印象及自身的经验而有所界定。 乔春洋(2005)指出,品牌是多种元素与信息的结合体,是一种具有影响力及专有性的无形资产,它不仅是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武器,更是对消费者的一种承诺和保证。而品牌的强弱、价值、竞争力、影响力等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各

高校奖学金制度研究文献综述

综 合 一、高校奖学金的定义 学界对于奖学金的概念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奖学金和助学金是不同的,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奖学金属于助学金的一种。张丽芳和肖国超在《高校奖学金的合理评定发放研究》中指出,所谓的高校学生奖学金是高校自身、政府、团体或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品学兼优的学生给予的奖学金。奖学金不同于助学金、贷学金。奖学金的侧重点在于奖优,而助学金、贷学金的侧重点在于助贫;伍力、黄权标在《中美高校奖学金制度之比较研究及启示》中认为,奖学金也指助学金,设立的目的是激励学生通过努力学习来获得经济上的资助。这两种观点笔者赞同第一种观点。 二、高校奖学金的分类 高校奖学金有两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吴春娥、王林清在《关于高校学生奖学金评定办法的研究》中,把高校奖学金分为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学校综合奖学金、企业设立的奖学金、专业奖学金以及单向奖学金;纪佳妮在《论高校奖学金的奖与罚》中指出,高校奖学金主要分为三类,分别为国家奖学金、各高校设立的奖学金和社会各界设立的奖学金。各高校自己设立的奖学金大致又分为校级奖学金、院级奖学金、单项奖学金和特长奖学金。对于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对奖学金进行分类,笔者赞同上述第二种分类方法。 三、高校奖学金制度的含义 陈婉琳在《对高校奖学金制度问题的思考》中认为,奖学金制度包含奖学金设立、评定、发放等方面的制度和规定。欧阳曦、李宇红和欧阳球林在《高校奖学金制度合理性的浅见与探讨》中指出,奖学金制度作为高校普遍采用的一种对学生进行奖励、激励的制度,是学生管理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高校奖学金制度的概念,笔者认为可以把学者们的观点综合起来,把高校奖学金制度定义为高校普遍实行的一种对优秀学生进行奖励和激励的制度,它主要包括奖学金设立、评定、发放等方面的制度,在各类高校的教育教学中发挥了应有作用,是高校的一项重要的制度。 四、高校奖学金作用的研究 对于我国现行高校奖学金的作用,学者们进行了很多的研究。从诸多文献资料中可以看出,学者们对于奖学金作用的观点还是比较统一,笔者也很赞同他们对于奖学金具有激励、导向和资助三大功能的观点。 五、高校奖学金制度的研究现状 1.对于奖学金制度的现状的研究 (1)高校奖学金设置的研究。杨晓雷在《高校奖学金工作“项目化”的设想》一文中认为,美国的奖学金按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对优秀清贫者的奖学金、对学业优良者奖学金和“限制性”奖学金(它要求接受奖学金的学生所学习的领域与提供奖学金的组织有特殊关系)。潘俊宇在《中外高校奖学金制度之比较研究及启示》中指出,我国的奖学金主要包括: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专业奖学金、企业奖学金、定向奖学金,还有专门针对研究生的研究生奖学金等。学界对于奖学金设置的观点非常多,而且观点各异,笔者通过阅读各类文献资料,结合学者们的不同观点,认为奖学金的设置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国家设立的奖学金,包括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等。二是各高等院校自己设置的奖学金,包括综合奖学金和单项奖学金。其中综合奖学金又分为校系两级通过综合素质测评得出的奖学金,单项奖学金包括文艺特长奖学金等某一方面的奖学金。三是社会奖学金,包括企业、组织或个人在高校中设立的奖学金。 (2)高校奖学金评定方式和评价体系的研究。冯变英、李霞在《奖学金计算方法的改进》一文,指出了奖学金评定中学习成绩的计算方法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将学习成绩的标准化处理以确定奖学金的归属。徐永生在《对我院学生奖学金评定方法的改革研究》一文,提出正态分布理论,采用标准总分方法,对该院奖学金的评定方法进行改进,使学生奖学金的评定工作更趋于科学化、定量化。以上种种研究表明,奖学金评定方法和评价体系趋势朝着自动化、标准化的方向发展,越来越注意强调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高校奖学金发放的研究。陈瑶在《完善我国高校奖学金制度中的激励机制》一文中提出,奖学金的发放制度是奖学金制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应将发放工作与宣传教育工作、制度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陈婉琳在《对高校奖学金制度问题的思考》中认为,奖学金的发放是奖学金发挥功能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应该把奖学金发放工作的宣传制度化。从以上文献资料中可以得知学者们都认为高校对于讲学金发放不够重视,没有认识到奖学金发放环节的重要性。所以笔者认为高校奖学金制度的完善不仅要解决奖学金的设置、评定等普遍关注的问题,还应把奖学金的发放正式纳入奖学金制度,这样才能更好地完善奖学金制度。 2.对于奖学金制度存在问题的研究 (1)对于奖学金奖项设置存在问题的研究。陈瑶在《完善我国高校奖学金制度中的激励机制》一文中认为,奖学金的 高校奖学金制度研究文献综述 邓亮 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P.187

农作物秸秆的营养价值

农作物秸秆的营养价值 一、影响农作物秸秆营养价值的因素 不同作物秸秆的营养价值有很大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及其相互作用而造成的,实践证明,作物的种类和品种,作物的管理和生长发育条件及作物的收获,脱粒,和秸秆的贮藏方法等都能影响秸秆的营养价值。 (一)遗传因素 1、不同种类间作物秸秆的营养价值有很大的差异性 据报道:稻草秸秆的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木质素和干物质消化率分别为:5.1%,61.9%,4.6%和55.4%;而麦秸则分别为:4.1%,73.0%,8.4%和47.3%;玉米秸分别为:9.8%,70.4%,4.9%和49.1%(邢廷铣,1995)。2、不同品种作物秸秆的营养价值也有很大的差异性 据报道,我国10个不同水稻品种秸秆的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木质素和干物质消化率的变化范围分别是:3.8%--5.9%,61.9%--74.4%,3.7—6.7%,和35.7%--55.4%。 3、秸秆的不同形态部分的营养价值不同 作物秸秆的主要形态部分有叶片,叶鞘,和茎杆。不同形态部分营养价值不同。我国10个水稻品种和3个小麦品种的上述三形态部分的营养价值为:水稻茎秆的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木质素和干物质消化率值的变化范围分别是:2.0—3.1%,61.1—71.6%,3.8—6.1%,和45.7—55.9%。叶片分别是: 7.1—7.8%,57.6—70.0%,4.6—7.7%和36.8—47.0%。叶鞘分别是:2.0—5.1%,68.1—78.5%,3.7—5.5%和 26.8—40.4%。小麦茎杆的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木质素和干物质消化率平均值分别是:2.4%,75.5%,9.8%和31.7%,叶鞘分别是:3.9%,68.6%,5.8%和48.0%。 4、秸秆的不同部位营养价值不同 小麦秸上部的茎杆较青嫩,营养价值较高;基部则较老,营养价值较低。麦秸从 上到下,粗蛋白和细胞可溶性物质含量逐渐减少,而中性洗涤纤维和木质素却逐渐增 加,例如,第一节段茎杆的粗蛋白为4.4%,而第四节则为2.9%;第一节段的叶片的粗蛋白为11.8%,而第四节段为9.6%;第一节段的叶鞘为6.1%,而第四节段为4.9%。稻草从上到下,各节段的粗蛋白和细胞可溶性物质逐渐降低,而中性洗涤纤维却上升,例如第一节段的粗蛋白为1.6%,而第三节段为1.3%;第一节段的细胞可溶性物质为40.8%,而第三节段为35.7%;第一节段的叶片的粗蛋白为5.2%,而第三节段为3.3%;第一节段叶鞘的粗蛋白为3.4%,而第三节段为2.7%。 5、不同收获时期的秸秆营养价值不同 作物成熟收获前期营养价值较高,成熟后随着时间的推移营养价值越来越低,例如,在正常期收割的小麦秆,其粗蛋白含量为44%,如推后一周收获则为36%,因此,适时收割是获得高质量秸秆的关键技术措施之一。 表一:小麦秸秆在不同的收获期的化学成分(克/千克干物质) (二)环境因素 许多作物秸秆营养价值特性的差异是由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所引起的。在正常生长发育条件下,作物

生鲜农产品供应链文献综述知识分享

广西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研究 关键词:生鲜农产品物流供应链模式广西 一、国内外研究动态及评述 (一)国外研究动态 国外农产品物流的研究起步较早,研究成果比较丰富。综合国外对农产品物流的研究文献来看,国外农产品物流的研究文献主要有: 1.国外农产品物流的研究现状 美国学者 J.F.Growell 是最早对农产品物流研究的学者,他在 1901 年的有关《农产品流通产业委员会报告》的美国政府报告中首次论述了影响农产品配

送成本的各种因素。J.F.Growell 的研究开辟了对农产品物流的研究,揭开了人们对物流认识的序幕。 克拉克·韦尔德其后在 1932 年所著的《农产品营销》才引起国外学者对农产品物流研究的重视,文中对农产品营销的集中、运输、储存、融资、风险、标准化等职能作了研究。 目前国外对农产品物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食品安全、农产品物流的信息化(包括透明化和可追溯性等技术和理论)、冷链物流、农产品流通市场建设等领域,并日益扩展和深化。 2.国外关于农产品供应链整合的研究文献 最早提出了农业“纵向协调”的是Mighell和Jones(1963),认为它是一个组织的创新,纵向协调包括从原材料采购、产品加工、保管储存、中间运输、终端销售等这些活动在内的一系列过程。在此研究基础上,Barkema(1993)又从“消费者需求变化”这个角度强调,他认为食品行业需要通过纵向合作快速了解消费者需求变化,他还认为契约与整合的出现造就了一种新的交流方式,这种交流方式使消费者的需求延着供应链上溯到食物生产者传递的能力得到大大增强。 Boehlje 与 Schrader(1988)两位学者主张将食品供应链的研究重点从市场转移到链条的纵向协调上来,譬如研究链条中纵向整合的一些限制因素,以及实施纵向整合的主体等等。他们主要强调在供应链中要严格控制产品质量、流通程序与经营成本,并对链条进行合理而有效的内部整合以提高供应链的整体运作效率,链条内部各成员之间运用合同、合资或联合来取代传统的市场方式。他们认为与单纯地进行市场开发相比较,将食品链的管理重点放在供应商、生产商及加工商三者之间的关系协调方面更能够提高供应链的整体效率。M.F.Stringer 和M.N.hall(2006)结合英国食品标准机构资助项目,提出了一个全新的集成食品供应链模型,通过层级分解分析了食品供应链中各个阶段可能发生的故障。 A.J.M.Beulens 等人(2005)提出了提高食品供应链透明度的许多举措,给出了通过供应链网络合作来实现食品安全和透明性过程中面临的诸多挑战。 (二)国内研究动态 关于对农产品物流的研究我国才刚刚起步,从文献内容看主要集中在对我国生鲜农产品物流的发展现状,关于农产品物流发展的对策和政策建议,物流模式的类型及其形成机理,还有物流体系建设及优化、物流安全研究等方面。相关研究如下:

文献综述成绩评阅表

新疆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 本科生专业文献综述暂行规定 为了使本科生能更好地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了解所学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具备独立获取知识、进行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以及专业文献综述的写作能力。根据新疆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特规定本科生在校期间必须完成至少一篇专业文献综述(论文)。现对本科生专业文献综述作如下暂行规定。 一、课程设置及要求 专业文献综述为必修,记1学分,每篇文献综述要求3000字以上,参考文献1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至少1篇(民语言学生不作要求)。英语专业学生应用英文,其他专业学生可用中文完成。 二、文献检索 科技文献种类繁多,有著作、学术论文、科技报告、学位论文和科技会议文献等原始文献,也有在此基础上经整理、加工、压缩、提炼后编制成的各种检索工具,如书目、题录、索引、文摘、百科、手册、年鉴和名录等。本科生在撰写专业文献综述之前要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科技文献检索。文献检索的要求是: 1、掌握科技文献检索和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包括直接检索法和间接检索法; 2、了解常用文献检索工具的类型、结构及其使用方法,特别是与本专业相关的各种索引、文摘、书目、年鉴等; 3、了解与本学科专业相关的各种科技文献的名称、种类和级别

等。 4、检索后要列出检索结果,并作为指导教师评定成绩的依据之一。 三、专业文献综述 (一)内容要求 文献综述应论述某一主题提出的原因及主要历史背景、当前进展情况、各种观点及评述、存在问题和发展方向等。要求文献综述必须要有论点,要有有见地的分析对比,不能是简单的文献堆砌。 (二)步骤 1、选择题目:题目一般应是与本科生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相近或相关的内容。 2、搜集资料和阅读文献:根据选定的主题,利用各种检索工具,采用直接检索和间接检索相结合的方法,搜集和阅读相关文献资料,在阅读文献时要注意做好记录(卡片、笔记等)。 3、分析归纳和草拟提纲:对于查找和搜集到的文献资料要进行分析、归纳、整理和取舍,然后按照专业文献综述对内容的要求草拟提纲,对文献综述的全文进行整体构思和结构设计。 4、撰写综述(论文):在大量阅读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根据主题进行综合论述,并撰写成文。 (三)格式及打印 专业文献综述的写作格式应参照本专业刊物登载的常规文献综述格式,一般应包括题目、作者、摘要、关键词、前言、正文、总结和参考文献等部分。专业文献综述应由学生自己用计算机排版打印

现代酒包装设计的发展与创新 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中国设计的力量》把当今市场上的白酒酒包装编辑成册,研究酒包装设计对人们的消费观念的影响。书中所列举的包装充分表现出了历史文化和高尚生活元素的结合。随着当今酒市场竞争的激烈,酒包装设计本身所呈现出的价值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不仅带给人们实用和审美的艺术价值,还创造了不可估量的经济价值。酒并不是生活必需品,但在社会生活中,酒却具有其它物品所无法替代的功能。酒是随着人类文明不断的发展和创新的。酒包装设计也是在不断更新、变化、发展的。 《设计大师的对话》这不是一本普通的访谈录,而是凝聚着当代日本设计大师们发自肺腑心声的箴言集。本书汇编出了一组包罗万象的时代创意阵容,并且进行访谈的二十五个人物绝对不可缺一。用文字和图片去记录日本设计源头所发生的一切。凭着作者那股近乎门外汉般的好奇精神和不懈的努力,最终成就了他对智慧的生产现场的执著探访。从表面上看,除了要传递那些成为我们新的共同关注点,即设计专业的整体和真实以外,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是本书却汇编出了一组包罗万象的时代创意阵容,并且到了书中的二十五个人物绝对不可缺一,若有一人被排斥在外便难以成书的微妙地步。 《包装设计基础与创意》这本书介绍了在艺术设计领域中,包装设计以其与人们生活的密切而占有重要的位置。今天的消费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消费的趋势。随着文化消费圈层的不断扩大,文化消费已经渗透到我们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人们对商品的购买已经不再是单单的实用,而是越来越注重外观的美感。特别是产品的包装,更是文化和艺术的载体。这需要我们对包装的设计,进行深入地研究与发掘。在继承的前提下充分融合时代需求,不断地发展与创新,满足人们的文化追求。从包装发展的历史中涉取宝贵的经验与教训,这样才能在继承优秀的外在形式和内在的精神基础上不断提高和创新,才能超越和创造历史,把包装设计艺术不断的创新和发展下去。 《设计中的设计》这本书中,原研哉认真阐述了“设计领域的再配置”这一问题。显然,他对设计的思考已经远远超出了技术层面,而是围绕信息传达这一设计的本质功能,以充满自省的精神在深化和反思自己的设计意识。在原研哉看来,设计不是一种技能,而是捕捉事物本质的感觉能力和洞察能力。所以,设计师要时刻保持对社会的敏感度。他正是以这一想法为中心展开论述。原研哉以“无中生有”的理念为圭臬,凸现了“无”的力量。同时,作为一名非常具有社会责任感的设计师,他也把引导消费欲望作为自己的任务之一,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绝对包装》此书体现了包装设计创新的精华理念。以大量成功经典作品为案例,对其创意的关键所在进行深入分析。食品、非酒精类饮料、酒精类饮料、CD、化妆品、生活用品、礼品盒等包装精品光彩夺目、美伦美奂;作者的点评文字,敏锐精当,每每切入作品独特奥妙之处。 《标牌与标签设计》在这本书中作者,列举了大量的实例。详细地介绍了国外标牌与标签设计的发展情况。在国外设计分工越来越细,一个小的标牌,不过方寸。却显示出大

关于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研究的文献综述[文献综述]

题目:关于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研究的文献综述 众所周知,农产品出口对增加农民收入、优化农业结构和加快农业发展均有积极的意义。我国农产品出口额已经连续六年保持上升趋势,但我国的农产品出口在国家贸易结构和世界贸易结构中仍然处于弱势地位,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缺乏强有力的竞争力。我国农产品出口竞争力不强的原因何在,如何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呢? 加入WTO后,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更加剧烈,因此如何提高农产品的出口竞争力将是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本文将对国内近年来有关于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研究成果进行回顾和梳理。文中对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概念,影响因素从国内和国外两个方面进行梳理以及提高农产品出口竞争力的措施进行简单评价 一、有关竞争力的概念 一国外学者认为: 1.竞争力的内涵。 出口竞争力,就是出口产品在国外市场的国际竞争力。古典经济学认为,国际竞争力的强弱取决于一个国家或地域或地区生产要素:劳动力、资金与自然禀赋等方面具有的相对优势,从亚当·斯密创立比较优势论到大卫·李嘉图相对优势论,还有赫克歇尔一俄林自然禀赋理论都沿袭这一看法;经济历史学家强调经济体制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作用,他们认为有利的制度形式是推动国家或地域经济发展的动力,从而也必然促进其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2.竞争力的理论基础。 长期以来,古典经济学家李嘉图的比较优势论是西方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李嘉图认为,国际贸易的基础并不限于生产技术上的绝对差异,只要各国之间存在着生产技术上的相对差异,就会出现生产成本和产品价格的相对差别,从而使各国在不同的产品上具有比较优势,是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成为可能。他以各国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为基础进行分析,认为每个国家或地域都集中生产并出口其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进口其具有比较劣势的产

文献综述范例模板

文献综述 学生姓名学号 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专业市场营销 题目关于中华老字号品牌发展的文献综述指导教师 2017 年 6 月

一、前言 中华老字号品牌是我国商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但如今由于消费行为、传播环境的碎片化与多元化、民族意识的回归等因素,给老字号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改变当今老字号面临的逐渐衰亡的现象,重振老字号品牌。本文搜集了20篇相关文献并根据各家学者的观点,整理汇总成一篇文献综述。先是对中华老字号的概念和界定做归纳整理,接着对当今中华老字号发展的现状情况进行了搜集整合,着重分析了当下中华老字号面临的问题,如缺乏创新、品牌传播方式落后、商标保护意识薄弱等问题。同时根据各位学者针对问题提出的相关建议做了整理,以便为今后对中华老字号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作用。 二、正文 (一)、中华老字号的概念和界定 老字号是数百年商业和手工业竞争中留下的珍品,都各自经历了艰苦奋斗的发家史而最终统领一行。中华老字号的定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有不同的解释,以下有几种不同的,具有代表性的概念和界定: 熊长博(2011)在《中医药老字号的现代化之路》中指出:2006年商务部官方认定的中华老字号定义是指历史悠久,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取得社会广泛认同,形成良好信誉的品牌。除此之外,品牌的创建时长不得低于50年。[1]程国鹰(2011)在《中华老字号杏花村“汾酒”品牌创新策略研究》里将中华老字号的界定整理出来,具体为:品牌创立于1956年(含)以前,传承独特的产品、技艺或服务,有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企业文化,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内地资本和港澳台地区资本相对控股,经营状况良好,且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2] 刘婧维(2014)在《中华老字号企业网络营销研究》中认为中华老字号是指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沿袭和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和独特的工艺,历史悠久,取得了社会广泛认同,赢得了良好信誉的产品品牌。[3]

食品包装设计的起源以及发展趋势

食品包装设计的起源以及发展趋势 文献综述 前言 包装设计是一门集实用技术学、营销学、美学为一体的设计艺术科学。它不仅使产品具有既安全又漂亮的外衣,在今天更是成为一种强有力的营销工具。包装设计中的功能性永远是第一位的,无论设计怎样的造型都应赋予它简洁的原则,符合人体工学的结构,构成一种对产品安全,对使用者方便的包装。有时设计者会一味追求新颖的材料和新奇的造型,从而忘记包装的基本要求,安全可靠性和方便性,这是设计中的一大忌。在化工、医疗机械、电子科技等产品包装中,这一点尤为重要。 一、包装设计的概念 Roberts(2011)指出从字面上讲,“包装”一词是并列结构,“包”即包裹,“装”即装饰,意思是把物品包裹、装饰起来。从设计角度上讲,“包”是用一定的材料把东西裹起来,其根本目的是使东西不易受损,方便运输,这是实用科学的范畴,是属于物质的概念;“装”指事物的修饰点缀。Thomas yang(2012)说明了把包裹好的东西用不同的手法进行美化装饰,使包裹在外表看上去更漂亮,这是美学范畴,是属于文化的概念。单纯的讲“包装”是将这两种概念合理有效地融为一体。 二、食品包装的产生 (一)近代包装阶段 此阶段相当于16世纪末到19世纪。凌青(2009)分析了西欧、北美国家先后从封建社会过渡到资本主义社会,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都得到较快的发展。自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晚期,在西万国家所经历的两次工业革命中,先后出现了蒸汽机、内燃机,以至电力的

广泛使用,使人类的社会生产力成倍增长。大量产品的生产又导致商业的迅速发展。轮船、火车及汽车的发明使交通发展到海、陆路大规模的运输。这样,就要求商品必须经过适宜的包装才能适应流通的需要。大量的商品包装使一些发展较快的国家开始形成机器生产包装产品的行业。此阶段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近代包装材料及容器 孟庆红(2010)指出了18世纪发明了马粪纸及纸板制作工艺,出现纸制容器;19世纪初发明了用玻璃瓶、金属罐保存食品的方法,从而产生了食品罐头工业等。 2、近代包装技术 雷光,房丹(2010)指出随着各种容器的密封技术更为完善,16世纪中叶,欧洲已普遍使用了锥形软木塞密封包装瓶口。如17世纪60年代,香摈酒问世时就是用绳系瓶颈和软木塞封口,到1856年发明了加软木垫的螺纹盖,1892年又发明了冲压密封的王冠盖,使密封技术更简捷可靠。 3、近代包装标志的应用。随着商品经济的高速发展,商品日益丰富多彩,为了诱导顾客,扩大销售,厂商开始重视印刷标记的作用。如1793年西欧国家开始在酒瓶上贴挂标签。1817年英国药商行业规定对有毒物品的包装要有便于识别的印刷标签等。 4、包装机械的发展 前述近代包装材料及包装技术的发展均与包装机械的发展密切相关,主要表现在印刷、造纸、玻璃和金属容器制造等方面生产机械的发展。 (二)现代包装阶段 现代包装实质上是迸人20世纪以后开始的,伴随着商品经济的全球化扩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包装的发展也迸人了全新时期。主要表现有如下几个方面: 1.新的包装材料、容器和包装技术不断涌现

对农作物秸秆的简单认识

对农作物秸秆的简单认识 1.1秸秆的概念和分类 秸秆是成熟农作物茎、叶(穗)的总称,通常指小麦、玉米、棉花、油菜、薯类及其它农作物在收获籽粒后的剩余部分。广义上也包括农产品加工后的剩余产品。 按照作物种类,可将秸秆分为大田作物秸秆和园艺作物秸秆。大田作物秸秆包括禾谷类作物秸秆、豆类作物秸秆和薯类作物秸秆等粮食作物秸秆,以及纤维类作物秸秆、油料类作物秸秆、糖料类作物秸秆等经济作物秸秆。再往下分就是每个具体作物的秸秆,如小麦秸秆、玉米秸秆等。园艺作物秸秆包括草本的蔬菜、果树和花卉植物的秸秆,但不包括苹果、桃等木本植物修剪或其他操作产生的剩余物。目前,我们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中所说的作物秸秆仅指大田作物秸秆。就是成熟农作物茎、叶的总称,通常指小麦、玉米、油菜、大豆及其他农作物在收获果实后的剩余部分。

1.2秸秆的构成 秸秆是由大量的有机物和少量的矿物质构成。有机物的主要成分为碳水化合物,此外,还有少量的粗蛋白和粗脂肪。碳水化合物由纤维性物质和可溶性糖类构成,前者包括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本质素等,可可溶性糖类泛指不包括粗纤维的碳水化合物。 秸秆中的矿物质由硅酸盐及其他少量矿物质微量元素组成。由于农作物成熟后,秸秆中的维生素差不多全部被破坏,因此,秸秆中的维生素含量极少。 秸秆中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5%,平均含44.22%、氮0.62%、磷0.25%,还含有镁、钙、硫及其它重要的微量元素,这些都是农作物生长所必需的营养元素。秸秆中含有的微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木质素、醇类、醛、酮和有机酸等,大都可被微生物分解利用,经过处理后可以加工成饲料供动物食用。 - 2 -

大学生文献综述3000字的范文

大学生文献综述3000字的范文 第一部分中阐述了集中注意力的定义,第二部分阐明了其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的作用,第三部分分析了学习注意力分散的原因,第四部分则指出了高中生如何集中注意力。 在小结中,我写了如下三个方面的内容:我根据此次文献综述而得出的培养自己集中注意力的方法、此次在做文献综述过程的收获、此次作业中留下的遗憾。 引言:我在以往的学习中,没有注意到集中注意力的重要性,所以在学习中注意力不集中,以至于浪费了不少有用的时间。 所以此次文献综述作业,我选择了关于高中生集中注意力的方法研究的题目,并为此查阅了不少资料,希望对自己集中注意力的培养带来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集中注意力培养正文:一、良好注意力的定义注意力是指人的心理活动指向和集中于某一事物的能力。 判断注意力优劣主要看注意的广度、稳定性、转移和分配。 其中最重要的是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保持在某一对

象或某一活动上的时间久暂。 注意总是伴随着人的全部心理活动,一旦注意中止,心理过程将偏离目标,甚至终止。 外界的一切信息,只有在注意的监控下才能进人人的大脑,离开了注意,就不能正确、清晰、全面的感知事物、记忆事物,就不能深刻、全面的思考事物。 因而注意是学生认识事物必不可少的心理条件,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条件,在学生的智力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 二、良好注意力的作用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智力因素对于他们正常地发展、稳步地进入史高一级学校去受教育固然很重要,但是非智力因素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比如牡意”的问题。 学生注意的稳定性与学习效果有着密切的关系。 1、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是学生接受知识的关键因素无意注意是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做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在必要时还需要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秸秆覆盖的农田生态效应

秸秆覆盖的农田生态效应 摘要 秸秆覆盖地面后,改善了农田下垫面的性质和能量平衡,农田土壤水、肥、气、热环境及农田小气候因此产生较大变化,从而对作物的生理生态产生了较大影响,随着节水农业和土壤碳循环理论的发展和成熟,秸秆覆盖研究作为当代保护性农业的新颖课题之一,备受广泛关注。为了深刻理解不同量秸秆覆盖的农田生态环境效应,本文主要通过分析秸秆覆盖对土壤温度、水分、养分、酶、土壤碳库、生物结构和农田杂草病虫及小气候的影响,从而为该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目录 摘要 (Ⅰ) 目录 (Ⅱ) 第一章文献综述.....................................................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 研究背景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 国内外秸秆覆盖技术研究进展.......................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1国外秸秆覆盖技术研究进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2国内秸秆覆盖技术研究进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3 秸秆覆盖的农田生态效应 (2) 1.3.1 秸秆覆盖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2) 1.3.2 秸秆覆盖对土壤养分的影响 (2) 1.3.3 秸秆覆盖对土壤酶活性和土壤生物的影响 (2) 1.3.4 秸秆覆盖对农田小气候的影响 (3) 1.3.5 秸秆覆盖对田间杂草病虫的影响 (3) 1.3.6秸秆覆盖对作物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3) 1.4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3) 参考文献 (5)

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策略研究文献综述 .

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策略研究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策略研究 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中国作为农业大国,物产丰富,分布广泛。农产品产值在生产总值中一直占有很大的比重,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业生产中的问题也不断凸显。例如产品营销中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农产品流通能力差,农产品季节性强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产品的发展。加入WTO后,外国农产品的不断流入,强烈动摇了本国农产品的市场地位。从长远的角度看,农产品不能只着眼于本国市场,要放眼看世界,在不断巩固国内市场的基础上积极开拓国外市场,这才是农产品的生存之路。 互联网技术和电子商务新型商务模式的应用,给中国农产品的发展带来了新契机,农产品从传统的交易模式中得到解放,利用网络技术为农产品交易搭建了新平台,在网上进行农产品交易,实现农产品电子商务,对改善中国现有的农产品生产经营状态,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有强大的推进作用,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有重大作用。 2农产品电子商务的内涵 电子商务正迅速地融入并影响着农业经济的各个领域,由于电子商务使农业这个传统产业迸发出新的生命力。 徐稳(2009)[1]在《湖北省农业电子商务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一文中诠

释了农业电子商务,它是指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与通信技术来进行农业商务活动的一种经济运行方式,包括农业的信息化生产、农产品的网络销售与物流配送、资金的电子支付等全过程。但是,农产品电子商务并不就是农业电子商务,冯稚进(2007)[2]在《云南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研究》一文中确切阐释了农产品电子商务指的是利用简单、快捷、低成本的电子通讯方式,买卖双方不谋面地进行农产品交易活动。 3 阻碍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 近年来,中国学者在金融、贸易、物流等领域对电子商务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他们大都认为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以及电子商务的普及给农产品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但是毕竟存在时间并不久远,发展中仍存在有不少的问题。 正如张蕊(2009)[3]在《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研究》一文中指出: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在对农业信息化和农产品电子商务的认知、农民掌握的网络信息和网络技术程度,信息化基础建设等方面存在严重问题,并且电子商务人才匮乏。 夏守慧(2009)[4]在《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的阻碍因素及解决策略分析》一文中指出:电子商务与农产品营销的磨合中必然存在着阻碍,例如交易主体的电子商务观念落后,农产品的电子商务营销体系不够健全,电子商务人才匮乏,物流体系不健全等。而傅波(2010)[5]在《我国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中除了指出上述的问题之外,还揭示了政府在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主要是在制订规划和政策、加强立法、增加投资等方面政府作用发挥不够。 以上的作者是从大范围来指出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障碍,但是有许多作者根据各个地区的不同状况分析阻碍因素的。正如韩倩(2006)[6]在《河北省

品牌社群文献综述

一、品牌社群概念及特征 1、定义 Muniz和0’Guinn(2001)认为品牌社群是一个特殊的、不受地域限制的消费者群体,它建立在使用某一品牌的消费者所形成的一系列社会关系之上。 品牌社群具有类似于“传统社区”的三个基本特征,即共同意识、共同的仪式惯例以及基于伦理的责任感。 与以前的营销研究不同,品牌社群是围绕某一品牌的社会集合体,是人与人、人与品牌之间的一种联系。它是一个精神社群,成员通过品牌来寻求对自我的认同,通过社群来重新建构自我向往的牛活方式,这就是品牌社群重要意义所在,它的提出为品牌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方向。 Alexander.Schouten和Koenig(2002)认为品牌社群是一个以消费者为中心的关系网络,强调核心消费者的作用。 MeAlexander等人突出强调了消费者在品牌社群中的品牌体验,认为品牌体验来自于成员间的互动,消费者在互动和体验中与营销人员共同建构了品牌意义。因此,对于消费者来说,品牌社群的存在和意义就在于给消费者提供与品牌相关的各种非凡的消费体验。 Belk和Tumbat(2005)以及Muniz和Sehau(2005)分别对品牌社群的类宗教性特征做了深入研究,以期能更好的反映消费者对其钟情品牌的极度热爱,甚至是信仰。 人们认为宗教性这比自我更有意义、更具力量并且非同一般。宗教活动使人心醉神迷,而且超越了自我。在有共同信仰的社群成员中,当社群成员对某一品牌极度热爱时,就会表现出消费的宗教性。对消费者而言,品牌取代了传统宗教,成为其个性展现和生活追求之所在。 Bagozzi和Dholakia(2006)认为品牌社群是那些对一个品牌具有共同热情的消费者形成的社会团体,他们可以通过团体行为来完成共同目标或表达出相互的情感和承诺。 本质上,这与Muniz和O’Guinn的定义是一致的,它们都强调某个品牌的消费者群体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行为。 2、结构 (1)消费者品牌结构模型 Muniz和O’Guinn(2001)所提出的品牌社群概念丰富了“消费者——品牌”关系模型,强调的是以品牌为中心的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此模型表明了消费者因品牌而联结在一起的意义,同时也表明“消费者一消费者”关系在品牌创建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该模型的特点是聚焦,缺点是除了本品牌的其他消费者之外,竞争对手的消费者也会对本品牌消费者产生影响。 (2)基于核心消费者的品牌社群模型 McAlexander等(2002)对Muniz等的三角模型做了扩展,提出了一个“基于核心消费者

大学文献综述格式

附件一 某某大学 某某学院 本科生专业文献综述 题目: 姓名: 专业: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职称: 200 年月日 新疆农业大学科学技术学院制

专业文献综述题目(3号黑体) 作者及指导教师(小四宋体) 摘要:××××××××××××××××××(200—300字,小四宋体)×××××××××××××××××……… 关键词:×××;××××;×××××;×××(3-5个,小四宋体) Title(3号Times New Romar) Name(小四Times New Romar) Abstract:××××××(小四Times New Romar,200—300个实词)×××××××××××××……… Key words:×××;××××;×××××;×××(3-5个,小四Times New Romar) 前言(引言):×××××(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其它文字用小四宋体)××××××××××××××××××……… 正文:×××××(标题用小四号黑体,其它文字用小四宋体)××××××××××××××××××××××……… 结论:××××××(小四宋体)××××××××××××××××××××××××××××××××××××……… 参考文献: [1] 作者姓名,作者姓名.参考文献题目. 期刊或杂志等名称,年份,(期数):起止页码 [2] 刘凡丰. 美国研究型大学本科教育改革透视[J] . 高等教育研究,2003,(1):7-14 [3] 作者姓名.书名(,译者).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 ×××(五号宋体,1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至少1篇,五号Times New Romar)××××××××××……… (说明:以上所有红色、蓝色文字仅供参考,学生在写作论文时请保留字体、字号,改写或删除掉文字,黑色文字请保留。每一页的上方(天头)和左侧(订口)分别留边25mm,下方(地脚)和右侧(切口)应分别留边20mm,页眉和页脚为0。论文题目使用黑体三号字,小标题使用黑体小四号字,正文使用宋体小四号字;首行缩进2个字符,行距为单倍行距,段前段后为0.5行,字符间距为标准。

关于包装设计的文献综述

绪论 结构和应用材料对于影集来说至关重要,影集的结构设计是影集包装的重要组成部分,材料是影集包装的物质基础。首先要了解包装结构设计中包含了哪些力学基本原理,包装材料的设计应用,以及结构与材料的相互关系。 包装设计的目的是依循相关的营销背景以及一个品牌的战略目标而定。无论包装设计是服务于新产品还是现有产品,其基本目的就是促进销售,而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就是快速清楚地传达该品牌和产品的本质特征。在影集本身和包装的设计中利用材料的特性来显示个性影集的特色,使材料、结构与影集的内在属性得到了充分的结合,认识现代包装设计发展动态与趋势。这就要了解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明白消费者的心理特征,使包材料综合搭配,实现现代包装设计策略,达到让消费者有购买欲望。 主体 一、包装结构设计中力学基本原理 容器的力学性质不仅与结构有关,而且还与材料的力学性能密切相差,所以必须研究材料的力学性能。力学性能是通过实验方法来测定,一般通过拉伸与压缩实验来进行测试。 (一)材料拉伸力学性能 当结构设计时,一般要求受力材料在弹性范围内。但当冲压加工等生产工程中则应利用材料塑性变形的特性。

(二)结构的刚度问题 在包装结构设计中要考虑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结构的刚度问题,包装容器如纸箱、纸盒、塑料容器等都必须具有一定的刚度,即结构抵抗变形的能力,这样才能较好地保护好产品和结构本身。一般来说,提供构件刚度的方法有: 选择弹性模量较大的材料,提高材料厚度与抗弯截面模量在结构上增加加强筋。 1 / 5 (三)结构的稳定性 当细长杆件或薄壁结构受到压力作用时,即受到的应力远低于材料的强度极限,也会由于失去平衡而突然快速变形,甚至破坏,这种现象叫作失稳。 二、包装材料的设计应用 现代包装所实用的材料是十分广泛的,包装设计中对材料的选择则通常是以科学性、经济性、适用性为基本原则的。目前最常用到的包装材料包括有四大类: 纸材、塑料、金属和玻璃。纸包装材料基本分为纸、纸板瓦楞纸三大类。 三、结构与材料的关系 结构与材料有着紧密的关系。一方面,特殊的结构可以提供、改善材料的韧性与强度;另一方面,特殊的材料其本身的特点决定了它适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