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特殊新生儿护理流程: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常规护理流程

特殊新生儿护理流程: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常规护理流程

特殊新生儿护理流程: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常规护理流程
特殊新生儿护理流程: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常规护理流程

极(超)低出生体重儿常规护理流程

(APN排班方式:A班)

9:00 喂奶

11:00更换体位、头位及spo2探头粘贴部位;

记录肤温;喂奶

10:00清洁暖箱:尤其注意塑料门套及开门按钮

的清洁,

更换暖箱、氧气湿化水,更换吸引瓶内消毒液

8:30

1、 PICC冲管

2、测BP,Bs;

3、口、眼、脐、皮肤护理;

4、换尿裤(记尿量)、测肛温

5 、称体重

6、更换无菌床单、鸟巢、毛巾

7、更换头位、体位

2

(APN 排班方式:P 班)

17:00 喂奶

19:00更换体位、头位及spo2探头粘贴部位;记录肤温;喂奶

21:00更换体位、头位及spo2探头粘贴部位; 更换尿布; 喂奶

19:00 记出入水量日间小结,余液记录清楚,余量不足24小时维持者,应询问医生是否加补液或调整输液速度。

16:30

1、 PICC 冲管

2、测BP,Bs ;

3、口、眼、脐、皮肤护理;

4、换尿裤(记尿量)、测肛温

5、更换头位、体位

● PICC 冲管:NS 2ml(q8h); ● 血压袖带用酒精擦拭后再

入暖箱;

● 血糖仪表面用酒精先擦拭 ● 口护:2%苏打水清洗口腔,

鱼肝油涂唇保持湿润。 ● 脐护:先3%双氧水,后75%

酒精,保持局部干洁

● 眼部:NS 清洁眼周分泌物,

滴泰利必妥眼药水 ● 皮肤:

a 更换肤温(Q8h ),更换spo2探头粘贴部(Q2H )

b 皮肤压痕处外涂湿润烧伤膏 ● 更换头位、体位(Q2h ):轮

流左右侧位,保持较好头型,防止扁头。

● 喂奶时置患儿于半卧位,头

偏一侧。管饲时应先检查胃管插入深度,回抽有无潴留,潴留量超过前一次奶的50%时应报告医生予减量喂养或停喂一次,注意腹胀情况。喂奶后半小时内注意有无返流。喂奶时间遵医嘱适当调整。

● 有发热或体温﹤36℃者增

加测量肛温次数。

(APN排班方式:N班)

护理书写:

记录内容包括

1、医嘱监测内容:(表格填写)心电及血氧饱和度监测Q1H,神志、瞳孔、BP、

BS等,出入水量(奶量、尿量、补液量、胃肠及其他引流液等)

2、护理观察内容:(表格填写)箱温Q2H,体温Q4H,(无医嘱监测内容时,每

班应有一次以上的心率、呼吸测量,每日有1次BP测量)

(病情观察栏填写)精神反应、面色、呼吸节律、喂养情况、(吸吮、呕吐、腹胀等)、大、小便、皮肤问题(有无臀红、压痕、破损等)、各类管道(PICC、胸引管等)、特殊治疗等。

3、护理措施及效果:

a洗胃、灌肠、降温、保暖、光疗、特殊卧位如俯卧、去枕平卧等随时记录,b 管饲牛奶有潴留或部分管饲时及时记录。

C 异常体温1小时候复测并记录

D

感染的预防措施:

4

1、接触患儿前“六步法”洗手至肘部,

2、布类高压灭菌后使用

3、暖箱外壳每日清洁擦拭,湿化水使用灭菌注射用水,每日更换。暖箱塑

料袖套每周更换2次。暖箱每周终末消毒一次。

4、听诊器专用,每日清洁。每周消毒一次。

5、血糖仪外壳酒精擦拭,或“戴手套”后入暖箱

6、血压计袖带专用,每日清洁,每周消毒

7、胃管3天更换

8、输液系统每日更换(肝素帽前),PICC敷贴,肝素帽每周更换1~2次。

9、静脉配药注射器一用一换,严格无菌操作

10、集中操作,减少不必要的接触患儿。

5

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操作流程

新生儿脐部护理的操作流程 (-)评估和观察要点 1.新生儿评估 (1)新生儿的精神状态。 (2)新生儿皮肤有无瘀斑、伤口、出血、感染等, (3)脐部有无红肿出血及异常分泌物。 2?环境评估:环境整洁,室温24°C?28°C。 (二)操作要点: 1.操作者准备:洗手,戴口罩,熟练掌握脐部护理的操作方法。 2?用物准备:治疗盘、弯盘、消毒棉签、75%酒精、消毒纱布、医用垃圾桶、必要时备外用药(如碘伏)。 3?新生儿准备:新生儿沐浴后擦干皮肤,取平卧位, 护士面向新生儿。

4.操作

(1)首先核对新生儿,沐浴后擦干洗澡后的新生儿的皮肤,并揭去护脐贴。 (2)观察脐带局部情况,如脐带断端是否有出血、渗液等。 (3)脐部情况正常时用消毒棉签蘸75%酒精消毒脐窝和脐根部,如果脐窝和脐根部有粘连时,从脐根部呈 螺旋动作擦拭,不可来回擦, 之后盖上消毒纱布,并将纱布固定好。如果脐部有渗出物,可以先涂0.2%碘酒消毒脐窝,然后再用75%酒精退碘,以免灼伤皮肤, 擦洗3?4次,不用包扎。如有出血应首先观察脐带结扎线是否提前脱落,应通知医生尽早诊治。 (4)操作完毕将新生儿包裹好,交给家属。 (5)整理用物,洗手并记录。 (三)效果评价: 1?新生儿无不适感觉,整个过程配合良好。 2?护士在操作过程中体现人文关怀,注意与新生儿的

沟通和交流。 3.家属学会在家中进行脐部护理。 (四)健康教育 1.告知产妇和家属消毒方法,平时注意消毒。新生儿的脐带一般一周左右才能脱落,最快也要三天,在脱落之前,一定要每天进行消毒,一般情况下,每天要消毒2次。 2?要保持脐部清洁、干燥。新生儿每天都要洗澡,很多新生儿还要每天游泳,洗澡后,要用干净的棉签轻轻擦掉水分,然后消毒。平时给新生儿使用尿布或者纸尿裤时,也要注意,要在脐部以下的位置,而不要盖住脐部,否则可能会被新生儿的大小便污染脐部而 发生感染 3?遇到下列几种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 (1)脐部的分泌物增多,有粘液或者有脓性分泌物出现,有时候可能还会伴有一些异味。

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

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 发表时间:2016-09-30T16:04:35.900Z 来源:《中西医结合护理》2016年第2卷第9期作者:隋美波 [导读] 我院于2012年共收治18例低出生体重儿,其中男10例女8例,早产儿11例,出生体重1200—2250g。 烟台市福山区妇幼保健院山东烟台 265500 【摘要】低出生体重儿是指孕期不足37周,出生体重低于2500g,身长不足45cm,身体各器官发育尚未成熟的新生儿或孕期38—42周,出生体重低于2500g的新生儿。由于低出生体重儿的身体各器官发育较差,生活能力低下,死亡率较高,所以要给予相应的特别护理以提高其存活率。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关键词】低出生体重儿;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9-216-01 1临床资料 我院于2012年共收治18例低出生体重儿,其中男10例女8例,早产儿11例,出生体重1200—2250g,死亡2例,自动出院3例,成活出院13例。 2护理体会 2.1保暖 2.1.1设专室 室温保持在24—26℃,相对湿度保持在55%—65%以防失水过多。 2.1.2暖箱保暖 箱温随体重决定。一般来说,体重越轻,胎龄越小,箱温越高。体重1501—2500g箱温30—32℃;体重1000—1500g箱温32—34℃;体重1000g以下箱温34—36℃。 2.1.3开放式辐射新生儿抢救台保暖 适用于气管插管随时进行抢救的低出生体重儿,体重在35℃以下,重度硬肿症,体温不升的低出生体重儿等。可先调温到32℃,开始打开患儿外包被,辐射台的体重探头必须紧贴新生儿的腹部皮肤,使传感器上不能有布类等任何物品遮盖,否则会出现超温报警,这样患儿可直接大面积接受辐射保暖便于治疗[1]。 2.2呼吸管理 2.2.1针对呼吸暂停,可给予轻弹足底和抚摸脊背的良性刺激,有缺氧症状者,可采用低流量间断给氧,一旦症状改善立即停用,以防发生养病并发症。 2.2.2易患吸入性肺炎或反流引起窒息者,应加强呼吸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患儿取侧卧,头偏向一侧,适当垫高肩部,严密观察,以防呕吐物抢入呼吸道引起窒息。 2.3合理喂养 低体重儿的基础代谢率高,热量需要的多,早期喂养可预防低血糖。喂养方法有以下几种: 2.3.1母乳喂养 有觅食反应,吸吮能力强的婴儿可让其直接吸食母乳。护理人员帮助母亲取坐位或侧卧位,婴儿面向母亲,并且身体呈一条直线,在婴儿张开嘴的瞬间,把乳头塞入婴儿的嘴中,吸入大部分乳晕,进行有效的吸吮,按需哺乳,时间不定。 2.3.2鼻饲管或滴管喂养 一般情况差,没有吸吮能力的低体重儿可上鼻饲管喂养;吸吮能力较差,可用滴管喂养,把母亲的乳汁挤到小杯内,用滴管吸入后一滴一滴缓慢滴入低体重儿口内,儿头稍抬高,偏向一侧,防止将奶吸入气管。出生体重<1000g,婴儿每小时喂1次,出生体重1000—1500g,婴儿每1.5小时喂1次,体重1501—2500g婴儿每2小时喂1次,稳定在每天增长20—30g为宜,对24h摄入热量、水分及大小便做好详细记录,以便分析调整。 2.4预防出血 低体重儿维生素K储备不足,血中凝血酶原不足,已引起出血,所以低体重儿出生后立即注射维生素K15mg,每日1次,连用3天。 2.5预防感染及合并症 因低出生体重儿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抵抗力差,极易发生感染,做好日常消毒工作十分重要。低出生体重儿室内一切用物需与普通新生儿分开,如体重低于1000g所用物如布类,需高压消毒。操作前护士泡手并换隔离服入室。护理人员要定期做鼻咽液培养,感染及带菌者应调离岗位。 2.6病情观察 低出生体重儿病情变化快,患儿的生命体征、进食情况、精神反应、哭声、面色、皮肤颜色、肢体末梢的温度及大小便情况。注意观察黄疸出现的时间和程度,及时报告医生。在输液过程中,使用推注式输液泵,严格控制补液速度,定时观察并记录,防止医源性高血糖、低血糖的发生[2]。 2.7低出生体重儿出箱条件 待体重增至2500g以上,室温维持在24℃时,于不加热的暖箱中,亦能维持体温正常,并吃奶良好,体重维持上升者可出箱。但出箱后仍应密切注意体温、体重、吃奶等情况。 3小结 低出生体重儿的喂养是一项细致、复杂的工作,稍有不慎即可导致喂养失败,甚至导致患儿死亡,因此要求护理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认真的精神,要有耐心、细心、爱心、关心,通过护理人员从喂养的各个环节加强管理,注重喂养期间病情观察异常情况的处理以及

极低出生体重儿护理(20210118145140)

41 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护理结果研究 张娟扬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 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lowbirthweightinfant,VLBWI) 是指出生体重在 1000-1499g的早产儿。由于各脏器发育不成熟,免疫功能低下,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如颅内出血、黄疸、感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硬肿症等。随着医疗监护技术的不断发展,极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不断提高。而据国外文献报道,在发达国家存活率已达90%-95%,但10%一15%存活的极低体重儿可发生脑瘫、智力障碍、视听觉障碍等后遗症。专业的健康照护者面临的挑战从保证早产儿的存活,发展到对他们的发育过程和预后的最优化。 一、临床资料 我科NICI于2011年8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共收治41例超低出生和VLBWJ 其中超低出生体重儿6例、VLBWI3例。41例VLBW中30例为我院出生,11例外院转入;男性21例、女性20例;农村15例、城市26例 ;体重均在1500g 以下,最低体重为685g,最高体1430g,685-950g6 例,1000?1200g12例,1201 ?1300g15例,1301?1400g5例,1401?1499g3例;平均体重为1333 g,出院平均体重为1618g, 增加% 胎龄在28+2周-35+6周,平均胎龄为32.周,28W?30W例, 30+1?32W例, 32+1?36W例;初生Apgar评分3-10分,其中10例为3-8分,其余27例8-10分;4 例6-8分。治愈、好转出院26例,放弃治疗8例,死亡7例(均为超低出生体重儿) ;治愈好转率%,死亡率%,放弃治疗率%。 二、护理措施 新生儿科医生进产房 分娩时由一名新生儿科医师负责新生儿监护,做好窒息复苏准备。NICU准备暖箱,箱温预设35C,湿度80%胎儿娩出后,经产房处理后即由内通道送入NICU, 置于预热暖箱予24小时监护。 维持体温稳定 VLBWI 体表面积相对大,散热快,皮肤薄,蒸发散热多,棕色脂肪少,产张娟主任护师扬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低,对环境温度的要求较高。

极低出生体重儿护理

极低出生体重儿护理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41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护理结果研究 张娟扬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 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lowbirthweightinfant,VLBWI)是指出生体重在1000-1499g的早产儿。由于各脏器发育不成熟,免疫功能低下,对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容易发生各种并发症如颅内出血、黄疸、感染、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硬肿症等。随着医疗监护技术的不断发展,极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不断提高。而据国外文献报道,在发达国家存活率已达90%-95%,但10%一15%存活的极低体重儿可发生脑瘫、智力障碍、视听觉障碍等后遗症。专业的健康照护者面临的挑战从保证早产儿的存活,发展到对他们的发育过程和预后的最优化。 一、临床资料 我科NICU于2011年8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共收治41例超低出生和VLBWI,其中超低出生体重儿6例、VLBWI35例。41例VLBWI中30例为我院出生,11例外院转入;男性21例、女性20例;农村15例、城市26例;体重均在1500g以下,最低体重为685g,最高体1430g,685-950g6例,1000~1200g12例,1201~1300g15例,1301~1400g5例,1401~1499g3例;平均体重为1333 g,出院平均体重为1618g,增加21.38%。胎龄在28+2周-35+6周,平均胎龄为32.周,28W~30W3例,30+1~32W6例,32+1~36W2例;初生Apgar评分3-10分,其中10例为3-8分,其余27例8-10分;4例6-8分。治愈、好转出院26例,放弃治疗8例,死亡7例(均为超低出生体重儿);治愈好转率63.41%,死亡率17.01%,放弃治疗率19.51%。 二、护理措施 3.1新生儿科医生进产房 分娩时由一名新生儿科医师负责新生儿监护,做好窒息复苏准备。NICU准备暖箱,箱温预设35℃,湿度80%。胎儿娩出后,经产房处理后即由内通道送入NICU,置于预热暖箱予24小时监护。 3.2维持体温稳定 VLBWI体表面积相对大,散热快,皮肤薄,蒸发散热多,棕色脂肪少,产热张娟主任护师扬州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建议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建议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在婴儿和儿童期是生长迟缓、感染性疾病和发育落后的高风险人群,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出院后科学的营养管理不仅关系到早产儿的体格生长,而且影响神经系统发育,与成年期慢性疾病相关。 基本概念 1早产儿校正年龄 早产儿体格生长的评价应根据校正年龄,即以胎龄40周(预产期)为起点计算校正后的生理年龄,计算方法为:校正月龄=实际月龄-早产周数,早产周数=足月胎龄(40W)-出生胎龄。 举例如下:某胎龄32周早产儿,如果实际年龄为生后3月龄;早产周数=足月胎龄-出生胎龄,即:40周-32周=8周(2个月);校正月龄=实际月龄-早产周数,即:3个月(12周)-2个月(8周) =1个月(4周)。该早产儿校正月龄为1个月,评价该3月龄的早产儿时应与1月龄正常婴儿的生长标准来进行比较。 一般情况下,评价早产儿生长时应校正年龄至2岁,小于28周早产儿可校正至3岁。 2早产儿追赶生长

一般认为充分发挥早产儿个体的生长潜力,各项体格发育指标都匀称增长,包括体重、身长和头围,适于胎龄早产儿达到校正月(年)龄的第25百分位(P25)~P50、小于胎龄早产儿>P10应视为追赶生长比较满意。早产儿追赶生长的最佳时期是生后第1年,尤其是前6个月。第1年是早产儿脑发育的关键期,追赶生长直接关系到早产儿神经系统发育。如出院后喂养得当、有充足均衡的营养摄入、无严重疾病因素影响,大多数适于胎龄的早产儿能在1~2年内追赶上同年龄的婴幼儿。 3早产儿出院时营养风险程度的分类(略) 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出院后喂养方案(图1) 图1 早产儿出院后喂养指导流程图

新生儿脐带护理及注意事项

新生儿脐带护理及注意事项第一阶段:脐带未脱落之前 脐带被切断后便形成了创面,这是细菌侵入新生儿体内的一个重要门户,轻者可造成脐炎,重者往往导致败血症和死亡,所以脐带的消毒护理十分重要:在脐带未脱落以前,需保持局部清洁干燥,特别是尿布不要盖到脐部,以免排尿后湿到脐部创面。要经常检查包扎的纱布外面有无渗血,如果出现渗血,则需要重新结扎止血,若无渗血,只要每天用75%的酒精棉签轻拭脐带根部,即可等待其自然脱落。 第二阶段:脐带脱落之后 脐带脱落后脐窝内常常会有少量渗出液,此时可用75%酒精棉签卷清脐窝,然后盖上消毒纱布。以前曾经有人主张局部涂1%的甲紫(紫药水),因甲紫有杀菌、收敛作用,但由于甲紫的穿透力弱,有时表皮已有痂皮形成而底下却窝芷着脓肿,故现在多数主张采用蘸了75%酒精的棉签消毒。 但切忌往脐部撒“消炎药粉”,以防引起感染。如果脐窝有脓性分泌,其周围皮肤有红、肿、热、且小儿出现厌食、呕吐、发热或体温不升(肛表温度低于35摄氏度),提示有脐炎,应立即去医院诊治。 经过医生的检查,健康状况良好的宝贝就可以很快的送到妈妈的身边了。在正常情况下,脐带在出生后3~7天脱落。但在脐带脱落前,脐部易成为细菌繁殖的温床。脐带结扎后留有脐血管断口,如果脐部感染,细菌及其毒素进入脐血管的断口处并进入血循环,就会引起菌血症。新生儿免疫功能低下,菌血症会很快发展为败血症甚至脓毒血症。因此,脐带断端的护理是很重要的。医护人员会很细心的进行消毒等措施,并且会细致的教会宝宝的家人如何护理好脐带。当回家了以后,父母就可以正确的护理照顾,直至脐带干燥脱落为止。 (1)每天清洁小肚脐 刚出生的小宝宝,脐窝里经常有分泌物,分泌物干燥后,会使脐窝和脐带的根部发生粘连,不容易清洁,脐窝里可能会出现脓液。所以,要彻底清洁小脐窝。方法是:每天用棉签 蘸上75%的酒精,一只手轻轻提起脐带的结扎线,另一 只手用酒精棉签仔细在脐窝和脐带根部细细擦拭,使脐 带不再与脐窝粘连。随后,再用新的酒精棉签从脐窝中 心向外转圈擦拭。清洁后别忘记把提过的结扎线也用酒 精消消毒。 (2)保持肚脐干爽 宝宝的脐带脱落前或刚脱落脐窝还没干燥时,一定 要保证脐带和脐窝的干燥,因为即将脱落的脐带是一种 坏死组织,很容易感染上细菌。所以,脐带一旦被水或 被尿液浸湿,要马上应用干棉球或干净柔软的纱布擦干, 然后用酒精棉签消毒。脐带脱落之前,不能让宝宝泡在 浴盆里洗澡。可以先洗上半身,擦干后再洗下半身。 (3)不要让纸尿裤或衣服摩擦脐带残端 脐带未脱或刚脱落时,要避免衣服和纸尿裤对宝宝 脐部的刺激。可以将尿布前面的上端往下翻一些,以减 少纸尿裤对脐带残端的摩擦。 (4)如果脐带不脱落 一般情况下,宝宝的脐带会慢慢变黑、变硬,1~2 周脱落。如果宝宝的脐带2周后仍未脱落,要仔细观察 脐带的情况,只要没有感染迹象,如没有红肿或化脓, 没有大量液体从脐窝中渗出,就不用担心。另外,可以 用酒精给宝宝擦拭脐窝,使脐带残端保持干燥,加速脐 带残端脱落和肚脐愈合。 (5)如果脐带有分泌物 愈合中的脐带残端经常会渗出清亮的或淡黄色黏稠 的液体。这是愈合中的脐带残端渗出的液体,属于正常 现象。脐带自然脱落后,脐窝会有些潮湿,并有少许米 汤样液体渗出,这是由于脐带脱落的表面还没有完全长 好,肉芽组织里的液体渗出所致,用75%的酒精轻轻擦 干净即可。一般一天1~2次即可,2~3天后脐窝就会 干燥。用干纱布轻轻擦拭脐带残端,也能加速肚脐的愈 合。如果肚脐的渗出液像脓液或有恶臭味,说明脐部可能出现了 感染,要带宝宝去医院。 (6)如果脐带发红 脐带残端一经脱落,肚脐就形成了。在脐带残端脱落的过程 中,肚脐周围常常会出现轻微的发红,这是脐带残端脱落过程中 的正常现象,不用担心。但是,如果肚脐和周围皮肤变得很红, 而且用手摸起来感觉皮肤发热,那很可能是肚脐出现了感染,要 及时带宝宝去看医生。 父母在护理新生儿脐部时需要特别注意脐疝,它是儿童常见病。 有些小宝宝,尤其是未足月的早产儿,脐带脱落后在肚脐处 会有一个向外突出的园形肿块,这就是“脐疝”。它小如黄豆大小, 大的可像核桃,当小儿平卧,安静时,肿块消失,而在直立,哭 闹、咳嗽、排便时肿块又突出。用手指压迫突出部,肿块很容易 回复到腹腔内,有时还可以听到“咕噜噜”的声音,如果把手指伸 入脐孔,可以很清楚地摸到脐疝的边缘。 1、发生脐疝的原因: 婴儿脐带脱落后,脐孔两边的腹直肌尚未合拢,一旦腹腔内 压力增高,腹膜便向外突出而造成疝。脐疝的内容物是肠管的一 部分。 2、帮助脐疝自然愈合的措施: 随着年龄的增长,疝环口也会逐渐缩小,一般在2岁以内 部可自然闭合,因此只要没有腹痛,呕吐(肠子被环口夹住)或 局部感染,一般不需特殊处理。 如果脐疝较大,为了加快其愈合,可取一条宽约4~5厘米 的松紧带,在其中心处用布固定半只乒乓球,球的凸面对准脐孔, 使肠子不再突出,松紧带两头用可调节长短的扣子固定,压力应 保持在既能保证肠子不再突出,而又不影响呼吸和吃奶为准,使 用后每2~3小时检查一次,以防止皮肤擦伤。 值得注意的是,曾有人主张用钱币压迫或绷带扎紧,实际上 效果并不理想,因为婴儿的腹部呈圆形,绷带过紧会造成局部皮 肤坏死,所以还是应该用乒乓球压迫,这样既安全效果又好。

新生儿脐部护理技术操作流程

新生儿脐部护理技术操作流程 项目新生儿脐部护理操作流程分 值 扣分标 准 操作前准备 1.准备用物:治疗车、治疗盘、治疗卡、无菌换药包一 套(内放0.5%碘伏棉球3-5个、无菌镊子两把、弯盘一个)洗手液、垃 圾桶、一次性塑料手套一付。 2.①着装整洁。自我介绍②洗手,戴口罩。 3.检查用物: 10 分 1.8分(用 物少一件扣1 分) 2.1分 3.1分 评估 与交流 1.患者评估:①请问,您是**的妈妈吗?您好,我是护士××, 现在由我为你的宝宝进行脐部护理②以保持宝宝脐部清洁,避免感染 ③请让我看看孩子的脐部好吗? 2.报告评估:①评估完毕,室内温湿度适宜,新生儿无哭闹, 未睡眠,②脐部无红肿、渗血、渗液,无异常气味,结扎线未脱落。 现在开始操作。 15 分 1.①② ③各3分 2.①②各3 分 操作流程和交流 1.备齐用物至床旁,核对①床头卡②床号③姓名。 2. 交流与沟通:(**您好,现在我就为你的宝宝进行脐部护理, 以预防新生儿脐炎的发生,请配合我好吗?) 3.暴露新生儿脐部(注意保暖) 4.①将换药包打开,避免污染②左手戴塑料手套右手取 镊子夹取0.5%碘伏棉球③左手轻轻上提结扎线暴露脐带根 部④棉球环形消毒脐轮及脐带残端⑤顺逆时针方向交替进行 直至干净(每个棉球限用一次、用后放入弯盘内,避免污染.动作轻柔)。 5.①如果结痂未脱落,要注意痂下有无分泌物②有分泌 物消毒棉球要深入硬痂下面擦拭干净③如果结痂已掉消毒要 深入脐窝由内向外呈螺旋状擦拭④擦拭完毕,脱手套⑤将污 染物品放置治疗车下层⑥发现异常,通知医师,遵医嘱进一 步给予处理。 6. ①一般情况脐部不宜包裹,保持干燥使其易于脱落② 新生儿用包被包好。 7.同时指导并教会产妇及家属脐带护理的方法。 8.再次核对婴儿。 9.操作后交流(**的妈妈您好,这项操作已经完成了,谢谢您 的配合,在您为新生儿儿更换衣被、尿布时动作要轻柔,避免牵拉脐 带,为预防尿液刺激,尿布不能超过脐部。如果你发现新生儿儿脐部 有红肿,脓性分泌物,异常气味请及时通知我们,我把呼叫器放在你 枕边,有事你按铃,我也会随时过来看您的宝宝的。) 10.①整理用物②洗手。推车出病室③记录。 65 分 1.①②③ 2. 3. 4.①②③④ ⑤ 5.①②③④ ⑤⑥ 6.①② 7. 8. 9. 10.①②③

新生儿脐部护理严重性及注意事项

新生儿脐部护理 新生儿脐部护理 新生儿脐部护理的重要性 肚脐,中医学称之为“神阙(shén quē)”。当胎儿还在妈妈肚子里时,由脐带吸取母亲身上的氧气和含有养分的血液。当新生儿呱呱荣誉称号地时,医生会剪开连着母亲和胎儿的脐带,待脐带伤口所结的痂掉了,就会留下痕迹,这痕迹就是肚脐了。 正常的肚脐含有二条脐动脉、一条脐静脉,胚胎期和脐肾动静脉、脐门静脉、脐膀胱动静脉等形成脐肠管丛,作为母体胎儿间的联络网。当胎儿出生之后,这些动静脉即渐行退化萎缩成细小韧带,一般在出生二十天以后,脐带不再和体内各器官相通。 (来源:39育儿频道) 新生儿时期,脐带残端一般在小儿出生的3-7天之间脱落。脐部是细菌侵入的主要门户,如护理不当,细菌繁殖会造成脐部化脓,甚至进入血液引起败血症。在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之前,注意不要沾湿和污染。 (来源:亲贝网) 第一阶段:脐带未脱落之前 脐带被切断后便形成了创面,这是细菌侵入新生儿体内的一个重要门户,轻者可造成脐炎,重者往往导致败血症和死亡,所以脐带的消毒护理十分重要:在脐带未脱落以前,需保持局部清洁干燥,特别是尿布不要盖到脐部,以免排尿后湿到脐部创面。要经常检查包扎的纱布外面有无渗血,如果出现渗血,则需要重新结扎止血,若无渗血,只要每天用75%的酒精棉签或碘伏轻拭脐带根部,即可等待其自然脱落。 注意事项:不要长时间用75%的酒精消毒,因为同种消毒液长时间的运用可能会造成菌体对此的耐抗性,因而减低甚至失去灭菌的效果导致不必要的错误;同时,酒精有较强的刺激性;因此建议新生儿脐部护理使用碘伏处理。推荐产品:安蒂-—次性使用载液擦拭器。 第二阶段:脐带脱落之后 脐带脱落后脐窝内常常会有少量渗出液,此时可用碘伏棉签卷清脐窝,然后盖上消毒纱布。以前曾经有人主张局部涂1%的甲紫(紫药水),因甲紫有杀菌、收敛作用,但由于甲紫的穿透力弱,有时表皮已有痂皮形成而底下却窝芷着脓肿,故现在多数主张采用蘸了碘伏的棉签消毒。 但切忌往脐部撒“消炎药粉”,以防引起感染。如果脐窝有脓性分泌,其周围皮肤有红、肿、热、且小儿出现厌食、呕吐、发热或体温不升(肛表温度低于35摄氏度),提示有脐炎,应立即去医院诊治。 经过医生的检查,健康状况良好的宝贝就可以很快的送到妈妈的身边了。在正常情况下,

足月低出生体重儿护理服务全过程

足月低出生体重儿护理服务全过程 1、做好入院患者的护理。 ①接电话后准备床单位,根据患儿情况妥善安排床位,一般患者准备温箱区。 ②做好入院患儿的护理,为患儿做好生命体征的测量及完成入院首次评估; ③介绍责任护士及主管医生、做好入院宣教,帮助其尽快熟悉环境,及时通知管床医师初步诊治。 2、协助医生检查。 ①安排患者各种实验检查标本采集(血常规、CRP、血气分析、肝肾功能等),护士帮新生儿留取大、小便常规标本(贴尿袋),大便培养标本,合理安排检查,联系预约特殊检查。 ②跟进检查、检验、影像学结果,及时报告医生,掌握危急值报告项目及处理。 3、严密观察病情。 1、监测并记录T、R、P、病重者测Bp、记24小时出入量。 2、保暖:生后应立即做好各种保暖,根据体重选择中性环境温度,出生体重小于2000g或低体温者,应置于温箱中。无条件者可转院治疗或采取其他保暖措施,如用热水袋(应注意避免烫伤),因新生儿头部面积大,散热量多,寒冷季节应戴帽子。 3.喂养:足月儿生后半小时即可母乳喂养,以促进乳汁分泌,提倡按需喂养。无母乳者可给配方乳。 4.呼吸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在温箱抬高床头30度。仰卧时可在肩下放置软垫,避免颈部弯曲。呼吸暂停者可轻弹,拍打足部或托背等恢复呼吸,可同时给予氨茶碱静脉注入,负荷量为4~6mg/kg,12小时后给予维持量2~4mg/kg,分2~4次给药。 5.预防感染新生儿室人员应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接触新生儿前应严格洗手,护理和操作时应注意无菌,工作人员或新生儿如感染性疾病应立即隔离,防止交叉感染。避免过分拥挤,防止空气污染和杜绝乳制品污染。 6.皮肤黏膜护理每天帮新生儿洗澡,保持皮肤清洁。每次大便后用湿纸巾擦拭臀部,勤换尿片防止红臀或尿布疹发生。保持脐带残端清洁和干燥,一般生后3到7天残端脱落,脱落后如有化脓感染,用过氧化氢或碘酒消毒。 7.预防接种卡介苗,生后3天接种,有皮肤病变或发热等其他疾病者应暂缓接种,对疑有先天性免疫缺陷的新生儿,绝对禁忌接种卡介苗,以免发生全身感染及生命危险。乙肝疫苗,生后第一天,一个月,6个月时应各注射重组乙肝病毒疫苗一次。如母亲为乙肝病毒携带者或乙肝患者,新生儿生后应立即肌注乙肝免疫球蛋白0.5ml ,同时换部位注射重组乙肝病毒疫苗。 8.出生后应肌注维生素k10.5到1mg.

新生儿脐部护理严重性及注意事项

新生儿脐部护理 新生儿脐部护理的重要性 肚脐,中医学称之为“神阙(shén quē)”。当胎儿还在妈妈肚子里时,由脐带吸取母亲身上的氧气和含有养分的血液。当新生儿呱呱荣誉称号地时,医生会剪开连着母亲和胎儿的脐带,待脐带伤口所结的痂掉了,就会留下痕迹,这痕迹就是肚脐了。 正常的肚脐含有二条脐动脉、一条脐静脉,胚胎期和脐肾动静脉、脐门静脉、脐膀胱动静脉等形成脐肠管丛,作为母体胎儿间的联络网。当胎儿出生之后,这些动静脉即渐行退化萎缩成细小韧带,一般在出生二十天以后,脐带不再和体内各器官相通。 (来源:39育儿频道) 新生儿时期,脐带残端一般在小儿出生的3-7天之间脱落。脐部是细菌侵入的主要门户,如护理不当,细菌繁殖会造成脐部化脓,甚至进入血液引起败血症。在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之前,注意不要沾湿和污染。 (来源:亲贝网) 第一阶段:脐带未脱落之前 脐带被切断后便形成了创面,这是细菌侵入新生儿体内的一个重要门户,轻者可造成脐炎,重者往往导致败血症和死亡,所以脐带的消毒护理十分重要:在脐带未脱落以前,需保持局部清洁干燥,特别是尿布不要盖到脐部,以免排尿后湿到脐部创面。要经常检查包扎的纱布外面有无渗血,如果出现渗血,则需要重新结扎止血,若无渗血,只要每天用75%的酒精棉签或碘伏轻拭脐带根部,即可等待其自然脱落。 注意事项:不要长时间用75%的酒精消毒,因为同种消毒液长时间的运用可能会造成菌体对此的耐抗性,因而减低甚至失去灭菌的效果导致不必要的错误;同时,酒精有较强的刺激性;因此建议新生儿脐部护理使用碘伏处理。推荐产品:安蒂-—次性使用载液擦拭器。 第二阶段:脐带脱落之后 脐带脱落后脐窝内常常会有少量渗出液,此时可用碘伏棉签卷清脐窝,然后盖上消毒纱布。以前曾经有人主张局部涂1%的甲紫(紫药水),因甲紫有杀菌、收敛作用,但由于甲紫的穿透力弱,有时表皮已有痂皮形成而底下却窝芷着脓肿,故现在多数主张采用蘸了碘伏的棉签消毒。 但切忌往脐部撒“消炎药粉”,以防引起感染。如果脐窝有脓性分泌,其周围皮肤有红、肿、热、且小儿出现厌食、呕吐、发热或体温不升(肛表温度低于35摄氏度),提示有脐炎,应立即去医院诊治。 经过医生的检查,健康状况良好的宝贝就可以很快的送到妈妈的身边了。在正常情况下,

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5912666570.html, 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策略 作者:杨秀丽 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7期 低出生体重儿(LBWI)指的是出生时体重 1 临床资料 回顾我院体重在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NICU)2011年6月-2012年6月成功救治极低、超低出生体重儿30例,VLBWI有20例,ELBWI有10例,综上,其中剖腹产者25例 (83.3%),顺产5例(16.7%),羊水污染者10例(33.3%),量少5例(16.7%),胎膜早破者15例(50%),胎盘早剥3例(10%),脐绕颈12例(40%),母亲有基础性疾病者20例(66.7%),糖尿病母亲者15例(50%),妊娠高血压18例(60%),子痫有2例 (6.7%),多胎妊娠有3例(10%),阿氏评分在1-3分有25例(83.3%),4-7分者有5例(16.7%)。需给予气管插管者11例(36.7%),给予NCPAP有18例(60%),给予面罩吸氧、鼻导管吸氧1例(3.3%)。 2 护理策略 2.1 维持体温稳定,预防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在患儿娩出时,儿科医生到场,随时做好复苏等抢救准备,娩出后及时给予保暖,同时新生儿科重症监护室预热好暖箱,根据胎龄、体重调节暖箱温度为适中温度。具体措施为,(1)娩出时,立即用备好的温暖、干燥、柔软的毛巾迅速吸干患儿体表的水分,裹上备好的保鲜膜,将患儿放置在提前预热好的开放辐射台上,同时密切配合医生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重度窒息需要行新生儿心肺复苏时积极抢救,争分夺秒,30秒评估一次病情,阿氏评分10分钟评分到4分以上时,迅速转移至暖箱内,复苏过程中动作要求轻柔快速,动作熟练准确。设定暖箱温度在36°左右,同时调整好箱内湿度,防治体表水分散发,迅速复温。接上监护仪探头,检测生命体征。患儿胎脂暂不拭去,因为胎脂对患儿有保护作用,防治水分丢失。等患儿体温升至36°以上时,及时调整箱内温度为适中温度。 2.2 预防和控制感染:护理操作时遵循消毒隔离制度,在各项操作前后严格洗手,正确穿脱和悬挂隔离衣,暖箱隔日更换并消毒,做空气细菌培养,暖箱水槽每日更换新的灭菌注射用水,勤更换患儿身上的检测探头。认真护理静脉留置的静脉针,特别是发现发红处要及时消毒,必要时给予“百多邦”适量外涂预防皮肤局部感染。注意消毒脐部,防治感染,检测感染指标,根据药敏结果调整抗生素,感染控制后及时停用抗生素,同时注意微生态疗法,注意口腔卫生,预防真菌感染。暖箱外悬挂专用听诊器,要求每日消毒,呼吸机管道和密闭式吸痰管要每日更换,为预防患儿长期卧床发生坠积性肺炎,尤其在使用呼吸机期间,要求给予患儿做实时的翻身拍背,痰多及时抽出。

新生儿脐部护理流程

新生儿脐部护理流程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

新生儿脐部护理流程 操作者准备: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评估:患儿的临床诊断及一般状况、局部有无脐轮肿胀、红斑、触痛、颜色发黑、脓性分泌物并伴臭味等、患儿有无脓毒败血症及腹膜炎症状 用物准备:治疗托盘内盛外用生理盐水、3%过氧化氢溶液、皮肤消毒液、10%硝酸银溶液、棉签、弯盘。局部需要药者按医嘱备药,局部化脓者按需要备细菌培养管及消毒方纱、胶布。 核对姓名、床号 告知家属操作的目的、注意事项及配合技巧 患儿平卧,暴露腹部,检查脐部 用蘸有2%碘酊棉签,由脐切面消毒至脐根部,继以脐根部为中心,环状向外调度,直径达6cm 再用75%乙醇溶液脱碘一次 用蘸有75%乙醇溶液棉签由脐根部向外环状消毒,直径>6cm 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脐根部,继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洗 用2%碘酊从脐根部向外环状消毒直径>6cm 以75%乙醇溶液脱碘消毒1次 用3%过氧化氢溶液洗净脐部分泌物,继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洗 用2%碘酊消毒脐部向外消毒至超过红肿范围2cm

再用75%乙醇溶液脱碘消毒1次,最后按医嘱局部滴入抗 生素 2~3 滴,严重者用红外线灯照射局部或吹氧20min后 再滴入抗生素,取无菌方纱覆盖,外加胶布固定 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洗局部并拭干 用棉签蘸 10%硝酸银溶液烧灼2~3次,然后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洗 用2%碘酊消毒脐根部,75%乙醇溶液脱碘及环形向外消毒周围皮肤,直径>6cm 密切观察患儿全身情况,注意有无败血症征象 观察脐部情况,有无红肿及脓性分泌物 记录异常情况 患儿:保暖 病床单位:整洁 用物:分类处理 护士:洗手

手把手教你新生儿脐部护理

手把手教你新生儿脐部护理 脐带是链接胎儿和胎盘的,是胎儿从母体吸收和排泄代谢物的通道。宝宝出生之后,脐带原本的意义就失去了。因此,宝宝出生后,医生会将靠近宝宝一端脐带剪下,留下一小段脐带残端。脐带从剪断到根部脱落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而剪去后的脐带残端对于宝宝来说是非常容易受到病菌感染,所以需要非常小心的进行脐带护理。 一朝分娩,脐带的历史使命完成了, 终于可以功成身退。 但是,长一个健康的肚脐, 可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宝宝诞生后,被切断的脐带形成创面,如果护理不当,将成为细菌侵入体内的一个途径,容易引起脐炎,甚至全身感染。一般来说,脐带要到第14-18天才能完全愈合。 所以问题来了, 出院后,脐带护理的重任 就要落在新手爸妈自己身上, 如何对新生宝宝进行脐带护理呢? 新生儿脐带护理要注意: 1、注意防水

在脐带的护理过程中,爸妈要注意保持脐部干燥,不要被尿布或其他物品弄湿。如发现宝宝脐带布湿了,应该立即更换,不要用脏手、脏布去摸、擦肚脐。尿布不要盖到脐部,避免尿液或粪便污染脐部创面。 尤其是洗澡时,宝宝脐带湿了的话,应先用棉签擦干,再进行护理。(棉签一定要医用无菌棉签) 2、注意观察 脐带进行结扎后24小时之内,爸妈要密切观察有没有出血。部分新生儿宝宝由于脐带结扎的带子变松,会有少量的渗液或者渗血。如果发现盖在脐带上的纱布被血污染或者湿透的时候,应该立即请医生重新消毒结扎。 3、注意消毒

(1)每天洗澡后都要用75%酒精消毒,从脐根中心呈螺旋形向四周擦拭,不可以来回乱擦,以免把周围皮肤上的细菌带入脐根部。 (2)新生宝宝脐带脱落后,根部会有一层痂,痂脱落后,局部会有潮湿或者米汤样液体渗出,这时候爸妈可以用消毒棉签蘸75%酒精擦净。 为大家演示 如何为新生儿进行脐带护理, 只要3步, 让宝宝拥有健康的肚脐哦! 真人版教学 01

脐部护理流程

三、脐部护理 1、目的保持脐部清洁,防止脐部感染。 2、评估脐带有无红肿、渗血、渗液、异常气味。 3、用物准备 2.5%碘酊、75%乙醇、棉签。 4、操作步骤 (1)脐部常规护理: 1)备齐用物,核对,确认新生儿。 2)暴露脐部,由内向外环形消毒脐带根部。 3)脐轮无红肿,无脓性分泌物者:用棉签蘸75%乙醇溶液轻轻擦净脐带残端和脐轮,脐部涂以2.5%碘酊后再用75%乙醇溶液脱碘。必要时送分泌物做细菌培养。 4)一般情况下不宜包裹,保持干燥使其易于脱落。 5)发现异常,遵医嘱给予处理。 6)脐带脱落后应继续用75%乙醇消毒脐窝处直至分泌物消失。 7)清理用物,记录脐部情况。 (2)脐部出血的护理: 1)新生儿出生后要密切观察脐部:如结扎线松动或脱落造成脐部出血,立即重新结扎止血;如脐带过短结扎有困难,局部敷乙醇纱布即可。 2)脐带干燥脱落时出血,局部敷乙醇纱布即可。 5、注意事项 (1)观察脐部有无异常分泌物,有无出血、渗血、红肿等异常情况,保持脐部敷料干燥,如有潮湿应及时更换。 (2)勤换尿布,尿布的折叠勿遮盖脐部,防止尿液污染脐部,尿布潮湿或污染时,应随时给予护理。每日进行脐部护理两次。 (3)如脐部红肿或分泌物有异味,提示脐部感染,及时报告医师。 (4)脐带脱落前,勿试图将其剥脱,结扎线如有脱落应当重新结扎。 (5)操作中动作要轻柔,注意保暖。 四、脐部护理流程 物品准备 ↓ 洗手、核对确认新生儿 ↓ 常规进行沐浴 ↓ 检查脐部情况,不同情况给予相应的脐带护理 ↙↓↘ 脐轮无红肿无分泌物脐轮红肿有脓性分泌物脐带脱落者 ↓↓ 以棉签蘸75%乙醇轻轻↓脱落处潮湿者脐窝涂2.5%碘酊 擦净脐带残端和脐轮以棉签蘸75%乙醇轻轻后再用75%乙醇脱碘,有红色肉 擦净脐带残端和脐轮芽组织增生可用5%~10%硝酸银 ↓溶液烧灼,并用生理盐水棉签擦 干棉签蘸3%过氧化氢溶拭局部 液擦洗,脐窝涂2.5%碘继续用75%乙醇消毒脐窝 酊后再用75%乙醇脱碘处直至分泌物消失 ↓↙ 穿好衣物 ↓清理用物,记录脐部情况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