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子设计竞赛设计报告要求

电子设计竞赛设计报告要求

电子设计竞赛设计报告要求
电子设计竞赛设计报告要求

南华大学黄智伟系列- 注意设计总结报告有几十分,不能丢啊!!!

南华大学黄智伟系列- 注意设计总结报告有几十分,不能丢啊!!!

一、电子设计竞赛设计总结报告评分标准和组成

1.设计总结报告的评分标准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作品由基本制作部分、发挥制作部分和设计总结报告3部分组成,总分150分设计总结报告是电子设计竞赛作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占总分的1/3,即50分。注意:从2007年开始有一个变化,不同赛题的设计总结报告的评分项目和评分标准是不同的。从2007年开始,竞赛分为本科组和高职高专组分别出题进行比赛,高职高专组的设计总结报告为20分。从2009年开始,本科组的设计总结报告为30分。今年的具体评分要求参考本届赛题要求。

设计总结报告的评分是一个独立环节,评分过程是在作品通过专家测试后进行。学生的设计总结报告是以密封的形式提供给专家组,专家参照由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委会提供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分。

设计总结报告的评分项目由方案设计与论证、理论计算、电路图及设计文件、测试方法与数据、结果分析、设计总结报告的工整性等六个方面组成。

2. 设计总结报告的组成

设计总结报告是每个参赛小组都必须提供的文件。

电子设计竞赛的设计总结报告由前置部分、主体部分和附录部分3个部分组成。

①前置部分包括:题名,中文摘要,中文关键词,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目录

②主体部分包括:系统方案比较与设计,理论分析与计算,单元电路设计与计算,程序设计,系统测试,结论,参考文献

③附录部分包括:系统操作说明,元器件明细表,仪器设备清单,电原理图,PCB图,程序清单

以上内容摘自“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技能训

练(第2版)”(黄智伟编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1.1出版)

二、电子设计竞赛总结报告主体部分写作的基本要求

主体部分是设计总结报告的核心。设计总结报告主体部分包含有:系统方案比较与设计、单元电路设计与计算、程序设计、系统测试、结论、参考文献。

1. 系统方案设计与比较

在系统方案设计与比较这一章节中,主要介绍系统设计思路与总体方案的可行性论证,各功能块的划分与组成,介绍系统的工作原理或工作过程,确定所采用的系统结构。

应注意的是:在总体方案的可行性论证中,应提出几种(2~3种)总体设计方案进行分析与比较,总体设计方案的选择既要考虑它的先进性,又要考虑它的实现的可能性。在电子设计竞赛中,可行性是必须优先考虑的。

2. 理论分析与计算

理论分析与计算对不同的赛题要求不同,如控制类赛题通常需要作为一个章节来写,有些赛题如“宽带DC放大器”也可以放在系统方案设计或者是单元电路设计与计算中。

3. 单元电路设计与计算

在单元电路设计与计算中不需要进行多个方案的比较与选择,只需要对已确定的各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进行介绍,对各单元电路进行分析和设计,并对电路中的有关参数进行计算及元器件的选择等。

应注意的是:在单元电路设计中,理论的分析和计算是必不可少的。在理论分析和计算时,要注意公式的完整性,参数和单位的匹配,计算的正确性。

4. 程序设计

在许多竞赛作品中,会使用到单片机、FPGA、ARM、DSP等需要编程的器件,程序设计是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应注意介绍程序设计的平台、开发工具和实现方法,应详细地介绍程序的流程方框图、实现的功能以及程序清单等。通常在正文部分仅介绍程序的流程方框图和实现的功能,程序清单通常在附录中列出。

5.系统测试

系统测试包括测试方案与测试结果,包含有测试设备、功能测试、性能测试、整机测试的测试方法与测试数据,以及数据的分析与处理(包括误差分析与改善措施等)。应详细介绍系统的性能指标或功能的测试方法、步骤,所用仪器设备名称、型号,测试记录的数据和绘制图表、曲线。

应注意的是:要根据竞赛题目的技术要求和所制作的作品,正确的选择测试仪器仪表和测试方法。例如:作品是一个采用高频开关电源方式的数控电源,如果选择的示波器是低频示波器,所测试的一些参数是会有问题的。

应对作品的测试的结果和数据进行分析和计算,这些测试结果是对作品的最好表述;也可以利用MATLAB等软件工具制作一些图表,对利用各种仪器设备获得的测试数据以及得到各种图谱要进行分析解读,例如指出产生误差的原因等。

5. 结论

在电子设计竞赛的设计总结报告中的结论部分,必须对整个作品作一个完整的、结论性评价,也就是说要有一个结论性的意见。但也可以在结论中,报道在作品设计与制作过程中的经验或教训以及不足,指出需要加以改进的地方,提出建议及研究设想。

应注意的是:结论的内容与摘要有很多相似之处,一是文字表述不要完全重复雷同,二是注意不要前后矛盾,特别是一些数据和结果。

6. 参考文献

在设计总结报告中,参考文献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其要求与科技论文中对参考文献的要求是完全相同的。参考文献部分应列出在设计过程中参考的主要书籍、刊物、杂志等。

常见的参考文献的格式如下:

(1)杂志

[1] 倪巍,王宗欣.基于接受信号强度测量的室内定位算法[J].复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2月第43卷第1期,P72-P76

[2] 王文峰,耿力,基于射频识别的实时定位系统技术研究[J].集成电路,2007年第7期,P21~P24

(2)图书

[1] 黄智伟.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系统设计(第2版)[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1.1

[2] 黄智伟.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技能训练(第2版)[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1.1

三、电子设计竞赛总结报告前置部分写作的基本要求

三、电子设计竞赛总结报告前置部分写作的基本要求

1.题名

题名(题目名称)是选择的设计作品的名称,例如2009年赛题本科组有:光伏并网发电模拟装置(2009年A题),声音引导系统(2009年B题),宽带直流放大器(2009年C题),无线环境监测模拟装置(2009年D题),电能搜集充电器(2009年E题),数字幅频均衡的功率放大器(2009年F题)。2009年赛题高职高专组有:低频功率放大器(2009年G题),模拟路灯控制系统(2009年I题)。

应注意的是:题名必须与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组委会发给的题名相同,不能改变。题名后面不能提供参赛设计者的姓名、学校的名称和指导教师的姓名,以及与参赛队有关的一些标记。

2. 摘要

摘要是设计总结报告内容浓缩的精华,应包含设计总结报告的全部信息。摘要是放在设计总结报告的前面,而摘要的编写则应在设计总结报告定稿后才能够进行。

在一般的科技论文中,目的、方法、结果、结论是摘要的四要素,设计总结报告的摘要也应包含有这四个要素。

注意:在电子设计竞赛的设计总结报告编写时,对四个要素所包含的内容应做适当的调整与删减,主要突出方法和结果,对目的部分对说明做什么、为什么要做、研究、研制、调查等工作的前提等内容,以及结论部分对提出的问题,今后的课题、假设、启发、建议、预测等内容,可根据作品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与删减。

摘要编写的一般格式如下:

摘要:(目的)×××××××××××××××××××××××××××××××××××××××××××××××××××××××××。(方法)×××××××××××××××××××××××××××××××××××××××××××××××××××××××××。(结果)

×××××××××××××××××××××××××××××××××××××××××××××××××××××××××××××××××××××××××××。(结论)×××××××××××××××××××××××××××××××××××××××。

注:在(目的)、(方法)、(结果)、(结论)括号及括号内的文字不出现在摘要中。在设计总结报告中,也可以将结果与结论合并在一起,编写的格式如下:

摘要:(目的)×××××××××××××××××××××××××××××××××××××××。(方法)

×××××××××××××××××××××××××××××××××××××××。(结果和结论)

×××××××××××××××××××××××××××××××××××××××。

为了强调设计总结报告的结果,四要素也可以按结果、结论、目的、方法顺序排列,格式如

下:

摘要:(结果)×××××××××××××××××××××××××××××××××××××××××××××××××××××××××。(结论)×××××××××××××××××××××××××××××××××××××××××××××××××××××××××。(目的)

×××××××××××××××××××××××××××××××××××××××××××××××××××××××××××××××××××××××××××。(方法)×××××××××××××××××××××××××××××××××××××××。

设计总结报告要求有与中文摘要相应的英文摘要,英文摘要编写的一般格式如下:Abstract:(Purpose)×××××××××××××××××××××××××××××××××××××××。(Methods)×××××××××××××××××××××××××××××××××××××××××××××××××××××××××××××××××××××××××××。(Results)×××××××××××××××××××××××××××××××××××××××。(Conclusion)×××××××××××××××××××××××××××××××××××××××。

应注意的是,而对于“目的”的英文用词,有Objective, Aim, Purpose 3种用法,国家标准对此也没有规定,在各期刊上的用词可能会不一致。

(3)摘要写作的一些基本要求与应注意的问题

摘要写作的一些基本要求与应注意的问题如下:

λ在设计总结报告中,摘要的位置是固定的,它位于设计总结报告的题名位之下。

λ中文摘要一般不宜超过200~300字;外文摘要不宜超过250个实词。如遇特殊需要字数可以略多。

λ摘要的全文不分段落,应当结构严谨,首尾连贯,语气流畅,表述简明,一气呵成。λ摘要的内容应该繁简适度。摘要的内容过简,可能会忽略摘要四要素中的某些要素的表述。当然,摘要内容也不能过繁。如果撰写的内容超过四要素的要求,如在摘要中解释专业名词,有的把过多的实验数据写入摘要之中等等,就会出现摘要内容过繁的问题。

λ摘要采用第三人称的写法。不使用“本人”、“作者”、“本文”、“我们”、“我们课题组”、“我们研究小组”等作为主语。

摘要一般采用的是省略主语的句型,如:“对……(研究对象)进行了研究”,“报道了……(研究对象)现状”,“进行了……(研究对象)调查”等表述方法。

λ摘要中应采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一些新术语可用原文或外文译出后加括号注明。λ摘要中的缩略语、略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能清楚理解以外,在首次出现处应加以说明。

λ摘要中应采用国家颁布的法定计量单位,一般不得出现数学公式和化学结构。

λ除了实在无变通办法可用以外,摘要中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

λ摘要应采用简短陈述的风格,应不加注释和评论,一切不实之词、自我夸张词语都应删除,如:“最先进……”;“……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等。

3. 关键词

关键词也是设计总结报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表示论文的主题内容以及文献标引的功能。在国家标准GB 7713-87中对关键词有明确的定义。应注意的是,关键词不能够写成关键字,词与字是不同的,在此不能混用。

关键词在科技论文内的位置是相对固定不变的,安排在设计总结报告的摘要的下方。

关键词的选择:应包含论文的核心思想和主题内容,应具有专指性,数量为3~8个。关键词的排列应当是有序的,而不应是无序的堆积。

题名是关键词的词源之一。在拟定关键词时,可从论文的题名中选取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范围、研究目标等单词或专业术语,作为关键词。关键词可以从层次标题的题名中选取。

4. 目录

目录包括设计总结报告的章节标题、附录的内容,以及章节标题、附录的内容所对应的页码。应注意的是:虽然目录是放在设计总结报告的前面,但它的成型和整理确是在设计总结报告完成之后进行。

章节标题的排列建议按如下格式进行:

1 ×××××××××(第1级)

1.1 ×××××××××(第2级)

1.1.1 ×××××××××(第3级)

(1)×××××××××(第4级)

①×××××××××(第5级)

a. ×××××××××(第6级)

………............。

注意:在目录中,只需要列出3级标题。

以上内容摘自“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技能训

练(第2版)”(黄智伟编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1.1出版)

四、电子设计竞赛设计总结报告写作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四、电子设计竞赛设计总结报告写作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1. 图的运用

图是工程师的语言,是一种简明的、形象的、直观地表述论文内容的方法,是设计总结报告的核心内容之一,有着十分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图包括系统方框图、电路图、流程图等。图应具有“自明性”,即只看图、图题和图例,不阅读正文,就可理解图意。

在设计总结报告中,图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些复杂的系统结构,一些电路,其间存在的复杂关系,往往很难直接用语言表述清楚,而采用图来显示,往往可以“一目了然”,有“一图胜千言”之功效。

2. 表的运用

表也是一种简明的、形象的、直观地表述论文内容的方法,通常用来表述观察、测试、统计、

计算的一些数据,也是设计总结报告的核心内容之一。表应有自明性。每一表应有简短确切的题名,连同表号置于表上。

在设计总结报告中,表也能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大量的测试数据、元器件参数等往往很难直接用语言表述清楚,而采用列表方式,往往可以清楚的表述。

3. 数字的使用

在国家标准GB/T 15835-1995中对数字的使用有明确的规定,具体请参考相关文档。

如使用阿拉伯数字或是汉字数字的使用,时间(世纪、年代、年、月、日、时刻),物理量,非物理量,多位整数和小数,概数和约数,代号、代码和序号,引文标注等。

4. 数学、物理和化学式

数学、物理和化学式的表示方法的一般要求如下:公式一般另行或录排在文稿的中央(居中放置)。公式的序号可以分篇、分章独立编写,也可以全文统一编号。公式的序号用圆括号括起,一律写在公式同行的右端。

5. 量与单位

在设计总结报告中,为了表述设计的过程和成果,往往会涉及量与单位,正确使用量与单位是论文规范化的基本要求之一。

我国的法定计量单位(以下简称法定单位)包括:

(1)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

(2)国际单位制的辅助单位:

(3)国际单位制中具有专门名称的导出单位

(4)国家选定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

(5)由以上单位构成的组合形式的单位;

(6)由词头和以上单位构成的十进倍数和分数单位

法定单位的定义、使用方法等,由国家计量局另行规定。

6. 打印规范

设计总结报告以A4标准页面排版(21×29.7cm2),1.5倍行距,建议的字体、字号等要求如下:

一级标题:小二号黑体,居中占五行,标题与题目之间空一个汉字的空。

二级标题:三号标宋,居中占三行,标题与题目之间空一个汉字的空。

三级标题:四号黑体,顶格占二行。标题与题目之间空一个汉字的空。

四级标题:小四号粗楷体,顶格占一行。标题与题目之间空一个汉字的空。

四级标题下的分级标题的标题字号为五宋。

标题和正文中的英文字体均采用Times New Roman体,字号同标题字号。

7.装订顺序

①封面页:首页为封面,题名写在封面上;

②中文摘要和关键词页:摘要的字数在200至300字之间,关键词在3~8个之间;

③英文摘要和关键词页:根据中文摘要和关键词翻译;

④目录页:应有小节对应的页码,目录列出第3级标题;

⑤正文页;

⑥参考文献页;

⑦附录页。

8. .页码

设计总结报告的前面部分的中英文摘要页、目录页用小写ⅰ、ⅱ、ⅲ、ⅳ顺序编页。正文必须打上页码,页码格式为“第X页,共X页”;居中打印(5号宋体)。

以上内容摘自“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十二五规划”教材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技能训练(第2版)”(黄智伟编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1.1出版)

电子设计实验报告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

目录 1. 电子琴 (2) (1.1 )设计要求 (2) (1.2 )设计的作用. 目的 (2) (1.3 )设计的具体实现 (3) (1.4)心得体会、存在问题和进一步的改进意见等 (7) (1.5)附录 (8) (1.6 )参考文献 (9) (1.7 )附图 (9) 2. 温度控制电路 (10) 2.1 )设计要求 (10) (2.2 )设计的作用. 目的 (10) (2.3 )设计的具体实现 (10) (2.4)心得体会、存在问题和进一步的改进意见等12 (2.5)附录 (12) (2.6 )参考文献 (13) 3. ...................................................... 信号发生器13 (3.1 )设计要求 (13) (3.2 )设计的作用. 目的 (13) (3.3 )设计的具体实现 (14) (3.4)心得体会、存在问题和进一步的改进意见等 (17) (3.5)附录 (17) (3.6 )参考文献 (17) 4. ...................................................... 音频放大器18 (4.1 )设计要求 (18) (4.2 )设计的作用. 目的 (18) (4.3 )设计的具体实现 (18) 4.4)心得体会、存在问题和进一步的改进意见等 (21) (4.5) .......................................... 附录21

(4.6 )参考文献 (21) 简易电子琴设计报告 一.设计要求本设计是基于学校实验室的环境,根据实验室提供的实验条件来完成设计任务,设计一个简易电子琴。 (1).按下不同琴键即改变RC 值,能发出C 调的八个基本音阶,采用运算放大器构成振荡电路,用集成功放电路输出。 (2).选择电路方案,完成对确定方案电路的设计。计算电路元件参数并记录对应不同音阶时的电路参数值、元件选择、并画出总体电路原理图,阐述基本原理。(3).连接安装调试电路。 (4).写出设计总结报告。 二. 设计的作用、目的 1. 学会用仿真软件对设计的原理图进行仿真。培养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锻炼学生 自学软件的能力,通过查阅手册和文献资料,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2. 培养学生正确的设计思想,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科 学态度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3.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在理论计算、结构设计、工程绘图、查阅设计资料、标准 与规范的运用和计算机应用方面的能力得到训练和提高。

数字电子时钟实验报告材料

华大计科学院 数字逻辑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多功能数字钟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网络工程1班 姓名:刘群 学号: 1125111023 完成日期:2013-9

一、设计题目与要求 设计题目:多功能数字钟 设计要求: 1.准确计时,以数字形式显示时、分、秒的时间。 2.小时的计时可以为“12翻1”或“23翻0”的形式。 3.可以进行时、分、秒时间的校正。 二、设计原理及其框图 1.数字钟的构成 数字钟实际上是一个对标准频率 1HZ)进行计数的计数电路。由于计数的起始时间不可能与标准时间(如北京时间)一致,故需要在电路上加一个校时电路。图 1 所示为数字钟的一般构成框图。 图1 数字电子时钟方案框图

⑴多谐振荡器电路 多谐振荡器电路给数字钟提供一个频率1Hz 的信号,可保证数字钟的走时准确及稳定。 ⑵时间计数器电路 时间计数电路由秒个位和秒十位计数器、分个位和分十位计数器及时个位和时十位计数器电路构成。其中秒个位和秒十位计数器、分个位和分十位计数器为60 进制计数器。而根据设计要求,时个位和时十位计数器为24 进制计数器。 ⑶译码驱动电路 译码驱动电路将计数器输出的8421BCD 码转换为数码管需要的逻辑状态,并且为保证数码管正常工作提供足够的工作电流。 ⑷数码管 数码管通常有发光二极管(LED)数码管和液晶(LCD)数码管。本设计提供的为LED数码管。 2.数字钟的工作原理 ⑴多谐振荡器电路 555 定时器与电阻R1、R2,电容C1、C2 构成一个多谐振荡器,利用电容的充放电来调节输出V0,产生矩形脉冲波作为时钟信号,因为是数字钟,所以应选择的电阻电容值使频率为1HZ。 ⑵时间计数单元 六片74LS90 芯片构成计数电路,按时间进制从右到左构成从低位向高位的进位电路,并通过译码显示。在六位LED 七段显示起上显示

电子设计竞赛设计报告题

201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设计报告 开关电源模块并联供电系统(A题)

201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设计报告 开关电源模块并联供电系统(A题) 摘要 本次设计的开关电源模块并联供电系统由两个LM2596进行DC/DC变换,用8051单片机作主控芯片。输入DC 24V,输出DC 8.0V,额定输出功率为32W,采用对等互补均流方式进行电流自动分配输出,具有过流和短路保护功能,系统转换效率达到70%以上。 关键词:DC/DC变换,并联供电系统,开关电源 Abstract The design of the switching power supply module consists of two LM2596 in parallel power supply system for DC / DC converter, with 8051 as main chip. Input DC 24V, output DC 8.0V, the rated output power of 32W, the application of the complementary stream are automatically assigned to the current output, with over-current and short circuit protection, system conversion efficiency of 70%. Keywords: DC / DC converter, parallel power supply systems, power

单片机电子时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单片机电子时钟课程设 计实验报告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设计 总结报告 题目:单片机电子时钟(带秒表)的设计 设计人员:张保江江润洲 学号: 班级:自动化1211 指导老师:阮海容 目录 1.题目与主要功能要求 (2) 2.整体设计框图及整机概述 (3) 3.各硬件单元电路的设计、参数分析及原理说明 (3) 4.软件流程图和流程说明 (4) 5.总结设计及调试的体会 (10) 附录 1.图一:系统电路原理图 (11) 2.图二:系统电路 PCB (12) 3.表一:元器件清单 (13) 4.时钟程序源码 (14)

题目:单片机电子时钟的设计与实现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 课程设计的目的与意义在于让我们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我们综合运用电子课程中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性问题的能力。让我们对电子电路、电子元器件、印制电路板等方面的知识进一步加深认识,同时在软件编程、排错调试、焊接技术、相关仪器设备的使用技能等方面得到较全面的锻炼和提高,为今后能够独立完成某些单片机应用系统的开发和设计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课程设计的基本任务 利用89C51单片机最小系统,综合应用单片机定时器、中断、数码显示、键盘输入等知识,设计一款单片机和简单外设控制的电子时钟。 主要功能要求 最基本要求 1)使用MCS-51单片机设计一个时钟。要求具有6位LED显示、3个按键输入。 2)完成硬件实物制作或使用Pruteus仿真(注意位驱动应能提供足够的电流)。 3)6位LED数码管从左到右分别显示时、分、秒(各占用2位),采用24小时标准计时制。开始计时时为000000,到235959后又变成000000。 4)使用3个键分别作为小时、分、秒的调校键。每按一次键,对应的显示值便加1。分、秒加到59后再按键即变为00;小时加到23后再按键即变为00。在调校时均不向上一单位进位 (例如分加到59后变为00,但小时不发生改变)。 5) 软件设计必须使用MCS-51片内定时器,采用定时中断结构,不得使用软件延时法,也不得使用其他时钟芯片。 6)设计八段数码管显示电路并编写驱动程序,输入并调试拆字程序和数码显示程序。7)掌握硬件和软件联合调试的方法。 8)完成系统硬件电路的设计和制作。 9)完成系统程序的设计。 10)完成整个系统的设计、调试和制作。

西安交通大学电子线路设计实验报告

电子线路设计 实验报告 姓名: 班级:自动化 学号: 2015/12/10

PROTEL电子线路设计与仿真 一、实验目的 1、了解PROTEL电子线路设计软件的开发过程; 2、熟练使用PROTEL电子线路设计软件,会设计简单、常用的电子线路; 3、熟练掌握建立项目文件、建立原理图文件、绘制原理图、产生网络表、建立PCB 文件、绘制PCB线路图等基本技能;掌握绘制电路原理图的基本操作步骤和设计技 巧,掌握创建原理图元件的方法;理解PCB线路图参数设置的意义,掌握手动、自 动布局和布线的基本方法和设计技巧,掌握创建PCB元件的方法。 二、实验设备及编译环境 计算机一台,Protel DXP集成环境。 三、实验步骤 (1)建立项目文件 File->New design 设置工程名和存储路径后点击OK,进入下图界面。

(2)建立原理图文件 在Documents文件夹下,点击Schematic document创建原理图文件。 (3)绘制原理图 在库下有的元件直接添加到原理图中连线即可;对库中没有的元件需要自行创建,创建步骤如下: 1在Documents文件夹下,点击Schematic Library document创建原理图 库文件(Schematic library document); 2绘制元件边框和引脚,设置引脚名称和编号,然后添加至原理图中。 绘制元件8563 U2如图:

绘制好原理图后点击Tools->ERC检查无错误 绘制好的原理图如下: 最后对每个元件设置一个封装(Footprint): 电容C1,C2 二极管D7,D8

2017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设计报告

2017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简易水情检测系统(P题) 2017年8月12日

摘要 本设计的是简易水情检测系统以STC89C52芯片为核心,辅以相关的外围电路,设计了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水情检测系统。系统主要由5V电源供电。在硬件电路上在,用总线连接PH值传感器和水位传感器,通过传感器收集到的水情数据发送到单片机,单片机存储实时数据,并显示在12864LCD液晶屏上。在软件方面,采用C语言编程。通过对单片机程序设计实现对水情检测系统的水情数据的采集、显示和检测。 关键词:单片机最小系统;PH值传感器;水位传感器;AD模块 Abstract The design is a simple water regime detection system to STC89C52 chip as the core, supplemented by the relevant external circuit, designed to single-chip as the core of the water regime detection system. The system is powered by 5V power supply. In the hardware circuit, with the bus connection PH sensor and water level sensor, through the sensor to collect the water data sent to the microcontroller, single-chip storage of real-time data, and displayed on the 12864LCD LCD screen. In software, the use of C language programming. Through the single-chip program design to achieve the water regime detection system of water data collection, display and detection. Key words:single chip minimum system; PH value sensor; water level sensor; capacitance

2011-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实验报告

2011 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熟练掌握各种常用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2、熟悉LM324运放的典型参数及应用。 3、掌握PDF 资料的查询与阅读方法。 4、掌握电子设计与调试的基本流程及方法。 二、实验内容 设计要求: 使用一片通用四运放芯片LM324组成电路框图见图1,实现下述功能: 1. 使用低频信号源产生100.1sin 2()i U f t V =∏,f 0 =500Hz 的正弦波信号,加至 加法器输入端。 2. 自制三角波产生器产生T=0.5ms (±5%),V p-p =4V 的类似三角波信号1o u ,并加至加法器的另一输入端。 3. 自制加法器,使其输出电压U i2 = 10U i1+U o1。 4. 自制选频滤波器,滤除1o u 频率分量,得到峰峰值等于9V 的正弦信号2o u ,2o u 用示波器观察无明显失真。 5.将1o u 和2o u 送入自制比较器,其输出在1K Ω负载上得到峰峰值为2V 的输出电压3o u 。 方案论证与数值计算: 由于电源只能选用+12V 和+5V 两种单电源,由稳压电源供给,而

LM324N具有宽的单电源或双电源工作电压范围,单电源:3-30V,双电源:1.5V-15V,经过试验我们选择双电源供电,所以进行电源的搭建

三角波发生部分: 方案一: 三角波发生器电路按照由方波经过积分电路得到,需要两个放大器,不满足实验要求。 方案二: 利用RC充放电模拟三角波,通过两个电位器分别来调节周期和峰峰值至实验要求的值。达到合理利用现有资源高效达到要求的目的。因此我们采用方案二。题目要求三角波发生器产生的周期为T=0.5ms,Vpp=4V的类似三角波。我们由公式T=2*R14*C1*ln(1+2*R3/R15)另外运放1端输出电压设为U,则Uo1=(R15/(R15+R1))*U。选取电容为较常见的47nf , 计算得R1=2R14;R14=0-5K,所以取R1为0-10k;得到R15=0-10K; 加法器部分

数字电子钟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中北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专业 《电子线路及系统》课程设计任务书2016/2017 学年第一学期 学生姓名:张涛学号: 李子鹏学号: 课程设计题目:数字电子钟的设计 起迄日期:2017年1月4日~2017年7月10日 课程设计地点:科学楼 指导教师:姚爱琴 2017年月日 课程设计任务书

中北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专业 《电子线路及系统》课程设计开题报告2016/2017 学年第一学期 题目:数字电子钟的设计 学生姓名:张涛学号: 李子鹏学号:

指导教师:姚爱琴 2017 年 1 月 6 日 中北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通信工程专业 《电子线路及系统》课程设计说明书2016/2017 学年第二学期 题目:数字电子钟的设计 学生姓名:张涛学号: 李子鹏学号: 指导教师:姚爱琴 2017 年月日

目录 1 引言 (6) 2 数字电子钟设计方案 (6) 2.1 数字计时器的设计思想 (6) 2.2数字电路设计及元器件参数选择 (6) 2.2.2 时、分、秒计数器 (7) 2.2.3 计数显示电路 (8) 2.2.5 整点报时电路 (10) 2.2.6 总体电路 (10) 2.3 安装与调试 (11) 2.3.1 数字电子钟PCB图 (11) 3 设计单元原理说明 (11) 3.1 555定时器原理 (12) 3.2 计数器原理 (12) 3.3 译码和数码显示电路原理 (12) 3.4 校时电路原理 (12) 4 心得与体会 (12) 1 引言 数字钟是一种用数字电子技术实现时,分,秒计时的装置,具有较高的准确性和直观性等各方面的优势,而得到广泛的应用。此次设计数字电子钟是为了了解数字钟的原理,在设计数字电子钟的过程中,用数字电子技术的理论和制作实践相结合,进一步加深数字电子技术课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同时学会使用Multisim电子设计软件。 2数字电子钟设计方案 2.1 数字计时器的设计思想 要想构成数字钟,首先应选择一个脉冲源——能自动地产生稳定的标准时间脉冲信号。而脉冲源产生的脉冲信号地频率较高,因此,需要进行分频,使得高频脉冲信号变成适合于计时的低频脉冲信号,即“秒脉冲信号”(频率为1Hz)。经过分频器输出的秒脉冲信号到计数器中进行计数。由于计时的规律是:60秒=1分,60分=1小时,24小时=1天,就需要分别设计60进制,24进制计数器,并发出驱动信号。各计数器输出信号经译码器、驱动器到数字显示器,是“时”、“分”、“秒”得以数字显示出来。 值得注意的是:任何记时装置都有误差,因此应考虑校准时间电路。校时电路一般

电子线路CAD实验报告1

电子线路CAD实验报告 实验序号:1 实验名称:Altium Designer 基本操作实验日期:15.3.6 专业班级:13电信姓名:陈学颖成绩: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 了解AD 软件绘图环境,各个功能模块的作用,各个功能模块的作用,设置原理图 图纸环境的方法及元器件放置方法,灵活掌握相关工具和快捷方式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 1,熟悉软件的设计环境参数:常规参数、外观参数、透明效果、备份选项、项目面板 设置。 2,学习使用键盘和菜单实现图纸的放大或缩小。 3,创建一个新的PCB 项目,项目名为姓名.PrjPCB。 4,打开一个例子文件,观察统一的设计环境,进行标签的分类。 5,在上述工程中创建新文件,命名为实验1.sch.设置图纸大小为A4,水平放置,工作区颜色为233 号色,边框颜色为63 号色。 6,栅格设置:捕捉栅格为5mil,可视栅格为8mil。 7,字体设置:设置系统字体Tahoma、字号为8,带下划线。 8,标题栏设置:用特殊字符串设置制图者为Motorala、标题为“我的设计”,字体为华文彩云,颜色为221 号色。 9,新建原理图文件,命名为“模板.schdoc”,设计其标题栏,包括班级、姓名、学号。三.实验操作 1.在最上方菜单中选择文件—新建—PCB工程,然后新建一个PCB项目,然后将其保存为陈学颖.PrjPCB。 2.然后在最上方菜单中选择文件—新建—原理图,然后将其命名为实验1.sch。然后在原理图工具区单击鼠标右键,在选项中选择文档选项,将其设置为图纸大小为A4,水平放置,工作区颜色为233 号色,边框颜色为63 号色。同时将捕捉栅格设置为5mil,可视栅格设置为8mil。然后选择“更改系统字体”中设置系统字体为Tahoma、字号为8,带下划线。

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设计报告完整版

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设 计报告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2017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XXX控制系统(A/B/C题) 2017年8月12日

摘要(小四、宋体,300字以内) 关键词:脉宽;脉冲;数显;电容(小四、宋体)

XXX控制系统(A/B/C题) 【本科组】 一、系统方案 本系统主要由单片机控制模块、XXX模块、XXX模块、电源模块组成,下面分别论证这几个模块的选择。 1、主控制器件的论证与选择 单片机比较 方案一:采用传统的51系列单片机。 XXXXXX. 方案二:采用以增强型80C51内核的STC系列单片机 XXXXXX 通过比较,我们选择方案二。 方案一:采用在面包板上搭建简易单片机系统 在面包板上搭建单片机系统可以方便的对硬件做随时修改,也易于搭建,但是系统连线较多,不仅相互干扰,使电路杂乱无章,而且系统可靠性低,不适合本系统使用。 方案二:自制单片机印刷电路板 自制印刷电路实现较为困难,实现周期长,此外也会花费较多的时间,影响整体设计进程。不宜采用该方案。 方案三:采用单片机最小系统。 单片机最小系统包含了显示、矩阵键盘、A/D、D/A等模块,能明显减少外围电路的设计,降低系统设计的难度,非常适合本系统的设计。 综合以上三种方案,选择方案三。 2、XXXX的论证与选择 方案一:XXX。XXXX 方案二:XXX。XXXX 方案三:XXX。XXXX 综合以上三种方案,选择方案三。

3、控制系统的论证与选择 方案一:XXX。XXXX 方案二:XXX。XXXX 综合考虑采用XXXXX。 二、系统理论分析与计算 1、XXXX的分析 (1)XXX XXXX (2)XXX XXXX (3)XXX XXXX 2、XXXX的计算 (1)XXX XXXX (2)XXX XXXX (3)XXX XXXX 3、XXXX的计算 (1)XXX XXXX (2)XXX XXXX (3)XXX XXXX 三、电路与程序设计 1、电路的设计 (1)系统总体框图 系统总体框图如图X所示,XXXXXX 图X 系统总体框图

人竞赛抢答器实验报告

数电实验报告 姓名:侯婉思 专业:通信工程 班级:1111 学号: 指导老师:田丽娜 四人竞赛抢答器实验报告 一.前言 现今,形式多样、功能完备的抢答器已广泛应用于电视台、商业机构、学校、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组织中,它为各种知识竞赛增添了刺激性、娱乐性,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人们的业余生活。 对于抢答器我们大家都知道那是用于选手做抢答题时用的,选手进行抢答,抢到题的选手来回答问题。抢答器不仅考验选手的反应速度同时也要求选手具备足够的知识面和一定的勇气。选手们都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 本文介绍了一种用74系列常用集成电路设计的高分辨率的4路抢答器。该抢答器为全数字集成电路设计,具有分组数多、分辨率高等优点。该抢答器除具有基本的抢答功能外,还具有优先能力,定时及复位功能。主持人通过控制开关使抢答器达到复位的功能。 二.实验目的 1. 学习并掌握抢答器的工作原理及其设计方法 2. 熟悉各个芯片的功能及其各个管脚的接法。 3. 灵活运用学过的知识并将其加以巩固,发散思维,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的缜密。 三.设计任务与要求 1、设计任务 设计一台可供4名选手参加比赛的竞赛抢答器。选手抢答时,数码显示选手组号。 2.设计要求: 抢答器的基本功能: 1.设计一个智力抢答器,可同时供四名选手或四个代表队参加比赛,编号为一,二,三,四,各用一个抢答按钮,分别用四个按钮S0——S3表示。 2.给节目主持人设置一个控制开关,用来控制系统的清零(编号显示数码管清零)。 3.抢答器具有数据锁存和显示的功能,抢答开始后,若有选手按动抢答按钮,编号立即锁存,并在LED数码管上显示出选手的编号,此外,要封锁输入电路,实现优先锁存,禁止其他选手抢答,优先抢答选手的编号一直保持到主持人将系统清零为止。

单片机综合实验报告51电子时钟

一、实验内容: 设计一个数字时钟,显示范围为00:00:00~23:59:59。通过5个开关进行控制,其中开关K1用于切换时间设置(调节时钟)和时钟运行(正常运行)状态;开关K2用于切换修改时、分、秒数值;开关K3用于使相应数值加1调节;开关K4用于减1调节;开关K5用于设定闹钟,闹钟同样可以设定初值,并且设定好后到时间通过蜂鸣器发声作为闹铃。 选做增加项目:还可增加秒表功能(精确到0.01s)或年月日设定功能。 二、实验电路及功能说明 1602显示器电路(不需接线) 电子音响电路 按键说明: 按键键名功能说明 K1 切换键进入设定状态 K2 校时依次进入闹钟功能是否启用,闹钟时,分秒, 年,月,日及时间时,分,秒的设置,直到退出 设置状态 K3 加1键调整是否起用闹钟和调节闹钟时,分,秒, 年,月,日,时间的时,分,秒的数字三、实验程序流程图:

四、实验结果分析 定时程序设计: 单片机的定时功能也是通过计数器的计数来实现的,此时的计数脉冲来自单片机的内部,即每个机器周期产生一个计数脉冲,也就是每经过1个机器周期的时间,计数器加1。如果MCS-51采用的12MHz晶体,则计数频率为1MHz,即每过1us的时间计数器加1。这样可以根据计数值计算出定时时间,也可以根据定时时间的要求计算出计数器的初值。MCS-51单片机的定时器/计数器具有4种工作方式,其控制字均在相应的特殊功能寄存器中,通过对特殊功能寄存器的编程,可以方便的选择定时器/

计数器两种工作模式和4种工作方式。 定时器/计数器工作在方式0时,为13位的计数器,由TLX(X=0、1)的低5位和THX的高8位所构成。TLX低5位溢出则向THX进位,THX计数溢出则置位TCON中的溢出标志位TFX. 当定时器/计数器工作于方式1,为16位的计数器。本设计师单片机多功能定时器,所以MCS-51内部的定时器/计数器被选定为定时器工作模式,计数输入信号是内部时钟脉冲,每个机器周期产生一个脉冲使计数器增1。 实时时钟实现的基本方法: 这次设计通过对单片机的学习、应用,以A T89S51芯片为核心,辅以必要的电路,设计了一个简易的电子时钟,它主要通过51单片机综合仿真实验仪实现,通过1602能够准确显示时间,调整时间,它的计时周期为24小时,从而到达学习、设计、开发软、硬件的能力。主要实现功能为显示时间,时间校准调时(采用手动按键调时),闹铃功能(设置定时时间,到点后闹铃发出响声)。通过键盘可以进行校时、定时。闹铃功能使用I/O 口定时翻转电平驱动的无源蜂鸣器。本文主要介绍了工作原理及调试实现。 四个按键K1、K2、K3、K4、一个蜂鸣器。 1602显示时钟、跑表。 时钟的最小计时单位是秒,但使用定时器的方式1,最大的定时时间也只能达到131ms。我们可把定时器的定时时间定为50ms。这样,计数溢出20次即可得到时钟的最小计时单位:秒。而计数20次可以用软件实现。 秒计时是采用中断方式进行溢出次数的累积,计满20次,即得到秒计时。从秒到分,从分到时是通过软件累加并进行比较的方法来实现的。要求每满1秒,则“秒”单元中的内容加1;“秒”单元满60,则“分”单元中的内容加1;“分”单元满60,则“时”单元中的内容加1;“时”单元满24,则将时、分、秒的内容全部清零。 实时时钟程序设计步骤: 先对系统进行初始化,如:LCD1602初始化,DS1302初始化等,然后才能进入主显示模块,即可在LCD1602上看到相应的信息。对于LCD1602的初始化,主要是对开启显示屏,清屏,设置显示初始行等操作。DS1302的初始化主要是先开启写功能,然后写入一个初始值。 本系统采用的是LCD1602液晶显示器,由于其是本身带有驱动模块的液晶屏,所以对于LCD1602操作程序可分为开显示、设置显示初始行、写数据和清屏等部分。LCD1602的写命令程序和写数据程序分别以子程序的形式写在程序里,以便主程序中的调用。 (1)选择工作方式,计算初值; (2)采用中断方式进行溢出次数累计; (3)计时是通过累加和数值比较实现的; (4)时钟显示缓冲区:时钟时间在方位数码管上进行显示,为此在内部RAM中要设置显示缓冲区,共6个地址单元。显示缓冲区从左到右依次存放时、分、秒数值; (5)主程序:主要进行定时器/计数器的初始化编程,然后反复调用显示子程序的方法等待中断的到来; (6)中断服务程序:进行计时操作; (7)加1子程序:用于完成对时、分、秒的加操作,中断服务程序在秒、分、时加1时共有三种条调用加1子程序,包括三项内容:合字、加1并进行十进制调整、分字。 程序说明: 按K1按键进入设定状态 按K2,依次进入闹钟功能是否启用,闹钟时,分秒,年,月,日及时间时,分,秒的设置,直到退出设置状态按K3,调整是否起用闹钟和调节闹钟时,分,秒,年,月,日,时间的时,分,秒的数字 LCD第二排中间显示小喇叭,表示启用闹钟功能,无则禁止闹钟功能(可在调整状态进行设置)正常状态,LCD上排最前面显示自定义字符,LCD下排最前面闪动"_" 设置状态,LCD上排最前面显示"P",下排最前面在设置闹钟时间时显示"alarm_",其它状态显示

电子线路设计与制作实验报告

电子线路设计与制作 实验报告 班级:电信12305班 指导老师:朱婷 小组成员:张壮安剑锋罗杰杨康熊施任务分工:1.张壮实验报告的撰写 2.安剑锋检查元件及整理 3.罗杰电路的焊接 4.杨康元器件的保管及测试 5.熊施协助电路的焊接 2014年11月14日

项目一:红外线电路设计 一、电路工作原理 常用的红外线遥控系统一般分发射和接收两个部分。发射部分的主要元件为红外发光二极管。它实际上是一直特殊的发光二极管,由于其内部材料不同于普通发光二极管,因而在其两端施加一定电压时,它便发出的红外线而不会死可见光。 接收部分的红外接收管是一种光敏二极管。在实际应用中要给红外线接收二极管加反向偏压,它才能正常工作,亦即红外线接收二极管在电路中应用时是反向运用,这样才能获得较高的灵敏度。红外线二极管一般有圆形和方形两种。 二、电路原理图设计

课题名称元件数量备注 红外线发射——接收模拟 电路红外线发射管 1 红外线接收管 1 发光二极管 1 运放uA741 1 20K可调电位器 1 100Ω电阻 1 10kΩ电阻 1 330Ω电阻 1 元件清单表 三、电路设计与调试 (1)各小组从指导老师那里领取元器件,分工检测元器件的性能。(2)依据电路原理图,各小组讨论如何布局,最后确定一最佳方案在洞洞板上搭建红外线发射\接收电路图。 (3)检查电路无误后,从信号发生器送入适应电压。 (4)调节可调电阻R3的阻值,观察发光二极管LED是否出现闪烁现象,如果出现说明有发射和接收,如果没有检查电路。(5)实验完毕,记录结果,并写实验报告。

四、实验注意事项 (1)发光二极管的电流不能天大(小于200mA);(2)在通电前必须检查电路无误后才可; (3)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电压峰峰值1.5~2.5V。 项目二:定时电路的设计一、电路原理图与工作原理

电子设计大赛报告设计书

设计项目:模拟路灯控制系统 学校:辽宁工程技术大学电气与控制工程学院参赛人员:高庆 吴琨 王立强

目录 第一章前言 1 第二章方案论证与论证 2 一系统结构综述 4 二系统结构示意图 5 第三章硬件设计 5 一89C52单片机简述 6 二电源模块设计7 三恒流源电路设计7 四案件及显示模块7 五时钟电路设计8 六光电对射传感器模块设计 8 七比较电路模块设计9 八DA转换模块设计10 九交通状况检测模块设计10 十路灯故障检测及报警模块设计 10 第四章系统软件设计 一系统软件设计综述11 二各模块软件部分分述 12 14 15 第七章参考文献16

模拟路灯控制系统(I题) 【高职高专组】 摘要: 本文介绍了基于STC89C52单片机的模拟路灯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过程,通过交通情况自动调节检测,路灯故障检测及报警检测,环境明暗变化检测,定时开关模块的设计控制以实现题目要求。整个系统的电路结构简单,可靠性能高。实验测试结果满足要求,本文着重介绍系统的硬件及软件设计部分。 采用的技术主要有: (1)通过软件编程控制定时开关灯时间,报警检测; (2)光电传感器的有效应用; (3)LM311比较器的有效应用; (4)新型时钟芯片DS12C877的有效应用。 关键词: 80C52单片机,光电传感器,路灯控制,亮度调节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TC89C52 based on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simulation street lamp control system design and realization process, through the traffic situation automatic adjustment test, street lamp fault detection and alarm test, light and shade environment change detection, timer switch module design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topic request. The whole system of the circuit structure simple, reliable performance is high. The test results meet the requirement,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hardware and software of the system design part. The technique to be used mainly has: 1. Through software programming control timing open to turn off the lights time, alarm detection; 2. Effective application of the photoelectric sensor; 3. LM393 comparator effective application; 4. New clock chip DS12C877 effective application. Key words: 80 C52, photoelectric sensor, street lamp control, brightness to adjust

微弱信号检测装置(实验报告)剖析

2012年TI杯四川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 微弱信号检测装置(A题) 【本科组】

微弱信号检测装置(A题) 【本科组】 摘要:本设计是在强噪声背景下已知频率的微弱正弦波信号的幅度值,采用TI公司提供的LaunchPad MSP430G2553作为系统的数据采集芯片,实现微弱信号的检测并显示正弦信号的幅度值的功能。电路分为加法器、纯电阻分压网络、微弱信号检测电路、以及数码管显示电路组成。当所要检测到的微弱信号在强噪音环境下,系统同时接收到函数信号发生器产生的正弦信号模拟微弱信号和PC机音频播放器模拟的强噪声,送到音频放大器INA2134,让两个信号相加。再通过由电位器与固定电阻构成的纯电阻分压网络使其衰减系数可调(100倍以上),将衰减后的微弱信号通过微弱信号检测电路,检测电路能实现高输入阻抗、放大、带通滤波以及小信号峰值检测,检测到的电压峰值模拟信号送到MSP430G2553内部的10位AD 转换处理后在数码管上显示出来。本设计的优点在于超低功耗 关键词:微弱信号MSP430G2553 INA2134 一系统方案设计、比较与论证 根据本设计的要求,要完成微弱正弦信号的检测并显示幅度值,输入阻抗达到1MΩ以上,通频带在500Hz~2KHz。为实现此功能,本设计提出的方案如下图所示。其中图1是系统设计总流程图,图2是微弱信号检测电路子流程图。 图1系统设计总流程图 图2微弱信号检测电路子流程图

1 加法器设计的选择 方案一:采用通用的同相/反相加法器。通用的加法器外接较多的电阻,运算繁琐复杂,并且不一定能达到带宽大于1MHz,所以放弃此种方案。 方案二:采用TI公司的提供的INA2134音频放大器。音频放大器内部集成有电阻,可以直接利用,非常方便,并且带宽能够达到本设计要求,因此采用此方案。 2 纯电阻分压网络的方案论证 方案一:由两个固定阻值的电阻按100:1的比例实现分压,通过仿真效果非常好,理论上可以实现,但是用于实际电路中不能达到预想的衰减系数。分析:电阻的标称值与实际值有一定的误差,因此考虑其他的方案。 方案二:由一个电位器和一个固定的电阻组成的分压网络,通过改变电位器的阻值就可以改变其衰减系数。这样就可以避免衰减系数达不到或者更换元器件的情况,因此采用此方案。 3 微弱信号检测电路的方案论证 方案一:将纯电阻分压网络输出的电压通过反相比例放大电路。放大后的信号通过中心频率为1kHz的带通滤波器滤除噪声。再经过小信号峰值电路,检测出正弦信号的峰值。将输出的电压信号送给单片机进行A/D转换。此方案的电路结构相对简单。但是,输入阻抗不能满足大于等于1MΩ的条件,并且被测信号的频率只能限定在1kHz,不能实现500Hz~2KHz 可变的被测信号的检测。故根据题目的要求不采用此方案。 方案二:检测电路可以由电压跟随器、同相比例放大器、带通滤波电路以及小信号峰值检测电路组成。电压跟随器可以提高输入阻抗,输入电阻可以达到1MΩ以上,满足设计所需;采用同相比例放大器是为了放大在分压网络所衰减的放大倍数;带通滤波器为了选择500Hz~2KHz的微弱信号;最后通过小信号峰值检测电路把正弦信号的幅度值检测出来。这种方案满足本设计的要求切实可行,故采用此方案。 4 峰值数据采集芯片的方案论证 方案一:选用宏晶公司的STC89C52单片机作为。优点在于价格便宜,但是对于本设计而言,必须外接AD才能实现,电路复杂。

数字时钟设计实验报告

电子课程设计 题目:数字时钟

数字时钟设计实验报告 一、设计要求: 设计一个24小时制的数字时钟。 要求:计时、显示精度到秒;有校时功能。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设计。 发挥:增加闹钟功能。 二、设计方案: 由秒时钟信号发生器、计时电路与校时电路构成电路。 秒时钟信号发生器可由振荡器与分频器构成。 计时电路中采用两个60进制计数器分别完成秒计时与分计时;24进制计数器完成时计时;采用译码器将计数器的输出译码后送七段数码管显示。 校时电路采用开关控制时、分、秒计数器的时钟信号为校时脉冲以完成校时。 三、电路框图: 图一 数字时钟电路框图 四、电路原理图: (一)秒脉冲信号发生器 秒脉冲信号发生器就是数字电子钟的核心部分,它的精度与稳定度决定了数字钟的质量。由振荡器与分频器组合产生秒脉冲信号。 ? 振荡器: 通常用555定时器与RC 构成的多谐振荡器,经过调整输出1000Hz 脉冲。 ? 分频器: 分频器功能主要有两个,一就是产生标准秒脉冲信号,一就是提供功能 扩展电路所需要的信号,选用三片74LS290进行级联,因为每片为1/10分频器,三片级联好获得1Hz 标准秒脉冲。其电路图如下: 译码器 译码器 译码器 时计数器 (24进制) 分计数器 (60进制) 秒计数器 (60进制) 校 时 电 路 秒信号发生器

图二秒脉冲信号发生器 (二)秒、分、时计时器电路设计 秒、分计数器为60进制计数器,小时计数器为24进制计数器。 ?60进制——秒计数器 秒的个位部分为逢十进一,十位部分为逢六进一,从而共同完成60进制计数器。当计数到59时清零并重新开始计数。秒的个位部分的设计:利用十进制计数器CD40110设计10进制计数器显示秒的个位。个位计数器由0增加到9时产生进位,连在十位部计数器脉冲输入端CP,从而实现10进制计数与进位功能。利用74LS161与74LS11设计6进制计数器显示秒的十位 ,当十位计数器由0增加到5时利用74LS11与门产生一个高电平接到个位、十位的CD40110的清零端,同时产生一个脉冲给分的个位。其电路图如下: 图三60进制--秒计数电路 ?60进制——分计数电路 分的个位部分为逢十进一,十位部分为逢六进一,从而共同完成60进制计数器。当计数到59时清零并重新开始计数。秒的个位部分的设计:来自秒计数电路的进位脉冲使分的个位加1,利用十进制计数器CD40110设计10进制计数器显示秒的个位。个位计数器由0

通信电子线路实验报告解析

LC与晶体振荡器 实验报告 班别:信息xxx班 组员: 指导老师:xxx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电容三点式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的基本电路及其工作原理。 2)、比较静态工作点和动态工作点,了解工作点对振荡波形的影响。 3)、测量振荡器的反馈系数、波段复盖系数、频率稳定度等参数。 4)、比较LC 与晶体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 二、实验预习要求 实验前,预习教材:“电子线路非线性部分”第3章:正弦波振荡器;“高频电子线路”第四章:正弦波振荡器的有关章节。 三、实验原理说明 三点式振荡器包括电感三点式振荡器(哈脱莱振荡器)和电容三点式振荡器(考毕兹振荡器),其交流等效电路如图1-1。 1、起振条件 1)、相位平衡条件:X ce 和X be 必 需为同性质的电抗,X cb 必需为异性质 的电抗,且它们之间满足下列关系: 2)、幅度起振条件: 图1-1 三点式振荡器 式中:q m ——晶体管的跨导, F U ——反馈系数, A U ——放大器的增益, LC X X X X Xc o C L ce be 1 |||| )(= -=+-=ω,即)(Au 1 * 'ie L oe m q q q Fu q ++ >

q ie——晶体管的输入电导, q oe——晶体管的输出电导, q'L——晶体管的等效负载电导, F U一般在0.1~0.5之间取值。 2、电容三点式振荡器 1)、电容反馈三点式电路——考毕兹振荡器 图1-2是基本的三点式电路,其缺点是晶体管的输入电容C i和输出电容Co对频率稳定度的影响较大,且频率不可调。 L1L1 (a)考毕兹振荡器(b)交流等效电路 图1-2 考毕兹振荡器 2)、串联改进型电容反馈三点式电路——克拉泼振荡器 电路如图1-3所示,其特点是在L支路中串入一个可调的小电容C3,并加大C1和C2的容量,振荡频率主要由C3和L决定。C1和C2主要起电容分压反馈作用,从而大大减小了C i和C o对频率稳定度的影响,且使频率可调。

数字时钟设计实验报告

数字时钟设计实验报告

电子课程设计题目:数字时钟

数字时钟设计实验报告一、设计要求: 设计一个24小时制的数字时钟。 要求:计时、显示精度到秒;有校时功能。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设计。 发挥:增加闹钟功能。 二、设计方案: 由秒时钟信号发生器、计时电路和校时电路构成电路。 秒时钟信号发生器可由振荡器和分频器构成。 计时电路中采用两个60进制计数器分别完成秒计时和分计时;24进制计数器完成时计时;采用译码器将计数器的输出译码后送七段数码管显示。 校时电路采用开关控制时、分、秒计数器的时钟信号为校时脉冲以完成校时。 三、电路框图:

图一 数字时钟电路框图 四、电路原理图: (一)秒脉冲信号发生器 秒脉冲信号发生器是数字电子钟的核心部分,它的精度和稳定度决定了数字钟的质量。由振荡器与分频器组合产生秒脉冲信号。 ? 振荡器: 通常用555定时器与RC 构成的多谐振荡器,经过调整输出1000Hz 脉冲。 ? 分频器: 分频器功能主要有两个,一是产生标准秒脉冲信号,一是提供功能 扩展电路所需要的信号,选用三片74LS290进行级联,因为每片为1/10分频器,三片级联好获得1Hz 标准秒脉冲。其电路图如下: 图二 秒脉冲信号发生器 译译译时计 分计秒计 校 时 电 路 秒信号发生器

(二)秒、分、时计时器电路设计 秒、分计数器为60进制计数器,小时计数器为24进制计数器。 ?60进制——秒计数器 秒的个位部分为逢十进一,十位部分为逢六进一,从而共同完成60进制计数器。当计数到59时清零并重新开始计数。秒的个位部分的设计:利用十进制计数器CD40110设计10进制计数器显示秒的个位。个位计数器由0增加到9时产生进位,连在十位部计数器脉冲输入端CP,从而实现10进制计数和进位功能。利用74LS161和74LS11设计6进制计数器显示秒的十位,当十位计数器由0增加到5时利用74LS11与门产生一个高电平接到个位、十位的CD40110的清零端,同时产生一个脉冲给分的个位。其电路图如下: 图三60进制--秒计数电路 ?60进制——分计数电路 分的个位部分为逢十进一,十位部分为逢六进一,从而共同完成60进制计数器。当计数到59时清零并重新开始计数。秒的个位部分的设计:来自秒计数电路的进位脉冲使分的个位加1,利用十进制计数器CD40110设计10进制计数器显示秒的个位。个位计数器由0增加到9时产生进位,连在十位部计数器脉冲输入端CP,从而实现10进制计数和进位功能。利用74LS161和74LS11设计6进制计数器显示秒的十位,当十位计数器由0增加到5时利用74LS11与门产生一个高电平接到个位、十位的CD40110的清零端,同时产生一个脉冲给时的个位。其电路图如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