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单元 观察与测量

第五单元 观察与测量

第五单元 观察与测量
第五单元 观察与测量

第五单元检测题

一、填空题。

1、在观察研究时,我们通常要用到人体的感觉器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体所以的感官中,_______从周围世界中获得的信息最多。

3、为了观察得更加精确,我们有时要借助一定的_______。

4、不同的测量工具其测量的内容不同,天平是用来测量_______的工具;量筒是用来测量_______的工具。

5、记录物体不同的量要使用不同的单位,质量的单位通常有_______,体积的单位通常是_______;长度的单位通常是_______。

5、为了将邮票上的细小花纹都看清楚,我们可借助____或____进行观察。

二、选择题。

1、下列仪器可以用来测量高度的是()A.尺子 B.秒表 C.量筒 D.天平

2、我们的感官可以从外界感知很多信息,其中主要是由眼睛感知的是() A.老师抑扬顿挫的讲课声 B.天空中美丽的彩虹 C.冷热适宜的温水D.味道鲜美的鱼汤

3、量筒用来测量() A.液体 B.固体的体积 C.气体的体积 D.所有物质的体积

4、古代的刻漏是用来测量()的工具。 A.时间 B.气温 C.体积 D.气压

5、不同工具其测量的内容也不同,下面用来测量体温的工具是() A.气温计 B.气压计 C.体温计 D.血压计

6、珠峰的高度经过了很多次的测量,其中2005年所测得的珠峰的高度是()

A.8848.13米B.8844.43米C.8816.16米D.8859.19米

7、下面的单位属于质量单位的是() A.千克 B.米 C.牛顿 D.分钟

8、弹簧秤所测量的内容是() A.重力 B.质量 C.体积 D.面积

9、观察就是()A.随便看看 B.用眼睛看 C.有目的地看并记录 D.看到什么都记下

10、观察大树的粗细可以用()A.放大镜 B.量筒 C.绳子和尺

11、在生活中我们常常接触到这样的语言“小芳家这个月一共用了3方水”,这里的“方”是()的单位。

A.质量 B.体积 C.长度 D.速度

11、下图中,度数方法正确的是()。

A.质量B.体积C.长度D.速度

12、下图中,度数方法正确的是()。

13、测量力的大小,可以用() A.握力计 B.秒表 C.电子秤 D.量筒

三、判断题。

1、观察不太了解的气体时,绝不能直接用鼻子闻,以免有毒气体对我们产生伤害。()

2、要准确地比较出物体的多少,光凭眼睛看是不行的。()

3、水没有固定的形状,所以无法比较水的多少。()

4、要想准确知道两杯水的多少,应该用量筒测量。()

5、对于一种液体缺乏了解时,不能轻易尝或闻。()

6、因为眼睛从外界获取的信息最多,所以我们要重点保护好眼睛,其他感官不重要,不需要保护。()

7、使用工具进行观察比我们感官的感知更准确。()

8、厘米是长度的单位,平方米是面积的单位,千克是重力的单位。()

9、不规则物体的体积无法用公式进行计算,也无法用工具进行测量。()

10、在一些特定的条件下,我们可以采用估算的方法。()

四、连线题。

把测量的内容与所用的计量单位用线连接起来。

速度米

身高千克

力米/秒

质量牛顿

五、识图题。

1、如图所示:该量筒每个小格表示多少毫升?液体的体积数是多少?

2、三位同学用量筒测液体体积时,度数情况如图所示,其中哪位同学的读数正确?量筒中液体体积为多少毫升?

3、用量筒和水测量一个形状不规则的小石子体积,情况如图所示:则该小石子的体积是多少毫升?

六、简答题。

1、列举一些常用的测量工具,并说出每种工具的测量内容。

天平(电子秤):测量物体的质量;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量筒(量杯):测量液体的体积;秒表:测量时间的长短;

气压表:测量大气压;身高体重计:测量身高和体重。

2、列举古代的计时方法和计时仪器有哪些?

有刻度的蜡烛、沙漏、漏刻

3、读取量筒内的液体体积数时要注意什么问题?

①看清量筒(杯)的单位,了解它的最大刻度和最小刻度。②测量时把量筒(杯)放在水平台面上。③读书时视线应与凹形水面的底部相平。

七、探究题。

1、如何测量一棵大树树干的周长?请说明具体做法。

答:用一根绳子绕大树一周,在绳子的相接处记上记号,然后将绳子拉直,用米尺测量两个记号之间的长度,则这个长度就是大树的周长。

2、如何测量一个不规则铁块的体积?请说明具体做法。

答:在一个水槽中放入一个烧杯,在烧杯中注满水,将铁块放入烧杯中,烧杯中的水溢出流到水槽里,再将水槽中收集到的水倒入量筒中测量体积,则这些水的体积就是铁块的体积。

3、如何测量一颗黄豆粒的大约重量。请说明具体做法。

答:用托盘天平或电子秤称10粒或20粒黄豆的质量,然后运用数学知识,用这个质量除以10或者20,所得的质量即是1粒黄豆的大约质量。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测试卷 一、填一填。(33分) 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和()。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2.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跑道长200() 舞台的面积约80() 教室地面的面积是56() 乒乓球台的面积是418() 小芳家阳台的面积大约是8()数学课本封面大小约4()。 3.换算。 1500平方分米=()平方米8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60平方米=()平方分米7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3000平方分米=()平方米90000平方厘米=()平方米 4.在()里填上“>”“<”或“=”。 5平方米()50000平方厘米2平方米()250平方厘米 84000平方分米()84平方米600平方厘米()6平方分米 900平方厘米()9平方米80平方分米()8平方米 5.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30平方分米,长是6分米,宽是()分米。 6.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8分米,它的周长是( ),面积是()。 7.一幅十字绣长28厘米,宽20厘米,它的周长是()厘米,面积是()平方厘米。 8.王叔叔每天早上绕着一个边长是30米的正方形草坪慢走5圈。王叔叔每天慢走()米,这块正方形草坪的占地面积是()平方米。 9.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把下列面积填入( )里。 600平方厘米5平方米8平方分米900平方分米 ( )<( )<( )<( ) 二、判断。(10分) 1.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不需要统一的面积单位来测量。() 2.长度单位比面积单位小。() 3.正方形的边长增加2倍,它的面积也增加2倍。( ) 4.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是长×宽,周长公式是长+宽×2。( ) 5.两个面积相等的正方形,它们的周长也一定相等。( ) 三、选一选。(10分) 1.如右图,甲、乙两部分的面积相比较,()。 A. 甲>乙 B. 甲<乙 C. 甲=乙 2.18厘米和18平方厘米相比较,()。 A.18厘米大 B. 18平方厘米大 C. 无法比较 3.王红沿着长是300米、宽是200米的长方形操场跑了一圈,王红跑了()。 A. 400平方米 B. 500米 C. 1000米 4.用24个相同的正方形拼成不同形状的长方形,它们的()一定相等。 A. 长和宽 B. 周长 C. 面积 5.一块桌布长3米,宽40分米,这副窗帘的面积是()平方米。 A. 120 B. 12 C. 10 四、计算下面各图形的面积和周长(单位:分米)。(12分) 1.算一算 (1)(4分)(2)(4分)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 单元学习目标: 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3、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4、通过以上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学习重点: 从正面、侧面上观察简单物体的形状。 学习难点: 感知对称现象,能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学习准备: 蜻蜓图、叶图、蝴蝶图、脸谱图、镜子。 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观察物体 学习内容:教材P67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能。 2、通过观察、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学习重难点: 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学习准备:课件,玩具汽车,飞机。将小组同学调整为不同方向的位置。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小朋友,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上课前,老师先给大家讲个小故事。有两只蚂蚁,有一天他们打算去看看牛是什么样的,于是啊,他们就出发了,一只蚂蚁爬到了牛蹄上,说:“牛长得和碗差不多大小。”另一只蚂蚁爬到了牛角上,说:“不对,牛是弯弯的,和黄瓜差不多长。” 小朋友,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 预计学生回答: 他们看得不全面,他们只看到牛的一部分。 是啊,这两只小蚂蚁只看到牛的一部分,所以都说不出牛的全貌。 二、观察物体,探索新知 1、要了解一样物体,需要全面地去观察,今天咱们一起来学习全面地怎样观察物体。 2、小组合作观察 请同学们在自己的位置上观察桌面上的小恐龙(没有统一学具,就买统一的玩具)然后说一说,你看到的是恐龙的什么部位。 3、汇报: 你看到的是那个部分?你是坐在什么位置观察到的?其他小组和他看到一样的小朋友请起立。谁看到和他看到的是不一样的。 4、课件出示: 小朋友真仔细观察得真仔细。这有几个小朋友看到的场景,你能说说他们分别是从那个角度观察的吗? 5、通过观察小恐龙,你发现了什么? 站在不同的位置,我们看到的都可能不一样的。 三、分层练习,巩固提高 1、观察书本 请同学们把书四本合放。一会根据老师出示的画片,想一想应该是从那

厦门市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单元检测(包含答案解析)

厦门市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单元检测(包含答案解 析) 一、选择题 1.按照如图所示的表示方法,右图由7个立方体叠加的几何体,从正面观察,可以画出的平面图形是() A. B. C. D. 2.观察下边的物体,图()是从上面看到的。 A. B. C. 3.看到的茶杯是什么样子? A. B. 4.越接近中午,太阳照射树的影子()。 A. 越短 B. 越长 C. 没有变化

5.图形,从左面看到的是( )。 A. B. C. 6.如图,水杯从上往下看到的图形是()。 A. B. C. 7.是天天10岁的生日蛋糕,从前面看它的形状是( )。 A. B. C. 8. 上面一栋房子,四个同学从四个方向观察到的分别是: 判断一下,下面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 A. 这座房子有3个窗户,1个门。 B. 这座房子的窗户都在屋子的正面和背面。 C. 门在屋子的正面。 D. 房子的背面有一个窗户。 9.哪一个是小红从正上方看到的小轿车的形状?( )

A. B. C. 10.这两幅凳子图中哪一幅是从“侧面偏上"观察得到的?( ) A. B. 11.看看这两幅图: 哪一幅是远距离所看到的?() A. B. 12.从上面看,看到的形状是() A. B. C. 二、填空题 13.下面的图分别从哪个方向看到的?(填序号)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4.观察,从________面看到的是,从________面看到的是,从________面 看到的是。 15.下面三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把他们的编号填在图片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

第五单元教案(9)第五单元观察物体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 1.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一个简单物体形状。 2.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个一个简单的几何物体形状。 3.在已有的观察物体经验的基础上用推理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 置看到的简单物体形状,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几何物体形状。 2?能解决简单的问题,发展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通过经历观察、操作、想像等活动,初步掌握全面、正确观察物体的 基本方法。 4?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初步形成全面看待事物的意识。 三.教学课时:2课时 第1课时观察物体 教学内容:P68例1 教学目标: 1.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能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通过观察、操作、想像等活动,初步掌握全面、正确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 3.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初步形成全面看待事物的意识。教学重点: 掌握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到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准备:照片,布娃娃,玩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出示照片,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 师:大家看,猜一猜这是什么?

先出示第一张图片,猜完后出示第二张,再猜;最后出示第三张 【设计意图】:感受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初步形成全面看待事物的意识。 2.以教室照引入课题 师:大家喜欢拍照吗?这是我拍的咱们教室的照片。 出示教室的前后两张照片,让大家观察。 出示问题: 哪一张是老师站在教室前面拍的? 哪一张是老师站在教室后面拍的? 你是怎么知道的?你是从什么地方看出来的? 独立思考后和同桌小声地说一说你的答案。 师:我拍的是同一间教室,站的位置不同,拍出的照片也不同。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探讨研究的内容:从不同的方位观察物体。 板书:观察物体 二?探究新知 1、指导观察。 出示并介绍手中的布娃娃。 师:下面我们从前面、后面、左侧面、右侧面来观察布娃娃,请大家看老师是怎样观察的。(边说边示范)我先从前面观察,(站在布娃娃的前面看)看到的是什么呢?(出示看到的照片);我从后面观察,(站到她的后面)看到的是这样的,(出示照片);现在我从左侧面观察,左侧指的是自己的左侧,(老师从左面走过去,观察),看到的是这个样子(出示照片),从右侧观察,看到的是这样的(出示照片) 2.独自观察 8人为一小组,将准备好的玩具发给各组,2人为一对,请4对同学分别坐在玩具的四周,目光正对着它,说说你们看到的玩具是什么样的。 学生交流后,老师总结:看来从不同位置看到的是不一样的。 3.换位观察

最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练习题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 【例1】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圆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什么?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根据从一个面观察得到的图形来确定立体图形的形状。解答时先明确的是,从一个方向观察物体是不能确定物体的形状的,所以,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圆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圆柱,也可能是圆锥或球等其他立体图形。 解答:可能是球也可能是圆柱等其他立体图形。 【例2】静静看到一个立体图形是下面的样,猜一猜,她看到的图形是()。 从正面看从侧面看从上面看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根据从三个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图形确定物体的形状。根据从正面和侧面看到的图形是长方形,从上面看到的是正方形可以推断出这个立体图形是长方体。 解答:长方体。 【例3】五角星各在大正方体的哪个面?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从不同的方向观察同一物体。解答时要抓住五角星在每个面中方格的位置来进行解答。左图五角星在左上角的第一个方格中,可以得出是从前面看到的;中图五角星在右中间的方格中是从上面看到的,右图五角星在中间的方格中是从右面看到的。 解答:前面上面右面 【例4】一个物体,从正面和侧面看到的形状都是,这个物体最少要用多少个小正方体拼成?动手摆一摆。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根据两个面看到的图形判断立体图形。因为从正面和侧面看

到的形状都是,所以至少一行摆2个正方体,然后把其中的一个向后平移一行,则即可满足条件,如下图。 解答:至少需要2个小正方体。 【例5】有一个正方体,每个面上分别写有数字1,2,3,4,5,6,有三个人从不同角度观察,结果如图,这个正方体上每个数字的对面是什么数?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利用分析和排除法解答小正方体数字相对的面问题。解题的关键是按照相邻的面上的数字和所给图形得到相对面的数字。由图一和图二可看出看出1的相对面是5,再由图二和图三可看出看出3的相对面是6,从而2的相对面是4。 解答:数字1面对数字5面,数字3对6,数字2对4。 作者留言: 非常感谢!您浏览到此文档。为了提高文档质量,欢迎您点赞或留言告诉我文档的不足之处,以便于对该文档进行完善优化,在此本人深表感谢!祝您天天快乐!

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具有活动性、过程性和体验性的特点。主要是通过学生亲身观察,体验“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结果可能是不同的”,以及两个物体之间的相对关系是因观察角度的变化而变化的。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是从正面、后面、左面和右面观察单一物体和观察两个物体的相对关系。本单元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环节,对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通过前面的学习,已经能辨 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本节课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两个物体的相对位置关系,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结果可能是不同的;学生能正确辨 认从四个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单一物体或两个物体的形状及位置关系。 1.通过观察,学生能初步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并会 进行辨认。 2.在观察、操作、思考的过程中,增强对空间与图形的兴趣,逐步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3.激发学生学习的好奇心,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1.以观察为载体,不断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是小学空间与图形学习的核心目标,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观察物体”的学习就是在引导学生逐渐发现实物与他们观察到的图形之间的联系,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另外,根据给定的平面图形中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确定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结果,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角度看物体的结果可能是不同的。 2.从熟悉的、有趣的生活情境中感受物体之间的相对关系,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创设学生熟悉的、有趣的生活情境,这些情境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且学生又很少关注其中是否蕴含着数学知识,这样既能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又可以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 生活的意识。 1 看一看(一) 1课时 2 看一看(二) 1课时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测量长度第3课时用米作单位量长度教案西师大版

第五单元测量长度 第3课时用米作单位量长度 【教学内容】 教材第58~5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认识长度单位米,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米与分米、厘米间的进率关系;初步学会用米作单位量长度。 【重点难点】 重、难点:建立1米的实际长度表象;知道米与分米、厘米间的进率关系。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联系实际,提出问题。 同学们,黑板和课桌也是我们学习上的好朋友。如果老师想要知道黑板的长度,大家有办法解决吗? 学生的反馈大致是:可以用直尺来测量出黑板的长度。 2.指名几位同学,用直尺测量出黑板的长度。 3.让学生说说测量的感受。 学生会发现:直尺太短了,用它来量黑板要量好多次才能得到结果。 直尺上的单位是厘米,用厘米作单位太小了,很麻烦。 …… (学生的想法不唯一,只要合理,教师都应予以肯定。) 4.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都说得很好。因此在量像黑板这样较长物体或测量距离时,我们就得用到新的长度单位。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用米作单位量长度。(板书课题) 5.初步感知“米”的含义。 让学生读一读教材第58页的第一段话。 教师指出:量较长物体的长或测量距离,通常用米作单位。 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1米可以写作1m,读作1米。 二、探究新知 1.教学教材第58页的例1,认识1米。 (1)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米尺。 (出示米尺)同学们,米尺我们已经很熟悉了。米尺之所以叫作米尺,是因为它的长度正好是1米。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观察你们小组内的米尺,然后在组内说说,你在米尺上发现什么? (2)学生在组内开展交流活动。

(3)全班反馈。 学生的反馈大致是:我们发现1m里面有100个cm,所以1m=100cm。 教师追问:1m=100cm,1dm=10cm,大家能推导出1m等于多少dm吗?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想法。 全班交流,得出结论:1m=10dm。 (4)感受1米的实际长度。 通过观察米尺,我们知道了米与厘米、米与分米之间的关系。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感受一下1米的实际长度吧。 ①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员间用米尺互量两臂伸平的长度,感受1m有多长。 即:一人把两臂伸平,其他人用米尺帮他量一量。然后彼此交换任务,交替进行。 ②议一议: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m?量得哪些物体的长度要用米作单位? ③全班反馈。 学生的想法不唯一,只要合理,教师都应予以肯定。 2.教学教材第58页的例2。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认识了米这个新的长度单位。接下来我们就用以米作单位的米尺,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来测量出黑板的长和宽。 (1)师生共同回顾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测量活动。 (3)填写测量结果,全班反馈。 反馈时,让学生再次说说测量的方法。即:无论是测量黑板的长还是宽,都要将黑板的一端对准米尺的0刻度;量一次作上一个记号,下次就从这个记号量起;最后将每次测的数相加起来,得到的就是最终的测量结果。 教师说明:黑板的长比4米短一点,我们可以说黑板的长大约是4米。黑板的宽比1米长一点,我们可以说黑板的宽大约是1米。(学生在教材上填写。) 3.教学教材第59页的例3。 (1)用实物投影仪出示例3的情境图。 (2)让学生说说从图中获取的信息。 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谁能来说一说? (他们在测量教室的长和宽。) 大家想不想和他们一样,也来量量我们教室的长和宽呢?请同学们先估一估教室的长和宽各有多少米。 只要学生估的长度合理,教师都应予以肯定。 (3)介绍测量工具:卷尺。 刚才我们是用米尺来测量黑板的长和宽。尽管它比直尺方便得多,但对于测量比黑板长得多的教室的长和宽来说,还是不太方便。所以今天老师再向大家介绍一种新的测量工具,它就是——卷尺。 (4)教师示范用卷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①将卷尺的0刻度对准要测物体的一端。如:测量教室的长和宽时,就要将卷尺的0刻度对准墙角的地方。然后再看另一端所对的刻度是几,就是这个物体的长度。 ②在用卷尺测量时,要注意拉紧、伸平,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差。 (5)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测量教室长和宽的活动。 (6)填写结果,全班反馈。反馈时,让学生再次说说用卷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二年级数学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

荔波县中小学课堂教学设计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

荔波县中小学课堂教学设计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

(1)让学生观察主题图,看看这三名同学在干什么?把自己的发现与同桌交流。 小刚从前面看到的是长方形, 小英从左面看到的是小长方形, 小强从上面看到的是长方形。 同桌两人把交流的结果在课本上进行标记。 (2)教师在讲台上放一个长方体,找三名同学到讲台分别从前面、左面、上面进行观察,并把自己看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描述给全班同学听,让全班同学进行评价。然后三个交换位置再进行观察,把看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再讲给全班同学听。 (3)让学生在小组内准备一个长方体,从前面、左面、上面进行观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看到的这个面的形状,然后小组内再交换位置观察,把自己看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在小组内交流。 (4)归纳总结。 a.同一个人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平面图形不一定相同。 b.不同的人站在同一位置观察到的平面图形相同。 c.从上面观察物体的方法与从前后左右观察物体的方法相同,都是眼睛直视要观察的物体的面。 2.由平面图形判断立体图形。 课件出示例3主题图。 (1)让学生观察主题图,说一说这两名同学在干什么,把自己的发现跟同桌说一说。 这两名同学在猜想:如果看到的立体图形的一个面是正方形,这个立体图形可能是什么? (2)课件出示一个正方形,让学生猜一猜,它可能是一个什么样的立体图形,然后指名学生回答猜想的结果,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这个立体图形。 (3)把学生所猜想的结果在小组内利用学具验证。 a.可能是正方体,因为正方体的每个面都是正方形。 b.还可能是有两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 (4)归纳总结。 只看到物体的一个面,不能判定这个立体图形的形状是什么样的。 三、巩固应用 完成教材第71页练习十六的4~5题。 四、课堂小结

黄冈市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单元检测(包含答案解析)

黄冈市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单元检测(包含答案解 析) 一、选择题 1.观察下边的物体,图()是从上面看到的。 A. B. C. 2.看到的茶杯是什么样子? A. B. 3.下面的照片是空中看到的公园,房子周围有一个亭子、一片树林。右图是从()位置看到的。 A. ① B. ② C. ③ D. ④4.通过下图能画出的图形是()。 A. B. C. 5.如图,水杯从上往下看到的图形是()。

A. B. C. 6.从上面看,看到的图形是( )。 A. B. C. 7.下面的图形分别是从哪个方向看到的?( ) A. 从正面看 B. 从侧面看 C. 从上面看8.这两幅茶杯图哪一幅是从“侧面偏上“观察得到的?() A. B. 9.这两幅凳子图中哪一幅是从“上面"观察得到的?() A. B. 10.看图回答

下面这些图形分别是从哪个方向上看到的?() A. 正面 B. 右侧面 C. 上面 11.小辉看到的是哪张图片?() A. B. 12.小刚和小丽都在看同一个茶壶,请你选出小刚看到的是哪一个?() A. B. C. 二、填空题 13.下面右边的照片分别是谁拍的?填一填。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4.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________个面。15.下面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把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6.淘气从窗外看到的情景会是下面哪一幅图?填序号________.

17.老师用几个相同的正方体摆了一个图形,从上面看:,从侧面看是,从 正面看是,你知道这个图形是由________个正方体组成的. 18.有一些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木块堆成一堆,从上往下看是图(1),从正面看是图(2),从左侧看是图(3),这堆木块共有________块. 19.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最多能看到下图的________个面。 20.,你知道他是从哪个方向拍的吗?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三、解答题 21.观察下面立体图形,回答问题。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复习教案

第五单元复习教案 复习内容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教材第68~71页。知识梳理 知识归类知识点 观察物体1.从正面、侧面、后面观察物体。 2.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观察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1.观察长方体: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到的图形可能是长方形,也可能是正方形,具体以所观察的长方体特点而定。 2.观察正方体: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图形都是大小相同的正方形。 3.观察圆柱:从正面、侧面看到的是长方形或正方形,从上面看到的是圆。 4.观察球: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图形都是圆。 复习目标 1.正确辨认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和简单立体图形的形状,知道在不同位置上,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借助动手操作,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合作意识。 3.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善于观察、仔细思考的学习习惯。 复习重难点 进一步培养学生准确辨认从不同位置(尤其是左侧面、右侧面)观察物体的形状的能力。 复习方法 1.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和认知规律等特点,本节课主要采用情景复习法和引导探究的方法进行教学,并运用大量观察、操作、交流和游戏等形式辅助教学。注重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在问题情景中主动地复习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2.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

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是本节课中学生复习知识的主要方式。 复习过程 一、揭示课题,明确目标 图片导入:呈现一辆小轿车的图片。 师:同学们,我们都见过小轿车。想一想,从不同位置观察它,你看到的是什么呢? 【品析 ...,.激发学生的学习 ......................,.吸引学生的 .....注意力 ...:.直接引入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小轿车 积极性。】 ..... 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小鹿搬新家了,它的四个好朋友:小猴、小猫、小狗和小鸟给它的新房子从不同方向拍了照片,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课件出示情景图) 小鹿看着照片发愁了,它不知道四个好朋友分别是从房子的哪个方位拍的。大家有信心帮小鹿去辨认吗?这节课我们就对观察物体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 【品析 ....................,.它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 ..........,....:.情景教学是低年级教学中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 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 ..................................,.学生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体会到局部与整体 的关系 ...................,.让每一个学生都会不由自主地 .............投入到探索新知的学习情景中去。】 二、回顾整理,形成体系 ◎回忆梳理,构建知识网络。 课件出示问题: 1. 这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2.观察物体从什么角度来观察?看到的物体形状是否一样呢? 3. 观察一个立体图形时,从各个位置看到的形状都是一样的,这个立体图形是什么?我们还观察过哪些立体图形? 先小组交流,再小组派代表全班交流。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单元学习内容: 本单元教学内容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2-17页。 单元学习内容分析: 教材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线,安排了观察小兔储钱罐、玩具老虎、玩具车等物体的活动,以使学生经历“观察实物—初步感知—形成表象”的过程,从而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单元学习目标: 1、经历观察实物的过程,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能根据具体实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前面、后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在实际操作活动中,逐步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初步发展观察、推理和空间想象能力。 4、积极参与观察活动,了解观察方法,体会观察物体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重难点: 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实物——直接感知——形成视觉表象”的过程,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第1课时看一看(一)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17页。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的前后左右几个面,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可能不同的。 2、通过实际操作,判断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初步发展观察能力、空间想象 能力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能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的形状,并会说一说。 教学难点:会正确判断物体各角度的形状,发展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口算练习(课堂作业) 2、说口算过程。 3、给出简单物体,说出你看到了什么。 二、情景导入,引入新知。 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带什么过来了,拿出笔筒和小熊。让孩子们观察,看到了什么?从前后、左右、上下等角度让孩子说出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到了笔筒的正面。 生2:我看到了笔筒的侧面。(具体一点是左边还是右边?) 生3:我看到了笔筒的下面。 生5:我看到了笔筒的后面。 生6:我看到了笔筒的上面。

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主备人:魏杨娇单元名称:观察物体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要内容是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实物。主要设计和安排了两类层次与水平不同的观察活动。一是实物观察,主要是对一个实物的观察,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实物—直观感知—形成表象—想象判断”的过程,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二是间接观察物体,如书中的“观察大象”——图中小猴与小猫分别从两个不同方向观察同一只大象,学生通过观察这幅图来辨别它们各自看到的大象是什么形状。这种间接观察物体的活动,学生经历的是“观察实物图—空间想象判断—形成表象—观察实物验证”的过程。 单元教学目标: 1.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能根据具体实物、照片或直观图,辨认从前面、后面、左面、后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在实际操作活动中,逐步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初步发展观察、推理和空间想象能力。 4.积极参与观察活动,了解观察方法,体会观察物体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课时安排建议内容 教学重点: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 教学难点: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物体的形状不同,并能正确辨认。 单元教学安排: 教学内容课时备注 看一看(一) 1 观察物体 看一看(二) 1 观察物体

课题:看一看(一) 教学内容:看一看(一)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的前、后、左、右几个面,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通过实际操作,判断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初步发展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 力和推理能力。 3、积极参与观察活动,在观察活动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 教学难点: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评论1、今天是小霞的生日,妈妈送给她一个漂亮的礼物,你们想知道是什么礼物吗? 2、出示小兔,漂亮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件可爱的礼物。(板书课题):观察物体。我们一起来探讨怎样观察物体。 活动2.【讲授】观察事物,探究新知评论 1、本位观察。小霞收到了这个礼物以后,非常开心。你们看,他正和好朋友小宇一起欣 赏礼物呢。他们是怎么说的呢?(指名读)为什么他们看到的会不一样呢?(因为观察的方向不同。)是的,现在,我们也来观察一下小动物。(注意观察时眼睛要与被观察的物体保持一致,这样,观察出的结果才能准确。)请大家按自己现在的位置来观察,说说你在什么位置看,看到了 哪一面,是什么样子,请和你的前后左右同学说一说。 谁来说一说:你看到了小兔的哪一面?这是它的什么面?你在它的什么位置观察的? 谁跟他一样的?请站起来。为什么观察到的面是一样的呢?(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2、换位观察。下面,请同桌之间各选择自己喜欢的位置观察存钱罐,看看你们看到的与刚才看到的一样吗?同桌间说一说。为什么会不一样呢? 教师小结:我们要仔细观察物体,因为观察的方向不同,所以看到物体的面也不一样。 3、出示图,大家再来看一看,小霞现在看到的是哪一幅图?她在小兔的什么位置?集体订正。活动3、深入了解,加深印象评论1、刚才我们观察了玩具,下面看看书本中的淘气和笑笑在观察什么?出示“练一练”第1题图。下面哪幅图是淘气看到的?为什么?小组内说一说,然 后集体订正,出示答案。2、出示下一题,小熊和小猫看到的是什么?请大家在书上连一连,集体订正。3、完成书上计算题,看谁算的有准又快。【练习】多种练习,巩固知识评论1、从 不同的方向观察黑猫警长,个别学生个别指导。 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第5课时 测量长度_西师大版

第5课时测量长度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 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 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 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 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 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教学内容 要练说,得练听。听是说的前提,听得准确,才有条件正确模仿,才能不断地掌握高一级水平的语言。我在教学中,注意听说结合,训练幼儿听的能力,课堂上,我特别重视教师的语言,我对幼儿说话,注意声音清楚,高低起伏,抑扬有致,富有吸引力,这样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当我发现有的幼儿不专心听别人发言时,就随时表扬那些静听的幼儿,或是让他重复别人说过的内容,抓住教育时机,要求他们专心听,用心记。平时我还通过各种趣味活动,培养幼儿边听边记,边听边想,边听边说的能力,如听词对词,听词句说意思,听句子辩正误,听故事讲述故事,听谜语猜谜底,听智力故事,动脑筋,出主意,听儿歌上句,接儿歌下句等,这样幼儿学得生动活泼,轻松愉快,既训练了听的能力,强化了记忆,又发展了思维,为说打下了基础。教材第102页第11题,练习二十三第10题。 ◆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从上学之日起,就日诵不辍,一般在几年 内就能识记几千个汉字,熟记几百篇文章,写出的诗文也是字 斟句酌,琅琅上口,成为满腹经纶的文人。为什么在现代化教

学的今天,我们念了十几年书的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生,竟提 起作文就头疼,写不出像样的文章呢?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 就尖锐地提出:“中小学语文教学效果差,中学语文毕业生语 文水平低,……十几年上课总时数是9160课时,语文是2749 课时,恰好是30%,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 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寻根究底,其 主要原因就是腹中无物。特别是写议论文,初中水平以上的学 生都知道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据、论证,也通晓议 论文的基本结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但真 正动起笔来就犯难了。知道“是这样”,就是讲不出“为什么”。 根本原因还是无“米”下“锅”。于是便翻开作文集锦之类的 书大段抄起来,抄人家的名言警句,抄人家的事例,不参考作 文书就很难写出像样的文章。所以,词汇贫乏、内容空洞、千 篇一律便成了中学生作文的通病。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在 布局谋篇等写作技方面下功夫,必须认识到“死记硬背”的重 要性,让学生积累足够的“米”。教学提示 米和厘米的复习关键还是要让学生建立清晰地关于米和厘米的概念,可以让学生再次比划出1厘米和1米的大概长度,进一步强化两者的概念,通过估量一些常见的简单的物体的长度,让学生建立明确的单位意识,在估量的过程加深对1米和1厘米的认识;还可以通过简单的大小比较,深化学生对米和厘米之间进率的认识。 教学目标

【小学三年级上数学】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 单元教学目标: 1、在搭立体图形和从多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经历用正方体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可能会有所不同。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到的立体形状。 3、在拼搭立体图形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方位词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根据指令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搭立体图形,并学习从多方位观察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难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上面和侧面观察到的立体形状。初步学会通过提问搭出和别人同样的立体图形。 看一看(一) 三维目标: 1、知识目标: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2、能力目标: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3、情感目标:通过动手操作,亲身体验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立体图形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在拼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等词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教学难点: 在拼搭和观察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小正方体、小黑板、课件、小正方体。

教法:引导法。 学法:观察法、操作法、自学法、小组合作。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做游戏吗?今天笑笑和淘气就进行了一个游戏,非常有趣,你们想看吗? 二、探索新知 (一)出示自学目标:(小黑板出示) 在观察、搭立体图形的实践活动中,体验并初步学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正方体的相对位置。 (二)操作活动一——根据指令搭立体图形。 1、教师通过课件演示淘气和笑笑搭立体图形的游戏过程,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说说游戏的方法,教师适时提出游戏的规则和要求。 2、师生游戏。教师发出指令,学生尝试搭立体图形,进一步体验游戏的方法。 3、学生同桌间游戏,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学生的典型操作活动进行交流。 4、学生交流。 (三)操作活动二——提问、判断并搭出立体图形。 1、师生活动示范。 2、学生同桌间开展游戏。 三、学习检测:课件出示。(教师自编图完成下面各题) 1、搭一搭,看一看。找出从正面、上面、侧面看到的形状。(正面画“√”,上面画“○”,侧面画“△”) 2、下面的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形状?搭一搭,连一连。 从侧面看到的形状是的图形有()个,分别是()。 3、搭一搭,填一填。 填图号。 ⑴、从侧面看是图A的有()。 ⑵、从正面看是图B的有()。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检测卷》附答案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下列长度的线段不能围成平行四边形的一组是() A.5厘米、5厘米、8厘米、8厘米 B.5厘米、5厘米、5厘米、5厘米 C.4厘米、5厘米、6厘米、7厘米 2.从平行四边形的一个顶点向对边画高,最多可以画()条高.A.1B.2C.3D.无数3.直角梯形有()条高. A.1B.2C.无数 4.在同一平面上,作一条直线的平行线可以作()条. A.1B.2C.无数 5.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A.正方形是特殊的长方形 B.平行四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 C.平行四边形的对角一定相等 6.过直线外的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这样的平行线可以画()条.A.1条B.2条C.无数条D.无法确定7.梯形中最多有()个直角. A.0B.1C.2 8.过直线外一点向已知直线作垂线,同一个平面内可以作() A.2条B.无数条C.1条 9.在距直线a3厘米处画直线a的平行线,能画()条. A.1B.2C.无数 10.在一个正方形中,共有()组边互相垂直,()组边互相平行.() A.2,1B.3,2C.4,2 二.填空题(共8小题) 11.学校的电动移门上有许多平行四边形的结构,这是因为平行四边形.12.如图所示,平行四边形ABCD的底边DC.上的高是.

13.观察下面的字母,按要求填空. (1)存在线段互相平行,不存在线段互相垂直的字母有; (2)存在线段互相垂直,不存在线段互相平行的字母有; (3)既存在线段互相平行,又存在线段互相垂直的字母有. 14.梯形的上底逐渐缩小,最后变成一个点,这样梯形就变成. 15.过直线外一点,可以作条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16.有四条边,对边相等,有4个角,都不是直角. 17.画一条已知直线的垂线,可以画条. 18.一个梯形有条高,一个平行四边形有条高. 三.判断题(共5小题) 19.在如图的梯形中,线段AB是梯形的高..(判断对错) 20.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若不重合,就可能平行或相交.(判断对错) 21.直角梯形里面腰就是高.(判断对错) 22.平行四边形的高有无数条,这些高的长度可能不相等.(判断对错)理由是:.23.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只能画一条..(判断对错) 四.操作题(共7小题) 24.任意取一个顶点向对边画两条高. 25.在如图中增加一条线段,使图中增加3个直角.

人教版 第二单元 观察物体(二)知识点总结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 一、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 1、从不同位置观察由小正方体拼摆的物体,辨认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的方法:在哪一位置观察物体,就从哪一面数出小正方形的数量,并确定摆出的形状。 小试牛刀: 1、连一连 从前面看从上面看从左面看

2、找出下面的物体从前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图形。(在括号里写出“前、上、左”) 二、从同一位置观察多个物体 1、从同一位置观察不同的几何体,所看到的平面图形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解析】: ①上、前、左②左、前、上 ③左、上、前④左、上、前

小试牛刀: 3、看一看,说一说,写一写。 (1)从前面看到的形状是的有哪几个?看到的形状是的有哪几个? (2)从左面看到的形状是的有哪几个? (3)这几个物体从上面看有形状相同的吗?

1.从上面看如图的立体图形,正确的是( ) A . B . C . 2.用同样大小的正方体摆成的物体,从前面看是,从上面看是,从左面 看是( ) A . B . C . 3.一个立方体如图 ,从 面看到的形状是,从 面看到 的形状是,从 面看到的形状是. 4.下面的立体图形从上面看到的分别是什么形状?请连一连.

5.按要求填一填. (1)从前面看到的是图2中C的有. (2)从左面看到的是图2中B的有. (3)从上面看到的是图2中A的有. 6. 从上面看从前面看从右面看 第三部分:课后作业解析 1.【解答】解:从上面看到的图形是有两排,里排有三个正方形,外排有一个正方形靠左;从左面看到的是有两层,下层有两个正方形,上层有一个正方形靠左;从前面看到的图形有两层,下层有3个正方形,上层有1个正方形靠左;画出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如下: 上面左面前面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

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观察物体 教材分析: 教材以学生的实践活动为主线,安排了观察小兔储钱罐、玩具老虎、玩具车等物体的活动,以使学生经历“观察实物—初步感知—形成表象”的过程,从而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单元教学目标: 1、经历观察物体的过程,初步体会从不同的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能根据具体实物、照片或者直观图,辨认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3、在实际操作活动中,逐步积累观察物体的经验,初步发展观察、推理和空间想象能力。 4、积极参与观察活动,了解观察方法,体会观察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实物——直接感知——形成视觉表象”的过程,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亲身经历“观察实物——直接感知——形成视觉表象”的过程,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第一课时 看一看(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的前、后、左、右几个面,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个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通过实际操作,判断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单一物体的形状,初步发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3、积极参与观察活动,在观察活动中体会观察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辨认简单物体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形状。 教学难点: 体会到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的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发展空间观念。

第二课时 看一看(二)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能辨别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2、培养学生仔细观察、比较、概括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初步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观察物体的能力。 教学难点: 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到物体的形状不同,并能正确辨认。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单元检测(含答案解析)(1)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单元检测(含答 案解析)(1) 一、选择题 1.观察下边的物体,图()是从上面看到的。 A. B. C. 2.下面的照片是空中看到的公园,房子周围有一个亭子、一片树林。右图是从()位置看到的。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3.一堆积木从左面看是,则这堆积木不可能是下列()。 A. ③ B. ①②④ C. ①③ D. ②④ 4.下面3个物体,从()看到的图形相同。 A. 上面 B. 前面 C. 左面 5.李霞给奶奶买的一个生日蛋糕,从上面看它的形状是() A. B. C. 6.某冷饮厅推出新款圣代,如图所示,则它的俯视图为()

A. B. C. D. 7.这两幅冰箱图中哪一幅是小朋友从“侧面偏上”观察得到的?() A. B. 8.看图回答 下面这些图形分别是从哪个方向上看到的?()

A. 从正面看 B. 从侧面看 C. 从上面看 9.从左、右4幅图中找出与熊妈妈眼前看到的景象一致的图是() A. A B. B C. C D. D 10.小兰从正上方看小轿车,看到的形状是() A. B. C. 11.小明准备过马路时,一辆汽车从他的面前驶过,哪幅图是他第一个看到的?() A. B. C.

12.这幅图是谁看到的?() A. 小红 B. 兰兰 C. 淘气 二、填空题 13.下面的图片分别是谁看到的?请填一填。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4.站在不同位置观察一个物体,最多能看到________个面。 15.小男孩看到的图形是________,小女孩看到的图形是________。 A. B. C. 16.我的学校 下面这些图,分别是哪个小朋友看到的?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17.有一些大小相同的正方体木块堆成一堆,从上往下看是图(1),从正面看是图(2),从左侧看是图(3),这堆木块共有________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