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氰化物的监测方法

氰化物的监测方法

氰化物的监测方法
氰化物的监测方法

氰化物的监测方法

氰化物属于剧毒物质,对人体的毒性主要是与高铁细胞色素氧化酶结合,生成氰化高铁细胞色素氧化酶而失去传递氧的作用,引起组织缺氧窒息。

水中氰化物分为简单氰化物和络合氰化物两种。简单氰化物包括碱金属(钠、钾、铵)的盐类(碱金属氰化物)和其它金属的盐类(金属氢化物)。在碱金属氰化物的水溶液中,氰基以CN-和HCN分子的形式存在,二者之比取决于PH。大多数天然水体中,HCN占优势。在简单的金属氰化物的溶液中,氰基也可能以稳定度不等的各种金属氰化物的络合阴离子的形式存在。

络合氰化物有多种分子式,但碱金属—金属氰化物通常用A y M (CN)X来表示。式中A代表碱金属,M代表重金属(低价和高价铁离子、镉、铜、镍、锌、银、钴或其他),y代表金属原子的数目,x代表氰基的数目,每个溶解的碱金属—金属络合氰化物,最初离解都产生一个络合阴离子,即M(CN)X y-根。其离解程度,要由几个因素而定,同时释放出CN-离子,最后形成HCN。

HCN分子对水生生物有很大的毒性。锌氰、镉氰络合物在非常稀的溶液中几乎全部高解,这种溶液在天然水体正常的pH下,对鱼类有剧毒。虽然络合离子比HCN的毒性要小很多,然而含有铜和银氰络合阴离子的稀释液,对鱼类的剧毒性,方要是由未离解离子的毒性造成的。铁氰络合离子非常稳定,没有明显的毒性。但是在稀溶液中,经阳光直接照射,容易发生迅速的光解作用,产生有毒的HCN。

在使用碱性氯化法处理含氰化物的工业废水中时,可产生氯化氢(CNCI),它是一种溶解有限,但毒性很大的气体,其毒性超过去时同等浓厚的氰氰化物。在碱性时,CNCI水解为氰酸盐离子(CNO-),其毒性不大,但经酸化,CNO-分解为氨,分子氨和金属—氨络合物的毒性都很大。

硫化氰酸盐(CNS-)本身对水生生物没有多大毒性。但经氯化会产生有毒的CNCI,因而需要先预测定CNS-)。

氰化物的主要污染源是小金矿的开采、冶炼、电镀、有机化工、选矿、炼焦、造气、化肥等工业排放废水。氰化物可能以HCN、CN-和络合氰离子的形式存在于水中,由于小金矿的不规范化管理,我国时有发生NaCN泄露污染事故。

1、方法选择

水中氰化物物的测定方法通常有硝酸银滴定法、异烟酸-吡唑啉酮光度法、吡啶-巴比妥酸光度法和电极法。滴定法适用于含高浓度的水样,电极法具有较大的测定范围,但由于电极法本身的不稳定性,目前较少使用。由于吡啶本身的恶臭气味对人的神经系统产生影响,目前也使用较少。异烟酸-巴比妥酸分光光度法灵敏度高,是易于推广应用的方法。

2、水样的采集与保存

采集水样后,必须立即加氢氧化钠固定,一般每升水样加入0.5g 固体氢氧化钠。当水样酸度较高时,则酌量加固体氧化钠的加入量,使样品的pH﹥12,并将样品贮存于聚乙烯瓶中。

采来的样品应及时进行测定。否则,必须将样品存放约4℃的暗处,并在采样后24h 内进行样品测定。

当水样中含有大量硫化物时,应先加碳酸镉(CdCO 3)或碳酸铅(PbCO 3)固体粉末,除去硫化物后,再加氢氧化钠固定。否则,在碱性条件下,氰离子与硫

离子作用而形成硫氰酸

离子,干扰测定。

3、说明

①检验硫化物方

法:取1滴水样或样品,

放在乙酸铅试纸上,若

变黑(硫化铅),说明有

硫化物存在。

②水样如含氧化剂

(如活性氯等),可使结

果偏低,则应在采样时,

加入相当量的亚硫酸钠

溶液,以除去干扰。 易释放氰化物

易释放氰化物是指在pH4的介质中,在硝酸锌存在下加热蒸馏,能形成氰化物的氰化物。包括全部简单氰化物(碱金属的氰化物)和在此条件下,能生成氰化氢而蒸出的部分络合氰化物(如锌氰络合物1 2 3

4 5

氰化物蒸馏装置图 1 可调电炉 2 蒸馏瓶 3 冷凝水出口水 4 接收瓶 5 馏出液导管

等)。

预处理

1、方法原理

向水样中加入洒石酸钠和硝酸锌,在pH4的条件下,简单氰化物和部分络合氰化物(如锌氰络合物)以氰化氢形式被蒸馏出,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详细见氰化物蒸馏装置图。

2、干扰及消除

①若样品中存在活性氯等氧化剂,由于蒸馏时氰化物会被分解,使结果偏低,干扰测定。可量取两份体积相同的样品,向其中一份样品投入淀粉-碘化钾试纸1~3片,加硫酸酸化,用亚硫酸钠溶液滴定至淀粉-碘化钾试纸由蓝色变无色,记下用量。另一份样品,不加试纸和硫酸,仅加上述同量的亚硫酸钠溶液,此操作应在采样现场进行。

②若样品中含有大量亚硝酸根离子,将干扰测定,可加入适量的氨基磺酸使之分解。通常每毫克亚硝酸根离子需要加2.5mg氨基磺酸。

③若样品中含有少量硫化物(S2-<1mg/L),可在蒸馏前加入2ml

0.02mol/L硝酸银溶液。当大量硫化物存在时,需调节水样ph>11,加入碳酸镉粉末,与硫离子生成黄色硫化镉沉淀。反复操作,直至硫离子除尽(取1滴处理后的溶液,放在乙酸铅试纸上,不在变色)。将此溶液过滤,沉淀物用0.1mol/L氢氧化钠溶液以倾泻法洗涤。合并滤液与洗涤液,供蒸馏用,要防止碳酸镉用量过多,沉淀处理时间不

可超过1h,以免沉淀物吸附氰化物或络合氰化物。

④其他还原性物质;取20mL废水样,以酚酞作指示剂,用(1±)乙酸中和,然后滴加(1/5KMnO4)=0.1moI/L)高锰酸钾溶液至生成二氧化锰棕色沉淀时,过量1 ml。再进行蒸馏,收集镏出液,待测定。所加高锰酸钾溶液的浓度不可超过0.1m/L。样品虽经蒸馏分离,仍有无机或有机物质镏出而干扰测定时,可对馏出液进行重蒸馏分离。

⑤碳酸盐;含有高浓度碳酸盐的废水(如煤气站废水、水泥废水、洗气废水、汽水等),在加酸蒸馏时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从而影响蒸馏,同时也会使吸收液中的氢氧化钠含量降低。采集此类废水后,在搅拌加入氢氧化钙,使其pH提高到12~12.5。沉淀后,倾出上清液进行蒸馏后测定

⑥少量油类对测定无影响,中性油或酸性油大于40㎎/L时干扰测定,可加入水样体积的20%量的正已烷,在中性条件下短时间萃取,分离出正已烷相后,水相用于节蒸馏测定。

3、试剂

①15%酒石酸溶液:称取150g酒石酸(C4H6O6,Tartaric acid)溶于1000mL水中。

②0.05%甲基橙指示液。

③10%硝酸锌[Zn(NO ) ·6H O]溶液。

④乙酸铅试纸:称取5g 乙酸铅[Pb(C2H3O2)23H2O]溶于水中,并稀释至100mL 将滤纸条浸入上述溶液中,lh后,取出晾干,盛于

广口瓶中,密塞保存。

⑤碘化钾—淀粉试纸:称取1.5g可溶性淀粉,用少量水搅成糊状,加入200mL 沸水,混匀,放冷,加0.5g碘化钾和0.5g碳酸钠,用水稀释至250mL将滤纸条浸渍后,取出晾干,盛于棕色瓶中,密塞保存。

⑥(1+5)硫酸溶液。

⑦1.26%亚硫酸钠(Na2SO4)溶液。

⑧氨基磺酸(NH SO OH sulfamic acid)。

⑨4%氢氧化钠(NaOH)溶液。

⑩1%氢氧化钠(NaOH)溶液。

4、仪器

由500ml全玻璃蒸馏器和10ml量筒组成。

5、步骤

(1)氰化氢释放和吸收

①量取200mL 样品,移入500mL蒸馏瓶中(若氰化物含量高可少取样品,加水稀释至200mL) 加数粒玻璃珠。

②往接收器(以量筒为接收器)内加入10mL10%氢氧化钠溶液作为吸收液。

注:当水样在酸性蒸馏时,若有较多挥发性酸蒸出,则应增加氢氧化钠浓度。制作标准曲线时,所用碱液应相同。

③馏出液导管上端接冷凝管的出口,下端插入接收器的吸收液中, 检查连接部位使其严密。

④将10mL 硝酸锌溶液加入蒸馏瓶内,加入7~8 滴甲基橙指示液,迅速加入5mL酒石酸溶液,立即盖好瓶塞,使瓶内溶液保持红色。打开冷凝水,馏出液以2~4mL/min速度进行加热蒸馏。

⑤接收器内溶液近100mL时停止蒸馏,用少量水洗涤馏出液导管,取出接收器用水稀释至标线。此碱性馏出液(A)待测定氰化物用。

(2)空白试验

按步骤①至②操作,用实验用水代替样品,进行空白试验,得到空白试验馏出液(B)待测定氰化物用。

硝酸银滴定法

1、方法原理

经蒸馏得到的碱性馏出液(A),用硝酸银标准溶液滴定,氰离子与硝酸银作用形成可溶性的银氰络合离子(Ag(CN)2)-,过量的银离子与试银灵指示剂反应,溶液由黄色变为橙红色,即为终点。

2、方法的适用范围

当水样中氰化物含量在1mg/L以上时,可用硝酸银滴定法进行测定。检测上限为100mg/L。

本方法适用于受污染的地表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

3、仪器

①10ml棕色酸式滴定管;

②120ml具柄瓷蒸发皿或150ml锥形瓶。

4、试剂

1)试银灵指示剂:称取0.02g 试银灵(对二甲氨基亚节基罗丹宁paradimethylaminobenzalrhodanine)溶于l00mL 丙酮中,贮存在棕色瓶中并于暗处可稳定一个月。

2)铬酸钾(K2CrO4)指示剂:称取10g铬酸钾溶于少量水中,滴加硝酸银溶液(8.4)至产生橙红色沉淀为止放置过夜后,过滤,用水稀释至100mL。

3)0.01mol/L氯化钠(NaCl)标准溶液:称取基准试剂氯化钠(经500~600℃灼烧至爆烈声后,在干燥器内冷却)0.5844g于烧杯内,用水溶解,移入1000mL容量瓶,并稀释至标线,混合摇匀。

4)0.01mol/L硝酸银标准溶液:

①称取1.699g硝酸银溶于水中,稀释至1000mL,贮于棕色试剂瓶中,摇匀,待标定后使用。

②硝酸银溶液的标定:吸取0.01gmol/L氯化钠标准溶液

10.00mL,于150mL具柄瓷皿或锥形瓶中,加50mL水。同时另取一锥形瓶,加入60mL 水作空白试验。

向溶液中加入3~5 滴铬酸钾指示剂,在不断旋摇下,从滴定管加入待标定的硝酸银溶液直至溶液由黄色变成浅砖红色为止,记下读数(V)。同样滴定空白溶液,读数为V0,接下式计算:

CХ10.0

硝酸银标准溶液浓度C(mol/L)=——————

V-V0

式中C——氯化钠标准溶液浓度(mol/L)

V——滴定氯化钠标准溶液时硝酸银溶液用量(mL)

V0——滴定空白溶液时硝酸银溶液用量(mL)5)氢氧化钠溶液:配制2%的氢氧化钠溶液。

5、步骤

(1)样品测定

取100mL 馏出液A (如试样中氰化物含量高时,可酌量少取,用水稀释至100mL)于锥形瓶中。加入0.2mL试银灵指示液,摇匀。用硝酸银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黄色变为橙红色为止,记下读数(V a)。

(2)空白试验

另取100mL空白试验馏出液B于锥形瓶中,按样品测定(1)进行测定,记下读数(V0)。

6、计算

C(V a-V0)Х52.04Х1000ХV1/V2氰化物(CN-,mg/L )= ————————————————

V

式中:C——硝酸银标准溶液浓度(mol/L);

V a——测定试样时硝酸银标准溶液用量(mL);

V0——空白试验硝酸银标准溶液用量(mL);

V——样品体积(mL);

V1——试样(馏出液A )的体积mL;

V2——试份(测定时,所取馏出液A )的体积(mL);

52.04——氰离子(2CN- )质量(g/mol)。

7、注意事项

用硝酸银标准溶液滴定试样前,应以PH试纸检查试样的PH值。必要时,应加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11。

总氰化物

总氰化物是指在磷酸和EDTA存在下,PH小于2的介质中,加热蒸馏能形成氰化氢的氰化物。包括全部简单氰化物(多为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氰化物,铵的氰化物)和绝大部分络合氰化物(锌氰络合物、铁氰络合物、镍氰络合物、铜氰络合物等),不包括钴氰络合物。

预处理

1、方法原理

向水样中加入磷酸和Na2—EDTA,在PH<2条件下,加热蒸馏,利用金属离子与EDTA络合能力比氰离子络合能力强的特点,使络合氰化物离解出氰离子,并以氰化氢形式被蒸馏出来,并且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2、仪器

①500ml全玻璃蒸馏器。

②600W或800W可调电炉。

③100ml量筒或容量瓶。

④仪器装置图,见易释放氰化物的预处理。

3、试剂

①磷酸:ρ=1.69g/ml。

②1%氢氧化钠溶液。

③10%Na2—EDTA。

④乙酸铅试纸。

⑤碘化钾—淀粉试纸。

⑥(1+5)硫酸溶液。

⑦1.26%亚硫酸钠溶液。

⑧氨基磺酸(NH2SO2H,sulfaminic acida)

⑨4%氢氧化钠溶液。

4、步骤

(1)氰化氢的释放和吸收

①量取200ml样品,移入500ml蒸馏瓶中(若氰化物含量高,可酌量少取,加水稀释至200ml),加数粒玻璃珠。

②往接收容器内,加入10ml 1%氢氧化钠溶液,作为吸收液。

③馏出液导管上端接冷凝管的出口,下端插入接收容器的吸收液中,检查连接部位,使其严密。

④将10mlNa2—EDTA溶液加入蒸馏瓶内。

⑤迅速加入10ml磷酸,当样品碱度大时,可适当多加磷酸,使PH<2,立即塞好瓶塞。打开冷凝水,调节可调电炉,由低档逐渐升高,以2—4ml/min馏出液速度进行加热蒸馏。

⑥接收瓶内溶液近100ml时,停止蒸馏,用少量水洗馏出液导管,取出接收瓶,用水稀释至标线,此碱性馏出液(C),供测定总氰化物用。

(2)空白试液

用实验用水代替用品,按步骤①至⑥操作,得到空白试验馏出液(D),供测定总氰化物用。

硝酸银滴定法测定总氰化物,参见易释放氰化物的方法。

总氰化物作业指导书

水质氰化物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作业指导书 警告:氰化物属于剧毒物质,操作时应氨规定佩戴防护器具,避免接触皮肤和衣服;检测后的残渣残液应做妥善的安全处理。 1参考标准 《水质氰化物的测定容量法和分光光度法》HJ484-2009 方法2 异烟酸-吡唑啉酮分光光度法 2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地表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采用异烟酸-吡唑啉酮比色法测定水质中的总氰化物。 最低检出浓度为0.004mg/L;测定下限为0.016mg/L,测定上限为0.25mg/L。 3定义 3.1总氰化物 是指在磷酸和EDTA存在下,于pH<2介质中,加热蒸馏,能形成氰化氢的氰化物,包括全部简单氰化物(多为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氰化物、铵的氰化物)和绝大部分络合氰化物,但不包括钴氰络合物。3.2 易释放氰化物 在pH=4介质中,硝酸锌存在下,加热蒸馏,形成氰化氢的氰化物,包括全部简单氰化物(多为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氰化物、铵的氰化物)和锌氰络合物,不包括铁氰化物、亚铁氰化物、铜氰络合物、镍氢络合物、钴氰络合物。 4原理 4.1蒸馏原理 4.1.1总氰化物:向水样中加入磷酸和EDTA二钠,在pH<2条件下,加热蒸馏,利用金属离子和EDTA络合能力比和氰离子络合能力强的特点,使络合氰化物离解出氰离子,并以氰化氢形式被蒸馏出,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4.1.2 易释放氰化物:向水样中加入酒石酸和硝酸锌,在pH=4条件下,加热蒸馏,简单氰化物和部分络合氰化物以氰化氢形式被蒸馏出,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4.2 反应原理 在中性条件下,样品中的氰化物和氯胺T反应生成氯化氰,再和异烟

酸作用,经水解后生成戊烯二醛,最后和吡唑啉酮缩合生成蓝色染料,其颜色和氰化物含量成正比,在638nm波长进行光度测定。 4仪器 4.1分光光度计; 4.225ml具塞比色管; 4.3500ml全玻璃蒸馏器; 4.4100ml量筒或容量瓶; 4.5600W或800W可调电炉; 5药品及试剂测定过程中,只使用公认的分析纯试剂和不含氰化物和活性氯的蒸馏水或具有同等纯度的水。 5.1磷酸(H3PO4):1.69g/ml 5.2氢氧化钠(NaOH)溶液:1g/L、10g/L、20g/L。 5.3EDTA二钠溶液(100g/L)称取10.0g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溶于水,稀释定容至100ml,摇匀。 5.4乙酸铅试纸 称取5g乙酸铅[Pb(C2H3O2)2·3H2O]溶于水中,并稀释至100ml。将滤纸条浸入上述溶液中,1h后,取出晾干,盛于广口瓶中,密塞保存。 5.5碘化钾-淀粉试纸 称取1.5g可溶性淀粉,用少量水搅成糊状,加入200ml沸水,混匀,放冷,加0.5g碘化钾和0.5g碳酸钠,用水稀释至250ml,将滤纸条浸渍后,取出晾干,盛于棕色瓶中,密塞保存。 5.6硫酸溶液:1+5 5.7亚硫酸钠(Na2SO3):1.26%溶液(m/V) 5.8氨基磺酸(NH2SO3H) 5.9磷酸盐缓冲溶液(pH=7) 称取34.0g无水磷酸二氢钾(KH2PO4)和35.5g无水磷酸氢二钠(Na2HPO4)于烧杯内,加水溶解后,稀释至1000ml,摇匀,放入试剂瓶,存于冰箱。 5.10氯胺T:10g/L溶液 临用前,称取1.0g氯胺T溶于水,并稀释至100ml,摇匀,储存于棕色瓶中。 注:氯胺T发生结块不易溶解,可致显色无法进行,必要时需用碘量法测定有效氯浓度,氯胺T固体试剂应保存在干燥器中,以免受潮分

水质总氰化物测定操作规程样本

水质总氰化物测定 操作规程

水质总氰化物测定操作规程 1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饮用水、地面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采用异烟酸-吡唑啉酮比色法测定水质中的总氰化物。最低检出浓度为0.004mg/L;测定上限为0.25mg/L。 总氰化物是指在磷酸和EDTA存在下,于pH<2介质中,加热蒸馏,能形成氰化氢的氰化物,包括全部简单氰化物和绝大部分络合氰化物,不包括钴氰络合物。 2引用标准 GB7486-87 水质氰化物的测定 3原理 在中性条件下,样品中的氰化物与氯胺T反应生成氯化氰,再与异烟酸作用,经水解后生成戊烯二醛,最后与吡唑啉酮缩合生成蓝色染料,其颜色与氰化物含量成正比,在638nm波长进行光度测定。 4仪器 4.1 分光光度计; 4.2 25ml具塞比色管; 4.3 500ml全玻璃蒸馏器; 4.4 100ml量筒或容量瓶; 4.5 600W或800W可调电炉;

5药品及试剂 测定过程中,只使用公认的分析纯试剂和不含氰化物和活性氯的蒸馏水或具有同等纯度的水。 5.1 磷酸(H3PO4):1.69g/ml 5.2 氢氧化钠(NaOH): 0.1%、1%、2%、4%溶液(m/V) 5.3 EDTA二钠:10%溶液(m/V) 5.4 乙酸铅试纸 称取5g乙酸铅[Pb(C2H3O2)2·3H2O]溶于水中,并稀释至100ml。将滤纸条浸入上述溶液中,1h后,取出晾干,盛于广口瓶中,密塞保存。 5.5 碘化钾-淀粉试纸 称取 1.5g可溶性淀粉,用少量水搅成糊状,加入200ml沸水,混匀,放冷,加0.5g碘化钾和0.5g碳酸钠,用水稀释至250ml,将滤纸条浸渍后,取出晾干,盛于棕色瓶中,密塞保存。 5.6 硫酸溶液:1+5 5.7 亚硫酸钠(Na2SO3): 1.26%溶液(m/V) 5.8 氨基磺酸(NH2SO3H) 5.9 磷酸盐缓冲溶液(pH=7) 称取34.0g无水磷酸二氢钾(KH2PO4)和35.5g无水磷酸氢二钠(Na2HPO4)于烧杯内,加水溶解后,稀释至1000ml,摇匀,放入试剂瓶,存于冰箱。 5.10 氯胺T:1%(m/V)溶液

氰化物使用注意事项(精)

氰化物使用事项 氰化物固体白色圆球形硬块,粒状或结晶性粉末,剧毒。在湿空气中潮解并放出微量的氰化氢气体。易溶于水,微溶于醇,水溶液呈强碱性,并很快水解。密度1.857g/cm^3,沸点1497℃,熔点563℃。接触皮肤的伤口或吸入微量粉末即可中毒死亡。与酸接触分解能放出剧毒的氰化氢气体,与氯酸盐或亚硝酸钠混合能发生爆炸。 使用注意事项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吸收。 健康危害:抑制呼吸酶,造成细胞内窒息。吸入、口服或经皮吸收均可引起急性中毒。口服50~100mg即可引起猝死。非骤死者临床分为4期:前驱期有粘膜刺激、呼吸加快加深、乏力、头痛,口服有舌尖、口腔发麻等;呼吸困难期有呼吸困难、血压升高、皮肤粘膜呈鲜红色等;惊厥期出现抽搐、昏迷、呼吸衰竭;麻痹期全身肌肉松弛,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长期接触少量氰化物出现神经衰弱综合征、眼及上呼吸道刺激。可引起皮疹。 毒理学资料 毒性:高毒类。 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毒物时,必须佩戴头罩型电动送风过滤式防尘呼吸器。可能接触其粉尘时,应该佩戴隔离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呼吸系统防护中已作防护。 身体防护:穿连衣式胶布防毒衣。 手防护:戴橡胶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彻底清洗。车间应配备急救设备及药品。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作业人员应学会自救互救。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流动的清水或5%硫代硫酸溶液彻底冲洗至少20分钟,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勿用口对口)和胸外心脏按压术。给吸入亚硝酸异戊酯,就医。 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用1:5000高锰酸钾或5%硫代硫酸钠溶液洗胃。就医。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戴全身专用防护服。 灭火剂:干粉、砂土,禁止用二氧化碳和酸碱灭火剂灭火。 泄漏应急处理 对泄漏物处理必须戴好防毒面具与手套,扫起,倒至大量水中。加入过量次氯酸钠或漂白粉,放置24小时,确认氰化物全部分解,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污染区用次氯酸钠溶液或漂白粉浸光24小时后,用大量水冲洗,洗水放入废水系统统一处理。对氰化氢则应将气体送至通风橱或将气体导入碳酸钠溶液中,加等量的次氯酸钠,以6mol/L 氢氧化钠溶液中和,污水放入废水系统做统一处理。 使用和保管注意事项

危险化学试剂使用安全操作规程

编号:CZ-GC-03517 ( 操作规程)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危险化学试剂使用安全操作规 程 Safety operation procedures for use of dangerous chemical reagents

危险化学试剂使用安全操作规程 操作备注:安全操作规程是要求员工在日常工作中必须遵照执行的一种保证安全的规定程序。忽视操作规程 在生产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就有可能导致出现各类安全事故,给公司和员工带来经济损失和人身伤害,严重 的会危及生命安全,造成终身无法弥补遗憾。 1、橡皮塞上装拆玻璃管或折断玻璃管时,必须用毛巾包住,并在靠近橡皮塞或折断处用力。 2、禁止使用破裂的玻璃器皿。 3、能产生有害气体、烟雾或粉尘的操作,必须在良好的通风柜中进行。 4、剧毒物品(如氰化物、砷化物、铍化合物等)应由专人保管,发放时按最低量发给并进行登记。 5、搬运大瓶酸、碱等腐蚀性液体时,先确认容器无裂纹,外包装牢固,并动作轻缓,用手推车运送。不得用手倾倒10公斤以上的玻璃容器。 6、稀释浓硫酸时,必须边搅拌边将浓硫酸徐徐注入盛有冷水的耐热玻璃器皿中,不得将水倒入浓硫酸中,以免引起沸溅。 7、使用氢氟酸时,戴好医用手套,动作缓慢;操作完毕立即洗

手。 8、汽油、酒精(甲醇)、乙醚、苯类、丙酮等易燃试剂(包括废液)不得大量存放,并远离热源,存于水槽下或密闭容器内。使用时,附近不得有明火、电炉和电源开关,禁止用明火或电炉直接加热。 9、蒸馏易燃试剂时,一次量不得超过500毫升,冷凝器中必须先通入冷却水。蒸馏低沸点易燃试剂时,应用水浴或沙浴间接加热,并在蒸馏瓶中加入少许玻璃球,以防过沸;不得直接用电炉加热。随时观察蒸馏是否正常,人走断热。 10、操作中,玻璃仪器有爆炸、溅洒液体的可能时,要使用防护挡板(透明玻璃板、厚玻璃或金属板等),戴好防护眼镜。第一次试验时要用最小量试剂进行,并小心观察反应过程是否安全。 11、使用浓高氯酸时注意: ⑴远离有机试剂及还原物质(乙醇、甘油、次磷酸盐等);使用时,不能戴手套。 ⑵使用高氯酸的通风柜中不得同时蒸发、灼烧有机物。并至少

土壤中总氰化物检测方法

土壤中總氰化物檢測方法 NIEA S411.60B 一、方法概要 於酸性條件下,土壤中氰化物在迴流蒸餾過程中反應成氫化氰(Hydrogen cyanide)後釋出,以氫氧化鈉溶液吸收後,可用比色法或滴定法測定氰化物濃度。 在比色法中,吸收溶液於pH<8時,氰離子與氯胺-T(Chloramine-T)反應轉換成氯化氰(CNCl),續與異菸鹼酸(4-pyridine carboxylic acid)及1,3-二甲基巴比妥酸 (1,3-dimethylbarbituric acid)反應產生有色錯合物,使用分光光度計在波長606 nm處測其吸光度;在滴定法中,以硝酸銀溶液滴定吸收溶液中之氰離子,形成可溶之Ag(CN)2- 錯離子,使用對銀離子敏感之二甲胺基苯叉羅丹寧(5-(4-dimethylamino benzylidene) rhodanine)指示劑,達滴定終點時,溶液由黃色轉為橙紅色。 二、適用範圍 (一) 本方法適用於未經風乾研磨處理之土壤、底泥等類似基質中總氰化物之檢測。 (二) 比色法適用於田間含水土壤中總氰化物含量0.5~50 mg/kg之樣品檢測;滴定法適用於田 間含水土壤中總氰化物含量大於50 mg/kg之樣品檢測,若吸收液呈現混濁或有顏色時,稀釋後視需要用比色法或滴定法檢測。 (三) 本實驗之樣品及廢液屬氰系急毒性物質,相關安全措施及應注意事項如註1。 三、干擾 二價錫及銅的鹽類可以抑制硫化物的干擾及促進氰化物錯合物的分解。 四、設備及材料 (一) 蒸餾設備(含抽氣裝置):如圖一或具相同功能之設備。 (二) 分光光度計:使用波長606 nm,附1 cm光徑之樣品槽。 (三) 分析天平:精秤至0.1 mg。 (四) 滴定管:最小刻度0.05 mL。 (五) 磁石、電磁攪拌器。

安全知识

安全知识 1、一氧化碳的最高容许浓度是多少? 30mg/m3 2、硫化氢的最高容许浓度是多少? 10mg/m3 3、二氧化氮的最高容许浓度是多少? 5mg/m3 4、苯的最高容许浓度是多少? 40mg/m3 5、甲醇的最高容许浓度是多少? 50mg/m3 6、氰化物的最高容许浓度是多少? 0.3mg/m3 7、氨的最高容许浓度是多少? 30mg/m3 8、甲醛的最高容许浓度是多少? 3mg/m3 9、一甲胺的最高容许浓度是多少? 5mg/m3 10、二甲胺的最高容许浓度是多少? 10mg/m3 11、二甲基甲酰胺(DMF)的最高容许浓度是多少? 10mg/m3 12、过滤式防毒面具由哪几部分组成? 由橡皮面罩、导管、滤毒罐和背包组成。 13、防毒面具分为几类?防毒面具分过滤式与隔离式两类。 14、过滤式防毒面具适用于什么场所? 适用氧气含量>18%,有毒气体<2%的作业场所。 15、怎样正确选用过滤式防毒面具? 使用前要正确选用滤毒罐的型号,确认毒气种类,确认现场空气中毒物浓度,氧气含量和环境温度,务必在滤毒罐限定的防护范围和有效时间内使用。 16、使用(隔离式)长管面具作业时,其管长不得超过多少米?并应注意什么? 管长不得超过20米。严禁折、压软管。 17、自吸橡胶长管防毒面具的用途? 适用于缺氧、有毒气体成分不明或浓度较高的环境中作业,特别适用于进入密闭容器设备、地沟、贮罐内,抽堵盲板等检修作业。 18、检修作业能否戴过滤式防毒面具?为什么? 不能。因检修作业时的防毒条件和环境作业瞬息万变,现场空气中氧含量或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经常发生变化,而过滤式防毒面具的防毒效能有限,所以,检修作业不能戴过滤式防毒面具。 19、过滤式防毒面具使用前应怎样进行检查? 首先检查面罩、导气管、滤毒罐是否完好,连接部位是否严密,并检查整套面具的气密性。检查方法:打开底盖、戴好面罩、用手堵住进气口,用力吸气,感到闭塞、不透气时

NaCN溶解工安全操作规程(新版)

( 操作规程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NaCN溶解工安全操作规程(新 版) Safety operating procedures refer to documents describing all aspects of work steps and operating procedures that comply with production safety laws and regulations.

NaCN溶解工安全操作规程(新版) 1检查电机的润滑情况及轴承等处有无异物,视情况适量添加润滑油,如发现异物应及时清除。 2检查搅拌桶内有无异物卡住叶轮或堵塞排液口,如有应及时进行清理,检查搅拌桶、各阀门、输送管道及贮存罐是否有漏液现象,如发现漏液,应待处理完后再进行NaCN溶解操作。 3调碱和配制NaCN溶液时,必须戴上防毒口罩、防护眼镜和乳胶手套,并将固体NaCN徐徐倒入NaCN溶解池开始溶解。当手接触NaCN溶液后必须仔细用肥皂水洗干净。 4加完药后的空桶及内袋必须用碱水(或清水)将残留的氰化钠洗干净,并将其堆放整齐,不得与未使用的NaCN桶混放在一起。待所有固体NaCN添加完后,由监督人员对空桶及内袋进行检查清点,看是否已清洗干净及数量是否相符。同时通知NaCN空桶切割人员及

时对空桶进行切割处理,将NaCN内袋及时烧毁。 5配制NaCN时不得将杂物及内袋等掉入溶解池,NaCN配制完后,及时派专人将所配制的溶液样品送化验室对所配溶液的比重、质量浓度等进行检测,检测完后的剩余液样必须及时倒回贫液池中。 6将所配溶液放入贮存罐中保存,然后将溶解箱双锁上锁。 7严禁在操作现场存放食物及吃东西、严禁酒后上班。 云博创意设计 MzYunBo Creative Design Co., Ltd.

土壤污染监测

土壤污染监测 土壤污染监测是环境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是查清本底值,监测、预报和控制土壤环境质量。土壤污染的优先监测物应是对人群健康和维持生态平衡有重要影响的物质。如汞、镉、铅、砷、铜、铝、镍、锌、硒、铬、钒、锰、硫酸盐、硝酸盐、卤化物、碳酸盐等元素和无机污染物;石油、有机磷和有机氯农药、多环芳烃、多氯联苯、三氯乙醛及其他生物活性物质;由粪便垃圾和生活污水引入的传染性细菌和病毒等。土壤污染组分的测定,属痕量分析和超痕量分析,加之土壤环境的特殊性,一般认为监测值相差10~20%是可以理解的。土壤污染监测结果对掌握土壤质量状况,实施土壤污染控制防治途径和质量管理有重要意义。 土壤污染监测的分类 土壤污染监测是环境监测的重要内容之一,其目的是查清本底值,监测、预报和控制土壤环境质量。根据监测目的,可将土壤污染监测分成下述几类: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是判断土壤质量的依据,土壤质量监测就是要根据质量标准考察和确定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我国目前颁布的这类标准有:《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无公害农产品蔬菜产地土壤环境质量指标》(GB/T 18407--2001)、《无公害农产品茶叶产地土壤环境质量指标》等。根据监测区域的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明确监测目的,如依据我国《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1995)中的三级标准判定当地的土壤环境质量状况属于几类土壤;同时也可根据相关标准判断是否适于用做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生产基地。 污染物土地处理的动态监测 这是对于污水灌溉、污泥土地利用及固体废弃物土地处理的土壤,进行长期的、常规性动态监测。其目的是摸清土壤中污染物的种类、含量水平以及污染物的空间分布,以考察对人体和动植物的危害,从而确定土壤环境质量状况,为防治污染提供科学依据。 土壤污染事故性监测 这是对废气、废水、废液、污泥以及农用化学品对土壤造成的污染事故进行应急性监测,以确定引起事故的污染物来源、种类、污染程度、扩散方向及危及范围,以便为行政主管部门分析判断事故原因、危害及采取正确的对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土壤背景值调查

总氰化物浓度的测定

总氰化物浓度的测定 标准曲线的绘制 (1)用分析天平准确称取0.2503g分析纯氰化钾溶于100mL水中,则此溶液1mL 相当1mg的CN—标准贮备液。(空烧杯:45.5675g,总重:45.8178g)(2)取标准贮备液2.5mL,用250mL容量瓶定容到100mL,此为标准中间液。 (3)取标准中间液2.5mL,用25mL比色管稀释成25mL溶液,此为标准使用液。 (4)分别取标准适用液0、0.3、1、2、3、4、5mL于25mL比色管中。 (5)加少量蒸馏水,加入1~2滴醋酸酸化,加饱和溴水1~2滴呈现黄色不退,摇匀静置10分钟。 (6)加数滴0.5%硫酸肼至黄色褪去再加过量一滴,摇匀,加3mL吡啶联苯胺溶液,定容至10mL,摇匀,静置15分钟。 (7)于520波长下测定吸光度,根据数据绘制标准曲线。 总氰化物浓度的测定 原理:溶液中的CN与饱和溴水反应生成溴化氰,再与吡啶联苯胺反应生成不同色度的紫红色染料,在520纳米处有最大吸光度。 本方法最低检出浓度为0.05毫克每升。测定上限为10毫克每升。 主要试剂及仪器: 冰醋酸:3:7 溴水:先加入小量溴素,再加入水即可 硫酸肼溶液:0.5% 吡啶联苯胺溶液(显色剂)(60ml配置方法):取0.5克联苯胺容于10ml浓度为2%盐酸中并加热,后取50ML浓度为60%的吡啶溶液 氰根标准溶液:取0.2503g分析纯氰化钾溶于100mL水中,则此溶液1mL相当1mg 的CN-标准溶液。 25mL具塞比色管、721比色分光光度计 步骤: (1)取过滤后水样1~5mL于25mL比色管中,加少量蒸馏水,加入1~2滴醋酸酸化,加饱和溴水1~2滴呈现黄色不退,摇匀静置10分钟。 (2)加数滴0.5%硫酸肼至黄色褪去再加过量一滴,摇匀,加3mL吡啶联苯胺溶液,定容至10mL,摇匀,静置15分钟。

氰化物的操作安全知识示范文本

文件编号:RHD-QB-K8216 (安全管理范本系列) 编辑:XXXXXX 查核:XXXXXX 时间:XXXXXX 氰化物的操作安全知识 示范文本

氰化物的操作安全知识示范文本操作指导:该安全管理文件为日常单位或公司为保证的工作、生产能够安全稳定地有效运转而制定的,并由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时进行更好的判断与管理。,其中条款可根据自己现实基础上调整,请仔细浏览后进行编辑与保存。 氰化物的毒害很严重,操作不当,会危急人的生命,因此必须严格遵守各项安全操作制度。以下各条务必要认真遵守。 ①必须严格遵守氰化物剧毒品的存放和领用制度。存放氰化物等剧毒化学品的库房必须有严格的安全措施,并且是双人双锁保管,有领用审批和签字制度,有明确的用途和去向。 ②工作者必须是接受过使用氰化物安全教育并经考核合格的人员,要求熟悉氰化物的特性和它的危害性,操作前必须穿戴好防护用品,操作时一定要集中注意力。

③使用氰化物电解液时,必须具备良好的通风装置,应该是先开抽风机,然后操作。 ④氰化物遇酸类物质产生反应生成剧毒的氢氰酸气体,影响环境和安全生产,因此氰化物不能摆放在酸类物质的附近,酸类溶液不能与氰化物溶液共用抽风系统。 ⑤工件进入氰化物溶液之前,必须将酸类物质彻底清洗干净(特别是有盲孔的或袋状的工件),以杜绝酸液带进氰化物溶液中。 ⑥配制和添加氰化物时速度应缓慢,一方面使它能在溶液中充分扩散起反应,同时要避免溶液外溅。为了减少氰化物的分解挥发,防止环境的污染,溶液的温度不宜超过60℃。 ⑦盛过和使用过氰化物的容器和工具必须用硫酸亚铁溶液作消毒处理后,再用水彻底冲洗干净(专用

配制和使用氰化物溶液的安全操作规程通用版

操作规程编号:YTO-FS-PD495 配制和使用氰化物溶液的安全操作规 程通用版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配制和使用氰化物溶液的安全操作 规程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操作规程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①氰化物不得与酸类放在一起,更不得将酸类物质带入氰化物溶液槽内。氰化物溶液与酸溶液不能共用抽风机。经过酸液浸蚀过的工件在进入氰化物溶之前,必须对所粘附的酸类物质进行彻底清洗干净。要特别注意防止有肓孔和袋状的零件将酸液带入氰化物溶液中。 ②当操作者的手、脸及其它部位有割伤或皮肤破伤时,严禁与氰化物接角。如在操作中不慎氰化物接触了,应立即用清冲洗,并速去医院治疗。 ③严格规定使用抽风装置和穿戴防护用品。接触氰化物时,绝对禁止进食和吸烟。 ④配制氰化物镀液时,操作者必须站在上风方向,以防止中毒。 ⑤盛放过氰化物的容器和工具以及工作场地,必须采用12%的硫酸亚铁溶液与5%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混合溶液进行消毒处理,再用水彻底冲洗干净。 ⑥下班后,操作者应立即更换工作服及其它防护用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方案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 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包括土壤环境监测的布点采样、样品制备、分析方法、结果表征、资料统计和质量评价等技术内容。 一、准备工作 主要准备工具,器材,用具等。 二、布点采样 样品由随机采集的一些个体所组成,个体之间存在差异。为了达到采集的监测样品具有好的代表性,必须避免一切主观因素,使组成总体的个体有同样的机会被选入样品,即组成样品的个体应当是随机地取自总体。另一方面,在一组需要相互之间进行比较的样品应当有同样的个体组成,否则样本大的个体所组成的样品,其代表性会大于样本少的个体组成的样品。所以“随机”和“等量”是决定样品具有同等代表性的重要条件。 1.布点方法 1)简单随机 将监测单元分成网格,每个网格编上号码,决定采样点样品数后,随机抽取规定的样品数的样品,其样本号码对应的网格号,即为采样点。随机数 的获得可以利用掷骰子、抽签、查随机数表的方法。关于随机数骰子的使用 方法可见GB10111《利用随机数骰子进行随机抽样的办法》。简单随机布点 是一种完全不带主观限制条件的布点方法。 2)分块随机 根据收集的资料,如果监测区域内的土壤有明显的几种类型,则可将区域分成几块,每块内污染物较均匀,块间的差异较明显。将每块作为一个监 测单元,在每个监测单元内再随机布点。在正确分块的前提下,分块布点的 代表性比简单随机布点好,如果分块不正确,分块布点的效果可能会适得其 反。 3)系统随机 将监测区域分成面积相等的几部分(网格划分),每网格内布设一采样点,这种布点称为系统随机布点。如果区域内土壤污染物含量变化较大,系

统随机布点比简单随机布点所采样品的代表性要好。 2.基础样品数量 1)由均方差和绝对偏差计算样品数 用下列公式可计算所需的样品数: N=t2s2/D2 式中:N 为样品数; t 为选定置信水平(土壤环境监测一般选定为95%)一定自由度下的t 值(附录A); s2 为均方差,可从先前的其它研究或者从极差R(s2=(R/4)2)估计; D 为可接受的绝对偏差。 2)由变异系数和相对偏差计算样品数 N=t2s2/D2 可变为:N=t2CV2/m2 式中:N 为样品数; t 为选定置信水平(土壤环境监测一般选定为95%)一定自由度下的t 值(附录A); CV 为变异系数(%),可从先前的其它研究资料中估计; m 为可接受的相对偏差(%),土壤环境监测一般限定为20%~30% 。 没有历史资料的地区、土壤变异程度不太大的地区,一般CV 可用10%~30%粗略估计,有效磷和有效钾变异系数CV 可取50%。 3.布点数量 土壤监测的布点数量要满足样本容量的基本要求,即上述由均方差和绝对偏差、变异系数和相对偏差计算样品数是样品数的下限数值,实际工作中土壤布点数量还要根据调查目的、调查精度和调查区域环境状况等因素确定。 一般要求每个监测单元最少设3 个点。 区域土壤环境调查按调查的精度不同可从2.5km、5km、10km、20km、40km 中选择网距网格布点,区域内的网格结点数即为土壤采样点数量。

水质总氰化物测定操作规程

水质总氰化物测定操作规程 1 适用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饮用水、地面水、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采用异烟酸-吡唑啉酮比色法测定水质中的总氰化物。最低检出浓度为/L;测定上限为/L。 总氰化物是指在磷酸和EDTA存在下,于pH<2介质中,加热蒸馏,能形成氰化氢的氰化物,包括全部简单氰化物和绝大部分络合氰化物,不包括钴氰络合物。 2引用标准 GB7486-87 水质氰化物的测定 3原理 在中性条件下,样品中的氰化物与氯胺T反应生成氯化氰,再与异烟酸作用,经水解后生成戊烯二醛,最后与吡唑啉酮缩合生成蓝色染料,其颜色与氰化物含量成正比,在638nm波长进行光度测定。 4仪器 分光光度计; 25ml具塞比色管;

500ml全玻璃蒸馏器; 100ml量筒或容量瓶; 600W或800W可调电炉; 5药品及试剂 测定过程中,只使用公认的分析纯试剂和不含氰化物和活性氯的蒸馏水或具有同等纯度的水。 磷酸(H3PO4):1.69g/ml 氢氧化钠(NaOH):%、1%、2%、4%溶液(m/V) EDTA二钠:10%溶液(m/V) 乙酸铅试纸 称取5g乙酸铅[Pb(C2H3O2)2·3H2O]溶于水中,并稀释至100ml。将滤纸条浸入上述溶液中,1h后,取出晾干,盛于广口瓶中,密塞保存。 碘化钾-淀粉试纸 称取1.5g可溶性淀粉,用少量水搅成糊状,加入200ml沸水,混匀,放冷,加0.5g碘化钾和0.5g碳酸钠,用水稀释至250ml,将滤纸条浸渍后,取出晾干,盛于棕色瓶中,密塞保存。

硫酸溶液:1+5 亚硫酸钠(Na2SO3):%溶液(m/V) 氨基磺酸(NH2SO3H) 磷酸盐缓冲溶液(pH=7) 称取34.0g无水磷酸二氢钾(KH2PO4)和35.5g无水磷酸氢二钠(Na2HPO4)于烧杯内,加水溶解后,稀释至1000ml,摇匀,放入试剂瓶,存于冰箱。 氯胺T:1%(m/V)溶液 临用前,称取1.0 g氯胺T(C7H7ClNNaO2S· 3H2O)溶于水,并稀释至100 ml,摇匀,储存于棕色瓶中。 异烟酸-吡唑啉酮溶液 5.11.1 异烟酸溶液 称取1.5g异烟酸(C6H6NO2)溶于24ml 2%氢氧化钠溶液中,加水稀释至100ml。 5.11.2 吡唑啉酮溶液 称取0.25g吡唑啉酮(3-甲基-1-苯基-5-吡唑啉酮,C10H10N2)溶于20mlN,N-二甲基甲酰胺[HCON(CH3)2]。

实验室安全常识及注意事项

实验室安全常识及注意事项 一、使用化学药品的安全防护 1、防毒 1)实验前,应了解所用药品的毒性及防护措施。 2)操作有毒气体(如H2S、Cl2、Br2、NO2、浓HCl和HF等)应在通风橱内进行。 3)苯、四氯化碳、乙醚、硝基苯等的蒸气会引起中毒。它们虽有特殊气味,但久嗅会使人嗅觉减弱,所以应在通风良好的情况下使用。 4)有些药品(如苯、有机溶剂、汞等)能透过皮肤进入人体,应避免与皮肤接触。 5)氰化物、高汞盐(HgCl2、Hg(NO3)2等)、可溶性钡盐(BaCl2)、重金属盐(如镉、铅盐)、三氧化二砷等剧毒药品,应妥善保管,使用时要特别小心。 6)禁止在实验室内喝水、吃东西。饮食用具不要带进实验室,以防毒物污染,离开实验室及饭前要冼净双手 7)必要时佩戴防毒面具 2、防爆 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当两者比例达到爆炸极限时,受到热源(如电火花)的诱发,就会引起爆炸。 1)使用可燃性气体时,要防止气体逸出,室内通风要良好。

2)操作大量可燃性气体时,严禁同时使用明火,还要防止发生电火花及其它撞击火花。 3)有些药品如叠氮铝、乙炔银、乙炔铜、高氯酸盐、过氧化物等受震和受热都易引起爆炸,使用要特别小心。 4)严禁将强氧化剂和强还原剂放在一起。 5)久藏的乙醚使用前应除去其中可能产生的过氧化物。 6)进行容易引起爆炸的实验,应有防爆措施。 3、防火 1)许多有机溶剂如乙醚、丙酮、乙醇、苯等非常容易燃烧,大量使用时室内不能有明火、电火花或静电放电。实验室内不可存放过多这类药品,用后还要及时回收处理,不可倒入下水道,以免聚集引起火灾。 2)有些物质如磷、金属钠、钾、电石及金属氢化物等,在空气中易氧化自燃。还有一些金属如铁、锌、铝等粉末,比表面大也易在空气中氧化自燃。这些物质要隔绝空气保存,使用时要特别小心。实验室如果着火不要惊慌,应根据情况进行灭火,常用的灭火剂有:水、沙、二氧化碳灭火器、四氯化碳灭火器、泡沫灭火器和干粉灭火器等。 可根据起火的原因选择使用,以下几种情况不能用水灭火: (a)金属钠、钾、镁、铝粉、电石、过氧化钠着火,应用干沙灭火。 (b)比水轻的易燃液体,如汽油、笨、丙酮等着火,可用泡沫灭火器。 (c)有灼烧的金属或熔融物的地方着火时,应用干沙或干粉灭火器。(d)电器设备或带电系统着火,可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或四氯化碳灭火器。 (4)防灼伤

配制和使用氰化物溶液的安全操作规程标准范本

操作规程编号:LX-FS-A15017 配制和使用氰化物溶液的安全操作 规程标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配制和使用氰化物溶液的安全操作 规程标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操作规程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①氰化物不得与酸类放在一起,更不得将酸类物质带入氰化物溶液槽内。氰化物溶液与酸溶液不能共用抽风机。经过酸液浸蚀过的工件在进入氰化物溶之前,必须对所粘附的酸类物质进行彻底清洗干净。要特别注意防止有肓孔和袋状的零件将酸液带入氰化物溶液中。 ②当操作者的手、脸及其它部位有割伤或皮肤破伤时,严禁与氰化物接角。如在操作中不慎氰化物接触了,应立即用清冲洗,并速去医院治疗。 ③严格规定使用抽风装置和穿戴防护用品。接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的采样

土壤环境质量监测方案 一、监测目的 1通过对该地特种玉米种植区的土壤质量现状监测,判断土壤是否被污染及污染状况,并预测发展变化趋势,根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土壤应用功能和保护目标,划分为三类:I类主要适用于国家规定的自然保护区(原有背景重金属含量高的除外)、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源地、茶园、牧场和其他保护地区的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保持自然背景水平。II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 III类主要适用于林地士壤及污染物容量较大的高背景土壤和矿场附近等地的农田土壤(蔬菜地除外)。土壤质量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I类II类III类土壤环境质量执行一二三级标准。 2对长期釆用未经处理过的生活污水和发酵废水灌溉对土地的影响进行监测,调查分析引起土壤污染的主要污染物,确定污染的来源、范围和程度,为行政主管部门釆取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3在污水处理过程中,把许多无机和有机污染物质带入土壤,其中有的污染物质残留在土壤中,并不断地积累,它们的含量是否达到了危害的临界值,需要进行定点长期动态监测,以既能充分利用土地的净化能力,又能防止土壤污染,保护土壤生态环境。 4通过分析测定该地士壤中某些元素的含量,确定这些元素的背景值水平和变化。了解元素的丰缺和供应状况,为保护土壤生态环境合理施用微量元素及地方病因的探讨与防治提供依据。 二、土壤的背景资料 该地区为特种玉米种植区,自然社会环境方面的资料有:该地区长期采用未经处理过

的生活污水和发酵废水混合灌溉,并用污水灌溉3到5年。特种玉米种植区发生大面积死亡现象。 三、监测项目的确定 《农田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将监测项目分为三类,即规定必测项目,选择必测项目和选择项目。必测项目有镉、汞、砷、铜、铅、铬、锌、镍、六六六、滴滴涕、pH。选择必测项目是根据监测地区环境污染状况,确认在土壤积累积累较多,对农业危害较大,影响范围广,毒物强的污染物。选择项目一般包括新纳入的在土壤中积累较少的污染物、由于环境污染导致土壤性状发生改变的土壤性状指标以及生态环境指标等。选择必测项目和选测项目包括贴、锰、总钾、有机质、总氮、有效磷、总磷、水份、总硒、有效硼、总硼、总钼,氟化物、矿化油、苯并(a)芘、全盐量等项目。 四、采样点的布设以及样品的采集和制备 1、采样布点 先将所监测的土地线划分为若干单元。考虑到所监测的土地属于污水灌溉的农田土壤,因此每个单元宜采用对角线布点法。对角线布点法适用于污水灌溉的农田土壤,由田块进水口向出水口引一条对角线,至少分五等分,以等分点为采样分点。土壤差异性大,可再等分,增加分点数。 2、样品釆集方法 土壤样品的采集:本次监测目的是了解该地区的土壤污染状况,故采用采集混合样品。根据采样布点,将一个采样单元内各采样分点采集的土样混合均匀制成。因为该地区为一般农作物种植耕地,所以采集0? 20cm耕作层土壤。混合样量较大,需要采用四分法,最后留下lkg到2kg,装入样品袋。为了解污染物在土壤中垂直分布,按土壤发生层次釆土

总氰化物测定方法

总氰化物 GB7486--87 总氰化物是指在磷酸和EDTA存在下,pH小于2的介质中,加热蒸馏,能形成氰化氢的氰化物,包括全部简单氰化物(多为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氰化物,铵的氰化物)和绝大部分络合氰化物(锌氰络合物、铁氰络合物、镍氰络合物、铜氰络合物等),不包括钴氰络合物。 预处理 1.方法原理 向水样中加入磷酸和Na2-EDTA,在pH<2条件下,,加热蒸馏,利用金属离子与EDTA络合能力比与氰离子络合能力强的特点,使络合氰化物离解出氰离子,并以氰化氢形式被蒸馏出来,并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仪器 (1) 500ml全玻璃蒸馏器。 (2) 600W或800W可调电炉。 (3) 100ml量筒或容量瓶。 (4) 仪器装置。

试剂 (1) 磷酸:ρ=1.69g/m1。 (2) 1%(m/V)氢氧化钠溶液。 (3) 10%(m/V)Na2—EDTA溶液。 (4) 乙酸铅试纸:称取5g三水合乙酸铅溶于水中,稀释到100ml。 将滤纸条浸入上述溶液中,1h后,取出晾干,盛于广口瓶中,密塞保存。 (5) 碘化钾—淀粉试纸:称取1.5g可溶性淀粉,用少量水搅成糊状, 加入200ml沸水,混匀。放冷,加0.5g碘化钾和0.5g碳酸钠,用水稀释到250ml,将滤纸条浸渍后,取出晾干,盛于棕色瓶 中密塞保存。 (6) l十5硫酸溶液。 (7) 1.26%(m/V)亚硫酸钠溶液。 (8) 氨基磺酸。 (9) 4%(m/V)氢氧化钠溶液。 步骤 1.氰化氢的释放和吸收 (1) 量取200m1样品,移入500m1蒸馏瓶中(若氰化物含量高,可 酌量少取,加水稀释至200ml),加数粒玻璃珠。 (2) 往接收容器内,加入10m1 1%氢氧化钠溶液,作为吸收液。 (3) 馏出液导管上端接冷凝管的出口,下端插入接收容器的吸收液 中,检查连接部位,使其严密。

配制和使用氰化物溶液的安全操作规程(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配制和使用氰化物溶液的安全操作规程(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5351-35 配制和使用氰化物溶液的安全操作 规程(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 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 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①氰化物不得与酸类放在一起,更不得将酸类物质带入氰化物溶液槽内。氰化物溶液与酸溶液不能共用抽风机。经过酸液浸蚀过的工件在进入氰化物溶之前,必须对所粘附的酸类物质进行彻底清洗干净。要特别注意防止有肓孔和袋状的零件将酸液带入氰化物溶液中。 ②当操作者的手、脸及其它部位有割伤或皮肤破伤时,严禁与氰化物接角。如在操作中不慎氰化物接触了,应立即用清冲洗,并速去医院治疗。 ③严格规定使用抽风装置和穿戴防护用品。接触氰化物时,绝对禁止进食和吸烟。 ④配制氰化物镀液时,操作者必须站在上风方向,以防止中毒。

⑤盛放过氰化物的容器和工具以及工作场地,必须采用12%的硫酸亚铁溶液与5%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混合溶液进行消毒处理,再用水彻底冲洗干净。 ⑥下班后,操作者应立即更换工作服及其它防护用品。必要时应对防护用品进行消毒.清洗,专柜保存,不准带到其它场所,同时,还要对手.脸及全身进行严格的消毒清洗。 ⑦发现氰化物中毒时,可用手帕或药棉在1min 内蘸吸五滴戊烯酯,同时在0?4%的高锰酸钾或双氧水(10ml双氧水加3ml水)溶液,并立即送医院抢救。 ⑧氰化物的存放、称量及其溶液的配制,应有专人负责。 请在这里输入公司或组织的名字 Enter The Name Of The Company Or Organization Here

土壤环境监测方案

土壤环境监测实习报告 江苏省农科院溧水植物科学基地土壤环境监测方案 1 江苏省农科院溧水植物科学基地简介 1.1 基地概况 作为中国农业科技华东创新中心重要平台的溧水植物科学基地,位于溧水县白马镇,南连宁杭高速公路,北临白马湖水库,总面积1218 亩,为丘陵地貌,土质为白浆土。原有农田基础设施条件较差,肥力一般,经过改造之后,完全能满足粮、油、棉、菜、果、花等不同作物生长发育的需要。院本部到基地交通便捷,全程高速公路,行长70 公里。基地生态条件优越,周边无污染源,作为基地试验地主要灌溉水源的白马湖水库水质,达二类饮用水标准。基地所在区域为北亚热带气候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2 基地功能定位及规划设计 溧水植物科学基地拟建成软硬件条件达国内一流水平,同时具备科技创新、示范培训、产业带动、旅游观光等功能的综合性农业科研平台。基地田间试验、实验办公、会议食宿等设施配套齐全:试验地全部格田成方,整理推平,水田、旱地齐全,露地、大棚兼备,沟、渠、路、网标准配套,灌、排系统相互独立,水田自流灌溉,旱地喷滴灌溉。试验地分为东冲粮经作物试验区、东丘园艺试验展示区、中冲油料作物试验区、中丘设施蔬菜园艺试验展示区、西冲粮经作物试验区、西丘果园休旅采摘区等6 个大区,为农科院提供了一个多功能的作物试验展示平台。 溧水植物科学基地于2006年11月18日正式开工,经科学设计、公开招标、精心施工,到2008年底建设任务基本完成。总投资1.13亿元,其中土地费用4600 万元,建设费用6700万元。到目前为止,已建成高标准试验地1000 亩,其中水田约450亩,旱地约550亩。共挖运土方80 万方,修筑机耕路11.2千米、灌渠4250 米、排沟9000 米、护坡3 万平方米、涵闸400 多座,并建成了大门及主干道、配电房、蓄水塘、泵站、泄洪沟桥、设施大棚、喷灌设施、围栏、绿化带、草坪等一系列附属工程。溧水植物科学基地共建成实验培训区、东挂藏区、西挂藏区3 个建筑群,总面积约1.3 万平方米。其中实验培训区房屋建筑面积6200m2,包括实验楼、培训楼和职工餐厅等3个单体;东、西两个挂藏区房屋建筑面积6700m2,包括挂藏室、农机房、农资房、工人宿舍等,水泥晒场9500m2。 2 污染源分析 基地原有的农田基础设施条件较差,肥力一般,但经过改造之后,完全能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