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如何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浅谈如何提高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王美方山东省邹城市峄山镇中心幼儿园

语言是人类进行交际的工具,良好的语言沟通与表达能力不仅能促进人的社会性交往,有助于养成健全的社会性人格,还能启发人的心智,对人的工作、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幼儿阶段的孩子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教师要善于运用科学的方法促进孩子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下面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幼儿教育经验,谈谈对提高儿童口语表达能力的认识:

一、给幼儿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幼儿园教师通常只注重校园环境、班级环境的建设,维持环境的干净整洁,通过鲜艳的色彩、卡通图画装饰校园,却忽略了语言环境对孩子口语交际能力发展的重要性。为孩子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有助于孩子在标准的语言示范中潜移默化地学习。根据心理学的研究调查表明,幼儿具备非常强的模仿能力,尤其是对于身边比较敬重的成人,会产生强烈的崇拜和亲近心理,从而模仿他们的言行举止。教师为营造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一方面要注意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尽量少使用不够标准的口语,多使用句子结构完整、词语丰富、幼儿比较容易理解和复述的规范语言,帮助孩子形成良好的语言印象。比如,幼儿在看到一朵花时说“真好看”,教师要积极和幼儿对话,并对句子进行简单扩充,如“这朵花开得真漂亮!”教师在和幼儿对话,进行句子扩充和示范的时候,要注意语速不可过快,留给幼儿思考和消化的时间,一般情况下,幼儿都会对教师的话进行复述,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发音正确与否的同时,及时强化幼儿的积极的语言习得行为。

此外,教师言语示范作用对幼儿的影响不仅仅只表现在句子的学习和语言的运用方面,还表现在教师说话的态度、语气对孩子的影响。俗话说,孩子是家长的镜子。笔者认为,这句话运用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上也非常恰当。尤其是幼儿阶段的孩子,比小学、中学的孩子模仿能力更强,对教师有着绝对的崇拜和服从心理,因此更加倾向于模仿教师的一言一行。教师在面对幼儿时,要注意态度温和,尽量保持微笑,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亲和力及爱心;还要注意在面对急事时也要保持镇定,说话尽量做到缓、稳、柔,从而使儿童养成温和、稳重的性格。

二、家庭环境至关重要

对于学龄前的幼儿来说,家庭是他们从小生长的生活环境,孩子的性格、行为习惯等都深受家庭的影响。国外著名的教育家洛克曾用“白板说”形容儿童时期的教育,他认为幼儿单纯的就像一张白板,成人给予他们什么样的教育,儿童就会变成什么样。在进入幼儿园之前,儿童语言行为的习得主要靠父母的教授和示范;即使幼儿在进入幼儿园接受教育后,也有大部分的时间都生活在家庭环境中,因此,家庭教育对儿童的成长产生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力。

有些父母可能由于自身学历的限制,在教育孩子方面缺乏专业的知识和科学的理念。甚至有的父母普通话不够标准,因而教得孩子一口的方言。因此,家长要注意,在工作之余,尽量多充电,让自己跟随社会的发展与时俱进。家长可以通过购买童话故事书和孩子一起阅读,或者为孩子进行睡前讲故事的活动,达到和孩子语言交流的目的。孩子在听童话故事的过程中,本身就是语言信息获取的过程,通过聚精会神地听故事一方面培养孩子听的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一方

面培养孩子的想象力,通过绘声绘色地讲述刺激孩子的想象,引起孩子的参与或者发问。因此,家长在讲故事的过程中,要认识到这不是家长单独讲述的活动,而是由孩子参与的一种互动活动,家长要积极促进孩子的参与,鼓励孩子参与故事的讲述或者提问,从而培养孩子的语言交流能力。

三、丰富幼儿的课外活动

实践是语言交流的源头,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扩充儿童的眼界和认知,锻炼儿童的能力的同时,也为儿童的语言交际提供了天然的、生动的素材。尤其是处于幼儿阶段的儿童,他们的思想充满了灵性,喜欢在游戏中获得各项认知,因此,如果幼儿过早地被束缚在狭小的教室内,隔断了儿童与世界的直接联系,会使而儿童丧失一个美好的童年;更严重的是,把儿童束缚在狭小、封闭的空间内,会极大地抑制儿童创造力的发展,使儿童变得沉闷、老城,缺少孩子本该有的快乐和活力。

外在的世界非常丰富多彩,孩子天生的好奇心驱使他们去探索未知的世界,在其中获得无穷的乐趣。教师要经常带领孩子走进大自然,在美丽的自然环境中培养孩子温和、友好的个性,在和自然的亲密接触学会爱护自然,保护环境。教师还要善于设计各种有趣的室外活动,使活动能够锻炼孩子的各项身体机能,开发孩子的智力。孩子在愉快的活动经验中,会激发表达情绪的需要,这就为孩子回家后和父母的交流提供了最生动的素材;活动中教师也可以设计小组环境,以培养幼儿通过沟通加强合作的能力,促进幼儿之间的交流,为他们打造和谐的班集体环境。此外,教师在做好教学工作的观察总结工作,及时反思教学过程中的问题。

总之,幼儿教师要在具备一定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的基础上,抓住孩子言语发展的关键期,通过自身的言传身教、家庭教育的配合以及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刺激孩子言语表达的需要,促进孩子言语能力的提高,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

如何提高口语表达能力计划

我教学农村初中的语文有近十年了,在语文教学中有一个很深的感受,就是学生年级越高越不敢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当然里面的原因有多,但我认为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较差,知道问题大概意思,但不能用简洁、通顺的语言表达出来。针对这些情况,结合我这些年的经验,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要认识到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对初中学生来说,口头表达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基本技能。在现代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口语的重要作用与日俱增,进行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对发展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书面表达能力,改进教育和教学方法,无疑具有重要作用。然而,有较多的初中学生在口头表达方面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 有些同学在课内回答问题时常常出现词不达意,结结巴巴,甚至语无伦次的现象。还有的同学由于缺乏说的训练,致使他们产生自卑的心理,没有站在大庭广众间讲话的勇气,怕说不好,被人笑话,遭人讽刺。当他们有机会走上讲台的时候,出现“怯场”,口还未开就满脸通红,把原来准备好的内容顿时忘到九霄云外去了,无言以对,手足无措,“搁浅”在讲台上。这种令人担忧的现状,使我们急切地感到加强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是我们语文教师当前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那么,培养学生口头表达的能力,只靠课内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大力开展语文的第二课堂活动,把它纳入有目的,有组织的,有指导的活动之中。 二、教师可利用第二课堂组织同学进行演讲比赛,朗诵比赛,故事会,小型辩论会,指定题目的口头作文等多种活动。 1、教师应是每次活动的组织者和策划者。只有精心安排,耐心指导才会达到预期效果。每次演讲,由同学自己选出3—5人的评委,对每一位演讲的同学给予评价,打分。评出前几名优胜者发给纪念品,以资鼓励。不是评委的同学也可以提出不同意见,这样就增加了竞争气氛。台上台下同学们都全神贯注,积极思维,努力做到尽善尽美,学习的主动性得到了最大的发挥。学生演讲前,教师提出基本要求:要说普通话,声音宏亮,语言流畅,中心明确,思想健康,姿势、态度自然。

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幼儿口语表达能力三步走培养策略 幼儿口语表达能力三步走培养策略 语言是人类沟通的工具,是人类交流信息的重要载体。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文化水平、社会身份往往可以从他说话用词、语调口气中看出。只有具备了优秀语言能力的人,才能适应人类社会发展的需要。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时期。幼儿只有真正学会了说话,把自己的愿望用正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才能自由地和人交往,同时也才能更好的接受成人传授的知识和经验。 一、树立自信心——激发幼儿“敢说”的内驱力 刚入园的幼儿,由于环境的变化,对周围的人和事都感到陌生此时的孩子情绪不稳定、缺乏安全感,导致有些幼儿变得“沉默寡言”这时教师应善于发现,将他们安置在自己的身边,亲近他们、抚爱他们,创设一个宽松的谈话氛围,用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话语跟他们交谈,使 幼儿在感情上得到满足,使他们感受到尊重与爱护,逐步消除陌生感和胆怯情绪,对老师、同伴发生兴趣,产生说话的愿望,愿意用语言与他人进行交流并会感到自己被重视,进而产生用语言交流的自信心。拥有自信的孩子在得到适时的语言表达的满足的体验后,更能激起“敢说”的欲望。因此,自信心就是激发幼儿“敢说”的内驱力。 (一) 以尊重为前提,维护幼儿话语权 联合国颁布的《儿童权利公约》(1989年)中清楚地表明:儿童有法律赋予的话语权。但在现实生活中幼儿话语权受尊重的情况并不乐观。当孩子话多时,有的家长厌烦孩子“多嘴多舌”;当孩子与成人意见不一致时;有的家长责备孩子“不听话”、“捣乱”,而有的老师就可能认为是个别孩子“起哄”的结果,采取不予理会或是转移话题的态度。服从、话少的“乖孩子”, 能得到成人更多的赞誉;持反对意见、爱辩驳的“多事孩子”,就显得不那么惹人爱。可见,幼儿话语权若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与维护,就会造成幼儿自信心减弱,欠缺语言交流的积极性,不知不觉中说话的主动性就会被扼杀。尊重与维护儿童话语权对促进幼儿的口语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我们首先要认识到自身拥有维护幼儿话语权的义务,要创建平等对话的师幼关系,搭建师幼互动的平台。要改变以往教师占据说话的中心位置,确保在教育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上发挥幼儿言语的主体积极性, 同时自觉担负起向家长宣传“尊重与维护幼儿话语权” 的责任。只有成人共同尊重幼儿话语权,幼儿的话语权才能真正得到维护。 (二) 蹲下来倾听,呵护幼儿表达的愿望 蹲下来的动作很简单,但是,与以往我们成人居高临下地俯视幼儿相比较,却是我们教育观的转变,包含着我们对幼儿的尊重所呈现的下蹲方式也是我们对幼儿话语权的一种肯定态度。当我们选择俯身下蹲、与幼儿的眼睛平视时,我们还应真心流露出“渴望倾听”的神情,让幼儿真切感受到我们愿意倾听,这时他们大多数就会高兴地说出想说的话。与此同时,我们尤其要做到不推搪、不打断、不插话、不逼问,让幼儿在自然的状态下畅所欲言。而面对与教师说话胆怯的幼儿,我们蹲下的同时,不妨拉拉他的小手,或是摸摸他的小脸,亲切地说:

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几个方法

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几个方法 在一次对幼儿发展水平的测评中,我们发现很多幼儿在语言表达方面存在句式单一、词汇贫乏、不能清楚完整地表达自己想法等问题。经过反思,我们认为在语言教学中过多关注教学形式上的求新求异,忽视学科本身的特点,可能是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我们将“如何支持幼儿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作为近阶段的研究课题,力求摸索出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策略和途径。 一、从幼儿兴趣出发找到切入口 在语言教学实践中如何支持幼儿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得先找到一个切入口。由于幼儿对那些优秀故事作品非常感兴趣,所以我们以故事教学为载体开展语言教学研究,尝试从“有选择地欣赏、阅读优秀儿童文学作品”、“故事类语言教学活动设计与组织”等方面进行实践研究,以逐步解决幼儿语言表达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从幼儿经验出发选取故事作品 起初我们认为只要是优秀的故事作品就可以成为教学内容,但是在学期初的观摩活动“我家是个动物园”后,我们的想法发生了变化。我们发现教师为了引导幼儿理解作品煞费苦心设计了一系列提问,但由于幼儿对浣熊等动物了解不多,所以幼儿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要么无法回答,要么答非所问。 针对这一状况,我们在教研活动中展开了研讨,最后达成共识:在故事类语言教学活动中,幼儿的原有经验直接影响他们对故事的理解,情感的迁移。幼儿之所以会对教师的提问无所适从,是因为他们缺乏相关的经验,而我们在选择内容时往往忽视了这一重要因素。后来,我们调整了选材的关注点,更多地关注幼儿的原有经验。我们在小、中、大班先后选择了故事情节发展奇妙、能够激发幼儿欣赏和阅读兴趣的《爱吃水果的牛》、《变色鸟》;故事描写生动有趣,有较多重复句式,幼儿愿意模仿和讲述的《为什么我不能》、《小猪变干净了》;故事语言丰富、刻画人物情感细腻的《猜猜我有多爱你》、《对不起》等。实践证明,结合幼儿原有经验的优秀故事作品能在更大程度上支持幼儿学习词汇和句式,使幼儿产生“愿说”和“想说”的心理需要。 三、根据幼儿不同水平设计问题 接下来,我们的研究进入了“选取相对固定的故事教学活动进行观摩与研讨”的阶段。开始,我们力求针对故事的每一个环节、每一张图片设计提问,希望以此支持幼儿理解故事内容,但是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能够正确回答教师预设的问题的幼儿寥寥无几,不少幼儿不知道怎么回答。为什么幼儿的表现和我们的预想有很大差距?对此,我们作了进一步研讨,有的教师认为预设的问题没有从幼儿的原有水平出发;有的教师认为预设的问题不利于幼儿的自主学习;有的教师认为预设的问题太细,使教师缺乏根据幼儿实际情况加以调整的空间,不利于支持不同水平幼儿获得发展;还有很多教师认为预设的提问太细致束缚了幼儿正常水平和能力的发挥。 在这样的认识基础上,我们重新调整了研究思路,并确立了一些原则。例如,应该针对幼儿理解故事和表述故事的重点、难点预设提问;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调整问题;预设提问时应注重问题的层次性与递进性。由此,我们将预设提问研究的重点放在“如何通

浅谈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性

浅谈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策略 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流工具,是人类区别于其他生物的重要标志之一。语言主要分为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对于一般人而言,在人的一生中,使用口头语言的几率占百分之九十以上。而使用书面语言又是在口头语言的基础之上,是口头语言的提高和升华。无论是作为一名处于学习阶段的学生,还是在社会中的就业者,能准确、熟练地使用语言,对其学习和工作都会产生积极的意义。特别对于学生而言,使用好口头语言,对其学好语文这门学科以及其他学科都会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很多语文教师都有这样一种感觉,凡是语文学得好的学生,他(她)的口语表达能力基本上都比较强,说话清晰,条理清楚,能抓住要点表达出自己的观点;而语文学得不够理想的学生往往在说话时特别是回答问题时总是结结巴巴,言不达意,不能抓住要点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因此,在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口头语言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甚至对孩子的一生都会带来帮助。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语文课上重视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语文课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主阵地,每一位语文教师都会对照课标重视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学习和训练,这也是每一位语文教师最基本的教学内容。但大多数语文教师会忽视对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当然,语文课的教学头绪多,任务重,语文课往往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忽视学生口语表达也是情非

得已的事。 其实,我认为,在语文教学中,并不用我们语文教师去多么刻意地进行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而是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提高起对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的意识,并将这一意识渗透到语文教学中。苏教版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这样的训练内容,如在一些课文后面的习题中有关于“复述课文”“把故事讲给别人听”,单元练习中“口语交际”等,都是非常好的训练机会,我们教师应牢牢把握这样的机会,加强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训练,千万不能课堂上找一两个学生走过场,然后作为一项家庭作业布置了事,甚至不反馈检查。在语文课上,还要注重学生语言表达的完整性,严密性,逻辑性,要不怕啰嗦麻烦,要求学生尽量把自己的话说完整,即使前面有学生说过了,如果是同一个话题,也要重复一遍后补充进自己的内容。这种做法看起来显得画蛇添足,时间长了,更加啰啰嗦嗦,但这样长期的训练和培养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一定要把话说完整、说清楚的意识,不会出现到五六年级的学生在向老师报告自己要上厕所时说:“老师,小便。”的笑话来。 重视各年级段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将“口语交际”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到各《学段目标与内容》五项指标之一,可见对口语表达能力培养的重视。各学段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具体要求是不同的,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都是不可缺少的。实际教学中,在第一学段,老师对学生的口语表达相对比较重视,这一阶段也可看做是小学生在小学阶段培养口语表达能力的黄金期,应该严格要求,加强指导,让学

浅谈如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学会说话——浅谈如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人类从呱呱坠地、牙牙学语开始,到从容自如的语言表达,无时无刻都在展现自己的语言能力。口语表达是人们日常交际沟通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也是现代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在现代社会,由于经济的迅猛发展,人们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也日益增强,好口才越来越被认为是现代人所应具有的必备能力。作为一名普通的110接警员,在工作中要面对形形色色的报警人报警、指挥调度出警单位处警以及将重要警情汇报领导,这些方方面面都彰显出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工作中的经验和领导的教诲让我更加清晰地意识到这点。其实语言表达能力自古就受到众多思想家、外交家、政客们的“青睐”,他们能言善辩、舌灿莲花,一次次力挽狂澜,不辱使命,拯救国家于危难。古人云:“一言可以兴邦,一言也可以误国。”苏秦凭三寸不烂之舌而身挂六国相印,诸葛亮靠经天纬地之言而舌战东吴群儒,烛之武因势利导而存郑于危难,触龙循循善诱而救**于水火。言语得失,小则牵系做人难易,大则连及国家兴亡,显得尤为重要。要说语言艺术大师非周恩来总理莫属,众所周知,周恩来是新中国杰出的外交家。他曾任政务院(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长期负责我国的外交工作。周恩来在与外宾会谈、回答记者提问时,或谈笑风生,妙语连珠;或难题巧答,妙语解颐,使对方心服口服,心悦诚服。当我们在向周总理致敬的同时也要清楚认识到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在日常接处警中,有时询问问题把握不准要点,询问内容无关紧要,语言口气不当,态度生硬、不耐烦。在向领导汇报重大警情时,碍于对领导的敬畏,吞吞吐吐、结结巴巴。这些问题都折射出语言表达上的不足。因此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迫在眉睫。如何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首先练好内功,提高素养。较高的理论素养、熟练的业务功底、丰富的社会知识是语言表达的源泉。加强对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学习,掌握知识要点,这样在接处警过程中才能切中要害,显示专业性。只有储藏了丰富的资源,在语言使用上便口若悬河,像一辆加满油的跑车一样急速飞驰。其次培养个人自信心,萧伯纳有句名言:"有自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自信,就是相信自己的力量,自信心就是确信自己所追求的目标是正确的,并坚信自己有力量与能力去实现所追求的目标。一个人只有充满自信才能在交际沟通中游刃有余、从容不迫。第三,提高自身口语表述能力,这也是语言表达的基础。光有丰富的阅历知识和自信而没有一口流利的语言表述能力,同样不能达到准确表达观点的目的,就像茶壶里煮饺子——有口说不出。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多听、多读、多说。多听,是在与别人交流的时候多听别人的说话方式,从中学习其好的说话技巧,从而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也是为多说做准备。多读,是多读好书,培养好的阅读习惯,从书中汲取语言表达的方式方法和技巧,知识会增加语言的素材,增加一个人的气质涵养。多说,是有准备、有计划、有条理地去说,或者是介绍,或者是演讲,要说得好、说得精彩,必须有充分的准备,而这一准备过程和实际说的过程,也就是在练习语言表达的过程。语言是一门艺术,是人类敞开心扉的交流形式;是人类搭架心灵桥梁的快捷方式;是人类情感交集的抒发模式;是人类释放悲喜的表达公式。如何淋漓尽致、唯美完善地运用语言——这门深内涵、高层次的学问,值得我们去探索和研究。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当前,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浪潮中包含着构建和谐的警民关系,集中体现在人民警察与人民群众始终保持鱼水情深的关系上。人民警察要时时刻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切实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真正从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加强与人民群众的沟通,了解他们的要求、困难和愿望,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从而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认可。

浅谈大班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浅谈大班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幼儿期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期,作为幼儿教师,必须抓紧这个时期努力发展幼儿的语言,使他们在入小学前具备足够的语言能力,受益终生。如何把握住这一关键时期,使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迅速发展,根据本人实践,有如下几点浅见。 一、词汇入手,重视虚词教学 词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幼儿掌握词的多少,理解的深浅程度,直接影响语言的表达质量,词汇越丰富,语言就越充实生动。所以,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首先必须从丰富词汇入手。 五、六岁的孩子随着身体的成长,活动范围逐渐扩大,知识经验逐渐丰富,思维能力有了较大的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已开始萌芽。但由于他们掌握较多的是实词(名、动、形、代),没有学会多少虚词(连、介、副等),加上理解能力有限,连贯性口语表达能力较差,故常出现孩子不能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意思的情况。他们想说不会说,要说说不清,说起话来断断续续,半句话多,停顿多。更困难的是不易说清事物间的关系,只能说一些片段,对因果关系难理解,有些句子还常常出现语法错误。大班孩子所掌握的词汇往往落后于思维的发展。针对这一普遍性的问题,我认为在继续丰富幼儿实词的同时更应重视并加强虚词教学。据调查我园大班幼儿能正确使用的虚词仅限于“在、也、有、还、现在、刚才、开始”等,范围如此狭小,影响了孩子发展连贯完整的语言,难以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在言语的建筑材料——词汇中,名词、动词、形容词好比砖和瓦,那么虚词即是石灰水泥和成的黏合剂,我们不能只注重砖和瓦的堆砌,而忽视石灰水泥的粘合作用,否则,砖瓦只能是支离破碎,零零乱乱,砌不出坚实壮丽的高楼大厦。虚词本身虽无实际意义,但虚词的运用是重要的语法手段之一。虚词可使语言完整连贯,句子结构更严密,表达的意思更明白,更确切。但虚词含义抽象,幼儿不易理解,教师应多动脑筋,多想办法教给幼儿一些常用的虚词,逐渐扩大使用虚词的范围,以便扫除幼儿口语发展中的障碍。 至于虚词本身没有具体含义,教学中主要靠教师的反复强调、示范。除课堂教学外,还可利用日常生活和游戏时间进行。如一个小朋友在游戏时打了别人,教师批评他后可问全体幼儿“刚才老师为什么要批评他”?要求幼儿回答“因为他打了小朋友,这是很不对的,所以老师要批评他”。教师还可以接着说:“如果他以后改正了,再不打小朋友了,老师就不批评他了”。教师可反复强调“因为”、“所以”等虚词。只要教师做有心人,在课堂中,在日常生活、游戏中高度重视虚词的教学,那么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是会迅速提高的。 二、从课堂教学入手,应采取多种形式 根据幼儿好奇心强,抑制力差,神经系统的兴奋与抑制往往不平衡等生理、心理特点,课堂教学形式不能呆板单调,必须经常变换,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变被动接受为主动积极思考,以达到完成语言教学任务之目的。 下面谈谈我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并尝到甜头的几种方法: 1、用“词的扩散”训练幼儿说话能力。教学中,以一个词为扩散点,做组词造句的训练。实践证明,教师经常用一些幼儿易于理解,易于接受的字来组词造句既可增加幼儿的知识,

如何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如何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园教育的核心问题,因为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表现方式,人类的思维成果正是靠语言的帮助得以巩固、发展和传递的。幼儿期是学习语言最敏感、最关键的时期,也是储存词汇最迅速的时期。因此,幼儿期语言的训练值得重视,幼儿园语言教育工作刻不容缓。 然而我们知道词汇量的多少是直接影响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的主要因素,因此,我们作为老师,也应该有意识、有目的地积极丰富孩子的词汇。然而,在语言教学中,如何丰富孩子的词汇呢?怎样使孩子的语言训练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呢?作为老师,我一直都坚持以身作则,树立榜样,积极带动幼儿,与其他老师达成共识,同心协力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这几年的生活中,我总结出语言教育应从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发展孩子语言表达能力这两个方面入手。 一、为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语言的学习,除了跟孩子的个体差异有关以外,与语言交往环境也有密切的关系。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可以使孩子养成良好的语言交往习惯。一旦在集体中孩子形成良好的语言学习、交往习惯,就能达到让孩子在良好的环境中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目的。那如何创设这个语言环境呢?这有赖老师自己的言传身教和榜样示范的作用。在班中我一直坚持使用普通话与幼儿交谈,从孩子幼儿期开始,我就坚持这种做法,给孩子树立一个学习的榜样。并利用孩子喜欢的游戏进行语言练习,如:开火车、捉迷藏、办家家等游戏活动。支持、鼓励、吸引孩子与老师、同伴进行交谈。在户外活动,我也不放弃任何一个语言学习的机会,在饭前饭后、户外活动、甚至孩子睡觉前的时候,我都坚持使用普通话与孩子交谈,让孩子在幼儿期进入这种良好的语言交往环境里,经过一个长期、有效的学习过程,不断地得到熏陶,使孩子真正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二、发展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 发展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应考虑到丰富孩子的词汇量和孩子说完整话这两方面。 然而,孩子词汇量的积累,并不是一天两天就能解决的,必须是靠孩子在长期的语言学习中,周而复始地学习、运用的一 个过程去丰富、积累起来的。它根本就没有捷径可言,完全依靠教师在语言教学中,与孩子一起成长,一点一滴地积累和巩固起来的。 因此,平时我很重视幼儿词汇量的积累,在各种环境中丰富幼儿的词汇,并把幼儿要掌

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构筑“对话”的平台,培养幼儿口语表达 幼儿期是幼儿口语发展的关键期,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又是在具体运用的过程中逐渐 发展起来的,因此,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应该为幼儿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 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让每个幼儿的口语在“对话”的平台上,得到迅速发展和提高。我尝试着做了如下探索: 一、教师与幼儿应该平等对话,让幼儿敢说。 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之间伴随着大量的言语谈话,信息交流。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教师叙述的话语多,幼儿是忠实的听众,或者附和一声“是”或“不是”。即使在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活动中,也往往会出现教师不断地提出“对不对?”“好不好?”等问话,幼儿连声不断地附和回答“对!”“好!”等,这是幼儿不假思索地“齐声合唱”。在这里,教师成了唯一的“知识传授者、告知者”,而幼儿成了教师的“应声虫”和“依赖者”。久而久之,幼儿就成为只会判断对错的“机器人”,该自己想的也不去想了,该自己表达的也不敢表达了, 幼儿的各方面发展也都会受到限制和损害。 教师与幼儿之间应该是互为平等的“对话”伙伴。幼儿是活动的主体,与教师对话的主体,教师是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和帮助者。和孩子交流时,假如你弯下腰或蹲下, 拉着孩子的手,看着孩子可爱的笑脸,纯真的眼睛说话,让孩子感受到你我之间的平等和亲切,他会把自己内心的悄悄话一咕噜地全告诉你;在幼儿游戏时,如果你洋溢着热情组织孩 子们一起嬉戏、玩耍,让孩子感受到老师也是一个爱玩的大孩子,没有了“大人”与孩子间的距离感和神秘感,他们会拥着你七嘴八舌地说说游戏的快乐;在幼儿的生活活动中,只要你耐心地指导、帮助,让孩子感受到此时的你就像自己的妈妈,他会情不自禁地谈起自己最得 意的事儿来。在学习活动中,你试着和幼儿商量着对话:“这样行吗?”“你认为呢?”他会凭着自己的经验,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观点都“敞亮”出来。假如你把遇到的困难或要解决的问 题抛给幼儿,他们一个个会像模像样地讨论起来,孩子的天真无邪在你的不经意中就会流露 出来。在这平等对话中,师幼互动,逐渐沟通、融洽、和谐、愉快,这样幼儿的口语表达得 以发展,情感得以激发,智慧得以提升。 二、鼓励幼儿个体间的平等对话,让每个幼儿都喜欢说。 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幼儿之间的交往占主要内容,鼓励幼儿个体间的平等对话,形成生生互动,这是一种良好的人际资源,让每一个幼儿在愉悦、轻松的氛围中都喜欢说。 在教师组织的活动中,这样的镜头屡见不鲜:整齐划一的集体活动,的确是规范有序,

如何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

如何提高学生语文口语表达能力 学生的听说能力是其适应社会的基本素质之一。所谓会听能说,是指学生是否能准确理解对方的意思,是否能辨别对方语音、语言的正误,是否能运用语言这个交流工具准确无误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我在课堂教学中发现,有不少学生不能很好的运用所学语言交流,学生阅历浅,口语表达能力差,而且还有的害羞不善言语,恐惧怕开口,甚至有的爱说谎或说大话,言行不广等。如何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关注学生的口语缺陷、端正思维品质、培养其能言善辩、言而有信的品质呢? 我们应结合语文课文的学习,有侧重地选择一些文质优美、文体特点突出的课文,在课堂上或自习课上采用按步骤进行口头复述训练。口语能力培养训练安排适时,即能上接朗读下连解说、描述、评述等,又能使其有效地发挥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促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训练效率的大幅度提高,可以收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1、立足课堂,营造民主气氛 口语表达的教学过程是一个互动的过程,是活泼的、生动的、有趣的言语交际过程。大部分学生胆小不愿意说话,是处于一种胆怯心理,尤其在课堂上,不敢回答老师的提问,羞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生怕说错被老师批评,同学嘲笑。课堂是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主阵地。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是非常必要的。这就需要教师做好引导工作,创造民主、平等、和谐的交际氛围,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学生尽可能多的自由度和自主权,使作为主体的学生愿意说,敢于说,乐于说。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口语表达训练,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让学生复述课文或看图说话,教师要认真指导读,坚持指导说,特别是对一些叙事类文章或图片,根据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语文水平较高的学生要求他们进行创造性复述,但要围绕主题;对一般学生要求按课文复述。 2、巧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口语表达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产生的言语活动,口语表达离不开特定的语言环境。口语表达的内容应联系学生的生活,从他们的生活经历出发,让他们敢于说自己的真心话和亲身经历。可以事先布置一些诸如“一件难忘的事”、“我喜爱的故事”、“我的烦恼”等联系学生生活的话题去训练,说话的内容是具体的,可感的,可操作性的,同时有时灵活的。让学生进行推测可能出现的情形,这样一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欲望,使其临场发挥,随机“说话”,又可活跃课堂气氛,做到“活而不乱”,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升发展。 3、利用多种形式,加强学生的口语表达训练 口语表达的训练既可以结合课堂教学、生活实践进行,还可以根据需要组织专门的训练活动,它的训练方式是丰富多彩的,训练的时空也是不受限制的。介绍以下几种常见的训练方式。 课前演说。每节语文课前利用两分钟的时间进行口语训练,让1到2名学生上台,就一个话题,如自我介绍、介绍朋友、介绍家庭等进行演说,全班轮流进行,人人参与,对口语能力进行训练。 模拟对话。利用实物或多媒体创设情景与角色的模拟对话活动。训练打电话、购物、借物等对话的技巧。 讲故事。利用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时期。孩子只有真正学会了说话,把自己的愿望用正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才能自由地和人交往,更好的接受成人传授的知识和经验。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文化水平、社会身份往往可以从他说话用词、语调口气中看出。因此,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园教育工作者的一项艰巨的任务。 做为幼儿园教师,我们应创造一个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语言的学习,除了跟幼儿的个体差异有关以外,与语言交往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可以让孩子感到没压力、没恐惧,从而产生了想说话的愿望,逐渐养成良好的语言交往习惯。刚刚入园的幼儿,由于环境的变化,情绪变得很不稳定、缺乏安全感,导致有些幼儿变得“沉默寡言”、所说的往往是简单的短句,常出现说话不流畅的现象。这时教师应善于发现,主动地去亲近、抚爱他们,用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话语跟他们交谈,使幼儿在感情上得到满足,陌生感、胆怯情绪就会逐渐地消失。有了宽松的心理环境,幼儿会产生说话的愿望。同时,老师要抓住时机,鼓励幼儿积极去与老师、同伴交往,激发他们说话的兴趣,使他们有话愿意说,有事乐意讲。如:我班的周馨怡小朋友,在幼儿园是个不爱说话、文静的女孩。家长反映她在家是个活泼可爱的孩子,每天回到家都喜欢把幼儿园里的事情讲给爸爸妈妈听。为了改变这个“双面人”,我们经常主动接近她,与她交谈她家人、谈谈幼儿园里的趣事,与她一起玩玩具,鼓励、吸引她与同伴交往等等。经过一段时间,周馨怡能主动地接近老师了,愿意与老师、同伴交流了,变成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可见,创设一个良好的、宽松的谈话环境是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另外,生活是语言的源泉,丰富的生活能为丰富的语言提供良好的环境。定期举行幼儿诗歌朗诵会、讲故事比赛、语言教学游戏活动等,这些都既能增加生活情趣,又能锻炼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尤其是讲故事活动,不仅幼儿兴趣高,而且还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故事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当教师充满感情,富有表情地讲述每个故事时,幼儿听得那么认真,当请他们讲述时,他们又会绘声绘色地表演。经过不断的训练,幼儿不仅能模仿老师有表情地讲述,而且还能创编故事的情节,并能表演故事,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然而,礼貌是一个人的道德准则,一是礼貌行为,二是礼貌语言。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给人一种谦逊文明,恭敬有礼,落落大方的好感,礼貌也反映着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因此,礼貌教育要从小抓起,使幼儿从小就会使用礼貌语言,有良好的语言习惯。我们坚持正面教育与具体行为相结合的原则,使孩子直观地理解礼貌用语的含义,并学会正确使用。如:礼貌招待客人方面,有客人来了,要热情有礼貌的招待客人,请客人坐,给客人倒上一杯茶,并说:“叔叔,请喝茶。”客人走时,送到门口,说:“叔叔,再见。”小朋友早上来到幼儿园见到老师,会说“老师早上好”。下午离园时会说“老师,再见。”班上来了参观、看课的人时,知道问:"客人好。"等等。 总之,幼儿教师在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要不断的提高个人教学艺术水平和语言文学教育活动的组织指导水平,为幼儿的全面发展作出我们的努力。

如何培养大班幼儿口语表达能力

幼儿期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期,作为幼儿教师,必须抓紧这个时期努力发展幼儿的语言,使他们在入小学前具备足够的语言能力,受益终生。如何把握住这一关键时期,使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迅速发展,根据本人实践,有如下几点浅见。 一、词汇入手,重视虚词教学 词是语言的建筑材料,幼儿掌握词的多少,理解的深浅程度,直接影响语言的表达质量,词汇越丰富,语言就越充实生动。所以,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首先必须从丰富词汇入手。 五、六岁的孩子随着身体的成长,活动范围逐渐扩大,知识经验逐渐丰富,思维能力有了较大的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已开始萌芽。但由于他们掌握较多的是实词(名、动、形、代),没有学会多少虚词(连、介、副等),加上理解能力有限,连贯性口语表达能力较差,故常出现孩子不能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意思的情况。他们想说不会说,要说说不清,说起话来断断续续,半句话多,停顿多。更困难的是不易说清事物间的关系,只能说一些片段,对因果关系难理解,有些句子还常常出现语法错误。大班孩子所掌握的词汇往往落后于思维的发展。针对这一普遍性的问题,我认为在继续丰富幼儿实词的同时更应重视并加强虚词教学。据调查我园大班幼儿能正确使用的虚词仅限于“在、也、有、还、现在、刚才、开始”等,范围如此狭小,影响了孩子发展连贯完整的语言,难以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在言语的建筑材料——词汇中,名词、动词、形容词好比砖和瓦,那么虚词即是石灰水泥和成的黏合剂,我们不能只注重砖和瓦的堆砌,而忽视石灰水泥的粘合作用,否则,砖瓦只能是支离破碎,零零乱乱,砌不出坚实壮丽的高楼大厦。虚词本身虽无实际意义,但虚词的运用是重要的语法手段之一。虚词可使语言完整连贯,句子结构更严密,表达的意思更明白,更确切。但虚词含义抽象,幼儿不易理解,教师应多动脑筋,多想办法教给幼儿一些常用的虚词,逐渐扩大使用虚词的范围,以便扫除幼儿口语发展中的障碍。 至于虚词本身没有具体含义,教学中主要靠教师的反复强调、示范。除课堂教学外,还可利用日常生活和游戏时间进行。如一个小朋友在游戏时打了别人,教师批评他后可问全体幼儿“刚才老师为什么要批评他”?要求幼儿回答“因为他打了小朋友,这是很不对的,所以老师要批评他”。教师还可以接着说:“如果他以后改正了,再不打小朋友了,老师就不批评他了”。教师可反复强调“因为”、“所以”等虚词。只要教师做有心人,在课堂中,在日常生活、游戏中高度重视虚词的教学,那么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是会迅速提高的。 二、从课堂教学入手,应采取多种形式

口头表达能力

口头表达能力 1.基本概述 2.口头表达方式 3.口头表达技巧 4.加强训练 1)原因 2)与书面语言在表达的区别 3)如何加强训练 4)训练朗读的方式 5)口头复述 6)描述插图 7)口头作文 8)口头改写 9)口述故事梗概 1基本概述 口头表达能力是指用口头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以达到与人交流的目的的一种能力。叶胜陶先生曾说:“所谓语文,语是指口头语言,文是指书面语言。可见,语文是口头表达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在日常生活交往中,人们更多使用的是口头语言,所以,口头语言比书面语言起着更直接的、更广泛的交际作用。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对人的口头表达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2口头表达方式 (1)即席发言。 这种发言不是事先准备好的,而是在发言过程中受到某些事物的刺激或在谈话时联想或诱发出来的,这种发言是临时性的发言。即席发言,首先要注意观察周围事物的变化,在认真听取别人发言的基础上,引起震动取之精华,使其思想展开,有言可发;其次,要思维敏捷,善于逻辑归纳综合,通过对方的发言,迅速形成自己思想脉络的发言提纲。虽其无准

备,但谈吐有条理;再次,要有广博知识,占有丰富的材料。虽其是临时发言,但能旁征博引,举一反三,语言活泼,内容生动。 (2)凭记忆讲。 这是事先写出的稿子,记在脑子里,最后用语言表达,这里面要讲究记忆的方法,要克服困难,花费相当大的功夫用脑子记,这种表达的优点是眼光始终注视观众,可观察到群众的表情,不足的是,演讲时精神较为紧张,担心讲错、遗忘、卡壳、造成影响,这种方式一般不适用于大型会议或工商界专题报告等。 (3)有准备的脱稿讲。 这种演讲不必写出稿子,只是写个提纲就可以。其提纲主要包括论点、事例和必要的数字,不受书面词句的限制,可避免因记忆错误使演讲出现卡壳。在主要论点上演讲,可较自由地发挥,讲起来也会生动、形象、深刻,这种演讲要准备认真,思维和反映要快,提纲要字迹清楚,能一 目了然,要按页排好,切勿遗失。 (4)照稿宣读。 这种演讲一般适用于重大的会议或技术性很强的会议。口头表达的方式特点,是把主体与客体在时间与空间紧密结合,讲、听直接见面,随时观察听者的反映,灵活调整内容,调整气氛。如果是对话、讨论、谈话、辩论,则可直接听到对方的意见,进行针对性强的回答。这就要求经理人好学不厌,像海绵吸水一样吸取广博的知识,无论是在生产技术、经营管理、时事政策方面,还是文学艺术、历史哲学、音乐美术方面都要钻研、熟悉,在表达时旁征博引,妙趣横生,思路清晰,口齿清楚,知识广泛,形成自己的风格。 3口头表达技巧 口头表达的技巧主要包括坚定信心,配合恰当的姿态,注意口语修饰,利用悬念手法,根据反应调整内容等。掌握了这些技巧,才能进一步提高口头表达的效果。 (1)坚定信心是成功进行口头表达的基础。 在演讲中,信心十足,才能精神饱满,情绪高昂,给职员以力量;才能冷静地应付场内的各种变化;才能有力地阐述自己的观点,反之,缺乏信心,则会精神紧张,语无伦次,使演讲失败。增强信心的途径,一是 提高认识,消除自卑感;二是熟悉听众的情况;三是认真准备讲稿;四是 熟悉会场和扩音等设备情况;五是事前要演练,提前入场,稳定情绪。 (2)语言修辞是口头表达的关键。 口头表达主要是用语言来影响听者,口语修辞的好坏,直接影响听众的情绪,因此,务必在口语修辞上下些功夫。这就要求语脉要连贯,讲 话要富于逻辑,推理论证严密;语法要符合规范,要有口语特点,要用简 单句;避免复杂句,杜绝病句;词句要精心修饰,遣词造句要精心安排,口头说明清楚、准确,形象生动。可运用比喻、夸张、借代、排比修辞方法,注意运用大众化语言;发音要标准、吐字清楚,简明扼要,声调要有

幼儿语言表达

如何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创设有利于幼儿表达的语言环境,使幼儿有话敢说 宽松和谐的语言环境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基本前提,是调动幼儿有话敢说的内部动机和必要条件。它体现了成人与幼儿关系上的平等,体现了成人对幼儿人格的尊重,这样才能使幼儿有话敢说,有话愿说。对此,成人在日常生活中应以幼儿感兴趣的事物为切入点,支持和引发幼儿表达的愿望,为他们提供畅所欲言的机会。同时,鼓励幼儿大胆表达,提倡敢说先于正确。因为每个幼儿的语言能力是有差异的,成人应尊重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要,抓住时机,选择适宜的谈话内容、方式和场合,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引发话题,鼓励幼儿的每一次表达,并让孩子通过语言表达体验到语言交流的意义、成功和快乐。当幼儿词不达意或语句不太完整时,成人不要急于或者刻意加以纠正,以免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给幼儿以挫折感或压抑感,从而失去说话的主动性、积极性。因此,鼓励幼儿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甚至比幼儿说得是否正确更为重要。 二、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使幼儿有话可说 丰富的生活内容与经验是幼儿语言表达的源泉与基础,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与体验,幼儿才会有乐于表达和交流的内容,才会有话可说,有话要说。成人应有意识地丰富幼儿的生活内容,帮助他们积累生活经验,如引导他们观察大自然中的日出日落、风雨雷电、花香鸟语、春夏秋冬……教孩子体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可以成

为幼儿的观察对象,生活中的每一种情绪、每一个活动都可以成为幼儿体验的内容,因此这就需要做个有心人。成人把自己所闻所见所思所感大胆地表述出来,或让成人把幼儿所说的话记录下来,使幼儿在语言与文字之间建立联系,或者让幼儿先画下来再讲出来等等。 成人还可以利用图书、故事、儿歌等形式为幼儿提供表达与交流的机会,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如看图讲述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语言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复述故事或背诵诗歌可以培养幼儿的记忆力和语言的流畅性,这样还可以让幼儿在边读边看中培养对文字的兴趣。 三、抓住生活中的各种表达机会,使幼儿有话愿说 一日生活中,幼儿随时有表达意愿和感受的要求,成人应关注幼儿的想法,满足其需要,抓住生活中各种表达的机会,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使幼儿有话愿说。如让幼儿在讲座中学会倾听与表达,在争执中学习围绕话题进行辩论,在聊天中学会相互交流,让幼儿在与同伴和成人的交流中感受说的乐趣,而这种快乐的情感体验又会促使幼儿乐于交流与表达。 四、利用与同伴和成人之间相互交流的机会,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同伴间的相互作用是幼儿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可以促

浅谈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浅谈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和关键的时期。孩子只有真正学会了说话,把自己的愿望用正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才能自由地和人交往,更好的接受成人传授的知识和经验。一个人的道德修养、文化水平、社会身份往往可以从他说话用词、语调口气中看出。因此,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幼儿园教育工作者的一项艰巨的任务。经过孙霞老师结合自己的多年教育实践,给我们以下几点启示: 一、创造一个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 语言的学习,除了跟幼儿的个体差异有关以外,与语言交往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可以让孩子产生想说话的愿望,逐渐养成良好的语言交往习惯。 刚刚入园的幼儿,由于环境的变化,情绪变得很不稳定、缺乏安全感,导致有些幼儿变得“沉默寡言”、所说的往往是简单的短句,常出现说话不流畅的现象。这时教师应善于发现,主动地去亲近、抚爱他们,用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话语跟他们交谈,使幼儿在感情上得到满足,陌生感、胆怯情绪就会逐渐地消失。同时,老师要抓住时机,鼓励幼儿积极去与老师、同伴交往,激发他们说话的兴趣,使他们有话愿意说,有事乐意讲。 二、丰富幼儿的生活内容。 生活是语言的源泉,丰富的生活能为丰富的语言提供良好的环境。

1、开展各种有目的、有计划的语言活动。 定期举行幼儿诗歌朗诵会、讲故事比赛、语言教学游戏活动等。尤其是讲故事活动,不仅幼儿兴趣高,而且还能发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思维。故事是幼儿最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当教师充满感情,富有表情地讲述每个故事时,幼儿听得那么认真,当请他们讲述时,幼儿不仅能模仿老师有表情地讲述,而且还能创编故事的情节,并能表演故事,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 2、活动区的妙用。 班里的操作区、图书角、语言区、表演区等是幼儿最喜欢去的地方,尤其是图书角,孩子们在那里可以看自己喜爱的书籍、玩自己喜欢的玩具等,不但扩大了他们的眼界,增长了有关大自然、社会生活的知识,还培养了幼儿的团结、协作等优良品德,还促使孩子们观察、分析、想象及讲述能力的发展。如:小班幼儿模仿性强,往往喜欢与别人玩同样的玩具、看相同的书,这时有可能会发生争抢的现象,这时,教师要适时地引导孩子学会用与人商量的语言,如:“我们一起玩,可以吗?”“你看完了给我看,好吗?”通过这种语言引导,可从中培养幼儿的与人交往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另外,在幼儿玩玩具、看图书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和鼓励幼儿互相谈论玩具的多种玩法、讲述图书中的内容,这样可以发展孩子的思维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语言教育。 (1)户外活动中的语言教育。户外活动是孩子们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它占有较大的比例。孩子在户外活动中可以接触社会、接触自

家长如何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家长如何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语言对孩子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不仅可以能与人进行交流,而且与智力发展密切相关。 1.幼儿说话与年龄 2~4岁是孩子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段时间内孩子的词汇量增加较快,组织语言的速度变快,句子长度增加,家长也都能够与孩子多练习对话。其实,孩子在1岁到2岁期间,孩子也在理解语言,吸收语言,并在内心以内语言的形式进行着语言组织工作,家长也应让孩子多接触语言材料。因此,家长对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既不能放任自流,以为语言会自然而然在学会,也不要操之过急。家长要顺应这个规律,为孩子提供学习语言的有利条件。 小儿最初的语言活动是从听懂成人所说的词开始。例如,9个月的婴儿多次听到大人说“红色”或“看看”这两个词,并见到红色的颜色和看的动作时,即在大脑中建立起联系,接受了这些词。 1周岁左右,就可以模仿出来了。在这一时期,孩子喜欢听大人讲简单的故事。父母用清晰的声音讲一些小孩子感兴趣的事儿,最好伴有动作和表情,促使他们学着听懂话,学着讲话。孩子爱听的故事,听过了还想听,所以不妨明、后天再重复讲述或扩大些内容。 1周岁以后,孩子会走了,在领他们做一些简单游

戏如拍皮球、堆积木时,可以边玩边教有关的话“垒高”、“给我球”等。1岁半以后常到户外去玩,应引导他认识外界的事物,说明它们的名称和特点。 孩子学说,要从简单的复述开始。父母说一句,孩子跟学一句。然后,教长一点的句子。再大些,讲完一个故事后,要求孩子简单地复述,讲得不完整时,立即帮助纠正。还可以让孩子看图画,说内容,大人同时提出引导性的问题,鼓励孩子用自己编的话来讲。讲得好时,要及时表扬。教唱儿歌,念孩子能懂的短诗也是学习语言的好方法。 2.幼儿语言迟缓怎么办 如果孩子3岁甚至4岁还不会说话,家长就应加以注意了,首先要弄清是生理原因(发音器官正常与否)还是心理原因(机会、环境等)造成的。家长应带孩子去医院检查。 孩子发声器官有异常的现象若能早期发现,让孩子接受适当的治疗和训练后,便能使他顺利地讲出话。有时则是心理因素使孩子无法正常地说话,但这种情形,孩子大都能在短期内突然地说出话来,父母千万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同他人的孩子比较,因为个体之间的差距相当大。孩子语言发展稍慢一些,这并不表示自己的孩子愚蠢,智能有问题,只是时间较长而已。重要的是,父母要尽量和孩子讲话,增加他讲话的机会。

提高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怎样提高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说话就如同起居饮食那样不可回避。口语表达能力的好坏,会影响到一个人在工作及社会生活中的成败。因此,积极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是我们教师千万不可忽视的。而低年级学生词汇量少,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这就影响了学生说话能力的提高,作为一名低年级语文老师,怎样指导低年级学生进行说话训练,使学生乐说,善说,真正做到能说会道”呢?我从以下几方面做了尝试: 一、多加表扬鼓励,培养学生兴趣。 小学生天真活泼,爱说爱动,平时在家里、在小伙伴中,无话不说、无所不谈。但不少学生上课时,变得羞怯、拘谨,他们害怕说得不好,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嘲笑。针对学生这一心态,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注意运用各种方法提高他们说话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对积极举手发言的学生,不管讲得是否正确,都加以肯定。对被点名发言的学生,讲对了则热情表扬,若不讲或讲错了,则启发诱导,千万不能训斥。老师要善于为每个学生创造说话的机会,语文课或者说话课上,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让他们先在小组中交流,然后当众独白,再让全班同学进行评定,评定的主要方法是让学生把别人讲话的优点讲出来,再让他向全班同学转述别人说话的内容。这样,班上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显示自己的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都有充分表现自己的舞台。

二、采取多种形式,丰富训练内容。 训练内容丰富多彩,容易激发小学生说话的欲望。平时布置学生听广播,看电视,阅读课外读物,观察图画,观察实物,参加劳动实践和科技实验活动等,目的在于使学生在五彩缤纷的实际生活中摄取大量的有价值的说话材料,寻到说话的源头。训练的方式一般有看图说话、观察说话、想象说话、听后复述、听后辩论、讨论、讲故事、演讲、排演课本剧等。例如,可以利用一些课文的空白,进行适当的延伸和补充,我教完《小马过河》这篇课文以后,让学生结合课文,想一想小马过河之后会想些什么,又会做些什么呢?等问题展开合理想象,说一段话,学生经过讨论后,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没有固定的答案,说得自由多了。这些也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倡导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彰显了小学生的个性。 三、提倡循序渐进,制定训练要求。 对小学生说话训练要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规律,循序渐进,逐步提高训练要求,切忌起点过高,这样才符合小学生的实际。例如,以“我的妈妈”为题说话,低年级只要求学生讲出妈妈的外貌特征就行了,到了中年级就要求学生通过一件事,抓住妈妈的外貌、语言、动作等特征进行口述,表现妈妈的某种性格特点或思想品质。这样,随着要求的逐步提高,内容的丰富,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语言水平也会随之提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