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湖南省主要水稻品种介绍

湖南省主要水稻品种介绍

湖南省主要水稻品种介绍
湖南省主要水稻品种介绍

湖南省主要水稻品种介绍

常规早稻品种

湘早143湘早籼31号湘早籼32号

中鉴100湘早籼42号杂交早稻品种

金优974

株两优02

金优402株两优819陆两优996株两优505

陆两优28陆两优611杂交一季稻品种两优培九

两优293准两优527

湘华优7号

Ⅱ优93

Ⅱ优58

陆两优106

Ⅱ优416

Y两优1号丰源优326

常规晚稻品种

湘晚籼13号天龙香103湘晚籼11号湘晚籼12号

湘晚籼9号

杂交晚稻品种

金优207

金优284

新香优315

中优218

H28优9113三香优786岳优9113

岳优360

K优451

丰源优272

T优207

丰源优299

九优207

培两优981

中优117

T优259

T优180

常规早稻品种

湘早143

该品种属中熟优质早籼稻,2004年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2年被评为湖南省三等优质稻品种。在我省作早稻栽培,全生育期108天左右,株高75-85厘米,叶片挺直而厚,剑叶较短,株型前期较散,后期紧凑,落色好,不落粒。省区试结果:每亩有效穗23-25万穗,每穗总粒数100粒左右,结实率83.5-78.7%,千粒重26.6-27.1克。2002、2003两年省区试平均亩产431.86公斤,比对照湘早籼13号减产0.1%,日产量4.02-3.97公斤。抗性:叶瘟3级,穗瘟1级,感稻瘟病;白叶枯病7级,感白叶枯病。米质:糙米率79.2%,精米率69.4%,整精米率57.6%,长宽比为3.6,垩白粒率19.5%,垩白大小35.7%。

该品种适宜在我省作双季早稻种植。湘中3月底播种,湘南可适当提早,湘北须适当推迟。每亩秧田播种量35-40公斤,每亩大田用种量5-6公斤,秧龄30天以内,4.5-5.0叶时移栽。插植规格为4-5×6寸,每蔸4-5苗,每苗基本苗8-10万。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纹枯病。

湘早籼31号

该品种属中熟优质早籼稻,2000年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9年被评为省三等优质稻品种。在我省作早稻栽培,全生育期107天,比湘早籼19号短3天。株高80~85厘米,株型较紧凑,叶片较厚较挺,较耐肥抗倒,落色好。苗期抗寒性较差,分蘖力强。穗型中等,每穗总粒数75~85粒,结实率85%左右,谷长粒型,千粒重24克。1998、1999两年省区试平均亩产415公斤,比湘早籼19号减产5.4%。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

该品种适宜在我省稻瘟病轻发区作双季早稻种植。3月下旬播种,每亩秧田播种33~37公斤,大田亩用种量5~6公斤。秧龄不超过30天。5~5.5叶移栽,每蔸插7~8苗,15万左右基本苗。宜采用氮、磷、钾全肥配合施用,施足基肥,多施有机肥,早施分蘖肥,酌施壮苞和壮籽肥。前期浅水分蘖,中期够苗晒田,后期以湿润灌溉为主,不宜脱水过早,不宜晒田过重,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纹枯病等病虫害。

湘早籼32号

该品种属中熟早籼稻,2001年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全生育期106天,比湘早籼13号短1天。株高78厘米左右,分蘖力中等,一般每亩有效穗25万。抽穗整齐,灌浆成熟快。每穗总粒数94粒,结实率87.4%。谷圆粒型,千粒重26克。1999年、2000两年省区试平均亩产451.4公斤,比对照湘早籼13号增产6.2%,易感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稻米外观品质一般,蛋白质含量较高。

该品种适宜在我省稻瘟病和白叶枯病轻发区作双季早稻种植。3月下旬播种,大田每亩用种量5.0-5.5公斤,及时炼苗,切忌盖膜过久造成秧苗老化。4月下旬移栽,秧龄控制在30天内。每亩插足12万基本苗。在施肥管理上采用"促前攻中稳后"的原则,施足底肥,早施分蘖肥,适施壮苞肥。一般每亩施栏粪20担、磷肥40公斤和碳铵15公斤作基肥;尿素10公斤、钾肥7.5公斤作追肥,并根据苗情酌施壮苞肥和壮粒肥。前期以浅水促分蘖为主,中后期采用间歇灌溉,均忌脱水过早。注意加强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防治。

中鉴100

该品种属中熟优质早籼稻,1999年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同年被评为省三等优质稻品种。全生育期106天,比湘早籼13号长1-2天,株高80-85厘米,株型紧凑,叶片上挺,耐肥抗倒能力不强。分蘖力较强,穗型中等,每穗粒数80粒,结实率80%。谷长粒型,千粒重2

4克。1997、1998两年省区试平均亩产440公斤,比对照湘早籼13号减产2%。高感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苗期耐寒。

该品种可在我省稻瘟病轻发区作双季早稻种植。3月底4月初播种,每亩秧田播种30~35公斤。秧龄30-35天。每亩插2.4万蔸,8-10万基本苗。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基肥以有机肥为主;追肥增施磷、钾肥,适当控制拨节期不施用氮肥作穗肥。及时晒田控蘖,后期湿润灌溉。注意防治稻瘟病、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

湘早籼42号

该品种属中熟早籼稻,2006年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我省作双季早稻栽培,全生育期107天左右。株高83厘米左右,株型适中,分蘖力强,繁茂性好,剑叶直立,穗型中等,谷粒长,后期落色好,抗倒性好。每亩有效穗24.5万穗,每穗总粒数88.5粒,结实率88.3%,千粒重26.1克。2004、2005两年省区试平均亩产456.9公斤,比对照增产3.34%,日产4.27公斤,比对照高0.06公斤。抗性:叶瘟7级,穗瘟9级,高感稻瘟病;白叶枯病7级,感白叶枯病。米质:糙米率80.6%,精米率72.7%,整精米率69.4%,粒长6.9毫米,长宽比3.4,垩白粒率10%,垩白度1.5%,透明度2级,碱消值3.0级,胶稠度86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1.7%,蛋白质含量9.6%。

该品种适宜在我省稻瘟病轻发区作双季早稻种植。湘中宜于3月26-28日播种,湘北略迟2天,每亩大田用种量5公斤,4月30日前移栽完毕,秧龄30天,种植密度4×5寸,每穴插5-6苗,每亩插基本苗10-12万。前期施足基肥,以有机肥为主;早施、重施追肥,促进分蘖,后期酌壮苞肥及壮籽肥;前期以浅水促分蘖为主,中后期保持湿润为主,在苗期、分蘖盛期和抽穗破口期必须加强对稻瘟病预防措施。同时注意防治纹枯病和白叶枯病。

杂交早稻品种

金优974

该品种属中熟杂交早籼稻,1999年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全生育期109天,比威优402短2天。株高81厘米,株型松紧适中,茎秆较粗,叶片直立,叶鞘、叶耳紫色,半叶下禾。抽穗整齐,落色好。分蘖力较强。穗型较大,穗长23厘米左右,每穗总粒数108粒,结实率75%左右。谷长粒型,稃尖紫色,千粒重25克。1997、1998两年区试,亩产481公斤,与威优402相当,中感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米质较好。

该品种可在全省推广。3月下旬播种,每亩秧田播种20公斤,大田亩用种2.5公斤。4.5~5.0叶移栽,每亩插2万蔸,8~10万基本苗。基肥每亩施粪肥500公斤、过磷酸钙40公斤;追肥每亩施尿素13公斤、氯化钾10公斤。浅水分蘖,够苗晒田,浅水抽穗,湿润壮籽。病虫防治同一般早稻品种。注意防治二化螟和稻纵卷叶螟。

株两优02

该品种属两系迟熟早籼稻,2002年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4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2006年被评为湖南省超级稻。全生育期111天左右,比金优402短1天。株高92厘米,株型紧散适中,耐肥抗倒力强。一般亩有效穗23万,每穗总粒数100粒,结实率87%左右,千粒重26.7克,籽粒饱满,颖尖无芒。2000、2001两年省区试平均亩产509.8公斤,比金优402增产2.2%,日产量4.6公斤,比对照高0.12公斤。2001、2002两年国家区试平均亩产476.7公斤,比对照金优402增产4.1%,日产量4.2公斤,比对照高0.18公斤。抗性:叶瘟2级,穗瘟1级,抗稻瘟病;白叶枯病5级,中感白叶枯病。糙米率81.9%、精米率74.4%、整精米率55.3%、米粒长6.7毫米、长宽比3.0、垩白粒率49%、垩

白度10.5%、透明度2级、碱消值4.5级、胶稠度48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1.5%,蛋白质含量10.6%,加工、外观和蒸煮品质均较好,米饭食味好。

该品种适宜在我省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软盘旱育秧3月20日播种,湿润育秧3月底播种,湿润秧田亩播种量10公斤,大田亩用种量2~2.5公斤,播种时每公斤种子拌2克多效唑。一般软盘抛秧3.1-3.5叶抛栽,旱育小苗3.5~4叶抛栽,湿润秧小苗4.1~5叶移栽。插植密度5×6寸或抛栽30蔸/平方米,每蔸2粒谷秧。耙田时亩施水稻一次性专用25%的配方肥50公斤,栽后5~7天结合施用除草剂,再亩施尿素5公斤。前期干湿促分蘖,及时落水晒田,后期湿润灌溉,忌断水过早。坚持强氯精浸种,及时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等。注意控制秧龄,适时抛(栽)。

金优402

该品种属迟熟杂交早籼稻,1999年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生育期113天,与威优48相当。株型适中,叶鞘、稃尖紫色,剑叶中长,窄而直立,后期落色好。株高83.7厘米,穗粒数93.8粒,结实率72.1%,千粒重26.8克。1994、1995年两年省区试平均亩产457.6公斤,与对照威优48相当。叶瘟4级,穗瘟4级,中感稻瘟病;白叶枯5级,中感白叶枯病。糙米率80%,精米率71.0%,垩白粒率84%,垩白大小18%,外观品质一般,食味较好。

该品种可在全省推广。一般于3月底播种,每亩秧田播种量15公斤左右,每亩大田用种2公斤。插植规格4×6寸,每穴两粒谷秧。施足基肥,早施追肥,看苗酌施壮苞肥和壮籽肥。注意防治二化螟、飞虱、稻瘟病、纹枯病、细条病等。

株两优819

该品种属两系中熟杂交早籼稻,2005年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6年被农业部评定为超级稻品种。全生育期106天左右,比对照湘早籼13号短1天;株高82厘米左右,株型紧散适中,茎秆中粗,长势旺,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抽穗整齐,成熟落色好,籽粒饱满。每亩有效穗23.6万穗,每穗总粒数109.6粒左右,结实率79.8%,千粒重24.7克。2003、2004两年省区试平均亩产470.48公斤,比对照湘早籼13号增产10.06%。抗性:叶瘟5级,穗瘟5级,感稻瘟病,白叶枯病5级,中感白叶枯病。整精米率68.0%,直链淀粉含量22.1%,蛋白质含量10.8%。整精米率高,米质较好。

该品种适宜在我省稻瘟病轻发区作双季早稻种植。旱育秧3月25日播种,水育秧3月底播种,大田每亩用种量2-2.5公斤,播种时每公斤种子拌2克多效唑。软盘抛秧3.1-3.5叶抛栽,旱育小苗3.5-4.0叶移栽,水育小苗4-4.5叶移栽。插植密度5×6寸或抛栽28蔸/平方米,每蔸2粒谷秧。施肥水平中等,够苗及时晒田,坚持强氯精浸种,及时施药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和纹枯病等病虫害。注意控制秧龄,适时抛(栽)。

陆两优996

该品种属两系迟熟杂交早籼稻,2005年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6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同年评为湖南省超级稻。全生育期112天左右,株高95厘米左右,株型紧散适中,茎秆粗壮,叶鞘、稃尖紫色,繁茂性好。根系发达,耐肥抗倒。抽穗整齐,成熟落色好。每亩有效穗21万穗,每穗总粒数113粒,结实率85%,千粒重28克。2003、2004两年省区试平均亩产507.48公斤,比对照金优402增产7.78%。抗性:叶瘟5级,穗瘟7级,感稻瘟病;白叶枯病5级,中感白叶枯病。米质:糙米率82.1%,精米率73.9%,整精米率46.1%,粒长6.7毫米,长宽比2.8,垩白粒率84%,垩白度15.0%,透明度3级,碱消值6.0级,胶稠度7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6.5%,蛋白质含量11.3%。加工和外观品质一般。

用种量2-2.5公斤,秧龄控制在1个月之内,4月下旬移栽,软盘育秧3.5叶左右抛栽,水田育秧4.5叶左右移栽。种植密度5×6寸,每蔸插2粒谷秧,每亩插(抛)基本苗8-10万。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及时晒田控蘖,后期实行湿润灌溉,不要脱水过早,注意及时防治稻瘟病、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

株两优505

该品种属两系杂交中熟早籼稻,2004年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全生育期108-110天,比对照湘早籼13号长1-2天;株高88厘米,株型松散适中,耐肥抗倒力中等。生长势旺,抽穗整齐,成熟落色好。一般每亩有效穗21.7万左右,每穗总粒数102.1粒左右,结实率81%左右,千粒重约27.1克。2001-2003连续三年省区试平均亩产473.85公斤,比对照湘早籼13号增产9.7%。抗性:叶瘟4级,穗瘟3级,白叶枯病5级。中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

该品种适宜在湖南省作双季早稻种植。一般旱育秧3月20-25日播种,水育秧3月底播种。大田每亩用种量2-2.5公斤,稀播匀播,播种时每公斤种子拌2克多效唑。软盘抛秧3.1-3.5叶抛栽,旱育小苗3.5-4.0叶移栽,水育小苗4-4.5叶移栽。插植密度5×6寸或每平方米抛栽28-30蔸,每蔸插2粒谷秧。坚持用强氯精浸种,预防恶苗病发生。大田期根据病虫预报,及时施药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等病虫害。注意控制秧龄。

陆两优28

该品种属两系迟熟杂交早籼稻,2003年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5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全生育期113天,与金优402相同;株高95厘米,茎杆粗壮,长势繁茂。每穗总粒数103粒,结实率85%左右,千粒重26克。2001、2002两年省区试平均亩产483.1公斤,与对照湘早籼19号相当。2003、2004两年国家区试平均亩产467.2公斤,比对照金优402增产2.84%。叶稻瘟6级,穗稻瘟5级,中感稻瘟病;白叶枯病3级,中抗白叶枯病。米质较好。

该品种适宜在我省作早稻种植。旱育秧3月20日播种,水育秧3月底播种,大田每亩用种量2-2.5公斤。软盘抛秧3.1-3.5叶抛栽,旱育小苗3.5-4.0叶移栽,水育小苗4-4.5叶移栽。插植密度5×6寸,每蔸插2粒谷秧;施足基肥,早施重施分蘖肥。分蘖期干湿相间促分蘖,孕穗期以湿为主,抽穗期保持田间有浅水,灌浆期干干湿湿壮籽。根据病虫预报,及时施药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等病虫害。注意控制秧龄。

陆两优611

该品种属两系迟熟杂交早籼稻,2006年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全生育期108天左右,比金优402短3天;株高85厘米,株型较紧凑,茎秆中粗,耐肥抗倒强。根系发达,分蘖力较强,成穗率高,生长势旺,剑叶直立,抽穗整齐,叶下禾,后期落色好。每亩有效穗23.45万,穗长20厘米,着粒较密,每穗总粒数115.5粒,结实率82.3%,千粒重26.10克。2004、2005两年省区试平均亩产509.3公斤,比对照金优402增产4.38%;平均日产量4.73公斤,比金优402高0.30公斤。抗性:叶瘟5级,穗瘟9级,高感稻瘟病;白叶枯病5级,中感白叶枯病。米质:糙米率81.9%,精米率75.4%,整精米率67.2%,粒长6.8毫米,长宽比3.1,垩白粒率82%,垩白度10.0%,透明度3级,碱消值4.6级,胶稠度72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0.2%,蛋白质含量9.9%。米质较好。

量2-2.5公斤,秧龄控制在1个月之内,4月下旬移栽,软盘育秧3.5叶左右抛栽,水田育秧4.5叶左右移栽。种植密度5×6寸,每蔸插2粒谷秧,每亩插(抛)基本苗8-10万。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够苗及时晒田,后期实行湿润灌溉,不要脱水过早,注意防治稻瘟病、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

杂交一季稻品种

两优培九

该品种属两系迟熟中籼稻,2001年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全生育期141天,比汕优63长5天。株高118厘米,叶色青绿,上部三片功能叶具有"长、直、窄、凹、厚"的特点,属叶下禾。分蘖力中等,一般每亩有效穗18万。穗长27厘米,每穗总粒数180粒,结实率80%,谷长粒型,千粒重26克。1998~2000年三年省区试平均亩产559.7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1.1%,感稻瘟病,中抗白叶枯病,米质较好。

该品种适宜在稻瘟病轻的地区作中稻种植。4月中、下旬播种,秧田每亩播种8~10公斤,大田每亩用种1公斤。5月底前移栽,秧龄不超过30天,每亩栽插1.5万蔸,每蔸插2粒谷的种苗。亩施纯氮12~15公斤,氮、磷、钾配比为1∶0.5∶1,以有机肥为主,65~70%作基肥施用,20~25%作前期追肥,10%留作后期补施。采用半旱栽培。前中期多次露田,成熟前5天可断水。注意防治病虫害,特别是后期要注意防治二化螟、稻曲病等,在孕穗期和始穗期喷施2次粉锈宁。

两优293

该品种属两系杂交迟熟中籼稻,2006年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6年被评为湖南省超级稻。全生育期140天左右,比对照两优培九早1-2天;株高122厘米,前期株型松散,后期叶片直立而略内卷,茎杆粗壮,根系发达,耐肥抗倒,分蘖能力强,但成穗率不高。穗着粒密度大,抽穗整齐,落色好。每亩有效穗16.1万穗,每穗总粒数191粒,结实率77%,千粒重27.2克。2003年省区试平均亩产544.4公斤,比对照II优58减产3.2%,不显著;2004年续试平均亩产609.3公斤,比对照1两优培九和对照2汕优63分别增产6.7%和5.5%,极显著;两年区试平均亩产576.9公斤,日产量4.12公斤。抗性:叶瘟7级,穗瘟9级,高感稻瘟病;白叶枯病5级,中感白叶枯病;抗高温能力较差。米质:糙米率81.8%,精米率74.7%,整精米率66.7%,粒长6.5毫米,长宽比3.0,垩白粒率26%,垩白度5.3%,透明度2级,碱消值5.4级,胶稠度74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4.5%,蛋白质含量9.8%。米质较优。

该品种适宜在我省海拔200米以上600以下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中稻种植。4月15日左右播种,每亩秧田播种量8-12公斤,每亩大田用种量1公斤左右,秧龄25天以内,种植密度7×8寸或6×8寸,每蔸插1-2粒谷秧。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及时晒田控蘖。后期湿润灌溉,抽穗扬花后不要脱水过早。特别注意防治稻瘟病、纹枯病和二化螟等病虫害。

准两优527

该品种属两系迟熟中籼稻,2003年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4年农业部认定为超级稻。全生育期133~142天,株高125厘米,耐肥抗倒力一般。植株整齐,株型适中,叶色淡绿,主茎16叶,剑叶长40厘米,宽2.5厘米,茎秆弹性好,叶片挺立,属叶下禾,后期耐寒性强,熟期落色好。分蘖力中等,成穗率70%左右,每亩有效穗15万。穗长24厘米,每穗总粒数140粒,结实率85.5%-90.3%,千粒重30.

6克。2001、2002两年省区试平均亩产654.6公斤。抗性:叶稻瘟3级、穗稻瘟5级,中感稻瘟病;白叶枯病5级,中感白叶枯病。米质:出糙率为80%,精米率为72.5%,整精米率为56.8%,垩白粒率为49.5%,垩白度为7.6%,胶稠度为66毫米,糊化温度为5.0,直链淀粉含量为21.1%,。米质较优。

该品种适宜在我省湘西海拔600米以下中稻区种植。宜在4月15~20日播种,每亩秧田播种量15公斤,秧龄30天,每亩大田用种1.5公斤。栽植密度以6×7寸或7×7寸为宜,每亩插足基本苗6万。该组合适宜在中等肥力水平下栽培,氮肥过多易倒伏,最好在穗分化始期或拔节期不施用氮肥。施肥以基肥和有机肥为主,前期重施,早施追肥。后期采用干干湿湿灌溉,不要脱水过早。注意防治病虫害,在中高肥水平条件下栽培特别注意防止倒伏。

湘华优7号

该品种属三系杂交中籼稻,2006年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6年被评为湖南省超级稻。湖南省区试平均全生育期139天左右,比Ⅱ优58短5天。株高117.9厘米,株型较紧凑,茎杆中粗,感温性较强,生育期弹性较大。分蘖力中等,抽穗整齐,叶下禾,籽粒饱满,长粒型。湖南省区试结果:每亩有效穗17.4万穗,每穗总粒数148.1粒,结实率75.9%,千粒重28.1克。2004、2005两年省区试平均亩产551.4公斤,比对照II优58增产11.5%,极显著。抗性:叶瘟4级,穗瘟3级,中抗稻瘟病,白叶枯病7级,感白叶枯病;抗高温能力较强,抗寒能力差。米质:糙米率为81.3%,精米率为74.2%,整精米率为52.2%,垩白粒率为66.0%,垩白度为8.4%,胶稠度为54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9.9%,蛋白质含量8.8%。

在湖南省作中稻栽培宜于4月中下旬播种,大田用种量每亩1-1.25公斤。秧龄控制在30天左右,5.1-6.1叶移栽,插植规格20×24厘米为宜,每蔸插2粒谷秧。前期浅水多露促分蘖,增施磷钾肥,及时落水晒田。抽穗时保持田间有水层,灌浆期干干湿湿,湿润为主,保持根系活力,切忌脱水过早。坚持强氯精浸种,防止恶苗病,及时防治病虫害。在中高肥水平下栽培注意壮秆防倒伏,注意预防胡麻斑病。

Ⅱ优93

该品种属三系杂交中熟中籼稻,2006年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我省作中稻栽培,全生育期133天左右。株高121.7厘米,株型较紧凑,茎秆粗壮,耐肥抗倒。生长势旺,剑叶直立。后期落色好,不早衰。一般亩有效穗16.0万左右,每穗总粒数180.1粒左右,结实率80.5%以上,千粒重28克。2004、2005两年省区试平均亩产596.7公斤,比对照增产2.3%。抗性:叶瘟6级,穗瘟9级,高感稻瘟病;白叶枯病7级,感白叶枯病;抗高温,抗寒能力较强。米质:糙米率80.9%,精米率74.2%,整精米率63.1%,长宽比2.5,垩白粒率76%,垩白度13.5%,透明度2级,碱消值6.0级,胶稠度8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22%,蛋白质含量8.8%。米质较优。

该品种适宜在我省海拨800米以下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中稻种植。参照汕优63同期播种,大田亩用种量1公斤。播种时每公斤种子拌2克多效唑。一般水育秧5叶左右移栽。插植密度6×7寸,每蔸插2粒谷秧。前期干湿相间促分蘖,够苗及时落水晒田,后期湿润灌溉,忌断水过早,以防早衰和影响米质。坚持强氯精浸种,大田期根据病虫预报,及时施药防治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稻瘟病和纹枯病等病虫害。

Ⅱ优58

该品种属迟熟杂交中籼稻,2003年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全生育期142天,比汕优63长3~4天。株高120厘米左右,株型集散适中,茎秆粗壮,耐肥抗倒,剑叶斜举,叶色浓绿,成熟落色好。分蘖力较强,有效穗多,每穗总粒140粒,结实率84%。千粒重26.4克左右。生产示范亩产550公斤左右。抗性:叶瘟5级,穗颈瘟5级,中感稻瘟病。米质:糙米率80.58%,精米率72.52%,整精米率56.83%,米粒长6.0毫米,长宽比2.4,糊化温度7级,直链淀粉含量23.22%,胶稠度28mm,蛋白质含量7.0%。米质一般。

该品种适宜在我省作中稻种植。一般在4月中下旬播种。每亩大田用种1.5公斤,用强氯精浸种,稀播匀播育壮秧。栽插密度为5×8寸或5×9寸,每蔸插两粒谷秧。重施基肥,早施追肥,及时防治病虫害。

陆两优106

该品种属两系迟熟杂交中籼稻,2004年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全生育期139天,比Ⅱ优58短2天;株高120厘米左右,株型紧散适中,茎秆较粗,后期落色好,分蘖力中等。一般亩有效穗17万左右,每穗总粒数164.8粒左右,结实率82%左右,千粒重28.5克。2001年省中稻区试平均亩产658.9公斤,比对照汕优63增产2.4%;2002年湘西片中稻区试平均亩产558.3公斤,比对照II优58增产5.84%。两年平均亩产608.6公斤。抗性:叶瘟3级,穗瘟3级,中抗稻瘟病;白叶枯病3级,中抗白叶枯病;耐寒性中等偏弱,耐高温能力强。米质一般。

该品种适宜我省中稻区种植。4月中下旬播种,大田用种量每亩1.5公斤。秧龄控制在30天左右,5.1-6.1叶移栽,插植规格6×7寸为宜,每蔸插2粒谷秧。前期浅水多露促分蘖,增施磷钾肥,及时落水晒田,搞好病虫防治。需肥水平中等,在中高肥水平下栽培注意防止倒伏。

Ⅱ优416

该品种属三系迟熟杂交中籼稻,2004年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在我省湘西地区作中稻栽培,全生育期140天,比对照Ⅱ优58短1天。株高110厘米左右,株型松散适中,半叶下禾,分蘖力强,根系发达。每亩有效穗15-17万穗,每穗总粒数162.5粒,结实率87%左右,千粒重28克左右;2002年省区试平均亩产561.1公斤,比对照Ⅱ优58增产6.07%;2003年续试平均亩产583公斤,比对照Ⅱ优58增产3.7%,不显著。抗性:叶瘟4级,穗瘟9级,白叶枯病5级。高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耐寒性中等。米质:糙米率82.0%,精米率72.7%,整精米率68.1%,长宽比2.3,垩白粒率93.0%,垩白大小21.8%。米质一般。

该品种适宜我省稻瘟病轻发区作中稻种植。4月底5月中旬播种,每亩大田用种量1.25公斤,秧龄控制在30天以内。栽插规格为6×7寸。以有机肥为主施足底肥,早施追肥,加强对稻瘟病的防治。不宜在高肥水平下栽培。

Y两优1号

该品种属两系迟熟杂交中籼稻,2006年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6年被农业部评定为超级稻品种。全生育期143天左右,与两优培九II相当;株高122厘米,株型松紧适中,分蘖力强,成穗率高,大穗型,谷粒长粒型,谷壳黄色稃尖无色。每亩有效穗15.5万穗,每穗总粒数210.3粒,结实率77.6%,千粒重26.6克。2004、2005两年省区试平均亩产634.9公斤,比对照两优培九8.8%,极显著;日产量4.56公斤,比对照高0.39公斤。抗性:叶瘟7级,穗瘟9级,高感稻瘟病;抗寒能力一般,抗高温能力较强。米质:糙米率81.8%,精米率74.7%,整精米率66.7%,粒长6.5毫米,长宽比3.0,垩白粒率26%,垩白度5.3%,透明度2级,碱消值5.4级,胶稠度74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4.5%,蛋白质含量

9.8%。米质较优。

水稻品种简介

水稻品种简介 一、绥粳3号(92-188) 主茎11片叶,生育日数128-130天,株高80cm,穗长16cm,每穗粒数97粒左右,千粒重27克,抗稻瘟病较强,抗倒伏,分蘖力强,株型好,活秆成熟,剑叶上举,需活动积温2350℃左右,适于第二、三积温带直播或插秧栽培,一般公顷产量8000-8500公斤左右。该品种适于中上等肥力栽培,耐冷性中等,遇障碍性冷害年份注意以水保温。 二、清香型优质长粒品种—绥粳4号 主茎12片叶,生育日数128-133天,苗期绿色,幼苗生长健壮,植株一生都有香味,分蘖力中等,株高95cm,穗长18cm,每穗粒数95粒左右,空枇率5﹪,千粒重27.7,克,稻谷椭圆型,有短芒,米质优,有光泽,抗稻瘟病中等,抗倒伏,适于第二积温带及第三积温带上限地区插秧栽培,一般公顷产量8000公斤左右。可采用9寸×4寸规格,每穴插3—5株,该品种适于中上等肥力栽培。 三、绥粳9(绥02-6007) 主茎13片叶,株高92cm,穗长19cm,每穗粒数135粒左右,千粒重27.5克,长宽比1.9,结实率高,米质优,抗稻瘟病,抗倒伏,耐冷性一般。生育日数133天左右,需活动积温2480℃左右,适于第二积温带插秧栽培,一般公顷产量8181公斤左右。 四、绥粳10(绥02-7015) 主茎12片叶,分蘖力较强,株高90cm,穗长16cm,每穗粒数95粒左右,,千粒重26克,穗青秀整齐、干净喜人,抗稻瘟病性较强,抗倒伏性较强,耐冷性较强,品质优,高产,生育期插秧栽培从出苗到成熟128-130天左右,需活动积温2400℃左右,与东农416号熟期相仿。适于第二积温带下限及第三积温带上限插秧种植,可采用9寸×4寸规格,每穴插3—5株,中上等地力中高肥栽培较好,一般公顷产量9吨左右。 五、改良188 田友种业经过多年对绥粳3进行改良,从中选出抗病优质高产的单株—改良188:生育日数129天左右,需活动积温2350℃,主茎11—12片叶,株高80 cm,穗长16,每穗粒数98粒左右,千粒重27g,抗稻温病性强,抗倒伏,分蘖力强,株型好,活杆成熟,剑叶上举。适应区域:黑龙江省第二积温带三积温带直播或插秧栽培,一般公顷产量8500-9000 kg左右,耐冷性和米质均好于绥粳3,2005年-2007年在859农场、虎林和兴凯湖对岸的俄罗斯直播面积产量较对照品种绥粳3平均增产7.5%以上。 六、早熟、优质、抗病—龙粳20(1126) 主茎11片叶,苗期绿色,株型收敛,剑叶上举,发苗快,分蘖力较强,株高90cm左右,穗长17cm,每穗粒数90粒左右,千粒重27克左右,粒型椭圆型,长宽比1.7,外观品质和食味好,品质达到国家优质米标准,活秆成熟,高抗稻瘟病,抗倒伏性较强,生育期插秧栽从出苗到成熟125-128天左右,需活动积温2300-2350℃,与合江19号熟期相仿,适于第三积温带插秧栽培,可采用9寸×4寸规格,每穴插3—5株为宜,中上等地力中上等肥栽培较好,一般公顷产量8吨左右。 七、龙粳21(龙花99-454)

2012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160个主导品种水稻30个

2012年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 第一部分160个主导品种 水稻(30个) 一、长江流域 (一)Y两优1号:适宜在海南、广西南部、广东中南及西南部、福建南部的稻瘟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以及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和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二)新两优6号: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三)丰两优香一号: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四)丰源优299:适宜在湖南省稻瘟病轻发区作双季晚稻种植。 (五)南粳44:适宜在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 (六)秀水134:适宜在浙江省粳稻区作单季稻种植。 (七)株两优819:适宜在湖南省稻瘟病轻发区作双季早稻种植,江西全省稻瘟病轻发区作双季早稻种植。 (八)中嘉早17:适宜在江西、湖南、安徽、浙江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早稻种植。 (九)中早39:适宜在浙江省作双季早稻种植。 (十)天优华占:适宜在江西、湖南(武陵山区除外)、湖北(武陵山区除外)、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白叶枯病轻发区和云南、贵州(武陵山区除外)、重庆(武陵山区除外)的中低海拔籼稻区、四川平坝丘陵稻区、陕西南部稻区的中等肥力田块作一季中稻种植;适宜在广西中北部、广东北部、福建中北部、江西中南部、湖南中南部、浙江南部的白叶枯病轻发的双季稻区作晚稻种植。 (十一)珞优8号: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十二)内5优8015:适宜在江西、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的长江流域稻区(武陵山区除外)以及福建北部、河南南部稻区的稻瘟病、白叶枯病轻发区作一季中稻种植。 (十三)湘晚籼17:适宜在湖南省稻瘟病轻发区作双季晚稻种植。

水稻的分类

水稻的一生,包括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阶段,一般以幼穗开始分化作为生殖生长开始的标志。 2.1.1 营养生长阶段是水稻营养体的增长,它分为幼苗期和分蘖期。在生产上又分为秧田期和大(本)田期(从移栽返青到拔节)。 2.1.2 生殖生长阶段是结实器官的增长,从幼穗分化到开花结实,又分为长穗期和开花结实期。幼穗分化到抽穗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抽穗后基本上是生殖生长期。长穗期从幼穗分化开始到抽穗止,一般30天左右。结实期从抽穗开花到谷粒成熟,因气候和品种而异一般25?/FONT>50天之间。 2.1.3 水稻生育类型(幼穗分化和拔节的关系)早、中、晚稻品种各异,早稻品种先幼穗分化后拔节,称重叠生育型;中稻品种,拔节和幼穗分化同时进行,称衔接生育型;晚稻品种拔节后隔一段时间再幼穗分化,称分离生育型。 2.2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水稻品种的生育期受自身遗传特性的控制,又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2.2.1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稳定性同一品种在同一地区.同一季节,不同年份栽培,由于年际间都处于相似的生态条件下,其生育期相对稳定,早熟品种总是表现早熟,迟熟品种总是表现迟熟。这种稳定性主要受遗传因子所支配。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可根据品种生育期长短划分为早稻,全生育期100?/FONT>125天,中稻130?/FONT>150天,连作晚恼120?/FONT>140天,一季晚稻150?/FONT>170天,还可把早、中、迟熟稻中生育期长短差异划分为早、中、迟熟品种,以适应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和耕作制度的需要,从而保证农业生产在一定时期内的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2.2.2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可变性随着生态环境和栽培条件不同而变化,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栽培时,表现出随纬度和海拔的升高而生育期延长,相反,随纬度和海拔高度的降低,生育期缩短;同一品种在不同的季节里栽培表现出随播种季节推迟生育期缩短,播种季节提早其生育期延长。早稻品种作连作晚稻栽培,生育期缩短;南方引种到北方,生育期延长。 2.3 水稻品种的“三性”三性是感光性、感温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性的遗传特性。不同地区、不同栽培季节,水稻品种生育期长短(从播种到抽穗的日教),基本上决定于品种“三性”的综合作用。因此水稻品种的三性是决定品种生育期长短及其变化的实质。水稻三性是气候条件和栽培季节的影响下形成的,对任何一个具体品种来说,三性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2.3.1水稻品种的感光性在适于水稻生长的温度范围内,因日照长短使生育期延长或缩短发生变化的特性,称水稻的感光性。对于感光性品种,短日照可以加速其发育转变而提早幼穗分化,这就是指短于某一日长时抽穗较早;长于某一日长时抽穗显著推迟,这又称为“延迟抽穗的临介日长”,即是诱导幼穗分化的日长高限。水稻品种不同,种植地区不同,延迟抽穗的临介日长亦不同。我国南北稻区,水稻生育期间大多处于11?/FONT>16小时之间。 2.3.2 水稻品种的感温性在适于水稻生长的温度范围内,高温可使水稻生育期缩短,低温可使生育期延长,这种因温度高低而使生育期发生变化的特性,称水稻品种的感温性。水稻在高温条伴下品种生育期会缩短,但缩短的程度因品种特性而有所不同。晚稻品种的感温性比早稻更强,但晚稻品种其发育转变,主要受日长条件的支配,当日长不能满足要求时,则高温的效果不能显现。中稻品种介于早、晚稻之间。 2.3.3 水稻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性水稻进入生殖生长之前,在受高温短日影响下,而不能被缩短的营养生长期,称为水稻的基本营养生长期。它不受环境因子所左右的品种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又称为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性。营养生长期中受短日高温所缩短的那部分生长期,称为可消营养生长期。 水稻的“三性”是气候条件和栽培季节影响下形成的,对任何一个品种来说,三性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根据品种的感光性、感温性的强弱和基本营养生长期的长短,划分光温反

水稻优质高产品种介绍

水稻优质高产品种介绍 早稻品种 淦鑫203 (国审稻2009009、赣审稻2006062) 1、产量高、增产潜力大一般亩产500-600公斤,高产栽培达650公斤以上。2007年“百千万”连片示范工程,经专家测产验收,亩产高达670.50公斤。2008年国家农业部超级稻测产验收亩产达649.9公斤2009年“江西省超级稻示范推广项目”(余干县点)测产验收亩产达699.86公斤。 2、株叶形态好、穗大粒多、分蘖力强、千粒重大、结实率高、适应性广株型适中,剑叶短宽挺,熟期转色好,每亩有效穗数21.8万穗,株高95.5厘米,结实率86.3%,千粒重28.3克。通过2006-2009年近四年在江西、湖南、湖北、广西等省种植,几乎所有的地方都表现高产、稳产,适宜各种土壤条件和种植水平条件下种植;抗性较好,稻瘟病综合指数4.7级。 3、生育期适中在长江中下游作双季早稻种植,全生育期与金优402相当。 4、栽培要点适时播种,赣南在3月中旬播种,赣中、北在3月下旬播种,秧龄25-30天。亩秧田播种量10-15公斤,亩大田用种量2.0公斤,塑料软盘育秧3.1-3.5叶抛秧,水育秧4.5-5.0叶移栽;合理施肥,注意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多施磷、钾肥;水分管理做到薄水促分蘖,够苗晒田,干湿壮籽;做好各种病虫害的防治。 荣优9号—早稻中熟偏早、矮秆抗倒伏超级稻苗头品种 (赣审稻2008040) 1、早稻中熟品种,江西作早稻全生育期112天左右; 2、株叶形态好,株型紧凑,分蘖力强,千粒重较大,株高85-90厘米,结实率高,米质优;抗性好,抗稻瘟病能力好于对照品种; 3、产量高、产量稳,适应性广,一般亩产500-550公斤,高产栽培达600公斤以上,而且通过近三年在江西、广西等省种植,表现产量较高、稳,适宜性强; 4、栽培要点:3月20-25日播种,秧田播种量10-15公斤,亩大田用种量1.5-2.0公斤,抛秧2-3公斤;塑料软盘育秧3.1-3.5叶抛秧,水育秧4.5-5.0叶移栽;合理施肥,注意施足基肥,多施磷、钾肥;水分管理做到薄水促分蘖,够苗晒田,干湿壮籽;做好各种病虫害的防治。 超级早稻——陆两优996

湖南省主要水稻品种介绍

湖南省主要水稻品种介绍 常规早稻品种 湘早143湘早籼31号湘早籼32号 中鉴100湘早籼42号杂交早稻品种 金优974 株两优02 金优402株两优819陆两优996株两优505 陆两优28陆两优611杂交一季稻品种两优培九 两优293准两优527 湘华优7号 Ⅱ优93 Ⅱ优58 陆两优106 Ⅱ优416 Y两优1号丰源优326 常规晚稻品种 湘晚籼13号天龙香103湘晚籼11号湘晚籼12号 湘晚籼9号 杂交晚稻品种 金优207 金优284 新香优315 中优218 H28优9113三香优786岳优9113 岳优360 K优451 丰源优272 T优207 丰源优299 九优207 培两优981 中优117 T优259 T优180

常规早稻品种 湘早143 该品种属中熟优质早籼稻,2004年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2年被评为湖南省三等优质稻品种。在我省作早稻栽培,全生育期108天左右,株高75-85厘米,叶片挺直而厚,剑叶较短,株型前期较散,后期紧凑,落色好,不落粒。省区试结果:每亩有效穗23-25万穗,每穗总粒数100粒左右,结实率83.5-78.7%,千粒重26.6-27.1克。2002、2003两年省区试平均亩产431.86公斤,比对照湘早籼13号减产0.1%,日产量4.02-3.97公斤。抗性:叶瘟3级,穗瘟1级,感稻瘟病;白叶枯病7级,感白叶枯病。米质:糙米率79.2%,精米率69.4%,整精米率57.6%,长宽比为3.6,垩白粒率19.5%,垩白大小35.7%。 该品种适宜在我省作双季早稻种植。湘中3月底播种,湘南可适当提早,湘北须适当推迟。每亩秧田播种量35-40公斤,每亩大田用种量5-6公斤,秧龄30天以内,4.5-5.0叶时移栽。插植规格为4-5×6寸,每蔸4-5苗,每苗基本苗8-10万。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纹枯病。 湘早籼31号 该品种属中熟优质早籼稻,2000年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9年被评为省三等优质稻品种。在我省作早稻栽培,全生育期107天,比湘早籼19号短3天。株高80~85厘米,株型较紧凑,叶片较厚较挺,较耐肥抗倒,落色好。苗期抗寒性较差,分蘖力强。穗型中等,每穗总粒数75~85粒,结实率85%左右,谷长粒型,千粒重24克。1998、1999两年省区试平均亩产415公斤,比湘早籼19号减产5.4%。感稻瘟病,中感白叶枯病。 该品种适宜在我省稻瘟病轻发区作双季早稻种植。3月下旬播种,每亩秧田播种33~37公斤,大田亩用种量5~6公斤。秧龄不超过30天。5~5.5叶移栽,每蔸插7~8苗,15万左右基本苗。宜采用氮、磷、钾全肥配合施用,施足基肥,多施有机肥,早施分蘖肥,酌施壮苞和壮籽肥。前期浅水分蘖,中期够苗晒田,后期以湿润灌溉为主,不宜脱水过早,不宜晒田过重,注意防治稻瘟病和纹枯病等病虫害。 湘早籼32号 该品种属中熟早籼稻,2001年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全生育期106天,比湘早籼13号短1天。株高78厘米左右,分蘖力中等,一般每亩有效穗25万。抽穗整齐,灌浆成熟快。每穗总粒数94粒,结实率87.4%。谷圆粒型,千粒重26克。1999年、2000两年省区试平均亩产451.4公斤,比对照湘早籼13号增产6.2%,易感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稻米外观品质一般,蛋白质含量较高。 该品种适宜在我省稻瘟病和白叶枯病轻发区作双季早稻种植。3月下旬播种,大田每亩用种量5.0-5.5公斤,及时炼苗,切忌盖膜过久造成秧苗老化。4月下旬移栽,秧龄控制在30天内。每亩插足12万基本苗。在施肥管理上采用"促前攻中稳后"的原则,施足底肥,早施分蘖肥,适施壮苞肥。一般每亩施栏粪20担、磷肥40公斤和碳铵15公斤作基肥;尿素10公斤、钾肥7.5公斤作追肥,并根据苗情酌施壮苞肥和壮粒肥。前期以浅水促分蘖为主,中后期采用间歇灌溉,均忌脱水过早。注意加强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防治。 中鉴100 该品种属中熟优质早籼稻,1999年通过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同年被评为省三等优质稻品种。全生育期106天,比湘早籼13号长1-2天,株高80-85厘米,株型紧凑,叶片上挺,耐肥抗倒能力不强。分蘖力较强,穗型中等,每穗粒数80粒,结实率80%。谷长粒型,千粒重2

2016年湖南省水稻品种区试及生产试验方案

2016年湖南省水稻品种区试及生产试验方案

2016年湖南省水稻品种区试及生产试验方案 一、试验目的 为筛选和鉴定我省近年选育引进的水稻新品种的适应性、抗逆性、丰产性和稳产性及其他重要特性,为品种审定、推广提供依据,以加快水稻新品种示范、推广步伐,特安排本试验。 二、参试品种和承担试验单位 (一)区试及生产试验 开展早稻、中稻、一季晚稻、晚稻和优质稻等5个类型的区试和生产试验,参试品种126个(不含对照品种),详见附表1、3、5、7、9 。 区试承担单位15个,分别是湖南省农作物良种引进示范中心、郴州市农科所、永州市农科所、衡阳市农科所、益阳市农科所、岳阳市农科所、常德市农科所、湘潭市农科所、湘西自治州农科所、怀化市农科所、邵阳市农科所、桂东县农科所、龙山县种子管理站、桑植县种子管理站、会同县农业局。 生产试验承担单位:早稻生产试验承试单位为湖南省农作物良种引进示范中心、衡阳市种子管理站、湘潭市种子管理站、益阳市种子管理站、永州市种子管理站;中稻生产试验承试单位为怀化市种子管理站、娄底市种子管理站、邵阳市种子管理站、龙山县种子管理站、会同县农业局;一季晚稻生产试验承试单位为湖南省农作物良种引进示范中心、衡阳市种子管理站、益阳市种子管理站、株洲市种子管理站、郴州市种子管理站;晚稻、优质稻生产试验承试单位为衡阳市种子管理站、永州市种子管理站、益阳市种子管理站、郴州市种子管理站、湘潭市种子管理站。 (二)筛选试验 开展早稻、中稻、一季晚稻、晚稻等4个类型的新品种筛选试验,参试品种635个(不含对照品种),详见附表2、4、6、8 。试验承担单位 8个,分别是省水稻所、贺家山原种场、攸县水稻原种场、永州市农科所、怀化市农科所、湘西自治州农科所、桂东县农科所、邵阳市农科所。

水稻各生育期图谱

水稻各生育期图谱(2011-03-30 11:18:41)

水稻的一生,包括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两个阶段,一般以幼穗开始分化作为生殖生长开始的标志。 2.1.1 营养生长阶段是水稻营养体的增长,它分为幼苗期和分蘖期。在生产上又分为秧田期和大(本)田期(从移栽返青到拔节)。 2.1.2 生殖生长阶段是结实器官的增长,从幼穗分化到开花结实,又分为长穗期和开花结实期。幼穗分化到抽穗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时期,抽穗后基本上是生殖生长期。长穗期从幼穗分化开始到抽穗止,一般30天左右。结实期从抽穗开花到谷粒成熟,因气候和品种而异一般25?/FONT>50天之间。 2.1.3 水稻生育类型(幼穗分化和拔节的关系)早、中、晚稻品种各异,早稻品种先幼穗分化后拔节,称重叠生育型;中稻品种,拔节和幼穗分化同时进行,称衔接生育型;晚稻品种拔节后隔一段时间再幼穗分化,称分离生育型。 2.2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水稻品种的生育期受自身遗传特性的控制,又受环境条件的影响。 2.2.1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稳定性同一品种在同一地区.同一季节,不同年份栽培,由于年际间都处于相似的生态条件下,其生育期相对稳定,早熟品种总是表现早熟,迟熟品种总是表现迟熟。这种稳定性主要受遗传因子所支配。因此在

生产实践中可根据品种生育期长短划分为早稻,全生育期100?/FONT>125天,中稻130?/FONT>150天,连作晚恼120?/FONT>140天,一季晚稻150?/FONT>170天,还可把早、中、迟熟稻中生育期长短差异划分为早、中、迟熟品种,以适应不同地区自然条件和耕作制度的需要,从而保证农业生产在一定时期内的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2.2.2 水稻品种生育期的可变性随着生态环境和栽培条件不同而变化,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栽培时,表现出随纬度和海拔的升高而生育期延长,相反,随纬度和海拔高度的降低,生育期缩短;同一品种在不同的季节里栽培表现出随播种季节推迟生育期缩短,播种季节提早其生育期延长。早稻品种作连作晚稻栽培,生育期缩短;南方引种到北方,生育期延长。 2.3 水稻品种的“三性”三性是感光性、感温性和基本营养生长性的遗传特性。不同地区、不同栽培季节,水稻品种生育期长短(从播种到抽穗的日教),基本上决定于品种“三性”的综合作用。因此水稻品种的三性是决定品种生育期长短及其变化的实质。水稻三性是气候条件和栽培季节的影响下形成的,对任何一个具体品种来说,三性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 2.3.1水稻品种的感光性在适于水稻生长的温度范围内,因日照长短使生育期延长或缩短发生变化的特性,称水稻的感光性。对于感光性品种,短日照可以加速其发育转变而提早幼穗分化,这就是指短于某一日长时抽穗较早;长于某一日长时抽穗显著推迟,这又称为“延迟抽穗的临介日长”,即是诱导幼穗分化的日长高限。水稻品种不同,种植地区不同,延迟抽穗的临介日长亦不同。我国南北稻区,水稻生育期间大多处于11?/FONT>16小时之间。 2.3.2 水稻品种的感温性在适于水稻生长的温度范围内,高温可使水稻生育期缩短,低温可使生育期延长,这种因温度高低而使生育期发生变化的特性,称水稻品种的感温性。水稻在高温条伴下品种生育期会缩短,但缩短的程度因品种特性而有所不同。晚稻品种的感温性比早稻更强,但晚稻品种其发育转变,主要受日长条件的支配,当日长不能满足要求时,则高温的效果不能显现。中稻品种介于早、晚稻之间。 2.3.3 水稻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性水稻进入生殖生长之前,在受高温短日影响下,而不能被缩短的营养生长期,称为水稻的基本营养生长期。它不受环境因子所左右的品种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又称为品种的基本营养生长性。营养生长期中受短日高温所缩短的那部分生长期,称为可消营养生长期。 水稻的“三性”是气候条件和栽培季节影响下形成的,对任何一个品种来说,三性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根据品种的感光性、感温性的强弱和基本营养生长期的长短,划分光温反应类型。实际上就是将不同生态类型的稻种的三性进行组合。早稻品种,绝大多数感光性弱,基本营养生长期短至中等,感温性中等,没有感光性强和基本营养生长期长的;中稻品种,多数基本营养生长期较长,感温性中等至强,感光性较弱;晚稻品种感光性强,基本营养生长期短至中等,感温性强至中等。我国晚稻基本营养生长期偏短,没有感光性弱和中等的,晚稻的感温性要在短日条件下才能体现。早稻类型的品种在温带高纬度地区种植,能在夏季日照较长条件下正常抽穗,在低温来临前成熟,而在长江中下游地区 5?/FONT>6月,日照较长的条件下,开始幼穗分化完成发育转变;晚稻类型品肿,不适于温带高纬度地区栽培,但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可作单季晚稻和双季晚稻栽培;中稻类型品种,早熟中稻其“三性”偏于早稻,迟熟中稻品种"三性"偏于晚稻。早季栽培时,抽穗期比早稻显著延迟,晚季栽培时又比晚稻延迟。

盘锦水稻品种简介---精品资料

辽星1号 辽星1号是辽宁省稻作所以辽粳454为母本,沈农9017为父本人工杂交后经系统选育而成的高产优质水稻新品种。2005年通过辽宁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一、品种特征特性 1、株型:苗期叶色浓绿,秧苗健壮。根系发达,插秧后缓苗快,分蘖力较强,分蘖盛期前,顶叶拉的较长、略披,分蘖盛期后,叶片挺直,与茎秆夹角适宜,株型紧凑,主茎16片叶,剑叶长度为24cm,剑叶宽1.8cm。半松散穗型,稀少芒,穗长18-20cm,颖壳黄褐色,穗顶部有芒。出穗期及成熟期穗位不太整齐,平均每穗140粒左右,结实率89.0%,千粒重24.5g株高100-105cm,活秆成熟不早衰。 2、生育期:在沈阳地区生育期156-158天,一般4月上旬播种,5月上、中旬插秧,8月上旬出穗,9月末成熟。 3、抗逆性:苗期抗寒性强,生长健壮,生育后期活秆成熟,不早衰,耐肥抗倒性强。经省内及沈阳农大抗性鉴定,抗稻瘟病为R级。抗稻曲病、白叶枯病。 4、米质:稻米主要品质指标:糙米率82.0%,精米率74.3%,整精米率65.6%,粒长5.0mm,长宽比1.9,垩白率2%,垩白度0.7%,透明度1级,碱消值7.0级,胶稠度82mm、直链淀粉17.3%,蛋白质8.5%。米质检验结果达国家优质米2级水平。 二、产量表现 2003-2004年参加辽宁省区域试验产量分别为642.03kg/亩和640.56kg/亩,比对照品种分别增产13.25%和12.95%,2004年生产试验产量为614.44 kg/亩,比对照品种增产10.31%。产量一般为650-700kg/亩,高产田可达800 kg/亩以上。 三、栽培技术要点 1、培育壮苗:播种前种子要严格消毒,用浸种灵、施保克、杀虫双、菌虫清等药剂结合浸种时对种子进行消毒,以防恶苗病、干尖线虫发生。播种量每平方米干籽150-200g,出苗后适时通风炼苗,防止立枯病发生。 2、合理稀植:在培育壮秧的基础上,于5月中、下旬插秧,行株距以9×4寸为宜,每穴插3-4苗。 3、科学施肥:要求施足底肥(标氮25-30公斤,10公斤二铵、7公斤钾肥、锌肥1-1.5公斤),适时适量施用分蘖肥(5月末6月初施第一次分蘖肥标氮14公斤,6月中旬至25日以前施第二次分蘖肥标氮7公斤、钾肥7公斤)和穗肥(7月初施标氮8公斤)8月12日前后视全田长势长相施粒肥、每亩标氮2-3公斤。如果水稻叶色浓绿,生长繁茂,或此时阴雨天多,日照不足,温度又偏低,粒肥可少施或不施,否则可导致稻曲病和稻瘟病。8月20日开始每隔10天一亩地喷一遍磷酸二氢钾75克加75克尿素兑水。 4、节水灌溉:采取浅水灌溉和干干湿湿(盐碱地除外)的灌水方法。收获前不宜撤水过早,以防早衰。 5、病虫害防治:1)苗期、抽穗前和齐穗期使用富士一号乳油喷雾,防治稻瘟病。2)6月中下旬至7月中上旬用稻丰灵喷雾,防治二化螟。3)在水稻抽穗前的5-7天,用络氨铜水剂或DT杀菌剂喷雾,防治稻曲病。4)8月上中旬,用氧化乐果或敌敌畏喷雾或兑土撒施,防治稻飞虱。 辽星1号适于辽宁的铁岭、沈阳、辽阳、鞍山、盘锦、营口、锦州、东港等地区

水稻审定标准及新品种简介

水稻审定标准及新品种简介 2009年01月13日星期二下午 03:36 注:本文仅代表本站观点,仅供参考,望广大朋友充分结合本地区气候、栽培等条件,适当引种 一、水稻审定标准 抗病(稻瘟病)、耐冷标准 稻瘟病叶、穗瘟:自然感病<5级接种鉴定<7级? ?耐冷:空壳率<35% 省审品种品质分析标准 国家1级优质米:?出糙率≥81%,整精米率≥66%,垩白粒率≤10%,垩白度≤1%,直链淀粉(干基)15—18%,胶稠度≥80mm食味品质≥90分。 ?国家2级优质米:出糙率≥79%,整精米率≥64%,垩白粒率≤20%,垩白度≤3%,直链淀粉(干基)15—19%,胶稠度≥70mm食味品质≥80分。 ?国家3级优质米:出糙率≥77%,整精米率≥62%,垩白粒率≤30%,垩白度≤5%,直链淀粉(干基)15—20%,胶稠度≥60mm食味品质≥70分 二、新品种(系)简介 目前生产上种植的水稻品种综合各育种院所材料总体上看:从抗稻瘟角度和商品外观米质、出米率及丰产性能分析,各品种各有优劣。需配套相应的良种良法进行栽培种植。现结合各品种特征特性逐一说明其优缺点。 1.空育131 生育日数127天左右,主茎11叶,需活动积温2320℃。株高80cm,穗长14cm,每穗粒数80粒,千粒重26.5g,出苗较早,分蘖力强,抗倒性强,成穗率高,抗稻瘟病性中等,在生育中、后期要及时、合理喷施农药,预防稻瘟病。对延迟性和不育性冷害耐性强,出米率高,米粒透明,垩白小,外观米质优,食味好。产量一般为7500-8500kg/hm2,适于我省第二、三积温带旱育稀植栽培,综合性状优良,该品种喜肥。 2006年全黑龙江省种植1050.4万亩,预计近几年该品种种植面积将仍居主导地位。 (一)龙粳系列 1、龙粳12号 ?特征特性:粳稻,生育日数128天,从出苗到成熟需活动积温2350℃左右。幼苗生长势强,比较喜肥。主茎11片叶,株高90厘米,株型收敛,剑叶开张角度小,剑叶短,叶色略深,颖及颖尖秆黄色,无芒,分蘖力中上等。穗长18厘米左右,粒较大,着粒密度小,偏长粒,粒长5.6毫米,粒宽3.1毫米,长宽比1.8,每穗粒数82粒,千粒重29.1克。品质分析结果:糙米率83.1%,精米率74.1%,整精米率65.9%,垩白大小6.5%,垩白米率6.3%,直链淀粉含量17.78%,胶稠度76.8毫米,碱消值6.9级,粗蛋白质含量7.72%。经人工接种苗瘟5-7级、叶瘟3-5级、穗颈瘟5级,自然感病苗瘟3-5级、叶瘟3-5级、穗颈瘟

水稻的分类

水稻的分类 水稻属禾本科,稻属植物,有以下四种分类: (一)、籼稻和粳稻:我们现在栽培稻的两个亚种是:籼亚种和粳亚种。籼稻与粳稻主要从地理分布和形态、生理方面进行区别。籼稻适合于高温,强光,多湿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耐寒性较弱,耐肥性较弱,叶色淡绿,谷粒细长,稃毛短而稀,易脱粒。粳稻适合于气候温和的温带和亚热带高海拔地区,耐寒性较强,耐肥性较强,叶色浓绿,谷粒短圆,稃毛长而密,不易脱粒,米质较好。 (二)、早稻、中稻和晚稻:水稻品种的“三性”──感温性、感光性、基本营养生长性是区分早、晚稻品种的依据。 1、感温性:高温使生育期缩短,低温使生育期延长,这种因温度高低而使生育期发生变化的特征称为感温性。所有的水稻品种都具有感温性,而且晚稻的感温性比早稻更强,必须在18-28度以上的温度,才能开始幼穗分化。 2、感光性:在适于水稻生长的温度条件下,短日照使生育期缩短,长日照使生育期延长,这种因日照长短而使生育期发生变化的特征称作感光性。与感温性不同,早稻感光性弱,晚稻感光性强,中稻介于早晚稻之间,所以说晚稻是典型的短日照作物。原产低纬度地区的品种,由于夏季日照时间短,感光性强;原产高纬度地区的品种,由于夏季日照时间长,感光性弱。华南的晚稻品种超过13个小时日照,长江流域的晚稻品种超过14个小时日照,就不能抽穗。 3、基本营养生长性:水稻营养生长期分为基本营养生长期和可消营养生长期。水稻在短日高温条件下,可使营养生长期缩短,称为可消营养生长期。即使给以任何高温短日的条件,水稻也必须经过一定营养生长期,达到一定营养生长量才能开始幼穗分化,进入生殖生长期,它不受短日高温影响,称作基本营养生长期。 (三)、水稻和旱稻 (四)、穤稻和非穤稻

最新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简介

湘潭县春静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 简 介 二0一二年八月

一.合作社简介: 1.合作社简介:湘潭县春静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2010年在县工商局正式注册。合作社办公楼现建在河口镇板桥村。它位于湘潭县西大门,与湘潭市和县城易俗河仅一河之隔,紧临潭花公路,潭衡西线高速、107和320国道连接线。选址合理,交通便利。 湘潭县春静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现有工作人员77人,拥有固定资产300万,流动资金350万,流转到合作社的水田5596亩。种植双季水稻5300亩,百合296亩,开展农资经营全市布点350个终端服务站,年经营服务总收入达到1580万元。其中粮食480万元,农业生产资料1100万元,实现纯利102.5万元。合作社带动和服务农户数量多达4000余户。 合作社基地分布在我县排头、锦石、河口、石潭四个乡镇12个村近2000农户,成为了全县流转经营土地最多的专业合作社。 2.机构健全:春静水稻种植合作社2009年成立之初,就制定了规范的专业合作社章程,建立健全了完善的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制度,成立了监督机构,保障了合作社成员的知情权、决策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实行独立的会计核算,严格落实财务会计制度,会计账簿,财务管理和盈余分配等规范科学完善,很好的保障了成员的经济利益。 3.人力资源保障。春静水稻种植合作社聘请的技术人员从事过多年农业技术研究。特别是有县政府、县农办、农业局、农机局的各专业技术人员的扶助,指导。他们拥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使我社在水稻种植和农机推广上,取得突出成绩。 4.技术支撑。通过市县农业部门的大力扶持,在粮油站、植保站、土肥站的支持和培训,合作社已经全面掌握了农田土地结构的监测分析技术。制

水稻品种的简介

水稻“辽粳9号辽粳371” 辽粳9号是由辽宁省稻作研究所选用辽粳294做母本,以辽粳454为父本,经过人工杂交和系普选择之后,历时9年育成的广适型优质、高产、多抗水稻新品种。已于2003年通过省级品种审定,同年获得国家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权。2004年被中国沈阳国际农业博览会和第三届中国优质稻米博览会分别评为优质产品,被国家科技部和农业部联合评为优质专用农作物选育及繁育技术一等资助项目,并被纳入国家“863”计划管理项目。2005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同年获得沈阳市农作物后补助一等奖。2004~2006年被国家农业部确定为农作物优势产区主推品种,成为我国目前种植区域最广的常规粳稻良种之一。2006年荣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其开发推广态势看好。 特征特性:根系发达,植株健壮,叶片宽厚,叶色浓绿,插秧后缓苗和生长速度快,分蘖能力较强。生育后期株型紧凑,茎秆韧性较好,株高110~120厘米。穗型半直立,结实率高达94.2%,每穗粒数100~110粒,千粒重25.6克。糙米率83.6%,精米率75.9%,整精米率73.1%,子粒长宽比1.9,垩白率4.0%,垩白度0.7%,透明度1级,碱消值7级,胶稠度79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7.3%,蛋白质含量8.2%。其综合评价达到国家1级优质稻米标准,米质优良,米饭松软,清香怡人,适口性好。植株的抗旱、抗寒、抗稻瘟、抗倒伏、抗早衰、耐寡照、耐盐碱能力较强,活秆成熟。生育期158~160天。 产量表现:自1999以来,经过省内外连续多年多项多点试验表明,其高产性和稳产性较好。平均每667平方米产量631.9千克,比对照品种增产6.02%。在较大面积的试种、示范与推广过程中涌现出许多高产典型,沈阳市于洪区高花乡青台村在10万平方米的稻田上,创造出每667平方米产量高达871.4千克的新纪录,说明增产潜力较大。 栽培要点: 1.选地与整地:要选择保水保肥、土质肥沃和地力均匀的地块种植。应实行旋耕整地,耕深20厘米,在插秧前放水泡田,耙平田面。 2.选种与浸种:要选用子粒饱满整齐、无病无伤和发芽率95%以上的优良种子。在清除杂质和晾晒之后,要用浸种或白恶宁浸种消毒。 3.育苗与插秧:要实行软盘旱育苗或隔离育苗,在出苗后应适时通风炼苗。要适度稀植,行距30厘米,穴距15厘米,每穴3~5苗。 4.防病与治虫:要用生物农药或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安全农药及时防治稻瘟病、稻曲病、纹枯病和稻二化螟等病虫害。 5.科学施肥:要坚持配方施肥、全层施肥、分期施肥、前重后轻和控氮增磷补钾的施肥原则,其施肥时期和数量应因地、因苗、因时制宜。 6.间歇灌水:要实行节水栽培技术,在全生育期内坚持以浅为主的浅、湿、干相结合的间歇灌水方法,切忌大水漫灌和长期深水淹泡。 适宜地区:辽粳9号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不仅适宜在辽宁大部分稻区种植,而且也可在京、津、冀、鲁、湘和新疆南疆等地区栽培。 辽粳371是辽宁省农科院稻作研究所育成的水稻新品种。2001年通过辽宁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03年通过全国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株高105-110厘米,穗长20-22厘米。每穗成粒90-110粒,散穗型,千粒重25.3克,颖壳黄白,无芒。在沈阳地区生育期156-158天左右,属中晚熟品种。中抗稻瘟病和叶枯病、

水稻不同品种(品系)的对比研究

水稻不同品种(品系)的对比研究 摘要试验采用大区对比的方法,研究垦稻16等十六个品种(品系)在应用水稻“三化”栽培模式下的生物学特性和经济性状,旨在筛选出适合本地区的优良水稻品种。结果表明:垦稻16、龙品9811-1、三江一号等几个品种(系),在生育期、抗性、丰产性等几个方面表现较好。 关键词水稻;品种(品系);抗性;经济性状 近几年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断提高,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目前水稻生产仍然存在着品种过于单一,单品种种植面积大,抵御自然风险能力差等多种不利因素。长此以往难以保证水稻生产的稳定发展,为此,2008年我们选择了较适合当地种植的十余个品种(品系)进行对比实验,筛选出适合本地种植的水稻品种(品系),改变当前水稻品种单一的局面。 1试验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设在水稻科普教育基地,土壤类型:平地白浆土,质地:粘重,有机质:4.5,pH:6.1,养份含量:中等。 1.2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大区对比法,本田插秧面积25平方米。插秧规格8*4寸,穴株数3-5株。调查取2点,每点面积1平方米。 1.3试验材料及处理 处理一:合江19、处理二:龙交04-2182、处理三:三江一号、处理四:绥粳3号、处理五:龙花00-290、处理六:龙品9811-1、处理七:龙粳20、处理八:合选04-112、处理九:垦稻13、处理十:建A182、处理十一:垦粳1号、处理十二:龙育03-1804、处理十三:垦04-549、处理十四:垦03-951、处理十五:垦稻16、处理十六:糯1138、以合江19为对照。 1.4田间管理及主要技术 秧田4月7日播种,本田4月25日搅浆平地,底肥:尿素4公斤/亩,二胺7公斤/亩,硫酸钾10公斤/亩,叠岩峰牌硅肥15kg/亩。本田5月14日人工插秧。返青肥:硫酸胺3kg/亩,蘖肥:尿素5kg/亩。本田除草:30%阿罗津60ml/亩+30%阔棱除10g/亩插前封闭除草。本田防病第一遍防病:7月1日用0.5%菌毒速克20ml/亩+30%力克菌爽15ml/亩防病。第二遍防病:7月10日75%稻艳25g/亩。第三遍防病:7月21日2%加收米80ml/亩+25%使百克60ml/亩+米醋100ml/亩。

介绍三个优良水稻新品种等

介绍三个优良水稻新品种等 一、杂交早稻“eK优4号” 特征特性:2007年通过江西省品种审定。全生育期114天左右=,株高93厘米,株型适中,剑叶挺直,分蘖力强,667平方米(1亩)有效穗21.9万,每穗总粒数120粒,结实率87%,千粒重29克,熟期转色好。谷粒大粒型,米质较优。抗病性较好。在江西种植,表现高产、稳产,一般667平方米产550公斤。 栽培要点:3月中旬播种,667平方米大田用种量1.5公斤,秧龄28天。667平方米插基本苗8万。 二、杂交晚稻“T优832” 特征特性:2009年通过江西省品种审定。全生育期115天左右。株高95厘米,株叶形态好,分蘖力较强,667平方米有效穗23万,每穗总粒数136粒,结实率85%,千粒重24克。米质优,整精米率70%,直链淀粉含量18%,米饭口感佳,食味好。抗性强,一般667平方米产500公斤,栽培要点:6月中下旬播种,667平方米大田用种量1.5公斤,秧龄25天以内。667平方米插基本苗10万。

三、优质晚稻品种“野丰占” 特征特性:最新育成的早熟、高产、优质晚稻新品种。在江西作晚稻栽培,全生育期117天左右,桩株较矮,株叶形态好,叶片短直,茎秆坚韧,抗倒性强,抗病虫性强。株高92厘米,每穗总粒数138粒,结实率93%,千粒重16.8克。后期熟色好,谷粒饱满,米质优,无腹白,米粒晶莹,米饭软滑可口,一般667平方米产500公斤。 栽培要点:6月中旬播种,667平方米用种量2公斤,秧龄25天以内。施足基肥,早施追肥,巧施幼穗分化肥,后期增施磷、钾肥。(江西省吉水县农业局黄文安邮编:331600 吉水县水田农技站黄斌吉水县丁江农技站罗冬根吉水县白水农技站王飞) 食用型向日葵新品种“CH608” “CH608”向日葵幼茎绿色,苗期长势旺,株高208,85厘米,整齐度好,茎粗2 88厘米,花盘平展、直径2(),98厘米,单盘子实重129,52克。子仁率47,%,结实率7()33%。子粒长锥形,灰底白边,粒长2 39厘米、宽0 99厘米,百粒重1 5,01克,子实蛋白含量为1 551%。从出苗至成熟102~105天,属中早熟品种。高耐菌核病,抗褐斑病,抗螟虫,抗旱,耐瘠薄,较耐盐碱。(吉林省通榆县种子

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简介

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简 介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湘潭县春静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 简 介 二0一二年八月 一.合作社简介: 1.合作社简介:湘潭县春静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2010年在县工商局正式注册。合作社办公楼现建在河口镇板桥村。它位于湘潭县西大门,与湘潭市和县城易俗河仅一河之隔,紧临潭花公路,潭衡西线高速、107和320国道连接线。选址合理,交通便利。 湘潭县春静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现有工作人员77人,拥有固定资产300万,流动资金350万,流转到合作社的水田5596亩。种植双季水稻5300亩,百合296亩,开展农资经营全市布点350个终端服务站,年经营服务总收入达到1580万元。其中粮食480万元,农业生产资料1100万元,实现纯利102.5万元。合作社带动和服务农户数量多达4000余户。 合作社基地分布在我县排头、锦石、河口、石潭四个乡镇12个村近2000农户,成为了全县流转经营土地最多的专业合作社。 2.机构健全:春静水稻种植合作社2009年成立之初,就制定了规范的专业合作社章程,建立健全了完善的成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制度,成立了监督机构,保障了合作社成员的知情权、决策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

实行独立的会计核算,严格落实财务会计制度,会计账簿,财务管理和盈余分配等规范科学完善,很好的保障了成员的经济利益。 3.人力资源保障。春静水稻种植合作社聘请的技术人员从事过多年农业技术研究。特别是有县政府、县农办、农业局、农机局的各专业技术人员的扶助,指导。他们拥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使我社在水稻种植和农机推广上,取得突出成绩。 4.技术支撑。通过市县农业部门的大力扶持,在粮油站、植保站、土肥站的支持和培训,合作社已经全面掌握了农田土地结构的监测分析技术。制定了一套具体可行的土地监测办法及化肥、农药比例的配置、使用原则。以及双季种子种植搭配安排有较为规范的技术标准和科学的操作流程。 5.机械设备配套齐全。合作社自身投资180万元,购买插秧机5台(其中高速插秧机二台)、大型拖拉机3台、施肥机3台,平整机3台,收割机5台,手扶拖拉机34台、中型机滚船5台、收割机4台、育秧流水线1台(套),货运农用车4台、抬架式喷雾器34台、电动喷雾器300台、其他农机具112台、有近800台各类机械加入合作社。并有效的利用当地农机资源和当地农机大户签订了长期合作合同。实现了合作社生产的机械化和专业化。 6.成效显着。春静水稻种植合作社实施标准化生产,建立了五个统一的生产操作规程。即“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防治、统一操作、统一指导”2009年3月至2012年,通过在石潭镇、河口镇、排头乡、锦石乡等四个乡镇5000多亩地的实施项目技术,实现年产水稻3975吨,总产值1080万元,农户人均增收400元,实现了优质双季水稻种植与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的预期目标,并打造了这四个乡镇区域内的生产示范基地,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信誉度。

某年湖南省农作物品种(水稻)审定范文(doc 37页)

某年湖南省农作物品种(水稻)审定范文(doc 37页)

长早籼10号XS040-2002, 湘早籼18辐射后代 由宁乡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选育而成,2002年3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湖南省稻瘟病轻发区作早稻种植。 该品种株高87厘米,植株叶型分散适中,剑叶直立,茎秆较粗壮,分蘖力较强,成穗率高。每穗总粒数100粒左右,谷长粒形,千粒重27克。全生育期108天左右。经鉴定,稻瘟病抗性7级,白叶枯病抗性5级。苗期抗寒,后期抗倒。糙米率80%,精米率51.2%,米长7.3毫米,长宽比为3∶2,透明度1,碱消值3级,胶稠度72,直链淀粉含量13.8%,蛋白质含量11.9%。被评为三等优质稻。2年省区试平均667平方米产量438公斤。 栽培要点:软盘旱育抛秧,3月20日左右播种,每667平方米大田用种量3.5公斤。地膜育秧,3月底播种,每667平方米秧田播种45公斤,每667平方米大田用种量6公斤。移栽每667平方米不超过2.5万蔸,每蔸插基本苗5株~6株;抛秧2万蔸左右,每667平方米基本苗11万株。每667平方米施猪牛栏肥1000公斤和含养分40%的水稻专用复合肥40公斤作基肥,不另追施化肥。分蘖期浅水勤灌。每667平方米苗数达25万苗左右时晒田,轻晒长露,足水壮苞抽穗,后期干干湿湿壮籽。及时防治病虫。浸种时用强氯精消毒,大田生长期防治好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纹枯病及穗期病害。 湘峰早1号XS041-2002,(原名97-2-2) 中8644/娄早籼4号 由双峰县农业科学研究所选育而成,2002年3月通过湖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湖南省稻瘟病轻发区作早稻种植。 该品种株高约90厘米,苗期、中期叶片呈半卷曲状态,后期叶片直立,主茎叶片11叶~12叶,穗平总粒92粒左右,结实率89%,千粒重25克,全生育期107天。谷粒呈中长粒型,叶鞘、稃尖无色,部分有短芒。经鉴定,抗白叶枯病(3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