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CN109816179A】基于大数据的生态环境监测预警方法及系统【专利】

【CN109816179A】基于大数据的生态环境监测预警方法及系统【专利】

【CN109816179A】基于大数据的生态环境监测预警方法及系统【专利】
【CN109816179A】基于大数据的生态环境监测预警方法及系统【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164829.8

(22)申请日 2019.03.05

(71)申请人 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

地址 401320 重庆市巴南区龙洲湾尚文大

道906号

(72)发明人 陈国彬 

(74)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

合伙) 51224

代理人 李崧岩

(51)Int.Cl.

G06Q 10/04(2012.01)

G06Q 50/26(2012.01)

(54)发明名称基于大数据的生态环境监测预警方法及系统(57)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生态环境监测预警方法及系统,属于环保监测技术领域。方法包括:获取若干个环境数据采集点采集的环境数据;对环境数据进行分类统计,获得对应的环境数据表;对环境数据表进行分析,判断是否出现异常环境数据,获得第一判断结果;当第一判断结果为是时,基于异常环境数据的类别,向对应的监管人员发送预警信息,并将异常环境数据对应的环境数据表以及预警信息存入异常监测数据库;当第一判断结果为否时,存储环境数据表至正常监测数据库。本发明实现了生态环境的实时监测,能够及时发现监测地区生态环境的异常情况并通知到对应的监管人员,从而实现异常情况的快速处理,减轻甚至避免对生态环境的

进一步损害。权利要求书2页 说明书7页 附图1页CN 109816179 A 2019.05.28

C N 109816179

A

权 利 要 求 书1/2页CN 109816179 A

1.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生态环境监测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获取若干个环境数据采集点采集的环境数据;

对所述环境数据进行分类统计,获得对应的环境数据表;

对所述环境数据表进行分析,判断是否出现异常环境数据,获得第一判断结果;

当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是时,基于所述异常环境数据的类别,向对应的监管人员发送预警信息,并将所述异常环境数据对应的所述环境数据表以及所述预警信息存入异常监测数据库;

当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否时,存储所述环境数据表至正常监测数据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大数据的生态环境监测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环境数据采集点至少采集一种生态环境的环境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大数据的生态环境监测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环境数据进行分类统计的方法包括:

基于地理位置信息和生态环境信息,对所述环境数据进行分类统计,获得对应的环境数据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大数据的生态环境监测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环境数据表进行分析,判断是否出现异常环境数据的方法包括:

基于所述环境数据表的类别,调用所述正常监测数据库中对应的正常环境数据表;

将所述环境数据表中的数据与所述正常环境数据表中的数据进行逐一对比分析,判断是否出现异常环境数据;

其中,所述正常环境数据表中的数据为历年同期正常环境数据经过大数据分析处理后获得的正常环境数据范围值。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大数据的生态环境监测预警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判断结果为是时,基于所述异常环境数据的类别,向对应的监管人员发送预警信息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所述环境数据表的类别,查询所述异常监测数据库,判断是否有匹配的历史异常环境数据表,获得第二判断结果;

当所述第二判断结果为是时,将所述历史异常环境数据表的相关信息添加至所述预警信息。

6.一种基于大数据的生态环境监测预警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若干个环境数据采集点,用于采集环境数据;

获取模块,与每个所述环境数据采集点通讯连接,用于获取所述环境数据;

统计模块,与所述获取模块连接,用于对所述环境数据进行分类统计,获得对应的环境数据表;

分析模块,与所述统计模块连接,用于对所述环境数据表进行分析,判断是否出现异常环境数据,获得第一判断结果;

输出模块,与所述分析模块连接,用于当所述第一判断结果为是时,基于所述异常环境数据的类别,向对应的监管人员发送预警信息;

异常监测数据库,分别与所述分析模块和所述输出模块连接,用于存储所述异常环境数据对应的所述环境数据表以及所述预警信息;

2

工业园区VOC在线监测管理系统

工业园区VOC在线监测管理系统 深圳市圣凯安科技有限公司 一、背景介绍 1、项目背景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污染源的种类日益增多,特别是化工区、工业集中区及周边环境,污染方式与生态破坏类型日趋复杂,环境污染负荷逐渐增加,环境污染事故时有发生。同时,随着公众环境意识逐渐增强,各类环境污染投诉纠纷日益频繁,因此对环境监测的种类、要求越来越高。 在“十二五”期间,政府着力打造以空气环境监测,水质监测,污染源监测为主体的国家环境监测网络,形成了我国环境监测的基本框架。“十三五”规划建议中已经明确“以提高环境质量为核心”,从目前环保部力推的“气,水,土三大战役”的初步效果来看,下一步对于环境质量的改善则是对于现有治理设施和治理手段的检验。而对于三个领域治理效果的检验,依赖于全面有效的环境监测网络。 国务院印发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的通知》提出建设主要目标:到2020年,全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基本实现环境质量、重点污染源、生态状况监测全覆盖,各级各类监测数据系统互联共享,监测预报预警、信息化能力和保障水平明显提升,监测与监管协同联动,初步建成陆海统筹、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生态环境监测网络。 根据调研大部分企业具备简单治理技术,即将生产车间内生产工艺所产生的VOCs污染物通过管道集气罩收集后通过活性炭吸附装置处理以后进行排放,但园区内存在着有组织排放超标和无组织排放的问题,为督促企业改进生产工艺和治理装置,减少无组织排放,建议园区部署网格化区域监控系统。 系统部署可提高各工业工园区污染源准确定位能力,同时快速直观的分析出污染源周边的相关信息,通过整合各类地理信息资源和环境保护业务资源,建立统一的环境信息资源数据库,将空间数据与动态监测数据、动态监管数据、政策法规数据等业务数据进行无缝衔接。为管理者提供直观、高效、便捷的管理手段,提高环保业务管理能力,综合管理与分析的决策能力。同时根据业务应用的不同,对数据进行横向的层次划分,通过应用人员层次的不同,对数据进行纵向的层次划分,明晰信息的脉络,方便数据的管理。 2、建设依据 2.1相关政策、规划和工作意见 《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11〕42号) 《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 《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3〕37号) 《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印发国家环境监管能力建设“十二五”规划的通知》(环发〔2013〕61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应急体系重点项目建设的实施意见》(国办函〔2013〕3号) 《关于印发<化学品环境风险防控“十二五”规划>的通知》(环发〔2013〕20号) 《国家环境监测“十二五”规划》(环发〔2011〕112号) 《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先进的环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纲要(2010-2020)>的通知》(环 〔2009〕156号) 《环境保护部关于加强化工园区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环发〔2012〕54号) 《关于印发<全国环保部门环境应急能力建设标准>的通知》(环发〔2010〕146号) 《环境保护部关于加强环境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环发〔2009〕130号) 《环境保护部关于印发<2013年全国环境应急管理工作要点>的通知》(环办〔2013〕10号) 《中央财政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07〕67号) 《中央财政主要污染物减排专项资金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环发〔2007〕67号) 2.2相关技术标准规范 《工业企业挥发性有机物排放控制标准》(DB12/524-2014)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总局公告2007年第4号)

环境自动监测及信息管理系统_运维管理操作手册

省环境自动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运维管理模块 操 作 手 册 省环境保护局监测信息处 省环境保护局信息中心 2011年7月

目录 1.前言 (1) 1.1目的 (1) 1.2围 (1) 1.3运行环境 (1) 1.4如使用本手册 (2) 2.概述 (2) 3.操作手册 (2) 3.1系统登录 (2) 3.2在线监控 (4) 3.2.1首页 (4) 3.2.2实时信息 (5) 3.3运维管理 (8) 3.3.1 运维单管理 (8) 3.3.2日常运维 (13) 3.3.3比对数据 (19) 3.3.4汇总查询 (21) 3.3.5消息转发 (24)

1.前言 1.1目的 省环境自动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是对全省污染源在线监控进行统一管理的系统操作平台,实现了省、市、县(区)三级联动,数据整合交换,为环境执法人员及管理者提供了有效的信息支撑与管理平台,提高了操作人员及管理者的工作效率,为改善全省环境质量提供了技术保障。本操作手册详细介绍了《省环境自动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的各种服务程序、应用功能、具体操作法及相关问题解答,为使用人员实际操作提供指导。 1.2围 本手册的编写对象:《省环境自动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的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和维护人员等。 1.3运行环境 本系统运行环境要求如下 系统使用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操作系统 浏览器版本:IE7.0、IE8.0 系统安装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 server2003操作系统(含:.netframework2.0,IIS6.0)数据库:oracle10g 发布平台:tomcat5.5

1.4如使用本手册 1)按顺序阅读每一章。 2)根据目录中的索引词条选择性阅读。 3)建议您完整阅读本手册,以便整体把握与操作。 2.概述 《省环境自动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是原在线监控系统的升级改造版本,解决了之前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系统缺陷,操作不便及人工耗时等问题,并针对新的用户需求进行研发,如:环境质量和数据统计的信息化处理,有效性数据审核等。提高了工作人员的办公效率,加强了省、市、县(区)三级部门的信息联动,为管理者的有效考核与管理提供了支撑。 3.操作手册 3.1系统登录 (1)在浏览器中输入相应的网址,启动系统时,显示登录页面如图3.1.1。

全国污染源监测数据管理系统企业用户使用手册-新

文档编号:JCXXGKPT-YHSC-002 全国重点污染源监测 数据管理与信息公开能力建设项目 软件开发与系统集成 企业用户手册 拟制:夏稳 审核:邓涛 批准:尚健 太极计算机股份有限公司

目录 1系统简介 (3) 2运行环境要求 (4) 3用户登录 (5) 3.1系统登入 (5) 3.2系统登出 (5) 3.3修改密码 (6) 4数据采集 (7) 4.1企业信息填报 (7) 4.1.1 基础信息录入 (7) 4.1.2 监测信息 (8) 4.1.3监测方案 (23) 4.1.4 手工监测结果录入 (25) 4.1.5 在线监测结果录入 (29) 4.1.6监测信息导入 (33) 4.1.7监测信息导出 (35) 4.1.8年度报告 (36) 4.1.9生产情况 (38) 4.2 企业用户信息管理 (39) 4.3 未监测情况查询 (41) 5个人工作台 (43) 5.1信息提醒 (43) 5.1.1站内信息提醒 (43) 5.1.2个人提醒设置 (44) 5.2通知公告管理 (44)

5.3数据催报 (45) 5.3.1我的催报 (45) 5.4我的联系人 (46) 5.4.1联系人管理 (46) 5.5我的资料 (48) 5.5.1资料信息管理 (48) 5.6首页 (49) 5.6.1首页 (49) 5.7集合管理 (50) 5.7.1集合类别管理 (50) 5.7.2集合管理 (51) 6排放标准 (53) 6.1标准管理 (53) 6.1.1标准管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2监测点所属标准 (53) 6.2指标查询 (54) 7自行监测知识库 (54) 7.1标准查询 (54) 7.1.1标准查询 (54) 7.1.2自行监测方法库 (55) 8业务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8.1委托机构查询.......................................................... 错误!未定义书签。9决策支持 (57) 9.1报告管理 (57) 9.1.1报告模板管理 (57)

物联网智能化环境监测系统设计

《传感器与物联网技 术》 综合报告 题目:智能环境与物联网技术 专业: 学号: 姓名: 提交日期:二О一六年六月 摘要

环境与所有人的日常生活都息息相关,而物联网技术也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以及智能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开始被应用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来。本文主要针对物联网技术应用到环境监测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智能环境利用各种传感器技术,移动计算,信息融合等技术对空气环境,海洋环境,河,湖水质,生态环境,城市环境质量进行全面有效地监控,通过构建全国各地环境质量的检测实现对全国范围内的环境进行实时在线监控和综合分析,建立全国性的污染源信息综合管理系统,为采取环境治理措施和污染预警提供更客观,有效的依据。 关键字:智能环境物联网技术传感器

目录 1引言 (4) 1.1 物联网简介 (4) 1.2智能环境研究的目的和背景 (4) 2需求分析 (4) 2.1智能环境功能需求分析 (5) 2.2各子系统需求分析 (5) 2.2.1大气污染监测子系统需求分析 (5) 2.2.2海洋污染监测子需求分析 (5) 2.2.3水质监测子系统需求分析 (5) 2.2.4生态环境检测子系统需求分析 (5) 2.2.5城市环境检测子系统需求分析 (5) 2.3其他非功能需求分析 (6) 2.3.1可靠性需求 (6) 2.3.2开放性需求 (6) 2.3.3可扩展性需求 (6) 2.3.4安全性需求 (6) 2.3.5应用环境需求 (6) 3详细设计 (6) 3.1各环境监测子系统解决方案 (6) 3.2智能环境监测系统结构图 (5) 3.2.1各子系统环境监测拓扑结构图 (6) 4结论 (12) 参考文献 (13)

互联网+环境保护监管监测大数据平台整体解决方案

互联网+环境保护 监管监测大数据平台整体 解 决 方 案

目录 1概述 (14) 1.1项目简介 (14) 1.1.1项目背景 (14) 1.2建设目标 (15) 1.2.1业务协同化 (16) 1.2.2监控一体化 (16) 1.2.3资源共享化 (16) 1.2.4决策智能化 (16) 1.2.5信息透明化 (17) 2环境保护监管监测大数据一体化管理平台 (18) 2.1环境保护监管监测大数据一体化平台结构图 (18) 2.2环境保护监管监测大数据一体化管理平台架构图20 2.3环境保护监管监测大数据一体化管理平台解决方案(3721解决方案) (20) 2.3.1一张图:“天空地”一体化地理信息平台 .. 21

2.3.2两个中心 (30) 2.3.3三个体系 (32) 2.3.4七大平台 (32) ?高空视频及热红外管理系统 (44) ?激光雷达监测管理系统 (44) ?车载走航管理系统 (44) ?网格化环境监管系统 (45) ?机动车尾气排放监测 (45) ?扬尘在线监测系统 (45) ?餐饮油烟在线监测系统 (46) ?水环境承载力评价系统 (46) ?水质生态监测管理系统 (47) ?湖泊生态管理系统 (47) ?水生态管理系统 (48) ?排污申报与排污费管理系统 (49) ?排污许可证管理系统 (49) ?建设项目审批系统 (49)

3环境保护监管监测大数据一体化管理平台功能特点 (51) 3.1管理平台业务特点 (51) 3.1.1开启一证式管理,创新工作模式 (51) 3.1.2拓展数据应用,优化决策管理 (51) 3.1.3增强预警预报、提速应急防控 (52) 3.1.4完善信息公开、服务公众参与 (53) 3.2管理平台技术特点 (54) 3.2.1技术新 (54) 3.2.2规范高 (55) 3.2.3分析透 (55) 3.2.4功能实 (56) 1、污染源企业一源一档 (59) 3.2.5检索平台 (61) 3.2.6消息中心 (62) 3.3管理平台功能 (62) 3.3.1环境质量监测 (63) 3.3.2动态数据热力图 (64)

水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项目建议书

水环境监测信息管理系统项目建议书 文章出处:北京安恒测试技术有限公司 作者:万众华 引言 水环境是对应于大气环境、海洋环境、地质环境而言的陆地水域环境,是河流、湖泊、水库、河口湾和天然地下水体的总称,水资源是水环境的主体,管理、配置和保护水资源,必须放眼于宏观水环境。 我国目前面临的水环境恶化的情形十分严重,甚至已经威胁了人类的生存、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河流枯萎、河口淤积、水土流失、水体污染、水质型缺水、地下水位持续下降、海水入侵等等水环境问题,大多是人类违反自然水循环规律的活动,长期处于失控状态而造成的。 水利部门作为国家水行政的主管部门,一方面要继续执行传统的水利任务:防汛、抗旱、水利水电建设与运行、河道整治、水资源配置等与自然水旱灾害作斗争,兴水利,避水害;另一方面,更要勇于进取、与时俱进,研究、关注、解决人为因素造成的诸多水环境问题,这是国家赋予水利部门负责统一管理和保护水资源的职能。 为依法行政、监督、管理水资源、保护水环境、预防水旱灾害,水利水文部门必须执行统一规范、质量控制、计量认证等程序在严格的技术质量管理条件下收集、掌握水资源基本信息,主要包括: 1.水量:水位、流速、流量 2.降水:降雨量、蒸发量 3.泥沙:底质、悬浮质、输沙量 4.水质:地表水、地下水、降水水质,沉降物、水生物、主要排污口的水质、入河口的水质 在诸多的水环境状况的要素中,首先就要客观、科学、公正地监测、评价水资源质量这个首要表征,同时做到水质水量同步监测、资料配套,水文部门要为国家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及时、快速、准确地提供水质动态信息,提出保护和改善的建设意见,其次,根据社会需要,采用多样方式面向社会展开全方位服务。 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努力,水文部门作为国家水信息的收集、分析、管理的主管机构,制定了全国水质监测规划、完成了水环境监测中心的国家计量认证、监测能力建设不断加强,监测手段优先提高水质监测系统的机动、快速反应和自动测报能力,在站网布局上加强了省界水体、入河排污口、大型引水工程、重要供水水源地的水质监测,基本形成了历史长久、样本代表性典型、系统完整、水量水质配套、数据准确可靠、资料可比的水环境监测信息体系,为国家、水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行政、实施监督管理、做好水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目前,水利部门已经建立了以251个水环境监测中心为核心、3240个水质站为基础、覆盖全国江、河、湖、库的水环境水质监测网络体系:(见附表1) 如何将现有条件下的水环境水质监测系统得到的实时、巨量的监测数据及时、有效地采集、存储、分析、报告、预测、公布,真正使之成为为国家、水行政主管部门决策的考量、执法的依据、管理的标准,这就成为了水文部门的当务之急。

环境信息系统

第一章:环境信息系统 信息:用文字、数字、符号、语言、图像等介质来表示事件、事物、现象等的内容、数量或特征,从而向人们(或系统)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和知识,作为生产、建设、经营、管理、分析和决策的依据。 信息的特点:信息的客观性—与客观事物紧密相联系的; 信息的适用性—信息对决策是十分重要; 信息的传输性—信息可以在信息发送者和接受者之间传输,既包括系统把有用信息送至终端设备(包括远程终端),和以一定形式提供给有关用户,也包括信息在系统内各子系统之间的传输和交换。 信息的共享性—信息与实物不同,它可以传输给多个户,为多个用户共享,而其本身并无损失。 数据:是一组可识别的符合、包括字母、数字、图像、声音或其他符号。 在计算机化的环境信息系统中,数据的格式往往和具体的计算机系统有关,随载荷它的物理设备的形式而改变。 数据的特点:(1)数据只有对实体行为产生影响时才成为信息。(2)环境信息系统的建立,首先是收集数据,然后对数据进行处理,即对数据进行运算、排序、转换、分类、增强等,其目的就是为了得到数据中包含的信息。对同一数据每个人的解释可能不同,因而获得信息量的多少与人的知识水平和经验有关。(3)信息与数据是不可分离的,即信息是数据的内涵,而数据是信息的表达。也就是说数据是信息的载体。 系统:一系列相互作用以完成某个目标的元素或组成部分的集合。系统也可以是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又相互依存的若干单元所组成的,具有一个共同目标的有机整体。 系统的特点:目的性,关联性,结构性(层次性),整体性。 信息系统:指输入数据,经过加工处理,输出信息的系统。 信息系统的构成:对象的处理模型,信息处理模型,系统实现的物质基础。 环境信息系统:将一切用于环境管理、环境科学研究等与环境保护相关的信息系统。 环境信息系统的功能:(1)从功能上:环境信息系统指一个获得、存取、编辑、处理、分析和显示环境数据的系统。(2)从内容上:环境信息系统指一个包含了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硬件、环境数据和专业人员

环境自动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操作手册3.0

浙江省环境自动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3.0版—用户手册 浙江省环境自动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3.0版 用 户 手 册 2014年8月

目录 1.前言 (1) 1.1目的 (1) 1.2范围 (1) 1.3运行环境 (1) 2.平台详解 (1) 2.1系统登录 (1) 2.2在线监控 (3) 2.2.1实时信息 (3) 2.2.2监控信息 (4) 2.2.3监控管理 (9) 2.2.4数据查询 (12) 2.3运维管理 (13) 2.3.1设备维护 (13) 2.3.2设备维护 (14) 2.3.3实样校验 (14) 2.3.4校准 (15) 2.3.5故障运维 (15) 2.3.6生产负荷 (15) 2.3.7运行维护月报 (16) 2.3.7企业排放月报 (16) 2.4数据审核 (17) 2.4.1监督考核 (17) 2.4.2监控排放月报 (19) 2.4.3有效性审核统计 (20) 2.5数据应用 (21) 2.5.1站点报表 (21) 2.5.2区域性报表 (25) 2.6系统管理 (27) 2.6.1站点管理 (27) 2.6.2权限管理 (29) 2.6.3参数管理 (31) 2.6.4 其它参数管理 (32) 2.6.5日志 (33)

浙江省环境自动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3.0版—用户手册 1.前言 1.1目的 浙江省环境自动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3.0平台是在2.0平台基础上进行的一次系统平台升级,该平台增加了运维管理模块,数据审核模块,数据有效性状态判定等功能,更贴近环保在线工作人员日常监督管理。该用户手册分模块详解3.0版系统的功能,方便实际操作人员使用。 1.2范围 本手册的编写对象:《浙江省环境自动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3.0版》的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和维护人员等。 1.3运行环境 浏览器环境:ie8及以上 视频浏览需安装控件 2.平台详解 2.1系统登录 (1)在浏览器中输入以下系统地址:http://10.33.106.191:8080/zxjk3,

大数据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程燕

大数据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程燕 发表时间:2019-09-11T14:21:34.530Z 来源:《基层建设》2019年第16期作者:程燕 [导读] 摘要:当前是一个信息化时代,各行各业都有着大量的信息需要去处理,因此与互联网所伴生的大数据技术应运而生,它可以同时对大量及多样化的信息进行合理的分类和总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生态环境局尼勒克县分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835700 摘要:当前是一个信息化时代,各行各业都有着大量的信息需要去处理,因此与互联网所伴生的大数据技术应运而生,它可以同时对大量及多样化的信息进行合理的分类和总结,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环境监测就是通过对环境污染因子的分析,结合多种环境信息进行最终的结果评价与未来发展预测,它也有着自身的信息收集与处理系统,而且传统的信息收集与处理系统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环境监测的需求,因此将大数据技术运用到环境监测行业中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 关键词:环境监测;大数据技术;应用策略 环境监测大数据实际上也是在国家大数据的整个建设趋势下发展。环保部在这方面非常重视,在过去几年中,发布了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总体方案,提出在未来五年实现三个目标,一是用数据管理,将环境监管精准化,这代表数据的监管。环境的监测、监察、执法、预警都是要用数据说话;二是用数据决策,将综合决策科学化,这个科学化就是用数据说话;三是用数据服务,将公共服务便民化。新《环保法》公布后,环境数据要对外公开、透明。同时,应让更多的公众参与到环境治理中,切实做好为公众服务。 1.概述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价值 处于信息经济时代当中,互联网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实际的工作生活中因此而产生了大量的数据供人们参考使用。所谓大数据,即是指当人们采取必要信息的过程中,不仅仅局限于一种单一化的物体或者参考物进行分析,而是对海量数据进行全面分析科学处理。随着大数据技术不断更迭发展,大数据的定义与内涵也被不断丰富与完善,从大数据整体角度来说,其所具备的优点在于数据量丰富、数据运算迅速、种类多种多样等,所以在环境监测的应用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与实用价值。 2.分析环境监测中应用大数据技术存在的不足 2.1环境监测数据信息保密工作不完善 现阶段,大数据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环境监测工作中。而当环境监测人员完成环境监测工作以后,便将获取的海量数据直接存储与数据保护库当中,但是由于监测人员主要采用信息化保存方法,在应用过程中无法满足信息化保存的基本要求。所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数据储存工作时出现了各种难题与故障。例如,环境监测人员利用信息技术保存数据化信息之后,并未完善信息保密工作,导致环境监测信息容易被不法分子轻易破解,甚至造成数据泄漏问题,严重损害了环境监测单位的经济效益。 2.2网络环境缺乏安全性 众所周知,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当为人们的工作生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随着而来的是网络不安全性带来的威胁,其中主要以信息泄露与网络攻击为主。由于存在这种不安全性,导致环境监测过程中无法保证信息的安全性,使得环境监测机构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增添了一定的难度。由于环境监测完成以后,不可避免的要进行信息传递工作,当政府部门与环保部门在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中便会出现信息泄露的风险。即使当前环境监测部门已经开展了信息保障措施,但是效果仍然不理想,同时由于环境监测中存在一定的法律制度缺陷,导致网络犯罪信息泄露事件屡屡发生,使得政府部门的信息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2.3环境监测数据清理不彻底 当利用大数据进行环境监测时,通常会产生大量的环境监测数据,由于信息采集并未明确规定相关要求,使得信息采集工作往往不够完善,甚至出现一些无关性数据。故此,若想确保大数据采集的精准性,提升环境监测数据采集效率,则应该完善信息清理工作,充分挖掘大数据的应用价值,确保环境监测数据采集的准确性与完善性。然而,在实际的数据清理工作中,由于环境监测人员并未对数据清理工作进行分类,甚至对正在采集的数据信息进行处理,致使数据采集工作效率与质量不断下降。 3.加强大数据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合理应用策略 3.1利用大数据对环境监测内容进行分类 将大数据应用于环境监测中,可以合理的对环境监测数据进行分类。其一,对生态环境监测产生的数据,主要包括:降水监测数据、气象监测数据、土壤监测数据、电磁辐射监测数据等。这些数据主要由环境质量监测部门产生,并应用于监测生态质量工作中。其次,污染源排放数据。主要包括:废气污染源、在线监管数据、污染费征收等。这些数据主要应用于环境的监管工作当中。最后,人类活动产生的环境数据。主要包括生活垃圾、地理国情、用水量等,这些数据通常以数据库或者图像的形式存在,用于环境数据统计管理中。 3.2加强信息保密系统 在对信息数据进行保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专业的硬件设备,同时还需要强大的网监系统为数据的储存保驾护航。对于工作人员来说,需要工作人员能够转变传统思想观念,在工作人员在对信息进行储存之后,还要对数据化信息做到全面的保密处理,或者全面完善保密工作,同时在对数据信息进行加密时,可以采用相对严谨的密码方式,同时对密码进行严格控制,设置防火墙,保证环境检测单位工作完善进行。 3.3建立安全可靠的网络环境 由于环境监测工作完成后,需要将信息传递给政府部门,所以环境监测人员应该结合工作情况加强信息的保密工作,确保传输过程中不会发生信息泄露的事件。举例来说,环境监测部门在传递信息过程中,首先应该设置好信息密保,确保信息数据的安全性;其次,数据传输应该采取专门渠道,既要保证信息传输的速度,同时应该确保信息传输的安全。 3.4优化环境监测数据处理工作 在环境监测过程中,一旦数据存储工作流程出现问题,将导致储存设备无法正常运行,进而造成数据的损坏与丢失,所以为了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应该对数据进行定期处理。例如,利用大数据对环境监测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对一些出现问题的数据采取补救措施,进而借助于人工模式加强信息数据的补采。 3.5借助于大数据提升生态环境综合预警水平 环境监测中涵盖着海量的数据信息,监测人员可以借助于大数据来对海量的、分散的环保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并通过科学的分析来掌

环境监测系统解决方案

环境监测系统解决方案 一、系统概要 本综合管控云平台是一套基于云计算的物联网综合管控云服务平台。平台可适配于各种物联网应用系统,实时监控管理接入设备的状态与运行情况,并对设备进行远程操作,通过云平台对接物联网设备做到精确感知、精准操作、精细管理,提供稳定、可靠、低成本维护的一站式云端物联网平台。环境监测系统通过对现场温度、湿度、光照、风向、风速、PM2.5、气压等参数的数据采集,将参数数据远传至物联网云平台,实现现场各个设备的数据实时监测,用户可以通过电脑网页或是手机app实时查看,可以自由设置各个参数的标准值上下限,如果数据超限可以给相关的工作人员发送短信或是微信报警提醒,做到提前预警,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实现在远程就能值守现场设备。 二、拓扑图 现场传感器数据通过物联网中继器上传云平台,客户通过电脑网页或是手机app 可以实时监控现场设备数据。 三、系统构成 3.1系统登陆 ①PC端登陆: 本系统采用B/S架构,PC端用户只需打开浏览器通过IP地址进入管理系统,凭管理员分配的用户名密码进行登陆管理。(登陆界面可定制企业logo及信息)如下图: ②手机端登陆: 用户可在任何有本地局域网信号的地方,通过IOS或Android版本APP登陆系统,登陆账号与PC端账号相同。IOS 版本APP请在Apple Store搜索“易云系统”进行下载,安卓版本请在“易云物联网系统”公众号或PC端系统中扫描二维码进行下载。 3.2数据监控 能够便捷监控实时数据,并且可通过数据变化自动启停其他设备,各项数据可用数值、图片、文字分别展示,并通过短信等功能向用户发送报警信息。另外,可设定不同的监控点,更直观的监测每个测温点实时情况,模拟真实的设备位置分布。如下图:3.3报警功能

环境信息管理系统

环境管理信息系统EMIS: 是以现代数据库技术为核心,将环境信息存储在电子计算机中,在计算机软、硬件支持下,实现对环境信息的输入、输出、修改、删除、传输、检索和计算等各种数据库技术的基本操作,并结合统计数学、优化管理分析、制图输出、预测评价模型、规划决策模型等应用软件,构成一个复杂而有序的、具有完整功能的技术工程系统。它既是各种环境信息的数据库,又是环境管理政策和策略的实验室。 EMIS功能: 1.全面准确的查询和检索各种环境信息。因此,系统提供环境科研和管理所需要的各种数据和信息具有统一的格式。 2.分析各种空间数据。利用数学模型进行数据加工,进行区域环境质量的现状评价、污染源评价、污染控制方案预测、经济发展对环境影响的预测以及区域环境质量控制规划等工作。 3.决策支持。针对不同层次环境管理部门的不同要求,输出各种图件和报告,为环境管理工作提供辅助决策。 4.有效的利用系统本身的功能,可降低系统成本,提高效益。 技术支持:结合了计算机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数学模型、决策支持系统等多种技术。 信息系统IS:基于计算机技术、网络互联技术、现代通讯技术和各种软件技术,各种理论和方法于一体,提供信息服务的人机系统。 环境信息系统(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System,EIS):是以地理空间数据库为基础,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对空间相关数据进行采集、管理、操作、分析、模拟和显示,并采用地理模型分析方法,适时提供多种空间和动态的地理信息,为环境问题研究和环境决策服务而建立起来的计算机技术系统。 EIS功能: 1、数据采集、检验与编辑 ①采集、管理、分析和输出多种地理空间信息的能力。数据采集和输入是把现有资料按照统一的参考坐标系统、统一的编码、统一的标准和结构组织转换为计算机可处理的形式,输入到数据库中的过程。 ②数据的检验和编辑,保证环境信息系统数据库中的数据在内容与空间上的完整性(即所谓的无缝数据库)、数据值逻辑一致、无错等。 2.数据格式化、转换、概化(数据格式化、转换、概化通常称为数据操作) 3.数据的存储与组织(栅格模型、矢量模型或栅格/矢量混合模型是常用的空间数据组织方法;属性数据的组织方式有层次结构、网络结构与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 4.查询、统计和空间分析 5.可视化(尤其要强调的是环境信息系统的地图输出功能) EIS基本结构:环境信息系统数据库、环境信息应用系统、环境模拟系统、环境信息系统平台

基于物联网的生态环境监测

1 、生态环境监测的定义 对于生态环境监测,许多人有不同的理解。全球环境监测系统将其定义为是一种综合技术,可相对便宜地收集大范围内生命支持系统能力的数据。前苏联学者曾提出,生态监测是生物圈的综合监测。美国环保局把生态监测定义为自然生态系统的变化及其原因的监测。国内有学者提出“生态监测就是运用可比的方法,在时间和空间上对特定区域范围内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统组合体的类型、结构和功能及其组合要素等进行系统地测定和观察的过程,监测的结果则用于评价和预测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为合理利用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和自然保护提供决策依据”,这一定义从方法原理、目的、手段、意义等方面作了较全面的阐述。 2 、生态监测的对象 生态环境监测已不再是单纯的对环境质量的现状调查,它是以监测生态系统条变化对环境压力的反映及趋势,侧重于宏观的、大区域的生态破坏问题。生态监测的对象包括农田、森林、草原、荒漠、湿地、湖泊、海洋、气象、物候、动植物等,每一类型的生态系统都具有多样性,不仅包括了环境要素变化的指标和生物资源变化的指标,同时还要包括人类活动变化的指标。另外根据《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的生态环境质量指标:生物丰度指数、植被覆盖指数、水网密度指数、土地退化指数和环境质量指数,提出了生态监测的因子。 3 生态监测的类型

根据生态监测2个基本的空间尺度,可将其划分为宏观生态监测和微观生态监测两大类。 (1)宏观生态监测。是在大区域范围内对各类生态系统的组合方式、镶嵌特征、动态变化和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变化等进行监测。主要利用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和生态制图技术等进行监测。 (2)微观生态监测。其监测对象的地域等级最大可包括由几个生态系统组成的景观生态区,最小也应代表单一的生态类型。它是对某一特定生态系统或生态系统集合体的结构和功能特征及其在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变化进行监测。 宏观生态监测起主导作用,且以微观生态监测为基础,二者既相互独立,又相辅相成。 4 、生态监测的特点 生态监测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牵涉到多学科的交叉,它包含了农、林、牧、副、渔、工等各个生产领域。又是一个长期性的复杂性的工作,因为生态系统的发展是十分缓慢的复杂变化过程,受污染物质的排放、资源的开发利用,还有自然因素等的影响,长期监测才能揭示其变化规律。其还具有分散性,生态监测站点的选取往往相隔较远,监测网的分散性很大。同时由于生态过程的缓慢性,生态监测的时间跨度也很大,所以通常采取周期性的间断监测。 生态监测系统性强。生态监测本身是对系统状态的总体变化

智能环境控制系统方案

智能环境控制系统 国家档案局颁布的库房温湿度有关规定:温度: 14℃-24℃;相对湿度: 45% - 60% 一、库房温湿度对档案的影响 1、高温高湿对档案的影响: 2、加速纸张中油墨的退化,导致字迹模糊不清; 3、加速有害化学物质对纤维素的损坏,导致纸张强度下降:(1)助长昆虫及霉菌的滋生,导致纸张的损坏;(2)低温低湿对档案材料的影响:使纸张水分过度蒸发,导致纤维内部的结构破坏,使得纸张变脆,机械强度下降;(3)温湿度波动幅度过大或过快对档案材料的影响:使得档案材料因胀缩不均而产生内应力,易使其强度降低,产生变形。 二、解决方案 针对档案库房存在温湿度过高过低的现象。推荐使用由本公司研发设计的智能温湿度控制系统(V8系列)。 该智能控制系统加外部设备(空调、除湿机、加湿机、库房专用空气净化器等设备),通过智能控制,实现对库房设备的自动运行,从而对库房整体环境进行调节,达到国家档案局对库房资料保存的温湿度的要求。 三、BY-V8 智能化环境自控系统设计方案 1、设计依据 1.1 国家档案局1987年颁发《档案库房技术管理暂行规定》

1.2 国家档案局定制《档案库房环境条件标准》 1.3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3) 1.4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实验标准》(GB50150-91) 1.5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DBJ08-47-95) 1.6 《电气装置安装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90,92) 1.7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要求》GB/T75-94 1.8 《探测器通用条件》GB1408、1-89 2、设计原则 我公司通过认真研读贵单位设计图纸,充分理解了本系统的设计要求和设计理念,本着立足用户、完善功能的目标,在设计时充分考虑了使用功能和系统需求,力求满足系统的先进性、稳定性、成熟性、开放性、经济实用性、安全性、可靠性、可扩展性及可升级性、集散式控制等方面的设计要求,在进行各子系统的系统设计和功能配置上,也完全参照以上设计要求进行功能设计,完全遵循以上设计原则。 2.1 先进性 本次我公司为贵单位进行库房温湿度自控系统设计时,充分考虑了采用当前国际最先进的技术来实现系统功能,以适应目前技术应用及将来系统扩展的需求,我们所选择的库房温湿度自控系统,采用了国际领先的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包括互联网络技术、综合信息集成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和数据库技术,并以技术上的适度超前又符合今后主流技术的发展趋势为指导原则,在可靠性和实用性的前提下采用最先进的技术和系统,采用先进、适用、优化组合的成套技术体系和设备体系,建立一个安全、舒适、通信便捷、环境优雅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集成系统,同时与楼宇运营、维护以及管理相辅相成,提供了一流的先进技术性配置。

大数据解析技术对大气环境监测的运用

随着我国大气环境监测工作的广泛开展,各部门、各系统产生的大量信息为大气环境监测工作提供了有力依据。但由于大气环境问题具备较高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特点,且不同类型数据之间存在非线性、多元化的相互关系,大气环境监测工作获得的相关数据在分析和利用中往往会面临多方制约。为更好发挥大气环境监测效用,正是本文围绕大数据解析技术开展具体研究的原因所在。 1大气环境监测中大数据解析技术的运用优势与运用路径 1.1优势分析 在大气环境监测中,大数据解析技术的运用具备多方面优势,如提升预警能力、提高决策科学性、增强服务能力等,具体优势如下:①提升预警能力。通过对海量大气环境监测数据的解析,大数据解析技术可从中挖掘中存在利用价值的信息,并以此更为精确的判断和评估区域内大气环境,大气环境治理与保护工作可由此获得充足依据。此外,较为快捷的技术运用还能够第一时间发出大气污染事件预警,结合互联网技术加快沟通与交流速度,大数据解析技术的运用将深入改变传统的大气环境监测工作。②提高决策科学性。通过运用大数据解析技术深入、高效的分析各项大气环境监测指标,工作人员即可更为快速、直观的了解当前大气环境状况,相关决策工作可获得有力支持,由此构建的数字模型也能够大气治理工作的开提供可靠参考。③增强服务能力。通过建立云分析平台并综合运用大数据解析技术,各类大气污染问题即可得到更为及时的反馈,相关结果也可直接通过互联网进行发布,环境监测的服务能力可由此实现长足提升,得到群众全面监督的大气环境监测工作也能够由此实现,大气环境监测工作的服务能力自然会因此实现长足提升[1]。 1.2运用路径 在大气环境监测工作的大数据解析技术运用中,技术的具体运用可围绕可视化操作展开,也需要关注数据的收集、记录、整理、挖掘,大气环境的预测、空气质量预警平台的构建也属于大数据解析技术的典型运用,具体运用路径如下:①可视化操作。考虑到大气环境监测工作需要关注的因素较多,且简单的数据记录不足以反映大气环境变化的规律,因此可采用大数据解析技术实现图像化的数据展示,并通过气象平台进行发布,相关活动的开展可由此获得依据。②数据的收集、记录、整理、挖掘。大数据解析技术可较好服务于大气环境监测数据的收集、记录、整理、挖掘,以此形成档案保存、找出大气环境变化规律,即可为大气环境预测提供有力支持。③大气环境预测。基于处理过的大气环境数据,可采用大数据解析技术总结数据的规律和联系,配合针对性编程、严谨性与科学性的遵循、气象公式的运用,并参考生态环境因素、历史同期数据,即可更好实现大气环境预测[2]。 2大气环境监测中大数据解析技术的具体运用 2.1技术的运用流程 为提升研究的实践价值,本文以城市局地PM2.5浓度计算作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大数据解析技术在计算中的应用,大数据解析技术的具体运用流程可概括为:“确定研究问题的对象和内容→选择数据类及其特征量→开展数据归一化处理→进行数据分类→分别建立空间类/时间类数据集→分别建立训练空间分类器SC/TC→判别训练成否→循环训练直至完成训练→分别开展计算→综合计算结果→输出”,由此大数据解析技术即可较好服务于城市局地PM2.5浓度计算。 2.2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相互间较为复杂的数据类属于大数据解析技术面对的主要对象,因此技术的运用必须重点关注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以此多样、灵活的解决问题。本节的研究对象为城市局部地区,研究内容为城市局部地区的PM2.5平均浓度。在具体研究中,需首先基于单元网格划分目标城

环境自动监测与信息管理系统操作手册

浙江省环境自动监测与信息 管理系统版 用 户 手 册 2014年8月

目录 1.前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目的................................................................ 错误!未定义书签。 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运行环境............................................................ 错误!未定义书签。 2.平台详解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系统登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在线监控............................................................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时信息..........................................................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监控信息..........................................................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监控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数据查询.......................................................... 错误!未定义书签。 运维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备维护.......................................................... 错误!未定义书签。 设备维护.......................................................... 错误!未定义书签。 实样校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 校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故障运维.......................................................... 错误!未定义书签。 生产负荷.......................................................... 错误!未定义书签。 运行维护月报...................................................... 错误!未定义书签。 企业排放月报...................................................... 错误!未定义书签。 数据审核...........................................................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监督考核..........................................................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监控排放月报...................................................... 错误!未定义书签。 有效性审核统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数据应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 站点报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区域性报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 系统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站点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权限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数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其它参数管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日志 .............................................................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