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化学范德华力教案

高二化学范德华力教案

高二化学范德华力教案
高二化学范德华力教案

高二化学范德华力教案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第四单元分子间作用力分子晶体

第一课时范德华力

【学习目标】了解范德华力的类型,把握范德华力大小与物质物理性质之间的辨证关系

2.初步认识影响范德华力的主要应素,学会辨证的质量分析法

【学习内容】

一、分子间作用力

1.提出分子间存在作用力的依据

气体分子能够凝聚成相应的固体或液体

2.分子间作用力的本质

存在于分子间的一种较弱的相互作用力。

3.分子间作用力的类型

(1)取向力——极性分子之间靠永久偶极与永久偶极作用称为取向力。仅存在于极性分子之间(2)诱导力——诱导偶极与永久偶极作用称为诱导力。极性分子作用为电场,使非极性分子产生诱导偶极或使极性分子的偶极增大(也产生诱导偶极),这时诱导偶极与永久偶极之间形成诱导力,因此诱导力存在于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也存在于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之间。

(3)色散力——瞬间偶极与瞬间偶极之间有色散力。由于各种分子均有瞬间偶极,故色散力存在于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及非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色散力不仅存在广泛,而且在分子间力中,色散力经常是重要的。

取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统称范德华力, 它具有以下的共性:

(1)它是永远存在于分子之间的一种作用力。

(2)它是弱的作用力(几个——几十个kJ·mol-1)。

(3)它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4)范德华力的作用范围约只有几个pm。

(5)分子间的三种作用力。其中对大多数分子来说色散力是主要的,水分子除外。

4.影响范德华力的因素阅读下表,分析影响范德华力的因素

几种分子间作用力的分配(kJ·mol-1)

分子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总和

Ar

CO

HI

HBr

HCl

NH

3

O

H

2

(1)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

(2)分子的极性越大,范德华力越大,一般来说极性分子间的作用力大于非极性分子间的作用力。

5.范德华力对物质熔沸点的影响

(1)结构相似,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熔沸点越高

(2)相对分子质量相同或相近时,分子的极性越大,范德华力越大, ,其熔沸点越高

【科学探究】分子的偶极矩是衡量分子极性大小的物理量,分子偶极矩的数据可由实验测定。

永久偶极、诱导偶极和瞬时偶极

(1)永久偶极极性分子的固有偶极称永久偶极。

(2)诱导偶极和瞬时偶极

非极性分子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可以变成具有一定偶极的极性分子,而极性分子在外电场作用下,其偶极也可以增大。在电场的影响下产生的偶极称为诱导偶极。

诱导偶极用△μ表示,其强度大小和电场强度成正比,也和分子的变形性成正比。所谓分子的变形性,即为分子的正负电重心的可分程度,分子体积越大,电子越多,变形性越大。

非极性分子无外电场时,由于运动、碰撞,原子核和电子的相对位置变化,其正负电重心可有瞬间的不重合;极性分子也会由于上述原因改变正负电重心。这种由于分子在一瞬间正负电重心不重合而造成的偶极叫瞬间偶极。瞬间偶极和分子的变形性大小有关。

原油胶体分散体系理论

原油胶体分散体系理论 该理论以胶体理论为基础:胶体之间既存在着斥力势能也存在着引力势能[69]。前者是由于带电胶粒相互靠拢时形成双电层交叠产生的静电排斥力,后者是由于长程范德华引力形成的。胶粒之间的总势能U 可用其斥力势能UR和引力势能UA来表示。斥力势能和引力势能的相对大小决定了胶体的稳定性。总势能U、斥力势能UR和引力势能UA随粒子间距的变化如图4-2 所示。在总势能曲线上有一个势能峰值和两个势能最小值。两个势能最小值中,距离原点较近且深的称为第一最小值;距离原点较远而且浅的称为第二最小值。峰值的大小构成了阻碍胶粒聚结的势垒(Umax),如果胶粒要发生聚结,则必须 要越过这一势垒才能实现。通常情况下胶粒在第一最小值处聚结,形成结构、性质较为稳定的物质,但对于较大的粒子,特别是形状不对称的粒子如片状粒子或者棒状粒子,则很容易在第二最小值处聚结,形成结构松散的物质。当原油的温度低于蜡的结晶温度时,液态的蜡质从原油中析出,由于原油中所含有的胶质和沥青质等物质的存在,使得析出的蜡质胶体具有胶粒的性质。这种蜡质晶体胶粒本身的性质,使得位能上有较深的第二最小值的存在。在外磁场作用下,胶粒间的范德华引力势能的增加导致蜡质的聚结在第一和第二最小值处同时发生。蜡质在第一最小值处聚结生成结构致密的晶体,但是在聚结速率较大的条件下,生成的蜡晶结构与蜡晶胶粒在第二最小值处生成的蜡晶聚集体有相似之处,蜡晶间距较大,吸引力不强,结构松散。另外,原油粘度的大小与原油中所含轻馏分的浓度有关。磁处理前原

油中蜡晶胶粒体积小,相对来说表面积较大,有较多的轻馏分油吸附在蜡晶表面,因而游离的轻馏分油的浓度较低,原油的粘度大。而磁处理原油中蜡晶胶粒聚结成为较大蜡晶或蜡晶聚集体,将吸附的轻馏分油完全或部分释放出来,从而增加了轻馏分油的浓度,降低了原油的粘度[70,71] 4.1.3 磁场影响分子间色散作用理论 石油胶体分散体系理论”为“DLVO理论”在磁处理机理探讨中的应用提供了必要的理论前提[72]。原油的胶凝过程也就是石蜡等物质的结晶析出并结成网络的过程。对于非极性分子而言,色散力是物质分子间相互吸引的主要原因。长程范德华力是分子间色散力的宏观表现。根据DLVO理论,影响蜡晶颗粒能否发生凝聚的一个重要因素

范德华力

分子间的成键 - 范德华力 本页阐述两种较弱的分子间吸引力——范德华色散力和偶极子-偶极子吸引力。如果你对氢键也有兴趣 ,可以点击它在页面底部的链接。 分子间的吸引力是什么? 分子间成键与分子内成键的比较 分子间 的吸引力指的是分子与它邻近分子之间的吸引力。而分子内的吸引力指的是维持单个分子结构的吸引力(譬如共价键)。这两个词很相近,为了避免混淆,我们决定放弃使用"分子内"这一个词,它将不会再出现于本站中。 无论何种分子皆具有分子间的吸引力,只不过某些种类的分子其分子间的吸引力强一些,某些种类的分子其分子间的吸引力弱一 )这类分子间的吸引力非常弱小的分子,当分子些。即使是氢(H 2 的热运动减慢后,其分子间的吸引力也足以使分子聚集在一起形成液体,甚至是固体。 氢的分子间吸引力非常弱小,当温度下降到21 K (-252°C)之后,氢原子才能在分子间吸引力的作用下凝结为液体。氦的分子间吸引力甚至更弱——当温度下降到4 K (-269°C)以后,才会在分子间吸引力的作用下凝结为液体。 范德华力:色散力 色散力(本页将要介绍的两种范德华力中的一种)也叫“伦敦力”(第一个提出它的产生原因的人叫夫瑞斯·伦敦)。 范德华色散力的来源 不断变动的偶极 范德华色散力与电子的运动有关。像氢原子这样电子对称分布的分子,我们找不出哪个方向上电子呆的时间多一些(或少一些)从而产生了局部的负电荷(或正电荷)。但是,这一观点是建立在平均意义(统计)之上的。 分子,也上图表示的是一个电子对称分布的小分子——可能是H 2 等分子。颜色的均匀分布用来代表在平均意义(统计)有可能是Br 2

上电子的均匀分布。 但电子在不断地变换其位置,在任何时刻,电子都可能位于分子的某一端,使那一端呈现- ,而分子的另一端便会由于临时的电子缺乏而呈现出 + 。 注意: "" (读做delta) 代表 "略微" ——因此 "+" 代表 "略微带正电" 。 瞬息之间,电子又可能移动到了分子的另一端,使分子的两极发生颠倒。 电子在分子中的持续运动导致了分子极性的迅速变化,这种变化存在于任何分子中,包括电子分布最为匀称的分子以及单原子分子(惰性气体分子,比如由单个氦原子构成的氦分子)。 氦的两个电子可能在同一时刻出现在原子的同一侧面,那时的原子核不被电子所完整的覆盖。 临时偶极如何使分子间产生吸引 想象一个分子某一时刻完全没有极性,它靠近另一个拥有极性的分子。(分子在某一时刻完全没有极性的可能性十分微小,但我们这样假设能方便理解!绝大多数情况,一个分子在某一时刻比另一个分子的极性更弱——并由此受到另一个分子的影响) 当上图右边没有极性的分子靠近左边有极性的分子时,它的电子被左边分子略微带正电的一端所吸引。 这将导致右边的分子形成诱导偶极,于是,右边分子的-端正对着左边分子的+ 端。

高中化学 2.3.2 范德华力和氢键 人教版选修3

第2课时范德华力和氢键 [目标要求] 1.掌握范德华力的实质及对物质性质的影响。2.掌握氢键的实质、特点、形成条件及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一、范德华力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1.含义 范德华力是________之间普遍存在的相互作用力,它使得许多物质能以一定的凝聚态(固态和液态)存在。 2.特征 (1)范德华力约比化学键键能____1~2个数量级。 (2)无________性和________性。 3.影响因素 (1)分子的极性越大,范德华力________。 (2)结构和组成相似的物质,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________。 4.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范德华力主要影响物质的________性质,如熔点、沸点;化学键主要影响物质的________性质。范德华力越大,物质熔、沸点________。 思考CO2和CS2结构和组成相似,常温下CO2是气体、CS2是液体的原因是:_______。 二、氢键及其对物质性质的影响 1.概念 氢键是一种______________。它是由已经与____________很强的原子(如N、F、O)形成共价键的____________与另一个分子中或同一分子中____________很强的原子之间的作用力。 2.表示方法 氢键通常用________表示,其中A、B为____、____、____中的一种,“—”表示____________,“…”表示形成的________。 3.特征 (1)氢键不属于化学键,是一种分子间作用力。氢键键能较小,约为________的十分之 几,但比____________强。 (2)氢键具有一定的________性和________性。 4.类型

第六章-分子间力和长程力

第六章-分子间力和长程力

第六章 分子间力和长程力 要求:掌握分子间力和长程力的含义,范德华力的构成;理解长程力的计算公式和影响因素;掌握溶胶稳定理论——DLVO 理论及其应用;理解影响微颗粒凝聚与分散的各种因素。 §6.1 分子间力与长程力及其之间的关系 1、分子间力 构成任何物质的分子之间都存在着固有引力,将此引力称之为范德华力,该力的作用范围不超过几个分子直径的距离,大约3~5?。分子间的相互作用能大约0.1~1千卡/摩尔。 2、长程力 胶体粒子或微颗粒之间,当相隔一定距离时,相互之间也要产生一种固有引力,这种力的作用范围比范德华力大得多,例如:平板Fe 2O 3胶粒层间距离可为8000 ?,玻璃表面吸附水蒸汽膜的厚度约为100 ?以上,故叫长程力或长程范德华力。 3、分子间力与长程力之间的关系 长程力分为长程范德华引力和长程电场引力或斥力。 长程范德华引力:构成胶粒或微颗粒的分子之间的范德华力的加和。 长程电场引力或斥力:胶粒或微颗粒表面上电层之间的作用力。 §6.2 分子间力 1、分子的种类 (1)偶极分子 水分子:强偶极子 (2)非极性分子 气体分子: — + +

±

(3)异极性分子 表面活性物质: 2、分子间力——范德华力的构成 (1)永久偶极子与永久偶极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Keeson 公式)—取向静电力: (2)永久偶极子与诱导偶极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Debye 公式)—诱导力: (3)诱导偶极子与诱导偶极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London 公式)—色散力: 3、范德华力的起因 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分子间力,其产生的根本原因均是:一个偶极子产生的电场,对另一个偶极子产生的作用力的结果。 (1) 偶极矩 (2)范德华力的大小 ± + + + + + ± + + + d 电 偶极矩μ=d ·q

高二化学范德华力教案

高二化学范德华力教案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第四单元分子间作用力分子晶体 第一课时范德华力 【学习目标】 1.了解范德华力的类型,把握范德华力大小与物质物理性质之间的辨证关系 2.初步认识影响范德华力的主要应素,学会辨证的质量分析法 【学习内容】 一、分子间作用力 1.提出分子间存在作用力的依据 气体分子能够凝聚成相应的固体或液体 2.分子间作用力的本质 存在于分子间的一种较弱的相互作用力。 3.分子间作用力的类型 (1)取向力——极性分子之间靠永久偶极与永久偶极作用称为取向力。仅存在于极性分子之间 (2)诱导力——诱导偶极与永久偶极作用称为诱导力。极性分子作用为电场,使非极性分子产生诱导偶极或使极性分子的偶极增大(也产生诱导偶极),这时诱导偶极与永久偶极之间形成诱导力,因此诱导力存在于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也存在于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之间。 (3)色散力——瞬间偶极与瞬间偶极之间有色散力。由于各种分子均有瞬间偶极,故色散力存在于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及非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色散力不仅存在广泛,而且在分子间力中,色散力经常是重要的。 取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统称范德华力, 它具有以下的共性: (1)它是永远存在于分子之间的一种作用力。 (2)它是弱的作用力(几个——几十个kJ·mol-1)。 (3)它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4)范德华力的作用范围约只有几个pm。 (5)分子间的三种作用力。其中对大多数分子来说色散力是主要的,水分子除外。4.影响范德华力的因素 阅读下表,分析影响范德华力的因素 -1 分子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总和 Ar

高二化学范德华力与物质性质教案

高二化学范德华力与物 质性质教案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第4节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 第1课时范德华力与物质性质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分子间作用力的广泛存在及其对物质性质(如熔点、沸点)的影响。 2.使学生了解分子间作用力对于水的特殊性质的影响作用 【教学重点】掌握化学键、范德华力的区别 2. 掌握范德华力对物质熔、沸点等性质的影响。 【教学难点】掌握范德华力存在的条件以及它对物质熔沸点的影响。 【教学方法】自学为主,重点讲解,分析归纳训练相结合。 【教师具备】酒精灯、烧杯、圆底烧瓶、多媒体 【教学过程】【展示图片】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和冰与水的转化,引导学生分析、讨论两个过程的区别 【交流讨论】 (1)电解水的过程是一个(填“物理”或“化学”)过程,而冰与水的转化过程是一个(填“物理”或“化学” )过程。 (2)前者的实质是而后者(填“有”或“无”)破坏化学键。 (3)通过对两个过程的分析,你对冰与水之间的转化有什么看法(从化学键的破坏角度分析)【导入】分子晶体在物质状态发生变化时,没有破坏化学键,而是破坏了另外的一种作用力,我们把这种作用力称为分子间作用力,并且分子间作用力也影响着物质的性质。 【阅读】教材第一段,完成练习: ①分子间作用力存在于和之间。 ②常见的分子间作用力有和。 ③与化学键相比,分子间作用力是一种(填“强”或“弱”)的作用力【板书】第四节分子间作用力与物质性质 【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完成练习 【生】阅读教材,分组讨论,完成练习。

1.范德华力的实质是,一般地,范德华力存在于 ________微粒之间。 2.化学键作用能一般为,而分子间作用能一般为。 3.完成表格 物质名称熔点沸点熔化时破坏的作用 力 氯化钠不填 氯化氢 氯化钠熔点比氯化氢高的原因。 4.通过对氯化钠氯化氢熔点的分析,你对分子间作用力与化学键的区别的看法。 5.从日常生活中,具体说明破坏范德华力的例子。 【师】我们先来学习范德华力以及它与物质的性质。 【板书】一、范德华力与物质性质 1.范德华力实质:电性作用 存在微粒:分子之间 它的作用能远远小于化学键键能 【生】学生阅读教材,分析思考并且完成练习: ⑴卤素单质的熔沸点高低顺序为 ⑵卤素单质相对分子质量大小顺序为 ⑶通过卤素单质的分析,你对分子熔沸点高地比较有何方法 【师】范德华力越大熔沸点越高那么如何来比较都是范德华力德大小呢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卤族元素单质熔沸点高低变化规律,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卤族元素单质熔沸点高低变化规律和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规律的关系。 【板书】2. 范德华力与分子熔沸点的关系 结构相似,相对分子质量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大,熔沸点越高 【师】了解了熔沸点比较依据以后,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 1.【生】巩固练习:比较熔沸点高低,并且说明理由。 ⑴CF 4、CCl 4 、CBr 4 、CI 4 ,顺序为理由为

化学中粒子半径大小的比较

粒子半径大小的比较规律 原子和简单离子半径大小的比较是高考的一个重要考点,掌握比较的方法和规律,才能正确判断粒子半径的大小。中学化学里常见粒子半径大小比较,规律如下: 1.同种元素粒子半径大小比较: 同种元素原子形成的粒子,核外电子数越多,粒子半径越大。阳离子半径小于相应原子半径。如r(Na+)r(Cl);同种元素不同价态的离子,价态越高,离子半径越小。如r(Fe)>r(Fe2+)>r(Fe3+)、r(H—) > r (H) > r(H+)。 2.不同元素粒子半径的比较: ①同周期元素,电子层数相同,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最高价阳离子半径、最低价阴离子半径均逐渐减小(仅限主族元素)。如r(Na)>r(Mg)>r(Al)>r(S)>r(Cl)、r(Na+) >r(Mg2+)>r(Al3+)、r(O2—) >r(F—)。同一周期各元素,阴离子半径一定大于阳离子半径。如r(O2—) > r(Li+)。 ②同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同价态的离子半径大小也如此。如:r(F)r(Cl—)>r(Ar) >r(K+)>r(Ca2+)、r(O2—)> r(F—)> r(Na+)> r(Mg2+)> r(Al3+)。 ④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半径比与它相邻的卤素原子的原子半径大,如r(Ar) >r(Cl)。 ⑤核电荷数、电子层数、电子数都不相同的粒子,一般可以通过一种参照粒子进行比较。 如铝原子和氧原子,可以通过硼原子转换,r(Al)>r(B) >r(O),也可以通过硫原子转换,r(Al)>r(S) >r(O)。 对规律的理论解释: 影响粒子半径大小的因素有原子或简单阴、阳离子的核电荷数、电子层数、电子数等。核电荷数增大,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增强,使原子半径减小;电子层数及核外电子数增多,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减弱,使原子半径增大。这两个因素相互制约:当电子层数相同时,核电荷数增大使原子半径减小的影响大于核外电子数增多使原子半径增大的影响,核电荷数增大使原子半径减小占主导地位,所以同一周期,从左至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当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时,电子层数的增多使原子半径增大的影响大于核电荷数增大使原子半径减小的影响,电子层数的增多使原子半径增大的影响占主导地位,所以同一主族从上至小,原子半径依次增大;当电子层数、核外电子数都相同时,只有核电荷数增大对原子半径的影响,所以,核电荷越大,原子半径越小;当核电荷数、电子层数都相同时,电子数增多,原子核对外层电子的引力减弱,使原子半径增大。 影响粒子半径大小的因素还有测定半径的方法,根据原子的不同键合形式表现的不同“大小”,有三种原子半径。 (1)金属半径:它是金属的原子半径,就是金属晶体中两相邻金属原子的核间距的半数值。很明显,它跟金属原子的堆积方式或配位数有关。一般说,配位数高,半径显得大。常见表中所列数据是折合成配位数为12的金属原子半径。金属原子半径可以用X射线衍射法测得金属晶体的晶胞参数,再结合它的点阵型式计算得到。 (2)共价半径:它指两个相同原子以共价单键结合时核间距的半数值。共价半径近似地满足加和规则,即任一共价键长约为两原子半径之和。 (3)范德华半径:它指在分子型晶体中,不属于同一分子的两个最接近的相同原子在非键合状况下,它们核间距的一半。例如,稀有气体的原子半径就是范德华半径。 同一种非金属,它的共价半径和它的范德华半径数值是不同的。例如在CdCl2晶体里,

范德华力的量化

1 范德华力的计算模型 1.1 Lennard-Jones理论 范德华力由三个部分组成:取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取向力,即极性分子晶体的结合力,是由于极性分子在永久点偶极矩而产生的。诱导力是诱导偶极矩于极性分子偶极矩之间的作用力。非极性分子之间存在着瞬间、周期变化的偶极矩,这种瞬间偶极矩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了非极性分子晶体的结合力,即色散力。 一般情况下,对于非极性分子,或惰性元素的单原子分子来说,只存在色散力。而对于极性分子来说,则上述三种力都存在。但是不管哪一种力,引起的吸引能均与分子间距r的6次方成反比,即: (1) 当两分子靠得很近时,同样也会参数排斥力,排斥能与分子间距r的12次方成反比,即: (2) 因此,两分子间的吸引力和排斥力产生的能力可表示为: (3) 而常用的表示方式为: (5) 式中, , 式(5)就是Lennard-Jones势能。 忽略高阶项,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势能可表示为: (6) 其中,Λ为常数,z为分子间的距离。 如图1,范德华力的总势能表示为: (7) 图1 两个粒子间的相互作用示意图

其中,n表示单位体积中包含的分子数。上式可进一步表示为: (8) 式中,是Hamaker。 上式中,假设,如图2,就能得到粒子和平面之间相互作用的势能和范德华力: (9) (10) 式中,d=2r。 图2 粒子和平面相互作用示意图。 如果z相对于r足够小,上式可近似为: (11) 1.2 针尖与样品接触模型的选择 探针针尖与样品接触过程中,会产生变形,弹性变形理论中涉及到表面力,有三种理论模型:JKSR模型、DMT模型、MYD/BHW模型。一般只选择JKSR模型和DMT 模型。JKSR模型适合于大半径、高粘附能和低模量体系。DMT模型适用于曲率半径小、粘附能低、弹性模量高的体系。 DMT模型中,弹性球体和刚性平面的作用力为 (12) H是Hamaker长沙,d为弹性球体的直径,z0是弹性球体与刚性平面表面刚接触式的分子间距,h是球体和平面接触后的分子间距,K是等效刚度,E和σ是杨氏模量和泊松比。 我们知道探针针尖也是由很多原子组成的。分析探针于样品原子的作用力时,样品是由很多原子组成,那么这些原子肯定都会对探针产生力的作用,如图3。所以,我们可以把针尖和样品的作用简化成探针最尖端的原子和平面的作用。

典型的晶体结构

典型的晶体结构 1.铁 铁原子可形成两种体心立方晶胞晶体:910℃以下为α-Fe,高于1400℃时为δ-Fe。在这两种温度之间可形成γ-面心立方晶。这三种晶体相中,只有γ-Fe能溶解少许C。问:1.体心立方晶胞中的面的中心上的空隙是什么对称?如果外来粒子占用这个空隙,则外来粒子与宿主离子最大可能的半径比是多少? 2.在体心立方晶胞中,如果某空隙的坐标为(0,a/2,a/4),它的对称性如何?占据该空隙的外来粒子与宿主离子的最大半径比为多少? 3.假设在转化温度之下,这α-Fe和γ-F两种晶型的最相邻原子的距离是相等的,求γ铁与α铁在转化温度下的密度比。 4.为什么只有γ-Fe才能溶解少许的C? 在体心立方晶胞中,处于中心的原子与处于角上的原子是相接触的,角上的原子相互之间不接触。a=(4/3)r。 ①②③ 1.两个立方晶胞中心相距为a,也等于2r+2r h[如图①],这里r h是空隙“X”的半径,a =2r+2r h=(4/3)r r h/r=0.115(2分) 面对角线(2a)比体心之间的距离要长,因此该空隙形状是一个缩短的八面体,称扭曲八面体。(1分) 2.已知体心上的两个原子(A和B)以及连接两个晶体底面的两个角上原子[图②中C和D]。连接顶部原子的线的中心到连接底部原子的线的中心的距离为a/2;在顶部原子下面的底部原子构成晶胞的一半。空隙“h”位于连线的一半处,这也是由对称性所要求的。所以我们要考虑的直角三角形一个边长为a/2,另一边长为a/4[图③],所以斜边为16 /5a。(1分)r+r h=16 /5a=3/5r r h/r=0.291(2分) 3.密度比=42︰33=1.09(2分) 4.C原子体积较大,不能填充在体心立方的任何空隙中,但可能填充在面心立方结构的八面体空隙中(r h/r=0.414)。(2分) 2.四氧化三铁 科学研究表明,Fe3O4是由Fe2+、Fe3+、O2-通过离子键而组成的复杂离子晶体。O2-的重复排列方式如图b所示,该排列方式中存在着两种类型的由O2-围成的空隙,如1、3、6、7的O2-围成的空隙和3、6、7、8、9、12的O2-围成的空隙,前者为正四面体空隙,后者为正八面体空隙,Fe3O4中有一半的Fe3+填充在正四面体空隙中,另一半Fe3+和Fe2+填充在正八面体空隙中,则Fe3O4晶体中正四面体空隙数与O2-数之比为2:1,其中有12.5%正四面体空隙填有Fe3+,有50%正八面体空隙没有被填充。 Fe3O4中三价铁离子:亚铁离子:O原子=2:1:4 晶胞拥有8个正四面体空隙,4个O2-离子;所以2:1 一半三价铁离子放入正四面体空隙,即一个三价铁离子,所以为1/8=12.5%晶胞实际拥有4个正八面体空隙,其中已经有一个放Fe3+,另外一个Fe2+占据一个正八面体空隙,所以50%的正八面体空隙没有被填充。

(完整版)高二化学常见晶胞

晶体与非晶体 【高考热点】 1.晶体的组成、结构以及晶体类型的判断。 2.同种和不同种晶体类型性质的比较。 3.晶体结构分析及晶胞中微粒数目的计算方法。 4.晶体类型与微粒间作用力的关系。 区别晶体与非晶体可用:X -射线衍射 晶胞 (1)概念:描述晶体结构的基本单元。 (2)特征 ①无隙:相邻晶胞之间没有_________。 ②并置:所有晶胞都是________排列的,_________相同。 离子晶体的晶格能 (1)定义:气态离子形成1摩离子晶体释放的能量,通常取正值,单位:_________。 (2)影响因素 ①离子所带电荷数:离子所带电荷数越多,晶格能越______。 ②离子的半径:离子的半径越______,晶格能越大。 (3)与离子晶体性质的关系 晶格能越大,形成的离子晶体越_____,且熔点越___,硬度越___。 任何间隙 平行 取向 kJ ·mol -1 大 小 稳定 高 大

晶体基本类型和性质的比较 1、晶体类型的方法 ①依据作用力判断 离子键→离子晶体;共价键(原子间)→原子晶体; 分子间作用力→分子晶体;金属键→金属晶体; ②依据物质的组成判断 ③依据晶体的熔点判断。 一般地,熔沸点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金属晶体熔沸点有高有低。 常温下呈气态或者液态的,一般为分子晶体。 ④依据导电性判断。 离子晶体水溶液及熔融状态可以导电; 原子晶体一般一般不导电,晶体硅为半导体 石墨能导电; 分子晶体为非导体,有些分子晶体中的电解质溶于水可以导电; 金属晶体是电的良导体。 ⑤依据硬度和机械性能判断。 离子晶体硬度较大或略硬而脆;原子晶体硬度大,分子晶体硬度小且较脆; 2、晶体熔沸点高低的判断 (1)不同晶体类型的物质:原子晶体> 离子晶体> 分子晶体 (2)根据常温下物质的状态来判断:固态>液态>气态 (3)同种晶体类型的物质:晶体内微粒间作用力越大,熔沸点越高 ①离子晶体:组成相似的离子晶体,离子半径越小、离子电荷数越多熔沸点越高。 例如:熔沸点MgCl2 > NaCl > KCl ②原子晶体:原子半径越小→键长越短→键能越大,熔沸点越高 例如:熔沸点金刚石> SiC > 晶体硅 ③分子晶体:一般,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晶体, 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熔沸点越高。如:熔沸点CBr4 > CCl4 > CF4 特殊,存在分子间氢键,熔沸点升高; ④金属晶体:金属离子半径越小,离子电荷数越多, 其金属键越强,金属熔、沸点就越高,如熔、沸点: NaNa>K>Rb>Cs。 【经典例题】 1、根据下表给出的几种物质的熔点、沸点数据,判断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A.SiCl4是分子晶体 B.单质B可能是原子晶体C.AlCl3加热能升华晶体NaCl KCl AlCl3SiCl4单质B 熔点/ ℃810776190-682300

2004-2007浙大高分子物理博士生入学考试

浙大2004高分子物理 1、重点:高分子溶液(布拉格参数) 2、计算题 什么叫理想交联网?经有效交联后,利用方程式当5℃时,原分子量为50万,交联反应后,两交联点之间的分子量为1万,求小形变时的弹性模量,排除分子量次序或交联次序的影响 3、高分子物理改性方法,具体说明一种(包括原理、方法和结构等) 4、高分子溶液结构、分类、影响因素 5、由变-温度曲线,松驰模量-时间曲线可以得出什么重要结论? 6、什么叫链段?举例两种试验结论链段分子量 动态力学谱图(IR)ABS ⑴、说明图中各个相态? ⑵、耐低温顺序怎样?为什么是这样的? ⑶、出峰的顺序为什么不同? ⑷、高分子溶液结构分类,影响因素,举一例说明其应用 ⑸、第二溶剂体系分数,说明可能的原因 ⑹、说明形成的原因(从E,ε,ζ和消耗功W方面进行解释) 浙大2005,10高分子物理 判断题:(13个,别的记不起) 1.触变流体一定是假塑性流体,但假塑性流体不一定是触变流体。 三柔顺性适中的聚合物适合做纤维,试解释。(10) 四什么叫结晶度,测量结晶度的方法有哪些?它们之间具有可比性吗?试讲述用DSC测量聚合度的步骤。(10) 五用公式计算数均分子量,重均分子量。(10) 六聚合物改性的物理方法有哪些,重点讲述其中一种。(10) 高分子物理电子版ppt9中 浙大2007高分子物理 一、选择题 1、稀溶液粘度法测分子量需要校正的判据:①纯溶剂流出时间大于100s②纯溶剂粘度 ③纯溶剂的流出时间④纯溶剂的粘度和流出时间⑤高分子溶液浓度 2、IPN聚合物性质主要决定于①②③先交联的④后交联的 3、PVC受热以后泊松比:A增加B减小C不变 二、简答题 1、高分子液晶粘度随浓度、温度和剪切力变化关系图并做简要说明。 2、异戊橡胶、丁基胶、丁苯橡胶和顺丁胶弹性优劣顺序。 3、温度升高,橡胶弹性模量为什么增加?(答案:化院版114) 二、计算体

高分子物理名词解释

近程结构:高分子中与结构单元相关的化学结构,包括结构单元的构造与构型 远程结构:指与整个高分子链相关的结构 构型:分子链中由化学键所固定的原子在空间的几何排布方式 构象:分子链中单键内旋转所形成的原子或基团在空间的几何排列图像 碳链高分子:高分子主链全部由碳原子组成,且碳原子之间以共价键连接而成的高分子 杂链高分子:主链上除碳原子外,还有氧氮硫等其他原子存在,原子键以共价键相连接的高分子元素有机高分子:主链不含碳原子,由Si,B,P,Al,Ti,As,O等无机元素组成,侧基为有机取代基团链接异构:结构单元在分子链中因键接顺序或连接方式不同而形成的异构体 序列异构:不同序列排布方式形成的键接异构体 旋光异构:d型和l型旋光异构单元在分子链中排列方式不同而构成的异构体 几何异构:根据内双键连接的两个碳原子上键接基团在键两侧的排列方式分出顺式和反式两种立体异构体,称为顺反异构体,也称为几何异构体 全同立构:分子链中所有不对称碳原子均以相同的构型键接 间同立构:分子链中的不对称碳原子分别以d型和l型交替键接 无规立构:分子链中的不对称碳原子以d和l构型任意键接 线性高分子:具有一维拓扑结构的线性长链,长径比大,每个分子链带有两个端基 支化高分子:分子主链上带有与其化学组成相同而长短不一的支链的高分子,端基数目大于2 交联网络:经交联后,分子链形成的具有一定强度的网状结构 内旋转:与σ键相连的两个原子可以做相对旋转而不影响σ键电子云的分布,称为σ键的内旋转内旋转势垒:内旋转时需要消耗一定能量以克服所受的阻力,所需能量即为内旋转势垒 内旋转势能差:内旋转异构体之间的势能差称为内旋转势能差 静态分子链柔顺性:又称为平衡态柔顺性,指高分子链在热力学平衡条件下的柔顺性 动态分子链柔顺性:指分子链在一定外界条件下,微构象从一种平衡态构象转变到另一种平衡态构象的速度或难易程度 链段:如果人为的将若干个相互牵连的相邻σ键合并,看做一个相对独立的单元,即为链段 均方末端距:均方末端距为末端距向量的平方按分子链构象分布求得的统计平均值 均方旋转半径:均方旋转半径定义为从分子链质心到各质点的向量的平方以质点质量为权重的统计平均值 伸展链:呈充分伸展的宏构象的高分子链 自由连接链:假定分子链上化学键数目n相当大,各化学键之间自由连接每个键在任何方向取向的概率相等,不受键角的限制和位垒的障碍,内旋转完全自由,且分子量不占有体积 自由旋转链:假定化学键在键角上的旋转是完全自由的,即每个单键可以在以键角的补角为半锥顶角的锥面上自由旋转,这种分子链模型即为自由旋转链模型 等效自由连接链:将若干个相互连接的σ键合并成链段,视其为相对独立的单元,由于链段之间自由连接,高分子链可以视为以链段为统计单元的自由连接链,该模型为等效自由连接链模型 Kuhn等效链段:等效自由连接链的等效结构单元是链段,也称为Kuhn等效链段 Gauss链:链段数足够多,符合无规行走模型的要求,那么以链段为统计单元的分子链的构象也符合Gauss分布,称为Gauss链模型 Flory特征比:定义为无扰均方末端距与自由链模型计算的均方末端距之比值

高二化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高二化学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专题一:第一单元 1原子半径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 (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元素化合价 (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最高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 -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 (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最高正价、负价均相同 (3)所有单质都显零价 3单质的熔点 (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 (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 4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及其判断) (1)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因此随着核电荷

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判断金属性强弱 金属性(还原性)1,单质从水或酸中置换出氢气越容易越强 2,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1-20号,K最强;总体Cs最强最 非金属性(氧化性)1,单质越容易与氢气反应形成气态氢化物 2,氢化物越稳定 3,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1-20号,F最强;最体一样) 5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一般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氧化物的阳离子氧化性越弱;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推断元素位置的规律 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应牢记的规律:

习题答案)

高分子物理答案详解(第三版) 第1章高分子的链结构 1.写出聚氯丁二烯的各种可能构型。 等。 2.构象与构型有何区别?聚丙烯分子链中碳—碳单键是可以旋转的,通过单键的内旋转是否可以使全同立构聚丙烯变为间同立构聚丙烯?为什么? 答: 3.为什么等规立构聚丙乙烯分子链在晶体中呈31螺旋构象,而间规立构聚氯乙烯分子链在晶体中呈平面锯齿构象? 答(1)由于等归立构聚苯乙烯的两个苯环距离比其范德华半径总和小,产生排斥作用,使平面锯齿形(…ttt…)构象极不稳定,必须通过C-C键的旋转,形成31螺旋构象,才能满足晶体分子链构象能最低原则。 (2)由于间规聚氯乙烯的氯取代基分得较开,相互间距离比范德华半径大,所以平面锯齿形构象是能量最低的构象。 4.哪些参数可以表征高分子链的柔顺性?如何表征? 答:(1)空间位阻参数(或称刚性因子),值愈大,柔顺性愈差; (2)特征比Cn,Cn值越小,链的柔顺性越好; (3)连段长度b,b值愈小,链愈柔顺。 5.聚乙烯分子链上没有侧基,内旋转位能不大,柔顺性好。该聚合物为什么室温下为塑料而不是橡胶? 答:这是由于聚乙烯分子对称性好,容易结晶,从而失去弹性,因而在室温下为塑料而不是橡胶。 6.从结构出发,简述下列各组聚合物的性能差异: (1)聚丙烯睛与碳纤维; (2)无规立构聚丙烯与等规立构聚丙烯; (3)顺式聚1,4-异戊二烯(天然橡胶)与反式聚1,4-异戊二烯(杜仲橡胶)。 (4)高密度聚乙烯、低密度聚乙烯与交联聚乙烯。

7.比较下列四组高分子链的柔顺性并简要加以解释。 解:

8.某单烯类聚合物的聚合度为104,试估算分子链完全伸展时的长度是其均方根末端距的多少倍?(假定该分子链为自由旋转链。) 答:81.6倍 9.无规聚丙烯在环己烷或甲苯中、30℃时测得的空间位阻参数(即刚性因子)δ=1.76,试计算其等效自由连接链长度b(已知碳—碳键长为0.154nm,键角为109.5°)。 解:b=1.17nm 10.某聚苯乙烯试样的分子量为416000,试估算其无扰链的均方末端距(已知特征比Cn=12)。 答:均方末端距为2276.8nm2。 第2章聚合物的凝聚态结构 1.名词解释 凝聚态,内聚能密度,晶系,结晶度,取向,高分子合金的相容性。 凝聚态:为物质的物理状态,是根据物质的分子运动在宏观力学性能上的表现来区分的,通常包括固体、液体和气

高二化学范德华力教案

高二化学范德华力教案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第四单元分子间作用力分子晶体 第一课时范德华力 【学习目标】了解范德华力的类型,把握范德华力大小与物质物理性质之间的辨证关系 2.初步认识影响范德华力的主要应素,学会辨证的质量分析法 【学习内容】 一、分子间作用力 1.提出分子间存在作用力的依据 气体分子能够凝聚成相应的固体或液体 2.分子间作用力的本质 存在于分子间的一种较弱的相互作用力。 3.分子间作用力的类型 (1)取向力——极性分子之间靠永久偶极与永久偶极作用称为取向力。仅存在于极性分子之间(2)诱导力——诱导偶极与永久偶极作用称为诱导力。极性分子作用为电场,使非极性分子产生诱导偶极或使极性分子的偶极增大(也产生诱导偶极),这时诱导偶极与永久偶极之间形成诱导力,因此诱导力存在于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也存在于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之间。 (3)色散力——瞬间偶极与瞬间偶极之间有色散力。由于各种分子均有瞬间偶极,故色散力存在于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及非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色散力不仅存在广泛,而且在分子间力中,色散力经常是重要的。 取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统称范德华力, 它具有以下的共性: (1)它是永远存在于分子之间的一种作用力。 (2)它是弱的作用力(几个——几十个kJ·mol-1)。 (3)它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4)范德华力的作用范围约只有几个pm。 (5)分子间的三种作用力。其中对大多数分子来说色散力是主要的,水分子除外。 4.影响范德华力的因素阅读下表,分析影响范德华力的因素

高二化学范德华力教案

【学习目标】了解范德华力的类型,把握范德华力大小与物质物理性质之间的辨证关系2.初步认识影响范德华力的主要应素,学会辨证的质量分析法 【学习内容】 一、分子间作用力 1.提出分子间存在作用力的依据 气体分子能够凝聚成相应的固体或液体 2.分子间作用力的本质 存在于分子间的一种较弱的相互作用力。 3.分子间作用力的类型 (1)取向力——极性分子之间靠永久偶极与永久偶极作用称为取向力。仅存在于极性分子之间(2)诱导力——诱导偶极与永久偶极作用称为诱导力。极性分子作用为电场,使非极性分子产生诱导偶极或使极性分子的偶极增大(也产生诱导偶极),这时诱导偶极与永久偶极之间形成诱导力,因此诱导力存在于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也存在于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之间。 (3)色散力——瞬间偶极与瞬间偶极之间有色散力。由于各种分子均有瞬间偶极,故色散力存在于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及非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色散力不仅存在广泛,而且在分子间力中,色散力经常是重要的。 取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统称范德华力, 它具有以下的共性: (1)它是永远存在于分子之间的一种作用力。 (2)它是弱的作用力(几个——几十个kJ·mol-1)。 (3)它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4)范德华力的作用范围约只有几个pm。 (5)分子间的三种作用力。其中对大多数分子来说色散力是主要的,水分子除外。 4.影响范德华力的因素阅读下表,分析影响范德华力的因素 几种分子间作用力的分配(kJ·mol-1)

(1)组成和结构相似的分子,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 (2)分子的极性越大,范德华力越大,一般来说极性分子间的作用力大于非极性分子间的作用力。 5.范德华力对物质熔沸点的影响 (1)结构相似,相对分子质量越大,范德华力越大,熔沸点越高 (2)相对分子质量相同或相近时,分子的极性越大,范德华力越大, ,其熔沸点越高【科学探究】分子的偶极矩是衡量分子极性大小的物理量,分子偶极矩的数据可由实验测定。 永久偶极、诱导偶极和瞬时偶极 (1)永久偶极极性分子的固有偶极称永久偶极。 (2)诱导偶极和瞬时偶极 非极性分子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可以变成具有一定偶极的极性分子,而极性分子在外电场作用下,其偶极也可以增大。在电场的影响下产生的偶极称为诱导偶极。 诱导偶极用△μ表示,其强度大小和电场强度成正比,也和分子的变形性成正比。所谓分子的变形性,即为分子的正负电重心的可分程度,分子体积越大,电子越多,变形性越大。 非极性分子无外电场时,由于运动、碰撞,原子核和电子的相对位置变化,其正负电重心可有瞬间的不重合;极性分子也会由于上述原因改变正负电重心。这种由于分子在一瞬间正负电重心不重合而造成的偶极叫瞬间偶极。瞬间偶极和分子的变形性大小有关。

高二化学范德华力教案

高二化学范德华力教案 Revised by Petrel at 2021

第四单元分子间作用力分子晶体 第一课时范德华力 【学习目标】 1.了解范德华力的类型,把握范德华力大小与物质物理性质之间的辨证关系 2.初步认识影响范德华力的主要应素,学会辨证的质量分析法 【学习内容】 一、分子间作用力 1.提出分子间存在作用力的依据 气体分子能够凝聚成相应的固体或液体 2.分子间作用力的本质 存在于分子间的一种较弱的相互作用力。 3.分子间作用力的类型 (1)取向力——极性分子之间靠永久偶极与永久偶极作用称为取向力。仅存在于极性分子之间 (2)诱导力——诱导偶极与永久偶极作用称为诱导力。极性分子作用为电场,使非极性分子产生诱导偶极或使极性分子的偶极增大(也产生诱导偶极),这时诱导偶极与永久偶极之间形成诱导力,因此诱导力存在于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也存在于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之间。 (3)色散力——瞬间偶极与瞬间偶极之间有色散力。由于各种分子均有瞬间偶极,故色散力存在于极性分子与极性分子、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及非极性分子与非极性分子之间。色散力不仅存在广泛,而且在分子间力中,色散力经常是重要的。 取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统称范德华力, 它具有以下的共性: (1)它是永远存在于分子之间的一种作用力。 (2)它是弱的作用力(几个——几十个kJ·mol-1)。 (3)它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4)范德华力的作用范围约只有几个pm。 (5)分子间的三种作用力。其中对大多数分子来说色散力是主要的,水分子除外。4.影响范德华力的因素 阅读下表,分析影响范德华力的因素 -1 分子取向力诱导力色散力总和 Ar

区别金属原子半径、离子半径、共价半径及范德华半径及碳材料的分类及应用

区别金属原子半径、离子半径、共价半径和范德华半径根据量子力学,核外电子运动没有固定轨道,没有明确的界限,只有几率密度的分布。通常把核到最外层电子的平均距离定义为原子半径。现代的科学技术 还无法精确测定一个单独原子的半径,只能用实验方法,如X射线衍射法,测定出晶体中相同原子核间距离,或用同核双原子分子键长,被2相除得出。不同元素原子有不同的存在形式,就是同一元素的原子也可能形成不同化学键的分子和晶体。因而不同元素的原子半径可能表现形式不同,就是同一元素的原子半径也可能有不同形式。根据测定方法的不同,通常有3种原子半径: ①金属半径:金属晶体中相邻两金属原子核间距离的一半,称做该元素原子的金属半径,如铜的金属半径r 金 =127.8pm。 ②共价半径:同种元素的两原子以共价键结合时,其共价键键长的一半称做该元素原子的共价半径,符号表示为pm 或?,其数值与几重键结合有关,如碳原子的共价半径r共,单键时为77pm,双键时为67pm,三键时为60pm。金属元素原子在一定条件下也可形成共价的双原子分子,金属元素原子也有共价 半径,如铜的共价半径r 共 为117pm。由于形成共价键时,总会发生原子轨道重叠,通常同一金属元素的金属半径比其单键共价半径要大10%~15%。同周期元素的单键共价半径的变化规律为从左至右逐渐缩小,可认为是原子核对电子引力增大的缘故 ③范氏半径:(范德华氏 半径的简称) 非金属元素和 有些金属元素所形成的分子 间或稀有气体单原子分子间 靠分子间力(范德华力) 相 互吸引,其不同分子中两个相 同原子核间距离的一半,称做 该元素原子的范氏半径,如氯 原子的范氏半径r 范 为 181pm。如左图所示,表示了氯原子的共价半径和范氏半径。 原子半径数据只有相对的、近似的意义,而且同一元素的不同半径,数值不 同(r 范>r 金 >r 共 ),而且相差较大。使用时不要同时用不同半径的数据。在一般的 资料里,金属元素有金属半径和共价半径的数据,非金属元素则有共价半径和范氏半径的数据,稀有气体只有范氏半径的数据。 而离子半径是表示离子大小的一个物理量。在离子型晶体中,组成晶格的质点是大小不等的圆球状的正负离子,因为具有稀有气体电子层结构的离子,都有球面对称性,而且离子间极化影响不大,可把晶体中离子看做圆球。在晶体中,两个带异号电荷的圆球互相接触,到一定平衡距离时就不再接近了。现代测试手段还不能直接量取正负离子球体的半径。一般所说的离子半径是:离子晶体中正负离子的核间距离是正负离子的半径之和。正负离子的核间距为d,则d=r++r-。数值d可通过晶体的X射线衍射分析实验测得。并以氟离子F-半径=133pm,或氧离子O2-半径=132pm作为标准,然后再推算出其他离子半径。如实验测得的氟化钠的d=230pm,则Na+的半径是230-133=97pm。离子半径的大小还要受离子化合物构型的影响。一般以氯化钠构型的半径作为标准,即以配位数为6作标准(在每一个钠离子周围直接连有6个氯离子,反之亦然。将与钠离子或氯离子直接相连的带异电荷的离子数称为配位数)。如离子实际配位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