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2017版-生物(真题卷)

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2017版-生物(真题卷)

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2017版-生物(真题卷)
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2017版-生物(真题卷)

湖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标准(2017年版)

生物

一、考试指导思想

初中生物学业水平考试是义务教育阶段生物学科的终结性考试。考试要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有利于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生物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负担,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

本《标准》是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2011)》(以下简称《课标》)制订的,是生物中考命题的依据之一,也是学生备考的依据之一。

二、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考试目标

通过初中生物课程的学习,考生应达到如下目标:

知识与能力方面的目标。

1.能够用文字、图表、图解等形式阐述生物学事实、概念、原理和规律等,尤其是生物学科的主干知识、核心知识。把握所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形成良好的生物学知识结构。

2.能读懂一般性生物学科普文章,理解有关文字、图、表的主要内容及特征,并能与学过的知识结合起来解决较简单的生物学问题。

3.能运用所学知识和题目给定的事实、条件和相关信息,对自然界、生产和生活中的某些较简单的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作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并能把推理过程表达出来。

4.能完成教材中所列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运用这些实验中所涉及的基本技能和重要方法。

5.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6.具有对一些较简单的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确认变量、作出假设和预期、设计可行的研究方案、处理和解释数据、根据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等。并能初步运用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设计可行方案,收集数据。

7.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实践活动方案作出恰当的评价和修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目标。

1.初步形成结构与功能、局部与整体、多样性与共同性、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观点;生物进化观点和生态学观点。

2.初步认识生物科学和技术的性质,能理解科学、技术、社会之间的关系。初步学会运用生物科学知识和观念参与社会事务的讨论。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

3.认识生物科学的价值,乐于学习生物科学,养成质疑、求实、创新及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4.热爱自然、珍爱生命,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的意识。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初步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5.关心我国及当地的生物资源状况,对我国生物科学和技术发展状况有一定的认识,更加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增强振兴中华民族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二)命题要求

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确定初中学业水平考试内容,提高命题质量,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的内容,增强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的联系,注重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重视对生物学实验操作的考查。

在命制生物中考试题时,要符合以下的命题立意,遵循如下命题原则,不超过规定的内容和达标层次。

命题立意

1.重视检测学生知识目标的达成。生物学基础知识是生物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试题与社会实际及学生生活的联系。要体现课程目标和内容标准的要求,不超范围、超层次命题。要重视考核核心的、具有良好结构的知识,

而不是枝节的、零散的知识;要重视考核学生对生物学核心概念、原理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分析、综合等思维能力。

2.重视对学生的探究能力进行评价。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是初中生物学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在考试过程中,应注重检测学生观察、归纳和发现问题的能力,检测学生设计实验、调查研究、动手实验的能力,检测学生收集和分析数据、表达和交流的能力等。

3. 重视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尽管情感态度价值观很难用纸笔测试的方式检测,但是试题中要体现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等积极的主流价值取向,要考查学生对生物进化等学科基本观点的认同程度。

命题原则

1.科学性原则。保证试题不出科学性错误。要认真甄别命题素材的真伪,不随意编造数据和事例。

2.基础性原则。试题要体现生物学课程属于科学课程的基本性质。重视对考生生物学基本素养的考查,突出学科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注重学科基本思想和方法,加强对核心概念的考核。不以知识和技能的琐碎、冷僻来区分学生。

3.整体性原则。制定双向细目表,整体规划命题的内容、题型、分值、难度等,避免命题的随意性。

4.有效性原则。题干应尽量简明扼要,问题指向要尽量明确。杜绝偏题、怪题、难题。

5.创新性原则。命题应尽量使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命出原创题。改用新思路,赋旧题以新意,改陈题为新题。杜绝抄袭。

6.规范性原则。除语言文字规范之外,在版面设计、字体、字号、标点符号等方面都要符合生物学规范,图形清晰、准确。

7.公平性原则。生物试题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考虑区域内中学生物课程教学实际,命题应注意不同区域教育发展的差异性,试题选材避免城乡和地区差异。

8.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突出生物学与生活、社会、生态和当代生物科技等方面的密切联系,注重从学生日常生活的常见事例中选择试题素材,体现从生活走进生物学,从生物学走向社会的基本理念,引导学生主动关心与生物学有关的

社会热点问题,体现生物学教育的人文价值。

9.导向性原则。试题要符合学业水平考试的目的,科学地评价学生是否达到《生物学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课程目标。

试题应有利于促使学生改变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代之以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在获取生物科学知识的同时,更好地理解生物科学知识,构建更合理的知识体系;增进对科学过程和方法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理解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增强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试题应有利于生物课堂教学改革,引导教师全面落实课程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目标,引导教师使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发展和提高生物学素养。

命题流程

命题应按下列流程规范操作。

(三)考试内容及达标要求

考试内容涵盖《课标》提出的10个一级主题、50个核心概念、122项具体内容。核心概念是处于学科中心位置,并对学生学习具有重要作用的基础知识。在生物学课程中包括了对原理、理论等的理解和解释,是生物学科知识的主干部分。考试中,要加强对核心概念的考查。具体细目见表一。

表一考试内容及达标要求

说明:

②教材中所包含的演示实验、分组实验、探究活动、资料分析等都属考试内容。

③课外探究、科学家的故事、与生物学有关的职业、科学技术社会等内容不

属于考试范围。

三、试卷结构

总体地说,试卷结构应力求做到考点分布合理,难度适当,题型合理,题量

适度。具体的要求如下:

(一)题型及分值

题型分为主观题和客观题,两者分值的比例大约为1:1。

客观题通常采用的题型有选择题、连线题、判断题等;

主观题通常采用的题型有识图题(包括概念图、坐标图、流程图、生理过程

图、结构图等)、作图题、实验题、分析说明题、综合型试题等。

(二)试卷页数、题量及文字量

为有利于学生思考,不增加学生负担,试卷页数、试题总量、整卷阅读量根

据各地考试时量确定,不宜过长,以不超过40题为宜。整卷文字量不宜太大,

以6000字左右为宜。

(三)各部分知识分布

考查知识点应全面覆盖本《考标》“表一:考试内容及达标要求”中所列的

十个一级主题,各主题所占比例见表二。从核心概念的角度要求,

考查知识点要覆盖本《考标》表一中所列50个核心概念的80%以上。

表二:试卷中各知识主题的分值权重

分值比例约占

10%

约占

5%

约占

15%

约占

25%

约占

5%

约占

15%

约占

15%

约占

5%

约占

5%

科学探究,不单列分值,渗透在其他九个主题中考查,但要求全卷体现此主题的试题内容约占总分的20%。

(四)试卷的难度结构

试卷的难度要适当,要有利于让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考出自己的水平,并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地发挥。题目设置要有梯度、有层次,起点适当,坡度适宜。

根据我省初中生物教学的实际,全卷难度系数宜控制在0.70--0.75左右。容易题:稍难题﹕较难题的比例约为7 : 1.5 : 1.5。合格率控制在90%左右。

四、题型示例

(一)选择题

1.教学楼外,被修剪的树木不但发出了新芽,还开出了花朵。这体现了生物A.需要营养B.能进行呼吸

C.能生长繁殖D.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点评】本题以学生现实生活中的生命现象为背景,考查学生对生命特征的理解和演绎推理能力,是考查概念的好方法。达标层次为B。

【答案】C

2.在一次“细胞大会”上,人口腔上皮细胞对黄瓜表层果肉细胞说:“老兄,真羡慕你有一身好盔甲(细胞壁)”。黄瓜细胞笑道:“老弟,我比你多的何止一件盔甲”。亲爱的同学,你能找出黄瓜表层果肉细胞比人口腔上皮细胞还多什么结构吗?

A.细胞膜,细胞核 B.叶绿体,大液泡

C.大液泡,细胞质 D.叶绿体,线粒体

【点评】此题以拟人化的手法设置情境,考查人体口腔上皮细胞和黄瓜表层果肉细胞结构上的区别,饶有趣味,拉近了与学生生活的联系。考查了比较等理性思维能力。达标层次为B。

【答案】B

3. 下图示草原生态系统中的一条食物链,据此判断下列哪项叙述是错误的

A.草属于生产者,其他都属于消费者 B.蚱蜢属于昆虫,螳螂属于节肢动物

C.通常情况下,蜥蜴的数量最少 D.箭头表示生物之间的进化关系

【点评】此题以一条食物链为背景,考查生态系统的成分、能量流动、动物类群、生物进化等知识,充分挖掘了命题材料的作用,能较好考查学生发散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达标层次为B。

【答案】D

4. 右图是小勇在张家界市樟树角公园拍摄的一幅给植

物打针输液的照片,请你根据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对以下说

法作出正确的判断

①输入的液体可能含有水和无机盐,输液管的针头插入树干的输导组织②输液能促进大树生命活力恢复,增强植物细胞抗性,提高移栽成活率③输液常用于刚移栽的大树、古树、名树、老弱病残树等各种树④输入的液体可能含有水和无机盐,输液管的针头插入树干的机械组织⑤此输液袋既能在树体使用,也能在人体和动物身上使用

A.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②③

【点评】本题以给植物打针输液为背景,考查植物体需要水和无机盐。本题取材来自园林绿化生产实践,也是学生身边的生活实际,研究身边发生的生物学现象,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提高生物学素养,使学生感觉生物学就在身边。达标层次为B。

【答案】D

5.小丽参加学校组织的春游活动时,不慎摔在草地上,身上穿着的白色裤子被染上了不少绿渍。要除掉这些绿渍,你认为最佳的清洗液是

A.肥皂 B.酒精C.洗衣粉 D.稀盐酸

【点评】本题取材于学生生活,考查光合作用实验中酒精的作用。本题很好地考查了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迁移应用的能力,体现了学以致用的理念。达标层次为B。

【答案】B

6.右下图所示的是与某器官直接相连的动脉和静脉内的血液中四种物质的相对含量,该器官最可能是

A.小肠 B.肺

C.肾 D.脑

【点评】此题以坐标图的形式,要求学生根据血液成分

的变化推断器官种类,很好的考查了结构与功能观、考查了

分析坐标图的能力,也考查了思维的综合性和灵活性。坐标

图直观抽象,信息量大,是考查学生分析能力的好形式。达

标层次为B。

【答案】D

7. 右图是模拟人的上臂提起重物的模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P代表肱二头肌,Q代表肱三头肌

B.提起重物时,P舒张,Q收缩

C.肌肉收缩和舒张是由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支配的

D.P收缩时,所需能量主要来自于线粒体氧化分解有机

【点评】本题以实物模型为背景,从不同角度考查了人

体运动的有关知识。考查了模型方法和类比思维。达标层次

为B。

【答案】B

8.下图是生殖过程简图,下列对图中①、②、③、④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A.①----精子

B. ③----受精卵

C.②----卵巢

D.④----分娩

【点评】:本题通过流程图将人体生殖与发育过程整合在一起。这种做法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结构,形成核心概念。题干简洁、信息量大,体现了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生物体的生命活动规律这一学科特点。达标层次为B。

【答案】D

9.右图中的圆圈表示生物具有的特征,重合部分表示它们的共同特征,则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E 可表示有茎叶分

B. F 可表示有输导组织

C. P 可表示分布在水中

D. Q 可表示用孢子繁殖

【点评】该题以维恩图形式考查概念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解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建立概念之间的联系。达标层次为B。

【答案】D

10.皮肤在人体表面起到保护作用,当皮肤划破时人会感到疼痛,有时候会出血。这些说明了皮肤中包含有下列哪几种组织?

①上皮组织②神经组织③肌肉组织④结缔组织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点评】本题通过日常生活中有关皮肤功能的体验,推断皮肤应该具备哪些组织。很好地考查了结构与功能观。达标层次为B。

【答案】A

11. 下图所示植物高度只有2-3厘米,下列有关该植物的叙述,

不正确的是

A.这种植物属于蕨类植物

B.这种植物生活在潮湿的地方

C.这种植物不能长得高大是因为只有假根

D.孢子是这种生物产生的生殖细胞

【点评】本题通过一个真实的植物图形,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判断该植物所属类群、生活习性等内容。同时考查了结构与功能观,

运用证据和逻辑推理的能力。达标层次B。

【答案】A

12.右图为反应生物体内某生理过程或现象的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 y 表示胸腔容积,则 bcd 段表示呼气过程

B.若 y 表示血液中葡萄糖含量变化,则可以用 abc

段表示进食后一段时间内血糖的浓度变化

C.在某封闭草原,有食物链:草→兔→狼,若大量捕杀

狼群,则可以用 abc 段表示在一段时间内兔的数量变化

D.若y表示某密闭的温室大棚中二氧化碳浓

度,则 b 点是傍晚时段

【点评】本题通过一个抽象的坐标曲线图,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建立生命现象的数学模型。考查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和建立数学模型的理性思维能力。达标层次为C。

【答案】D

(二)非选择题

13. 下图描述人体细胞的分化过程,其中桑椹胚细胞的形态结构都相同,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涉及的红细胞属于组织;神经细胞属于组织。

(2)由一个受精卵形成桑椹胚细胞的过程称为;由胚胎干细胞形成肌肉细胞、神经细胞和血细胞的过程称为。

(3)受精卵的形成发生在女性生殖系统的中。

【点评】本题考查的主题范围是“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本题以胚胎干细胞的分离和培养这项胚胎工程技术为背景,考查细胞分裂和分化、人体组织、人体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同时考查了阐释生命现象及规律的生命观念。达标层次为B。

【答案】(1)结缔组织;神经组织(2)细胞分裂;细胞分化(3)输卵管

14. 下图表示细胞的生长过程,据图回答问题。

(1)推断这是哪类生物的细胞,说明推断的依据。

(2)描述这个细胞在生长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变化。

(3)这个细胞生长过程中,起控制作用的细胞结构是。

(4)这个细胞生长所需要的物质主要有哪些。

【点评】本题考查的主题范围是“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涵盖了“区别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基本结构”、“细胞核的功能”、“细胞的生长”、“细胞的成分”等多个核心知识点,并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对比思维能力、归纳与概括能力等。达标层次为B。

【答案】(1)植物细胞有细胞壁,长大的细胞中还有大液泡(2)细胞体积增大,细胞壁加厚,并形成大液泡(3)细胞核(4)有水、无机盐和有机物

15. 右图是草原生态系统中鹰抓鼠的画面。据图回答问题:

(1)鹰和鼠的身体都是由构成的。

(2)鹰产卵的生命现象叫。

(3)鹰生鹰,鼠生鼠,这种生命现象叫;

一窝小鼠里有白色的和黑色的,这种生命现象叫。

(4)下面是孙悟同学绘制的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概念图,但不小

心撕掉了一部分,请你在该概念图上将撕掉的部分补充完整。

【点评】本题考查的内容涉及了“生物体的结构层次”、“生物与环境”、“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三大主题,具体考查的核心知识点包括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生命现象、生态系统的组成、遗传与变异,并考查了学生的读图能力、归纳与概括能力,尤其是第(4)小题,以学生熟悉的课堂笔记为背景,考查学生对“生态系统的组成”这一核心概念的应用,同时考查了学生的模型与建模理性思维,素材饶有趣味。达标层次B。

【答案】(1)细胞 (2)繁殖后代 (3)遗传 变异 (4)略

16.下图为植物叶肉细胞内的物质和能量

转换示意图,请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如果A 、B 代表能量转换器,则A

是 , B 是 。

(2)如果A 、B 代表生理过程,则 (填

字母)对于维持大气中的碳-氧平衡具有更为

重要的意义。

(3)如果①代表二氧化碳气体,则②代表 ,其吸收和运输的动力来自

植物的 作用。

【点评】本题考查的主题范围是“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以植物叶肉细胞内物质和能

量转化示意图为背景,考查植物体内的能量和物质的变化。体现了对物质和能量观的考查,

也体现了生态学观念的考查。题干简洁,设问指向性明确。达标层次为B

【答案】(1)叶绿体 线粒体 (2)A (3)水 蒸腾

17.在黑暗条件下,离处,观察并记录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目,结果如右表: 请分析回答: (1)本实验探究的问题是

(2)本实验研究的变量是 ,影响实验结果的其他因素还

有 。(填一项)。

(3)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得出的结论是 。

(4)请解释产生气泡原因 。

(5)水生的金鱼藻与其他陆生的被子植物在形态结构上差别很大,说明生物的形态结

构都是与它们的生存环境相 的。

【点评】本题考查的主题涉及到“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生物与环境”、“科学探究”。试题取材于生物实验研究,以实验研究的数据做背景,考查了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等核心知

识,以及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同时考查了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达标

层次为C 。

【答案】(1)探究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2)光照强度 温度、CO2浓度

等 (3)在一定范围内,金鱼藻离光源的距离越近,试管中产生的气泡数目越多(或光合

作用越强) (4)金鱼藻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多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氧气释放出来形

成气泡 (5)适应

18.在学习生物学的过程中,利用随处可见的废旧物品制作各种模型,常常可使复杂深

奥的知识变得简单直观。在做完“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实验后,某科技兴趣小组的

同学利用废旧电线设计制作了如右图所示三种血管关系

的模型。模型中,①是红色电线,②是蓝色电线,③是细

铜丝。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这一模型中,③模拟 ,其功能是进

行 。

(2)如果用这一模型模拟体循环中的三种血管,且血流方向为①→③→②,则模型中

试管离灯的距离(厘米) 10 20 30 40

每分钟产生的气泡数(个) 60 25 10

5

①模拟的血管内流血。

(3)如果用这一模型模拟肺循环中的三种血管,且①内流动脉血,则血液在这三种血管中的流动方向是(用序号和箭头表示)。

(4)仔细推敲,该模型也还存在一些缺陷,如:与模拟的对象(即血管)相比,电线和细铜丝的内部都不是的。

【点评】本题考查的主题范围是“生物圈中的人”、“科学探究”,本题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制作三种血管模型,考查了三种血管的特点、体循环和肺循环的特点等核心知识,突出了对模拟实验的考查。第(4)问突出了对批判性思维的考查。同时该题取材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充分挖掘该模型的教育价值,使学生感觉生物学就是生活中的科学,用日常生活中的废旧材料制作科学模型,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达标层次为c。

【答案】(1)毛细血管物质交换(2)动脉(3)②→③→①(4)中空(空心)

19.下图为与人体排泄有关的主要器官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甲乙丙

(1)图甲中从血液进入肺泡的物质①是(气体)。

(2)图乙中形成尿液的器官是[ ] 。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有180升,而排出的尿液约1.5升,这么大的差异是因为[ ] 的重吸收作用。

(3)图丙中汗腺通过分泌能排出部分废物。

(4)上述甲、乙、丙三图,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尿素的是。

【点评】本题考查的主题范围是“生物圈中的人”,考查了呼吸系统、泌尿系统、皮肤等核心知识,以及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的生命观念、推理思维。达标层次为B。

【答案】(1)二氧化碳(2)[B] 肾脏 [④] 肾小管(3)汗液(4)乙、丙

20. 下图显示在心脏的下半部横切一刀,切开左右心室所得的切面。据图回答问题。

(1)心腔X中的血液来自;流向。

(2)心腔Y中的血液含氧量比心腔X中血液的含氧量。

(3)据图可知,心腔X周围的心肌更厚更发达,为什么?

【点评】本题考查的主题范围是“生物圈中的人”,考查了心脏

的结构与功能、血液循环等核心知识,以及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的

生命观念、推理思维。试题素材“心脏的下半部横切一刀”设计巧妙,区别于平时的心脏纵切图,考查了学生的对比思维和逆向思维。达标层次为B。

【答案】(1)左心房主动脉(2)低(3)因为心腔X是左心室,其功能是将血液压往主动脉,送往全身各处,需要更发达的肌肉。

21.图1中A、B是连接某器官的两根血管,据图回答问题:

图1

图2 氧

血管A 血管B

(1)B血管的类型是,判断的依据是。(2)若血管内血液中血红蛋白与氧气的结合率如图2所示,则该器官是,血管A内的血液流向心脏的哪个腔?。

(3)若该器官是肾脏,则A与B中的血液成分相比,含量明显减少的物质是(写两种);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尿的形成要经过、两个过程。

(4)若A与B相比,血液内的葡萄糖、氨基酸等含量明显增加,则该器官是,它与之相适应的结构特点有(任写两项)。

【点评】本题考查的主题范围是“生物圈中的人”,考查了血管、血液循环、泌尿系统、消化系统等核心知识,以及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的生命观念、发散性思维、推理思维。达标层次为B。

【答案】(1)动脉动脉管壁厚、管腔小(2)肺左心房(3)尿素、氧气、无机盐(任写出其中两项)肾小球的过滤作用(或“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作用”)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4)小肠小肠长;小肠内有小肠绒毛;环形皱襞;小肠绒毛壁薄,仅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小肠绒毛内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任写出两项)

22. 下图一是人体某细胞内的性染色体组成,图二是改进的模拟“精子与卵细胞的随机结合”的实验装置及操作步骤,表格是某班各小组的实验记录表。请分析并回答问题:

操作步骤:1.取两个密闭装置(小管下端透

明,只能看到一粒弹珠),一个装白色弹珠

20粒,模拟卵细胞;另一个装白色与黑色弹

珠各10粒,模拟精子。2.将装置正立,摇匀。

3.将装置倒立(如图)。

4.记录下端看到的弹

珠颜色组合。5.重复步骤2至4。共10次,

统计组合出现的次数。

弹珠颜色组合实验结果记录表

组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合计比例

白白 2 6 3 5 4 9 6 5 7 5

白黑8 4 7 5 6 1 4 5 3 5

(1)据图一可知该人的性别为性。

(2)图二中黑色弹珠模拟的是含哪种性染色体的精子?。

(3)在做统计数据分析时,对表格中第六组的数据应该保留还是舍弃?。

(4)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小明发现小雅为单眼皮,经询问得知小雅的父母均为天生的双眼皮,请推测小雅母亲的基因组成为。(双眼皮由基因A控制,单眼皮由基因a控制)。

(5)“二孩”政策已经放开,小雅说她的父母准备生第二个小孩。请预测第二个小孩为双眼皮的可能性是多大?。

【点评】本题考查的主题涉及到“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科学探究”。该题以改进的模拟“精子与卵细胞的随机结合”实验为背景,考查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和遗传规律的理解。改进的实验装置排除了主观因素的影响,能更加真实地模拟随机事件,体现了创造性。数据以表格形式呈现,体现了数据处理的方法,较好地考查了探究能力。达标层次为C。

【答案】(1)男(2)Y (3)保留(4)Aa (5)75%或3/4

23.呼吸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下图中各种动物依赖各自不同的结构从外界获取氧气、排出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单细胞动物A 用 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在制作临时装片观察它时,要用吸管吸取表层培养液,根本原因是 。 (2)观察B 时,要用湿棉球轻擦体表使其保持湿润,其原因是 。

(3)鱼是如何在水中完成呼吸的?某实验小组利用BTB 指示剂遇二氧化碳由蓝变黄的

特性进行了C 图所示实验,对实验现象的解释是 。

(4)青蛙可在陆地上生活,用 呼吸,但该结构简单,还需要皮肤辅助呼吸。

(5)探究鸟类适于飞行生活的形态结构特点时,发现E 具有完善的呼吸系统,其身体

里有发达的 与肺相通,使飞行时每呼吸一次能在肺里进行两次气体交换,大大提高

了氧气的摄入能力。

(6)综上所述,在动物的进化历程中,呼吸的结构和功能逐步完善,体现了动物在结

构上的进化趋势是 。

【点评】本题考查的主题范围是“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科学

探究”,题目以几种动物的呼吸为背景,将动物的呼吸结构、呼吸方式、实验验证等巧妙融

合在一起进行考查,体现了对结构与功能观、进化观点、理性思维、实验探究能力的考查。

设问巧妙,思维发散,逻辑严谨。达标层次为C 。

【答案】(1)表膜(或“细胞膜”) 表层培养液氧气含量多,草履虫密度大(2)蚯蚓

用(湿润的)体壁..

进行呼吸,保持湿润有利于气体交换 (3)鱼用鳃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使BTB 指示剂由蓝变黄 (4)肺 (5)气囊 (6)从(或“由”)简单到复杂

24. 下图示某些生物在地球上出现的最早时间。据图回答问题:

(1)分析图中动物的生殖方式,填写下面的空格。

图中 和 的卵都很小,产在水中,进行体外受精。

图中 和 的卵都很大,有坚硬的卵壳,产在陆地,进行体内受精。

图中 和 的卵也很小,不仅进行体内受精,而且在 内发育成胎儿再产出,成

活率最高。

(2)关于动物生殖方式进化规律的描述,错误的是( )

A. 有性生殖→无性生殖

B. 卵生→胎生

A B C D E

鳃盖后缘流 出黄色液体 滴蓝色BTB 溶液 地球形成

最早的恐龙 最早的鱼 最早的 哺乳动物

最早的人类 最早的陆生植物 最早的爬行动物 最早的两栖动物 最早的鸟 距今时间 (百万年)

C. 小型卵→大型硬壳卵;不孵卵→孵卵

D. 体外受精→体内受精

(3)为什么最早的陆生植物出现在最早的两栖动物之前,这有什么意义?

【点评】本题考查的主题涉及到“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考查了动物的生殖、进化、光合作用等核心知识。试题不是考查学生对进化规律的机械记忆,而是巧妙地通过第(1)小题的逐步分析,推导进化规律,既考查了演绎与推理思维,又考查了进化观。达标层次为B。

【答案】(1)鱼两栖动物鸟爬行动物人哺乳动物子宫(2) A (3)陆生植物先出现可以改造陆地环境,为最早的两栖动物登录提供食物、氧气和生活环境。

25.近年来,有的海淘爱好者通过互联网搜罗邮购国外的各种“怪物”,如头大腿长的黑色洋蚂蚁、比常见的蟑螂大出三倍的巨型洋蟑螂等。殊不知,这种纯属个人爱好的网购行为,却可能带来生物入侵等潜在危险。请分析回答:

(1)从分类上来说,洋蚂蚁、洋蟑螂都是(环节、节肢、爬行)动物,因为它们的体表都有坚韧的,身体和附肢都。

(2)洋蚂蚁、洋蟑螂漂洋过海来到我国,如果扩散到野外,就可能造成生物入侵,影响当地的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生物种类的多样性、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3)洋蚂蚁、洋蟑螂还可能携带传播某种人类传染病的病毒。相关部门对入境邮件进行检验,禁止携带致病病毒的洋蚂蚁、洋蟑螂流入我国,这属于预防传染病措施中的。

【点评】本题考查的主题范围是“生物的多样性”、“健康的生活”。本题以现实生活中正在发生的海淘外来物种现象作为背景,考查了生物多样性的有关知识。虽然题中没有要求学生反对海淘这些外来物种,但这种纯属个人爱好的网购行为,却可能带来生物入侵等潜在危险,字里行间无不提醒学生:个人行为会造成某种社会影响,要为自己的个人行为承担社会责任。达标层次为B。

【答案】(1)节肢外骨骼分节(2)基因(3)切断传播途径

26. 右图是蛙的克隆过程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C所示蛙的特征()

A. 与a蛙几乎一样

B. 与b蛙几乎一样

C. 结合了a蛙与b蛙两者的

特点

(2)这个过程与克隆羊最大的不

同是什么?

(3)如果将图中蝌蚪的甲状腺破

坏,将会出现什么情况。为什么?

【点评】本题考查的主题范围是

“生物技术”、“生物的生殖、发育与

遗传”、“生物圈中的人”,本题通过区

别于教材克隆羊的新素材——克隆青

蛙过程的分析,考查了克隆技术、两

栖动物与人的生殖、激素调节等核心知识,同时考查了比较和分析能力。达标层次为B。

【答案】(1)B (2)蛙是两栖动物,不需要将重组细胞移植到另一个母体的子宫内发育。(3)蝌蚪将迟迟不能完成变态发育,发育为巨型蝌蚪。

27.张家界市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动植物种类丰富。国家Ⅰ级保护植物有、、等6种,Ⅱ级保护植物29种;国家Ⅰ级保护动物有、、等5种,Ⅱ级保护动物有猕猴、大鲵、

红腹角雉等51种。请分析回答:

(l)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绿色水库”之称,该生态系统类型属于。

(2)大鲵在发育方面的突出特征是。

(3)、的种子裸露,其外层没有果皮包被。这在生物分类学上,属于种子植物中的

植物。

(4)随着人们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不断加深,生物多样性的内涵也更加丰富。上述资料中体现了生物的多样性。

(5)有人说:“保护大鲵、等野生动植物,就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请谈谈你的看法。(一条即可)

【点评】本题考查的主题涉及到“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的生殖、发育与遗传”、“生物与环境”。试题将有关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生态系统类型、两栖动物的生殖发育等基础知识融入生活、生产的实际问题中,以此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多角度的思考,主动关注社会热点,关注生物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能有效激发学生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情感。第(5)小题的开放性体现了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考查,也培养了辩证思维。达标层次为B。

【答案】(1)森林生态系统(2)变态发育(3)裸子(4)种类(5)有计划的开发和利用(合理即可)

28.阅读下列资料,分析并回答问题。

资料一:2015年12月10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屠呦呦成功从黄花蒿中提取青蒿素,青蒿素对疟疾抑制率达100%,已拯救数百万人的生命。疟疾是由疟原虫(一种单细胞动物)引起的,通过按蚊叮咬或输入带疟原虫的血液传染。预防疟疾的措施常有接种疫苗、防蚊驱蚊等。

资料二:今年4月13日21时55分,缅甸发生7.2级地震,西藏林芝市、日喀则市、拉萨市、山南地区等地震感强烈。地震发生后,政府迅速派出救援组织,参与抗震救灾工作。(1)从传染病的角度看,疟原虫是引起疟疾的。

(2)从预防传染病的角度看,资料一中属于切断传播途径的措施

是。

(3)接种疫苗可使人体产生相应的,这种免疫措施属于

免疫。

(4)右图为医护人员对地震中心跳、呼吸骤停者进行抢救,用到的

抢救方法是进行和人工呼吸,按压与吹气的比例为30∶2,以使病人尽快恢复心跳和呼吸。

【点评】本题考查的主题范围是“健康的生活”,涵盖了“传染病”、“免疫”、“急救常识”等核心知识。本题取材于新闻报道,让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理解新闻报道,关注热点问题,传达人文关怀。达标层次为B。

【答案】(1)病原体(2)防蚊驱蚊(不输入带疟原虫的血液)(3)抗体特异性(后天性/计划)(4)胸外心脏按压

29.近年我省某地再现镉含量超标大米的报道。为探究镉的危害,某班的学生进行了如下实验:

(一)该同学提出的问题:重金属元素镉对人类有多大的危害呢?

(二)实验过程:

(1)取32只体重为30g,生理状态、健康状况基本相同的小鼠随机平均分成4组,雌雄各半,并编号A、B、C、D。

(2)用生理盐水配制不同浓度的镉溶液,然后分别用配制的溶液对小鼠进行灌胃实验,其结果如下表:

(完整word版)最新初中物理课程标准(实用版)

物理课程标准 一、科学内容 科学内容包括物质、运动与相互作用、能量三大主题。为了便于广大师生复习,结合我校教学情况,将科学内容的目标要求整合细化为18个知识板块,按照课本教学需求具体学习如下: 第一章:机械运动(4.物体的运动) (1)知道机械运动,能用实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2)会根据生活经验粗略估测时间,会用钟表、秒表测量时间,会根据生活经验粗略估测长度,会用刻度尺测量长度,能正确读数。 (3)能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能通过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4)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知道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5)认识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时间图象和速度—时间图象。 第二章:声现象(1.声现象) (1)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了解乐音的特性。 (3)了解防治噪声的途径。 (4)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如超声波、次声波在现代技术中的简单应用等。 第三章:物态变化(11.物态变化) (1)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会测量温度。 (2)能区别固、液、气三种物态,能描述这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 (3)经历物态变化的实验探究过程,知道物质的熔点、凝固点和沸点。 (4)了解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热和放热现象,用物态变化的知识说明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现象。 (5)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中的一些水循环现象,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第四、五章: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2.光现象) (1)通过实验,探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通过实验,探究并了解光的反射定律。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3)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知道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

(完整版)2017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真题)

机密★启用前 2017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语文 本试题卷6道大题,22道小题,时量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读书的“体”与“用”杨平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是一种“读书”的动物。伴随人类文明的发展尤其是知识生产的累积,读书越来越成为现代人的一种生活方式或生存方式。以往,“读书人”的称谓专属于少数精英阶层。如今,在“全民阅读”的时代,读书已不再是精英阶层的专属,而成为大众普遍拥有的权利义务。然而,为什么读书,读什么书,怎样读书,读书有用抑或是无用等等围绕“读书”而来的问题似乎都悬而未决。 关于读书,可以从“体”与“用”这两个方面来理解。大致上说,“体”指的是事物的本性、本根、本体,而“用”则是指“体”外化而生成的功用性功能。 从“用”的层面看,开卷有益,学以致用。这里的“有益”和“致用”都意在表明读书确实包含着实用功利性的诉求。全球化、经济发展、时代剧变、信息爆炸……人类遇到的问题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多变、复杂,各种困惑烦恼纠缠于心,如何理性地看待社会的人与事,如何有效地解决各种问题,需要我们读书。从实用功利性角度考量,读书有用,且利国利民、利人利己,善莫大焉。通过读书,人们可以获得生存技能以创造财富改善生活;通过读书,人们可以通达更高的社会阶位而改变命运。 然而,实用功利性只是读书的一个方面,过分地强调这种读书实用论,往往会遮蔽读书的根本要义。“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男儿欲遂平生志,五经勤向窗前读。”这种劝学篇,主要用读书的好处和用处来激励人们学习,肯定会养育狭隘的读书观念。 从“体”的层面看读书,也就是探究读书这件事情的根本意义是什么。当我们说“人是一种读书的动物”,这意味着,读书是一种属人的活动或事情,读书与做人几乎就是同一件事情。人们常说,“想了解一个人,看他读什么书。”也是此意。实质上也就是在讲读书与做人的道理:读书的根本要义是“人性养成”,读书的“本体”意义是“人文化成”。从这种本体意义出发来理解读书才可能达至读书的至境。

初中物理新课标解读

初中物理新课标与传统教学大纲的区别传统初中物理教科书编写的基本理念是从物理学科本身出发,重点关注物理学中有哪些主要内容,物理学的学科体系和教学的逻辑结构。编写者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哪些知识是所谓的主干知识,哪些知识是初中学生应该学习的,哪些能力是应该训练的。在这种思维模式下设计出的物理课堂,对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体往往关注不够。而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依据《课程标准》不再单纯地依据物理学本身的内容,结构为出发点而是首先考虑如何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因此有些在物理学中是十分重要的内容。在新教科书中可能并不强调。有些并不属于物理学的内容,在课程中却又安排在十分显然的位置。有些在物理学中通常认为很重要的能力,例如演绎能力,新课程并不强调。其编写的宗旨定位在以物理学的内容作为素材,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兴趣,习惯及一定的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价值观,而不是向学生全面介绍物理学。下面以光的反射和折射为例就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与传统教科书作一对比分析。 一、降低要求的知识点。 1、“理解光的反射定律”降低为“了解光的反射规律” 从课标与大纲的角度看,层次降低了,由“理解”降低为“了解”,从光的反射内容上看,由“定律”降为“规律”,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强调的是探究活动,而对于反射规律的表述则是“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这种表述,并没有提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共面,也没有提及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尽管这

样的表述并不完整,但是由于初中生并不会遇到不“共面”的物理情境,所以这种处理丝毫不会妨碍学生对反射规律的应用,这种处理抓住了光在反射时最突出的特征,学生很好理解和记忆。 2、“知道凸透镜成放大,缩小的实像和成虚像的条件”降为“知道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凸透镜成像规律是初中光学的重点,传统教科书对凸透镜成像规律提出的是具体的量的把握要求,而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重在学生的探究活动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结论,没有作硬性规定,学生重在探究对规律有定性的整体的了解即可,这种了解完全能够应付对凸透镜应用的需要。能够使学生从繁重、枯燥的题海练习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探究知识,联系生活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当然这个变化所引起的学生练习和习题变化是较大的。 3、将“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改为“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虽然没有强调“知道平面镜成像特点”但是有“通过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其区别在于对生活中这一现象,要经过学生自己的实验探究去澄清头脑中的潜科学概念和验证这一现象特点的猜想,重在探究平面镜成像“像物等大”“像物等距”两个特点的过程,对于平面镜成像的规律,课标中并没有提出“知道”,“理解”等终结性的要求,也就是说允许学生的探究不完整。 二、有增有删的知识点 1、删减了“知道凸透镜的焦点,焦距和主光轴”凸透镜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由“知道”层次升为“认识”层次,删减了“知道凸透

2017年湖南学业水平考试数学真题(含答案)

2017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数学(真题) 本试卷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三部分,共4页,时量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1所示,则该几何体可以是() A、正方体 B、圆柱 C、三棱柱 D、球 2.已知集合A=,B=,则中元素的个数为() A、1 B、2 C、3 D、4 3.已知向量a=(x,1),b=(4,2),c=(6,3).若c=a+b,则x=( ) A、-10 B、10 C、-2 D、2 4.执行如图2所示的程序框图,若输入x的值为-2,则输出的y=() A、-2 B、0 C、2 D、4 5.在等差数列中,已知,,则公差d=() A、4 B、5 C、6 D、7 6.既在函数的图像上,又在函数的图像上的点是() A、(0,0) B、(1,1) C、(2,) D、(,2) 7.如图3所示,四面体ABCD中,E,F分别为AC,AD的中点,则直线CD跟平面BEF的位置关系是() A、平行 B、在平面内 C、相交但不垂直 D、相交且垂直 8.已知,则=() A 、 B 、 C 、 D 、 9.已知,则() A 、 B 、 C 、 D 、 (图1) 俯视图 侧视图 正视图 图3 B D A E F 图2 结束 输出y y=2+x y=2-x x≥0? 输入x 开始

10、如图4所示,正方形的面积为1.在正方形内随机撒1000粒豆子,恰好有600粒豆子落在阴影部分内,则用随机模拟方法计算得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A 、 B 、 C 、 D 、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1. 已知函数 (其中 )的最小正周期为, 则 12.某班有男生30人,女生20人,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该班抽取5人参加社区服务,则抽出的学生中男生比女生多 人。 13. 在中,角A,B,C 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已知a=4,b=3,,则的面积为 。 14. 已知点A (1,m )在不等式组表示的平面区域内,则实数m 的取值范围 为 。 15. 已知圆柱 及其侧面展开图如图所 示,则该圆柱的体积为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有5小题,共40分。解答题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6. (本小题满分6分) 已知定义在区间 上的函数 的 部分函数图象如图所示。 (1)将函数的图像补充完整; (2)写出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 42π O O1 图4 y x O -1 1 - π2 π2 π -π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前言 物理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从亚里士多德时代的自然哲学,到牛顿时代的经典力学,直至现代物理中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都是物理学家科学素质、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思维的有形体现。 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物理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一、课程性质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物理学由实验和理论两部分组成。物理学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物理学理论则是人类对自然界最基本、最普遍规律的认识和概括。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它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

(2)通过基本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初步了解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使学生能逐步客观地认识世界、理解世界。 (3)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4)通过科学想像与科学推理方法的结合,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分析概括 1 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5)通过展示物理学发展的大体历程,让学生学习一些科学方法和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关心科技发展的动态,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应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要目标,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基本需求,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全面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 (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三)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鼓励将信息技术渗透于物理教学之中。 (四)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2011版)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一、科学探究 二、科学内容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附录 一、学生必做实验说明 二、行为动词说明 三、科学探究实 例

第一部分前言 物理学是人类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一直引领着人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深化着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技术进步的重要基础。尤其是20世纪初建立的相对论和量子论,引发了物理学的革命,对化学、生物学、地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推动了材料、能源、环境、信息等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的方式,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物理学的迅速发展及其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基础教育物理课程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的本质,反映物理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应对未来社会挑战的需求;应发挥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为此,本标准确定了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学习后应达到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综合反映人类在探索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等过程中的成果。物理学不仅含有探索大自然的知识成果,而且含有探索者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此阶段的物理课程不仅应注重

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方面的培养。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注意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注重与生产、生活实际及时代发展的联系。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世界观。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为每个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平等机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得到发展。 (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探索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能将其运用于实践,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

初中物理新课标.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二、分目标 第三部分内容标准 一、科学探究 二、科学内容 1.物质 2.运动和相互作用 3. 能量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议 附录 一、学生必做实验说明 二、行为动词说明 三、科学探究实例 第一部分前言 20世纪以来,物理科学不断在对宇观、宏观、微观世界探索中取得成就,这极大地推动了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改变了人们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引领了信息化时代的来临。当今,知识经济全球化,信息高度共享,这对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教育观念更新、知识领域拓展、公民综合能力培养的需求增强等等,中学物理教育责无旁贷地肩负了提升公民科学素养、增强公民适应社会发展的应对能力、培养公民创新能力及创新精神的使命。 为此,《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在继承我国中学物理课程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更加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作为普通公民应对未来社会挑战的需求,关注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关注物理科学的技术应用及带来的社会问题,关注时代发展对中学物理提出的需求等。《标准》确定了中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学习后应达到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

从古代的自然哲学,到17-18世纪的经典物理学,直至近代的相对论和量子论等,都反映了人类对大自然的不断探索,体现了探索者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等。物理学作为一门主导学科,一直引领着科学技术及其应用的发展,从多方面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模式发展,影响着公民科学素养的提升。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此阶段的物理课程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还应注重纳入物理科学的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注重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等方面的培养等。 二、课程基本理念 1. 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为每个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平等机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得到发展。 2.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通过学习和探索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能将其运用于生活、生产实际,为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 3. 注意学科渗透,关心科技发展 注意不同学科间知识的联系、交叉与渗透,以及研究方法的借鉴与移植,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事物的相互联系,关心科学技术的新进展,关注科技发展给社会进步带来的影响,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4. 注重科学探究,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 在教学中,应注重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其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等。同时,应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鼓励将信息技术融于物理教学。 5. 注重评价改革导向,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在新的评价观念指导下,构建多元化、发展性的评价体系,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发展性评价与甄别性评价结合,以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教师的不断进步和物理课程的逐渐完善。 三、课程设计思路 1.《标准》遵循我国教育方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指导思想和《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的要求,依据中学生的发展特点,将全面提升中学生科学素养作为物理课程目标设计的基本定位,在此基础上规定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学习要求。 2.《标准》继承了我国中学物理课程的优良传统,依据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目标定位,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分别从课程目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形成了义务教育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解读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

学习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心得体会 王国增 作为一名年轻的初中物理老师,要想在教育教学有所进步,就必须学习新的理论知识及教育教学理论,做一名新型的、合格的教师。为此,我认真学习了课标的内容,作为一名一线的物理教师,就必须改变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式,加强对新课程的理解,掌握新课程的教学要求,提高教师驾驭新教材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 通过学习更新了自己的教学理念,也使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自己有很多东西要去学习。怎样才能很好地适应新课改呢?怎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建立平等、民主、信任的新型师生关系?怎样才能引导学生的情感处于积极的、自由的、宽松的心理状态,能自主的参与课堂教学,使课堂气氛活跃?我认为要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自己不断去积累,不断去学习探究。 一、教师在新课改中的作用 因为新课改要培养学生具有以下的能力 1、具有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掌握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会收集、判断和处理信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2、具有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形成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 3、正确认识自己,尊重他人,学会交流与合作,具有团队精神.而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主体。新课程最终要落实到教学中来,没有教学,新课程

终究只是一个静态的方案,而不会是现实的课程。而教师恰是实施新课程的主体,任何其他人,如专家、各级教育行政人员,等等,不管对新课程有多么热心、有多么关注,都不能代替教师的实践。 作为教师:一是要意识到自己所肩负的重任,用自己的创造性实践去实现新课程;二是要对自己的以往的和当下的实践满怀信心,要认真分析以往教学的优点与不足的基础上,借着新课程的契机,发扬优点,克服以往的不足。那种认为新课程要一切都是新的,以往的做法都是陈旧的、不适应新课程的想法是不正确的,也不利于新课程的开展。 二、新课改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1、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的实践要求教师转变角色观,这是新课程改革的关键。新课程下要求教师和学生是共同的学习者,这应该说是教师与学生的真正平等阶段,在这个阶段里,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学友关系,只有做到这一点,教师和学生才能做到真正的平等地学习和交流,课堂的气氛也才能真正地开放和活跃起来。其实,师生平等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2、教学方法的革新 教育的重要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发展,科学课程应当体现这两者的结合,突出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强调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注重“创造力”的培养,主张变革传统的教学,教师的作用不再是单纯的讲授知识,而是鼓励、指导学生去探索和发现,把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

2017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真题

2017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英语 本试题卷分听力技能、阅读技能、知识运用、写作技能四个部分,共7页。时量120分钟。满分100分。 第一部分听力技能(共两节,满分20分) 做题时,先将答案标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束后,你将有两分钟的时间将试卷上的答案转涂到答题卡上。 第一节(共5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5分) 听下面5段对话。每段对话后有一个小题,从题中所给的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标在试卷的相应位置。听完每段对话后,你都有10秒钟的时间来回答有关小题和阅读下一小题。每段对话读两遍。 例:How much is the shirt? A. £19.15. B. £9.18. C. £9.15. 答案是C。 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1小题。 1. What will the woman do this weekend? A. Go camping. B. Go swimming. C. Go fishing. 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2小题。 2. What time did the woman get up? A. At 7:00. B. At 7:20. C. At 7:40. 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3小题。 3. What i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A. Sunny. B. Cloudy. C. Rainy. 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4小题。 4. Why does the man look tired? A. He stayed up late. B. He didn’t sleep well. C. He worked too long. 听下面一段对话,回答第5小题。

国家课程标准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第一部分)

国家课程标准初中物理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 第一部分前言 物理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从亚里士多德时代的自然哲学,到牛顿时代的经典力学,直至现代物理中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都是物理学家科学素质、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思维的有形体现。 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注重将物理科学的新成就及其对人类文明的影响等纳入课程,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因此物理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一、课程性质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结构、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物理学由实验和理论两部分组成。物理学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物理学理论则是人类对自然界最基本、最普遍规律的认识和概括。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它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要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 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从自然、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兴趣。 (2)通过基本知识的学习与技能的训练,让学生初步了解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使学生能逐步客观地认识世界、理解世界。 (3)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探索真理的科学态度。 (4)通过科学想像与科学推理方法的结合,发展学生的想像力和分析概括能力,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敢于质疑,勇于创新。 (5)通过展示物理学发展的大体历程,让学生学习一些科学方法和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关心科技发展的动态,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应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要目标,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基本需求,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全面提高公民的科学素质。 (二)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探索物理现象,揭示隐藏其中的物理规律,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终身的探索乐趣、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初步的科学实践能力。 (三)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 物理课程应改变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倾向,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研究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改革以书本为主、实验为辅的教学模式,提倡多样化的教学方式,鼓励将信息技术渗透于物理教学之中。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提出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的价值主要表现在 5 个方面。 包括了“爱国主义、科学态度精神和科学习惯、美育、辩证唯物主义观”等几方面的教育。 说教教育存在问题 世界各学校的教师意识到直接灌输式的道德教育存在着许多难以克服的缺陷 . 缺陷:时间集中、观点鲜明,给学生一种“强迫灌输”的感觉,使容易困惑喜欢质疑、独立思考的学生尤其高年级的学生产生一种莫名的逆反心理,形成一定的障碍,从而制约他们对有关道德要求的理解和内化。 研究表明:人是凭借特有的“人类情感”、“人类技能”和“人类能力”来认识、把握和改造世界的。 实际上,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进行该方面的教育。 《哈佛报告》及其提出者认为,普遍的课程中蕴含的理性及道德的因素对于学生发展的积极影响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必然的和巨大的。物理教育是整个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怎样在其中做好德育工作,应是广大物理教师关心的问题。 本课程目标: (1)充分挖掘中学物理教学中的思想教育素材。 ( 2 )帮助教师能准确地分析、理解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 (3)探讨有效的思想教育实施方法,使教师能采取有效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第一部分物理教学中蕴含的教育因素 一、物理知识和物理教学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 物理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是物理学家凭借认识世界、造福人类的情感和科学精神与科学态度,凭借物理学知识、方法和技能,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认识和改造物理世界的结果。纵观物理学的发展,其中融入了许多育人的成分,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

(一)物理学的发展过程 物理学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生动的教育资源。 物理学各个分支的建立、完善蕴含着丰富的方法论和世界观。 例如:热的本质的研究过程本身就包含了否定之否定的方法论。 许多规律和概念的确立,经过了长期和激烈的斗争过程。 例如: 大家熟知的“日心说”和“地心说”的斗争,就经历了几百年,许多优秀的科学家。布鲁诺、哥白尼等都为此受到了残酷的迫害。 这些都是对学生进行科学观、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教育的良好素材。 (二)物理知识 物理知识本身就包含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了人类的美学追求。 例如: 通过学习物理会更深刻地理解“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分子动理论本身就包含了对立统一的思想。 物态变化则反映了量变与质变规律的内涵。 (三)研究方法 物理研究方法本身就包含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了人类的美学追求。 物理学的基本研究过程“从实践到理论再到实践”反映了科学的认识过程。 实验过程中运用的很多方法“控制变量法的运用、理想模型法”,其中包含了人类的美学追求。 (四)物理学家事迹和科学新成果应用 物理学家的事迹是绝好的思想道德教育和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

最新初中物理新课标考试题及答案【2019版】

最新初中物理新课标考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3分,共15分) 1.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 2.物理学由(实验)和(理论)两部分组成。 3.评价应(全面)地反映教学的情况,为(改进教学)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 4.物理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 5.物理学理论是人类对自然办最基本、最普遍规律的(认识)和(概括)。 6.学生学习评价的内容应该与课程标准保持(一致)。 7.物理科学内容的一级主题有(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和(能量)。 8.课程资源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文字)教学资源、(多媒体)教学资源、(实验室)教学资源、和社会教育资源。 9.在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不仅应该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还应重视对学生终身学习愿望、科学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精神的培养。 10.课程总目标中要求学生学习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在解决问题作决定时尝试运用科学工作者原理和科学方法。 11.物理课程的构建应注重让学生经历从(自然)到物理、从(生活)到物理的认识过程。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实践,注重物理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12.通过科学探究,使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形成尊重(事实),探究(真理)的科学态度。 13.在探究活动中,探究的课题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14.学校实验室应不断(增加)和(更新)仪器设备,为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创造可靠的物质条件。 15.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_知识与技能)_,经历基本的_(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_(科学精神)_的熏陶。 16.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应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17.物理课程的目标之一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能(独立)思考。 18.学生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既要坚持(原则)又要(尊重他人)。

湖南省2017年学业水平考试数学(真题含答案)

2017年湖南省学业水平考试(真题) 数 学 本试题卷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解答题三部分,共4页,时量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1所示,则该几何体可 以是() A 、正方体 B 、圆柱 C 、三棱柱 D 、球 2.已知集合{0,1},{1,2}A B == ,则B A 中元素的个数 为( ) A 、1 B 、2 C 、3 D 、4 3.已知向量,若,则(,1),(4,2),(6,3)a x b c === ,若c a b =+ , 则x = ( ) A 、-10 B 、10 C 、-2 D 、2 4.执行如图2所示的程序框图,若输入x 的值为-2,则输 出的y =( ) A 、-2 B 、0 C 、2 D 、4 5.在等差数列{}n a 中,已知12311,16a a a +== ,则 公差d = ( ) A 、4 B 、5 C 、6 D 、7 6.既在函数12 ()f x x = 的图象上,又在函数1()g x x -= 的 图象上的点是 A 、(0,0) B 、(1,1) C 、(12,2 ) D 、(1,22 ) 7.如图3所示,四面体ABCD 中,E,F 分别为AC,AD 的中点,则 直线CD 与平面BEF 的位置关系是( ) A 、平行 B 、在平面内 C 、相交但不垂直 D 、相交且垂直 8.已知sin 2sin ,(0,)αααπ=∈ ,则cos α=( ) A 、 、12- C 、12 D 9.已知1 4222log ,1,log a b c === ,则 A 、 a b c << B 、b a c << C 、c a b << D 、c b a << 10.如图4所示,正方形的面积为1,在正方形内随机撒1000 粒豆子,恰好有600粒豆子落在阴影部分内,则用随机模拟方

(完整)初中物理课程标准(最新).doc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 年版)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一、科学探究 二、科学内容 第四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 附录 一、学生必做实验说明 二、行为动词说明 三、科学探究实 例

第一部分前言 物理学是人类科学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一直引领着人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深化着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技术进步的重要基础。尤其是 20 世纪初建立的相对论和量子论,引发了物理学的 革命,对化学、生物学、地学、天文学等自然科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推动 了材料、能源、环境、信息等科学技术的进步,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的方式,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物理学的迅速发展及其相关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基础教育物理课程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体现物理学的本质,反映物理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关注学生应对未来社会挑战的需求;应发挥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的重要作用。为此,本标准确定了学生经过义务教育阶段物理课程学习后应达到的要求。 一、课程性质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综合反映人类在探索物质、相互作用和运动规律等过程中的成果。物理学不仅含有探索大自然的知识成果,而且含有探索者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作为科学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此阶段的物理课程不仅应注重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而且应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方面的培养。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是一门注重实验的自然科学基础课程。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注意让学生经历实验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义务教育物理课程应注重与生产、生活实际及时代发展的联系。此阶段的物理课程应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技术应用带来的社会进步和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正确的世界观。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科学素养 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为每个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平等机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得到发展。

湖南学业水平考试地理真题及参考答案

科目:地理 (试题卷)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并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室和座位号; 2.必须在答题卡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3.答题时,请考生注意各题题号后面的答题提示; 4.请勿折叠答题卡,保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 姓名 准考证号 祝你考试顺利!

地理试题卷第页(共7页)机密★启用前 2017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地理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7页。时量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2017年1月,湖南某大学邀请英国牛津大学戴维斯教授来湘讲学。图1为戴维斯教授通过微信与马教授联系接机事宜的截图。完成1~2题。 1.根据戴维斯教授与马教授的微信聊天信息可推知,戴维斯教授飞抵长沙黄花机场的时间(北京时间)约为 A.13日05:00 B.13日21:00 C.14日04:00 D.14日12:00 2.戴维斯教授讲学结束后,计划去北极地区观察极光现象。极光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A.地球公转 B.地球自转 C.太阳辐射 D.太阳活动 2017年2月,多名地质学家撰文宣称在澳大利亚东面发现了世界第八大洲Zealandia,该大洲94%的面积浸没在海水中,只有新西兰南岛、北岛等小部分地区露出海面。新西兰CNS科学研究所的一项研究发现,Zealandia海底蕴藏着价值数百亿美元的化石燃料能源。图2为Zealandia分布示意图,图3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完成3~4题。 3.图中甲处的洋流性质和流向分别是 A.暖流向南 B.暖流向北 C.寒流向南 D.寒流向北 4.按成因划分,能蕴藏化石燃料能源的岩石类型是图3中的

最新《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资料

《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 姜有志 课程标准作为国家对学生接受一定阶段教育之后的结果所作的具体描述,是国家教育质量在特定教育阶段应达到的具体指标。它具有法定的性质,因此它是教育管理、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直接依据。初中物理课标就是初中物理教育管理、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物理的直接依据。 一、《课程标准》的内涵 (1)课标主要是对学生在经过某一阶段学习之后的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而不是对教学内容的具体规定(如教学大纲或教科书)。 (2)它是国家(或地区)制定的某一学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而不是最高要求。(3)学生学习结果行为的描述应该尽可能是可理解的、可达到的、可估计的,而不是模糊不清的、可望而不可及的。 (4)它隐含着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课程)的开发者,即教师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 (5)《课程标准》的范围应该涉及作为一个完整个体的发展的三个领域: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而不仅仅是知识方面的要求。 二、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比较 (1)框架结构 《课程标准》:包括前言(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标准设计思路);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内容标准(内容领域及行为目标);实施建议(教学建议、评价建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附录(术语解释、举例)五大部分。 内容标准 (含样例和活动建议) 科学探究 科学内容 提出问题 猜想与假设 制定计划与 设计实验 进行实验与 收集证据 分析与论证 评估 交流与合作 物质

物质的形态与变化,物质的属性,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新材料及其应用 运动和相互作用 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机械运动和力,声和光,电和磁 能量 能量、能量的转化与转移,机械能,内能,电磁能,能量守恒,能源和可持续发展 《教学大纲》:只有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及要求;教学建议(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课时安排、考核与评价)三个部分。 (2)内容侧重 课程标准教学大纲 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以教师教学工作为重点 关注基本素质的全面提高侧重知识技能的获得 是多数学生能达到的“最低标准”是教学要实现的“预期目标” 学生学习结果与过程的表述教学内容纲要和教学工作提示 间接的、指导性的、弹性的规范直接的、统一的、硬性的控制 (3)性质与价值 《教学大纲》在前言中指出义务教育的任务,是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四有”(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人才。学生通过物理课学到初步的知识,培养科学探究精神,获得初步的技能,逐步发展能力、形成世界观。 《课程标准》在课程性质中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物理课程,要让学生学习初步的物理知识与技能,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课程标准》详细地描述了物理课程的价值表现的五个方面。 (4)教育目的(培养目的) 《教学大纲》中教育目的是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四有”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由于历史的原因,其重点是知识与技能。 《课程标准》中把物理教育目的定位为:培养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 多年来的实践证明,在落实《教学大纲》的教育目的时,往往会导致教学对象只是那些有升学希望的学生,使初中教育成为只重视知识技能、重视考试能力的精英式教育。而《课程标准》是面向全体的大众教育,它不但关注知识与技能,而且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 (5)课程目标 《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的确定为这样三个方面:一是知识层次要求,二是能力目标要求,三是兴趣、态度、精神、学习习惯的培养以及思想品德的教育等。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解读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解读 一、总体情况 初中物理课有:三个一级主题,十四个二级主题。共有134个知识点。其中:了解水平有74个知识点;认识水平有14个知识点;理解水平有28个知识点;操作技能有9个知识点;还有9个知识点只单纯强调经历探究而对科学内容并无要求。 二、目标要求说明 目标分为: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 知识目标分为三个层次:了解水平、认识水平、理解水平。 了解水平的行为动词是:初步了解、了解、知道、描述、说出、举出;认识水平的行为动词是:初步认识、认识;理解水平的行为动词是:区别、说明、分析、解释、估计、分类、计算。上述行为动词是递增的。 操作水平的行为动词是:会测量、会、学会。 1、了解水平 它是知识目标中的最低要求。它包含:再认识或回忆知识;识别、辨认事实或证据;举出例子;描述对象的基本特征。 2、认识水平 它的要求比“了解水平”高,比“理解水平”低。它的含义:位于“了解”“理解”之间。 3、理解水平 它是知识目标中的最高要求。它包含:把握内在逻辑联系;与已有知识建立联系;进行解释、推断、区分、扩展;提供证据;收集、整理信息等。 三、具体知识点要求 1、了解水平知识点 1) 有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 2) 初步了解纳米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前景 3) 了解超导体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可能带来的影 4) 初步了解超导体的一些特点 5) 了解半导体材料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6) 初步了解半导体的一些特点 7) 对物质世界从微观到宏观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8) 大致了解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将不断深入 9) 了解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历程 10) 了解原子的核式模型 11) & 12) 了解物质的属性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13) 能描述物质的一些属性 14) 有节约用水的意识 15) 尝试对环境温度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16) 了解液体温度计的工作原理 17) 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